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曹刿论战教案范文

曹刿论战教案精选(九篇)

曹刿论战教案

第1篇:曹刿论战教案范文

一、鲁庄公礼贤下士、知人善任

曹刿本是一平民,面对齐国的进犯,不受当时“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狭隘思想的束缚,主动请求晋见庄公,积极投身于保家卫国的战争,以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开创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又一奇迹。曹刿的爱国主义精神固然令人佩服,但庄公的礼贤下士,唯才是举同样令人佩服。倘若没有鲁庄公对曹刿“请见”的欣然接受,曹刿纵是旷世奇才,又怎能参与国家的决策?倘若没有庄公的识才,曹刿肯定没于草野之间,绝不可能在长勺之战中独领、抢尽风头。倘若没有鲁庄公的起用,作为“素食者”的曹刿,又怎会一跃成为战争的指挥者呢?毫不夸张地说,鲁庄公举用曹刿,将战争的决策权交付于他,这种举措是大胆的,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春秋战国时代是个等级森严、尊卑分明的时代,鲁庄公敢于打破当时的贵贱樊篱,破格起用一个布衣,可见他异常重视人才。接见曹刿,与之交谈,认为他的所见是真知灼见的,庄公这才完全信任曹刿,将战争的指挥权拱手相让。在一个大的事件来临之前,一个人出一个主意或许并不难,甚至出一个十分优秀的点子也未必没有可能,难的却是在一百个点子中选出最好的一个来,鲁庄公做到了,可见他不仅不俗不“鄙”,而且十分高明!由此可见,鲁庄公是一位礼贤下士、任人唯贤的君主。

二、鲁庄公仁德爱民、政治开明

课文开头“十年春,齐师伐我”一句点明这场齐鲁之战,鲁国一方的性质是正义的、反侵略的。接着,曹刿与庄公围绕“何以战”的论题进行了严肃的对话。鲁庄公心无成算,对曹刿郑重的询问做不出爽快切要的回答。经过曹刿的启发,终有所悟。鲁庄公的最后回答是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根据实情。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也就是说,这是忠于职守、尽心务实的表现,可以凭这应战。在这里,不难看出,曹刿很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与用兵作战的条件,这比当时的统治者高出一筹。但是这种赢得民心的政治资本,完全是鲁庄公平时施政过程中的长期积累,而不在于曹刿的临时点拨、总结,只不过鲁庄公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一点罢了。当时社会极其动荡,诸侯征战频繁,大多君主骄横残暴,对人民宽厚仁慈的寥寥无几。而鲁庄公的这番答言,从侧面说明他是个宽厚仁德、心怀苍生、体恤民情的君主,这也是鲁国人民同仇敌忾地奔赴疆场,踊跃参战的基石所在。

长勺之战前,曹刿“隐于东平乡,从未出仕”。进见鲁庄公前,曹刿口无遮拦地对其乡人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此话就是现在看来也未免有些张狂。然而在当时既没有乡民告密,也没有哪个当官的拿他是问。再者,曹刿所处的那个时代贵贱分明,君臣之礼森严,然而出身鄙野的曹刿毫无阻碍地进见到鲁庄公,并且直言相问:“何以战?”由此可见,鲁国的政治有多开明,民众的言论有多宽松!这样的吏治民风,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而是长期的积淀,是鲁庄公仁德爱民的结果。

三、鲁庄公胸怀宽广、虚心纳谏

文章一开始便交代了齐国悍然入侵鲁国,就在这大敌压境的危急关头,鲁庄公仍能镇定自若地接见曹刿,而曹刿请见时,不是开门见山地进献安邦定国之策,而是直截了当地问:“何以战?”语气颇为不善,大有咄咄逼人之势,鲁庄公则耐心回答,曹刿却一一否定。往来三个回合,才得到曹刿的肯定。在庄公和曹刿对话的过程中,我们容易忽略的一点是:此次论战不是庄公问计曹刿回答,而是曹刿反客为主,接连三问,步步紧逼。这固然表现了曹刿不凡的勇气,可是,庄公面对自己反主为客的尴尬处境,不仅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耐烦,而且一次比一次回答得深入,他的耐心、沉着和远见不是尽显于此吗?这番对话,显然是在较为民主的气氛中进行的,鲁庄公全然没有上位者的威严,几乎是在接受曹刿的“面试”。

长勺之战时,鲁庄公与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对齐军发动进攻和反击之时,曹刿不仅“未可”“可矣”地指挥,而且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地上下折腾。若不是鲁庄公胸怀宽广,哪个容得了个性张扬的曹刿于三军面前如此这般地洒脱淋漓?古往今来,唐宗宋祖虚心纳谏而为明君,胸怀宽广而为王道,那么,鲁庄公何尝不是一位有道明君呢?

鲁庄公是国君,是战争的决策者,在长勺之战的前前后后,不管是战前仁德治国,战中吸纳良才,战后总结经验,无不体现了鲁庄公的正确决策,退一万步说,如果鲁庄公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就算有一代神算诸葛孔明相佐,又有何益?如果没有庄公的礼贤下士、任人唯贤,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将是无稽之谈;如果没有庄公的仁德爱民、政治开明,曹刿便没有生存发展的土壤,早就背井离乡、远适乐土;如果没有庄公的胸怀宽广、虚心纳谏,便没有曹刿的一战成名、威震天下。在鲁庄公十年的这场著名的长勺之战中,如果说曹刿是战争的权威和统帅,那么,鲁庄公则是战争的基石和关键。如果说曹刿的深谋远虑、机警谨慎,建立了不朽的功绩,那么,鲁庄公的知人善任、虚怀若谷、从善如流,则在战争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2篇:曹刿论战教案范文

[关键词]苏教版初中语文对话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10009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途径,而师生之间的有效对话是确保其顺利完成的条件之一。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对话呢?笔者在此进行一些简略的解读。

一、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对话的重要性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一直寓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不管对于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还是对于学生的学习和能力发展来说,都非常重要,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师生对话主要是借助于语言载体来完成,它能调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感受学习过程中的自我价值。在新课程改革下,师生对话不能再沿用传统一问一答的方式,而应该发挥桥梁的作用,在师生之间传递着真诚,传递着爱心,传递着信任,传递着知识……师生彼此心灵相通,从而使学生踏入知识的殿堂。

二、师生有效对话应遵循的原则

1.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对话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教师与学生对话时,要联系文本的内容,抓住其兴趣点或关键点,逐步引导学生对此发生兴趣,改变学生以往被动的“听话”为主动的“乐说”,在说的过程中去感受文本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和作者情感产生共鸣等。

2.创新性原则

师生对话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感受文本,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在对话时要把学生的创新潜能挖掘出来,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把自己大脑中创新意识表达出来,这样既使课堂对话具有活力,同时又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师生有效对话

1.体验交流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一样。学生有自己看待问题的思想,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体验文本,并且不是所有的体验都是错误的,教师对于文本的理解也并不全部是正确的。所以教师务必把自己的体验和学生的体验有效地进行交流,这样才能有目的地和学生进行教学对话,完成教学的目标。

学生在课前预习文本时,通常会有自己的独特体验,如果教师能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和学生一起探讨,而不是一味地强加给学生,那么学生也愿意把自己的体验说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这样一来,课堂教学的气氛活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提高了。例如在《济南的冬天》教学中,学生对于文本运用衬托手法写“济南冬天暖和舒适特点”的理解比较片面:认为在文中写小山的秀气、写水的“不结冰”“冒热气”“水藻真绿”等是起衬托作用。为了让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衬托在本文的作用,我用自己的体验慢慢地引导学生:“同学们,刚才你们找的内容也是正确的,现在我们看看文章的开头之处是否还有起衬托作用的句子呢?”在这样的体验交流下,学生自然就能找出答案:“没有风声”“响晴”也是为济南冬天的“暖和安适”作铺垫的。

2.质疑解惑法

第3篇:曹刿论战教案范文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选自《后汉书》)

1.解释下列黑体的词语。

(1)无从致书以观

(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3)自魏郡元城徙焉

(4)充少孤,乡里称孝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篇选文中宋濂、王充学习方法的相似之处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宋濂、王充成为大学问家的故事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曹刿论战》《子鱼论战》,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选自《左传》)

(乙)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②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③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④,不禽二毛⑤。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⑥也。寡人虽亡国之余⑦,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敌之人⑧,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者,皆吾敌也。虽及胡⑨,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⑩可也。”

(选自《左传》)

注释:①泓:水名,在今河南省柘城县西北。②司马:官名,统领军队的高级长官。这里指子鱼。③公:宋襄公。④重(chóng)伤:伤害已经受伤的人。⑤二毛:头发花白的老人。⑥阻隘:对敌不利的险阻。阻、隘,都有险的意思。⑦亡国之余:亡国之君的后代。⑧(qíng)敌之人:强劲的敌军,指楚军。⑨胡(gǒu):老人。⑩(chán):不整齐的样子。这里指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1.解释下列黑体的词。

(1)公将鼓之 _________

(2)小大之狱 _________

(3)楚人未既济 ___________

(4)公伤股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公与之乘 B.公将鼓之

C.利而用之 D.阻而鼓之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小惠未,民弗从也。

(2)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4.试分析比较文中鲁庄公和宋襄公的人物形象。

5.说说读了这两篇文章后你有哪些体会。

比较阅读参考答案

第4篇:曹刿论战教案范文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个人阅读课外书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各位提供帮助!

个人阅读课外书读后感范文1就像我们的生命需要营养一样,人们的成长也需要友情的滋润。然而我们不能朋友,交友不慎,将抱憾终身。这个道理,杨红樱阿姨在她的新书笑猫日记系列的《寻找黑骑士》中告诉了我们。

书的主角永远是笑猫——一只可以像人一样会笑的猫。笑猫有一个老鼠朋友,这只老鼠不算是好老鼠,也不算是坏老鼠,不知活了多少年,所以成了一个哲学家。为了营救朋友断了尾巴,一只万年龟将他变成了一个球,所以又被叫做球球老老鼠。

笑猫有三个孩子——老大叫胖头,老二叫二丫,老三叫三宝。一天,他们住的地方——翠湖公园举行了一场交友会。三只小猫分别交到了自己的朋友。可过了不久,他们又和各自的朋友绝交了。胖头的朋友一天到晚就知道带着胖头胡吃海喝,其他的什么也不干,胖头和他在一起,消耗了自己的时间和金钱,收获的只是脂肪。二丫的朋友虚荣、做作、臭美、傲慢,二丫受她的影响,把自己原本漂亮的虎皮毛色染成了黑色,把走路姿势、说话声音、名字都改了。三宝的朋友初看很不错,做事果敢,有勇有谋,有气魄,有闯劲。可交往久了,却发现他原来是一只没有孝心的小猫。三个孩子初次交友行动都以失败而告终,他们甚至失去了继续交朋友的信心。

通过爸爸笑猫的开导,三宝决定踏上寻找黑骑士的道路。黑骑士是一只搜救犬,在汶川地震中尽职尽责,救了很多人。三宝在那时与他相识,成为好朋友,和他一起救人。后来在一次搜救中黑骑士被砸下来的水泥板压断了一条腿,从此与三宝失去了联系。还有一只名叫公爵的的搜救犬,在搜救的行动中肚子被钢筋划破,英勇牺牲。三宝和他们在一起时,学到了许多优秀品质。在寻找黑骑士的路上,三宝认识各种类型的人、猫、狗,也在一次次寻找中思考着,在人生的旅途中什么样的朋友才是自己真正的朋友。最后,三宝找到了做了导盲犬的黑骑士,体会到黑骑士身残志坚的人生信念,也找到了自己最好的朋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三宝和黑骑士做朋友,他将受益终生,黑骑士身上的美德,将成为三宝人生的指路明灯。也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胖头和二丫之所以学到坏毛病,和他们所交的朋友有莫大的关系。不能不交朋友,也不能朋友,这便是杨红樱阿姨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我们的一生。

个人阅读课外书读后感范文2恬静的夜晚,月光如水,悄悄地洒落在屋内的钢琴上。钢琴前静静地坐着一个人,他闭上双眼,身体随着手指在琴键上的舞动微微倾侧。随着手指抚过,跳跃的音阶组成了一首美妙的曲子——《月光》。

弹奏的人便是贝多芬。他在一生中经历了许多磨难。他的童年十分艰苦,一开始,人生对于他来说就像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17岁的他,早早的当上一家之主,负责教育他的两个兄弟……尽管,贝多芬的童年生活如此悲惨,但他对这个时代和消磨这时代的地方永远保持着一种温柔而凄凉的回忆。1796年不幸又降临在了他的身上,他的耳朵日夜作响,像蝗虫侵犯着庄稼地,他的内脏也受剧烈的痛楚折磨。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听觉也越来越差。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他仍能创作出轻松欢快的歌曲,让人无不敬佩。

1801年,他爱上了朱丽埃塔·圭恰迪尼,《月光》便是他在爱情中创造出来送给朱丽埃塔·圭恰迪尼的曲子。

然而,对于他而言,幸福是来得快去得也快,或许是上天的不公,在幸福光芒将他包围不久就消失的无影无踪。36岁那年,他找到了幸福,在40岁那年,幸福却重新将他遗弃,就像从天堂被死神重重的摔在了冰冷的地狱。1813年他获得了奖项与荣誉在此后的两年他获得了无数的大奖,这段时间是他最光荣的年月。

可又有谁得知,接踵而来的却是他最悲惨的时期,痛苦包围着他。随后那份小小的快乐也算是一种慰藉吧。

贝多芬是宽容的,原谅了那个侄子;贝多芬是不幸的,耳鸣的打击对一个音乐家来说是多么残酷;而贝多芬又是幸运的,毕竟他曾今拥有过那份幸福。最后的几年,他的作品中时而是嬉笑怒骂,时而又是战胜些许痛苦背后动人的微笑。

在第三次手术过后,在等待第四次手术的时候,在大风雨里,大风雪里,一声响雷中,他咽了最后一口气。在那场大雨中,他丢下了他的曲子,留给了世人无限的遗憾。最后,一个陌生人替他合上了眼睛。

依稀记得,那个夜晚,那个皎洁月光下,那架钢琴前,那个弹奏《月光》的背影。

个人阅读课外书读后感范文3在《冬天》里,朱老以绵密的笔触,描写了儿时在寒冷的冬天里和父亲围坐在屋里吃白水煮豆腐,和叶圣陶冬夜泛舟西湖,以及在寒冷的台州与妻子和睦相处的情景。给我们生动地展示了父子之情,朋友之谊,妻子之爱,于寒冷的冬天里一次又一次地撞击着你的心灵,让你感受着暖如春的人情。曾几何时,坐在爸爸的肩上,用小手拨弄着爸爸的头发,摆出一个个造型;又或是趴在爸爸的背上感受着背的温暖。这只是儿时仅存的一点记忆,除此之外,父亲对我的爱显得如此模糊。

读完朱老《冬天》父亲为孩子们夹豆腐的情景,我的爸爸又再次浮现在我的眼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父亲将他的精力挥洒在那无言的土地之中,早出晚归。但他从未忘记带上我,"有父亲在的地方,就有我"。黑暗中,那个穿着大人外套好像穿着戏服的小女孩,踉踉跄跄跟在父亲后面的是我;书桌旁那个握着我的小手一遍又一遍地在纸上写字的,是父亲:饭桌旁,那个坐在父亲腿上,细心听父亲教我使筷子的是我。我如一颗幼嫩的苗儿,在父爱的光芒下茁壮成长。

感谢《冬天》让我在萧索的冬天品味着温暖的父爱。第一次踏入幼儿园时,我便与父母有了短暂的分离,如同雏鹰发面临飞翔。我静静地坐在教室的一旁听着新同学的嬉闹,觉得很奇妙。于是我也加入其中,分享着相互的小秘密。寒冷的冬夜,当我为不见的自行车而伤心难过的时候,是朋友在陪伴我寻找;马路上,当我被撞躺在地上时,是朋友从围观的人群挤进来,送我去医院;当我考试考砸而难过时,是朋友默默送上手帕。朋友是我倾诉的对象,朋友是我分享秘密的对象。

古代一些文人骚客聚集在一起,他们或吟诗作赋,或谈古论今,志同道合让他们成为朋友。朱自清年轻时和叶圣陶冬夜泛舟西湖的场景令我羡慕,夜半时分,约上朋友,在月光下听着船夫讲传奇的故事。我想就是江风再凉,也不会感到冷吧!"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们能感受到夫妻间至死不渝的爱情,然而这过于表达,没有细品的意韵。而朱老却把爱妻之情表达得朴素而又感人,如淡淡的绿茶,品完后仍有余香。每天在上学习的路上,总能看见这样一个场景。

身有残疾的老人坐在轮椅里,身后是推着他的老伴。两人一路默默无语。推着车的老婆婆似乎走路也不方便,每走一步都要费力地动着双脚。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往返于家与广场。或许老公公想着日出,或许老公公陪着老婆婆做康复训练,又或是…两人的衣着朴素,却给萧条的冬天增添了一道风景,使人觉得暖意浓浓。一袭寒风,吹彻心骨;一夜冰封,万里皑皑。

个人阅读课外书读后感范文4《曹刿论战》一文,从它的结构安排和人物刻画上来看,作者左丘明旨在通过齐鲁长勺之战,歌颂鲁庄公“任人唯贤”、“勇于纳谏”的君主胸怀。同时,也正面描写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但在老师教学中,以及有关教学参考书中只褒扬了曹刿的“远谋”,只字不提庄公的胸怀,反而鄙视他,使他相形见绌。我认为这违背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对庄公的评价也是片面的。我认为真正值得赞扬的是鲁庄公这个人物。

因为无权无势的曹刿,其“远谋”能充分发挥,取得成功这都是庄公的功劳。就文章交待来看,决不能排除庄公大力支持这一因素,也就是说,庄公的“任人唯贤”是长勺之胜的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全文,看一看庄公的作为:

“公将战,曹刿请见”。在强齐压境,紧张备战的形势下,作为一国之君还能顾及到“草民”来访,并亲自接见,这是多么令人难以想象啊!更可贵的是,在曹刿一一否定了他的战略方案时,庄公并不生气,而是更谦逊地说下去。当曹刿要求“战则请从”,庄公就“与之乘”。倘无庄公的“纳贤”,曹刿的一腔报国热忱何能如此顺利的如愿以偿。可见,庄公的“纳贤”为曹刿施展“远谋”创造了条件。

但还不止于此。庄公更广阔的君主胸怀还表现在长勺战场上。“公将鼓之”,“公将驰之”,而曹刿说“未可”,他便不“鼓”不“驰”,听从曹刿指挥。在千军万马之前,庄公能做到这一点,又需要怎样的修养呢!虽然曹刿谋略在胸,可庄公都蒙在鼓里,但他并不以此羞愧恼恨。是的,庄公指挥作战比不上曹刿,但他“唯贤以求”而又善于“听谏”,这也就足够了。因为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俗话说“人无十全,树无九丫”,一个人怎能样样精通呢?

庄公军事才能不如曹刿,也许治国方面强于曹刿。你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虽然,此举就参战条件来讲,显然不够,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庄公的政治清明。也就是说他不贪婪,不腐朽,能以诚待人,能顺应潮流,虽然有迷信色彩,但他必定处在那个愚昧时代,我们又怎么能过分苛求呢?当然“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更不用说了。再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常被议论者所忽略,其实,我们从此可以看到这个弱国之君有一种威武不能屈的气质。

个人阅读课外书读后感范文5我满怀着复杂的心理读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不禁心潮翻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文生动地描述了一代工人阶级青年在苦难中成长,磨难中拼搏的过程。其中,主要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坚韧不拔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并以他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向人们展现了前苏联的历史画面和低层人们的艰辛和苦难。而正是保尔一生不平坦的经历,促使他养成了一副嫉恶如仇并如钢铁一般坚韧的性子。

保尔·柯察金——一个再不过普通的名字,而他的一生却给这个名字添加了太多太多的传奇色彩。当他因负伤而不得不离开战场之际,他却仍然在战场后方不停地为国家努力贡献;当他被诊断出神经中枢有问题时,他没有退缩,没有自暴自弃,他仍然乐观,仍然一如既往认真地工作,无私地奉献社会;当他受到命运给予最大的打击——两腿瘫痪并且双目失明时,虽然他沮丧悲伤过,可他依旧没有放弃,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之后,重拾希望。坚决地拿起手中的笔,与命运做斗争。

正如我们所说的:“最大的敌人并不是‘打击’与‘磨难’,而是自己!”保尔不正是这样吗,他用坚强与钢铁一般的毅力战胜了自己,与命运斗争。保尔曾说过:“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正是他这种勇于追求理想,努力实现自己价值的精神鞭策了无数年轻人,为千万青年人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是啊,保尔的一生无疑是坎坷而又艰辛的,他的一生鼓舞了许许多多的人,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他一样有钢铁一般的精神。在当今社会像保尔一样的人已是少之又少,一些本满怀理想奋斗人们在遇到一些小小的挫折之后便一蹶不振,怨天尤人,自叹可怜。于是,他一辈子碌碌无为,游手好闲,没有了自己最初的理想,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他输给了命运,惩罚的是自己的人生。

而我——仅仅是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没有经历过什么大的挫折与磨难,自然就没有了像保尔一样充满磨难、坎坷的人生经验,也没有他那有如钢铁一般坚韧的性格……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我未来就会是一个碌碌无为,普通而又平凡的人。保尔的精神是值得我学习的,并且让我敬佩无比。我梦想着有一副坚韧如钢的性格,哪怕是要经历多么艰辛的磨难险阻,未来的道路是模糊的,但是,我们却可以决定未来道路的方向——这,就是保尔给我的启发。

第5篇:曹刿论战教案范文

关键词: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探微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455-01

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不再是过去的教师教,而是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要让学生学得好,学得活,就得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我们应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呢?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

1.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并在求知、探索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好坏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创造条件,从培养兴趣入手。学生有了兴趣,才会积极地学习,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根据不同的课堂教学形式、不同的课文,采用多种多样的导入,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时通过一首古诗、一个故事、一个问题、一个知识点、一段小视频等多种形式导入,使学生尽快的进入课堂,带着这些兴趣进行学习。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利用多媒体、游戏、情景再现、课堂提问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比如我在教学《蒙古草原狼》一课时,截取了今年新播放的电影《狼图腾》中的一个片断,通过多媒体播放给学生看,并简单介绍了有关内容,通过观看视频,再加上教师引导,学生的兴趣立即上来了,都很快地进入到课堂教学中,急切想通过学习来进一步了解有关内容。

2.让学生自己主主动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还有这样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学会放手。让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探求知识、积极思考的优秀品质。我们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让学生提问,从课堂导入开始,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让学生不断质疑,总结教学内容,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如我在教学《曹刿论战》一课时,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提问:"你从文题中都能读出哪些内容?"学生提出一些这样的问题:曹刿是谁?是什么时代的人?论战是不是应该是本文的写作重点啊?是从哪些方面论战的……我根据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结束后,继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畅谈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学习,不仅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而且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3.让学生互相讨论质疑

第6篇:曹刿论战教案范文

典例链接

例1(2007年广西百色市中考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 蕃:______(2)不蔓不枝 蔓:______

2.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花之隐逸者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之爱

3.翻译下列句子。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城市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请你为百色市推荐一种市花,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2007四川资阳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的甲、乙两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文)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①,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②虏人③过五千,移文④旁郡。吏欲传檄⑤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⑥两炬三头热火⑦,营中星列⑧。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⑨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⑩,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①廉范:廉颇的后代。②故事:按旧例。③虏:敌人。④移文:发文书。⑤传檄:发出紧急公文。⑥交缚:交叉缚扎。⑦热火:点火。⑧星列:象星一样布满。⑨待旦:等到天亮。⑩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望其旗靡() (2)会匈奴大入塞()

(3)俄而,斩首数百级()(4)范兵不敌()

(5)公将鼓之()(6)范乃令军中褥食()

2.用“/”划出下边一句话的朗读停顿。

虏 众 盛 而 范 兵 不 敌。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____________之时,第二次是在____________之时(用原文填空)。乙文中,廉范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也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廉范在作战中采用的妙招是____________。(可用原文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5.曹刿、廉范这两位军事家指挥作战时,既能做到____________,又能做到胆大而心细,因此取得战争的胜利。____________

题型解析

1.字词解释。字词解释的考查有两种形式,即填空题和选择题,而以填空题为主,如百色卷的第1题和资阳卷的第1题。在做百色卷的第1题时,解释“蕃”时,要严格按照课文后的注释,准确无误;在解释“蔓”时,一定要注意在这个语言环境下的词性,在这里“蔓”作动词,应解释为“长枝蔓”,不能解释成名词“枝蔓”。此题答案为:(1)多。(2)长枝蔓。在解释资阳卷第1题中关于课外文段的字词时,一定要结合自己以前文言词语的积累。如“会”、“俄而”、“乃”可链接以前学过的知识,直接解释;“敌”可以按照注释疏通文意后再解释。此题答案为:(1)倒下。(2)正遇上。(3)一会儿。(4)抵挡。(5)助词,无实义。(6)就。

2.词义辨析。词义的辨析就是考查我们对重要的文言实词或虚词的一词多义的理解和掌握的准确度,也是中考常见的题型。而考查涉及到的字词均是平时我们常见的,老师多次强调的,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如百色卷第2题。在做这一题时,因为“之”的用法很多,我们要逐一理解它在每一项中的用法,然后进行比较和辨别。通过比较你会发现,ABD项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而C项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无实义。此题答案为C项。

3.断句停顿。文言文重在朗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而朗读就要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所以,此类试题也是基础试题,考查的概率比较高。此类题型的考查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选择题,让你选择朗读停顿的正确或错误项;一种是直接在原句进行划分,如资阳卷第2题。在做本题时,可以根据总结性词语来确定朗读节奏,因为这是一个有两个主谓短语构成的并列关系的句子,可以根据“而”的标志来划分。此题答案为: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4.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之一,几乎每篇均考,所占分值也比较大。如百色卷和资阳卷的第3题,它们均占4分,我们做起来一定要谨慎、认真。如做百色卷第3题的第(1)题时要注意重点词语“远”、“亵玩”,这两个词语要在译句中落实到位,落实准确。做第(2)题时,要注意“鲜”在这里不是新鲜的意思,而是要结合语境,解释成“少”。“闻”不是“新闻”,而是“听说”。此题答案为:(1)(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2)对于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做资阳卷第3题的第⑴时,要注意“一”、“再”和“三”的解释与现代汉语的不同,应翻译成“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并要注意“一鼓作气”与现代汉语的不同。做第⑵时,要会借助所给的注释,先疏通文意,再翻译。此题答案为:(1)第一次击鼓士气大振,第二次击鼓士气有所衰退,第三次击鼓士气消逝殆尽。(2)吏想发紧急公文向旁边的郡县求救,廉范不肯,亲自率领士兵抵抗。

5.概括分析。概括分析是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前提下,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筛选,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和分析提取的能力,属于考查能力的范畴,也属于常考的题型。如资阳卷的第4题,要做好此题,首先要快速熟练地读懂原文,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句子,筛选题目要找的信息。用原文回答的,要逐句逐段地看,回答要快而且准。此题答案为:彼竭我盈,(故克之);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

6.写法探究。写作方法的考查,属于较难的题型,它是揣摩、品析作者行文过程及技巧的题目。如百色卷第4题,此题做起来应该不是很难,平时老师都反复强调过,而且问题的答案较明显,写和牡丹,就是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这要结合全文来整体感知,答案要完整,不能简单回答为:起衬托作用。

第7篇:曹刿论战教案范文

一、 积累运用芳草地 (30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①金黄的秋天,天高云淡,果熟稻香,成熟的自然yùn( )藏着自豪与荣光;洁白的冬天,水瘦山寒,玉树琼枝,沉默的自然yùn( )育着希望与梦想。②勤劳的新邵人民在这块土地上世代繁yǎn( )生息,他们因地zhì( )宜培育出了许多特色水果品种。2.选出下列词语字形全对的一项( )(2分)A.稍纵即逝 瞬息万变 如诉如泣 张灯结采B.油然而生 容光换发 脍炙人口 娓娓动听C.分道扬镳 风度翩翩 无动于中 不言而喻D.劫后余生 弄巧成拙 按部就班 首当其冲3.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A、深秋的龙山,是人们欣赏美景、登高远眺的好时候。B.同学们应端正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C.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D.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2分)A.风光秀丽的喀纳斯,以它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观光游览。B.尽管这次他做错了事,但是他仍然对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批评不以为然。C.有些优秀的同学在平时生活中对自己要求也非常严格,总是拈轻拍重。D.李小明考试时总是非常小心,答题认真,从来就不假思考,所以他常取得好成绩。5.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2分)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 ;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A. 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B. 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C. 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D. 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6、按要求填空(4分)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有两位家喻户晓、足智多谋的军师,他们是吴用和诸葛亮,他们所在的两部作品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这两部作品都塑造了很多英雄人物,你最喜欢的一位是:___________,请用一句话对这位人物加以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按要求默写。(10分)1《过故人庄》中描写作者进村时见到的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游山西村》一诗常用比喻人们在无路可走时经过努力又发现新的出路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生自古谁无死?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 ,空乏其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8、将下列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4个字。(3分)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的汪松教授本月在英国爱丁堡市接受了世界的爱丁堡科学奖。1998年起设立的爱丁堡科学奖,每年颁发给一位世界上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汪松教授是中国获得这一奖项的第一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根据下面一段话中的统计数据,为这段话写一个结束句。(不超过16字)(3分)某地八年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考察了本县商业招牌用字,发现在所调查的繁华商业区274个招牌中,含有不规范字的招牌达36个,约占总数的13%。在这36个招牌中,共有不规范字(包括错别字)52个。由此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赏析百花园(40分)(一)阅读《曹刿论战》,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0、《曹刿论战》选自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和文学著作《 》。本文记述的 (战役名)是古代一个的以弱胜强的战例。(2分)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不同含义:(4分)1牺牲玉帛 古: ;今: ;2小大之狱 古: ;今: ;12、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2分)A.曹刿请见——下见小潭B.彼竭我盈,故克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问:“何以战?”——以其境过清D.登轼而望之——舜发于畎亩之中13、翻译: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分)译:。14、读了这篇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读了这篇短文,有的同学认为鲁庄公“鄙”,昏庸无能,目光短浅;而有的同学却认为鲁庄公能任人为贤,不耻下问,甘当配角。对这两种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根据上文内容,谈谈你的见解。(2分)________________(二)仔细揣摩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15分)1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农场造成了双重后果。首先,砍伐林木减少了光合作用,最终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同时也会减少大气中生命必不可少的氧气含量(光合作用对氧气循环极为重要,能确保大气中不缺乏氧气)。其次,放火毁林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环境进一步恶化。这样,最后只能是带来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滥。这不是一般性的灾难,它会造成更多的动植物死亡。2地球在过去的5亿年岁月中,已经历过5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最近的一次大约发生在距今66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其标志是恐龙灭绝。但这不是最严重的一次。最严重的那次大约发生在2.45亿年前的二叠纪,那时生命大规模灭绝,77%到会96%的海洋动物物种消失,地面的生物也大量灭绝。3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同以前所发生的灾难一样,生命将再次受到严峻的考验。我们已经永远失去了舌头长20多厘米、可从特殊品种的兰花中摄取液汁的达尔文蛾,以及身体几乎透明和骨头为绿色的草蛙。4伟大的自然主义者、探索家查里斯•威廉•毕比曾意味深长地说过:“如果某种生物的最后一个个体停止呼吸,只有在出现新天体或地球重新恢复生机之后,才能再次见到这种个体。”16.第一段文字中“首先”、“其次”两个词语表明本段的说明顺序是 。(2分)17.第三段划线句运用了列数字和 的说明方法,目的是为了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18.最后一段引文的表达方式是 ,以此作结尾,作用是________(4分)19.简要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分)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___________20.人类因伐木销售、伐木建农牧场而毁灭雨林,无异于杀鸡取卵。请你思考一下,我们可以怎样做,避免砍伐树木,破坏森林。写出你的看法。(3分)(三)观楼品文怀范公 (10分)1早春三月,因公事前往岳阳,趁闲暇之际,急赶心中圣地——岳阳楼。如今,列居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岳阳楼经过精心打造已非一楼独傲,而是一个集楼、碑、亭、台、阁、廊、榭、祠之艺术精品于一体的仿古景区,并被评定为国家五A级风景名胜游览区。2景区入口处,刻于两旁立柱上的“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鎏金大字赫然入目,让人顿生几分神往之情。也许是观楼心切,我对途经的缦腰回廊、喷泉小流、园圃雕塑等新造景观没有过于在意,可当巍然兀立的千古名楼倏地定格于眼前,内心的钦往、景仰、兴奋、激越已无以言述。细细端详,历经千年风雨和数次修缮的岳阳楼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柱高耸,楼顶檐牙高啄,金碧辉煌.据了解,全楼高达25。35米,平面呈长方形,宽17.2米,进深15.6米,占地251平方米。中部以四根直径50厘米的楠木大柱直贯楼顶,承载楼体的大部分重量。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2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全楼梁、柱、檩、椽全靠榫头衔接,相互咬合,稳如磐石。尤其是楼顶为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而成的盔顶式,这种拱而复翘的古代将军头盔式的顶式结构在我国古代建筑是独一无二的。远远而望,恰似一只凌空欲飞的鲲鹏。风格之奇异,气势之壮阔,构制之雄伟,堪为楼观之绝。3后经导游介绍,关于岳阳楼的建造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传说:开元四年,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张说贬到岳州(即今之岳阳)担任刺史,决定张榜招聘名工巧匠,在鲁肃阅兵台旧址修造“天下名楼”。有一位从潭州来的青年木工李鲁班贸然揭榜,谁知李鲁班摆弄了一个月的时间,设计出来的图纸只是一座过路小亭。张说很不满意,再限七天时间,一定要拿出与洞庭山水形胜相得益彰的有气派的楼阁图纸。正当李鲁班一筹莫展时,一位白发老人走了过来,问清缘由,便把背的包袱打开,指着编有号码的木头说:“这些小玩意儿,你若喜欢,不妨拿去摆弄摆弄,或许会摆出一些名堂来。若是还差点什么,就到连升客栈来找我。”李鲁班接过来,摆了又拆,拆了又摆,果然构成了一座十分雄壮的楼型。大家十分高兴,都说是祖师爷显灵,向白发长者道谢。老人说自己是鲁班的徒弟,姓卢。后来,老者在湖边留下了写有“鲁班尺”三字的木尺,一阵风后了然无迹。工地上的人群纷纷跪下,向老者逝去的方向叩头不止。不久,一座新楼拔地而起,高耸湖岸,气象万千。虽为传说,但于楼无不笼上一层神秘缥缈的面纱,于后览者更不乏向往追探之意。4拾级而上,踏入一楼正厅内,清代书法家张照书写的范仲淹之《岳阳楼记》巨幅雕屏直逼人眼。雕屏由12块巨大紫檀木拼成,嵌于楼之正墙,几占整墙面积。细观之,文章脱俗、书法飘逸、刻工隽劲、木料上乘,全属珍品,堪称“四绝”。尽管这一旷世雄文早已了然于胸,可此刻吟哦又生万般韵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登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此等文字何其沁脾入心!这般胸襟何其博大旷达!如此抱负何其宏远高峻!如若不怀心系苍生社稷之仁心,不守高人逸士之节操,希文公岂可挥毫写下流光溢彩之锦绣珠玑?无怪乎朱熹称之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5其实,范仲淹只是早年随继父在澧州安乡(今湖南省安乡县)读书,曾到过岳阳一带,而并没有踏足岳阳楼。庆历六年,与他有相同官宦舛运的同僚好友滕子京在重修岳阳楼后,认为“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成著。”,于是委人画了一幅《洞庭晚秋图》和一封求记书寄给当时的大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请他为楼作记。当时范仲淹正被贬到河南邓州戍边,见其书信后,欣然奋笔疾书,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岳阳楼记》。通览其文,范公不是寻常的触景抒情,而是在勾勒洞庭秀色与前人情致之后,提出了深邃的哲理见解,熔铸了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浩然之气直干云霄,并借此激励屡经政治风雨磨砺的自己和遭到贬黜的友人们,同时也启发和教育后之览者。由是观之,的确是楼以文而名,文因楼而传,人由二者而彰了。6缓步登梯,且观且思,不觉已至顶层。凭栏远眺,浩淼之洞庭,秀美之岳阳,尽收眼底。睹物思人,范希文公不凡之人生展现眼前:范仲淹少年立志,苦读诗书,勤奋佳话,历历可数;为官数十载,冒死犯颜进谏,数次宦海沉浮,无动其心;发动庆历新政,力抗守旧权势,开创北宋士大夫议政之先风,虽败犹荣;主持地方政事,兴修水利,培养人才,保土安民,“舍身修筑‘范公堤”、“兴化灾民从‘范’姓”,政绩斐然;而在生活上,他治家严谨,十分俭朴,平时居家不吃两样荤菜,妻子儿女的衣食只求温饱,直到晚年,都没建造一座像样的宅第;每在他离任时,百姓常常拦住传旨使臣的路,要求朝廷让其继续留任;范公辞世后,朝野上下一片哀痛,庶民举哀斋戒,凡其从政之地,老百姓纷纷为他建祠画像。试想:古之为官执政者,几人能怀博大‘忧乐’之情如范公?几人可在百姓心中树亘古巍然之丰碑?7伫立良久,时有惠风捎来沙鸥欢啼芷兰郁香,洋洋春意催生着蓄积已久之真情:壮哉,气吞万象之名楼!雄哉,感肺沁腑之宏文!伟哉,万古流芳之范公!选自2012《江南文学》21..文章第三段引用一个传说有何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第四段中划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2分)23.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结合全文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作者怀念范仲淹的原因。(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快乐作文大本营(50分)在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一作文。(一)题目:心中的___________(彩虹、梦想、烦恼……)(二)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人们一直在追问,再寻找。其实,幸福原来就是父母给你得一杯清茶,老师给你得赞许的眼光;幸福就是你给别人的一声喝彩,你对别人的一次宽容;幸福原来就是亲近自然得经历,战胜自我的心路…… 请以“幸福”为话题作文。要求:(1)如选题一,请从括号内选择一个词语将文题补充完整;如选题二,围绕话题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语文参考答案】1、蕴 孕 衍 制2、D3、C4、A5. C6、《水浒传》、《三国演义》(人物与作品的顺序应一致)。人物与评价答案略(写出作品中的人物,评价恰当,即可给分)7、1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留取丹心照汗青 5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8、汪松获爱丁堡科学奖(意对且符合字数要求即可)9、如:规范招牌用字刻不容缓。(只要言之有理,语言简明,即可给分)10、《左传》 长勺之战11、(每处各1分)①古: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为正义事业而献出生命,为某种目的而舍弃利益;2古:案件;今:监狱。12、B13、打仗是靠敢做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时,将士们士气高涨,第二次击鼓时,他们的士气衰减了,到第三次击鼓时他们的士气耗尽了。14、(符合文意,写出一点即可。)例:1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2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3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15、(言之成理即可。)例:虽然鲁庄公有“将鼓”“将驰”的急躁冒进之意,但他能听取曹刿的意见,没有独断专行,善于接贤纳谏,礼贤下士,也不失为一明主。16.从主到次。17.举例子(2分) 目的是说明物种灭绝的可怕后果。(2分)18.议论(2分) 作用:更具警示、警告作用,能让人在思考中增加环境的忧患意识,进而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2分)19.是否会“以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并不能断言,所以用了表示猜测的“很可能”,用语严密、准确。20.(言之成理即可。)例:研制能取代木材的新材料。21.增添了岳阳楼的神秘色彩,丰富了文章的内容。22.排比 议论23.总结全文,照应文题24.写出了寄寓“忧乐”情怀的千古宏文《岳阳楼记》(2分);景仰其冒死进谏心忧百姓严谨治家的为官处世风范。(2分)

第8篇:曹刿论战教案范文

一、 积累运用芳草地 (30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①金黄的秋天,天高云淡,果熟稻香,成熟的自然yùn( )藏着自豪与荣光;洁白的冬天,水瘦山寒,玉树琼枝,沉默的自然yùn( )育着希望与梦想。②勤劳的新邵人民在这块土地上世代繁yǎn( )生息,他们因地zhì( )宜培育出了许多特色水果品种。2.选出下列词语字形全对的一项( )(2分) A.稍纵即逝 瞬息万变 如诉如泣 张灯结采 B.油然而生 容光换发 脍炙人口 娓娓动听 C.分道扬镳 风度翩翩 无动于中 不言而喻 D.劫后余生 弄巧成拙 按部就班 首当其冲3.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A、深秋的龙山,是人们欣赏美景、登高远眺的好时候。 B.同学们应端正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 C.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 D.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2分)A.风光秀丽的喀纳斯,以它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观光游览。 B.尽管这次他做错了事,但是他仍然对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批评不以为然。 C.有些优秀的同学在平时生活中对自己要求也非常严格,总是拈轻拍重。 D.李小明考试时总是非常小心,答题认真,从来就不假思考,所以他常取得好成绩。 5.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2分)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 ;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A. 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B. 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C. 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D. 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6、按要求填空(4分) 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有两位家喻户晓、足智多谋的军师,他们是吴用和诸葛亮,他们所在的两部作品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这两部作品都塑造了很多英雄人物,你最喜欢的一位是:___________,请用一句话对这位人物加以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按要求默写。(10分)1《过故人庄》中描写作者进村时见到的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游山西村》一诗常用比喻人们在无路可走时经过努力又发现新的出路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生自古谁无死?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 ,空乏其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8、将下列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4个字。(3分)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的汪松教授本月在英国爱丁堡市接受了世界的爱丁堡科学奖。1998年起设立的爱丁堡科学奖,每年颁发给一位世界上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汪松教授是中国获得这一奖项的第一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下面一段话中的统计数据,为这段话写一个结束句。(不超过16字)(3分) 某地八年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考察了本县商业招牌用字,发现在所调查的繁华商业区274个招牌中,含有不规范字的招牌达36个,约占总数的13%。在这36个招牌中,共有不规范字(包括错别字)52个。由此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赏析百花园(40分) (一)阅读《曹刿论战》,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0、《曹刿论战》选自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和文学著作《 》。本文记述的 (战役名)是古代一个的以弱胜强的战例。(2分)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不同含义:(4分)1牺牲玉帛 古: ;今: ;2小大之狱 古: ;今: ;12、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2分)A.曹刿请见——下见小潭B.彼竭我盈,故克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问:“何以战?”——以其境过清D.登轼而望之——舜发于畎亩之中13、翻译: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分)译: 。14、读了这篇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 ___________15、读了这篇短文,有的同学认为鲁庄公“鄙”,昏庸无能,目光短浅;而有的同学却认为鲁庄公能任人为贤,不耻下问,甘当配角。对这两种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根据上文内容,谈谈你的见解。(2分) ________ ________(二)仔细揣摩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15分) 1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农场造成了双重后果。首先,砍伐林木减少了光合作用,最终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同时也会减少大气中生命必不可少的氧气含量(光合作用对氧气循环极为重要,能确保大气中不缺乏氧气)。其次,放火毁林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环境进一步恶化。这样,最后只能是带来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滥。这不是一般性的灾难,它会造成更多的动植物死亡。2地球在过去的5亿年岁月中,已经历过5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最近的一次大约发生在距今66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其标志是恐龙灭绝。但这不是最严重的一次。最严重的那次大约发生在2.45亿年前的二叠纪,那时生命大规模灭绝,77%到会96%的海洋动物物种消失,地面的生物也大量灭绝。3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同以前所发生的灾难一样,生命将再次受到严峻的考验。我们已经永远失去了舌头长20多厘米、可从特殊品种的兰花中摄取液汁的达尔文蛾,以及身体几乎透明和骨头为绿色的草蛙。4伟大的自然主义者、探索家查里斯•威廉•毕比曾意味深长地说过:“如果某种生物的最后一个个体停止呼吸,只有在出现新天体或地球重新恢复生机之后,才能再次见到这种个体。”16.第一段文字中“首先”、“其次”两个词语表明本段的说明顺序是 。(2分)17.第三段划线句运用了列数字和 的说明方法,目的是为了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8.最后一段引文的表达方式是 ,以此作结尾,作用是 ________ (4分)19.简要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分)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 ___________ 20.人类因伐木销售、伐木建农牧场而毁灭雨林,无异于杀鸡取卵。请你思考一下,我们可以怎样做,避免砍伐树木,破坏森林。写出你的看法。(3分) (三)观楼品文怀范公 (10分)1早春三月,因公事前往岳阳,趁闲暇之际,急赶心中圣地——岳阳楼。如今,列居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岳阳楼经过精心打造已非一楼独傲,而是一个集楼、碑、亭、台、阁、廊、榭、祠之艺术精品于一体的仿古景区,并被评定为国家五A级风景名胜游览区。2景区入口处,刻于两旁立柱上的“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鎏金大字赫然入目,让人顿生几分神往之情。也许是观楼心切,我对途经的缦腰回廊、喷泉小流、园圃雕塑等新造景观没有过于在意,可当巍然兀立的千古名楼倏地定格于眼前,内心的钦往、景仰、兴奋、激越已无以言述。细细端详,历经千年风雨和数次修缮的岳阳楼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柱高耸,楼顶檐牙高啄,金碧辉煌.据了解,全楼高达25。35米,平面呈长方形,宽17.2米,进深15.6米,占地251平方米。中部以四根直径50厘米的楠木大柱直贯楼顶,承载楼体的大部分重量。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2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全楼梁、柱、檩、椽全靠榫头衔接,相互咬合,稳如磐石。尤其是楼顶为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而成的盔顶式,这种拱而复翘的古代将军头盔式的顶式结构在我国古代建筑是独一无二的。远远而望,恰似一只凌空欲飞的鲲鹏。风格之奇异,气势之壮阔,构制之雄伟,堪为楼观之绝。3后经导游介绍,关于岳阳楼的建造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传说:开元四年,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张说贬到岳州(即今之岳阳)担任刺史,决定张榜招聘名工巧匠,在鲁肃阅兵台旧址修造“天下名楼”。有一位从潭州来的青年木工李鲁班贸然揭榜,谁知李鲁班摆弄了一个月的时间,设计出来的图纸只是一座过路小亭。张说很不满意,再限七天时间,一定要拿出与洞庭山水形胜相得益彰的有气派的楼阁图纸。正当李鲁班一筹莫展时,一位白发老人走了过来,问清缘由,便把背的包袱打开,指着编有号码的木头说:“这些小玩意儿,你若喜欢,不妨拿去摆弄摆弄,或许会摆出一些名堂来。若是还差点什么,就到连升客栈来找我。”李鲁班接过来,摆了又拆,拆了又摆,果然构成了一座十分雄壮的楼型。大家十分高兴,都说是祖师爷显灵,向白发长者道谢。老人说自己是鲁班的徒弟,姓卢。后来,老者在湖边留下了写有“鲁班尺”三字的木尺,一阵风后了然无迹。工地上的人群纷纷跪下,向老者逝去的方向叩头不止。不久,一座新楼拔地而起,高耸湖岸,气象万千。虽为传说,但于楼无不笼上一层神秘缥缈的面纱,于后览者更不乏向往追探之意。4拾级而上,踏入一楼正厅内,清代书法家张照书写的范仲淹之《岳阳楼记》巨幅雕屏直逼人眼。雕屏由12块巨大紫檀木拼成,嵌于楼之正墙,几占整墙面积。细观之,文章脱俗、书法飘逸、刻工隽劲、木料上乘,全属珍品,堪称“四绝”。尽管这一旷世雄文早已了然于胸,可此刻吟哦又生万般韵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登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此等文字何其沁脾入心!这般胸襟何其博大旷达!如此抱负何其宏远高峻!如若不怀心系苍生社稷之仁心,不守高人逸士之节操,希文公岂可挥毫写下流光溢彩之锦绣珠玑?无怪乎朱熹称之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 5其实,范仲淹只是早年随继父在澧州安乡(今湖南省安乡县)读书,曾到过岳阳一带,而并没有踏足岳阳楼。庆历六年,与他有相同官宦舛运的同僚好友滕子京在重修岳阳楼后,认为“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成著。”,于是委人画了一幅《洞庭晚秋图》和一封求记书寄给当时的大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请他为楼作记。当时范仲淹正被贬到河南邓州戍边,见其书信后,欣然奋笔疾书,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岳阳楼记》。通览其文,范公不是寻常的触景抒情,而是在勾勒洞庭秀色与前人情致之后,提出了深邃的哲理见解,熔铸了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浩然之气直干云霄,并借此激励屡经政治风雨磨砺的自己和遭到贬黜的友人们,同时也启发和教育后之览者。由是观之,的确是楼以文而名,文因楼而传,人由二者而彰了。6缓步登梯,且观且思,不觉已至顶层。凭栏远眺,浩淼之洞庭,秀美之岳阳,尽收眼底。睹物思人,范希文公不凡之人生展现眼前:范仲淹少年立志,苦读诗书,勤奋佳话,历历可数;为官数十载,冒死犯颜进谏,数次宦海沉浮,无动其心;发动庆历新政,力抗守旧权势,开创北宋士大夫议政之先风,虽败犹荣;主持地方政事,兴修水利,培养人才,保土安民,“舍身修筑‘范公堤”、“兴化灾民从‘范’姓”,政绩斐然;而在生活上,他治家严谨,十分俭朴,平时居家不吃两样荤菜,妻子儿女的衣食只求温饱,直到晚年,都没建造一座像样的宅第;每在他离任时,百姓常常拦住传旨使臣的路,要求朝廷让其继续留任;范公辞世后,朝野上下一片哀痛,庶民举哀斋戒,凡其从政之地,老百姓纷纷为他建祠画像。试想:古之为官执政者,几人能怀博大‘忧乐’之情如范公?几人可在百姓心中树亘古巍然之丰碑?7伫立良久,时有惠风捎来沙鸥欢啼芷兰郁香,洋洋春意催生着蓄积已久之真情:壮哉,气吞万象之名楼!雄哉,感肺沁腑之宏文!伟哉,万古流芳之范公!选自2012《江南文学》21..文章第三段引用一个传说有何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第四段中划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2分)23.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结合全文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作者怀念范仲淹的原因。(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快乐作文大本营(50分)在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一作文。(一)题目:心中的___________(彩虹、梦想、烦恼……)(二)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人们一直在追问,再寻找。其实,幸福原来就是父母给你得一杯清茶,老师给你得赞许的眼光;幸福就是你给别人的一声喝彩,你对别人的一次宽容;幸福原来就是亲近自然得经历,战胜自我的心路…… 请以“幸福”为话题作文。 要求:(1)如选题一,请从括号内选择一个词语将文题补充完整;如选题二,围绕话题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语文参考答案1、蕴 孕 衍 制2、D3、C4、A5. C6、《水浒传》、《三国演义》(人物与作品的顺序应一致)。人物与评价答案略(写出作品中的人物,评价恰当,即可给分)7、1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留取丹心照汗青 5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8、汪松获爱丁堡科学奖(意对且符合字数要求即可)9、如:规范招牌用字刻不容缓。(只要言之有理,语言简明,即可给分)10、《左传》 长勺之战11、(每处各1分)①古: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为正义事业而献出生命,为某种目的而舍弃利益;2古:案件;今:监狱。 12、B 13、打仗是靠敢做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时,将士们士气高涨,第二次击鼓时,他们的士气衰减了,到第三次击鼓时他们的士气耗尽了。14、(符合文意,写出一点即可。)例:1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2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3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15、(言之成理即可。)例:虽然鲁庄公有“将鼓”“将驰”的急躁冒进之意,但他能听取曹刿的意见,没有独断专行,善于接贤纳谏,礼贤下士,也不失为一明主。16.从主到次。17.举例子(2分) 目的是说明物种灭绝的可怕后果。(2分)18.议论(2分) 作用:更具警示、警告作用,能让人在思考中增加环境的忧患意识,进而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2分)19.是否会“以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并不能断言,所以用了表示猜测的“很可能”,用语严密、准确。 20.(言之成理即可。)例:研制能取代木材的新材料。21.增添了岳阳楼的神秘色彩,丰富了文章的内容。22.排比 议论23.总结全文,照应文题24.写出了寄寓“忧乐”情怀的千古宏文《岳阳楼记》(2分);景仰其冒死进谏心忧百姓严谨治家的为官处世风范。

第9篇:曹刿论战教案范文

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平等就是人们追求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平等的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生俱来。中华文化起源于伏羲睹河图而画八卦,揭示了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的本质是阴阳变化的规律,万物平等于阴阳变化。对于现代文明而言,这一点认识似乎有些深不可测,简不可言。

伏羲之后大约4000年,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阴阳平衡、实力均等的“和气”,对于人类健康和万物生长都至关重要。老子之后又大约700多年,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原序》中说:“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揭示了天人合一的生理医学法则,使后人知道了万物平等于五行,人类平等于五常。就五行五常、五脏和五毒的关系而言,人人平等,没有例外:谁践行仁义礼智信,谁的肝肺心肾脾就健康,谁管理不了自己的脾气,每日充满了恨怨怒恼烦,谁的五脏就害病乃至丧命。正所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纣亡”。每个人的状况和自己的德行一一相应,健康如此,人生的境遇也是如此。一如《黄帝内经》上说,四时阴阳是“万物之根本,死生之纲纪”,“顺阴阳则生,逆阴阳则死”,万物在阴阳变化规律面前是“绝对”的平等,人类在自己的福德面前“绝对”的平等。

中国自古有“上天有好生之德”的观点,不论荆棘还是芳草,一律平等待之。“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并不怀有私心,一切平等,并不曾厚此薄彼。《道德经》有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一切万物终将如草扎的狗一样,用过了也就该下场了。圣人体悟到“天心”,也没有分别取舍的势利眼,对天下百姓一视同仁,有教无类,来者不拒,去者不留。在今年3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讲话,表达的就是人类文明彼此平等的理念,相互之间应该平等对待,取长补短,达到各种文明交相辉映的良好状态。

表面上看,世间万物千差万别,人类社会美丑妍媸、升沉迥异、苦乐悬殊,简直如新加坡的李光耀所言,世界上一切本来就不平等,其实这是没有谛观到本质的看法。根据中国《易经》“德位相配”的道理,一切万物,包括人类在内,全部是因其行、因其质、因其德而笃,上天(自然法则)“几曾加纤毫意思”。也就是说,从圆觉贯通的境界上看,人人领受着与自己的真实德行本质相应的人生境遇。所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穷通祸福,皆有其必然。揭示差别世相之后的隐性平等根源,是中华文明的独特贡献。

机会均衡的显性平等

到了近现代社会,人们对平等的理解,偏重于西方政治概念和法律观念,不太能够理解中国传统的智慧,有些看似差别的不平等,其实是心物一元、德行配位的“相应的平等”。所以西方社会的认识,多半只能追求在制度上、法律上的显性平等。例如柏拉图就认为天赋的不平等导致政治的不平等,他并不知道天赋其实是平等的。

西方现代政治学理论认为,“人权”是指“因其为人而应享有的权利”,平等就被看作是人权的本质属性,其内涵是指人与人相互尊重彼此同样为人,因而享有同样的政治自由权利与经济社会权利。从古代的不平等社会进步到人人享有基本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等现代社会,是文明进步的过程。

也有一部分爱心人士,认为关于“人权”平等的解释是人类从自己自私自大的角度出发的看法,因为这个世界除了“人”类,还有“畜”类、“鸟”类、“鱼”类等生灵,动物也是生命,也应该享有不受伤害的基本权利,因为在上天、上帝或真主的角度看,生灵是平等的。人类不能平等地对待其他物种,也就不能平等对待自己,所以人类的平等观是局限的、残缺的甚至是虚假的。

按照西方的一般看法,平等就具体表现为机会均等,例如市场项目的获取;起点均等,例如考试选拔;结果均等,例如同等级别的官员同一年龄退休;待遇均等,例如同一身份同等待遇。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告诉莫言,他虽然是国王,但也是一个农民,在自己的农场里养猪养牛,享受着欧盟对农民的补贴。这一个例子,可以让我们对“平等”有一个反省式的了解。自古以来,“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被认为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中国式表达。可是今天我们依然要把平等当作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因为目前我国公民的就业机会不平等,子孙上学受教育机会不平等,甚至上个车牌也存在不平等,据说吉林的前任省委书记孙政才就有一问:为什么豪华轿车和稀缺的连号高度契合?只能买得起普通轿车的老百姓怎么就得不到666、888、999这样的号码?

适用规则平等,是区别“人治”与“法治”的重要标志,是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权力大于法,特权凌驾于法律之上,就意味着腐败。平等保护人权业已成为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主题,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

公允持平的中性平等

伏羲氏画卦以后产生的《易经》分为三种,神农氏时为《连山易》,表示“山”的“艮卦”起始;黄帝时为《归藏易》,表示“地”或者“藏”的“坤卦”起始;经过周文王的继承演绎,至今称《周易》,以表示“天”或者“阳”的“乾卦”起始。而不论哪一种《易经》,都以三阳三阴均衡的卦象为“泰”卦,表示阴阳持平,天地气交,万物生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周朝八百年的历史,因为都城在方位上有东西之别,就被划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阶段。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其中“春秋”时期为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孔子亲自编了一部记载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所以后人就将书中记载的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春秋时期,基本上是东周的前半期。为什么不叫“冬夏”?因为春天渐热而非大热,秋天渐冷而非大寒,春秋之际不冷不热,热度平均,寒暑适度,所以叫“春秋持平也”。持平,本指一杆秤的两端重量相等,是公允适度之意。孔子做《春秋》,开创“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在叙述历史中褒贬,以让后人知道是非对错。圣人心怀,平等以对,绝无私意。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