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感慨时间的句子范文

感慨时间的句子精选(九篇)

感慨时间的句子

第1篇:感慨时间的句子范文

2、很多东西就掌握在我们手中:比如快乐,你不快乐,谁会同情你的悲伤;比如坚强,你不坚强,谁会怜悯你的懦弱;比如努力,你不努力,谁会陪你原地停留;比如珍惜,你不珍惜,谁会和你挥霍青春;比如执着,你不执着,谁会与你共进退……只有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才能寻找到生命的闪光。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时间能获得黄金,黄金买不到时间。

5、尽可多创造快乐去填满时间,哪可活活缚着时间来陪着快乐。

6、节制和劳动是人类的两个真正医生。

7、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8、伤口就像我一样,是个倔强的孩子,不肯愈合,因为内心是温暖潮湿的地方,适合任何东西生长。

9、时间是一味能治百病的良药时间是捉弄人的最好的工具;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10、时光飞逝,所有的语言都在更新,我们不能躲在他人的背后,重复着他人的动作。

11、时间是没有声音的锉刀时间是脑力劳动者的资本时间是一笔贷款,即使在守信用的借贷者也还不起。

12、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万物在更新,而我们在成长。岁月是那么的公平,从不多给人一秒,相反也不会少给任何人一秒。每个人都会由时光的飞逝而经历着人生中最重要的过渡,如:从幼稚到成熟,从冲动到沉着,有纯真到心思慎密。

1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4、时光,就像一阵风,吹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也吹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它决然不会停留在某处,给你怀念回忆的机会。

15、时间流逝,我们成长,这也让我们不断的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生活的真谛,人生的意义。

16、一轮孤月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

17、人生的轨迹沿着一条时间轴,只能单方向往前走,不能倒退。微博就像在无时无刻的记载着人生经过的每一站每一景每一刻,过了就成为回忆,再不能改变之前那一刻。

18、没有腐朽,没有倒退,你的眼光如婴儿般明亮。请拥抱我吧,让我的生命焕发迷人的光彩,直教日月黯然。

19、童年时代,天真的我,还是那么的莽莽撞撞,一点儿也不懂,就像一只无忧无虑的小鸟。现在,长大了,不像曾经,这时,我才恍然大悟,但是,时间已经流逝,像针尖上的一滴水珠流进大海,我的青春留在时间里,一晃什么也没有。我不禁泪潸潸了。

20、你和时间开玩笑,它却对你很认真、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1、站在寒冬的冷风中,漫天的雪花正纷纷扬扬地包裹着这座寒冷的城市。想着逝去了的那份真挚的无价情义,我忍不住怆然泪下。

22、我现在只能做的,便是以一段拙劣的文字来祭奠我那段流逝的岁月。

23、东流逝水,叶落纷纷,荏苒的时光就这样悄悄地,慢慢地消逝了,穿了新衣,点了鞭炮。

24、到了一定的时候,我身边的人纷纷离去。当一个个熟悉和离去的越来越快的时候,我发现已经很久没有遇见以前朝夕相伴的人了。

25、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姗姗来迟,现在象箭一样飞逝,过去永远静止不动。

26、我们总以为时间还很多,生命还很长,今天没有机会做的事情,明天还可以继续,今天无法完成的梦想,明天或许有机会去实现,今天禁锢着的心,总有一天会绽放。

27、每一分,每一秒,那汩汩流动着的,不仅仅是你身体里的血液,也是你存活的生命源泉——时间。听,一丝丝抽尽,缓慢却又急促,带着你,由青春步入衰老。

28、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

29、时间是消无声息的,人世间没有人不走过风风雨雨,大大小小的困难的事。但在途中要和困难作斗争和时间赛跑。用最短的时间把一件事做好,这样不是又节省了时间又高兴又兴奋,多么好!而在困难中为了更好更快的做好它一定要认真思考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它。

30、尘世浮华,历经世间万般形态,都快忘了最初的最初,那些卑微纯白的时光愈走愈远,总会在记忆的深处隐隐寻觅一丝踪迹。

31、向往成功的桂冠,就别空费每一天。

32、拾起鹅卵石,才明白,这青春的含义,慢慢的含义,慢慢的放入记忆的口袋,重新上路,我会感叹道:“青春,让生活更美好。

33、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34、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5、时光,流逝着;岁月,沉淀着,一转身便是一个光阴的故事,我相信时光能够见证一切。

36、青春的叛逆,岁月的流逝。回首往事,是不是也会为青春流泪、叹息或是后悔留下遗憾呢?

37、在一个个成千上万的日子里,我到底能做到什么?恐怕只有匆匆地过日子罢了。过去的日子像薄薄的雾,被风吹散了,被雨淋潮了,那青春给我留下了什么痕迹呢?岁月的抹痕吧。

38、时光总是悄悄地伴随着我们慢慢老去,偷走我们的青春,等到我们再也没有力气感慨之时,他才会停下来,似笑非笑的看着你悲痛的走向另一个世界,抑或是安然。

39、时光走走停停,那些熟悉仍背影,从最初的相知到陌路,人生似乎习惯性的遵循着这一规律,漫长的路,就像乘坐奔驰的公交,望着窗口眨眼即逝的场景,我们只能凭记忆去尝试着想起一点什么,却终究拼凑不出完整。

40、逝水流年,孤影沐清辉,斜倚旧事回眸痴,时间是个刽子手,抹杀了过去现在的一个个我们。

41、日光倾城而下,时光摆上的印记在身后层层腐朽。

42、青春,这个令我魂牵梦绕的字眼,莫不要在今夜,又来刺痛我的神经,驱逐我的清梦了!

43、在一个个五光十色的希望肥皂泡中蹉跎岁月,浪费青春年华。

44、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勿谓一丝微,既绍难再白。

45、当你想起旅途中某次惊艳,那个转身而去的女子其实早已老去。只有记忆像雾一样停留,而流逝的时间,就是那个远去的女子。

46、“青春与沃土”这是谁写的,写的又是什么?好想知道这含有生命、希望和奋斗的命题,是关于什么样的背景什么样的故事……我找校长批条,无意中看见它,就不名地给我一种感染,是生命中一种向上地奔放,生命中底层里亦或是思想的最高层……我仿佛看见某个人在为青春无声无息的、默默着付出着,又默默着收获着……

47、你是否和俄一样,害怕打雷害怕虫子害怕一个人过马路,害怕自己孤单一个人。

48、时间,是最公平的,不管你是谁,它都平等对待。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对于每个人的付出它会有不同的回报。

49、流年海边的沙,集了那么那么多,堆积它的,除了那已逝的时间,只留下一层一层的伤感。

第2篇:感慨时间的句子范文

有些人认为:“作者独出机杼,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有关生死的人生感悟,其哲理的思考,显得不同凡响。”“《兰亭集序》主旨在探索人生哲理,发表对人生忧乐和生死问题的看法。”“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

但是,凭“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就可以断定全文是旨在谈自己“有关生死的人生感悟”吗?难道“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句是批判庄子的“一死生”和“士大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其实,解读文章主旨,离不开知人论世。魏晋时期的文人士子,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上有两个鲜明的群体特征:一是重生命的感性体验。从人的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到大自然的山山水水、风花雪夜,无不令他们充满兴趣地去关注、赏评和体验;二是对生命执着的珍爱、眷恋。因而他们对人事无常、人生短暂极敏感,极易兴发悲慨。魏晋文人士子的这种心理型构、精神气质,在魏晋时期的诗歌、散文及志人记事小说《世说新语》中都有鲜明的表现。有了这一历史文化背景作参照,再去读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有关这篇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就容易把握了。

先看文章开头。开篇就交代《兰亭集》产生的背景:时间、地点、与会人物及“一觞一咏、畅叙幽情”活动,当地景色及与会者“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的心情。作者不饰浓墨重彩、不用铺陈渲染、不加工笔细描,仅以120余字的白描写意之法,即把人生纵情山水、放浪形骸的欢愉快乐之境,出神入化、意味隽永地写出来。然后,作者接着写自己的体会,但并不像有的人所说“宕开一笔,说到自己读“古人‘死生亦大矣’的体验”。那么,他在下文究竟写了些什么?

再看文章的下一段: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合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干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这一段话,是王羲之在叙述自己平时观察到的一种普遍现象:一个人在“欣其所遇暂得于己”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时、“向之所欣已为陈迹”时、“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时这四种不同情况下,自然会产生“快然”——“感慨”——“兴怀”——“痛”四种不同的感情。用现在的话来说,这四个人生阶段也很容易理解:青年时,中年时,老年时,暮年时,那不是任何人都会有快乐满意、忘记一切烦恼和拘束——埋怨感叹世事纷繁——惋惜伤感时间流逝——悲哀痛悔一生虚度等种种不同的心情吗?显然,这段文章王羲之不是在借题发挥、高谈自己的生死观,实质上是写出了人生中的两种生命状态:前一种情形写的是人在生活中得到了自己所追求的事物时的快乐。这是人的生命种种的内在欲求及其外在感官体验获得满足时的精神状态,是人之共性。后一种情形写的是人对其所追求的事物一旦拥有、实现后,随着欲求的满足、感官体验的疲惫,已拥有的事物或生活状态就很快失去了对生命活动的刺激性,不仅原有的快乐性体验消失了,且随之产生了对已经习以为常的事物或生活状态的体验性厌倦或腻烦,对生存的不满足(缺憾)感随之产生——即所谓“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也是生命种种内在欲求及其外在感官体验的本质特征,也是一种人之共性。引用“死生亦大矣”是悲慨人生的生死之变、生命终将消逝。人生最有价值、最美好的事物莫过于生命本身。生命本身的存在,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之源。人性本能,是渴望生命永存。但生命的存在又无法超越自然造化的局限,终有一死,而面对宇宙无穷,生命又极其短暂。感悟到人生这种无奈的悲剧性的终极处境,眷恋生命的人怎能不情动于衷?这就是“死生亦大矣”一句的悲感之由。

“死生亦大矣”出自《庄子·德充符》。原句为“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这是庄子借孔子之口赞美一种理想人格。具有这种理想人格的人,因为感悟了宇宙自然及人生的真谛,能够在精神上与天地自然合为一体。故他们在生活中,无论身临何种处境,其精神人格都不受外物变化的影响,哪怕是遭遇肉体的死与生这样大的人生巨变,也不会影响他们——因为他们的精神人格已经超越了肉体的局限,达到了与天地自然的同在,而不随肉体的生与死发生变化。肉体的生灭丝毫不影响他们的精神人格的存在。《兰亭集序》中,作者引用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感慨人生最大的变化给人造成的最大的痛。在这里,“死生亦大矣”一句,由原作中“死与生是人生最大的变化”之意,经作者巧妙地化用在此处,语意已发生转变,转向特指死,即“死是人生最大的变化”。语意的这一转变,被后世多数文评家们忽略了,仍把这句话注解成“生死是人生的大问题”,这是对《庄子》原作和此处引用的双重误读。

也正因为上文所分析的原因,所以王羲之继续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第3篇:感慨时间的句子范文

这么快,我就已经是初二的学生了,或许一年后,我又将感慨,似乎一眨眼就快毕业了。校园里那些花还依旧开着,嫩粉嫩粉的,像羞涩的脸,她似乎依旧享受着青春;边上一株矮小的植物也长出了小小的果实,他是那样小,惹得人想去触碰,却又担心会伤害了她,那儿的环境是那样的熟悉,一草一木,仿佛没有变过,然而又令我感到那么陌生,似乎他也在成熟,像我一样慢慢的成长。

一年前,尽管已经告别了小学时光,却仍像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喜欢打闹,开玩笑,对大人们的世界不屑一顾,却总爱幻想当自己长大的时候。那时的我喜欢看二楼垂落下的枝条,那冒着芽儿的能率的枝丫。一年后,我渐渐成熟,搬上了二楼的教室,那些芽儿就在走廊上花坛当中,而看到的景象却全然不同,我不再关注那繁茂的枝丫,倒是对泥土中的根须有些感兴趣,原来那生命全是由泥土那样脏乱的东西所支撑,而得以延续,我感慨生命的伟大。

现在的我渐渐发现了生活中的奥妙,原来,一切我只都有自己的特性,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性格,自己的秘密;原来,水中有小的看不见的水分子,分子有时又是由更小的原子组成的。原来,世界可以变得那么大,就像放在显微镜下的洋葱表皮,有那么多的惊奇,每一点细微都能令人欣喜不已。我感慨知识的奇迹。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这是句广告词,却也是我的座右铭,是打动我的一句感慨,人生的美妙不只是在你的结果,成功或许能为你带来快乐,但有时它却比不上你从失败到成功的每一步,因为在那过程中,你学会了感慨,那么你就会开始幸福。

第4篇:感慨时间的句子范文

第一,联系本文的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从监狱里出来后,以罪犯的身份流放到荒凉的黄州。苏轼特别欣赏周瑜少年功名,英气勃勃。“小乔初嫁了”一句写出了周瑜小乔二人的结合,他们的结合是属于“英雄美人”式的,这就更衬出周瑜的英俊潇洒,春风得意。而苏轼此时已经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待罪黄州,同三十左右风流潇洒、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壮丽江山,英雄业绩,在激起苏轼爽迈奋发感情的同时,也加深了他内心的苦闷与思想的矛盾。现有的参考书大都是从这个方面去解释这句话的,我也赞同这种解释与理解。

第二,我想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去探究此句话的多重深意。官场失意的苏轼,被贬黄州,伫立在赤壁古战场,想起英雄一世的周瑜与其兰心蕙质的妻子小乔,会不会有对自己妻子王弗的思念呢?

王弗(1039年~1065年)苏轼之妻,聪明沉静,知书达理。十六岁时与十九岁的苏轼成婚。王弗侍亲甚孝,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知道。可惜天命无常,治平二年五月(1065年)王弗去世,年方27。所余一子苏迈,年仅6岁。苏轼在王弗死后第二年悲痛作铭,题曰“亡妻王氏墓志铭”。王弗卒葬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四川眉山故里柳沟山,又名老翁山,距苏洵夫妇墓西北仅八步之遥,足见苏氏一门对王弗的尊重。苏轼兄弟曾在父母墓旁遍植松树,“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虽十年过去,他对王弗依旧一往情深,哀思深挚。

在妻子去世后的第十年里,苏轼还写下了一首悼亡诗《江城子》来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思念: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此词句句真挚感人,读来不禁泪流满面。可以想象王弗在世时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美满,王弗去世后苏轼内心的痛苦是多么深沉。苏轼写《赤壁怀古》的时间是公元1082年,而王弗去世的时间是公元1065年,二者距离17年,也就是说在王弗去世17年后,苏轼到赤壁怀古,想起周瑜,写小乔,想起周瑜婚姻的美满,回望自己老来无成,落魄不堪,自然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原来也有过的幸福生活,也有“小乔”般的妻子,而如今却一无所有,能不让他感慨万千吗!现实生活的越发不得意,越能引发苏轼对以往美好生活的怀恋与对妻子的无限思念。由此可见一句“小乔初嫁了”更能反衬出苏轼对周瑜少年英雄的仰慕与自身功业未成的感慨

第三,我认为写小乔是写周瑜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写周瑜少年得志,但更重在借周瑜写苏轼自己不幸的婚姻生活。苏轼在王弗去世三之后,又曾两次续妻。此时他游赤壁也有对自己坎坷婚姻生活的感慨。苏轼坎坷的命运不仅体现在政治生涯方面,也体现在婚姻生活中。官场被贬,情场失意,在人生双重打击的情况下,苏轼他并没有沉溺苦海,自伤心志,而是对自身的遭遇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依然能够发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豪迈感慨。在苏轼看来,人生就如一场梦,每个人都会经历生死,当年潇洒从容声明盖世的周瑜也免不了死亡,自古亘改不变的惟有那轮明月。虽然自己的政治功业无法与周瑜媲美,但上升到人类大众普遍的命运,二者也没有什么大的差别。这样的想法可以成为苦难人的一剂良药。每一位困苦者都可在此找到出路。人生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遇到人生苦难,抱怨也无济于事,应学会自我解脱,天大的困难放在短暂而宝贵的生命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这就是人生豁达的境界,也是苏轼豁达的表现。我们了解了苏轼在官场、婚姻中所承受的双重打击,与他在生活中表现出乐观的态度,这才更令人佩服他。知道了这点,也就不难理解苏轼的胸襟的广阔、词风的豪放了。

第5篇:感慨时间的句子范文

一、 永恒之痛

文章一、 二段, 写的是兰亭集会之乐, 很好理解。然而到了第三段, 作者情绪由乐至痛, 转折着实太快。开头便说 “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 说的是: “哎呀, 人与人交往, 一下子就过完了一辈子。 ” 这句话跳跃很大, 刚刚还乐在其中, 突然一下子就感叹起人生来了, 有些难以理解, 故而需要研究一下作者思绪转折如此之快的原因。其实, 答案就在注释中, 王羲之当年参加兰亭集会的时候已经五十岁了, 五十岁对于古人是个什么概念呢? 《论语》 有云: “吾十又五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 可以说, 此时的王羲之已经是知天命之年, 眼前短暂的集会之乐, 对他而言尤其珍贵, 毕竟知天命之年的他, 此种一年一次的快乐又还能再经历多少次呢?再加上知交零落, 盛宴难再, 作者由眼前之乐, 一下子就感慨人生之短暂, 这样分析之后, 这种转折便不再变得突兀。

紧接着, 文章列举了两类在当时颇具代表性的人,二者生活方式有诸多不同: 一类是安静的 “晤言一室之内” , 一类是好动的 “放浪形骸之外” 。然二者都将面对相同的困境, 即不管沉浸在所喜欢的事务中时是多么的快乐, 以至于忘记时间的流逝, 但当 “所之既倦, 情随事迁” 发生时, 都会产生感慨。产生什么感慨呢?感慨可能因人而异, 然唯一绕不开的是: 都会从 “事的变化、情的变迁” 中得到一种暗示 — —光阴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很多。

单单仅限于此也就罢了, 对于年轻人来说, 时间嘛,过去了也就过去了, 该快乐还是要快乐, 然而作者接下来用了一个递进的句式给我们揭示了一个人人都无法抗拒的现实。 “向之所欣, 俯仰之间, 已为陈迹,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 , 一个 “犹” 和 “况” 字将这种递进关系连接了起来, 犹, 尚且之意; 况, 更何况之意。整句话简言之便是: 人尚且会因为事物的变化(暗示光阴流逝) 而产生感喟, 更何况人的寿命长短不由人定, 取决于造化呢?这是一种无法解决的矛盾: 光阴快速流逝 (不管是快乐或悲伤) 和随造化而定的总寿命(人无法掌控) 之间的矛盾。这种难以掌控的状态, 难免会让人有所不安, 更何况此时的王羲之已是知天命之年, 深知生的重要性 (快乐建立在生的基础之上) , 故而讲出了他的那种痛、 那种领悟 — — “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 王羲之感受到的这种痛, 是在对生命有了充分理解而产生的痛, 又是所有人都会遇到的无法避免的痛, 是普遍、 永恒, 这也许就是作品的伟大之处。

二、 轮回之悲

《兰亭集序》 有这么一句话, “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 ” 悲在何处?学生不好理解, 就因为古往今来人都会产生 “生死无常” 的感慨, 要理解它, 恐怕还得从这一段的第一句说起。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若合一契,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 这句话有两个字值得注意, “尝” 和“喻” , 一个表示时间, 一个表示作者的真实体会。这句话是说: 我看到古人文章中对 “死生” 发生感慨的原因基本相同, 我也曾在读到这些文章时叹息哀伤 (有所感) , 然而不能真正明白于心。

一个 “尝” 字, 点出了这是作者曾经的人生体验, 即年轻时候的人生体验。作者年轻时能够感受古人的这些文章中的悲凉之情 (临文嗟悼) , 却不能真正明白于心(喻之于怀) 。何谓不能真正明白于心?其实, 古人在文章中抒发 “生死无常, 时不我待” 的感慨, 目的是以个人的亲身感受, 告诫后人要珍惜时间、 珍视生命 (例如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年轻时的王羲之, 能够感知这些道理, 却不能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劝告, 这就是 “不能喻于怀” 的真正含义, 我们常讲真正懂了某样道理, 其实是说在实践中能运用其中。此刻的王羲之必然真正喻之于怀了, 然而, 年老时日无多的时候, 才真正明白要珍视生命, 岂不迟乎?即使是明白了又能如何呢, 拥有时,不懂好好珍惜, 等到失去时, 后悔莫及, 这也是一种宿命。王羲之用自身的人生体会, 诠释的这个矛盾, 这就是 “今之视昔” 的真正内涵, 也是 “悲” 的由来。

聪颖的王羲之尚且领悟得如此之晚, 那么后人呢,“后之视今” 后人看到今人 (王羲之所处时代) 的这些关于 “死生无常, 时不我待” 的文章, 依旧会 “临文嗟悼” ,依旧会 “不能喻之于怀” , 等到真正明白时, 人已老了,光阴不再。这就是 “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 ” 这是一个怪圈, 一个令人悲哀的轮回, 类似于杜牧 《阿房宫赋》“秦人不暇自哀, 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的那种循环。虽是如此, 但王羲之还是希望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 希望后人能真正明白这篇文章的用意, 趁年轻真正的去珍视生命,珍惜光阴, 走出这个怪圈。

第6篇:感慨时间的句子范文

在课文中,作者流露了自己的情感。阅读文本,我们会发现作者是按照“鼓—人—黄土高原”的顺序来写的。作者在描写过程中把自己的情感流露其中,鼓中蕴含情感,黄土孕育情感。首先,作者描写的是安塞腰鼓,那舞动的场面是何等壮观。在描写过程中作者不仅扣住了其声响,更重要的是写出了舞姿的变化多端。接着作者由舞鼓到舞姿,由鼓到人,重点写了安塞的小伙子,从字里行间让人感受到一种生命的活力,一种向上迸发的精神,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其中,文本中有这样一句话:“黄土高原哪,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从安塞的小伙子过渡到黄土高原,让人意识到安塞小伙子是黄土高原孕育的,也只有黄土高原提供的元气才能让安塞小伙子有这样磅礴的力量。同样有了这种力量,才有了文本中激情四射的安塞腰鼓,才有了慷慨激昂的表达,才有了这生生不息的力量。在解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这条感情线索,真正做到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以便实现情感共鸣。

二、审视语言,生动有力

作者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语言品析,读者可以透过表象与作者对话。首先从句式来看,大量短句的运用,给人一种铿锵有力的感觉。比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则重点表现安塞小伙子的热烈奔放;“忘情了,没命了”则写出了安塞小伙子表演的投入;而“好一个安塞腰鼓”则独立成段,反复出现,流露出作者对腰鼓的赞美。其次,从修辞来看,作者大量运用排比句,给人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比如“骤雨一样,是……旋风一样,是……乱蛙一样,是……”,更是张力表现。安塞腰鼓的舞姿,突出了其变化多端,给人一种激情,一种力量。再次,则是语言的节奏,只要诵读全文,你会真切地感受到该文节奏很快,就像舞姿一样,一个句子接着一个句子,有一种不让人喘气的感觉。这种快节奏,不仅让人感觉其内容更加紧凑,而且让人感觉情感更加热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诵读,在诵读中感知文本语言,在诵读中与作者进行深度互动,以便实现情感共鸣,达到以读代教的目的。

三、审视表达,动静结合

首先,作者通过静积蓄力量。如“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这一句中的“呆呆”一词,形象拟人化地写出了安塞腰鼓的普通,目的是为下文那种震撼做好铺垫。如果再研究就会发现,这“呆呆”不仅是写鼓,而且是写人,这与黄土高原上的人一样淳朴、厚实。其次,作者通过动来衬托静。如“……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这一句中的“百十块”“狂舞”充分体现了安塞后生的力量,充分展现了安塞腰鼓的那种狠劲,那种壮观。这种动的极致在一定程度上与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能让人感受到那种舞动的艺术韵律。最后,动静结合。如“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这些句子,作者在描写中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让人感受到安塞后生舞鼓的技巧与其艺术融为一体,在体验其强烈震撼的同时,自然而然流露出对安塞腰鼓的敬佩与赞美之情。

第7篇:感慨时间的句子范文

2.给下列词语中的黑体字注音。

鞍鞯( ) 可汗( )机杼( )

传金柝( ) 云鬓( )辔头( )

3.下列句子与“出门看火伴”一句结构不相同的一项是()

A.对镜帖花黄

B.不亦说乎

C.雄兔脚扑朔

D.路转溪头忽见

4.请仔细辨析下面每句中的多义词,并解释其含义。

市:东市买骏马愿为市鞍马

帖:昨夜见军帖对镜帖花黄

5.下列诗句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

A.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B.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C.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D.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6.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②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④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A.比喻 对偶 反复 夸张

B.对偶 对偶 排比 对偶

C.借代 反复 排比 对偶

D.对偶 反复 对偶 比喻

7.按要求默写:

(1)描写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的诗句:_____

(2)描写木兰军营中苦寒生活的句子:_________

(3)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

(4)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

8.下列关于白居易的《观刈麦》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成讽喻、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观刈麦》便是作者早期的一首著名的感伤诗。

B.《观刈麦》在叙事当中是有着作者情的渗透、心的跳动的,作者的心同他所叙的事是融为一体的。

C.“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诗歌一开头便交代了写作背景,表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

D.作者在这首诗中既揭示了农民的辛苦,也揭示了赋税的繁重。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

9.白居易,唐代诗人,字_______,号_________。他一生作诗很多,其中以讽喻诗最为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_________”。讽喻诗的代表作有《秦中吟》、_________等,另外他还写了很多的长篇叙事诗,如________、__________都很有名。

10.《观刈麦》这首诗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作者选取了_________和_________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_______。前者虽然苦、虽然累,但他们暂时还是有希望的,至于后者,则完全是断梗浮萍,朝不保夕了。

11.《观刈麦》一诗中写出当时官员(统治者)的不劳而获,与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却一无所有形成鲜明对比的一句是:_________。写出了农民在烈日下田间劳作的艰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当时租税之繁重,百姓生活之困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12.辛弃疾的《破阵子》一词,“破阵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这首词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南宋词人,字_______,号_______,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__________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__________并称为“苏辛”。

13.下列对辛弃疾的《破阵子》一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篇以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虚实结合的方法,来驰骋壮志,抒写愤懑。词人将自己的爱国之心,忠君愤懑,都熔铸在这篇神采飞扬而又慷慨悲壮、沉郁顿挫的词章里。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起首两句情景交融,不胜感慨。这两句紧扣“壮”字,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C.“沙场秋点兵”,只用五个字,就栩栩如生地写出了雄壮威武的阵容,再现了词人立马阵前,点兵授令的形象,笔酣墨饱地对上文所描写的情况做出了出色的小结,收束有力。

D.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落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也表现了词人的灰心丧气。

本期参考答案

第8篇:感慨时间的句子范文

译文:傍晚时分我心情不太好,独自驱车登上了乐游原。这夕阳晚景的确十分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赏析: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这首诗就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

第9篇:感慨时间的句子范文

[关键词]古代诗歌;诗歌鉴赏;诗歌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

新课标背景下的古代诗歌鉴赏,要求学生真正进入一种鉴赏状态,充分调动考生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审美情趣,从而进入诗歌作品,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鉴赏古代诗歌要拥有厚实的文言文基础,鉴赏时运用文言储备,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即整首诗歌抒写的情感以及对生命、社会、生活的见解。

做到对古代诗歌的整体把握,要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诗题。题目中交代诗歌所写对象以及诗歌的题材类型,分析诗题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倾向。二是诗眼或诗歌的关键词句。古人写诗歌讲究炼字,锤炼一个好字好句使全诗的意境以及思想情感凸显而出。三是注意诗歌隐性信息。隐性信息有语句的深层含义和背景信息,背景信息是诗前小序或诗后的注解。这些交代诗人创作动机及创作经过。四是熟知传统意象及典故。例如,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五是把握诗歌的结构及运用的手法。诗歌先写景后写情,把握诗歌的主旨要看最后议论抒情句。诗歌手法要了如指掌,它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

新课标高考卷诗歌鉴赏题考查两项内容:一是鉴赏题,二是评价题。我们如何鉴赏和评价呢?下面从两个方面阐明一下:

一、诗歌鉴赏

(一)感知形象。诗歌形象包括事物、景物、人物。把握诗歌形象特征,透过形象本身领悟“象”外之意,善于想象补充,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感知形象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内容,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二是角度,即注意从色彩、动静、虚实、远近、高低,各种感官角度分析意象。

(二)品味语言。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义引中义即诗歌语言的深层意义。品味语言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炼字炼句,诗歌讲究精炼,一字千金,某个经锤炼后词语或句子中包含着深刻的意义,深远的意境,丰富的情感。二是作者的风格,清新自然、明白晓畅、深沉委婉、热烈奔放、古朴清纯、轻灵飘逸等。像李白清新飘逸,杜甫沉郁顿挫,要了如指掌。

(三)领略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即作者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手段方法。诗歌技巧它包括:一是修辞手法,经常使用的有比喻、拟人、衬托、对比等熟练掌握修辞手法的作用。二是表现手法,有联想想象、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衬托、用典等。三是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其中经常使用的有描写、抒情。描写分为白描、细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古代诗歌鉴赏题从以上三个方面拟题考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回答诗歌形象时要分三步答,即描绘诗歌图景(象)——概括意境特点(境)——剖析作者思想情感(情);回答诗歌语言题时,炼字炼句题要先答表层意思,然后再答深层意思,深层意思指诗歌意境、诗歌思想情感;回答诗歌表达技巧题时,回答出使用这种表达技巧的作用及产生的艺术效果。注意当针对整体考查诗歌表达技巧时,要从表现手法入手进行阐述,针对某个句子拟题时要从修辞手法方面进行阐述。

二、诗歌评价

诗歌评价就是评价诗歌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内容。要能准确地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要把握诗歌的分类,不同类别的诗歌其思想内容也不同。诗歌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一)咏物言志类。通过细致地描绘自然之物,寄托诗人思想感情的诗歌。咏物的目的为了言志,通过分析所咏之物的形状、色泽、特征,然后深入到对其神韵、品格的把握,最后上升到人生态度、美好理想、生活道理的阐释。经常使用的表达技巧有比喻、拟人、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托物言志等。表达的思想内容一般是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节操。另外,鉴赏咏物言志诗要掌握中国古代诗歌的传统意象。

(二)边塞征战类。以边塞战争、边塞生活、边塞风光和其他边塞问题为题材的诗歌。鉴赏边塞诗歌要知人论世,把握诗人的生存年代。唐代,是盛唐时期的诗歌一般是豪迈奔放,希望建功立业的感情基调,是中晚唐的保持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着悲壮、惋伤;宋代,写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边塞诗歌的思想内容有:一是描写边塞生活、边塞苍茫雄奇的风光;二是表现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三是揭露战争的激烈残酷给人民带来灾难,表达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不满的反战主题;四是表现报国无门的郁闷心情。

(三)咏史怀古类。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所感慨而创作的诗歌或因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歌。鉴赏诗歌要明史实、联现实。咏史怀古大多都是为了抒发现实生活中的个人情怀。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一是揭露统治者与人民对立的本质,揭示人民受剥削压榨的地位,同情人民疾苦;二是抒发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借古讽今、批判现实;三是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四是对自然永恒和人事变迁的慨叹。咏史怀古诗的经常运用的表达技巧有以景衬情、正反对比、借古讽今、用典。

(四)即事感怀类。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内心感慨的诗歌,其中包括别离、贬谪、思乡怀人等。一是别离诗。多写离愁别绪、依依不舍,此外也有寄托深挚友谊,表达豁达胸襟以及自己的志向的。二是贬谪诗。写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的情感以及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庶但又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此外还有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三是思乡怀人。叙写羁旅之苦,抒写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和思念;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悲怨愤慨之情;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五)写景抒情诗。以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借以表达情感的诗歌。鉴赏写景抒情诗要明确三步,即象——境——情。其具体方法是:寻找诗眼和主旨,最后议论和抒情;没有议论抒情句,景物特点要心清;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手法变化多;色彩角度和修辞,衬托动静和虚实;意境本由形象生,通过意境看心胸。写景抒情诗的思想内容:一是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二是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三是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四是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五是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观点态度要做到点面结合。“点”指的是具体诗歌,“面”指的是以上总结出的不同题材类别诗歌的思想内容。“点面结合”指在回答问题时既要从以上的不同题材类别诗的思想内容出发,恰当运用鉴赏术语,又结合具体文本,从实际出发,组织答案,就会要点齐全、规范严谨。诗歌鉴赏不外乎整体感受、鉴赏、评价这三个方面,只要我们掌握其规律,把握其方法技巧,辅之以训练,就能大大提升鉴赏水平,增强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毛秀敏:职高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及对策分析[J];新课程学习(下);2011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