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伤感的爱情故事范文

伤感的爱情故事精选(九篇)

伤感的爱情故事

第1篇:伤感的爱情故事范文

关键词:许秦豪 悲伤意味 《 八月照相馆》 《春逝》 《外出》

前言:

许秦豪的电影充盈着生活气息,像是在还原平凡人的生活。往往一部电影即是围绕着两个普通人的世界来展开,诸如生活琐碎,情感与分离。平淡无奇却又富有魅力。他的电影即是他个人想法的外化,对人的生死、爱情、分离的探寻与思考始终是他电影作品内涵的主题。易碎、没有永恒,是许秦豪的电影最为普遍的想法与反映。许秦豪的电影当中有超过半数的电影弥漫着悲伤的意味。逝去与分离,透露出眼泪的廉价与悲伤的普遍存在。“我个人是喜欢悲伤氛围的电影,因为笑往往是浅薄的,笑过就忘了,悲伤则会让人记忆良久。”

学哲学的许秦豪崇拜老庄,在他的电影情感表现的度上,即是一个“淡”字。没有浓烈的感情抒发,许秦豪电影中的伤感表现出节制的美,哀而不伤。诸如《假如爱有天意》、《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一类的韩国电影以瞬间即可包围观众的悲伤漩涡赚足了眼泪,而许秦豪电影当中这种淡然的伤感,借助细腻地描写、独特的表现方式传递出一种持续、真实、动人的伤感,魅力相当,意境更显。《八月照相馆》中爱情悄然萌生的喜悦、生命即将而尽的悲恸乃至绝望,《春逝》中期年之后漠然离场的爱情,《外出》中背叛过后更显离殇的苦痛,所有的故事都在他的安排下通过一种特有的方式在一种他的电影所特属的氛围当中缓缓步入又缓缓落幕。静静的悲伤,淡淡的忧愁,这种通过镜头传达给观众的点到即止的许氏悲伤蕴藉深厚。

《八月照相馆》——生死分离阻碍爱情的悲

永元是八月照相馆的老板,工作当中结识了女交通警察德琳。相处之中,两人互生情愫。永元知道自己身患癌症,将不久于世,忍痛把这份悄然萌生的感情埋在自己心里。最终,永元带着这份爱情离开人世。《八月照相馆》这部电影的灵感来自一张表情安详温暖的遗照,道出了乐观平和的生活哲理——当死亡不可避免,微笑面对。而电影当中的哀伤也给观众留下心灵的冲击。已逝岁月中与芝泳的爱情彻底以悲情收场。而现在的生活中,永元与德琳互生好感,爱情像是藏在拐角处的幸福。生活总是残酷得真切可感,永元的生命还没有延伸到拐角,已被无从知晓的力量收回。两人的爱情还没有拉开大幕就已消失在生命的舞台上。当?粤瞻训?躺?男湃??障喙莸拿欧欤?彼?仍谡障喙莞浇??彼?铀檎障喙莸牟AВ?却?耐纯唷⒍园?榭嗌?钠谂巍⑹?グ?槊壬?南苍茫?种秩焙队氡?硕荚?粤盏亩?鳌⑸裉?械靡韵韵帧S涝?糇挪AА按ッ?弊抛约焊崭瞻?先从旨唇??サ?粤帐保?凵裎弈巍⒈?恕U庵治蘖?咕苊?说陌С钤诘突旱谋尘耙衾种械玫礁?愀?畹匿秩居胙由臁

“我终于明白,就像我看过的无数张照片一样,爱情也会变成永远的回忆。你让我在美丽的爱情中悄悄离去。我要对你说,谢谢,再见。”这是电影结尾永元对自己生命和爱情的自白。爱情变成永远的回忆,但在我悄悄离去时,你伴我以美丽的爱情。生命已逝,爱情的美好永存,许秦豪的电影里总没有彻底的绝望。永元的父亲提着工具箱出外景拍照,照应了电影当中永元将拍照、冲印的方法和程序通过照片呈现出来的情节。八月照相馆依然在原地,就像永元、?粤粘跏赌前恪?粤照驹诎嗽抡障喙菝徘埃?醋懦鞔袄镒约旱恼掌??α恕k?实陌?樵?创游蠢肟?

《春逝》——爱情逝去的悲

尚优与电台主持人恩素一同录制大自然的声音。山水秀美,自然灵动。初见的两个年轻人陷入爱河。不久之后,恩素借冷落提出分手,尚优极力挽回。他的一句“我会做得更好”只换来恩素冷酷的“分手吧”。《春逝》以细腻的手法展开了尚优与恩素爱情开始的过程、因恩素移情别恋深陷痛苦的过程和最终走出爱情痛苦黑洞的过程,诉说着一个男人带着淡淡哀愁的爱情悲歌。尚优在这份爱情中无非就是“一包即食面”,所以这份爱情注定只是悲剧。对恩素自始至终的感情在他亲眼看到恩素被歌手接走之后而受到重挫,他仍旧选择屈服于挽留,却得到恩素冷酷决绝的回应。冬转而夏,尚优依然怀恋着恩素。再见时,以往还不会开车的恩素已有自己的车。跟踪之下,尚优

见了她与另一个男人的甜蜜。尚优的钥匙在恩素车上划出的是他自己内心深深的伤。

偶然,举手过头顶的动作勾起了恩素关于尚优的记忆。于是,故人重逢。尚优寡言以对,默然拒绝了恩素“今天陪我”的要求。两人握手,就像第一次见面那样,好聚好散。恩素转身离开,尚优站在原地。镜头中,恩素越走越远,慢慢模糊,似乎已经走出尚优的爱情。

风吹麦浪,尚优带着耳机,聆听着大自然的奏鸣,只是身边少了当初共同走进爱情的那个人。曾经都在风里沉醉,如今只剩一人缱绻。风吹走了爱情,风带着自己经历“爱情怎么走得这样快”。尚优笑了。绕一圈,走到离开之外才发现,爱情原来一直这样美。

《外出》——人伦之内爱情的悲

仁秀和淑英是被背叛撮合的一对终将分开的爱人。惺惺相惜的悲苦,半带报复的尝试,两个人越过底线,开始了婚外情之外的外遇,开始了两张病床之外、人伦之内的爱情。如若,仁秀的妻子也永睡不醒,两个人的感情还有走向光明的希望。可惜,天意弄人。电影的结尾揭开了最终的悬念,仁秀与淑英两人终于走上了婚外恋的循环。电影一开始即营造出低沉、压抑的氛围,而整体的感情基调也是悲愁的。整个故事的编排也内涵深意,反映了许秦豪对婚外恋这一社会话题的思考。仁秀与淑英证实了另一半对婚姻的背叛时带着很明显的矛盾心理,痛苦又怨恨。正是这种感情将两人推向对方。这就为两人感情的悲苦意味埋下了伏笔。也许双宿双飞,也许从此天各一方。淑英得知仁秀妻子苏醒以后便意识到两人的分离将在不远的前方,伤心哭泣。而仁秀也为此落泪。先是为伴侣的不忠而痛心,后为难舍的相惜之爱而悲愁,仁秀和淑英这段在人伦之内的爱情始终伴着淡淡的忧伤。

“我相信一切都交待得明明白白,会削弱电影的艺术感染力,给观众留下回味会让观众记得更久。”正是出于这种想法,许秦豪在《外出》中使用了开放式的结尾,把想象留给观众。我们去哪里?你想去哪里?四月,飘起了雪。两个人在公路上,不知去往何方。这种不知是幸福的吧。

第2篇:伤感的爱情故事范文

我喜欢张晓风,她是一个满腹经纶的女子。可我更爱徐志摩的文字,那若隐若现的忧伤。那让人猜不透的情感,那让人心疼的心思细腻。是啊,文字连缀这一个又一个忧伤的故事,而我却只是忧伤,想要感同身受却总是做不到。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徐志摩的这首《再别康桥》,美的让我一次又一次落下泪水。那文字里琉璃而又破碎的故事,我想只有有心人才能明白吧。

雨后的空气是那么的清新,正如徐志摩倾心于林徽因。那段爱情,我心醉又心碎。有人说,最爱林徽因的是金岳霖,他守护了他一生。那么,徐志摩呢?这个男人的悲伤,又有几个人愿意去体会。

他文字里的忧伤仿佛透漏着那段爱情的悲哀。包办婚姻的悲剧,是啊,如果是在现代,林徽因和徐志摩应该是一对佳偶吧!

第3篇:伤感的爱情故事范文

有时候;很想去一个城市,是因为想念那里的人。有一刻;但又一次不愿意提起时,只是因为心里的那份伤,深深的触动了心里的那片疼。我原本以为,回忆,让时间可以淡忘,然、越延越深。其实;我知道文字可以一直都懂我,懂我全部的心情,因为;我爱文字,我无比的挚爱文字,我喜爱文字的那种古朴,那种简述撰写的情感对话,我爱文字里,无人知晓的倾诉,我更喜爱那一笺浓墨淡淡写下的悲伤。如岁月之河漫漫流逝,如时间之歌轻轻吟唱。是否;悲伤曾也有过岁月的样子,走向了只有快乐的终点?

那些年;我们都有一个梦,曾为心中的那份梦,执着过,有过心酸和痛楚。那些年;我们心中都有一份无人知晓的情感,爱过一个人胜似爱自己。总以那样,所有的一切都值得,很多年后,当再一次,在记忆翻卷时,才发现,那时候,那些停驻在回忆的故事,是那么的可笑和幼稚,那么一段幸福的曾经,早已在记忆的颜色里,在时间的变迁里,枯黄如落叶,从前,曾经,一直都后来的后来,我们都懂了,总有一段悲伤,不愿意再提起。

时间是梦里的轻歌,携着往事的深沉,穿梭在繁华过的心海,流出了眼泪的河流。寂夜里的声音,是悲伤划落的心碎,我们总是时常想起,往事里的回忆,活着;好像从来没有为自己真正的活过一会,一直学着照顾别人,而却忘记了心疼自己,一直努力的拼命,却越来离自己的梦想越远。时间;可以教会人很多东西,告诉我们,被伤过,也被爱过,只是错过了很多,幸福过的曾经忧伤了未来。如果;在沧海的那头,没有了等待,就停下来,别再飞了,就算飞过沧海,也不会找不到想要的答案。

人生,抓住竟有的年华,为自己的梦想而活,没有什么让我们把自己一直活在回忆的深渊,背对时光的道路,在悲伤里消沉,在回忆里绝望,有人说;别做无谓的牺牲,别执着不值得的梦,别再爱不在乎自己的人,给自己,给他人,学会放生。记住生活的前方,太多美好,依旧在等着你。喧嚣现实里的浮华,往往会诱惑我们的内心,让生命的意义,失去了天上给予我们的价值。让清幽在内心的那份淡定胸怀,做我们想做的事,努力完成一生的梦想。

你不坚强,永远没有人看见你的脆弱,就算再悲伤,谁都不会知道你内心的伤痕都低有多深。悲伤里的人,或许都有一个故事,而你的故事,无论是美好还是凄惨,都会被岁月湮灭,被时间珍藏,把自己活在前方,时光不会为谁而倒流,轮回不可能因为你的悲伤,而再次重反。生命的路,波澜起伏,我们要有惊风破浪的毅力,争做时间的强者,命运的前方,竟有多少光明,即使未知,也要去探究。悲伤只是一时的作祟,为何活没有任何价值观念的情感里,纠缠不休。

有一种悲伤,不愿再提起,不愿意在和任何人分享,那些孤单过的寂寞,那些流过心海的泪儿,那些时间里缱绻的色彩,那些在时光的转角处说出的再见,直到后来的故事里;再也没有了再见,而是再不见。伤过的心,碎过了繁华,走过的熟悉,陌生了缘分,太多无法回首的从前,在枯萎的脑海中,在时间里的,在很多次,我很怕别人问我……很多次;我很怕听到从前,因为悲伤,不愿提起,不愿再让记忆的根弦,触动心伤。曾感伤过所有的年华,等待了无数的岁月,泪湿了全部的故事,再也不愿再提起,那么一段悲伤。

有一首歌,陶醉过自己全部的心情,好像那一刻,只为那个人,起伏思念。有一种梦,残缺了很多美好,在岁月中落寞,在时间中无情,让我们懂得了时间是世上最无情的东西,把再深的感情,恩义,情愫,都会因天涯远隔岁月流失而渐渐淡去。这不是世事炎凉,也不是人情淡薄,而是因彼此的喜怒哀乐不能共享,岁月之风和时光之手淡化了心中的你我。所以请记住,再熟的路若不行走也会陌生,再深的情如不呵护也会如烟而逝。缘起缘灭,沧海桑田,这世间;只是世事皆无常。

总有一段路,一直都是一个人,就算不勇敢,也不能有脆弱,因为还要走的更远,即使不能回头,也要华丽的走完。或许;在那么多的悲伤和孤单里,会感到无尽的绝望,好像这个世界,早与自己,划清割线,是否脆弱要注定坚强?是否绝望注定希望?光阴斑驳,时光流逝,那些无言以对的沉默,在无声的结局里,慢慢地习惯了一个人,一个人学会了接受。懂、是岁月的无情,带走了缭绕的疼痛,悲伤陪着满目苍凉的孤单,渐行渐远,成为岁月的奴,伤感的墓。

浮世清欢,细水长流,所有的伤痕和欢乐,都是岁月里一晃而过的风景。或许;在记忆的碎梦里,只要折断了飞翔的翅膀,故事才会安静,悲伤就不会继续蔓延。时间把一切恍惚疏离,那些爱恨交加的情节,注定成为一段难言的过往,不能想起,不愿提起。时常对着远处不知名的天际,仰望头低上的天空,总觉得,自己的内心,为何有诉不尽的苦恼?忧伤有时候是走过心间的一缕清香,有时候是纸张上起舞,翩翩舞动的愁欢,无论如何找不到将要快乐的理由。

行一程山水,静看似水流年,许许多多飘落在季节枝头的眷恋,是那年风吹过的秋天,或许是留下了太多幸福过的画面,让悲伤的眼眸,凝聚在冰封的情感中,穿越了紧固的心门。其实;很多冥冥之中注定好的相逢,在悲伤的日子里,成为最不想掀起的一帘忧伤,如烟如故,如梦如初,无论任思绪如何渲染,都不敢忆起流年中的几经伤痛,如同一份眷恋,珍藏了好久,终会成为心碎的薄凉,步履着岁月流逝的河流,幻化成了永远无法交织的孤独和寂寞,在一瞬间的璀璨里,成为过往云烟,再也不愿提起的一段悲伤。

第4篇:伤感的爱情故事范文

摘 要:沈从文的《边城》,初读使人感觉优美无比,细品却感觉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之情,有深厚的悲凉底蕴。究其主要原因:其一,人心多虑,命运无情,矛盾之中深蕴悲凉。其二,人性向善,生命多爱,却彼此隔膜而心生忧伤。其三,生活单调,环境闭塞,使人心落寞而惆怅。而沈从文对人生人性痛苦感悟后内心的忧伤正是《边城》一切忧伤之根源,《边城》的忧伤内蕴令人警醒和反思,《边城》同时也就有了深层而独特的美感。

《边城》是一部小说,但它更是一部关于人生人性人情的社会大书。沈从文先生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①本着这样的创作意图,作者以他生花的妙笔、纯真的感情、对家乡的挚爱,首先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湘西优美恬静的自然风光,而生活在这“世外桃源”的人们,是“一群未曾被现代文明污染”的“善良的人”——十六岁情窦初开的翠翠和她年逾古稀的外公、慷慨豪爽而又热情诚实的天保兄弟。在《边城》的故事中,每个人的身上都笼罩着人性至善至美的光环。但细细品味,字里行间,却常常有一种似烟如雾的淡淡的悲情向你袭来,那是一种挥之不去的忧伤之情。

一、美丽的表层

《边城》是沈从文表现故乡湘西风情作品的典型代表。美丽的湘西地处我国西南地区湘川黔三省交界之处,是汉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民风淳朴。沈从文20岁去北京讨生活之前是在家乡度过的。“是湘西玲珑剔透的山水孕育了他的才情,人性甜美的凤凰小城赋予他柔顺多情的个性”。自幼好奇的沈从文,不仅熟悉家乡的一切,更具有一种永远的难以割舍的深厚情感。沈从文在远离家乡的都市讨生活,其境况是艰难的,他所耳闻目睹的都市生活也与家乡的一切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边城》中想要表现的“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实际上正在遭遇现代文明的侵袭。当沈从文又一次回家乡的时候,他已经深深地感觉到,他内心深处那个用情感建造起来的“希腊小庙”正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一步步走向坍塌。因此,沈从文所倾力表现的人生形式只是一个美丽的梦境,他对故乡风俗人情的刻意描写实际是一段追忆——对童年记忆中的美丽故乡的深情怀想。正如汪曾祺说:“《边城》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②《边城》中的一切都是想象的、虚构的、缥缈的、朦胧的,亦真亦幻,只可意会不可具象。他所展露的每个人物,也都好像雾中之花,仅有一副模糊的轮廓。

按照中国传统美学观点,自然的写实的美是一种清晰的明朗的令人可感可触的美,想象的虚构的美往往是抒情的模糊的朦胧的亦真亦幻的。沈从文所理想化的湘西世界,正是这样一个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的美妙境界,他的艺术构造使他成就了一件文学艺术的精品。“这里一切是谐和,光与影的适度配置,什么样人生活在什么空气里,一件艺术作品,正要叫人看不出是艺术的。”③《边城》中的人物全是可爱的,他们是一群远离了城市污浊的善良淳朴的人们,有着厚道而简单的灵魂,在自然的“风日里长养着”的纯真美丽的翠翠,饱经风霜、厚道尽职的老船工,健壮如虎热情诚实的天保兄弟,豪爽慷慨的船总顺顺等。《边城》的人心全是向善的,他们的心力全用在别人的身上:成人之美。他们对生活没有过分的奢望,只是在大自然所恩赐的青山绿水田园诗般的“桃花源”里一代代自然的生息繁衍,过着平平静静而又平平淡淡的自足自满的生活。这是沈从文的理想所在,是他为自己所创造的一个美丽的梦境。与作者笔下优美的风光和善良的乡民相互映照的还有主人公翠翠那美丽的梦——翠翠的梦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妙龄少女对内心深处朦胧爱情的热情向往和现实表露。所有这一切,都是作者在《边城》中所着力表现的美丽表层——“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二、深层的忧伤

沈从文认为“城里人”不能真正体味他的作品,他说:“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背后蕴藏的热情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④汪曾祺也说“《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的很深的悲剧感”⑤。这种悲剧感就是掩藏在美丽表层下的深层忧伤。

爷爷的忧伤围绕着翠翠而展开。爷爷是个穷苦的摆渡人,他年逾古稀,阅尽人生沧桑,又经历了老年丧子之痛,生活和岁月留给他的是无所不容的胸襟,是对于不幸、挫折淡定从容的沉稳。爷爷就像一棵历经千年的老树,岁月已“馈赠”于他伤痕累累的皮肤和坚忍不拔的精神,任何的刀削斧斫对他来说都不应该构成重大的伤害。但恰恰相反,对翠翠婚事的过度操心和担忧使老人最后在一个风雨之夜撒手人寰。爷爷的忧伤是伴随故事始终的。女儿女婿为情而死的悲剧,在他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痛。对于与他相依为命的翠翠,他关心备至,爱怜有加,翠翠是他人生全部的理想和希望,是冥冥之中那个为情而死的女儿的托付。他害怕翠翠走上那个可怜女儿的老路,但冥冥之中又感到翠翠正在走她母亲的老路,内心常常充满了忧伤和矛盾。他要为翠翠找一个能够托付终身的人,但也要找一个翠翠心里喜欢的人。他为翠翠的婚事操心,尽力体谅翠翠的心思,尽力促成爱情的实现。当他意识到事情向相反方向发展的时候,心急如焚,以至做出了“不合时宜”的事情。老人在傩送处得不到回答又遭到顺顺冷遇,心里所受的打击是惨重的,伤及灵魂而又无处诉说,在重重的打击下老人死在了暴风雨之夜。大爱无边,惊天地泣鬼神!老人死了,山洪暴发了,白塔倒了,古老的渡船也漂走了。这个忧伤的老人辞世时还带着深深的孤独、寂寞和忧愁。

翠翠的忧伤是一种情无所依的心绪,是成长中的烦恼。翠翠是大自然的女儿,是湘西美丽的山水哺育了她。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湘西的清风丽日、茶峒的青山绿水、碧溪岨的竹篁白塔,使她健康秀美、纯洁如玉、超凡脱俗。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性格也便有了微妙的变化:少了一点率真,多了一些沉思;少了一些欢笑,多了一分羞涩。翠翠有了青春期少女们同有的心事。面对着这突如其来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心绪,翠翠成长中的烦恼和忧伤悄然而至。“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翠翠)于是胡思乱想: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翠翠坐在溪边,望着溪面为暮色所笼罩的一切,且望到那一渡船上一群过渡人,其中有个吸旱烟的打着火镰吸烟,把烟杆在船边剥剥地敲着烟灰,就忽然哭起来了。”无端的烦恼,无来由地哭。看到黄昏优美的景色不免感到“薄薄的凄凉”,烦恼得无可奈何就胡思乱想,即使看见不相干的事情也会无来由哭。翠翠心底的忧伤可见一斑。翠翠的忧伤是一种典型的“有所思而不知所以,有所待而无由得之,情无所依、无所释怀的孤独惆怅的心理反映。她之所以想离家出走,放肆大胆地离开爷爷,潜意识里正是希望生命能发生点什么,来打破眼前的单调与孤寂,这其中所蕴含的孤寂与落寞之情是要我们仔细阅读才能品味出来的”⑥。翠翠恋爱了,但翠翠的爱情是那样的朦胧和飘忽。她并没有得到心爱的人明确表白,甚至连一个暗示也没有。翠翠的爱情似乎只是一串梦,她只能在梦中才能品尝到爱情的甜蜜。在梦中希冀爱情的来临,但现实中她内心依然是那样的孤寂和无奈。作为一个爱情故事的中心,翠翠对围绕着她所发生的一切浑然不知:天保外出闯滩而死,傩送离家出走,外公为她的婚事也忧愁而死。这一切,都是在一个局外人(杨马兵)告诉她以后,她才如梦方醒,整整哭了一个晚上。故事的结局是:翠翠凄凉地守候着渡船,孤独地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没有人能告诉她这孤独的等待、凄凉的守候将意味着什么!作为一个故事,翠翠爱的悲剧已接近尾声,但作为一个人生,这爱的悲剧才刚刚开始,在人生漫长的岁月里,只有她一个人独自品味这分孤独、凄凉和深深的忧伤。

转贴于

天保和傩送的忧伤是无法解决爱情的矛盾。孤独和忧伤本不该属于这一对赛虎似的年轻人。但不幸的是,他们同时爱上了翠翠。他们是船总的儿子,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兄弟俩都有情有义,是当地有名的好后生。天保个性豪爽、慷慨,又是撑船的好把式,人很勤快能干。他喜欢翠翠,但他不知道翠翠喜欢的是弟弟傩送,阴差阳错,使他不知情陷入了爱情的矛盾之中。他为了成全弟弟,选择了孤独而伤心地外出闯滩,最后死于意外,也许正是他孤独的归宿。而傩送在哥哥遇难之后,觉得有愧于哥哥,也抛下翠翠孤独地出走他乡,不知漂泊到了何处。最后留给翠翠是一个渺茫的希望:“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三、多重的矛盾

“边城”是个美丽如画的地方,爷爷、翠翠以及傩送兄弟等都是一群善良的人。沈从文倾其心力构筑了人性的“希腊小庙”,但从小说底蕴来看,“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词)。小说中重重的矛盾使人物产生浓重的忧伤情绪。

其一,人心多虑,命运无情,矛盾中深蕴悲凉。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人终将死亡,可谓命运无情。饱经沧桑的爷爷虽然不惮于死亡的威胁,但想到自己已是七十古稀之年,如果真的“不在”了,“孤雏”翠翠将无依无靠,死亡的担心和恐惧常常令老人不安。在翠翠心情烦躁向他撒娇、埋怨的时候,老人不免自言自语:“翠翠,爷爷不在了,你将怎么样?”“老船夫打量着自己被死亡抓走以后的情形,又想起白日在河街上同大老谈话的经过,想起中寨人陪嫁的那座碾坊,想起二老!想起一大堆过去事情,心中不免有点儿乱。”死亡留给老人的担心使老人感到深深的无奈。这样,小说在人性和人命的层面上解读着人生的无奈和绝望。亲情之爱,生活之忧,需要人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可是命运却有着它不可更改的结局,人生就有了深深的焦虑和遗憾。小说在人生的根本矛盾中写出了祖父生命的悲凉。这种悲凉成为众所感知而挥之不去的愁绪,融在小说的底蕴,生出永不绝断的忧伤。

其二,人性向善,生命多爱,却彼此隔膜而心生忧伤。可以说,《边城》是一幅真善美织就的大网,以善良的人性为经,以多重爱为纬编织而成。爷爷对翠翠无私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与他们善良的天性交织在一起,既让人感叹不已,又造成误会重重,使这个动人的爱情故事以凄美告终。

小说中的人物之间有多重爱的交织,也有多种误解扭结于心。隔膜之中有多重忧伤,悲凉意味浓重。爷爷珍惜翠翠胜过生命,万千思虑,又不愿直言所想;翠翠对傩送有着朦胧的纯洁爱意,却又藏匿在“自然人”的羞怯中;天保兄弟情感真挚,却在善意的退让中顿生意外;祖父喜欢傩送兄弟,却因缺乏沟通而误解重重;顺顺怜惜翠翠祖孙俩,却因痛心儿子之事而使祖父遭受重创;中寨经纪人本为打抱不平,却因误解祖父而口出恶言……善良而可爱的生命因隔膜而倍加忧伤。

其三,生活单调,环境闭塞,使人心落寞而惆怅。边城的自然风光是优美的,但边城的地域是闭塞的,甚至是落后的。过度的闭塞和平淡无波的生活使人心里产生躁动不安的情绪。翠翠因为成长中的烦恼而躁动不安,因为生活过于平淡而总想发生点儿什么故事,想出走,想让爷爷去敲锣打鼓地寻找她。试想:一个处于青春期爱情萌动的少女,怎么会想到那样一些恶作剧的事情?翠翠的生活实在太平静了,她是在爷爷的呵护下长大的,她住在一个远离人群的地方——溪边白塔下,她没有可以玩可以诉说的青春伙伴,其内心的孤独可想而知。她通过渡船接触了各式各样的人,她曾经把自己钦羡的目光投向渡船上的那个女孩的绞丝镯子。她没有亲密的伙伴,她甚至要靠偶然的“偷听”来获得关于二老和“碾坊陪嫁”的事情。正当青春年少的翠翠,何尝不羡慕城市繁华的生活,又何尝不向往喧闹的人群(当然这其中暗含想见心上人的私念)。所以每年的龙舟比赛就成了生活中的亮点,每年的看龙船比赛也就成为一个美丽的借口。

作者以往生命的经验和屈辱痛苦的生活印记,使《边城》这个精致美丽的作品在底蕴上表现出浓重的忧伤之情。作品背后根藏着作者深深的隐痛,它融会了作者年轻时的痛楚,“过去的失业,生活中的压抑、痛苦”(沈从文《关于西南漆器及其他》)。沈从文从小性格内向,孤独而富于幻想,“与自然景物易亲近,却拙于人与人之间的适应”(沈从文《一个人的自白》)。亲近自然,使他更具有自然的灵性和对现实的了解;拙于人事,使他更能够敏锐地观察、冷静地思考和深切地感悟。他像一个思想家,洞察了繁华外衣下的隐忧、美丽表层下的忧伤。他要让读者“从作品中接触到另外一种人生,从这种人生景象中有所启发,对人生或生命能作更深一层的理解”。“这个世界有它的悲哀,却在困难中微笑。”⑦这微笑是对生命或人生无比深刻的悲悯。沈从文对人生人性痛苦感悟后内心的忧伤正是《边城》一切忧伤之根源。而《边城》的忧伤内蕴则更令人警醒和反思,《边城》也就有了深层而独特的美感。

①④ 沈从文:《从文小说习作选集代序》,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4月版。

②⑤ 汪曾祺:《又读〈边城〉》,人民文学出版社编《中华文学评价百年精华》,2002年4月北京第1版。

③ 李健吾:《〈边城〉沈从文先生作》,人民文学出版社编《中华文学评价百年精华》,2002年4月北京第1版。

第5篇:伤感的爱情故事范文

关键词 《海角七号》;连接;思念

2008年8月22日《海角七号》在台湾上映,两个月的时间就创造了各种票房的奇迹。2009年2月14日该片在大陆公映,引起了众多影迷的关注。

影片中讲述了时间跨越60年的两个男人的爱情故事:60多年前,台湾光复,日本人撤离。一名日籍男老师只身搭上了离开台湾的船只,也离开了他在台湾的恋人――友子。因为无法当面说出对友子的感情,他便把怀念与爱恋化成字句,写在一张张的信纸上。60多年后,台湾的面貌早已完全改变,各个角落的人为生活而努力,另一个男主人公阿嘉出场。阿嘉是一个在现代视野中闯荡台北的歌手,影片一开始是阿嘉在失意中砸烂吉他独自骑摩托车返回家乡恒春的镜头,充满了对生活的失意。

但故事发展到最后,我们看到的是:阿嘉仅用了几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自己的爱情,而日籍教师却用几十年的时间来缅怀自己的爱情。两个男人的情感在几乎不可能的时空擦肩而过,一个抓住了幸福,另一个在无奈的放弃中苦苦地思念了近半个世纪。这两个不算新颖的爱情故事却为我们演绎了人间众多小人物的纯朴、卑微,以及他们情感中所寄托的希望与绝望、悲伤与美好。本文笔者将从两个个方面来分析这部影片。

一、美丽的感伤和思念

故事的叙述是在一场在恒春夏都沙滩酒店沙滩上举办的大型演唱会,这场演唱会把阿嘉、只会弹月琴的老邮差茂伯、在修车行当黑手的水蛙、唱诗班钢琴伴奏大大、小米酒制造商马拉桑以及交通警察劳马父子,这几个不相干的人拉在了一起,他们要为度假中心演唱会而组成乐团,并在三天后表演。演唱会日本籍监督友子小姐是一个个性严谨的人,因为工作的原因,身在异地他乡的友子接受这个监督任务时正值心情烦闷,看到如此参差不齐的组合更是让她伤透脑筋。这其中最让她感到恼火的是不肯好好配合的主唱阿嘉,他是无时无刻不惹毛她,随着演出时间愈来愈近,两人的冲突也愈演愈烈,但没想到的是一份装在写着日据时代旧址“恒春郡海角七号番地”邮包里的过期爱情,竟在半世纪后,悄悄牵起了另一段跨国之恋,让我们在彩虹升起的天边看到了希望和感动,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另一场美丽爱情中的感伤和思念。

《海角七号》这部影片从头到尾贯穿着一条主线,那就是日籍教师写给自己所爱的人的7封信,这7封信在这个似乎隐匿的时代久远的男主角无奈伤感的静静的旁白中推动故事的发展。他所讲述的故事是那样的无奈与平静,在这种平静的叙述中,我们看到的是平静的大海、巨大的轮船,和大海上空布满云层的灰暗天空。这与阿嘉的世界相比,完全是不相同的两个世界,阿嘉的家乡是弥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的田园山水,那这里濒临大海、平静安逸,有人流闲散的集贸市场,有过了半晌午还没有开门的摩托修理铺,更有着淳朴的乡民和他们与现代接轨的普遍生活。在这个故事中两个最主要的人物――日籍教师和阿嘉却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那就是归乡,只是两个人的归乡之路是如此的不同。一个是60年前的沧桑背影,走在归乡的路途中,心中隐藏着因战败而失去恋人的深深痛苦;一个砸烂吉他、独自骑摩托车奔走在归乡的途中.因理想破灭的失意青年。一个因为失去爱情而失意,一个因为失去在台北这个大城市继续奋斗下去的勇气而归乡。他们两个人有着共同的归乡行为,也有着共同的忧伤,只是忧伤的内容不一样而已。日籍教师的忧伤是爱情终不能果,阿嘉的忧伤是自己所追寻的理想难以实现,更难以被人理解。

整个电影画面中,有一组人物坐在大海边的面朝大海的一些镜头,其中阿嘉的面朝大海镜头最多的。阿嘉寻觅到了一份邮差的工作却没有好好做,而是每天独自一人跑到海边的岩石上坐着看海,海的无边和空旷似乎映射出了阿嘉的孤独和对于前途和理想没有着落。虚缈的内心世界,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就像这无边的大海,阿嘉似乎每日都奔走在希望与绝望之间。在茂伯家人举行婚礼的那个夜晚,小女孩大大与小男孩坐在夜色中的海边,然后是醉酒后的警察在海边给这两个小孩子的哭诉,茂伯也躺在海边,这些孤独的人们都在海边。无论从电影画面的剪切上还是主题音乐的流动上,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在喧闹过后的淡淡的忧伤和宁静。

那包因时光的变迁而无法投递的信,以及由这包信而起的伤感和追寻成为《海角七号》最能感动我们的地方。阿嘉无心干投递员的工作,但又迫于生计不得已而为之。然而这些被阿嘉无意拆开的信,在被日籍女孩友子无意间看到后,使故事的情节发生了转机,这包看似无处可去的信又有了可以投递的希望。这些感伤的信让日本女孩友予与阿嘉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影片也在即将结束时让友子得到收信主人的地址,老年友子在暮色夕阳中终于看到了这份迟来的思念,阿嘉也在高潮的音乐会中获得了友子的爱情。这使得阿嘉虽然有着与日籍教师相似的被迫归乡的经历,但却有着与日籍教师截然不同的爱情归宿。影片在音乐会上阿嘉与友子确定爱情中达到高潮,却在老年友子孤单的背影和回忆中走向尾声,在60年前少女友子一袭白色衣帽在码头送别的泪眼中结束。我们似乎又回到了影片的开头,听到了日籍教师的声音:“友子,太阳已经完全的没入了海面,我真的已经完全看不到台湾岛了,你还站在那里等我吗?”

二、连接现代与传统的桥梁与彩虹

彩虹是《海角七号》中另一个充满寓意的画面。彩虹首先出现于日籍教师的信中,在信中他写到:“海上气温16度……友子,我把我在台湾的相簿都留给你……但我偷了其中一张,是你在海边玩水的那张,照片里的海没有风也没有雨,照片里的你,笑得像在天堂……原本以为我能将美好回忆妥善打包,到头来却发现我能揣去的只有虚无。我真的很想你!啊,彩虹!但愿这彩虹的两端,足以跨过海洋,联结我和你。”信中的彩虹,日籍教师把它比喻为心灵的桥梁,连接两端的相恋之人;其实,在该片中音乐也是一座桥梁,是音乐让日本女孩友子与恒春的这些普通人相识,是音乐打破了国界让友子爱上阿嘉,并成就了他们的爱情。语言也是一座桥梁。友子接到公司的安排。要她帮助监督台湾本地歌手的排练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友子遇到了一系列让她烦恼不堪的事情。乐队乐手的选择、歌曲的创作、歌手阿嘉暴躁的脾气都让友子生气、愤怒。然而当友子拉着箱子愤然离去时,情况发生了变化,先是大大的母亲突然开口用日语挽留她,希望她能坚持,然后是乐队乐手之一的老月琴手茂伯的盛情邀请,请她去参加家人的婚礼,而且也用的是日语。对于远离家乡的友子来说,语言的沟通与交流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用她的语言,她犹豫了,留了下来,笔者认为影片中的彩虹 暗含着的桥梁之意也在此显现。

彩虹在该片中应该还隐含着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希望。友子读完日籍教师的信后,催促阿嘉要找到信的主人,并告诉阿嘉这些信非常重要。因为阿嘉不认真送信并且还私拆了日籍教师的这些信,这些让茂伯非常生气,恰逢友子不满意的老贝司手被阿嘉的恶作剧碰伤了鼻子,无法正常登台表演,于是茂伯就以不追究阿嘉拆信的责任为条件要求上台表演,顶替原来的老贝司手,并和阿嘉一起寻找信的主人。其中有一个镜头就是阿嘉骑着摩托带着茂伯奔走在那条海边的公路上,在海的上空是一道美丽的彩虹,隐约预示着找到收信人友子的希望存在。日本女孩友子去机场接日籍歌手时天空下着大雨,友子因为阿嘉沉浸在自己的忧郁当中,日籍歌手告诉友子不要那么忧郁,看着车窗外漫天的大雨,他对友子说:“你不希望看到彩虹吗?”点出了彩虹的希望喻义,在演出的那天,天空晴朗,天边也出现了彩虹,日籍歌手告诉友子让她看那道彩虹,友子很是欣喜,这道彩虹一方面预示着演出的成功,另一方面也预示着信的主人将被找到。当阿嘉骑着摩托车从恒春那座桥梁疾驰而过的时候,我们似乎看到了那场60年前的故事,60年的思念终于让彩虹连接起来了,友子终于可以得到当初不辞而别恋人的思念了,这种漫长而温馨的怀念也终于可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

音乐也是连接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座桥梁,小镇恒春的海滩音乐会,让那些原本不相干的人之间突然有了必然的联系,他们带着各自特色的乐器入场,也带着各自对音乐的理解和跃跃欲试的心情,加入到这场声势浩大的音乐会的准备当中。在《海角七号》的故事中,阿嘉带领一群外行人从一个草台班子变成有模有样乐队的过程就是内核所在,因为除了阿嘉一个人尚还属青年之外,乐队里就只剩下未成年少女、失意中年男和暴躁老人了,……但总的说来,全片令人印象深刻的音乐场面依旧颇多,元素也很丰富,民乐、西洋、流行一一展示,欢快、愤懑、忧伤、甜美等情绪在音乐的表达上也称得上淋漓尽致。不过最出彩的地方还是出现情书朗读时的配乐,做出了在雨中低语和倾听的效果.让人感觉非常唯美。

第6篇:伤感的爱情故事范文

1、就这样离开了。曾想过来昂好好的。可是却让我带着最大的遗憾离开。我的心好痛好痛,你明白吗?我现在才明白做错事的代价是悲哀的,回来嘛!

2、不知是谁说过:—回忆是一座桥,却是通往寂寞的牢,这是我听过的最悲伤的句子。每每回忆往昔,午夜梦回,总要为人生中那回不去的时光流下心头的热泪。今夜,不知又困往着谁。

3、人间悲痛是少不了的,但多少不定事情情况也不一定!为什么世界这么的悲伤?有时会让人喘不气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园缺)写的多好啊…人这一生也许还没等我们出生的时候就决定了我们是怎样渡过这一人生了吧!

4、左耳听见悲伤,右耳述说心疼,心中珍藏爱与希望。听一曲悲伤恋歌,希望爱真有天意,只愿我亲爱的人健康,平安,幸福,快乐!

5、世界很小,让我遇见你,上帝骗我,让我失去你。

6、每个人都会累,没人能为你承受所有的悲伤,总有一段时间人要学会自己长大。

7、用心感受,悲伤的恋歌,不仅仅是眼泪划过面庞,更重要的是在心头的痕迹放大,加深…相信雨后的彩虹很美丽,黎明的光亮很耀眼,生命的转身很华丽,你会一直陪我到最后,快乐的,迷惘的,感伤的…

8、七月有着莫名的伤感,如同夏日明亮却又孤寂的月,漫无边际的伤感,延续至久远的大地。七月,凋零颓废的季节,心底总会些有种莫名的伤感,不知道为什么?把心口压得紧紧的,却又无法诉说些什么。或许有很多伤感的事都需要被放逐,被放逐在自己能遗忘的天地里。

9、天使都是比别人多一对翅膀,多一些责任,多些坚强。可天使也会累。()天使也会那么容易受伤。可谁懂天使的悲哀类?

10、一转身,时光流逝;一转身,壮志凌云;一转身,爱人展现清眸;一转身,故人皆又寻欢!一转身,自然由衰颓败落到生机盎然;一转身,花红柳绿;一转身,爱又绵长!转身,愿我们都转正都转好。

11、世界很小,让我遇见你,上帝骗我,让我失去你,我不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可以我在还你一个拥抱唉…悲伤的恋歌一定会发生,天使会因自己而放弃飞向天堂,不懂得珍惜,那是多么可悲…失去的将永远失去,无可挽回!

12、我在悲伤时想到你、直到你离开,我才发现我的悲伤都是因为你。

14、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悲情)

15、感情的事情并不是谁能把握得了,为什么要被一个男人而让自己陷入不愉快的心情中呢?一个不懂得欣赏你的男人,没有资格让你为他难过悲伤,离开那个不懂欣赏你的男人,这就是最华丽的转身,虽然心有不甘,但是痛苦的折磨反而让自己没有精力去经营你的工作或学习。

第7篇:伤感的爱情故事范文

一直以来都听说我的道姑朋友这首歌。QQ空间和朋友圈里发的都是关于他的各种动态。当时也没有太过在意,有没有就是一个哗众取宠的故事罢了。可是到后来,我听到这首歌旋律怎么这么熟悉。然后带着好奇的心去看这个故事的背景。原来这个故事并不只是歌词表面的那一层。故事背后的含义,真实的让人心酸。

带着这个人世间最大的无奈,让我看到这么感动人,却又同时令人惋惜的爱情故事。其实每一对情侣之间应该都是这样的。有很多误会解不开,所以就造成了两个人,陌路天涯。后来那个道姑自己离开了就走了很多地方。到时候和他不爱的那个卖胭脂的姑娘,厮守一生。我不知道之后的结局怎样?这个倒是,会不会渐渐的爱上了这个卖胭脂的姑娘。可是他的心里一直都是有遗憾的。那个道姑始终是他的心头所爱,可是对着别人,他却只能说那是他的道姑朋友。

其实一开始看这个故事,我特别感动。觉得道姑特别可怜,最后被爱情伤透了只能一个人离开,偶尔回忆这一段伤心的爱情故事。回忆他们的梦。可是我想如果从一开始这个倒是,就一心一意喜欢道姑的话,他就不会招蜂引蝶,给那个卖胭脂的姑娘留有幻想。如果是这样,他也不会留在那个姑娘家喝酒到半夜。更不会在她家留宿。

除非他本来就心猿意马,三心二意。这个世界上的误会,或许也是挺有缘因的。如果不是他这么配合的话,又怎么会。上麦胭脂姑娘这么得逞呢。只能说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事情都是机缘巧合罢了。

与其感慨别人,不如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希望以后能够好好珍惜身边的人。不要轻而易举的竟然唔会答到。我们的关系,伤了身边人的心。

第8篇:伤感的爱情故事范文

一直不喜欢读情感类的书籍,因为我怕看到情深处会掉眼泪,所以我不敢看,最近也许很轻松,不想让自己有任何的不开心吧!开心时刻我是那么的珍惜,但是晚上睡觉的时候还是习惯借助一本书让自己入眠,那么山楂树之恋是我的首选了,一开始没有太多的喜欢,后来越看是越投入……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山楂树之恋观后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山楂树之恋观后心得1昨天晚上看完美籍华人艾米的长篇小说《山楂树之恋》,这个让人心酸、让人流泪的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一爱一情故事深深打动我。轻轻掩卷,泪水滑落,觉得有种被牵扯的心痛,一直在想主人公静秋和老三那段酸酸甜甜的爱情悲剧……

小说《山楂树之恋》讲述的是发生在1974年关于两个青年人的一段真实的爱情故事。故事来自于一个女人的亲身经历,年龄亦如我母亲一般大,故事主人公静秋是个漂亮的城里姑娘,因家庭成分是地主,她从小就很自卑。正在上高中时被学校选中参加编辑教材,要到一个叫西村坪的地方去,在这个山村的路上,有一棵山楂树,据村长讲本来那棵树是开白花的。但在抗日战争期间,有无数的抗日英雄被日本鬼子槍杀在这棵树下,他们的鲜血灌溉了树下的土地。从第一个抗日英雄被杀害开始,这棵树的花就慢慢变了,越变越红,到最后这棵树就开红花了。静秋听着村长的介绍后,再看那树时,隐隐约约觉看见一个英俊的小伙子。不知道为什么静秋老是想到那棵山楂树。后来,这棵山楂树见证了静秋住在村长家,与老三从相识到相爱,到老三得了白血病离她而去的那段爱情悲剧故事。

小说以现实主义的描述笔触,通过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塑造,令人信服的描画出那一处处生活场景、生存情态和众多人物形象。女主人公静秋是一个聪明美丽、善良单纯的知识青年,她学习好,多才多艺。由于出身不好,自强中带着自卑,同--时期背景下的大多数青年学生一样,学业之余还 去做零工以补贴贫困的家庭,在即将毕业之际,面临着下乡而当一辈子农民的迷茫前途。而男主人公老三,因经历过家庭中父亲命运的沉浮,以及在勘探队生活的磨砺,显得成熟而稳重。他正直善良而富有同情心,他们因村中的一棵山楂树和一首苏联民歌《山楂树》而结缘,更因秉性气质的相同而相恋,却又因老三身患白血病死亡而绝别。

在情感生活的培养和深化中,静秋的时时处处用一毛一主席的话语对照,强烈地打下了那个时代社会思想对人们生活的奴化和禁锢。而老三无疑是那蒙昧时代的一个智者,他的对静秋前途问题的开启,对出身问题的评判,对静秋身为“地主份子”的父亲横遭厄运的同情与辩解,以及老三对诸多社会问题的调侃都使作品在闪现人性之光的同时具有某种思辨色彩。而对老三性格的刻画与静秋的对比都展现出社会生活的落后和封闭、政策取向的昏暗以及所造成的对个体生命的戕害,对本真人性的扼杀。庆幸我不是生在那个年代、长在那个年代,否则我的这段文字给我及我的家人带来的命运就不言而喻了~~

我感动于老三对静秋的爱。他爱了,爱的坦诚,从一开始他就没有回避自己的过往,他只是想着在怎样的时机以怎样的方式讲给静秋听,才不会引起她的反感和抗拒。在这里,我要考虑到1974年左右的那个大背景,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相信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是不能明了彼时环境下人性的压抑、黑暗和酷烈。当然我的生命和那个年代没有交集,我也只是从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从历史记载里去想象,但是,即便只是想象,都足以让我痛苦和绝望。

故事的结尾很悲剧性的,缺失成全了完美,瞬间定格成永恒。这也许就是悲剧的力量所在。记得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细数传唱古今的一爱一情篇章大多都是悲剧收场,也正因为此,我们才祝愿有情人终成眷属吧~~《山楂树之恋》则就是因为结尾,当所有在男女主人公之间的阻力渐渐消退,当所有的障碍渐渐清除,当我们读者一路跋涉走来,快要到达理想的境地时,一个美好生命的凄惨离去,一根琴弦的崩然断裂,虽然发出了文章的最强音,却也是让人肝肠寸断的高潮。

我曾看过闫妮、夏雨、马苏主演的《北风那个吹》,一邓一超、范冰冰的《人间情缘》,虽然对那时的那个年代有一定的认知但是并不透彻,今天我听说这部红遍网络的《山楂树之恋》也要被拍成电影和电视剧了,心情很激动,因为我相信这一定是一部好的不可逾越的反映知青生活跟爱情的影视作品因为它是一个至真至纯的爱情的体验场,它让我们在撼人心魄的爱情颂歌中,去流着热泪感同身受,因为它是一个荒诞历史的展览馆,它让我们在压抑、悲悯的氛围中,去生动地感观那一幕幕人间悲剧,因为它是一个充满理性辨析的反思所,在流淌着一幕幕血与泪的悲剧演绎中,给我们深沉的思索和憧憬。

在现世,在这物欲横流、情感泛滥、爱情贬值、婚姻儿戏的年代,我读了这样一部不染尘埃的故事来缅怀纯净成全的爱。我觉得这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它会唤起人们对单纯的真挚的爱情的怀念和向往。尽管静秋与老三的是那样苦短,但他们爱的绚烂。自老三去逝后,每年的五月,静秋都会到那棵山楂树下,跟老三一起看山楂花,在她看来,那树上的花比老三送给她的花更红,更艳,因为那红艳的山楂花,流动着老三那殷殷的血液。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老三的殷殷血液,伴着老三的爱,激情巡回地在静秋的血脉里流动着,那流动的爱永远滋润着那红红的《山楂树之恋》……

山楂树之恋观后心得2“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我会等你一辈子",这句话是这个电影的经典台词。

故事没有过多的话语,只是送钢笔、送冰糖、送胶鞋、乃至送钱,主人公老三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关注静秋及她的家庭,用朴实的浪漫让静秋感受爱情的甜蜜,化解静秋的误会。不会变的,永远都不会变,他们的爱情是纯净的,没有谎言,不仅是静秋的心灵,更是老三的呵护。为了引起恋人的关注,他不惜弄伤自己,看到老三在胳膊上划出那一刀后,我释然,这也许就是爱情的一种表现。静秋伤的是脚,老三伤的却是心。

为了恋人的前途,他愿意守着一个承诺去等。在爱情面前,思想只有感性,没有理性。老三拼命加班只为了换取休息时间来偷偷看一眼静秋,静秋冒着犯政治错误的危险请假三天也只是为了陪一陪老三。医院的场景不知道两位演员是如何感悟的,一个在门外一个在楼道,隔窗相望,没有语言。故事的结局是悲凉的,静秋最终没有喊出那个心理默念了无数次的名字,只是大声说我是静秋。山楂树,因为水的淹没而不复存在,爱情却在延续。我相信爱情的最高境界是无声的。张艺谋的高明不在于对电影技术的追求、不在于对绚丽场景的刻画,而在于对故事的描述,我喜欢这样的纯净和宁静。《山楂树之恋》在我看来不够催泪,但够感人,泪水悄悄滴落的哽噎远胜肆无忌惮飞溅的哭号更有感染力。

山楂树之恋观后心得3一:爱情被人类讴歌了几千年,但爱情究竟是什么?稍微高等点的动物皆有性,为何唯有人类有爱?这份为我们所独享的东西又因何而存在、因何而可能?在当今或者未来,爱情又会如何变化和演进?

二:《山楂树之恋》是一部电影,电影只需表现爱情,不负责回答这么多问题,电影观后感: 电影《山楂树之恋》观后感。

三:我一向认为,所有的爱情皆产生于阻力,爱情之于性欲的差异,在于性冲动受到阻力而难于实现后的升华。因此,所有伟大的爱情,必与巨大的阻力伴生,或简直就是拜其所赐。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到双双化蝶的梁祝,抑或到每个人不足为外人道的微苦还甜的回忆。

四:没有阻力的所谓爱情,不过是一次性活动或一段性关系的前戏。

五:《山楂树之恋》的"戏眼",无疑是那段"纯洁"的同床而卧。但促使他们保持纯洁的动机,显然不缘于情感,却源于恐惧。对于静秋,一段不复纯洁的关系,面临着身体与文化的双重恐惧,作为反面教材而存在的闺蜜,现身说法地呈现了这双重恐惧的源头和后果--怀孕造成的身体伤害,和事情败露之后的社会压力。静秋母亲的所有严厉却苦涩的忠告,也不过摄于并强化着这种恐惧。

六:但这恐惧为静秋一人所"独享"。男人性行为的身体和文化的后果,本来就微乎其微,对于自知不久于人世的老三,其越轨行为的代价更是趋零,其"风险收益比"近乎无限大。但他视静秋的恐惧为恐惧,因此以静秋的身体为禁地。面对自身欲望与静秋的恐惧之间的冲突和张力,他选择了抑制自身的欲望,以解除静秋的恐惧。对于一个男人,一个自知不久于人世的男人,这是一种源于爱和疼惜的牺牲,于是他是崇高的,静秋是纯洁的。

七:这场戏里,静秋的表演是成功的。因恐惧而产生的紧张,和对因爱欲而献身的隐秘的期待,被这个本来就紧张的小姑娘如实呈现,观后感《电影观后感: 电影《山楂树之恋》观后感》。与之对照,这场戏的真正主角老三,却把欲望与崇高之间因冲突、撕扯而形成的巨大张力轻轻带过。或许,演员本人对这样的张力和撕扯便全无经验。

八:这也不能怪他。对此不仅他全无经验,包括"我们"在内的大多数人,对这种冲突和撕扯也已经日渐生疏。今天的性和爱欲,越来越远离了恐惧和压力。身体的恐惧,只需要一只杜蕾斯便可彻底消除,文化的恐惧,也早被社会的宽容所赦免。"曾有三任男友,最近单身半年。"--"非诚勿扰"节目女嘉宾们的情史与性史,已经在这种暧昧的用词中含混了界限,而准备与她们"牵手"走进婚姻的男嘉宾们,却也不以为意。空前宽松的环境,让老三与静秋当年的抉择,失去了艰难和张力。

九:问题是,当抉择的艰难不复存在,纯洁的动机和意义何在?

十:如果让我回答,则随着外部约束的弱化乃至消失,纯洁爱情的动机和意义,只能来自每个个体内在的道德自律。普遍的道德固然都有其功能性的出处。但对于个体而言,道德却可能是"绝对律令",通俗点说就是"必须如此,不为什么"。譬如一个女孩坚持要把初夜留到婚后,只能证明她的成长和教育的环境,让她相信只有如此才算纯洁,尽管她也未必坚信她的婚姻就能白头偕老,她也未必认为一旦离婚,她就变得肮脏。"因为必须,所以必须",没有道理好讲。但就是在这种没有道理,也不被强迫的坚持中,爱情获得了张力和美感,尽管其代价是牺牲了爱欲即刻得到满足的快感。

十一:因此,与其因为纯洁的爱情不再而感叹世风日下,不如诅咒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带来的性观念和性环境的宽松。可是,经过多少代人的启蒙和斗争才获得的性权利的自由,真的是值得诅咒的罪恶?自由与约束是一对永远的怨偶。自由因冲破约束而实现,却又以约束为前提,没有约束,自由也就失去了意义和快感。

十二:结论:爱情越来越是一种不受外部约束的自主选择,有人选择纯洁、忠贞,有人选择放任、随意。李银河的主张正对某些人的胃口,《山楂树之恋》则为另一些人提供了向往的模本,大家自由选择、各取所需,然后各自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山楂树之恋观后心得4山楂树上,花儿开了,远远望去,仿佛绯红的轻云,开得如火如荼,灿若朝霞。花儿落了,无声无息,如同划破夜色的流星,不留一丝痕迹。那棵山楂树,承载了怎样的美好记忆,又承载了谁的悲伤,谁的泪水?

电影里,老三对静秋说,“你活着,我就活着,要是你死了,我就真的死了。”朴实简单的话语,却能轻易地触动人的心弦。那个青春如火的年代,真挚的情感,如同纯洁的莲花一般,悄悄在两人心底绽放。没有玫瑰花的浪漫,没有甜言蜜语的誓言,但是爱的花朵却开得绚烂无比,悄悄的,占据了两个人的心灵。然而残酷的命运最终要将两人分开。山楂树下,只剩下了静秋一个人的身影,晶莹的液体寂静的落下,在地上绽开一朵朵美丽的泪花。我为他们的爱情感动,也为最后的结局而惋惜。也许,这就是宿命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曾听过一个故事,像极了静秋与老三的爱情。

这个故事是在外婆家,从长辈们口中断断续续地听来的。曾经在外婆家的村子里,有一对深深爱着彼此的情侣。男孩很帅,高高的个子,英俊白皙的脸庞。他常常带着女孩去河边玩,帮她整理头发,给她买漂亮的发夹……两人常常牵着手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但是,最终他们还是逃不过宿命的牵绊。就在他们结婚的前一天,男孩突然急并作,撇下女孩匆匆的走了。他们的爱情,也终止了。这是个真实的故事,与山楂树之恋出奇的相似。同样的感人至深,同样的使人扼腕叹息。也许就是因为不完美的结局,才使这个故事愈发的凄美,如此的令人心痛。

山楂树下,悲伤涌动。那满树的红花,红的像血。花瓣之上,是否还存有悲伤的泪水?几度花开花落,流年似水,缓缓流去,但山楂树下那美丽的诺言,晶莹的泪水,却凝聚成了永恒的风景。

山楂树之恋观后心得5一部山楂树之恋,不知令多少人落泪……

整部电影就像午后暖暖的风,温情脉脉里流动着淡淡的感伤。老三对爱情的执著和热烈;静秋面对爱情来临时的羞涩矜持与纯情懵懂,以及他们对爱情的至死不渝,无一不令人唏嘘、怅惘。

1974年的初春,静秋去西村坪考察,在清澈悠扬的山楂树歌声中,她结识了老三。也许,就在老三与静秋那澄澈的眸子相对的刹那,前世今生,便已注定。然而,最美好的相遇也无法阻止悲伤的结局。纳兰容若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画悲扇。”是啊,如果人生只如初见,哪会有这么多的悲伤痛苦,生死别离。

总是被电影中的一些细节所感动。记得老三抱着静秋被石灰烧坏的脚小心翼翼地为她包扎,眼里满是难过与疼惜;为逼静秋住院,老三毫不犹豫地割伤自己的手臂;还有送静秋回家后,老三与她隔河而拥,久久凝视着对方。喜欢老三不时流露出的大男孩般的调皮和快乐。他以“为革命节约墨水”为由送静秋钢笔;在用树枝拉静秋过河的途中悄悄握住她的手;同静秋拍照时傻呵呵地一个劲儿乐。最令人难忘的是静秋和老三对望的嘲,静静地,不着一言,像老屋子里陈旧的家具有阳光淡淡地扫过,空气中微尘曼舞,让人的心也随之沉淀,感受到说不出的舒适与宁静。

影片中,静秋从始自终都没有叫过老三的名字,她说:“认识你,真好”。在--紧张的政治气氛下,谈一场纯洁自由的恋爱,需要怎样的勇气!“真好”二字便是静秋所能说的最勇敢的话,她明白老三对她的好,那是只有付出而不计回报的爱,一桩桩,一件件,如沉甸甸的砝码累加起来,便是这“真好”二字。

第9篇:伤感的爱情故事范文

[关键词]《情书》 主题 爱 死亡

MV出身的日本导演岩井俊二凭借温婉感人的《情书》风靡中国甚至全世界《情书》像一首清新淡雅的抒情小诗,以含蓄优美、哀而不伤的笔调,抒写了一部极具东方文艺气质的回忆录。

记忆子置身于白雪皑皑的群山之中,迎着清晨的朝阳歇斯底里的呼唤“你好吗?”向着远方,向着爱人最终消失的地方,语言直白,伤人三分,那些细细碎碎散乱分布在脑海深处的镜头片段,那段对少年情感往事的怀念以电影独有的方式进行抽丝剥茧。将故事的原型和人物的内心还原成真实的影像。电影结束后,也不禁慨叹,原来,当每个人都在一如既往地周旋于世上的是是非非的时候,时间的深处竟有这份曲折绵长且难以言说的心意存在。

情书――打开心灵的一把金钥匙

电影当中,最重要的道具“情书”起到了贯穿整个故事的线索作用。单单的书信不是表面上的普通信件,而是附着了更深层的内涵。情书就像一根线,成为连结两个长相酷似的女孩,两段不同经历的感情,两种不同时空的生活的工具。表面上是博子与女藤井树在进行一场陌生人之间的交流,实则是女树与男树在重复的琐碎回忆中演绎一场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那些重复的过往,那些记忆深处的琐碎画面在信里被镌刻成一道别致的风景。而博子作为一个旁观者,亲历感受了这份不属于自己的爱情,她站在时光的背后,默默静候结果的诞生。情书将一段被遗逝的情感重新拾起并贯穿起来,交织了一个覆盖博子、男树和女树三人之间错综复杂却又清晰透明的关系网。情书如同一把金钥匙,打开了彼此的心扉,让我们看到了事情的真相,并且感怀于博子的伤感情绪和女藤井树的浪漫回忆。电影在情节的设置上采用了双线平行交叉的叙事结构,导演通过这种特殊的叙事方式将一段看似平淡无奇的初恋情结讲述的娓娓动听,耐人寻味。

爱――写在信里刻在心里

爱情总是电影中永恒不变的主题。暗恋却又属于一份最特别的情谊,一种幸福的寂寞情怀。这种微妙的感情如同冬日里洒落的雪花一样,微凉静谧,经不起碰触。在电影《情书》里,导演在一些细小的情节设置上来着力刻画男藤井树对女藤井树的这种隐匿于内心的暗恋情谊:男树故意拿错女树的英语考卷,并且用自行车发电照明对考卷、男树总是出没于女树所在的图书馆,并且在图书卡片上记下女树的名字、男树在离别前送给女树的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种种爱的举动,以致连当事人女树都一直未曾发觉。直到影片的结尾才使女藤井树了然于心,她哭泣着,感伤着男树这份暗藏许久的真挚情怀。在这部电影中,对白色的凸显使影片自始至终都弥漫着一种忧伤的情调。影片开场的个别镜头里,一大片白茫茫的雪景,几乎充满了整个画面,博子一身青衣的装扮踩在厚厚的积雪上面,在导演大远景镜头的设置下,她单薄的身影在黑白分明的强烈对比之下缓慢前行,直至消失于那片巨大的白色世界里。这样的镜头处理和空间画面的设置交代了博子所处的环境背景,呈现了一种与世隔绝的孤凉气氛,为纵贳整个影片的情感基调埋下了伏笔。在这部电影里,爱情可以被描摹成白色,白色的冬天诞生的白色爱情,凄美而不绝望,细腻而不庸常,纯洁如它的本色,遗憾得令人叹惋。电影中平淡的叙事风格,毫不造作得演绎了一段貌似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的爱情故事,虽不是荡气回肠,但足以撩人心弦。这部关于爱情的电影,就像一位作家曾经说过的:水一旦流深就不会发出声音:人的感情一旦深厚就会显得淡薄。而这种淡薄更多的是来源于岩井俊二对爱情的感悟和细致的刻画。导演将这种淡薄的情绪做到极致,让我们在感动之余勾起对自己往事的无限遐想。

死亡――见证生命的珍贵

影片对故事的讲述是以男藤井树的死亡为原动力的。如果没有男藤井树的死去,这层黑暗的面纱也不会被揭开,这份爱情的重量也不会像我们今天看到的如此美丽和忧伤。和其他电影一样,《情书》也反映了死亡。虽然电影的故事情节主要是围绕着生死展开的,但不同的是,影片摒弃了对死亡的恐怖和残酷的刻意表现与正面表达,而更多的是将这种生命的终结幻化为对往事的悼念之中。渡边博子的未婚夫男藤井树在一次山难中的不幸亡故和女藤井树父亲的去世都是通过侧面来表现的,表达了对逝者深沉的哀思和怀念。一开始女树就是以身患重感冒的面貌出现的。只是没有对病症重视起来,直到病情加重逼近死亡的边缘。影片加强了对女藤井树病危的展现,导演用大量的笔墨再现了爷爷和母亲抢救高烧病危中的女藤井树,尤其是在到底是乘救护车还是计程车的问题上设置了戏剧冲突,以着重强化对生命的珍贵表达。“难道你还想把这孩子害死吗?”“难道你还想重蹈覆辙吗?”母亲气愤之下对爷爷的莽撞之举提出了痛心的质疑,毕竟,她已经失去了丈夫怎能再失去孩子呢?几经周旋,最终78岁的爷爷背着女树逼上梁山,用38分钟换来了女树生命的艳阳天。前行的路上肆虐的大雪,两代人在风雪中踯躅前行的画面依然感动着我们。母亲也自此推倒了横亘在心中的巨大的墙垣,释怀了多年来对爷爷的积怨。导演透过这段与死亡抗争的细致描写。以此来见证生命的珍贵,不经意地把日本传统文化中暗含的顽强、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表现了出来。

回忆――似水流年如泣如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