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习考核表自我总结范文

实习考核表自我总结精选(九篇)

实习考核表自我总结

第1篇:实习考核表自我总结范文

【关键词】建筑CAD课程 考核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B-0053-02

建筑CAD是建筑工程施工和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基础技能课,课程考核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技能娴熟程度和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调控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由于原有课程下培养的学生离企业人才标准存在一定的距离,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已不能满足现有的课程教学,对此,应结合新的课程特点与培养目标,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与手段,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过程考核,保证考核评价的及时性、真实性,有效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原课程标准下建筑CAD课程考核体系存在的弊端

原课程标准下建筑CAD课程考核体系存在诸多弊端,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第一,不注重识图读图能力的培养,未全面贯彻房屋建筑制图标准。建筑CAD原课程标准下考核体系中,评价内容未注重识图读图能力方面的考核,导致学生读图能力差。也没有将房屋建筑制图规范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绘制出的图形不规范。如果学生贯彻制图标准,每个学生绘制出的成果图应该会很相似,也轻易就能判别学生的识图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形成优质规范的计算机绘图文件便于共享和管理。

第二,考试成绩所占比例过大,出现高分低能现象。原课程成绩评定标准是:平时成绩30%,期中考试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40%,这样一来,两次考试的成绩占了总成绩的70%。这极易导致学生平时不用功,不重视学习过程,学习马虎应付,积极性不高。有些学生为了应对考试,甚至出现了考试作弊,出现了考试成绩与所掌握知识、实际运用能力不相符的高分低能现象。

第三,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原有的考核方法使得学生主要精力放在应对考试上,学到的知识不能综合运用,忽视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的培养,各种能力无法得到锻炼与提高,学生的情感、自尊和个性差异无法体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考核不全面,不利于人才的选拔。原课程的评价方法没有将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在教学中所有学生使用同一任务,同一评价标准。没有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考核,仅仅两次考试,难以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和水平,不利于人才的选拔。

二、改革后课程标准下的考核体系

改革后的课程设计采用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项目的设计既紧密结合企业的工作实际,又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将课程以项目的形式编写,各个项目分为若干个小任务,每个项目后编制了一个实训项目,用来作为过程考核,避免了旧考核体系中的弊端。

新的考核体系总体思想是:以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为主,能反映学生学习的过程,激励学生学好专业知识;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方法;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方法、思维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水平和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新课程体系下成绩评定标准是:平时成绩占20%,阶段性、过程性的项目实训成绩占50%,期末考试成绩占30%,取消了期中考试,转用阶段性的项目实训成绩代替。通过阶段性实训测试检测学生各阶段的学习效果,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各阶段的能力进行专项考核,同时,也督促学生积极、有效地进行阶段性总结,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发展;促使学生重视每个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地掌握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

三、阶段性、过程性技能实训考核评价的构建

阶段性、过程性的项目实训成绩占了总成绩的50%,如此大的一个比例,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上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核,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建筑CAD的积极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直观地体现学生的水平与能力,有利于人才的选拔,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的方法,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操作、团结协作、自我管理、改革与创新、情感与态度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一)设计多元化评价内容。该课程设计十个项目,在每个项目后设置一个实训技能项目,每个项目均以百分制来计量,各个项目从简单的单项能力的训练到综合能力的运用,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各个实训子项目参照技能大赛的项目,并结合企业实际生产的流程,每个项目均来自实际的工程项目,用一套完整的施工图来进行实训项目的技能训练,实现了真项目真做。针对每个项目设计了不同的考核内容,在内容设计上分为两大模块,一块为专业技能训练,另一块为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在评价内容的设定上形成了多角度、全方位的阶段性过程化的考核。

1.专业技能占60%。在专业技能的内容设计上主要是看学生将项目完成的同时,对各个项目的知识是否熟练掌握,包含绘制图形的能力与编辑图形的能力,同时每个项目都将识图读图能力贯穿其中。

2.职业能力占40%。在职业能力的考核内容上,设置了自我管理能力(纪律)、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与自我提高的能力。对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主要是看遇到问题时能否主动去思考,能否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否愿意与小组成员合作解决问题,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能否养成反思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组织多元化评价主体。在实施的过程中采用了评价主体和方式多元化,采用自评、小组互评以及指导教师评价的方法,充分发挥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作用,更好地实现了技能目标与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在实施后发现自评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在教学中可以进行实时监控,随时调整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学习是为了学到知识与技能,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

采用互评的评价方式加强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在团体实训项目上的互评是小组长进行评价,各组的组长以组内成员对小组的贡献进行评分。这样,每个小组成员为了不给小组拖后腿,会积极主动的完成合作项目,而小组成员为了小组集体荣誉,也会主动地去教没有学好的同学,这样形成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学习气氛。而个人实训技能项目的互评则是小组内成员相互评价,采用自评互评的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促进了学生积极参与、自我总结、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形成了积极、平等、民主的评价关系。

教师评价除沿用以往传统的做法外,还可邀请企业有经验的成员参加,选择一些学生完成的项目作品,让企业技术人员评价在这种新课程标准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符合企业用人标准。

(三)建立实训评价表。每个实训后都可以建立一个实训项目评价表,让学生完成实训后在电脑上填写评价成绩。自评成绩由本人根据实训的内容对自我进行打分,考核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本人填写完自评后,写出本次课的总结,看看本次课的得失,有何进步,自己发现了什么操作技巧,有什么问题待解决。实训成果展示,则将本次课的实训成果图形展现出来。在一张评价表上,可以看出学生本人对这次实训的掌握程度,同时还能看到本人的作品,让学生更自信、更有成就感。

小组互评由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进行组内互相评价,因为在操作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对本组成员的学习情况是非常了解的,如果换成小组之间互评,小组与小组之的学习状况不甚了解,就会造成评价的不公平性。

教师评价是在学生提交完实训成果后,由指导教师进行填写。三项完成后,事先设计好的电子表格会自动进行汇总评分,按自评30%、互评30%、教师评40%进行自动计算,在10个实训项目全部完成后,将10个实训评价表汇总到一个文件,进行统计,并计算出实训总成绩,最后以50%的比例汇总到建筑CAD课程的总成绩中。下面用表1来展示学生的评价。

表1 实训项目八评价表

项目名称 办公楼立面图的绘制 专业名称 建筑工程施工

实训时间 实训地点 计算机绘图室 机号姓名

任课教师 实训班级 评价得分

评价项目 自评

30% 互评30% 师评40%

专业技能(60%) 绘制图形 (25分) 熟练运用立面菜单下的命令绘制1-13轴立面(10分)

熟练运用立面菜单下的命令绘制13-1轴立面(10分)

能熟练地创建楼层表(5分)

编辑操作 (25分) 能熟练运用立面菜单下的命令替换门窗阳台(10分)

立面图上多余的线条删除、少的线条添补上(10分)

熟练地进行图案的填充(5分)

识图能力 (10分) 识图准确、并能快速进行图形的绘制(10分)

职业能力(40%) 自我管理能力(10分)

团队合作能力(10分)

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分)

革新、创新与自我提高的能力(10分)

小计: 0 0 0

总结: 综合评价 0

学生成果展(要求展示1-13轴立面图)

(四)采取多元化考核评价手段与方式。在考核评价过程中除采用平时评价、实训过程评价、期末考试评价外,在期末总评价中,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应给予二次评价的机会,让学生拥有进步的权利。而学生往往会珍惜这个机会,认真对待二次测试的过程。二次测试就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复习巩固、提高和发展,经过二次测试,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超越,重新拥有了自信。

课程结束后,指导教师综合学生各个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以朴实、生动、饱含激情的评语描述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发展状况,提出激励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为学生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孙成才.《CAD制图》校本教材建设中课程体系和考核体系的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11)

[2]王黎军.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看职业院校建筑CAD教学现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5)

第2篇:实习考核表自我总结范文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考核 评价方式

本文为吉林医药学院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思法”课考核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更是高校加强学生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的主渠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要求学生掌握道德与法律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将所学习的理论内化为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落实在行动上。也正因为如此,相对于其它专业课程和理论课而言,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更要体现不同的特色。近年来,随着新的人才观的形成,社会对用人标准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并对人的综合素质日益关注,如何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所要求的“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高校教书育人实际,对本课程的考核与评价方法进行更进一步的改革和创新以提高本课程教学实效性是富有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重要课题。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现状及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大多数院校对于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水平的考查是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期末考试卷面而成绩为主要依据。而许多院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渐渐注意到,只考核“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学习情况,无法避免和解决课程卷面成绩高低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水平高低不一致的问题。因此,许多院校在本课程的考核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总体来说基本做法是在思法课期末考试总评成绩中包括平时成绩(主要占40%—60%)、期末笔试成绩(占40%—60%)。平时成绩主要以学生课堂表现、出勤率、课后作业及平时道德行为表现为主要评价依据。其中前三项主要为任课教师给分,平时道德行为表现主要由辅导员给分。这对引导学生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育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与法律素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发展,现有的考评方式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究其原因主要为:

(一)知行不统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大学生把知识内化为自身行为标准。但目前的考核成绩中,试卷成绩只反应学习记忆水平,无法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和认同程度,尽管有平时成绩,但单纯的到课率要求和学生的课堂表现打分无法全面体现学生内在的思想道德素养,这样一来,很难把握考核的公正性,也难以令学生信服,以至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践行不给力

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情况通过期末考试来衡量,尽管学期末的考试对于了解一个学生所学习的思想政治理论的状况是必要的,但这种一次性终结的考核方式会使学生将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分开来对待,使得学生往往将精力用来应付期末考试,从而忽视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的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与法律素质修养是贯穿整个大学生活的,甚至是终生的,而现行的考评方式局限于对学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一学期的综合表现的考评,以一次的考试分数代表了学生整个大学期间思想政治与法律素质的最终评价,有失偏颇,也不符合行为习惯养成需长期引导,适时纠正的规律。

(三)评价轻实践

学生道德实践主要是在宿舍、食堂、图书馆、班级、社团、社会等公共场合进行,道德实践不易也不宜在课堂上集中进行,这使得教师难以考核学生平时道德行为表现,因而评定主体中缺少同班同学、实习单位等重要主体。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是自己本班、本专业的同学,每个同学的日常行为表现如何,作为与他朝夕相处的同学应该是了解的最多,看得最全面的,因而身边的同学所评的分数也应是更具客观性和说服力的。学生临床实习阶段是大学教学的重要阶段之一,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考核也应成为学生行为考核的内容之一。上述主体的缺失,使得评价行为无异于纸上谈兵。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考核与评价改革要解决的问题

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能体现本课程教学理念的教学活动。我们在深入剖析目前我国高校对本课程普遍采用的考评方法、方式及其原因后,我们要准确地找出高校在目前情况下应着力解决的问题及要达到的目标,以把握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考核与评价方式改革的正确方向。

(一)要解决理论性考核与实践性考核相结合问题

本课程不仅是理论课更要突出课程的实践性,通过对学生进行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制方面的理论教育,使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学生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要注重知与行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着重理论规范向生活实践的转化,既要考核学生理论知识,又要考核对理论的实践程度,即要把对学生社会实践及课堂外的日常道德和法律修养行为表现的评价落到实处,特别是鼓励学生积极投入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公益活动,以达到能够对学生在学校期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情况给予客观的综合评定的目标。

(二)要解决终结性考核与形成性考核相结合问题

价值观念的形成及道德与法律素养的养成需要的是较长时段的过程,需要平时教育的积累及教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正确的导向和影响。因此,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应当是日常的形成性考核与期末的终结性考核的有效结合,并将这种考核延长到学生的实习阶段,形成体系。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仅通过一次考核就形成终结性评定,形成对德育水平及法制意识的长效考核考核机制,以达到两个目标:一是以终结性考核加强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理论学习的重视;二是以形成性考核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长期理论指导作用,促进学生自觉利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法律意识。

(三)要解决授课教师考核与相关主体考核相结合问题

由于讲授本课程的教师个人精力和能力有限,加之课内时间及空间上的制约,单纯的课堂考核方式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平时的道德与法律素养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而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又恰恰是其德性和法律意识最直接的反映。这样很有可能出现有的学生考试成绩是优秀,可在现实生活中却表现一般,甚至言行粗俗,或出现违法乱纪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时,可以将辅导员、其它任课教师、班委会及班级的每一个同学、实习单位都作为评定的主体之一,突出对学生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实践行为进行考查、评定,以形成对学生课外道德与法律行为良性发展的督促和激励,把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考核机制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生评价和考核方式改革目标之一。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考核与评价改革的主要措施

为了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学生学习评价方法和考核方式既合理准确又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既能考核学生在课堂内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内容的学习与提高又能考核学生在课堂外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形成与实践,以突出课程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最终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考核成绩能够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准确反映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的水平,特别是知与行相统一的水平,真正达到和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高校应着重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一)整合考核内容,学生理论素养的养成与综合素质的测评要齐头并进

1、课程基本理论的考核仍是必要。本课程基本理论的考核形式为闭卷考试,卷面成绩为100分,占总成绩的50%。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等,重点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把握。

2、强化基础理论知识考核的重视度。对于以基础理论知识考核为主要内容的期末试卷成绩如果低于55分,不予折算,其本门课程总成绩不再做其它评定。若补考及格,按补考及格记载。

3、平时成绩评价标准制度化。各院校可以根据本院校具体实际,在对学生课堂表现、课后作业、日常行为表现等方面拟制具体标准、形成可操作的制度。

4、完善加分奖励机制。对于在道德品行方面表现突出,受学校通报表扬、报道或积极参与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等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额外加分奖励,额度为5-10分,直接记入本课程的总成绩。

(二)构建全面、多层次的评价主体机制

倡导考核主体的全面、多层次性,就是成立一个包括任课教师、辅导员、全体学生和实习单位在内的多层次的考核主体。在这个评价主体机制中,各个主体各司其职,分别从自己的角度对考核对象做出相应评价。通过构建全面、多层次的评价主体机制,有利于在校园生活中对学生的平时道德品行与法律行为进行全方位督促和激励,增加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将学生的学行合一落到实处。

1、明确任课教师评价职责。任课教师负责对本课程理论知识及平时课堂表现的考核,并参与日常行为表现的最后评定。

2、建立辅导员、实习单位评价机制。学生表现的评价依据主要包括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道德行为、遵纪守法、爱护公物、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心理健康状况、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态度以及志愿者活动等。由辅导员对在校期间的全班学生,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依据相关标准进行考核。

3、建立学生互评、自评机制。在学生班委会主持下,学生进行自评,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由全班同学对每个学生进行个人品行操守的评定。通过学生互评和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身成长过程中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的水平有较为客观和全面的认识,使参与评定的过程又成为再次受教育的过程。

全面、多层次的考核主体会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与学生日常管理及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相互渗透,进一步强化了本课程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和引导作用。

(三) 改革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方式,形成连续性强化机制

思想观念的改变及道德与法律素养的养成是一个渐进、长期的过程,需要学生平时学习的积累以及教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正确导向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可以采用“三块多次”考核法,即本课程总成绩分为理论成绩、实践成绩和实习单位考核成绩三大块:

1、理论成绩。在第一学期进行本课程的全部理论讲授,在期末,根据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考核“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学习效果,占最终成绩的60% 。

2、实践成绩。从第二学期开始至学业结束前,每个学期末进行一次评定,主要由每个学生的平时德行表现综合学习成绩决定,占最终成绩的30%。

3、实习单位考核成绩。在学生实习阶段,实习单位作为考核主体对学生实习期间德行表现的作出评定。占本学科总成绩的10%。

理论成绩、实践成绩和实习单位考核成绩相加不及格者,按照原国家教委“没有修完教学计划全部课程不能发给毕业证书”的规定处理。这样的连续性强化考核方式,使德育水平及法制意识的考核贯穿于学生大学的整个阶段,从而形成在大学学习期间由始至终、动态的、全程的连续性强化机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考核与评价的改革需要我们在不断的总结、实践、,再总结、再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不论我们站在什么角度、高度,采取什么措施完善,最终都会回到一个落脚点:即促进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理论教学内容的重视,形成正确的行为导向,促进学生以学导行,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与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第3篇:实习考核表自我总结范文

方法:选取我院2009级222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运用OSCE进行毕业考核。

结果:我院OSCE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一次通过率为94.6%,考试总体平均成绩为71.9±8.1,总体难度系数0.75,整体难度适中,考试内容的设置比较合理,有助于学生掌握临床综合能力。

结论:OSCE是科学有效的临床综合能力评价方法,能真实、客观的反映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应当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考核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临床医学 临床综合能力 毕业考核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 是Harden等[1]于1975年提出来的一种全新的医学生考核评价方法,是目前国内、外医学教育和医师资格考试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客观性很强的临床能力考评方法,它改变了传统医学教育中的书面考试方式,通过临床环境的模拟,来考核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和专业技能等[2]。OSCE被认为是评价临床能力较好的方式,它由一系列模拟临床情境的考站组成,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依次通过各个考站,对站内的标准化病人(SP)等场景完成规定的临床任务,采用一定的评分标准,用于评价考生的临床技能和态度[3-4]。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OSCE模式,以我院“临床技能中心”模拟临床情景为依托,适当使用SP和多功能电子模拟设备,构建了OSCE方案,以评价临床综合能力。选取我院2009级222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均为统招本科生,其中女生115人,男生107人,均已完成一年的临床实习。

(二)研究方法

组织学生于毕业实习结束后进行OSCE考试,共设立5个考站,分别为模拟诊疗考站,体格检查考站、外科基本技能考站、妇产科基本技能站、病例分析考站,具体见表1。

(三)主考教师

主考教师为我院带教教师,经各教研室统一培训合格后担任主考教师,评价标准由学院统一制订。

(四)总结

OSCE结束之后,每位参与考试的老师和部分参加OSCE学生对自己在本次考试过程中的体会和建议进行总结,并以座谈会的形式对OSCE的前期准备、OSCE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意见、建议等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参与座谈会的有主考教师、工作人员,共计20人,参与的学生共32人。

二、结果

(一)OSCE考试总成绩分布

参加本次OSCE考试的学生成绩总体呈正态分布(图1),5个考站总成绩最高分为89.6,最低分为47.7,平均成绩71.9±8.1;同时,区分度系数为0.37,一般认为,区分度系数高于0.3,考核便可以被接受(表2)。区分度系数越高,考核的区分度就越强。

(二)OSCE各个考站成绩分析

表3中的考核结果显示了OSCE的每站成绩均值,5个考站难度指数为0.69~0.78,平均难度系数是0.75,一般认为,难度指数为0.3~0.7是比较合适的。由于我校临床专业的同学第一次参加对OSCE考核,鉴于对该考核模式还比较陌生,但本次考评难度不大,可见本次考评难易度是可以接受的。

三、讨论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了OSCE来测试医学生的临床能力,开始对医学生临床能力评价进行探索,其中对OSCE的应用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5]。OSCE突破了医学教育中传统的笔试考试方式,以较客观地评价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和临床决策能力,是目前较好地考察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的方法,目前已成为医学教育领域非常重要的考核方式之一,是目前医学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6]。

此次我院第一次进行OSCE考试,从整个过程来看,从前期准备到考试实施,均按照设定方案进行,过程顺利,考试结果比较令人满意。但也存在不足,以待改进。从第一考站成绩分析,大部分学生能够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内容进行SP询问,总体来看学生对问诊内容的掌握较好。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问诊思路混乱,有些问诊内容与疾病没有联系;问诊顺序比较凌乱,缺乏条理性;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不能适时运用过渡性语言;交流中不会应用鼓励等支持性语言等。这可能与我校的生源主要来自西北各个少数民族地区有关,分别为回、藏、蒙、满、东乡、裕古、土族、维吾尔族等,由于生源地的不同,民族习惯、生活习惯的特点、使它们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实践能力方面,甚至语言方面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从临床实践技能考评(第2-3站)成绩分析看,总体呈正态分布,但是外科系统基本技能的成绩较低,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无菌操作观念较薄弱,消毒的理念不清,核对与评估意识欠缺,实施操作中缺乏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包括操作前的解释,操作中必要的遮挡等。但是在学习和实习过程中,注重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全面均衡发展的学生得分较高;综合能力较低的学生得分不高,另外得分较低的同学也可能对此类考试的认识和适应能力有关,因此,在教学和临床实习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外科系统的基本实践技能,从而能够全面、合理、客观地反映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

第5站主要考核学生的病例分析能力,该站主要测试同学们对临床案例的分析、判断、决策的临床思维、整体思维的能力,但从考核结果看,成绩普遍较低了,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缺乏整合临床资料的能力,对相关疾病的鉴别要点理解不深刻,对相关检查方式的临床意义理解不够,欠缺临床思维能力,存在思维局限性等[7]。反映了大部分同学在实习阶段把主要精力放在基本实践技能练习、考研、就业面试等方面,而在平时的学习和临床实习过程中严重缺乏积极、主动的对临床案例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的训练,或仅仅满足于完成带教老师布置的实习任务。

通过本次OSCE考核发现,我院的OSCE考核方案的制定、实施等与国内先进学校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站点设置较少和考试时间紧迫、考核内容有待优化、评价标准有待细化等,下一步还应继续在前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按照临床医学认证标准和执业医师考核的标准,继续借鉴国内外先进高校的经验,并结合实际,修订并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OSCE考试方案,逐步完善考核模式和内容,使OSCE更好地发挥其评估和反馈作用,使其便于操作,能够准确、客观、可信、全面、公平地评价毕业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促进学生提高临床实践能力的意识和主动性,为学生今后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Harden M R, Stevenson M, DowIlie W W, et al. Assessment of clinical competence using an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 [J].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1975, 1(5955): 447-451.

[2]Barman A. Critiques on the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J]. Ann Acad Med Singapore, 2005, 34 (8): 478-482.

[3]景汇泉,于晓松,孙宝志.OSCE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2,23(2): 29-33.

[4]王庆华,郝玉玲,魏冠英,等.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护理本科生毕业考核中的应用[J].护理杂志,2010,27(11A):1667-1669.

[5]栗景峰,龚海峰,周铁,等. 临床多站式考评(OSCE)在研究生临床技能考核中的应用[J]. 西北医学教育,2011,19(4):707-709.

[6]安力彬,李文涛,张萍.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护理本科生毕业考核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4(3):16-17.

第4篇:实习考核表自我总结范文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本文以高职旅游英语课程为例,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旅游英语课程是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在旅游英语服务领域中所需的的专业英语交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提高旅游基础理论素养,使学生能适应导游、旅游管理、餐饮服务等工作岗位的能力需要。基于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是将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引入课程的改革中,从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出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行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课程设计的过程就是将实际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的过程,将课程标准中要求的知识点、技能点与典型工作任务相结合,形成学习情境。学习情境的排序既要符合学习认知规律,又要遵循职业成长规律,体现由简单到复杂工作过程。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将学习情境分解成若干学习任务,并进一步设计实施步骤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

二、课程的总体设计

(一)学习情境设计根据上述课程设计的思路,我们通过市场调研和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确定了旅游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典型工作岗位为“导游员”,总结出该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旅游业务接待服务”、“旅游景区解说服务”、“带团导游”、“旅游组织与协调”、“突发事件的处理”等,按照典型工作岗位的要求,将旅游英语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知识点、技能点与典型工作任务相结合,形成“机场旅游英语服务”、旅行社旅游英语服务”、“导游员旅游英语服务”“、酒店旅游英语服务”“、旅游文化推介”等5个学习情境。

(二)教学内容设计将教学内容分解在5个学习情境中,每个学习情境都是完整的工作过程,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难度逐渐递增。对于每一个学习情境,在设计时需明确工作情境描述、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教学流程、对学生基础和教师能力要求。将设计出的5个学习情境分别分解为对应的学习任务,形成如下图所示的学习任务列表。在教学活动中以5个学习情境为导向,以分解出的学习任务为驱动,组织教学。学生在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后,即可完成5个学习情境的学习内容。

(三)教学实施过程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要在进行某个具体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完成具有实际意义的工作成果,重点在于学生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负责。一个学习情境的实施首先应明确学习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在次基础上设计教学实施方案,具体分为资讯、计划、决策、实施、评估、检查六个教学步骤,如图3所示。下面以“旅行社旅游英语服务”学习情境为例,介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实施的步骤。1.确定学习目标。在该学习情境中学生应达到的知识目标是了解成功旅游目的地的构成要素、了解处理客户咨询及投诉的不同方法;能力目标是能对一个熟悉的旅游目的地进行分析、提交一份对该旅游目的地特点逐一进行分析的报告、制作客户的旅游预定登记表、以书面形式列出处理投诉的程序;素质目标是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与多方面进行沟通和协调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教学实施步骤。

第5篇:实习考核表自我总结范文

关键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职业素养;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233-02

一、开展基于产教融合模式下的职业素养考核的必要性

1.高等职业教育商科专业课程变革的需要。目前,基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下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岗位模块课程开发思想,已经成为国内高等职业教育课程重构改革的核心,但是因商科专业学生多元化就业工作岗位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综合性要求较高,很难找到单一的工作岗位群与一个专业相对应,同时,立足单一岗位群的人才培养忽视了企业运营系统的整体性,导致学生专业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出现断层,造成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持续发展的系统性培养缺失。

通过对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岗位模块课程开发实践探索进行分析,我们认为:在商科专业课程重组过程中,应当坚持以公司业务运营为主线,站在公司运营的全局上,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进行课程开发重组,即站在公司老板或经理的高度上,而非站在业务操作员的岗位上,进行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的构建,完成课程重组开发。这既符合高职课程开发思想,也符合高职商科专业培养技术技能型商务人才的定位。在完成这种课程重构改革后,通过建立“班级+公司”的双向班级管理模式和“学生+员工”双重管理考核机制,可以使学生完成基于公司运营的整体性职场模拟体验,并通过完成企业运营中的生产性教学工作任务所获得的直接经验,来掌握融于实践中的知识、技能和技巧,而开展与之相适应的岗位职业素养考核就成了必然。

2.社会对高职商科人才需求综合化趋向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与升级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细化,而企业对技术技能型商科人才的个人职业素养要求也更加趋向于综合化和全面化。在高等职业教育不断发展过程中,高职商科人才培养目标逐渐由单一的岗位人才培养转向熟悉企业整体经营流程的综合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成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流,人才培养过程也逐渐由从课程到就业能力的培养转向按照职业生涯发展的多岗位群进行综合培养。基于上述高职商科人才培养的变化,开展基于产教融合模式下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与考核就成了提高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

下面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现代储配职业素养培养考核为例,介绍如何在产教融合的教学活动中,开展高职商科学生职业素养考核评价。

二、构建基于产教融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考核指标体系

1.基于产教一体的现代储配教学岗位设置分析。合理的生产性教学岗位设置是有效实施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重要条件。通过对日用百货品、五金建材和生鲜食品等配送中心的调研分析可以发现,虽然每个现代仓配物流企业岗位设置与人员配置不同,但相同经营业务的操作流程却具有显著的同质性。在进行教学岗位设置前,我们首先要结合区域产业情况,通过融资租赁、引企入校、资产置换等形式与物流企业共建生产型的储配教学企业(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然后在完成对现代储配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归纳、整合之后,根据现代企业组织形式,依托储配教学企业(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实际情况,以企业现实岗位为参照,立足业务操作流程设置开展产教融合教学所需要的一般性业务流程岗位,称为生产型教学岗位或部门。具体包括:配送中心总经理、市场营销部、仓储部、流通加工部、配送部、客户服务部、财务部等。

2.根据企业岗位规范建立职业素养考核指标体系。通过对典型储配工作的任务分析,可以得出,完成岗位工作所必需的职业素养要求,结合公司不同层级岗位对同一职业素养考核要求的差异,对各项要求进行归集分层,形成了由职业形象、职业精神、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态度四个维度构成的职业素养考核指标体系。具体的考核点与内容形式如下:(1)职业形象指标包含仪容仪态和职业礼仪两个考核点,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仪容、举止、表情、服饰、配饰情况以及在完成工作过程中的各种举止(称呼、介绍、握手、名片、交谈、电话等)和礼仪表现进行评价。(2)职业精神指标考核点及内容形式为:①强烈的责任感:观察学生在团队中完成自己岗位角色工作时的责任心。②敬业精神:观察学生在各项现代储配技术应用和设施设备操作训练时表现出来的敬业态度,是否能够坚持不懈的完成分配的工作。③创新意识:考察学生在储配中心规划和业务流程设计等工作中表现出的发散思维和系统思考能力。(3)职业行为习惯指标考核点及内容形式为:①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学生是否能够独立思考,主动利用有关资源解决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在操作技能训练中能否利用他人的操作经验技巧,主动总结思考,形成自己的技能。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学生对网络、图书文献资料的利用能力。③项目规划控制能力:考察学生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中的系统思考分析能力。④自我管理和执行力:考察学生在各项学习任务中的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观察学生独立完成岗位角色的工作能力及完成率。⑤工作计划性:考察学生在各项工作任务中的计划制定和执行能力。⑥沟通能力:考察在产教交融学习中的课堂讨论、在完成各项现代储配经营任务中的文字表达能力、口头沟通能力、QQ等网络即时通讯交流及在线客服沟通能力。⑦总结分析能力:考察学生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中的自我反思、总结能力,观察其是否能够进行阶段总结,主动分析个人知识学习和技能形成过程,不断完善自我从业能力的情况。(4)职业态度指标考核点及内容形式为:①从业激情:观察学生在整个产教融合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工作激情,能否保持一个饱满的学习工作状态。②遵守时间观念:考核学生出勤情况和能否按时完成各项现代储配岗位学习工作任务的情况。③职业自信:观察学生在面对新知识、新操作时的信心程度。④工作积极主动性:观察学生是否能够主动积极的完成各项储配管理技术的学习训练。⑤团队合作能力:观察学生在产教交融学习过程中的大局意识和团队协调合作能力。⑥诚实守信:观察学生在学习中能否诚实待人接物,在个人学习及现代储配业务经营中能否做到诚信。

三、基于产教融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考核实施探索

1.职业素养考核形式说明。在产教融合教学实施中,由教师和学生共同选出配送中心总经理,由其统管全部业务运营,然后按照岗位工作的需要,将全班学生划分到各生产型教学岗位或部门,每个小组独立选出一名组长(担任部门主管)。通过生产型储配教学企业(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实际业务运营,完成企业现实岗位工作训练,依托岗位角色轮换、头脑风暴和合作学习等形式,以生产型教学岗位或部门为单位构建团队共享型学习模式,让学生获得从事储配工作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实现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协调发展。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考核通过过程性考核加团队综合考核的形式完成,过程性考核侧重于从职业形象、职业精神、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态度等四个维度,依托职业技术技能训练过程和效果对学生职业素养进行考核;团队综合考核以岗位群综合项目的调研、设计、分析报告及团队工作业绩为主。在考核中引入公司员工的职业素养评价标准,从教师考核、公司经理考核、同事(组内其他学生)考核、学生自评等角度采用报告、演讲、汇报、展示等形式进行多元化绩效考核,以便于考核结果的反馈和认同,从而更好地实现考核评价的激励、调节、改进和发展功能。

2.职业素养考核实施说明。为了方便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进行考评,我们分别从配送中心总经理、部门主管和一般员工三个岗位层级开展了包括职业形象、职业精神、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态度等四个维度的调研分析,从而设计了每个职业素养考核指标考核点的差异权重,实现区别考核。为了保证学生职业素养考核结果的公正公平,我们采取教师、公司经理(小组长)、同事(组内其他学生)、员工(学生本人)自评的方式,通过每名学生在不同岗位的轮岗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结合岗位考核权重赋分后进行加权平均,得出每个员工的职业形象、职业精神、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态度等四个维度所含指标考核点的各项平均分值,最后求和计算出每个学生的职业素养考核分值。

此外,为了激励学生,在每个产教融合学习工作任务完成之后,根据考核结果,及时评选出每个岗位的“最佳员工”与“最佳团队”,并在下一次实践任务开始前给予表扬与奖励(加分);相反,对于那些参与度不够,态度消极,与人合作不融洽,技能、行为表现差的学生给予处罚(扣分)。

四、总结

本文从职业形象、职业精神、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态度四个维度,依托企业老板、部门主管和一般员工三个岗位层级,从公司运营角度就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现代储配岗位职业素养考核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对高职商科人才培养中的职业素养考核评价改革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汤晓,朱建华.“公司化”工作情景模式在高校项目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0,(6):17.

[2]何兵.高职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建设[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2-3.

[3]沈萍萍,顾才东,等.基于3DCC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69-70.

[4]欧阳杰.绩效考核[M].北京:清华出版社,2004:143-144.

第6篇:实习考核表自我总结范文

摘 要: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主要由教师直接评价,而 “项目式”教学模式,则突破了单一的教学评价方法。如何结合 “项目式”教学模式对广告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系统的评价,既直接关系到“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也关系到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在提高整体教学效果中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从广告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的特点出发,结合“项目式”教学模式,对广告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的考核方法进行初步研究探讨。

关键词 :项目式教学 广告设计 应用 考核方法

一、“项目式”教学模式的起源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把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重要内容。欧美诸国纷纷倡导“主题探究”与“设计学习”活动;日本在新课程体系中专设“综合学习时间”;我国台湾地区推行的新课程体系中“十大能力”的第九条规定“激发主动探究和研究的精神”,第十条规定“培养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内地当前课程改革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设置研究性学习,改变学生单纯、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的学习环节,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多种渠道以及将所学知识加以综合应用的机会。

2003年7月,德国联邦职教所制定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按行动回路设计教学思路,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里的能力已不仅是知识能力或者是专业能力,而是涵盖了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人协作和进行项目动作(包括项目洽谈、报价、合同拟定、合同签署、生产组织、售后服务)的社会能力等几个方面。目前,笔者正在根据技工院校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针,结合学校广告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要求,探索和实践广告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模式。

二、广告设计专业学习的特点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广告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广告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其研究虽然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学习、了解并掌握广告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此,根据广告行业的人才需求,各类院校纷纷开设了广告设计专业。广告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有其专业的特色和学习的特点。

在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中,一是传授专业知识,让学生对设计理念加以了解,掌握设计的整个流程,并应用艺术的手段把产品信息表现出来,传播出去;二是传播新的学习理念,通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共同协作能力,让学生掌握在现实中如何把握设计的命脉,在团队协作中如何凝聚集体智慧的同时避免主观主义,克服沟通的困难。

三、广告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广告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模式,主张教、学角色换位,教师为 “配角”,学生为“主角”,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强调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广告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模式在课程建设上,以基本技能课程为主线,依托各个企业的实际生产项目实现教学与生产为一体的“项目”教学课程。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引学互动”的方式。教师通过引用企业真实项目作为案例讲解,再将一个独立的企业真实或仿真项目布置给学生个人或团队进行设计制作。学生通过信息收集,方案设计、制作,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来完成任务。教师在教学中侧重于对学生自我完成任务的能力和思维的培养,重视学生在完成过程中的参与和在交流活动中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则在进行整个项目的设计制作中,通过合作、协调,了解工作过程及掌握每一个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环节。项目式教学模式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 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分工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目前,笔者所在的学校根据广告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特点,结合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将广告设计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大类,并在项目式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分重点。专业基础课着重于“讲、练、评”的教学方法;专业课着重在各课程衔接上采用“递进式”的教学模式,该模式要求在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上,按照企业真实的业务顺序及所需知识来设计,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实现课程与专业的教学目标。

以标志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及印刷工艺课程为例,按行业、企业对项目设计的要求应该是先做标志,再做广告,最后进行印刷等。所以,在课程的安排上,就可以先集中安排标志设计课程,再集中安排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待后一课程接近尾声的时候,也到了要用到印刷工艺的知识了,这时,再集中安排印刷工艺课程的教学。采用这种递进式的教学,根据教师设计的真实且有衔接关系的业务,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的方式,一环扣一环,变枯燥为生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融理论于实践,实现“教学做、理实用”的无缝对接与完美结合。

同时,笔者针对广告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的特点,对广告设计专业学生进行一次综合性的调查,设计有关“项目式”教学方法的调查问卷。此次调查报告共发放调查问卷495份,回收问卷495份,回收率100%。在调查有关广告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中,题目为“项目教学法是运用实例解析和项目训练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你对这种教学法的态度是”的问题中,选择喜欢并支持的占73.7%,排在选项的首位;在题目为“你认为项目教学对你的设计能力有何帮助”的问题中,有68%的学生选择了“使我在遇到同类型的设计时,能够快、准地进行设计”,有25.7%的学生选择了“只对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的案例能够顺利解决,对于新问题就无从下手”,有6.3%的学生选择了“基本没有帮助”;在题目为“你认为普通教学与项目教学的区别是”的问题中,有79%的学生选择项目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设计水平,有16%的学生选择“普通教学更容易接受”,有5%的学生选择“二者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区别”。

由此可见,在广告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中,学生用实际行动去设计,能亲身体会到设计的内涵,从而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和学习积极性;在设计的活动中,学生与学习伙伴合作去完成某项设计任务时,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参与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并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作品设计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实现自我价值。由此证明了学生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是持支持和接受态度的。

四、广告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模式的考核方法

广告设计专业应用“项目式”教学模式,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具体的考核方式,其内容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并将过程反馈的情况作为评价的重点;二是将教师的单方面评价方式改为让学生及团队参与到评价中来。

1.广告设计专业总体考核标准

为了配合广告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模式实践的有效性,笔者根据该教学模式的特点,结合该专业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就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探索相应的考核标准。专业基础课结合各课程考核的结果,占总评分值的30%;专业课结合各课程考核的结果,占总评分值的60%;学生学习期间的综合表现(遵守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则占总评分值的10%,如图1所示。

2.广告设计专业基础课考核标准

(1)专业基础课的考核标准。专业基础课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是以教师为主的。目前,结合“项目式”教学模式,以过程性评价为重点评价手段,以目标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为最后考核手段,对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考核方法进行系统的制定,规范了广告设计专业基础课的考核标准。在考核标准中,专业基础课程主要通过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包括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专业知识包括掌握各项目内容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专业技能包括项目制作的过程、制作的效果和目标性的考查结果。各课程总的考核方式将采用综合评价,即自我评价(30%)+教师评价(70%)的权重得分;最终按照各项考核内容的权重得出各项的总分,如图2所示。

(2)专业基础课程综合成绩登记标准。结合广告设计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情况,按照其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特点,编制了专业基础课程综合考核成绩登记表,代替传统的平时成绩考核登记表和作业批改登记表。综合考核成绩表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其中包含:学习态度(出勤情况、上课学习积极主动性方面、按时按要求完成任务等)、学习能力、协作能力等职业素养方面的考核,占总评分值的20%;课程知识(应知部分)、作业、各项目学习成果等过程方面的考核,占总评分值的50%;由任课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综合方面的考核占总评分值的30%,如图3所示。

课程综合考核成绩表作为任课教师对课程教学的基本依据,可作为点名册、课程提问、检查学习情况、检查作业等多项纪录表。教师将在课程结束后根据各项考核成绩计算出学生的综合成绩。

3.广告设计专业课考核标准

专业课程主要通过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包括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职业能力包括项目制作过程、完成效果和项目拓展情况。各课程总的考核方式将采用综合评价,即小组互评(40%)+教师评价(60%)的权重得分,最终按照各项考核内容的权重得出各项的总分,如图4所示。

五、小结

“项目式”教学模式仍是个新生事物,但在笔者的广告设计专业教学实践过程中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验证,其对调动该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确实产生了可以进行系统考察、量化衡量的正面结果,突破了传统的单一的教学评价方法,证明其在现实教学活动中具有相当的可行性。“项目式”教学模式随着在更多学校、更多专业的不断推广和应用,一定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变得更加切合我国职业教育的实际,从而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受惠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第7篇:实习考核表自我总结范文

【关键词】综合量化测评 综合测评管理 按时间线分权值累加

一般来说,高等院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实习、参加活动以及参加一些以锻炼为目的的工作过程中的一些表现,进行量化,并根据诸方面各自不同的重要性,赋予一定的权值,进行分阶段累加,或者全过程按照时间线的进展递减其在整个结果中的权重,从而获得一个数值化的结果,这类工作,通常以“综合量化测评”之类名之。本文将按照此一思路,进行一个4年制全日制高等院校学生综合测评管理数据库概念初步设计。

限于文题和篇幅,综合测评的目的此处不行赘述。通常,我们将考核高校学生项目分为两大种类,分别为日常考核和阶段性考核,其应包括的数据项:

日常考核(宿舍卫生,教室卫生,上课出勤,自习出勤,早操出勤,班级活动,院系活动,学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院系工作);

阶段性考核(专业课成绩,公共课成绩,实习成绩)。

以上两项可以按照4:6的比例分配在总成绩中的权重。该数据库中除却用于记录学生信息基本的实体之外,其他实体可以描述为:

A:测评成绩(姓名,日常考核成绩,阶段性考核成绩,总成绩);

B:日常考核成绩(姓名,宿舍卫生,教室卫生,上课出勤,……,总成绩);

C:阶段性考核成绩(姓名,专业课成绩,公共课成绩,实习成绩,总成绩);

基于这样一种简单的量化,将得到一个“测评成绩”的总的结果,并且在数据库中设置各项所占的权值,从而实现对各项工作侧重倾向。所以,数据库应还包括下表:

权重设置(a 项权值,b项权值,c项权值,d项权值,e项权值,f项权值……)

并且在以上B、C两表中添加x项权值项。(E-R图略)

考虑到高校教育分成4个学年8个学期的现实,所以,应设置一个表,累积不同学期的总成绩的结果,满足这一方面的用户需求。从两个思路出发,可以得到两种累计求和的方式:

第8篇:实习考核表自我总结范文

关键词:主题案例预习;带教模式;儿科护理;实习教学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儿科患者数量不断增多,加之患儿护理配合差、家属对护理技术要求高,对儿科护士提出了更高要求,儿科护士压力也不断增大[1,2]。在带教过程中如何培养实习护士独立护理能力,成为带教教师思考的课题。主题案例预习带教模式是指带教教师预先将相关知识以微信、QQ、邮件等形式发给实习生,让学生提前预习,然后由带教教师讲解相关内容,并选择相关典型案例进行精讲[3,4]。本研究对我校护理专业实习生采用主题案例预习带教模式,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以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校护理专业324名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将2013年3月至2013年12月137名实习生作为对照组,其中男生15人、女生122人,年龄16~18岁,平均年龄(17.5±0.2)岁。将2014年3月至2014年12月187名实习生作为实验组,其中男生15人、女生172人,年龄16~18岁,平均年龄(17.2±0.4)岁。两组学生年龄、性别、学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方法,带教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讲解儿科护理基本理论、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基本护理项目流程等护理规范,以及主要病症的临床表现、护理方法,带教时间为8周。1.2.2实验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主题案例预习,具体方法如下:(1)明确教学主题。带教教师事先统计实习生对于儿科护理的关注热点,结合自身特长确定主题,如护士基本礼仪、相关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等入科基本常识,以及如何评估患者病情,使用药物的方法、注意事项,心肺复苏、除颤等急救抢救技术,呼吸机、血压监测仪、心电监测仪、雾化吸入器等常用仪器使用方法。(2)提前预习。带教教师与实习生之间建立微信群或QQ群,提前一周将其所讲主题相关知识、操作视频、注意事项、问题等发给学生,并告知事先应特别注意的知识点,实习生提前熟悉并查阅相关文献。(3)病例讨论。带教教师将所讲案例资料整理归纳,以PPT方式呈现,重点提出相应疾病护理过程中的疑点、难点,由学生讨论提问,带教教师重点强化与主题相关的护理知识及技能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解答实习生提出的问题,分享自身见解与经验,最后总结。1.3评价方法(1)实习生对带教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包括自身素质(20分)、护理教学活动(30分)、业务教学能力(30分)、教学态度(20分)。调查表在教学结束后当场发放,问卷全部收回,有效回收率为100%。(2)学生成绩:包括技能考核、理论考核、平时成绩,各占40%、40%、2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劳动纪律、学习积极性、职业道德、工作主动性,每项占25分,共100分。在教学结束后于第九周进行技能考核和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包括呼吸囊、吸痰、插胃管等操作,由实习生随机抽一题完成,带教教师评分,单项技能最高100分,根据违反操作关键点的数量扣分。理论考核,试卷包括填空题、是非题、选择题及简答题,总分100分。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实习生对带教教师工作满意度评价两组学生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师自身素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在护理教学活动、业务教学能力、教学态度方面,实验组较对照组评分高,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2.2学生成绩比较表2显示,实验组学生各项考核成绩及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且总成绩差异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第9篇:实习考核表自我总结范文

关键词:单片机教学;项目教学法;终身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8-0137-01

1 引言

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实用性和应用性均很强的课程,无论是“教”还是“学”,均要求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单片机技术及应用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它是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单片机并掌握其设计应用技术已经成为电子信息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技能。

然而,仍存在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课程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点,没有主动去思考问题,因而,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改变传统的单片机技术及应用教学模式和内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学习等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产品设计实践能力是目前单片机教学改革探索急需的任务。

2 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单片机技术及应用是一门面向应用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的课程。近年来,我校对该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课程进行了一些改革,采用了以任务为导向,项目式驱动等教学方法,对单片机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课程建设,均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单片机的兴趣和专业综合素质的提高。本人结合近几年单片机教学情况,总结多年单片机课程的教学经验,对单片机教学改革实践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1)整合课程,优化教学大纲

通过走访企业,课题组教师对单片机教学大纲进行改革,优化教学大纲。同时为了践行“理论够用、强化技能”的高职教育需求,经课题组研究,把“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合并为“C语言及单片机技术及应用技术”一门课程。 整合后适当增加课程课时数特别是实践课时数,总课时由原来50课时,增加到85课时,实践课课时数约占总课时数的50%,促进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强化知识应用能力提升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

2)将单片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按项目案例组织教学内容

按项目化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教学中力求学生掌握单片机技术的基本知识点和基本理论后,通过有针对性的实践项目训练使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硬件电路设计能力、单片机软件编程能力、系统调试应用能力等。

课题组教师对单片机教学过程的探讨后,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作了一定的调整,按项目化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始终以项目案例为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每个项目案例都从具体问题出发,培养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以“定时计数器”为例,给学生提出“数字电子时钟”项目任务,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和老师指导,让学生利用仿真软件Proteus进行数字电子时钟原理图电路设计,培养学生电路设计能力。根据电子时钟功能要求,确定软件编程方案,并用KEILC软件进行单片机程序设计,培养学生单片机软件编程能力。学习KEILC和Proteus联调,培养学生系统调试应用能力。单片机软件仿真界面,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数字电子时钟”电路功能的逻辑控制,进而加深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明确自己所学的知识可以应用在哪些地方,从而达到真正的有效教学。

通过单片机软件仿真界面与项目案例的教学方法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单片机的兴趣,教学中“做中学”、“学中做”、 “做中教”,实现师生间教与学的有效互动,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单片机产品设计与制作、软件程序设计,系统调试等实践技能。

3)考核方式改革,注重过程考核

考试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效的一种重要形式,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是试卷考试,试卷考试虽然可以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无法考核学生的实践技能,考核方式单一,评价方式片面。因此建立考核教学内容与技能培养相适应的课程评价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注重过程考核。期末成绩评定可由这三部分组成:(1)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5%,即平时作业、考勤、课堂纪律、课堂表现等,并把每次评价结果由任课老师及时告知学生,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2)平时项目任务完成情况,注重技能考核占总评成绩的50%。(3)期末试卷考核,理论教学内容考核占总评成绩的25%。这种综合考核评价体系避免了由一张期末考试卷来考核评价学生课程成绩的弊端,以能力和技能考核为主,去除考查学生背书能力的考核方式,将功夫用在平时,而不是期末考突击,死记硬背。 总之考核方式改革,力争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更具合理性。

4)创建学习型课堂,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在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中,有两周的单片机实训教学安排。以应用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有利于训练学生综合应用单片机技术知识,实训任务均将相关知识和实践过程有机结合,力求创建学习型课堂教学理念。

以数字电压表设计为例,(1)根据课题要求,老师布置项目任务,引导和指导学生完成数字电压表设计任务。(2)学生分组学习,确定组长,自我摸索完成设计任务。(3)小组成员讨论,确定设计方案。(4)各组完成作品。以电路设计、电路连接、编写程序和系统调试等流程,让学生完整地完成项目设计,强化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5)小组成员提交设计报告。(6)老师总结,分享设计成果。在整个实训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引导和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给学生一些建议,让他们有项目任务设计的方向。根据老师引导和指导,小组同学收集、消化相关资料,进行理论和实训相结合的学习活动,完成设计作品并提交总结报告等。整个过程力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间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小组间提问解答同学的疑问,培养学生自主互动的教学思想。最后老师对同学们的学习内容汇总,对每个小组的存在的问题纠错,学习内容总结等,最终达到学习相关知识点的目的。整个教学过程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不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教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