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精疲力尽范文

精疲力尽精选(九篇)

第1篇:精疲力尽范文

1、师老兵疲:老:衰竭;疲:疲乏。指用兵的时间太长,兵士劳累,士气低落。

2、精疲力倦:倦:疲倦,劳累。犹言精疲力尽。

3、神劳形瘁:瘁:劳累。指精神和身体都极度劳累。

4、手足重茧:手上脚上长满了层层老茧。形容长期劳累。

5、师老兵破:指用兵的时间太长,兵士劳累,士气低落。

6、力尽筋疲: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7、舟车之苦:坐船、坐车的辛苦。指旅途的劳累。

8、汗流满面:形容极度紧张或非常劳累。

9、鞍马劳顿:骑马赶路过久,劳累疲困。形容旅途劳累。

10、疲于奔命:原指因受命奔走而搞得很累。后也指忙于奔走应付,弄得非常疲乏。

11、舟车劳顿:舟车:船与车,泛指一切水陆交通工具。()劳顿:劳累疲倦。形容旅途疲劳困顿。

12、劳形苦心:身体疲劳,精神困乏。

13、师老兵疲:师、兵:军队;老:衰竭;疲:疲乏。指用兵的时间太长,兵士劳累,士气低落。

14、心力交瘁:交:一齐,同时;瘁:疲劳。精神和体力都极度劳累。

15、仆仆风尘:仆仆:行路劳累的样子;风尘: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形容奔波忙碌,旅途劳累。

16、刻苦耐劳:刻苦:很能吃苦;耐:禁得起、受得住。工作勤奋,经得住繁重的劳累。

17、劬劳顾复:劬劳:劳累,操劳。顾复:照顾抚育。

18、精疲力竭:竭:尽。精神、力气消耗已尽。形容非常疲劳。

19、能者多劳:能干的人做事多、劳累也多。

20、人困马乏:人马都很疲乏。形容旅途劳累。

21、忧劳成疾:由于过度忧伤劳累而引起疾病。

22、行眠立盹:形容极度疲倦无精神。

23、疲惫不堪:疲惫:极度疲乏;不堪: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疲乏。

24、蒙袂辑屦:袂:袖子;辑:拖着不使脱落;屦:鞋。用袖子蒙着脸,脚上拖着鞋。形容十分困乏的样子。

25、身心交病:交:一齐,同时;病:困乏。身体和精神都很困乏。

第2篇:精疲力尽范文

1、释义:疲惫:极度疲乏;不堪:不能忍受。 形容非常疲乏。

2、近义词:心力交瘁、筋疲力尽、精疲力尽、精疲力竭;

3、反义词:生龙活虎、精神抖擞、生机勃勃、精神焕发;

第3篇:精疲力尽范文

1、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2、身心交瘁:身体衰弱,精神不振。

3、疲精竭力:犹言精疲力竭,形容非常劳累,没有力气。

4、心力交瘁:神和体力都极度劳累。

第4篇:精疲力尽范文

“慢性疲劳”悄悄盯上你

常常还没开始做事就觉得精疲力尽,像电力耗尽的电池;上楼梯时常常绊脚;想不起朋友的电话号码……慢性疲劳综合征就有这样的症状。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的研究发现,女性患此病的几率高于男性,而31-40岁高学历的女性发病几率更高。

研究人员解释,20-50岁的白领阶层,由于事业上拼搏、生活上又有负荷,所以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而女性在工作上所受的压力与男性不相上下,但在工作以外的时间,工作量远远超过男性。如果把工作、家务事和照顾孩子所占的时间加起来,估计女人每周工作的时间要比男人多出十五个小时。此外,女性月经周期、与生俱来的敏感以及较多关注自己身体也与“慢性疲劳征”的产生有关。

唤起精力的行动守则

■丢掉不必要的负担。每次收拾整理,总有些“鸡肋”物品,让你丢不开,放不下。在此,小编教你一个简单的方法:找两个垃圾袋,标上A和B,把不想要的东西丢进A袋,不确定的东西丢进B袋;把A袋丢掉。再看看你是不是常常到B袋中找东西,这样逐次清除家里不要的东西。

■运用自然材料和植物创造“气氛能量”。你可以想办法将自然光引进房间,借此抵消来自电脑、电视机和微波炉的电磁射线,因为这些电磁射线很容易让人感到疲劳。另外,设法将你不需要的东西弄走。干净、宽敞的空间有利于积聚最新鲜的“气”能。

■写日记,记录你的挫折和沮丧感受,一两周之后再来读日记。看看能否找出疲劳的类型,你的疲劳是否和特定的人或事有关?并借此试着将你的发现付诸行动。调整好步伐,戒掉同时负担太多,把自己弄得疲于奔命的习惯。

■利用精力最旺盛的时刻,做最重要的工作,把不重要的工作留到精神懒散的时候做。一般而言,早上起床后,需要多久的时间才能开始发挥工作效能是因个人体温而异的。但是大多数人可以分成三类:早上型。约在正午时刻达到巅峰,但未到傍晚可能就消耗殆尽;晚上型,喜欢赖床,直到傍晚才开始有效的运作;永备型的人,起得早,过了半天冷却下来,到了晚上又重新点燃。如果你要增进晨间的效率,可以延长淋浴、洗澡的时间,或者慢跑半小时,你的体温将因而升高,有助于提高一天的活力。

“慢性疲劳征”早期自测

如开头所说,慢性疲劳也是有早期信号的,专家列举了以下11种疲劳症状,供我们检测自己的疲劳程度。

1 早晨不愿意起床。

2 等公交的时候,车开来了,你却不想跑着赶上去。

3 上楼梯的时候经常绊脚。

4 不愿与同事们讲话,喜欢发呆。

5 过分的想喝茶和咖啡,变得不想吃油腻的东西,但很想在饭菜上撒上辣味调料。

6 总觉得手脚发硬。

7 眼睛睁不开,老是打哈欠。

8 想不起朋友的电话号码。

9 不明原因的肥胖或体重下降

10 容易拉肚子或者便秘。

第5篇:精疲力尽范文

据徐治博士介绍,人的一生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主要方式,对大脑、心脏、皮肤、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人体有效的休息方式,好好睡一觉之后整个人都神清气爽。但是人体感到疲劳不仅仅是因为睡眠不足,睡觉总是做梦惊醒会累,建筑工人搬砖砌墙会累,办公室白领熬夜赶一份企划案会累,为了一个创意伤透脑筋也会累……人感到疲劳主要有四种原因:睡眠质量不好,熬夜睡眠不足,体力活重,操心烦神脑疲劳。因此,想要消除疲劳不能只想着睡觉,睡觉解乏可不是万能的。

睡觉不一定能缓解疲劳

徐治博士说,干重体力活的人体内会产生大量酸性物质,睡觉可以清除这些代谢废物,从而恢复精力。而脑力劳动一族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高兴奋状态,身体却处于低兴奋状态,精神压力比较大,单纯依靠睡觉来恢复精力效果可能不理想。人一天睡满8个小时就差不多了,睡多了对身体也没有好处,身体长时间处于大脑松弛和各器官抑制状态,会对血液循环和器官产生负面影响。另外,有睡眠障碍的人即使整天补觉也达不到很好的解乏效果还是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如果是精神方面原因导致的,就应该咨询心理医生;病理原因导致的睡眠障碍,比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在睡眠过程中总是打呼噜,呼吸暂停反复发作意味着反复缺氧,总感觉头昏脑涨,记忆力下降,这类患者应该到呼吸科治疗来消除疲劳感。

缓解疲劳最好“动静结合”

产生疲劳的性质不同,消除疲劳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如果一味睡觉,不仅不能消除疲劳,还可能使疲劳加重。对于体力劳动者来说,睡觉和放松肌肉的舒缓运动都是一个不错的休息方式。熬夜的人可以在熬夜之前预防性睡一觉,在熬夜的过程中抽出时间来睡一觉,几分钟或几小时都是有帮助的,熬完夜补个觉,睡上几个小时。脑力工作者因长时间用脑,容易引起脑的血液和氧气供应不足而使大脑出现疲劳感,这种疲劳为脑疲劳,表现为头晕脑涨、记忆力下降等。此时,解乏的方法除了小憩一会儿让大脑“静养”来放松紧绷的神经,还可以适当开展一些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做做操、散散步等来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保证大脑的充足供氧。整天坐班的白领身体的代谢能力和血液循环也会变差,颈椎腰椎等也会出问题,适当锻炼一下也能强身健体。但是,专家提醒大家,有氧运动的强度不能过大,时间以半小时为宜,运动过度反而会造成体力疲劳。纠结于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暂时放下去看看书、听听音乐也可以让我们的大脑得到休息。

专家推荐两个解乏醒脑术

中大医院中医骨伤科屈留新主任提醒大家,如果出现了脑疲劳,不必过分紧张,应放松身心,学会科学用脑,做到劳逸适度,也可以尝试一下两个解乏醒脑方法。

第6篇:精疲力尽范文

美国针对“9・11”事件进行了一项有关慢性疲劳的调查。他们将慢性疲劳分为3个等级:1、延期疲劳:指不能解释的疲劳持续1个月左右;2、慢性疲劳:指疲劳持续时间在6个月以上(包括6个月);3、慢性疲劳综合征:以慢性持久或反复发作的脑力和体力疲劳为主要特征,其中以抑郁、焦虑等症状为核心的心理疲劳是必备条件。有学者指出,这3种疲劳的发生都与长期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应激引起的情绪障碍关系密切。

我国40岁以上“白领”40%有慢性疲劳

在西方,慢性疲劳综合征多发生在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白人中,而医护人员的发生率又高于一般人群。在我国,40岁以上的白领阶层中慢性疲劳的情况比较突出,其中75%属于亚健康人群,40%左右有慢性疲劳,这其中的1/10将发展成为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症状标准有12项:(1)不易缓解的体力和心理疲劳;(2)无明确原因的乏力;(3)失眠早醒;(4)头胀、头痛;(5)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6)食欲不振;(7)胸闷或不定位疼痛,如肩部或腰背痛;(8)心情压抑、焦虑、好发脾气;(9)兴趣减退,活力不足;(10)减退;(11)低热;(12)咽干痛或喉部堵塞感。上述12项症状标准中符合8项以上,并具备以下2项诊断标准者,可以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征:(1)持久或反复发作的疲劳,持续6个月以上;(2)经过追踪观察可以排除引起慢性疲劳的器质性疾病。

关于慢性疲劳的调查

美国《财富》杂志(中文版)针对中国经商人员的调查发现,在1576位高级经理中有70%受到压力过大的困扰,27%出现了心理衰竭,即身体、情绪和心理上的消耗殆尽状态。他们自觉身心疲劳,过度透支,表现出疲于应付和精力减退等现象。

中科院心理所对某大型企业(11万余人)的调查结果显示,职位越高,承受的压力越大,心理障碍也越多。有31.95%与11.21%的人曾患有或正患有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疑病症以及神经衰弱等多种神经症或情感障碍。北京律师协会组织5000多名律师进行健康体检。律师们的年龄集中在20-40岁,其中体检结果完全正常的仅有134人。律师们提到的最多的问题是压力太大、心情紧张和体力活动太少。

在精英群体中容易出现的心理特点是相对剥夺感。由于精英群体均受过高等教育,期望值高,事业心强,多能勤奋甚至玩命工作。当他们实际得到的与期望得到的存在很大的差距时,很容易产生相对剥夺感,危机意识强烈,并把这种剥夺感压抑在内心,长期处在压抑状态时,会经过警觉、反抗和耗尽3个阶段,最后身心疲惫不堪、厌倦、沮丧、悲观失望、失去创新能力和生命活力,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精英人物出现“过劳死”

近年来,媒体关于精英人物的报道常与“过劳死”联系在一起。过劳死这个名词来自日语的“过劳死”,反映了日本人对工作的狂热。过劳死是由过劳和过分紧张、焦虑、冲动等心理因素促发急性心血管事件引起的猝死。研究人员对日本1615例年龄在40-65岁长期疲劳并有高血压的雇员平均随访观察5.6年,发现在每日超时工作>5小时的员工中,发生了38起心血管事件引起的猝死。猝死者生前均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促发因素与工作性质过分紧张、劳累,环境不佳以及情绪烦躁、焦虑、愤怒和冲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上海社科院《社会科学报》公布了一份跟踪观察了10年左右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的结果,北京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8-59岁降至53-54岁,比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北京市的平均寿命75.85岁降低近20岁;而在上海地区,1994年调查的科技人员平均死亡年龄为67岁,比全市职业人群早逝3.26岁,其中15.6%发生在35-54岁的早逝年龄段。

如何能够缓解工作压力,摆脱慢性疲劳

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连续不休息地工作。

1、工作数小时之后,应有短暂的休息。休息时间宜交替活动人体的各个部位,如左撇子宜多运动右侧肢体,脑力劳动者宜多活动肢体和颈、腰部。

2、减少夜生活,提倡早睡早起,保证必要的睡眠时间。

3、转移注意力,释放和忘却烦恼,下班后选择一种与工作无关,既能放松又有兴趣的活动,如跳舞、听音乐或游泳,调节情绪并缓解疲劳。

第7篇:精疲力尽范文

现代社会,降低疲劳感是预防癌症的一个法宝

改革开放,带来了社会进步,同时,生活工作节奏的紧张,疲劳是威胁人们健康的大敌。人体产生疲劳的原因在于过多的压力,压力有许多表现形式,威胁着现代上班族身体健康的主要有三种:

工作过量,这是让自律神经平衡失调的最主要因素;

忧虑烦恼,上班族精神上的压力也很大,使得交感神经紧张;

用药频繁,长期服用消炎止痛药、降血压剂或类固醇达几个星期时,身体便会倾向于让交感神经胜出。

此外,全无压力的生活,同样也会造成疲劳与倦怠,工作或人际关系乏善可陈,每日运动量不足,加上喜欢甜食,都是造成疲劳的主要原因。会感觉稍微动一下就觉得疲累,提不起劲来做事。在意他人眼光,在意小细节,容易沮丧。早上不容易起床,肌力弱,肩膀、背部、腰部等总是酸痛疲倦。容易拉肚子,体温低。

处于两个极端的生活都会产生疲劳,都是让自律神经无法保持平衡的不良因素。

不同的疲劳类型都有5步进程:

轻度疲劳摄取少量甜食

疲劳进程1:在这个阶段我们会感觉到“轻度疲劳”。

这时吸入的氧气量减少,血液中氧气浓度与血糖值下降。于是身体发出警戒,会令我们产生疲劳的感觉。

要消除这种疲劳,只需要花上5分钟即可。大约进行5次深度深呼吸,并可摄取少量甜食,状况就能有所改善。

疲劳进阶让你觉得昏昏沉沉

疲劳进程2:这个阶段的疲劳会使身体感觉到有些沉甸甸的。

血液中的氧气浓度与血糖值持续下降,导致肌肉或内脏局部组织陷入氧气与营养不足的困境。

除了深呼吸之外,此时应该做一些轻度体操,让僵硬或者沉重的部位获得伸展,时间持续10~20分钟才有效果。重点在于通过适当的活动恢复正常血流,由我们的体内产生热能。

精疲力竭的疲劳

如果无法中止疲劳时,身体就只能借助泡澡等外力,由体外来为身体加温,此时疲劳已进入下进程3。

疲劳进程3:在此阶段,你会觉得全身精疲力竭。

肌肉或内脏等部位含氧量与营养不足的状况更加严重,已经踏进即使轻度运动也无法恢复体力的阶段。情绪会显得焦躁、易怒。其次,从身形来看,活动过度则身形显得消瘦,或者为了消除压力而暴饮暴食变得肥胖。体温持续维持低温状态。皮肤颜色暗沉,甚至脸部等处长出一颗颗的小疹子。颈、肩、背、腰部的僵硬感越发严重。睡觉时辗转难眠,容易落枕,躺在床上还会腰痛。更严重的,睡觉时会鼾声大作。年轻人出于压力,也会发生睡眠中磨牙的现象。

解除进程3的疲劳非常重要,是不让疾病上身的最后屏障。让身体变暖,同时睡眠充足,会让体力逐渐恢复;再加上缓和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就会慢慢消除疲劳。尽量不要常吃药,经常性用药会让交感神经越来越兴奋,疲劳、僵硬或疼痛容易陷入恶性循环。

身体内部开始产生明显异变

疲劳进程4:这时,身体内部开始产生明显异变了,到了这个阶段身体已经生病了。

身体的变化包括肩、背、腰等部位的疼痛,伴随青春痘、口腔溃疡、牙周病、胃炎、便秘与食欲不振等症状,各种各样的毛病不间断,甚至还会在精神上出现轻度的忧郁症。

这个阶段,切记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睡眠,使身体暖和,做些和缓轻松的体操,这样的生活达1周左右才可能有用,一步一步地开始重拾生活步调,让身体恢复原有的健康。

疲劳进程5,癌症悄悄地潜伏:如果我们不重视疲劳进程4的症状,过于操劳,不好好保养身体,40岁以后,大病就会不时缠身,这样的情况代表着什么呢?那就是癌症潜伏在体内。

一旦踏入这个阶段,轻者需要几个月,重者需要几年的休养生息。因此,一定要让身体恢复到进程3之前的状态。所以,请谨记调整节奏,为自己打造不疲劳的生活。

消除疲劳 要争取时间来休息

要消除疲劳,重要的是接收身体的信息。1小时1回,务必集中时间争取休息。此时,使用呼吸法让副交感神经占优势。接着,感受身体当下的状态,比方说哪儿觉得僵硬,哪儿体温下降了,该部位是否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请试着好好感受吧!一旦感应到身体的不适,便针对该部位进行恢复血液循环的体操等活动。

第8篇:精疲力尽范文

主动休息,是近年来科学家们向人们提出的一种新的休息方式――尤其适合老年人。它打破“累了才休息”的传统,主张在身体尚未感到疲劳时就休息,以确保老年人在晚年生活中不被劳累所击垮。

生理学家曾做过试验:让一组身强力壮的青年搬运工人往货轮上装生铁,连续干4小时,结果勉强才装12.5吨。而且大家都感到精疲力尽。一天后,让这些人每干26分钟就休息4分钟,同样花4小时。却装了47吨,大家还并不觉得劳累,而劳动效率提高3.7倍多!

从现代生理学的角度看,主动休息是极有科学道理的。科学实验表明,人体持续活动愈久或劳动强度愈大,疲劳的程度就愈重,产生的疲劳素就愈多,若要消除疲劳,则所需时间愈长,恢复愈费事。这就是“累了才休息”的弊病。这一弊病在老年人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老年人比年轻人更易疲劳,且恢复更慢。不少老年人都有这种体会:当身体疲劳时,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的不适感觉。譬如头昏脑胀、四肢乏力、周身酸懒等。如果此时大脑、四肢一时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及营养供应,代谢产物又无法及时排除,则可能诱发多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其实,有些老年人在以前已经意识到了这点,并采用主动休息的办法来调节晚年身心健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年已70高龄的英国首相邱吉尔,日理万机,夜以继日地工作,但他工作起来总是精力旺盛,令人惊讶。原来他很会安排自己的休息,每天中午都上床睡1个小时;在晚上8点钟吃饭之前,又上床睡2个小时,即使在乘车,他也抓紧时间闭目养神、打盹儿。正是这种主动休息,使他不觉疲倦,免去许多老年人常有的痛苦和忧郁,做出了惊人的业绩。可见,对老年人来说,主动休息确能发挥和调谐全身器官功能,增强机体免疫水平和抗病能力,有利于保持充沛的精力,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和生活质量。

当然,提倡主动休息不是只顾休息,不是抛开各种生活乐趣来“冬眠”,它只不过是帮助我们老年人尽量躲开疲劳可能带来的烦恼和危险,让我们拥有更好的精力安度晚年。

第9篇:精疲力尽范文

    关键词:运动员;心理疲劳;运动训练

    心理疲劳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Maslach,1976),最初用于描述服务行业工作者地于情绪和精神压力而形成的一种心理现象。80年代后期,该词也开始用于那些由于应激和需要竭尽全力工作的领域,如竞技体育(Smith,1986)和商业领域(Garden,1990)。现代运动心理学领域将其界定为:由于运动员长时间集中于重复性的单调、大强度训练和比赛的情况下所造成的一种心理不安和疲劳感。

    一、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产生的环境因素

    1.运动员终日在封闭的场馆内,如照明不足或过强,器械破旧,空气污浊、高温阴湿的环境,与冰冷的器械为伴,进行单调且超强度的重复性训练,容易造成运动员心理上紧张的压抑状态,引起心理疲劳。

    2.运动项目训练内容相对单一,训练整体结构和人群相对固定,缺乏新异刺激,在训练中,在长期单调的训练过程中,运动员训练主动性降低,内在动力不足,导致运动性心理疲劳的积累。

    3.当运动员由于人际关系紧张或人际关系处理不当时,经常出现矛盾和纠葛,容易思绪混乱,使心境备感压抑,造成神经能量的过多消耗,形成心理疲劳。

    4.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付出的精力、时间、汗水都比以往要多,但成绩有时候停滞不前或起伏不定。如果运动员对这种“报酬递减”规律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充分的心理准备,就会使他们对训练产生厌烦,训练热情就会丧失,长此以往,也会导致心理疲劳。

    5.如果运动训练后的恢复措施跟不上,如营养、休息、治疗等,尤其是恢复训练的手段没有掌握,更容易造成疲劳的积累,出现心理疲劳。教练员应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为运动员提供一些心理调整的手段方法,如心理咨询、野外恢复性素质训练、趣味性准备活动等,使阶段性的心理疲劳能够得到尽快地恢复,防止疲劳的积累。

    二、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产生的心理因素

    运动员的生理状态与心理状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相互影响。运动员的生理状态长期不良,很容易导致运动性心理疲劳。运动中经常发生运动员肩、肘、膝的部位肌肉、韧带拉伤和关节扭伤甚至慢性劳损,恢复期长,不易治愈,长期影响训练和比赛。运动员如不能正确对待不良的生理状态,便会产生由于生理机能下降引起的不良心理现象,如心烦意乱、恐惧不安、四肢乏力、注意力分散等生理失常症状。如果继续训练,心理调节技能的超负荷运转,极易导致心理疲劳。

    1.个性与情绪。在运动选材中,常注意运动员的个性品质与醒目特点的吻合度,个性品质不符合运动项目的要求,常常导致运动竞技水平进步缓慢,也易造成心理疲劳。运动员个性一般要求偏中性的个性,如运动员性格太外向,情绪波动比较大。无论训练还是比赛,运动员都需要振奋、高涨、饱满的情绪才能取得好的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如果运动员由于阶段性的外界因素产生精神低落、情绪不稳定甚至产生对训练和比赛的抵触情绪,这时,如果被迫继续参加训练或比赛,则容易引发心理疲劳。

    2.注意品质特征。体育运动对运动员的注意品质要求很高,如果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注意的稳定性差,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差,也易引起心理疲劳。

    3.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是个体在特定的情景中是否有能力去操作行为的期望。研究表明,自我效能低的运动员,易在训练和比赛中表现失常,背负很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引起心理疲劳。

    4.心理素质。运动员可分为训练型和比赛型,训练型运动员心理适应能力较差或存在心理障碍,会在训练和比赛中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长期如此,则容易引起心理疲劳。

    三、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的表现

    1.主观体验和行为表现。当运动员产生心理疲劳,主观感觉乏力,进而对训练和比赛的兴趣减退,运动动机水平下降,训练热情降低,烦躁易怒,对外界刺激特别敏感,从而以一种消极被动的态度应付训练。

    2.情绪性抑制反应。研究表明,抑郁是心理疲劳的征兆,产生心理疲劳后,运动员不仅运动能力下降,而且情绪不稳定,意志减弱,不喜欢和人交流,对自己的训练进展和比赛能力产生怀疑,自信心下降。

    3.适应性反应。产生运动疲劳后,如果运动员得不到恢复或恢复不足时,心理疲劳持续积累,一旦超过某一临界点,便开始对运动员的运动行为产生负面影响,致使他们在训练和比赛中适应能力明显下降。

    4 .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判断方法

    (1)观察法。教练员在训练中应随时观察运动员的各种反应,如运动员反应迟钝、注意涣散、精神恍惚、情绪烦躁、思维混乱、不可名状的恼怒和沮丧;肌肉松弛,肌肉群协调不良,动作缓慢不等,均可能是心理疲劳的表现。

    (2)体温测量。用温度计测量对侧肢体表面温度,当对侧肢体表面体温之差大于0.50℃时,反映有中度以上的疲劳发生;当体温之差大于20℃时,反馈疲劳较为严重。单调枯燥产生的厌烦心理,可以考虑重新安排训练计划和休息时间,还可以适当变化一下练习方式。

    (3)反应时。反应时主要反应大脑神经活动的灵活性。当运动性疲劳产生时,其灵活性明显下降,表现为反应时延长。其中,选择反应时的变化尤为明显。因为选择反应时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较高层次的接纳感水平,即不仅要求对刺激快速应答,而且还要预先作出准确的判断,然后再快速反应,可以通过生理学一些测量反应时的仪器进行测试。

    (4)动作稳定性。当运动员出现心理疲劳症状时,动作稳定性明显降低。表现为手脚发抖、动作不稳,说明运动员本身感受器的机能状况不佳,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支配能力紊乱。

    (5)闪光融合频率。心理疲劳时感觉机能下降,对闪光的分辨能力降低,闪光融合频率值普遍较低。当测得值为1.0~3.9周波数每秒时,反映为轻度疲劳;当测得值为4.0~7.9周波数每秒时,反映为中度疲劳;当测得值为8.0周波数每秒时,反映为重度疲劳。

    (6)脑电图。心理疲劳时反应迟钝、判断失误、注意不集中,甚至厌练并伴有神经系统症状。EEG诊断运动疲劳有56.60%~60.00%的阳性率。另外,判断运动性心理疲劳的方法还有加算能力等。运动员的心理疲劳现象比较复杂,表现也各不相同,所以,必须采取多指标综合诊断的方法,还应注意要求运动员学会长期自身对照,及时反馈给教练员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感觉。

    四、运动性心理疲劳的消除

    从疲劳的部位来看,它最先在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中产生,且与体内能量物质消耗过多和恢复不足有关。如果不首先消除运动员的心理负担,虽然他们在休息,但大脑神经仍在紧张的活动,疲劳仍不能很快消除。所以,要解除疲劳首先是使中枢神经系统的能量迅速恢复,对于已经产生心理疲劳的运动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消除。

    1.中断训练或换项训练。从心理疲劳产生的原因来看,很多情况下,心理疲劳是由于重复单调的动作行为而产生的。在这种情况下,教练员可以让运动员停止训练或采取其他训练方式,增加训练的趣味性。

    2.心理恢复训练。可在训练时,听一些节奏轻快、愉悦的音乐,在欣赏音乐的快乐中,疲劳感可以减轻不少。通过语言暗示诱导其肌肉和神经放松,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最终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在实际的训练和比赛中具有明显消除心理疲劳的效果。另外,催眠术也是消除疲劳的好方法。

    3.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来消除心理疲劳。运用MC2StudyMT仪器进行心理训练。该系统通过大脑活动频率波的刺激来调节个体的意识状态,帮助迅速进入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脑生理环境,如心理的放松、注意的高度集中、神经活动的激发状态。也可采用肌肉功能刺激法进行恢复放松练习,使运动员的肌肉得到放松,以达到消除运动员的生理、心理疲劳的目的。对于搭补到理想要求的运动员所产生的心理疲劳,教练员可鼓励运动员增强信心,还可以分解动作、详细分析动作等对运动员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来达到消除心理疲劳的效果。

    4.充足睡眠,营养饮食。充足的睡眠对于消除疲劳是非常有效的,一般人每天的睡眠时间在7—8个小时左右。因为是肌肉的疲劳引起身体上的疲劳,从而产生心理疲劳,而肌肉组织细胞的休整过程是在睡眠时间进行的,所以,良好的睡眠是必不可少的。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不仅影响体力,其中,含有的一些物质也会对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运动后应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加强营养,平衡膳食,从而使体力和精神都达到一个良好的状态。

    5.克服情绪周期的影响。人体内激素分泌水平的变化有一定的周期,在它的作用下,人的精神状态也会随之兴奋或低落,也就是所谓的“情绪周期”。因此,在情绪低落、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减少运动量,同时,还要注意自我心理状态的调适,多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尽快从情绪的低谷中走出来。

    参考文献: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