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坍塌事故范文

坍塌事故精选(九篇)

坍塌事故

第1篇:坍塌事故范文

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通过对2010-2014年非煤矿山领域发生的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发现,5年间,事故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从2010年的1 009起、1 271人下降到了2014年的534起、640人,分别下降了47.1%和49.6%,平均每年下降14.7%、15.7%,

在统计分析中发现,除中毒窒息、火灾、透水、爆炸、坠罐跑车等事故,冒顶坍塌的事故也较为多发,近5年冒顶坍塌事故共发生835起、死亡990人,分别占总量的21.9%和21.1%,排在第1位。其中较大事故共发生24起、死亡83人,分别占15.9%和14.0%,仅次于坍塌和中毒窒息事故,排在第3位。因此,有效防范冒顶坍塌事故,是减少事故总量、遏制较大事故多发的重中之重。

冒顶坍塌事故的主要原因

根据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的统计分析发现,造成冒顶坍塌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3个方面。

对复杂的地质条件认识不清

对复杂的地质条件认识不清,极易造成严重的事故。以2013年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恒昊矿业公司“8・20”事故为例,这起事故就是由于顶板矿岩节理较发育,局部风化矿岩经水渗透引发顶板脱落造成4人死亡;同年云南省澜沧铅矿公司老厂矿山“10・14”冒顶片帮事故,也是由于采场地质构造发育,矿体产于层间破碎带中,稳定性极差,造成采场顶部突然冒落,大量泥石流体涌出,导致3人死亡。

顶板管理方法不当

在分析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在采掘和井巷开掘过程中,遇有岩石情况变坏、有断层破碎带时,未及时进行支护,支护方式不当或有效支架数量不够,易引起冒顶片帮事故。

此外,一些企业没有认真进行“敲帮问顶”,不遵守操作规程,检查不周和疏忽大意,发现险情不及时处理。以2012年云南省昭通金沙矿业公司“9・6”冒顶片帮事故为例,就是因为事发当日职工在从事矿岩清理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敲帮问顶”,不遵守操作规程作业,导致冒顶造成3人死亡。

未按照设计参数进行开采或设计参数不合理

主要是一些企业采用留矿法或空场法采矿的非金属矿山(如石膏矿),未按设计留设保安矿柱或矿柱尺寸偏小,未按设计采矿造成采空区暴露面积过大,开采后未对采空区及时有效地处理。

预防冒顶坍塌事故的关键措施

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也提出了预防冒顶坍塌事故的3项关键措施。

加强顶板管理,落实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首先是确保井下检查井巷和采场顶帮稳定性,撬浮石、进行支护作业的人员需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其次是坚持回采作业前,必须“敲帮问顶”,处理顶板和两帮的浮石,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作业,大力推广撬毛台车代替人工撬毛作业;严禁在同一采场同时凿岩和处理浮石。

第三是发现冒顶预兆,应停止作业进行处理,发现大面积冒顶危险征兆,应立即通知井下人员撤离现场,并及时上报。

加强支护加固

首先是加强工作面顶板的支护与维护,及时进行永久支护和临时支护,杜绝空顶下作业。

其次是对所有支护的井巷定期进行检查,及时更换和维修变形的支架。

强化地压和采空区管理

首先是所有矿山企业必须摸清矿区范围内的采空区,禁止人员进入老窿及采空区采矿。

其次是采用留矿法、空场法采矿的矿山,特别是非金属矿山,要按照设计及时对采空区进行处理,严禁出现大面积未处理的采空区。

第三是严禁擅自回采保安矿柱。

第2篇:坍塌事故范文

【关键词】深基坑工程;坍塌施工;原因分析;防治处理措施

一、引言

由于当代我国对于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形式各样的高层甚至超高层均在不断的密集建设中,那么在此环境下,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对深基坑工程安全及其技术的管理成了至关重要的环节。而且它们也极大程度上对当代深基坑支护工程有着促进作用。在以往对于深基坑工程的管理,一般只关注其施工现场安全的管理而对其它方面基本上属空白,这种情况下深基坑工程的管理存在着很多的漏洞,很难满足现代社会进步的步伐。尤其是由于目前在深基坑支护的设计计算及其实际施工过程中工艺和措施当中仍然还有许多不安全与不成熟的问题存在,从而导致深基坑工程坍塌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给深基坑工程施工的安全与质量带来了诸多问题,也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了较为恶劣的影响。由此可见,对深基坑事故及处理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导致深基坑工程坍塌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防治处理措施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浅要的分析和探讨。

二、导致深基坑工程坍塌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1、施工管理方面

第一,由于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的匮乏、落后,导致施工工作的超前。第二,一般施工人员大都处于流动状态,这就会使安全教育与培训很难实行,更有甚者很多的上岗人员都无证操作,他们都缺乏安全意识,也没什么技术。第三,施工人员大都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感觉走,根本不参照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第四,各施工班组没能有效的协调统一。第五,深基坑施工方案大都简单,甚至没有方案,因此施工没有依据。第六,在法律法规中所规定危险性较大的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根本没意识到它的危险性,而是看成普通工程来作业,并且没有良好的安权设施。

2、施工工艺方面

依据地质情况、支护结构以及现场损坏的程度对基坑工程边坡损坏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归结为两类,即基因和诱因。基因主要包括地形特征、周边环境、地质以及边坡支护结构。而诱因则主要包括地震、坡顶堆码、雨水和扰动。两者都能导致边坡的坍塌。其中,诱因与基因共同决定了边坡坍塌发生的时机与规模。基坑坍塌表现为支护结构的强度、刚度或者稳定性不足,引起支护结构破坏,导致边坡失稳与坍塌。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上述施工安全问题进行总结分类,可以得出近年来深基坑工程施工屡屡出现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没有很好的理解深基坑支护的设计原理;第二,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使用劣质材料;第三,没有制定施工规章制度和监管不力,且施工较为随意。

三、对于深基坑工程坍塌事故的防治处理措施

1、工程实践中对深基坑安全管理的经验总结

第一,一般深基坑工程所耗的资金较多并且时间长难度大。所以在制定加固方案和基坑支护方案时不能忽视工程的造价、工期和安全问题,同时也要考虑到工程对附近环境的影响,当基坑附近存在道路、管线和建筑物时,一定要控制好边坡的位移。第二,在对深基坑工程施工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它的允许值。对基坑安全性的衡量往往是借助监测报告,在每期阅览时要尽可能的把重要的内容用曲线图来表示,这样更直观。第三,强降雨易引发基坑事故。顶部用锚索(杆)支撑且是悬挑结构的话一般易导致裂缝,此时通过灌浆法保证它在短时间内不会有雨水渗入。第四,一般都用基桩加固的方式。因为在前期它的上部会不稳固,在用这种方法之后就能借助桩本身的嵌固深度和抗弯承载力来支撑上部。在后期又可以用来喷混凝土对其保护,同时扩大了调整的空间。第五,用不同结构形式的基坑来支撑保护各剖面,又由于地质的不同所以在不稳定的位置要加强支护,同时要保证加固措施、支护结构和各剖面一一对应。第六,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应急预案,充分考虑可能会发生的事故,并制定一套科学的安全措施。

2、施工应急救援准备及实施

在深基坑工程进行之前应当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具体包括工程所需材料、人员、工程所需设备以及各种应急措施等。详细来说,应当做以下安排:第一,配置充足的工程人员,在出现深基坑支护问题时,施工人员能够及时的作出处理;项目的监控组人员能够时刻待命处理工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施工问题;而救援人员可以在出现安全等事故时,能够及时赶到现场开展救援工作,组织项目人员的疏散;联络人员应当及时的把工程出现的问题传递给工程的管理者、救援人员以及后勤人员;警戒人员对工程现场的安全施工进行维护,维持施工现场秩序的稳定,保证项目现场周围人群的安全,出现安全事故时,疏散现场施工人员;项目处理组则起到了对安全事故等掌控的作用,在出现安全事故时能够做出准确的决策。第二,提前准备好一些应急物资。第三,工程必须配备一个安全救护车辆,同时,还应该配备一些能够抢修工程事故的机械设备。第四,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有严格的监测,配备全站仪以及监测水平仪等监测设备,并且专业人员使用这些仪器来监测深基坑支护工程。第五,确保工程施工人员以及管理者能够配备足够的移动电话,并且保证移动电话时刻通畅,在出现工程问题时,能够进行及时的沟通,及时作出准确的抢修方案。第六,救援人员能够提前制定一些事故救援方案,进而在出现工程问题时,各部门,各方面工作人员都能够有序的投入到工程的抢修中,尽可能减少损失。第七,保证工程施工过程有稳定的施工照明,电工应该时刻处于待命状态,处理工程施工中出现的照明问题,除此之外,还应该保证足够的工程照明设备。第八,工程项目应该提供及时的医疗保障,在出现安全事故时,医疗人员能够及时的做出反应,准备好各种急救工具,拨打120进行紧急的救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设工程进一步向规模大型化、造型复杂化的方向发展,深基坑施工在建设项目当中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多,为了确保工程的施工安全,在深基坑支护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责任主体均应严格贯彻执行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对于深基坑施工中包括方案设计、专家论证与审查、施工工艺、检查、验收等在内一系列环节均应精益求精。做好深基坑的施工安全控制,是每一位工程技术人员与生俱来的神圣职责。而若要对深基坑工程实行全方位、全面的管理,那么就需对深基坑工程中的各个方面、因素进行细致化、全面化考虑,并制定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施工安全的管理正常开展。特别是针对深基坑工程的专业化强度大,对其施工安全有着高要求性,所以当其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施工安全上的问题,那么就有可能引发极为恶劣的负面影响,甚至导致深基坑工程坍塌事故的发生。由此可知,在不断总结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与安全管理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定可以找出最佳的施工安全与技术管理方法,而对其的发展也必将持久不衰。

参考文献:

[1]陈汉彬.刘家甫.钟文贵.黎兴文. 深基坑工程常见事故分析及处理实例 [J].广东土木与建筑. 2011(12).

[2]吴伟明. 对综合楼深基坑支护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 [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08).

[3]卢烽. 某深基坑工程施工事故的分析与处理 [J].建筑. 2011(14).

[4]顾辰欢.陈汉彬. 深基坑边坡坍塌事故分析及处理实例 [J].建筑施工. 2011(12).

第3篇:坍塌事故范文

【关键词】 建筑施工;坍塌事故;安全预防管理;对策

建筑工程施工生产具有一次性、复杂性、劳动力密集、露天并高空作业等特点,因而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安全事故经常发生,由于安全事故而丧生的从业人员每年达千人左右。据统计,2001年至2014年建筑施工发生各类事故造成死亡388人,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因此,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十分必要。

一、建筑施工坍塌事故的类型

统计2001年至2014年全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各类型事故死亡人数比例较高的类别仍主要是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触电、起重伤害等,如图1所示,分别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45.45%、20.36%、11.56%、6.62%、6.42%,总计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90.42%;2007年全国建筑施工较大及以上事故中,施工坍塌19起、死亡86人,占事故死亡人数的59.72%(图2所示),2008―2009年发生较大以上坍塌坠落事故78起。因此,坍塌事故是建筑施工事故的首要危险“杀手”,坍塌事故一旦发生,造成的损失及其严重。

图1 全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死亡人数比例

图2 2007年全国建筑施工较大及以上事故死亡人数比例

从建筑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发生的建筑施工坍塌事故的类型主要可分为:土方坍塌、支撑体系的坍塌、楼板断裂坍塌、项目围墙坍塌、拆除旧房坍塌和临时工棚坍塌六大类。

土方坍塌发生在基础工程施工管沟或基坑工程中,在挖土方工程中,由于没有按照国家建筑施工规范的要求放坡或设置临时防护支撑,导致当挖至一定深度时,土方发生坍塌;支撑体系的脚手架、模板等没有达到标准引起的坍塌;楼板断裂坍塌往往发生在城中村建设过程中,因使用自身质量低劣的楼板或将在施工中将大量的建筑材料堆放在楼板上,使楼板严重超载而断裂坍塌;项目围墙坍塌是由于在施工时为了省钱确定的质量标准较低,而且又成为广告牌、机械设备、材料和砂石的支撑墙,因而不堪重负而坍塌;拆除旧房坍塌是指拆除危旧房屋时不尊重科学,没有制定科学的拆除方案,往往凭经验蛮干而发生的墙体或楼板突然坍塌。

二、以轨迹交叉理论对建筑施工坍塌事故的分析

1、轨迹交叉理论的基本思想

轨迹交叉理论(Orbit Intersecting Theory) 是一种研究伤亡事故致因的理论。该理论主要观点是,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主要由人的状态和物的状态决定事故的发展,而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

轨迹交叉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发生的原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其产生和发展,又是受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结果。

从事故发展运动的角度,事故致因因素导致事故的运动轨迹,具体包括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基础原因三方面。轨迹交叉理论将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基础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 事故伤害,如图3所示。

图3 轨迹交叉理论事故模型

2、建筑施工坍塌事故中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在工程施工及管理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差错,特别是在人操作机械时,由于人的操作或人的行为违反操作规程所允许的范围时就会发生人的行为差错,当然这种行为可能是有意识的行为,也可能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往往因为生理、心理、环境、行为几方面而产生人的不安全行为,增加失误的概率。

通过对2002年以来典型的16起、86人死亡的施工坍塌事故分析,可以看出发生坍塌事故的主要因素为支撑体系坍塌和土方坍塌,如图4、5所示;认真分析这些支撑体系坍塌和土方工程坍塌事故的产生,在人的失误方面主要有:

(1)随机失误。这是由人的行为、动作的随机性质而引起的,往往与人的心理、生理因素有关。人的生理对超过工作负荷时表现出的不适应,如超时加班、熟练度不够时、疲劳、疾病时勉强操作;还有人的鲁莽、草率、懒惰等心理缺陷对工作表现出的侥幸等心理而表现出工作中违章、违纪、冒险蛮干等非理智行为,它往往是不可预测,是随机的。

如高架模板支撑体系搭设时,劳务人员凭经验盲目蛮干导致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致使在支架上进行混凝土浇注作业时而发生坍塌事故;《建筑施工安全法》规定,高空作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经验,首次进行30米以上的高空作业前,必须进行严格的培训,并且由具备丰富经验的工人陪同进行作业;但在实际工作中并非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现实中发生的高空搭设或拆除架子工程中,许多第一次进行高空作业的工人并未经受过正规的培训。

土方施工中由于作业人员不懂施工技术,基础开挖放坡不够,基坑边坡超载,开挖程序不正确,超标高挖土,支撑设置或拆除不当以及排水措施不力等造成的坍塌。

图4 坍塌事故发生原因分析

图5 发生坍塌事故死亡人数分析

(2)系统失误。这是由系统设计不足而引起的,这种失误与工作条件有关,类似的条件可能引发失误再次出现或重复发生。系统失误与管理者和操作者的知识水平有关。在实际工作中,具体工作者、管理者的错误指令对人形成强烈刺激,或怀有侥幸心理时,也会引发系统失误。在施工中模板支撑体系坍塌的很多案例就是由于支撑体系设计的不合理、不科学,或项目技术负责人在支撑体系设计方案尚未批准的情况下,便违规要求劳务队搭设模板支架等引起的事故。

3、从物质方面看不安全状态

主要表现在用材不当、计算方法有缺陷或强度计算出现没有发现的错误等;还有制造工艺流程上的设计缺陷没有得到重视;维修保养不科学降低了可靠性;如不按照操作手册要求使用等;管理不规范造成的模板没有足够的强度、刚度,钢管和扣件在采购、租赁过程中质量管理把关不严,部分钢管和扣件不符合质量标准而导致模板坍塌事故发生。

4、管理缺陷

完全依靠工程技术措施预防事故既不经济也不现实,应该从管理方面,加大管理者的职责要求,企业领导者必须认识到,只要建筑施工生产没有实现本质安全化,就有发生事故及伤害的可能。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但发生事故的施工项目普遍存在以下管理缺陷:

(1)工作环境混乱。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施工材料、机具乱摆放、生产及生活用电私拉乱扯,不但影响正常施工和生活,而且会增加事故隐患。

(2)技术方案不完善。《建筑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要求专业性较强的工程必须编制专业施工方案,且必须经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监理监督实施。但纵观发生事故的施工项目,他们普遍存在未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组织施工管理,施工中无专项施工方案,技术人员凭经验布置施工方案,有些工人缺乏教育和训练,安全管理失去有效控制。

(3)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对专项施工未按程序进行,施工方案记录不规范,监理公司驻工地总监理工程师不认真履行职责,监理日志流于形式,工作出现失职,导致工人在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情况下进行施工。

5、社会因素

建筑市场的混乱,存在着诸多违法行为,一些地区、部门和企业的负责人思想轻视,行动忽视;工作浮躁不扎实,执法不严,措施不力,安全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而承包单位违法转包现象使得有些既无资质、还用未经培训的农民工进行危险工作的操作,原总承包单位又放弃管理导致事故发生。

三、按照轨迹交叉理论有效防范坍塌事故的对策

人与物两个事件链的连锁中断是轨迹交叉理论突出强调的关键,砍断物的事件链,消除人的失误,危险就不会出现,即可达到安全生产,可完全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

1、清理整顿建筑市场秩序

严格遵守《建筑法》规定,“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他人”,必须严格制止施工企业的层层转包行为,施工企业应规范自身管理,同时加强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的监督管理;而建筑管理部门要加大对监理公司、施工企业的监督管理。

2、对专业性较强的工程必须编制专业施工方案

必须按照要求编制由负责人审批的专业施工方案;监理在实施监督检查时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组织施工。血的教训要求安全管理必须严肃认真贯彻执行,施工中发生不符合方案规定时应及时提出并研究预防措施,不能使这一规定流于形式。

3、企业应不断提升自身管理人员的素质

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特别是增强公司领导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对各项施工及安全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逐步淘汰经验型的项目负责人,努力培养知识型的管理着,要形成重视施工过程中的可行性方案制定和实施,对于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作业。

【参考文献】

[1] 齐锡晶.施工承包企业安全成本及其核算的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8.114-116.

[2] 西安品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施工安全事故警示录[EB/OL].2008-04-10.http://.

[3] 金龙哲,宋存义.安全科学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 吴敬东.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与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7(06)31-33.

第4篇:坍塌事故范文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aking Beijing "West" project template support system collapse accident cas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for technical reasons, the collapse accidents of building formwork supports system direct cause,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ersonnel safety responsibility.

Key words: the support system of building template;collapse accident;cause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 [TL3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建筑结构日趋复杂,脚手架与模板工程在搭设、施工、使用中作业危险因素多,极易发生伤亡事故。

有关数据表明,因脚手架与模板问题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在所有工程施工伤亡事故中所占的比例非常高(约占30%以上),是群死群伤工程事故的高发地。特别是混凝土楼(层)盖模板支架在浇筑中发生的坍塌事故,往往都会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不不仅给遇难人员家庭带来难以弥合的创伤,也会严重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必须高度重视对模板支架坍塌事故的研究,采取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管理措施,预防和杜绝模板支架坍塌事故的发生。

造成建筑模板支撑体系坍塌的原因很多,也非常复杂,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构造原因;(2)设计计算;(3)材料原因;(4)施工原因;(5)管理原因

下面以北京“西西”工程为例,解析一下模板支撑体系坍塌的原因。

一、事故发生基本情况:

2005年9月5日,北京发生了“西西”工程中庭楼盖模板支架坍塌,造成亡8人伤21人的重大事故,技术和施工的主管人员受到了法律责任追究,在工程技术人员中受到了极大的震动。

北京“西西”工程4#中庭延连五层、高21.9m、长3×8.4m、宽2×8.4m,楼盖(顶板)面积423.36m2,为四周支于框架梁上的预应力现浇空心楼板(厚550mm),南、北侧边梁分别为0.85m× 0.95m和1.0m×1.3m,东西两侧边梁均为0.6m×0.6m,混凝土总量198.6m3。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模板支撑体系(立杆步距1.5m,立杆间距:板下为1.2~1.5m).采用混凝土输送泵和两台布料机浇筑。布料机分别设于板外侧的东南角和西南角处,在北端达不到的地方加设溜槽。出于施工安排因素的考虑,在其三面邻跨楼盖混凝土均未浇筑的情况下,项目部确定先浇筑位于其间的中庭楼盖。

浇筑自下午5时开始,至晚上10时10分左右(已接近浇筑完成)时,从楼盖的中偏西南部位突然发生凹陷式垮塌。据现场人员描述:当时看到楼板形成“V”形下折情况,支架立杆多波弯曲并迅速扭转,随即整个楼盖连同布料机一起垮塌下来,砸落在地下一层顶板(首层底板)上,整个过程只延续了数秒钟。坍落的混凝土、钢筋、模板和支架绞缠在一起,形成0.5m~2.0m的堆集,使清理和找人异常困难,至10日凌晨才挖出最后1名遇难人员。事故也招致邻跨的模板和钢筋向中厅下陷,粗大的梁筋(直插于柱中,端部无锚固段)被从柱中拉出达1m左右,地下一层顶板局部严重破坏,框架梁下沉、破损、开裂,其下支架严重变形、歪斜,连地下二层的支撑架也有明显变形。

“西西”工程中庭楼施工平面、楼板截面和破坏起始位置

“西西”工程坍塌现场“西西”工程临边部位支架变形情况

二、事故调查出存在的问题:

1、支架方案未经审批就进行搭设,在报送二稿时,支架已搭设完毕;

2、属应组织专家组论证项目,但没有组织论证审查;

3、监理虽未在方案送审稿上签字,但也没有行文制止搭设和浇筑混凝土;

4、方案未对支架立杆上部自由长度作出限制;

5、支架中间未按规定每隔4排设置一道由底到顶的纵向剪刀撑;

6、扫地杆普遍设置过高(300~500mm);

7、搭设的随意性突出。支撑(顶)立杆不落地(连到横杆上)或采用搭接接长和一个方向缺横杆设置(有的达3步未设)的情况严重;

8、扣件普遍拧固不紧,多数只有20N·m,最低10N·m,达不到40~65N·m的要求,而扭力矩为30N·m时的承载力将比50N·m降低20%;

9、扣件为“缺斤短两”产品,螺母只有11~13mm(标准为14mm),难以上紧,承载力降低;

10、48mm×3.5mm的实际壁厚以3.0居多,而壁厚每减小0.25mm时,其稳定承载力将降低6.5%;

11、可调顶托的丝杠偏小,只有30~32.7mm,而应为36mm以上;

12、混用碗扣架,普遍未设扫地杆。

三、技术安全调查结论:

1、支架方案编制粗糙,存在严重设计计算缺陷,不能保证施工安全要求;

2、支架立杆伸出长度过大,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3、支架搭设质量差,造成支撑体系局部承载力严重下降,也是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

4、支架中使用的钢管杆件、扣件、顶托等材料存在质量缺陷,是事故产生的原因之一;

5、在安全保证体系、安全人员配置、模板支架方案审批、安全技术交底、日常安全检查、隐患整改、支架验收等管理环节中存在严重问题,是事故产生的管理原因。

四、通过案例引发的思考

1、引发模板支架坍塌事故的技术原因

单从技术角度来讲:脚手架结构模板支撑体系坍塌破坏之所以会发生,不外乎出现了以下两种情况,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一是架体或其杆件、节点实际受到的荷载作用超过了其实际具有的承载能力,特别是稳定承载能力;

二是架体由于受到了不应有的荷载作用(侧力、扯拉、扭转、冲砸等),或者架体发生了不应有的工作状态变化(倾斜、不均匀沉降等),导致发生非设计受力状态的破坏。

2、引发模板支架坍塌事故的直接起因

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1)支撑体系因设计和施工缺陷,不具有确保安全的承载能力。

在正常浇筑和荷载增加的过程中,随时都会在任何首先达到临界/极限应力或变形的部位发生失稳和破坏,从而引起支撑体系的瞬间坍塌。这类支架一旦开始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就面临坍塌破坏的危险境地,且难以监控。施工现场没有进行方案设计或设计安全度不够的;仅按脚手架构造搭设的;任由工人单凭经验搭设的以及在搭设中任意扩大尺寸与随意减少杆件的,都属于这一方面;

(2)支撑体系因设计或施工原因,使其承载能力没有多大富裕。

在遇到显著超过设计荷载作用时,由局部失稳开始,迅即引起模板支架整体坍塌。这种情况多出现在自一侧起向另一侧整体推进的浇筑工艺,或浇筑至高大梁时,或在浇筑的最后阶段,或过多集中浇捣设备与人员作业时。所谓“被最后一根稻草压跨"的临界加载作用,是其主要特征。

(3)支撑体系因采用的构架尺寸较大、未设水平剪刀撑加强层及竖向剪刀撑设置不够等,造成构架的整体刚度不足。当因局部的模板和直接承载横杆发生折断或节点破坏垮塌时,架体承受不了局部垮塌的冲击和扯拉作用,而酿成整体坍塌。

3、引发模板支架坍塌事故的技术安全责任

可以说,任何一起模板支架坍塌事故都有其技术原因和相关施管人员的技术安全工作责任。当事故由以技术责任为主引起时,就会被定为技术责任事故。如北京“西西”工程的土建总工误认为立杆伸出长度不大于步距就可以,并又在施工日志和“重大隐患整改通知书”中以文字加以确认时,这是个“技术责任事故"就被定了性。

项目总工是项目技术安全工作的总管。肩负着工程项目施工方案决策和技术安全掌管责任。因此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掌管好工程施工的技术安全和努力推动技术进步的工作上;并且应当有职有权,确保达到各项工作要求。当受到施工安排和经济考虑的冲击时,也必须坚守住起码的安全保证要求、确保不出技术安全事故的底线!

目前项目总工未能将技术安全工作掌管到位的情况较为普遍,主要表现为工作上的粗和浮;考虑不全面、研究不深入、规定不细致、保障不到位。出于各种原因,项目总工较多难以坐下来、平静下心来研究技术的安全保证问题和仔细审查方案的设计计算,同时有的在一定程度上也缺少相应的技术能力和经验,对设计计算工作生疏,甚至不会计算、看不出问题的也屡见不鲜。这些情况就导致了模板支架方案的编制质量不高,不能提供可靠的技术安全保证,再加之其他技术安全管理不到位,就给工程安全造成了诸多隐患。

4、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杜绝模板支架坍塌事故发生

我们常说:“施工安全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这不是说技术只有“三分”的重要性,而是说再完善的技术措施和方案,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施工管理,不被认真执行,或者可以随意改变,也是难以起到它应有的保障作用。

第5篇:坍塌事故范文

关键词:基坑施工;安全管理;建议

全国的建筑施工事故中,高处坠落、施工坍塌、物体打击、机具伤害和触电事故起数占事故总数的90%以上,其中以施工坍塌是最容易发生群死群伤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近年来,由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物的增多而不断增加地下室的设计,土方大开挖的工作量增多。于是,由于土方开挖时不按要求放坡或支护没有施工方案、支护不到位而造成土方坍塌的事故也逐渐增多。所以建设各方都应加强对防施工坍塌的专项管理工作。在此简要谈点个人对预防基坑坍塌事故的体会和看法:

一、施工现场基坑存在的安全问题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基坑的安全管理工作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加强基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减少基坑坍塌事故的发生,是保证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但从施工现场的检查情况看,距规范的要求相差甚远,不规范的地方还很多,不安全的因素随处可见。究其原因主要是:客观上施工现场的基坑施工是一项技术性很强,实施难度较大的项目,它存在环境差,地质资料复杂,危险性大等因素。同时有的项目施工管理人员素质差,安全意识淡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写没有指导性和针对性,方案不全面,不能有效的指导施工;施工现场作业人员违章作业,对基坑进行超挖或乱挖;现场对基坑的沉降和位移及周围的环境情况没有及时的去做观测或者对观测工作马虎应付,胡乱填写观测数据,从而给基坑施工的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二、切实加大预防基坑坍塌等事故的措施力度

建设各方要认真贯彻落实建设部《建筑工程预防坍塌事故若干规定》、《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大力开展预防坍塌事故的专项整治活动,认真研究制定并落实各项方案措施。要督促施工单位对基坑工程等危险性较大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并经总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签字后,方可进行施工,对达到论证规模的基坑应组织专家进行审查论证。而且施工以前,施工单位需对进场的人员做好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施工期间应定期、定人做好对基坑及周围环境变形的观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施工单位要公示并严密监控施工现场存在的重大施工危险源,现场专职安全员要切实履行安全监管职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对危险性较大工程的施工进行现场监管。

三、进一步落实监理单位的安全监理责任

监理单位要认真贯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要求,切实履行安全监理职责,编制专项安全监理方案,认真审查基坑工程等危险性较大工程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监督实施。在基坑施工期间,应现场派驻专业监理工程师,坚持对存在重大施工危险源的地方实行旁站监理,发现施工不符合安全专项方案要求和事故隐患的,应当立即通过下发监理的施工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暂停施工令等方式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停工。如遇施工单位拒不整改,野蛮施工的情况,监理单位要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四、严格实施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和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

严格实施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对于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要严格依照审查程序和条件,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坚决不予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核发放施工许可证时,要严格依法对已经确定的施工企业是否具有安全生产许可证进行审查,对于没有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坚决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对发生安全事故的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立即暂扣或吊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并将处罚结果及时报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对在建工程的项目经理和专职安全员,一定要审查其是否持有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做到持证上岗。

五、深基坑工程第三方监测管理

为加强深基坑工程的监测管理,确保建筑基坑安全和保护基坑周边环境,我区按《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深基坑工程第三方监测管理暂行办法》(佛建质〔2010〕7号)的文件要求,对辖区内的深基坑工程要求进行第三方监测。经过大量深基坑项目工程的实践证明,该措施确实能够有效的防止深基坑工程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六、制定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定期进行演练

立足于实际,有针对性的认真贯彻落实建设部颁发的《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要求下,制定和完善本地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建应急救援机构,落实救援设备、器材,强化应急培训教育。对预案进行演练,以检验预案成效,锻炼应急队伍,提高建设各方的应急管理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科学、有效地应对事故,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

七、有针对性的做好当前有关建筑安全生产工作

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实际,逐步推行程序化安全监督制度,明确每个在建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人。要严格控制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指导企业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避免因施工高峰期盲目赶抢工期而忽视安全管理。同时需加强对施工单位一线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的监督检查。要认真执行《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在招投标环节加强对项目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单列的监管,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投入,改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

第6篇:坍塌事故范文

关键词:安全管理、设计计算、材料选用、检查和验收、监理控制、政府监督管理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高危行业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建设工程、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筑事业的迅猛发展,高大模板工程应用日益广泛,而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稳定性,不但对工程建设成功与否至关紧要,而且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密切相关。特别是近年来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因为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失稳而导致坍塌事故频繁发生。使我们面临的安全管理形式日趋复杂,施工企业应提高对高大模板工程的安全策划,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稳定,杜绝因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失稳而导致坍塌事故的发生。特别是近年来因为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失稳而导致坍塌事故频繁发生。

案例一:2010年1月3日14时20分左右,云南省昆明新机场航站区停车楼及高架桥工程A-3合同段配套引桥F2-R-9至F2-R-10段在现浇箱梁过程中发生支架局部坍塌,造成7人死亡、8人重伤、26人轻伤,昆明新机场航站区配套引桥垮塌是一起责任事故,直接经济损失616.75万元。间接损失和所造成的企业信誉损失难以估量。

案例二:2010年1月12日中午11点50分左右,芜湖市芜湖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配送中心工程,在浇筑屋面梁板混凝土过程中,模板支撑系统失稳,发生坍塌事故,造成8人死亡、8人重伤。此次事故系施工等有关方面违法违规造成的一起较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案例三:2010年3月14日11时30分,在建的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工程A2展馆至A3展馆之间过街通道的模板支撑体系发生局部垮塌事故,造成9人死亡,19人受伤。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失稳而导致坍塌事故频繁发生,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血的教训是深刻的。作为一名安全管理工作者,惊心、痛心之余,不得不深思近年来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失稳而导致坍塌事故频繁发生背后的深层问题和成因。下面就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失稳事故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一些个人认识。

一、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为实现安全生产而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物质资源的过程。它利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机能,控制来自自然界的、机械的、物质的不安全因素及人的不安全行为,避免发生伤亡事故,保证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由于安全管理的范围比较广泛,仅就安全责任制度建设和落实为核心展开探讨。对于安全生产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五章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 第三十六条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和群防群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 第十七条(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四章 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第二十一条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法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所需资金的投入,对所承担的建设工程进行定期和专项安全检查,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这是对安全生产管理依法律的形式予以肯定和明确。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第3.0.2条和《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10第3.1.3条又做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以上不难看出不管是国家法律、法规,还是行业标准都为安全责任制度建设和落实提供法律依据和标准依据。

(一)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安全管理应以安全责任制度建设和落实为基础。

从企业层面,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规章制度都是健全的,但问题主要发生在执行力的问题上。每次事故后都是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其实质就是执行不力,纠其原因主要是安全管理意识的麻痹和安全认知的不足,这一点也说明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分解、细化为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忽视4M1E当中人的重要因素,模板支架坍塌,不是天灾,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只要我们工作认真、负责、严格执行规范,按科学精神办事,不追求不当利益,这些本不该发生的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对事故隐患的发生发展没有充分的认识,存在侥幸心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是事无巨细、责任明确、层层分解,要按“四全”管理认真组织和落实。全员、全面、全过程、全天候,就是人人、处处、事事、时时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并加以科学的管理和细化。不放过安全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即现代管理学中细节决定成败的关键,也符合《建筑法》第三十六条的基本精神。如何提高执行力,必须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落实、分解和细化工作。加强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安全技术知识的学习,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和奖罚制度,从上到下,必须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分解和细化,加大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执行的考核力度,杜绝流于形式,文过饰非的管理。从下到上,要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以安全责任制度的落实和执行为己任,依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为基础,依法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上下形成合力是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和提高执行力的必由之路。

(二)严把市场准入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二十九条“禁止总承包单位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建设部令 第128号)及《关于严禁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建筑施工企业从事建筑施工活动的紧急通知》(建质[2006]79号)、《关于严格实施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的若干补充规定》(建质[2006]18号)第七条“施工总承包企业不得将工程分包给不具有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建筑施工企业。工程监理单位应依法严格审查施工总承包企业分包工程情况和分包单位安全生产许可证具备情况。对于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擅自进行施工活动的分包企业,依照《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第二十四条予以处罚”的规定,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政府监督管理部门有责任和义务严把市场准入关。

从事故中不难看出,劳务公司没有取得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大部分架子工没有经过培训,没有取得上岗证。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公司对劳务承包方资质审查把关不严,让一个不具备资质的施工单位进入新机场建设市场,承包了工程,最终有导致了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坍塌事故的发生。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安全管理当中人性缺失的一面,如果在审查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时,有一关管理到位而坚持原则也不至于发生这么大的责任事故,何况是三关。

(三)安全管理应以技术管理为基础;以施工管理和监督管理为保障

安全管理必须以技术管理为先决条件和支撑基础,任何技术的出现、改进和完善、任何方案、措施的选择、设计、审核和实施,都是以管理手段来实现其工作目的和要求的。技术管理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技术管理笔者认为应从以下6个方面加以思考和分析:

1、项目工程的安全策划、施工方案、措施与技术文件的编制、审核、论证和批准;

2、新技术课题研究、工程监测和专项试验;

3、方案措施的技术交底细致程度、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施工专项方案实际执行情况的检查;编制、审核、批准人对专项施工方案跟踪检查和验收的情况;

4、重大设计方案和技术措施的修改、调整和补充后是否按原审批程序执行;

5、新出问题、异常情况和突然事件的技术处置及处置结果;

6、工程技术总结和技术文件资料收集整理和归档。

安全管理必须以施工管理和监督管理为保障,即使是再完善的技术与方案、措施,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施工和监督管理,不被认真执行,或者可以随意改变,也难以实现其本有的安全保证要求。故需要依以下13个方面进行反思:

1、施工队伍使用与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

2、施工方案(措施)安排的制定与修改调整;

3、施工现场与环境条件;

4、进场材料的检查、送检和验收与材料的修复和报废;

5、支架的搭设安全与检查验收;

6、混凝土浇筑施工与使用(承载)安全;

7、模板支架的拆除安全;

8、施工各阶段安全隐患的检查与整改;

9、异常情况与突发事态的应急处置;

10、工程监理实施规划和方案设计及施工安全的全过程控制管理;

11、企业上级部门的检查管理及处置情况;

12、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建设主管部门的培训、检查和监督管理;

13、有关主管部门对法规、标准编制工作与遵守情况的监督管理。

以上不难看出一个项目的实施,从技术到施工再到监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层次分明,侧重点各有不同,但目的都是一致的和相同的,都是为了工程项目实施的安全。显而易见安全管理是以技术管理为先决条件和支撑基础,以施工管理和监督管理为其保障,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辅助共生、缺一不可的关系。

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建设和落实,提高安全管理各项制度的执行力,严把市场准入关,提高安全管理的意识和责任心,以技术管理为先决条件和支撑基础,以施工管理和监督管理为保障,严格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管理方针,安全管理是在“人”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管理和管理制度的建设与落实,而避免类似的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完全可能的。

二、加强高大模板工程支撑体系材料选用和验收是保障施工安全的前提

(一)建筑用钢管(碗扣式钢管)、扣件选用和验收规定

目前,建筑用钢管(碗扣式钢管)、扣件、租赁市场化加速,如何选用合格的模板支撑体系用钢管(碗扣式钢管)、扣件,是确保建筑施工安全的关键环节。根据建设部、国家质监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开展建筑施工用钢管、扣件专项整治的通知》(建质电[2003]35号)第三节第1、2、3款,已经明确钢管、扣件选用的基本要求和使用管理要求。对于企业而言把好模板支撑体系用钢管(碗扣式钢管)、扣件、等材料的选用关和验收关是保障施工安全的前提。

(二)建筑用钢管(碗扣式钢管)、扣件租赁市场的现状

施工现场使用的钢管、扣件、碗扣式钢管,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证、检测证明等相关资料不全,产品标识模糊不清。钢管材质难以保证,钢管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但目前市场上Q235、Q215、Q195带钢经常混杂,钢管难以保证为Q235。对接扣件抗滑承载力为3.2KN,直角与回转扣件抗滑承载为8KN。从现场检查发现,很难达到此规定。当前,扣件钢管脚手架材料的低劣势头未得到有效遏制,已到了崩溃边缘。由于租赁市场的源头未得到有效控制,施工企业自备的扣件和钢管也跟随下降。在租赁市场,扣件论只和钢管论米计算日租金,导致扣件的自重逐渐降低,如直角扣件从每只1.15kg降低至0.8kg,Φ48mm钢管的壁厚从3.5mm降低至2.8mm,并继续有下滑趋势。钢管、扣件不合格,如钢管出厂壁厚不足,扣件抗滑和抗破坏能力不合格;钢管、扣件由于经多次(多年)周转使用后存在严重磨损,加上维护保养不到位,造成外观质量差,钢管和扣件锈蚀、麻坑、变形、弯曲、开裂等,致使模板支架承载能力明显降低,导致存在安全隐患。

钢管的管端经多次气割或电焊割,端面严重不平整,用作立杆时,在对接部位出现初弯曲,严重影响立杆的承载力,易失稳,导致产生模板架坍塌隐患。钢管、碗扣式钢管、扣件合格率低于50%是目前租赁市场不争的事实。狠抓高大支模工程施工中所用的扣件和钢管质量,特别是抓好源头的钢管、扣件租赁市场,加强租赁市场的行业管理是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工作重点,行业自律是行业发展的基本要求。笔者认为自《关于开展建筑施工用钢管、扣件专项整治的通知》(建质电[2003]35号)等文件至今已有很长的时间,从浙江的6个红头文件管不住1个杀人扣件看,租赁市场并没有太大的改善,政府相关部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三)施工企业必须严格检查、验收制度是保障企业自身安全的关键环节

施工现场对进场的钢管、扣件及碗扣式钢管应按批次,再次把好进场的检查关和验收关,并留存检查和验收记录,按规定程序抽样送检。取得法定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不仅仅是今后模板工程安全计算和取值依据,也是今后施工过程安全管理先决条件,对于不合格的钢管、扣件一律清除出场,坚决不准使用,又为今后的施工安全添加一重保障。

事故的发生与钢管、扣件及碗扣式钢管等材料进场检查与验收有着必然的联系,对材料进场检查与验收无任何记录,忽视进场检查、验收关,未按规定程序进行验收、取样、送检法定检测机构检测,不符合《关于开展建筑施工用钢管、扣件专项整治通知》中的相关规定,也不符合《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第三章,验收管理的规定,以及《建筑工程预防坍塌事故若干规定》(建质[2003]82号)第十五条的规定和《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的相关规定。其中一模板安全事故所用的碗扣式钢管壁厚仅为2.8mm。从上述看,也是此次事故发生的诱因,而加强高大模板工程支撑体系材料选用关和验收关,加强法律、法规、文件的认知程度势在必行。同样,施工企业如何把好高大模板工程支撑体系所用的材料,必须依据国家标准、规范、国家和地方的有效性标准和文件是不可或缺的,也是保证高大模板工程支撑体系稳定性的先决条件和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故合格的材料是模板工程支撑系统的保证条件。

4、脚手架钢管不同壁厚与钢管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的对比

由表可知:钢管壁厚越小,钢管承载能力越低,安全隐患越大,而经济效益却越好。比如:钢管壁厚由3.5mm降至2.0mm,其承载力面积下降40.9%,抗弯能力下降37.2%,但钢管增长了69.7%,在同等重下减小壁厚使钢管增长,这就是经济效益。然而,这是用牺牲安全换来的经济效益是不可取的。现代化的企业,它的经济效益不能靠牺牲安全为代价而获取,而应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去获取。安全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行业的风险越大,安全生产的经济贡献率越大,高危行业的经济贡献率达到7%,抓安全工作常常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企业通过事先的安全投入是获得合法利润最大化和良好社会效益的唯一可行办法。事实上安全和效益本来就存在着函数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安全生产的投入产出比是1比6,而同期生产投入产出比只有1比3.6,可见安全生产的投入产出比单纯生产的投入产出要高得多,安全是进行施工生产不可替代的资源。

三、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一)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是指搭设高度8米以上(含8米),搭设跨度18米(含18米),施工总荷载超过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2及以上的模板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的重点整治对象。由此可知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是施工安全的重要保证。

根据案例一事故情况看,碗扣式模板支撑体系设计和搭设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高大模板工程支撑体系构架存在缺陷采取分段、分片设置,引桥桥面宽度为13.2m,支撑体系为两个3×6.5m基本单元,基本单元之间无有效结构连接,属独立单元,未形成有效的整体结构;(二)支撑体系四周未设置连续的剪刀撑,支撑体系内部未设置纵、横向竖向剪刀撑及水平剪刀撑,个别剪刀撑角度过小,不符合《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第6.2.3条的规定,未形成有效的稳定性结构体系;(三)支撑体系底部纵横向水平扫地杆为600mm《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第6.1.4条规定应小于或等于350mm;(四)模板支撑体系上部纵横向水平杆以上立杆自由端长度加U型顶托螺杆外审长度(实际为300~600mm)为1.2~1.4m,远大于规范规定的700mm,;增加了模板支撑体系的不稳定性。(五)模板支撑体系立杆底部垫板厚度厚薄不一致;(六)立杆对接高度在同一水平面上;未错开设置;立杆与U型顶托不再同一垂直线上;(七)碗扣部分破损、部分未锁紧;(八)模板支撑体系构架未与既有结构进行连接;(九)翼缘板斜支撑体系未形有效成几何不变体,导致架体右上角翼板支架局部失稳,牵连架体整体坍塌;(十)采用从箱梁高处向低处浇筑砼的方式违反规范规定,而未考虑水平推力对模板支撑体系稳定性的影响。而对于碗扣式钢管模板支撑体系在实际应用中为充分认识其缺点,由于碗扣式钢管是统一生产,无法布置斜向杆件,如果用于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必须通过扣件设置剪刀撑,以增强支撑体系的抗侧刚度,以保证模板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引桥发生坍塌事故的另一原因也就是抗侧刚度的不足。从上述问题不难看出模板支撑体系的构造缺陷极其严重,而且不符合《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及相关规范强制性条文的规定和《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的文件规定,支架施工设计方案与设计计算方面的问题。包括支架施工设计方案缺乏针对性;荷载计算或有误、或考虑不周;模板支架搭设不规范、构造不全等等。由此而言不发生事故是偶然,发生事故是必然。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设计及搭设是模板工程施工安全重要环节,是整个工程项目正常施工的重要保证。现行模板施工安全计算软件均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和《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偏重于立杆间距计算,而稳定系数计算公式并未充分考虑架体的整体高度整体线刚度(总回转刚度),实际操作中往往忽视了剪刀撑对增强整体线刚度和构成几何不变体系(图1)的重要作用,力学模型的错误指导下的搭设方法必然导致模板支架倒塌。按照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实际力学模型,架体上部1/4~1/3高度处弯矩最大、下部1/3高度处为立杆基础稳定的关键区域,这是支撑体系应重点监控的对象。根据我们实际监管的实践,架体上部1/3高度处因模板封闭后光线较暗,且传统思维习惯上认为重点受力部位是在基础而忽视了上部1/3高度处是传递弯矩的关键部位,所以应考虑偏心力和水平力作用下的立杆稳定性(图2、3),导致立杆搭设过密仍不能达到力学稳定性能,这就必须采取保证几何不变体系的构造措施来确保施工安全。

(二)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计算

稳定承载力是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核心,其影响因素较多,节点半刚性、斜杆支撑的布置、顶杆伸出长度、架体高度、立杆纵距、横杆步距、水平荷载大小都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模板系统支撑计算很大程度上采用Φ48×3.5mm钢管,Φ48×3.5mm钢管搭设的模板支撑系统,在设计计算时,其计算模型和简图与实际情况尽可能接近,模板支撑系统和主体进行必要的连接,而且要求做到刚性连接,设计计算结果尽可能与实际接近,减少误差,以避免计算误差对模板支撑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从大量倒塌事故的事后检查,立杆钢管所受的轴向压力极大部份均小于2.4t,一般均在1.0t左右,这说明立杆钢管稳定性验算符合规范要求,并不能阻止倒塌事故发生,这表明支模上部1/3高度处最大弯矩值示意图2系统立杆稳定性计算数学模型并不完善,还需从结构上给予综合考虑。

在模板支撑体系设计时,首先要根据工程特点选用与之相适应的结构体系,如扣件式、碗扣式、格构式三种,同时要有现场施工经验加强支模系统整体稳定措施来弥补。其次,还以根据模板支撑体系坍塌的三种基本形式(平推、扭转、V字型)进行内力分析对模板支撑体系稳定性的影响(见图4、5、6)。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还缺少足够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支撑;现行《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等安全技术规范的安全计算仅考虑了立杆钢管稳定性验算有其局限性等,其立杆稳定性计算数学模型并不完善,故规范的规定尚缺乏安全计算的针对性,如忽略53mm偏心矩、抗侧刚度、节点刚度(即半刚节点或铰节点)、水平作用力、支撑体系高度的影响,对于普通的模板支撑体系而言影响不大,对于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计算是决不可忽视的。对于节点刚度的设计计算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林伊宁《走出模板支架结构理论的误区》的观点,笔者认为其观点是正确的,模板支撑体系支架倒塌,其实质是支架所有杆件都离开了原来的位置。杆件要离开原位,只有节点破坏才有可能。所以,所有的支架倒塌都是从节点破坏开始的。节点破坏正是导致支架解体的第一位原因。支架倒塌是节点破坏引发的,而不是立杆失稳(压弯)引发的,这是现行理论的致命错误所在。水平内力致使节点破坏(扣件脱开或松动)、架顶发生侧移,随即支架解体,其案例一事故的发生即是如此。

最后,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计算,还需要通过对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进行ANSYS有限元的分析,对立杆纵距、横杆步距、竖向剪刀撑、水平剪刀撑等构造因素对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承载力的影响。另外还应考虑水平荷载作用对立杆轴力、竖向剪刀撑产生的附加内力以及风荷载、混凝土输送泵的水平冲力、混凝土振捣等外力对模板支撑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由于现行规范计算条件的限制,模板工程支撑体系的计算结果仅可作为安全参考值,而不能作为安全精确值采用,确无把握时还可以根据《钢管满堂支架预压计算规程》(GJ/T194-2009)的规定,通过预压实验验证模板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能。因此可靠有效的支撑系统体系是模板工程搭设的技术保证。

四、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检查和验收

(一)模板工程支撑体系检查验收工作是确保安全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

根据《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验收管理已经明确验收规定,笔者认为除了《导则》规定的内容外,还应加强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与既有结构的刚性连接检查验收、检查专项施工方案、高大模板安全技术交底及相关规范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如:《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关于模板分项工程的强制性条文共2条,即: 4.1.1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势、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砼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4.1.2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二)模板工程支撑体系检查验收除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做好以下阶段的工作:

1、施工准备阶段的工作

1)做好施工方案的论证、审查管理

高大模板水平支撑体系,基本采用Ф48x3.5钢管扣件连接和碗扣式满堂红脚手架支撑体系。笔者认为主要是审查以下几方面:

(1)审核支撑体系的设计方法和需设计计算的项目;

如支架和支撑体系的整体、局部和单肢稳定性验算;重要杆件的强度(抗压、抗扭、抗弯)和变形验算;节点强度(抗压、抗拉、抗弯、抗剪、抗扭、抗滑)和变形(弯曲、扭转、滑移)验算;是否按最不利的荷载组合进行验算?荷载计算是否漏项?是否符合标准规范和施工中的实际荷载情况;

(2)计算公式和计算参数是否正确;

如采用PKPM或品茗、恒智天成等施工现场设施安全计算软件进行验算时,考虑到目前租赁市场的材料供应情况,为安全起见,将扣件式钢管及碗扣式钢管壁厚一般取3mm,当有由法定资质检验单位的检验报告中有壁厚值时按实际壁厚取值计算。

(3)支撑体系的结构和构造要求;

应突出对模板、立杆等材质要求,立杆纵横向间距,纵横向水平杆步距;连墙件布置,剪力撑布置等。

(4)立杆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方案的设计要求;

立杆底部应采用通长的型钢或枕木作垫板。当立杆支承在地基上时,应验算地基土承载力;当立杆支承在楼面上时,必须验算楼面的承载能力(抗弯、抗剪、局压等)。必要时,可对支承楼面预先加固或采取其他措施保证楼面的承载能力满足要求。如遇软松土,回填土,则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平整、夯实、不得发生沉降和位移。

(5)施工方案是否包含模板及其支架拆除顺序和安全措施;

(6)专项施工方案是否按专家论证审查报告进行了修订。

经过上述审查,基本上保证了方案自身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严格按专项方案组织施工,即可满足强制性条文要求。

2、控制高大模板材料入场,严格检查,留存检查、检验、验收记录。

(1)钢管、扣件要有出厂合格证、厂家质量检验报告、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钢管应平直光滑、无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严禁打孔,无严重鱼鳞皮锈,并按相关规定应进行抽样送检复试,复试合格的方可使用。并按复试报告中钢管的实际钢管壁的厚度作为计算、验算的取值依据。

(2)扣件不得有裂纹、气孔砂眼或影响其使用性能的铸造缺陷。并按相关规定应进行抽样送检复试,复试合格的方可使用。

(3)检查施工项目各施工管理人员的相关安全职责、资格、安全人员的资质,搭设人员的上岗证。

(三)搭设阶段的检查

1、立杆间距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立杆是否垂直,是否存在独立杆,立杆底部是否按规定设置垫板或专用底座,楼层上下立杆是否在同一条垂直线上,顶托螺杆伸出长度、螺杆直径是否符合《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第6.1.9条第2款强制性条文的规定;

3、接头是否符合构造要求;

4、扣件式钢管支架(碗扣式钢管支架)离地200mm(350mm)处纵横双向是否设置扫地杆,是否存在间隔设置纵横向扫地杆、中部、顶部水平杆的现象;

5、剪刀撑和水平杆的设置是否满足要求,架体四角、四周、及架体内部是否按规定采取纵横向的竖向及水平剪刀撑、斜撑等加强措施;

6、高大模板支撑是否已与浇筑完毕的框架柱、剪力墙等既有结构有良好的连接,当存在坡度≥15°坡面时是否采用水平钢丝绳的加固措施防止混凝土浇筑时产生的斜向推力,提高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

7、扣件拧紧度检查。定期或不定期用力矩扳手对扣件螺栓拧紧扭矩进行检查,确保每个扣件的拧紧扭矩在40N•m~65N•m之间,且不应大于65N•m。

(四)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验收

高大模板承重支撑体系搭设完成后,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员对模板分项工程进行验收。验收标准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2)以及审定的专项安全方案进行。重点检查立杆的间距、接头、垂直度、扣件的拧紧度、基础等,立杆搭设方式,纵横向水平杆设置(包括扫地杆),剪刀撑纵横向及水平加强层设置等全面检查,没有达到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的,必须返工或采取有效措施加固整改,整改后重新组织验收,验收合格签署分项验收表。

(五)加强高大模板使用阶段中的检查

高大模板使用阶段应对模板安装、钢筋绑扎、砼浇筑时,应避免材料、机具、工具过于集中,严格控制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泵管布料高度不超过板面200mm,合理安排砼浇捣顺序,控制砼浇筑速度,确保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在施工过程中均衡受力。砼浇筑过程中,监理人员旁站监理,并督促施工单位安排专职人员观察模板支撑有无异常情况。使用期间,严禁拆除纵、横向水平杆和扫地杆。

就上述内容而言,案例中的事故如果在事故前按照上述内容认真检查验收、认真履行各项安全职责,是完全可以避免发生事故的。这一点正好说明施工单位指派的事故段工程项目部管理人员不具备所担任职务的资格,管理人员和技术力量薄弱,专职安全员的配备不足,相关人员责任心淡漠、经验不足,对施工技术要求、规范的强制性条文、检查验收程序、专项施工方案不熟悉、掌控能力、执行力差,是引发事故发生的根源。所以高大模板工程支撑体系检查验收工作是确保安全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

五、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监理控制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监理控制笔者认为监理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监理规划和实施规划(细则)及自我管理

监理规划和实施规划(细则)是监理控制质量安全的核心,也是实施现场安全质量的主要控制性文件。编制是否针对工程实际情况,是否根据工程的实际特点建立关键控制要点,是否根据监理实施规划(细则)做出控制程序,建立控制程序分工表,安全控制责任划分是否明确具体是否责任到人,有无遗漏。监理实施规划(细则)是否已将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列入监理规划和实施规划(细则),是否针对工程特点、周边环境和施工工艺等,制定安全监理工作流程、方法和措施,这一点也符合《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及《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的规定。监理工程项目部的人员配备是否合理、人员的责任心、职业素养、管理能力、技术能力等是否符合项目工程管理的实际需要。现场的安全监理控制首先应以自我管理为基础,但目前监理的市场行为和自我管理、行业自律仍亟待完善和改进,特别是法律法规对监理市场行为和监理人的行为制约急需完善。

(二)对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批:

施工方案是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也是指导现场作业的主要文件之一。它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工期和质量。作为工程建设参与主体之一监理方的总监,对施工方案进行认真审查,找出问题,加以指导,是有关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也是总监应尽的义务。对于高大模板等专项施工方案审查时重点做了以下审查工作:

1、审查施工方案编制依据的适用性。施工方案的编制依据主要有: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现场勘查调查取得的资料和信息,安全技术规范、规程、标准、安全操作规程等。审查时检查方案采用的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等是否已经废止。

2、审查施工方案编制内容的完整性,施工方案是否突出工程施工特点,是否有针对性,内容是否包括:地基处理及排水、材料规格、钢管连接方式、水平与纵向剪刀撑等构造设置、模板和支撑体系的设计计算验算、高大支模的安装拆除方法和验收程序、混凝土浇筑方案、安全管理措施、应急预案等;是否绘制支撑体系搭设详图,有特殊要求的有否作详细说明;专家论证意见是否充实完善到方案。

3、审查方案内容的准确性、可操作性及计算的可靠性:方案的内容是否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及地方性标准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物资和劳动力准备是否切实可行;应急预案是否完善并具有可操作性;计算采用的参数数据、方法是否符合相关规范、文件和本工程特点要求,计算的结果是否安全可靠,比如支撑体系应按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的要求,采用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设计计算应包括立杆地基承载力、立杆稳定性计算等内容,荷载取值应符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等要求,同时要考虑混凝土浇筑顺序、泵送混凝土等不利影响因素。钢管抗压强度设计值取205N/mm2,钢管按Φ48×3.0计算惯性矩、回转半径等截面特性。立杆稳定性计算应考虑架体搭设高度对稳定性的不利影响;检查梁、板模板的抗弯、抗剪和挠度验算是否符合要求。

4、检查专项方案是否经施工企业的质量与安全技术部门审核及企业技术负责人(总工)的批准。

(三)、对施工阶段监理控制:

高大模板支撑工程监理是具有一定技术含量且随机性很强的一项工作,加上现在建筑市场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其工作难度相对较大,监理机构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理,使工程的安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1、监理机构内部工作

1)、根据工程的特点、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以及主管部门的要求,组建项目监理机构,配置相应的专业监理人员。并在现场配备必要的监测设备工具。同时完善现场管理制度,规范监理人员的行为,保证监理人员能够履行自己的职责,提高监理机构的工作效率。

2)、总监理工程师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编制监理规划文件,并针对本工程高大支撑专业特点,在监理规划中制定了基本安全准则、安全监理程序、监理方法、措施以及监理人员分工等内容。

3)、组织编写模板高大支撑专项监理细则。重点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安全和人员的配备等相关内容。

4)、审核施工项目经理、安全人员资质是否符合要求。

2、安全技术交底监理控制

总监理工程师或专业安全监理工程师参加施工单位的模板支撑专项方案技术交底工作,以透彻地掌握专项方案设计原则及质量要求。要求施工单位完善组织机构,落实人员职责,建立考核考评体系,采取激励措施,调动人员积极性。同时督促施工单位以及专业班组认真做好专项方案校对工作。施工单位发现专项方案中存在问题时不得随意更改,必须按原程序申报、审核、批准。

监理工程师参加专项技术交底,并提出施工单位及专业班组重点控制内容:(1)钢管质量必须符合规范规程要求。(2)各杆件搭接及螺栓拧紧度必须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CJl30―2002)规定。(3)凡进场搭设人员必须取得架子工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4)专项方案附图作为施工图纸依据,要求专业组长熟悉并掌握,同时贯彻到每位操作人员。(5)施工中还应注意的事项:基础处理要求、钢管扣件的要求、为达到实际目标应采用的施工组织和技术保证措施等方面要全面落实。

3、钢管扣件进场检验

施工现场的钢管扣件,进场前向监理机构提交《工程材料/构配件报审表》,同时必须附有出厂合格证、生产许可证以及质量检验报告。监理工程师对出厂合格证及生产许可证进行审查,在符合要求后,进行钢管外观质量验收。监理工程师对钢管扣件的外观验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钢管有无严重鳞皮锈,钢管壁的厚度采用计量检查。(2)扣件的完整性以及重量碗扣式钢管脚手架碗扣的焊接质量。(3)监理工程师对外观质量以及质保资料检查符合要求后,应按建设部、国家质监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开展建筑施工用钢管、扣件专项整治的通知》(建质电[2003]35号)文的规定进行现场见证取样,试验合格的方可使用。

4、设置控制点

为保证施工过程质量、安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项目监理机构根据高支撑的结构特点协助施工单位设置以下质量控制点:(1)地基处理工序验收。(2)扫地杆与拉接点的设置。(3)立杆的搭接方式。(4)垂直纵、横向及水平剪刀撑的设置。(5)扣件拧紧度。(6)钢管扣件与组合钢架及框架柱的连接。在此基础上实施质量预控。施工单位按照质量控制点的要求,每道工序完成后,经自检,公司安全检查合格后报监理机构进行验收,未经监理验收不得进行下道工序。

5、加强巡视检查与平行检验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监理部安排专职监理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施工过程进行巡视检查。主要检查:(1)施工单位专职安全人员是否到位。(2)脚手架搭设人员是否按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划》(GB5036)考核合格,是否持证上岗。(3)支撑搭设工艺是否符合规范及专项方案要求。(4)施工过程是否存在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监理人员发现有违章作业及违规行为给予及时制止。对于不能及时整改的由总监理工程师或专业安全监理工程师下发监理通知,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对拒不整改的,征得业主同意后,由总监理工程师下发停工令,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解决有关事项。(5)监理部配备力矩板手,定期或不定期对螺栓紧固据力矩进行检验,扭力矩不符合要求时及时督促施工单位整改,同时也应监督施工单位配备力矩扳手,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对施工单位项目部进行扣件拧紧度及碗扣式钢管支撑架碗扣锁紧度和定位销实检记录的量化检查。

6、高大模板支撑验收

承重支撑搭设完成后,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员等对承重支撑搭设分项工程验收,验收标准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l30-2001)以及《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和《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规定的高大模板工程进行专项验收执行。(1)项目监理部对验收资料全面核查。(2)现场检查立杆间距、立杆垂直度、扣件拧紧度,扫地杆设置,钢门架及钢管拉结点设置,立杆搭设方式纵、横向水平杆设置,剪刀撑纵、横向及水平加强层设置、施工荷载等全面检查。验收符合要求后签署分项验收表。

7、浇捣砼过程控制

在浇捣过程中,监理人员旁站监理,并督促施工单位安排专职人员观察模板支撑有无异常变化,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汇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严格控制泵管布料高度不超过板面200mm。合理安排浇捣顺序,控制模板层上的施工荷载不得超载,进行分层浇捣。

从上述内容而言案例中工程监理不到位。监理方对事故段施工现场及施工质量监督检查不认真、不细致、不严格,特别是对事故段脚手架搭建施工检查和安全质量把关不严,没有发现脚手架搭建施工中存在的诸多安全问题,如模板支架的构架缺陷;碗扣式钢管支架扫地杆的距地高度为600mm;架体四周及内部未设置纵横向竖向剪刀撑和水平剪刀撑;未与既有结构进行有效连接等等构造缺陷。对支架及模板施工专项方案审查不严,从案例一事故段的专项施工方案的安全计算的钢管壁厚的取值为Φ48×3.5mm,也不难看出对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查缺乏严谨、审慎的科学态度和执业责任心,对施工中发现的安全质量问题不认真督促整改。如果监理对模板支架在检查验收阶段仔细、认真、严格一些,就可避免事故发生。另一原因是监理人员缺乏严谨、审慎的科学态度和执业责任心也是导致此次事故发生的因素。

六、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督管理

加大对高大模板施工的监管力度。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应当将高大模板等危险性较大工程作为本地区监控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在报监和监督交底时应予以明确,加大检查频次,发现隐患及时督促整改,遏制重大事故发生《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文规定,“建设主管部门及监督机构应将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作为建设工程安全监督重点,加强对方案审核论证、验收、检查、监控程序的监督”。从中该条文看并不难理解。

(一)加强对严格遵守管理程序和认真履行序岗职责要求的监督,提高施工安全监管水平。

遵守管理程序和履行序岗职责,是加强监督管理工作的核心要求。

监督管理不是取代工程建设有关各方的直接管理工作,而是对其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控制,是监控直接管理工作的间接管理。

在监督管理工作中,由于管理的程序反映了管理序列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即共处一体并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它是监督管理工作的纲和领,有了符合管理工作内在机理的程序,严格监管程序,就能达到提纲携领、使管理工作整体动起来的效果;而所谓“序岗职责”,就是序列管理工作的岗位职责。只有每个处于序列的管理工作的岗位职责都非常明确、具有可监管性并被认真履行时,各项序列管理工作之间的相互衔接、相互制约、相互保证和促进的关系才能得以形成有机的整体,并推动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导则》的规定都体现了必须加强对管理程序和序岗职责的监控管理要求,而这一监督控制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化,其完善与规范工作要求有以下4个方面:

1、进一步理顺各序列管理工作的逻辑关系,使其形成有机整体;

2、进一步明确各序列管理工作的岗位职责,使其形成有力的责任追究机制;

3、进一步完善程序和职责管理的监督手段和措施,确保达到监控要求;

4、依据高大模板支架工程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形成杜绝坍塌事故发生的、具有全面覆盖性的重点监督环节和监控点,提高监控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而言还存在的问题,一是直接以专家身份参与专家论证;二是代表施工企业组织专家论证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三是监管人员的配备不符合专业化、合理化的要求、人员不适应,行政执法水平有限;四是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明确,缺乏权威性、关系不协调,没有形成联合执法机制。对此,组建高素质的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队伍,是建设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体系的基础。作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体系的组织基础,必须建立一支与其工作任务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队伍;在监管执法人员配备上,应当是上少下多,加强基层。监管执法队伍应当是高素质、高效率、高水平的、熟悉法律、精通专业技术知识,为提高政府执法形象打下坚实的基础。科学合理地界定各有关部门的职责,防止和减少职责交叉,各负其责,相互协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各有关部门的监管执法职责应当法律化、制度化、即在法律规定和政府授权的范围内履行各自的职责。行政执法过程中行使行政执法处罚权的一定要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框架和额度内实施,以避免滥用行政执法处罚权之嫌。在行政执法过程中逐步建立行政执法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督管理程序性检查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件规定的已经十分清楚,组织专家论证是企业的自主行为,应由施工企业自行组织专家论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主要是管理程序性检查(即合法性检查),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方案是否严格履行了审批程序;

2、方案是否存在违反《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筑施工和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或《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等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要求;

3、方案是否依法经专家组论证并按论证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

4、施工单位是否严格按照方案施工等。

施工单位违反上述规定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施工安全监督机构应当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应当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或地方性标准、规范性文件的规定责令暂时停工整改。施工单位应将整改情况上报施工安全监督机构,对停工整改的,应经复查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

在依法监督检查中除严格执行合法性检查外,尚应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强技术性检查,这是为在今后的行政执法过程中逐步建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的权威性打下基础。

就上述事故而言,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是否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严格履行其法定职责;是否按照相应的审批检查程序进行审查,处置结果是否合法,答案是否定的,否则就不会在事故调查处理过程中有那么多的违规违法行为存在。这也是每一起事故背后多多少少都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和成因的根本所在。正是基于这一点笔者认为事故并不可怕,只要正视他、遵循程序公开化、透明化;监管职责制度化、法律化;行政执法规范化、合理化是完全可以提高政府监管部门的公信力和权威性的,在监督管理过程中只有保持对己负责,才有可能对人负责。

第7篇:坍塌事故范文

2012年3月19日13时38分,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下关镇小关邑村一违法在建工程突然坍塌,倒塌面积达12810平方米。该建筑物为钢架结构,共3层,高14.48米,建筑面积14200平方米。事故发生时,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屋顶及楼层混泥土浇筑刚刚完毕,有部分施工人员正在其内部进行施工作业。因施工现场管理混乱,被埋压人数无法确定,经到场详细询问、排查后,确定被埋压人员为15人。大理州公安消防支队参战官兵连续奋战10余个小时,成功营救15名被困人员。

二、事故原因及特点

(一)事故原因

1、违规施工。工程设计时,严重违反国家建筑设计技术规范,擅自降低设计标准、施工质量,随意施工,在当地政府相关规划部门多次警告下,仍然置于不顾,强行施工。

2、施工质量差。通过实地观察,该建筑物所用钢材标准偏低,承载力明显不足,偷工减料现象突出。其次,从施工工艺上看,该建筑物焊接水平不达标,接头表面的气孔、夹渣等参考系数均不符合钢结构焊缝外观质量标准。

3、现场管理混乱。施工现场没有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施工人员没有进行专业培训,被救出部分人员未佩戴安全帽,进出场作业管理差,没有人员登记,导致无法第一时间确定被埋压人员准确数字,既增大了救援难度,也浪费了大量救援时间,影响了救援整体工作的推进速度。

4、气候影响。大理市下关镇素有“风城”之称,尤其以冬春两季最为突出,全年有三十五天的八级大风,年平均风速达4.2米/秒。该建筑位于下关镇小关邑,毗邻洱海,地势平坦,风荷载较大。

(二)事故特点

1、突发性强。事故现场北侧为洱海湿地公园,南侧为耕地,东侧毗邻洱海,西侧为规划道路。事故发生时,正值中午休息时间,周围群众少,加之该工程无专职安全员,事故前兆不明显,现场杂物堆放不规范,允许人员逃生的时间非常有限,造成在场人员的大部分埋压。

2、救援难度大。该建筑为钢架结构,建筑整体坍塌,钢架之间形成不规则空间、缝隙,承载力支点的形成较一般土木结构的建筑更为复杂、敏感,救援中稍有不慎,极易发生二次坍塌;其次,钢架断裂后,形成比较锋利的开口,给救援人员及救援设备在安全操作中带来了不利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的救援的整体推进速度;同时,事发当时,大理正处春季大风期间,风大、天寒、沙尘大,给救援人员无形中增加了救援难度。

3、社会影响大。事故发生后,当地公安机关,迅速对周围道路进行了临时封堵。但因该工程队被埋压施工人员,多为事故地点旁的小关邑村人,村民自发来到事发现场围观,有部分被埋压人员亲属,情绪激动,冲入封锁线内,自行挖掘,给救援工作带来一定影响。中央、省、州、市各级媒体,也闻讯赶来,对整个救援工作进行跟踪、采访。

三、救援基本情况

1、救援部门多。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迅速调集公安、住建、规划、水利、电力、卫生、消防及部分驻关部队,因参与单位、部门多,人员复杂,一时造成指挥员多,命令多,协调难等不利因素。随即,指挥部立即下令由大理消防支队第一指挥员作为现场总指挥,全面调配在场救援力量,指挥体系逐步形成。

2、救援装备标准高。事故发生后,大理消防支队第一时间调集辖区大、中队,共20车118人投入救援,并立即调动大理战勤保障大队携带大量救援器材装备赶赴现场。但从救援任务开展中,存在大型救援设备无法进入,救援行动作业面小,机动链锯、金属切割机、水泥冲击镐等体积稍大的破拆工具难以找到合适的作业点。其次,因事故倒塌面积大,结构复杂,埋压人员较多,各项救援任务需同时开展,对器材的种类、数量要求较高。

3、后勤保障任务重。由于救援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对器材的损耗较为严重,需要储备足够的备份。同时,救援时间长、参与人数多,需妥善做好器材装备燃料、救援人员饮食的充分保障。

4、准备工作不足。一是救援人员对坍塌现场内部的情况一无所知,救援是在无明确目标条件下展开,不确定因素较多。二是部分官兵救援经验少,心理压力大。虽然经过训练,但亲临现场,加之救援现场气氛紧张,一定程度对指挥员的决策判断和战斗员的抢救行动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四、几点启示

1、明确职责,协调行动。各级救援力量到场后,要迅速成立抢险救援总指挥部,统一协调各职能部门间的关系。总指挥由地区行政首长担任,政府领导统一指挥,要调集公安、交通、医疗、市政、电业等部门及驻军部队共同实施抢险救援活动。公安部门设立警戒区,清理现场无关人员、家属、群众,如需进入现场,需经现场总指挥员批准;交通部门疏散交通;医疗部门负责抢救出来的伤员;市政部门派出吊车、铲车等机械现场吊拉、扒运作业;电力部门切断电源,和现场送电、照明等;而公安消防部门则是抢险救援的主力军,因此在抢险救援过程中,我们要本着“主动承担,周密计划,积极汇报,行动迅速”的原则,要在抢险现场能够涉险不惊,为抢险救援指挥部献计献策,为总指挥员当好参谋和助手,按照联合行动协调来自各方面的参战力量,使之为抢险救援大局服务。

3、搞好防护,慎重初战。从近期倒塌事故中看到,都有消防员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倒塌事故现场十分复杂,次生灾害和重复性倒塌,对参战的官兵将会构成威胁。因此,我们必须确保贯彻各个环节,以防在抢险救援中因个人防护装备问题或使用不当造成的不必要的伤亡。在加强个人防护的前提下,积极消除次生灾害和重复性倒塌对参战官兵的威胁。能消除危险的应及时消除,不能消除的必须采取监护措施,不同等级区域的人员应按级采取防护措施。

4、联络畅通,信息准确。复杂的事故现场,众多的参战队伍,给指挥通讯工作造成诸多不便。因此,保证联络的畅通和信息的准确显的尤其重要。指挥员不仅要了解到场前的情况,更要把握到场后的局势,特别要弄清楚被埋压的人员数量、方位以及已经抢救出的人员数量、伤亡情况等。消防部队在注重建立现场组织机构外,还应加强调度指挥中心建设,尤其是现场图像传输、紧急道路交通管制、大屏幕显示等技术的运用,使地方党政领导、高层指挥人员能在指挥中心实施指挥,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避免到场领导过多而出现多头指挥及人员伤害。如现场存在重复性倒塌的危险时,一定要请有关专家到场协助决策,以免因救援行动失当而造成新的伤亡。

第8篇:坍塌事故范文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145-02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国家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等观念的树立就显得尤为重要。保证安全施工,减少事故发生,是建筑行业必须重视的课题。

关键词:建筑施工;坍塌事故;措施

前言:

建筑行业是一个环境复杂的工作,生产过程呈现出很大的流动性,综合性工种交错作业,各别工种工作人员密集,还有些工种需要高空作业,手工作业等,这些因素,都构成了安全问题产生的隐患。可以说危险处处存在,预防非常困难。在这其中,建筑物的坍塌事故更是时有发生,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建筑行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一定程度的制约了建筑行业的建康发展。本文研究整理了在建筑施工中多发的几种坍塌事故,并提出一些预防的措施和建议。希望能对国家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1坍塌事故种类

1.1建筑物整体坍塌。

建筑物整体坍塌事故的发生原因主要有,桩基失稳导致的坍塌,其直接原因是挤土桩的挤土效应与超静孔隙水压力效应。地基整体失隐坍塌,主要是由于地质构造异常的情况下,出现移动、地陷。使这些滑动土地上的建筑物坍塌。

1.2局部坍塌。

建筑物的施工中,土方的坍塌、楼板的坍塌、部分墙体的坍塌等局部构造发生的坍塌。

1.3施工机械坍塌。

包括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工地上使用的各类起重机械,包括龙门吊、架桥机等,特别是塔式起重机的坍塌、坠落事故等以及塔式起重机安装、拆卸过程中的各种隐患和事故,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工地上使用的各类脚手架,特别是支架、脚手架支撑体系的坍塌事故,包括因管件材质、各类模板使用等引发的坍塌事故。

2引发坍塌事故的因素

经过对有关资料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到,为何导致坍塌事故的发生,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素。

2.1管理、设计等方面的原因。

包括工程结构在设计中存在不科学的计算方式或错误结果;在一些特定机械的安装或使用中不有不合规范的现象发生,如脚手架等。施工之前没有充分准备没建立起科学的施工方案和完备的施工组织设计,对技术安全等措施没能作出具体的技术交底,一些项目没能经过充分的评审论证就仓促上马;因管理不擅而导致施工混乱,各项工程的施工质量、安全检验工作制度不能切实执行;只注意了对经济利益的考虑,偷工减料,施工质量差;施工队伍素质差,不能按照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施工,违章指挥,非法施工,没有建立起正确的思想认识,工作中表现出冒险性、随意性;现场作业环境不良,安全防护设施缺乏。

2.2施工过程中的操作、机械等原因。

主要包括(1)建筑物坍塌,其引发的原因主要是结构材料的质量不过关,达到到标准要求;地基的稳定性差,有沉降不均匀的状况;结构间的连接部位不坚固;超出结构承受力的负载、受到强大外力的冲击,分布不均匀的负载使结构造成重心偏移等。(2)脚手架及模板坍塌:这种情况我发生,大多是因为架体的搭设不合理、架体安全稳定性差、受外力的冲击、拆除架体操作中不按既定程序。(3)基坑土方坍塌,主要的因素体现在,在开挖时没能按照要求留设边坡,使之缺少支护,还有受土质状况的影响,土质密度过低或受到地下或地表水的一定时间的侵蚀而经不起强压力或过大振动等导致的滑坡。(4)现场施工中的施工机械的倒塌,如起重设备特别是塔吊倒塌,此情况的发生大多是施工机械的安全性过低、没能按照要求使结构强度达标、没有提前安排安全保护方法,起重设备与结构之间的拉结力不够,还有在施工中的不合理操作,如意外碰撞、超载、阻力过大等。

3坍塌事故的预防

3.1 加强管理,强化安全意识。

施工前要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把专家评审论证工作作好;认真执行相关的质量安全定理条例与标准;加强对每个工程施工质量的检测、签证,检验不合格的坚决不准通过;有关的管理人员一定要认真对待施工的管理工作,监理单位要尽职尽责强化监督检查,监督工作,消除安全隐患。

3.2建筑物坍塌预防。

首先要确保建筑材料的质量,各结构中的材料都要保证其特性及品质,达到行业标准的规范,安装工作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用金属探伤仪来测试主要的焊接部位,确保结实无误。对建筑物的负荷能力要精确计算,并在施工中严格按照计算的结果来控制,必要时要对楼板、尾面板的底部等位置进行临时加固,或采取例如支撑等其他的方法进行保护处理。对建筑构件在施工中禁止野蛮操作,以防止对其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为结构带来隐患。同时更要防止外力对结构发生顶撞、振动等破坏。

3.3大型模板支架及各类工具坍塌的预防。

选用模板支撑的材料时,不得使用不达标准的材料,对重、大跨度的模板进行支架损伤时,要运用加强式支撑。支撑立柱的基础应坚固、平整,正确连接门柱接触部位,对支撑设施加设垫板等加固措施。斜支撑和立柱应牢固拉结,使之形成整体。操作平台应限制施工荷载,严格掌握混凝土出模强度不低于0.2MPa。支架上不能直接承受各种冲击和振动等外力,对此必须采取严格有效的措施预防。在模板支架上进行混凝士浇筑时,应从柱、梁开始楼板之后再浇筑挑梁,以防止出现偏心荷载而造成重心偏移从而使支架失去稳定。 

3.4脚手架坍塌的预防。

钢管脚手架的杆件连接必须使用合格的玛钢扣件,不得使用铅丝或其它材料绑扎。立杆基础平、实,有底座支撑。立杆、横杆、剪刀撑间距、水平度及与构件物拉接符合安全要求。脚手板材质符合要求,脚手板满铺,严禁出现探头板。脚手架底部(距地20cm)设置纵横向扫地杆,并保证贯通整个脚手架,确保脚手架的整体结构不变形。严禁拆除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严禁拆除连墙件。 

3.5基坑坍塌的预防。

根据地基挖掘深度与土质和地下水位情况,分别按规定采取留置安全边坡、加设固壁支撑、挡土墙、设置土钉或锚杆支护等安全技术措施。土方开挖前要在确认地下管线、人防结构等地下物及废井、坑的埋置深度、位置及防护要求后,制定防护措施,经施工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后方可作业。挖出的余土应堆放在距土壁1m以外,高度不超过1m。距基坑3m范围内不得有重型车辆通行或重物、重型设备存放,冬季挖土、填土,基础表面应进行覆盖保温,解冻期应检查土壁有无因化冻而失去牯聚力的塌方险情。如附近有使用打桩机或运输车辆通行以及爆破等产生的振动力,应采取土壁加固安全措施。

2总结

安全工作无小事,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一定要认真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完善各项管理措施,把要求和执行紧密结合,落到实处。在此基础上要跟据实际情况,不断进步,最大程度的减少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第9篇:坍塌事故范文

[目击者]

半夜被“一声闷雷炸醒”

3月11日,村民们汇聚在发生坍塌的“丹阳市中西服装厂”厂区门口对着里面指指点点,坍塌工场距离沪宁城铁施工现场仅有200米的距离。施工人员租住的厂房在爆炸发生后已被夷为平地,水泥石块杂乱地堆积,面盆、衣物等物品则散落一地。

“这批工人才住进去不到一个月,就发生爆炸了。”52岁的周林生目睹眼前的情景,语气悲天悯人。凌晨的爆炸让这个距离工场最近的家庭惊魂未定。凌晨1时45分,周林生被“一声闷雷炸醒”,吓得全身发抖。隔着窗户,周林生发现外面火光冲天,赶紧跑到阳台上看个究竟,眼前的情况让他惊呆了。

隔壁厂区被炸得七零八落,地面上多处冒出火光,腾起的烟雾如蘑菇云笼罩着村庄。隐隐约约,坍塌的厂房里传出“救救我,救救我”的呼喊声。爆炸声传至方圆数里,不少村民闻讯朝着火光的方向赶来。

半晌,被突如其来的爆炸声惊吓过度的周林生才逐渐恢复平静,只见楼下跑来一个人影,喊着“请你救救我!”周林生下楼开门,原来呼救者是一位幸存民工,全身只穿了一条裤衩,手里抱着一床褥子,全身瑟瑟发抖。

周林生安顿好这位幸存者,掏出手机拨打“110”。过了一会,警察和消防战士赶来,救援和事故处理工作随即展开。

[幸存者]

只见一道蓝光沿着围墙疾驰

向周林生求救的幸存者名叫路应和,记者当日下午见到他时。双眼里仍充满了恐惧。在坍塌事故中,38岁的哥哥路应坪倒在了坍塌的废墟中,路应和嘴中反复念叨,“我怎么向嫂子和侄子交代。”

11日凌晨1时左右,工场内开进一辆满载钢筋的运输车,包工头敲了一间屋门,叫出6名工人从车上把钢筋卸下来。刚刚入睡的路应和被嘈杂的声音吵醒,起身去找厕所。刚刚走出房门,睡眼朦胧的路应和眼前闪现一道蓝色的火光,路应和立即警觉起来,只见这道蓝光沿着围墙朝着一楼堆放残留机械和原料的那个房间疾驰。刹那间,那个房间就被点燃,情况危机万分。

“哥哥,快起来,哥哥,要起火了。”路应和预感到灾难马上要降临,大声呼喊哥哥,盼望哥哥赶紧跑出来。然而,只见一道耀眼的火光直冲云霄,“轰隆”一声,路应坪还来不及穿上裤子,爆炸就发生了,二层的厂房瞬间垮塌。

废墟中传来亲人呼救的声音,路应和却束手无策,于是便跑去向周林生求救。18岁的杨代涛和路应和同住一个房间,在厂房坍塌的一刻,他跑了出来,但母亲杨胡兰跑进房间救儿子,却再没能出来。

此次爆炸引发的坍塌事故共造成11人死亡,20人受伤。幸存工友介绍,在这个工场内大约住着200名工人,坍塌位置3间房子里住着42人,他们大多来自贵州、四川和江苏,都是包工头通过亲戚或熟人关系带到公司,有些甚至一家人在工地上。杨代涛说,在事故中,包工头也未能幸免于难。

[事故原因]

厂房库存闲置铝银粉引发爆炸

11日凌晨事故发生后,曾有报道称厂房坍塌原因是煤气罐爆炸所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周林生以及路应和均否定了这种说法,两人均表示,在现场没有闻到任何煤气味道,猜测是厂房库存的化工原料铝银粉肇事。

专家的初步调查结论证实了村民们的猜测。11日下午,江苏省政府新闻发言人肖泉在吕城镇宾馆召开的新闻会上表示,专家们通过对现场调查,分析事故原因,认为该房屋原为闲置铝粉加工厂,已停产多年。残存的粉尘爆炸造成房屋坍塌。具体原因将作进一步调查。

[事故后记]

厂房曾发生过爆炸,施工方疑忽略安全

爆炸原因已经揭晓,但惠济村的村民却追问,早在2004年,“光阳铝银粉厂”在位于附近运河镇的新厂址就发生过爆炸事故,为何继续经营至今?

让周林生和村民不解的是,虽然位于惠济村的化工旧厂关闭了,为何相关部门未监督将原料彻底清除,以至于留下安全隐患?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