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范文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精选(九篇)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第1篇: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中学;教学;显著性差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24-0004-05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属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由于其地域的特殊性以及多民族的特点,本文就该地区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现状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以便更好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促进该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针对呼伦贝尔地区中学教师发放,包括市、县、乡级共7所中学。在样本选择时,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按学校类型将本市中学分为重点校和一般校,并根据重点校和一般校教师人数比例3∶17,在重点校发放问卷45份,一般校发放问卷255份,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73份,有效问卷252份。问卷回收率为91%,有效率为92.3%。[1]

2.研究方法

本问卷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行为主要从课前准备、课程实施及课后辅导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其中课前准备主要从三个问题来调查,即教师常通过Internet搜集能运用在教学中的教学资料和教案(问题一)、在准备教案时常使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教学资料(问题二)、常使用信息资源库中提供的资源进行备课(问题三);课程实施主要从以下四个问题来调查,即教师常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问题四)、常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如PPT或其他工具软件)来展示教学内容(问题五)、为培养学生能力常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拓展学习内容(问题六)、常利用网上资源来做教学补充或说明教材内容(问题七);对课后辅导主要从以下两个问题调查,即常利用网上资源来做教学补充或说明教材内容(问题八)和常指导学生利用PPT或其他工具软件展示学习成果和作品(问题九)。为方便读者阅读,下文图表中对于问卷涉及到的“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行为”的问题均以上述问题代号代替。

问卷每一个题目都采用Likert式五等分计分方式,教师在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选项中选择适合自己想法的答案,非常同意记为5分,同意记为4分,不确定记为3分,不同意记为2分,非常不同意记为1分。

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行为分析

据调查,目前呼伦贝尔地区中学教师已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日常教学中,包括课前准备、课程实施以及课后辅导,我们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行为进行加权平均数统计,并对其重要程度做了简单排序,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主要是课前准备,其中教师常通过Internet搜集能运用在教学中的教学资料和教案(问题一)、在准备教案时常使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教学资料(问题二)排在前两位,其次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后是课后辅导(问题八和问题九排在第八和第九位)。

具体应用情况如下:教师在备课时,常通过Internet搜集能运用在教学中的教学资料和教案的占被调查者的77.8%(问题一),在准备教案时常使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教学资料的教师占80.6%(问题二),常使用信息资源库中提供的资源进行备课的占69%(问题三);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过程中,常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的占71%(问题四),常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如PPT或其他工具软件)来展示教学内容的占75.4%(问题五),为培养学生能力常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拓展学习内容的占65.5%(问题六),常利用网上资源来做教学补充或说明教材内容的占75%(问题七)。教师在课后辅导中应用信息技术较少,如常使用信息技术在课后对学生进行辅导的教师占被调查对象的37.3%(问题八),常指导学生利用PPT或其他工具软件展示学习成果和作品的教师占44%(问题九)。如图1所示。

三、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行为差异性分析

根据上述数据分析,我们探索分析性别、年龄、学历、教龄、任教学科、任教年级、学校类型的不同对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行判断。根据前期对样本的分析,各个样本均是随机抽取并相互独立,来自服从正态分布的整体并根据方差齐性检验,方差相等,故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各样本均值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行检验(即ANOVA检验),并以P

1.性别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差异性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问题一即教师常通过Internet搜集能运用在教学中的教学资料和教案(sig.=0.03

2.年龄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差异性分析

我们将教师的年龄主要分为20—30岁、31—40岁、41—50岁、51岁及以上四个年龄段,对各个年龄段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进行ANOVA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根据表3所示,问题一即教师常通过Internet搜集能运用在教学中的教学资料和教案(sig.=0.00

3.学历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差异性分析

我们将教师的学历主要分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对不同学历的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进行ANOVA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根据表4所示,教师的学历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方面有三项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是问题一(sig.=0.01

4.教龄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差异性分析

我们将教师的教龄主要分为5年以下、6—10年、11—20年、21年及以上四个阶段,对各个教龄段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进行ANOVA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根据表5所示,教师的教龄主要在问题四(sig.=0.01

5.学科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差异性分析

我们按照中学学科的重要性及学科性质,将学科分为数理化、语外政、史地生、音体美、信息技术和其他六个方面。对各科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行为进行ANOVA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

根据表6显示,各学科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并无显著差异。我们进一步对各科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均值加以分析,发现以下几点:

(1)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各种行为活动中,均值最大的绝大部分都出现在信息技术课程中(除问题三和问题八),这是因为就信息技术课程本身而言,信息技术既作为教学手段又作为教学内容而存在,故应用较多。问题三和问题八分别是教师常使用信息资源库中的资源和常使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由于信息技术本身发展较迅速,而资源库中的教学资源不能及时更新,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教师在这方面的应用较少;同时,信息技术在中学课程体系中还没有像其他课程纳入中考或高考的范畴,往往很少有留作业的情况,因此对于学生的辅导也较少。

(2)对于数理化这些理科性质的课程,教师在课前准备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比较多,而且从网络和资源库中搜集资料相差并不明显,这主要是因为理科课程知识点比较固定而决定的。在具体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主要以展示教学内容为主,然后依次为创设情境、补充或深入说明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3)对于语外政这些文科性质的课程,教师在课前准备工作中,应用Internet搜集资料的情况比使用资源库中的资源更多一些。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主要是利用网络资源做教学补充和说明教材内容,然后依次是展示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4)对于史地生这些课程,教师在课前准备工作中,应用Internet搜集资料的情况比使用资源库中的资源更多一些。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信息技术主要用于展示教学内容,然后依次为补充或深入说明教材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拓展学习。

(5)对于音体美这些课程,教师在课前准备工作中,应用Internet搜集资料的情况比使用资源库中的资源更多一些。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信息技术主要用于创设情境和补充或深入说明教材内容,然后为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最后为展示教学内容。

6.年级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差异性分析

我们将中学教师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年级组,对两个年级组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进行ANOVA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

根据表7所示,初中和高中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并无显著性差异。根据均值分析,在准备教学资料方面,初中教师比高中教师利用Internet搜集资料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情况要多,而使用资源库中资源的情况,初中教师却不及高中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教学内容这一项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基本持平;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拓展学习方面高中教师较初中教师更多一些;而在利用网络资源补充或说明教材内容这一项,初中教师应用相对多一些,但不明显。在课后初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辅导的情况要多于高中教师,而指导学生展示其学习成果和作品的情况相对高中教师要少。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知,由于高中生较初中生有更好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因此高中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方面比初中教师更多一些。

7.学校性质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差异性分析

我们根据呼伦贝尔地区实际情况,将呼伦贝尔地区中学分为市重点中学、区/县重点中学和一般校三种类型,对三种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进行ANOVA检验,结果如表8所示。

根据表8所示,不同类型的学校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在问题一(sig.=0.00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主要是对教学中教师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学历、教龄、任教学科、任教年级和学校类型,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行分析,从上述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断:学校类型的差异是影响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学历的差异,其他性别、年龄、教龄只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个别方面有影响,而任教的学科和任教年级并无显著性差异。

因此,学校的基础设施状况、领导及环境的支持仍是影响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尽心教学的最大因素,需要高度重视。其次对教师本身的学历、年龄、教龄等专业基础知识和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态度与能力也需要进行关注,而对于任教的学科和年级则根据其不同的性质进行合理使用即可。

第2篇: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范文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针对呼伦贝尔地区中学教师发放,包括市、县、乡级共7所中学。在样本选择时,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按学校类型将本市中学分为重点校和一般校,并根据重点校和一般校教师人数比例3∶17,在重点校发放问卷45份,一般校发放问卷255份,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73份,有效问卷252份。问卷回收率为91%,有效率为92.3%。[1]

2.研究方法

本问卷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行为主要从课前准备、课程实施及课后辅导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其中课前准备主要从三个问题来调查,即教师常通过Internet搜集能运用在教学中的教学资料和教案(问题一)、在准备教案时常使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教学资料(问题二)、常使用信息资源库中提供的资源进行备课(问题三);课程实施主要从以下四个问题来调查,即教师常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问题四)、常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如PPT或其他工具软件)来展示教学内容(问题五)、为培养学生能力常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拓展学习内容(问题六)、常利用网上资源来做教学补充或说明教材内容(问题七);对课后辅导主要从以下两个问题调查,即常利用网上资源来做教学补充或说明教材内容(问题八)和常指导学生利用PPT或其他工具软件展示学习成果和作品(问题九)。为方便读者阅读,下文图表中对于问卷涉及到的“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行为”的问题均以上述问题代号代替。

问卷每一个题目都采用Likert式五等分计分方式,教师在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选项中选择适合自己想法的答案,非常同意记为5分,同意记为4分,不确定记为3分,不同意记为2分,非常不同意记为1分。

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行为分析

据调查,目前呼伦贝尔地区中学教师已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日常教学中,包括课前准备、课程实施以及课后辅导,我们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行为进行加权平均数统计,并对其重要程度做了简单排序,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主要是课前准备,其中教师常通过Internet搜集能运用在教学中的教学资料和教案(问题一)、在准备教案时常使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教学资料(问题二)排在前两位,其次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后是课后辅导(问题八和问题九排在第八和第九位)。

具体应用情况如下:教师在备课时,常通过Internet搜集能运用在教学中的教学资料和教案的占被调查者的77.8%(问题一),在准备教案时常使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教学资料的教师占80.6%(问题二),常使用信息资源库中提供的资源进行备课的占69%(问题三);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过程中,常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的占71%(问题四),常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如PPT或其他工具软件)来展示教学内容的占75.4%(问题五),为培养学生能力常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拓展学习内容的占65.5%(问题六),常利用网上资源来做教学补充或说明教材内容的占75%(问题七)。教师在课后辅导中应用信息技术较少,如常使用信息技术在课后对学生进行辅导的教师占被调查对象的37.3%(问题八),常指导学生利用PPT或其他工具软件展示学习成果和作品的教师占44%(问题九)。如图1所示。

三、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行为差异性分析

根据上述数据分析,我们探索分析性别、年龄、学历、教龄、任教学科、任教年级、学校类型的不同对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行判断。根据前期对样本的分析,各个样本均是随机抽取并相互独立,来自服从正态分布的整体并根据方差齐性检验,方差相等,故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各样本均值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行检验(即ANOVA检验),并以P<0.05为标准。

1.性别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差异性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问题一即教师常通过Internet搜集能运用在教学中的教学资料和教案(sig.=0.03<0.05)在性别方面差异显著,根据均值比较,女教师(均值为4.32)在通过Internet搜集能运用在教学中的教学资料和教案方面较男教师(均值为3.92)更多一些。在其他问题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2.年龄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差异性分析

我们将教师的年龄主要分为20—30岁、31—40岁、41—50岁、51岁及以上四个年龄段,对各个年龄段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进行ANOVA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根据表3所示,问题一即教师常通过Internet搜集能运用在教学中的教学资料和教案(sig.=0.00<0.05)在年龄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均值比较,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通过Internet搜集能运用在教学中的教学资料和教案的行为越来越少,20—30岁教师的均值为4.46,31—40岁教师的均值为4.17,41—50岁教师的均值为4.00,51岁及以上教师的均值为3.36。在其他问题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3.学历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差异性分析

我们将教师的学历主要分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对不同学历的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进行ANOVA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根据表4所示,教师的学历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方面有三项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是问题一(sig.=0.01<0.05)、问题八(sig.=0.00<0.05)和问题九(sig.=0.00<0.05)。根据均值比较,在教师常通过Internet搜集能运用在教学中的教学资料和教案这一方面,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本科(均值为4.21)、专科(均值为4.04)、研究生(均值为3.43)。在常使用信息技术在课后对学生进行辅导这一方面,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专科(均值为3.23)、本科(均值为3.17)、研究生(均值为2.00)。在常指导学生利用PPT或其他工具软件展示学习成果和作品方面,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本科(均值为3.37)、专科(均值为3.34)、研究生(均值为1.93)。从整 个均值比较可以看出,本科和专科教师差异不大,而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方面稍差一些。

4.教龄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差异性分析

我们将教师的教龄主要分为5年以下、6—10年、11—20年、21年及以上四个阶段,对各个教龄段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进行ANOVA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根据表5所示,教师的教龄主要在问题四(sig.=0.01<0.05)存在显著性差异,即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过程中常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根据均值显示,其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6—10年教龄的教师(均值为4.20)、小于等于5年教龄的教师(均值为3.93)、11—20年教龄的教师(均值为3.84)、大于20年教龄的教师(均值为3.63)。经进一步分析,创设情境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以学为主的教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教龄较短的新教师绝大部分都在学校或在培训中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育,因此较老教师相比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更多。其他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5.学科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差异性分析

我们按照中学学科的重要性及学科性质,将学科分为数理化、语外政、史地生、音体美、信息技术和其他六个方面。对各科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行为进行ANOVA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

根据表6显示,各学科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并无显著差异。我们进一步对各科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均值加以分析,发现以下几点:

(1)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各种行为活动中,均值最大的绝大部分都出现在信息技术课程中(除问题三和问题八),这是因为就信息技术课程本身而言,信息技术既作为教学手段又作为教学内容而存在,故应用较多。问题三和问题八分别是教师常使用信息资源库中的资源和常使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由于信息技术本身发展较迅速,而资源库中的教学资源不能及时更新,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教师在这方面的应用较少;同时,信息技术在中学课程体系中还没有像其他课程纳入中考或高考的范畴,往往很少有留作业的情况,因此对于学生的辅导也较少。

(2)对于数理化这些理科性质的课程,教师在课前准备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比较多,而且从网络和资源库中搜集资料相差并不明显,这主要是因为理科课程知识点比较固定而决定的。在具体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主要以展示教学内容为主,然后依次为创设情境、补充或深入说明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3)对于语外政这些文科性质的课程,教师在课前准备工作中,应用Internet搜集资料的情况比使用资源库中的资源更多一些。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主要是利用网络资源做教学补充和说明教材内容,然后依次是展示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4)对于史地生这些课程,教师在课前准备工作中,应用Internet搜集资料的情况比使用资源库中的资源更多一些。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信息技术主要用于展示教学内容,然后依次为补充或深入说明教材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拓展学习。

(5)对于音体美这些课程,教师在课前准备工作中,应用Internet搜集资料的情况比使用资源库中的资源更多一些。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信息技术主要用于创设情境和补充或深入说明教材内容,然后为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最后为展示教学内容。

6.年级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差异性分析

我们将中学教师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年级组,对两个年级组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进行ANOVA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

 根据表7所示,初中和高中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并无显著性差异。根据均值分析,在准备教学资料方面,初中教师比高中教师利用Internet搜集资料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情况要多,而使用资源库中资源的情况,初中教师却不及高中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教学内容这一项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基本持平;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拓展学习方面高中教师较初中教师更多一些;而在利用网络资源补充或说明教材内容这一项,初中教师应用相对多一些,但不明显。在课后初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辅导的情况要多于高中教师,而指导学生展示其学习成果和作品的情况相对高中教师要少。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知,由于高中生较初中生有更好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因此高中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方面比初中教师更多一些。

7.学校性质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差异性分析

我们根据呼伦贝尔地区实际情况,将呼伦贝尔地区中学分为市重点中学、区/县重点中学和一般校三种类型,对三种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进行ANOVA检验,结果如表8所示。

根据表8所示,不同类型的学校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在问题一(sig.=0.00<0.05)、问题六(sig.=0.02<0.05)、问题七(sig.=0.00<0.05)、问题八(sig.=0.00<0.05)和问题九(sig.=0.00<0.05)存在显著差异,在问题二(sig.=0.05=0.05)处于临界值。即教师在常通过Internet搜集能运用在教学中的教学资料和教案、为培养学生能力常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拓展学习内容、常利用网上资源来做教学补充或说明教材内容、常使用信息技术在课后对学生进行辅导和常指导学生利用PPT或其他工具软件展示学习成果和作品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根据均值判断,在这几个方面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区/县重点学校、一般校和市重点学校。经过进一步分析得知,由于影响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因素不单单是硬件及软件的建设问题,最重要的还要衡量信息技术对于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而重点中学的学生往往学业成绩较好,利用新型教学媒体和改变教学方式势必会对学生的成绩产生冲击,故使得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反而受制。而一般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相对较差,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也不能完全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因此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情况也不是特别理想。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主要是对教学中教师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学历、教龄、任教学科、任教年级和学校类型,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行分析,从上述数据分析中我 们可以进一步推断:学校类型的差异是影响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学历的差异,其他性别、年龄、教龄只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个别方面有影响,而任教的学科和任教年级并无显著性差异。

因此,学校的基础设施状况、领导及环境的支持仍是影响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尽心教学的最大因素,需要高度重视。其次对教师本身的学历、年龄、教龄等专业基础知识和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态度与能力也需要进行关注,而对于任教的学科和年级则根据其不同的性质进行合理使用即可。

第3篇: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范文

——XX中学电化教育先进事迹材料

山西省XX中学是省首批重点中学、省示范高中。多年来以教育教学质量高,各项工作领先而享誉三晋。新世纪历届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当今教育会产生深刻的、革命性的影响,认为现 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结合势在必行。因而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应用工作,加大软硬件投资力度,以课题科研为指导,大力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工作,取得优异的成果。作为电教先进典型,山西省信息技术应用工作现场会2004年在我校召开。

一、硬件建设

从2001年校园网一期工程至今,学校共投资近千万元用于信息技术硬软件设施的配套。目前,学校拥有三层交换的千兆校园网,连通了各处室、各教室、教师办公室及家属住宅楼;网络中心配备了服务器、WEB服务器、文件服务器、邮件服务器、“一卡通”数据库服务器、图书管理服务器及4台教学资源服务器,为校园网资源配置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为每个教室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装配微格教室、多功能报告厅、4个学生机房、校园电视台。实现“班班多媒体、室室有电脑、家家通网络”。为信息技术在我校的应用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资源建设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校园网软件资源建设,投资几十万建成包含大型教学资源库、在线资源、校园网应用软件系统等较完善的校园网资源系统,总量达4T。目前配备有《清华同方资源库》、《北京四中资源库》、《中央电教馆资源库》、《同方电子期刊库》、《智能出卷系统》、《电子图书系统》、《101网校》等大型资源库;建成了集内外网于一体的大型资源集成系统——XX中学网站;学校还组织人手自行编制了《校园信息系统》、《教师交流园地》、《学生研究性学习平台》等用于学校办公,教师交流,学生辅助学习的平台系统。

三、以课题研究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003年以来学校承担了国家十五重点课题《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中学校园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已顺利结题并双双被评为优秀课题;承担的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信息技术与分层教学研究》、《网络环境下中学德育教育研究》,省13150课题《中学校园电子校务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正在研究中。

我们本着课题研究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原则,大力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学校相继出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方案》、《整合评比方案》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及工作方案,并采取每年开展一次信息技术技能大赛,每学期进行优秀课例、优秀设计方案、优秀课件、优秀论文评比等活动,强化和推动整合工作的开展。学校还采取了开办月刊《信息技术导航、整合研究动态》,选派教师外出参加各种培训学习,举行日常培训和假期集中培训相结合等形式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和先进教学理念的培训,大大地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得到很大改变,对学校教育教学成绩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生的学习

我校在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同时,还着重研究了信息技术直接应用于学生的学习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实行资源大开放,校园网所有教学资源和英特网上与教学有关的资源对学生开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网上进行自主学习。学校开发了英特网资源导航、研究性平台和学习讨论区,建立了教研组及教师个人主页,这些软件都是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非典期间,我校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开展了形式多样远程教学活动。我校电视台演播大厅开办了《空中课堂》电视直播,播出高一高二高三各科课程150余节。同时还在网上开辟了学习资料下载和各科学习讨论区,学生从网上下载资料进行学习,做到了休息不停课。

信息技术应用工作的开展,强烈冲击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悄然发生着变革,学生的学习态度朝积极主动方向转变。

第4篇: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范文

一、立足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唐得圆老师担任学校三至六年级所有班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每周有十三个课时的教学任务。虽然教学任务繁重,但她一直坚持着“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这一理念,立足课堂,问课堂要效率,认真从事着教学工作。在课堂上,她坚持贯彻“轻负高质”的教学思路;在课堂外,她鼓励、引导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手段。她的教育理念是:“要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更要让学生用好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一门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的学科,经常有各级各类的学生作品比赛,学生能否在竞赛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和他们的基础是否扎实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她在平时教学中每一课都不放松,坚持抓学生的基本功。然而,光有扎实的基本功还是远远不够的,她主动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充分利用早晨、午间休息和下午放学后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培养了一批有特长的竞赛学生。近年来在她与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分别在**区科技节和**市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她还获得**市小学生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优秀指导奖”。

二、以研促教,增强科研能力

唐老师除了兢兢业业做好教学工作以外还坚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业务水平;坚持“以研促教”的理念,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思想指导她的教学工作,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由她撰写论文、案例,制作的课件多次在省、市、区获奖。论文《生活即教育“玩”亦即教育》获**省陶行知研究会“生活教育”论文二等奖;《小学信息技术(logo程序设计)辅导初探》获**市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年会论文一等奖,**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论文评比一等奖;《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获**区第22届中、小、幼学科教学专题研究论文三等奖。案例《将信息技术融入其它学科、融入生活》获**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案例评比一等奖,**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案例评比三等奖。课件《图形拼组》获**区第十一届教师自制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获二等奖;《我是什么》获**区第十二届教师自制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获三等奖。由她负责的课题《基于小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logo语言教学模式的研究》成为**区的立项课题。

三、服务为本,做好网管工作

作为学校唯一的信息技术老师,网管的工作自然而然地落到了唐老师的肩上。网管工作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十分强,唐老师从一个毫无经验的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成长为学校不可或缺的网管,其中付出了无数的汗水,放弃了无数的休息时间。从制作网线到网络布局、从网站的建设到防火墙的设置,她都虚心好学,亲历亲为。

学校的学生机房已经使用了足足七年时间了,但她仍然还在使用;在节省了学校经费的同时,却大大增加了她维护的时间。机房里所有的计算机都已经更换过电池,电脑出现小故障她也尽量自己解决,遇到难以解决的硬件损坏问题才请专业的维修单位维修。

第5篇: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范文

1.师资队伍:初高中教师共37人。其中高中教师13人,初中教师24人。计算机专业教师16人,高中11人,初中5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人。

2.课堂教学:A类课4节(高中2节,初中2节),B类30节(高中12节,初中18节)C类3节(高中1节,初中2节)。

3.学生学业水平:各校教学设备、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影响学生的学业质量。城川和山区学生学业质量不平衡,差距很大。20—20第二学期高中期末试卷分析,及格率占98.7%,优秀率占10.9%。初中期末试卷分析,及格率占68%,优秀率占9.3%。达到优秀水平的学生不多,全县各年级优秀率在10%左右。主要问题是:学生基础知识弱,基本概念不清;从试卷上可以看出,学生只注重实际操作,缺乏知识的理解和理论指导;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比较感兴趣,由于课时安排(初中每周1课时),使得时间间隔较长,学生很难掌握。高中每周2课时,个别学校课时集中安排,效果比较好。

二、值得肯定的方面

1.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我县非计算机专业教师占57%,但老师都很积极努力的钻研业务,积极参加市、县教研活动和各种技术培训。有着很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2.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

在县级教研员的引领下,和骨干教师的协同下,共同开展教师讲课、评课、研究课等教研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的整体提高。大部分教师具有一定的教改意识,积极钻研教材,探索现有条件下新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多数教师已经改变了教学观念,体现在精讲多练,边学边练等教学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3.骨干教师的作用

通过骨干教师的作课、专题研讨等活动,使广大青年教师尤其是非专业教

师受益匪浅,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使很多青年教师成为优秀教师。无论从课堂教学模式,教材处理,知识拓展,组织学生等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

三、存在的问题:

1.对新课程理念理解还不够深入

教师还需要积极研究教材和教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如何取舍教材内容上把握不准。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上,教师在认识上和实施方法上都不太明确。

2.对教材内容理解不够深入

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对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还不够,对教材中知识的重、难点把握不准确,教学目标没有落到实处。教学环节把握不准。兼职教师专业术语运用不准确,个人技术操作不熟练。个别教师课堂教学模式单一,不能及时灵活处理教材及操作性问题。

3.教学设计不规范,随意性强

有些任课教师把教材直接当作教案,忽视备学生和备设备的过程。造成课堂教学环节不完整,课堂教学秩序混乱。

4.课堂教学中存在很多不足。

目的性不强、有效性不高、课堂时间不够,完不成教学任务等现象,少环节.任务不明确.

5.教学环境差。

有些学校机房不卫生,气味难闻,光线昏暗,通风效果差。

6.课程设置不合理

个别学校课时不足,课时不集中,两节课间隔时间较长,不利于学生学习.

四、改进意见及措施:

1.结合初高中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①初中段的目标

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具对社会的影响。

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工作原理。

了解网络的基本知识。

了解多媒体的基本知识,学会制作简单多媒体作品。

初步掌握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处理、传输和应用信息的基本能力。

遵守使用信息的道德规范,培养知识产权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合作精神。

②高中阶段的目标: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进—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

理解网络的基本知识,能熟练的使用网上信息资源,掌握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处理、传输和应用信息的基本能力。

初步学会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运用信息技术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

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数字化生存的意识和能力。

初步掌握将计算机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技能。

遵守使用信息的道德规范,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2.课堂教学设计要规范

教案中必须有教学的课题、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板书的设计、主要的教学方法、教学工具,各阶段时间安排、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课后评价与反思等内容。教案设计要灵活多样,注重实效。内容(也称为课题)要有具体的章、节的名称,说明本节课的内容,在本学段教材中的具置。青年教师教案要详细,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教案要简洁。教案要保留书面和电子两种形式,以备后期利用和检查。杜绝无教案上课,后补教案和不规范教案。

具体要求:

教学内容:(课题)每一节课教案的教学内容(也称为课题)要有具体的章、节的名称,说明本节课的内容,在本学段教材中的具置。

教学目标:由于撰写教案主要目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看的,所以,此栏目的名称不能是“学习目标”,应当为“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要具体、可操作,只能用于本节课,而不能用于其它节课,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具有唯一性。

设置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要准确、书写清晰。教学重点有时常常与节的名称相同。不同的教师在讲授同一节课的内容时,教学重点应当相同。

教学难点:设置每一节课的教学难点要根据教学的环境、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精心设计。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应该是(这些)学生在本节课中的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地方。对于不同的地区、学校教学环境和学生,教师在讲授同一节课的内容时,教案中设置的教学难点也会有所不同。

教学方法: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是以讲授法为主,同时还有任务驱动法、交流法、互动法、实验法、演示法、练习法等等。在教案例可以写出本节课中,使用的几种主要教学方法。

教学工具:如:计算机、网络、投影机。操作系统、应用软件。

板书设计:

①板书必须有“章、节、目”三级目录和本节课中的内容摘要等。

②演示文稿(PPT)可以展示提纲要点、图片、影片和动画等,不可多用。不可代替实物展示、教学挂图、演示实验、体验操作等。演示文稿(PPT)不适合做所谓的课堂教学“课件”。

③使用投影时,银幕上不可投射出人影、手影。

④电子教鞭有两处不可指向:一是人眼;二是显示荧幕。

3.课堂教学过程要规范

①要树立科研领先的指导思想。在实施提升信息素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应当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精神和理念、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改革的课题。要认真实践,归纳总结,交流互动,修改完善,积极推广。

②课前要认真、全面、细致地备好每一节课。要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要学习领会《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精神和理念,深刻理解《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内容要求。要备《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设备、备PPT片、备教案。教案要内容完整,电子与打印文稿格式符合教案的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讲授新课、总结归纳、课后作业。

③要严谨地、科学地讲好每一节课。要准时上课,认真组织课堂教学,按时下课,中途不得离开教室。讲课时,要精神饱满,衣容整洁,立姿授课,举止文雅,尊重科学,尊重学生,师生互动。

④应按照教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杜绝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学环节紧凑,知识结构合理,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⑤用普通话和规范字进行课堂教学。语言清晰,要根据教学需要设计书写板书、播放PPT片。板演和播放PPT片的过程中,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格式美观,结构合理,图文和谐,音像恰当,无错别字。

⑥恰当地、充分地综合使用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投影机、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等硬件和软件工具。要做到独立操作,规范使用。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效率。

⑦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研究学生的学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过程和学习规律,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分析学生的评价和选择,正确引导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美国大片里的电脑合成、电影里的三维动画、名人照片、动漫等。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建立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达到真正的和谐统一,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动手能力,首先要使他敢于实践,乐于实践。在实践中,不仅使他们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方法,还要训练其动作的准确性,迅速性,协调性和灵活性。

⑧重视课堂教学及时反馈和自我评价。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提高学生对问题分析、巩固练习、书面检测等的正确率,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课后,根据《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进行总结,并记录在教案的“评价与反思”栏中。

⑨注重教材内容的选取

在学习内容的选取上,应该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角度出发,选取信息技术领域中具有一定稳定性的东西。是学生将来能够利用或迁移到其他领域中的知识。例如,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各功能部件的作用,计算机网络的特点。要结合实例讲清楚、讲透。例如,在讲主机内部结构时,教师应打开机箱,将每一部分讲给学生,让学生亲手拆、装机器各个部件,既消除了他们对计算机内部结构的神秘感,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在今后组装电脑时有一定的帮助。

注重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众多的学科,如

语文、数学、物理、生物、美术等等。现代教学要求淡化学科界线,信息技术以其工具性与其他学科整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而相应的信息与各科学习内容有关联的知识。

4.机房环境及安全要求

①要注意孩子的用眼卫生。造成视力下降的两个因素:一是光线强刺激眼睛;二是光线昏暗模糊费眼睛。机房内要宽敞明朗,阳光充足。当阳光不足时,才可采用灯光补充。

②机房内空气要流通,保持新鲜,保障对大脑的供氧,有利于积极思维。

③要注意机房漏电,起火等.上课不要关防盗门.

5.课程设置

按市、县课程计划设置开齐开足课时。初中至少68课时,高中70—140课时。

6.教师培训与学科教研

①加强理论培训,解放思想,推陈出新。组织、指导教师进一步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学习现代教学理论,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进一步领会素质教育的实质。

②加强教师教材内容的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③加强教师教学技能的研究,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继续开展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培训和达标比赛活动活动。

④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启用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观念新的教师(包括骨干教师)作研究课、示范课、基本功展示及经验交流、研讨等活动。

⑤开展互动式教研活动,发挥教师主体作用,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人。

⑥根据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进行非专业教师的培训。

中学信息技术学科学生学业质量监控与评价指导意见

一、监测内容:

参照《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确定考试范围,综合考查学生的信息素养。考试力求反映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考查内容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两个方面。

二、考试要求:

考试要求划分为三个层次,三个层次要求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前一个层次是后一个层次的基础,较高层次包括较低层次的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对于知识性内容,三个层次分别为“了解”“理解”“掌握”。

了解层次要求能够再认或回忆事实性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列举属于某一概念的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

理解层次要求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掌握层次要求能归纳、总结规律和原理;将学到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迁移、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建立不同情境之间的合理联系。

对于技能性内容,三个层次分别为“模仿操作”“独立操作”“熟练操作”。

模仿操作层次要求学生在原型示范和他人指导下完成操作。

独立操作层次要求在评价和鉴别基础上的调整与改进,并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

熟练操作水平要求根据需要评价、选择并熟练操作技术和工具。

(二)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

对于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性内容,三个层次分别为“参与”“认同”“领悟”。

参与层次要求从事并经历一项活动的全过程,获得感性认识。

认同层次要求在经历基础上获得并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的反应等。

领悟层次要求能建立稳定的态度、一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化的价值观等。

三、考试范围

高一年级:

(一)知识与技能

考试范围分为6个模块

1.模块一信息技术基础

(1)了解信息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2)了解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3)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及信息技术包含的四项基本内容。

(4)了解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的情况。

(5)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和特征,掌握病毒防治的一般方法。

(6)理解使用信息技术的基本道德规范和法律要求

(7)理解心比拿马对信息处理的意义。

(8)掌握位、字节、字长的概念。

(9)理解二进制数的概念,掌握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的转换方法,了解在计算机内部和现代通信技术中广凡使用二进制编码。

(10)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的信息技术名词术语,能正确识别对应的英文词汇。

2.模块二操作系统简介

(1)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和发展。

(2)能比较熟悉的掌握图形用户界面的操作。

(3)理解文件属性的含义。

(4)熟练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

(5)会查找文件和文件夹

(6)理解文件夹的树形结构

(7)能独立完成系统中软硬件资源的简单管理和维护。

3.模块三网络基础及应用

(1)了解网络通信基础知识(概念、功能及分类,网络协议的作用,IP地址“URL”含义、作用及组成,域名,“WWW”含义、特点与功能)。

(2)能独立建立网络连接、注册帐号、设置密码。

(3)能熟练地浏览、搜索、下载网上信息。

(4)能独立申请电子邮箱。

(5)能熟练地收发电子邮件。

(6)能独立管理电子邮箱。

(7)了解网络安全的概念、措施及法规,能正确对待网络资源。

4.模块四程序设计

(1)了解程序、程序设计语言的概念。

(2)历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概念和特点(面向对象、事件驱动、可视化、工程、对象、控件、属性、事件、方法、控制代码)

(3)在VB环境中,比较熟练的操作工具箱、属性设置窗口、窗体、代码编辑窗口,比较熟练地掌握可视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操作(创见界面、设置属性、编写代码、调试程序、存盘、运行)。

(4)了解VB常用的数据类型。

(5)能独立使用文本框、标签框、命令按钮、单选框、复选框、计时器、滚动条、图片框、菜单等控件。

(6)能独立使用Click、DblClick、MouseDown、MouseUp、MouseMove、Changge、KeyDown、KeyUp、KeyPress等事件。

(7)能独立对Name、Left、Top、Width、Height、Visiable、Enabled、ForecolorBackcolor、Value、Max、Min、Fontbold、Fontitalic、Fontname、FontsizeFontunderline、Text、Cancle、Picture、Caption、Style、Backstyle、Borderstyle、Autosize、Check、Password等属性进行设置。

(8)能独立应用Print、Cls、Show、Hide、Move、Line、Circle、End等方法。

(9)能独立应用LoadPicture、Sin、Cos、Now、Year、Month、Day、Hour、Minute、Second、UCase、Val、Str、Cint等函数。

(10)能独立编写控件属性的动态设置语句、变量赋值语句、分支语句和循环控件代码。

5、模块五软件应用与实践

能独立使用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多媒体制作、网页制作等软件的常用功能,并能竟获得的知识及能力迁移到新软件的学习中。

呢工独立创作法那英译顶主体的电子作品。

等独立综合运用应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一定的任务。

6、模块六计算机硬件结构及软件系统

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理解软件的概念、分类及功能

理解冯.诺依曼结构特点

理解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功能

了解计算机语言的作用及分类

了解多媒体技术及计算机的特点及一般应用

了解计算机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

要求考生能对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兴趣,积极参与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在已有知识技能基础上不断提高;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遵守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

初中年级:

考试分为8个模块:

(一)信息技术初步

(1)了解信息的概念、作用、载体和传递方式

(2)了解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

(3)了解信息技术的内容、发展及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

(4)了解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安全和法律问题,规范使用信息技术的行为,树立信息安全意识。

(二)操作系统简介

(1)掌握汉字输入

(2)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3)熟悉图形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4)理解文件的属性、文件夹的组织结构

(5)熟练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三)文字处理

熟练掌握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

(四)电子表格的数据处理

(1)了解电子表格的基本功能

(2)掌握电子表格的基本知识

(4)学会表格数据的处理、创建和简单修是数据图表

(五)网络基本知识及应用

(1)初步学会网络的基本知识(概念、功能及分类,域名,网址)

(2)学会使用计算机网络传递信息

(3)学会从网上搜索、获取信息的方法

(4)学会收发电子邮件及管理电子信箱

(5)了解网络安全知识

(六)创作多媒体作品

(1)了解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组成和常见媒体类型

(2)学会制作、展示多媒体作品

(七)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机功能;

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及作用;

了解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达方式;

了解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八)动画制作

(1)了解动画制作软件的基本知识

(2)初步学会设计动画的基本流程

(3)学会简单动画的制作方法

(4)提升用动画呈现信息的能力

四、监测形式:

监测方法采用书面笔答和上机操作两部分,笔答采用全县统一闭卷考试。上机操作任课教师自行安排完成。

高一年级:试题类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读程序写结果补充程序、编写程序等

初中年级:

试题类型主要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连线题、读图题、问答题等

五、监测时间和范围:

(一)监测时间: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初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考试时间为60分钟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二)监测范围:

高一年级:以北京版第1、2册为准。初中以北京版第4册为准。

六、难度:

初一年级:易、中、难试题的比例约为6:2:2。

高一年级:易、中、难试题的比例约为6:2:2

七、评价等级:

第6篇: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 校企合作 探索与实践

一、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1.国家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要求:坚持育人为本,以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和工学结合为改革方向,以提升服务国家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各项能力为根本要求,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全面推动中等职业教育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变”;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不断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培养数以亿计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熟练职业技能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技能支撑和人才贡献。

2.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子信息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到,自治区已形成以桂林至北海高速公路为主轴,以桂林、北海、南宁、柳州等区域中心城市为支撑的信息产业经济带,贺州、玉林、梧州、贵港等承接广东电子信息产业转移为主的电子信息加工产业带正在兴起,部分产品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和基础。但是,自治区电子信息工业总体规模小,缺少大项目和大企业,配套能力不足,资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名牌产品不多,电子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深度和广度不够。

到2015年,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配套发展态势基本形成,实现销售收入超500亿元,增加值160亿元,产业布局明显优化,形成“一区二带”产业发展格局,即形成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核心的沿海电子信息工业园区;以北海到桂林高速公路为主轴,北海市、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为核心,由沿海向内地辐射,以电子信息产品加工制造、软件及信息服务为主的电子信息工业带;以贺州市、梧州市、玉林市为核心,以承接粤桂合作电子信息工业转移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加工制造产业带。

到2020年,自治区产业规模显著壮大,实力显著提升,在全区建立起配套体系完整、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电子信息工业体系,实现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建成全国重要的、西部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电子信息工业新区。

自治区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相对全国发达地区而言较为落后,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不够迅速,特别是网络基础建设比较薄弱。近年来,广西作为西南大通道的出口,是联结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纽带。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广西的各类企业如雨后春笋快速增长,对外贸易不断扩大,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大增,加之各级政府不断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社会对IT人才的需求量急剧扩大,特别是网络人才存在巨大的需求。南宁市为广西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和交通中心,笔者所在学校地处南宁市区,具有为社会培养信息化人才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深化合作,共育技能人才

1.合作企业简介

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广西润建通信发展有限公司)创办于1996年,是一家以网络维护、工程施工为主业的通信服务企业,服务对象为各大通信运营商,注册资金1.568亿元;具备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甲级资质、通信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电信工程专业承包二级资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等,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部级示范单位”。目前公司业务已覆盖广西、广东、贵州、山东等省市。公司拥有光纤熔接测试设备、驻波比测试仪、10GSDH分析仪、光谱分析仪等各类仪器仪表2917台。现有在编员工6500人,年产值超10亿元。公司以“诚信为本、团结合作、努力学习、乐于奉献”为企业准则;实行军事化管理,努力把公司打造为“一支军队、一所学校、一个家庭”的企业。

2.合作模式

校企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双方优势,实现工学交替、订单培养、顶岗实习。

3.合作内容

(1)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①企业调研。2012年3月9日,我们组织了信息系计算机网络技术10位教师到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等自治区内36家企业和广西计算机学会进行调研,通过问卷调查、与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工程技术人员访谈等。通过调研发现,企业主要的技术人员分为两类:网络工程设计人员和网络工程实施技术管理人员,希望招聘的人才最好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企业认为聘用人才最优先考虑的因素需要团队意识、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企业认为毕业生必须具备网络设备集成能力、网站管理能力、网络安全、网络管理与维护。企业认为中职专业课程至少应包括网络布线与工程、网络施工、网络管理与维护、办公软件的维护维修、网络产品销售等课程;通过调研,了解企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及培养要求,为科学确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案打好基础。

②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为了制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做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一体化课程开发,2012年3月18日,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专业在南宁市良凤江森林公园菩提山庄举行召开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我们邀请来自包括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蒋拓、蒋成志等全区各地的15位企业实践专家和1位行业专家共16位专家参加会议。

③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2012润建网络冠名班,学校和企业多次研讨,共同探讨冠名班的教学方案,如10月24日邀请广西三通网络发展有限公司(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综合部总经理王朝宽、经理黄舒到校研讨润建网络技术班人才培养模式;11月7日下午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湘平、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助理何海波、人力资源部经理助理雷雪妮,广西三通网络发展有限公司综合部总经理王朝宽,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教师王琳忠、杨巨恩、袁艳琴、曾娜、赵焉、吴燕、余家庆等7人,在综合楼401研讨润建网络专业教学方案。

通过企业调研和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学校信息系组织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师和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工程技术人员经过多次研讨,制定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2)共同实施人才培养。

①共同招生宣传。2012年7、8月,是中职学校招生的黄金时期,学校招生老师与广西三通网络发展有限公司综合部黄舒等在学校招生大厅接待来访的家长和学生,向他们介绍学校的办学优势和企业的发展前景,介绍校企业合作订单委培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让家长和学生了解到订单委培能使学校和企业的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能到企业的施工现场实训,学生一毕业就能迅速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等。9月3日、4日是学校新生入学注册时间,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综合部黄舒等2人来学校和新生班主任一起接待新生,引导新生报读润建网络班。通过努力,在全区生源减少的情况下,润建网络冠名班共招生新生112人,比2011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招生67人增加了167%,为进一步推进校企业合作培养网络技能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②共同做好新生教育。新生入学后,学校安排对新生进行专业教育,学校和企业共同对新生进行专业引导和专业教育,如9月6日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广西三通网络发展有限公司综合部经理王朝宽、润建通信发展有限公司人力部主管罗文君对2012级润建网络1、2班进行包括就业形势、企业发展前景、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等专业教育。学校信息与服务应用技术系组织新生由王琳忠主任进行包括专业定位、开设课程、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教学安排、顶岗实习、就业方向等专业教育。

为促使网络专业新生更深入、直观了解企业及其文化,10月11日,由系领导带领2012级润建网络一、二班的全体学生分别参观了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直属分公司与设计分公司。参观过程中学生不时对润建直属分公司的设备、器材等感到新奇,为设计分公司的办公环境与设计水平感到惊叹。每到一个分公司,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和工程部的专职技术人员都详细为大家介绍网络施工使用的专业设备,学生对于还没有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和设备充满了好奇,踊跃向企业技术员询问。

人力资源部的雷雪妮主管向学生介绍了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的内部发行的刊物《润建通信》,雷主管还鼓励学生们在校期间积极向内刊投稿,争取尽快熟悉润建的企业文化。

10月11日,我们还组织了润建网络两个班级的学生在学校综合楼会议室对参观进行了总结座谈,同时,润建公司人力资源部的雷雪妮主管现场回答了学生们的提问。

③共同实施教学。校企双方按照制定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工学交替模式共同实施教学。一年来,公司工程技术人员蒋拓、蒋成志等多次到学校指导学生实训和对安排到企业实训的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对参加技能比赛的选手进行技术指导和比赛心理辅导;三通网络发展有限公司综合部黄舒多次到学校举行“企业专家讲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学校针对上课内容,不定期派学生到企业施工现场实训,一年来共派到企业施工现场实训的学生120人次,参加实训的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技能水平都得到提升。

11月7日召开2012级润建网络班学生座谈会,信息与服务应用技术系主任王琳忠主持了会议,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湘平、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助理何海波、人力资源部经理助理雷雪妮,广西三通网络发展有限公司综合部总经理王朝宽等人出席了会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教师杨巨恩等7人,2012级润建网络一、二班112名同学参加了会议。

④共同建设深度融合的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为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学校和企业都认为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对育人至关重要,校企双方都相当重视。2012年9月28日晚,学校举行了“迎中秋国庆”文艺晚会,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人力资源部总经理沈湘平致辞,晚会上2012润建网络专业的学生在慷慨激昂地朗诵了《中国人,不跪的人》,晚会结束,沈湘平副总经理、校领导与2012润建网络专业的学生合影留念。

校企双方决定由学校信息与服务应用技术系副主任、党支部副书记袁艳琴与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助理何海波共同负责建设校企文化。

10月公司给2012润建网络冠名班的112位学生配备了价值11200元的润建公司员工夏装工作服,还准备给每位学生配备秋装。

在2012润建网络冠名班的教室后面设置文化墙,用于宣传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11月完成企业文化进班级的布置工作。

学校安排润建网络冠名班的学生参加润建公司一年两度的技术比武,润建公司为一年一度的学校运动会和系运动会提供奖项冠名,提供奖品奖金,并且派领导参加运动会开幕式和闭幕式,如11月14日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助理何海波到校出席信息与服务应用技术系运动会闭幕式,并宣布“润建杯”班级风采展示评比活动的获奖班名单。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决定提供参加12月举行校运动会决赛的信息系的运动员比赛服装,并为获奖者提供资金。

润建通信发展有限公司的反应企业文化、员工生活、工作状况以及员工心声的内部刊物《润建通信》发到2012润建网络冠名班,也让学生参与投稿,在上面刊出润建网络专业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情景和学生的心声,让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同时出现在《润建通信》上。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直观地了解企业及其文化,系领导带领2012级润建网络一、二班的全体同学分别参观了润建通信发展有限公司直属分公司与设计分公司,雷雪妮主管向学生介绍了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文化。

(3)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实现校内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与校外实训相衔接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建了校外实训基地。

2012年4月25日学校与广西三通网络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建校外实训基地。

2012年12月6日学校与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建校外实训基地。

实现“三共三双”(共同建设、共同育人、共同管理,双向互派、双向评价、双向服务)。

如2012年7月15日,安排2010级计算机网络技术班21名学生到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广西三通网络发展有限公司顶岗实习。

(4)共同实施评价。

①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11月7日召开2012级润建网络班学生座谈会,信息与服务应用技术系主任王琳忠主持了会议,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湘平、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助理何海波、人力资源部经理助理雷雪妮,广西三通网络发展有限公司综合部总经理王朝宽等人出席了会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教师杨巨恩等7人,2012级润建网络一、二班112名学生参加了会议,通过座谈会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

11月22日召开一体化班级学生代表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系12级润建网络一、二班两个一体化试点班级共18名学生代表、教务科叶耀青副科长、系曾娜、林胜福、江素妮、周晓阳、张袁等老师参加了此次座谈会,座谈会由系副主任杨巨恩主持。通过座谈会了解学生对教学方面、学生管理方面、后勤管理方面的意见建议。

②对学生到企业施工现场实训的表现进行评价。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一年来学校安排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到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广西三通网络发展有限公司的施工现场进行实训36人次,每个学生实训结束企业指导教师都对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技能水平进行平价。

③对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表现进行评价。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一年来学校安排2010级计算机网络技术班21名学生到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广西三通网络发展有限公司顶岗实习,学生实习期间,企业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评价。

第7篇: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范文

关键词 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调查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6-0026-02

21世纪是知识与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已经成为人们信息时代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笔者对江门市一线幼儿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有效的对策。

1 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现状分析

问卷设计与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方式,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江门市省级、市级、区级及其他总共25所幼儿园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收回问卷192份,回收率为76.8%;其中有效问卷181份,有效率为94.2%。

数据分析

1)意识与态度。

①江门市绝大部分幼儿教师已经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在“信息技术对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有重要作用”问题上,有95%的教师认为有一定作用;在“信息技术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问题上,有94.5%的教师能够认同。

②江门市幼儿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课程整合、关注新技术的意识较差,而关注新技术的意识比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意识强。调查显示,仅有32%的教师经常有意识地使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20.4%的教师经常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35.4%的教师经常关注技术发展,尝试将其应用于教学;大部分教师都选择了“偶尔”,即只是偶尔才想到应用信息技术于教学,比如要上公开课的时候。

2)知识与技能。

①江门市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基础技能一般。在对Office软件的掌握程度上,平均每位被调查的幼儿教师掌握了两种Office软件,但仍有3.3%的幼儿教师基本操作都不会;Word的掌握程度最好,PowerPoint最差。

②江门市幼儿教师检索与获取信息的技能水平一般。53.6%的教师信息检索水平达到实用程度,56.9%的教师网络资源下载水平达到实用程度,也表明几乎一半的被访者水平较差,但不会的很少。

③江门市大部分幼儿教师能利用信息技术对幼儿教育活动进行记录,进行素材的积累,但对素材的处理技能很差,特别是对视频的处理,其次是声音的处理。调查显示,59.1%的教师掌握了对幼儿教育活动进行拍照、录像的技能,14.9%的教师还达到精通的水平;有82.3%的教师不懂得对声音素材进行加工;68.5%的教师不懂得对图片素材进行加工;91.1%的教师不懂得对视频素材进行加工。

④在课件制作方面,江门市幼儿教师课件制作能力很差,对课件的理解不足。调查教学课件的主要来源,有45.3%的教师能自己制作课件,28.7%的教师通过下载获取课件,14.4%的教师请其他教师帮忙,不使用课件的仅为11.6%,表面上说明江门市大部分幼儿教师都能够自行制作课件。但调查制作课件的技术结果发现,有49.2%的教师选择使用其他技术制作课件,而在其他技术上,大部分填写实物教具,部分填写图片、录像,没有一个能填写信息化资源整合的工具软件名称。可见,大部分幼儿教师认为自己制作的教具是课件,部分幼儿教师认为用了自己拍摄的图片或者录像就认为是自己制作的课件。这说明实际上江门市幼儿教师课件制作能力很差,对课件的理解不足,概念混淆,信息化资源的整合观念很差。

⑤江门市幼儿教师日常教学中大多选择传统教学媒体。常见教学媒体选项中,对教学挂图、实物与模型的选择最多,分别有172和153个选择,选择此备选答案的被访者比例分别达95%和84.5%;其次是录音机和DVD机,选择投影机和计算机网络的最少。

⑥幼儿教师选择计算机媒体的频率与幼儿园等级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对选择计算机媒体的频率与幼儿园等级的相关分析,p=0.000,在0.05的显著水平下,说明幼儿教师选择计算机媒体的频率与幼儿园等级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同理,选择计算机网络的频率与幼儿园等级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说明幼儿园的硬件环境对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3)应用与创新。江门市幼儿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的能力很差,运用信息技术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管理上有困难。22%的教师不会将多媒体演示与讲解有机结合,49%的教师了解,即71%的教师不能很好地将多媒体演示与讲解有机结合。69.1%的教师偶尔会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整合,62.4%的教师偶尔会主动帮助学生从网络搜索教学材料,超过一半的教师从不要求学生用计算机或网络完成学习任务,不用QQ、E-mail等进行交流。

2 培养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对策

从上述现状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江门市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离期望目标还有一段距离。对此,笔者从职前的师范教育、职后培训、幼儿园三方面提出对策。

对师范教育的建议 江门幼儿师范学校主要培养对象是幼儿教师,笔者以此为例提出建议。

1)更新课程内容。各类师范院校应及时更新信息技术公共课的课程内容,让师范生在信息技术课中学到最新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如网上信息的搜索与下载、网络交流和应用。目前,江门幼儿师范学校使用周南岳主编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后,效果较好,学生普遍反映现在学习的信息技术课内容平时能用上了,看书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新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和处理,结合幼儿教育专业特点,把重点放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操作技能的掌握上。在教学中要注重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能力的培养,必要时将知识点与课件整合进行案例教学。讲授网络知识的内容时,可以介绍专业幼儿教育网站给学生共享。

2)增加上机时间。计算机应用能力是一种技能,不常用就会忘记。江门幼儿师范学校是全日制寄宿学校,学生基本都是女生,本身对计算机操作的接受能力就不强,学校仅在二年级开设每周两课时的信息技术课,学生到三年级实习要用时已忘得差不多。建议学校以选修课、练习课的形式在一年级和三年级增加上机时间,为无法回家使用电脑的学生创造上机的机会。

3)改革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应改变原有单一的“示范—跟练”的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地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建议以任务教学为主,采用“自主探索—教师总结示范—修改交流”的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学—做”为“做—学—做”,让学生在每一节课的学习中上课即上机,在操作中学习,品尝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实践表明,让学生自主探索,能大大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听的效果大大强于一开始就被动听的效果。

4)改革评价机制。以往江门幼儿师范学校信息技术考核方式注重考试结果和平时作业结果,评价方法单一。建议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一方面,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如教师观察、访谈、问卷调查、作业法、评定量表等;另一方面,教师不是单一的评价者,学生从“被评价者”转变为“评价的参与者”,师生共同制定可操作性的评价表,教师评价的同时,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能检查任务的完成进度和目标的达成程度,反思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学习。

对职后培训的建议

1)分层制定培训目标和内容。本调查显示,江门市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在性别、学历、幼儿园级别方面有显著差异,因此要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学历、不同等级幼儿园的教师制定具体的培训目标和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教师对于培训的需求。如针对男性幼儿教师,培养目标可以定为培养成为本幼儿园的学科带头人。培训内容方面,理论知识的重点应在如何应用上,要注重结合幼儿教育的特点,教会教师如何用理论指导教学,技能培养重点是教学设计能力和课件制作技能。由于目前江门幼儿教师基本技能的缺乏,在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讲解PowerPoint制作课件前,必须补充基本的PowerPoint知识。

2)加大信息化幼儿教育资源库,尤其是案例库的建设。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培训单位可以与幼儿园合作加大信息化幼儿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如建设软件资源库、素材资源库、教学资源库、教学案例库等。软件资源库包括教师在教学或课件制作中所用到的各种软件及软件的电子教程与范例,如Office、Photoshop、audition、Flash、会声会影等。

素材资源库包括教学中用到的各种多媒体素材,包括文本素材、图形(图像)素材、音频素材、视频素材和动画素材。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师在备课和制作课件时所需要的一些资源,如教案、教辅材料。教学案例库可以通过视频、超媒体等手段,由专家对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指导,形成案例库,丰富的教学案例能大大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需要专家指导和幼儿园提供案例。

对幼儿园的建议 调查显示,不同等级的幼儿园硬件设施差距较大,设备数量普遍不足,尤其是市级以下的幼儿园的设备,很多连一间电脑室都没有,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幼儿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在幼教改革中,硬件环境的建设是很重要的,这是影响幼儿园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公办幼儿园的支持力度,颁布相应的政策和规定,监督幼儿园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保证经费的投入。

3 结束语

通过调查和分析总结,笔者从多方面提出提高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有效对策,对于职前师范教育的实践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阮琼娥.提升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策略分析[J].成功:教育,2008(10):152-153.

第8篇: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范文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坚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以拓展应用、示范引领为抓手,依托共建共享优质资源,促进信息化在各项管理教育工作中深度应用,努力打造开发区信息化应用示范学校,制定计划能够让学校的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下面是小编带来信息化校园教育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信息化校园教育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主线,加强学习,积极探索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坚持以培训促应用,以应用促需求,以需求促发展的策略,努力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进一步促进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二、主要工作

1、健全制度、明确责任

健全信息化各项规章制度,每个网络节点做到专人负责,明确人员分工,加强日常管理,做到定时与随机检查相结合保证各设备的正常运转。

2、极开展教学研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与实践的重心要放在常规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同时我们必须注重在研讨中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研讨的质量。配合学校“磨好课”及教研组例会制度,充分发挥“博客”便捷的互动功能,在“备课-听课-口头评议-书面评议(网络)-(一段时间后)再次集中交流-形成总结性的反思材料”这一系列实践和反思的环节中,促进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

组织学习前沿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育理论,开展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题研究,配合教科室做好本校所承担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课题的结题工作。

配合学校开展的各级教学研讨展示活动,积极参与“整合”研究,做好相关的服务工作。

3、提高设备使用效益

加强学校电脑的管理。期初集中整理好所有办公室及教室的电脑,检查设备完好程度。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并认真做好相关记录。

充实完善网站建设,本学期将在保持原有格局的前提下作局部微调,并把主页放在教育局信息中心的服务器,以太仓市网站集群的方式来宣传和共享学校信息。

为使学校各部门能对网站“新闻系统”最大限度地提供信息支持,本学期校行政还将规定各条线要在一学期内完成至少10条新闻的硬性任务,上传数量也将定期通过网络予以公布。各条线要多“理想的”新闻稿,即文字要简洁明了、符合新闻规范,图片要JPG格式、大小不要超过1024768dpi。

对师生博客的使用,要与个人主页、班级主页的建设联系起来,强调这两类主页要真正成为学生进行主题学习的乐园,是家庭、学校沟通联系的纽带。开设班级主页,利用班级主页中互动功能在转化差生的过程中发挥一些作用,先在一二个班实施;利用教师的主题学习网站进行研究性学习,五年级可利用网络活动课的时间由任课老师确定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继续建设好教学资源库。通过培训,引导广大教师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校本的和外挂的)。及时收集好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大量素材资源,并以教材体系进行编目。具体征集措施:各学科以教研组为单位,在教研组长收集组内成员平时教学中制作的教案、课件等相关拓展性材料的基础上,由信息中心协助整理、上传,期末进行评比、考核。继续对现有的已购置和下载的部分资源进行整理编目,扩充校本资源库内容。

经常检查设备的使用情况,办公室建立专人负责制,建立完善的申请维修制度,期中、期末学校统一普查,确保设备完好。

严格执行损坏赔偿制度,做到账物相符,合理使用,妥善保管。

制订各室、各班信息化装备管理负责制和信息化装备使用制度,规范信息化装备使用登记制度,专人管理、专人负责,并逐步实现网络化规范管理。

4、严格师生培训与考核

组织校本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运用博客促进家校联系;运用博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示范软件的使用;笔记本电脑的操作维护等。培训前期制定计划,作好准备,培训中注意讲练结合,及时作好考勤记录。

学生的信息技术培训。按照上级的各类信息技术竞赛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本学期将在教导处的统一协调下,举办一次中高年级的网上作文竞赛(利用学生博客)和电脑绘画竞赛,具体培训、竞赛方案另议。

加强对学生基本信息素养的训练与考核。在强调整体推进的前提下,设立中年级学生整班参与的校级键盘输入竞赛,三年级英文输入,四年级中文输入,主要利用信息技术课的途径进行。

5、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杜绝不良信息,保障教学应用。

根据《太仓市校园网络网管人员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和奖惩条例》,明确网管人员的岗位职责,全面实施对学校网络的流量监控,安全监控和网络管理工作月报制度,建立重要网络设备档案袋,主要记录设备的型号、硬件情况、软件情况、主要用途等。

加强中心机房的安全检查工作,对服务器上开设的服务和端口做到天天小检,月月大检。

加强办公室和班级电脑使用情况的检查,清理与教学无关的软件,加装杀毒和防木马软件,指导教师正确使用网络,杜绝不良信息的危害。

信息化校园教育工作计划范文二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总体办学思路为指针,贯彻教育局信息中心、学校工作计划要求,从务实、求真出发继续深入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工作,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将信息教学普及化、提升管理使其规范化,加强管理机制的建设,提高教师应用和学习新技术、新理念的认同度。同时认真总结2021年度学校教育技术工作中的不足,以示范校的标准衡量各项工作,确保信息化在校园的正确应用。

加强学校信息员队伍的管理,形成一支力量强、协作能力好的信息化师资队伍,为开展各类信息化应用做好铺垫,同时深入科研工作,认真积累,积极尝试、及时总结,将点滴的积累汇集成一套适合我校信息化建设的方案。另外,定时定期地开展全体教师信息化自培工作,使工作更具有成效化,努力创建一流的教师应用信息化的环境和氛围。

在工作中我们会用持续发展的眼光关注信息化趋势,紧跟时代步伐,吸取兄弟校信息化建设的经验,进行不断的完善,弥补不足。

二、工作重点:

1、加强兼职信息员的管理,进一步提升信息员岗位意识。

2、做好多媒体设备的纪录工作,及时进行检查。

3、校内新添置物品的登记管理。

4、提高网络的实际应用效能,加强网站的建设和教师课件应用水平,提倡教育新媒体的运用,提高应用水准。

5、学校网站内容的及时更新(每周至少2次)

6、防毒软件的安装和部署及时更新,网站服务器的配置和更新、资料备份。

7、组织教师积极参加高层次的信息化培训活动

8、 根据太仓市教育装备室工作安排,努力完成相关创建工作。

三、主要措施

1、为了保障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及时调整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工作重心。领导小组成员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2、继续深化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教育教学实效的专题培训,

3、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加强OA系统的使用,进行网上办公。

4、对于学校制定的一系列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要严格执行,加强检查力度,落到实处。

5、尝试与室内优秀学校开展网络平台下的跨校研究平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6、建立一支信息技术骨干教师队伍,积极参与上级部门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逐步形成一支有层次有实践能力有创新意识较稳定的学校网络管理员队伍与骨干教师队伍;

7、优化学生信息技术课外兴趣小组,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信息技术特长,展示信息技术教育成果,组织师生积极参加电脑制作活动。在四、五年级继续开展沙一小十佳班级博客及十佳学生博客评比,中高年级学生中进行打字比赛、制作电子小报比赛。

8、加强校园门户网站建设与应用,推动学校教育宣传和信息化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方的积累,提升学校办学地社会影响力。

信息化校园教育工作计划范文三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益,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入开展,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在学校工作中的应用,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思路

以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为重点,以创建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为抓手,深化机制创新与实践创新,继续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大力加强教育资源建设,积极创新教师整合能力开发的方式方法,特别是电子白板在堂课教学中的应用,努力提升教学过程中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质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的能力,构建教育信息化新特色。

三、主要工作

1、加快校园网的建设,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学校资源库。本学期,要尝试将教学资料镜像放到校园网上,便于教师随时使用。本校教师所制作的教案、课件、PPT等资料要及时上传到FTP。要充分使用有效的网络资源,做到校内资源共享,发挥网络优势,促进教育信息化应用深入开展。定期更新学校主页,及时在网站上学校的各类信息。要将本校的各类重大信息及时传到学校网站。建设覆盖各学科、多品种、多门类、可供师生自由选择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库群,购买资源与开发资源并举,不断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形成教育资源共享新模式。

2、教师要加强信息技术理论学习、研究,加强自身水平的提高,不断学习。鼓励教师参与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尝试与研究,推进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以评优课为抓手,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入开展。本学期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以自学为主线,以集中辅导为辅助,着重于进行网页维护和电子白板课件制作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各教师除了能完成学校规定的班级网页、学校网页更新外,还要将学到的技能应用到日常教学之中,制作一批交互性较强的电子白板课件。

3、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信息技术课更要以任务驱动教学,以培养学生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内在动力。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加强学生上机的常规训练,做好使用记录,上足课时,保证学生的课时数。正常开展信息技术有关的兴趣小组活动,活动有计划、有内容、重实效。

4、 经常检查设备的使用情况,各办公室由办公室主任负责,教室内有电脑、电视机和实物投影仪,财产保管责任人为各班班主任。各教师课堂教学利用率要求在45%以上。以抽查记录和学生座谈会为准。充分利用网上报修平台及时做好维修申报,确保设备正常使用。

5、 做好学校网站和校内局域网的安全工作,做好网络病毒的防治工作,提高对数据备份以及网络安全的认识。

6、 学校CK报警、周界报警和电视监控录像系统由总务处负责。要确保正常,发现故障要及时处理,定期对摄像头外壳镜面进行擦拭。

7、 校红领巾电视台按原定红领巾电视台方案进行操作,充分发挥电视台的教育和促进作用。

8、 建设班级网站,定期更新,展现班集体学习、活动风采。

9、 继续组织参与苏州市网上家长学校,有条件的家庭鼓励开通“家校路路通”,为家长教师协会搭建一个相互交流沟通的网络平台,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第9篇: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范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三维目标;制定;实践

一堂好课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没有明确目标的课不是好课,因为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决定着教学行为,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且是教学的归属,同时还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它既有定向功能又有调控功能,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一样,课的一切方面,包括组成部分和阶段都必须服从它。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常常没有自己的思考,往往将教学参考用书上的“教学要求”一抄了之,对课堂教学目标不甚了了,教学活动中自然也就没有了“灵魂”,教学在教学时一旦沉浸在各种教学情境中,教师更是很少想到教学目标的落实,很少在想“我这个教学环节为会么要这样设计,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课堂教学过程中迷失了“方向”,导致教学活动产生偏差或失误。

一、信息技术课教学目标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1.目标设计缺乏梯度

在设计教案时,教师只了解总目标,没有确定具体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等。

2.目标设计操作性缺乏

有些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经常用一些含湖不清操作性缺乏的词语,如“让学生懂得”、“培养学生”、“认识到”“体会到”这些词语导致教学效果无法得到较为准确的评价和测量。

3.目标设计主体错位

有些教师习惯自己的行为或感受出发,把自身的行为或准备讲授的内容作为教学目标,忽视学生的行为、情感变化或学习结果。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等。

因此,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施之前,信息技术教师通常都要熟悉课程的整体教学目标以及各个章节的具体目标,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也要非常明确地表述出来。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知识,用不同的行为动词作出具体而恰当的描述,严格把握分类的准确性、描述的严密性。

二、信息技术课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

新课改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而这种发展必须落实到每一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上。具体地来说,教学目标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兴趣性原则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前几节课,学生都怀着好奇和兴奋的心情去学习,但是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和知识程度的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会跟着下降。这时教师应扮演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在教课过程中应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根据学生的情况,删减或补充新的内容如足球、蓝球、滑雪比赛等,从而充分激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2.实践性原则

由于家庭环境的不同,不同的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不尽相同,这给教师的课堂教学也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如果讲解的内容比较深,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无法跟上;如果讲解的内容太浅,基础较好的同学就会注意力不集中。遇到这种问题,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尝试分层教学,解决学生参差不齐的情况,加强学生间的合作精神,让对相应部分知识更加了解的学生帮助更多的学生,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3.激励性原则

初中信息技术课时较少,为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的教学观应该与时俱进,深入地讲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社会需求相契合。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作为主体的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步改变学习观念。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于创新而言十分重要,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引发学生的思考,而不是将知识强行灌输,要求学生能够真正地脱离课本、脱离教师,主动的寻求知识。

4.平等性原则

对学生的学习来说,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互助、自主的学习环境,并增进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这样教师不仅可以得到学生的支持和配合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还建立起一个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根据新课程标准,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是产生理想教学效果的基础。

三、合理的教学目标的设计策略

教师要依据新课程标准、学生的现有基础、各册教材的整体布局,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使每一节的教学活动开展有了方向性,才能在课后检测自己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才能衡量这节课的效益如何。

1.根据学生实际,分层设计教学目标

由于家庭条件、学习环境的不同,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不尽相同,尤其是我们这样的农村合并初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现有基础知识和技能差距更大。这给教师的课堂教学也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设计目标不仅要适度、恰当,更要体现层次性,根据学生实际,普通性目标全体学生都能“消化得了”,发展性目标让先进生能“吃饱”。

⑴横向分层设计

不同乡镇的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生活习俗都有很大的不同,来自经济比较好的乡镇的同学绝大部分家庭中有电脑,并且可以上网;来自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乡镇的同学,很多家庭都没有电脑。因此,我在七年级入学第一课进行一个前测,测试内容包括:文字测试、创建新文件夹、复制文件、创建两张幻灯片等。然后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分成A、B二级;然后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两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其中普通型目标要求全班同学都能完成,发展性目标让B组同学在完成了普通性目标的前提下继续完成。

案例1:七年级上第5课:分类整理信息

任务1:说一说,你身边的“分类整理事件”,它们是按什么来分类的。

让学生从身边去感知日常生活中的分类整理,切身体会分类整理在我们生活中的必要性,也引申到信息技术课堂中资料的分类整理。

A级目标:能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分类1—2种,了解整理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B级目标:能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分类3-4种,谈谈分类在我们生活中的必要性,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延申到信息技术课堂中资料的分类整理。

任务2:辩一辩,如何判断某个素材是属于哪一种类型呢? 通过小游戏,判断常见文件类型的区分。 A级目标:能掌握判断一种文件类型分类方法。

B级目标:能掌握判断三种及以上文件类型分类方法。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有效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普通性目标全体学生都能达到,发展性目标优生能“吃饱”。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⑵纵向分层设计

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心理状况、学习能力也不一样,社会阅历也不同。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实际设计符合身心发展情况的目标,设计有梯度的教学目标。

案例2:表格的应用和设计专题

1.七年级上第10课:表格的应用

知识与技能:

了解表格的结构与组成,掌握表格在文档中作用。

A级目标能用一种方法正确插入表格、并对表格进行相应的修饰和美化。

B级目标能用不同的方法创建表格,并对表格进行深度修饰和美化。

2.八年级上第12课:用表格为网页布局

知识与技能:

①A级目标自由选择一个插入表格的方法,来设计“网络世界”网站,学会使用“合并单元格和拆分单元格”及给表格设置背景来修饰和美化网站。

B级目标要求用“表格嵌套”或“表格布局”来设计“网络世界”网站,灵活使用“合并单元格”、“拆分单元格”以及给不同的单元格设置不同的背景来修饰和美化网站

②学生掌握通过表格来归类网页中的内容。

信息技术课堂纵向分层教学的实施,使学生各个学习阶段都能获得一定的知识并逐步提高,增强了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信心。

2.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科学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新课改提出的人才培养的三个维度,同样也是信息技术课程所需要关注和实施的目标。知识与能力地位处于首位,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二,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是在前一基础上的进一步开发,是学生联系实际体验、感悟知识的过程。情咸态度与价值观既是课堂教学目标之三,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信息技术教育最根本的原则是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对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的体验,可以形成和保持学生的求知欲,完善学生的健康人格。

案例3:七年级上册第15课《公式与函数》

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使用公式与常用函数进行计算。

②学会单元格格式的设置。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表格数据的处理,体会在excel中用公式或函数计算的方便快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利用Excel做一些简单的计算的过程中能体验到Excel的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功能,激发学生继续探索Excel新用途的兴趣。

经过集体备课,我们觉得对“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做了一下修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小组用计算器计算和运用excel中用公式或函数计算对照,对我国雪灾损失的数据及各方援助的数据处理,体会在excel中用公式或函数计算的方便快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本班期中检测成绩表,让学生自主探究excel中用公式或函数计算的其他功能,激发学生继续探索Excel新用途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品质;通过对我国雪灾损失的数据统计和各方援助的数据分析,让学生并体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精神。

当然材料也可以选用:奥运会、亚运会、锦标赛等社会热门信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材料知识载体。

三个维度的目标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是一个共同体。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知识与技能是新课程的首要目标,过程与方法,是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个目标维度之间的中介物,起着连接和桥梁的作用;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则是起着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这两个目标维度升华与实现的作用。

制订了三维教学目标并不是我们的主要目的,重要的是信息技术教师要真正理解三维目标及意义,怎么来实施、落实,按照新的教学理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自主、探究、合作的过程中来,否则的话,一到课堂就变成教师讲,学生单纯模仿的模式,三维目标并不能实现。

五、后记与思考

现代的课堂教学是动态的,开放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多时候是没有预设的,我们课堂的教学目标设计再好,学生的一个回答,一个错误,都可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新的情境,因此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案的教学目标条条框框,而是准确、及时地捕捉课堂中的信息,及时生成新的课堂教学目标,而不是单纯地按照教案上课。学生在经历、体验或探索活动中,提出问题,发表见解,思考角度的多样性,答案的不唯一性,都是学生创造的生成的教学资源,只要教师注意倾听,就能从学生活动中提炼,生成更具有针对性的、超越预设的教学目标。如果不把握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就不可能有学生充分的发展。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才能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时代性。合理设立教学目标,将帮助教师开启成功课堂之门。

参考文献:

[1] 李琼.浅析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J].家教世界,2012.24

[2] 黄栋.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方法与途径[J].新课程学习(中),2012.10

[3] 刘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及设计方案探析[J].时代教育,2013.02

[4] 梁谦.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J].信息技术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8

[5] 徐克强主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