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范文

薛宝钗的性格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薛宝钗的性格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薛宝钗的性格特点

第1篇: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范文

【关键词】《红楼梦》;薛宝钗;性格;人物特点

引 言

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在文坛上的地位至今无人能够撼动。而且纵观整个文学界,没有那一部作品能够形成一个类似“红学”而言的,拥有足够多的人潜心研究的流派。《红楼梦》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魔力,笔者认为除了曹雪芹没有完整写完整部作品,而是由高鹗撰写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书中人物性格的多样性。人物数量之多,而且各个性格饱满,这在文学史上并不多见。如果说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用画笔描绘当面汴梁城的繁华的话,那么,曹雪芹的《红楼梦》便是通过文字向世人展现,文学的独特魅力――不牵不强,浑然天成。

有人说薛宝钗是个封建礼教的受害者,还有人说她是封建势力的帮凶。而我认为,任何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人即使封建社会的受害者,也是封建社会的帮凶。封建社会中的人,既受封建制度的压迫,也用封建制度压迫着别人。受害者既是帮凶,帮凶既是受害者。

薛宝钗却是封建社会中的一个聪明的的人,她冷峻,识时务,又不像黛玉那样是小性子。在生活中,宝钗常常深隐心机。她表面上“随分从时”“装愚守拙”“罕言寡语”,一举一动显得“端庄贤淑”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但实际上她期望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温柔敦厚的仪范中掩盖的是“欲偿白帝”的野心。她熟谙世故,诚府极深。“来了贾府这几年”虽然表面不言不语,安分守已,实则“留心观察”因此即使是在荣国府这个人事复杂,矛盾交错的环境里,也生活得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1、薛宝钗气质优雅,有淑女风貌

女人的气质所彰显的智慧修养和美丽的容颜相得益彰。“山中高士晶莹雪”,宝钗作为金陵十二钗之一,“肌骨莹润”,“容貌丰美”,“举止娴雅”,“品格端方”。她不像王熙凤那样泼辣、俗气,单看她卧病在床那节,她“头上挽着黑漆油光的簪儿蜜色的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线的坎肩儿,葱黄绫子棉裙。”看去不见奢华,视觉雅淡。宝钗是公认的淑女,她把自己的外表美,体现在素雅之中,“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用她咏白海棠的诗句来说,可谓“淡极始知花更艳”。美在自然,她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即在平淡中见真奇。

2、薛宝钗聪明能干,有管理贤才

薛宝钗之所以被贾母,王夫人等认为是最佳儿媳人选,是与她的聪明才干,尤其是持家能力分不开的。薛宝钗虽然“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但在关键时刻,总能拿出处理的方法,替人分忧。在王熙凤病重的时候,薛宝钗受王夫人之托,协助探春、李纨一同打理大观园。按理说,宝钗不是两府上的人,她不过是和母兄寄住在此,即使大观园少了王熙凤没人管,怎么也不可能让她协同探春、李纨来打理啊。但是王夫人最终还是让她这个寄住府上的外甥女来承了这个事,而她也的确承下了这个事,理家虽然是以探春为主,但宝钗的见解办法似乎比探春更高,她要用学问提着,不仅要除弊,还要保全候府体面,并通过改革使得下人能够得到一些好处,大家心齐,结果,果然让园子里的这些老姥姥们服帖。又如惜春奉命作画,幸亏有宝钗见多识广,深谙画技,帮了惜春的大忙。

薛宝钗如能生在现代社会,她的才能将会得到更大的发挥,她的用武之地将广阔的多。

3、薛宝钗贤淑有德,有容人之量

《红楼梦》里的薛宝钗论才貌不在黛玉之下,但是,在大观园中惟一能让众人信服的人就是她,所以,她被冠为群芳之首。如果说黛玉报人以直,凤姐御下以威,宝钗则挟德令人归化,整个大观园无不在其笼络之中。赵姨娘一生只称赞过两个人,一是个马道婆,一个就是宝钗。宝姑娘气质典雅靓丽、稳重大方,八面玲珑。对上尊重顺从,对姐妹稳重宽容,对下平和亲近。宝钗装愚守拙,罕言寡语,左右逢源,如鱼得水,虽有野心,却掩盖在温柔敦厚的仪范中。正因为宝钗具有这种涵养,使她虽然生活在尔虞我诈的贾府,却能如鱼得水。

4、薛宝钗博学多识,乃才华横溢

“腹有诗书气自华”,她不但乖巧儿、聪明、能干、而且又很有才华。在第十八回中薛宝钗劝宝玉把“绿玉”该掉,一来说她精明,二来又表现了她的才华。连作者也不只同情薛宝钗,还大大的赞美她,一赞美她的才,二赞美她的貌。她十分博学,诸子百家无所不知,唐诗宋词元人百种无所不通,甚至但凡书上提及的草木之名也无所不晓,致使史湘云甘拜下风,佩服她“知道的竟多”。艺术造诣又深,或三言两语,或侃侃而谈,无不鞭僻人理,作者的不少艺术见解就是通过她的口来表述的。至于诗才之敏捷,足与林黛玉媲美,笔挥海棠诗,讽和螃蟹咏,案翻柳絮词,博得众誉。

5、薛宝钗心机暗藏,虚伪无力

薛宝钗虽然说过,对和尚道士所说的“金玉良缘”认为是胡说,又说金锁沉甸甸的戴着无趣,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宝玉去看生病的宝钗,宝钗拿着他的玉“重新翻过来细看”又“念了两遍”,再嗔怪丫环莺儿为何不去倒茶,引出莺儿笑说“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这正好达到此此起宝玉注意的目的。然后再将本来戴着无趣的金锁从里面的大红袄上掏将出来。薛宝钗笼着红麝串招摇过市也是同样道理。本来她不爱花粉,衣著朴素,最不喜打扮,但金锁专等玉来配,而红麝串是元春独赐予她和宝玉的,都是命定婚姻的征兆,所以以此才能来证明只有她才是得天运命的人堪配宝玉。虚伪而“会做人”的宝钗就是这样,以“敦厚温柔”的“淑女”身分为掩盖,用她深隐的心机暗示和讨好贾府的家长们。

总而言之,在《红楼梦》这本书里,得到了大部分人的称赞,他的性格特点是很全面的,气质优雅,有淑女风貌,聪明能干,有管理贤才,贤淑有德,有容人之量,博学多识,乃才华横溢。但是她也会被人认为有点冷酷无情,而且她把自己的感情掩饰的非常深,被人比喻为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她深深的受到了封建社会思想的束缚,严格按照封建礼教的条条框框,从来不会有逾越之处。个人能力,容貌都非常的出众,却逃脱不了封建思想的束缚,从根本上说,薛宝钗也是红楼梦中众多悲剧的人物之一。

结 语

在大力提倡诚信,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作为一名感性的《红楼梦》的忠实读者,我想,充分认识薛宝钗这位红楼女儿,能有助于女性和谐地融入社会,体现自身价值和自我价值。宝钗是一位冷美人,她有病时服的是一种配方极为特殊的“冷香丸”。她虽然才貌不减黛玉,“任是无情也动人”,却是礼法自持,决不让感情战胜理智。

【参考文献】

[1]段江丽.从小说叙事到影视叙事的改编空间――关于新版《红楼梦》电视剧的思考[J].红楼梦学刊,2007(03).

第2篇: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范文

论文关键词:薛宝钗;人格魅力;当代意义

曹雪芹用毕生心血写就的《红楼梦》成就了伟大,感动了世人。作者结合封建社会错综复杂的典型生活环境,艺术再现了众多有血有肉、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其中最受当代青年青睐的还属颇具人格魅力的薛宝钗。本文将着重从薛宝钗的人格魅力和当代青年的真实心态两个方面探究其原因所在。

一、薛宝钗的人格魅力

(一)艳冠群芳、不求奢华

无论是小说的直接描绘,还是通过荣府上下人品评的间接描写中,薛宝钗都是金陵十二钗中首屈一指的美女。她秉花容月貌、美玉肌肤,她艳冠群芳、别具风流。虽身居豪门,却有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不求奢华。

(二)天资聪慧、博学宏览

小说的第四回里,在贾雨村与王子腾的谈话过程中,曾提及过聪慧的宝钗“当日有他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出十倍。”由此可见,幼年时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环境和聪慧的心灵,使她具备了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博的知识。

她的诗歌创作构思新颖、意境深邃,具有雍容典雅、含蓄浑厚的风格。如她的《讽和螃蟹咏》被众诗人赞为食螃蟹之绝唱;《咏絮诗临江仙》更展示出她超群的才情和襟怀,让众人拍案叫绝。

除此之外,她懂画,在惜春不知如何画大观园的行乐图时,她的一番关于画的言论令所有人信服;她懂医,当薛姨妈被夏金桂气得肝火上逆、左肋作痛,一时等不急医生来看时,她知道叫人买钩藤煎药医治;她懂禅,对南禅之祖弘忍向六祖惠能传衣钵的故事,她能如数家珍;她还有丰富的社会阅历,能识得一般闺阁小姐所不认识的当票。

(三)温顺贤惠、宽容忍让

《红楼梦》中,贾母最后能取中宝钗而舍弃黛玉,很重要的因素便是宝钗的心胸豁达。她称赞宝钗“心胸儿脾气儿,真是百里挑一的”,还把黛玉与宝钗作了比较“赌灵性儿也和宝丫头不差什么,要赌宽厚待人里头却不计他宝姐姐有担待、有尽让了。”对于别人的攻击,宝钗大多会因顾全大局而不加以追究。如第三十四回中,宝钗为宝玉挨打之事与哥哥理论,没想到反被哥哥抢白了几句,不免伤心流了一夜的泪。第二天,黛玉见宝钗脸上有哭泣之状,便嘲笑地说道:“姐姐也自保重些儿,就是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宝钗听后却是“并不回头,一径走了。”诸如此类的还有第八回《探宝钗黛玉半含酸》、第四十二回《潇湘子雅谑补余香》等回数。宝钗面对黛玉夹枪带棒的攻击,她都“浑然不觉”,忍而不发。宝钗的沉默宽容得到了他人的尊重,最后,和黛玉也“化敌为友”了。

宝钗用理智很好地驾驭情感,以一颗宽容之心坦然面对别人给她造成的伤害。正是她的这种宽容大度,为她赢得了很好的人缘。

(四)头脑冷静、虑事周全

宝钗属于典型的理智型个体。她时时、处处约束着自己的言行,遇事能着眼大局,冷静分析,理智对待,考虑事情合理且周全。

如薛蟠因行为污浊而遭柳湘莲苦打,薛姨妈又是心疼又是发恨,情急之下欲告诉王夫人寻拿柳湘莲。宝钗连忙劝解,还笑着提醒薛姨妈“他又不怕妈妈,又不听人劝,一天纵似一天,吃过两三个亏,他倒罢了。(第四十七回)”。沉着冷静、是非分明的宝钗只是旁敲其母,语之其弊,一场将会给薛家造成“仗势欺人”之恶名的风波便化解在宝钗的只言片语之间了。再如,薛蟠欲外出做买卖,薛姨妈犹豫不决,宝钗一番入情入理的话熨贴了母亲的不安。

由此看来,宝钗不似薛姨妈之女,反倒似薛家的军师,许多棘手的事情,经过她的冷静点拨都得以妥善解决。

(五)和谐的人际关系

宝钗入贾府后,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巧妙地揣摩不同个体的需求特点,并以此调节自己的行为,娴熟自如地运用各种方法、技巧,艺术地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似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宝钗在长辈们的眼里是个孝顺的孩子。如贾母准备为宝钗置办生日酒席,宝钗因深知贾母年老,喜热闹文戏,爱吃甜烂之食,“便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这样孝顺的宝钗老祖母怎能不喜欢。

在与周围姊妹的相处中,她总能体现出长者般的风度,默默地、春风细雨般地感动了很多人,可谓是大观园里的“及时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湘云兴邀海棠社,宝钗代摆螃蟹宴”。极少有儿女情长的湘云也曾这样称赞宝钗:“这些姐妹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第三十二回)”。

在下人的眼里,宝钗更是位心地善良、聪明能干的小姐。她能体谅下人起早晚睡、终年辛苦的处境,并为他们筹划额外的进益。袭人将其奉若神明,连管理伙食的柳嫂子私下也称赞宝钗是“明白体下的姑娘”。

(六)良好的理家才能

宝钗虽也是个不出闺阁的小姐,但她却有较强的理家才能。不仅协助薛姨妈打理家庭琐事,在王熙凤因小月不能理事时,还受王夫人之请照看园中之事。

当探春欲将园子包给那些老妈妈们时,宝钗敏锐地觉察到改革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阻力,并谈了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可谓是计算得很精细,考虑得很周详,确实是“小惠全大体”。众婆子听了她这番言论,都欢喜异常。

如此具有管理才能的宝钗如生活在当代,一定是个优秀的女强人;若处在现代的家庭生活中,一定是位标准的贤妻,家里在她的精心照顾下,生活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二、当代青年为何青睐薛宝钗

薛宝钗之所以受到当代青年的青睐,除了她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外,我们还应从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时下青年自身的真实心态来进行分析。

(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影响

在儒家的教育理念中,女人的“德、言、容、工”是公认的女子良好教育的传统,薛宝钗则是这一理论的躬行实践者:她勤俭、温柔、体贴、精女工、知掌故、会诗文、雍容典雅、聪明大气、胸襟宽阔……是儒家理想教育培养出来的东方女性的典型。对于尊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青年来说,薛宝钗这样的女子怎能不为人所喜欢呢?

(二)和谐社会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使然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前提,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呢?我们不妨借鉴薛宝钗处理人际关系艺术中的积极因素,如她能适应自己与他人、他人与他人人际关系的变化,并根据变化了的人际环境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思维方式,敏锐地洞察和细心地体验别人的兴趣与动机,了解他人的真正需要与情感,针对性地、积极主动地采取适宜的行为方式满足他人的需要,以创设和谐的生存空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所处环境中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才能出色地完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

(三)与当代男青年择偶标准的契合

时下,许多男青年都愿意选择宝钗这类女子作妻子,究其原因,除了宝钗的艳冠群芳,更重要的还是宝钗的“内涵”。

时代不同了,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可如今的男人们在择偶时,则更希望自己未来的老婆是位才女,如宝钗那样满腹才华,这样既可以相夫教子,又可以成为一位不可多得的贤内助。

现代的男人还更看重对方是否具有上进心和善良心,是否和自己志同道合,两人在一起是否会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交往过程中是否会相互尊重、关心、帮助和理解。在这些方面,善解人意、豁达大度的薛宝钗无疑又受到众位男士的关注。

(四)与当代女青年人生信条的一致

第3篇: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范文

关键词:黛钗合一;《红楼梦》;理想人生

中图分类号:I207.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4-0000-01

在对《红楼梦》几百年的研究过程中,“钗黛合一”是自俞伯平首次提出后学界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这一研究方向不但涉及到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评价认识,还对理解作者曹雪芹的审美主旨以及创作思想具有重要意义,《红楼梦》中林黛玉与薛宝钗是曹雪芹创作的精华,充分体现了曹雪芹充分的思想性以及深刻性,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曹雪芹理想人生。

一、“钗黛合一”反映曹雪芹“兼美”人生理想

在黛玉和宝钗身上分别体现出道家和儒家的两种处世哲学,此二人,一个追求心灵的绝对自由,一个维护封建传统道德;一个至情,一个至理,反映出曹雪芹对儒道两家的观点所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是儒道两家实现互补、共同推动的结果,“黛钗合一”实际上是对儒道两家互为因果,互相作用的直接阐述,道家超世的智慧以及儒家人世的精神共同构成哲学,“儒以道为因,道以儒为果”,具有哲学的共同特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可概括为儒道互补,两大思想体系互为补充,形成了特定的文化机制。曹雪芹一生坎坷,既想进入经济仕途报效祖国,受到现实影响又不得出世隐居,这也体现出曹雪芹复杂矛盾的性格。

曹雪芹是否对黛钗二人持有相同程度的情感,有所偏爱,答案可以从《红楼梦》的描述过程中进行揣测,在安排结局之时,宝钗始终坚持克制自己、修炼自己,隐藏起自己的心,坚持社会的最高要求标准,却未能获得真正幸福,纯真任性的黛玉求仁得仁,最终泪尽而亡。

宝钗在待人接物各个方面做到了无可挑剔,却透露出她冷静背后隐藏的冷漠。曹雪芹在创作出超凡脱俗的林黛玉以及叛逆人性的贾宝玉时,赋予薛宝钗这一角色的,恐怕更多的则是对这一人物的同情之感。在宝钗身上,一方面体现出具有极高教养性,另一方面则在封建礼教的影响下丢失自己的“真”,这也是对宝钗性格的研究中一直受到争议的部分之一。实际上,黛钗二人角色各有所长,曹雪芹将二者的优势都进行了极致发挥,展现出的是物极必反的实际效果,如果将两人的优势进行恰到好处的结合,便可概括出曹雪芹心中的理想女性形象的轮廓。

二、“钗黛合一”体现出曹雪芹的人生哲学

《红楼梦》中曹雪芹在薛宝钗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是人世哲学,又被称为现实主义哲学。从封建正统的角度来说,正统思想要求男子读书明理,对女子则要求“无才便是德”,用三从四德束缚女子,在小说中,曹雪芹点明薛宝钗的性格特征,分别在第八回、第五回中用“安分随时”、“随分从时”等词语。例如,小说中薛宝钗多次劝贾宝玉走仕途经济的道路立功扬名,或者劝导林黛玉不读“杂书”,对黛玉所作之诗《五美吟》评价:“作诗写字,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女子总以贞静为主,咱们这些姑娘……倒不要才华名誉”,宝钗还劝黛玉多做些“针黹纺织”之事。整部小说对宝钗这一性格进行了反复渲染,又如,在第四十九回中宝钗批评香菱、史湘云讲诗作经不是女儿家正经事,会被有学问的人笑话不守本分。以上例证可以看出,宝钗的内心思想呈现出严守封建道德,重视实用功利,对文学艺术之类不重视的特点。封建社会的正统还严格要求遵守尊卑上下的社会秩序,宝钗身上体现这一处世哲学的最为经典案例在于她对金钏的死的评价之中(小说三十二回):“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了主仆之情了”。小说四十四回中宝钗在安慰被无辜枉打的平儿时,安慰平儿说:“不拿你出气,难道倒拿别人出气不成”。言语中反映了宝钗思想意识之中明显的社会等级观念。宝钗的人生哲学,与当时封建社会主流思想切合,所以受到了以贾母和王夫人为代表的等级的喜爱。

《红楼梦》中曹雪芹在林黛玉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是出世哲学,又被称为理想主义哲学。林黛玉含有不同于俗的性格,在严格要求女子三从四德的社会之中,林黛玉未曾要求宝玉朝仕途经济方向发展,反而在宝玉追求自主自由的道路给予极大支持,黛玉以卓越的才华在众多女子中遗世独立。例如,在元春回府省亲时,黛玉所作之诗,尤其是替宝玉所作《杏帘在望》让元春眼前一亮,无论是感叹身世,还是哀挽春意,黛玉的情思寄寓在了点滴诗情,相对于同样善诗的宝钗而言,黛玉以诗寄情,宝钗则更加重视技巧以及学问。

宝钗与黛玉可谓为“红楼双秀”,当前学术研究有观点认为,宝钗为贤德之美,黛玉为清标之美,还有认为此而人分别代表的是两种古代士大夫的生存方式和文化传统,在宝钗身上,体现出曹雪芹对儒家文化的理解以及审视,在黛玉身上,则反映出曹雪芹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与执着坚持,对人性中的美好的呼唤。

第4篇: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范文

关键词:红楼梦 薛宝钗 性格

一、处事淡然,做事无情

比如金钏儿的死:

王夫人为头等大丫头金钏儿的死有些心疼,宝钗知道后就赶过来进行了一番巧妙的劝慰。王夫人说:金钏把我的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她几下,撵了她出去,原想过几天就叫她上来,谁知她气性这么大,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宝钗听后很会说话,她知道王夫人经常吃斋、信佛,劝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她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是她下去玩,或是在井跟前憨玩,失了脚掉下去的,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王夫人叹道,话虽然如此,到底我心不安。宝钗叹道:“姨娘也不要老念念于此。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了主仆之情了。”她切实安慰了姨妈,让王夫人不但不用不安,而且还认为自己是慈善的。但金钏儿的死,在宝钗眼里,如同一缕青烟一样轻飘,多给几两发送银子就足够了,可见她的无情。

二、稳重平和,恭顺体谅

1、贾母让宝钗点戏

贾母让宝钗点戏,问她爱吃什么。书中写道:“宝钗深知年迈之人,喜欢热闹戏,爱吃甜烂食物,于是照说了,贾母果然更加喜欢。”让她点一出戏,她点的是《西游记》,后来又让她点,她又点了《鲁智深醉闹五台山》。惹得从不忍心让女孩子生气的宝玉直抱怨:“你只好点这些热闹戏。”宝钗不但懂得揣摩老太太的心理,她也有办法让宝玉也喜欢这戏。她说,你要说这出戏热闹,那你就是不知戏了。这出戏的节奏韵律都是好的,里面的一首《寄生草》辞藻极妙。宝玉就央求:好姐姐,念给我听听。宝钗念道:“慢搵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宝玉听了,果然好词。

2、史湘云海棠诗社做东

史湘云快人快语,性情豪爽。在三十七回,湘云偶然兴起,说要做东邀一起海棠诗社。她就没有想自己从小没有了父母,在家只能听叔叔婶子的,花钱做不得主。

宝钗就跟她商量说:“单请做诗的姐妹,别人看着不太好。虽然只是个玩意儿,也要瞻前顾后,又要自己方便,又要不得罪了人,方大家有趣。在家你又做不得主,又要你婶子抱怨你了。依我的主意,我们当铺里有个伙计,她们家田上出的好肥螃蟹,前儿送了些来。这里从老太太起,连园子里的人,多半都是爱吃螃蟹的,你如今且把诗社别提起,只普通一请,等她们散了,咱们再作诗。我再要几篓极大的螃蟹,取几坛好酒,摆几桌果碟,岂不又省事,又大家热闹。”宝钗又怕伤她自尊,又说:“你可别多心想着是我小看了你,咱们两个就白好了,你若不多心,我好叫她们办去。”湘云自是心服口服,感动不已。

三、圆滑隐忍,深明大义

1、行酒令时黛玉的诗句

在四十回大家团团围坐行酒令时要求说一句诗和一句现成话,黛玉说了两句话:良辰美景奈何天,纱窗也没有红娘报。这两句是出自西厢记和牡丹亭,在那个对女子限制繁多的时代,大家闺秀不能看这个,更不能当众说出来。别人对黛玉的话都没有在意,而宝钗是很在意了。宝钗当时的反应是,扭头看了黛玉一眼,没言语,但记在心里。就她们两个的时候,宝钗玩笑似地说:你跪下,我要审你。好个千金小姐,好个不出闺门的女孩儿,满嘴里都说的是什么!看黛玉蒙了,没有了平时的伶俐尖刻,宝钗就拉她坐下,款款给她讲大道理:我们女孩子啊,不要看那些杂七杂八的书,乱了心性。如果真是这样,就不如不识字的好。既然识了字,该看正经书。看些杂书,乱了性情,就不可救了。女孩子的正经事还是针线纺织,这才是正理。黛玉感动宝钗没有当众揭穿她,给她难看。

2、对薛蟠和赵姨娘的周到

宝钗对自己的哥哥也不护短,而是深明大义。薛蟠被柳湘莲打了以后,薛姨妈着急地要下人们找柳湘莲报复,宝钗就说:他们喝酒,酒后翻脸是常情,谁醉了,多挨几下也是有的。况且咱们家无法无天,也是人所共知。今儿偶然吃了一次亏,妈就这样兴师动众,显得倚着亲戚之势欺压常人。说得薛姨妈消了火气。宝钗对人见人烦的赵姨娘也是礼节有加。宝钗的哥哥薛蟠从南方带来很多的土特产,分派送人的时候,宝钗并没有忘记给赵姨娘准备一份。这个从没有被别人正眼看过的人心里就念叨开了:还是人家宝姑娘会做人,即展样,又大方,要是林姑娘,连正眼都不会看我们。

宝钗性格温柔大方,周到得体,柔韧而有弹性。她进退有据、刚柔有度、行止得体,是温良恭让的典范。

参考文献

第5篇: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范文

此情皆因湘云而起。暮春时节,湘云因见柳花飘舞,偶题《如梦令》,于是建议黛玉(桃花社主)在桃花社中别开生面的进行一次咏词活动。遂有宝钗的《临江仙》、黛玉的《唐多令》等绝妙好词与读者见面。

宝钗《临江仙》云: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词人真可谓踌躇满志,不可一世。

黛玉呢?《唐多令》云: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到底是寄人篱下!此时此刻,绛珠草的孤苦伶仃之情、人生悲苦之意,呼之即出!

从上词来看,一个志在必得,左右逢源;一个独木难支,无依无靠。从故事的结局来看,一个青云直上,花落我家;一个焚稿断情,香消玉殒。其实,钗黛之词,既是对自然物柳絮的咏叹,更是对自己前途命运的最好诠释。

一、柳絮词中的身世之叹

黛玉之父林如海,曾是前科探花,钦点巡盐御史,祖上曾袭列侯,虽系钟鼎之家,亦是书香之族,但支庶不盛,其嫡妻贾敏在黛玉六岁时一疾而终(《红楼梦》第2回)。贾敏的去世,实则割断了林家与贾府的联系。情非得已,黛玉抛父进入“京都”(第3回)。后来,如海又于九月初三而终(第14回)。这样,黛玉孤身一人,犹如断线的风筝,只得长期寄居舅父之家。宝钗呢?亦金陵人氏。早年丧父,其母王氏(薛姨妈)乃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之妹,又和贾政之妻是姊妹。其兄“呆霸王”薛蟠曾是皇商,户部挂名,支领钱粮。她家也是书香门第,有百万之富(第4回)。薛蟠打死冯渊之后,母女寄居贾府梨香院,并一直被贾母奉为上宾。

从两人的身世来看,却有些相似之处。一是二人都出身于宦海人家,亦是书香之族,且都早年丧父,家中多有变故。二是两词中都提到“柳絮”,柳絮之根,这“根”便盘根错节,直通贾府。这样,林家、薛家与贾家均沾亲带故。三是柳絮皆因风而起,“凭尔去”,到何方?委身贾府,就是去处。后来,皆入大观园,黛玉居潇湘馆,宝钗住蘅芜苑。

但同处有异。黛玉父母皆亡,沦为孤儿,左右无靠,才有“叹今生谁舍谁收”的人生感慨。而宝钗父亲虽亡,但她家“好况世交,亲友居多”(第4回),上有母亲,还有薛蟠、薛蝌兄弟支撑门户,她又代表着四大家族之中“丰年好大雪”之“薛”。这样,她一头指向姨母贾家,一头指向舅家王家,其中高下之别,一目了然。

二、柳絮词中的性格之咏

钗黛都是名噪一时的才女,善吟诗词,平素尚习针黹。二人表面亲如姐妹,但其性格却迥然不同。

黛玉鼻尖如蹙,特征明晰。看这位潇湘妃子:“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第4回),“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之美”(第26回)。但她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且“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第5回)。她讲话语言犀利,多有所指,含沙射影,让人不易接受。因此,连下人也敬而远之。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第4回),“品格端方,容貌美丽,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深得下人之心”(第5回)。

乍一看,宝钗贤淑温柔,确实是封建社会的女性标准。可事实上呢?宝钗善于伪装。滴翠亭中,红玉坠儿的遭遇,不是被“杨妃”在“戏彩蝶”的帷幕中演绎得淋漓尽致吗(第27回)?至此,一个能在三只鸡蛋上跳舞的超级魔术师跃然纸上。其实,黛玉的“孤高”,是争,是为自己的命运而争,这正是她率真性格的表现。她骨子里尊重奶娘,关心下人,“韶华竟白头”,不正是她多愁善感的结果吗?黛玉只是个诗人。宝钗是博弈高手,她的不争实质上是争。

三、柳絮词中的贾府之缘

第6篇: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范文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艺术成就最高的,作者在广阔的社会背景里,通过平静而又犀利的笔触如实再现了当时社会上的各式各样的人物的本来面貌。在众多的人物画廊中,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特别引人注目。她不仅美丽艳伦,而且才华超群。可是在一“万美加身”,毫无挑剔的人物身上却又不可避免的折射她谙于事故,曲意逢迎的“会做人”的封建遗风一面,所以薛宝钗这个人物既有她一种虚无的完美性,同时又带上了封建社会的毒瘤的影响并表现了广泛的不足,那就是虚伪,急功近利,是典型的明哲保身的儒家哲学人物的化身。总之她的形象是“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矢口。”

[关键词]《红楼梦>完美性广泛不足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说道:“至于《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的小说现实中实事不可多得,其要点在于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所以其中所叙人物都是真的人物”之一的薛宝钗出发,谈一谈作者是如何毫不讳饰的如实描写这人物的立体感和两面性。【1】

首先薛宝钗这一人物善于伪装,给人一种十全十美,没有半点值得挑剔的假相,她也时时刻刻以一种封建士大夫的理想人物标准来衡量自己,让自己尽量打扮得美艳无比,给人一种出身豪门、知书达理、美貌出众、才华横溢的印象。这样一个才貌双全的完美女子,总不让人顿生怜爱之心。我想:这个人物愈是完美,愈能反衬出她种种险恶用心,在华丽外衣笼罩下为她后来蜕变起到很好反衬作用,具有很强讽刺性,也为这一人物最后落得悲剧平添了夕阳落山之前的一点辉煌。

薛宝钗为了给大观园中各种人物留下好印象,同时也为了艳压群芳,在大观园这一“女儿国”中占有一席之地,抑或说是独占鏊头,她便费尽心思的做好了一切出场前的准备,把自己打扮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到了贾府果真能出奇制胜,一举成名。众人都认为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不反。”众人对她的美好评价也为她后来能取得贾府认可,为战胜情敌林黛玉埋下一笔。也为贾宝玉对她有点好感添上了一彩。但她却不知这种好感是一闪即逝的。在《红楼梦》第八回宝玉到梨香院探望她,有几点描写:“……这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描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这是多么动人的美人啊,连宝玉此时也不得不惊讶:“她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可以说她这种妩媚女子此时此刻也着实让宝玉为之动情,这也为后来宝玉与黛玉之间爱情悲剧一个注脚。

在这样一个“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美人”身上,也展示了她冷酷一面,她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自己的身份,给人造成一种知书达理的美人形象的假象。在她战胜情敌林黛玉后,便大肆浓妆艳服,在《红楼梦》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一节中写道:“丰肩软体,鬟低鬓,论雅淡似粉露垂,看娇羞真是杏花烟润了。”【2】从这一个小的视角可见把薛宝钗那种华丽外衣描写得如此透彻,真是“此时无一语言坏,但已入木三分,谁家欢喜谁家忧。”真是虚伪之极,可笑之极,一个活脱脱的“冷美人”,冷酷无情。

以上是薛宝钗美貌中暗藏的“虚伪”。其次再论一论这一人物为迎合封建士大夫心思,给她一个知书达理的好形象,在这里且不论她是如何苦读寒窗追求纯功利主义的愿望,只是谈谈她是如何为做才人所作的各方面准备。她尽显风流,耍文舞墨,卖弄才华的。她上至国典朝章,下至雕虫小技,她无所不通,在众多才子佳人中,她可谓是佼佼者,但这也正说明她博取功名的急功近利思想是多么深,苦读寒窗用意之切。她给惜春讲绘画理论,给黛玉讲医药理论,给湘云讲“明开夜合”的“棔”字,给宝玉讲南宁王朝法嗣的故事和“绿蜡”之典。在这里我不排除她的聪慧,但结合她所处的时代背景而言,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讲她多少还是有点过于卖弄。

在作者笔下,不论是薛宝钗美貌也好,不论是薛宝钗才识也好,都是封建士大夫理想人物的集中体现和概括,也正好迎合了封建统治者心思。然而就在薛宝钗这样“完美人物”身上,又表现出了她种种不足。

薛宝钗深沉世故,圆滑投机首先表现在她对上层人物的迎合上,她为了迎合维护封建统治者所制定的体制,有时委曲求全来讨得上层统治者的欢心,给人造成一个深明事理的虚伪形象,这突出表现在她讨好贾母、王夫人和元妃身上。

第7篇: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范文

红楼梦第三回中曾描述林黛玉的外貌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林黛玉的人物描绘在书中有着精妙的设定。宝玉曾以‘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之句形容宝钗及黛玉两人,可见林黛玉之美以灵气为甚。事实上,书中多次提及黛玉外貌之处皆证明黛玉脱俗的美貌并不比宝钗逊色。宝玉中邪时,呆霸王薛蟠一见黛玉的婉转风流的落泪模样,便“酥倒在那里”。

2、性格

黛玉忧愁多思,弱柳扶风,同时喜爱诗书,颇有咏絮之才,具有诗人的特质。

在大观园中,大多数人对黛玉的印象是多愁善感,伶牙俐齿且爱钻牛角尖。黛玉曾因周瑞家的分送宫花一事使性子,更曾因与宝玉怄气而苦吟葬花词,宝黛二人间的争执与别扭也曾使贾母笑称二人是不是冤家不聚头。

丫头小红曾言:“林姑娘嘴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可见黛玉并不如宝钗容易亲近,实则黛玉是一名心中充满不安全感的闺阁女子,也因而造就了她多虑心窄的性格。

黛玉多病纤弱,有着病西施的形象。而她也好恶分明,蔑视功名权贵。当贾宝玉送给她北静王所赠的一串名贵念珠时,反应极大,并说了一句“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它!”

虽然黛玉乍看之下不与人亲近,但黛玉其实是全书中少数拥有丰沛真挚感情的角色。林黛玉情榜考语为‘情情’,意旨黛玉对于自身重视的人事能够全心的付出感情。黛玉虽看起来忧愁多虑,不易与人亲近,但对于她所重视的人便会全然的真心对待。

林黛玉性格多愁善感,才思敏捷,注重灵性生活,也造成她由著性子生活的人生哲学,和宝钗的藏愚守拙,压抑情感成为强烈对比,和宝钗的情感压抑不同,黛玉想哭时且哭,想恼时且恼,喜怒哀乐皆无造作,且丝毫不掩饰锋芒。

相对于宝钗奉传统价值礼教为圭臬,黛玉展露对诗书的热情及才华,不顺从时代的价值观框限。黛玉父母双亡,造就了她敏感多愁,且不安忧虑的心理,更因此纵使和宝玉两情相悦,却终无结果。

3、外在形象

兴儿(贾琏的心腹小厮)向尤二姐讲述大观园中诸位姊妹时(第六十五回),曾提到林黛玉:我们家的姑娘们不算外,还有两位姑娘,真是天下少有!一个是咱们姑太太的女儿,姓林,名儿叫什么黛玉。面庞身段和三姨不差什么,一肚子文章,只是一身多病,这样的天,还穿夹的,出来风儿一吹就倒了,我们这起没王法的嘴都悄悄的叫他`多病西施,兴儿解释道:“不是那么不敢出气儿,是怕这气儿大了,吹倒了林姑娘;气儿暖了,又吹化了薛姑娘!”

第8篇: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范文

一.从对待情敌的态度上体会宝钗的豁达与大度

《红楼梦》钗黛二人的对立并不是爱情关系上的对立。黛玉注重精神上的追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会为了爱情而移转自己的性情去向封建卫道者屈服迎合。黛玉的追求是忽略现实存在的意义的,所以黛玉的美更多是审美意义上的,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存在这样的美。因此可以说,纵使没有宝钗的存在,黛玉也不可能得到和宝玉的婚姻,因为黛玉本身就不具备成为贾家媳妇的条件,不管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她都是被主宰婚姻的封建卫道者所排斥的。

而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宝钗是对的。她懂得调适自己的行为以便适世,她的美是现实的美。那个时代女子不该写字读书,只该“做些针线纺织”。假如林黛玉和薛宝钗生活在今天的社会里,我相信“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的结局依然不会改变。

所以,宝、黛爱情的不能实现,并不是因为宝钗的存在。

当然,在二人关系的开始阶段,她们之间确实颇为紧张。因为在宝黛青梅竹马、情甜意密之时,突然来了一个“品格端方、容貌美丽”的薛宝钗,这对林黛玉来说不能不是一个威胁,特别是当有了“金玉良缘”之说后,黛玉更感到宝钗是她的一个实力雄厚的情敌。所以,黛玉利用—切机会处处对宝钗投以充满敌意的、锋芒毕露的讽刺,总是警惕地暗中窥探宝玉和宝钗的动静。书中就多次写到,宝钗和宝玉说话时,黛玉不是及时地来到,就是在背后偷听了去。例如“识通灵”“认金锁”的时候,宝玉看宝钗腕子上的香串的时候。还有一次,贾母传宝黛二人吃饭,二玉因闹了别扭,黛玉竟一人先走了。宝钗当时就大度地劝宝玉去陪黛玉一起吃饭,宝玉在当时就说了一句:“理她呢,过一会子就好了。”事后,黛玉就多次在宝玉、宝钗面前重复这句话,可见当时宝钗和宝玉二人的谈话都被黛玉背后偷听了。

但即便钗黛关系这般紧张,也不能说是因为宝钗颇有心计要与黛玉争夺宝玉引起的。我认为恰恰相反,是由于黛玉为保护自己的爱情而处处防范导致的结果。而且从另一角度看,以宝钗的道德修养和她的处世哲学,如果得到贾府最高统治者的同意,即使宝玉最后娶的是林妹妹而不是宝姐姐,她也绝不会因此而气急败坏,更不会寻死觅活。她仍旧会一如既往地保持她们往日的情谊,并仍然孜孜不倦地用自己的那一套人生哲学教诲那一对执迷不悟的人,使他们迷途知返。宝钗并没有把黛玉当作情敌来加以记恨、为难甚至是祸害。相反,从宝钗对待黛玉的态度上我们能感受到的是她的豁达与大度。

二.从对与宝玉关系的处理上体会宝钗的明理与无私

在《红楼梦》大观园的贵族少女中,薛宝钗是受封建正统思想、封建道德观念毒害很深的一个,她性格上是真正想争取做一个封建淑女的典范,于是表现的就和叛逆的黛玉不同,她的表现是恪守礼法、安分守己、遵守妇德。因此,她感情上必然是谨慎收敛的。

在宝钗对宝玉的感情上,我觉得宝钗是喜欢宝玉的,毕竟宝钗也是妙龄少女,宝玉又是她生活中比较出色的男性,但宝钗的表现却是以礼抑情。

例如,听见薛姨妈对王夫人等提起过金玉姻缘,她便有意远着宝玉;看到宝玉先进潇湘馆了,她站住想了一想,又折回去了;对于黛玉的咄咄逼人,她从不正面接招。唯一一次,在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后,薛宝钗先黛玉而去探望,说:“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立刻意识到不妥马上咽了回去,欲言又止,眼圈微红,低头不语了。这咽下去的半句话,当然也是“心疼”之类的意思。她虽然没把话说出来,但“红了脸,低下头,含着泪,只管弄衣带”那种软怯娇羞、轻怜痛惜的情态,正清楚地表明了宝钗心中对宝玉的关切爱护。只是与黛玉相比,宝钗能够自觉控制心中的情感冲动,将可能出现的“私心”消灭在萌芽状态,自觉站在封建礼教的规范线之内。宝钗所具有的这种强有力的自控力量,正是她明理、无私的体现。

事实上,宝钗对宝、黛二人的亲近,也往往表现出一种局外人的超然态度,采取明智的回避做法。就算是她听到有人开黛玉和宝玉的玩笑时,自己也毫无私心常常添上几句凑趣,有时甚至自己也开黛玉和宝玉的玩笑,并未表现出任何拈酸吃醋的形景。

所以从宝钗对她与宝玉俩人的爱情关系处理上看,她的以礼抑情、超然态度可见其明理与无私。

三.从对长辈的表现上体会宝钗的善良与慈悲

轻言寡语、端庄凝重的薛宝钗在荣国府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人事复杂的封建贵族大家庭里,周到地应付贾府诸人,妥善处理各种关系,表现出了很会“做人”的能力。而对于她的会“做人”,历来贬词很多。但我恰恰从许多人所认为的“虚伪”“无情”中体会到的却是她内心的慈悲与善解人意。

例子一,贾母要为她举办十六岁生日宴会,按古时风俗,过了这个生日就算成年了,很隆重。那么在这样隆重的生日宴上她应该是主角,一切都应该围着她转。可是贾母问她爱听什么戏,爱吃什么东西时,她得知贾母喜看热闹戏文,爱吃甜烂食物,于是她菜只拣软烂的点,戏只挑热闹的听,而且还将贾母爱吃的烂甜之食说成也是自己喜爱的食物。宝钗的这种表现在很多人看来是世故、圆滑的表现。但依我看来,这种对长辈的“迎合”有什么错?她只不过为了一个大前提:不让长辈扫兴。所以,她绝对不会像黛玉一样当大家热热闹闹地赏花,黛玉偏偏一个人去葬花那样去扫别人的兴。对于一个晚辈来说,宝钗这么做不应该吗?她没有得意忘形,反而表现出了对长辈的尊重与体贴。

儒家文化是很讲究孝道的,宝钗领会了贾母为自己过生日的好意与慈爱,她对贾母的尊重及体贴使得贾母更加欢悦。能让长辈欢悦又不失自己的本分,这才是孝道的至境,真正的孝道就是对长者心灵和情感的关怀!所以我们看到宝钗住进大观园后仍“日间至贾母王夫人处省候两次,不免又承色陪坐闲话半时”,仅仅是一个亲戚的身份,宝钗就能对长辈如此孝敬,所以我看到了宝钗的涵养和美德,而这美德的根本正是宝钗的善良和慈悲。

例子二,王夫人逼死金钏儿之后,王夫人懊悔不已,无法排除内心的谴责,这个吃斋念佛的人难过的真正原因是怕阴司报应,王熙凤虽然不信,王夫人却是深信不疑。在这种情况下,宝钗安慰王夫人说:“金钏不会自杀;如果真是自杀,也不过是个糊涂人,死了也不为可惜,多赏几两银子就是了。”宝钗的意思是金钏儿可能是失足落水,如果是对主子有气,愤而自杀,那不过是糊涂人。宝钗在王夫人面前将所有的过错推在金钏儿的“糊涂”身上。当此之际,任何话都比不上宝钗的话更能使王夫人心安理得。果然,王夫人的犯罪思想已大大减少,心里舒服多了。而且王夫人说,不好把准备给林黛玉做生日的衣服拿来给死者妆裹,怕她忌讳。于是宝钗又十分大方地表示她不介意将自己的衣服赐给金钏儿穿,当即就回家拿了几件衣物。从这件事中,即使表现出了宝钗果真很会“做人”,但她是出于不忍心让一个长者难过而以这样的方式去宽慰,这不正说明她的善解人意吗?薛宝钗的有心机、“会做人”与凤姐的两面三刀是截然不同的。

四.从与下人的相处上看宝钗的真诚与爱心

即使对大观园的下人,宝钗也能体贴他们的早起睡晚、终年辛苦的处境,处处关心和帮助她们。

看看湘云,即使是在绮罗丛中长大,但终究是无父无母的孩子,无经济来源无依靠,上有叔婶受尽刁难,属于无人关心爱护的弱势群体,处境可想而知。而薛宝钗对史湘云却表现出极度的体贴和关心。一次,袭人想央求湘云替她做点针线活,宝钗知道后,非常理解湘云的苦衷,就马上告诉袭人,史湘云“在家里一点做不得主”,“做活做到三更天”,“一来了就说累得慌”的苦衷,责怪袭人“怎么一时半刻不会体贴人”,并主动接去了要湘云做的活计。

第9篇: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范文

关键词: 典型人物 红楼梦 人物描写

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指出:“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以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鲁迅的说法,是针对传统的人物塑造方法。在《红楼梦》出现之前,我国古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基本上还停留在类型化的阶段,即依据某种理想、道德信仰、伦理关系来塑造人物,强调人物形象体现伦理规范。如曹操的奸,刘备的仁,关羽的义,张飞的勇,宋江的忠,李逵的莽。这种类型化手法塑造出来的人物,不能反映人物性格的真实性,易造成脸谱化的弊病。

《红楼梦》和以往小说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敢于如实描写”,写的是来自现实生活的“真的人物”,是具有独特、复杂、多层次的性格结构和丰富的性格内涵的人物。

《红楼梦》在人物描写中,即使年龄相近,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相似,甚至有某些共同性格特点的人物,通过言行举止,每个细节的描写,每个人几乎都能体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同是孤高傲世,黛玉的孤高是入世的孤高,是看不惯世俗人情,孤高中有一种对美好理想和生活的追求,所以孤高中含着热,并显得自然率真。妙玉的孤高是出世的孤高,孤高中表现出对生活和人生的厌倦,因此孤高中透出冷。同是温顺,紫鹃有着亲切感,平儿透出善良,宝钗和袭人会做人等,都有明显的差异,绝不会互相混同。

《红楼梦》还严格按照生活的真实塑造人物,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对肯定的人物,肯定中有否定;对否定的人物,否定中有肯定。所写的人物,不再是平面的,不再是“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绝对化的,而是一个丰富复杂、合乎生活逻辑的有机整体,往往具备人性中两种相反的东西,即人性的优点与人性的缺点。

《红楼梦》中主要人物之一薛宝钗是心计十分深厚的人,在处人处世上,给人的印象都是“至贤至善”的大好人,非常得人心,但事实上她也是“虚伪奸诈”的代表。

薛宝钗有时很善良,关心体贴人。如在贾府中赵姨娘、贾环母子是两个很令人讨厌的角色,他们常常受到别人,包括她的亲生女儿探春的责难。但宝钗却不是这样,送礼时对这母子与别的姐妹亲戚一视同仁;她的丫环莺儿与贾环掷股子玩,贾环输了不认帐,莺儿指责贾环不像爷们,宝钗命莺儿让他。李嬷嬷无理取闹,寻隙排挤袭人,也是宝钗劝住要发作的宝玉,要宝玉“别和你妈妈吵才是,她老糊涂了,倒要让她一步才是”。有时又流露出作为少女的那份天真贪玩的本色。如这段描写:刚要寻找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细细。有时很冷漠,甚至冷酷无情。第三十二回,金钏因与宝玉调笑,被王夫人照脸打了嘴巴并撵了出去。金钏含羞忍愤跳井自杀。王夫人在那里掉眼泪,说金钏之死是自己的罪过,宝钗却安慰她说:“姨娘是慈善人,因此这么想。据我看来她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她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玩,失了脚掉下去的……”“姨娘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主仆之情了。”有时很圆滑世故,装愚守拙。总之,宝钗身上,美丑并存,复杂多样,既有封建礼教的浓重投影,又有民族文化和民族道德的闪光。

而《红楼梦》中另一主要人物林黛玉才华出众、洁身自爱、天真直率、心口如一、不枉不屈、真诚专一,同时因为父母双亡,长期寄人篱下,因而又多愁善感、尖酸刻薄、高傲多心。

林黛玉天真直率、心口如一。如大观园中姐妹和宝玉等海棠诗社的人聚会作诗。吃蟹时,宝玉为了抢头功,率先成诗,并说:“我已吟成,谁还敢做呢?”接着便写了出来:“持蟹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本无肠。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黛玉看了笑宝玉说:“这样的诗要一百首也有。”说着,她也不思索,提起笔来一挥而就:“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对斯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她的这首“蟹咏”是平平之作,真不如宝玉的。她自己马上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不等宝玉恭维,便一把撕了,令人烧掉,并老老实实地对宝玉说:“我的不及你的,我烧了他。你那个很好,比方才的诗还好。”有时孤高自许,目下无尘,从不掩饰自己的言行,常用“比刀子还厉害”的话来讥讽、嘲笑庸俗和虚伪。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一节,周瑞家的送花至林黛玉处,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不敢言语。有时用时冷时热、冷嘲热讽的方式来表达她对爱的真诚专一。第八回,薛姨妈、宝钗母女设陷让宝玉上门,对了“金玉良缘”,这时黛玉来了,见了宝玉就说:“我来的不巧了,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接着又一茬一茬地找话头奚落宝玉。第二十回,黛玉在贾母处,见宝玉从宝钗处来,立即冷笑着说:“我说呢!亏了绊住,不然早就飞了来了。”甚至站起来,回了房去了。对于她和宝玉的爱情,黛玉很敏感地知道宝钗的有意介入,因而随时紧张对待:宝钗以通灵微露其入贾府之意,黛玉马上尾随宝玉而至,冷言冷语搅乱宝钗的好事;宝玉多说了些“宝姐姐”,黛玉就含酸嗔言;宝玉讽刺宝钗引起宝钗反感,黛玉也幸灾乐祸;宝钗过生日欲取悦贾母,黛玉也冷言讥讽。总之,黛玉身上,有高洁、抗争、寂寞、孤独,有孤高、尖酸刻薄,也有一往情深。

薛宝钗和林黛玉作为典型人物,身上都有美的一面和不美的一面,正是这些特点,使她们的形象具有了真实感人的力量,而这些性格特点,又完全是那个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造成的。

正因为《红楼梦》写出了人物性格的“美恶并举”、“美丑泯绝”,对人物性格形成的客观现实性又作了合理、细腻、翔实的描写,所以写出了立体的、如同实际生活一样真实的人物,写出了中国文学史上罕与匹比的不朽的艺术典型。

参考文献:

[1]龙志坚.解读《红楼梦》之人物[J].湘南学院学报,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