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c语言教学论文范文

c语言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c语言教学论文

第1篇:c语言教学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行动导向,C语言,教学设计

 

1.引言

C语言是一种面向过程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它既有高级语言的特点,又具有汇编语言的特点,具有简洁、紧凑、使用方便灵活,以及生成目标代码质量高、程序执行效率高、可移植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操作系统开发、应用程序设计及嵌入式开发。C语言是软件开发领域最主流的设计语言之一。是目前高等院校以及高等职业学校理工科专业开设范围最广的一门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然而对于从没有接触过程序设计有些甚至对计算机原理了解都比较少的学生而言,学习C语言存在较大的难度,同样对于讲授C语言的教师也往往感觉课程推进较困难。C语言教学一般分为课堂讲授、上机实践、课程设计等几个环节。课程结束之后学生不会C语言的基本应用。为解决C语言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探讨、改进教学方法。本文将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引入到C语言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与探索。

2.行动导向教学法概述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看,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论文范文,并回到实践中去。

教师对课程知识点进行规划分解,针对学生的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任务,以及准备学生完成任务所需相关材料。课堂上下发任务,让学生清楚的理解他要做什么。然后采用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去分析解决问题。最后对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进行积极的评价。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C语言课程教学设计中,所进行的实践教学并非是指编程序上机实习验证,而是针对C语言程序设计中编程思想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的教学设计。下面就本人教学设计的一个案例进行阐述。

3.教学设计案例

常用排序算法模拟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方案:第一阶段,任务描述:将班级的学生按座位列分成四组,A、C组利用选择排序法,B、D组用冒泡排序法分别将将本组学生按年龄递增排列,每组同学旁边放置一个空椅子可供利用。要求是每次能且只能移动一个同学坐到空出来的椅子上。第二阶段,在学生实施排序前先给每组学生相应算法的说明文档。让学生给定的时间去进行阅读、讨论并制定出实施方案。第三阶段,让各小组同学根据自己制定的方案实施排序操作,并验证结果是否符合他们的预期。同时密切注意观察并记录他们的问题。第四阶段,让小组间相互评价,对本小组排序方案及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自我总结,。第五阶段,对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给予指导。可以调换排序方法按体重重复以上任务步骤。最后一阶段,问题的抽象及算法实现。这一阶段对于学生较为困难,可以指导抽象出任务处理的对象—数组数据,重复性的动作—for循环模式,位置的移动—循环变量等。这样学生主动学习使用相关C语言语法规则,并摸索和思考其使用方法和模式。之后给出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模仿练习,巩固应用。

4.教学思考及效果评估

在这个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是教师首要的任务,在学生实践能力相对薄弱的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在这个问题域里,学生是主体站在“风暴”的中心,只有学生被激发出来关注到实践过程的每一个细节,才能完整的描述实现的过程,将这个程序设计的灵魂—算法的思想融进大脑里,进而抽象完整的模型,思考如何利用C语言去实现。这样的教学设计注重编程思想而侧重C语言语法规则。我们可以让学生抓住“灵魂”这根绳索去探索如何去应用C语言里纷乱的语法规则论文范文,学会在实践中学习。

经过测试,这样的教学效果也较为明显,学生对for循环的理解较为透彻,应用较熟练。整个学期过后,学生对这一块儿C语言知识印象明显深刻。“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了C语言知识,通过相互沟通讨论问题,增强了表达交际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完成任务的成就感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C语言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深入学习C语言知识的兴趣,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5.结束语

鉴于C语言计算机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入门级课程,有必要不断的探索新的科学、适用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引导学生编程思想的培养,从各方面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感性认知,理性理会,学好C语言并会利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第三版)[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序化的教育学解读[J]. 教育研究, 2005,8 .

[3]刘丹青.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行为导向教学论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 2005,1 .

第2篇:c语言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C语言;课程评价;原则;模型

发达国家对课程评价的起步较早,研究时间长,评价条件较为成熟。在中国,课程评价起步较晚,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课程评价才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领域[1-2]。近年来,国内学者通过大量的研究以及借鉴国外的课程评价模式,创造性地提出了符合我国具体情况的发展性课程评价理论,在课程的目的、功能、范围、过程、原则、主体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课程评价的研究广度及深度有限,只涉及了课程评价的一些基本问题,而且对于适合高职院校的课程评价研究较少。C语言课程是高职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锻炼学生的编程思维,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学习好该课程,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对计算机专业等的学习至关重要。因而分析高职院校C语言课程评价现状,讨论C语言课程评价原则,构建C语言课程评价模型,提高高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这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C语言课程评价现状

通过对资料文献的搜集整理以及对高职院校师生的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以及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经验,得出高职院校C语言课程评价现状为:在课程的开发与设计阶段,由C语言课程的任课教师或者教研室主任组织本教研室的同事进行讨论,根据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并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制定或修订C语言课程的课程标准,在学生学习C语言课程之前,任课教师根据C语言课程标准选定一本教材作为教师授课及学生学习C语言课程的教材。在学期初,教师根据C语言课程标准按教材内容制定授课计划。在课程的实施阶段,严格地按照授课计划规定的进度、知识及技能要求进行授课。在授课过程中,通常会有一到两次单元测试。授课结束后对C语言课程进行期末考试。教师以期末考试成绩的70%,平时成绩(平时的考勤、作业、单元测试等)的30%计算出一个分数,即学生C语言课程学习的最终成绩。有的学校则以C语言等级考试的分数作为期末测试的分数。在课程开发与设计阶段仅仅是凭着几个教师的经验来制定课程标准,没有考虑学生将来就业后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只是按照计划进行授课,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调整,以适应在授课过程中出现的超计划的情况变化以及不同学生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参与度、编程习惯的养成、编程思维的培养、编程能力的提高很少关注,仅以学期末终结性考试分数作为C语言课程评价的主要依据。而且在评价课程时仅仅以任课教师为评价主体,很少引入学生自评、互评,企业用人专家及课程设计专家等人的评价。当前C语言课程评价的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且容易滋生学生厌学、考前突击复习、考试过程中作弊等不良行为。

二、C语言课程评价原则

C语言是一门编程课程,实践性非常强,要求学生通过C语言的学习,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具备良好的编程思维、具有较强的编程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C语言课程评价对C语言课程的教学改革及课程改革有很大的促进及导向作用,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学习效果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C语言课程评价标准也应该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及当前高职院校C语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新制订,以便促进学生提高C语言课程的学习兴趣,掌握C语言编程技能,培养学生计算机专业职业岗位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综合课程评价理论以及国内外专家在课程评价方面的研究,结合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C语言课程评价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满足学生情感及个性发展需求

高职学生大都高考分数较低,学习基础较差,因为成绩较差经常受到老师及家长的批评,对考试的评价缺乏自信,少部分学生甚至有厌学情绪,无论老师、家长怎么说他们都不想学习,上课只是混日子。当然,高职学生中也有少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好,因为高考没考好而进入了高职院校学习,这部分学生也容易因为高考的失利而情绪低落,进入高职学习后不思进取。另外,高职生源还分两种情况:一部分学生是普高入读高职,没有学习过专业知识,但文化知识基础较好;另一部分学生是通过中专升入高职,系统地学习过专业课,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但文化成绩不如普高生。因而C语言课程评价需要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特点,采用定量判断与定性判断相结合的多层次评价[3]。既要对学生C语言知识与技能掌握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又要对学习C语言知识及运用C语言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编程思维及编程能力,又要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既要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又要使其不断地完善自我。让学生在这种充满温情的评价中找到自信,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又符合他们的个性发展。

2.充分挖掘学生潜能

根据美国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至少具备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我认知智力等七种以上的智能[4]。而这些智力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智力组合使得人类能力具有多样性。高职学生虽然学习基础差,不具备学习高深理论知识的能力,但他们对技术及操作比较感兴趣。因而C语言课程评价需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及他们的潜能挖掘,要通过评价发现、发展学生的潜能,使之转化成C语言学习过程中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C语言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使其具备较强的编程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3.科学性和导向性

科学性是指C语言课程评价中的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方式等都必须是经过科学论证,每一个指标都有科学依据,都需要有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认可,对评价标准要进行量化,避免主观随意。导向性是指C语言课程评价必须以培养目标为基础,评价标准中的各项指标是课程改革及建设的方向,能够达到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的效果。C语言课程评价的重点必须与C语言课程改革的重点保持一致。C语言课程中所使用的项目标准是教学自我检验的标准,C语言课程评价指标体系要突出反映高等职业教育区域性和职业性的特色[5-6]。

三、C语言课程评价模型

根据以上对高职院校C语言课程评价现状分析,依据C语言课程评价原则,制定了以下的适合高职院校的C语言课程评价模型,如图1所示。

在图1的C语言课程评价模型中,C语言课程评价分为C语言课程方案评价、C语言课程实施评价及评价反馈。评价的目的是通过评价发现C语言课程在开发设计与实施阶段的问题,根据评价结果及反馈信息,促进C语言课程建设与改革,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型的人才,最终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C语言课程开发方案评价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计、课程资源四个部分,由课程设计专家、企业专家、教师作为评价主体。其中课程目标是课程的教育目的,它具有整体性、阶段性、持续性、层次性和递进性,课程的目标决定了课程内容与课程设计等。课程目标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及C语言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课程内容与课程设计要紧紧围绕课程目标的实现。课程资料包括教学团队、实训实验条件、校企合作条件、可供使用的教学资料、网络资料等。C语言课程实施阶段的评价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实际情况等的评价,由课程专家、企业专家、教师、学生、社会人士作为评价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决定了课程实施的效果,课程教学的最终效果体现在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中。对于学生实际情况的评价包括对C语言应知、应会内容、情感态度目标的考核,职业岗位能力的适应度等。C语言应知内容由教师进行评价,应会内容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企业专家、课程专家、社会人士进行评价。情感态度可由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建立档案袋,将学生的考勤、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质量、学习习惯、作业质量以及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小组作业的参与度、团队合作能力、获取知识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记录下来作为考核依据。职业岗位适应度可由教师、企业专家、社会人士进行评价。

四、结 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要求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而课程评价能够促进课程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C语言课程为例,结合高职院校C语言课程评价现状及课程评价原则,构建C语言课程评价模型,旨在促进C语言课程教学。同时,该模型同样适应于高职院校其他课程的评价,能够促进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于彦华.高等职业学校课程评价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08.

[3] 梅婷.高等职业教育实践课程评价研究[D].浙江工业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 黄成,李太君.层次分析模型在网络课程评价系统中的

应用研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23(3):351-354.

[4] 陈志旗.多元评价视角下的教学评价改革[J].教学与管

理,2011,28(35):26-28.

[5] 景凌凌.高职教育多元课程评价视野下学生职业能力培

养机制探究[J].职教论坛,2013,29(14):79-80.

第3篇:c语言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C语言;编程;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0-4922-02

The Discussion in the Reform of Fundamentals of Programming(C Language) in College

WANG Yu

(Xi'an Aegotechnical College, Xi'an 710077, China)

Abstract: C language is a compulsory course of the computer professional in college, but because each major differences in C language, different professional study requirements vary greatly sometimes. This will give new task in daily teaching of C language. Based on the specific teaching this course practice,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and the course teaching about the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discussion.

Key words: C language; programming; teaching methods

C语言是目前大多数普通高等学校都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几乎所有的理工科专业的学生都会学习这门课程。对于非计算机和其他电学类专业学生而言,由于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语言,同时C语言作为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本身很抽象。因此,对初学者来说比较难于接受,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

1 明确教学的目的

讲授C语言的目的不是要让学生在学习完后能够编写出功能多么强大的程序,这听起来似乎C语言没什么用。并非如此,C语言在培养学生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思想等方面,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语言是为了编写系统软件而产生的一种高级语言,具有行文简练、语法规则简单、运算符丰富、语言通俗易懂、可以进行低级操作等特点。C语言之所以能够在各高校中开设,原因也在于此。教学中要促使学生树立C语言的普遍适用思想,并且要让学生知道C语言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什么帮助,为什么这个专业会开设C语言这门课程。C语言作为一门基础性计算机语言,而且是多数理工科的计算机技能方面的基础课程,但多数情况下,并不是所有的理工科专业会一直接触计算机方面的课程,但通过C语言培养起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能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起到很大的作用。通过实验实践,我们了解到,在C语言教学中贯穿应用程序实例,特别是一些典型的,有生活趣味的程序,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深入的理解C语言。

2 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现在大部分高校开设C语言课程,多数的讲解都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的。但多媒体不能完成所有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将多媒体和传统的黑板相结合,有效使用高科技手段,这样,可以将课本中深奥的理论知识转化成生动的幻灯片,使得学生理解起来更加简单,并且可以在讲解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作答,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多媒体教学,将抽象问题形象化,枯燥问题生动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得到了充分的施展。而且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合理适当地组合使用各种教学媒体。

3 关于教学模式的探讨

3.1 以典型实例为引导,讲解语法规则

《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中很多知识比较抽象、枯燥,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接受,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办法将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将难理解的理论讲得简单易懂。例如,对于“函数”的概念,我们可以在讲解基本概念的之前,先以一个例子为引导逐步引出各个相关知识点和概念,分别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讲解,然后对知识点进行总结性的讲解,避免纯粹学习语法的单调枯燥。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容易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内容。

3.2 算法教学

C语言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一般不是在于语法,语法学习起来很简单,但是如何运用语法编写语句,再把语句连起来构成程序就比较困难,这就牵扯到了算法的问题。由于C语言语法的逻辑性较强、结构性要求较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忽略一些小问题,而算法恰恰是C语言的灵魂所在,因此在算法教学中可以通过实例进行,从最简单的例子入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编程思想。同时让学生知道根据同一个问题编写出不同的几种算法,进而去比较这些算法之间的优劣,找到最简单的散发,就会了解算法的优化。通过进一步的练习,可以在无形中提高学生写算法的水平,使得学生真正了解到算法是程序的灵魂。

3.3 项目教学

在C语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所谓项目教学法,就是师生一起用C语言开发一个系统或者完成一个比较庞大功能的程序。首先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分析,然后对完整的项目系统进行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从模块做起,再连接成庞大的系统程序,并且在编程中充分吸收有益的方式方法,从而完全了解项目流程,真正提高编程水平。例如让学生编写一个简单的财务收费管理系统,这不但使得学生掌握了所学的C语言知识,同时也使得学生了解了数据库、流程图等其它软件设计方面的内容。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3.4 实验实践环节

C语言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光有理论知识,不上机编程,等于没学。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的课堂讲解外,其余的都是要通过不断的上机编程使得学生了解C语言真正的内涵。实践环节可以用以下的方法:1) 加强上机实践,使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进一步提高。2) 布置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题目,培养学生编写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3) 教师可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演示。4) 在所有学生编写的程序中,挑出具有代表性的程序,进行讲解,让大家分享,从而找出自己的不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编程水平。

4 总结

C语言作为一门计算机知识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作为教师,必须认识到非计算机专业的C语言课程存在着很多自身的特点,应该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而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和计划。在教学中应当遵循“算法重于语法,语法重于编码”的原则因材施教,并且要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的相互结合。

参考文献:

[1] 谭浩强.C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 王宁.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08,29.

[3] 张玉学.高职电子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07,8.

第4篇:c语言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C语言;学习兴趣;教学方法;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5-1110-02

《C语言程序设计》(以下简称《C语言》)课程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理工类大多数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C语言》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基本结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C语言》课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相关课程学习的效果。

1 研究《C语言》学习兴趣培养的原因

我校属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基础普遍比较差,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学习能力相对较弱,表面上学生都有学习知识的愿望,但实际上不努力,这就是客观现状。所有课程都面临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C语言》更是如此。作为第一门计算机语言课程《C语言》的教学,任课教师都知道它的重要性,但实际上在教学中重结果轻原理、重现象轻本质、重片面轻联系、重讲授轻讨论、重外因轻内因等现象依然存在,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讲课枯燥。导致学生学习《C语言》课程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能力差、学习效果不好,时有逃课现象等,也导致教师教书育人的信心下降。因此,客观上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加强教学研究,深化课程改革,从培养学生学习《C语言》的兴趣出发,贴近学生,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效果。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把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摆在首位,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引发学生的学习《C语言》的兴趣。学生学习能力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习获得的内在素质提高,显然,加强学习引导是基础,培养学习兴趣是关键,掌握程序设计是目标。兴趣的培养取决于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目的和获得知识的程度(是否学得懂),为此,笔者在《C语言》教学中,对于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做了一些实践探讨,仅供参考。

2 《C语言》课程中学习兴趣培养的教学研究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纲要》(规划)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规划)中要求“更加注重教学的创新性、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选择性,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从两个《规划》中可以看出,教学必须改革,才能实现人才培养需要。大学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针对《C语言》教学,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能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2.1 基于学习兴趣培养 研究《C语言》教学目标

在《C语言》教学中,我们发现部分同学学习没有兴趣,就其原因主要是认为学习《C语言》没有用,加之教师在教学中又忽视内因的调动,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恩格斯说"兴趣与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研究《C语言》课程的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其一,基于教学目标,探讨教学方法。学习语言的直接目标就是编程,不会编程就等于没有学习和掌握《C语言》,更谈不上综合能力的提高了。为此,我们在《C语言》教学中,积极开展教学实践,以设计程序和提高编程能力为主要目标,研究和实践了一套行之有效教学方法,即阅读程序法、绘画框图法、类比教学法、渐进教学法、多解教学法、归类教学法、综合应用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编程能力,并形成了教学目标层次模型。

其二,基于素质提高,挖掘课程育人因素,探讨教学目的。一方面要学生明确读大学的目的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如果不强调素质,过分强调实用,参加培训班就可以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告诉学生学习能力和方法获得的途径。为此,我们专门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受就业现状、学习习惯和实用主义的影响,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同时发现学生不能正确处理专业(课程)学习与素质培养的关系,缺乏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途径选择。回顾20世纪的人才培养主要依靠专业教育,因此,在《C语言》教学中,我们结合《C语言》蕴含的程序设计基本思想和基本概念,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训练,丰富学生智慧,并通过算法(程序设计)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解决问题的精神及认真的学习态度。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确学习能力和方法来源于专业(课程)学习,大学的目的实现取决于“学”,载体主要是课程,只有这样教书育人,才能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能力,培养综合素质。

2.2 基于学习兴趣培养 研究《C语言》的教学方法

在《C语言》教学中,我们发现部分同学学习《C语言》没有兴趣,主要原因是学不懂,求知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加之教师对学生基础认识不足,导致教学中重结果轻原理、重现象轻本质,重片面轻联系,重讲授轻讨论,教学抽象、枯燥。为此,对于《C语言》教学,我们把教学场所搬到计算机实验室,教学方法上采用过程化(细节)、比较法(联系)、讨论法(交互),教学中把抽象概念形象化,枯燥知识趣味化,系统知识规律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过程化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人的语言最高境界是非过程化,而计算机的工作特点是过程化。《C语言》是过程化程序设计语言,要求程序设计者必须一步一步描述解题步骤计算机才能执行。《C语言》语法复杂,内容多,加之我校学生70%以上来自农村,基础差,底子薄,自学能力差,初学《C语言》非常困难,学习中总有很多为什么。因此,我们在《C语言》教学中运用过程化思想,在讲清楚是什么的同时尽量描述为什么,既要讲清楚结果(现象),又要描述原理(本质),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研究和学习《C语言》,培养学生务实的学习作风和兴趣,例如:对int a,b,c;的认识,从现象上看是定义变量类型,实质是定义数据结构、申请存储单元、定义符号地址。通过教学实践,学生听课时提问的人明显多了,学生学习《C语言》的积极性明显增强,教学效果明显好转。

2)比较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在《C语言》教学中,我们发现孤立的讲授《C语言》学生不容易接受,听不懂,想不明白,加之教师敢进度,导致学生失去学习《C语言》的兴趣。大家知道,程序设计就是仿真,最好的方法是联系其它学科寻找参照物比较学习。程序设计的基础是数据结构、核心是算法,算法的核心是数学,讲授计算机语言就是教数学。因此,我们在讲授《C语言》程序设计时与数学解题步骤比较,引导学生比较思考问题,掌握学习方法。例如,已知圆的半径为6,求圆的面积。

【数学解法】

假设:半径为r,面积为s

已知:r=6

求解:s=∏r2

=3.14×6×6

=113.04

答:圆的面积为113.04。

【C程序代码】

void main()

{

int r;

float s,pi;

r=6;pi=3.14;

s=pi*r*r;

printf(“s=%f\n”,s);

getch();

}

比较上述两个过程,数学解法步骤是变量假设—已知—计算求解—回答。C语言程序步骤是定义变量—输入数据—计算处理—显示结果。可见,四个步骤分别对应,表达方式不同而已。通过比较学习,学生理解了数学与程序设计的关系,很快掌握程序设计的简单方法。在《C语言》教学中,我们发现可以联系比较的知识点很多,比如讲授数据类型和函数时分别与数学中的数据和函数进行比较学习。比较法的使用,既使学生掌握知识,又使学生掌握学习思考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C语言》的兴趣。

3)讨论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在《C语言》教学中,我们发现仅靠讲授和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C语言》涉及的概念比较复杂,规则繁多,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以及厌学情绪,这种重讲授轻讨论的现象,教学效果低下。因此,根据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成果,我们构建了讲授—实验—讨论—分享的教学模式,即在计算机实验室上课,建立学习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开展实验讨论活动,及时验证讨论内容,引导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学直接直观,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形成了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的氛围。例如:已知一个任意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10cm、6cm、13cm,求三角形的面积。

【程序代码】

#include

void main()

{

int a,b,c;

float v,s;

a=10;b=6;c=13;

v=(a+b+c)/2.0;

s=sqrt(v*(v-a)*(v-b)*(v-c));

printf(“%f\n”,s);

getch();

}

针对例题,讨论三个问题:1)已知三边分别是10.4、6.5、13.2时程序如何完善?2)程序中没有#include结果如何、为什么?3)v=(a+b+c)/2.0,改为v=(a+b+c)/2,又如何?通过问题讨论驱动,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分享学习成果,提高学习兴趣。

3 研究《C语言》学习兴趣培养的意义

当前,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努力不够,这是普遍现象,培养学习兴趣已经是当前课程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因此,在《C语言》教学中研究学习兴趣培养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1)《C语言》课程教学得到深化改革,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2)从教师角度看,一方面教师明确了语言学习的重点就是设计程序,基础是培养兴趣,目的是提高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教师更新了教学观念,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应用。3)从学生角度看,一方面明确了学习目标和学习目的,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观念得到了转变,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4)从教育出发,教育对象和时代的变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培养学习兴趣,又要求培养学生能力和技能。因此,我们通过教学实践,开展了《C语言》课程学习兴趣培养的教学研究。

第5篇:c语言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 C语言 实验课程 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C语言具有过程性、程序化的特点,同有具备高级语言和汇编语言的双重优点,运用C语言不仅能编写操作系统软件,还可以开发各个领域的应用软件。因此,更好地掌握好C语言,可以为进一步学习掌握C++/VC++,JAVA,数据结构等后续相关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理论教学在C语言课程教学过程中只能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真正地让学生将理论课所学的内容应用到实际当中则是通过实验教学。只有依据学生的具体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对学生逐步引导、启发学生,才能培养他们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编程思想,最终达到C语言课程开设的最终目的。

1 当前高职教育中C语言实验课存在的问题

(1)学生综合能力薄弱。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高考分数比较偏低,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且综合分析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要比本科层次的院校学生低一些,因此在大一学习C语言尤其是上好编程实验课程有一定的难度。

(2)理论课时远大于实验课时。在不少高职院校,学校为了完成理论课程的教学计划,不重视实验课程的开设情况,私自缩减其课时数,从而减少了学生亲自动手编程操作的机会,进而降低了其编程思想的培养和编程能力的提高。

(3)实验类型单一。在高职C语言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类型主要是一些验证型的实验,缺乏设计型实验,学生只是简单地验证一些理论结果,这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编程能力。

(4)实验环境相对落后。不少高校目前C语言的编译软件还在用DOS下的TC,该环境界面是纯英文,学生运行一系列的DOS命令都比较困难,并且TC本身也不支持鼠标操作,中文输入不方便,但仔细分析调试程序时会产生诸多英文提示,给学生学习带来不便,且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环境是VC++6.0,若长期使用TC的环境也不利于将来学生参加等级考试上机实践环节的顺利通过。

(5)实验内容与现实应用脱节。学生的实验内容仅仅停留在教材理论内容的验证,只能达到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掌握,但由于实验内容与现实应用项目脱节,最终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编程语言的兴趣,并降低了其编程创新能力和学以致用的综合应用能力。

(6)实验课前准备不足,课程效果无法量化。教师在课前会向学生说明应准备的内容,但并没有及时检查和督导,使得学生上机时缺乏明确的量化指标。另外,期末总成绩与上机情况没有直接挂勾,学生在思想上没有压力,也就没有动力,导致学生上机前准备不充分,上机时不抓紧时间,因此无法真正提高上机调试程序的能力。

(7)教师对实验过程监管不力。部分教师认为实验课就是布置好作业,让学生自我练习,自我验证就可以,不能及时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总结归纳,把共性的错误加以纠正与提醒,大大降低了实验的目的和效果。

2 高职C语言实验课教学改革措施

(1)认真分析教学对象,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程度,主动拉近教与学的距离,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增强其学习C语言的兴趣及积极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最终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2)结合国内外优秀编程语言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模式,以及C语言课程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将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比例设置成1:1。

(3)任课教师应认真设计好每一个实验模块、实验过程,有效地将理论内容融入到实验课中,实验过程中多结合现实项目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加以巩固,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改进C语言的编译环境,选用WINDOWS下的编译软件,比如WIN—TC或VC++6.0,WIN—TC的操作界面不一样,但内核实质上和TC是完全一样的,在WINDOWS下编辑TC代码,充分利用WINDOWS的剪贴版,可以很方便地输入和显示汉字等,使用VC++6.0可以让学生提前多接触等级考试环境,有利于学生的考试过关率提升。

(5)习题量化。在学生上机过程中,要求他们一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所布置的任务,然后老师再进行现场指导,及时纠正学生习题中的错误并公平公正地打分,做为平时成绩,以便成为本课程总成绩的评分依据。在学生上机之前可以先把实验内容告诉学生,让他们课前做好准备工作。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互抄作业、不求甚解的弊端降到最低,还可以使教师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

(6)转变学生课堂角色。将实验课交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整个实验过程,教师只起到辅助作用,先由学生自主实验,发现问题后提倡学生相互交流沟通,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自己以教师的角色讲解相应知识点。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还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对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C语言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效果

(1)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显著提高。因为能在实验课过程中真正体现所学理论知识,并能将其应用到现实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能感觉到学有所用,能做到学以致用,这些都显著提高了其学习C语言的课堂听课质量。

(2)实验课上机效率明显提高。若学生未能及时将所编写程序顺利通过老师的检查,该学生的此次作业则视为没成绩,学生在上机过程中争分夺秒地学习,根本没有多余时间上网玩游戏,更有甚者在下课后仍要进行调试程序,这会使实验课上机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3)通过实验课的辅导,任课老师能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进行个别辅导,这样更具针对性,也能够了更加公正客观地对学生的成绩作出评定,与此同时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4)学生通过在实验课上的自我练习、沟通交流和问题讲解,真正感觉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并不断全面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对将来走出校门、走向工作岗位更加信心满怀。

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有效实施后,明显提高了同学们掌握并应用C语言的能力和上机调试程序的水平。实行教改措施,对学生而言,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势必会更加严格要求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的各方面能力,其工作量也会随之增加,教师要付出比平时更多的心血才能胜任。

参考文献

[1] 陈国英.提高计算机语言课上机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

[2] 谭浩强,张基温.C语言习题集与上机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第6篇:c语言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职C语言教学;案例教学法;程序设计

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中职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该文以多年中职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实践为基础,结合相应的教学理论知识,对案例教学法在中职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创新性的探索和尝试。首先,从教学特点来分析,中职C语言程序设计它包括汇编语言的特点,又包括高级语言的特点。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来说基础差、接受能力比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给中职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带来的一定的难度。其次,从教学目的来分析,中职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重点是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规则、基本语句、基本控制结构以及自顶向下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这些内容比较枯燥,而案例教学法的引入则有助于帮助教师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目标顺利的达成。

1.案例教学法的特征

案例教学法是将案例讨论的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通过设置一个个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表达、讨论等活动,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锻炼,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借此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和质量,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不同于其它教学方法,不仅包括于教,而且也涵盖于学。案例教学就是以教学案例为载体,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从事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也可以说,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案例教学法的特征主要有:(1)高度的真实模拟性。中职C语言程序教学中的案例是教师依据实践材料和教学经验编写出来的实际案例。这样编写案例取自于生活、来源于生活,使得案例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可以真实为学生创造解决问题的机会和环境。(2)发散思维的拓展性。中职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案例设计不但要针对本次课程的知识点,还要与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必要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案例的过程中体现发散思维的思想。(3)教学效果的导向性。在实施中职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教师不要过分的关注案例教学的形式,否则就本末倒置了。案例教学法只是促使教学效果实现的一种方式,我们最终的目的是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实施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适当干预,以保证整体教学效果的实现。

2.中职C语言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

中职生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刚刚接触学习计算机语言,往往对于计算机语言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语言学习,理论性较强,很难对枯燥的语言学习产生兴趣,因此在中职学生中进行C语言案例教学时,要精心选择与中职学生的生活、学习关系密切而又易于被中职学生理解的案例,将案例程序合理地穿插到教学内容中去,这样才能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自主地找到问题的解决方式,从而带着解决问题的方式去学习C语言,提高学习C语言的学习效率。比如我们可以将排序中职生语文期末成绩作为案例来讲解C语言中循环嵌套的相关知识以及冒泡法排序算法使用;可以将九九乘法表案例来讲解C语言中循环语句的嵌套的格式以及使用方法。这样选择案例由于来源于生活,容易被学生理解,因此激发学生对于计算机语言学习的兴趣,使枯燥而复杂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提高了C语言教学整个中职生中的教学效果。

2.1 案例导入

本文以排序中职生语文期末成绩作为案例来讲解C语言中冒泡法排序算法使用;首先教师让学生讲述成绩排序方式,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进行排列或者是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排序的过程是,现将学生的语文期末成绩用一个数组A(30)来存放,A(0)存放的是第1个人的成绩,A(29)存放的是第30个人的语文成绩。排序的过程是A(0)和A(1)到A(29)进行比较,找出最小的存放在A(0)里,然后是A(1)和A(2)到A(29)进行比较,找出最小的存放在A(1)中,以此类推,A(28)和A(29)进行比较,找出最小的存放在A(28)中,经过每次比较后,最小的数仿佛是一个个小水泡一样冒出,所以称冒泡法排序。那么如何将排序过程转换成算法,进行程序设计呢?

2.2 对于程序的算法分析

(1)首先定义A(30)一个数组,用来存放中职学生生的期末语文考试成绩;(2)输入每个学生的期末语文成绩; (3)用外循环控制比较数;(4)用内循环控制被比较数;(5)循环体是:如果比较数>被比较数,进行位置交换,否则不交换;(6)用一个单循环控制输出排序后的成绩。

对于上述过程中的循环体中比较数和被比较数的问题,中职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在不必先提出。而让学生在进行编程的过程中独自设计循环体,然后经过程序测试发现循环体的设置是否正确,从而去改变循环体的设计,这样引导教育,使学生这样的话学生对于该问题的印象更加深刻。在整个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主动分析、解决实际应用中问题的能力,又能够把以前授课过程中循环语句的格式,以及循环体如何设置等问题联系起来,使学生对程序设计产生了兴趣,从而使学生逐步建立C语言学习体系的框架结构,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参与性起到很大的效果。

2.3 案例教学中的重点

本次案例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循环嵌套语句的格式”、“内、外循环设置语句”、“内、外循环体的设置”的格式及执行过程上,同时对将要涉及到的前期相关知识点单循环以及循环体的三种语句while、do-while、for循环等问题进行回顾。

3.中职C语言教学中的案例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选择适当的案例

C语言案例是中职程序设计语言教学的起点,合适案例选择显得特别重要,这是决定教学能否成功进行的重要条件。C语言事实上是一种通用的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对于中职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可以有许多可供选择、参考和使用的相关案例。但选择最恰当的案例是一件比较不容易的事情,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师要想到所教的中职学校学生的基础差、知识水平比较低,所以在选取的案例的时候,要选择难度适中的案例,这样才有益于于中职学生理解和学习。同时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案例,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独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培养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的学习兴趣。

C语言程序设计案例的选取也不必要局限于课本的例子,因为课本中的例子不完全是为程序设计案例教学所编写的。这样就需要我们的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进行广泛的阅读。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师既可以在备课的过程中自己编写相关案例,也可以从课外专业读物中选取典型案例。C语言程序设计案例的取材可以是多方面、多渠道的,但是其中的一个重点是教师要注意把握的。那就是要选择有针对性的案例,案例要可以整个覆盖所要讲授的知识点。

3.2 有针对性的运用案例教学方法

对于案例教学法本身来讲,它不可能适合与中职C语言程序设计的所有教学,因此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对其进行适当的应用与选择。计算机教学具有实践性、时代性、综合性、工具性等特点,因此根据这样的教学特点,可以使用很多种的教学方法。但是,在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对各种方法的教学进行选择与应用。

3.3 做好案例教学的结果评价

(1)教师要积极对学生的结果进行及时的评价。中学校的学生在教师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师授课的内容可能会得出多结论,这时教师如果只根据备课的内容讲解而不去理会学生的其他结论,会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中职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的兴趣。(2)做好过程评价。在中职学校C语言程序设计的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整个授课过程中不但要对学生的结论进行评价,同时对学生得到结论的过程进行合理、科学的评价,从而对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凌水明,程慧智.“案例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的结合运用[J].新余高专学报,2005,12(30).

第7篇:c语言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非计算机专业;示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7-4064-03

C语言是一种通用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它是最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学习C语言之后,可以为后面继续学习其他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C语言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计中,C语言程序设计是数据结构、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多门课程的先修课程,对这些课程的教学有着直接的影响[2]。

学习C语言不止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重要,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是相当的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要求等的越来越高,加上应届毕业生的求职门槛越来越高,很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纷纷学习C语言,因为它不仅可以证明其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的能力,如果拿到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C语言二级证书的话,还能在求职过程中,占据相当大的优势,赢得面试官的亲睐。所以大量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C语言,而因为其计算机基础很弱,甚至有的为零,那么怎样才能让其将C语言学会,学好,并能灵活运用呢?这就是本文的探讨所在。

目前,在各大高校的非计算机专业都会设置相应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不仅如此,还有大量的培训机构招收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培训,以达到获得国家C语言二级证书,或使其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以备求职所用,可见C语言的重要性。

1 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的问题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普遍认为这门课难度很大,不容易学,而且即使懂了理论也不会做题或编写程序。究其原因,主要有:

1)很多学生的学习目的是不明确的[3]。经过相应的调查,发现在高等院校中,很多学生只是顺从学校或学院的安排,盲目地去上课,根本就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学习C语言,所以一旦遇到困难,就会觉得难学,甚至会觉得学了也没用,导致学习兴趣以及热情的下降,这样就会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高。C语言是一门逻辑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计算机语言,而很多学生都不明确上机实验的目的,甚至有的学生连实验的内容都不清楚,到了机房就是一盘散沙,不知道要做什么,导致动手能力不高。当然在上机的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某些学生玩游戏等这样的情况,所以这也是实践课程中管理的疏忽。

3)对于高等院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学校安排的计算机课程的重视度不高。认为本门课程不是主课,仅仅是为应付考试而去学习,所以学习积极性不高,有时可能会发生上课不听讲,下课不看书的现象[4]。

4)教学过程中,发现在学生中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即程序设计能力和调试能力都比较弱。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其对于算法不够熟练,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弱,编程的时候程序结构不清晰,标点符号等语法错误较多,不够细心。

1.2 教师的问题

教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国内著名的教育技术专家何克抗教授提出来“主导-主体”教学理论[5],他认为教学活动应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突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导者地位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避免学生被动学习。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太重理论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操作的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清楚整个教学大纲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理论讲解的同时,注重对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做相应的指导。

2)在上机实践时,容易放心让学生自己练习,导致学生动手能力未能得到确切的提高。这样就可能会导致很多学生在实验课上玩耍而不做任何实验。所以这就要求老师事前必须得做好实验课内容的设计,并严格要求学生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以达到锻炼提高的目的。

2 解决方案

基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并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该文提出一些改进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提高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C语言的学习效果。做到尽量让学生感觉学习C语言很轻松,很有趣,且能将其学会并灵活应用。

2.1首因效应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很清楚第一堂课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应该与学生互动,相互了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如果一个老师的气场足够吸引学生的话,后面的教学过程中的任何问题都能很好地解决,缺课现象也会少之又少。其次要消除学生对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陌生感和神秘感,使其明白C语言对于我们而言,其实并不陌生,它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举例如计算器、手机等电子产品、各种游戏软件、操作系统、智能电器等的功能都可以由C语言程序设计实现。最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明白学习C语言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在第一堂课时,可以少讲课程内容,必须得让学生明白其学习目的,可以通过现场调查法了解学生的想法,并引导其明白学习本课程的目标。这样能使学生具有更大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兴趣,这有利于日后的教学工作的进行,以及改变学生学习的氛围。

2.2 教学方法

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得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只有方法对,使用得当,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该文总结出下面几种方法。

2.2.1 示例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在文献[6]中阐述得很清楚,它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对所选项目的完成来完成对C语言的学习。这样的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实施方面的难度比较大,比如所选项目的难易如何把握,时间如何分配(尤其是在高等院校的日常教学中),达到的效果如何衡量等。这些都很难有一个标尺来衡量。有两种效果,一是对C语言掌握得非常的好,应用能力很强;二是对C语言一头雾水,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所以对此本文提出一种结合项目教学法的优势与高等院校特点于一体的示例教学方法。此方法是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于课堂的设计有所改变。传统教学注重理论的讲解,而此方法是在简要讲解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某些重点知识的运用,例举一些具体的有趣且贴近生活的实例,做出相应的讲解后,加以演示,让学生对此程序的运行结果等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而且在演示的过程中,还可以教学生相应的一些调试程序找错的方法,这样学生自己上机练习的时候,调试能力会大大的增强。通过示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以及运用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2.2.2 诱导法

传统教学模式是针对什么内容就很直白的讲解相应的内容,这样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久而久之会产生相应的厌学情绪,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低。该文针对此现象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即诱导学习法。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该设计好所讲授内容的先后连接顺序,做到连贯有序。比如引入一个新的知识点之前,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相应的解决方法,或让学生相互讨论,最终引出知识点进行讲解。这样更能提高学生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数组之前,先提出问题,如果用一般的变量存放学生的年龄,需要存放几万学生的年龄,则需要几万个的变量,这样的编程量是非常大的,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法,并引出数组的概念和作用,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而且也不会觉得很突然或陌生,更能轻易得接受并学习。

2.2.3 对比法

根据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在课堂上采取对比教学法会得到的非常好的效果。从常理出发,人们习惯性地会对比身边的事物,从而认识相应的事物。所以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点的时候,恰到好处地运用好此方法的话,教学效果是非常好的。比如在学习数组的时候,当学习完一维数组之后,学维数组的时候,就可以以类比的方法来介绍二维数组,学生会很快学会并吸收二维数组的内容。这样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2.2.4 抽象具体化

C语言中,有很多抽象的专业性描述的概念理论,而对这些理论的讲解是比较难的。对于学生而言,这些内容在头脑里是很抽象难以理解的。所以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讲解内容时,少用专业术语进行解释。比如讲解C语言充有且只能有一个main函数,且程序从main函数开始到main函数结束时,很多学生不是很理解,教师就可以举例说一个学校只有一个大门,学生要想进入学校逛耍就只能通过大门走进,而逛耍完后想要走出学校时,也只能通过大门才能出去。学校的大门就类似于main函数,要想进入学校只能从大门进或出,而C语言程序的开始结束也只能从main函数开始或结束。这样的话,学生比较能接受并理解此知识点,而且会觉得有趣。

2.2.5 组队上机法

此方法主要是针对上机实验课。传统的实验课是学生进入机房之后,个人练习,各练各的,学生之间缺少交流沟通。对此,该文提出的组队上机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此现象,并得到相应的效果的提高。事先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对每个小组分配任务,并提出要求及实验结果,还可以制定一些相应的奖惩制度,当然奖惩制度得切实可行。上机实践时,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探讨问题,互动地学习,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相互之间有竞争,就可以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

2.3 课后沟通

因为高校的老师和学生之间见面的机会最多的就是上课时间,而学生有问题又不可能在课堂上问。针对这种现象,如果老师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加入学生的QQ学习群里,课后有任何的问题,大家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在QQ群里讨论,老师也可解答问题。这样的学习效率是很高的,学生觉得老师负责,他的学习激情会更大,潜能也会被激发。

3 总结

教学实践证明,针对目前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C语言的现状,该文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教学方法是切实可行的,且教学效果得到了确切的提高。利用这些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增强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一种快乐融洽的氛围中学习,学习效率是非常高的。

参考文献:

[1] 谢竞博.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问题及改革建议[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8(2).

[2] 王继东,赵瑞斌,陈桂林.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计算机时代,2012(2).

[3] 牛熠,董阿妮,吴燕玲.C语言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6(1).

[4] 冀振川,谷飞.计算机C语言教学方法初探[J].新课程学习(中),2011(9).

第8篇:c语言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项目;改革实践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不断更新和改革,计算机行业逐渐占据各大商业市场,成为社会中必不可少的行业领域,计算机专业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成为许多当代大学生的向往专业。而《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基础教学科目,对计算机专业知识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教师应当明确课程项目的改革目标,完善驱动化教学下的课堂实施策略,丰富教学内容,落实好c语言教学课堂。

一、了解《c语言程序设计》内涵――制定驱动化课程教学的方案计划

c语言程序设计,全称是“Computer语言程序设计”,“computer”是计算机的英文形式,由此,c语言实质就是在计算机上操作的语言,教师要把这个重要的概念给学生讲解,让学生明白《c语言程序设计》的实质性内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c语言的理论知识和课堂实际操作内容,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c语言的教学课堂离不开语法知识,根据c语言的教学内容,其知识框架包括数据类型、数组、函数、结构体、运算符、变量等,教师要经常在课堂上给学生介绍c语言课程的结构框架,让学生了解课程的内涵,明确学习的方向,合理地规划学习步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制定驱动化的课程方案,合理地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把实验课堂分为“提出任务”、“知识分析”、“评价提升”等多个教学阶段,让学生有规律、有效率地学习编程技术,完善c语言核心内容的学习方法。在实验课上编程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任务的解决方法和实现策略,对完成的目标进行总结和分析。在利用“Microsoft Visual c++”软件进行编程序时,在软件页面的下方会出现“error”的标识,即错误分析,教师要让学生对错误的编码自行修改和重新编写,锻炼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掌握实质性的编码技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加深对《c语言程序设计》知识的理解和对编码程序的运用能力。

二、注重《c语言程序设计》项目――明确驱动化课程教学的改革目标

(一)找到教学的关键,从应用入手

《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础内容是架构化的程序设计思路和基本c语言的语句使用,其主要内容涵盖了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运算符重载、顺序结构与循环结构的应用、变量与数据类型的使用等多种教学元素,教师要把各种知识和操作的技能作为c语言课堂上的教学目标,找到教学的关键,从应用入手,把各种语句的结合和理解给学生作详细的介绍,并以训练作为课堂的基本教学内容,充分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计算机语言的构造能力,把计算机专业知识运用到c语言程序的编程过程中,真正落实“专业化”、“实际化”、“自由化”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课堂。此外,教师要合理规划课程的评分制度,比如把学生的课堂出勤率作为“平时分”的评判依据,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都要占有不同的比例,而n后的实验报告和实验编程作业也要加入总体考核的内容,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以严谨的态度对待c语言课程的学习,注重每一节课的讲解和教学,认真完成每一道编程题目,强化每一个c语言知识重点,最终达到整体教学的特点。

(二)选择教学的内容,从技能扩展

要想让学生牢靠地掌握c语言的编码技能,教师必须从教学内容人手,选择有价值和实际性的项目教学内容,在项目教学中体现驱动化的教学模式,避免出现知识点过多,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等教学缺陷,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自由的c语言学习环境。由于《c语言程序设计》存在技术性的复杂理论,如果教师忽略学生的心灵感受,不断地施加压力,就会给学生造成学习困扰,甚至让学生形成畏惧的心理,不愿听讲,不愿动手操作,在课堂上不能集中思想,导致学习效率大大下降。因此,教师一定要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适当调慢c语言教育的教学进度,做到整体教学,不放弃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循序渐进地将c语言知识完整地“植入”学生的思维中,让学生在编写程序的过程中,能感受到轻松和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了编码速度和构造c语言函数程序结构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完善驱动化课程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引导教学的过程,打好学生的语言基础

教师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指路明灯”,应当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有效地引导学生编码过程,让写生打好基础,为今后学习更复杂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即“c++”做准备。加强c语言编写技能,即让学生重视每一个编码的环节,不遗漏任何一个编码重点,在加入数据类型、运算符、顺序结构、循环语句等元素时做到不冲突。此外,教师应当让学生牢靠掌握编码的整体过程和程序框架,比如每个函数的开始都要用“intmain()”作为标志,即主函数的运行标识,而“void”则表示函数结束时不返回任何值。《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对严谨性要求特别高的学科,所以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熟练地编写c程序语言,做到严谨地编程,有效率地编程,提高实验代码的质量。

(二)加强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编程技能

为了提高学生的编码能力,教师应当加强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编码技能。在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学生牢靠地掌握一些编程用的实验二进制码和专用ASCLL码,以及英文类型。比如“char”表示字符,“intmain()”用于主函数的开头部分,“return 0”用于函数结束时的收尾,在适当时候,教师可以扩展教育,即让学生了解更多的c语言编码用语,加强学生的编码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cout”在高级程序语言中表示输出,即“input”,采用“cout”的方法能提高编码效率,美观程序设计,在构造函数时,为了方便学生的编写操作,教师可以引入“函数指针”的概念,即用形象的函数名代表复杂而经常出现的固有函数名,方便程序的设计,使c程序语言更“形象化”、“实际化”和“快捷化”。

四、优化《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组织驱动化课程教学的教学活动

c语言编程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要求非常强,学生要具备高耐心和灵活的动手技巧,才能编写出优秀的c语言程序代码,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c语言教学的“实验课”和“活动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c语言编码的过程,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掌握学生的学习方向,从而制定更严密的课堂计划和教学模式,完善课堂步骤和教学方法,《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颇具理论性的学科,其编码过程和设计程序过程是非常复杂和繁琐的,教师一定要经常和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特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和实际学习方法和编码技巧,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c语言知识,锻炼学生的各方面综合能力,从而不断提高编码水平和程序设计意识,提高《c语言程序设计》的素质能力,学好c程序语言。在实验课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教学模块分为4个部分,即“基础理论操作模块”、“程序语言设计模块”、“编程数据处理模块”和“c语言应用程序开发模块”。对每个模块展开细节性的教育,能帮助c语言课堂实现“多元化”和“高效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

另一方面,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以构建理论为核心教学理念展开的,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的过程明确学习的目标,在学习活动中思考和创新,在实践活动中合理地运用知识技能。c语言编程是一个复杂而颇具理论性的教学科目,不能让学生形成“死记硬背”的思想,教师要避免教学误区,让学生在实验活动的过程中思考解决方案和编码技巧,明白c语言结构体知识,提高综合的编程能力。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动手能力的锻炼,加强《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课活动就是训练学生的编码能力,让学生自行找到多种编码方法,构建出多元化的c语言程序设计结构,巩固课堂知识。教师在布置编程题目时,可以选择以实际生活中的元素作为教学依据,比如按班级、年龄、性别进行划分,构造出不同的程序类别,让学生在主函数中加入不同的“Class”,即类别名,再化分出不同的函数体,结合赋值语句“x=y”等结构体,构造出完整的程序。

第9篇:c语言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职阶段 项目教学法 C语言教学

C语言是中职阶段教学的重要学科内容。同时C语言也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计算机编程设计语言。计算机已经是现代社会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掌握C语言是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关键。正是这个原因,国内高校对C语言教学提出明确要求,甚至要求学生通过C语言二级考试作为学生毕业的考核标准。重视中职C语言教学对提高中职学校教学水平有重要意义。

一、中职C语言教学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学生对C语言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C语言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计算机的编程语言,从学习的内容上来看非常枯燥。一方面,C语言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门新的学科,在初中、高中阶段并没有相关课程学习,因此很多学生几乎没有C语言的学习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对C语言课程知之甚少。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学生对C语言的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畏惧情绪。走进C语言的教学课堂,常发生学生逃课现象。除了逃课外,一些学生在C语言课堂做其他事情,课堂上缺乏教学互动,课堂气氛死寂没有生气。

2.C语言课程的教学方法单调缺乏创新。C语言教学的教学方式主要还是以传统的说教教学模式为主。老师在三尺讲台唾沫横飞,学生在座位上无动于衷。单调教学方式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从教学的内容看C语言教学内容多年来一成不变。多年来国内的教育环境在不断变化,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在不断提升。根据学生和环境的变化调整教学内容是非常必要的。最后,当前的C语言教学模式主要还是以教师为主的,各项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都是基于此开展的。正是这个原因,当前的C语言课程教学一直得不到有效改善。

3.C语言课程学习以理论知识为主,导致C语言课程学习后学生的应用能力薄弱。当前的C语言教学是以应试为主要目标的,很多学生主要是迫于学校考核的压力才重视该课程学习的。由于没有认识到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和价值,因此没有端正正确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一些教师的教学主要也是围绕C语言职称考试设计。因此教学中没有有效开展学生能力提升的训练教学。也正是这个原因很多学生拿到二级证书后就完全丢了学习到的知识。也是这个原因社会上还是质疑是否有必要开设C语言课程。

二、项目教学法在中职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正确理解项目教学的内涵。首先,所谓项目教学法是指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综能力为目标的教学过程。在教学理论的支持下,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将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一个个具体的教学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教学讨论、协作学习与实际操作训练。从项目教学的定义可以看成项目教学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过程。项目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学生积极自主地探索性的学习,从中体验学习并学习知识。其次,组织C语言教师学习项目教学理论。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可以帮助教师充分理解项目教学的核心内涵,并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实践。最后,项目教学是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恪守该教学原则。

2.课程项目的选取是项目教学的关键。在项目教学实施前必要的准备工作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在项目选取方面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即:项目需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同时还需要包含基础知识点,还要有一定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在项目的选取过程中要尽量选择生活中或身边的素材。例如:加减乘除法运算期、时钟报时器等等。最后,在项目确立后,要做好教学设计准备工作。例如: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如何向学生提问、如何引导学生等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保障项目教学顺利进行。项目教学过程分为:任务布置、确立方案、项目实施、检查评价、总结提高等五个过程。项目确立后做好五个教学环境是关键。

3.重视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项目教学是探索式教学过程,其中也需要组织教学活动。因此,整个项目教学过程需要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作为支撑。重视教师队伍总体素质的提升是保障项目教学有效开展的关键。组织教师开展定期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在教师队伍内部开展竞技比赛学习活动。通过开展一定的竞赛活动调动教师积极性。最后,重视项目教学评估。建立学生评分、教师自我评分、学校评估的教学评估体系,通过完善的评估体系促进教师积极开展项目教师实践和教学创新。

三、结语

项目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实现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在C语言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项目教学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对C语言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应用能力。相信在项目教学理论的支持下,中职高校的教育水平将有一定的改善。

参考文献

[1]何志勇 项目教学法及其在中职技能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