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索溪峪的野教案范文

索溪峪的野教案精选(九篇)

索溪峪的野教案

第1篇:索溪峪的野教案范文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情境;学习资源;知识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将现代信息技术合理、灵活的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之中,以此作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的以正常展开的必要补充形式。”笔者认为,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小学语文教育取得更好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实际年龄较小,在刚上课时往往很难快速、有效地集中自身的注意力,自然也谈不上实现对知识点的积极学习与主动吸收了。而现代信息技术同时拥有丰富的视频、音频、图片、文字、表格等多种形式的功能,其在课堂上的使用能带给学生强烈的多重感官冲击及刺激,从而在为学生巧妙营造一种良好学习情境的同时,使得他们以更加自觉、主动的状态更好地融入语文学习活动中来。

这样一来,现代信息技术就为有效扭转小学阶段学生上课伊始的注意力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式,即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中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巧妙地为学生创设其感兴趣同时又与具体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良好语文学习情境。

例如,在教学《北京的春节》时,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教辅设备为学生依次播放一组反映北京春节习俗的幻灯片。相信,如此便可使得学生很快地将自身的注意力由其他地方全都转移到欣赏北京春节多姿多彩风俗的图片中来,直面、近距离地观看反映北京春节传统文化的图片,学生仿若身临其境,领略到了北京春节人文习惯的无限魅力。伴随而来的是他们对于《北京的春节》这一课文的探究兴趣也显著高涨,有利于其接下来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该课文的详细学习活动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设良好语文学习情景的作用进行了充分的发挥。

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拓宽语文课堂学习资源

小学语文新课改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能动性地扩充课堂教学资源,从而促使学生人文视野范围的有效扩大与开阔。这就就决定了以往“课堂45分钟全依赖教师进行口头讲解”的落后教育模式不再符合现实实际情况。同时也使得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更具备了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现代信息技术能快速、便捷地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若是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搜寻、归纳、整理到充足的信息资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拓宽小学生语文课堂的学习资源,从而将上述新课改关于“开阔学生人文视野范围”的要求真正落实到实处。

如,在教学《彩色的翅膀》时,针对很多学生不理解“为什么必须有昆虫的帮助,才能保证海岛上瓜果的正常生长?”这一难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穿插“植物开花结果需要借助昆虫传授花粉”这一知识点,这样一来,既能使得学生了解到语文课本之外的知识,还能使得他们借助该知识实现对课文学习内容的深刻认识与了解。真正实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扩充语文知识容量的良好教学效果。

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轻松解决语文教学知识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到年龄因素的制约,其主观思考范围受到了严重的制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他们无法很好地实现对语文学科所学知识与内容的深入认知、理解与掌握,致使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效果整体上偏低,不容乐观。

面对此种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在展开具体语文知识点的教学时,可以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因为其有着较强的直观性特征,能将较为复杂的语文知识点变得更加简洁化与简单化,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

如,同样以《索溪峪的“野”》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前搜集有关索溪峪的大量图片,并在展开具体教学时辅助展开使用。学习到“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时,就为学生点击播放反映此情景的索溪峪实际图片,学习到“千峰万仞绵亘蜿蜒”时,就改为向学生播放反映该情景的索溪峪实物图片,学习到“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时,则改为向学生播放反映两组山峰比肩而立的真实图片……这样一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展示,就使得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感受到了索溪峪山“野”、水“野”、动物也“野”的真实状态,从而为他们真正领略到索溪峪的独特美丽景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轻松做到了体会作者在该文中所流露出的真实热爱情感态度这一学习重点与难点的突破。

总之,小学语文教育实践中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既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主观学习需求,也符合语文新课改的历史发展趋势。对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对其引起足够深刻的肯定与重视,并从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出发来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这将推动自身小学语文高效率、高质量教学效果的真正获得。

第2篇:索溪峪的野教案范文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 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过去哪一种统一要求、单一指导的阅读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令阅读教学缺乏灵气和生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有着强烈的个性特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耐心地倾听每个学生的声音,珍视学生的独特见解,放飞学生的个性,努力让课堂成为彰显学生个性的广阔天地。

一、创设情景,诱发阅读热情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课堂是没有生气的。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诱发学生的心灵言语。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通过创设情境,刺激、调动、诱发学生思维创造的热情,唤醒学生探索新知的内在动力,从而使学生的阅读个性得以充分彰显。

如学习《凡卡》一文,由于凡卡悲惨的生活离学生的日常生活甚远,学生都没有亲身体验过,因此,教师要把学生带到教材中所描绘的画境中,通过课件让学生目睹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情景,耳闻老板和老板娘打骂、伙计戏弄的声音。当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活跃,充满了对凡卡的同情和关爱的时候,教师就适时提出导学要求:“凡卡过着痛苦的学徒生活,请大家读读这部分课文,读完以后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时,学生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发表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有的学生说:“凡卡的生活实在太悲惨了,上帝保佑他快点回到爷爷身边!”有的学生说:“我在朗读这段文章时,全身心都碎了,凡卡,你太可怜了。”有的学生说:“读到这里,我想大声向这个黑暗的社会控诉,为什么要让这个年幼的孩子遭受这么悲惨的命运!”……学生入情入境,真正走进凡卡悲惨的生活,感受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

二、开放时空,激活阅读火花

传统的阅读教学过分强调“步调一致”,教师在备课时想方设法“预设”,忽视学生学习过程的“生成”,以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思维“陷阱”为目的,严重钝化了学生的个性。所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鱼跃”、“鸟飞”的前提条件是“海阔”、“天高”。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开阔的学习时空,让他们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或朗读,或争论,或表演,或游戏,调动多种感官激发他们阅读的火花,全方位地感受并理解文本,与文本进行“亲密接触”,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进而释放出创造的潜能。

如教学《索溪峪的“野” 》时,引导学生感受索溪峪的天然的野性美,教师先要让学生讨论自学中所收集到的有关资料,接着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交流的形式与对象,如可以口述、可以朗读,也可以根据索溪峪的录像资料,设置一个游览情景,当一回导游,还可以画一画索溪峪山的“野”图……这些多样式的交流各具色彩,激活了学生阅读的智慧,他们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选择其中一种方式,自由演绎,尽情展现个性,从容释放出创造的潜能。

三、捕捉契机,启迪阅读智慧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潜在的教育资源,就象金子一样,要挖出来才能看到它的闪光。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教学契机,深挖文本的“金子”,进而跳出文本限制,拓展语文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比如,可以抓住文章的留白进行发问,可以抓住情感发散点进行思考,可以抓住文章的表面看透文本本质。引领学生依托文本,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启迪学生阅读的智慧。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当学生读到文中“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探究阅读——

师说:“如果小女孩生活在我们中间,她会过着怎么样的生活?”

生1:“卖火柴的小女孩如果生活在我们中间,她会和我们一样背着书包来上学,而不用去卖火柴。”

生2:“她要是生活在我们中间,她会和我们一样在下雪的大年夜快快乐乐地打雪仗,堆雪人,然后,合家团圆吃年夜饭。”

生3:“我真想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说,快到我们家来,做我的小妹妹吧,我有的,你也会有!”……

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之情溢于言表。这一引,把学生的思维带到挖掘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上,更能启迪学生的智慧,任其大胆想象,自由发挥,积极畅谈自己的独特感受。

四、尊重体验,享受阅读乐趣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新的阅读文本,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值得我们珍视与尊重。因此,我们应关注学生独特的内心世界,以平等心态和学生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读文本,允许他们拥有不同的阅读理解,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样,当学生的独特体验被充分尊重的情况下,学生就能享受到个性思想被肯定的乐趣,从而充分调动学习自主意识,发挥他们个性化的创造潜能。

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生在交流作者童年时和成年时对两种评价的不同理解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辩论会。

[案例]一学生认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可以感受到两种爱,一种是严厉的爱,一种是宠爱,这两种爱是缺一不可的。”他刚说完,另一学生就反驳:“如果在你的生活中,得到的是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爱,说不定会被宠爱引入歧途,但也会常常在宠爱后面躲避严厉,因此而沉迷不前,如我们班的某某…… ”又一学生发表观点:“所以呀,我们在这两种爱的面前,要保持清醒,谨慎地把握好这两种爱,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被哪一种爱轻易击倒!”……

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老师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在辩论中既尊重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 ,又使他们在交流中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放飞学生的阅读思维,使学生的个性更飞扬。

个性化阅读是创造力的源泉。教师要通过教材这个文本载体, 精心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 为学生营造一个无拘无束的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空间,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耐心地倾听每个学生的声音,珍视每个学生的富有个性的独特见解,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在阅读这片广阔的天地中自由飞扬!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011年版

第3篇:索溪峪的野教案范文

第一,要围绕旅游,突出生态,推进新型城市化。在桑植我突出讲产业支撑,在慈利我突出讲城乡统筹发展,对来讲,最重要的是围绕旅游,突出生态,推进新型城市化。具体来讲,一是要把旅游认真抓实抓好。现在旅游转型提质世界范围内都在考虑,我们国家旅游局长邵淇伟也提出过,我们市里也多次提出过这样的口号。真正要把提质转型运个工作做好,还有许多文章要做。市里提出“三个转变”,这是经常要讲的。第一个转变是由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型转变。观光是基础,我们的自然资源是世上独有的,这就是我们的优势,是不能丢的。然后向观光休闲度假转变,包括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提高旅游服务水平,硬件和软件都要提升。第二个转变就是由数量型向质量数量效益型转变。真正来说,还是要在“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作文章,这个文章大得很。第三个转变就是由国内旅游目的地向国际旅游目的地转变,要完全用国际视野,把放到国际一流、世界精品的高度来考虑,把我们的旅游做成精品。过去讲旅游可以富市富民,但旅游也同样有风险,国际上有典型的范例,国内也有。当旅游真正发展到中后期,各方面都比较完善时,抵卸风险的能力就越强。所以,一定要在旅游提质转型上做好文章。二是旅游相关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市里面既要推进新型工业化,又要推进农业现代化,还要发展现代服务业。而旅游是我们区的工作重点,是主导和支柱产业,但我们不能吊死在一棵树上,围绕旅游发展农业还是很有潜力的,不要搞什么三下锅和什么低水平的农家乐,要围绕旅游在农产品种植加工等方面多花点功夫。不能搞工业,但可以围绕旅游调整产业结构,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多做些文章,或发展观光农业,或发展生态农业。总的来讲,农业方面是有很多事可以做的。从来讲,的现代服务业应当走在前面。所谓现代服务业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然后赋予新的业态,再加上现代科技进步形成的新行业。对这块来说,包括信息化也好,都要有所考虑。不能搞工业,尤其是有污染的工业,那么就要搞一些手工艺品加工业。有个山泉王水厂,生产能力有限。从全国来看,娃哈哈、农夫山泉都做得很好,很有名气,我们没法跟他们比。我们主要是把旅游及相关产业搞好,发展生态农业、休闲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凡是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产业,一律不能搞。三是在旅游转型提质方面,一定要按照国际视野和一流标准,抓好硬件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提升,包括管理手段科技技术的运用,现代科技成果的运用,还包括一些标准的完善,这些方面都要注意,刚才有同志谈到5A景区设施完善的问题,包括厕所的完善、摊棚摊点的管理问题,还包括旅游秩序管理问题,都要加大整改力度,做好景区提质升级,为游客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早日实现世界旅游精品建设的目标。

第二,要做好生态保护建设。一是保护好生态环境。生态治理也好,综合治理也好,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以保护好。二是控制拆迁。要做好拆迁,实现山上游、山下住。袁家界也好,村也好,赶快要做规划,省里给我们的时间是3年。再大的困难,再大的压力,我们也要把这道坎迈过去。而且一定要有信心,九寨沟景区开发在我们之后,但他们把景区内的居民全部迁移了出来,人家有现成的经验摆在面前。人是最大的污染源。袁家界、村的人不能只进不出,女儿嫁不出去。我在这方面不知喊了多少年了,要赶紧拿出搬迁方案来,利用上面的优惠政策尽早立项,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支持,把安置规划搞出来,索溪峪、军地坪、天子山、中湖、协合都要统筹考虑。要把景区居民先搬出来,然后再帮助就业,完善社保。要把居民安置小区建好,并且不同于一般的小区。

三是环境建设问题。必须注重可持续发展,所有的项目都要体现生态,体现民族特色。今天我们一行的同志对你们的评价很高,到专家村对面一看,环境优美,蛮鼓舞人的。下一步,要把宝峰路度假酒店的环境建好,要超过九寨沟的九寨天堂,超过外国某些知名酒店。同时,要结合生态村、生态区创建,对城市和乡村的垃圾进行集中收集,然后拉出去,在景区外面集中处理。另外,还要注意地质灾害。最近一次山洪暴发没搞到我们的核心景区,但在景区还是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放心的食物,这是我们的人经常讲到的一句话。有清新的空气,水也比较干净,但我们还要注意做好水资源的保护,进一步做好污水处理,包括黄龙洞那里。黄龙洞也好,龙王洞也好,观音洞也好,现在开发都较严重。尤其是黄龙洞,没有几根石笋是亮白的,这都值得我们思考。

第4篇:索溪峪的野教案范文

一、解读课题,画龙还需点睛笔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或概括课文内容,或反映主旨思想,或表明观点态度,或凸现人物特点。有的文本,抓住课题,“提领一顿,百毛皆顺”。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题目深有含义,“自己的花”蕴藏了一种奇丽的风景,“是让别人看的”,一个“让”,点明一种颇耐人寻味的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我们应充分朗读课题,做到“三读”:一读课题,读准读通,二读课题,重读“花”,想象花的美丽,三读课题,重读“自己”和“别人”这一组反义词,推测这是一种“让”的境界,从而引导学生关注题目的作用,猜测课文内容,领悟课文要表达的境界。再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题目就是文本要表明的观点,直接揭示了“真理”和“一百个问号”这两个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即善于发问是因,获得真理是果。而这本身也是一种“科学精神”,扣紧单元主题。

二、解读语言,卓逸不群任翕张

语言有温度,风格见真知。作家不同,风格不同,老舍的语言不事雕琢,幽默风趣,京味浓郁,从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中可见一斑。文体不同,语言风格也不同,如议论文,因其论述事理提出主张的特性,语言具有简洁概括、严谨准确的共性,偶尔使用修辞,又有生动形象的特色。这些不同特色的语言,为学生习得语言提供了不同的范式,为学生在实践中把握语文应用的规律展现了广泛的天地。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季羡林先生的语言独具魅力,“朴实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走过任何一条街”“家家户户”多么朴实无华率性真诚的词句,却蕴含着一种境界,无私奉献深入民族骨髓的境界。同时,又不失典雅清新之调,或联想丰富,如“花的海洋”引人遐想,或引用典故,“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或辞藻修饰,只靠两个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就足以描述视野中的绮丽景色。再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一文,萧红的语言清新明丽,稚拙鲜活,充满诗意浪漫。“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明晃晃”一词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课文中这样的词很多,说蜜蜂是“胖乎乎、圆滚滚”的,说狗尾草“毛嘟嘟”的,说天空,是“蓝悠悠”的,富有感彩,充满童真童趣。“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这些富有孩子气的语言,同样富有诗情画意,在她的心中,倭瓜、黄瓜、玉米、蝴蝶都是有灵性的,自己做主,自由快乐。

三、解读篇章,文似看山不喜平

认真研读新课标,我们得知低年段注重词句教学,中年段注重段落教学,高年段则注重篇章教学。“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1],这是语文循序渐进学习的要求。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行文思路清晰但各有不同,《山中访友》按照游览顺序,依次写出所访之友;《山雨》按时间顺序,重点写出山雨到来时的盛况;《草虫的村落》中作者化身为一只小虫,移步换景中写出所见所闻;《索溪峪的“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先概括后具体,通过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几个并列的方面突出索溪峪的美景。再如《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因为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二篇议论文,课文篇章的布局和段落的布局都很清晰,适合迁移。篇章方面,课文按“提出观点―事例论证―总结观点”行文。课文的题目就是观点,主要通过三个事例论证了只要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段落方面,三个事例的大意都是这样:谁从什么现象中提出问题,通过反复的实验,发现了什么真理。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课文所举事例的构段方式一致,都按照“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获得真理”来行文,每一步所体现的科学精神也是一一对应的,即“善于发问―不断探索―发现真理”,这也是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四、解读词句,一字一词未宜忽

语言有温度,字词亦知冷暖。课文中的一字、一词、一句,都有一定的思想内涵。我们要引领学生透过字词去发现词句背后的奥妙、揣摩作者的用意、感受文字背后的思想内涵,用南帆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沉入词语”。如《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有一些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的字词,如“敏感”“敏锐”,以及“反复的实验和研究”“许多实验”“反复的观察实验”,这背后蕴含着怎样的科学精神,与课题有什么关系,需要深挖。特别是几个“反复”的使用,简洁概括,却不见实验的过程,这也值得深思。再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一文,其实在“得与舍”“情感与道德”之间做了一个阐释,坚守道德就是得。课文先写“得”,“得鱼”“得意”,再写“舍”,“舍鱼”“不舍”,将“得鱼―争辩―舍鱼”这样的叙事思路和“得意―急切―沮丧―不舍”这样的心情起伏融为一体,最后写“启示”,“启示”有两重含义,一个是要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抵得住不正当的诱惑;一个是道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勇气。这是“得理”,更是“得益”。其中,“是留还是放”的争辩是叙事部分的焦点。儿子要留,是出于情感,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一种情感放纵;父亲要放,是出于道德,是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一种道德坚守。“情感与道德”的抉择实际上也曾是父亲面临的问题,一面是爱鱼心切爱子情深,一面是让儿子受到严格的教育,所以才会有那意蕴深长的一“盯”。

五、解读表达,言意共生潜有境

新课标开宗明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1]怎样践行语言文字的运用呢?崔峦老师曾说:“在阅读教学中,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2]

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导语明确要继续学习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人物描写的五种基本表达方法:言、行、心、神、貌。这个单元又将给学生带来怎样的人物表达特色呢?我们仔细解读,梳理了本单元有关人物塑造的表达特色。具体来说,《少年闰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环境描写,四种奇特的元素:亮丽明艳的色彩――深蓝、金黄、碧绿;悠远辽阔的空间――天空、沙地、一望无际;机智勇武的少年;狡猾凶猛的猹,构成鲁迅最怀念的画面。以至三十年后,他仍对闰土充满着温暖的记忆。接着重点写了三件事,有详有略,并且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表现闰土的特点。捕鸟,表现闰土的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看瓜刺猹,反映闰土的机智勇敢;捡贝壳、看跳鱼儿,表明闰土的生活丰富多彩。《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按照先果后因的结构,也有详有略地写了四件事,但始终贯穿着“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基本主题。《一面》是典型的一事一人,多处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瘦”的特点,由远及近、由粗到细,逼真传神,有“一面”胜似数面之感。《有的人》则通过对比,凸显了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写照。

文本解读,解决了阅读教学“教什么”的问题,一如“阅读教学”的根,只为成就美丽的语文人生,成就精彩的语文课堂,只为那一树树的花开。

参考文献

第5篇:索溪峪的野教案范文

关键词:武陵源 风景区 城市化 对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风景区城市化现象日益普遍。风景区城市化是指发生在风景区内的城市化现象,其人口由农村向风景区内的城镇转移,农业生产活动向旅游接待为主导的第三产业活动转移,农村生活方式转变为城镇生活方式。风景区内的城市化现象按照发生地域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风景区核心景区的城市化现象,如通常所说的“山上、沟内、湖内”等地域,另一类是风景区内接待基地(旅游村、镇)的城市化现象。

一、武陵源风景区的城市化

武陵源自古地处边远,旧时交通闭塞,舟车隔绝。其开发以1979年由张家界国营林场开放接待游客1.3万人次开始,到2002年接待游客量560万人次。武陵源风景区的城市化现象始于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自1990年代城市化迅猛发展。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专家对武陵源的考察报告中,“对武陵源的旅游业基础在1992年评估后的发展速度十分震惊”,认为“武陵源现在是一个旅游设施泛滥的世界遗产景区”,“已变成被围困的孤岛”,它们“对景区的美学质量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2000年4月,武陵源风景区建筑物拆迁总体方案出台,“连同居民住房在内将有近34万平方米的建筑物被拆除,耗资至少3.45亿元”,“自1990年到现在,景区所有门票收人也不过这个数,等于白干了”。武陵源风景区的城市化已经成为关系到这一世界级旅游胜地生死攸关的关键问题。

1990年以前,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基本上处于“无规划、无管理”阶段。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的《湖南省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颁布实施,但没有及时编制重点景区和旅游城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区内的建设项目没有按照总体规划执行,而且审批权限过于下放。由于旅游经济的刺激致使风景名胜区城市化快速膨胀,并且品质较低,规划管制过松,未经审批的违章建筑迅速扩展,是武陵源城市化最快的一个阶段。2001年湖南省人大颁布了《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并开始实施,规范了建设项目审批手续,使规划建设走上了法制化轨道,风景名胜区内的建设项目得到了控制,品质得到了提升。

武陵源风景区内的城市化主要发生在锣鼓塔(图1)、索溪峪(图2)、天子山(图3)。2001年,锣鼓塔的旅游床位数已达3484张,索溪峪的旅游床位数达6731张,以天子山为主的核心景区内旅游床位(包括袁家界、杨家界等)2875张。其中,锣鼓塔位于金鞭溪上游、森林公园人口,是风景区的南大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驻地,距张家界市区20min车程。索溪峪是武陵源区人民政府驻地,是风景区的东大门,距张家界市区在30min车程内,用地条件良好,且位于金鞭溪下游。天子山位于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内,是高台地,与张家界市交通联系相对不便,目前有天子山索道和水绕四门观光电梯沟通山上和山下。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vspace=5 border=0>

图1 索溪峪的城市化过程

(据相关年份的1:1万和1:5万地形图转绘)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vspace=5 border=0>

图2 锣鼓塔的城市化过程

(据不同年代的1:1万和1:5万地形图转绘)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vspace=5 border=0>

图3 天子山的城市化过程

(据不同年代的1:1万和1:5万地形图转绘)

二、山地风景旅游镇的城市化的空间过程

考察索溪峪的城市空间生长过程,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1 点状形成阶段,此时主要发生在风景区旅游开发之前,当时主要是其自然山地村落,主要包括桂花村、高云村、文丰村、岩门村和沙坪村,居民主要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

2.2 轴向扩展阶段。随着风景区的旅游开发,沿主要景点、景区的交通线及人口处,集聚发展了一批简单的接待设施,这些接待设施大都占地较大,也并没有出现明显的街区的形状。这一阶段主要为1980年代。

2.3 伸展轴稳定阶段。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扩大,多个投资主体进入武陵源,尤其是武陵源被列人世界遗产之后,政府部门、实力强大的行业部门开始大规模的圈地,逐步形成了街区(其中主要是武陵大道的形成),沿主要的交通沿线的土地基本被各个单位占完,城市伸展轴稳定。这一阶段以1990年代最为明显。

2.4 内向填充阶段。由于风景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游客量剧增。原先各单位、部门利用权力和其它手段占领的土地,在商业化的浪潮下,进行了接待设施的升级改造,一些重要地段的土地得到了置换,并不断填充。这一阶殿主要出现在最近3年,如天子街的改造和一些高档酒店的建成。

2.5 再次轴向扩展阶段。由于风景旅游业的扩展,地形条件较好的地块仍然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跨越了城市生长的门槛之后,另辟新的增长廊道和增长极。这一阶段正处于规划之中。《索溪峪旅游城镇总体规划(2001—2020)》中确定了未来新的城市增长轴和增长极,如岩门作为新的城市中心,并形成了新的增长轴线,同时确定规划控制区为文丰、高云和沙坪组团。

三、风景区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研究

3.1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者的行为规律和偏好是风景区城市化的内在动力

由于风景旅游资源是一种舒适性商品,具有唯一性、真实性和不可逆性,其开发利用的收益非常高,远远超过了社会平均利润。以致许多风景区内的旅游服务接待设施投资当年就可以收回成本,稍长的也只需两三年。有的开发项目,几千万的投入可以得到几个亿的回报。高利润和高投资回报使各方利益主体趋之若鹜,纷纷在风景区内兴建接待设施。

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人数快速增长,区内的接待设施也快速增长,基本能够满足旅游者的需要。接待设施基本保持与游客人数同步增长(图4)。旅游接待的压力带来了接待设施的快速增长,因而促进了风景区的城市化。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vspace=5 border=0>

图4 武陵源风景区内床位数增长与游客量增长的关系

一些大型的风景名胜区,由于位置偏远,与风景区外的旅游服务基地的交通联系相对不便,或者需要额外的特殊交通费用,并且一般需要两日以上的游程,旅游者根据最大效益原则和最小的旅游时间比,在暂住地附近采用节点状旅游线路。因此风景区内核心景区便容易成为游客的逗留点和集散地。

许多旅游者急切需要欣赏风景区内的美景,不愿停留在距离风景区有一定距离的服务基地或进出口岸。而在风景区的旅游村镇、人口附近等,一般都能直接欣赏到风景区内的美景,因而旅游者乐意到这类地区逗留。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中的天子山地区就属于第一种情况。锣鼓塔、索溪峪等地属于第二种情况。

3.2 城市化进程的带动作用

中国正经历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期,宏观的大环境悄悄地影响着风景区内的城市化,它往往成为城市扩张的牺牲品,其中城郊型风景区尤甚。因此,可以说,旅游城市化是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必然现象。

3.3 国家政策和特殊的社会环境

政策制度是导致风景区城市化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在旅游扶贫、大旅游政策、支柱产业政策等一系列新政策的引导下,旅游业蓬勃发展,城市化速度也大大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也使风景区城市化速度加快。地方政府为了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出台的诸如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土地廉价出让审批手续简化、经营权转让等,均吸引了旅游投资项目,推动了风景区内经济发展、人口的迁移和城市化进程。

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下,在地方政府和部门领导的长官意志、崇洋媚外、急功近利的错误思想和认识下,形成了一哄而上、盲目错位、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开发,大大加快了风景区内的城市化进程,并且破坏了风景名胜资源。

3.4 多主体推动

在大旅游口号的推动下,风景区内城市化的主体包括外来开发商、本地开发商、当地居民、政府及管理部门、各行业部门等。在这一过程中,自上而下是政府在风景区内的推动作用,地方政府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尤其突出,自下而上是开发商、当地居民在城市化中自发投资进行旅游接待设施建设的推动作用。

总之,一方面源自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游客的行为规律,另一方面包括特殊的政策环境、领导认识上的偏差、决策中的失误以及多方利益主体的推动,是风景区城市化形成的动力机制。

四、风景区内城市化的危害

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国家公园和风景旅游区也同样经历了城市化的困扰。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公园至1970年代末,公园内的野营基地已达11处,且主要集中在游人经常进出的路段旁和重要景区。1980年代以来,在公园中心的钓鱼桥(Fishing Bridge)、TW服务社(TW Services)建立了综合服务基地,建有358套客房和乡村客舍,年供应量达170万次的豪华快餐店、游船码头和一个公共汽车运输系统、三处租车中心,公园中南部的格兰特村(Grand Village)已发展成拥有300多套客房的现代化汽车旅馆、给养站和维修站等设施的旅游基地。公园内部旅游设施的不断扩大,破坏公园整体景观的和谐。更主要的是,对于多数体型较大的哺乳动物,尤其是食肉动物,人工建筑往往构成他们运动中的主要障碍(如灰熊)。泰国巴塔亚旅游度假地1960年代初是曼谷市民周末休憩地,到1990年已发展成为海滨城市,过夜游客量增加到245万人,客房数从1970年的300间发展到22000间。度假旅游的发展刺激了海岸土地开发,延岸开发与沿路开发使巴塔亚度假地不断沿海岸延伸,向纵深发展,自然环境质量下降,海水污染、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日益暴露出来,游人数从1990年开始下降。

对于我国风景名胜区,城市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危害:

4.1 最大的个人利益,但众多的利益主体的理性行为导致了风景资源被过度使用,最后导致了资源的枯竭。

风景名胜资源是一种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可能出现三种博弈情形:囚徒困境、智猪博弈和斗鸡博弈。囚徒困境揭示了保护风景名胜资源可能出现的困境:如果每个利益主体都出钱保护资源,每个人的福利都会增加。问题是,如果我保护你不保护,我得不偿失,而如果你保护我不保护,我就占便宜。所以每个人的占优战略都是“不保护”。智猪博弈可以帮助人们认识政府和一般开发商在风景名胜资源保护中的博弈关系。政府好比大猪,普通的开发商好比小猪。这里的纳什均衡是,政府担当起资源保护的职责,是“按”的角色,而普通的开发商则是“等待”。斗鸡博弈则表明,政府在保护风景名胜资源和治理景区环境时应采取强硬的措施。

4.2 破坏视觉景观

风景区内的核心景区和旅游村镇往往具有非常杰出的自然景观,而在该地段城市化之后,这些杰出的自然景观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对武陵源进行景观美学评价中,认为人工设施是影响石英砂岩峰林景观的负面影响的首要因素,其权重值为—41.29;而正面影响权重仅为3,这说明即便是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的人工因素,对峰林景观美景度的贡献也相当低,也就是说峰林景观的美学价值来自于它的天然构成本身,人工因素不可能起主导作用;另一方面破坏性的人工因素不仅影响到生态功能,而且已经严重影响到美学质量。研究表明,人工干预对于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的美学质量来说,其弊是远大于利的。

4.3 破坏生态水文环境

1992年联合国世界遗产高级顾问验收武陵源,认为5540m长的金鞭溪,清澈的溪水,完好的植被,长地段不见人烟,这在亚洲是十分少见的。然而,1998年世界遗产官员再次检查武陵源时,认为“在峡谷人口区和天子山这样的山顶上,其城市化对自然界正在产生深度尚不清楚的影响”。较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水质明显恶化,大气环境质量逐年降低,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等。

为了满足日益增多的游客住宿的需要,风景区内锣鼓塔、天子山、索溪峪等地段城市化进程迅猛,而同时污水处理等设施严重滞后。服务设施增多的同时,环境质量明显下降。以锣鼓塔为例,接纳其生活污水的金鞭溪水质指标已发生明显变化。森林公园人口游客量与老磨湾断面水质污染物总值的对比关系(图5)可以看出,在1980年代,尽管人园游客量较大,但当时接待设施档次相对较低,金鞭溪水质仍然良好。但进人1990年代以来,随着宾馆饭店的不断新建和升级改造,金鞭溪的水质呈逐年恶化趋势,并与森林公园人口游客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金鞭溪的水质污染呈现明显的有机型污染,总磷2000年度各断面年均值100%超标。总磷在枯、丰、平三个水期超标率分别为:52.9%、50.0%、100.0%,并与游客年内季节分布趋势基本一致。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vspace=5 border=0>

图5 森林公园入口游客量与老磨湾断面水质检测总值对比

资料来源:张家界市环境监测站.张家界环境质量报告书.2002.

接待设施过多地布局在风景区内,不利于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由于风景区内的用地、水源、交通等限制,风景区内不可能形成完善的旅游服务产业体系,而风景区内的过度城市化现象生硬地将游客引导到风景区内消费,但不能充分发挥风景区在区域经济中的带动作用。

总之,风景区内的城市化现象已经影响到了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了风景名胜区的生命周期。

五、风景区城市化的对策

5.1 合理布局旅游接待设施,严格执行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做好控制性详细规划,合理使用土地

严格规划管理,按照规划审批,核心景区禁止任何过夜接待设施的建设,已有的接待设施应该逐步拆除。对重点景区景点分别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环境整治规划。在严格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同时,控制风景区内的接待设施总量,高水平规划设计旅游村镇。

现阶段,风景名胜区城市化的现象同我国规划设计机构 的水平和意识有关。美国国家公园署下属专门的丹佛规划设计中心和哈普斯斐利解说规划中心为所有的国家公园的规划设计提供服务。而我国风景名胜区内的规划设计大多由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他们将城市公园、城市广场、欧式建筑等城市化的东西搬到了风景区内。建议应组建专门为风景名胜规划服务的机构,以提供专业化的高水准的设计服务。

5.2 改善风景区内外的交通联系

完善风景区内的内部交通网络,尽可能采用环保机动交通,使游客能够在风景区快速扩散,缩短游客在风景区内停留的时间,加快游客周转。同时使风景区与进出口岸的交通四通八达,加快游客向风景区外的服务基地扩散,减轻风景区内的接待压力。

5.3 妥善安置居民生产生活

核心区内的居民应该逐步迁出。调整风景区内的产业结构,改变风景区内单一地依靠旅游业的局面。鼓励风景区内劳动力外出经商、打工,并把劳务输出与资金、信息、技术引进有机结合,带动旅游基地经济发展。同时鼓励经济条件允许的居民外迁,以缓解风景区内的资源压力。

5.4 限制人口流动

严格控制外来人口落户缓冲区、发展区;应推行外来人口准人制度,禁止外来人口落户核心区。风景区内的旅游服务企业应该优先雇佣本地居民。

5.5 增加政府投入

风景区是公益性事业,应有财政支持。在韩国和美国,国家公园的经费基本上是1/2国家支出、1/2靠门票和社会捐助。而我国的地方政府普遍将其视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每年还向景区收钱。例如,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门票收入60%归张家界市人民政府,而作为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的武陵源区人民政府仅得40%的门票收入,尚不够风景区正常的保护和管理费用。这迫使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扩大商业开发规模,修建多种破坏性的旅游设施,引导游人在景区内消费。

5.6 加强管理

世界各国的国家公园都是中央政府直接管理,我国151个国家风景名胜区,只在建设部下属一个风景处共3个人管,而且只管“业务”。管理力量薄弱导致管理权限下放,国家重点风景区的管理基本上是地方政府和旅游公司经营管理。由于管理体制不顺,条块分割(如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的交叉管理),占山为王,区内遍布部门宾馆、地区饭店、单位疗养院(根据2002年的地籍图对军地坪地块的土地权属进行调查,其中省市级机关占地就达44.4%之多)等。建议效仿美、加等国,成立国家公园管理署,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作者简介:

第6篇:索溪峪的野教案范文

关键词:武陵源风景区城市化对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风景区城市化现象日益普遍。风景区城市化是指发生在风景区内的城市化现象,其人口由农村向风景区内的城镇转移,农业生产活动向旅游接待为主导的第三产业活动转移,农村生活方式转变为城镇生活方式。风景区内的城市化现象按照发生地域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风景区核心景区的城市化现象,如通常所说的“山上、沟内、湖内”等地域,另一类是风景区内接待基地(旅游村、镇)的城市化现象。

一、武陵源风景区的城市化

武陵源自古地处边远,旧时交通闭塞,舟车隔绝。其开发以1979年由张家界国营林场开放接待游客1.3万人次开始,到2002年接待游客量560万人次。武陵源风景区的城市化现象始于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自1990年代城市化迅猛发展。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专家对武陵源的考察报告中,“对武陵源的旅游业基础在1992年评估后的发展速度十分震惊”,认为“武陵源现在是一个旅游设施泛滥的世界遗产景区”,“已变成被围困的孤岛”,它们“对景区的美学质量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2000年4月,武陵源风景区建筑物拆迁总体方案出台,“连同居民住房在内将有近34万平方米的建筑物被拆除,耗资至少3.45亿元”,“自1990年到现在,景区所有门票收人也不过这个数,等于白干了”。武陵源风景区的城市化已经成为关系到这一世界级旅游胜地生死攸关的关键问题。

1990年以前,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基本上处于“无规划、无管理”阶段。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的《湖南省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颁布实施,但没有及时编制重点景区和旅游城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区内的建设项目没有按照总体规划执行,而且审批权限过于下放。由于旅游经济的刺激致使风景名胜区城市化快速膨胀,并且品质较低,规划管制过松,未经审批的违章建筑迅速扩展,是武陵源城市化最快的一个阶段。2001年湖南省人大颁布了《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并开始实施,规范了建设项目审批手续,使规划建设走上了法制化轨道,风景名胜区内的建设项目得到了控制,品质得到了提升。

武陵源风景区内的城市化主要发生在锣鼓塔(图1)、索溪峪(图2)、天子山(图3)。2001年,锣鼓塔的旅游床位数已达3484张,索溪峪的旅游床位数达6731张,以天子山为主的核心景区内旅游床位(包括袁家界、杨家界等)2875张。其中,锣鼓塔位于金鞭溪上游、森林公园人口,是风景区的南大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驻地,距张家界市区20min车程。索溪峪是武陵源区人民政府驻地,是风景区的东大门,距张家界市区在30min车程内,用地条件良好,且位于金鞭溪下游。天子山位于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内,是高台地,与张家界市交通联系相对不便,目前有天子山索道和水绕四门观光电梯沟通山上和山下。

二、山地风景旅游镇的城市化的空间过程

考察索溪峪的城市空间生长过程,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1点状形成阶段,此时主要发生在风景区旅游开发之前,当时主要是其自然山地村落,主要包括桂花村、高云村、文丰村、岩门村和沙坪村,居民主要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

2.2轴向扩展阶段。随着风景区的旅游开发,沿主要景点、景区的交通线及人口处,集聚发展了一批简单的接待设施,这些接待设施大都占地较大,也并没有出现明显的街区的形状。这一阶段主要为1980年代。

2.3伸展轴稳定阶段。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扩大,多个投资主体进入武陵源,尤其是武陵源被列人世界遗产之后,政府部门、实力强大的行业部门开始大规模的圈地,逐步形成了街区(其中主要是武陵大道的形成),沿主要的交通沿线的土地基本被各个单位占完,城市伸展轴稳定。这一阶段以1990年代最为明显。

2.4内向填充阶段。由于风景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游客量剧增。原先各单位、部门利用权力和其它手段占领的土地,在商业化的浪潮下,进行了接待设施的升级改造,一些重要地段的土地得到了置换,并不断填充。这一阶殿主要出现在最近3年,如天子街的改造和一些高档酒店的建成。

2.5再次轴向扩展阶段。由于风景旅游业的扩展,地形条件较好的地块仍然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跨越了城市生长的门槛之后,另辟新的增长廊道和增长极。这一阶段正处于规划之中。《索溪峪旅游城镇总体规划(2001—2020)》中确定了未来新的城市增长轴和增长极,如岩门作为新的城市中心,并形成了新的增长轴线,同时确定规划控制区为文丰、高云和沙坪组团。

三、风景区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研究

3.1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者的行为规律和偏好是风景区城市化的内在动力

由于风景旅游资源是一种舒适性商品,具有唯一性、真实性和不可逆性,其开发利用的收益非常高,远远超过了社会平均利润。以致许多风景区内的旅游服务接待设施投资当年就可以收回成本,稍长的也只需两三年。有的开发项目,几千万的投入可以得到几个亿的回报。高利润和高投资回报使各方利益主体趋之若鹜,纷纷在风景区内兴建接待设施。

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人数快速增长,区内的接待设施也快速增长,基本能够满足旅游者的需要。接待设施基本保持与游客人数同步增长(图4)。旅游接待的压力带来了接待设施的快速增长,因而促进了风景区的城市化。

一些大型的风景名胜区,由于位置偏远,与风景区外的旅游服务基地的交通联系相对不便,或者需要额外的特殊交通费用,并且一般需要两日以上的游程,旅游者根据最大效益原则和最小的旅游时间比,在暂住地附近采用节点状旅游线路。因此风景区内核心景区便容易成为游客的逗留点和集散地。

许多旅游者急切需要欣赏风景区内的美景,不愿停留在距离风景区有一定距离的服务基地或进出口岸。而在风景区的旅游村镇、人口附近等,一般都能直接欣赏到风景区内的美景,因而旅游者乐意到这类地区逗留。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中的天子山地区就属于第一种情况。锣鼓塔、索溪峪等地属于第二种情况。

3.2城市化进程的带动作用

中国正经历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期,宏观的大环境悄悄地影响着风景区内的城市化,它往往成为城市扩张的牺牲品,其中城郊型风景区尤甚。因此,可以说,旅游城市化是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必然现象

3.3国家政策和特殊的社会环境

政策制度是导致风景区城市化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在旅游扶贫、大旅游政策、支柱产业政策等一系列新政策的引导下,旅游业蓬勃发展,城市化速度也大大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也使风景区城市化速度加快。地方政府为了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出台的诸如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土地廉价出让审批手续简化、经营权转让等,均吸引了旅游投资项目,推动了风景区内经济发展、人口的迁移和城市化进程。

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下,在地方政府和部门领导的长官意志、崇洋、急功近利的错误思想和认识下,形成了一哄而上、盲目错位、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开发,大大加快了风景区内的城市化进程,并且破坏了风景名胜资源。

3.4多主体推动

在大旅游口号的推动下,风景区内城市化的主体包括外来开发商、本地开发商、当地居民、政府及管理部门、各行业部门等。在这一过程中,自上而下是政府在风景区内的推动作用,地方政府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尤其突出,自下而上是开发商、当地居民在城市化中自发投资进行旅游接待设施建设的推动作用。

总之,一方面源自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游客的行为规律,另一方面包括特殊的政策环境、领导认识上的偏差、决策中的失误以及多方利益主体的推动,是风景区城市化形成的动力机制。

四、风景区内城市化的危害

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国家公园和风景旅游区也同样经历了城市化的困扰。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公园至1970年代末,公园内的野营基地已达11处,且主要集中在游人经常进出的路段旁和重要景区。1980年代以来,在公园中心的钓鱼桥(FishingBridge)、TW服务社(TWServices)建立了综合服务基地,建有358套客房和乡村客舍,年供应量达170万次的豪华快餐店、游船码头和一个公共汽车运输系统、三处租车中心,公园中南部的格兰特村(GrandVillage)已发展成拥有300多套客房的现代化汽车旅馆、给养站和维修站等设施的旅游基地。公园内部旅游设施的不断扩大,破坏公园整体景观的和谐。更主要的是,对于多数体型较大的哺乳动物,尤其是食肉动物,人工建筑往往构成他们运动中的主要障碍(如灰熊)。泰国巴塔亚旅游度假地1960年代初是曼谷市民周末休憩地,到1990年已发展成为海滨城市,过夜游客量增加到245万人,客房数从1970年的300间发展到22000间。度假旅游的发展刺激了海岸土地开发,延岸开发与沿路开发使巴塔亚度假地不断沿海岸延伸,向纵深发展,自然环境质量下降,海水污染、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日益暴露出来,游人数从1990年开始下降。

对于我国风景名胜区,城市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危害:

4.1最大的个人利益,但众多的利益主体的理导致了风景资源被过度使用,最后导致了资源的枯竭。

风景名胜资源是一种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可能出现三种博弈情形:囚徒困境、智猪博弈和斗鸡博弈。囚徒困境揭示了保护风景名胜资源可能出现的困境:如果每个利益主体都出钱保护资源,每个人的福利都会增加。问题是,如果我保护你不保护,我得不偿失,而如果你保护我不保护,我就占便宜。所以每个人的占优战略都是“不保护”。智猪博弈可以帮助人们认识政府和一般开发商在风景名胜资源保护中的博弈关系。政府好比大猪,普通的开发商好比小猪。这里的纳什均衡是,政府担当起资源保护的职责,是“按”的角色,而普通的开发商则是“等待”。斗鸡博弈则表明,政府在保护风景名胜资源和治理景区环境时应采取强硬的措施。

4.2破坏视觉景观

风景区内的核心景区和旅游村镇往往具有非常杰出的自然景观,而在该地段城市化之后,这些杰出的自然景观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对武陵源进行景观美学评价中,认为人工设施是影响石英砂岩峰林景观的负面影响的首要因素,其权重值为—41.29;而正面影响权重仅为3,这说明即便是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的人工因素,对峰林景观美景度的贡献也相当低,也就是说峰林景观的美学价值来自于它的天然构成本身,人工因素不可能起主导作用;另一方面破坏性的人工因素不仅影响到生态功能,而且已经严重影响到美学质量。研究表明,人工干预对于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的美学质量来说,其弊是远大于利的

4.3破坏生态水文环境

1992年联合国世界遗产高级顾问验收武陵源,认为5540m长的金鞭溪,清澈的溪水,完好的植被,长地段不见人烟,这在亚洲是十分少见的。然而,1998年世界遗产官员再次检查武陵源时,认为“在峡谷人口区和天子山这样的山顶上,其城市化对自然界正在产生深度尚不清楚的影响”。较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水质明显恶化,大气环境质量逐年降低,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等。

为了满足日益增多的游客住宿的需要,风景区内锣鼓塔、天子山、索溪峪等地段城市化进程迅猛,而同时污水处理等设施严重滞后。服务设施增多的同时,环境质量明显下降。以锣鼓塔为例,接纳其生活污水的金鞭溪水质指标已发生明显变化。森林公园人口游客量与老磨湾断面水质污染物总值的对比关系(图5)可以看出,在1980年代,尽管人园游客量较大,但当时接待设施档次相对较低,金鞭溪水质仍然良好。但进人1990年代以来,随着宾馆饭店的不断新建和升级改造,金鞭溪的水质呈逐年恶化趋势,并与森林公园人口游客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金鞭溪的水质污染呈现明显的有机型污染,总磷2000年度各断面年均值100%超标。总磷在枯、丰、平三个水期超标率分别为:52.9%、50.0%、100.0%,并与游客年内季节分布趋势基本一致。

接待设施过多地布局在风景区内,不利于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由于风景区内的用地、水源、交通等限制,风景区内不可能形成完善的旅游服务产业体系,而风景区内的过度城市化现象生硬地将游客引导到风景区内消费,但不能充分发挥风景区在区域经济中的带动作用。

总之,风景区内的城市化现象已经影响到了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了风景名胜区的生命周期。

五、风景区城市化的对策

5.1合理布局旅游接待设施,严格执行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做好控制性详细规划,合理使用土地

严格规划管理,按照规划审批,核心景区禁止任何过夜接待设施的建设,已有的接待设施应该逐步拆除。对重点景区景点分别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环境整治规划。在严格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同时,控制风景区内的接待设施总量,高水平规划设计旅游村镇。

现阶段,风景名胜区城市化的现象同我国规划设计机构的水平和意识有关。美国国家公园署下属专门的丹佛规划设计中心和哈普斯斐利解说规划中心为所有的国家公园的规划设计提供服务。而我国风景名胜区内的规划设计大多由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他们将城市公园、城市广场、欧式建筑等城市化的东西搬到了风景区内。建议应组建专门为风景名胜规划服务的机构,以提供专业化的高水准的设计服务。

5.2改善风景区内外的交通联系

完善风景区内的内部交通网络,尽可能采用环保机动交通,使游客能够在风景区快速扩散,缩短游客在风景区内停留的时间,加快游客周转。同时使风景区与进出口岸的交通四通八达,加快游客向风景区外的服务基地扩散,减轻风景区内的接待压力。

5.3妥善安置居民生产生活

核心区内的居民应该逐步迁出。调整风景区内的产业结构,改变风景区内单一地依靠旅游业的局面。鼓励风景区内劳动力外出经商、打工,并把劳务输出与资金、信息、技术引进有机结合,带动旅游基地经济发展。同时鼓励经济条件允许的居民外迁,以缓解风景区内的资源压力。

5.4限制人口流动

严格控制外来人口落户缓冲区、发展区;应推行外来人口准人制度,禁止外来人口落户核心区。风景区内的旅游服务企业应该优先雇佣本地居民。

5.5增加政府投入

风景区是公益性事业,应有财政支持。在韩国和美国,国家公园的经费基本上是1/2国家支出、1/2靠门票和社会捐助。而我国的地方政府普遍将其视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每年还向景区收钱。例如,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门票收入60%归张家界市人民政府,而作为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的武陵源区人民政府仅得40%的门票收入,尚不够风景区正常的保护和管理费用。这迫使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扩大商业开发规模,修建多种破坏性的旅游设施,引导游人在景区内消费

第7篇:索溪峪的野教案范文

正确把握课改理念,扎实开展语文教学 江苏省张家港市双山小学 刘文彪 新课程的实施已全面展开,各种课改新理念如雨后春笋般地闪现,广大教师都或多或少地接受或掌握了一些课改新理念。我们需要这些新理念,但我们更需要在新理念指导下的实践与智慧。 如何来正确把握语文课改理念,让新理念更好地为各自的教学实践服务,这是摆在我们每个教师眼前的首要任务。但通过笔者的观察,发现如今的一些语文课上,存在着以下一些课改理念把握上的偏差: 一、加强学科整合并不等于漫无目的的大杂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实行课程改革要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部各部分之间割裂的状况。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在语文课程中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在其他课程、其他场合中也可以学到语文,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 但是,在语文课程中加强学科整合,努力构建开放的语文课程,必须立足于“语文”,而不应该是漫无目的的大杂烩。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精心制作了漂亮的课件,课堂上以大量地画面向学生展示自然科学、环保知识,语文课到成了自然课、环境教育课。试想,这样的“开放”课程,还能算语文课吗? 我们要努力建设开放的语文课程,要加强学科的整合,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但绝对不能搞大杂烩,脱离“语文”的轨道。 二、师生平等对话并不等于否定教师是对话的首席。 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当然,当对话出现偏离文本时,我们必须发挥首席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与纠正,不然还要我们老师干什么。 如笔者听过这样一课,老师在教《凡卡》一文结尾时,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在凡卡睡熟并做着甜蜜的梦的地方结束了。但梦总是要醒的,想象一下,凡卡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全文、升华感情。但没想到,很多学生可能是出于美好愿望,都说出凡卡睡醒以后命运会得到改变或爷爷会把他接回乡下去之类的愿望。然而该教师却没有给学生加以引导,反而都给予肯定,还表扬了学生的善良。 不可否定的是学生的心是善良的,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如果就这样对待这个问题,那这个训练的目的根本就没有达到。当出现上述情况时,我觉得我们教师就应该充分发挥对话中首席的作用,引导学生再一次把握全文,让学生明白凡卡爷爷是不可能来接凡卡回去的,在那黑暗的社会,穷人的命运是不可能改变的,从而让学生从凡卡的美梦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中,进一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又如我们经常能看见有些老师为了突出学生是对话的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就漫无目的地让学生自读课文,谈感受,而教师却充当一旁观者的角色。这样的课堂,表面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体现,但实际上教学没有重点,目标模糊,学生的语文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 所以说,我们提倡师生间平等对话,但并不等于就否定教师对话首席的地位。当对话出现偏离文本时,我们老师就必须发挥首席作用,对学生加以引导、纠正。 三、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并不等于脱离文本。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应该说,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已经登堂入室。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这不能不说是语文课堂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现代教育手段毕竟只是外在的感悟,并不是从文本、从语言文字中受到的感染。 一位老师在教《索溪峪的“野”》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感受索溪峪的美景,就通过课件展现了大量美丽的画面,还配上悦耳的音乐,让学生来欣赏,确实很漂亮,很多学生都陶醉了。但一节课下来,学生对索溪峪的野性美并不能说出个所以然来,因为他们并没有去自己感知文本,而是被动地接受外在的感悟。 当然,并不是说不要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相反我们要在合理的基础上,大力推广、使用。如上述教例中,老师如能引导学生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再欣赏画面,那效果就会很好。 又如当前的一些公开课、评优课,使用多媒体课件成了时髦,不用就好象落伍了。老师花大量地时间去制作课件,一个比一个漂亮,课堂上给人以视觉、听觉上美的享受,但学生真正接触文本的机会却很少。 学生是阅读过程的主体,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必将为我们的语文课增光添彩。但不管怎样,这些都只是手段,都只是外在的,我们的语文教学绝不能脱离文本、脱离语言文字来进行。 四、提倡有创意的阅读并不等于不要价值观。 《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目标,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要求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又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记得有位老师在《将相和》教学结尾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说说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学生略作思考后,纷纷站起来表达自己的意见,老师一一加以肯定。忽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最喜欢秦王,因为当时秦国最强大,可以进攻别的国家,说明秦王最厉害,很威风。”面对学生这一另类的回答,老师同样给予肯定。 对于学生这一回答,我认为,虽然这个学生言之有理,且很有创意,充分体现了个性阅读,但我们不能否定了基本的是非观念。我们老师在肯定学生个性、有创意阅读的同时,应该给学生以疏导,让学生正确认识秦王,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五、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并不等于是课堂教学的首要选择。 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代的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对于今天的学生,从小就应该开始培养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正在不断地更新,小组合作学习已越来越受大家欢迎,被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所采用。但由于部分教师课改理念把握上的偏差,导致合作学习已成了课堂教学的首要选择。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老师为了形式上的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什么环节、什么问题都让学生合作学习 ,教师则不加以任何指导,学生四人围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学生异常活跃,合作学习的场面可谓“热闹”,可之后的交流却令人失望,合作学习的效果却是那样的低微。如有的问题本来很简单,答案直白得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还需要合作探究吗?有的问题非常深奥,学生自己是无法解决的,如老师不指导,那课堂上要我们老师干什么?合作要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如果过于频繁,就会适得其反。“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合作要在真正需要的时候用,讨论的问题应该有一定难度、有一定价值,而且不宜过多。 我们要积极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但开展合作学习只是众多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我们不能把合作学习当作每节课的首要选择,而应该慎重选择,一切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新课程的实施,给了我们广大教师施展各自才华的大舞台。我们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吸收新思路新理念,更需要正确地把握课改新理念,扎实地开展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8篇:索溪峪的野教案范文

一、课前 

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环节,它可以使学生大致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教师可以从读、写、划、思、找这几个方面,指导学生预习课文:①读。教师要求学生读三遍课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明白课文大意;②写。教师要求学生给课后生字及文中不认识的字标上拼音、组词(每字2~3个);③划。教师要求学生划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句、单元词中出现的词语;④思。教师要求学生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懂的地方和问题;⑤找。教师要求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及课后问题的答案。 

二、课中 

1.重视新课的导入 

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常见的导入类型有情境型、质疑型、激趣型、知识型、释题型、直观型和直入型等。 

2.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课教学模式包括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解决问题;交流收获,积累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与《教师教学用书》,根据单元要求、课文特点、课后问题,抓住教学重点,精心组织教学,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 

3.重视朗读训练 

贯穿阅读教学始终的是“读书”,它不是只言片语地读,也不是少数人的读,而是确切落实到每一位学生的潜心读。 

书要多读,有目的、有层次地读。只有反复练读,学生才能正确、顺畅地朗读课文,直至读出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培养提问的能力。 

4.注重领悟写作方法与理解内容相结合 

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出课文中有特色的写法,让学生领悟其写法在文中的作用。这样一来,既进行了阅读训练,又指导了学生写作。如在阅读《穷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人物对话、心理活动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在阅读《大瀑布的葬礼》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对比、倒叙、首尾呼应的写法。 

5.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兴趣出发,精心设计提问、教学环节和教学形式。 

如在教学《索溪峪的“野”》时,笔者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把全班学生分成十个小组,每个小组由四位学生组成:一名成绩较好的学生,两名成绩中等的学生和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笔者提出四个问题:“①‘野’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②课文从几个方面写了‘野’?③怎样写出这种‘野’?④多读你觉得写得好的内容。”学生们踊跃加入小组合作学习,积极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当学生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向教师和其他同学汇报。这样一来,实现了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的教学目标。 

三、课尾 

1.重视学习后的总结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开头要引人入胜,中间环环相扣,结尾也要精心设计,做到课虽尽而意无穷。课后结尾的内容包括概括文章思想、要求学生掌握重点内容和写作方法等。 

2.重视学习后的质疑问难 

质疑问难不但能解决学生在课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还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课后 

1.重视课文学习后的延伸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及单元特点,设计延伸学习的内容:①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继续查找相关资料。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后,学生继续查找有关知识,能增强学生保护地球的责任心;②进行小练笔。如在教学《少年闰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写法,描写教师或同学的外貌,实现读写结合;③教师向学生推荐相关的阅读书籍。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三国演义》,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重视好词好句的积累 

第9篇:索溪峪的野教案范文

迷幻般的张家界,其神奇的魅力在哪里?

撩开迷人的面纱

从市区驱车半个小时,峰回路转之间景色突变,就像顷刻间拉开了巨大的帏幕,托出一个神奇的世界,这就是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进入“闺门初开”,张家界这位“养在深闺”的“绝代佳丽”才显露出了容颜:两岸红岩峭壁,高耸入云,中间一溪碧水潺潺而过,山势狭窄,如一扇天门洞开。前行几百米远的路程,我们乘上观光缆车直达黄狮寨顶,寨顶有一片平地,四周天然形成十多处观景台。站在观光台上,张家界的美景尽收眼底,那连绵不断的群山千峰耸秀,万石峥嵘,一座座山峰如刀劈斧砍,有的如摩天大楼,有的像中世纪城堡,有的双峰插云,像两根尖尖的竹笋,有的如一支长长的利剑,直刺青天……我们感叹于大自然的造化神工!

沿着山顶的石级路前行,紫红的杜鹃及无名的山花缀满了山坡,阵阵清香袭人。金鞭岩、大岩屋、铁墩台、半壁江山、天书宝匣、一颗玉印、定山神针、南天门、把门将军、南天一柱、天然壁画、千里相会、天桥遗墩等一个个风格迥异的景点不断引人入胜。尉为壮观的峰林大峡谷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山奇,奇在俯仰皆成故事,横侧都是奇观。黄狮寨之雄,南天一柱之险,金鞭溪之幽,定山神针之秀,醉罗汉之野,在这里显露无遗。这里的三千峰林,神态维肖,风格各异,是张家界山奇之精华。

令人心驰神往的还有那千沟万壑之间,保存了大量原始的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目前已探明的木本植物就有93科,517种,比欧洲多一倍以上,有活化石之称的珙桐、银杏、水杉在这里比比皆是。野生动物多达500余种,属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的就有金钱豹、娃娃鱼、猕猴、红腹锦鸡等。期间黄狮寨还曾见到老虎下山觅食。这里无论春夏秋冬,无论严寒酷暑,四季如春,景色怡人,简直就是世外桃源。所以,我国当代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建议:将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三个景区共同命名为历代文人墨客笔下人世间最美好、最理想的境地“武陵源”。也许没有比“武陵源”来比喻张家界更形象、更贴切了,这一建议得到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赞同,并欣然为之题写了“武陵源”。

养在深闺谁发掘

1979年底,为制作人民大会堂湖南厅巨幅湘绣韶山,湖南省委邀请著名画家吴冠中来长沙作画。完工后,湖南省委征求他对稿酬的意见,吴冠中提出了一个唯一的要求:请省委派一辆专车让他在湖南省寻景写生。于是有人向他推荐了张家界。本意是到张家界寻景写生的吴冠中写出了《养在深闺人未识――张家界是一颗风景明珠》的文章,发表在1980年元旦的《湖南日报》上;后又以《让新桃花源传世》为题挥就了第二篇,发表在《中国旅游》杂志上。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前身是一家国营林场。由于地处湘西北的崇山峻岭之中,曾是湘西匪患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千百年来无人问津。由于这里的造林工作出色,1974年湖南省林业系统的两个会议在此召开,张家界旖旎的自然风光才逐渐被外人所知。1978年,湖南省计委的一位处长参观张家界后向当时的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作了汇报。张平化指示新任的林业厅长“一定去看看,好好总结一下”。林业厅长不但去看了,而且还拨款34万元于1979年修建了一条公路,这才缩短了张家界与外面世界的距离,也促成了吴冠中的张家界之行。

1981年5月,国家林业部国营林场局局长周戈千来到南岳开会。会议结束后,有人请他到张家界,他将信将疑地说:“湖南,我知道有个岳阳楼,有个南岳,从未听说有个张家界”。但是一到张家界,他就被震憾了。考察四天后,他第一次正式提出要考虑在此建立国家森林公园。回到林业部,他就向部领导和国家计委作了汇报,引起重视。同年9月,国家计委农林计划局局长刘中一及有关人员一行抵达张家界考察。经过考察后,刘中一局长指着青翠的峰林说:“三山五岳,在自然景观上都不及张家界”。最后,他肯定地说“外国有森林公园,我们还没有,我们国家第一个森林公园,就建在张家界”!

当时,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共建立了1000多处国家森林公园,而我国也将建立国家森林公园的问题列入了议事日程,当时国务院主要领导正在委托国家计委与林业部联系,物色建立国家森林公园的对象,所以张家界的出现立即得到林业部和国家计委的认同。198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在张家界正式诞生,这是张家界旅游开发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张家界从此名声大振,游客从1983年的4.45万人次迅速增至1984年的22.0753万人次。

在张家界的早期开发过程中,有不少人做过报道、做过贡献,但以吴冠中先生所写文章影响最大,所以社会流传较广的说法是吴冠中发现了张家界。可是,张家界市史志办的郑立先生认为:国家森林公园的建立对张家界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让一颗养在深闺数千年的明珠,奇迹般地在短时间内光芒四射地展现在人世间。

璀璨明珠闪耀世界

张家界的开发带动了风景同样隽秀的索溪峪与天子山,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三个风景区山水相连,有着天然的地理联系。由于三个景区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地区三个县,引发了一系列矛盾。1988年5月18日,一个地级市张家界市(原为大庸市)应运而生,从而促成了三个风景区即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最终统一。

武陵源“是无价的地球纪念物,它不仅属于中国人民,而且是属于世界人民的。”这是1989年10月武陵源名胜区总体规划评议会上,中国人自己评说的,能得到世界公认吗?

为将张家界这一中华民族珍贵的自然历史遗产推向世界,1991年11月8日,张家界举办了一届声势浩大的国际森林保护节,这次活动不但邀请了44名省部以上领导参加,还邀请了德国、法国、日本、奥地利、马来西亚、泰国、巴基斯坦等国家驻华使馆人员参加。张家界的影响力开始走出国门。

1991年10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交了绿皮书,申请将武陵源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92年5月27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委派,桑塞尔博士和卢卡思博士来到武陵源进行考察验收。置身于树木掩映、峭壁乱横、溪水潺潺的峡谷,目睹着壮观的峰林和变幻多姿的云海奇观,两位博士陶醉了,连连称赞:太雄伟了,太令人激动了!特别是他们对武陵源独特的峰林景观和保护完好的生态、植被环境十分赞赏。经过两天的考察,两位博士一致认定:武陵源完全具备世界自然遗产四条标准中的第三条,即具有绝顶美好的自然现象、地层、地貌或稀有的自然风景区,诸如最重要的生态系统的绝妙论证、自然特征、动物大量聚集的峡谷风光,以及自然与文化要素的奇妙组合。12月14日武陵源以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张家界终于完成了从“养在深闺”到走向世界的世纪历程。

1995年3月26日至28日,总书记在湖南省委书记王茂林的陪同下来到张家界,江总书记说:“张家界现在知名度很高,将来会越来越发展。”他兴致勃勃地进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沿途旖旎的自然风光令他心情激动,在下榻的酒店挥毫题词:“把张家界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江总书记的题词为张家界走向世界明确了方向。

为将张家界进一步推向世界,张家界市于1999年策划了一次穿越天门洞的特技飞行表演。富有悬念且技术精湛的表演,加上现代传媒的宣传,张家界再次引起世界的瞩目。

张家界市委书记刘力伟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著名旅游城市的环境保护压力相当大!张家界已先后投资完成了编制《石英砂岩峰林保护》、《古村名木保护》等多个单项规划,从景区内迁出了几千人从事第三产业,拆迁了十五万多平方米建筑物,对金鞭溪、卧龙岭、西海沿线树木采取围栏、挂牌等保护措施,使遭受涂刻的石壁复原等,为保护世界自然遗产作了努力。但由于游客增长速度太快,加之以前基础差,所以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一时还跟不上,同时张家界还有许多地方值得开发与需要开发。刘力伟说,张家界将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因为张家界不仅仅属于张家界,它是中国的张家界,更是世界的张家界!

铸造城市的山水文化之魂

中共张家界市委书记 刘力伟

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市长 胡伯俊

张家界是一个年轻的国际旅游城市。1989年建市前,还是一个城区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万人的小县城。建市以来,我们致力于景区保护建设,旅游经济迅猛发展。2005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453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12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4亿元。无论游客接待量,还是旅游总收入,张家界都已坐上全国同类旅游城市的头把交椅。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张家界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昔日的小县城到如今已基本形成了一个“一城两区”架构、城市人口超过20万人口的新兴城市,城区规划面积和建成区面积分别达到142.6平方公里和18.2平方公里,城市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功能特别是旅游服务功能显著增强。但是,与景区优美的自然环境相比,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仍然滞后。为了缩小城区与景区的差距,2005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加强城市工作的决定》,提出以创建“生态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卫生城市、最佳旅游城市”为主要内容的“五项创建”工作任务,着力实施“依山建城,蓄水托城,园艺饰城,人文兴城”四大工程,精心打造城市的山水文化之魂。

依山建城 彰显城之神韵

张家界的山是“扩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2001年朱基同志视察张家界,面对这里的三千奇峰发出“张家界顶有神仙”的感叹。张家界城区就坐落在这些绵延叠翠、宛如仙境的群山之中,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和武陵源世界地质公园这三大世界知名公园的簇拥之下,整个城市就是一个超大型的名山主题公园。这是张家界城市与众不同的地理特质,也是城市规划建设必须首先考虑的重要元素。

城区山地园林化。在加快建设天门山索道生态广场、黄龙洞生态广场、火车站生态广场、老磨峪生态广场、吴家峪生态广场等五大生态广场和各类街头游憩园的同时,加快推进崆峒山等城区山地的园林化建设步伐,抓紧建设子午台、回龙观、金沙泉、五子坡等四大城市森林公园,让这些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城市公园交相辉映,使张家界城市名山名水名城的内涵更加丰富。

城周山体森林化。一方面,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强植被保护,常抓植树造林,实现城周山体的全面绿化,形成天然绿色屏障,使之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另一方面,正确处理好城市轮廓线和天际线的关系,科学布局和设计城市建筑物,形成开放的城市视野,把四周山体的绿色引入城区,使城市空间环境融入自然,形成城在景区、楼在绿中的和谐景观效果。

城市小区花园化。坚持以创建“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居住小区和花园式社区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城市绿化工作。通过合理配置绿地资源,科学搭配乔、灌、草、花等园林品种,努力形成以市树香樟为基调的绿化特色。充分考虑城市的地域特征,努力形成以城市街头游憩园绿地和居民区单位附属绿地为绿点,以城市道路绿化带为绿线,以城区中心绿化广场为绿面,以城周森林公园为绿环,形成点、线、面、环相结合的绿地系统。

蓄水托城 展示城之秀美

山水相宜、人水相亲是山水旅游城市的应有之义。张家界山是名山,水有名水,“三湘四水”之一的澧水河自西向东穿越永定城区,妩媚秀丽的索溪河蜿蜒缠绕武陵源城区,但因上游水库截流等方面原因,无论永定城区,还是武陵源城区,河床长期干枯,严重影响城市形象。

筑坝蓄水。永定城区抓紧启动红壁岩水电站蓄水工程,做到蓄一池碧水在城中,造一种意境在水面,增添城市秀美和灵性。武陵源城区索溪河河道治理工程要力争年底完工,清砂建坝,还清泉于河道,养神韵于溪流。

治污净水。加快推进茅塔、杨家溪、军地坪、锣鼓塔等四个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力争早日建成投产,同时配套完善城区地下排污管线,确保全面实现城市污水一级达标排放,有效消除河流水体污染源,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奉献一河清亮洁净的水面。

美化滨水。紧密结合永定旧城改造、滨河路建设和武陵源城区索溪河旅游综合开发,全面落实水系整治要求,合理布局城市空间,高标准建设绿化风光带,努力形成柔和优美的澧水空间景观,让市民信步闲庭,让游客流连往返,让人水相依相亲。

造景赏水。大力倡导和推动有条件的单位和城市小区,运用园林艺术,精心造设涤尘荡垢、赏心悦目的精美水景,不求其大、但求其美,不求其形、但求其意,让水的元素在城市的各个空间尽情流淌,让水的意蕴随时随地随手可触。

园艺饰城 装点城之雅趣

经广泛征求专家和广大游客的意见,我们确立了城市建筑园林化、本土化、人本化、精品化的建设方向,依托本市弥足珍贵的自然山水资源,努力建设一个具有南方水乡山国独特神韵的园林城市。

建筑艺术园林化。坚持围绕生态主题,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园林建筑”,减少灰色建筑和方块建筑,使之与城市的山水环境、周边景区环境相协调。在建筑布局、建筑色彩、建筑密度、建筑造型、建筑材料等方面,要充分体现园林艺术的匠心,展示南方山水建筑的独特情调。

建筑风格本土化。坚持深入挖掘和弘扬张家界的地方建筑文化传统与特色,形成具有土家族鲜明特色的小青瓦、坡屋面、外挑檐、七字挑、转角楼(吊脚楼)、浅灰墙的主体建筑风格。要突出本土景观特色,力求城市建设与自然呼应、与历史对话、与社会风情融合,依山傍水,依山顺势,让山之自然、水之灵气给城市增辉。要建设一批土家族传统风格的精品建筑,让中外游客从每件建筑作品中看到我们的文化艺术和魅力风情。

建筑功能人本化。所有城市建筑不仅要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具有实用性,更要满足游客的需要,具有观赏性。要努力发挥城市建筑的最大功能,形成独有的人文特色和地方风格,为广大市民和游客造就“吃、住、行、游、购、娱”的理想场所。

建筑质量精品化。无论是投资亿元的大项目,还是投资很小的站棚、岗亭、公园座椅、街道果皮箱,都要精益求精,对建设方案进行反复比较,优中选优,绝不搞“鹤立鸡群”式的建筑单体,更不搞破坏性建筑,绝不走“建了拆,拆了建”重复建设的老路。

人文兴城 修养城之性情

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致力于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和自然山水的有机结合,打造张家界山水旅游城市,要显山露水,要园林装饰,还要延伸文脉,用独特的地方历史文化诠释城市的意蕴内涵。

展示民族文化。张家界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沉积和鲜明民俗风情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先民就开始在澧水两岸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到了尧舜时代,又因“舜放兜于崇山,以变南蛮”,首开中国历史“南蛮”一说。此后,历史在这块巴楚南蛮之地上盛情演绎了周赧王墓葬澧水之滨、鬼谷子演《易》天门山、赤松子云游云梦山、张良师从赤松子、马援征战、覃起义、京开凿窟、土司番权等一幕幕岁月更替的经典故事,造就了兼容并蓄的文化特性。这里的民族文艺精彩纷呈,戏有大庸阳戏、汉戏、丝弦、傩愿戏,曲有渔鼓、三棒鼓、花灯、九子鞭、车灯,乐有吹木叶、吹唢呐、敲围鼓、打溜子,歌有桑植民歌、薅草锣鼓、哭嫁歌,舞有摆手舞、高花灯、八宝铜铃舞、罗汉戏柳、毛古斯,无一不具有强烈的观赏性和娱乐性。这里的民俗风情根植巴楚大地,源于蛮古洪荒,具有崇武善战、土厚水朴、重义轻利、亲近自然的鲜明特色,诸多耐人寻味。我们打造人文城市,就是要把这些历史的、民族的文化元素和文化特性有机融入优美的自然山水景观和城市功能布局设置中,展示给所有来到张家界的国内外游客,让每一位游客在尽情观赏世界一流的张家界自然山水景观的同时,也能够尽兴领略张家界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神奇魅力。

推行真情服务。进一步完善张家界旅游信息网站的咨询、预定功能设置,夯实移动咨询平台,加大公众媒体宣传力度,建立为初到游客“指点迷津”的多语种公共符号系统,为国内外游客提供全面的无障碍的旅游信息服务。坚持从国内外游客的差异性需求出发,尊重旅游者的个人信仰和生活习惯,在交通、住宿、餐饮、休闲、购物等各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供周到细致的无障碍的旅游行程服务。切实强化投诉处理、应急救助、医疗保障等方面的体系建设,为广大游客提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安全保障服务。要努力构建全社会整体运作机制,政府、旅游企业、城市居民协调联动,共同营造安全文明、舒适便利的张家界旅游环境。

提高市民素质。在广大市民中深入开展社会公德、文明礼仪和民主法制、旅游服务知识教育,着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和“诚信张家界”建设等主题活动,不断增强市民服务旅游的意识,以健康向上的城市主流文化不断升华城市的人文精神,不断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

永定新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文/陈雪楚

张家界城区西溪坪组团开发建设永定新城,是加快推进张家界国际山水旅游城市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永定区“张家界旅游核心服务区”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永定新城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积极开展了新城建设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着力建设了工业园核心展示区。但是,与既定的建设目标比,与张家界旅游的发展形势比,差距还很大,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建设步伐,努力把永定新城打造成张家界旅游城市的新亮点。

以打造城市亮点为目标 抓紧完善新城建设规划

一是准确定位永定新城。永定新城的开发建设,必须紧紧把握“永定区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面向国际的山水园林旅游城市”的定位,以建设超大型物流商贸区、技术创新辐射区和高档商务酒店密集区、区级行政机关集中区为主攻方向,兼顾建设旅游产品展示销售区、特色餐饮娱乐休闲区,突出园林建筑风格,建成一个高品位的综合性旅游新城。

二是明确新城建设目标任务。按照“三年打好基础,五年初具规模”的总体要求,到2010年,永定新城要基本完成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成一批标志性城市景观项目,成为张家界旅游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旅游服务功能显著增强,支持配合老城区有效满足国内外游客全方位的需求;区域工业化水平位居全市前列,经济总量占全区总量1/3以上;商贸流通空前繁荣,逐步确立湘西北乃至湘鄂黔渝地区的物流仓储中心地位;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居住人口达8万人左右,城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

三是迅速调整修编规划。按照新城建设的定位和目标任务,本着有利于分期、分阶段实施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做好西溪坪组团控制性规划、专业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工作。通过优化城市用地布局规划等途径,切实加强新城土地的集约利用,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以经营城市资产为手段 加快建设新城基础设施

一是整体经营土地资源,筹集城市建设资金。永定新城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有6074亩,如果整体出让和开发建设这些土地,政府仅土地出让金、城市建设配套费就可实现收入11亿元,完全可以满足新城建设9亿元的基础设施投入。要启动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与区国土储备中心一道,通过建立政府土地收购储备出让制度,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储备市场,对城市土地使用权实行公开招标拍卖,从整体运作国有土地资源中取得收益,并最终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二是实施区直机关搬迁,带动新城开发建设。实施区直机关统一搬迁是加快永定新城开发建设的关键性举措,不仅可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而且可以为新城建设凝聚旺盛人气,还可以盘活旧城区的资产、带动新城的开发建设,让出老城区的地盘、带动旧城改造及商业开发。区委区政府前期通过处置一批机关房地产,已经筹资建设了总面积28000平方米的区治大院办公楼,今年7月底可实现搬迁入驻。下一步,计划按照新城的总体规划和“统一运作、统一建设、集中办公”的要求,把有关区直机关在老城区价值约1.5亿元的房地产资源全面变现,用于再建一栋区直机关办公楼,争取两年内将老城区内所有的区直机关搬迁到区治(直)大院集中办公。

三是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加快建设基础设施。要充分利用国家开发银行给永定区的近亿元贷款指标,用足用活省、市关于科技工业园和永定新城土地开发费用、税收返还等方面的扶持优惠政策,抓住火车货运站改造项目、红壁岩电站等重点工程开工建设的机遇,抓好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着力加快街道、桥梁、防洪堤设施的建设,形成布局合理的路网结构;加快新城供水设施建设,构建方便洁净的供水管网;加快污水处理、排水设施、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升污染防控能力;抓好绿化工程建设、河道整治、生物多样性保护;建成一批标志性城市景观项目,形成张家界亮丽的城市风景线。同时,还要按照集约、统一安置的原则,规划建设好高质量的居民安置区。

以开展招商引资为动力 加快推进新城经济发展

城市经济发展是新城建设的终极目标。招商引资成效的好坏,决定了新城开发建设的成败。让各种资本参与永定新城开发建设,不仅可以加快新城建设进度,由此形成的城市产业集群还将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整体开发策略顺利实施的前提下,未来15年永定新城建设将完成总投资30亿元以上,新增GDP约30亿元,真正成为全区经济增长的核心区。

一是突出发展优势产业。要围绕新城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旅游服务业、新型工业、文化产业和商住产业。要抓住火车货站改造和汽车东站建设的契机,大力引进现代物流企业,建立大型物流仓储设施,逐步确立湘西北乃至湘鄂黔渝边区的物流仓储中心地位。要规划建设高尔夫球场和一批高星级宾馆酒店及购物场所,提升旅游接待档次和服务水平,把永定新城打造成旅游服务新城。要以加快科技工业园建设为重点,突出高科技、环保型工业和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产业及旅游商品、医药化工等优势产业发展,力争到2010年园区年产值超过15亿元。要打好“湘西民俗文化牌”,坚持“文化兴旅”、“文化强旅”,高标准建设中心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等文化产业基础项目,配套完善各类便民文化场所,大力挖掘和发展民族特色文化产业。要着力开发一批高档次、集约化、功能全、环境好的商住楼,吸引外商和市民来新城投资兴业、安家居住,加速城市化进程。

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根据新城功能定位和总体规划,精心编制新城招商引资项目库,精心包装一批招商项目,广辟渠道,积极参加国内外重大招商引资活动,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招商。要加强招商引资宣传,精心打造永定新城对外招商的优良形象。要通过引进和建设一批大项目、大企业,有力推进城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三是优化投资和建设环境。要成立永定新城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全面行使新城的开发、建设、管理权,积极协调各方关系,解决新城开发建设当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要继续坚持“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措施,实行区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要严厉打击“以地霸工”等严重影响项目建设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努力形成良好的经济环境。

(作者系张家界市永定区人民政府区长)

把索溪河打造成新景观

文/陈红日

索溪河是张家界市武陵源城区的生命河,犹如一条美丽的飘带,把武陵源城区和天子山、宝峰湖、黄龙洞等著名景区紧紧连在一起。适应张家界旅游发展形势,抓好索溪河综合治理,对满足武陵源城区防洪要求,改善河道水质及周边生态环境,提升水景观效应,挖掘和发挥水的综合效益,发展城市旅游,提高城市品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努力打造一条全新的索溪河。

注重以人为本,打造安全之河

索溪河两岸河谷地势较低,现有防洪标准仅为五年一遇,泄洪防洪能力较低,近年来多次发生洪涝灾害,严重影响了旅游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索溪河综合治理应着重考虑索溪河道泄洪防洪要求,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一是要提高防洪等级。在设计和建设标准上,要确立“全面规划、突出重点、远近结合、城市防洪与河道治理相结合、河道治理与城市市政建设相结合”的指导方针,严格按照五十年一遇标准设计和施工,河道堤防建筑均要达到2级标准,相应次要建筑要达到3级标准。在河道护岸形式、支河护岸形式、河道防冲措施等方面,要根据河道水力计算结果,提高防护、防冲等级和能力。二是要科学设计。根据多年经验,索溪河具有河道洪峰流量大、水位高;洪水期携带大量的砂砾,砂砾淤积河床;河道山溪支流多,山洪暴发,携带大量的砂石进入河道,造成局部地段的泄洪困难;丰水期与枯水期流量差比较大,河势河床不稳定等特点。因此,在防洪泄洪设计上必须注重“防”与“疏”相结合,河道组坡在满足河道防洪要求的条件下要尽量维护河道天然坡度,通过沿程设置潜坝、拦砂坝,以缩小落差,降低底坡,并通过局部跌水消能及坝前水位雍高,减少水流动能,降低水流流速,同时拦截上流中的粗砂,减少对下流的淤积。河道两岸通过工程措施,设置护岸工程,提高护岸防洪防冲刷能力,约束河道流面,顺利流向下游。三是要确保质量。在施工组织上,要强化工程监理,严格执行工程质量标准,本着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每个标段严格把关,不允许有丝毫疏漏。在选材选料上,要以选本地石材、砾石为主,辅之以合金钢丝石笼、土工布等,严把材料质量关。在施工环境上,施工期间以绝不能对周围景观环境产生任何不利影响为原则。要通过合理设计,科学施工,使治理后的索溪河满足五十年一遇的泄洪防洪要求,打造成一条安全之河。

注重自然和谐,打造生态之河

索溪河综合治理必须全面贯彻生态治水的理念,恢复索溪河原有生态系统,尽量注重河槽与河床、河床与河堤、河堤与城镇及周围景观的和谐。

一要注重河流形态。在河流形态上,应保持河流的蜿蜒性,恢复生态湿地,河道断面采用复式断面,枯水期水流归槽主河道,河滩处作为休闲景观平台,以满足人们“亲水、近水”的要求。二要注重生态平衡。人工设置河流落差,增加水体的复氧能力。保岸结构选择抗冲刷能力强,整体性好,又可为水生植物、动物及微生物提供生存空间的护岸形式。同时,通过种植水生植物以及为水生动物营造栖息环境,吸引索溪河上下游河流中的各种水生动物,修补索溪河河水中的生物链,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三要注重生态环境。边坡绿化工程种植适合本地培植的草种,保护边坡及预防和抑制崩塌,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美化景观。要尽量考虑索溪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形成生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自然平衡的大小环境,不阻断各类生物的生存环境,不打破其本身固有的生物链和生态平衡,尽可能恢复生物生态环境的基础,并通过形成生态湿地等形式为各类生物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从而通过恢复和平衡生态系统来净化水体,形成优良的水质,达到河道生态治理的目的,形成整体河道的良性循环。四要注重整体和谐。堤防建设、护岸建设、河床疏理、河滨建设都要考虑与周围景观的和谐,按照“南控北靠,西提东扩”的原则,改善和加强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和景观建设,创建出统一、流畅的亲水景观,丰富沿河风光整体,将索溪河与周边旅游区规划设计为一幅美丽、和谐、自然、统一的景观,最终实现索溪河流域的生态平衡和自然和谐,打造成一条生态之河。

注重综合开发,打造效益之河

索溪河综合治理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发展经济、发展旅游。要以索溪河综合治理为契机,以发展索溪河沿岸休闲观光旅游为龙头,大力发展城市旅游,并带动索溪河沿岸其他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是要合理开发沿岸土地。随着治理工程的完成,索溪河沿岸将成为黄金宝地,土地价值将直线上升。因此,要合理规范、引导、调控沿岸用地,盘活土地存量,增加土地收益。二是要合理开发水上项目。按照自然、环境、亲水的要求,开发水上漂流、小船游览、水上茶座、水上游乐等项目,提高水上综合利用价值。三是要合理开发城市旅游。建设索溪河亲水生态廊道,突出自然山水特色,将索溪河建为集山水景观、沿河风光、旅游度假、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景观主轴线,吸引广大游客来此观光、休闲,延长其逗留时间。四是要合理开发沿岸设施。通过在河道沿岸修建停车服务设施、休息娱乐设施、商品销售设施等,提高滨河沿岸综合经济效益。同时,要通过索溪河综合开发,带动沿河两岸商品销售、餐饮、娱乐等行业的发展,将索溪河综合开发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兴奋点,打造成一条效益之河。

注重文化底蕴,打造文明之河

索溪河综合整治必须注重文化底蕴,成为“山下建设未来文化遗产”的典范。要本着发展和拓展传统文化底蕴的精髓,遵循“建新如旧、整旧如旧”的原则,充分展现“小桥、流水、人家”意境中鲜明的地方民俗、民风和民居特征,弘扬土家文化,倡导社会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