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狼和小羊教案范文

狼和小羊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狼和小羊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狼和小羊教案

第1篇:狼和小羊教案范文

一、远程教育条件下教师角色的定位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信息源,是教学中的主讲人,是信息传授者,是知识传递者。在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教师的这些传统角色已经悄然发生转变。在远程教育条件下,学生知识的获得不再主要靠教师讲授,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讲人,而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指导者。

远程教育强大的信息量使老师们感受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贫乏,尽管教师们都接受过汉语言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的学习,但与远程教育所提供的综合信息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种教学危机感趋使教师自觉学习各种知识,如自然科学知识、历史知识、社会知识、音乐美术欣赏等。在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开展教学活动,小学语文教师只得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学习与新环境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在不断的钻研中,语文教师由“单一传授型”转变为“教学科研型”。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拿着自己编写的教案,在课堂上支配着学生进行学习,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向预定的教学目标。在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学生具有很大的学习自主空间。

二、远程教育条件下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

因为远程教育可以提供虚拟的教学环境,具备丰富的信息资源,具有便捷的讨论空间,所以,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基础上,远程教育条件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灵活而多样。

除了传统的讲授法、发现法、研讨法、创造法、演练法、表演法、论辩法、智力竞赛法、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个别观摩法等教学方法,远程教育条件下还可使用虚拟课堂讲授法、虚拟实验操练法、同(异)步辅导法、人一机一人交互讨论法、远程视听——问答法、课后浏览法、网络演示法、课堂网集中讲授法等新的教学方法。

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在远程教育条件下,教师可以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个性特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既可以在网上进行指导,也可以在网外进行指导。教师还可以创造性地使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三、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学生素质快速提高

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学了《黄山奇石》,我让学生收集有关黄山的风景图片,学生查到了“黄山四绝”的图片,制作了幻灯片,还复制到了自己的软盘上。在学习《赤壁之战》之前,我让学生查找相关历史资料,学生找到了三国历史人物故事,赤壁之战的背景,与火烧赤壁有关的故事:“连环计”、“苦肉计”。学生根据这些资料,总结出赤壁之战中主要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双方胜负的根本原因。这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例如,学了《称象》一课,我让学生思考在当时条件下还可以用哪些办法称象。学生查找了大量科学知识,最后创造性地提出用杠杆称象,用跷跷板称象,用绳索悬于巨梁,一边笼中吊大象,一边笼中装石头,直到两边高度相当等办法。学了《狼和小羊》一课,我让学生在网上讨论:狼向小羊扑去,会有哪些结果?学生想出了十几种结果,如:狼不小心掉进了河里;正好猎人经过,猎人用枪打死了狼;牧羊犬赶来与狼搏斗,赶跑了狼;羊妈妈拼命保护自己的孩子,吓走了狼;狼掉进了陷坑;一个孩子正准备用弹弓打鸟,见状射伤了狼的眼睛;小羊被狼吃了,它的爸爸决定复仇,就设计打死了狼……

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更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自主精神的培养。在远程教育条件下,学生具有充分自由、独立的学习空间,有充足的时间动手动脑,这不断促进学生增强自觉性,培养独立自学能力和自主精神。

第2篇:狼和小羊教案范文

1.对课堂反馈缺乏系统的认识,造成教师反馈内容单一,反馈形式刻板,反馈时机不合理;

2.课堂反馈不能紧扣教学目标,甚至反馈往往游离在课堂目标之外;

3.课堂反馈不符合语文课的本质特点,没有对语言进行有效反馈;

4.反馈缺乏“人情味”,也就是反馈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要;

5.反馈面不够广泛,往往忽视后进生的反馈,使反馈成为了优秀生的舞台。

由此,我们必须去研究有效的课堂反馈,使教学处于最佳状态,以提高课堂效率。我在实践中有以下认识。

一、用“成功感”和“善意期待”进行反馈评价,激励学生参与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关注教案和教材内容,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成果,学生缺乏热情和鼓励。因此,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要重视反馈矫正中的情感把握。善意期望和热情激励是取得良好反馈效果的保证,在充满热情鼓励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将乐于反馈表露学情,乐于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会乐趣;教师的热情鼓励将使学生树立自信,学会探究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本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要把反馈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中

课堂反馈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关注课堂反馈需要明确其在课堂不同环节中的表现形式及其作用。因此,我们应根据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把反馈分为课始反馈期、整体反馈期、聚点反馈期、感悟反馈期、总结反馈期。

三、要把反馈落实于语言文字的训练中

语文特级教师贾志敏在许多场合都提出语文课要重视语言的表达,也就是要重视学生的书面语与口头语,因为这是学好汉语的关键所在,可以说是语文课的灵魂,所以师生在课堂中对于语言表达的随机反馈是最主要的。要做好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从“字―词―句―段―篇”这个语言训练的逻辑层次入手,理清语言训练的一些要点。

字:读准字音、掌握多音字、准确写字笔顺、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消灭错别字、学会查字典等;

词:积累常用词、正确理解词义、辨析近义词和反义词、正确使用成语等;

句:学会造句、正确运用关联词语、各种句式的变换、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含义、认识修饰句子的方法等;

段:修改一段话、理解段中的层次;

篇:学习组段成篇的方法、归纳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等。

其次,教师要把这些训练点的教授合理地穿学生对课文的学习过程中,依托语文书中的课文找到范例进行学习。

最后,教师要抓住时机,设计反馈练习,也就是对刚学过的知识换题进行训练。例如《手术台就是阵地》课后练习,即要求学生辨析词语“陆续、连续、继续”并完成填空,当学生学习完成以后,教师可以立刻再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反馈,检测他们的掌握情况。当然,即时反馈更有效的策略是不脱离原有文本,应根据课文原有内容再设计反馈练习,检测学生学习情况。

四、要把反馈运用于学生积极的思维与情感中

教师要会运用不同的反馈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同时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童话类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把学生引入情境。如教学《狼和小羊》时,让学生一边朗读一边体会狼的凶残、小羊的温顺。学生先是颤抖着身子,轻声地说道:“啊,亲爱的狼先生,那是不会有的事,去年我还没有生下来哪!”又学着狼的样子龇牙咧嘴地朗读:“你这个讨厌的小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这样,学生在情感的带动下仿佛一个个都成了狼和小羊,教师也在学生的反馈中知道学生已经明白了羊的懦弱、狼的可恶。

五、要把反馈面向于更多的学生中

就个体反馈而言,教师可以从学生思维的速度和正确率中捕捉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从群体的量化统计中,也可以捕捉整体对知识内容掌握的程度与存在的问题,且可以发现个体之间的差异,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教学设计。所以,反馈的信息需要教师去认真分析,找出问题加以解决。教师都有这样的经验,课堂的错误反馈往往出现在后进生中。他们往往是教师忽视的群体,怎样办?缺乏对于后进生的学情的反馈,其实是一种较为失败的课堂反馈。所以,我们要针对后进生寻求一些有效的反馈策略。

首先要注意整体反馈,通过包括齐声朗读、在答题板上的对于标准题的答案选择、对于练习题的学生间互相批阅等反馈形式,可以了解全体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其次是抽样反馈,这是一种个别化的反馈策略,即针对某一个较难问题,请后进生回答,如果他能回答出来,就意味着班中的极大部分学生也能回答出来。针对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请一个优秀生回答,如果他回答不出,教师就应该换种提问方式,或在提问之前作一些知识上的铺垫,或者干脆放弃原有问题,另辟蹊径。

六、开展同学之间的互相反馈和评价,注重学生的自我反馈和评价

学习反馈的随意性极易造成练习指导的盲目性。学生往往因为早期发展和学习过程中知识缺陷不断积累,又得不到及时的反馈矫正,新老失误不断相加混杂,造成恶性循环,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成为了后进生。教师可以考虑的做法如下:

1.反馈和评价应尽量用具有激励性的言语表达。

教师应使学生了解应该从哪些方面反馈自己的学习,应该以什么样的标准评价自己的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把握反馈和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例如,教师对答题出错的学生说:“再努力想一想,你会有新的发现的!”而对于那些不简明扼要回答问题的学生,则要给予“还有更简练的说法吗?”的评语。教师激励性的言语、详尽的反馈及公正的评价,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反馈和评价的内容和方法,而且增强了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的积极性。

2.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开展同学间的互相反馈和评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力争给学生提供一些自我反馈和评价的机会,如经常问学生:“你觉得这种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吗?”“推理过程有没有问题?”“昨天学的内容,你复习了吗?”“对课堂内容还有不清晰的吗?”……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间的互相反馈,互相评价。如:“你觉得那位同学的思路正确吗?”“那位同学哪些方面说得好?”……通过互相反馈和评价,学生既能学会评价别人,又能学会自我反馈和评价。

七、及时地进行教师的自我反思,提醒学生进行自我反馈

第3篇:狼和小羊教案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语言 艺术性

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教师的语言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是体现教学艺术的主要形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声情并茂、引人入胜,能使学生进入艺术的境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用语言进行教学、教育活动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活动,是教师工作的基本方式。本文结合自身在教学中的体会,重点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1 语言的规范性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运用纯正的普通话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使学生体会到汉语的优美、动听、富有表现力,从而乐意学习普通话。上课时,语文教师力求做到语言规范、准确明了、干净利落、富于美感,不出现讨厌的口头语;同时,语言准确、吐字清晰、音色优美圆润、声调抑扬顿挫、倾注真情实感。时而深沉,时而激昂,时而悲愤,时而愉悦……师生一起沉浸于文章特定的情境中去体会、咀嚼。

2 教学语言要讲究修辞

教师的课堂语言不应是信口开河的,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传道”与“授业”同步进行的教书育人过程,这就决定了教学语言势必带有教育性。所以,教学语言首先应该规范且讲究修辞,如果我们只是硬邦邦地把教案中的内容向学生宣读一遍,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笔直的叙述、平淡的说教、呆板的表情,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我们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描绘、渲染。语言要形象,拟声词、语气词、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就必不可少。

3 倾注真情实感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有感情的话语比单纯的理性话语,更能收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学生自身就具有一种情感潜势,这种潜势在外界刺激下就会引发出来。优秀教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用带有浓郁情味的话语,饱含激情的语气来引发学生的情感潜势,产生和这种情感共鸣的语境,使学生为之所感,为之所动,从而转化为良好的学习动机,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应该像演员一样,只有自己投入了真情实感,才能让学生也跟着投入感情,才能感染学生。

少年儿童的心灵很敏感,他们能准确捕捉到教师语言中“情”的信息,进而领悟“情”中之“理”。语文教师要以美的语言作为美的品德载体,深入学生幼小的心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有位老师在上《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是这样做的:他先让学生观看人们为总理送葬时的录相,然后伴着低沉哀婉的音乐,朗诵了自己设计好的一段话:无时无刻不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他多次到敬老院看望满头银发的老人;他多次到幼儿园,在小朋友的脸上亲了又亲;在这十里长街上,总理曾握住清洁工人的手,对他说:“你辛苦了!”总理啊,人民群众不会忘记你,你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教室里哀乐声声,教师讲得如泣如诉,学生能不为之动容吗?

4 不断加强趣味语言,尽量达到生动形象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文采有情趣,要善于描绘,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要善于比喻,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把复杂的过程简单化,语言要词汇丰富,句式多变,加上充实的知识,深刻的见解,讲课时才能左右逢源、出口成章。教学语言要亲切自然,风趣幽默、。课堂上虽然有严肃性,但教师也不是道貌岸然、不得言笑。风趣幽默的言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拉进师生距离,给学生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经久不忘。

教学语言要快慢适中,因教材内容和句式情感而定,要让学生听力跟得上,能捕捉每个词、每句话、形成印象,课堂语言要抑扬顿挫,时而高昂时而低沉徐缓,不仅音调高低起伏、节奏有张有弛,急徐有间,也不宜滥用高音和强音,相反有的教师用低音中音讲课,循循善诱、娓娓动听,叙事说理犹如涓涓清泉在碎石上,轻轻流淌,学生唯恐把教师的话错过了,听得更加聚精会神,专心致志。

教学语言要具有启发性,能引起联想。如教看图学文《桂林山水》,在看图前引导学生:桂林山水很美,小朋友一定想去欣赏一下是吗?现在我们闭上眼睛作一次旅行,坐上飞机到桂林去,眼前出现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在教师优美语言的启发下,让学生打开课本,观察图画,学生会看得更认真、更细致,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讲求变化

第4篇:狼和小羊教案范文

一、从整体布疑设疑

传统的教学方法,从教学过程来看,都是从第一段讲到最后一段;从教学形式来看,都是教师问,学生答;从教学内容来看,都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文章的中心等等。我彻底摒弃了繁琐的分析,空洞的说教,代之以多疑、多思,以学定教。在教学《妈妈的爱》时,我从课题整体布疑设疑:“同学们,想想课文中妈妈的爱分别讲了哪几件事?”配乐自由默读课文,边读边看图思考。结果同学们都能自己释疑。其实,学生的资源是丰富的,学生的天赋是无穷的,只要我们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创设情境,就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又如教《难忘的泼水节》,我也是从课题整体布疑设疑“为什么说今年的泼水节是难忘的?”“今年的泼水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同学生们很快就能找出与往年不同的地方,加深了对“难忘”一词的理解。又如教《蜜蜂引路》,我也是采用了从课题整体布疑设疑:“读了课题,你明白了什么?不明白什么?”同学们各抒已见,自己大胆设疑:1、为什么要蜜蜂引路?2、蜜蜂给谁引路?3、蜜蜂是怎样引路的?同学生们发言热烈,我马上肯定和表扬学生大胆设疑的精神,然后因势利导,话题一转:“同学们,刚才大家的设疑非常好,我也和大家一样想,这些问题课文中可能会给我们答案。我和大家一起默读课文,边读边看图思考,把有关的句子划出来,看谁找得又快又好。”这一导,又把学生带进认真读书的角色,创设了自主学习的情境。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设疑解疑,很快把课文内容弄懂了,学得轻松、记得牢固,培养了学生问题意识的能力。

二、从句子布疑设疑

教学《秋天》时,我以课文最后的一句“啊!秋天到了。”为布疑点。因为这个句子是全文的统帅。直奔中心教学,容易调动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发学生的资源,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发展。我问:“同学们,你们从图上哪些景物知道秋天到了?”他们可热闹了,一下子就进入了角色,不但把图上表示秋天的景物说了出来,还拓展了思维,有声有色地把图外的景色也说得很完整,开发了资源。又如教《我选我》时,我抓住了“突然王宁站起来,说:‘我选我。’”这句话为布疑点。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这个中心句在课文的中间,它明显地与上下文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我把这个关键句子作为布疑点,诱导学生自己学会学习。设疑:王宁为什么说:“我选我”?围绕这个问题,以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小组气氛热烈,激发了学生自主交流的欲望,引导其在交往互动的过程中得到口语交际能力的锻炼。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合作、互助的。教师亦完全以伙伴身份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共同探究。最后由小组代表发言,大家都能联系上下文回答,而且能用上“因为……所以……”说完整话回答。从重点句、中心句入手布疑设疑,能把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度集中起来,调动起来,创设情境,披文入情,唤起情绪,激发兴趣,人人参与,提取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熏陶。

三、从字词布疑设疑

第5篇:狼和小羊教案范文

一、激发想象,童心写童话

——第一学段童话习作教学

具体形象性是一、二年级学生思维的显著特点。众多心理学家认为,此时他们产生意义的重要心理结构是想象,是创造性想象的形成期。教学实践启示我们,该学段学生是以固有的童心来认识并解释五彩缤纷的世界。对他们进行创造想象习作训练——童话习作教学,吻合了学龄初期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心理功能和语言功能。

在童话习作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五种训练形式:

1.根据多幅图学编童话。如给学生提供组画《骄傲的小毛驴》两幅图,为学生编童话打开话匣子,让学生轻松起步。

2.根据故事开头续写童话。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补充故事的发展和结尾,合乎情理地续写童话。

3.根据单幅图编写童话。从单幅的静态画面上,观察后想象补全前后编成童话,如《老鹰抓小鸡》等。

4.用意义上不相干的两个物体或两个词语编写童话。让学生通过创造性的想象在它们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通道,从而编写出一个内容奇特的童话或者故事。例如《机器人和小老鼠》等。

5.童话新编。要求学生对原有的童话故事“动手术”,增加独创的新的有趣情节,通过重组改装编写出童话,发展了学生创造性想象的能力。如对学生熟悉的《狼和小羊》,进行“增加人物,改变结果,救羊脱险”的改编。

由于在训练过程别重视运用合作教学的组织形式,使许多学生初步形成了与别人合作共事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合理思考问题的习惯,大大发展了儿童社会化的智力。实践证明,童话习作教学具有旺盛的活力和生机。

二、置身情境,绘色又绘声

——第二学段素描习作教学

教育教学实践启示我们,主导三、四年级学生活动的是比较系统的学习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语言的概括信息功能。而他们产生意义的主要心理结构是观察,是培养观察力、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的最佳年龄。建立在需要仔细观察和丰富想象基础上的素描习作,则完全适合该学段习作训练的需要。

我校第二学段的全体教师集体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互相随堂听课,充分探讨教好每一节素描习作课,开展了片段素描(三年级)——叙事素描(四年级)的系列研究,摸索出了一套素描习作的有效训练方法。

(一)片段素描“九个一”

1.描写一个场面。把感受最深的地方,用点面交织、动静结合的方法写出整个场面的状况。如校(班)会、劳动、欢乐、市场买卖等场面。

2.描写一个外貌。任选熟悉的工、农、军、师、生、医等一位人物,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围绕中心有序地描写出有个性的人物外貌。然后开展《猜猜他(她)是谁》的竞猜活动来进行效果检验。

3.描写一处景物。以校园、公园中的花草树木或日出日落、风雨雪露等景物为对象,把观察最细、印象最深的地方有序地写具体,突出特点。

4.描写一段对话。要求学生根据对话的对象,灵活地运用对话形式,语言得体精炼,表现人物性格。

5.描写一件物体。选择动植物、文具、玩具、小制作等物体,逼真、全面、有序地描写物体的特征,适当表达自己的情感。

6.描写一段连续动作。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动作,准确而恰当地运用动词,形象鲜明地描写人物的系列动作。

7.把一段话写具体、写形象。练就写具体的基本功,基本形式有:总起+分述、分述+总结、总起+分述+总结。

8.描写一个地方。按照空间方位顺序,依次描写,抓住有特色的陈设,有详略主次地描述。可以写自己的房间、学习的天地、生活的庭院、会场的布置……

9.描写一段心理活动。客观地描述曾有过的紧张、难过、矛盾、恐惧等心理过程,有目的,再有真情实感地写下来,突出人物形象。

(二)叙事素描“六个先”

1.先演后写。先让学生夸张式地、形象化地表演一段小品或一个童话剧片段,然后把主要情节写出来。这样,学生往往能“情动于中需发于外”。

2.先想后写。老师提供一个假想的素材,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并进行交流,然后把自己或同学的设想写下来。如《未来的我》《爸爸发怒了》等。

3.先玩后写。让学生尽情玩耍、嬉戏,择机停止游戏,接着现场指导作文。如《变魔术》《拔河赛》等就是极好的叙事素描题材。

4.先比后写。围绕一个有趣的话题进行口述比赛,通过比评议后再把它写下来。

5.先做后写。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搞一些从内容到形式有新意的小玩意、小制作等,有主次地写下过程。

6.先听后写。听教师或同学提供的某一事情的情节,要求学生大胆想象后写下来。如《他怎么了》《晨曲》等。

我们在进行片段素描和叙事素描训练的过程中,始终把“从动机走向目的”这个心理学规律作为一条主线,坚持从整体到局部、从内容到形式,激励学生用语言文字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真情实感,夯实篇章训练的基础。

三、传递交流,得体且得力

——第三学段实用习作教学

写是为了有效地运用。刘勰在《文心雕龙》里也说:“文附质也。”习作具有工具性和交际性的特点。工具学科的特点在于会运用。实用是作文的目的和归宿,作文的价值取向是在应用中实现的。习作在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活动中直接运用,才能发挥语言的交往功能和自我教育功能,从而使学生产生具有社会意义的习作动机,走出个人认识活动的范围。加强实用习作的训练,首先要让学生参与交际,在交际中发展语言功能,反过来再以实现语文功能来提高交际效果。

(一)实用习作教学重点

五年级 实用习作训练的重点是:参加讨论时能围绕中心有礼貌地讲清自己的意思,能参加少儿报刊的征文、作文比赛等习作交际活动,会写板报稿、循环日记、邀请书、慰问信、表扬信、海报、计划等,能就学校、班级的事谈自己的看法、意见。

六年级实用习作训练的重点是:能有中心、有条理、有礼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向合适的报刊自觉投稿,能记读书笔记,能写倡议书、演讲稿、总结、调查报告、观后感、会议记录、迎新词、书信交流等,能真情实感地发表对社会热点的建议,表述自己心中的疑虑。

(二)实用习作教学流程

实用习作的功能是处理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沟通上下左右关系的信息,而且它常常具有一定的格式和习作习惯。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实用作文“四步”教学流程:导语—示例—练笔—评改。

当然,这个流程只反映了课堂教学的一般操作。我们更多的探索是如何在有序的训练中,让学生的心理需要与概括信息、传递信息的需要联系得更准确,与自我表现、自我教育对别人施加影响的需要联系得更贴切,从而使他们领会如何在特定环境中转换角色,改变语体,表述得体,议论得体。

(三)实用习作练笔新路

习作教学的练笔形式不外乎课堂练笔(大作文)和课外练笔(小作文)两种。课堂练笔执行教材已审定的内容形式,进行螺旋式序列训练。课外练笔较之于课堂练笔,更具优势。为在课外练笔中发挥训练内容的吸引性、训练形式的新颖性、训练时限的灵活性,诱发学生练笔情趣,激起习作的优良动机,提高学生练笔的水平,我们的尝试是:

合作、互助——写《有奖循环日记》

现代教学心理学启示我们:合作学习活动可使学生产生具有社会意文的动机。实用作文应从个人认识活动的局限范畴里走向同学间、师生间、家长间以及更广泛的认识活动。为此,我们组织学生写《有奖循环日记》。每五人自由建组,民主推荐负责人,一周内每人轮流写一则日记。写前朗读前面所有同学日记,用符号肯定优点、提出建议;写后由家长对子女的日记作出点评。第二轮循环时,根据同学、家长建议自改后张贴展评。而后由学习委员召集各小组负责人评定,用符号在日记上修改并推出优质、优胜、优秀“三优”日记和“全优小组”若干,发给获奖证书和奖品。

有奖循环日记使得学生人人参与评比,个个投入练笔,它使学生在合作互助中形成了虚心听取多方建议和合理地思考各种问题的习惯,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有奖循环日记激发了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完善和相互竞争的机制,唤起了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及竞争心理,同时也给家长创造了家校联系的机会,是一种有效的课外练笔形式。

交往、激励——书信接力、征文大奖赛

《有奖循环日记》作为习作第一层次的课外练笔,那么书信接力、征文大奖赛可视为课外的又一层次。时隔月余的征文大奖赛,可在大部分学生中激起练笔欲望,为他们施展习作才干创造了竞争的天地。赛题由学生定,小组集体参赛,每周一人,五周一轮,由获“三优”日记奖的学生组成评审组,教师做评委,评出优胜者和优胜组,发奖品和参赛纪念证书。对获奖的学生由班委向家庭报喜、恭贺。如此循环,学生的习作欲望则被不断唤起。

第三层次的课外练笔是“师生情”信箱,鼓励学生给教师写信,给校长写信,写出自己的需要,写出师生的互动,写出家校的希望。学生在实际交往的需要中感受到了书信的重要性,增强了练笔的自觉性。

此外,我们还在学生间开展了积极向班级墙报投送板报稿,向学校广播站投递广播稿的活动,择优在墙报上刊出或被广播站录用是对学生莫大的鼓励。这些宣传阵地成了学生尽显自己风采的好天地。我们还资助学生参加各书报杂志的征文会友大赛,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

善思、竞争——即兴演讲、辩论会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