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三化学上册总结范文

初三化学上册总结精选(九篇)

初三化学上册总结

第1篇:初三化学上册总结范文

首先,生活实际的适当运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性,从而让学生通过生活实例来验证数学理论并加深对它们的理解。例如:《初二数学上册》“轴对称图形”中的“直线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它的垂直平分线和它本身所在的直线”。对于这一数学理论,“垂直平分线是它的对称轴”学生很容易理解,但“它本身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这点,学生很难理解。同时教师也难阐述清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这样来处理:利用“太空中观察到的地球上的路面是一条线而在地球上看到的路是一条带”这一实例,将纸上的线段用放大的观点将它放大为一个矩形。这样一来老师阐述起来比较轻松,而学生又容易理解接受。因此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使枯燥的数学理论学习生动化、形象化、现实化,改变了数学教学的程序化、机械化。

其次,数学理论的推理总结是生活实际的升华,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初一数学下册》“三角形”中的“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勾股定理”这些数学理论,是实际生活中的理论升华。学生或学生家长在生活的运用中,不自觉地要运用到三角形来解决实际问题,但在运用的过程中,总是处于无意识状态。如安电线的拉索、做支架等,他们没有做过理论性分析。在“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运用理论化很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进行数学理论探索的主动性。再如家里修房所要建造的地基要运用到“勾股定理”等,都是现实生活理论升华的具体表现。

数学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使数学教学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所有的理论知识都是为现实生产生活提供理论支撑的。例如《初三数学下册》“二次函数”中的“何时获得最大利润”的主要理论是二次函数的极值模型,这一理论为“商店经营服装何时获得最大利润”的问题提供了解决的依据;而所有的现实生产生活都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与总结例如《初三数学下册》“统计与概率”中的“50年的变化”是通过对现实情况的统计图的分析进行总结,找出在理论上画统计图容易发生的“非线性视觉错误”,从而修正这些错误。如何将数学理论将现实生活相联系是一个很深的课题。浅谈一下我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首先,要培养学生观察现实生活生产的能力。从中体会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巨大能力,从中探索和总结获得这种能力的科学理论,并将它们进行分类,剥离出相关的数学理论,再将这些数学理论同数学教材进行对比。例如《初三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边角的关系”中的“三角函数的有关计算”这一节书,是通过学生观察生活中“乘坐缆车”的情景模式进行分析,得出它是属于三角函数问题,进一步与教材内容相对比学习。这样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第2篇:初三化学上册总结范文

2012年,日本出版发行图书13.5亿册,与“黄金时期”相比净减少约6500万册。在图书总销量中,中小学教科书为1.34亿册,在图书总销量中所有比例已不足10%。在1.34亿册中小学教科书中,小学为6610万册,初中为3670万册,高中为3120万册。本篇将探讨初中教科书“结算”。

与过去当年使用的初中教科书在上一年就开始编写和修订一样,从2012年4月起使用的初中教科书,从2011年4月就开始编写和修订。在2010年,根据“新学习指导要领”,不仅确定了2011年、2012年和2013年的初中教科书编写和修订计划,而且2014年和2015年的初中教科书编写和修订计划也确定下来。

2012年,依据日本“新学习指导要领”编写和修订的初中教科书,页码与2011年相比平均增加25%,定价与2011年相比平均增长6%。日本全国初中教科书的总需求册数为3670万册,与2011年相比增加约140万册――总需求册数增加的原因,一是老师的使用需求量增加,二是在校初中生约有增加。

从出版社的角度看,初中教科书按不同类别出版发行的详细情况如下:

“国语课”:总需求册数为390万册,光村出版社占有了63%的份额,其余37%由东京书籍出版社、三省堂、教科书出版社和学习图书出版社瓜分。

“书写课”:总需求册数为245万册,光村出版社占有38%的份额,教科书出版社占有27.5%的份额,东京书籍出版社占有24.1%的份额,学习图书出版社和三省堂分别占有近5%的份额,即分别出版发行10万册。大日本出版社则还要少,出版发行8300册。

“数学课”:这个科目有21个品种,总需求册数为370万册,有7家出版社在招标中中标。启林馆占有42%的份额,出版发行152.8万册。与2011年相比,东京书籍出版社增加4万册,实际出版发行超过100万册。与2011年相比,学习图书出版社、大日本出版社和教科书出版社呈现减少趋势,出版发行在30万册至35万册之间。已经退出这个科目竞争的数学研究出版社,2012年重新进入招标行列,抢得4%的份额,实际出版发行14万册多一点。

“理科课”:这个科目有5家出版社在招标中中标。启林馆出版发行238.5万册,占有32.5%的份额,排名首位。东京书籍出版社出版发行115万册,占有31%的份额,排名次席。大日本出版社出版发行101.5万册,占有28%的份额,排名第三。以上3家出版社加在一起,共占有92%的份额。与2011年相比,学习图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册数减少2.5万册,占有份额为6%。与2011年相比,教科书出版社减少6.7万册,占有份额仅为2%左右。

“社会课”的“地理领域”:总需求册数为245万册。东京书籍出版社出版发行117万册,占有48%的份额。其次是帝国出版社,出版发行78万册,占有32%的份额。以上两家出版社加在一起,共占有80%的份额。教科书出版社出版发行23万册,占有14%的份额。日文出版社出版发行15万册,占有剩余6%的份额。

“社会课”的“历史领域”:总需求册数为128.5万册。2012年,有7家出版社的7种书中标。排前4位的分别是东京书籍出版社、教科书出版社、帝国出版社和日文出版社,这4家出版社合计占有92%的份额。在日本,以出版右倾色彩浓厚的历史教科书而出名的扶桑社,2012年退出竞标,代之以同扶桑社有资本联系的育鹏社,实际出版发行4.7万册,仅占有3.7%的份额。另一家与扶桑社关系也很深的自由社,2011年出版发行1.4万册,占有份额为1.2%;而2012年仅出版发行830册,占有份额为0.1%。在出版发行初中历史教科书上,扶桑社可以说是费尽心机。每年在出版发行面向学生的“学贩本”的同时,也出版发行面向大众读者的“市贩本”,也就是用“市贩本”为“学贩本”做广告宣传。大众读者中的一些家长们不仅自身受到不良影响,而且还把这种不良影响传达给老师们,从而对老师们在挑选教科书上产生不良作用。日本赞成的媒体认为扶桑社“经营有方”,而反对的媒体则认为扶桑社“不择手段”。在2008年至2011年的4年间,日本全国约有20万(平均每学年5万)初中生使用了扶桑社的历史教科书。因此,育鹏社和自由社也想步其后尘,大捞一把。但由于这两家出版社找人编写的教科书错漏百出,质量低下,日本“教科书检定委员会”没敢大开绿灯。

“社会课”的“公民领域”:日新出版社占有93%的份额。代替扶桑社的育鹏社占有4%的份额,出版发行4.9万册。清水出版社占有2.7%的份额,出版发行3.3万册。也是想沾扶桑社光的自由社占有0.3%的份额,仅出版发行654册。与历史教科书一样,在此之前,扶桑社的公民教科书有日本自卫队的武器写真,还有煽动修改日本宪法、增加所谓“集体自卫权”条款的内容,在2008年至2011年的4年间,日本全国约有20万(平均每学年5万)初中生使用了扶桑社的公民教科书。

“地图课”:总需求册数为125万册。帝国出版社和东京书籍出版社各有1种书中标。帝国出版社不仅占有97.3%的份额,而且与2011年相比还增长了3%。东京书籍出版社则仅夺得剩下的2.7%的份额。本来,参与这个科目竞争的出版社很多,包括官方特别青睐的扶桑社在内,但为什么只有两家出版社中标?这就要追溯到日本教科书使用的选择权问题。二战以后,日本法律规定,教科书使用的选择权在都、道、府、县、市、町、村教育委员会的“教育委员”,但从1950年代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选择权却到了以学校为单位的“现场教师”手里。“现场”即教学第一线,就是每一所学校,就是每一个教室。“现场教师”往往有各级“家长协会”的支持,地位不高“权”却很重,“教育委员”惹不起。这样逐渐就演变成使用什么教科书由老师们决定,委员们只是事后象征性地确认一下而已。像“地图课”的教科书,往往要涉及日本与周边国家的领土、领海以及领空之争。许多很理智的老师们认为,这种“火药味”弥漫在教科书中,会培养起学生不健康的“好战情结”、不合时宜的“武士道精神”。所以,宁可采用像帝国出版社、东京书籍出版社的四平八稳的教科书。另外就是出于维护地方“尊严”的需要。比如,美国长期在冲绳县建有军事基地,冲绳县的父老乡亲不堪其扰,恨得咬牙,多年来一直要求政府敦促美国搬迁其军事基地;加上曾经发生过美军大兵冲绳少女的恶性事件,且由于司法管辖权的限制,冲绳县乃至日本国还无权在本土审判罪犯,这成了冲绳县挥之不去的奇耻大辱。一些出版社的教科书赞成美国在日本驻军,自然会引起冲绳县的老师们以及家长们的强烈反感,为了表示对官方的不满,就坚决抵制这类教科书。

“英语课”:总需求册数为367万册,有6家出版社中标。排名第一的是东京书籍出版社,出版发行41.3万册,占有33%的份额,不过,与2011年相比,还是有所减少。之后依次是开隆出版社,出版发行29.5万册;三省堂出版发行16万册;学习图书出版社出版发行7.3万册。光村出版社出版发行10.1万册,占有2.7%的份额,而在2011年,该社出版发行5.2万册,占有1.4%的份额,2012年与2011年相比增长不到一倍,却受到同行的关注。

“其他教学科目”的“音乐课”:总需求册数为366万册。与2011年相同,只有教育艺术出版社和教育出版社中标。占有份额也同2011年一样,教育艺术出版社占有77%的份额,教育出版社占有23%的份额。

第3篇:初三化学上册总结范文

xx初级中学家长学校章程 一、性质和宗旨 为真正把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落到实处,特成立双安初级中学家长学校,隶属学校校委会管理。它以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教育子女水平为目标载体,以家长业余学习为主要形式。家长学校的宗旨是合力培育高素质社会建设的劳动者,逐步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为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铺平道路。 二、主要任务 1、注重家庭教育的系统性。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帮助家长掌握初步的教育知识。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组织教材,安排教学计划,并特别注重把德育、智育、体育相关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对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常识和年龄特征内容的讲授,以及对新形势下教育子女方法科学配合等方面的讲解。 2、注重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学习正确的教育方法,帮助家长克服教育子女的弊端行为。 3、注重家庭教育的实践性。帮助家长从教育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和家教水平,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教育。 三、组织机构 1、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设校长一人,主任一人,委员若干人。校长是家长学校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由双安中学熊天桥同志担任家长学校校长。 2、成立家长学校委员会。由双安乡妇联领导和各村主要负责人、家长代表及有关人员组成。其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家长学校的办学宗旨,讨论决定提高办学水平等有关重大事项。 3、家长学校委员会下设办公室,配备一至二名具体办事人员。其主要任务是负责管理家长学校的教学活动及有关事务。 4、学校建立三个家教班(初一至初三各年级一个)。由年级组长或指定人选担任班主任,各家教班有班委会(由所在年级的学生家长委员会组成)。 5、xx初级中学家长学校在业务和行政上接受县少儿工委、县教育体育局指导。 四、目标管理 1、坚持办学思想,端正办学态度。每学期有工作计划和总结。 2、必须配备一支有强烈事业心和较高教学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 3、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做到有计划地教学,每学期授课不少于两次,每次不少于5课时,听课人数达80%以上。开展家教知识宣传,办宣传专栏二至三次。 4、家长入校后,其素质和家教水平均有提高,能初步掌握育人方法的家长达80%以上。 5、建立健全家长学校管理制度、考试制度、考勤制度、评比制度、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等各种规章制度。建立学员花名册及学习、活动效果登记册,先进学员登记册等档案表册,由教务处统一另档保存。 6、重视总结经验,促进家长学校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2005年1月2日

第4篇:初三化学上册总结范文

编写体系

北师大本

听说读写训练材料的选择,指导文字和思考练习题的编写,均兼顾语文训练的价值和思想教育的价值。听、说、读、写训练,根据各自的规律,自成系列。各单元按听、说、读、写的次序排列,几项内容互相照应,相互渗透。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语文训练。四个年级分成三个阶段,六个层次。初中一、二年级为第一阶段,该段与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初中三年级为第二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基础上扩充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初中四年级为第三阶段,使初中三年学到的语文知识得到系统整理,综合运用,发展语文能力。以语文训练为主线,语文知识为辅线,根据语文训练的需要安排语文知识。注意加强开发学生智力的训练内容。

北京市本

依据总的思路设计编写体系的主要特点是:阅读。和写作训练程序基本一致,有明确的阶段性和系统性。阶段性主要体现为初中三个年级各自的教学重点明确,各自是一个较完整的子系统。系列性主要体现为读、写、听、说训练和汉语知识教学各自有一个由浅入深的纵向系列。这个系列不仅体现于年级之间的梯度,而且体现于单元内容的逐步加深。

上海H本

听、说、读、写,读是基础。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技能都应该有一定的训练序列,以求在教学中得到有效的训练,全面提高语文素质;突出训练的主线,精简知识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负担;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不求系统,务求实用”,不要求系统学习语法知识,不写知识短文,而将有关知识编写在训练题中;表达教材自成系列,加强口语训练和应用文写作。阅读教材与表达教材相辅相成;在每册课本中安排一个“视听单元”,形成视听体系,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视听能力。课本中只出现训练提示,另有音像制品作为教材。

上海S本

读、写、听、说能力是语文素质极为重要的构成因素,而能力的获得必须以训练为途径,因此,这套教材在编排体例上,以能力训练为基本线索。为了使训练序列清晰而又便于操作,将每册教材分编为“阅读”与“表达”两部分。

辽宁本

编写体系基本上由如下三部分构成: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形成四条训练线平行展开(听、说两线较短,读、写两线较长),它们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把课本编为两套,一是以培养理解能力为主线的(阅读)教程,着重训练学生的听、读能力;另一是以培养表达能力为主线的(写作)教程,着重训练学生的说、写能力;全套教材把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分解为训练点,把语、修、逻、文等基础知识编排为专题,以能力训练为经线,以知识传授为纬线,形成教学训练的单元。

江苏本

努力按着科学性与实用性统一,系列性和整体性统一的要求,建立“单元合成,整体训练”新体系;全套六册书,内部包含阅读、写作、语文基础知识三个子系统。知识系统力求简化,范文系统力求优化,作业系统力求精化,助读系统力求强化。语文知识采取“单元小集中”的方法,编写若干系列知识点,并从相关课文中提取出语言材料。第一至第四册的文言课文,分散与现代文混合组元,并采取原文与译文相对照的形式编写,第五、六册的文言课文集中两个单元,适当编入最基本的文言常识;贯穿全套教材的是以读写听说能力训练线为主的多股交织的集合线(包括语文能力训练线,知识结构线,思维发展线和学生学习语文心理发展线)。

广东本

读、写、听、说与思维能力全面训练。在重视读和写的同时,在每一册中,为听说训练独立设一单元。把思维能力看作是听、说、读、写的基础,除了在课文的分析和练习中加强思维训练外,还专设了“观察与感受”“联想与现象”“分析与综合”等单元。每一册都设有听说、阅读方法、文艺作品的理解、思维方法以文章结构与表达方式的分析,文言文阅读等不同中心,使各种能力得到螺旋式的提高。

广西本

课文把初中作为一个学习整体,与小学衔接,以分解训练为主,以综合训练为主,以整理巩固为主的四个教学阶段,教学内容结构分为章单元课文(例文)三个层次。章是总体纲要,发挥宏观导向作用;单元是纲上的目,是教学的具体单位;课文是进行单元训练的例子,在本书中不再是具有独立性的选文。这种序列体系为教学提供了纲举目张有例证的整体优化条件。

四川本

教材将语文学习的规律与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起来,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训练、方法的指导、习惯的培养结合起来,架构起一个较为系统的整体训练体系。知识和能力训练的分段要求各有侧重,又相互衔接,合理分布;编排的项目标志鲜明,虽是综合组元,但疏朗清晰,达到了分之则序列清楚,合之则相互为用的要求。基础知识内容简化,突出实用,按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提出不同要求进行训练;基本能力训练以读写听说能力为主,相互有机配合,循序渐进,训练落实。

浙江本

注意从各个环节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从根本上一改过去的课文型,而成为以课文为凭借的训练型。这部教材的纵横联结,形成一张科学的、系统的训练网络。以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为主线,做到寓知识教学于能力训练之中。训练序列清晰,要求明确、具体。

编写体例

北师大本

听说读写各有训练要求、训练内容和训练步骤、方法。听话训练和说话训练设;“训练要求”、“听话(说话)指导”、“训练材料”、“思考练习题”等项。阅读训练设:“训练要求”、“阅读指导”、“教读课文”、“自读课文”等项,并附“课外阅读”。教读课文之前有“初读指导”,之后有“巩固、运用、扩展”练习题,自读课文前有“自读指导”,课外阅读后有“自测试题”。写作训练设:“训练要求”、“写作指导”、“写作例文”、“练习题目”。练习题目分“片断练习”和“作文练习”两项。智力训练分布在全套课本之中,贯穿于语文训练的始终。

北京市本

每册课文约30篇,分别构成7或8个单元。单元开头是“单元提要”,这是本单元的教学纲要。然后是一组课文。每篇教材由五个部分组成,即“提示”、“预习”(自读)、“课文”“课堂讨论”和“练习”,然后是“单元综合性知识与练习”(这部分要在计划出版的修订本才有,现行教材未印)。文言文独立组成单元,着重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对古代汉语知识不提出系统要求。 每册有附录。

上海H本

各册课本中编入一个“课外阅读指导”单元,系统地介绍阅读知识,指导阅读方法;各册教材每个单元之后附有“每周一诗”,选用历代著名诗歌,提供注释,让学生读读背背,增加积累,陶冶情操;各册和各单元的要求明确集中,有利于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

课文不分文体、语体编排。阅读教材的单元教学要求明确集中,便于教和学的操作。单元的设立层次清楚、循序渐进,又适当反复。

上海S本

每册教材,“阅读”与“表达”都安排7个单元。在阅读过程中做一些书面作业;在写作过程中,在构思、表达方式,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从课文中得到一些启示或进行直接的借鉴、模仿。共有4条语文知识序列。语法知识、修辞知识、标点符号知识,编写在“阅读”这一训练系统之中;文章知识,则分散编写在“阅读”和“表达”两个训练系统之中。

第5篇:初三化学上册总结范文

以传授钢琴初级演奏知识、技能为目的的教材都属于钢琴基础教材。基础教材选用的含义:是否更新了观念、明确了方法、体现和运用了最新成果;是否体现了基础教学特定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因此,选择适当的基础教材进入钢琴基础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对于目前市场上出版的各种钢琴基础教材,笔者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从结构、内容、进度、趣味、音乐等方面进行比较与研究,根据它们各自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兼收并蓄为我所用。如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天天练练》,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等,目的在于帮助练琴者锻炼手指,使之坚实有力和灵活。

时代在发展,教材在更新,这必将促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改进。随着钢琴演奏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创新,双手最初都只在高音谱号的范围内弹奏的形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学习要求,要想在初级阶段让学生感兴趣,首先要采用趣味的、形象化的教材导入,既注重在趣味中培养音乐爱好,又注重在训练中目的性较强地解决演奏技巧。笔者选择了在我国钢琴教学中应用较广泛和正在推广的教材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供参考和探讨。它们是《拜厄》《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约翰·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天天练练》《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

德国作曲家费迪南德·拜厄在编写《拜厄钢琴基础教程》时,正是德国古典乐派最兴盛时期,也是浪漫派初期时代。

卡尔·车尔尼作为一名奥地利音乐教育家、钢琴教育家,一生写了无数钢琴练习曲。他在钢琴教育史上的地位是在贝多芬时代和现代钢琴演奏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美国钢琴家、作曲家约翰·汤普森尝试运用简明扼要的教学方法让儿童对钢琴弹奏产生兴趣而出名。

美国钢琴家、教育家埃得纳-梅·伯纳姆编写的《天天练练》,以循序渐进的短小练习,达到手指坚实、有力、灵活,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喜爱。

我国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编写的《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是他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博采众长的方式总结归纳写出的教材。

从教材的结构内容来比较

《拜厄》大致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音乐入门知识,主要特点是直观性强。例如:在学习等音时,运用键盘图说明,一目了然。第二部分为触键的准备练习。如:左右手单、双手触键练习,训练手指的独立性,与教师的联弹练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乐趣。第三部分为教材的核心部分,是技巧训练渐进的双手练习,逐步达到锻炼手指有力、灵活之目的。第四部分为一些基本练习和二十四条大小调音阶。

《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是车尔尼系列钢琴练习曲的入门教材,创作于车尔尼开始专门从事钢琴教学时期。斯特拉文斯基也提到:“车尔尼练习曲不但给我带来好处,也带来真正的音乐享受……”练习曲是根据不同的训练对象和各种技巧从实际应用中编写出来的。它基本是以旋律加伴奏式的技术训练为主,与《拜厄》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在触键方法、音乐表达和应用各种表情记号及在调性变化、音色变化的分辨力上都比《拜厄》提出了更细、更高的技术要求,同时在歌唱性连奏、手腕断奏、和弦、两连音的训练等方面都给予了大量的训练内容。如第11、19、29、38、43、51、56、57、66、73、80、92课等,以右手的五指独立训练为主,左手伴奏为辅,一定要注意4、5指是否站稳,声音是否到底。准确使用指法、熟练转换和弦并合理利用手指的重量是弹好练习的关键。

《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俗称大汤普森,共五册,前三册以基础教学为主。这套教程的特点是以音乐名作为基础,进行简易改编,每首乐曲具有标题及特别技巧的说明,对于初学者来说增添了不少兴趣。此外一部分乐曲附有歌词和相关插图。汤普森在编完此教材后又为更年幼的孩子们编写了一套教材,共六册。俗称小汤普森,其特点与大汤普森类似,只是程度上比大汤普森安排的浅显一些。这里只就一二册加以比较分析。第一册的学习重点是:(a)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学习弹奏,注重感受音乐和音乐基础知识的引入;(b)从c大调开始逐步引进其他调性,在出现的节拍、全音、半音、音程、和弦及转位等方面都逐步引入并将有关的音乐常识和常用音乐术语恰当地加在练习曲中;(c)在一些乐曲中出现不同手位,培养学生的移调能力;(d)注重培养读谱习惯和识别音型,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模式培养弹奏音乐的流畅性与节奏,把握整体的结构感;(e)引入触键的不同要求,在连奏、手腕断奏、和弦、两连音的训练方面都引入较形象的乐曲,如《讨厌的啄木鸟》《布谷鸟》《钟声》等。第二册是在巩固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加强音乐的理解力和表达能力,循序渐进地扩大表达的音乐内容,它不局限在钢琴音乐,引进歌剧音乐、舞剧音乐、歌曲等,如《哈巴涅拉》、奥芬巴哈的《船歌》等。乐曲的曲式结构前三册多采用单二部和单三部曲式,多采用近关系调、关系大小调和同主音大小调的转换。同时引入穿指练习、大、小调音阶、半音阶、琶音、倚音、踏板等乐理知识和弹奏技巧方面的学习,为掌握新的技巧奠定了基础。这些形象化的乐曲使学生在趣味学习中淡化技术概念,趣味学习,使技术的训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因此,此套教材很适合与《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搭配来进行教学。

《天天练练》共七册,是一组组的系列练习曲(每组十二首)。这里也只就较基础的前四册加以分析、研究。它们以循序渐进的练习形式为引导,以独特的短小练习为单位并配有形象化的标题和简笔画,让学习者很容易理解。这一点与汤普森较相似。开始,先作轻柔的慢练习,熟练后再逐步增加练习量,直到能正确地弹奏十二首为止。当学生能熟练而正确地弹奏第一组十二首时,再以同样的方法练习其他各组。可将每一组练习在不同的调上进行移调练习,这对学生是很有裨益的。虽然练习短小,但训练内容极其丰富,在每一组(十二首)练习中都安排有不同的节奏、音型、音区、奏法等各方面的技巧训练,如:开始练习短音阶、分解和弦时是以四分音符为单位,弹奏得慢、轻一些,然后逐渐地快、响一些;练习和弦时用中速,并用弱、中强、强等不同的力度变化来学习,逐步达到手指坚实、有力和灵活之目的。

《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分上下两册,上册按照技术课题以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习者通过一本书即可学到较全面的基础弹奏知识,这是本教材的一个特点。下册主要是把适合初、中级教学的一些中外优秀曲目编辑成册,是上册的延伸和发展,但没有逻辑上的依赖关系。就上册进行比较分析,基本内容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章,钢琴弹奏基础;第二章,奏法与技法;第三章,综合进阶训练;第四章,手指快速跑动。它在开篇处和每一个新的技术课题出现处都作了详尽的教学说明,使教学进行的目的性和实际运用性得以充分体现。

以上五本教材在基础训练安排方面都有各自的要求,但在入手上又各有所长。总体要求是开发手指的基本机能,强调手指的独立性及乐谱的基本知识。不同的是《拜厄》《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较传统,在手指训练上缺乏灵活性、趣味性、音乐性,安排进程较平板;《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天天练练》及《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结合识谱,开放式思路,不局限在一个音区,在训练安排上注意了音乐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教学思路,使学习者有弹奏的兴趣,而不被枯燥的手指练习击灭学习热情。

从教材的进度安排来比较

《拜厄》在结构、进度安排方面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从手在键盘的位置上来看,是按五指顺序从c——g音开始的训练,逐步转移到g——d、a——e音。先是双手平行八度的进行,再发展成右手保持c——g,左手移至g——d位置,既拓展了双手弹奏的音域,又训练了双手相对的独立性。同时运用乐句的高八度重复以及音阶的引入使五指支配音域得到自然、合理的展开。其二,在时值的学习上是以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从全音符到二分音符、从附点二分音符到四分音符、从八分音符到十六分音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学习过程。

任何教材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总会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拜厄》同样不例外。其一,从开始学习就一直放在高音谱号上,直到第54首突然出现低音谱号。其二,将五指固定在五个音上,使手指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在键盘上的活动受到束缚,造成学习枯燥乏味之感。其三,没有专门的断奏训练,只有在少数的乐曲句尾中出现跳音和顿音。其四,音符时值的安排不太合理,如:八分音和十六分音符的练习安排间隔太长。其五,教材的后半部分(从85—105)技术难度加深的不合理,有些过快了,学生往往学到此就立即反映出不适应。

《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在结构、进度方面有较强的逻辑性和规范性,表现在:其一,no.1—10以4/4拍为基础,双手全部在高音谱号范围内,少量出现三和弦的练习,五指位安排较平稳。no.11—31左手多以各种分解的形式出现,其中n0.19是第一条弹奏一个八度内的音阶练习,n0.32第一次出现低音谱号,n0.33首次出现左手弹十六分音符,n0.36出现临时升降记号。其二,整套教材奏法丰富——n0.20、23、30、31、51、56、57、68、73、84等有跳奏、连奏、断奏、断连奏、双音、和弦、三、六度、半音阶、同音轮指、临时升降记号、音阶、琶音、倚音等等。其三,音乐性较强。在歌唱性乐句中对连贯性提出要求,如29、36、73、84等,在欢快性乐曲中对手指的弹跳性要求较高,如44、83、95等。其四,技巧训练循序渐进。断奏与连奏频繁交替,双音、和弦、大跳及双手交叉等技术领域进一步扩大。

《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根据前三册的结构内容来观察其技巧的发展与演进,可发现作者对教材作了系统的安排和持续的计划。其进度不像《拜厄》那样前松后紧,而是整体都比较紧凑。在读谱方面,也很有特点,每首乐曲都有标题及特别技巧说明,对音乐欣赏和基本乐理有较系统的引导,并配有适当的笔下练习作业。此外一部分乐曲均附有歌词和插图,对初学者来说增添了不少兴趣。逐渐展现了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教材从一开始引入大谱表,同时出现了全音符、二分音符、附点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表情记号和临时记号也较早就出现使用了;在手位安排方面,从平行八度的c大调五指音型手位开始,逐步延伸到g大调的五指音型手位,很自然地引出双手弹奏这两个调性的音阶,在第一册结束前引出了四个升号和四个降号以内的其他大调;在技术训练方面,一开始就学习双手弹奏单音连奏、双音与和弦练习及力度、乐句的要求,手腕的断奏训练也较早出现。在节拍节奏方面,常见的拍子(2/4、3/4、4/4、6/8)及附点和切分节奏在第一册就有出现,并设有专门的练习。此外,安排了较多的弱起节奏的乐曲。

《天天练练》共七册,以循序渐进的练习形式为引导,入门册以走路、单脚跳、右手拍球、左手拍球、翻滚……预备册以跑步、跳跳蹦蹦、双脚跳、大劈叉……第三册以深呼吸,第四册以醒来、双手伸展、刷牙、下楼、引体向上等形象化、生动简练的提示来进行学习。在练习进度方面第一二册从四分音符入手,以原位训练为基础,多种奏法并存的方式来进行训练,如第一册第四组的第10首就较早地接触同音无声换指的训练方法,目的是在短小精悍的结构下逐步完善技术培训。从第三册进入音阶、柱式和弦、分解和弦练习,打破常规的训练方式,让练习者开始训练就不畏惧在键盘上的远距离跑动,笔者认为此套教材的最大特点是,每进行一组学习都在强化左、右手同步训练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这是其他教材所不及的一个方面。从手的位置来看,教材从双手固定的五指位置开始,练习中有手位的移动和手指的扩张、收缩、穿跨。在读谱方面,不像《拜厄》《车尔尼op.599》,而是在入门册当中就涉及到大谱表、临时记号、黑键等。

《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在学习的进度安排方面是有意识地将各个方面训练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趣味的设计。从手指支撑这门课题开始,强调它在基础中的重要地位,入门阶段必须把落指的支撑训练贯穿在学习的全过程中。从分列的18个奏法与技法中体现了现代钢琴演奏需要的基础不仅仅是手指这一个“点”,而是一个更宽大的“面”的教学理念。从弹奏发音正确、清晰、均匀,到基本流畅,加强手指的挥动能力,增强手指的独立性、灵活性,注重开放式的训练,纳入丰富的训练方法,增加音乐知识,充分体现现代教学新理念。

从以上教材的比较分析研究,我们发现,《拜厄》从现展了的科学教学体系的角度来审视,总体来讲显得太单一、太局限了;《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较之好一些,在训练上比《拜厄》进阶速度平稳、系统,但也是显得单一、局限了。《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天天练练》《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总体来讲较注重实效,主张钢琴演奏技法和音乐表现要根植于启蒙教育,并要求在入门阶段就为日后更深层次的演奏建立基础,抛弃了“基础”仅仅是“手指”训练为主的较为陈旧而片面的观念,故它们的进阶链条是开放式的、综合性的。

从教材的音乐性来比较

《拜厄》是一个典型的手指性训练教材,它着重于技术练习,绝大多数作品是旋律加伴奏的主调性音乐形式,极少涉及到复调音乐(个别几首运用了一点复调手法)。旋律写作略显单调,和声运用多是主和弦——属和弦——主和弦,主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主和弦的终止式等,调式、调性变化不够丰富。在教材中虽然也选用了一些民歌,但在技术方面不太适合初学者弹奏。综合几方面来看,此教材偏重于技术训练,而对歌唱性训练有所忽略。

《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的内容以技术性练习为主,基本写作手法也是以旋律加伴奏式的主调音乐形式,复调写作手法在教材中几乎没有体现。但在旋律的写作上具有较强的歌唱性,并在奏法的运用上也比《拜厄》丰富,如:装饰音的使用、临时升降记号及各种不同类型技巧的综合运用。和声写作方面,主要以大小调体系的功能和声为主,伴奏织体较简单。多数乐曲为活泼欢快性质,少量有进行曲风格的,如no.55,如歌的有no.71、典雅风格的有no.78作品等。节奏节拍写作方面,常见的节拍都有体现,节奏的写作变化丰富多样, 综合几方面来看,此教材既重视于技术训练又重视歌唱性训练。

《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基本是以风格各异的主调音乐为主的结构形式,节奏鲜明、形式多样的旋律为特色,乐曲情绪有欢快的、恬静的、热烈的、忧伤的等。从取材风格上来研究,尽管大多数乐曲是采用编曲的形式,但它从巴洛克风格到现代风格的作品无所不包。特点是以音乐名作为基础,简易改编为特征,每首乐曲具有标题及特别技巧的说明,对音乐欣赏和基本乐理有较系统的引导,并配有适当的笔下练习作业。此外一部分乐曲均附有歌词和相关插图,对于初学者来说增添了不少兴趣,逐渐展现了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变化丰富多样,因而也成为一个教育性和音乐性结合较完美的钢琴教材。循序渐进的扩大表达的音乐内容,它不局限在钢琴音乐,引进歌剧音乐、舞剧音乐、歌曲。如《哈巴涅拉》、奥芬巴哈的《船歌》等,音乐类型丰富多彩。同时引入了穿指练习、大、小调音阶、半音阶、琶音、倚音、踏板等乐理知识和弹奏技巧方面的学习,为掌握新的技巧内容奠定了基础。这些形象化的乐曲使学习者在趣味学习中把技术概念淡化,使学习变得趣味起来,技术的训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在音乐鉴赏能力方面也得到了同步增长。

《天天练练》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赋予形象化的、较渐进的动机来创作的。除了在训练演奏技巧方面上的精心设计外,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和音乐素养上做了精心的安排。形象生动的标题小曲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弹奏技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乐感和音乐理解力。它注重鲜明的练习要求、体现表达音乐上的趣味性。形象的标题与插图不仅可以从视觉上加深对小品的印象,而且有益于激发初学者的想象力。

《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强调钢琴教育应把艺术教育放在首位,摒弃了基础就只是手指技术这单一的概念,对音乐生动活泼的体现加以强调。如把经典作品的主题移入初级教学中,注重把民族音乐注入教材等等。

如何认识音乐与技术的关系,是基础教学中重要的一个课题,笔者认为它们是辩证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音乐依靠技巧来表现,技巧为音乐服务时才体现出它的价值魅力。音乐表现是目的,技术是表现音乐的手段,它们是相互转化的关系。《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在处理此课题上有一定的突破。

第6篇:初三化学上册总结范文

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的数学活动的过程,了解同一问题可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并感受到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共有学生57名,中等生约占60%,优生约占20%,反应迟钝、学习不用功的学生约占20%,总体看经过上学期的管理,学生纪律普遍好些,上课基本能认真听讲,但也有少部分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发言不积极,作业不认真,有些学生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有错不能主动改。

经过两年半的数学学习,本班学生已经有了解决问题的经验,他们已经能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思考问题,能熟练地运用一、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对表内乘法也比较熟练了,有了计算乘法和有余数的除法的经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和思考问题。在合作学习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本班学生由于年龄、农村家庭环境等差异,导致本班学生差异较大,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经历充分发展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质疑精神,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的内容包括: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统计、年月日、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数学广角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在空间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用正确的语方描述行走路线。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本册还引入了面积的认识和计算。这部份内容也是生活中应用性比较强的,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有关面积的知识和问题,这部份知识的学习,也可以扩大到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生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与任务:

使学生:

1、在现实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进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和简单的两位数乘、除三位数的口算: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及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会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能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2.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能比较小数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

3.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4、结合生活经验,能辨认从不同方位

5.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错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实施措施:

1、先由学生观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并试着独立解决

2、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小数和面积的意义

3、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位置与方向

4、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四边形变换的奇妙,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帮助与辅导

个体分析: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老师应善于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把形象的动作思维和抽象的计算思维结合起来,把讨论与交流结合起来,实现内化,从而真正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效率,在教学中我们应关注不同程度的学生,让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课改的灵魂,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由于学生个体上的差异有的孩子表现得特别优秀,而有的孩子则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针对本班孩子的特点,有选择的进行帮助与辅导。

辅导目标和措施:通过辅导让后进生在基础知识方面掌握比较牢固,成绩有所提高,基础好、智商高的学生更上一个新台阶,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措施:面批作业,及时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多与家长联系;利用课余时间辅导

六、教学检查与评价

评价是为学生服务,本着让每一个孩子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为原则,我从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方式、方法多元化,优化数学课评价过程入手,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7、创设一个自由、开放、安全的学习氛围,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点击,学生的创新火花。

8、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拓展练习,课堂上准备一些不同层次的练习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潜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39名学生。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一),面积,年、月、日,复式统计表,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一)”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统计表”这一单元。让学生在认识复式统计表的学习中,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体会数据所包含信息的作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数学广角----搭配(二),”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学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

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3“倍的认识”是低年级数学课的教学重点,又是难点。“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中没有给学生“倍”的概念定义,所以低年级学生要建立“倍”这一概念,应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和通过自己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比较,从而得出两数之间的数量关系。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体现了层次性和坡度性。

由例题开始,通过课件展示两种蝴蝶只数的变化,从而引起倍数关系的变化,让学生边看图边说,使学生初步感知“倍”的含义;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摆小棒,讲数理,做第一层次的练习;第二层次画图,教师只画出第一行的图形,第二行的图形让学生自己定,是第一行的几倍,通过画一画使学生加深对“倍”的含义理解;最后,设计了一个浏览动物园的情境,让学生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使学生既感新鲜又感亲切,兴趣盎然。整个教学过程,老师始终抓住把什么当作1份,有几个这样的1份,就是这样的几倍,来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

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重视操作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教师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整个操作过程层次分明,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画一画等,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从参与学习过程,不是为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表述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看自己摆的图来说数理,降低了数理表述的难度,落实减负的要求。通过操作,让学生既学得高兴又充分理解知识,形象直观地建立“倍”的概念,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教师从学生喜爱小动物入手,例题出现颜色艳丽的蝴蝶,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后,还创设带小朋友游动物园的故事情节,通过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动物造型吸引学生,让学生根据动物图,用“倍”说一句话,调动了学习兴趣,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使他们从熟悉的生活实际中感受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感到生活离不开数数学就在我身边,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反映数学实用性的机会很多,只要教师把握机会,就能让学生充分体现数学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数学知识是一条明线,得到数学教师的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是一条暗线,容易被教师所忽视。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比交待知识更重要,因为这是数学的精髓和灵魂。教给学生思考方法、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未来发展服务,让学生在脑海里留下数学意识,长期下去,学生将终身受用。

在这节课中,教师在教学的同时,注意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倍”的概念的感知和理解都从图形入手,使抽出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从看到摆、画,都反映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思想。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4本学期,自从从事教师这一行,当一位好教师就是我的目标,我担任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期间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工作中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工作之余,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充实自己的头脑,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一学期将过,我付出过辛劳,也有收获的喜悦。为了下一学期更好地工作,现作如下总结: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

学期初,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作业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沉闷的局面,使学生乐于思考,敢于积极回答问题。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根究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

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作业。

做到精讲多练,有针对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认真对学生的每一道错题进行纠错。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二、教育教学方面:

一年来我一直担任三年级班数学教学工作,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1、尊重学生是以学生为主的关键。在教学中,深刻体会到要以学生为主个人工作总结,以学生的发展为主。首先,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思考权,尊重学生的发言权,尊重学生探究精神个人工作总结,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做到这些,才能够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探究。

2、分层合作,是实现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必由之路。

学生的层次不同,思考的效率不同,往往会造成一些学生怕于思考,懒于探索个人工作总结,依赖别人的思想。教学中如果让好中差混成一个小组,这样好的学生永远成为领头人,成为代言人,而差生永远就在小组中得不到重视。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实行分层分小组合作的方法,在课堂上,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不同小组以不同层次的任务,学生在层次相同,能力相同的情况下有了思考问题的时间,这样就达到了分层次合作的目的,也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挑战性任务。

3、规范作业。

学生学习新课和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要靠一定的作业来巩固提高。通过规范化的作业使学生的思路明晰,条理清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新课程标准里的一个鲜明观点,而规范化的作业可以使学生的习惯得以形成。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制定帮教方案。

对个别的差生,能悉心辅导,经常面批作业,找出知识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补漏。例如,自己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落班辅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教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在课堂上,采用多提问,多检查,及时疏导,及时反馈的形式,努力提高后进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同时,在班级中开展互帮互学小组,进行一帮一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端正思想,互相学习,互想促进,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平时,自己还注意“两手抓”:一方面培养好尖子生,一方面通过尖子生辅导后进生,以先进帮助后进,以好带差,促进双赢效果

三、遵守纪律方面:

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课改工作搞得更好。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5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51名学生,其中男生28人,女生23人。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三、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奋斗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

奋斗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组合信息,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在教师的鼓励和指导下,能积极地参加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对与数学有关的身边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感兴趣,有学好数学的愿望。

4、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初步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培养学好数学的愿望。

五、尖子生的培养和学困生的转化

1、学困生的转化

(1)课上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多留心观察他们,提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他们回答。

(2)课堂练习中,督促他们认真完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大胆问。

(3)采取“一帮一、一对红”的措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2、尖子生的培养

(1)课上除完成课堂作业外,给他们留一些有难度、有深度的问题,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2)发展他们的智力因素,开发非智力因素,多举办课外活动。

(3)开展争做小老师活动,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他们展示自己。

八、课时安排

(一)位置与方向(5课时)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3课时)

1、口算除法3课时左右

2、笔算除法9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统计(4课时)

1、简单的数据分析2课时左右

2、平均数2课时左右

(四)年、月、日(5课时)

制作年历1课时

(五)两位数乘两位数(8课时)

1、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2、笔算乘法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六)面积(7课时)

第7篇:初三化学上册总结范文

【关键词】地理;初中;教学;地图;作用

地图是中学地理教学当中的重要教学媒介,教师在讲课过程当中能否熟练运用地图直接关系到地理教学效果的好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教师不能够让自己的学生明白地图的用法,那么他的课堂就是失败的。

一、结合地图讲解教材

初中地理当中的很多内容都能够在地图上被呈现出来,譬如说在教材当中,有对于重要地形区――黄土高原的介绍,并且描述了其沟壑纵横的特点。教师应当在教学挂图上指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并向学生描述该区域内的地貌。在介绍黄土高原地貌的时候,要结合课本上相关的景观图片,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正确合理利用插图

地理教学的课堂之上不仅要利用地图,还要注意到课本当中的插图,因为万变不离其宗,无论运用怎样的地图,就需要紧紧围绕课本当中的中心内容。如在介绍我国地形的时候,在教学挂图上指出我国的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和丘陵、山地以及盆地,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具置,在此基础之上告诉学生该怎样将地图上的内容和课本上的文字说明结合起来,弄清楚这几种地形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地理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关系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如果教师不能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那么学生在接受信息的过程当中也会受到阻碍。

三、地图册的应用

初中地理当中有专门为教学设计的地图册,包括《世界地图册》和《中国地图册》等。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最先要从识图方面着手,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所要掌握的基本的地图知识。一般来说,地图册当中有各种相关的图例和图片,它们向学生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地理事物的现象和具体分布。在应用地理图册的时候要注意到将地理要素和地理事物有机结合在一起,并深入分析其中的关联,明白图与图之间的具体联系。对于一个问题要使用多样化的思考方式,而不是单刀直入式的解决方法。

四、填充图册的应用

填充图册的应用目的主要是为了借助教学手段,将地理知识有效地转变为学生自己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初中地理课堂当中,教师务必要对此作出强调,让学生自己养成一个规范的填图习惯,进而掌握最基本的绘图能力。在应用填充图册的时候要注意两点问题,第一点是填图要最大程度上保证内容正确、位置无误、符号规范,在填充之前做好仔细地端详并找到正确的位置,在确保准确无误的情况再下笔;第二点是教师在布置填图作业的时候,要着重强调学生填绘的目的所在,并针对易错的地方作出重点提醒。

五、注意图文分析的语言

在引导学生回顾地理知识的之后,也离不开地图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地图不断启发学生的思想,让其尽可能地在不看教材的情况下根据地图复述出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学生在自己进行复习的时候,也要多次查阅教材,达到一种能够熟练看图描述的程度。无论是地理教师还是学生,最终都要拥有图文之间熟练转化的能力。尤其是在学习人文地理的时候,居民点和交通网都能够在地图上找出来,并且在学生脑海中初步形成地域景观差异的观念,帮助其进一步理解消化。例如在学到日本的时候,学生要大致知道哪个地区是日本的经济区域,日本的基本国情、人口状况等怎样,自然条件如何,冷热流交汇给日本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等。

总的来说,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教师利用地图可以充分实现教学的直观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无论是教师的工作总结还是学生的课程复习,都离不开地图的辅助作用,因此,应当把地图的应用放在地理教学的重要位置。

参考文献

第8篇:初三化学上册总结范文

一.“文白分合”的类型

文言和白话在教材中的编排体例,童志斌将其划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文言文与现代文(语体文)混合编组型;一类是文言文单独编组型,这一类型又可划分为两个小类:一是文言语体与文体结合型,二是文言语体与人文主题结合型。这种分类方式从学理上做了很好的区分,但对“文白分合”的具体层次划分还不太细致。笔者对文白混编的方式仍沿用叶圣陶先生提出的“雨夹雪”式,同时按照教材中的文言文的数量和组合方式将文白分编细分为一单元的文言文、一册书的文言文、一整套书的文言文。

(一)“雨夹雪”式

“雨夹雪”这一概念是由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它指文言和白话混合编排,一本书中既有文言也有白话,文言文穿插在白话文当中。它是文白混编的一种具体形态,在新文化运动以来,“多数课本采用混编法,或按选文内容混合编排,或按选文体裁混合编排,或按时代先后衔接混合编排,总之,一套课本中有文言文也有白话文,文白夹杂,便于教师穿插着组织教学。”这种类型的特点是将文言文纳入白话文的体系之中,依照白话文的编排标准进行整合,在学习文言文语言特点的同时达到与白话文同样预期的教学目标。以人教版初中教材为例,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有四篇白话文和《论语》十则,一个单元的内容基本是属于探讨人生信念、理想、修养等,而《〈论语〉十则》却是初中生接触到继《童趣》后的第二篇文言文。这种编排形式会引导教师重内容的探讨而轻文言形式的教授,学生在文白混编的形式中会想当然地将文言与白话等同或形成对文言的畏难情绪,也不利于形成对文言与白话全面的认识。

(二)一单元的文言文

一单元的文言文是一种程度较轻的文言文单独编组的形式,将文言文按照一定的标准编成一个单元,与白话文单元一起组成一套教材。这种编排方式是“文白分合”斗争、协商的结果,也是教材编排的主流方式。一单元的文言文编排继承了集中学习文言文的经验,但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单元间统筹安排时,难免会影响单元之间的排列顺序和单元内部文言文篇章的选择。以人教版初中教材为例,八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分别选取了《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其依据文言的体裁组织而成,是一个“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单元,它与教材中其他的“人生历程”、“散文诗”、“大自然”、“民俗”、“人生之思”(文言)主题单元共同构成一册教材。可以看出文言单元和白话单元之间在主题上存在一定的重合和交叉,仍然具有混编的味道。

(三)一册书的文言文

一册书的文言文是一种文言单独编排的较高形态,指一册书的选文都是文言文,在选文内部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而成,它不能单独构成一整套语文体系,必须与其他教材配合实施。人教版高中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和《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是此类的代表,而选修教材必须配合必修教材一起使用。这种集中编排的方式更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文言思维,形成一个整体的感知。

(四)一套书的文言文

一套书的文言文是指将文言文与白话文完全地分开,自成体系,是文、白分教最尖锐的表达形式。这种做法有利于将文言文按照自身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近及远地进行编排,有利于系统安排文言知识。在语文课程目标的统筹下,文言文作为课程部分的教育目标势必会受到课程总目标的牵制和影响。凡是语文教育史上出现的一整套的文言文教材,也会有与之相配套的白话文教材,这种处理方式将文言与白话独立为两个不同的课程体系。穆济波既编写了《高级古文读本》三册,又编写了《高级国语读本》三册。

二.“文白分合”的流变

从语文独立设科至之前,中小学语文课程承继古代读经教育的传统,内容全为文言文。萌芽于近代,经过新文化运动、国语统一运动发展的文白第一次争斗,最终以1923年出台的国语、国文课程纲要将语体文带入语文课程之中而结束。当文言文和白话文成为语文课程不可或缺的成分时,文言、白话分开教还是合着教产生分歧,穆济波主张文言、白话分教,初中教白话,高中教文言,另于初中设文言选科,高中设白话选科。夏尊则赞成文言文和白话文混合教授,兼教文言文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并养成读书的能力。孟宪承等人主张小学应该全部采用白话文教学,初中逐步加大对文言文的教授力度,高中阶段全部采用文言文而不教授白话文。与此对应的是语文教材的编排处理方式也出现合编和分编,有人实行混合编排,如顾颉刚、叶圣陶等合编《国语教科书》六册(商务印书馆,1922)。也有人将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为两套课本,如沈星一编过《初级古文读本》三册(中华书局,1923)和《初级国语读本》三册(中华书局,1924),穆济波编写了《高级古文读本》三册(中华书局,1925)和《高级国语读本》三册(中华书局,1925)。可以看出,从白话文进入语文课程体系之始,“文白分合”就已经存在。

在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文白分合”的问题再一次被提起。针对学生国文水平低下的问题,人们开始对文言和白话的编排问题进行反思。浦江清在1940年发表《论中学国文》,“主张把中学国文从混合的课程变成分析的课程;把现代语教育,和古文学教育分开来,成为两种课程(名称待后讨论),由两类教师分头担任。”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叶圣陶的大力支持,1946年开明书店由叶圣陶、周予同等合编初中六册《开明新编国文读本》甲种本,为白话文读本,1948年叶圣陶、徐调孚等合编三册《开明新编国文读本》乙种本,为文言读本。从《开明新编国文读本・序》里面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文白分合”争论的原因,“白话文言混合教学的办法,是11年编订新学制课程标准的时间开的头。到如今20多年了,没有改变。有些人关心这件事情,以为混合教学虽然有比较容易过渡的好处,也有混淆视听与两俱难精的毛病。20年来国文教学没有好成绩,混合教学也许是原因之一。他们主张分开来教学,读物要分开来编。”这一次的“文白分合”是来自于既已实施的文白混编没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而进行的一次大胆的尝试。

建国初,文言文比重下降,在小学和初中文言文所占的分量很低,高中虽然有所增加,也扩大了选材面,但是分量仍然较低;汉语、文学分科时,文言文大量增加,但在文学科的统率下,数量上的骤增脱离了学生学习的实际,并没有出现多大变化;六十年代前期,由于国家对国民经济政策的调整,教育领域逐渐纠正了“左”倾路线的影响,文言文在语文教材中的篇幅大幅度增加;1966年 5月至1976年10月的“”期间语文教学中取消了文言文教学。这一时期文白在语文课程中所占的比例虽有浮动,但对文白的编排处理方式基本相同。20世纪80年代中期围绕文白关系展开了又一次讨论,最后将文言文整合为单元,与白话文单元一起并入语文课程之中。

从整个语文教育发展史来看,“文白分合”的斗争不会消失并将继续存在。1919年蔡元培在《国文之将来》一文中指出:“国文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白话与文言的竞争。”归纳前人的观点,基本一致认为在小学阶段不用学习文言文,但对初中、高中学习文言文却存在有分合两种意见:一是不论初中还是高中,实行文言和白话独立教学,形成两个不同的教学系统。二是对初中和高中不同的阶段进行分教或合教,穆济波、叶圣陶早期等主张初中以白话为主,文言为辅,高中以文言为主,白话为辅;孟宪承主张高中全部教授文言文;曹博韩主张“白话文没有学会,不宜开始文言文的学习;现代文言文没有学好,不宜学习古代文字”。因此他主张初中阶段只学白话文,高中前两年学现代文言文,到高中最后一年读一点古代的文学名著。

三.“文白分合”的逻辑基础

“文白分合”是语文教育领域文白斗争的一种具体形态,其受社会思潮、课程目标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逻辑和规律。

(一)文言与白话之间的界限:“文白分合”的理论依据

文言文和白话文合教还是分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文言和白话是否具有继承关系,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文言与白话之间大体存在以下四种关系:完全重合、大部分相同、小部分相同、完全独立。文言与白话完全重合的说法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看是不可能的,“文白分合”争论的焦点主要在后三种关系。

文白合教的逻辑在于文白之间的界限较为模糊,文言和白话是一贯的,从白话文教学可以顺利地过渡到文言文教学,没有转换阻碍。他们从语言发展流变的角度认为文言是白话的源头,白话是文言的继承和发展,二者不会产生明显的差异。梁启超说:“文言和语体,我认为是一贯的;因为文法所差有限得很。”叶圣陶沿用此观点,正是因为二者的一贯性,“语文混合教学无所谓混淆的弊病……只因二者是一贯的,不是相反而是相承的,所以平等待遇,混合编在一起。”二人从中国语言发展的角度认为二者具有继承性,但把差异的程度仅仅局限于文法,其忽视了语音、词义变迁带给学生的学习困难。这种逻辑默认了学生学习文言不存在语言层面的困难,可以享受与白话文同样的待遇。

但按照合编思想组织的教学并未提高学习国文的效率,人们开始反思文白合教的基础,重新认识文言和白话之间的界限。“虽然他们都是用汉字写出来的文章,但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文言和白话不仅作为语言有极大的差别,而且在学习方法上亦有所不同,吕叔湘说:“如果把白话和文言一样看待,教白话的时候忘了它是现代汉语,教文言的时候又忘了它不是现代汉语,这样的教法,用之于白话,用之于文言都是不恰当的。”文言和白话的差异种类繁多、难易程度不等,这些都限制了文言和白话合教的可能性,而且也不可能通过混教的方式实现语文课程内部的同步教学。文言和白话分开教正是尊重了这种差异性,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

(二)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文白分合”的关键因素

“文白分合”还受到文言文和白话文教学目标的制约。白话文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具备全面理解和运用现代语言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用多个方面。当白话文成为语文课程的主体时,文言文的教育目标便成为影响其分合的重要因素。吕叔湘将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分为三个:一是培养阅读文言的能力,使学生能自由阅读历代文献,做学习和研究的工具;二是接受文学遗产;三是了解现代文中的文言成分。归结起来,学习文言的目的一是学习文言的形式,即通过对文言文学习的训练学会使用文言这一语言工具;二是学习文言文的内容,即从文言文中间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实现弘扬文化传统的需要。就这两个目标的层次而论,文言的形式是低位的,而内容是高位的,因为就语文课程而言,入选教材的文言文涉及传统文化内容的范围小,也不可能在语文教学中穷尽中国传统文化,所以只能教给学生打开中国传统文化的钥匙――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从两个教学目标出发,可以考察文白分教还是合教的逻辑规律。按照主题单元进行文白混教的做法,将文言文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与白话文的思想内容同等对待,以思想内容为标准,强调文言文中蕴含的文化思想,与白话文一道带给学生情感体验。这种主张隐含的是文言和白话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但它忽略了文言和白话的语言形式差异。吕叔湘提出文白分教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文言书籍的能力,诚然,文白混编的体例不能起到集中训练文言阅读能力的作用,并且混编的篇目从数量上达不到训练的真正要求。正是因为二者的教学目标从深度和广度上都存在差异,所以文白分教才更能符合教学目标。

文言和白话是统筹在语文课程之下的两部分内容,“文白分合”的走向必然以语文课程建设最优化为根本出发点。从“文白分合”发生的时间来看,它总是发生在语文发展过程中的探索期,虽然有相对的稳定时期,但主张文白分教的呼声依然从未停止。之所以会有人不断提起,因为这种主张继承了学习文言文的传统经验,从文言自身的规律出发组织教学,固有的合理性。从“文白分合”斗争的结果来看,文白合教依然占据着语文课程的主流,这为我们“文白分合”的探索提供了启示:

首先,语文课程作为一个整体,“文白分合”只是是语文课程内部编排的调整,文白分教可以根据程度高低作出调整,但绝不能分化为两种不同的课程。若是文言和白话彼此分离、各自为政,其语文课程必然也就走向分裂,其对培养可以适应现代生活的人的总目标来说十分不利。

第9篇:初三化学上册总结范文

中国是澳大利亚第一大国际学生来源国

澳大利亚教育与培训部(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学年度来自全球200多个国家、近50万名国际学生在澳大利亚求学,与上一年统计相比增长9.8%。其中超过27万名留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过去10年,澳大利亚国际学生注册率的年平均增长率为6.1%。

按照地区划分,国际学生中38.1%选择了新南威尔士州,而34.5%选择维多利亚州,接下来分别是昆州(7.4%)、南澳(7.4%)、西澳(4.1%)、首都领地(4.0)、塔斯马尼亚(0.9%)、北领地(0.1%)。国际学生主要集中在悉尼和墨尔本两大城市。

中国已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国际学生来源国,其后依次为印度、越南、韩国、泰国。2015年在澳大利亚的中国学生人数达136097人,较上一年增长13.3%,占澳大利亚国际学生总数的27.3%。不过,今年入学的留学生并不都是新生,许多学生都是之前已经完成一门课程,开始学习另一门课程。大部分中国学生攻读高校课程、英语强化课程以及中学课程,此外作为交换学生赴澳学校的中国学生也很多。

澳大利亚教育与培训部表示:“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国际学生生源国,政府将继续为中国及各国学生赴澳留学简化签证申请程序,继续为高等教育毕业生提供毕业后的工作签证。学生签证评估框架的修改意味着中国的初中学生也可以留学澳大利亚。希望这会吸引更多的中国留学生,扩展中国学生赴澳留学市场。”此前,澳大利亚只允许高中学生赴澳留学,并且对中国留学生的签证申请、资金担保有严格要求。

据澳大利亚国际教育中心(Australian Education International)公布的数据,在2013年留澳的中国学生中,15―18岁的学生人数占5.2%,但随着澳大利亚政府留学新政的实施,不仅澳大利亚众多精英高中将扩大国际学生招生名额,7―8年级也开始面向中国学生开放申请,预计这一人群占比将继续增加,中国赴澳留学的学生结构也将更加趋于年轻化。

国际教育是澳大利亚第三大出口行业

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的数据,2015年国际学生在澳大利亚的花费达到192亿澳元,主要包括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等,比2014年增长了22亿澳元。得益于国际学生数量的增长,澳大利亚共新增了10万个工作岗位。

澳大利亚国际教育产业增长高达13%,这一数字确认了国际教育在澳大利亚第三大出口行业的地位,前两位分别是煤炭和铁矿石出口。同时,国际教育还领先旅游业,成为澳大利亚服务行业中最大的出口行业。国际教育成为了澳大利亚完成多元化经济转型的主要推动力,对其大力发展知识经济起到重要的作用。

2015年在澳大利亚首次注册的国际学生人数达377973人,比上一年增长7.6%。其中注册高等教育的学生人数最多,占国际学生总数的42.2%,较上一年增长9.2%。初次注册研究型研究生的学生人数下降了3.5%,而其他类型研究生的初次注册人数则比上一年增长3.5%。本科学生初次注册人数增长16.4%。注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学生占国际学生总数的26.3%。注册“针对海外学生的英语强化课程”的学生占国际学生总数的22.5%,其中中国学生人数最多,占注册该课程学生总数的26.5%。注册中小学的学生占国际学生总数的3.2%,其中中国中小学生人数最多,占比高达50%,其次是越南和韩国,分别占8.9%和6.2%。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2015年度削减各级教育机构管理成本4820万澳元,以确保澳大利亚大学、职业教育与培训提供者、英语培训机构、中小学能够专注于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育。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表示,将继续致力于提高国际教育部门的竞争力,并为国际学生提供强有力的保护;并了首个国家层面国际教育战略,设定了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十年发展愿景,以增强该部门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促进国际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留学政策逐年放宽

澳大利亚国际教育联盟主席认为,国际学生人数激增的可能是得益于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不断完善的签证项目。确实,近年来澳大利亚的留学、就业及移民政策多次调整,逐步放宽。

2010年底,澳大利亚公布了《澳大利亚国际学生战略》,其核心内容包括国际学生的福利、消费者保护、国际教育的质量、国际学生教育体验的质量以及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准确信息。不仅如此,更引人注目的变化是从2011年4月起,针对中国学生的高等教育签证级别(Subclass 573)风险等从4级下调到3级,这意味着赴澳攻读高等教育课程的担保金将降低1/3,对存款、存期,以及经济担保金来源的要求也随之相应放宽。

从2012年悉尼大学承认我国大陆的高考成绩开始,到2016年已有包括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麦考瑞大学、西悉尼大学等在内的20余所澳大利亚高校认可我国的高考成绩。

2013年3月开始,澳大利亚规定任何专业的国际学生均可申请留澳工作签证,拥有学士学位的学生可申请在澳工作2年,硕士3年,博士4年。这是留澳学生顺利实现移民的关键因素。

2013年11月,澳大利亚移民和边境保卫部宣布一系列措施,通过简化审理级别框架(ALF)达到简化学生签证程序的目的,即有选择性地向低风险的非大学院校实施简化学生签证审理程序。此方案于2014年3月起实施,其中之一是中国学生可以申请去澳大利亚就读中学7年级(等同于我国初中一年级)以上的课程,以便更早地接受澳大利亚的中学教育。

由于签证政策的放宽,低龄留学趋势将更加明显。PSW(Post-Study-Work)工作签证的实施,将改变中国学生在专业选择上“过窄”的现象,专业选择会更加理性化和多元化。

墨尔本大学国际学生最多、学生满意度最高

在澳大利亚所有大学中,墨尔本大学接受国际学生数量全澳最多,共18384人,占该校学生总数31.2%。其次为悉尼大学,共有国际学生15753人,占该校学生总数27%。第三是莫纳什大学,共有国际学生15719人,占该校学生总数26.4%。

根据澳大利亚教育与培训部的学习与教学质量指标(QILT),澳大利亚名校学生满意度排名椋耗尔本大学(81.3%)、昆士兰大学(81.0%)、澳洲国立大学(80.5%)、阿德莱德大学(80.5%)、莫纳什大学(80.4%)、悉尼大学(77%)、新南威尔士大学(76.3%)、西澳大学(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