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古朗月行古诗范文

古朗月行古诗精选(九篇)

古朗月行古诗

第1篇:古朗月行古诗范文

【关键词】朗诵;古诗词;配乐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0-0073-01

一、古诗词配乐朗诵对于发扬古诗词文化所起的作用

在中国古代,“赋”、“咏”、“吟”、“诵”既包含创作的意思,又代表“朗诵”,可以看出古代诗歌的创作都是伴随着朗诵进行的。配乐诗朗诵形式将古诗词、音乐、人声结合起来,通过表达让观众体会到其中优美的意境,可以把诗歌朗诵变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变成一扇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2007年3月9日,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东京都日中友好协举办了“日中友好阳春音乐会”,会上我国艺术家朗诵了《春晓》、《送元二使安西》、《早发白帝城》等经典作品,中日艺术家选择了琵琶、萧、古琴等我国特有的民族乐器做配乐,整个会场座无虚席,让不懂汉语的日本观众从朗诵的氛围中体会到了诗歌的神韵。

二、使用不同乐器衬托诗歌内在的艺术意蕴

由于不同乐器的音色、音高不同,在做朗诵配乐时,选择合适的乐器和乐曲显得很有必要。下面以一些乐器为例作简要分析:

琵琶,音域宽广,富有表现力,被誉为“中国民乐之王”。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形容其声音为“大珠小珠落玉盘”,而孟浩然在《凉州词》中则写到“浑成紫檀今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借琵琶抒发惜别之情,表达对战争的憎恶。从《琵琶行》中可探知,作者曾听过琵琶女演奏的琵琶,情感真挚,旋律优美,采用琵琶做朗诵配乐,赋予了诗歌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琵琶不仅可以表现文曲的柔美,更可以表现武曲的刚毅和霸气;不仅可以表现古代的战争场面,还可以表现闭月羞花的柔美和哀伤忧郁的情怀。

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重要代表之一。李白的《将进酒》采用古琴配乐朗诵,以情传声,形象地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通过古琴的独特音色,表示了作者对富贵、圣贤的藐视。

钢琴是“乐器之王”,发源于欧洲,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特色,但每一时期我国都有与之风格相配的诗歌。比如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崇尚主观感情,而抒情诗歌正好与之相对。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适合用带有抒情意味的钢琴伴奏,而中国钢琴曲《平湖秋月》,音色干净、旋律流畅、音调婉转,可让人体会到诗歌中思乡怀人之感。

三、古诗词配乐朗诵的艺术处理

(一)准确把握创作背景并与情感认知相统一。面对诗歌作品,我们不仅要探究其本身,而且要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准确的把握。对作品创作背景的把握可分别从时代背景和作者创作时内心的情感和想要表达的情绪来分析,只有把握好创作背景,才能给诗歌的朗诵定好情感基调。

(二)在把握诗歌情感基调的基础上合理选择配乐。根据诗歌所表达的意蕴和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合理正确地选择朗诵诗的配乐,通过音乐的对比、烘托,更有利于对古诗词思想内容和情感表达的体会。如张继笔下的《枫桥夜泊》,选择音色柔美接近人生的二胡,恰当地表现出幽暗、清冷的气氛,及作者孤孑清寥的感受。

(三)将运用语气技巧与内心情感体验相统一。朗诵时要做到用心吐字,用情归音。古代诗词是汉语言的精华,讲究声、韵、调三要素的融合,要求发音准确、咬字清晰、字声结合,力求“以字行腔、字声相谐”。在朗诵时,要准确把握诗歌风格,将诗词的的内涵和思想感情恰当地表现出来;其次要做到神情兼备,不仅要有恰当的面部表情、眼神及肢体动作,更要能通过音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从而流露出来符合诗歌内涵的的气韵神态。

(四)联想与想象并用,用感受诗歌形象突出诗歌意境美。联想和想象是体会诗歌意境的绝妙工具。在朗诵中,我们要形成形象的感受,才能表现出诗歌的意境之美,同听者产生共鸣。

参考文献:

[1]王福生.诗歌朗诵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2008.

[2]张福庆.唐诗美学探索[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

[3]朱导荣.中国古代文论名篇讲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刘金龙,安全勇.叩问翻译之门,探寻内部规律――龚光明《翻译思维学》评价[J].中国翻译,2006(1).

作者简介:

庞韵叶(1988-),女,山西太原人,山西工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影视类传媒专业播音创作;

纪 军(1986-),男,山西太原人,山西工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影视类传媒专业播音创作;

第2篇:古朗月行古诗范文

1.借助图画增强美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古诗词以它优美的意境,饱含情感的意象吸引着无数的读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借助图画创设诗歌的意境。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描绘了人生中最美好的良辰美景,由春天、夜晚、江水、花树、明月构成了一幅清丽优美的画卷,通过媒体展示与诗文解读,引导学生去观赏、去体会诗中美景,在丰富多彩的情感空间里去体验春江花月夜的自然美景,去感悟诗人在这江天一色的月光下,内心变得澄明清净,心与自然的灵流。学生在头脑中就会逐渐构成一幅幅意境优美的画面,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濡染学生的心灵,诱发他们的审美情趣,从而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更深地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2.借助音乐营造气氛,引发学生内心的共鸣

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用礼乐来教化学生,可见音乐的教育作用自古有之。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借助音乐调动情感,烘托、渲染诗歌的内容,创造美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引起内心的共鸣。如《春江花月夜》的古筝曲,经常为教师教授诗文《春江花月夜》时所用,因为它以委婉优美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安宁的情调,描绘出人间的良辰美景,极具东方的诗情画意。用这首古筝曲来营造诗歌的情调恰到好处,渲染了一种哀而不悲,美而不腻的诗歌意境。把春江花朝秋月夜的美好景致宁静委婉地轻轻说来,把岁月流逝、时光短暂的感慨缓缓道出,把思妇游子的离愁淡远在朦朦胧胧的月色之中,让人叹为观止。

听着这样的曲子,读着优美的诗篇,学生的心灵怎么会不被这宁静而美好的春江花月夜所“迷惑”呢?这就是内心的震撼,这就是心灵的共鸣。

3.通过朗诵体会韵味,让学生感悟诗歌的节奏

古诗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感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学生诵读。古诗教学中,采取大声朗读、独自朗读、手势吟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吟、诵中体味,更能感悟诗的韵律美。如李白的《将进酒》,以豪放的风格、洒脱的情怀,再现了诗人放浪不羁的个性和浪漫主义的诗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品读,男生读得酣畅淋漓、豪情万丈。特别是配乐朗诵,让学生感受到诗歌优美的旋律,跌宕的节奏,不羁的情怀。让人内心生出一种豪情,想与诗人举杯执酒,一醉方休。朱熹在谈读书时有这样一段话:“凡读书须要读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而古诗词的朗诵,更是要放开胸襟,用饱满的热情与诗人共情怀。所以在课堂上,要多进行比读和品读。让学生在长期的朗诵中去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悟古典诗词涵蕴的语言、委婉的情感。

随着音乐的旋律,和着诗歌的节奏,学生一般都能体会出杜甫诗的沉郁顿挫,感悟到辛弃疾词的悲愤激昂,沉浸于李清照诗的凄婉缠绵,向往着李白诗的潇洒飘逸……并且能从朗诵中去体会古诗词的美。

4.通过想象内化意境,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

“诗言志”,诗歌表现的是真性情,它是一种活泼而充满灵性的文学样式。而古典诗词更是注重诗情画意,注重情感的表达。部分诗词诗画结合,音韵和谐优美,营造出优美、幽深、凄清、磅礴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得到情操的陶冶、心灵的愉悦。所以,在教学古诗词时,应让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充分把握古典诗词意象的内涵,内化于心,充分领略古典诗词的意境美,从而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人想象今宵旅途,一叶扁舟临岸,酒醒梦回,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头,佳人远去,情何以堪。意象简洁,画面饱满,意境深远,充满了凄清的气氛。人情之冷落,风景之幽清,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诗词的意境之中。学生可以根据画面的想象,进一步内化意境,把握诗人“离愁渐远渐无穷”的痛苦和凄凉,与诗人达成共情。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古代文化浩如烟海,古典诗词充满灵性,它的美,教师是永远讲不完说不尽的,只有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让他们运用联想和想象,调动自己的思维,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品读、去鉴赏、去记忆、去创作,才能开拓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灵性,滋养他们的心灵。

参考文献:

[1]毕宝魁,艾丽辉.中国古典诗词鉴赏[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3.

第3篇:古朗月行古诗范文

一、注重指导学生朗读

初中语文的古诗的句式比较整齐,词的结构比较固定。古诗词语言精炼,闪烁着美的光彩,蕴含着美的情趣,但古诗词是用古汉语写成的,与现代文字有一定的距离。这对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少的初中学生来说,要掌握好古诗词的知识会有不少困难。但是不管古诗词如何难教,教师都要注重指导学生朗读,长期以来,大家都认为熟读课文是学习古诗词的好方法。

首先,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可以帮助学生识字正音,提高阅读能力。古诗词距现在年长月久,诗词中有很多字的音和义与现在不大一样,例如苏轼写的《江城子》这首词中的“千骑卷平冈”的“骑”字,音jì,义:一人一马称一骑。又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衰”字,音:cuī,义:疏落。这些音.义和现代不一样的字,需要教师的指导学生朗读时加以指点。

其次,古诗词的意蕴,很多并不在字句之中,往往在字句之外。让学生反复朗读,可以使学生头脑中再现古诗词所描绘的情景,正确把握作者的真实感情,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再次,很多古诗词节奏鲜明、押韵、讲究平仄,读起来婉转和谐。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二、注重抓住时代背景

教师讲古诗词,如果仅从字在面来分析,学生往往很难把握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真实情感。教师讲授古诗词,应先学习教材,认真钻研参考书,查找资料,熟悉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只有联系时代背景来分析全文,师生才能弄懂作者的真实感情和写作目的。例如授李煜所写的《相见欢》这篇课文,如果教师仅从字面上来分析,这首词是写一种比较深切的人生感受,是写离别的愁苦。如果不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来分析课文,学生对李煜所写的“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就会感到难以理解。教师若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李煜身为南唐天子,降宋后,在北方被囚禁。他所受的痛苦、所尝的滋味,自然与常人不同,心头所涌起的感情不知是悔还是恨;欲说则无从说起,并且不知道对谁说,所以是“别是一般滋味”。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能联系时代背景来分析课文,就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领会古诗词所表达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在古诗词教学中,很多看似复杂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三、注重扣准诗(词)眼来分析课文

所谓诗眼或词眼,是指一首诗(词)中统帅整首诗(词)的中心,最精练和传神的一句、一词或一个字。

既然诗(词)眼是诗词的中心点,又最精练和传神,那么扣准诗(词)眼分析课文,就容易掌握其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4篇:古朗月行古诗范文

如何让民族文化血脉相传呢?下面谈谈小学古诗文教学的一些方法。

一、培养学习古诗文兴趣

古诗文本身的内涵博大精深,内容广博。有充满童趣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有赞叹自然美景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有充满哲理的“远近高低各不同,只缘身在此山中”;有壮志豪情的“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精选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名篇名句,通过各种形式,运用富有诗情的语言,着意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二、养成每天诵读的习惯

古诗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古诗教学中,通过齐读、小声读、大声读、加手势读,读出味来,读得滚瓜烂熟,再让学生齐背、同桌互背,直到倒背如流。诗词的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以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语感熏陶,这些正是汉语独特的魅力所在。

如何保证每天诵读古诗文的时间呢?我充分利用早读课,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文。天天朗读,堂堂背诵,日积月累,量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质的飞跃。我坚信,那些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生命参与和证明了的古典精品,会同空气一样毫无痕迹地渗入生命深处。

三、辐射学习

所谓辐射学习就是举一反三。有时从教材出现的古诗为基点辐射,连带出其他相关的古诗来学习。例如:教学《锄禾》时,便由李绅的这首诗引出《悯农二首》中的另一首;由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引出别外一首《望天门山》;由杜牧的《清明》引出另外一首《山行》……有时从教材中的课文为基点辐射,如学习叶圣陶的《荷花》这篇课文时,便可以引出与荷花相关的古诗:《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四、据时学习

据时学习是根据古诗文所反映的时令进行分类学习的一种形式。它能促使学生从时间的角度把握古诗文的脉搏,从而达到流畅记忆。例如,三年级学生在古诗文背诵汇报时,就采用了据时背的形式。学生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顺着四季走来,一路朗朗童音。从《早春》《春江花月夜》到《夏日》《小池》;从《秋浦歌》《秋思》到《冬景》《江雪》,学生们背过了灿烂的春,缤纷的夏,金色的秋,绚丽的冬。这种形式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大量地背诵奠定了基础。

五、摘抄优美诗词

我教的学生从小就养成摘抄优美诗词的好习惯。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学生把所学的优美诗词收集起来,并在首页上写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古诗。两年来,学生们也收集了几十首古诗。看着他们认真的笔迹,读着他们钟爱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等一条条名句,我心里真是说不出的快慰。

第5篇:古朗月行古诗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古诗词;教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电化教学已深入到教学的各个领域,它以其特有的生动性、形象性为广大教师提供了高效、直观的教学手段。而在古诗词教学中,多媒体更是发挥了它特有的优势,为创设课堂情景,激发学习兴趣,链接相关资料,提高朗读能力,体会诗歌意境等提供了许多方便。下面是我借助多媒体辅助诗歌教学所做的一些尝试: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都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能够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而多媒体的介入则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生动有趣的导入方式,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本人利用多媒体导入古诗词课堂教学的三种方式:

1.1 故事激趣法

一首诗一个故事,不少诗词背后往往隐含着一些动人的故事,在教学这类古诗词时,我们不妨抓住学生爱听故事的天性,选择一些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故事短片播放导入,如教学《赤壁》一诗时,可以播放“赤壁之战”的故事引入诗人对古战场的怀古咏史,教学《观沧海》时则通过播放“曹操煮酒论英雄”的短片引发学生对曹操“英雄”的讨论来导入新课。用故事短片导入古诗词课堂,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1.2 音乐渲染法

古诗词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具有击节叫绝的音乐美。因此不少古诗词常被今人编成广为传唱的歌曲。在学习前,播放一段与所学内容有关的音乐也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情景。如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可以通过王菲的《明月几时有》导入,《诗经》中的《蒹葭》可以播放《在水一方》导入,这些歌曲不仅声韵悠扬,更是以声传情,能够很好地渲染课堂气氛。

1.3 图片解说法

运用多媒体投影与古诗词的相关的图片,配上教师生动优美的解说词导入古诗教学也是我常用的导入方式,如我上陈与义的《登岳阳楼 其一》时,我一边播放岳阳楼的图片,一边解说:“岳阳楼,一座蕴云山之宏秀,焕湖湘之灵光古楼,它承载着中华古国的传统文明,积淀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古往今来,曾有多少墨客骚人登上此楼,谱写了一曲曲延绵不绝的文明弦歌。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宋代诗人陈与义登临岳阳楼时他会抒发什么情感呢?”这样,让学生一边欣赏画面,一边听老师解说,自然而然地就被我引入对诗歌的探讨中去了。

2.链接资料,促进理解

2.1 链接作者生平让学生走近诗人

诗词常常是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情感的外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可以帮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和诗人进行深层对话。因此,在教学古诗词时用课件链接诗人的生平资料,让学生走近诗人,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诗词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如教学《归园田居 其三》,我就链接了陶渊明的生平和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资料,让学生理解诗人厌恶官场,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教学《行路难》我链接了李白少年时代的爱好、所受的思想影响以及他的政治抱负等资料,为学生理解诗人仕途失意、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无奈做好铺垫。

2.2 链接历史资料让学生穿越时空

俗话说:“文史不分家”,许多古诗词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不了解这些历史背景,想深刻理解古诗词是不可能的。例如杜甫的代表作《三吏》和《三别》成诗于唐肃宗乾元年间,正值安史之乱最残酷的时期。杜甫目睹官吏横暴民生疾苦,百姓家破人亡的社会现实,忧心如焚,写下了这些不朽的诗篇。如果不了解这段历史背景,就无法理解杜甫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情怀。所以在教学《石豪吏》,我就链接了《安史之乱》的视频,让学生亲眼目睹作者生活的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形象感知唐朝天宝年间昏君骄奢,奸臣当道,百姓流离失所的社会现实,这样很快拉近了学生与诗人的时空距离,帮助学生产生与诗人思想感情相契合的心理情绪,为学好此诗开了个好头。

2.3 链接地理资料扩充知识

古代文人给我们留下大量的优美的诗篇中,有不少涉及到地理知识的诗句。如果我们通过多媒体为学生适时链接上与之相关的知识,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还可以学到不少的地理知识。如上《望岳》一诗时,我就链接了这样的一则材料:“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座落在山东丘陵之中,周围山地高低起伏,低山连绵,唯泰山突颖面出,海拔1532米,为山东丘陵中海拔最高的山峰,号称五岳之首。泰山历受各朝帝王重视,不少帝王登基之初,大多到泰山进行封禅,表示改制应天,以告太平。历代文人学士亦慕名而来,留下不少赞美泰山的诗篇和题字或游记。以致泰山成为闻名中外的五岳之尊。”学生通过这些材料,不但对泰山的地理位置、齐鲁大地的地形地貌以及泰山的一些人文知识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同时更能感受诗人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再如在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北方地区早寒的气候特点。我又链接了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知识,这样学生对“胡天八月即飞雪”就不难理解了。

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链接其他学科的知识。所以说,在古诗词教学中,用多媒体链接相关资料,既促进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借助音频,优化朗读

“三分诗七分读”,我国古典诗歌具有韵律美、意境美、艺术美和情感美的特点。而要体会诗歌的这些美感,必须通过有节奏、带感情的反复诵读,才能把诗歌的韵味读出来。而传统的朗读教学在情感的调动、情景的营造、意境的再现都很难调学生入情入景。用多媒体的声像效果指导朗读却能让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从而入情入景地朗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朗诵能力。

3.1 名家示范,提高朗读技巧

示范朗读是古诗词朗读指导中常用的方法,但教师干巴巴的范读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如果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发音标准,节奏准确,意境生动,声情并茂的名家朗读音频,不但能在朗读的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给学生有效的示范,而且有较强的感染力和穿透力,让学生“闻其声如临其境”而跃跃欲试。如在《行路难》的朗读教学时,我在播放了男声配乐朗诵视频时,学生完全被朗诵者抑扬顿挫、起伏变化感情的所感染,当读到“行路难!行路难!”一句时,大家都不由自主的跟着视频朗读起来,仿佛自己就是诗人在那发出无助的呐喊!

3.2 配乐朗诵,让学生披情入文

古诗词和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很多古诗词本身就是千古绝唱。因此,在学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选择与诗词内容、意境相符的乐曲地进行配乐朗诵,学生能较快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与之产生共鸣。如教学《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可以配上激昂高亢的古筝曲来朗读,学生很容易从配乐中感受到沙场激烈雄壮的气氛,从而产生对词人想冲锋陷阵,杀敌立功想像。而《武陵春》则配上凄婉哀怨的二胡曲《二泉映月》,那如诉如泣的乐曲会让词人的愁情得到更好的渲染。因此说,在教学中把悦耳动听的音律与诗词和朗读沟通起来,能把学生带进一种特殊的艺术氛围中去,有助于学生如临其境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加深对古诗词语言文字的理解,优化了古诗词的朗读。

4.以画解诗,感受意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学习古诗词时,我们以“画”为切入点,设法把诗句变成一幅幅风景画或生活画,通过画面感受诗意,学生会更容易走进诗歌的意境,加深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4.1 借画入境

古诗词语言凝炼,常常用精练的语言就能描绘出几幅意境生动的画面,然而这些画面单凭教师简单的语言描述很难让学生进入意境。如果将诗词的画面配上音乐展示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词的美,既愉悦了学生的视觉,又激活了丰富的想象,如《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仅通过一“直”、一“圆”两个字就把大漠的荒凉、空阔及黄河的苍茫、悲壮勾勒出来,而学生对塞外缺乏感性的认识,很难体会出这种意境,如果用多媒体把配有背景音乐的大漠风光图展示出来,学生目观寥廓苍茫的画面,耳听苍凉伤感的音乐,心弦很容易被掀动起来,慢慢地被融进悲壮,苍凉,孤寂,寥廓的意境中。

4.2 绘画评画

在古诗词教学中,不仅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画面引导学生走进诗词意境,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绘画评画,即在学生理解诗歌,领悟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之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把诗词里的景象,内涵、意韵用图画的形式描绘出来,如教学《天净沙 秋思》时,我就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构画一幅“思乡图”,要求通过画面景物的特点来表现羁旅游子思乡之苦。学生完成绘画作品之后,我选择了有代表性的作品通过实物展示台展示出来。并让学生评比绘画作品是否能准确无误地表现诗歌的意境,传达诗人的感情。这种通过绘画评画的方式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可谓“一石三鸟”。

除上所述,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拓展迁移知识,展示板书结构等。总之,多媒体辅助古诗词教学,能为学生创设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所以说,多媒体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古诗词的教学。

参考文献

第6篇:古朗月行古诗范文

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课件、图片或视频等资料,让小学生对古诗内容产生初步认知,而且设计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可以为小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在朗读过程中感悟和感知古诗内容,品味古诗中语言文字的优美。同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添加美声朗读配音,再配合丰富多彩的图片展示,使古诗基调与抑扬顿挫的朗读有机结合,从而激发小学生的思想情感。学生通过朗读的感情与语气,可以想象古诗中所描写的情境,从而加深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例如,在进行《咏柳》教学时,针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句诗,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幅春天柳叶美景的画面,从而让学生可以对古诗中的韵味进行直观感受。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情感

每个教育阶段的学生都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情感特点主要表现为热情、真挚,容易被气氛所感染,一旦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力。所以,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些情感特点,把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美轮美奂,充分调动他们的视觉感官和听觉感官,把抑扬顿挫的古诗朗读语调不知不觉带到学生的自身朗读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古诗朗读能力,并且在朗读过程中投入情感,从而更好的理解古诗内容,以及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例如,在进行《望天门山》教学时,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天门山雄奇壮观和长江浩荡奔流气势的同时,有感情的朗读这篇古诗,从而激发小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在朗读过程中感受到天门山的气势磅礴,视野沿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宽广的天地,从而感受到诗人豪放不羁的精神。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丰富的资料

多媒体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可以展示丰富多彩的资料,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古诗教学活动时,不仅需要给小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动画、声音与图片,还应该包含古诗的写作背景、重要知识点和生字词等的讲解,能够让他们清晰的看到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写作背景是帮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所描述的情境;重要知识点是明确学习目标;生字词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为教学效率,教师应该把这些资料全面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出来,从而帮助小学生更好的学习古诗。例如,在进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时,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应该展示多个材料:写作背景,作者王维当时十七岁,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重要知识点:古诗中所描写的情境,可以搭配诗人独自一人的图片;生字词:为(wéi),茱萸(zhūyú)等,通过展示丰富的资料,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想象

第7篇:古朗月行古诗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321-01

引言

高中古诗词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古诗词教学也是高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现代高中学生往往具有较弱的古诗词阅读基础,加之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古诗词教学往往事倍功半。本文提出了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的策略,希望能够改善古诗词教学低效的状况。

一、当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面临的问题

1、僵化的教学方法

当前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有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在讲解时仅仅停留在对诗词大概意思的讲解,直接向学生点明诗词的情感,并要求学生背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没有真正地理解诗词,没有体现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真正目的。这种教学方法以教师的灌输为主,学生体会不到诗词的内涵,难以产生情感共鸣,只是机械地背诵,学习兴趣不高。

2、缺乏想象力和个性化的解读

古诗词阅读和鉴赏的过程中离不开读者丰富的想象力,往往还需要读者发挥想象,结合自身的人生经历,对古诗词进行个性化的解读,然而当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在这方面非常欠缺[1]。受到教师表达能力的限制,难以将古诗词中蕴含的意境充分地表达出来。学生往往只能理解古诗词的字面意思。一些教师为了得到标准化的答案,往往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特别是不允许学生对古诗词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3、难以把握教学的要点

造成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难以把握教学要点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主要是学生的自身因素,当前很多学生对古诗词缺乏兴趣,学习古诗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甚至一些学生只是机械地背诵名篇名句。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很少受到古诗词的熏陶,加之自身鉴赏能力和人生阅历的限制,对古诗词的理解往往有着较大的障碍。

外部原因主要是古诗词对现代高中学生的吸引力正在不断下降,加之教师的教学方法僵化,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现代流行文化对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很少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古诗词特有的含蓄的表达方式比较陌生,难以理解,对古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非常陌生。

二、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创新策略

1、重视古诗词朗读

朗读是一种重要的古诗词教学手段,在朗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古诗词的内涵和诗人蕴含的感情。朗读能够使学生获得独特的个性体验,是一种不可代替的古诗词教学方法[2]。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的篇幅较长,不仅用语奇绝,而且蕴含着诗人复杂的情感,仅凭教师的讲解很难使学生感受到诗歌中的语言之美和情感的起伏。笔者要求学生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采取齐读、分组读、个人朗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朗读,使学生体会这首诗优美的语言、奇绝的意境和复杂的情感,更对李白的个人风格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笔者还有意识地定期组织古诗词朗诵会,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2、感受意境之美

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要让学生能够对诗词中优美的意境进行感悟,让学生体会到古诗词的意境之美。教师要运用优美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学生能够在脑海中形成优美的意境,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例如《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几句的讲解中,就要让学生通过诗歌的语言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真正进入到诗句的意境中去,仿佛置身于古蜀道之上,感受悲鸟、古木、树林、子规、夜月、空山等带来的悚然而悲的意境。

3、不要限制学生的想象力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绝不能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限制,而是要鼓励学生在古诗词的文本上展开想象,对古诗词进行个性化的解读。4、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不高,加之古诗词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适当地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课堂中表现自我,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3]。例如教师可以举行古诗词朗诵会,对于一些比较简短的古诗词,还可以让学生客串教师,轮流进行讲解,甚至可以让学生尝试创作诗词,将古诗词与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文化结合起来。总之要想办法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结语

高中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针对当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大胆地对古诗词教学进行创新,通过古诗词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使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郭望林,试论如何创设高中语文魅力课堂[J]. 中国电力教育,2011(08)

第8篇:古朗月行古诗范文

9.古诗三首

教材分析: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风景诗。诗人选取了从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热爱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热爱大好秋色的喜悦之情。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是因为“身在此山中”。

《雪梅》这首诗写出了梅与雪的特点。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要诗人评判,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

学情分析:

“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古诗教学只有多读多悟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感染,激发浓厚的情趣,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所以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获取最大限度的收获。

教学建议:

教学本课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自主学习,通过初读解字词,熟读知大意,品悟情感的思路推进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反复诵阅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课可先引导学生解诗题,知作者,并通过设计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自读古诗,把握节奏,再通过自由交流理解诗意,其间适时引导朗读,体会词语的用法、诗的意境,在理解品读中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难点

体会诗句中含有的哲理。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古筝曲《渔舟唱晚》。

学生:搜集三首诗的作者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背诵古诗。

3.通过在读中想象意境,描绘意境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难点

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画面引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渔舟唱晚》古筝曲,欣赏“残阳照水图”和“新月东升图”)同学们看了这么美的画面,有什么想说的吗?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的内容。(根据不同的话进行点评)同学们讲得很详细,语言也很美,但是有一个人比你们更厉害,他仅用了28个字就把这两幅画面的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你们相信吗?想知道他是谁吗?他是怎样讲的呢?

2.观看多媒体(走进作者及课文内容),了解诗人及作诗背景。

二、指导学诗,体会意境

1.理解题意。

(1)题目“暮江吟”你是怎样理解的?

(2)从题目看出这首诗是写景还是叙事?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

2.学生读诗自学,初步弄清古诗的含义,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大胆想象,用彩笔绘画一幅《暮江吟》的图画。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从学生的绘画中挑选出几份具有代表性错误的图画张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对比诗文进行评析。

2.多媒体出示前两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两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

3.多媒体出示后两句诗:“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出示注释,学生自读自悟后两句诗。

可怜:可爱。

似:好像。

(2)“露似真珠月似弓”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3)为什么“露似真珠月似弓呢”?老师指点回答。(因为这是可爱的九月初三夜,九月初三,是月初,月亮还是弯弯的月牙。)

4.最后一句诗用了两个比喻,它们分别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们能说出来吗?

师指点:把月亮比作弓,把露水比作晶莹发亮的珍珠。

(1)提问: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时候江边的景色?

(从傍晚到夜幕降临的江边景色,可见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新月升起的时候)

(2)从诗中描绘的景物,你可以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可以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5.朗读指导。

(1)请大声地自由地朗读古诗,看谁能读出诗的韵律美,节奏美,读出诗人的情感。

(2)(教师播放动画:诗人站在江畔激情吟诵)此时你们就是那位身着古装的白居易,面对奇景吟诗一首……谁先来展示一下?

(3)有与他不同理解的吗?以你的理解读读吧!全体同学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诵读。

(4)看同学们读得热火朝天,我心里直痒痒,谁来和老师比试读一读。

(5)听范读。(出示课件: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第一句,平缓,轻柔;第二句,惊叹;后两句赞美)

(6)大家看着画面,听着音乐再次齐声读一遍。(呈现秋景图,播放古典乐)

四、绘画着色,感受诗文的画面美

学生通过学诗,了解了诗中描写了深秋时候,从傍晚到夜幕降临江边的景色,你们能把这两幅画涂上适当的颜色吗?

板书设计:

暮江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背诵古诗并默写古诗。

3.体会诗人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及诗句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4.理解诗句的含义,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难点

体会诗句中含有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一首诗。(板书:题西林壁)

2.谁来说了你对苏轼相关情况的了解。

(学生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写此诗的背景,教师指点、补充)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互查,了解大意。

3.指名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借助注释和字典,理解诗中词句的意思,把不理解的标出来。

5.小组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三、汇报交流,深入感悟

1.小组汇报。

2.教师对学生汇报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纠正、引导,并适时提问: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你有没有体验过从不同角度看事情,结果各不相同的例子?你从这首诗中受到什么启发?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文,想象古诗描绘画面,体会古诗的意境。(教师范读)

4.两个同学对读,深入体会。

5.小组接龙练习背诵。

四、小结学法

初读,读准读通;再读,了解大意;三读,理解句意;四读,体会情感;五读,想象情境。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的大意,领悟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明白人和事物各有长短,应取长补短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在冬天,同学们最希望的就是下一场雪了。老师带了一些图片让大家一饱眼福。(课件出示:人们把雪称为报春使者)

2.在冬天,我们总要提到一种植物,它就是梅花。(课件出示:人们也把梅称为报春使者)

3.那么雪和梅争着报春,谁更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雪梅》。

二、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作者在诗里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来理解诗意。指名读注释。结合注释,和同桌交流,说说诗意。

(1)一、二句的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争春,彼此各不相让,谁也不肯认输,连诗人要评论它们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搁下笔来好好地想一想,煞费一番心思了。

(2)三、四句的意思:梅花在颜色的洁白上要比雪差三分,而雪在气味的芳香上,却要输给梅花一段了。

(3)颜色洁白是雪的长处,是梅花的短处;而怡人的清香是梅花的长处,却是雪的短处。(板书:各有长短)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不服输的语气;诗人为难的语气;各有长短的语气)

3.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芬芳的高贵品格。怎样才能更完美呢?(板书:取长补短)

4.让我们一起踏雪寻梅,看看雪与梅互相映衬的美景吧!(课件引出主题)只有取长补短,既有晶莹洁白的雪,又有暗香浮动的梅,才是冬天最美的景,才是最美的报春使者。

5.这首诗写雪与梅的古诗不仅向我们展示了雪与梅互相映衬的美景,还告诉我们应该取长补短的道理。让我们来背一背古诗。

三、拓展延伸

1.这首诗的作者在写完诗后大发感慨,又写了一首《雪梅》,算是对前一首的补充与解释。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雪梅(二)》)

2.课后收集描写雪与梅的古诗。

板书设计:

白____香

各有长短

取长补短

第9篇:古朗月行古诗范文

关键词:诗文;高中;阅读

让高中生阅读和朗诵经典诗文,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的黄金时期培养自身学习的情趣,培养健全的人格。高中是人发展的重要阶段,价值观、人生观等在这一阶段逐渐形成,对其进行经典古诗文教育,增强其民族自豪感,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在本文中从多个角度探讨经典诗文阅读和朗诵的教学技巧,以期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一、多种方式并用提升学生经典诗文阅读和朗读能力

经典古诗词“短小精悍”,具有深刻的含义,教得好,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反之,学生会比较模糊。要想把古诗词教好,就必须突出重点。阅读和朗诵是让学生对其进行理解的关键,更是让经典古诗文发挥德育作用的关键。因此,阅读是促进经典古诗文发挥作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一,要求学生发音准确,虽然是高中生,但是有的学生发音并不标准,此时就要求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发音标准,不重复也不能落字,纠正学生从小养成的不良阅读习惯。其二,有节奏感地读,阅读的时候讲究方法,有节奏感地读要求使用一句三顿的方式进行,让经典诗文的节奏感喷涌而出。其三,读出韵味,在正确地读、有节奏感地读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明确读的过程中应重视的地方,保障抑扬顿挫,读出经典古诗词的韵味,利用其韵律美熏陶学生。其四,配乐朗读。通过这种形式激发学生朗读经典诗词的兴趣和积极性。其五,说,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训练,也是学生内化经典诗文的关键,通过学生的阅读,对诗文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如果让学生说出古诗文的含义,同时再辅以教师的点拨,有利于知识的内化,便于古诗词作用的发挥。不管怎样,高中生通过上述方式阅读和朗诵经典诗文,让学生手脑并用,眼观口谈,直接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有效提升阅读、朗诵诗文的效率,能充分发挥经典诗文的作用。

二、合理制定阅读和背诵任务

由于高中生的班级、学习基础等情况有所不同,所以阅读和朗诵的经典诗词也有所不同。笔者建议,以学校规定的背诵篇目为基础,高中各年级以所学古诗词阅读和背诵为保底。笔者在课堂上定期开展“赏词”活动,利用早读或者课前十分钟的时间,带着学生一起进行阅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背诵等,使学生每天阅读和朗诵;合理制定每周的背诵量和篇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背诵篇目,坚持教师和学生一起阅读和朗诵;充分利用班级黑板报、学校活动等,全面开展一系列旨在提升学生阅读朗诵古诗文积极性的活动,以有效激发学生阅读朗诵古诗词的活性和创造性。

三、以活动促进经典诗词的朗读和背诵

笔者每周挑选出具有较高阅读和朗诵水平的学生对相关诗文进行朗读、赏析。充分利用晨读时间进行阅读和演讲,以赏析古诗文的方式为学生汇报,教师加以指导。在学校内营造学习古文佳句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校园内随处可见各种优美的古诗句,在无形中强化学生的记忆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对高中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古诗文手抄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诗文进行赏析,或者写出自己赏析诗文特有的方法和独到的见解。如果班内有喜好美术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给古诗文配上插图,全方位营造阅读朗诵诗文的氛围和环境。有一些诗文通俗易懂,可以让学生自己改编为文学剧在班级内表演,借此深化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记忆的规律进行研究,探讨经典诗词的教育方法,这对学生汲取经典诗文的精华,提升自己的才华具有很大的帮助。最后,笔者建议教师和家长联手,取得学生家长的帮助,动员家长辅导学生在课外进行经典诗文的背诵,以生活场景为基础,对特定场景的诗词进行阅读或者背诵,在生活中出现的某个环节,引导学生说出相关诗词和警句。在家长的影响下,学生的诗文积累会愈加丰富,并会内化为自身知识。

经典诗文的教学和其他教育一样,也面临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的困境,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研究和探讨教育教学方式。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有策略性地对学生进行诗文教育,采用多种形式促进学生阅读背诵经典诗文,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源.以情激情,让语文课堂更美好[J].求知导刊,2016(44).

[2]储元璋.遗憾:应该旋而旋引之:也评郑晓刚《〈秋水(节选)〉教学实录》[J].中学语文教学,2010(5).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