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草鱼养殖技术范文

草鱼养殖技术精选(九篇)

草鱼养殖技术

第1篇:草鱼养殖技术范文

[关键词] 草鱼 养殖周期 轮捕 清塘

[中图分类号] S965.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2-0211-01

引言

草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草鱼肉质肥厚,味道鲜美,骨刺较少,营养丰富,对促进血液循环、开胃、滋补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草鱼耐粗饲,饲料来源广,养殖成本低,是广大养殖生产者特别是经济基础较薄弱的边远山区养殖生产者的首选品种。

一、养殖周期

草鱼从夏花养至成鱼出塘,一般需要1-1.5周年,第一年夏季鱼种下塘,到第二年春季能长到0.2公斤左右,大的可达0.5公斤,从第二年春天到第二年冬季出塘,草鱼能长到2至4公斤。如果要求当年养成并出塘,必须投放0.2公斤以上的大规格鱼种。

二、养殖水域的选择及设施配置

养殖水域的总体要求是水源充足,避风向阳,交通便利,排灌体系完备。底质土壤中的金属、农药残留量应符合我国《土地环境质量标准》的规定。池塘以面积5-10亩,水深2-3m为好;水库或山塘要求水位稳定,避风向阳,周边无污染源。水源要求清洁无污染,水质感官标准、卫生指标符合我国《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PH值为7-8.5,即表现中性或略偏碱性。池塘或山塘每5亩配备3KW增氧机1台,每口池塘配备自动投饵机1台。

三、清塘消毒

清塘消毒是在鱼种下塘前对鱼塘进行清理和药物消毒,消除塘中的有害生物和病原体。池塘是草鱼生活栖息的场所,也是草鱼病原体的贮藏场所,池塘环境的清洁与否,直接影响到草鱼的健康,所以一定要重视池塘的清整工作,它是预防鱼病和提高鱼产量的重要环节和不可缺乏的措施之一。清塘消毒一般在秋冬季节进行,消毒药一般采用生石灰和二氧化氯,生石灰可以采用干法消毒或带水消毒,干法消毒按每亩75公斤的用量兑水全池泼洒,再暴晒3—5日后注入新水。带水消毒按每亩150公斤的用量兑水全池泼洒。

四、鱼种放养

根据池塘的具体情况、养殖计划、养成产量等具体确定放养量。池塘条件符合上述养殖水域选择及设施配置,计划鱼产量在500公斤以上的,若放养夏花鱼种,每亩可放养夏花草鱼3000尾-3500尾、团头鲂800尾-1000尾、鲤鱼800-1000尾,鲫鱼300-500尾、鲢鱼1000-1500尾,鳙鱼300-500尾。若放养0.2公斤以上的大规格鱼种,每亩可放养草鱼300-500尾、团头鲂(4寸以上)80尾-100尾、鲤鱼(4寸以上)80-100尾、鲫鱼(2寸以上)100-150尾、鲢鱼300-350尾、鳙鱼60-80尾。低于上述标准的要适当希放,根据饲养鱼苗的大小与池塘容量进行适当的移鱼换池驯养。

五、饲养管理

一是管吃。夏花下池时主要以枝角类和浮萍为食,也食人工饲料。当草鱼长至10厘米左右即可摄食鲜嫩水、旱草及颗粒饲料。夏花至15厘米阶段,不必控制草鱼吃食量,应做到吃完就投,但要注意高温、闷热、有雷阵雨时,鱼种极易浮头,食欲减退要适当控制投饵。当气候、水温正常时,应抓紧时间喂足饵料,以保证草鱼快速生长。当草鱼长至0.2公斤以后,由于草鱼生性贪食,常常因为摄食过多而导致肠炎病,特别是体重在0.2-1公斤阶段最易发生,要特别注意定量投喂,每次投喂以八层饱为准,精料以2小时内吃完,青料以4小时内吃完为度。颗粒饲料粒径要根据鱼的大小进行适当调整,以鱼能正常吞食为准。为了让草鱼长得更快更好,投喂饲料要精青结合。3-6月以精料为主,青料为辅,精料投喂次数由每天1-2次慢慢增加到3-4次。7-9月可减少精料投喂量,以青料为主,但要坚持每天捞出草料残渣,以免污染水质,引发鱼病。九月底以后要增投精饲料,利于鱼类储蓄体能,保持增重。投喂精饲料的次数,由一天3-4次慢慢减少到1-2次,直至鱼类停食为止。

二是管水。日常注意观察池水变化情况,主要看水色或气味。可通过定期加换新水和泼生石灰水进行调节水质,每半月加换新水一次,每次加换10-20cm,每月泼撒一次生石灰水,每亩用量20-25kg。水的透明度要保持在30-40cm,氨氮含量不超过0.3-0.5mg/l。草鱼快速生长对水体溶解氧要求是5mg/L以上。增氧机的使用方法,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

三是管病。鱼病的症状,根据鱼体颜色、游姿、集群、沉水、浮水等现象的观察,为难免造成损失,主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养殖过程中要重视“管水”工作,保证水质清爽,不污染、不变质。6-9月是鱼的活动和摄食高峰期,也是鱼病暴发高峰期,要注意作好药物预防,每月定期进行一次全池泼洒药物预防,药物一般采用生石灰(25g/m3)、漂白粉(1g/m3)、硫酸铜(0.7g/m3)与硫酸亚铁合济(5:2)等。 每半月进行一次投喂药饵预防,以“三黄粉”药饵或大蒜素药饵效果较好,50kg饲料用三黄粉(大黄50%、黄柏30%、黄芩20%,碾成碎粉后搅匀)0.3kg或大蒜素0.5kg混匀拌成糊状饲料投喂,连用3~5天。

六、轮捕

草鱼长到2~4kg,便可以捕捞上市。适时将大规体的载鱼量,促进后期池鱼快速生长。由于投放鱼种规格不同及生长速度的差异,至少要进行3~5次轮捕,把已达到商品规格的大鱼捕出上市,有效降低池塘鱼的密度,改善池内存鱼的生活环境。

第2篇:草鱼养殖技术范文

草鱼养殖所需的网箱一般是采用聚乙烯材料编制的主要采用双层结构对于网箱的规格主要需要根据养殖患者来决定例如本地区主要在水库中养殖网箱所承受的水流冲击较小因此其规格可选择6米x6米x45米或者10米x10米x45米网目大小可选为15一5厘米在网箱底部需要垫一块投饵食台(一般可选择30目的纱绢布)这样可有效预防饲料流失养殖时若为已使用过的网箱则需要清洗干净同时使用5%生石灰水完全侵泡半小时若使用新网箱则需要提前1一2周时间下水这样经过水泡后可软化箱片从而必然箱片擦伤鱼体。

2鱼种放养

2.1鱼种选择采取网箱脆化养殖的关键点就是选择优质的鱼苗所选择的鱼苗的规格要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鳞鳍完整平均尾重达到。5千克鱼苗质量符合养殖标准养殖鱼苗若为外地购进则需要对鱼种进行检验检疫在放养前所有鱼苗最好是给予4%食盐水溶液浸浴8分钟若条件允许可选用免疫注射.

2.2放养条件及密度草鱼的放养时间主要为秋末或者初冬养殖水库水温在15Oc左右时最佳草鱼网箱养殖的密度可根据养殖水库条件、养殖技术水平、饵料供应以及鱼种情况等因素进行合理调节一般在放养时可分为两一三个阶段。

3脆化季节

草鱼的脆化养殖处理一般是从春季(水温》15Oc)开始进食直至冬季停食前若养殖户采用的养殖模式是分批分期或者轮捕轮放时则每批(轮)脆化养殖需要的时间需》70天。

4日常管理

4.1养殖管理草鱼养殖的饲料主要采用蚕豆为主(富含蛋白)除此之外还可以适量添加青草其中不可添加其它饲料草鱼的定时喂养时间一般为2次/天即:早上下午4点左右定量喂养的具体量需要根据草鱼的养殖水库水温以及进食情况而定其中水库水温达到1叮c一22Oc时投饵量为草鱼体重的2%一3%/天水库水温达到23℃Zgc时投饵量为草鱼体重的3%一4%/天水库水温达到Zgc一30℃时投饵量为草鱼体重的5%一6%/天由于草鱼具有食草的特陛因此在喂养时可以适量给予青草饲料从而利于改善草鱼的肉质和味道也可提升其经济价值

4.2水质调节水库的水需要半个月换注一次在换注时最好选择在天气晴好时进行完成时间最好在下午5点前每次换注水需要先排放约20厘米高度的水然后在注入约300厘米的新水即可合理控制水体的透明度(一般需达到30一50厘米)p日值需控制在70一8充氧州、时(2次/天)尽量保证水中的溶解氧>5毫克/升水库需要定期泼洒生石灰施用量可按照15天泼洒2。千克/立万米为宜。

5捕捞再放

据笔者多年的买践调研证买在常规情况下草鱼在经过两一三个月左右时间的脆化养殖其质量水平则可达到捕捞标准此时养殖人员可以将全部草鱼捕捞起来然后再投放新鱼苗进行下一批次的草鱼脆化养殖长期养殖成果显示对草鱼采取网箱脆化养殖技术其可以显著提升每批每亩草鱼的产量(一般可增加100千克左右)7养殖实例本文养殖主要由绪云县大洋渔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负责整个养殖过程总投资为2。万元草鱼网箱养殖面积为500平万米在2。万元总投资中购买鱼种费用为5537。元采购蚕豆总量为15300千克支出43600元养殖人员的工资60。。元(按照脆化养殖3个月时间计算)其余支付为水库租金、管理成本、固定资产折旧、水电费等其它杂支出项目计算投入产出对比其中总产值为田万投入资金为20万元买现年收益30万元。

6讨论

6.1脆化养殖模式特点本文研究中采取的草鱼网箱集约脆化养殖技术其养殖原理主要是依据通过改变草鱼的食物结构使草鱼的肉质变得更加脆从而使其肉质变得爽脆而紧硬即便是切成鱼片或者鱼丝都不易出现断碎现象而且草鱼的肉味还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鲜美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客户对于草鱼的特殊的口味需求同时也极大的提升了此类草鱼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最终将增加草鱼养殖的经济效益.

第3篇:草鱼养殖技术范文

一、鱼苗培育

1.放养前准备。鱼苗培育池面积为2~3亩,池深1.5~2米,水深1.2~1.5米。池形以长方形为好,进排水便利,池底以壤土为佳。鱼苗下池前应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带水清塘,每亩用生石灰130~150千克,干法清塘,每亩用生石灰50~70千克。生石灰水融化未冷却时立即全池泼洒。

2.施肥培水。鱼苗池在清塘消毒后可灌注新水,注水时要在进水口用筛绢过滤,注水深50~60厘米。在鱼苗下塘前应施基肥。即在鱼苗放养前5~7天,每亩施畜粪肥200~300千克,或绿肥300~400千克。施基肥后,水中浮游动物植物迅速成长,水后色转为嫩绿或淡褐色,即可放养鱼苗。

3.鱼苗放养。放养时间为每年5月份,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进行,晴天投放。放养时将鱼苗袋放入池水中10~15分钟平衡水温。投放的鱼苗应体质健壮、规格整齐、色泽鲜嫩、肥满匀称,游动活跃。一般每亩放养鱼苗12~15万尾。如鱼池面积较大,每亩可放养20万尾。

4.鱼苗饲养。鱼苗下塘后,第2天起投喂黄豆浆,每天2次,8~9时,14~15时各一次。最晚不超过16时。放养后第l周,用黄豆每天2~3千克/亩,磨成豆浆分两次全池泼洒。第2周起黄豆用量应增加至每天3~4千克/亩;第3周开始,可在池塘周围浅水区增放豆渣或豆饼糊等。

5.日常管理。鱼苗培育期间应定期加注新水,鱼苗下池时,池水一般在50~70厘米深,鱼苗下塘后4~5天,应加水10厘米,以后每隔3~4天加注新水1次,鱼苗培育到夏花阶段池水深应达1.5米左右。加注新水应严防野杂鱼等混入池内。每天巡塘2次,观擦鱼苗活动情况,及时清除蛙卵,检查池水是否漏水,及时捞除饲料渣滓、水面豆浆泡沫等,保持池水环境清洁。鱼苗下塘后经过20~30天的培育,长至3厘米左右后应分池养殖。

6.拉网锻炼。在夏花鱼种出塘前,应经过2次拉网锻炼后方可出塘。一般在鱼苗下塘20天后,以密眼鱼网在池内扦捕,时间应选择在晴天上午8~9时进行,将鱼围入网中拣出野杂鱼,数分钟后即放回原池,间隔一天后用同样的方法,把鱼围集到网内,将网提起,把鱼转移网箱中,缓慢拖动网箱,使鱼顶水游动1~2小时,鱼放入池中。经2次拉网锻炼后,夏花鱼种体格健壮,即可分池养殖。

二、鱼种养殖

1.鱼种放养。鱼苗经30天左右培育,体长达到3厘米左右,此时应分池,进入到鱼种阶段养殖。池塘面积一般为2~3亩,大的也可4~5亩,每亩放养纯系草鱼夏花鱼种8000~10000尾,搭配鲢、鳙夏花鱼种200~300尾/亩,夏花草鱼下塘后,可投喂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30%,将配合饲料加工成粉料全池投喂,上下午各投喂1次,投饵量每天0.25~0.5千克/万尾。体长达到8厘米,改用直径1.5毫米、粗蛋白28%的颗粒料投喂。体长达到12厘米后,投喂粒径2.5毫米蛋白含量26%的颗粒料。每池安装自动投饵机1台,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每次投喂1小时左右,每次70%左右的鱼种散开后停止投饵。在鱼种培养期间每天搭配5%~10%的嫩青料。

夏花草鱼下塘后,也可投喂浮萍及精饲料。当夏花草鱼长到7厘米时,改喂切碎的嫩草,10厘米后,直接投喂青草,投喂量根据鱼体生长、摄食和天气情况而定,阴雨闷热天少喂,晴朗天气多喂。投精饲料一般控制在3小时吃完、青饲料4~5小时吃完为宜。

2.水质管理。饲养前期2~3天加注新水1次,加水量10厘米:从7月中旬至10月上旬,每半月加水1次,加水量20~30厘米。随着注水次数的增加,水深保持在2米左右。培育中期为夜间加水。9月中旬以后,视水质情况变化加水。一般加水宜在清晨进行。在鱼种伺养期间保持池水透明度30厘米左右。

注意事项:夏花鱼种下塘前,用4%的食盐水消毒5~10分钟;饵料要新鲜,不用发霉变质饲料,饵料台周围经常消毒:饲养期间每10天停食1天,可增强鱼的饥饿应激反应能力,锻炼鱼的消化系统,减少肝胆疾病的发生:每月全池拉网锻炼1次,增强鱼的体质:鱼病以防为主,除彻底清塘外,从夏花入塘后,注意调节水质。鱼病流行季节,每月用生石灰全池泼洒1次,用量10~15千克/亩。经5个月左右的饲养,可育成规格为100~150克的冬片鱼种。

第4篇:草鱼养殖技术范文

关键词:山区池塘;草鱼;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S965.11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山区小池塘水流养殖草鱼充分的利用了山区自然的水源优势,给池塘源源不断的提供着充足的水分,促进了鱼塘水体的交换,从而保证了鱼塘较高的溶氧量,加快促进池塘草鱼的新陈代谢和生长,是提高单位水体草鱼产量的一种高效养殖方式。此种养殖方式具有投入少、产量大、效益高、管理简单等优点,对于增加农民的收益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适合在福建等山区农村进行推广。

1 山区流水小池塘的建设

1.1 小池塘建设的基本条件

因小池塘需要源源不断的更新水体,小池塘的建设应该建在引水比较方便的地方,水量要丰富无污染,溶氧量需要达到8mg/L以上,而且不会受到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停水,不容易发生山洪等洪涝灾害的影响,同时不能够离居住地太远,不利于池塘的管理。

1.2 小池塘的建造

池塘不宜过大,根据水源的情况,池塘面积应在25m2左右,池塘的深度在1.6m左右为宜,蓄水量在1.1m左右为宜,有利于池塘中水体的交换。池塘四周的围壁通常都是修筑成直立的或稍微有点倾斜的,池壁的修饰最好是不要采用表面粗糙的凝块石,否则容易造成草鱼表面的擦伤,通常采用的都是鹅卵石。而鱼塘池底的建设通常都是修筑成漏斗形状的,由四周稍稍的向中间倾斜,并且为了方便池塘的清理,可以适当的在鱼塘池底铺上一层卵石。

池塘进水与排水系统的建设对于水流鱼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池塘的溶氧量。进水口的设置高度最好能够高出池塘水平面25cm左右,这样就能对池塘形成一个重力水柱,从而能够加速池塘水体的交换和增加池塘的溶氧量,切勿忘了在进水口设置一个拦污隔离网,避免一些杂物进入鱼塘。而池塘的排水口通常都是设置在池塘的底部中央,这样排水口不仅具有排水功能还能兼具排污的功能,从而加快池塘水体的垂直交换和水体的清洁。排水管道的大小可以依据池塘面积和水源情况而定,通常都是选用口径在150cm的管道,同样需要在排水口设置一个拦鱼隔离网。在放养之前需要先对池塘进行消毒处理,这是很重要的一步但又是很多人容易忽视的一步。池塘消毒措施一般都是采取先暴晒后洒生石灰的办法。

2 流水池塘的鱼种放养

2.1 鱼种质量及其放养方式的选择

山区小池塘流水养殖通常都是以放养草鱼为主,还可搭配一定数量的鲤鱼,此种养殖方式当年就可以收成上市,或可以采用轮捕轮放的放养方式。鱼种的选择应该规格大小体型一致,身体健壮,并且鱼种应该经过检验检疫,防止发生传染病的灾害。

2.2 放养密度的选择

放养密度的选择是一个综合的考量,不是简单的依靠池塘面积等单一的因素估算出来的,其应该综合的考虑到池塘的水源大小及其水质情况、放养的鱼种的规格、放养池塘的面积及其所能够达到的管理水平等,只有掌握了这些要素,才能够对放养的密度进行灵活的掌握。如果山区的水质优良而且水源丰富则可以酌情的加大放养的密度,反之则需减小放养的密度;而对于规格较小的鱼种则可以加大放养密度,反之则小些;如果渔民掌握了较为丰富的养殖技术并且有着足够的时间,则可以适当的加大养殖密度,反之则不宜。根据笔者的实际经验总结来看,24h之内池塘水体的换水量能够达到4次以上的池塘,规格100g的鱼种的放养密度可以达到10尾/m2左右。

2.3 放养时间的选择

鱼种的放养时间一般都是选择冬末春初的时刻,最晚也不要超过清明节,否则容易影响鱼种的成活率和养殖的时间,从而增加养殖的成本。另外,鱼种在放入池塘之前也应该进行消毒,消毒措施一般都是采用3%的食盐水浸泡10min左右,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鱼种发病的几率。

3 饲料的投喂

福建地处山区,有着很多的青绿饲料,因此渔农可以利用这一优势,选择一些常见的青绿饲料,比如说青草、浮萍、苏丹草、黑麦草等。而投喂量的选择依据池塘鱼的总重量来定,同时还有根据当地的天气、水质、水温等做出灵活的选择,日投喂量一般都是在池鱼总重量的40%左右。如果当地天气状况良好,气温适宜,水温适中,池鱼活动频繁,则可以适当的价位投喂量;反之,如果当地天气阴雨绵绵,水温过低,池鱼的活动度比较低,则适当的减少投喂量,盲目的加大投喂量不仅不能够增加池鱼的产量,还有可能因为池鱼的暴饮暴食导致严重的肠炎病,特别是在盛夏高温时节,过多的青饲料容易腐烂,导致池塘发臭,池塘溶氧量下降,影响池鱼的生存。因此,投喂时应该保持青饲料的新鲜度,同时投料时要是发现上一次投喂的青饲料还有过多的剩余则应该减少投喂量,并且需要及时的清除剩余的青饲料及其草鱼粪便之后再进行投料。投喂的时间一般是在上午8:00和下午15:00左右分2次进行投喂。

4 水流量的控制

水环境是池鱼赖以生存的要素,和水流量的大小与控制又决定了池塘水环境的好坏。因此,在流水小池塘的养殖过程中要做好水流量的控制。初春时节,水温相对来说比较低,因此为了能够保证池水能够保持在一个适宜的温度,水流量就应该小些,减小草鱼不必要的能量消耗,之后随着气温和水温的不断升高,水流量就可以逐渐的加大,8月份左右水流量就可以达到最大,进入10月份之后,开始进入冬季,水温又开始慢慢的降低,此时水流量又应该开始慢慢的减小。同时,除了排水口本身具备的一定的排水功能外,每周还应该用木棍轻轻的搅动池底,使池底的污染排得更加的彻底。

5 流水养殖草鱼鱼病的预防

山区流水小池塘养殖草鱼的密度相对来说会比较的大,因此一旦发病起来也就很难控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应该及时做好鱼病预防工作。

5.1 鱼病的预防

鱼病的预防主要是通过以下措施进行:保证青饲料的新鲜度、及时的清理池塘中剩余青饲料、合理控制鱼塘的水流量、对池塘和鱼种进行免疫消毒等。特别是在鱼病的流行季节,每隔半个月就需要定期的进行漂白粉的消毒,防止流行病的发生。

5.2 鱼病的治疗

一旦发生鱼病,及时的治疗就显得尤为关键,山区池塘草鱼的主要病症有水霉病、小瓜虫病等。水霉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鱼类因摩擦而致死表皮受伤,水霉菌寄生而导致的,此种病的治疗可采用每立方米水体用菖蒲10g捣烂加食盐3g浸泡6h之后进行全池塘的喷洒,喷洒时池塘要停水0.5~1d。小瓜虫病的引发是由于小瓜虫幼虫侵入鱼内导致的,俗称“白点病”。该病的治疗方法是可采用小瓜敌杀进行喷洒。

6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简要的阐述了山区小池塘流水养殖草鱼的一些技术要点及其鱼病的预防等技术,可供广大渔民朋友参考。山区池塘养殖草鱼技术因地域条件不一样,所以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望广大渔民能够在结合本文经验下再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积极的总结出一些可贵的经验,为我国的山区池塘养殖技术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洪云钦.草鱼健康养殖技术[J].福建农业,2011(9):34-35.

[2] 李小军.池塘草鱼种高效养殖技术[J].科学养鱼,2010(5):10-11.

[3] 杨明军.山区池塘草鱼鱼种高效养殖试验研究[J].陕西水利,2010(6):129-130.

[4] 杜聪致.山区小池塘草鱼高产高效养殖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11(20):32-33.

[5] 林丽华.山区小池塘草鱼流水高产养殖技术[J].广西水产科技,2008(2): 27-30.

[6] 林丽华,陈意明.山区小池塘流水养殖草鱼高产技术初探[J].广西农学报. 2008,23(2):63-65.

第5篇:草鱼养殖技术范文

鱼苗一般在春季放入,可于冬季把池中的水放干,进行冻晒池底,时间可在20天以上。如果池底淤泥量过大,在春季化冻时要适当清池,在鱼种放入前的半个月,放入15厘米深的浅水,然后撒施生石灰进行池塘消毒,减少病害的发生,生石灰用量为每亩150公斤。

2鱼种放养

鱼种一般在春季放入,为充分利用池塘水层,可以根据鱼的分层特性,同塘多鱼混养。在以草鱼为主的池中,可以同时放入生活在底层的鲫鱼,数量控制在规格为15~20尾/公斤的鲫鱼种300尾。生活在上层的主要是鳙鱼和鲢鱼,数量可以控制在规格为5~6尾/公斤的鲢鱼种50尾、鳙鱼种10尾。草鱼是主要生活在水中层的鱼类,以水草为食物,规格为200~250克/尾的草鱼种每亩投放300尾。放入时要把鱼种用5%食盐水浸泡消毒5~10分钟,然后放入池中。

3饲料投喂

3.1饲料选择

草鱼的饲料在选择上,一是要注意质量控制,要从正规的大厂家购买,大品牌正规厂家的饲料在质量及各种元素的含量上都能有所保证;二是要注意饲料的特点,草鱼的饲料有很多种,最好的是膨化料,其次是颗粒料;三是在饲料粒径大小上也要有所选择,要根据草鱼的大小来决定饲料的粒径,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适口性变差,影响草鱼进食的积极性,不利于草鱼的生长,同时也降低了饲料的利用率,造成浪费,增加成本,并会加速水质的变化。

3.2投喂方法

要根据温度、溶氧、水质等因素,决定每天饲料投喂量。一般应选择晴天太阳出来2小时后,溶氧达到一定标准时开始投喂,效果较好,持续阴雨天、鱼类浮头天气尽量少喂或不喂。在投喂配合饲料的同时,可搭配投喂青饲料。青饲料有利于增强鱼类体质,降低养殖成本。饲料投喂一般每天投喂2次,以2小时内吃完、草鱼摄食8成饱为宜。3~6月以投喂蛋白质含量为28%的颗粒饲料为主,日投饲率为3%,适量投喂青饲料;7~9月,控制颗粒饲料投喂量,日投饲率为1.5%左右,颗粒饲料蛋白质含量为28%,加大青饲料投喂量,控制鱼病发生;10~11月投喂蛋白质含量为32%的颗粒饲料。连续投喂颗粒饲料一段时间后,应停喂颗粒饲料1周,间隔期内投喂原粮饲料。为避免草鱼患上肝胆综合症等疾病,并在饲料中可以适量添加维生素,补充草鱼的维生素量及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保证草鱼能健康生长,减少死亡。

4水质管理

草鱼养殖的日常管理中,要做到经常巡看,密切注意水质的变化。良好的水质是草鱼健康生长的必备条件,一是注意水色的变化,二是要注意水中氧气的溶量。正确及时使用增氧机和适时的加注新水,保持水质的稳定。增氧机一般在每年6月~9月,由于天气变热,所以在晴天无风时,每天下午要增氧2个小时,在早上也要适当增氧,如果遇到阴天,要提前进行增氧。在向池中加入新水时,要注意加入水量,不要一次加入过多,而要采取小量排出,小量加入,经过多次排进排出,达到池中水质更换的目的,因为水温的变化对于鱼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一般在6~9月期间,可每隔3~5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10厘米深,每隔半月用15公斤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消毒一次,以保证水质清洁。

5病害防治

草鱼常见病有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对草鱼危害最大,并且容易并发,故将它们统称为草鱼“三病”并发症。烂鳃病症状:病鱼不合群,独自游动,头部变黑,主要病症在鳃部,鳃盖、鳃都有充血发炎症状,而且严重时鳃会出现腐烂、带有污泥现象,鳃盖中间形成透明小窗,呈不规则状,鳃丝有肿胀现象,末端损坏,伴有大量粘液。肠炎病症状:患上此病的草鱼也出现不合群、独自游动的情况,但游动无力,头部也变得乌黑,最主要的症状腹部变得膨大,有红肿现象并突出,如果轻压患鱼腹病,中会流出黄色粘液和脓血。赤皮病症状:主要病状表现在鳞片上,因为患鱼的腹部两侧出现发炎情况,严重时会导致鳞片松动脱落大量脱落,鳍基充血或糜烂,鳍部的蛀蚀状严重,患鱼游动无力,常离群独游。防治措施:一般采取内服外泼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外泼主要以漂白粉、二氧化氯等消毒剂为主,连用3天;内服以“三黄粉”药饵效果较好,每50公斤鱼用三黄粉(大黄50%、黄柏30%、黄芩20%,碾成碎粉后搅匀)0.3公斤与面粉糊混匀后拌入饲料中投喂,连用3~5天。投喂的饲料一定要保证质量,切忌投喂霉烂变质的饲料。

6适时捕捞

第6篇:草鱼养殖技术范文

关键词:池塘;鱼虾生物膜;低碳养殖技术;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S96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232051

前言

鱼和虾作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2种食物,有着很丰富的营养价值,是很多人钟爱的食物,随着鱼虾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野生鱼虾受到污染水量急剧减少,池塘养殖鱼虾就肩负起了主要供应的来源。根据现阶段池塘养殖鱼虾的基本情况作出分析,对鱼虾养殖技术类别进行应用,在应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以淡水龙虾为基础生物膜低碳养殖技术的使用,对不同种类的池塘,进行分别研究,找出适合的养殖方式,再以草鱼为例,对草鱼的养殖方式有什么需要改进的问题,研究池塘生物膜低碳的养殖技术对鱼虾的养殖有什么成效。

1 现阶段池塘养殖的现状

现阶段,为了供应市场的需求,池塘养殖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但是,很多的池塘养殖只注重产量,没有做到对池塘的养殖技术做研究,这就出现了很多的养殖方面的问题,比如:在高密度的养殖下,关于饲料和渔药的投喂问题,还有鱼虾过多,排泄物问题,饲料、饵料、渔药的残留在池底大量的堆积问题,导致了池塘的水质差,鱼虾病害严重,死亡率高。

而传统的养殖方式因为需要大批量的换水,导致水体有大量的污染,如果将这些污水进行排放,还会对周围的水资源造成污染。这样的方式不仅仅传统池塘的养殖使用的水体被污染,还会造成周围的水质的恶化,严重的还会导致水质的富营养化。但是由于我们认识问题比较晚,水环境已经呈现出了恶化的趋势,对于其中的问题,很多的专家已经开始研究对策,经过了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的对比,我们发现,生物修复技术相比其他方式,有很多的优点,比如:污染较小、修复成本较低,但是修复的效果十分的良好,适合大多数的水资源修复工作。

2 生物修复技术

2.1 微生物修复技术

微生物修复技术是现阶段关于养殖方面使用研究比较频繁的一种技术。这种方式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将水中有害的物质或者是污染物质进行吸收、转化、降解等步骤,能够有效地减少有害物质的生长,微生物法利用的是细菌在水中的存活时间较短且新陈代谢的速度比较快,所以,其降解污染物的速度比其他的方式要快。微生物修复技术的使用,能够有效地对养殖水的环境起到改善的作用,能够及时的修复水中存在的问题。

2.2 植物修复技术

使用植物修复技术对水质进行改良,主要就是通过对水生植物的使用对水中含有的氮磷进行吸收和去除。使用不同种类的水生物能够起到不同的效果,要根据水质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选取适合的植物进行修复。植物修复技术的使用,不仅仅能有对水中的磷成分进行控制,还能够对水底的淤泥的富营养化进行优化,水底淤泥的多少也会对水质有很大的影响,这种方式能够在控制淤泥的同时,对水中的氮磷进行回收使用。通过不同植物的组成方式,既能够达到一定的修复效果,还能够节约修复的成本。但是一般情况下,不建议使用水生植物的方式进行水质修复,其占水面积比较大,修复的过程比较长,还会受到不同季节的影响,不建议大面积使用,但是可以与其他的方式搭配使用。

2.3 动物修复技术

动物修复技术与植物修复技术的概念类似,通过对一些食用水体中的藻类生存的鱼类进行放养,能够有效地减少水中造成污染的植物,也可以选择一些微型的浮游动物,对水中的藻类进行有效地抑制,还能够控制富营养化程度。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动物修复技术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动物的投放比例,按照水体内实际情况进行投放,避免水中的动物因为抢夺食物而死亡,也会造成水体的污染。投放的动物过多,还会出现大量的排泄物,对水体也会产生一定的污染,违背了动物投放的目的,反而加重了水体的复合程度。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对动物投放进性配置,才能够产生良好的治理效果。

2.4 生物膜修复技术在池塘养殖的应用

生物膜指的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聚合物,以及对其进行包裹的基质网,这种技术现阶段在工业污水的排放中比较常见。生物膜修复技术有很多的优点,比如:占水体的面积较小,对整体的空间使用率比较大,技术能够实现自动化的管理,还有着耐冲击力强,能够有效地减少淤泥的堆积等特点。经过大量的实验表明,这种生物膜修复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水质起到修复的作用,还能够节约修复的经济成本,生物膜本身不会造成过多的二次污染,在现阶段池塘养殖的水质有着十分宽广的发展前景。

3 池塘对虾生物膜低碳养殖技术

淡水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原产于墨西哥北部和美国南部,由于其适应性广、繁殖力强,无论在江河、湖泊、池塘还是在水田均能生存,对水质要求不高,且虾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但是淡水龙虾在养殖的过程中仍然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主要是淡水龙虾对有机的或无机的化学物质非常敏感,超限就会引发虾中毒症。使用生物膜低碳的养殖技术,能够有效地对淡水养殖池塘的水质进行优化,净化了水质的同时也改善了水体环境,还能够对水中的微生物细菌和藻类生物得到相应的控制。

4 池塘对草鱼生物膜低碳养殖技术

草鱼作为四大家鱼之一,是现阶段我国的鱼养殖业普遍养殖的淡水鱼。现阶段大多数使用的养殖方式都比较传统,在草鱼的池塘中,鱼的密度比较高,也会因为饲料、饵料、药品的大量投掷,造成水体的污染问题,草鱼在养殖的过程中还可能因为疾病原因,造成死亡。针对这些问题,利用生物膜低碳的养殖技术进行改进。能够对水体中的藻类进行分解,控制了有害藻类的生长,还能够吸附水中的颗粒物,将水中的污染物进行转化,形成可食用物质,进行二次喂养,提升了饲料的使用率。

5 结语

综上所述,池塘鱼虾使用生物膜低碳的养殖技术,能够很好地起到水质净化作用,减少生物的死亡,吸收分解了水中很多的微生物,提升了水体质量的同时,保证了鱼虾的健康生长,能够有效的增加鱼虾的总产量,适合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江兴龙,邓来富.生物膜“细菌-藻类”协同系统改良淡水池塘养殖水质与沉积物的效果研究[J].海洋与湖沼,2015(03):603-610.

[2]李俊伟.刺参―海蜇―对虾综合养殖系统和投喂鲜活硅藻养参系统的碳氮磷收支[D].中国海洋大学,2013.

[3]朱祥宇.应用生化标记物色素及脂肪酸研究不同养殖环境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生理生态学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3.

第7篇:草鱼养殖技术范文

(1.衡水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河北 衡水 053000;2.冀州市畜牧水产局,河北 冀州 053200;

3.滨湖新区管委会,河北 衡水053000)

基金项目: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淡水养殖创新团队资助。

作者简介:薛建民(1960.8-),男,高级工程师,衡水泥鳅和淡水虾养殖综合试验站站长。2016345187@qq.com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4.12.021

为了改善衡水湖生态环境、促进渔业发展以及保护水生生物资源多样性,衡水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和相关部门通过衡水湖水域生境修复与增养殖技术研究来促进衡水湖水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利用生物修复(bioremediation)技术,通过人工增殖放流渔业资源,增加草食性、滤食性和部分杂食性鱼类,控制水域中的浮游生物、杂草和底泥有机碎屑等,净化衡水湖水质和修复水域生态环境,充分利用水体生物资源,将大量内源性和外源性营养物质转化为鱼产品,使渔业增产增收、水质“减肥”反清,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共赢。

1衡水湖生态环境现状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沿海和内陆江河流域地区在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资源开发同时,对自然水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其中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水域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下降、水域生态荒漠化的问题十分突出,许多天然经济鱼类种群数量大幅度减少,捕捞产量、个体重量不断下降,濒危程度不断加重。因此,我们必须在衡水湖发展生态渔业,进行水域生境修复的研究,以保护好部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为了搞好衡水湖水域生境修复与增养殖技术研究,除了增殖放流草、鲢、鱅、鲤、鲫鱼外,我们还根据湖中水生物资源实际,报请市政府和省厅有关部门批准,通过特种鱼、虾、蟹类增殖,完成湖中受损生物链修补。进行了鳊鱼增殖、澎泽鲫鱼增殖、高背鲫增殖、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增殖、黄颡鱼与中华鳖等六次新品种增殖试验。

生物修复(bioremediation)技术是根据鱼类与其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水陆物质循环系统,通过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效益的一种模式。按照食物链和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原理,突出水域生态环境调控。采取生物、物理措施调控水质,使渔业水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根据资料分析,衡水湖湖体水质状况的变化过程是:80年代,衡水湖前期以III至IV类水为主,呈现一定的污染状态。90年代,中期以III至IV类水为主,属轻度污染,局部V类水,属重污染。后期进入IV至V类为主,局部已劣于V类水,属重污染。2000年,水质以V类水为主,属重污染;湖体富营养化状态已达到重富营养化程度。在最近的20年中,衡水湖水环境质量每十年下降一个等级。

衡水湖水环境的恶化使渔业发展的环境受到极大影响,衡水湖水质恶化与富营养化使得湖中的水生生物种类减少,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水生高等植物大面积退化,群落组成愈益简单,特色水产品生存环境日益受到威胁。富营养化导致蓝藻水华大量出现,频率逐年增多,分布范围逐渐向核心区外展,且蓝藻毒素直接影响饮用水水质。衡水湖水环境恶化及水体富营养化造成了整个保护区安全的水质性缺水,是保护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衡水湖水生植物品种众多,以沉水性植物为主,周边附以芦苇菖蒲等挺水植物组成的天然湿地。但由于水生植物利用率受到制约,95%以上腐烂后沉入水底,使保护区周围的生态环境也逐渐开始受到破坏,保护区作为衡水湖水生动、植物生存的最后一片净土也在受到威胁,鱼类资源有减少趋势,部分地区主要针对红鳍原鲌繁殖的水草捕捞过度,使水产种质资源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如不进行水域生境修复,衡水湖的许多珍贵物种资源将逐渐消亡,衡水湖西湖水源地也将受到影响。

2衡水湖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和措施

改善衡水湖水环境迫在眉睫,根据衡水湖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衡水湖生态环境保护方案。本方案主要是采用水生态系统生物操控技术,通过人工增殖放流渔业资源,增加草食性、滤食性和部分杂食性育种,清除水域中的浮游生物、杂草和有机碎屑等,净化衡水湖水质和修复水域生态环境,充分利用水体中的浮游生物资源,将大量内源性和外源性营养物质转化成水产品,创建衡水湖生态渔业。自1995年以后,经省、市有关部门批准,我们大胆组织特种鱼类增殖,修补湖内受损生物链。截至目前,主要完成了鳊鱼增殖、澎泽鲫鱼增殖、高背鲫增殖、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增殖、黄颡鱼与中华鳖等六次新品种增殖试验,有效提高了衡水湖渔业资源的产量及产值,使养殖产量由400 t/年增长到2 000多 t/年,为渔业增产和湖区百姓增收,确保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

2.1增殖渔业资源

衡水湖自2005年以来加大了增殖放流力度,到2012年,省、市财政共投资359万元增殖渔业资源,获增鱼产量14 904 t,渔业产值1.24亿元。有效提高了鱼产量及鱼产值,同时对衡水湖的生态环境及经济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1.1鳊鱼增养殖首年(2005年)放流1.5万尾,规格60~80尾/kg,当年达到200~450 g/尾的上市规格,回捕率达到70%,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6年继续放流5万尾60~80尾/kg的鳊鱼,部分取代鲢鳙。经过精心安排和严格操作,调运鱼苗成活率达99.8%。经济效益较同级鲢鳙鱼高出5倍。

2.1.2彭泽鲫鱼增殖试验在有关技术人员提出可能存在种群关系冲突的情况下,2002年首次增殖0.5万尾,经两年跟踪观察后,于2004年再次进行正式增殖放流,结果:①彭泽鲫鱼市价和单体重量相当于当地鲫鱼的3倍,②尚未发现种群冲突,发展潜力巨大。

2.1.3高背鲫增殖经过3年的增殖试验,积累了大水面增殖高背鲫的经验,为推广湖、库增殖高背鲫奠定了技术基础。

2.1.4中华绒螯蟹增殖放流组织了2006-2008年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增殖放流,取得明显效果:①多数河蟹当年达到50~100 g/只,部分达到200 g/只,最大个体达350 g/只,最高年捕捞量可达25~30 t;②河蟹栖息水域的水草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了水草沉积和水体污染,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1.5黄颡鱼增殖2009年从省水产技术推广站鱼种场购进了200万尾黄颡鱼,规格为夏花。从跟踪调查结果看,当年夏花在湖中可长到30~50 g/尾,次年可长到100~150 g/尾。由于黄颡鱼在湖中可再生,湖中已形成黄颡鱼的持续种群,年捕捞量在15~25 t。这项工作为补充当地濒危鱼类资源,修补生物链、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很大作用。

2.2保护措施

对于湖中放养品种、数量我们都科学地制定方案,严把增殖苗种质量关、数量关,以确保水域生境修复所需鱼苗质量。苗种放流方法:河蟹大眼幼体采用蟹苗箱装运、黄颡鱼采用塑料袋充氧水运。其他苗种均采用活鱼运输车运输,湖边过秤计量。

放养品种的搭配比例:根据湖中饵料生物、鱼类数量、水质变化确定鱼、蟹放养量的搭配比例。

为了保护衡水湖中特有品种,红鳍原鲌、青虾、秀丽白虾、黄颡鱼,经农业部批准设立了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区内严禁一切捕捞船进入。

为了确保衡水湖生态渔业的建设,设立了禁渔区和禁渔期。并取消了春季捕捞。每年的捕捞期为9月中旬至11月上旬,并经农业部批准,配备了渔政执法快艇3艘,50 t渔政执法船一艘,渔业执法人员20名,以确保渔业秩序的稳定和生态渔业的建设及水域生境修复的需要。

为了更好地观察放流品种的生长状况,每月都随机取样检测鱼类、水质、水草及浮游动植物的变化。以便为来年湖中增殖品种、数量、搭配比例提供依据。

每年捕捞季节,我们都根据每天的捕捞量来计算出湖中生态渔业的增殖效果。

3衡水湖水域生境修复效果

3.1经济效益

通过增殖放流增加了生物多样性和资源量,提高了大水面的渔业产量,单产从8年前的225 kg/hm2增加到510 kg/hm2。2005-2012年共增加渔业产量14 904 t(见图2),按实际市场价格计算,则,渔业产值:14 904 t×0.832万元/t=12 400万元;

纯利润:12 400万元-359万元(苗种费)-941万元(管理与捕捞费)=11 100万元;

投入产出比:1 300万元∶14 904万元=1∶11.5。

3.2生态效益

通过增殖放流调整湖中水生生物资源种群结构、合理利用水域饵料资源,改善了水质,提高了湖水自净能力。通过以鱼控草、以鱼控藻、以鱼净水的具体措施,使衡水湖生态环境更加优美。

衡水湖水质由次IV级变为III级水,衡水湖水质酸碱度由6.5变为7.5,避免了湖区草型富营养化和藻型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

3.3社会效益

通过水域生境修复与增养殖技术的应用,使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当地招商引资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吸引了数万名游客到此观光,更是带动了湖区周边市场经济的发展,湖区群众收入和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湖区旅游和餐饮业年创社会效益数亿元。

4衡水湖水域生境修复的几点体会

衡水湖最大蓄水量1.23亿m2,每年冬季补水6 000万m2,每年自然消耗水量在6 000万m2左右。水域全年居于静止状态,水位落差1.5 m。水质相对稳定、水草资源丰富、饵料生物繁衍较快,如果控制不好容易造成湖泊沼泽化、水质荒漠化。所以发展生态渔业大有文章可做。水域生境修复与增养殖技术的应用既能控制水域环境,又能将湖中内源性和外源性营养物质转化为绿色的水产品,使渔业增产、增收、水质“减肥”返清,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共赢。

通过人工增殖放流手段尽量保证衡水湖水生生物多样性(有益生物),力争构成较为完整的生物链和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发展生态渔业奠定有利基础。

加强衡水湖水生动植物疾病监测防控体系及水质监测体系。我们在冀州市畜牧水产局报批了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委托河北省水文局衡水湖水文站每月对衡水湖水质监测一次,为衡水发展生态渔业、进行水域生境修复提供有力的技术手段。

加强宣传、加大渔业执法力度。衡水湖周边涉及村庄较多,渔业人口2万人。生态渔业的发展和水域生境修复与增养殖技术将惠及湖区百姓。但是由于4 000 hm2的水域、45 km2的地域,给管理带来了很多不便。为此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湖区百姓保护放养鱼类、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同时需加大渔政执法力度,维护湖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我们为衡水渔政站配备了执法快艇3艘,50 t渔政船1艘。

加强资金管理,所筹资金的应用必须公正、公开、透明,购买鱼、虾、蟹类鱼苗需经公开招标确定,自觉接受湖区百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给湖区百姓做出表率,让他们自觉接受法律的约束和渔政管理人员的管理和检查。

加强生态渔业和衡水湖水域生境修复与增养殖技术的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发展衡水湖的生态渔业涉及面广、情况比较复杂,很多技术问题还在探讨当中,故需建设一支理论水平好、技术水平高的科研专家创新团队,自己的力量不足,可以外聘专家共同为衡水湖的生态渔业发展、增殖放流、日常管理以及水域生境修复的方式方法进行研究,确定发展方向、目标、措施,走好绿色、环保、生态的渔业发展之路。为此我们已经和省内有关科研机构以及衡水学院开展了衡水湖水质、水草、底栖生物、浮游动植物的基础调查。

第8篇:草鱼养殖技术范文

关键词 草鱼车轮虫病;病原;症状;防治

中图分类号 S9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9-0249-02

草鱼是我国渔业的主要养殖品种之一,草鱼车轮虫病是影响其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方面之一。笔者在2016年4月10日至5月10日对安徽合肥丙子渔场草鱼车轮虫病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防治方案,以期为养殖生产中草鱼患病的防控和治疗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丙子渔场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滨湖新区的丙子村,该场主要为池塘养殖模式。对其中的2个养殖池塘进行调查,其养殖水面分别为1号塘0.93 hm2、2号塘1.00 hm2。主要养殖草鱼,套养花白鲢。2016年4月10日至5月10日调查丙子渔场个体养殖户草鱼发病情况及往年治疗草鱼车轮虫病的药物用法与用量。

1.2 试验器材

剪刀、镊子、解剖刀、放大镜、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解剖盘等。

1.3 调查方法

观察发病鱼塘中鱼体的活动情况,并打捞出3~5条具有典型症状的半死病鱼,先用肉眼观察鱼体表面是否有异常,再将病鱼进行解剖,查看其体内脏器是否病变,用显微镜观察体表、鳍、鳃等部位的黏液。详细记录病变部位。同时向养殖户了解发病情况、既往病史、发病后是否及时用药以及以往所用的药物和剂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原

车轮虫属原生动物纤毛门、寡膜纲、缘毛目、车轮虫科。广泛寄生于各种鱼类的体表和鳃。虫体侧面观察如毡帽状,反面观察是圆碟状,运动时如车轮转动样。一面隆起,一面相对凹入。口沟两侧各生一行纤毛,形成口带。反口面直径随种类而异,为10~100 μm,其中部向体内凹入,形成附着盘,用以吸附在寄主身上 。反口面最显著的构造是齿轮状的齿环。齿环由齿体相互套接而成,齿体分为3个部分:中部为前后互相套接的空锥形部分,叫锥体;锥体向齿环的外侧突出成镰刀状的突起,叫齿沟;从锥体向齿环的内侧有一针状突起,叫齿棘。在齿环的外面有一圈辐射状排列的辐线,叫辐线环。辐线环之外有一圈薄而透明的膜叫缘膜。反口面的边缘,缘膜之上有一圈较长的纤毛,叫后纤毛带。车轮虫用附着盘(反口面)附着在鱼的鳃丝或皮肤上,并来回滑动,有时离开宿主在水中自由游泳。因其游泳时一般用反口面向前像车轮一样转动,所以叫做车轮虫[1-3]。

2.2 流行情况

草鱼车轮虫病全年在各地均有发生。水温在15 ℃以下时少见,20 ℃左右开始流行,流行最适温度为 20~28℃。车轮虫寄生于鱼体的鳃部。一般会对鱼苗、鱼种及成鱼造成危害,如果感染严重,会引起病鱼大批死亡,死亡率有时很高。1龄以上的大鱼虽也有寄生,但一般危害相对较小。引起车轮虫大暴发的因素有很多,如水质差、养殖池塘小、水浅、食料不足、放养密度过大、天气恶劣等[4-5]。

2.3 症状与病理变化

车轮虫大量在鱼鳃部寄生时,往往会刺激鳃丝分泌大量黏液,粘附水体中的有机杂质,形成有利于细菌繁殖的“温床”;甚至直接破坏鳃部组织,进而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当鱼体鳃部有大量车轮虫寄生时,患病鱼往往焦躁不安,在池边闹水或者投食时在网箱边缘游动,部分鱼体头部冒出水面。鳃部分泌大量黏液,鳃丝边缘发白,往往被侵蚀成锯齿状,同时可能有绿色或者褐色黏附物(图1)。在用药前、后对鳃丝黏液进行显微观察,观察结果表明,用药后车轮虫数量急剧减少并消失(表1)。

2.4 治疗方法

用杀车灵(主要成分是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1 m水深用量按照7 500 mL/hm2,加水稀释后全池泼洒,连续使用3~4 d。水面水深1 m时,用苦楝树枝叶30 kg煮水全池泼洒。施药3 d后,可以全池泼洒20 g/m3的生石灰浆来调节水质。

3 结论与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草鱼车轮虫病是由原生动物车轮虫引起的,全年均有发生,水温在20℃左右开始流行,以春夏季最为流行。发病鱼体鳃丝分泌大量黏液,鳃丝边缘发白,患病鱼体往往焦躁不安,可以通过全池泼洒杀车灵,或者是苦楝树枝叶煮水全池泼洒,并且施药3 d后用生石灰来调节水质治疗草鱼车轮虫病,治疗效果明显。

3.1 鱼种选择及放养技术

优质的鱼种是获得高产健康鱼的基础。因此,应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大小均匀、来源相同的鱼种,对于有条件的可以使用自己孵化、培育的鱼种。草鱼放养时可以合理搭配一定比例的鲫鱼、花鲢、白鲢等。搭配养殖鲫鱼有很多优点,如鲫鱼可以取食饲料中的碎屑,在取食的过程中会使池底的淤泥翻动,改善水质,而且鲫鱼不会与草鱼争抢食物。在鱼种放养前,可用硫酸铜溶液对鱼体消毒,每100 kg水放硫酸铜0.8 g,充分搅拌溶解,制成硫酸铜溶液,将鱼种放入溶液中浸泡10~20 min后再放塘,可有效防治车轮虫病。

3.2 池塘条件准备

养殖草鱼的池塘要求水源充足、交通便捷且电力充沛。此外,水源要符合国家渔民用水标准。池塘以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方形小池为宜,深约2.5 m,水深2.0 m左右,长宽比控制在5∶3,池坡比1.0∶2.5;同时要对池埂做好防水处理,保证池埂不渗漏。为了使池塘的土质可以较好保水保肥,应在池塘底部保留15 cm深的渗漏能力较好的底泥。可用生石灰带水清塘消毒:池塘(水深1 m)用生石灰120~150 kg/hm2撒施在水面上,即可达到很好的消毒目的[6-7]。

3.3 水质调节

草鱼养殖的水质要求干净、清澈、清爽,符合国家渔民用水标准,要求每隔10~15 d加注新水1次,每隔15~20 d 全池泼洒20 mg/L生石灰1次,有条件的最好定期用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降解水体中氨态氮和亚硝酸盐,水质要求溶解氧在5 mg/L以上,氨态氮含量在0.5 mg/L以下,池水透明度在25~40 cm。使用增氧机遵循“三开两不开”原则,即晴天中午开、阴天次日清晨开、连绵阴雨下半夜开,傍晚不开、阴雨天中午不开。日常管理坚持早晚巡塘,以防浮头和泛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记录好池塘日志[8]。

3.4 药物防治

鱼病的防治关乎着草~养殖的经济效益。一旦发生病害就很难治疗,因而要做好防的工作。草鱼易患车轮虫病、烂鳃、赤皮、肠炎等病害,在养殖过程中,要做到经常“内服外消”,每隔15 d,按100 kg饲料添加大蒜素1 kg配制成药饵,用药饵连喂3~5 d。定期用生石灰或二氧化氯全池泼洒进行水体消毒。

4 参考文献

[1] 叶金明,郑宗林,洪玉定.国内渔药使用现状及合理化建议[J].中国水产,2007(5):65-69.

[2] 许军,李进村,王言海.二龄草鱼车轮虫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J].科学养鱼,2015(10):60-31.

[3] 李进村.草鱼车轮虫病防治技术总结[J].齐鲁渔业,2009,26(77):44-45.

[4] 倪达书,王建国.草鱼生物学与疾病[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94-97.

[5] 战文斌.水产动物病害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176-177.

[6] 汪建国.淡水养殖鱼类疾病及其防治技术:草鱼和青鱼疾病[J].渔业致富指南,2015(5):57-62.

第9篇:草鱼养殖技术范文

稻田养鱼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苏北地区稻田养殖在20世纪90年展较快,由于稻田养殖田间工程规模小,养殖品种单一,经济效益不高,降低了稻农养殖的积极性[1]。进入21世纪后,随着稻田养殖技术推广力度的不断加强和稻田养殖技术的不断完善,稻农发展稻田养殖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稻田养殖模式不断更新,稻田立体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应运而生,经济效益普遍得到了提高[2]。实践证明,稻田养鱼不仅增加了水产品产量、水稻产量和收入,同时还减少了治虫用药、追施肥料和除草用工支出等,养殖水体得到了充分地利用。就一般水平而言,在稻田内进行水产品养殖后,水稻可增产10%以上,若养殖一般商品鱼,产量可达450~750 kg/hm2,增加产值3 000~6 000元/hm2,纯收入亦可增加1 500元/hm2以上;若养殖淡水名贵鱼类,一般产量可达到600~750 kg/hm2以上,增加产值7.5万~12.0万元/hm2,纯收入增加4.5万元/hm2以上。因此,稻田养殖特种水产品,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不仅能稳定粮食生产,亦可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笔者于2010年在睢宁县邱集镇春晖特种水产养殖场进行了稻田立体高效生态养殖技术试验,试验稻田面积3.33 hm2,放置2×4网箱50个,放养黄鳝种1.5 kg/m2,每只网箱收获黄鳝48 kg,产值34 560元/hm2,利润1.80万元/hm2;放养泥鳅225 kg/hm2,收获成鳅900 kg/hm2,产值2.52万元/hm2,利润1.50万元/hm2,合计平均利润3.30万元/hm2。该养殖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其总结如下。

1 养鱼稻田的准备

1.1 稻田要求

养鱼稻田需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保水性强、旱涝保收、通风透光、交通便利,田块面积以666.67~3 333.35 m2为宜。

1.2 开挖鱼沟

视田块大小,可开挖成“一”、“十”或“井”字型鱼沟,沟宽3~4 m,深1.0~1.5 m。鱼沟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5%~20%。

1.3 建设进排水口

进排水口用密眼网布拦好,夯实基部[3]。在排水口处的沟要挖深至2 m、长3~5 m,以便于集中捕捞。

1.4 加高加固田埂

田埂用砖或条石、片石护坡,防止风浪和渗漏,埂高要求2.0~2.5 m。如果在稻田内养殖河蟹、甲鱼,田埂顶部要建立防逃设施[4]。

1.5 网箱设置

根据稻田边沟条件,可选择2 m×3 m或2 m×4 m网箱,悬挂于铁丝上固定,网箱内移植水花生或水葫芦。

2 鱼种放养

2.1 放养品种

适宜稻田养殖的鱼类品种很多,主要有泥鳅、甲鱼、鲫鱼、草鱼、白鲢、花鲢、鲤鱼等品种。

2.2 养殖密度

放养鱼种4 500尾/hm2,其中5 cm以上规格的鲫鱼750尾/hm2,6.67 cm以上规格的草鱼2 250尾/hm2(其中50 g以上规格的草鱼150~300尾/hm2),6.67 cm规格以上的白鲢900~1 200尾/hm2,6.67 cm规格以上的花鲢150~300尾/hm2;有条件的稻田还可以搭配3.33 cm左右的泥鳅7 500尾/hm2,主养泥鳅,放养泥鳅种苗375 kg/hm2左右,可搭配放养花白鲢1 200~1 500尾/hm2。

2.3 放种时间

鲫鱼和6.67 cm规格的草鱼在秧苗返青后即可放入;泥鳅、花、白鲢在秧苗分蘖结束时放入;而大规格的草鱼则要在秧苗圆秆后才能放入,或先拦养在鱼沟(窝)中,待水稻圆秆后再放入)。

2.4 稻田边沟网箱放置

于3月至4月底放置网箱,同时移植水花生或水葫芦放入网箱中,进行水草培育。根据地方气候条件,于5—7月选择放养无病、无伤、鱼体健康、规格相同、体表黏液保存良好的黄鳝种苗,每个网箱可放养黄鳝种苗7.5~10.0 kg,增长倍数为3~5倍,一般饲养3~4个月即可上市[5]。

3 田间管理

3.1 田水管理

根据水稻生长适时加深田水。前期以水稻为主,兼顾鱼类,可保持水深6~10 cm;在秧苗基本苗出齐后,应逐步加深田水,保持水深15~20 cm;水稻收割后,要加水至最高水位。

3.2 稻田施肥

追肥以有机肥为主,如堆肥、绿肥、畜禽粪肥等[6]。一般堆放在田角或一段鱼沟里。

3.3 水稻用药

选用高效、低毒药品防治水稻病虫害,如杀虫螟、稻风散、叶枯灵、杀虫双等。一是按说明用药;二是降低池水至环沟内施药,然后加水[7];三是在中午秧苗露水干后喷施水剂,在秧苗露水未干时撒施颗粒和粉剂。

4 饲养管理

4.1 做好放逃、防洪工作

加固防逃网,做到稀、密2层网栏,可用铁丝网或竹篾。在洪水期间,要加强巡查,防止逃鱼。

4.2 投喂饲料

稻田养鱼可补充投喂青草、浮萍、农作物秸秆以及米糠、麸皮、红苕等青、精饲料。饲养网箱黄鳝时可用新鲜鱼虾、蚯蚓、蝇蛆、黄粉虫等用绞肉机打成糊状,再适量添加少量植物性饲料,做成厚团状进行喂养,日饵量2%~3%,可根据黄鳝吃食情况适当增减,每日2~3次。

4.3 定期防治鱼病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