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当仁不让范文

当仁不让精选(九篇)

第1篇:当仁不让范文

当仁不让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仁”,可以说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定语;指该做就做。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当仁不让范文

Q : 请您详细介绍一下北京饭店莱佛士的餐饮情况,以及近期特别的促销活动。

A:北京饭店莱佛士共设有3个餐厅及酒吧,为来自世界各地的食客们提供全球美食。

酒店内设有家安法餐厅,将法国名菜一一收入其中,也成为了家安的招牌菜品。如24小时腌制新西兰三文鱼柳、80度法式低温油封整鸭肝、9小时法式低温慢煮油封鸭腿等。与家安法餐厅相连的是作家酒吧,亦如其名,充满文艺气息,引领一代文学风潮的诗人作家,如泰戈尔、郭沫若、肖伯纳、斯诺都曾在此流连。

Q:除餐饮外,是否有其他方面的一些促销呢?

A:我们最新推出了“欢庆时刻之旅”(‘The Join & Celebrate’)及“历史品鉴之旅”,两大套餐包含套房入住、精美菜肴、个性化游览北京最知名景点等等。特别适合那些想获得京城独特文化、餐饮和历史体验的宾客。“欢庆时刻之旅”套餐是为客人们提供机场贵宾式的迎接,还以豪华专车接送至酒店,此外,客人还将在Prive的私人包间享用双人法式晚宴。次日早晨,客人则可以在套房中享用美味早餐。而“历史品鉴之旅”套餐,就是客人们可以一探这座饭店98年的沧桑过往,然后在作家酒吧品尝传统英式风格的莱佛士下午茶。日落时分,在向导陪同下步行前往京城最古老的社区,或天安门广场欣赏降国旗仪式。

Q:北京饭店莱佛士向客人提供的有别于其他酒店的独特服务/设施有哪些?

A:我们酒店拥有 171间宽敞雅致的客房,其设了九间莱佛士名人套房,总统套房是京城最为奢华的套房之一。总统套房建筑面积达888平方米,以其独有的气势占据了酒店主楼的6层和7层。置身其中,可切身体会到欧洲的风情和古老中国的雅致。此外,除了独有的设计及设施以外,来自澳大利亚的酒店大使John Spooner则是我们的店内明星,且被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所喜爱。他的名字频繁出现在感谢信以及很多网络评论中,他用微笑和热情迎接和关照每一位入住的客人。

第3篇:当仁不让范文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

“依于仁”,乃教师事业问题。

遍读《论语》,“仁”字当先,抽取其中一个释义,“仁者,爱人”,教师内心必须要有仁爱的准则,清清楚楚,不容置疑,定为标准。

子曰:“里仁为美。”首先,“仁”需要内化于心。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教师必须是“仁”之践行者。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此“仁”之外表也;“刚、毅、木、讷,近仁”,恭、宽、信、敏、惠、温、良、恭、俭、让,此“仁”人之秉性也;而“仁”之行为即是“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学而》)。如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卫灵公》)是“仁”之底线与消极要求,那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可谓积极要求。所以说,“仁”是由己及人,由内到外,层层推演的“爱”之晕。教师达“仁”,是要争取使自己成为“仁”之“君子”,风度翩翩,温文尔雅,学识渊博;同时在行“仁”中积累内敛深沉的爱――爱学生,爱知识,爱真理,爱职业。至于“立人”与“达人”,则是教育的目的,教师想站得住同时使学生也能站得住,必须在自己做到通达事理的同时也要使学生通达事理。教学相长,榜样示范,斯仁至矣。

其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泰伯》)。儒家的践行之道:千里之行,积于跬步,直至天下担当。儒学是入世之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要建立起积极的信仰与信念,要播撒,是思想的沿续。“仁”之理论要运用于社会实践,此教育及教师己任。

列御寇御风而行,犹有待也。

――《庄子》

“游于艺”,乃教师境界问题。

大智慧者,永远不教给我们小技巧。他教给我们的是境界和眼光。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目标在“道”,根据在“德”,依靠在“仁”,而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而在庄子看来,游于艺,彰显人的自由境界,是拥有了一种自由欢畅的心灵,使人在这个寂寞的世界果敢起来。

古希腊学园里的漫步,城邦街道中的演讲;魏晋竹林里的清谈,诸子百家的对话……都是令人欢欣不已的教学场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欣赏从游之乐:置身于大自然中,有利于师生美好的生命情怀得到释放与交融,进而又在天地之气的感染下,激发、巩固生命已有的美好情怀……但不知从何时起,谈教育,变得沉重起来。班级授课制取得了显著效率,却失去了些什么,单从教师来看,是机械与重复、重担与压力、职称晋级与考评升学的激烈竞争……教师迷途了,麻木了,懈怠了,疲倦了,功利了,正如纪伯伦所言,“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这时,“游于艺”从境界层面给我们以指引。

首先,坚持理想。这是贯穿始终的信念与精神支柱。茫茫旅途,像庄周般,让自己真正成为人,让我们的内心无所拘囿,让我们风发扬励,成为理想中的自己。让教师们在永恒生命的引领上,有一番逍遥游的境界,人间最美好的事业、世间最崇高的职业――教育,教师需要坚持!

其次,不被物抑。凡外重者内拙。司马迁一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道出了现实之境界。也许我们永远无法达到庄子“之人也,之德也,将磅礴万物以为一”的气量,无法实践“心游万仞”的胸怀。但我们可以做到面对外在的世界,通达和顺应,内心则坚持自己的秉性而不随波逐流。正如庄子所言“有大物者,不可以物”。这里,不是说让教师无功无名,甘做奉献不计回报,而是要求教师有好心态,好心情。欢欣的感性在这里激扬,一切功利物质仅是工具,目的直指教育,师徒相伴是幅美景,求索真知化作歌谣,尽兴、欢愉,教学是自在向往之事。

最后,养心养浩然正气。“汝游心于淡,合气于寞,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淡漠,非漠然置之,是一番恬淡的心境,履行一番清净的行为。如果说“仁”赋予“锐气纳于内心”,那么“游于艺”也不是张狂,当有大境界:大道、大辩、大仁、大廉、大勇,一切都不是表露于外的,是内敛于心不张扬。这样,一切水到渠成,耳濡目染,教育成果巍然壮观。

所谓“道不远人”,真正的道理都贴近当下,在今天依然让我们感慨感动。于丹老师在《庄子心得》中用了这样一个比喻:前山之路是儒,授我以使命,教我在社会人格中自我实现,以身践行;后山之路是道,假我以羽翼,教我在自然人格中自我超越,心灵遨游。在我看来,这正是“依于仁”“游于艺”的最佳诠释。

都说儒道互冲相背,其实是互补,是不同体系中建立起来的参照体系。儒家教我们承担了重任,而道家让我们举重若轻。作为教师,可以勇敢、担当,依“仁”而建设“仁”;在生命层面上,“游于艺”,可以超越,所可支持者乃广纳万物的心境。担当是我们的一份社会职责,是教师作为一项事业而非职业;超越是我们的一个生命境界,劳苦百般但充分享受。

第4篇:当仁不让范文

    【关键词】仁 仁内义外 仁义内在

    孟子“四端”说的提出,在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发展了孔子的仁学,否定了“仁内义外”说,论证了“仁义内在”说,将先秦儒学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如果说,“四端”说的形成使我们看到孟子理论探索的艰苦历程,那么,考察“仁义内在”说,则可以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孟子对儒学理论发展所做出重要贡献。

    (一)

    孟子自称“私淑于孔子”,又曾“学于子思之门人”。他主要从内在一面发展了孔子的仁学,对“仁义内在”作出了理论说明。孟子关于仁的第一个命题是:“恻隐之心,仁也。”以恻隐之心言仁是孟子仁学的独特之处。《说文》说:“恻,痛也。”赵歧注:“隐,痛也。”恻隐一词是表示对他人的不幸、危难境遇而产生的哀痛、同情之情。孟子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例如看见孩童要掉入井中,必然会产生怵惕恻隐之心,这种恻隐之心不是为了任何功利目的,而完全是情感的真实流露,将恻隐之心“扩而充之”即是仁。孟子也常以“不忍人之心”言仁:“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孟子·尽心下》)“不忍”和恻隐一样,都是对他人特殊境遇下的不幸而产生的哀痛、同情之情;“所忍”则是一般情境下的仁爱之情。孟子认为,仁实际是一种“以其不忍达于其所忍”的扩充过程,即把对特殊境遇下的恻隐、哀痛扩充起来,使之上升为一般情景和普遍意义上的仁民爱物的过程。

    孔子言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血缘宗法的孝悌为基点,通过层层外推,达到普遍意义的“泛爱众”,故有子将其概括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矣”。而孟子则是把“恻隐之心”、“不忍人之心”、“不欲害人之心”看作仁的开端,与孔子相比,无疑是一个重大变化。孟子言仁更多地倾注了对民众疾苦的同情和关注,而不再是以维护宗法血缘为重心。孟子甚至对仁民和亲亲作了区分,把仁界定为对民众的一种普遍情感:“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尽心上》)“爱”是对于万物的一种情感,“仁”是对于民众的一种情感,“亲”是对于亲属的一种情感,三者互不相同,有严格的区别。对于一个君子来说,就是要由亲爱亲人达到仁爱民众,由仁爱民众达到泛爱万物。孟子把仁界定为对民众的真实情感而与亲亲区分开来,表示他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宗法血缘的狭隘范围,而赋予仁更为广泛的社会内容。当然,说孟子突破了宗法血缘只是相对而言,孟子终归是一个生活在古代宗法社会的思想家,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宗法关系虽然开始遭到破坏,但依然是维系社会的一种重要力量。因此,孟子在提出富有创造性命题的同时,依然保留着旧的观念:“亲亲,仁也。 ”(《尽心上》)“仁之实,事亲是也。”(《离娄上》) 

    孟子关于仁另一个重要命题是:“仁者,人心也”。恻隐之心意义上的仁,只是一种道德情感,相当于孔子的“仁者,爱人”。在孟子那里,与孔子相当的是后一命题中的仁,即“仁者,人心也”意义下的仁。

    心是孟子的一个重要概念。《孟子》一书中,心字共出现121次(三处用于人名的不计在内)。从这些场合的使用来看,心字的含义较复杂,它既指主体道德心,如良心、本心,也指具体的恻隐、羞恶等之心。那么,孟子“仁,人心也”是哪一种心呢?如果是恻隐之心,那么,“仁,人心也”只是“恻隐之心,仁也”的重复,并没有表达新的内容;而如果是道德心,那么,仁就和道德主体等同起来,并获得全新的含义。可见,对心的理解不同,对这一命题的理解也不同。我们认为,孟子这里所说的是道德心,即良心、本心。这是因为,仁在孟子那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被看作人之为人的标准,被看作是“道”。“仁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尽心下》)因此,这里的仁显然不仅仅是指恻隐之心,而应该是指道德心。这可由下面一段材料证明:“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公孙丑上》)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合而构成人之为人的标准,说明“仁者,人也”的仁是指道德心,孟子的仁具有比恻隐之心更广泛的含义。此其一。

    其次,孟子在提出“仁,人心也”之后,紧接着又谈到“求放心”的问题。“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告子上》)孟子认为学问的根本就在于“求放心”。这里的“放心”当和本篇第八章的“放其良心”,第十章的“失其本心”同义,都是指道德心。而“仁,人心也”与“求放心”实际说的是同一个心,所以也应该是指道德心。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孟子在“仁,人心也”之后,又提出“义,人路也”,似乎表示仁、义是一种并列的关系,仁并不包括义。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这只需要说明作为“人心”的仁与作为“人路”的义是一种什么关系就可以了。孟子义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将义归于主体心,把义看作主体心的外在表现。因此,这里的仁、义并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从属关系。孟子的意思是,作为“人心”的仁具有高度的理性自觉,作为“人路”的义即来自于仁,掌握了仁也就掌握了义。正因为如此,孟子只言“求放心”,而不言求失路。

    孟子通过“仁、人心也”的命题,将仁与主体的本心、良心等同起来,赋与仁丰富的内含。了解孟子的仁先要了解孟子的心,了解了孟子的心也就了解了孟子的仁。首先,与孟子心有广义(良心、本心)、狭义(恻隐之心)之分相应,孟子的仁也有广义、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说,仁只是恻隐之心,从广义上讲,仁则包括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全部;从狭义上讲,仁只是“仁民爱物”之仁,从广义上说,仁则统摄仁义礼智全部,既是情又是理,是道德情感与道德理性的统一。

    其次,与孟子“四端”心和道德心相应,孟子的仁包含了由情及理,由“四端”到“四德”的发展过程。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公孙丑上》)“端”字本作“ ”,许慎《说文解字》:“ ,物初生之题(题犹额也,端也)也,上象生形,下象其根也。”换言之,“端”即事物的萌芽、开始。“端”表明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不是一种既定、完成的东西。从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到仁义礼智有一个生长、发展的过程,正如树苗到树木有一个生长、发展的过程一样。所以,孟子说“仁义礼智根于心”(《尽心上》),一个“根”字形象地说明了孟子思想的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孟子有时也直接肯定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即是仁义礼智,如在前面引用的一段材料:“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辞让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告子上》)在孟子那里,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属于道德情感,仁义礼智则属于道德理性,二者并不完全相同。但在孟子看来,道德情感与道德理性虽有不同,却不能截然分开,道德理性不能脱离道德情感,道德情感也需升华为道德理性。孟子前一个命题说明了二者的连续性,后一个命题则揭示了二者的发展性。这样,孟子的仁在横的方面兼摄仁礼智而成为最高概念,在纵的方面则包含了由情及理的发展过程。这是孟子仁的独特之处,它和孔子乃是一脉相承。

    最后,孟子以心言仁,仁成为实践主体,成为道德实践的内在根源和动力,通过仁,孟子建立起自律的道德哲学。孟子对此有明确的说明:

    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离娄下》)

    自反而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不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公孙丑上》)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尽心上》)

    “由仁义行,非行仁义”形象地说明道德活动的自律特征。在这里,仁义是内在的,而非外在的,它是道德行为的内在根源、动力,而不是外在目的;“自反而缩”属于知,是本心、良心的内在活动,“吾往矣”则属于行,是本心、良心的外在表现。在这里,知与行,内与外得到统一,而统一的基础则是仁、是心;“仁义礼智根于心”说明心的本质和结构,而“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则表明此心又决定、影响了人们的行为,成为道德实践的根源和动力。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使之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大大地突出了主体的作用。这一思想是和他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的,反映了士阶层地位的提高和人格的独立。孟子提出“仁义内在”说,正是建立在他对仁的独特理解之上的。

    (二)

    孟子提出主体的心,以心言仁,赋予心道德实践中的创造作用,这便决定了他主要是从主体心来统一内、外关系,论证“仁义内在”说的。我们知道,在孔子那里,仁、礼还存在着内、外的差别,仁是内在主体,礼是外在规范。礼之外,孔子还谈义,义与礼密切相关,也具有外在的特点。子思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仁内义外”说,将仁义礼智圣一方面说成是“形于内”的“德之行”,另一方面又说成是“不形于内”的“行”,并提出“为德”与“为善”的道德实践方法。(1)这样,从孔子到子思,仁与礼(义)、内与外的关系不仅没有得到统一,反而呈现对立的趋势,直到告子以极端的形式将其内在矛盾揭示出来,迫使孟子不得不作出理论的回答和说明: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烁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

    仁义礼智是“我固有之”,或者说是“形于内”的,它们内在于心,由内而外显现出来,与《五行》的“德之行”是一致的。不过,孟子在继承《五行》“德之行”的同时,又舍弃了“不形于内”的“行”。在他看来,仁、智固然内在于心,是“恻隐之心”、“是非之心”的表现,而礼、义也同样来自内在的“恭敬之心”和“羞恶之心”。因此,仁义礼智性质相同,都内在于心,并不存在内、外的差异,也不需要作出“形于内”、“不形于内”的区分。孟子说:“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公孙丑上》)礼本来就是由辞让之心即恭敬、尊重的心理情感扩充而来,因此,实践礼是为了满足内心的需要,而非服从外在的强制,它是内而不是外的。人们之所以产生外的看法,主要是不懂得礼的真正来源,不懂得道德实践的主体性原则。因此,只有将礼与辞让之心联系起来,将其看作辞让之心的表现,才能完成由外向内的转变,实现内、外的统一。

    由于把礼归于辞让之心,孟子礼的内含大大缩小。孔子的礼具有等级制度、道德规范和礼仪形式等多种内含,而孟子的礼则主要是指礼仪形式:

    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客也,智之于贤者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尽心下》)

    事君无义,进退无礼。(《离娄上》)

    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尽心下》)

    上面三段材料中,礼均是指“进退”、“动容周旋”的礼仪形式,《孟子》一书中的礼主要即是这种含义。这一方面说明孟子生活的时代,礼的作用和地位已大大降低,同时也表明孟子的辞让之心无力对儒家所倡导的礼的全部内容做出合理说明。辞让之心能推出“动容周旋”的礼仪礼节,却无法说明等级名分、社会制度、伦理规范的合理性,由辞让之心显然无法推出这些内容。因此,孟子实际通过缩减礼的内含,消除礼的客观性而完成仁、礼的统一。这样,礼的内含不仅缩小,地位也大大降低。在孔子那里,礼与仁并举,是其思想的一个核心;子思提出五行,礼成为五行之一,但他突出“不形于内”的“行”,实际仍然是发展了孔子的礼;孟子则把礼看作四德之一,使其从属于仁。“仁,人心也;义,人路。”(《告子上))“夫义,路也;礼,门也。唯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万章下》)在这里,仁是最高的道德理想,义是通向仁的必由之路,而礼则是进入仁、义所要经过的大门,礼从属于仁、义。“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勿去者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也。”(《离娄上》)礼的作用仅仅是“节文斯二者(仁、义)”。这都表明,礼在孟子那里已下降为一个次要的概念,这与孔子形成鲜明的对照。?????,l靮?????l靮

    在礼由外向内转换的同时,孟子对义也作了说明,提出“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告子上》)。“羞恶之心”指人们的“羞”、“恶”两种既联系又区别的情感活动。羞,指羞愧、羞耻、内疚;恶,指憎恶、嫌恶、讨厌、不满等等。二者往往联系在一起,不能截然分开。恶由羞产生、引起,而恶又能强化羞的心理感受。“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表明,义的规范作用是以羞恶的情感活动为基础,通过羞恶的情感体验及其心理活动来实现的;同时也表明,义和内在主体发生联系,成为主体的作用和表现。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种心理情感,羞恶并非直接与义相关,相反,它是人们违反义时所产生的诸如内疚、惭愧、羞耻、自责等情感活动。但在孟子看来,羞恶之心本来就是善的表现。当一个人违背义的时候,能够表现出羞恶之心,正表明他对义的尊重和理解。因此,羞恶虽然与“不义”直接相关,但却构成“义”的根源和基础。在羞恶之心的作用下,人必然会对自己行为进行调整、矫正和弥补,使之合乎义的规范。孟子对此进行了说明:

    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穿窬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尽心下》)

    “不为”是羞恶之心的作用和表现,但它还只是一种消极的表现,将消极意义的“不为”转化为积极意义的“为”,这便是义了。就好比人们知道不应该穿洞跳墙,如果这样作,内心便会感到羞愧、不安,将这种心理活动培养扩充起来,内心便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出义来。可见,与由“不忍”的恻隐之心推出“所忍”的仁一样,孟子言义,也是由“不为”的羞恶之心推出“所为”的义。恻隐、羞恶反映的都是特殊境遇和境况的心理情感活动,它们往往由特殊事件引起,并由特殊事件强化,比起“所忍”、“所为”的仁、义来更具有真实性和自发性。孟子正是看到这一点,才分别以它们为仁之端、义之端,说明仁、义“非由外铄我,我固有之也”。

    需要指出的是,在孟子那里,羞恶还只是一种道德情感,是义之端,而非义的全部,二者并不完全等同。按照孟子的情理哲学,义既是情又是理,包含了由情及理的发展过程,它一方面来自羞恶之心,另一方面又超越羞恶上升为普遍的道德理性。孟子说:

    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告子上》)

    “义”是“理”,是“心之所同然者”,是普遍的道德理性,肯定心具有理义也即肯定人具有内在的道德观念,判断是非善恶的道德标准,由“义之端”的羞恶之心到“心之所同然者”的“理义”,即是孟子对义的基本规定,义即代表了这一由情及理的发展过程。不仅如此,孟子还将义看作具体的行为规范,提出“义,人路也”的命题。路指道路,引申为准则、规范,这里孟子用形象的语言把义作为行为规范、处事准则的内含揭示出来。这样,义既是内在根据又是外在准则,通过义,主体和客体、内和外被统一起来。因此,孟子常常仁、义并举,把仁、义联系在一起:“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公孙丑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万章上》)“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告子上》)从孟子的论述来看,这里的仁、义显然是一种从属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在孟子看来,仁是人心,义是人路,有人心知道,方可行路;仁是安宅,义是正路,有安宅归居,行路才有必要。这样仁、义均内在于心,成为道德实践的内在原则和根据。就仁是“人心”、是最高的概念而言,仁可以说包含了义;就义是具体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而言,仁又生发出义。因此,“ 居仁由义”实际表达的是一种道德自律的思想。康德认为,自律的一个意义就是作为实践理性的意志自我立法,换言之,道德法则源于道德主体自身。他将实践理性的第三条原则概括为:“个个有理性者的意志都是颁定普遍律的意志。”并说“根据这个法则,一切与意志是颁定普遍律者这个观念不相容的行为格准都要排除掉。所以意志不特要服从规律,并且因为一定要认意志自己为颁定这个规律而服从,意志也只为这个理由,才服从这个规律”(2)。孟子把义看作来自道德主体心(仁),把道德实践看作服从主体的法则自身,无疑具有意志自我立法的特征。当然,孟子的“居仁由义”和康德的意志自律也有很大不同,被康德看作道德主体的实践理性是排斥情感的。康德认为意志自律必须来自理性自身的立法原则,感性法则不仅不可能是自律的原则,相反,它是地地道道的他律原则。而孟子的主体心(仁)虽排斥情欲,但不排斥情感(道德情感),相反,它本身就是道德理性与道德情感的混合体,是情理;另外,孟子的义主要指君臣、父子间的孝悌忠信,这和康德适用于一切有理性者的“单纯普遍的立法形式”也有很大区别。我们把孟子和康德相比较,只是想说明孟子在自己的哲学传统内,通过道德自律论证了“仁义内在”,否定了“仁内义外 ”,建立起新的思想体系。

    (三)

    与“仁义内在”说相应,孟子常常使用“仁义”一范畴。《孟子》一书中“仁义”一词共出现二十四次,(其中“仁义忠信”、“仁义理智 ”不包括在内。)成为孟子的一个重要概念。需要指出的是,仁义一词并不始于孟子,据张岱年先生的考证,在孟子之前,墨子已使用仁义一词了。如《墨子·尚同下》的“中情将欲为仁义”,《非攻下》的“今欲为仁义”。另外,《老子》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庄子·齐物论》“仁义之端,是非之涂”,也都使用了仁义一词。从这些情况看,仁义似乎是当时人们常用的辞语。按照古代语言单字词在前,复合词在后的原则,在一定时期,以前曾单独出现的单字词如仁、义,被组合成一个新的复合词,如仁义,并被较为普遍地使用,应该说是正常的现象。这样看来,孟子的仁义似乎也没有特殊意义。但问题是,人们开始使用仁义概念时,并不关心它的确切内容。就前面所举的例子而论,《墨子》、《老子》、《庄子》等都没有对仁、义的关系作具体的说明和论证,二者在它们那里只是形式的联系,而缺乏理论的自觉。孟子的仁义则不同,它建立在对仁、义关系的理解和认识之上,是伴随着“居仁由义”、“仁义内在”的思想而提出来的,因而具有不同于以往的意义。张岱年先生说:“仁是孟子所宣扬的最高道德原则,而孟子道德学说的核心则是仁义。”(3)这种观点代表了学术界的一种普遍的看法。我们认为,孟子的思想的核心应当是仁,尤其是“仁,人心也”意义上的仁(广义的仁)。孟子把仁义礼智统一于心,又以心言仁,只有仁才能反映他思想的本质。综观《孟子》一书,仁义一词主要有下面三种意义:(一)指抽象的思想、学术、原则、法则等。如“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乎?”(《公孙丑下》)齐人不把仁义这种思想或学说告诉大王,难道是因为仁义这种思想或学说不好吗?这里的“仁义”即是指思想、学说。孟子还常常把仁义与利对举:“去利,怀仁义以相接则王。”(《告子下》)这里的仁义指道德原则,它和孔子义利之辩中的义是接近的。(二)指意志的法则、准则。曰:“何谓尚志?曰:仁义而已矣。”(《尽心上》)仁义是意志遵循的法则。(三)指道德实践的内在根据。“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离娄下》)仁义是道德实践的内在根源而非外在形式。从以上内容来看,仁义无论在作用和内容上都没有超出仁,因此,把仁看作孟子思想的核心可能更合适。不过,孟子提出“仁义”具有重要意义,它表明孟子在理论上已成功地将仁、义统一起来,完成了“义外”到“义内”的转变。

    孟子提出“仁义内在”说,总结了子思的“仁内义外”说,完成儒学思想理论上的一次深刻转变,而促使这一转变的关键人物则是告子。以往学者谈到“仁内义外”说,总是要将它看作告子的专利,认为孟子既然批判过告子,那么,思孟学派自然不会与“仁内义外”说有什么关系。这一看法显然有简单化的嫌疑,未必符合历史的实际,只要考察一下孟子与告子的辩论,就可以发现它并不成立。

第5篇:当仁不让范文

关键词:初中德育;儒家思想;仁学

中图分类号:G65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9-001-01

当前经济发展迅速,人们都争先恐后地追求着物质,人的精神却变的非常空虚。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与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种迷茫与空虚对他们危害极大,使他们不能形成良好的人格,更不能以后很好的融入到社会当中。由于某些原因,我们的传统文化继承的不太好,好多学生认为这都是历史的糟粕,相反,这些都是历史的精华,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藏。

一、将儒家仁学思想用初中德育的重要性

1、仁学思想是儒家德育思想的精华

仁学是儒家德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由孔子最先提出。仁最基本的规定便是爱人,这是一种普遍的伦理原则。进而便是忠孝,这是仁的一贯之道。孝敬父母,敬爱兄长,这便是孝悌,仁之本。“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等儒家德育思想在德育目标上既体现基本做人准则,又体现对道德人格的追求。

2、初中生品德状况令人担忧且儒家仁学落实情况不佳

(1)当前青少年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于中西交流的深入,使得西方资本主义的享乐主义成为很多青少年的行为标准,没有了远大抱负,甚至做出损人利已的事情。诚信缺失也很严重,有些学生为了自身利益弄虚作假,考试作弊方法层出不穷,以上道德问题的出现,可见初中学生德育工作的紧迫性和现实性。

(2)现代社会,人们为了最大满足个人利益,享受生活,致使道德出现滑坡。然而在这个利益至上的社会,要建设和谐社会是多么的呼唤我们这种传统经典的再现,我们现在应该积极的发扬这种精典的思想,全社会上下都要学习,更要让处于人格形成关键时期的青少年认真的学习。

二、儒家思想在初中德育中实施能提高初中生的道德素质

1、忠恕之道

关于忠恕的含义,朱熹说:“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2]就是说,在以仁爱。思想与别人相处时要做到:一是奉献自己的全部爱心,对人应尽心尽力,二是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苛求于人。仁爱思想推己及人包括两个方面: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两句话言简意赅的给我们讲述了,我们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也不要施加于别人,要多换位思考,多考虑别人的利益。青少年立身处世,要推己及人,做到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从他人的角度去看待和思考问题。

2、仁民爱物

仁民爱物是儒家重要的思想,儒家的仁学思想主张既要爱人也要爱物,仁德的思想既要施于人类,也要施于所有的万物,这也充分的说明,儒家仁爱思想承既认人有内在价值的,也肯定了自然界生命之物的内在价值。用儒家仁爱的思想来教育青少年,让他们把仁爱之心给每一个人。现在国家所提倡的和谐社会便是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然而我们这种仁爱的思想,不仅是爱人,而且爱一些万事万物,这样我们便能从小让他们有一种博爱的心,万事万物都是平等的,都需要得到我们彼此的尊重,更不能恣意伤害。这样也就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美满发展。

3、孝悌—仁之本

孔子说:“其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钦?”孝梯是仁的根本,“仁者爱人”最根本的来源是家庭血缘的亲情,离开了亲情,仁者爱人就成为了无本之源,无根之木。所以由此看出,学习儒家的仁爱思想,可以让青少年们懂得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关爱姐妹,这在当今社会对青少年们进行及时的儒家仁家教育尤为重要。

三、儒家仁爱思想用于初中德育的实施途径

1、家庭道德教育是儒家仁爱思想落实的第一站

儒家仁爱思想在前面就明确提到孝悌为仁之本。这便是要求我们为人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对于当代初中学生,已经习惯向父母索取,认为父母的一切付出是理所当然,对于这些不好的习惯,初中学生都应对照儒家仁爱思想中的基本处世之道加以改进,孝悌传播了家庭中的一种人伦大道,告诉我们作为子女在家庭中的责任。因此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应从家庭开始,让孩子真正做到“爱家”、“爱人”。家长以身作则,让学生观察,积极体验。

2、学校是初中学生进行儒家仁爱思想落实的大本营

(1)发挥教师言传身教作用

教师为人师表,应当以身作则,作好落实儒家仁爱思想工作。学校也要多组织一些教师的培训工作,组织专家来进行作演讲,以让老师们能够更好的理解儒家仁爱思想,更全面的掌握儒家仁爱思想的内涵。因此老师要精心研读儒家仁爱思想,领会其精神实质,并针对不同的年级,把仁爱教育教学纳入教学计划之中。

(2)儒家仁爱思想须渗透到课堂教学

赫尔巴特认为:“道德普遍的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4]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是教师对学生德育的主战场,课堂教学中的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的育人工程,必须以课堂为阵地渗透儒家仁爱思想。

(3)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多媒体、橱窗、板报、学习园地等宣传阵地,宣传和弘扬儒家仁爱思想等传统文化,营造校园浓厚的传统文化道德氛围。

参考文献:

[1] 周立升.儒家文化与当代社会[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

第6篇:当仁不让范文

王仁厚的老婆和东才媳妇正等着父子两人回家吃饭。东才媳妇在忙着扫地。王仁厚老婆在忙着抹桌子。

仁厚老婆:“狗娃他妈,你去看一下,现在是什么时候了?”

东才媳妇去门口看了一下,回来,“妈,太阳已经落山了。”

仁厚老婆:“你爹和东才也该回家了,他们不是说,明天一早就走吗?”

东才媳妇:“是呀,他们是这么说的。”

仁厚老婆:“那你去把饭盛出来。”

东才媳妇:“嗳。”

东才媳妇急忙去盛饭。

一会儿,她把饭端到了桌子上。

狗娃也把筷子拿来了。

几个人坐着等王仁厚父子。可是就是不见他们回来。

狗娃:“奶奶,咱们咋还不吃饭呢。我都饿了。”

东才媳妇:“咱们在等爷爷,等一会儿,爷爷和爸爸回来了,咱们再开始吃饭。”

狗娃:“那他们咋还不回来呢?”

东才媳妇:“快了,快了。不信你出去看一下,爷爷已经走到路上了。”

狗娃跑出去,看了看,路上没有一个人。

他失望地走了回来,“没有,爷爷和爸爸都没有回来。”

仁厚老婆:“东才家的,你说他们这是怎么了,到这时候还不回来?真是把人死得嗓子眼冒烟哩。”

东才媳妇:“妈,你别急,也许是他们在外面遇见了熟人要说会话吧,说完了就会回来的。”

仁厚老婆:“要不行,你就和孩子先吃吧,等一会他们回来了,再给他们把饭热一下。”

东才媳妇:“不,咱们一块等吧。”

189、王家。黄昏。内。

王仁厚老婆坐在草垫子上,快要磕睡了。

东才媳妇抱着狗娃陪在旁边。

桂花坐在她娘的身边。

王仁厚一步一爬地从外面走进来。

到了门口他摔了一跌。

桂花看见了,“爹,你怎么了。”她急忙跑过去把王仁厚扶了起来。东才媳妇也急忙来把王仁厚扶进屋里坐下。

仁厚老婆:“你回来了。”

王仁厚:“别提了。”

仁厚老婆:“你们把纸烧完了。”

王仁厚:“嗨,你别提了。”

仁厚老婆:“东才呢?他还在后边?”

王仁厚低下了头,用手擦着眼睛中的眼泪,“唉,你们别提了,出事了,出大事了!”

东才媳妇:“爹,你快说,出了什么大事了。”

王仁厚:“我和东才把坟上完,两人正往回走着哩,东才走在前面,我走在后边……突然从地里的树林里冲出来一队兵……”

仁厚老婆:“兵们咋了,他们不让你们上坟?”

王仁厚:“他们冲出来,二话不问,一下子用枪把东才逼住,然后用绳子把东才绑了起来……”

东才媳妇:“绑他干啥?他又没有犯法。”

王仁厚:“他们说东才是逃兵,要抓走。”

仁厚老婆:“那你该给他们说清楚了,东才没有当过兵,咱们家卖了三十亩地,给他卖了壮丁。他们这是认借了人!这些当兵的在天快要黑了的时候,看不清人,胡抓的。”

王仁厚:“说了,说了,我全给他们说了。我说我是东才的爹,我们是一块上坟去的。可这些当兵的不讲理,象听不懂人话一样,他们拿起枪托,就把我几下打倒在地。东才也喊了句什么,他们就又打东才,有个当官的还说,我再要喊叫,要把我也抓去当兵哩……”

仁厚老婆:“啊?他们这样不讲理呀?后来呢?”

王仁厚:“东才怕当兵的也把我抓去了,急忙对人家说,他不认识我,也不是他爹,结果,东才被王花大绑地拉走了,……拉走了。”

王仁厚老婆立即拍着双手:“天哪,我的老天呀,我的东才呀,你咋让他们把你抓住给拉走了哇,你走了你妈以后靠谁哩呀……”

东才媳妇也用手抹着眼泪,坐在那里静静地哭泣着。

狗娃醒来了,看见大人哭,也跟着哭了起来。

桂花跑到她妈身边劝着,“妈,你别哭了,你再哭,我哥也回来了啊……”

王仁厚老婆:“我的东才呀,你从小就乖,你是妈的心肝宝贝呀,现在给他们抓了壮丁,啥时候才能回来哩。他们不给你吃,打你,妈在家里心痛呀。我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呀……”

东才媳妇:“妈,你别哭了,你老越哭,我心里越难受。”

狗娃:“爹呀。”

桂花:“哥呀——”

仁厚老婆:“这是啥世道呀……明着抓人哩。我的东才可不能这第着让他们抓走。东才他爹,他们手上有枪,你和东才打不过人家,你咋不到联保处去告这些土匪兵哩。保丁手上不是也有枪吗?他们不是保地方平安的吗?”

王仁厚:“去了哇,谁说我没去。可是我去了,见了联保处的郭主任,把这事跟他一说,他说地方上管不了军队上的事。完了还把我给骂了顿给赶了出来,他扬长而去。”

王仁厚老婆:“啊?这事他们管不了,他们能管什么呀,只管没完没了地跟咱们要钱要粮呀,这些吃白饭的人,只会欺负老百姓,把一个一个家庭都给逼散了,把一个一个的年轻人都抓了兵,去打那老是打不赢仗。”

王仁厚:“再说那些去打仗的人,有几个回来了,真叫人担心呀!”

仁厚老婆:“不行,咱得到县里去告他。他联保主任不保,他县长总应该管了吧。不是说县老爷是父母官吗?”

东才媳妇:“对,爹,咱不行到县里去告他们。”

王仁厚:“孩子呀,咱们这里,穷人只有受屈,哪有伸冤的地方?你们也知道前庄里的殷老二的儿子,去年也是路上让军队抓去的,他到县政府去告状,求一个人花一回钱,进一个衙门花一回钱,官司打到最后,县政府还不是让找省上去,省里又让回来找县上,推来推去,老汉的钱花完了,连个县长的面也见不上了。气得老汉一病卧床不起,今年三月给死了……”

东才媳妇长叹一声,用手擦着眼泪。

仁厚老婆:“东才的命咋这么苦哩?”

王仁厚:“也是怨我,要不是我让他跟我去上坟,也许弄不下这样的一场事,怨我,怨我呀—”

东才媳妇:“爹,不怨你,要怨只怨我命苦……”

仁厚老婆:“谁也不要怨,单怨那姓魏的不是好东西!东才他爹,你也是活了多半辈子的老命了,他姓魏的把咱害得这么苦,你不如去跟他拚一回老命去。”

王仁厚:“那一个姓魏的?”

仁厚老婆:“死鬼保长每一回派款、征粮、抓壮丁,他们都说是姓魏的让搞的,难道你就没有听见么?”

王仁厚:“他叫魏什么?”

仁厚老婆:“你真是老糊涂了,他叫‘魏员长’。”

王仁厚:“哎,你个屋里人家,整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你不懂,委员长,就是蒋委员长,他好比是从前的皇上。咱们的省长、县长,主任、保长,都是他的人,派的款,收的粮都给了他。他……他可是一个大的昏君!”

仁厚老婆:“阿?他那么厉害?”

王仁厚:“可不是呀,咱还没到他跟前,他手下的那些爪牙先就把咱给收拾了。跟他呀,可拚不上个命。”

仁厚老婆:“那……那,他爹,你说,现在咱们可咋办哩?”

王仁厚:“咱个穷人,能咋办?事到如今,我们只有(看狗娃、桂花)将这两个孩子抓养成人,就算是好的了。

仁厚老婆点头。

王仁厚表情严肃地走到儿媳妇面前,“狗娃他娘,媳妇……”

东才妻:“爹!”

王仁厚:“我今天要把话说明白:你看东才让人抓走,回来回不来,活了活不了,大半是凶多吉少,王门就只剩下狗娃这一条根苗了。我们得把他抓养成人。可在这个地方,把人逼得没有办法活了,只有去到外地逃难,也许能逃条活命。我现在问你,你……愿不愿意跟我们一块去?”

东才媳妇:“爹爹,你不要多心,我是咱王家的媳妇,生是东才的人,死是东才的鬼!你们是老人,你们到那里,我也跟着你们到那里,我……我也要费尽千辛万苦地把咱狗娃抓养成人哩。”

东才媳妇大哭起来。

王仁厚:“你当真愿意?”

东才媳妇:“爹,我愿意。”

王仁厚:“你不怕受苦受罪?”

东才媳妇:“爹爹,你不要担心,我也是可怜家的女儿,我不怕受罪。”

王仁厚:“好,好,你真是王家的好媳妇!”

东才媳妇:“爹!”

王仁厚:“狗娃,桂花,来,你们俩过来。”

狗娃和桂花走到王杜厚身边。

王仁厚:“狗娃、桂花,来。狗娃,爷爷的小孙孙呀,你还不快给你娘跪下,快跪下谢你贤慧的娘!”

狗娃、桂花看着王仁厚。

王仁厚拉狗娃、桂花给东才媳妇跪下。

东才媳妇抱着狗娃痛哭。

桂花抱着嫂哭。

王仁厚用手擦着眼角的泪水。

仁厚老婆用手抹泪。

全家人沉浸在悲痛之中。

王仁厚首先擦干了眼泪,站了起来。

王仁厚:“东才他妈,你不要哭了。你们哭得这样伤心,我,我,心里更难受了。”

王仁厚拿一条毛巾给老婆。

仁厚老婆拿起毛巾擦着脸个的泪水。

王仁厚:“狗娃他妈,你也不要哭了。哭也没用。狗娃,去把你妈拉起来吧。”

桂花和狗娃把东才媳妇拉了起来。

王仁厚:“咱一家人到现在落得这样可怜,并不是咱们没有能耐。恨之恨官家横行霸道,欺压百姓。这个地方虎狼当道,没有咱们活的路了,咱们就发个狠心离开这河南地面。我就不信天下这么大,能没有咱们容身之处。媳妇啊,你不要哭泣了,今晚咱们收拾行李,明天我们就要上路了。”

仁厚老婆:“对了,今天保里派了一个保丁来,说是催陈欠,意思是咱家还有什么没有交清。还说要是不人保上送去,他们明天来还是要绑人。”

王仁厚:“啊?他们来催过了。”

东才媳妇:“催过了,是中午来的。那个保丁还想抢走咱们的那点白面。”

王仁厚:“哎呀,要是这样,咱们连明天早上也不敢等了。到了明天他们来把门一堵,到时候再把我一抓,你们要逃也没法逃了。快,咱们今晚就收拾地走,可不敢等到明天。”

仁厚老婆:“晚上黑灯瞎火地,看以看不见,再说人现在也是空肚子,怎么走得动呢?”

王仁厚:“我也给气糊涂了。快,你们娘儿俩,一个收拾东西,一个去热饭,咱们吃了饭快走,趁夜深无人。”

东才媳妇去收拾东西。

仁厚老婆去热饭。

王仁厚拉着狗娃:“狗娃呀,你可要记着,这里是咱的家呀。咱现在没有办法只好逃走。等有一天你长大了,可一定要回来看看咱们的老家。”

狗娃:“爷爷,到时候,你带着我回来。”

王仁厚:“爷爷今辈子怕是回不来了。”

狗娃:“那你到那儿去了?”

王仁厚:“到那时,你长大了,就知道了。”

狗娃:“爷爷,你现在就告诉我你那时到那儿去了。”

王仁厚:“爷爷现在自己也不知道。”

第7篇:当仁不让范文

论文关键词:孔子思想 仁学思想 家庭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世界文明 “仁学” 儒家思想 人类社会

孔子的仁学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礼记》和《孔子家语》等文本之中。仅《论语》一书中,“仁”字的出现就达109次之多。如果我们把孔子对仁的各种界说加以分析与综合,就不难发现,“仁”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针对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对象,孔子所阐述的“仁”是不完全一样的。本文无意全面解读与阐释孔子的仁学理论,只是认为深刻领会并汲取孔子仁学思想的精华,对于指导和改进当前我国的家庭教育,深化家庭仁爱、孝悌与克己教育,解决爱心缺失、亲情淡漠及自私任性等实际问题,极具现实意义。

一、“仁者爱人”与仁爱教育

《论语》记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仁者爱人,是孔子仁学思想的第一要义,强调的是对他人的尊重与关爱。孔子把“爱人”视为伦理道德规范体系的最高准则,就是希望人们能以“仁爱之心”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这种超越血缘关系而尊重他人权利并普遍性地爱他人的理念,是孔子仁学思想的最基本特征。

孔子不仅以“仁爱”思想要求民众,还要求执政者率先垂范,以“仁爱”治国安邦。他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他还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在孔子看来,只有执政者带头施爱,且人人都有一颗仁爱之心,一个和合有序的礼治社会便不难实现了。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孔子所提倡的“仁爱”,并非不讲原则。孔子说:“唯仁者,能爱人,能恶人。”(《论语·里仁》)当子贡问他“乡人皆好之”或“乡人皆恶之”时,他的回答是:“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论语·子路》)孔子还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他把“乡愿”那种模棱两可的“好好先生”称为“德之贼也。”(《论语·阳货》)由此可见,孔子所倡导的“仁爱”是建立在原则基础上的理性之爱,是爱憎分明、爱善者与憎恶者相统一的一种美德。

深刻领会孔子“仁者爱人”思想的内涵,反观当前我国独生子女群体中较普遍存在的“爱心缺失”的问题,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启示:“仁爱教育”,迫在眉睫。

众所周知,当今时代的青少年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祖辈、父辈的爱都倾注在他们身上,好吃、好用、好玩的多由他们独享,久而久之,习以为常。再加上商品经济社会,物欲横流,过分追逐享乐与金钱至上的理念,充斥其间。在这种环境熏陶下长大的青少年儿童,极易形成自私、懒惰、依赖与任性等心理弱点。他们从小生活在以我为中心的环境中,缺少关爱他人的内在意识。这种“爱心缺失”的问题往往是产生人际冲突乃至造成社会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问题的严重性并不仅仅在于此,而是在于长期以来被人们忽略了的家庭“仁爱教育”。

须知,仁爱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传统优势,在家庭教育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当家长的都希望自己的儿女成龙成凤,成为有博爱之心的仁人志士。然而,这一美好愿望的实现却有赖于家庭仁爱教育的传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学会共处,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作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家长要想使子女学会共处,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就必须通过实施仁爱教育,使子女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学会倾听他人意见,与他人协商共事;学会分享与换位思考,凡是自己不愿意的,决不可强加于别人。实施仁爱教育,家长要身体力行,为子女做出榜样。只有这样,才能将仁爱教育落到实处。

二、“孝第为本”与孝悌教育

孔子一贯主张“爱人”应从“孝第”开始,然后再由近及远,把对亲人的爱推广到社会上。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第,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在《论语》中,子有是这样阐释孔子“孝第”思想的,他说:“其为人也孝第,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篇》)不难看出,孔子的仁爱思想具有鲜明的层次性特征。“爱人”应以“孝悌为本”,只有以孝为先,以爱齐家,方能爱他人、爱国家。“孝第为本”,是孔子仁学思想的又一要义。它不仅是人们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还具有促进社会和谐与安定的作用。

在“孝第”中间,孔子更为重视的是孝道。他认为,一个人要尽孝道,就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以礼相待。“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二是关心牵挂。“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三是恭敬真诚。“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在孔子看来,孝敬父母的根本不在于赡养父母的形式,而在于是否心存真诚。对父母的真诚是最难能可贵的。如果没有孝敬之诚心,赡养父母与饲养狗马之类又有何异?

深刻领会孔子“孝第为本”的思想,对于加强孝悌教育,解决当今社会较普遍存在的“亲情淡漠”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君不见,在我国众多的“四二一”式家庭中,“孝老”已被“亲小”所替代,“啃老”则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虽说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孝悌”,作为一种传统美德和做人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正在被人们所淡忘;亲情,作为人类相生相息的一种自然情感和维系社会伦理道德制度的基础,正在被金钱和利欲所替代。由此而产生的亲情关系破裂乃至家庭暴力事件,正在危及社会的安定。试想,一个人连自己的亲生父母都不孝顺,都不感恩,怎么可能去关爱他人,奉献社会?加强孝悌教育,确实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孝敬父母、尊重师长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一种美德,我国政府历来都非常重视孝道。宪法中就有“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禁止虐待老人”等条款规定。孝悌教育,作为我国传统教育的一大优势,应当成为当今时代我国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当家长的有责任把孝悌作为教育子女的一门必修课,做到常抓不懈。在道德观念上,要让子女懂得父母有养育之恩,孝敬父母责无旁贷,无上光荣;在道德情感上,要让子女知道父母的生日、爱好、身体和工作情况,学会关心、体贴与理解父母;在道德行为上,要让子女对父母恭敬真诚,自觉接受父母的教诲,但又不过分依赖父母,主动与父母分担辛劳和忧虑。在孝悌教育中,家长的以身作则至关重要。家长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和影响子女,引导他们从爱父母、爱自己身边的人做起,进而升华到爱集体、爱国家、爱人民。

三、“克己复礼”与克己教育

克己复礼,是孔子仁学思想的第三个要义。《论语》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在这里,“仁”有两层含义:一是克已,二是复礼。所谓克己,就是严格要求和约束自己;所谓复礼,原本是指回复周礼,即西周维护社会秩序的一整套政治制度和伦理规范。我们今天理解其内涵,不必苛求其原义,可以把它理解成必要的伦理制度与行为规范即可。孔子认为,一个人只有克制和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规范,才算是仁人。“克己复礼”,不仅体现了孔子仁学思想的本质内涵,同时又指明了践行仁学思想的正确路径。

首先,“爱人”需要“克己”,“克己”要有目标。孔子为此提出了“为仁”的“三项要求”、“近仁”的“四种品德”和“行仁”的“五个标准”。其中,“三项要求”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论语·子路》)“四种品德”是:“刚、毅、木、纳。”(《论语·子路》)意即“刚强不屈、坚毅果敢、质朴无华、言语谨慎”的品德。“五个标准”是:“恭,宽,信,敏,惠。”(《论语·阳货》)在孔子看来,“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论语·阳货》)

其次,“克己”要有措施保证。孔子提出了以下几条措施:一是“思”。他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二是“省”。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三是“戒”。他认为“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四是“绝”。“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即杜绝“不凭空猜测,不主观武断,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的毛病。五是“学”。孔子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在孔子看来,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修行“仁、知、信、直、勇、刚”等六种德行,才会克服愚、荡、贼、绞、乱、狂等六种弊端。

第三,“克己”是条件,“复礼”是目的。孔子认为,“礼”是衡量人的行为和道德是否规范的标准。“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只有“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所以,他一再要求他的学生“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意在使其弟子知礼守礼,立身于世。“礼”还是维护社会秩序与伦理道德的核心。理政治国,需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为政》)“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论语·里仁》)在孔子看来,礼作为一种形式载体,不仅可以约束与规范人们的道德意识,还具有促进国家安全与稳定的功效。

总之,孔子提出“克己复礼”是基于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今天,我们领会并汲取其思想精华,对于加强家庭克己教育,解决我国独生子女中较普遍存在的“自私任性”的问题,极具有现实意义。

第8篇:当仁不让范文

儿子亮亮上小学四年级时,家里专门照顾亮亮的保姆忽然不干了,周怀仁夫妇便去家政公司找保姆。一个叫孙佳莹的档案引起了周怀仁的注意。孙佳莹是本市户口,并且是大学毕业生,她不光可以照顾亮亮的生活,还可以帮他辅导功课。第二天周怀仁夫妇约见了孙佳莹,孙佳莹举止大方,谈吐文雅又青春靓丽,很合周怀仁的心意。

周怀仁觉得自己捡到了宝贝,毫不犹豫地与孙佳莹签了一年的合同。看着丈夫情绪高涨,郑琪眼神里却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隐忧。

郑琪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伴随着鼓起来的腰包,周怀仁的虚荣心和欲望也膨胀起来,他对妻子越来越冷淡。

家里突然多出一个青春美少女,周怀仁的心里更痒痒了。一天,家里只有孙佳莹和周怀仁两个人,周怀仁在客厅看报纸,孙佳莹在卫生间洗澡。听着卫生间里哗啦哗啦的流水声,周怀仁的心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当孙佳莹裹着浴巾从卫生间走出来时,周怀仁径直冲了过去,把孙佳莹抱到她卧室的床上……

事后周怀仁向一脸泪花的孙佳莹赔罪:“我真是太冲动了,做了对不起你的事。可我是真的喜欢你,只要你能原谅我,我一定会好好补偿你的。”孙佳莹并没有责怪他,这让周怀仁大为感动。为了补偿孙佳莹,周怀仁向郑琪谎称急需20万元疏通关系,取了20万给孙佳莹。

周怀仁为自己的桃花运庆幸不已,哪知自己正落入孙佳莹的圈套。十年前,由于周怀仁生意上的打压,孙佳莹的父亲跳楼自杀,从此,周怀仁的名字就刻在了孙佳莹的心里。

孙佳莹大学毕业以后,没着急找工作,而是寻找接近周怀仁的机会。她先是接近周怀仁专门照顾亮亮的保姆,帮她介绍了一份更好的工作,又去周怀仁所住小区旁的家政公司,花了1000元让家政公司推荐她来当保姆。由于她自身条件不差,她达到了接近周家的目的。

孙佳莹进入周家以后,虽然表面平静,内心对他的仇恨却与日俱增。复仇心切的她为了取得周怀仁的信任,与仇人发生了男女关系,随后孙佳莹还主动与周怀仁发生了几次关系,并事先准备了拍摄工具,这些视频将作为她报复的工具。

然而,经过几个月的相处,孙佳莹对亮亮产生了感情,如果她采取报复行动使周怀仁与郑琪离婚,那亮亮岂不是像当年的自己一样,无法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想到这些,孙佳莹犹豫了。

正当孙佳莹对自己的报复计划犹豫不决时,另一双怨恨的眼睛盯上了她,这就是周家另一个女保姆王月。

王月出生在一个偏远农村,在她16岁时,经周怀仁老家亲戚的介绍来到周家,一干就是五年。正值壮年的周怀仁意气风发,言谈举止间透露出来的自信与霸气深深地迷住了王月。可她明白必须压抑自己的情感,况且郑琪对她像自家人那么好,她为自己的感情感到内疚。

五年来,她一直成功地密封着自己的心事,然而,这种平静被孙佳莹的到来打破了。自从孙佳莹来到周家,周怀仁就将注意力集中到她身上,相比之下对王月冷淡了许多,这让王月很难受。有一次王月买菜回家,看到周怀仁衣冠不整地从孙佳莹的房间出来,表情极不自然,她一下就明白了刚刚发生了什么事,她的恨从心底生了出来。

她想把孙佳莹赶走,但她知道这很难。她想告诉郑琪一切,但想到这个家庭也许会因此破碎就打消了念头。她决定用自己的方式赶走这个狐狸精。

有一次去买菜,王月在菜市场遇到一个卖老鼠药的,她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赶走孙佳莹的方法:给她下药。王月负责做饭做家务,这为她下毒提供了便利。第一次下药,她也感到十分恐惧,怕药放多了闹出人命来,毕竟她还不想害死孙佳莹。但见到孙佳莹吃下去并没有什么反应,她慢慢加大了药量。不久后,孙佳莹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出现明显的不适,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丈夫成功后对郑琪的日渐冷淡让郑琪产生了危机感,同时也让她变得很敏感,她极力想留住丈夫的爱,维护这个家的完整。然而她还是发现了周怀仁和孙佳莹有不对劲的地方,于是她偷偷翻查孙佳莹的房间。最后她在衣柜的最底端发现了一本开户名为孙佳莹的存折,整整20万,存款日期和周怀仁取款日期相同,这不明显是周怀仁给她的钱吗?两人是什么关系不是明摆着的吗?郑琪只觉天旋地转。

一个周六的中午,王月又在孙佳莹的面条里撒进了适量的老鼠药,亮亮却嚷嚷着自己碗里的面条少,孙佳莹便把自己碗里的面条挟了些给亮亮。王月看到这一切,想阻止又觉得无法开口,心想那几根面条应该没多少毒药,对亮亮不会造成伤害。亮亮又抢过孙佳莹刚打开的她喜欢喝的那种饮料。孙佳莹说:“你妈妈不让你喝饮料,知道了又该骂你了。”亮亮却执意要喝,孙佳莹拗不过亮亮,只得进房间再拿了一罐自己喝。

谁料没喝几口,亮亮突然从椅子上滑落下来,重重地摔在地板上,继而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痛苦地扭动身躯。王月焦急地大喊起来,孙佳莹也被眼前的情景吓傻了,赶紧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然而,救护车赶到的时候,小男孩已经没有心跳了。

接到消息的周怀仁夫妇匆匆赶到医院,但他们看到的只是一具冰冷的尸体。郑琪只觉两眼一黑,顿时晕倒在地上。

周怀仁拽住大夫的衣服问:“这孩子早上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在家里死了呢?”

大夫沉吟片刻说:“从死者的状态来看,像是中毒,但具体的死因还需要进一步鉴定。”周怀仁脸色铁青,拿出电话报了警。

这时,王月扑通一声跪在周怀仁的面前,双手掩面泣不成声,她说:“我没想杀亮亮,我也没想杀孙佳莹,我只是想让她生病,离开这个家。”

王月讲述了自己如何给孙佳莹下毒的过程,医生赶紧对孙佳莹的身体进行了检查。检查结果令所有人大吃一惊,孙佳莹的肝脏已明显受损,并有贫血和皮下出血现象,这些都是慢性中毒的症状,孙佳莹果然已经长期中毒!

王月长期给孙佳莹下毒事实清楚,但亮亮不是她毒死的。医院做出的死亡原因鉴定书显示,亮亮并不是被老鼠药毒死的,而是服用过量的氰化钾导致身亡。王月却对氰化钾一无所知。

就在周怀仁照顾心力交瘁的妻子时,几个办案民警走了进来,对郑琪以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进行拘捕。

原来,警察调取了相关监控录像后,发现郑琪将一个红色纸包丢进街边的垃圾桶。在动用大批警力排查后,终于在垃圾站发现了这个纸包,纸包里竟是一个含有氰化钾的注射器。这个注射器里面的残留物就是氰化钾,它和亮亮使用过的饮料罐上的针孔吻合。

原来,丈夫的情变让郑琪的心变得扭曲,在极度绝望与痛恨之下,她鲁莽地采取了最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

第9篇:当仁不让范文

作为和皇马近10年来交锋发数最多的球员之一,卡恩无疑是拜仁队中最让对手敬畏的一个,他共参加了12场拜仁和皇马的对决,战绩是7胜4负1平。卡恩屡屡成为皇马杀手们的噩梦,第一回合主罚任意球的贝克汉姆一起脚,卡恩似乎和他配合好了一样,扑救得准确无误。本场比赛,他的表现同样精彩。范尼在无人防守的情况下头球攻门,卡恩将球得到;劳尔距离球门16米处射门,卡恩飞身扑救,球稍高出界;卡洛斯还想利用任意球重演三年前让卡恩脱手的一幕,在他看来,卡恩老了,身手更不及当前,却没想到,巴西人自己也老了,而且35岁的他老得更快,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名震足坛的巴西左后卫,开场不到10秒,他就被萨利哈米季奇断球成功,间接“帮助”马凯创造欧冠最快进球的纪录,而卡恩已不需要去对卡洛斯的射门再做出扑救,因为“金左脚”的射门甚至连球门都没有打正……当皇马众将打算突破拜仁防线时,发现还有一个卡恩阻挡在他们面前,而这最后的防线,却让他们自始至终都无法逾越。“这场比赛的感觉,我似曾相识,这应该是我们上次冠军联赛夺冠时的感觉。范尼的进球我没有办法,我想,任何门将也都没有办法,但比赛结果非常美妙。”

拜仁从2005年开始使用安联球场,在这里已经打了7个冠军联赛的主场,不过相比于带给拜仁无数荣誉的奥林匹克体育场,卡恩一直感到欠缺点什么,“这是一座新球场,还没有诞生很多伟大的比赛。但是我相信球迷已经见证了一场伟大的比赛,尤其让我感到激动的是,我们在冠军联赛中还从来没在安联输过球。”

卡恩在场上的作用绝不仅仅体现在一次又次精彩的扑救上,他是球队的精神领袖,在比赛中,总是会在最恰当的时机出来鼓励队友前进,提醒队友稳住。而当队友进球的时候,卡恩在球场另一端大门前那招牌式的怒吼,也早已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马德里报纸曾将卡恩的照片放在头条,并且注明:“这就是敌人。”卡恩对此颇为得意,认为这对自己是种激励,“西班牙媒体一直以来都在表达他们对我的尊敬,拜仁要击溃皇马。”赛前他放下豪言,最终,他的诺言兑现了。卡恩向皇马球员证明了:“狮王”依旧老当益壮,他再次让皇马低下了他们那高傲的头。

在拜仁淘汰皇马而晋级欧冠联赛八强之后,奥特玛・希斯菲尔德也成了德国球迷心目中的“足球上帝”。仅仅用了36天,这位老帅就将拜仁从近20年来最可怕的低谷重新带回了正常的生活中。卡恩对希帅赞不绝口,“希斯菲尔德每天花在球队上的时间是24个小时,他一直在跟我们强调要自信,要互相信任,还告诉我们绝不能松懈。我们要保持自己的上升势头,坚决执行主教练的战术思想。一切皆有可能,我们重新有了坚定的信念。”

晋级八强并不是结束,尤其是对卡恩而言,他在职业生涯的最后一个梦想便是作为拜仁队长带领球队夺得冠军杯。在退出国家队后,重夺大耳杯是卡恩退役前的惟一目标,他甚至在比赛前破天荒地第一个来到训练场。拜仁经理赫内斯说“冠军联赛如今是卡恩职业生涯的惟一动力。”现在,这个梦想距离卡恩又近了一步

冠军杯上的状态并没有帮助拜仁在联赛中乘胜追击,在同不莱梅的关键一战中,拜仁在领先的情况下,防线出现失误被扳平,赛后媒体把矛头指向出击失误的卡恩。失球时,阿尔梅迭突破甩掉范比滕,卡恩出击封堵但没碰到球,阿尔梅达挑射,罗森贝里将球护送进大门。贝肯鲍尔在评价卡恩时直言:“如果一个门将决定出击,就理应触到球,否则就是失误。”

似乎是一种条件反射,每每看到卡恩失球,人们都会想起2001年,他在德国1比5惨败给英格兰的空前失利中是如何被欧文无情地戏弄;会想起2002年世界杯决赛中,一直发挥出色的他出现致命的脱手失误,被罗纳尔多两次攻破十指关;还会想到1999年欧冠决赛,曼联让拜仁和卡恩经历“黑色三分钟”的情景可这一次,卡恩不是罪魁祸首,实际上他是帮范比滕背了黑锅。当时已经有范比滕和卢西奥回防,卡恩理应不出击,但拜仁队长心里十分清楚,对不菜梅和对皇马的比赛一样,都是“要么全部,要么全无”的较量,他们必须充满动力,百分之百地投入,否则不但会失去荣誉,更会失去尊严。在范比滕回追速度太慢的情况下,卡恩只有放手一搏。而且他在上半场背部就受了轻伤,只是一直不愿下火线。“狮王”对于被冤枉倍感无奈,“他们(队友)在场上犯了如此之多的愚蠢错误,以至于作为一个守门员,我只能感到绝望。”

前德国队主帅福格茨和前国脚赫尔默以及弗罗园德分析了拜仁的失球,最后他们一致认为范比滕应该对失球负责。鲁梅尼格也为卡恩开脱,“卡恩在很多关键比赛中挽救了拜仁。本赛季他状态非常好,如果他愿意,我们乐意2008年后再与他续约。”

连胜被终结的拜仁继续排名第四,但卡恩正率全队发出了个强烈的信号:我们回来了,登上积分榜榜首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不想说再见,不得不说再见

在2006年7月9日凌晨,东道主德国队在三、四名决赛中3比1战胜葡萄牙。在一度为了首发位置与卡恩较量许久的菜曼这一次慷慨让位,这使卡恩有机会用这样一个机会向世界杯说再见。同时,也带着自己在本届世界杯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演出告别了国家队,“这是个神奇的夜晚,看着这些热情的球迷,我们无比兴奋,这届世界杯对于我们来说意义非凡。这是我第86次代表国家队出战,也是最后一次了。曾经的时光对于我来说是美好的,不过这也是我真正要离开的时候了。”

就这样,德国足球的昔日标志带着胜利和荣誉告别了国家队。出场86次的记录就此定格,世界杯金球奖、雅辛奖等荣誉彻底成为历史,卡恩与莱曼从明争暗斗到深情握手的故事也就此告段落。他近乎完美的职业生涯让人们对他充满敬意,他那曾让严谨的日耳曼人目瞪口呆的荒唐私生活又让人嗤之以鼻。但在未来,无论何时,当足球专家们应邀从德国队中选择一名世界级球员时,卡恩的名字一定会自动映入他们的脑海里。

同时,卡恩已经决定在明年彻底告别足坛,“我的合同到2008年到期,我不能想像自己会在那之后继续踢球。但如果我们拜仁能够在2007年赢得冠军联赛,那么我就会拿着奖杯回家,不再回来。”在职业生涯中经历了酸甜苦辣之后,如今的卡恩感觉如释重负,“现在我感觉更有乐趣,不会再感到日子难熬了。”

退役后,卡恩打算先休息一段时间,那将是在当了20年职业球员之后,他第一次离开足球段时间。然后,“狮王”想进大学攻读企业管理,他甚至希望自己一旦离开球场就能过一段那种“消失了而不被人认出的生

活”。但作为名世界知名球星,想不被人认出似乎不太可能,正如他所说,“脱掉守门员的短裤之后立刻就变得西装革履,那是不可能的。”况且,拜仁总经理赫内斯的位置还等着卡恩去坐。

谁是卡恩的接班人?

随着卡恩日益老迈,拜仁下一任队长人选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此时,萨尼奥尔亲口承认,“卡恩退役之后,我肯定会成为拜仁的队长。”

萨尼奥尔自2000年从摩纳哥加盟拜仁以来,已赢得了包括冠军杯在内的诸多荣誉,作为一名边后卫,他有着极强的助攻能力,无论是边路传中还是助攻射门都是同行中的佼佼者,而巴拉克今夏的高去则让他成为队中除卡恩之外当之无愧的领袖人物。“以外援身份成为队长,这是一种荣耀。”曾被誉为“2005年欧洲最佳右后卫”的萨尼奥尔说,“因为在这些传统豪门中,队长袖标并不属于那些最受媒体欢迎的人,往往是老板最赏识的人才能当队长。”

而在卡恩退役之后,伦辛将成为拜仁的一号门将,这似乎已经是人们的共识。但现在,伦辛似乎等不及了。尤其在俱乐部主席鲁梅尼格突然发表了番奇怪的言论后,“卡恩的台约到2008年结束,但我不确定他是否真的想结束职业生涯。如果他想留下,那么我们随时可以同他进行谈判。”

自从2003年上调拜仁队之后,伦辛已经在拜仁的板凳上坐了将近四年的时间,但他并不甘于只做名替补,他的理想是为拜仁把守大门,之所以等待这么长的时间,是因为伦辛看到自己的目标正在一步步接近实现。在他看来,等到2008年卡恩退役,他就能够接替队长成为拜仁新门神了。然而他的美好愿望却遭到鲁梅尼格的打击。这一次,伦辛终于按捺不住了,“到现在为止我都还是拜仁的一员,但从现在开始我向所有球队敞开大门,只要合适,我就愿意转会到他们那里去。鲁梅尼格先生的话让我感觉我并不在俱乐部的计划之中,他为什么要说出这样的话,这对我而言是一个谜。如果俱乐部2008年的计划里没有我,如果2008年以后我还不是主力门将,那么我就要离开了。”鲁梅尼格大概从未见识过这样愤怒的伦辛,不知他是不是也后悔说出和卡恩续约的话了。倒是卡恩赶紧出来安慰小弟,他表示自己并没有延长合同的打算,甚至于如果拜仁这个赛季夺得冠军杯的话,他就可能选择在今年夏天提前退役。卡恩力图使伦辛放,表明自己实在没有在明年夏天以后和伦辛争夺主力位置的野心

现年22岁的伦辛被认为是德国最好的门将之一,然而由于卡恩的存在,他更多的时候只能出现在地区联赛中,对此伦辛表示:“我想要为拜仁一队打比赛,现在的情况让我感到痛苦。”到目前为止,伦辛一共仅代表拜仁一队出场17次,其中只有1场失利,那还是去年拜仁在德国杯上2比4不敌亚琛。

在拜仁同不莱梅的比赛对方前锋罗森贝里射门得分的过程中,卡恩与乌戈・阿尔梅迭相撞,导致左大腿肌肉挫伤。在失球之前,卡恩腰部还受了轻伤,他甚至在此后训练时因为腰部疼痛而离开了训练场。失球后,小将伦辛在球场边开始做准备活动,但卡恩却没有下场的意思,伦辛不得不重新回到板凳上。当然,没人会责怪卡思逞强,更何况卡恩的伤势并不严重,不会影响他参加接下来客场对法兰克福的比赛。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