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村民就业工作计划范文

村民就业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村民就业工作计划

第1篇:村民就业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科学发展观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产生可以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解决“三农”问题,江苏省率先开始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后海南省、浙江省等地先后组织招聘大学生“村官”。至2008年2月底,全国范围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省市区已发展至28个,其中17个省市区启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自此,大学生“村官”计划进入一个全面的发展阶段。

时至今日,大学生“村官”计划已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区推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改善农村基层干部结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作用。但是,作为目前还未成熟的事物,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必然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文章对现行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这一方面加以研究。

一、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重要性

引进大学生“村官”不仅为当地的农村带来了新技术、新思想、新理念,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同时,大学生“村官”也利用了农村这个平台不断锻炼自我,实现其自身价值。

1.有利于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就其知识量方面,大学生“村官”与农村干部相比存在优势,大部分人认为大学生“村官”知识面广,能帮助村民解决较多的科学、法律等方面问题,并且年轻有活力,能够较好的带动工作氛围,具有农村管理新理念和创业精神。大学生“村官”计划将大学毕业生补充到农村基层组织中,使乡镇基层领导班子在年龄结构、文化结构、素质结构等方面得到明显改善,有利于提高基层干部整体素质。

2.有利于农村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终要依靠农业科技的迅速发展。而大学生“村官”恰恰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角色,向村民宣传科技文化知识,促进着农村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

3.有利于大学生“村官”综合素质的提高。调查显示,在大学生“村官”的任职期间,有部分大学生“村官”认为自己处理实际问题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公文写作上也有所改善。

(二)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大部分地区的大学生“村官”虽然在提高农村村官素质,带动农村科技文化事业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大学生“村官”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仍存在问题。

1.行为短期性,不利留住人才。大学生“村官”计划获得了极大的政府承诺,考公务员及考研加分等。所有这些优惠政策,在给大学生“村官”解决后顾之忧的同时,也使大学生当“村官”行为的短期性更加明显。目前,所谓当“村官”还不是一种建制性设置,既不是政府的公务员,也不是其他职员或是农民,还仅是一项权宜性安排。无论是承诺三年“锻炼”以后考研加分,还是准允作为将来“提干”的一项参考,都只是政策而没有明确指出大学生“村官”的未来出路。前途暗淡使得大学生“村官”离开农村,将不利于改变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人才匮乏的现状,不利于留住人才进行新农村建设。

2.不熟悉农村工作,与村民交流少。调查显示,大学生“村官”对农村情况了解较少,和村民交流也少。虽然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村官”来自农村,但对农村工作不熟悉是当前大学生“村官”存在的最大问题。由于借调现象严重,许多大学生“村官”从一开始就被乡政府借调去,几乎从没有到被分配的村子去,也没有和村民接触。村民不知道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也不知道村民的情况,这是导致大学生“村官”对农村工作不熟悉及和村民交流少的根源所在。

3.考核形式化,考核标准无针对性。我们在了解了大学生“村官”每年一度的考核机制后得知只是流于形式。本应是严肃的绩效考核随意性太强,考核制度本应是与奖惩,是与大学生“村官”前途相关联的大事,可在实际中却只是一种形式。同时,大学生“村官”每年一度的考核,是根据公务员的考核标准,考核成绩记入档案。大学生“村官”不是公务员,既然不是公务员为什么要拿公务员的考核标准来考核大学生“村官”?这样的考核机制显然不符合大学生”村官”的实际。

二、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建议

针对当前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诸多问题,为使大学生“村官”能在广阔农村发挥真正应有的作用,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各种待遇,将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目前,大部分大学生选择大学生“村官”这条路是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一些优惠政策所吸引,如保留城市户籍、公务员考试和考研加分、减免学费和助学贷款等。要想让大学生“村官”具有长期性,一要从计划上取消或是延长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的时间规定;二是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将各种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为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创造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提供相应的安全保障和社会保障,解除他们到农村做“村官”的后顾之忧,用工资待遇及优惠政策来留住人才,从而形成大学生争相下乡、努力到基层的局面,让大学生“村官”真正地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

2.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实现大学生”村官”本土化

要转变大学生“村官”难以融入村子的现状,必须要坚持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实现大学生“村官”的乡土化、本土化,一是要让大学生”村官”在任职期间扎根农村,加强大学生“村官”与农民的交流,同时大学生“村官”要熟悉农村的事务,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二是让那些来自于农村的大学生“村官”回到自己出生的村子担任村官,这样更容易融入农村,对于工作开展也更为有利。

3.完善选拔标准,使人尽其能

新农村建设急需农林、畜牧、栽培、兽医、旅游专业的人才,而当前的招聘考试更多是倾向于一个门槛,进入门槛后大学生发展的好坏就没有太多人进行关注理会。大量的大学生“村官”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专业知识用不上,对此应在选拔上把好关,要选拔那些所学专业能为新农村建设带来作用的人才,对于有专业背景知识的大学生,要把他们充分利用起来,防止人才闲置,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是一项颇具创造性的系统工程,它在实践中所显现出来积极意义和成效有目共睹。但制度创新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推行数年来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已经在实践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应当及时修正和调整,从而在各方面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使之成为具有长效机制的一项创新计划。

【参考文献】

[1]赵晓凯.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及解决对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第2篇:村民就业工作计划范文

本村人口2500多人,是一个人口大村,其中,党员50多人,耕地面积2500余亩,是一个农业大村,农作物以玉米和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花生、大豆和大蒜为主。村规模较大,村民富裕,村容整洁,民风朴实。

二、经济状况

1.农业种植:

村是一个种植业比较发达的村庄,多年来村民们一直保持了种植农业作物的传统,村民勤劳朴实,积累了大量的种植经验。近年来,农产品以花生、玉米、小麦为主。今年全村的花生种植面积约有1000余亩,亩产600多斤,按照往年的盈利标准,每亩每年可盈利近元。

2.外出务工:

村有相当部分的人,在本镇、罗庄、兰山等地务工,大大缓解了附近企业用工短缺的现状,并且本村在外务工人员技术好、素质高,是企业发展中较为重要的力量之一。外出务工人员凭借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每人每年可带回工资10000多元,是家庭较为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3.个体经济:

村是村村通工程实施的先进村,有着良好的道路交通优势。村民利用道路交通便利的优势,在沿路两旁发展餐饮、服务、副食等经济,为村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氛围,同时使得农民收入有单一的农业经济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渠道进一步提高了本村农民的经济收入。同时村拥有良好的矿产资源优势,村民敢想敢干,开设多家石厂。个体经济成为村农民增收的又一重要途径。

三、现有的问题

1、计划生育

由于村是一个人口大村,计划生育管理比较困难。主要原因有村民思想意识差,传统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对生男生女的认识比较片面,种种原因导致计划生育工作处于一个困难的局面。再难的工作还需要我们去克服、去开展,对于计划生育工作,我认为主要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让他们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意义,通过宣传改变他们的思想认识,使村民自觉遵守国家的计划生育方针和政策;

其次,要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严格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对于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和纵容,对于遵守计划生育政策的,要按照要求和规定给予奖励和扶助,这就要求我们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国家计划生育的方针政策,严格要求自己;

最后,要注意工作方法和效率,要善于捕捉各方面的信息,根据不同的家庭、不同人的性格和脾气,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做到因人而宜、因事而宜,提高工作效率。

计划生育工作是目前乡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要求我们认真分析当前的形势,按照党委和政府的要求和部署,积极做好各项工作。

2、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系统工程,既然国家在这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我们就应该把这项工作做好。尽管村委对远程教育做了大量宣传工作,配备了专门的远程教育播放员,并定期播放远程教育节目。通过调查了解主要原因有:一是村民过于繁忙,没有空闲时间观看和了解;二是村民文化水平低,没有自发的学习意识;三是远程教育工作人员没有抓住农民的学习需要。搞好远程教育工作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作为大学生村官,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与修养,当好农民群众的信息传播员,农业技术的指导员,群众放心的服务员;重视并做好宣传工作,农民认识不足,就是我们宣传不充分、不到位,只有宣传到位,才能很好的开展远程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性、针对性,张贴或广播远程教育播放内容,让农民对远程教育了然于胸,只有做好计划和安排,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调研总结

第3篇:村民就业工作计划范文

20*年,我市农村小康建设工作还要继续抓下去。目前我市农民增收的任务艰巨,农民的收入水平与国内同等城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开展农村小康建设工作几年来,我们小康工作队在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基础薄弱,这些村仍然还是所在区比较贫困的地方。我们工作队还要再接再厉,继续努力。新一年的工作,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围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来开展工作,为驻点村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此,要突出抓好几项重点工作:

一、认真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

为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从中央到地方制定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我们武汉市从20*年开始就已经免征了农业税,还实行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鼓励农业生产的政策。我们工作队要协助当地党政组织广泛宣传,把这些好的政策真正落实到农民群众身上,使驻点村成为模范执行党的农村政策的示范点,对周边的村组发挥积极的促进和带动作用。

二、加大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力度

农村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一增两减”来解决问题,增就是增加农民收入,减就是减少农村人口、减少农业劳动力,而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实现“一增两减”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基本上还是农民自发进行,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临时性,没有形成有序的、稳定的转移。我们工作队要发挥自身优势,力争在这项工作上有所作为。现在我市的一些行业劳动力很紧缺,比如服装行业就大量需要熟练的缝纫工。这样的劳动力在我市农村还是有的,关键要靠我们工作队牵线搭桥,加强与有关部门、单位的联系,了解供求信息,把基本合格的富余劳动力组织起来,组织培训,输送到工业、三产业岗位上来。今年我们的帮扶资金在农民的技能培训上要予以安排,可以花小钱取得大的效益。要把农民工培训成为有一定技术专长、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使农民工逐渐地转换成为技术产业工人,使劳动力的转移有序起来、稳定下来。

三、引导和扶持调整农业结构

农民要增收,出了通过外出打工或者发展二、三产业以外,基本的途径还是农业自身的增产、农业自身经济效益的提高。我们工作队要根据武汉这个特大中心城市的优势和特色,按照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围绕“菜鱼肉奶禽游”等重点来进行调整。工作队要结合驻村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帮助农民选准调整方向,在保证高质、高效粮食种植面积的同时,扶持优势品种和特色产业,提供科技服务和市场信息,拓展销售渠道,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四、帮助搞好村庄的规划和建设

近几年,我们工作队在农村开展了大量的修桥、修路、改厕所、修渠道、挖池塘、建水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群众得到很大的实惠,但是这些必须建立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否则就难以发挥最大的效益,有时甚至造成很大的浪费。目前我们农村的村庄基本上没有好的规划,道路弯弯曲曲、房屋犬牙交错。有的地方以路为市、以路为街,既影响交通,又污染很大,还造成噪声扰民。因此,对农村村庄的建设规划问题要高度重视。现在我市村一级的规划编制工作还没有破题,我们工作队驻点的村要率先启动,作为全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组织驻村干部群众,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拿出村里的建设规划。哪个工作队把这项事关农村长远发展的基础工作抓好了,在年底考核评比的时候就要加分。能不能通过努力,在全市100多个工作组的驻点村中抓出一批样板进行推广。

五、坚决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第4篇:村民就业工作计划范文

××市二七区齐××乡××村位于市区南部,是一个面积近3平方公里,拥有7个村民小组共3000余村民的大行政村,也是区、乡确定的典型城中村。我们自入驻××开展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以来,就该村目前的新农村建设情况和村两委进行了多次沟通交流,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就下一步驻队工作打算进行了商议和探讨。在此,现就有关情况特作如下汇报并与同行交流。

一、加强学习,明确任务,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日常工作

(一)弄懂政策,明确思路。要做好驻村帮扶就必须要先充实自身,有的放矢.驻队初期主要是加强了对区发文件和齐××乡下发的关于新农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和主要工作任务的26号、27号文件的学习。在学习基础上,进一步领会精神,明确了我们的工作目标,明晰了工作思路。针对所列的较为具体、细致的各项工作标准,深感作为驻村工作队所要做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协助本村抓好落实。城中村作为四种类型之一的行政村涉及10项共性任务和10项具体任务。10项主要任务即:1、村容、村貌整治。2、做好五项规划。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4、建立医保制度。5、实行社保制度。6、实行“两免一补”。7、建立一个文化大院或文化活动室。8、做好劳动力转移及培训工作。9、饮用水卫生安全。10、实现村村通工程。城中村建设的具体任务是:1、城中村综合整治。2、社区化管理。3、基础设施完备。4、文体教卫场所健全。5、社会保障完善。6、民主管理规范。7、村风民俗文明。8、农民生活宽裕。9、主导产业明确等。

(二)深入实地掌握村情。我们结合要求进村实地查看村容地貌、初步了解了本村村情民意,对基本概况有了大体印象和认识。××涉及上述基础性改造工作大多已经完成,基本上达到了“路平、灯明、水通,洁净”,村落、楼院、道路、企业等布局有序,已彰显出今日农村新的气象。涉及城中村建设的不少方面也已有较大程度进展,其余各项工作均已列入工作议程,正稳步向前推进。

二、城中村改造进展情况

××城中村改造主要是围绕项目发展和道路规划改造两大方面。

(一)定向安置经济适用房开发建设项目:

1、××承担由二七区报请省市批准下达的经济适用房建设项目,用于安置省市重点工程——火车站西出站口广场建设、建设路与解放路高架桥建设所涉及的975户居民拆迁安置,委托房地产开发公司建设。

2、项目用地确定在石柱路以西、张魏砦路以北、七五一九所家屋院以东,总规划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占用土地面积86亩,土地征用具体涉及××第三村民组。目前项目用地已经办理了土地变性等有关手续,建楼已经规划局批准。

3、为做为涉及村民建筑物的动员拆迁和补偿安置工作,村“两委”前期已组织召开了全体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和涉及拆迁村民户会议。但目前在规划公示阶段仍遭遇了一些阻力,主要是因个别村民嫌土地补偿低而产生抵触情绪,现上级有关部门已介入调查处理,并计划成立专门机构以督促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二)华中果品市场升级扩建项目:

1、由区里指导并督促开发,与二环道水果市场投资开发商合作开发,对现有市场升级扩建,将新增加300家商户。主要目的扩大规模效益,完善和提升市场服务功能。计划在现市场向南延伸,约需新占用土地60亩,主要涉及邱寨(二组)50余户所建房屋(简易仓库)的拆除工作,待下一步具体规划。

2、合作收益的初步测算:20年合作期限,××每年可增加收益160万左右,20年共可收益3100万左右,土地所有权仍归村集体所有。市场开发建设将大大增加村民收入,确保长远利益,改善村经济结构。

3、目前已与投资开发商初步商谈确定意向。并召开了村“两委”班子会议,村党员、代表及驻队成员会议,参会代表、党员全部表示认同并签了字。

(三)道路规划修建方面:

纳入城区建设统一规划,由区负责实施并在今明两年内完成。××将做好前期各有关配合准备工作。

1、现已完成了李春吾、后庄两个自然村的道路修建,累计投资约30万元。

2、打通石柱路和拓宽改造××路。

3、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还有村域内红云路派出所所处地段近100米的路面和金祥小区西门一段路面坑洼受损严重,需及时修整。

三、存在的问题

(一)各项建设与开发尚缺乏一个系统、规范、长远的指导性规划。应有乡里协调安排编制,统筹考虑,尽快拿出符合××实际的规划方案。

(二)城中村改造进程中涉及村民短期利益和思想认识,以及将来村民变为市民的身份变迁、去向安置等问题,由此而出现了一定的不稳定因素,应当考虑相应策略,完善措施,以避免矛盾发生。

(三)财政投入不足将制约项目建设进度。如果品市场升级改造前期需先筹措200万元左右的资金,用于解决占用村民土地的补偿问题等等,有待多渠道考虑。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因为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头绪繁多、涉及面广、较为系统的庞大工程。因而我们认为应有统盘计划和长远考虑:

(一)制定××村建设新农村实施细则

以保障各项工作的稳步有序推进,确保集体经济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确保群众收入不断增加和全村和谐稳定。我们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关键在于要突出一个“新”字,在“新”字上下功夫,驻村工作队员就要围绕20字大目标,在村民中大张旗鼓的搞好宣传、营造声势,按照本地发展规划,齐心协力狠抓落实,主要思路如下:

1、生产发展方面。要突出本地优势,发展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市场建设和项目引进与开发,积极推动产业发展和村民就业。我们驻队工作主要是在宣传造势和村民培训上下功夫,做好文章。驻村工作不仅仅是要为当地建设提供物质帮助,更重要的是如何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建设新××上来,在新一轮的建设潮流中发挥好主力军作用。

一要进行形势宣传,让村民认清形势,转变思维模式,跳出狭隘意识领域。让其充分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大趋势和城中村改造的重要性和难逢机遇,通过对城中村改造优惠政策的宣传,使群众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参与。

二要开展就业、创业理念教育,更新观念。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村民现有的生存方式将迟早会被打破,亦不可避免地被推向市场,因而,加强对村民的创业理念教育非常必要,要让村民在向市民逐步转化的过程中尽早树立就业、创业的思想,注重自身素质与技能的提高,从而能够主动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在生存与发展中站稳脚跟。

三要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增强致富本领。要力所能及地组织各种实用技术培训,动员广泛参加,通过培训,使村民人人有一技之长,懂技术,会经营,增强自我发展本能。

2、生活宽裕方面。××作为城中村其经济已有一定的积累和发展,群众生活较为富裕,随着城中村改造和城市化发展,将面临由原来的居住形式向社区化生活方式的转型,生活质量将不断得到提高。目前要抓住有利时机,科学布局,高标准建设,同时加快发展村级经济,不断增加村民收入,从而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3、乡风文明方面。我们要从开展一系列教育入手,着眼于推进村民到市民的身份转变和精神面貌的转变:

一是努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教育活动,引导村民自觉按照××市市民道德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

二是规范婚丧嫁娶等村户大型活动的办理,自觉纳入城市相关管理,统一组织安排好群众大事,不大操大办,不铺张浪费,移风易俗,厉行节约,革除陋习,弘扬文明新风。

三是建立一支稳定的文化活动队伍和文化活动场所,如文艺宣传队、秧歌队、锣鼓队、曲艺表演队等,并经常举行一些体育项目、等文体娱乐比赛。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把他们的业余时间转移到有益身体健康的活动中来,营造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乡村风尚。

4、村容整洁方面。在城中村改造之前,要努力实现村容整洁,在保持××村现有卫生管理体制不变的情况下,如何解决部分街道不整齐、占道摆摊、垃圾乱溢,保洁不到位的问题。针对上述情况,可以开展周检查、月评比、户评户、组评组等卫生检查评比活动,教育村民保持门前卫生整洁,调动群众搞好环境卫生的积极性,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自觉维护村容村貌的整洁美观,全面提高村民的健康水平。

5、管理民主方面。我们应该把如何实现管理民主作为村民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工程,探讨如何建立事前公开、全民参与、全程监督的民主管理机制,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民主管理,保障全村在重大事项决策上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赢得广大群众对村“两委”领导班子的拥护与支持,促进全村经济与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我们驻村工作队计划牵头组织××村干部走出去到新农村建设做得较好的外县区参观学习,以借鉴民主管理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

(二)近期具体工作打算

1、抓好宣传工作

计划在村委办公院、村主要道路、公共场所等显要位置设置宣传条幅、喷绘、标牌等,营造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激发广大村民群众投身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培训新型农民

拟聘请专家授课,主要讲授以下方面内容:

(1)对农民思想意识的培训,转变其观念,开阔其眼界,适应形势发展,真正发挥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2)普及农民文化基础知识,提高基文化知识素质。

(3)普及法律知识,如合同法、婚姻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民法、刑法等。

(4)远程教育与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扩大村民信息利用。

(5)实用致富技术培训,可以在维修、烹饪等多方面开展力所能及的培训,增强村民致富技能。

3、发挥计生业务优势,帮助推进××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1)深化奖励扶助政策,扎实开展利益导向工作。协助本村组做好计划生育秋季优质服务活动。

(2)协调计生“幸福家庭”五进农户活动,争创亮点村、示范村。

4、协调计生委争取若干资金的投入,帮扶××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5篇:村民就业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农村妇女;种子计划;发展;项目管理;参与式

中图分类号:C91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4)01-0110-05

“启璞计划”是全国妇联和李嘉诚基金会联合实施的大型NGO女村官培训项目。“种子计划”是“启璞计划”的核心内容,其初衷是推动女村官采取行动、大胆实践,提高女村官开展项目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倡导项目参与性理念——以村民(尤其是农村妇女)为主导、调动各个相关利益群体共同参与到项目的规划、实施、监督和评价过程中,并发挥项目杠杆效应,带动当地农村社区内部、地方政府等更多资源投入到农村发展项目中,注重项目的可持续性、可推广性、可示范性。

一、调查样本概况及项目作用

(一)样本概况

研究者对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0-2011年承办的“启璞计划”培训的14期共1052名女村官进行培训期间问卷调查和访谈,对105名学员培训后电话回访,并根据广西地域经济发展情况、“种子计划”项目类型及实施情况等抽选14个县32个不同类型项目进行实地调研。综合各种情况,本研究最终以获得“种子计划”奖励金支持的106个项目为研究样本。

106个“种子计划”项目内容涵盖了农村社区发展的各方面需求,其中以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文化建设项目为主。社区服务类项目包括妇女之家、幼儿园、儿童之家等,占项目总数的21.7%;基础设施建设类,如硬化道路,修建垃圾池、办公室、五保户住房等,占20.75%;文化建设类项目包括刘三姐山歌队、彩调队、文娱队等占18.87%;经济协会和合作社类,如毛葡萄种植、蔬菜种植合作社、养鸡协会、茶叶种植合作社等,占12.26%;农业技术培训类,如茶园管理规划及加工技术培训等占13.21%;妇女培训项目,如农村妇女培训中心等占10.38%。其中83个项目已经完成,占78.3%。

(二)农村妇女参与项目产生的效应

通过参与“种子计划”项目,无论对农村妇女自身,还是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益处。有87.7%的女村官认为,参与项目最大的效益就是“增加女性知识才干”,提高了农村妇女自身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等能力,使其重新认识自身经济独立的价值和重要性,提升了自信心。同时,有80.2%的女村官认为项目促进了农村妇女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变化,“提高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实地调研中发现,相对于其它妇女培训、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类别的项目,经济发展项目实施难度相对比较大,对农村妇女自身经营管理、技术要求更高。但一旦项目实施成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之后,尤其是当在经济利益分配中一直处于弱势群体地位的农村妇女自身的经济收入足以支撑一个家庭的各项开支,女村官也能带领一个村致富之后,农村妇女的自信心尤其是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女村官的威信与地位就得到很大的提高。因为这意味着农村社区内部经济资源的分配权实现了男女平等,村民都很现实,尤其是男性村民对女性村民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经济发展能力及效益,女性村民在经济上的成功是提升其在农村社区地位的主要和最直接的途径。总的来说,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同经济参与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后者是前者的基础所在[3]。

表1 “种子计划”对农村妇女的作用

注:本项为多选。

表2 “种子计划”对农村社区的作用

注:本项为多选。

二、农村妇女参与“种子计划”的基本情况

(一)动机

106个项目调查显示,农村妇女参与“种子计划”项目的首要动因是“男女平等,我也可以干事”,占73.6%,其次是“自己想发挥才能”,占67%,“为村集体做贡献”占35.8%,而“别人干,我也跟着”只占21.7%,“村干部要求”只占17.9%。实地调研中,研究者发现农村大量男性剩余劳动力转移客观上推动了农村妇女参与农村发展事务,促进大部分的农村妇女在思想上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是被动地参加项目,而是主动地参与项目展现自己的才能,同时为所在社区发展做贡献,农村妇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半边天”的作用更趋明显。同时,“寻找致富门路”占49.1%,在男性青壮年劳动力普遍外出打工的情况下,农村留守妇女参与项目的最现实动机是为了增加家庭收入。研究中还发现,项目所在村经济越是落后越是倾向于选择经济建设类项目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作为“种子计划”项目,愈加重视眼前的经济利益,有女村官反映如果在经济都发展不起来的情况下,办唱歌跳舞的文娱队或者是读书看报的图书室对村民的吸引力不大,自己工作也没有足够的号召力,甚至会被认为是不干“正事”,还不如做些能赚钱的项目或者是能帮村里面争取资金修条路更加“实在”,自己的工作也更容易得到村两委干部和群众肯定。

(二)女村官在项目中的作用

女村官在项目实施中承担的角色很重要,包括有效协调村“两委”干部参与项目管理,动员、引导村民参与项目,以及与当地村民、当地政府及妇联、社会团体之间沟通协调争取项目资源等。

调查结果显示,106个项目中,有70个项目实际负责人是女村官,占66.04%;有22个项目实际负责人是男性村官,占20.76%;有14个项目由女村官和男村官共同负责,占13.21%。实地调研中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女村官灵活地处理与其他村“两委”干部尤其是与村委书记和村主任的关系,不拘泥于谁拿到项目就一定要做负责人,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与作用,这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女村官原本就担任村委书记或者是村主任,则在项目实施中仍然会继续担任项目负责人,通过村“两委”统筹协调整个项目实施工作;如女村官是村“两委”副职或者是村妇女主任,那么涉及整个村发展的项目,如硬化道路、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类建设项目等,则会与村两委干部尤其是村委书记或者是村主任协商,一般由最有威信的村“两委”领导担任统筹协调项目工作,否则项目开展的阻力比较大;妇女之家、卫生室等以妇女发展事业为主的项目则由女村官带领妇女群众开展工作,村“两委”协助提供场地设备等;养鸡协会、茶叶种植等经济协会和合作社类项目则视情况而定,如果女村官是经济能人,具有项目前期基础,则起牵头作用成立经济合作社,村“两委”一般是辅助支持,否则项目交由村“两委”做决策和组织实施。此外,女村官公正处理项目资金利益关系也是项目实施成败的关键,尤其是经济发展项目。实地调研中就发现有个别女村官在项目实施前期没有和村“两委”及村民商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过分偏重个人家庭和亲属等少数村民的利益,使得项目惠及面不广,其它村两委干部不支持,群众也不参与,项目最终失败。

(三)农村妇女对项目的支持度分析

“种子计划”奖励金项目提高了女村官的威信,改变了村民以前认为女村官出去培训就是政府组织去外出旅游见见世面或者布置计生、林改、保险等工作的传统观念,村“两委”和村民对实施项目的积极性相对提高,积极集资、出工出力参与项目,充分挖掘农村社区内部资源投入项目。

106个项目中,农村妇女支持度“很高”的项目71个,占67%,支持度“高”的项目26个,占24.5%。男性村民对“种子计划”项目的支持度比农村妇女相对要低,支持度“很高”的项目仅有59个,占55.7%,支持度“高”的项目有21个,只占19.8%。主要原因是“种子计划”项目设计获益对象主要为女性,尤其是妇女健康卫生室、妇女活动中心等农村社区服务活动项目以及文艺队等以女性为主的文化建设项目,男性村民一般都采取旁观的态度,参与积极性较低,尤其缺乏参与项目决策的强烈意愿。

(四)农村妇女在项目中的角色分工

“种子计划”项目在设计时融入了参与性理念,但有些项目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实施中仍然遵循了以往的常规模式,即由村“两委”主导、村民执行。文化建设、妇女培训、社区服务及基础设施等类型的“种子计划”项目,其决策过程普遍体现了参与性理念的要求。一般是征询妇代会或者全体村民(以妇女居多)的意见后再实施,在项目讨论期间,大部分妇女都能秉持“与我有关,积极参与决定项目”的态度积极发表意见,并且这些意见也能贯彻落实到项目决策及实施过程中,项目完成后的主要受益者和管理者也是以农村妇女为主。但是,合作社及经济建设等类型项目的实施团队普遍都是由村“两委”干部或者是村里的经济能人(一般以男性为主)组成的,大部分妇女表现出“与我有关,参与讨论”的态度,她们主要在项目实施初期参与项目决策的讨论,村两委干部或经济能人也一般是以召集村民会议等方式号召村民为项目集资或投工投劳,农村妇女也普遍满足于通过参与项目获得部分经济收益,对于需要承担更大经济风险但收益较高的项目领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兴趣不大,比较少有妇女代表被吸收进入项目管理核心层(见表4)。这表明农村社区内不同利益群体在争夺资源时,尤其是显性的经济资源时,妇女群体是一个弱势群体,她们的需求容易被忽视,更谈不上优先,当然以妇女健康娱乐活动为切入点,一开始就明确了妇女是项目的对象和主体,也就避免了男性对资源的争夺[1]。

由表4可见,在具体分工上,由于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已经外出务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留守妇女除了承担管理者的角色,还要以投工投劳、集资的方式参与项目建设。虽然男性村民对文化建设、妇女培训等类型项目的支持度比女性要低,但在社区服务及基础设施、合作社及经济建设等类型的“种子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男性村民仍承担主要的角色,尤其是充当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角色,因为男性在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的工作上更有优势,更有利于尽快完成项目。但项目建设仅从妇女的生产角色出发,而忽视妇女所承担的其他角色,如再生产角色和社区管理者角色,这样若不涉及改变传统的两性分工模式的话,就会加重农村妇女本来就已经很重的负担,即使收入增加也不能带给她们生活质量的提高[2]。

(五)女村官争取项目建设资源的途径

106个“种子计划”项目分别获得4000元至20000元的奖励金支持,基本可以完成文艺队、农业技术培训等所需资金较少的项目,但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合作社等项目则需要争取当地村民、政府、妇联等投入资金、物资、技术等外部资源。获得“种子计划”奖励金支持的女村官更有积极性和自信心去寻找更多的外部资源投入,其中,长期担任村干部的经验丰富有威信的女村官,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的大学生村官,这两类群体在争取项目外部资源时能力突出,容易获得政府部门的支持。

女村官争取项目外部资源的对象主要是当地党政群机构,其中乡镇党委政府占93.4%,县妇联占87.7%,县农业局、林业局、广播电视局等占33.0%。一般以定点扶贫、新农村建设帮扶等途径赞助设备、物资、技术及少部分现金,希望项目所在村在原有基础上“锦上添花”,倾向于扶持“种子计划”项目做大做强,以充分体现本单位的政绩。如百色市平果县某村原已是当地的典型示范村,该村副主任兼妇代会主任农性女村官在几次培训中都明显表现出比其他女村官更强的自信心和沟通能力,在获得“种子计划”20000元奖励金创办农村妇女培训中心后就主动制作“全国妇联-李嘉诚基金会种子计划试点项目”牌匾悬挂在村委办公楼(农村妇女培训中心用房)前,培训中心桌椅等物资也喷涂了“李嘉诚基金会捐赠”字样,积极宣传了全国妇联、李嘉诚基金会开展“启璞计划”的意义,大大提高了该村的知名度以及村“两委”在村民中的威信,也得到了当地党政部门充分认可,先后获得了自治区司法厅、县文体局、妇联等多个单位赠送的书籍、办公桌、书柜、电视等物资10余万元。

女村官争取项目资源的对象中,企业和个体老板只占26.4%,这是因为很多项目所在村经济条件较差,所在地没有企业,也没有经济能人。但在经济协会和合作社类项目中,企业和个体老板支持的资源就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支持包括技术的支持、产供销的合作等,如南宁市武鸣县某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主任、妇代会主任吴性女村官负责的西红柿合作社项目,就获得农业科技公司赞助种子24万元,在西红柿的生产、销售环节进行深度合作,促进了西红柿合作社项目的发展。

三、影响农村妇女参与“种子计划”的因素

(一)基层政府项目建设价值取向与“种子计划”不同

基层政府和妇联组织等女村官上级领导部门存在惯性思维,在谈到项目建设时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政绩”思想的影响,要求女村官在短期内把项目做好做出成绩,普遍只看重项目建设“成功”的结果,把项目是否建设“完成”作为评价女村官工作业绩的主要标准,也作为接受上级考核的工作成绩与亮点。这些看待项目的传统价值取向导致其对“种子计划”所倡导的农村妇女参与性理念等项目独特的深层价值基本没有兴趣,也缺乏动力去检查、督促项目参与性理念落实情况。

(二)农村基层缺乏项目“参与式”理念的氛围

在村干部传统经验中,村里做项目多是被动上马的多,很多工作只为了应付上级任务,即使有时为争取项目而做规划,一般都是村“两委”班子决策,村民执行。在村民层面,有些女村官即使在“种子计划”项目建设中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往往也难以得到积极响应,因为农村留守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这些人能力有限,认为项目建设是政府和干部的事,与他们无关,参与项目的热情不高。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加之项目实施一般牵涉到各方面的利益平衡问题,为了避免麻烦,加快项目进度,女村官和村“两委”干部往往在项目实施中采取“大包大揽”的行事办法。在这种情况下,妇女参与被当成是妇女“出席”的代名词,即一谈到参与就成了组织妇女来出席会议,参加劳动等[3]。

(三)农村妇女自身面临的困境

调查结果显示,有86.8%的女村官认为影响本村妇女参与“种子计划”的首要因素是“文化素质偏低”。因此,在项目实施中主要承担的工作就是技术含量较低的投工投劳,而在决策和管理上总体参与程度及发挥的作用较男性村民并不突出;其次是“农村妇女家庭主妇、劳动力角色负担太重”,占61.3%,由于越来越多的男性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妇女身挑生产和家务两副重担,普遍感到负担过重,缺乏精力和时间去开展“种子计划”项目(见表5)。大部门农村妇女曾经过过苦日子,如今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对目前这种生活状况很满足,缺乏对自身潜力和作用的认识和利用。还有一些农村妇女存在着依附心理、满足心理、自卑自弃、心理闭锁心理等心理障碍[4]。

表5 影响农村妇女参与“种子计划”的自身因素

注:本项为多选。

(四)项目设计上存在的缺陷

项目设计时强调统筹考虑平衡村民(尤其是女性村民)需求、村委会领导的才能以及可利用资源三者间的关系,但部分女村官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项目设计不能做到量力而行,资金需求量大,超越村庄财力、发展基础和群众承受能力的项目,以实现个人“政绩”。有些年轻的或担任副职的女村官,设计了超出其职务分工和经验能力之外的“种子计划”项目。在项目实施中,有些女村官缺乏工作技巧和方法,面对存在较大困难的“种子计划”项目,持观望态度甚至置之不理。

四、农村妇女参与“种子计划”的经验启示

影响农村妇女参与“种子计划”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从可行性、可操作性的角度提出促进农村妇女参与“种子计划”项目的三方面经验和启示:

(一)以“种子计划”为核心设计培训内容

“启璞计划”培训日程只有7天,安排了9个专题的内容,其中“应用、设计和管理项目”(“种子计划”设计)只有1天的学习时间。在实地调研中发现,绝大部分女村官认为培训所学内容对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帮助,但一些隐性的内容如自我认识与规划、男女平等等理念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并不明显,对她们的工作没有明显的帮助。但女村官认为运用政策法律、沟通技巧等调解农村林权、土地、家庭纠纷,运用项目设计的知识与上级政府、企业等沟通获取“种子计划”项目建设资源等显性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能应用得上,并且成效明显。因此,建议适当调整培训内容,与女村官项目建设实际工作需要相结合,激发农村妇女积极参与项目建设,提高“种子计划”项目实施质量。

(二)加强项目监测评估

按照参与式理念,“种子计划”项目的监测评估应该主要由村民负责,全国妇联项目办文件也规定县乡妇联有监督管理职责,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培训单位也负责抽样进行电话回访和实地回访,评估项目建设情况。实际实施中,村民参与项目的意识与能力需要逐步提高,县乡妇联参与式理念有待培养,培训单位精力有限只能做抽样回访,结果项目的监测评估最终没有落实到位,参与式的理念就变成了项目汇报材料中农村妇女出了多少工集资多少钱而已。所以项目立项单位有必要出台基本的评估程序和要求,尤其是对农村妇女参与项目的决策、实施、评估、利益分配等做出原则性的规定,这样无论培训单位、基层妇联还是村民对项目的监测评估才有章可循,才能逐步引导女村官和村民将参与性理念融入到“种子计划”项目中。

(三)对基层妇联干部进行“种子计划”项目培训

各地妇联尤其是县乡妇联是女村官实施“种子计划”项目最直接的领导者和支持者,也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女村官和政府部门之间沟通的纽带,但其对“启璞计划”及“种子计划”的内容了解并不多,尤其对“种子计划”项目所倡导的参与式的理念内涵没有透彻了解,导致基层妇联组织普遍把“种子计划”项目作为一般的妇女发展项目加以管理。女村官通过“启璞计划”培训学习了“种子计划”项目设计等内容,接受了参与式理念等先进的妇女发展理论,基层妇联干部作为管理者也有必要培训学习相关知识,否则在“种子计划”项目管理中还采用传统的思维,难以正确履行项目监督管理引导的职责。

参考文献:

[1]王丽萍.农村妇女:从经济参与看政治参与[J].民主与科学,1999(1):38.

[2]高小贤.一个赋权农村妇女的发展项目:丹凤个案[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研讨会论文集[C].西安:陕西省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会,2000:5-11.

第6篇:村民就业工作计划范文

(一)总体思路

20xx年,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党的xx大精神,继续坚持精准扶贫方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住济源市列入太行山片区的大好机遇,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扶贫投入,扎实开展整村推进、搬迁扶贫、科技扶贫、“雨露计划”培训和产业化扶贫等专项扶贫工作,认真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加大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力度,全面做好我市扶贫开发各项工作。

(二)目标任务

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创新扶贫开发模式,对4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工程;完成“雨露计划”培训600人,提高贫困农民劳务技能;完成160人独居、散居贫困群众的搬迁扶贫任务,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选择4个村开展到户增收项目,切实增加群众收入;开展产业扶贫贴息贷款工作,带动贫困户就业脱贫;认真开展老区村建设,改善革命老区村发展条件;扎实搞好定点扶贫,深入持久开展社会帮扶。

(三)主要工作

1、全面开展搬迁扶贫

坚持群众自愿原则,对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扶贫对象实行迁户并村,充分考虑资源及就业条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有序搬迁,把迁户并村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小城镇建设、产业聚集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引导搬迁对象向中小城镇、产业集聚区、新型农村社区集中。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20xx年计划完成搬迁40户160人,同时做好市级搬迁工作。

2、分类实施整村推进

以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增加贫困农户收入为着力点,促进贫困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实现贫困村整体脱贫。20xx年计划实施4个村整村推进任务,按照《河南省财政扶贫整村推进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重点用于村级道路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和小型农村饮水安全配套设备建设。

3、搞好雨露计划培训

加大“雨露计划”培训力度,促进贫困农民就业增收。以促进扶贫对象稳定就业为重心,以提高贫困农民职业技能素质为目标,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培训就业农民向城镇转移。结合贫困村产业实际和需求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xx年计划培训600人。

第7篇:村民就业工作计划范文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也是向下一个更高目标前进的基础和起点。在此意义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是狭隘的“新村”或者“村庄”建设,而是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的全面建设。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也不是整齐划一,全面开花的格局。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搞好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坚持规划先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提出了搞好乡村建设规划的要求。

最近,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对中部地区 34 个,西部地区 17 个,东部地区 23 个行政村农村居民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现状进行了入村入户的调查。去年,对北京 100 个行政村农村居民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现状作了同样的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农村居民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包括居住区、供水、排水、供电、通讯、环境、生产与仓储、交通、防灾、供气与供暖、规划等 11 类 105 个项目,发现农村的许多重大安全隐患都与没有村庄规划或没有执行部门法规和标准有关。如农村居民的饮用水源被工业、养殖业或自己的生活污水污染;道路穿村而过,路面高于住宅威胁农民生命安全;发展家庭养殖业过程中“人畜混杂”,留下人畜共患病的公共安全隐患;农民把生活垃圾填埋到不应填埋的地方;把住宅建到了泄洪区、泥石流区和地下采空区;随意建房或堆放柴草,没有留消防通道;厕所搭建不合理;因为没有村庄竖向规划,使农村住宅发展产生了诸多社会不和谐隐患等等。

实地调查发现,目前没有做规划的村庄占到总调查数的 99% ;即使个别村庄有规划,也是不完全符合《村庄规划标准》。它们通常没有涉及到村民安全的项目,如饮用水源的选址和保护、消防设施的安排、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人畜分离等。比如在对一南方省某地级市的调查中发现,那里的市领导和建设规划部门极为重视村庄建设,已对 200 个村进行了规划。但是遗憾的是,我们的城市规划师没有考虑到农村居民点的特殊性,在这些规划中遗漏了关键的安全项目;没有考虑建设中心村,为其他自然村居民向中心村集聚提供各类条件;测量底图也十分粗糙,以致不可能考虑污水对水井的影响;多数规划通过改变了那里的地形地貌,耗费大量土建工程来建设城市型社区,以致基本上丧失掉了那里的地方风格。即使这样,许多最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仍然不完善,如下水设施、消防设施,等等。而这些内容恰恰是建设新农村所必须的。

因此,迅速开展乡村建设规划是摆在规划建设部门面前的一项任务。事实上,在两个调查中,我们接触到许多地方主管村庄建设的领导,大家的共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不仅仅是资金,还必须首先有一个合法、合理和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村庄规划;在乡村规划的指导下,统筹来自各政府部门的公共资金,解决当前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严重短缺的问题,消除那些涉及村民安全的各类隐患,保护农村居民点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

目前,各地建设新农村的群众积极性不断升高,地方政府也在全力推动,主流情况是好的,但是有两种思想倾向值得注意。一种是中央决定新农村建设后,有的地方没有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央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目标与要求,缺乏对农村基层的调查,没有形成有针对性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步骤,简单地将新农村建设理解为搞工程建设,盲目地搞运动,有能力要干,没有能力也要干。另一种是惧怕做农民工作,怕接触农村的工作,担心矛盾复杂、政策性强、不易把握,担心没有钱不好做事、做不好事,不愿意负责任。

我国城市规划历来得到政府

、学界与业界的高度关注,也取得了不少成就,那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将城市规划的经验照搬到农村规划建设中来呢?农村规划有着不同于城市规划的特点,只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才能使农村规划得到科学的发展。 因地制宜:全国现有村庄 320 多万个,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生活习俗等情况千差万别,东、中、西部地区有差别,同一个地区也有较大差别,村庄整治需要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和完善。立足已有条件开展村庄整治,凡是能用的或者经改造后能用的房屋和设施,都要加以充分利用。农民急需的是配套道路、供水、排水等设施,改变村容村貌。

量力而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政府财力有限,尽管中央已经和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逐步增加财政向“三农”的投入,但短期内不可能增加大量投入,新农村建设只能立足已有的基础,解决农村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紧迫问题。

突出特色: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要把是否能尽量保留原有房屋、原有风格、原有绿化,突出农村特色,作为一项基本要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农村若是失去了特色,只会变成一个个微型城市,很难吸引到适合的投资与寻求差异化的城市游客。

科学规划整合了农村的土地、能源、环境等资源,同时能够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专业的规划设计机构能够实现较好的规划意图,但是让规划设计机构跑遍各个村镇也不现实。因此,就某一县域的整体新民居建设规划来讲,采取专业机构与当地技术力量合作,因地制宜分类规划,建设样板工程以指导其他区域的方式,将具有较好的操作性,而县级的中观规划有希望成为“新农村新民居”建设规划的主体部分。民居最基本的功能是供人居住,因此,在具体民居结构、功能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住户的意愿和生活方式,是搞好新民居规划的根本。

安徽霍山

安徽省霍山县近年来开始加大村庄整治和编制规划工作力度,按照规模适度、有利发展、有利稳定和方便生活的要求,对全县村庄进行统一规划布点。为了使这项涉及上万农民的庞大工程获得支持,避免规划脱离实际,造成“建一片,荒一片”的老问题,他们在村庄规划编制中,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把维护好农民的权益,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

同时,该县以“五个结合”为基本原则合理实施规划。一是与生态建设相结合。依据“猪-沼-茶(栗、菜)”生物循环模式,结合改水改厕同步实施规划,合理布局农村康居点。二是与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依据当前镇域农业发展状况,努力使规划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将原来分散的农民住房合理集中,便于农民生产生活。三是与土地整理相结合。将规划的村庄建设用地在农村耕地微调中预留,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四是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依托镇村的主干道进行规划布点,将深冲内和山上村庄分别向冲口和山下等交通方便处迁移,对山高岭大、交通十分困难的村庄实施整体搬迁。五是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农民住宅的设计力争做到具有地方特色,与周边和村镇的人文、自然景观及风景名胜区交相辉映,力求在建筑风格上和谐统一,为旅游开发打基础。

四川眉山

四川眉山市委、市政府在 20__ 年春出台了《眉山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行动方案》,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围绕“五新一好”,坚持一村一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产业发展方面:构建“特色产业园”。围绕突出当地特色和发展支撑产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的“养猪家园”、“果业家园”、“菜业家园”等“养殖小区”、“种植小区”,引导农民建立鱼庄、果庄和农庄,配套发展“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业。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建基地,从技术、项目、资金等方面支持农民发展特色种养业。每个精品村都要培育 1-2 个持续增收、快速增收、整村增收的主导产业。

在新民居建设方面:

1 、抓好村庄规划。一是构建城郊“社区”型村庄。对城镇规划区内的村,结合城镇总体规划和征地拆迁补偿,根据每个村所处的具体区位,按照“市场贸易园”、“家庭产业园”、“生态旅游园”三种村庄进行规划。二是构建平坝“中心村”型村庄。对城市规划区外的平坝村,通过宅基地置换方式,按照“川西式集群”、“仿古式集群”、“别墅式集群”三种村庄进行规划。三是构建浅丘“分散独院”型村庄。对不具备集中建设条件的浅丘村,尊重农民习惯,按照“四合院式”、“古典式”、“山庄式”三种村庄进行规划。对以上三个类型的村庄,建设部门分别制作三个以上的典型规划方案,无偿供各乡镇、村和农户选择。

2 、搞好户型设计。按照“节约占地、放宽建筑”的要求,统筹考虑农民住房、庭院产业、杂物堆放问题,按照“现代式民居风格”、“古典式民居风格”、“欧式民居风格”设计出三种建筑户型。凡是城镇规划区内的村,要按照“联户集中建住房、联户集中建圈舍”的要求,分别设计住房、圈舍;凡是养殖基地村,要把养殖规模户纳入农民住房统一设计、同时建设。在设计、修建住房时,必须配套设计、修建农具杂物简易储藏室。

3 、完善基础设施。以“三配套”(生态环境配套、路渠电沼气宽带配套、庭院文化配套)户办工程和“六个联”(硬化道路联成网、水利灌溉联到地、绿化美化联庭院、骨干产业联成片、学校医疗联成网、活动阵地联村民)生态家园工程为载体,依托水利、农业、林业、交通、环保、扶贫等项目,实行山、水、田、林、路、机、气综合治理,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围绕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副产物、废弃物的再利用,依托规模化生产基地,兴建沼气池、灌溉渠和庭院经济等配套基础设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山东__

为响应中央号召,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设更加和谐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城乡建设,规划先行”,__市规划局针对__目前的现状,制定了__市新农村建设的初步方案。

为了做好城乡规划统筹,正确引导__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 20__ 年初,__市规划局确定了编制“全市农村居住点布点规划”和“示范村、镇规划”的工作目标,并且围绕这一目标,制定了“编制一个规划、建设一套系统、搞好典型示范”的

工作计划。“编制一个规划”就是编制全市农村居住点布点规划;“建设一套系统”就是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建设一套用于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信息系统;“搞好典型示范”就是要选取不同类型有代表性的村镇编制规划作为全面编制村镇规划的示范和引导。 为了做好这些工作,规划人员对每个村庄进行了实地调研,掌握第一手的资料,摸清全市乡镇村情。在对现状情况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村庄位置、规模、性质、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加强对交通、供电、供水、电讯、商业服务等生产、生活设施和村庄的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

调查人员从当地实际出发,实行“村村到”模式,采取“听、问、看”的工作方式,具体了解村庄现状和发展设想,获取了规划编制的第一手资料。在调查过程中每到一处,首先联系乡镇有关部门了解情况,然后具体到各村负责人,认真听取大家对村庄布点规划的建议和意见,详细询问了解乡镇、村的概况、现状、人文历史、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等。对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地质灾害、有害工矿企业进行认真记录,以便在布点过程中合理规避。此外,还深入到各镇、村实地察看,拍摄了大量照片,对农村住房建筑、规模和建房风格及各地不同自然地理、建房布局有了直观的感性认识。

调研工作获取的大量信息资源,为后期的村庄布点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到村庄,亲自勘查现状;对农村住房建筑、规模和建房风格及各地不同自然地理、建房布局有了直观的感性认识,以便在后期规划中合理规避 有害工矿企业及地质灾害; 根据各地不同的农村现状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形成各具特色的村庄。这将促进村庄的集聚,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改善广大农民的生存环境,提高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配置水平作为最终目的,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搞规划。

通过__市村庄布点规划的编制工作,也发现一些问题:

1 、理论方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个“新生事物”,虽然现在村村都在提新农村建设,但村庄建设水平、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理解深度层次不一,有些村庄的领导以为新农村建设就是建几栋楼房,有些村民更是简单的以为政府要拨款让他们建新房子,很多村民包括个别村庄的领导对于规划的真正含义和作用理解不够,或者出现偏差。在全国各地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相同的问题,真正被大家公认的东西,也不是很多,所以理论性的知识相对缺乏,知识深度有待提高,再加上每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做相当多的理论学习和研究。

2 、资金方面。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面对各村现状,经济条件不一,无论是进行大规模的旧村改造,还是环境整治,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即使规划做好后,实施起来相对难度也较大,因为即使条件好一点的村,能拿出的资金也只是杯水车薪,更别说经济贫困地区了。绝大多数的村庄领导虽然知道规划的重要性,但针对各村的现状及经济条件,我们发现很少有人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前期规划中去。

3 、村民对于新农村建设的认同度和热情度的问题。每个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同度和热情度都不同,它直接决定这个村庄以后的发展。在调查中发现,有好多村建筑质量一般,经济条件也不好,但村民对旧村有很深厚的感情,所以他们不愿改造,这对日后的发展有着不利影响。考虑到长远的发展,我们必须协调好这个问题。

4 、基础资料欠缺。村庄基础资料保存不全,主要原因是村领导在换届过程中遗失。再加上有些村不予配合,使我们无法详尽的获取第一手资料,给调查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还有大部分村、镇都没有地形图,这对后期方案编制工作带来了较大影响。

针对以上三地所遇到的问题,在以后的规划中应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以便于后期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更好地协调、解决。在村庄布点规划的编制中,我们必须要着眼长远,在规划中充分体现不同区域农村的特色;要充分考虑到__市今后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趋势和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要突出重点镇和中心村的建设;对今后要撤并的偏远村庄和一些不可能成为居民集中点的地方,要限制其发展,只对现有设施进行必要的维护,不再投入新的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的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要持之以恒。建设新农村,规划是前提。政府要用统筹的观念规划新农村,以系统的理念设计新农村,应搞好三个层面的规划:

第一,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下,明确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尊重发展规律、尊重农民意愿,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

第二,农村发展布局规划。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着眼于增强发展后劲,从生产到生活,从公共服务到基础设施,都要布好局、落好子,科学安排好。

第8篇:村民就业工作计划范文

今天会议的主题是部署实施“乡村人才培养计划”,刚才,市电大信息网络工程学校校长杨安季同志就“乡村人才培养计划”的教学形式、开设专业、招生办法、学生性质及待遇、考试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和说明,明确了“乡村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内容和具体要求。等下,县委副书记康国雄同志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就如何在我县组织实施“乡村人才培养计划”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乡村人才培养计划”是为了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省委、市委和县委关于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这个平台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要求,实施“乡村人才培养计划”,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1、实施“乡村人才培养计划”,是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文明富足新衡南的战略性举措。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倡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落实十六大精神,县委提出了建设文明富足新衡南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人口比重大、城镇化水平不高、农民增收缓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还不够快,要解决这些问题,一靠科技,二靠人才,靠科技帮助农民致富,靠人才带领农民奔小康。从这个意义上讲,开展教育援助,实施“乡村人才培养计划”,就是要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把高等教育,把先进农业技术和先进文化送到农村,立足当地,培养实用人才,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思想观念的变革、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实现农村经济繁荣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长远之策。

2、实施“乡村人才培养计划”,是培养农村高素质实用人才,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农村人力资源过剩和人才资源尤其是高素质实用人才匮乏,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县35岁以下乡镇党员干部中,未取得专科及以上文凭者还占有一定的比例;经过培训,掌握一门农村实用技术的乡、村干部也不多。因此,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培养一批“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留得住、用得上”的,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是蓄养农村发展后续力,促使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按照市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县委组织部远程教育中心和*电大联合实施的“乡村人才培养计划”可谓“雪中送炭”。顺利实施这一计划,必将为我县农村培养一批后备干部、管理骨干、技术能手和致富带头人。

3、实施“乡村人才培养计划”,是服务“三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为解决“三农”问题,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利农、惠农政策。实施“乡村人才培养计划”,目的就是要将农业新技术、先进文化通过远程教育技术源源不断地向农民和农村输送,解决农村人才匮乏的实际问题,造就一批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带头人、农村科技致富的带头人和传播农村先进文化的带头人,直接为“三农”服务。本着这一宗旨,“乡村人才培养计划”无论学员的选拔,专业和课程的开设还是学费标准的确定、教学的组织实施,都坚持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考虑到了农村学习者的实际困难,切实为农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体现了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

二、坚持创新,规范管理,确保教学质量

实施“乡村人才培养计划”是服务“三农”的大好事,但要把这一好事做好,真正让农民朋友满意却决非易事。负责这一计划组织协调工作的县委远教办和负责教学工作的*电大肩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你们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计划实施的成功与否。我们要认识到通过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手段,采取在职业余学习的方式,直接从农民中招生还是第一次,如何组织好农村学员进行高效率的学习,如何保证教学质量,我们还没有经验。因此,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作为远程教育的骨干力量,县委远程教育中心和*电大应该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对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有思想准备,按照“坚持创新,规范管理,优化服务,确保质量”的基本要求,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联系实际,不断创新。要研究农村和农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努力适应“三农”的现实需要和发展需求;在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上,尤须从解决农村学习者工学矛盾出发,采用电视教学、网络教学、集中面授、个别辅导、学习小组等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实行课程结业证书、岗位资格证书与文凭相结合,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沟通与衔接;

二是要发挥优势,优化服务。要发挥系统办学和远程网络优势,充分整合和有效利用教育资源,建设符合农村学习者特点的多种媒体课程学习包,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学习支持服务,尽可能的为学习者提供方便;

三是要规范管理,确保质量。要积极探索切合农村成人学习特点的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逐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相应规范,切实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管理、监控和评估;

四是要完善网络,高效运作。重点是要加强远程教育站点建设,按照“建好一站,管好一站,用好一站”的要求,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使它不仅成为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培训点和创新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工作的切入点,而且成为农村信息化的示范点,成为广大农民学习现代农业知识和实用技术的致富点,成为农村富裕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之前的职业技能传授点,成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娱乐点。

总之,要善于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不断推动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的开放,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生动直观等优势,以更加适应农村学习者多样化学习的需求,逐步形成远程教育直接为“三农”服务的品牌特色。

三、周密部署,积极推进,务求工作实效

实施“乡村人才培养计划”,最大程度地发挥远程教育服务“三农”的作用,是各级党委、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省委组织部就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与学历教育的结合问题,先后进行了10余次讨论论证,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黄建国同志专门与教育部门一起研究,科学论证设计,足见对这一工作的重视,也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实施“乡村人才培养计划”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头绪多,要求高,为加强领导监督,确保“计划”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目标,市委成立了领导小组,县委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各乡镇、办事处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实施“乡村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性,把它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践行共产党员先进性要求的重要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以饱满的热情、科学的态度和扎实的作风,把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建立由乡镇办事处党群副书记挂帅的专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周密谋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切实做到“三个确保”: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招生有规模。没有量的规模,就难有质的保证。各乡镇办事处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招生氛围,吸引农村优秀青年踊跃报读;要在广泛宣传“乡村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意义的同时,将招生计划、招生程序、招生办法、学费负担、专业与课程、教学方式等各项内容通过会议、电视、广播等多种有效形式,务必尽快传达到所属村、组;同时对于45岁以下未取得大专文凭的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村两委成员和后备干部要严格按县委组织部要求组织他们参加学习,使其提升学历,提高素质,增强服务“三农”的本领;要动员已拿到大专以上文凭的乡镇干部,踊跃参加课程学习,进一步提高为农民服务、提供指导的能力。要严格标准,把握程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原则,采用自愿报名、村委推荐、乡镇考查审定的办法录用;务必要在9月3日前完成招生任务,并将学员名册上报县委组织部远程教育管理中心。各乡镇办事处要抓住机遇,积极推进“乡村人才培养计划”,尽快打造一支农村基层管理和技术人员队伍。

二是要主动协调各方关系,确保支持有力度。实施“乡村人才培养计划”是一个系统工程,光靠某一个部门或单位是难以胜任的,需要各方支持。领导小组要主动协调各方关系,有效地把各个部门和单位的相关人力、物力资源调动起来,形成纵横贯通、上下协同的工作网,使其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各职能部门要真心诚意的为农民办实事,尽可能地在政策、物力、财力、人力上为计划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各乡镇办事处要周密谋划,狠抓落实;财政局要按照省委要求出台有关鼓励政策,提供部分扶持资金;农办要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加强对学员的技术指导;组织人事部门要主动为学员搭建施展所能的舞台,对优秀学员要有激励措施。使广大学员学习时间有保证、学习费用有保障,真正让他们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学有所用。要主动协助具体负责教学工作的*电大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确保教学时间、地点、内容、效果的落实。

第9篇:村民就业工作计划范文

“村村大学生计划”是省委确立的“开展十项利民行动”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素质,加快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实现“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工作目标的重要举措和具体步骤。五大连池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同时按照省委和黑河市委的要求,结合本市实际,通过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积极培养乡村大学生,全面加强乡村干部和农民培训,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干部群众素质的提高。

一、提高认识,真正把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整体素质偏低,人才匮乏,是制约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根本性原因。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迫切需要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则是省委为尽快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素质,从深层次上解决农村矛盾,加快农村改革和发展步伐而做出的一项重大举措。五大连池市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市,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素质则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做好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并决定以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为契机,全面实施农村干部群众素质升级工程,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培训5万农民,培养乡村干部和骨干农民5000人,重点培养乡村大学生500人。为保证“村村大学生计划”和农村干部群众素质升级工程得以顺利实施,根据我市农业县市特点和农村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农村干部群众承受能力较低的实际情况,决定依托东北农业大学,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市委责成组织部>:请记住我站域名/政协、民盟黑龙江省委、省教育厅、东北农大及黑河市委、组织部等有关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并亲自出席签字和揭牌仪式。远程教育中心的建立,使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可以直接在家里、在村上、在乡镇、在市内接受当前最为先进的科技培训,节省了大量经费投入,为深入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全面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素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大领导力度,确保“村村大学生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省委提出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以来,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此项工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和有关领导为组长,市委组织部、教育局、人事局、农委等各涉农部门和有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中的组织、协调、宣传等各项工作,并进一步明确了各单位在实施这一计划过程的具体职责。同时在市委组织部成立了农民培训部,专门负责做好农民培训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指导、服务等工作。受全省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的承办单位--东北农业大学的委托,按照东农确定的模式、内容和要求,市委组织部派出3个调查组,随机抽样调查了我市6个乡镇12个村及北安、孙吴、嫩江等附近市县各2个村,搜集了大量关于农户收入、种植、养殖和加工项目、家庭成员学历情况及是否有参加学习培训意愿等基础资料和数据,并形成了调查报告,为东北农业大学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提供了准确依据。市直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广泛进行宣传,使广大农户特别是在外地打工的农村高中毕业都及时了解了“村村大学生计划”的主要内容、重要意义和有关政策。为了保证“村村大学生计划”真正能够达到使毕业生回村创业,回村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目的,我们一方面严把政审关,严格履行各项程序,保证生源质量;同时为鼓励农村高中毕业生参加学习,市委专门制定了5条具体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一是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对每个参加“村村大学生计划”的农村大学生给予4000元补助。二是对农村无高中或中专学历,但确有一技之长和自学成才的乡土人才、致富带头人和村级后备干部,本人积极要求上进的,由市职业教育中心组织培训,经考试及格后 获得农业技术高中毕业证书,然后再报考参加“村村大学生计划”。三是对毕业后回村参加工作的,乡村基层党组织要将他们列为村级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四是对毕业后回村创业的,根据其所从事的行业和项目特点,由有关部门和乡村负责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协调和扶持。五是对毕业后在本村工作5年的,可根据工作情况调入到市、乡事业单位,或参加公务员录用考试。各乡镇、村及有关部门也相应制定了有关扶持政策,有效地激发了乡村干部群众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今年已落实乡村大学生培养计划157人,其中参加全省“村村大学生计划”学习的30人,我市自行培养的127人。

三、整合教育资源,为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打好基础

为了将乡村大学生培养计划和农村干部群众素质升级工程落到实处,我们整合全市教育教学资源,切实加强了教育培训过程的管理。一是将远程教育中心设在市职业教育中心,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目前已拥有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和多功能餐厅等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微机室、农学标本室等实验实习室14个;计算机200余台(套)及鑫诺卫星和亚洲3号卫星接收设备,开通adsl宽带局域网;校内实习基地5处,校外实习基地12处。二是依托远程教育中心这一教育平台,通过调整农村党员电教点和“三个代表”责任区设置,从中确定220多个乡村教学点,配备微机、电视、vcd等设备,并逐步在朝阳乡等偏远乡镇新上卫星接收设备,成立教学分部,形成市、乡、村、教学点四级教育培训网络。三是根据农村特点,以远程教育为龙头,结合开展“科普之冬”、“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三下乡”等活动,通过举办培训班、巡回演讲、参观、交流等方式,并辅之以电视讲座等形式,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有效地开展了农村干部群众的教育培训工作,构建了新形势下适应农村发展需要、适合农村生产生活特点、符合农民致富需求的教育培训格局。四是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教学管理,切实增强了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选择了我市急需的农村管理与发展、法律和金融会计等专业,其中“农村管理与发展”是东北农业大学最新开设的专业,该专业包含了农村管理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又设置了较多农村实用技术选修课,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实用性,学员可以根据本地实际需要进行优化组合,既能培养自身管理能力,又能掌握较多的致富项目,增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对农村干部群众的教育培训,我们主要选择了农村政策法规、特色绿色农产品种植技术、畜牧养殖知识、劳动力转移有关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等十大类培训内容,得到了农村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在教育培训过程中,注意加强组织管理,为学员和教师提供了较好的服务,保证了教育培训工作质量。东北农大领导、专家多次检查和评估,对中心招收学员、组织培训考试及日常管理等各方面工作都十分满意,认定我市远程教育中心各项工作达到了较高水平,可以为东北农大组织承办我省北部地区学历班和短期班学员的培训。目前我们已利用远程教育形式培训农民1927人,乡村干部745人,招收学历班学员127人,其中“农村管理与发展”专业专科班学员73人,全部是农村干部群众;本科班农林管理专业23人,法律专业15人,金融会计专业16人,共计54人,农村学员比例占70。

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是一项政策性较强的工作,根据我市前期的运作情况,我们感到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增强机遇意识是落实好“村村大学生计划”的前提。农村人才匮乏,干部群众整体素质较低是一个非常现实性的问题,虽然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也经常进行培训,但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省委提出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省政府拿出资金,组织各大学免费为农村培养大学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必须增强抢抓机遇的意识,全面的落实好“村村大学生计划”。

2、加强组织领导是落实好“村村大学生计划”的保证。受农村经济基础条件和传统思想观念影响,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落实难度较大。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组织体系,健全考察考核机制,把其作为履行各级党委“第一责任人责任”的主要依据进行考核,切实加大推进力度,才能保证“村村大学生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3、制定扶持政策是落实好“村村大学生计划”的基础。农村干部群众生产、工作较为繁忙,经济条件较差,必须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加以扶持,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才能进一步激发他们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保证他们安心学习。

4、全面进行管理是落实好“村村大学生计划”的关键。要使“村村大学生计划”真正达到培养农村发展人才,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目的,必须把好“三关”,全面加强实施过程中各环节的管理。一是要把好“选拔关”。加强对报名者的考核,严格进行政审,使真正想提高自身素质,热爱农村发展事业,愿意到农村进行创业,并具备一定素质的人才参加到“村村大学生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来;二是要把好“学习关”。要注意配合学校,实施跟踪管理,及时掌握其学习情况,督促他们学好知识,提高本领,增强素质。三是要把好“使用关”。要根据农村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特点,帮助扶持他们选项目,谋发展,对其中能力突出、业绩明显、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要注意提拔重用,努力使他们尽快成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