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给远方亲人写一封信范文

给远方亲人写一封信精选(九篇)

第1篇:给远方亲人写一封信范文

您好:

姑姑,远在家乡的你身体还好吗?不知道家乡有没有下雪,但是杭州这边可下了很大的雪。

前几天,老师给我们上课时,雪精灵们悄悄跑来,在窗外快活的跳起优美的舞来。有事倾斜着身子,有时挺直了身子,还有时叫上雨哥哥来伴舞,可美了。

一下课,大家就趴在栏杆上用手接雪,我也不例外。伸出手来,接着雪精灵们。啊,这些小家伙落在了我的手上,冰冰的,凉凉的。

大雪纷纷扬扬的下,小精灵们也不停地跳着舞。

姑姑,希望你们那儿下雪时,小精灵能带着我的祝福在你那儿尽情跳舞!

此致,

祝您身体健康!

爱您的孩子

第2篇:给远方亲人写一封信范文

张籍写信时有时兴奋异常,有时忧愁万分,有时唉声叹气,有时哑然失笑。一会久坐沉思,一会挥笔疾书,一会又对信端详,洛阳虽然与家乡吴郡相隔很远,但写信时张籍仿佛回到家中,与父母亲手着拉手叙述别离之苦,年迈的母亲见是儿子回到家中,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端着热气腾腾的米酒煮土鸡蛋放到儿子张籍桌前,催促张籍趁热吃。儿时的伙伴也都从邻屋赶过来问这问哪,只有家中的一条老黄狗带着警惕的眼光,望着眼前这位陌生的客人……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我在洛阳挺好的,请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如果身体不太好,请不要下地干活啦。王五老乡回家乡,有什么话就对他说吧。你的孙子很听话。明年春节我一定回家,陪父母亲大人过一个团圆佳节。好吧,信就写到这里吧。此至,敬礼!”过了许久,一封家书终于写好了,张籍小心翼翼的把信放进信封中,交给了王五,叮嘱他一定要把信送到家人手中,千万把信保管好,别弄丢了。临行前,张籍从家中的外墙上把挂着风干的洛阳特产红枣、核桃一起用布袋包好,又从胸口布袋摸出几两银子,交给王五,叫他一并交给年老的父母。

王五拿到了信,将信放到包裹中,穿上鞋刚走到半路,身后突然传来张籍急切的声音:“王五,请留步!”王五转身一看,发现张籍正气喘吁吁的望着自己。

“不知你还有什么事?”王五答道。

“我还有很多话还没写完。”说完,张籍将信封拿了过来,急忙把信封拆开,细细的把信读了一遍,好像怕遗漏了什么没写。看了一遍不放心,又看了一遍……

看了好几遍之后,张籍把信放到信封里,蘸上米糊,小心地把信封封好,又用手把信压平整,拿给王五,再三嘱咐王五一定要把信送到家里,别往青龙山走要小心抢匪,东边有一条捷径……

这时,老乡王五准备好行囊,骑上马,往家乡吴郡走去。张籍望着王五,目送王五远去,直到王五消失在了远方,才带着无限的思念及惆怅回到屋里。

几天之后,王五带着回信来到了张籍家中。

一下马,王五便把父母给张籍的回信及张籍父母纳好的鞋垫一并交给张籍。张籍连忙打开信封,一字一顿的读起来:“儿啊,信、红枣、核桃都已收到,近来可好啊?爸妈在家挺好的,虽然年纪大了,还能下地干活,今年的水稻又有好收成。儿行千里母担忧,天气凉了,要注意身体,多穿点衣服,别着凉了,千万别……”读着读着,张籍耳边骤然响起父母的脚步声及熟悉的问候语,禁不住泪如雨下,摸着母亲一针一线亲手纳的鞋垫,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有窗外金黄的秋叶还在簌簌落落地随风飘落。

附张籍原作《秋思》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第3篇:给远方亲人写一封信范文

秋思

洛阳城里秋风习习.这时,诗人张籍漫步在河畔边,走着走着他望着路旁的枫树,枫树全红了,不时飘下一片片火红的树叶.一阵风吹来,张籍感到阵阵寒意,路旁的小花也弯了腰,张籍揪了揪脖子.他抬起头,看见天上南飞的大雁,说到:秋天来了.

张籍独自一人客居在洛阳城里,望着满天飞舞的黄叶,孤独的张籍内心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思念家乡的青山绿水,思念家乡的一草一木,更思念家乡年迈的父亲、慈祥的母亲和那些亲朋好友。此时的张籍不禁想写封信给远在故乡的亲人,可是想要说的话太多太多了,提起笔来,竟不知从何写起。记忆中,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这使张籍对家乡的思念越发地强烈。张籍仿佛回到了家乡,回到了温暖的家,和亲人们谈起洛阳城的风土人情和离别后的心情。

一夜无眠,终于将信写好了。张籍细心地封好信,一大清早赶到城门外,焦急地等候送信人的到来。可是,当张籍郑重地把信交到送信人手中时,张籍犹豫了,突然担心起自己连夜匆忙写的信,无法表达出自己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于是,“我”又从即将出发的送信人那里拿回了那封家书,张籍打开信封,取出家书,仔细地看了一遍又一遍,才放心地交给送信人,让他捎给远方的亲人。

第4篇:给远方亲人写一封信范文

我想写封信给家里,却不知从哪里开始,是先问候母亲?还是先报个平安,谈自己有多么思念家乡?还是……

我定了定神,写了起来。我生怕遗漏了一言半语,表达的意思不够完整让家人读不懂而让家人担心。写完后,便一遍又一遍的读起来,直到送信人的到来。

送信人临走时,我再三叮嘱,一定要把信完好无损的送到家人手里。送信人已走到十米之远的地方时,我把他叫住,跑了过去。拆开已封好的信封,认认真真地检查了一遍,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又把信封好,交给送信人。并在次叮嘱,务必要把信亲自给了我的家人。

看着送信人远去的背影,我的心情又喜又悲,喜的是家人很快就会看见信了,悲的是自已却不能回家乡看望亲人。

于是,他写了这首诗: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第5篇:给远方亲人写一封信范文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有这样两件并列在一起的书信展品:

一封是丈夫写给妻子的遗书,

一封是这位妻子写给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孩子的遗嘱。

写信人是湖南的一对革命夫妻陈觉和赵云霄。

书信的内容是这样写的:

“云霄我的爱妻:这是我给你的最后的信了,我即日便要处死了,你也迟早不免于死,我已请求父亲把我俩合葬。以前我们都不相信有鬼,现在则唯愿有鬼。‘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并蒂莲,夫妻恩爱永,世世缔良缘’……”

写这封信的共产党人名叫陈觉,1903年生于湖南醴陵一个富有家庭,他的爱妻是共产党人赵云霄, 1906年生,河北阜平人,出生于较富裕的书香家庭,1925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期间,他们由相识到相知,最终结为革命伉俪。在简朴的婚礼上,他们宣誓以革命事业为共同的奋斗目标,相约为革命奉献一生。1928年9~10月,赵云霄与陈觉先后被捕,10月14日,陈觉未能见到自己的孩子,英勇就义。赵云霄因怀有身孕,刑期推迟5个月。1929年 3月26日,赵云霄为孩子喂完最后一次奶,在长沙从容赴死,年仅23岁。

于是这封写给刚出生不久孩子的家书也变成为了遗嘱:

启明我的小宝贝:

小宝宝!你是民国十八年正月初二日生的,但你的母亲在你才有一月有十几天的时候,便与你永别了。小宝宝!你是个不幸者,生来不知生父是什么样,更不知生母是如何人?小宝宝!你的母亲不能扶(抚)养你了,不能不把你交与你的祖父母来养你。你不必恨我,而(要)恨当时的环境!

小宝宝!我很明白的告诉你,你的父母是共产党员,且到俄国读过书(所以才处我们的死刑),小宝宝!我不能扶(抚)育你长大,希望你长大时好好的读书,且要知道你的父母是怎样死的。,小宝宝!你的母亲不能多说了。血泪而成。你可记着。你的母亲是二十三岁上死的。小宝宝!望你好好长大成人,且好好读书,才不(辜)负你父母的期望。可怜的小宝贝,我的小宝宝!

你的母亲于长沙陆军监狱署泪涕

一九二九年三月二十四日

(二)

这位年仅23岁的母亲,刚刚体会到初为人母的幸福与喜悦,便与孩子生离死别,与爱人阴阳相隔,这是多么的痛彻心扉,又无可奈何,试问谁不想儿女情长,他们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为了全名族的解放事业,所以身处险境,大义凛然,不忘初心,选择了英勇就义,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每读一次,都忍不住让人潸然泪下。在历史长河中,正是因为有了无数个像陈觉和赵云霄这样勇于牺牲、割舍亲情的革命先烈,才有我们今天幸福安宁的生活。

陈觉信中说到“以前我们都不相信有鬼,现在则唯愿有鬼”。这是多么不舍的心情啊,他们生于优越的家庭环境,本是年轻的美好年纪,拥有那个年代比较优厚的生活,却选择了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投身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在个人和国家之间,他们选择了国家,终究没能与爱妻相守,生死两茫茫,这对志同道合的革命伉俪,宁愿将情感寄托于死后虚无缥缈的幻想,面对死亡从容不迫,不屈不挠,这种精神将永远值得共产党员学习。在个人和国家之间,国家的利益永远高高至上,在奉献和索取之间,要勇于奉献,在勇敢和懦弱之间,永远要学着勇敢。陈觉、赵云霄这对革命夫妻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历史将会永远铭记他们,人民也将永远铭记他们。

第6篇:给远方亲人写一封信范文

――本期特邀主持木之本

写封家书

何勇

家书抵万金。可随着通讯的发达、网络的普及,家书好像有淡出人们生活的趋势。近日报载,山东德州某中学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给父母写封“感恩信”的作业,竟有1/3的学生不会寄信,不懂得寄信常识。

又岂止是孩子,身为父母的家长们又有多少能经常给不在身边的子女写封家书呢?用家书联系的人真的不多了。

为此,季羡林、费孝通、任继愈、文怀沙、苏叔阳等数十位文化名人,曾向海内外发出倡议:留住家书。

千百年来,家书始终为人们珍视。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缘文化,维系着人间的亲情,也担当着家庭教育的重任。很多传世家书不仅蕴含亲情的温暖,而且闪耀着哲理的光辉。大家知道有一本《傅雷家书》,字里行间,盈满父爱,将高尚的道德情操、远大的人生追求和丰富的人生经验传递给家人。时至今日,依然能震撼征服读者的心灵。很多家书,不仅传承着家风,亦是千古流传的名篇,如欧阳修的《与十二侄》、司马光的《训俭示康》、苏轼的《与侄千之书》。名相诸葛亮在家书中叮嘱外甥“志存高远”;告诫儿子“君子之行,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非澹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黄炎培写给儿子的“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十六字箴言,更是为人处世的真谛。

这些家书读来,宛如聆听历经沧桑、洞察世事的长者之教诲。

家书是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谈家事,所言极为真切;又因面对自己的至亲,谈处世、做人,所言又极为慎重。不管身居何位,财富几何;不论在外如何言不由衷,意不能达,一旦给至亲骨肉写信,信为心声,常常思绪万千,手中的笔沉重万分,潇洒不起来,时时对照自己的人生观念,生怕产生误导。虽不如电话便捷,但更为深入详尽,也更动人,自有现代通讯代替不了的功能。

不仅如此,读家书,见字如晤,当身处哨卡的战士展开家书见平安,当远行的游子含泪用心读父母激励的话语,当在田地里劳作的双亲欣喜地读着子女的进步,温情在信札尺牍之间荡漾开来,这样的喜悦,这样的激动,这样的亲情,不是从书信年代走来的人,难以体会。

遗憾的是,写家书的风气越来越淡了。远行游子写情书等达数万言,给父母总是惜墨如金,甚至数年不着一字,电话都少得可怜。何谈感恩?有的父母,对孩子一味娇宠,只管“后勤”,只想自己多给子女挣些钱财,不问其他,只养不教,孩子出了问题都不知道,成了名副其实的衣食父母。何谈家教?

少数青年公德少、缺责任、喜享乐、淡亲情,家教不力是一个原因。古人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是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和谐离不开每个家庭好的家风;明荣知耻,也离不开言传身教。所以,不妨多写写家书。

家长多给不在身边的孩子写封家书,把人生得失、经验教训、为人处世的道理多传给孩子。

在外的游子也多给不辞辛劳的父母写封家书,奉上亲情,让父母开怀,报上喜讯,让双亲自豪。

(原载《人民日报》2006年4月14日 )

【思考】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内容。

2.季羡林等数十位文化名人为什么向海内外发出“留住家书”的倡议?

3.家书除沟通信息外,它主要还有哪些作用?

4.“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和谐离不开每个家庭好的家风;明荣知耻,也离不开言传身教。”作者在文中写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奇特的家书

湟滨

十多年前,我在一所民族学院读书。班上除了少数几个汉族学生外,大部分同学都来自少数民族,来自偏远贫困的山区。也许是家乡偏僻的缘故,他们几乎都很少与家人通电话,信件往来倒是很常见。

作为班长,我的一项工作就是每天午休前站在讲台上发信。念到哪个同学的名字,那个同学就上来取回自己的信。我留意过,“多吉”这个名字从我口中吐出的次数最多,每周必有。多吉是布依族,来自贵州黔南自治州。那些信正是从黔南寄来的,估计就是家书了。

那一日,我又在讲台上分发信件,多吉听到名字后喜滋滋地上讲台来取信。大概是信封边沿破损了,我的手刚抬起,里面的“信”飘了出来――竟是一片树叶,只见那片叶子在空中翻转几个来回,缓缓地落到了地面上。

大家惊异地看着多吉,他的脸腾地一下便红了。

“……我爹不在了,只有娘,但她是个瞎子。我家就我一个儿子,娘很想我,我也想娘,我用勤工俭学的钱,给她准备了上百个写好了地址的空白信封。我对娘说,如果她平安,就寄一片桉树叶给我。我收到信后,又将桉树叶寄回去,但不是一片,而是两片。干枯的桉树叶在水中浸泡湿润后,两片合在一起,娘就能吹出很清脆的声音。我娘说,那样的话,她就知道我平安了。她还说,桉树叶发出的声音像我呼喊她的声音……”

一时间,教室里寂静无比。我听到几个小女生抽起了鼻子。

那天,我第一次真切理解了这个词语――大爱无言。

(原载《文汇报》2006年2月7日)

【思考】

1.少数民族学生与家庭联系的方式有何特点?请结合文章第一段的内容说说。

2.说说你对文中“大爱无言”一词的理解。

一封家书

感 动

我在一家建筑工程公司做测量员,我们公司的业务主要是修路架桥,所以,哪里有工程,哪里就是我们的家。2004年,我们在山东修公路,入冬后,由于天降大雪,工程进度落后了半个月。为了按时交付使用,公司突然宣布,取消所有人的春节假期,作为补偿,公司给每名员工发1000元奖金,而工地上的临时工每人也有50元钱的奖励。听说不休假,大家发了一阵牢骚,但一想到奖金,总算是一个弥补,奖金拿到手后,十几个同事开始议论着晚上AA制,到镇里的饭店大撮一顿。

那天晚上喝完酒、卡拉OK完了回到工地,已经快11点了。我回到宿舍,正准备熄灯睡觉,突然响起了敲门声。我披着衣服推开门,看到是民工小宝。小宝来自内蒙古的农村,和我算是半个老乡,但一年来,他没日没夜地忙着干活,几乎没有和我说过几句话。

我热情地把小宝让进屋,让他坐下,并给他倒了杯茶,问他有什么困难没有,我们毕竟是老乡呀!小宝怯怯地说他一切都挺好,然后说明来意:他不识几个字,所以让我帮他给家里写封信。

我拿出了纸和笔,小宝口述,我。一封家书,慢慢展开。

爸、妈:

我是小宝!

今年工地的活儿太忙,回不去了。我在这儿一切都安稳,每月360元工资,除了自己零用10元,剩下的都邮到了二哥的学校。你们就不用为他学费的事操心了。今天下午,队长给我们每个临时工发了50元的红包,我知道家里用钱的地方多,明天早上就把它寄回去。妈的眼睛老是红肿疼痛,但她从来舍不得买药膏,拿出10块钱,给她买两盒吧,就能少遭一点罪呀。爸喜欢抽点旱烟,但从来不舍得买,买5块钱的,就够他抽半年了。妹妹那件外衣穿好几年了,女孩子,都爱漂亮,不能太寒酸,要不会让同学们瞧不起,拿20块钱给她添件新衣吧。小侄儿呢,我走那年他才出生,现在会走路了吧,别人家的孩子都有一大堆玩具,咱没有钱,就替我花几元钱给他买个小玩具吧。快过年了,剩下的钱,就买点鞭炮,一年就这么一回,别人家都放鞭炮,咱家没有个响儿总是说不过去。

好了,就说这些吧。

祝全家人过个好年。

儿小宝于腊月二十

小宝说着,我写着,写着写着,我的眼睛突然模糊了,头一次发现,50元钱会温暖一个家庭。突然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他们也都到了知命之年了。他们生活在都市里,他们都有稳定的工作,他们不会为吃和穿发愁,但他们缺少小宝那样的挂念。

送走了小宝,我的睡意全消,我也要写封家书。

(原载《扬子晚报》2006年2月1日)

【思考】

1.“我”及同事们拿到补偿金后与民工小宝的想法有什么不同?

2.“头一次发现,50元钱会温暖一个家庭”,试找出书信中与此相对应的内容。

3.文章最后两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通过这几篇文章的阅读,请对如何处理好现代通信工具与传统家书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谈谈你的观点和看法。

【参考答案】

《写封家书》1.俭以养德;非宁静无以致远。 2.家书有淡出人们生活的趋势,但家书对文化传承、家庭教育等方面又有着巨大的价值。 3.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缘文化,维系着人间的亲情,也担当着家庭教育的重任。 4.论述家庭与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家庭教育与“治国、平天下”是紧密相关的,写家书是家庭教育的手段之一,由此倡导人们“不妨多写写家书”。

《奇特的家书》1.也许是家乡偏僻的缘故,他们几乎都很少与家人通电话,信件往来倒是很常见。2.真切的爱是不需用语言来表达的,多吉与其母亲的家书,没有文字,只有树叶,却体现了母子之间的真爱。

第7篇:给远方亲人写一封信范文

一、致孩子书信的优势

“信,是消息,也是值得赞美的品质,同时,它还有即兴之意。”[1]书信,也就是用书写的方式与他人或自己就某些论题、问题或心情进行交流。中国人一直以来都有写信的传统,以前用毛笔写,后来用钢笔、圆珠笔、打字机、电报机,再后来,有了电子信件,就改敲键盘,每敲一下,就是一个ASCII码,能转换为对应的信息或文字,虽然是符号,也不乏真情实感。

现在的社会,信息传递如此便捷,传递速度如此之快,为何人们尤其是父母进行感情交流仍会选择书信这一方式呢?因为书信有着独特的交流优势。一些不便于面谈或者电话交流的事情,通过书信有助于更好地展开交流,正如王海_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既然写信,就说些不曾跟你说过的话。”[2]更有甚者,在亲子世界中极有可能会遭遇这样的情状:生活中,人和人之间绝大部分的矛盾、纠纷是由于沟通不畅造成的,亲人之间也不例外。有时候,虽然经常有见面的机会,但真正共同生活的活动和深入的交流并不太多,多少有些像“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面对亲子生活中呈现出来的多元而复杂的情形,父母借助书信将自己的想法更好地告诉孩子,或者帮助父母实现对自己教养行为的梳理及反思,或者为孩子生命的成长、发展及完善提供有力的帮扶,在此基础上实现亲子之间的同生共长。尽管有些书信并不一定要在写完后立即交付到孩子的手上,如曹文轩所说:“爸爸不一定要你看到这封信,爸爸只是有话要说――写了信,就等于和你当面说话了。也许过了一些日子,我又会将它交到你手上,也许会过很久很久,也许永远尘封直到它风化为纸的碎末。”[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总会以某种方式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生命成长,以及在孩子生命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时时在场”。

二、书信所致孩子的类型

在这个世界,父母的爱常常弥漫于孩子的周身,这种爱并不仅仅在现世孩子的身上,他们还早已生发出了对“未出世孩子”的爱,以及对未来时空中孩子的浓浓的爱。具体而言,父母书信所致孩子的类型包括以下三种。

1.未出生的孩子

正如崔曼莉所言:“孩子,妈妈还不能确定,会不会有你。这封信写给未来的你。你,有可能成为现实,有可能不会实现。但妈妈很高兴可以给你写信。信,是消息,也是值得赞美的品质,同时,它还有即兴之意。这就是我,一个还没有成为母亲的女人,给你的消息。发自肺腑,也避免刻意。如果妈妈和你的缘分仅限于一封信,也是我们的母子之缘。我很荣幸。”[4]此外,孙睿也在给未来孩子的信中表达了相似的情怀。尽管孩子还未来到这个世界上,但从这些书信中,我们依旧可以读出他们对孩子的希冀与期待,希望能够以这种特殊的方式与从未谋面的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交流,这种致孩子的书信超越了现世之“有”,是对未来可能之“有”的爱,寄予着对未来生命的美好期许。

2.现世的孩子

父母致孩子的书信更多的是写给现世的孩子。对于已经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孩子,他们渴望借助书信与孩子进行交流。有些孩子还是新生儿,就阅历与学力而言根本无法理解何为书信,但这并不妨碍父母与孩子的书信交流;而有些孩子则处于青春期,因为处于人生的拐点可能更需要父母通过书信和他们进行交流;还有一些孩子已经长大成人,面临着人生中的许多选择:生活、学业、职业等等,他们依旧是父母永远的牵挂,父母将自己想说的话、想做的事,通过书信告诉孩子,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走进彼此的心灵世界。

3.未来时空里的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祝福绵延在无限辽远的时空中,这一点在科幻作家刘慈欣致女儿的信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在这封信中,刘慈欣写道:“这是一封你可能永远收不到的信,我将把这封信保存到银行的保险箱中,在服务合同里,我委托他们在我去世后的第二百年把信给你。不过我还是相信,你收信的可能性更大一些。”[5]在这封信中,他为女儿描绘出一幅未来星球的奇妙蓝图,等待着女儿去发现。虽然这样的愿景还是未知数,但作为父亲,他一直希望女儿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好玩的世界,即便两百年以后依旧如此。这位科幻作家,用他所拥有的无限想象力,借助于书信将无限的爱意在孩子身上:愿这位出生在儿童节前夜的女儿像孩子一样永远快乐。在当下时空里写信给未来时空中的孩子,这是现世的父母将爱延续到无限久远时空里的一种体现,它包含着对未来世界的美好向往,对无限希望能够更长久地生活在这美好世界的女儿的真诚祝福。这是特殊的书信交流,这样的交流因《成长,请带上这封信》这本书让越来越多的读者读出了父亲洋溢在信中的爱女深情。这封信的传播让久远时空中的爱看得见摸得着,也扩充了我们对未来世界的想象空间。

三、致孩子书信的内容

无论书信是写给哪种类型的孩子,父母都希望也都愿意将其无尽绵密的爱意写在这些书信中,其内容涉及人生所能体验、所应体验的各个方面。

1.淡化成绩

当下社会,不少父母纠结于孩子的成绩,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评价孩子的最重要的标准,为此,孩子柔弱的心灵时时要经受成绩强风的摧折,这种情形已显出低龄化的趋势。很多孩子对捆绑自己的成绩极易产生反感,因此而产生厌学情绪,而这种学习状态欠佳反过来又会触怒父母,一定程度上成为亲子关系恶化的导火索。在《成长,请带上这封信》中,不少父母试图给自己也给孩子松绑:不要让孩子成为成绩的奴隶,更重要的是不要让自己成为孩子成绩的奴隶。钱文忠认为:“所谓‘成绩’,大可不必着急。所以,一时的成绩分数的好坏,不仅爸爸毫不在意,也希望你不要纠结于此。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兴趣。”[6]乐嘉在致女儿的信中也表现出了同样的观点。事实上,能够淡然于孩子的成绩,确实需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乃至社会压力,需要一种坚持,有这样的父母与孩子一道正确看待成绩,对孩子的生命成长则善莫大焉。对于成绩,每一个父母需要明确的是:时代需要的不是一个会考试的孩子,而是一个充满想象力、充满好奇心也充满感染力的不断前进的人。当然,淡化成绩并不是完全置孩子的成绩于不管不问之地,而是以正确的态度看待成绩在孩子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位置,这对孩子和父母来说都是一种生命的解放,持有这种理念的孩子反而更可能进入良好的生命状态。

2.强健身心

每一个来到这个世界的人必定会体验到不同样式的生命成长,而生命成长并不一定都是阳光灿烂的,有些时候生命需要承受太多的风雨,这需要每一个人有足够强健的身体、足够强大的内心。强健孩子的身心,首先需要父母拥有强大的身心,正如范铭所说:“妈妈自己是一个本质上‘鲁棒’的人(鲁棒,robust的音译,即健壮、强壮、坚定、粗野),妈妈也希望你能鲁棒一些,心大一些,不要过度敏感,拥有更强悍粗犷的内心。要韧,不要脆。”[7]有些生命从孕育之初就伴随着危险,这种危险不仅仅对孩子而且对母亲来说,都是一种非同一般的体验。对一些父母而言,强健孩子的身体往往更容易做到,而给予孩子一个强大的内心却是一个难题,有些父母自己还没有具备强大的内心。很多父母在给孩子的信中希望自己能先期成长,成为具有强大内心的人,也为孩子成为这样的人提供有力的帮扶。当然,孩子在父母心灵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也不可小觑,他们也会以某种方式引领父母的成长。在身心成长的旅途中,亲子实现着同生共长。

3.丰富精神

今天的社会,不少人的精神世界越来越小,梦想、独立性、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敏感的自我与乐观的行动力渐渐萎缩。因此,父母在必要的学习之外,也要有多方面的情趣,要能玩会玩。其实,儿时留给未来的最大财富可能是:想得到新东西就勇于尝试,当别人提出批评意见时希望他能说出理由并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年龄渐长,这些美好的品质被一些有形的、无形的手悄悄偷去了,孩子的世界越来越小。父母、师长可以将自己成长经历中有益的经验或者痛惜的教训告诉孩子,使孩子的精神世界日渐丰富起来。张泉灵希望孩子多读书:“在你这个年纪,让世界长大的最好方法是阅读。书里藏着别人的世界,你读懂了,你的世界就拓展了。”[8]阅读就要读那些人类成长过程中的经典作品,而不仅仅是声色光电之类的快捷化、碎片化阅读,音乐也是丰富我们精神世界的必需品,思考更是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的。当孩子的世界慢慢变大,他们的精神也将逐渐变得丰富多彩,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不论以后学芭蕾还是踢足球,当老板还是打工仔,做一个有趣的人。不管是比尔・盖茨,还是乔布斯,他们都是有趣的人。我这十四年,也一直要求自己尽量往这些方面靠,当然还有很多不足。但我想,我是个有趣的人,这就够了。”[9]当然,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不仅仅是孩子应该具有的品质,父母首先应该具备这样的品质。

父母致孩子的内容涉及到孩子生命成长中几乎是全部的方面,但其核心应该是让孩子成长为最好的自己。杨红樱在致女儿的信中写道:“你是内心清静的女孩,喜欢过平淡的日子:读书,画画,弹琴,做饭,送朋友、送我的生日礼物都是自己动手做的,创意中表达着你的心意。这就是你要的生活――有滋有味地过着平淡的日子。这也是一种青春。”[10]致孩子书信的内容是父母对孩子成长为他自己的一个美好期许,一份坚定承诺。成长为孩子自己,不要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我们赖以发展的金钥匙。每个孩子都有那把钥匙,别丢了,包括别让最亲爱的爸爸妈妈、老师、朋友给弄丢了。

四、致孩子书信的动因

1.对父母身份的提醒

每一个升格为父母的人,都有多重身份。在为事业奋斗的过程中,他们全身心地投入以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不断提升自我的发展空间。曹文轩就曾遭遇这样的困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缺席”着儿子的生命成长。这位创作了很多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收获了无数孩子喜爱的父亲感到了深深的不安与困惑,他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我心里永远潜藏着内疚和不安,想到不能与你朝夕相处,想到你身边不能有爸爸的身影随时相伴,我觉得你是一个很不幸的孩子――每逢这个时候,我的心酸酸的,眼睛会变得潮湿。然而,我没有办法改变这样的状况。因为,毁坏了,就只能永远毁坏了。当我看到你小小的身影渐渐远去,我只能自己安慰自己:你长大了,会懂的。”[11]遭遇这种困境时,父母常常会一厢情愿地认为:孩子长大了,一切都会懂,其实不然。在孩子原本应该得到父母之爱的年龄,如果缺失了最为重要的亲子之爱,对孩子身心造成的不良影响实在难以估量,曹文轩曾经的遭遇(后来,妻子出国让他学会了哄着孩子慢慢长大,孩子的生命因为父亲的在场以及用心付出终将健康成长)恐怕不是个案。它意味着家长的身份往往因为其他身份的挤兑而极容易忽略,更少有人将父母视为一项事业,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父母对此角色有意或无意的舍弃,这对儿女及父母的生命成长都是一种损耗。“因此,做父母意味着人生向你提出了一个要求:必须提高你自己的素质。”[12]“我们认为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设计人’(马卡连柯语)的工作不仅成为教师的事业,也要成为家长的事业。”[13]将孩子生命成长作为一项事业的父母,才会关注孩子,在某一特定时刻,当父母静下心来面对着自己创造出来的生命时,借助书信的方式与孩子平等而坦诚地交流自己对世事的感悟,以及由这种感悟自然而然生发出的情怀,父母和孩子往往能够惊喜地发现,他们共同推开了一扇发现世界的大门,互相发现了、遇见了从未见过的对方。

2.对孩子的真心祝福

书信具有强大的包容性,有着浓浓的生命情怀以及蕴藏其中的爱意。正如《成长,请带上这封信》中所提到的,对于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新生命,父母每一天都见证着孩子的点滴变化,这种欣喜的心情不能亲口告诉孩子,用书信记录下来是一种独特的方式;对于逐渐长大并学会用自己的眼睛看待这个世界的孩子,父母则可以更为深入地交流人生的体验;对于面临着职业选择与人生抉择的孩子,父母则嘱托他们不要忘记带上理想,用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志趣来迎接充满挑战又绚丽多姿的人生。每一个孩子都在父母的眼睛里,更在父母的心里,通过书信和孩子进行沟通与交流,借此与孩子一起慢慢打开一个大大的世界,在美好的旅途中遇见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和不一样的孩子。

3.对亲子共同成长的用心记录

孩子的成长是有阶段的,父母在这些不同阶段采取多种方式如书信、照片、音频、视频、微博、微信等等,记录下孩子进步的点点滴滴,解答其困惑,舒缓亲子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面对面无法解决的矛盾……书写必然有对过往生活的梳理,必然伴随着多重的思考,思考自己对人生对世事的看法,思考自己在亲子教育过程中的是与非,这对父母来说也是一种生命的成长。当书信完成,孩子在日后或当下读到父母写给自己的信时,借助文字解码父母之爱,亲子生命便在这种持续的交流中慢慢地成长。

在与孩子进行书信沟通时,父母们选择的方式包括纸质书信和电子邮件,两种方式各有所长:作为传统的交流方式,纸质书信在一笔一画的书写中寄托着写信人满满的情意,面对这样的书信,“见信如晤”是最恰当不过的表述;电子邮件更容易跨越时空,有着极快的传递速度,可以即写即发即收。就当下书信沟通的趋势来看,纸质书信渐渐为电子邮件所取代。在未来的时空中,可能还会生发出更多的写信方式。

无论多么忙碌,父母都要为建构优质的亲子关系留出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与孩子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或者书信交流应该成为父母的人生必修课。正如刘铁芳所说:“父母亲的陪伴给孩子以保护,使得孩子自我生存的空间和基础得以实现,让孩子在其中可以有自己的行为方式、行为习惯和生存方式,可以成为他们自己。”[14]在致孩子的书信中,有父母酣畅淋漓的愉悦书写,也有常人无法体味的艰辛,开启紧锁的亲子之门更需要父母付出数倍的精力。当父母在书信中写下了对孩子的无限爱意和期待时,孩子在当下或日后也能够感受到这种亲子之爱,这就是致孩子书信所具有的神奇力量。

参考文献:

[1][4]崔曼莉.我的孩子、我的朋友、我的老师[A].张泉灵等著.成长,请带上这封信[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317.

[2]王海_.相处[A].张泉灵等著.成长,请带上这封信[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257.

[3][11]曹文轩.我愿意哄着你长大[A].张泉灵等著.成长,请带上这封信[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78、120.

[5]刘慈欣.两百年后的世界[A].张泉灵等著.成长,请带上这封信[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173.

[6]钱文忠.兴趣与志趣[A].张泉灵等著.成长,请带上这封信[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142.

[7]范铭.写给脸上的“刺青”[A].张泉灵等著.成长,请带上这封信[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75.

[8]张泉灵.大大的世界[A].张泉灵等著.成长,请带上这封信[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24.

[9]李承鹏.我为你负担哈根达斯,你必须付出劳动[A].张泉灵等著.成长,请带上这封信[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234.

[10]杨红樱.尊重你的每一次选择[A].张泉灵等著.成长,请带上这封信[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245.

[12]周国平.把心安顿好[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4:101.

[13][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529.

第8篇:给远方亲人写一封信范文

改写《秋思》

蒲城电力学校六年级一班张雯

秋天到了,四处都是飘荡的枯叶,一片片枯叶就像金黄色的大蝴蝶一般在空中飞舞着。就在这凄凉之中,朦胧地出现了一个人的身影,他就是诗人张籍。

诗人站在房门前,望着洛阳城内秋风乍起,枯叶飞舞,不禁感到一丝丝的寒意。心中不免感到悲凉,想起了远方的亲人。“我何时才能见到远方的新啊?”诗人看到如此的凄凉之秋,思乡之情由然而生,思绪万千,叹息不已。心里有许多话要说给家乡的亲人,于是诗人提起笔就想给家人写封信,诗人拿出了纸和笔。可提起笔又不知该说些什么,想说的话实在是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思考了好长时间,终于动笔了,写好了一封将要寄给家人的信。因为写信的时间有些耽误,当送信人即将要走的时候,才把信交给送信人。就在送信人要出发时,诗人又打开信检查了一遍。

当诗人再次将信交给送信的人时,不禁随口吟出这样一首诗:

洛阳城内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第9篇:给远方亲人写一封信范文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主要是针对写人的记叙文。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服务的。阅读时只有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如《孔乙己》一文中第一段对鲁镇咸亨酒店的介绍。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两处对海面景物的描写。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是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

【阅读技法】

如何把握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抓住人物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特征(直接描写)。如《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第一次到酒店喝酒的情景:外貌――贫困潦倒、好逸恶劳;语言――迂腐可笑、自欺欺人等。2.通过对其他人物的言行描写,间接反映主人公思想性格。如《最后一课》一文通过写听课人的认真和反应来表现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3.理解具体事件,了解人物形象。如魏巍《我的老师》一文写蔡老师“排除小纠纷”,既反映了蔡老师公正、善良、热爱学生的精神品质,也表现了“我”热爱、赞颂老师的思想感情。4.从细节描写入手。细节描写也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如《背影》一文中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5.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如《最后一课》一文中小弗朗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和敬爱老师,以至于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种人物关系的变化,正体现了小弗朗士的逐步成熟和强烈的爱国之心。6.抓关键性词语。如《背影》一文中“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句话中“很快”二字表现出“我”对父亲感情的变化。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一定要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人物刻画来进行。如《孔乙己》一文中第一段对鲁镇咸亨酒店的介绍,交代孔乙己生活的时代背景,为孔乙己的出场做了铺垫,暗示他在这样的环境下结局只能是悲惨的。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两处对海面景物的描写,前者表现人物欢快的心情,后者表现人物沮丧的心情。

【例题讲解】

父亲的来信

胡智慧

父亲来信了,内容非常简单:

“慧:你已经离家归队多日,也没有写信说你平安到达,你妈非常担心。每次归队后都应先写信。父。”

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

到远离家乡的辽北当兵,有了写家书的必要。但现在老了点,当军官了,潜意识中总认为与做农民的父亲无话可说,而所谓家书其实只是例行公事地报报平安而已。父亲却认真得很,不但对我每次报平安的信仔细答复,隔一段时间,还会主动给我写信。父亲的信很短,从没有超过一页纸,有时常常是三五句话,无非是告诉我家中一切都好,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等等。

父亲的信又是随意和马虎的,有时写信的纸好像是随手捡来的,正面还有无关的字迹,后面才载有殷殷的嘱托。而且家里好像也没有一支真正能用的笔了,父亲能找到什么样的就用什么样的,所以给我的信中常常有各色笔迹。我曾提醒父亲不要用红笔写信,但父亲“顽固”依旧。战友读到家书的时候,往往都是激动异常,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而我读父亲的信却没有这种感觉。父亲像在无意中写了这些信,从信中我读不到家的温馨,也读不出家里人是否对我有想念之意。我总能平静地读父亲的来信,像读一些与我无关的语句,然后收起来,留意一下这是父亲的第几封信。

探家的时候,我开玩笑般对母亲提起父亲的信,想让母亲告诉父亲,如果没事就不必经常写信了。在我看来,父亲那些没有多少意义的信是不值那几角邮资的。而母亲的回答却出乎我的预料:“你爸写这些都成习惯了,到时候如果不给你写信,他就觉得像把你丢了一样。”像把我丢了一样?我一时怔在那里,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在心中升起。

偶然翻着父亲专用的那个抽屉,意外地发现一沓信封,每个信封都贴好了邮票,而且都写上了我的名字。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此时此刻,我不由泪流满面:我已是高空中的风筝,或许永远没有回归的那一天;而父亲却在用信拉起一根长长的线,以便知道他的孩子在何处飞翔!

到部队后,我也买了许多信封,写上了父亲的名字。我以后也会经常给父亲写信的,告诉他我在部队一切都好。

(选自《羊城晚报》,有改动)

1.整体把握。

父亲的来信仅仅是一封信吗?

[解题指导]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对文中“父亲”行为的深刻理解,理解了这一点,才能真正理解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回答时,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父亲”“来信”的深意。“儿行千里母担忧”,“我”最初的“平静”和后文的“泪流满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原来父亲的来信已经超越了来信行为的本身,这是父亲对自己关爱的一种特殊方式。

[解题误区]对父亲来信行为理解不深,就可能理解成只是一般的来信问候。

[参考答案]不是,这是父亲对在远方工作的儿子的一种特殊的关爱方式,而且已经形成了一种生活习惯。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使读者理解了文章是在歌颂父亲,做子女的一定要理解父亲一些在自己看来并不“重要”的却是关心子女的行为。

2.写法理解。

第六段中画线句子对人物刻画来说属于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解题指导]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人物刻画方法的理解。人物刻画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这句话是间接描写。文中的父亲一直是一个处在故事背后的人物形象,主要是通过“我”的反应和母亲的回答刻画的。这句话使读者对文中的父亲有了一个深刻而全面的了解。

[解题误区]简单地把这句话看成是语言描写,不能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参考答案]间接描写。做父亲的时时刻刻在挂念着远方的儿子,却从不想取得儿子的回报和安慰,这是一种无私的父爱。这句话,使一个始终挂念儿子的令人尊敬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3.词意理解。

“我一时怔在那里,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在心中升起。”这句话中的黑体词的意思是什么?

[解题指导]这道题考查对关键性词语的深刻理解。儿子理解了父亲来信这“简单行为”的深意,既感到深深的愧疚,理解了父亲的用意,又懂得了如何去和父亲沟通。

[解题误区]不能结合上下文来体会,有可能理解不全面。

[参考答案]深深地感悟到了父亲对自己的关爱,为自己以前的幼稚想法感到羞愧难当,意识到了子女永远只是父亲放飞的风筝,父亲是在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时刻牵挂着自己。

【拓展训练】

山里人家

去年春天,很是一阵忙乱,心被日常事务打扰得烦腻腻的。有一天,同事小林说,到逍遥观走走吧。第二天早上七点多,我们便出发了。

一路上,我开着车,小林的脸始终贴着窗玻璃,像个天真的孩子;一株绿树,一丛野花,都让他放声吟诵着许多关于春天的诗词。难为他了,这些天,他就像这台“昌河车”一样,随我日夜奔波。

到了马沟,再走一段凸凹的山路便到逍遥观了。我将车停进一棵大白杨树阴里,因为驾技不好的缘故,我不想去冒任何风险。“车停到这儿,没人看不行。”小林说着径直走向十几米外的一个小卖店里。这是一个小小的乡间小卖店,低低的水泥平房,粗糙的木板门敞开着……只见小林正神色飞扬地与店里的人谈着什么,用手朝我这方向指了指,随后,店里走出一位山村的小姑娘,年龄约十五六岁,两条辫子搭在胸前。她朝我这儿看了看,眸光像一汪活活的泉水,我的心刹那被她的眸光洗得透明。只见那小姑娘轻盈地转过身,坐在泥垒的柜台后面了。一会儿,小林走了过来:“车停这儿不碍事,店里那小妮替咱看着,我给了她十元钱。”说完,小林点了点手中的零钱,冲我狡黠地一笑。

山里的空气真清新,分明能嗅得到一缕缕生生的花香,清脆的鸟叫似一滴一滴纯净的露,溅满了树缝。被山气濡湿的小路,隐进野果树的后面了,走过去,会有一只“小手”弄乱你的头发,你一愣怔之后会明白:弯下腰,侧身过去――路,还远着呢。终于,到了逍遥观。我坐在一片破瓦上,深深地呼吸。“这回,可算花出去了。”小林突然说了句莫名其妙的话。我回头看看,小林正站在一块青石上,做着扩胸运动。“什么花出去了?”“假币么!”小林又冲我狡黠地一笑。

这使我忆起了前天小林在数点报款时,发现了一张50元假币。当时,为此事,我还和他吵了一顿,并让他赔了50元钱。“你给那小姑娘的是那张假钱?”“YES!”小林比较得意地笑笑。霎时,那位小姑娘泉水般的眸子升上我心头――我愤怒地朝小林瞪了一眼……

太阳高高的了。返回的路上,小林没说一句话,我们一前一后地走着,热闹的只有身旁的小溪。快到马沟代销店了,我明显地觉得不好意思,真怕那小姑娘出来质问我们,眼睛不敢朝那小店的方向看。还好,眼的余光告诉我:小店的门锁着呢。

我们匆匆地走近车旁。刚要开车门,一位老大娘颤巍巍地走过来:“这是你俩的车?”

我的心一阵紧张:“是――”

“你俩交了多少钱?”

“……”我看了一下小林。

“五……五十块。不――是,是10块。”小林也“做贼心虚”。

“这就对了!这是10块钱。小芳等不上你俩了,她到浅井进货去了。让我在这儿等你俩,她说看车是不收钱的,怕你俩不放心,就收了,这不还给你。”老大娘一口气说了一大堆好像准备好的话。

小林从兜里掏出一沓钱,我知道他要干啥,我打开车门,心里一阵轻松……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一年来,每当我的心被俗欲沾染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老大娘的这番话和那位山村小姑娘纯净的眸光。

(选自“清韵论坛”)

探究练习

1.阅读全文,说说本文的主人公是谁?有哪些性格特征?

2.文中画线句子属于哪种描写方法?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她的什么?为什么?

3.文章对小姑娘的刻画前半部分是 描写,后半部分通过“我”、老大娘和 的行动来表现其美好心灵,属于。

4.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作用。

“山里的空气真清新,分明能嗅得到一缕缕生生的花香,清脆的鸟叫似一滴一滴纯净的露,溅满了树缝。”

5.结合语境理解黑体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我开着车,小林的脸始终贴着窗玻璃,像个天真的孩子;一株绿树,一丛野花,都让他放声吟诵着许多关于春天的诗词。

②小林点了点手中的零钱,冲我狡黠地一笑。

③小林从兜里掏出一沓钱,我知道他要干啥,我打开车门,心里一阵轻松……

6.人与人相处,人与人交往,无论城里人,还是山里人,都应该遵守一个原则,那就是:以诚相待。在你的记忆深处,也许有一个与人交往的小故事,请简要地写出来,并说说这件事对你的影响。(150字左右)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