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决胜于千里之外范文

决胜于千里之外精选(九篇)

决胜于千里之外

第1篇:决胜于千里之外范文

1、诸葛亮,字孔明,是个神机妙算的神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他在军事上出奇计,在政治上出奇策,在外交上出奇谋,他纵观天下,横扫千军,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2、刘伯温,又名刘基,以其成功的谋略与预言名扬天下,他谈笑间决策用兵,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未卜先知,料事如神。

3、张良,字子房,汉初三杰之一,先世原为韩国贵族。秦末农民起义中,率部投奔刘邦,为其重要谋士,在鸿门宴上帮助刘邦脱离险境。汉朝建立,封留侯,官拜大司马。

第2篇:决胜于千里之外范文

论文关键词:《孙子兵法》;伦理思想;军事伦理;管理伦理

孙子名武,字长卿,也称孙武子,春秋末期齐国人。孙子的著作《孙子兵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价值不仅在于军事领域,它博大精深的思想还蕴含着深刻的伦理价值。

一、《孙子兵法》与传统伦理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根基是伦理道德。孙子与孔子是同时代人,生活在春秋末期。当时,各种思想相互碰撞、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孙子兵法》必然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同时,儒家文化根源于齐鲁文化,孙子作为齐国人,受到齐鲁文化的影响也是必然的。

“仁”是中国传统伦理最高的道德原则,用“仁”去解读《孙子兵法》,主要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仁爱”,如“爱卒”、“善卒”、“养卒”,“安国”、“保民”、“利主”。二是“义恨”。“爱”和“恨”是构成“仁德”的两个基本要素,也是基本道德规范,对人民越是爱,对敌人就越要恨。三是“大仁”。作为军人,最大的仁就是实现国家利益,为了国家利益,发动战争、进行杀戮,不是不仁,相反。这正是最大的“仁”。孙子在《用间篇》中指出:“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出兵打仗,动用军力人数众多,国家财力物力耗费巨大,全国的老百姓也都不得安宁,有时战争还要持续数年,如果吝啬一点儿小钱而不肯重用间谍,导致战争失败,那就太“不仁”了。《用间篇》又说:“非仁义不能使间”,意思是不仁义的将帅不能使用间谍。“用间”带有耍阴谋诡计的意思,按常理属于不仁不义之举,但为了国家利益就成为“仁”,国君、将帅都要有这种“仁”。

《孙子兵法》十三篇,每篇讨论一个战争主题,但通览全书,则篇篇充满“慎战”、“抑战”,甚至“不战”的思想。作为一名军事家,在一部专门论述战争的著作中,能够有这样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孙子博大的仁爱情怀。

中国传统伦理把“三纲五常”作为最高道德原则,五常的仁、义、礼、智、信,除了以上所讲的仁,其他的在《孙子兵法》中也多有反映。如“智”,《孙子兵法》本身就是一部充满军事智慧的著作,论述如何运用高超的智慧夺取战争的胜利。又如“信”,《孙子兵法》在提出“兵者诡道”、“兵以诈立”的同时,也包含诚信的思想。首先,“上下同欲,民弗诡者”是一种体现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政治公信。

其次,“令素行者,与人相得”,是其“将道”中“信”的基本要求;信赏明罚是“信”的形式;将士用命、部属相得则是“信”的核心内容。最后,“不令而信”是一种高超的用兵境界,反映了道德的巨大力量。

二、《孙子兵法》与军事伦理

《谋攻篇》指出:“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里的“全胜”战略思想,可以认为是《孙子兵法》的思想精髓。孙子认为,兵凶战危,通过军事手段解决争端,必然造成杀戮和破坏,因而,“非善之善者也”。通过政治的、外交的手段加以解决,才是“善之善者也”。通过施行仁政、争取人民支持,从而“夺气”、“夺心”,既可以避免或减少杀戮和破坏,又能达到战争的目的,这样的战略策略才是上善之策。

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从目的来看,是“必以全争于天下”。这里的“全”,不是攻城略地,打败敌方,使敌方“降”服,而是争得敌方人心,使之心悦诚服,如果仅仅使敌方降服,不能认为是“全胜”。从手段来看,一是“伐谋”,二是“伐交”。从对象来看,所谓“全”就是要保全,大至于全国、全军,小至于全卒、全伍;不仅保全已方,还要保全敌方;不仅保全军队,还要保全城池、村庄、人民以及财产。从适用范围来看,不仅适用于战略,还可适用于战役甚至一次具体的战斗。从作用或意义来看,一是己方代价最小,不费一兵一卒;二是敌方损失最小,保全了可为我所用的大量物资和人力;三是人民遭受灾难最小,因为任何战争,最大的受害者总是人民;四是世界获益最大,通过非暴力手段解决争端,不仅双方不受损失,更重要的是双方不结冤仇,人民得以稳定安宁,社会得以进步,世界得以和平。这些,都充分反映了孙子可贵的惜财爱物、珍视生命,主张和平共处的伦理思想。

《九变篇》指出:“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君命有所不受。”《地形篇》也指出:“故战道必胜,主日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日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这里,产生了两个道德命题:道德选择和道德责任。本来,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是基本的军人伦理,“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即是指此。但战场情势发生了变化,国君的命令已经成为错误时,将帅就要临机应变、作出选择,即使国君的命令也可以不执行。样,如果有必胜的把握,即使国君不让打,也要坚决打,相反,如果不能取胜,即使国君命令打,也可以不打。作为将帅,进不求功名,退不避抗君之罪责,只求保全民众和士卒,符合国君根本利益,这样的将帅才是国家最宝贵的人才。将个人的功名、罪责置之度外,以国家利益为一切行为的最高准则,这是将帅应有的道德责任。

此外,《作战篇》指出:“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因此要速战速决,这反映了孙子爱惜民财,珍惜民力的思想。《作战篇》还指出:“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十去其六。”本来,军队就是为了打仗的,考虑如何打胜仗就行。这里,言战争却能同时想着国家经济、人民生活,反映了孙子的人道思想。 转贴于

三、《孙子兵法》与管理伦理

管理者应具备的道德素质,《计篇》总结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即将帅要有智谋才能,要赏罚有信,要爱护下属,要勇敢果断,要军纪严明。其中的前三个方面“智、信、仁”是普遍的道德要求,后两者“勇、严”是对军事管理者提出的特殊要求。“智、信、仁、勇、严”,是将帅必须具备的“五德”,既是素质要求,更是道德要求。“智”即智慧,在中外伦理思想史上,都是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品质,这里主要是说将帅要足智多谋。《九变篇》日:“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就是说,聪明的将帅,总是能兼顾到利和害两个方面。在有利的情况下考虑到不利的方面,事情就可以顺利进行;在不利的情况下考虑到有利的方面,祸患就可以解除。“信”主要指将帅要取信于下属,主要表现即《计篇》所说的“赏罚孰明”,将帅赏罚无度甚至失度,就是道德上的“失当”甚至“失德”,必然失信于部下。“仁”如前所述,包括“仁爱”、“义恨”和“大仁”。“勇”即要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敢于勇往直前,能够视死如归。那种胆小如鼠、临阵怯战的人最为军人所不屑,也被认为是最不道德的军人。“勇”必须是与“大仁”、“大智”相联系的“大勇”,而非匹夫之勇。“严”主要表现有三:一是将帅要有威严,能够令行禁止;二是要治军严格,“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日‘乱”’(《地形篇》);三是要严于律己。

管理者要重视决策。管理者首先是决策者,越是高层管理者,决策越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公共管理还是企业管理,都是如此。这就要求管理者的决策慎之又慎,否则,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计篇》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因此,决策不仅是单纯的决策,还具有伦理道德的意义。从伦理意义上看决策,要求决策者一方面要理智对待决策,不能感情用事;另一方面决策要周密筹划,谨慎行事。从前一方面来说,《火攻篇》指出:“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国君不能凭一时之怒而兴兵打仗,将帅不能以一时之愤而与敌交战。要以是否符合国家利益决定是否行动。恼怒、怨愤可以重新高兴,而国家亡了则不能再存在,人死了则不能再重生。从后一方面来说,《计篇》指出:“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意思是说,凡是战前预计可以取胜的,是因为筹划周密,各种因素考虑周到;反之亦然。筹划周密、考虑周到就能取胜,相反就不能取胜,更何况不认真筹划呢?

第3篇:决胜于千里之外范文

聂海胜的“家庭负担”使记者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甚至于几乎无法下笔。贫寒笼罩着这个家庭:聂海胜的母亲长年瘫痪在床,只能靠半流质度日;他的哥哥聂新胜天天忙着照顾母亲,“家里没有可以吃的东西”,招待记者的不过是四元一瓶的白酒。虽然聂海胜在飞天前寄给老家很多钱,但很明显是杯水车薪。

记者自述是强忍着内心的震撼记录下这位航天英雄背负的“家庭不幸”,我想他一定是有“英雄崇拜情结”的――这种“英雄崇拜情结”无时无刻不弥散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我们顺理成章地认为,那些为国家民族做出卓越贡献的英雄应该享受社会金字塔顶端的种种优惠。至少,他不应该背负起如此不幸而沉重的家庭负担。

然而,谁又“应该”背负起这样的负担呢?贫寒所笼罩的不仅是聂海胜的母亲和哥嫂,在这个航天英雄成长的小镇上,贫困仍萦绕在人们头上。这个小镇只有一家旅馆,价格是每天十五元,商店里最贵的营养品不过五十元;而聂海胜的家并不是小镇上光景最为困难的,至少他家的房子是镇里“新盖的楼房”。在这个民生凋敝的小镇上,背负着不幸而沉重负担的显然不止聂海胜一家。

在“英雄崇拜情结”的潜移默化之下,政府和社会总是毫不吝惜地予以英雄无微不至的关怀。一旦成为广受关注的英雄,鲜花、掌声、祝福以及种种稀缺资源总是争先恐后地接踵而至。即使出身寒门,只要已经成为英雄,摆脱贫寒就相对容易得多了。以另一位航天英雄费俊龙为例,“神六”一上天,一些商家就来到费俊龙家,表示要向他的家人送彩电、厨卫用品、免费终身保健、送别墅等等。不过,在费俊龙还没有成为“航天英雄”以前,这一切的关怀似乎都和这个普通的农家完全绝缘。

第4篇:决胜于千里之外范文

关键词:《孙子兵法》 现代战争 应用价值

近年来,科学技术因素在战斗力体系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知识与信息成为战争的重要因素,使当代军事理论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量新的战争概念向传统战争理论发出了挑战。如何认识《孙子兵法》在现代战争中的价值,成为值得探索的问题。

一、重战慎战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开篇的第一句话便说明了战争的重要性,而重视战争的最重要体现就是慎战。书中几乎每篇都体现着这种“非利不动,非危不战”的慎战思想。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以上是孙子从战争对国家消耗极大的角度来说明慎战的重要性。在以高技术战争为主的现代战场上,昂贵的高科技武器装备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战争对国家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的重大影响更为明显。

二、不战而胜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衢地则合交……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

在慎战思想的前提下,“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追求便是战略运筹的最佳选择。“伐谋、伐交”是这种战略思想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谋略、外交在战略上的重要性。对于现代战争来说,谋略、外交斗争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尤为突出,军事行动带有鲜明的政治、外交色彩。因此,在军事行动的选择方面,不仅要确保军事斗争的胜利,更要适应政治外交斗争的需要,利用“伐谋、伐交”思想创造良好战略环境。

海湾战争中,当伊拉克不断向以色列发射“飞毛腿”导弹时,以色列为了争取美国和多国部队的支持,一反过去对阿拉伯国家采取的立即报复方式,对导弹袭击采取克制忍让态度。由于以色列的忍让克制,为美国和多国部队的集中打击伊拉克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美国副国务卿伊格尔伯格访问以色列期间,以色列财政部长向他开列了在海湾战争中遭受损失的一大串清单,堂而皇之地要求美国为以色列所受的损失补偿100亿美元。美国不但答应了这个要求,还提供武器装备。以色列用心开展“伐谋、伐交”的活动。它“先知”各国的图谋,在衡量利弊得失后采取明智果断的行动,从而保全了自己并取得巨大的利益。

可见,运用这种“伐谋伐交”的战略,看清各国的目的和动向,结交众多的战略友好伙伴,则会使本国的声望日益提高,在国际关系中处于有利地位,如此既保证了战场直接军事目标的实现,又可以有效实现政治、外交斗争的目标;反之,如果不重视“伐谋、伐交”,妄自尊大,缺乏诚意,则将使自己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在国际纠纷或战争中处处被动。

三、备患先胜

“……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致人而不致于人……”

第5篇:决胜于千里之外范文

    [关键词] 毛泽东;长征;奇迹;领导者

    [中图分类号]A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999 (2012) 06 -0016 -06

    (一)

    毛泽东曾经对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总结。论到红军长征的时间时,毛泽东指出,中央红军从1934年10月离开南方革命根据地到1936年10月全部红军主力胜利会师,历时正好两年整;论到红军长征的里程时,毛泽东指出,根据红一军团司令部所载日记计算:“我们已走了二万五千里,这确实是一次远征,一次名符其实的、前所未有的长征!”又说:“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不简单的,假定我们这里在地球上对钻一个洞,从美国钻出来,恰好是一万二千五百公里多一点。”论到红军长征的地域时,毛泽东指出:“我们走过了闽、赣、粤、湘、桂、黔、滇、川、康、甘、陕共十一个省”,即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论到红军长征的工具时,毛泽东指出,党和红军从高级干部、高级指挥员到普通的党员、战士,都是“每人开动两只脚”,也就是徒步走了二万五千里;论到红军长征的自然环境时,毛泽东指出,“我们走遍了千山万水,较大的有苗山、雷公山、娄山、云雾山、大凉山、夹金山、六盘山,渡过了于都河、信丰河、潇水、湘水、清水河、乌江、赤水河、北盘江、金沙江、大渡河、白龙河、渭水河”;论到红军长征的社会环境时,我们“经过了苗、瑶、彝、回、藏等兄弟民族地区”;论到红军长征的军事环境时,毛泽东指出,在两年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论到红军长征的结果时,毛泽东指出,敌人总想消灭我们,我们并没有被消灭。“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论到红军长征的意义时,毛泽东指出,“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两年光阴中间, “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又说,“长征二万五千里,剩下二万五千人”。红军的数量虽然比过去减少了,但是经过革命战争和长征的严峻的锻炼与考验,“留下来的是中国革命的精华”,党和红军的质量,却比过去更高、更强了;因此,在论到谁使长征胜利的问题时,毛泽东作出了如此坚定明确的回答:“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谁怀疑我们领导革命战争的能力,谁就会陷进机会主义的泥坑里去。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直罗镇一仗,中央红军同西北红军兄弟般的团结,粉碎了卖国贼蒋介石向着陕甘边区的‘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说明在毛泽东的视野里,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不朽神话、伟大壮举,是20世纪人类的伟大奇迹、世界上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中国长征胜利、人类奇迹的创造者,就是中国共产党,以及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和长征沿途地区各族人民;进一步深人分析可知,是在党和红军领导中居实际核心地位的、提出的正确决策最多、因而发挥的作用作出的贡献最大的毛泽东。

    毛泽东在成就中国长征胜利、人类伟大奇迹中的作用和贡献,可用三个“主要正确”三个“重要转变”来概括。三个“主要正确”强调,毛泽东是中国长征胜利、人类奇迹的主要的正确的领导者,同时又是中国长征胜利、人类奇迹的主要的正确的指挥者,又是长征胜利、人类奇迹的主要的正确的总结者和宣传者。毛泽东因为他的这三个“主要正确”,而使他在党的领导问题上实现了由错误到正确的重要转变;在红军的对敌作战问题上实现了由被动到主动的重要转变;在红军长征的战略方向问题上实现了由被迫到自觉的重要转变。

    非常明显,三个“主要正确”、“三个重要转变”所构成的是一个彼此联系互为补充的统一整体。其中第一个“主要正确”处在首要地位。其他两个“主要正确”、三个“重要转变”均由第—个“主要正确”而来,又都是第一个“主要正确”的深化和具体展开。所以在逻辑上,第一个“主要正确”势必成为由三个“主要正确”、三个“重要转变”建构的统一体中的关键。

    史料显示,自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长征胜利、创造人类奇迹以来,中国党政理论界特别是党史党建专家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并且贡献了丰硕的科学成果。

    因此,在21世纪的今天,在对长征已有持久深人研究并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按照三个“主要正确”、三个“重要转变”之关系的逻辑,突出第一个“主要正确”,即以“红军长征的胜利和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为论题,兼顾其他两个“主要正确”、三个“重要转变”,继续展开研究分析,对于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坚定不移地沿着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指引的大方向,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更大胜利,依然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

    现在已经清楚,中国的西北方向和陕北地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最终明确并胜利实现了的红军长征的战略方向和战略目的地(落脚点、根据地);闽、赣、粤、湘、桂、黔、滇、川、康、甘、陕是中央红军出发,向战略方向进军、到达战略目的地、创造新的把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结合起来的革命根据地的行动路线。这条行动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中逐步形成和确立的中外贯通的哲学思维、深谋远虑的政治智慧、总揽全局的决策才能、自主独创的军事谋略铸就的生命线、胜利线,同时又是中国工农红军广大指战员和长征沿途地区各族人民用鲜血和生命筑成的生命线、胜利线。所以,论毛泽东对中国长征胜利、人类奇迹的主要的正确的领导作用,实际上就是论毛泽东在这条行动路线形成和确立中的主要的正确的领导作用,尤其要论毛泽东在这条行动路线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刻、转折关头的主要的正确的领导作用。

    这里,至关重要的是在中国革命的危急时期,中国共产党中央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举行的遵义会议作出的,毛泽东开始被确立为党和红军领导的实际核心的正确选择。使党在其领导问题上实现了由错误到正确的重要转变,同时实现了党由幼年的党到成熟的党的重要转变。

    遵义会议即1935年1月中旬,中国共产党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突出并围绕主要议题——“检讨在反对第五次‘围剿’中与西征中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由会议的主持者、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博古(秦邦宪)作主报告、周恩来作副报告、张闻天作反报告;接着突出并围绕当时最迫切的两个问题,即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展开讨论。毛泽东、王稼祥作重点发言后,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刘少奇、李富春、陈云等相继发言。除博古、李德(共产国际驻中国军事顾问)、凯丰(何克全)以外,绝大多数与会者发言的重点内容是:认为博古、李德的军事领导、军事指挥是错误的,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原则是正确的;要求改组党的领导机构和红军的军事指挥机构,力主毛泽东出来掌舵、领航导向。为会议作出一系列正确的决策,解决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在党中央结束“左”倾教条主义的统治,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提供了重要的可靠的根据。

    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辩,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了如下重大的正确的决定:改组了党的领导机构和红军的军事指挥机构。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指定张闻天起草遵义会议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党支部去讨论;取消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的“三人团”,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负责军事,周恩来是党内委托的军事指挥上下最后决心的责任者。

    与上述重大的正确的决策联成一体的是,遵义会议后不久,随着遵义会议相关决定的一一落实,特别是张闻天接替博古成为党的总的责任者以后,在他主持召开的有关会议上,常委进行适当的分工,“泽东同志成为恩来同志军事上的帮助者”;根据需要,决定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中央三人军事小组。

    至此,毛泽东名义上虽然还不是党和红军的最高领导人,但是在实际上他已经进入党的最高决策层,成为这个决策层的实际的核心;又进入红军的最高决策层,成为这个决策层的实际的核心。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就是在这样的领导岗位上,有了履行决策职能、发挥决策作用的足够空间。从黎平会议到遵义会议前后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秘书长的邓小平回顾历史时所说的如下一段话,就充分印证了这一点:“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同志对全党起了领导作用。那个时候行军,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张闻天同志和我是在一起的。” “在重要问题上,大多是毛泽东同志出主意,其他同志同意的。尽管名义上他没有当总书记或军委主席,实际上他对军队的指挥以及重大问题的决策,都为别的领导人所承认。朱德同志、周恩来同志、张闻天同志、王稼祥同志他们这些同志确实照顾大局,确实有党性原则,只要毛泽东的意见是对的,都一致支持,坚决执行。”

第6篇:决胜于千里之外范文

清源山位于泉州北郊,故俗称北山;又因峰峦之间常有云霞缭绕,亦称齐云山。面积62平方公里,主景区距泉州城市区3公里。清源山是闽中戴云山余脉,峰峦起伏,岩石遍布盎然成趣,多处胜景天成,为572米,山脉绵延20公里,象形岩石,千奇著名自然景区,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为泉州四大名山之一。

今天早晨五点多,我就和哥哥姐姐还有叔叔清源山。闲话少说,我们开车来到了清源山脚下,我们先是决定走山路,但走了一阵子又觉得太累了,因为我们不管用多少力气,就是跑不快,叔叔倒是很轻松,一下子把我们甩到“千里之外”了。气喘吁吁的我们只好选择走“平路”,我们先跑过一个很长的桥,桥下是一个很大的湖,可没想到后面迎接我们的却是无数的阶梯,我们就这样跑啊跑,越走越累,越走头上的汗珠就越不住的流。“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大家都听过也都很明白吧,我想起了这句话,马上有了力气,一个劲的往上跑,不久,便跑到了路程的一半,向山下俯视,已经有一定高度了,山下的汽车看起来像蚂蚁一样小,人小得都看不清了。我们休息了一下,决定一鼓作气,直奔山顶,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我们到达了清源山顶 。望着山顶外美丽的景色,我们都赞不绝口

,我们在清源山上用过早饭,拉着自己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家了。

这次去清源山锻炼,让我明白了:没有自己的努力,就看不到胜利的喜悦!

第7篇:决胜于千里之外范文

1992年8月,中专毕业的王永胜借了900元钱,在村子里开了一家小诊所。6年的打拼,他小有名气,月收入两三千元。他没有满足现状,想出去闯闯,多学点东西。他来到成都,做起了药品营销。没过几年,王永胜的年薪到了几十万元。

2005年,王永胜接管了北川县中药材公司,任总经理。他认为两个项目最赚钱:一是种金银花,二是产销北川特产。

作为中国38种名贵中药材之一,金银花抗衰老,目前供需比例为1比3,金银花防晒露、洗面奶、啤酒、养生茶陆续推出,市场前景非常好。

他在这几个项目上下功夫,到2008年,资产超过千万元。

2008年本应是一个丰收年。因为种植户新增了几十户,面积达1000余亩,市场的收购单价飙升到了每公斤2000元。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去北川中学救援的途中,路过公司,他回眼一望:“看不到了,完了。”成片的金银花没了,药品与医疗器械也没了,损失约900万元!更令他痛心的是,11位员工不幸遇难,其中一位是他的亲妹妹。国家给每个人5000元的补偿。但是,这些员工的家属都面临生存、生活的困境。做事先做人,你的水平、道德达到什么程度,决定了你的事情能做到什么程度。作为法人,他必须解决这些问题,帮助他们先稳定下来。王永胜整理了保险公司的赔偿款,只有60多万元。他又四处借钱,终于凑了100万余元,在2009年春节后发放给遇难员工家属。

一身债务的王永胜没有绝望。地震之后,要三年才能完成的任务,现在必须两年内完成。这个羌族汉子,带着他的金银花,开始二次创业。山坡上的地里,幸存的金银花成片地打花骨朵儿了,看到大朵的金银花,他百感交集。他一遍遍带农民来示范基地,看那些盛开的花朵,从5月一直到11月。人没了,公司没了,但花还在……

2008年12月,王永胜成立了“羌缘红”公司,发展金银花种植和土特产营销。它的寓意是:羌族人民受到了千年不遇的灾难,但很多有爱心、有缘分的人都来帮助北川人,今后的日子会红红火火。

金银花项目,按照“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的模式,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200亩。目前金银花的干花市场价130元/公斤,平均一亩地能产100-180公斤干花。如果规范化种植,一亩地每年收入可达4000-15000元。

另外一个项目是围绕着羌绣、羌族土特产在内的羌族特色产品。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和绿色环保的土特产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王永胜把自己的头像印在了土特产的外包装上,就是告诉大家,我是一个北川人,我实实在在做事,请大家相信。

重建产业之时,王永胜的目光注视到了北川以外更远的地方。2009年9月,他报读了清华大学华商总裁班。在这个班里,只有他一个人是分期付款交学费的。每个月,王永胜都会去一次北京,他只住最便宜的旅店。

2010年,桂溪的金银花示范基地从30来亩变成了200余亩;全北川的金银花种植面积超过了2000亩。他正准备把市场开发到沿海一带,然后覆盖全国,乃至东南亚国家。

2011年的利润比去年提高了将近300万元。他采取了四项对策:一是提高技术,更新设备,学习新技术;二是提高产品质量,采用专业加工技术,保证产品的卫生和安全;三是推出礼品盒,北川被评为5A级旅游地区后,王永胜利用这个良机,把产品定位为中高档旅游纪念品;四是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区域招商和总的模式。他招聘的员工必须要有感恩的心、奋进的心。26名员工基本上是残疾人、灾区待业人员、应往届大学毕业生、下岗人员等。

第8篇:决胜于千里之外范文

执行 文 韬 于保亮 青 分 虹 剑 栗 方

6月21日18时30分,江西省第二大河流抚河唱凯堤突发决口。河水瞬间奔涌而出,迎面有10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危急关头,和武警部队闻讯而动,陆空并进,展开生死救援,48小时内安全转移受到洪水威胁的10万群众,创造了救援生命的奇迹。

奇迹,源于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决策和对抗洪抢险作出的紧急部署;奇迹,源自部队在抗洪抢险中再次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武警部队、空军、第二炮兵有关部队就近就便投入兵力万余人。全面打响了一场抗洪抢险攻坚战,创造了一个个救援奇迹。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6月13日以来,南方10省普降暴雨,激流奔涌,浊浪滔天,南方10省区市受灾群众达两千多万。在滚滚洪流肆虐、恶浪席卷大地、抗洪抢险的危急关头,人民子弟兵冲锋在前,一次次降服了不羁的洪流,守护住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演绎出一场场军民鱼水情深、悲壮激昂的动人场面。连日来,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的和武警部队官兵,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重要指示,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不畏艰险,连续作战,以“营救群众,一个也不能少“的坚定信念,用血肉之躯为灾区群众筑起一道道抵御危险的钢铁长城。像98抗洪,像汶川抗震,像玉树救灾……人民子弟兵在这次抗洪救灾中的英勇表现,再一次展示了人民子弟兵赴汤蹈火不怕牺牲的光辉形象。这一形象,将永远铭刻在老百姓的心灵深处。

江河安澜,事关大局。人民军队为人民,抗洪抢险,子弟兵责无旁贷。哪里最危险,人民子弟兵就出现在哪里。

6月20日,湖南沅陵县县城积水达40厘米以上,天宁中学的墙体被冲垮,1200名师生转移楼上等待援救。武警怀化市支队紧急出动200名官兵,官兵20人一组,用肩膀搭起10座人体浮桥――被困的1200名师生踩着官兵的肩膀安全转移。

有人慨叹:洪峰浪尖,子弟兵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

6月21日晨4时,福建南平邵武某林业汽修厂居民区发生严重洪涝,1500余名群众被困。驻闽某舟桥团300余名官兵携带38艘冲锋舟,紧急投入救援。雨势渐大,一面用喊话器喊话稳定群众情绪,一面继续投入救援工作。最后一名群众安全转移5分钟后,洪水中的房屋轰然倒塌。

有人赞叹:滔滔洪水,见证了灾难中的新型军政军民关系!自从打响抗洪抢险攻坚战以来,这感人的一幕幕不断发生在南方10省区市的许多个角落。

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不仅在今年南方抗洪救灾中,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在每次洪流向人民袭来的时候,我们都可以在危难的关头看到广大人民子弟兵日夜战斗的繁忙身影,他们是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应急保障队伍,他们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生力军,他们集勇敢、智慧、科技于一炉,气吞山河振国威。保卫松花江大堤,黄河抢险、决战千里淮河大堤,九江抢险…那气势如虹的抗洪场面至今仍历历在目,那山呼海啸般的豪迈誓言至今犹在耳边。这些英勇善战的人民子弟兵,构成了共和国坚不可摧的“水利长城”!

我国幅员辽阔,雨季洪水泛滥已成一种常态,对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严重的威胁,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每当洪魔在中华大地上肆虐之际,挺身而出、充当抗洪抢险主力的理所当然是我们的人民子弟兵。

翻开新中国抗洪抢险的史册,我们不难发现,在共和国历次重大抗洪抢险斗争中,人民和武警部队无一例外地发挥了突击队和中流砥柱的作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建立了卓越的功勋,赢得举国上下的高度赞誉,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在抗洪抢险中,他们始终承担着最艰巨的任务,战斗在最艰险的地方,出现在最危急的关头,成为抗击洪水,保卫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中坚力量,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份出色的答卷。

他们中,有参加过秋收起义的英雄团队,有抗战烽火中的敢死部队,有上甘岭特功八连,有新时期抗洪决战决胜的功勋劲旅。从久经考验的将军到十几岁的新兵,他们都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发出人在堤在的誓言。他们的赤胆忠心,感人肺腑。千里大堤千里兵,英雄的人民子弟兵,头顶烈日,身挡激浪,日斗洪魔,夜卧长堤,肩负人民的重托,与特大洪水展开殊死搏斗,“严防死守”成为这个和平年代最有力的战争术语。

有人曾用怀疑的眼光打量过我们这支兵员成分发生了巨大变化的队伍,他们中的将校军官大多数没有经历过战火硝烟的考验,他们中的士兵大多数是上世纪80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新生代军人。他们敢于同这不可一世的洪魔一争高下吗?经历几十年相对和平的环境,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在和平安宁条件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军人,在祖国和人民召唤的时刻,能不能经得起艰难困苦的考验?

事实胜于一切语言。在一场场人水相博中,人民军队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了保卫改革开放成果,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地英勇抗击。不是短时间的水来土掩、兵来将挡,而是长时间的反复较量;不是个别人的身先士卒、出生入死,而是整个抗洪军民的团结合作,顽强拼搏。他们是一个英雄群体,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有的累倒,有的累死,有的舍生忘死、舍己救人,有的哥哥倒下弟弟上去、儿子倒下父亲上去,涌现了一大批顶天立地的英雄,形成了拔山贯日、气壮山河的精神奇观哪里最危险,哪里任务最艰巨,哪里就有人民的子弟兵。从将军到士兵,人人奋勇争先,用血肉之躯铸起了冲不垮的坚强大堤,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一个民族有了这种精神,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什么艰险不能战胜。

一位当代哲人说:“死亡和太阳一样不可直视……即使掉头不去看它,我们仍然知道它存在着。”然而,洪水面前的子弟兵不仅“直视”死亡,而且义无反顾地把生的机会留给人民群众。“洪水肆虐,先救群众”这是救灾官兵不约而同的行动和誓言

“壮担、压邪、救人”,一位地方领导用这6个字概括了和武警部队在抢险救灾中发挥的独特作用。许多受灾群众说,洪水中看到了,就看到了生的希望,就有了战胜困难的信心。“来了!”这句极其平常的大白话,竟然成了抗洪抢险前线最动人、最具感召力的一句话。为什么?因为来了,就意味着身处绝境的老百姓有救了、安全了许多官兵说,穿上军装,就是战士,救灾一线,就是战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就是我们的使命担当。

铁的事实让一向出言吝啬的西方媒体都为之惊叹“这是一支同样有着钢铁意志和顽强作风的新军,他们丝毫不比他们的前辈逊色,甚至比他们的前辈更智慧、更英勇无畏、更具备恶劣条件下突击作战的能力。”

第9篇:决胜于千里之外范文

战“疫”一线党旗红。战场在哪里,党旗就飘扬在哪里,党员就战斗在哪里,战场需要勇敢无畏的战士,不需要爱惜羽毛的“绅士”。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0战“疫”一线党旗红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2020战“疫”一线党旗红观后感

近日,一个视频在网上火了。视频中,一位医生说“一线岗位全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共产党员上,给我做出自己的样子来”。在这场战“疫”里,疫情就是命令,党员干部干事有样子,人民群众心里才有“底子”。

或许有人会问,新时代,我们和平稳定、繁荣发展,共产党员会是什么样的呢?他们真的准备好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了吗?九千万名党员,九千万颗初心,他们于烈火中逆行的样子、在树上捣蜂窝的样子、在田间地头了民情的样子……他们的样子就是人民群众需要的样子。

这九千万时刻准备着,一声令下,整装待发。肺炎病毒来势汹汹,死守人民群众健康防线,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必须敢上、必须能上、必须先上。疫情在前,拿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与魄力,敢担当、愿担当,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旗飘扬。医院一线,党员医生“无论生死、不计报酬”;基层一线,党员干部走村入户、逐个摸排;生产一线,党员志愿者,连续作业,紧急生产……他们知道自己是谁,更知道自己为了谁。

这九千万,把更多的责任与使命抗在了自己肩上。“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中国人的脊梁,在艰苦卓绝中跋涉二万五千里,没有倒下;在风雨飘摇中征战十四载,没有倒下。现如今,国富民强,一场战“疫”,又怎会倒下?“我是党员,我先上”,一封封“请战书”“与夫书”,最朴素的话语,力透纸背的是最坚定的信念。党员干部冲在一线、干在一线,打头阵、不退缩,从中央严密部署到基层“硬核”落实,上下同欲,定能旗开得胜。

这九千万,有了更多的锻炼和考验。疾风知劲草,烈火淬真金。疫情防控刻不容缓,只有真战场,才能炼出真战士。近日,中组部近日发文强调,注重在疫情防控一线考察识别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大浪淘沙,精神懈怠、能力不足、不敢担当、不能落实,就该被问责,就该被查处。疫情面前,越是艰险,党员干部越要挺身而出,发扬不怕牺牲、敢战善战的斗争精神,党支部越要发挥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作用,构建群防群治体系,织密群众健康安全网,把战“疫”能力、战“疫”效果作为检验党员干部素质能力的“试金石”。

@九千万分之一,时代的问卷已经出好,你又以什么样子,交出一份经得起人民、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答卷?

2020战“疫”一线党旗红观后感2

我班同全江西省小、中、高校学生共同参加了一场以新冠疫情为主题的课程活动。

本次江西专场课程,邀请的6位“老师”以“疫情防控彰显制度优势”“我从防控一线来”“战疫之中话成长”“不负韶华在大战大考中谱写青春之歌”“疫情防控有秘诀”“让我们一起与时间赛跑”等为主题,和同学们共同交流学习。

连日来,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此次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广大青少年学生的一次认知历练。

国家各层人士扛起使命,做执行命令最坚决的急先锋:钟南山院士不顾危险,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上会、连线媒体直播、解读最新情况……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隐瞒渐冻症病情,顾不上被感染的妻子,坚守在抗疫最前沿……基层战“疫”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守住成千上万个社区、乡村这样的防护网……所有人的努力都起作用,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每个时刻都被定格在抗“疫”这场“挑战”中。

课后,班长组织大家就本次课程进行讨论,叫大家积极发言,谈一谈感受。同学们踊跃发言,在本次讨论中,有以下几点叫人感动:

1、哪有什么岁月静好,而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

2、面对严峻疫情我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3、疫情无情人有情。

对于我们这群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这确是一堂从未想象却振奋人心的“人生大课”,这堂课,我们学会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我们看到什么是义不容辞、敬业尽职,我们感受到国家强盛和民族精神……我们也将带着这些义无反顾投身这个国家,让她更令我们骄傲!

2020战“疫”一线党旗红观后感3

元宵节过完,预示着2020年的春节结束。但是,“新冠肺炎”仍在荆楚大地上肆虐,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还在进行。自从疫情突发以来,武汉的时间便以封城、隔离、生死来凝记,国人心情亦因痛悲而淤积。在这个别样的春节,从雪域高原到边陲海疆,从繁华都市到偏僻县乡,武汉成为亿万中国人血脉同搏、泪水涌动之所在。继而,14亿中国人民积极行动起来,投入了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让共克时艰在国家记忆里永存。

在每天都让人牵挂的日子里,人们从疫情通报的数字中,从举国抗“疫”的防控行动中,深切地感受到了全国人民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武汉加油”,“武汉挺住”,“中国加油”“中国必胜”,是响彻在中国大地大江南北的深情呼唤。“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是在家隔离的武汉群众发出的激昂呐喊。这声声呼唤和呐喊让人泪目,也让人更加坚定了战胜疫情的信心。而这一切,是进步的中国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是发展的中国在人文精神上的回归,是新时代的中国在伟大复兴征途上前所未有的凝聚力。

武汉作证,大疫当前有国家与人民同在。“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大疫发生,党和政府始终如一的坚定信念,的亲自指挥和部署,支撑着感天动地的武汉大驰援。84岁的钟南山院士顽强“逆行”,军地“白衣战士”空降武汉,权威媒体在第一时间公布信息,武汉各大医院争分夺秒抢救生命,国内外各种急需物资源源不断进入武汉、湖北……对人民负责、对生命敬畏、对世界开放,反映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进步,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坚强自信、开放透明、以人为本的中国。

武汉作证,大疫当前有爱心与希望同在。日继之夜,生继之死。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防疫人民战争中,呈现于世界眼前的,不只是有口号、口罩和好口碑,更有离别和生死瞬间的人性光辉。即使在死亡阴影笼罩的日子,那些爱与献身的故事仍给人以温暖的慰藉。护士张开双臂,给孩子的只能是个“隔空拥抱”。院长用“渐冻”的生命,也要托起更多的生命“我的生命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只有快点跑,才能救治更多的生命”。一线的医生听到同事离世的消息,擦干眼泪继续战。李文亮医生走了,全国人民自发哀悼。那些被疫魔夺走生命的百姓,人们都会默默祈祷……大疫中的这些无私大爱,拓展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疆界。

武汉作证,大疫当前有公民精神与国民意识同在。武汉有难,全国支援,亿万国人的集体道德感和现代公民意识被勃然唤醒。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者们日夜兼程,仅用了10天就全部竣工,每天晚上都有无数的“云监工”们在隔屏助威。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自发为武汉捐款、捐物,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各地严防死守,群众自觉在家隔离,社区干部主动上门送米送菜……全国人民上下同心、守望相助,在那些平凡的人身上,让我们看到了公民精神的成长、国民意识的重塑。疫情当前,无人言退,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光束相聚,照亮战胜疫情的前路,温暖相聚,凝聚了众志成城的力量,筑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泰戈尔说,“谢谢火焰给你光明,但是不要忘了那执灯的人,他是坚忍地站在黑暗当中呢。”有网友统计,抗击疫情战斗以来,在防控一线已有54名公职人员离开了人世,其中党员36名,占比66.7%,与党员总数占14亿人口不足7%形成鲜明对比。这组数字告诉世人,在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受到威胁的时候,是“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是一名党员,哪里有需要,我就去哪里支援”……广大党员干部之所以能将生死置之度外”,并非源于“闻战则喜”的亢奋,而是来自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来自于对美好生活的无比珍视。

“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开始收治病人”。“方舱医院已经住人”。“91岁老兵治愈出院”。“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连续5天下降”,“新增治愈病例连续10天超过新增死亡病例”……中央媒体不断报道的这些好消息,让人们万分激动,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这是对“抗疫英雄”们最好的告慰,是对“提灯天使”们的最好的奖赏,是对不屈中国最美的礼赞。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面对灾难,伟大导师的鼓舞和诗人的忠告,给了国家新期待,给了民族新精神,给了公民新责任。对于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而言,疫情注定会被我们战胜。等这场疫情过去后,中国将又是一个伟大的开始。

天耀中华。希望与中国同在。

2020战“疫”一线党旗红观后感4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对全国上下14亿人民群众而言,这是一场前所未有异常艰辛的大战。同时,严峻猛烈的疫情更是一面映出世间万象的镜子,人们的行为、社会的秩序、国家的能力在疫情面前显露的一清二楚。那么在疫情这面镜子中,我们究竟看到了什么?

观疫情之镜,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大写的“人”。战“疫”以来,9000多万党员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形成一个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坚强战斗堡垒。我们看到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的坚强有力的工作,哪里就有党员当先锋做表率。我们看到共产党员敢挑最重的担子,敢拔最硬的钉子。我们看到共产党员始终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用言行践行宗旨、心中装满家国情怀。在疫情凶猛扑来的时刻,我们看到全国各地的医疗队向湖北、向武汉集结。我们看到广大医务工作者以白衣作战袍,以生命护佑生命。我们看到广大医务工作者舍小家、顾大局,义无反顾带头冲上一线,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顽强拼搏、日夜奋战……疫情面前,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大写的“人”,14亿的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共战疫情。

观疫情之镜,我们看到了一个“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疫情严峻汹涌,抵不过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一批又一批的医疗队奔赴武汉、奔赴湖北;无数默默无闻的基层工作者和志愿者夜以继日坚守岗位;电力、电信、粮油、航空运输等领域的大型央企,到华为、阿里、腾讯、京东等大型民企捐资赠物、千里驰援;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坚定信心,汇聚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为打好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而不懈奋斗。一句句铿锵有力的“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喊出了广大中华儿女的关切、喊出了中华民族坚定的力量。疫情当前,我们看到了不惧危险的群体英雄,看到了人民群众广泛的爱国热情,看到了一个战无不胜的民族。

观疫情之镜,我们看到了强大有力的中国之制。“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我们要认识到武汉人民所做的贡献……中国人民奉献很多。”“这真正取决于领导力……主席决定,让人们在春节期间减少外出及人员流动,没有比这更重大的决定了。”疫情之下,世界看到了14亿中国人民的艰苦努力和坚韧品格,看到了一个大国的奉献和担当,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全国统筹协调,广大人民群众守望相助,各条战线、各个行业积极参与,一声令下、一呼百应,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制度强大的组织能力、动员能力和协调能力。我们看到了强而有力的中国制度,为国际社会共同解决疫情创造了一个宝贵的窗口期,也为世界防疫事业设立了新标杆。

疫情之镜,让我们看到了不惧危险的群体英雄、一个战无不胜的民族、中国强大有力的制度,看到了蕴含中国魅力的中国之治以及势不可挡的中华复兴。

2020战“疫”一线党旗红观后感5

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基层一线工作人员。

为了能让大家安心宅在家里,给大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一些基层工作者化身“代购员”“跑腿员”“快递员”,从购买米面粮油到代缴水电费用、倒垃圾,凡是居民提出来的,他们都有求必应。然而,个别居民却提出了这样的需求:红乌苏、某品牌可乐、卤鸡爪、新鲜鸡翅尖、香烟、啤酒、瓜子、炒米粉、指定品牌的罐头、每日要吃新鲜水果。

立足岗位,勇敢前行不停。在平凡的基层工作岗位上默默履行一线疫情防控者的职业操守,疫情就是命令,岗位都是战场。基层医务人员是做好农村防疫的最重要的一道防线,是打好疫情阻击战的主力军,防控疫情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早发现、早隔离,晚1分钟,老百姓被感染的风险就多1分,所以我们必须跑到疫情前面防控疫情刻不容缓。

战斗堡垒,先锋模范作用。乡村防疫一线,基层党员干部用行动守好“防疫关”和把好“桥头堡”。疫情当前,各个党员发挥自己的绵薄之力,希望疫情能早点被消灭,关键时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该充分在前,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初心使命筑起层层守护的坚强壁垒,让党徽在防疫一线熠熠生辉。

责任落实,落实责任到底。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当先锋作表率。党员干部主动开展站岗执勤、测量体温、车辆消毒等工作,力争做到从源头上遏制疫情蔓延。基层一线成立抗击疫情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先锋岗、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

激励关爱,实行措施到心。加大先进典型的表彰奖励力度,对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可根据有关规定,简化项目公示、审批等程序,给予及时表彰奖励,奖励比例可不受限制;对表现突出的党组织和党员可列为党内表彰“一先两优”的重点备选对象,营造万众一心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的强大正能量。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