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师范类实习自我报告范文

师范类实习自我报告精选(九篇)

师范类实习自我报告

第1篇:师范类实习自我报告范文

法学实习鉴定报告篇三一、实习基本情况

1、实习计划情况

(1)实习时间:20xx年10月11日至11月11日

(2)实习地点:西乡塘区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

(3)实习单位:西乡塘区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

(4)实习方法:到单位实习工作、协助侦查案件

(5)实习目的:接触和认识社会,了解我国司法实践现状,学习检察官一般的理念、逻辑、立场、观点和工作方法,进一步加深对法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并能进行初步的实际运用;学习法律工作经验,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各类案件的侦查程序,初步掌握侦查的技巧;培养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初步掌握一般的询问、讯问的方法与技巧;初步掌握各种法律文书、笔录等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2、实习单位情况

(1)单位名称:西乡塘区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

(2)单位简介(自按):

西乡塘区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是西乡塘区人民检察院的自侦部门,主要工作是侦查办理渎职侵权类案件,打击国家行政机关、行政执法部门等单位领导、工作人员的渎职侵权犯罪活动。与其他科室相比,开展工作比较独立,工作性质比较特殊,工作纪律要求严格保守秘密,是打击渎职侵权犯罪的重要部门。

二、实习主要内容

1.在开展审查举报材料、侦查案件等工作中,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现状。

2.在日常工作中,细心观察、了解人民检察院的组织机构与各项规章制度,熟悉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的日常运作,在反渎职局领导和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法学及相关知识解决侦查办案等实务问题。

3.在日常工作中,学习和掌握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的工作流程,了解、掌握检察院侦查案件、审查起诉、批准逮捕等工作的具体程序,协助检察官办理案件。

4.在侦查案件、审查起诉等工作中,培养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初步掌握一般的询问、讯问的方法与技巧;

初步掌握讯问笔录、询问笔录、审查报告、提请初查报告、初查阶段报告、提请不予立案报告、司法实务案例分析等法律文书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三、实习总结与体会

本人于20xx年10月11日至20xx年11月11日在南宁市西乡塘区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实习。

实习期间,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逐步熟悉了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的主要工作,并能积极地完成指导老师交给的各项任务。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严格要求自己,主动了解工作任务,虚心向指导老师请教,及时汇报工作进程,大胆讨论遇到的实务问题,认真总结实习工作,细心发掘自身不足,不断完善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了实习指导老师的肯定。

实习期间,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随办案人员到看守所提审嫌疑人,了解了渎职类犯罪嫌疑人的主要群体特征:从事职业职位较高、曾拥有(行使)较大的公权力、文化水平较高、社会阅历较丰富、暴力倾向较弱,大多数犯罪嫌疑人是由于在金钱面前思想开始动摇,自我控制能力下降,最终涉嫌贪污、受贿、渎职等犯罪。

实习期间,我随办案人员到有关行政执法部门(涉及保密工作,具体部门不便说明)了解相关案情,调取有关资料。发现我国现行法律尤其是行政执法类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具体规定不够详实,赋予相关执法部门很大的自由裁量权,为滋生腐败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向指导老师请教后,了解到我国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的现状,我国法治进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实习期间,在查处有关犯罪案件中,涉及到文明执法的问题,经与单位指导老师交流,了解到:1、各种法律职业人员分工不同:律师主要职责是保护当事人的人权、诉权;公诉机关,包括法院系统,主要是保护公权力和公众利益;2、渎职类犯罪受害人在司法实践中,尤其是在公诉案件的诉讼中,很少被列入诉讼当事人,属于最弱人群,利益很难在诉讼中得到体现和保护;3、随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健全,文明执法的程度也在逐步推进,相比以前,犯罪嫌疑人的人权等方面得到了较好的保障,但实现真正的保障人权还需要长期的努力。

实习期间,在审查材料、调查案件、初查案件的过程中,指导老师交给我草拟审查报告、提请初查报告、初查阶段报告、提请不予立案报告、司法实务案例分析等法律文书的工作。在写作的过程中,我熟悉了相关法律文书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了解了相关办案环节的工作流程,查办案件的方法和技巧。

实习期间,在写作法律文书的过程中,通过与实习单位指导老师探讨,了解到司法实务中,尤其是渎职类犯罪的犯罪构成要件的认定等方面的知识。发现司法实践中,在对渎职类犯罪结果的认定问题上存在较大争议,相关法律规定不够深入、具体,对案件的调查、初查、立案等带来一定的影响。经查阅相关法律学术论文,发现相关问题在学术界同样没有定论,有关讨论也很激烈。发现对犯罪主观要件的认定是司法实务工作的难点,司法实践中办案人员主要是通过现有的证据对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意志进行推断。这也是司法实践与法律学术知识之间的存在衔接问题之处,需要通过司法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找到查案办案的有效方法和技巧。

实习期间,与实习单位指导老师交流了反腐倡廉的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对我国司法反腐工作有了进一步了解。了解到,在我国对官员的监管逐步加强的情况下,贪污类犯罪会逐步减少,但受贿、渎职等职务犯罪还会继续,因为相比贪污犯罪,后者更具操作性也更具隐蔽性。要根除此类犯罪很难实现,但可以借鉴国外经验,每个人的身份证就是这个人的银行账号、社保账号等财务账号,且每人有且只有一个账号,这样就会大大增加个人财务的透明度。但在尝试的过程中,为保护个人信息,必须有相应的健全的调查等制度做配套,以防范公权力对个人人权的肆意侵犯。

实践期间,与指导老师探讨到大学生就业择业的问题,实习单位指导老师给了我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议。国家政策提倡“三支一扶”、“支援西部”、“服务基层”,大学生热衷公务员、“选调生”、村官,个人倾向从事与法律专业有关职业,比如法检系统。实习单位指导老师的建议是:首先,要结合自身情况和兴趣,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其次要摆正择业观念,不要盲目跟风;再次,可以先多尝试在不同领域实习、见习,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作出正确选择;最后,建议我如果从事律师职业,一定要跟对指导律师,这样才能更好地熟悉业务,更快地独立案件。

通过此次实习,发现自身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今后努力改进。比如,社会经验少,社会阅历浅,对司法实务问题的认知不够深入,今后我将多尝试不同领域,了解不同职业群体的工作环境,增加自身社会经验;对经手的案件考虑不够健全、缜密,容易轻易下定论,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已经对我提出这方面的指导意见,我将继续努力,培养自身专业素养,做到慎思笃行。

在南宁市西乡塘区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实习期间,我收获了很多,不仅在实践中检验了自己大学四年所学的知识,而且学会了待人处事,提高了自己的实务能力。我在工作中,善于思考问题,敢于举一反三,注重团队协作,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知识储备,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遇事沉着冷静,做事认真踏实,得到了单位指导老师的好评。

今后,我将认真总结这次实习经验,吸取教训,与同学们交流、分享实习经历、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实习结束后,我将结合自身情况,弥补自身不足,发扬自己的特长,以就业择业为目标,到不同岗位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和职位,为就业打下基础。

看过法学实习鉴定报告的人还看了:

1.法学专业实习报告范文5篇

2.毕业生实习报告鉴定

3.律师实习鉴定书范文3篇

4.法学实习总结范文4篇

第2篇:师范类实习自我报告范文

关键词:Seminar;模式;教学实践;应用

作者简介:张小兵(1978-),男,陕西宝鸡人,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副教授。(河南 焦作 454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理工大学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046-03

Seminar发轫于18世纪德国,起源于大学的哲学和语言类教学,随后被美、英、法等国借鉴,并逐步演变和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教学和科研双重功能的课程教学模式,是欧美高等教育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1]Seminar模式不拘泥于教学方法的创新,它强调对课程教学目标和组织方式的创新以及促进课程知识的有效生成等。在着力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时代背景下,Seminar模式将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巨大作用。

一、Seminar起源与内涵

Seminar(费孝通先生音译为“席明纳”),德语词汇,源于拉丁文seminarium,原意为培育幼苗的“苗床”,后演化为“与教师共同研讨问题的学生班级”。Seminar最早见于18世纪虔敬派教育家A. H. 弗兰克创办的师范学校中,并由德国著名学者J. M. 格斯纳于1737年率先引入哥廷根大学。而后,德国著名教育家W. 洪堡将Seminar学习研究理念带进柏林大学,造就了一所与传统大学风格炯异的研究性大学。[2]近代德国大学的Seminar对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希腊、荷兰、比利时等国的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3]

Seminar在英文中有“研究班讨论会”、“研讨班课程”、“专家讨论会”等含义,简称作研究班、研讨会或研究组,其中“研究组”的使用在科研领域更为普遍。它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既有教师安排的也有学生自己组织的(此种形式的Seminar多见于国外高校)。目前,国内许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也在开展类似的学术活动,但多数是教师提议创建并有教师参加的;同时,seminar课也开始在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尝试应用。

二、Seminar结构与分类

1.Seminar结构

Seminar通常由主持人介绍、主题报告宣讲、讨论与交流、教师总结与点评等四部分组成,[4]一堂典型的Seminar模式课程的基本形式和程序如下:

(1)主持人介绍(1~2分钟)。主持人一般由任课教师担任,对报告人的学习和研究背景作简要介绍,并宣布本次课的讨论主题,概要介绍主题所涉及的基本问题,不作任何学术方面的界定和评价,以避免为接下来的讨论定基调和影响学生的自我判断。

(2)主题报告宣讲(15~20分钟)。报告人利用多媒体对自己的专题进行论述。由于一般有1~2周的准备时间,报告人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某一问题的研究进行较深入了解,并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发言中。该部分是对学生的学术素质以及作风、礼仪、形象、多媒体制作、现场驾驭能力等总体水平的检阅,并要求学生衣着整洁、礼貌谦虚、语言流畅。

(3)讨论与交流(15分钟)。这一阶段主要是围绕主题进行交流。针对报告内容,课程参与者(教师、学生等)均可以向报告人提问,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指出报告中或多媒体演示中的错误,或要求报告人对某些内容进行解释或表达看法。这是Seminar模式课程中最精彩的部分,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学术积累和思维才智,有利于推动学术争锋和思想交流。

(4)教师总结与点评(3~5分钟)。这一阶段主要由主持人进行专题评点,简短地对讨论进行总结,对课堂中出现的有关学术问题的争论一般不作“是”或“否”的绝对性评价,以避免对以后的专题讨论定基调,影响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进行学术思维和交流。

2.Seminar分类

就目前国内教学现状而言,Seminar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两类:其一,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然后学生提问和讨论,对有一定难度、广度与深度的专题,教师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并提供参考资料(包括文本资料和网上查到的资料),让学生自行学习、准备,这种模式的主要目的是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其二,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发表见解,教师穿针引线,启发引导,使课堂成为知识探讨的舞台。这种模式的主要功能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以往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由学生主动培养兴趣、寻找问题、探索创新。

三、Seminar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1.Seminar模式在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河南理工大学自2004年向教育部申报成立全国第一个公共安全管理本科专业,并于2005年招收第一届学生以来,课程体系建设、完善一直是教学研究和改革工作的重点。“公共安全演习设计”作为公共安全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实践性很强的本科必修课程(开设在大三第一学期),课程所涵盖的内容除去基础知识部分适宜教师讲授外,演习设计方法和组织实施等核心内容更适合通过专题讨论、课堂实践和仿真模拟开展教学,引入seminar模式易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在给公共安全管理专业2005~2010级本科生讲授“公共安全演习设计”课程时,基于对国外高校开设演习设计课程情况的掌握,选取全部十章内容中的第二章“演习方案与演习准备”、第四章“演习设计步骤”、第五章“桌面演习”、第六章“功能演习”、第八章“演习评价”等章节,[5]采用seminar模式类型一组织教学。

在课程实践中则以学生为主体,采用seminar模式类型二,即以“演习全过程”为背景,布置开展了“演习通报”、“演习启动”、“演习管理”、“演习评估”和“演习终止”等专题讨论。按专题内容将全部学生分为6组,每组8~10人,提前2周布置给学生去准备,针对该部分内容提出基本要求和思考题(见表1),并介绍有关参考书及期刊资料。各小组推选1~2名发言人,在“演习全过程”seminar课堂上,各发言人就专题内容作介绍,限时15分钟,小组成员可以对报告人的发言进行补充;发言人讲完后,同学们就报告内容提出疑问或阐述自己的观点,发言人就所提问题作出答复(认同或反驳),讨论十分热烈。为保持教学进度,有时不得不中止课堂讨论,进行小结,鼓励课后继续讨论。

表1 “演习全过程”seminar课堂讨论要点

序号 演习全过程 讨论要点

1 演习通报 演习概况,包括演习类型、演习范围、演习目标及主要参演者

通报方式及注意事项

2 演习启动 演习开始的一般模式,包括报警方式及报警信息传递

3 演习管理 演习场景和情节的更新及其与演习目标的关系

演习信息流与参演者行为的监控

演习的中止与恢复

4 演习评估 评估与演习目标的关系

评估的相关准备,包括评估员遴选与培训、评估标准与评估细则制订

演习评估的启动

5 演习终止 演习终止的时机

终止演习的条件

六届学生的总体反映是:“公共安全演习设计”课程采用Seminar模式能够让他们较真实地参与“演习”,掌握实际动手设计一场演习的知识,懂得演习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方法,具备了独立设计演习的能力。通过小型课程研讨——Seminar教学模式的尝试,结合学生的反映,认为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视课程性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度增加Seminar课教学内容。

2.Seminar模式在指导本科毕业论文中的应用

2009年上半年,采用Seminar模式首次指导公共安全管理专业第一届(2005级)本科生毕业论文,学生论文范围包括社区应急救援能力评价、建筑物地震疏散撤离方案研究和应急管理志愿者服务等几个方面。

论文选题环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意见,对不能主动选题或选题重复者,结合其掌握应急管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情况,帮助确定论文题目。本小组9名学生的论文选题情况是:7人自主选题,2人协助选题,且全部为新题研究。确定论文题目后,向学生推荐几部应急管理方面的重要著作和期刊,鼓励学生试着寻找论文的切入点,主动构思论文框架。两周后,进行第一次Seminar,小组中每位同学都要发言,扼要介绍自己论文的基本构思和文献查阅情况。针对发言人的报告,其他同学提出不少问题和建议,开拓了发言人的思路。在汇报和互动讨论中,同学们都得到一些启发,并学着审查自己的研究思路。最后,结合各报告人的汇报和讨论情况逐一确定学生各自所开展论文研究的思路和进度安排。本小组基本坚持每两周开展一次Seminar,学生汇报研究进度和论文写作情况。其中,在论文开题汇报和中期检查环节,学生大都汇报了论文的阶段性成果,在自查基础上进行互查,对共性问题作统一要求和界定,既避免重复劳动又可以有效保证论文的质量和进度。在论文定稿阶段,安排了最后一次Seminar,每位学生都较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论文,包括研究背景及意义、文献综述情况、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实现途径、主要研究结果,并列出难以深入分析和把握的问题。参照本科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给出确切的修改意见,着重强调了论文格式和引注等问题,并简要说明了本科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此后,运用Seminar模式继续指导本专业2010~2012届本科毕业生16名,取得较好效果(其中2人获校级、6人获院级优秀毕业论文)。

实践显示,在指导本科毕业论文过程中引入Seminar模式具有如下优势:能够较好掌握学生论文工作进度,保证其研究的持续性和研究方向正确;学生在论文研究中所遇到问题的交流,对本小组其他成员是经验和启示;及时发现并解决共性的问题,避免其他同学走同一弯路;学生归纳总结和口头表达能力有较明显提高,回答问题简洁正确、要点突出;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是,可以让即将读研究生的本科毕业生熟悉Seminar这种学习模式,对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也具有一定的启示。

当然,Seminar模式在指导本科毕业论文中虽然具有这些优势,但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主题发言的学生准备不充分、小组讨论组织不起来、难以形成观点交锋等。这些可能与本科生的研究基础(能力)薄弱、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不全面有较大关系。但正因为如此,更应该在本科教学和指导本科毕业论文中引入Seminar模式(或其他更好的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品质。

3.Seminar模式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

作为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问题的一种学术交流形式,Seminar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更是团队培养的重要方法。知识经济时代的基础和核心是知识创新,需要创新人才。把研究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在课外教学中引入Seminar模式是培养研究生创新素质、发展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前已述及,研究组开展的Seminar模式的学术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个人课题进展汇报和文献报告。其形式和功效简介如下:

第一种Seminar(个人课题进展汇报)中,报告人将实验(试验)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或遇到的挫折告诉大家,这样同组其他研究生不必做此实验就可以得到一定的经验积累,并杜绝重复劳动和资材浪费。一般而言,与小的研究组相比,大组除了科研设施完备、研究经费充足、高水平专家富集以外,实验室的经验积累也是一个重要优势。同一研究组里的工作多数都有一定的相似性,以个人课题进展汇报为内容的Seminar,在评述研究成果和检查研究进度之余可以为本课题组新老成员提供更实用的实验经验和技巧。

第二种Seminar(文献报告)将给研究组成员提供一个快速获取文献信息的机会。课题研究中,每个人所承担的任务是有限的,人的精力同样有限,从他人精心准备的文献报告中了解相关领域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及研究意义是一条捷径。相对于个人课题进展汇报,文献报告短期内似乎实用性不大(但有例外,比如介绍与所从事研究方向或课题相近的文献报告等),但这对于以后的发展以及对整个大学科的理解还是很有意义的,可以从中汲取养分。

Seminar的规模和范围视具体情况而定。对于研究生较多的团队,一般以课题组为单位开展Seminar为宜;研究生较少的团队则可以考虑以系、院、甚至学校为单位开展Seminar。此外,还可以根据研究内容开展Seminar,同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生一起进行研讨,这样可能收效更大。

现阶段,本科为其他专业出身的研究生比例不小,如何能够让这些研究生更好、更快地弥补研究生阶段所缺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除课堂教学外,课外教学是培养研究生的一个重要渠道。河南理工大学瓦斯地质研究所坚持每周开展一次Seminar模式的研究生课外教学活动,目前以教师(所内教师和外请专家)作学术讲座和课题组作研究进展汇报为主。笔者所在瓦斯地质研究所“构造煤”研究团队主要开展构造煤结构及其物性特征研究,实验研究较多,适宜开展Seminar,本小组基本坚持每2周一次研究生个人课题进展汇报和(或)文献报告,视具体情况确定报告人数和报告内容。结合笔者研究生学习阶段和作为研究生指导教师的经历,认为Seminar模式对培养研究生益处良多:能做到对学生的检查和督促,了解课题研究进度;有助于学生积累素材,每一阶段的实验数据和讨论结果是形成论文的基础;能促进交流,让学生了解他人关于课题的研究方法、实验步骤和研究思路,有利于合作研究。Seminar是目前多数研究组采用的培养模式,研究生要适应这种模式。

四、结语

Seminar是指通过教师指导小型课程研讨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关于教学和(或)研究中某个问题或某些问题直接交流的讨论会,目的在于发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和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对新知识、新领域的探索和创新。Seminar模式在西方国家高校已广泛使用,但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教学实践显示,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在着力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时代背景下,Seminar模式必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张跃忠.论Seminar教学范式的现代价值[J].高等理科教育,

2007,(1):18-20,38.

[2]贺国庆,王保星,朱文富.外国高等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58-163.

[3]胡海涛.Seminar教学法在医学继续教育课医疗纠纷案例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8,6(2):142-143,152.

第3篇:师范类实习自我报告范文

触摸思想张力,更新价值追求

任何一场报告,都是报告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折射,是报告人思想和精神的集中表达。对教师来说,如果能学会在报告现场通过对报告内容的有效信息的捕捉,走进报告人的思想深处,触摸其精神世界,那么,教师就会打开一扇新的人生之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追问自己深层次的存在价值,追问自己个性层面的生命价值。唯有价值层面获得洗礼与更新,才有可能生成平凡教学生活中不断追求、不断超越的动能。

聆听这样充满哲思的报告,教师要学会尽情享受思想的,不要错过任何一个生动的表达细节。比如聆听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的报告,总是能让我们不断享受“打开一扇窗,射进一道光”的快乐,在一次次对报告内容的品读中,不断被震撼,不断有新的领悟生成。

这是我们摘录的部分语丝:

愚蠢的人看世界永远只看到他今天知道的东西,聪明的人看世界每天都会看到和我头脑里不一样的东西,这样会越来越聪明,看到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一个人应该有怎样的看世界的视角?你希望世界来证明你的经验,还是希望世界来打开你的世界,丰富你的经验,提升你的经验,你的期望不一样,你就会看到世界的不同面。我们要学会看教育世界,我们要改变头脑里继承的世界。

只有敢于直面现实的人才是有力量的人,才是有内在力量的人。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不可能的外部条件上,或者短期内不可能实现而长期需要规划的条件上。真正的力量不是无视现实,不是幻想理想,而是我们要正视现实,要基于现实的思考与发展。

30岁以前,人的长相是由父母负责的;30岁以后人的长相是由自己负责的。你对生活怎么理解,你怎么思考,你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教师是不断创造新生命的人,这就是人的精神革命。

挑战是一种刺激,是让你奋进的力量。只有不断挑战的人生才有意义。

支持力量的根基在自己。没有自我的人是不能发展的。

在这样的报告现场,教师不能埋头去记,而是需要在静静的聆听中去触摸叶澜教授的精神世界,去触摸她的世界观、人生观,再静静触碰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灵魂、自己的人生追寻,去打开新的时空。这样的报告,教师要通过录影等方式全程记录,回去后再细细整理那些精彩的语丝,作为自己的珍藏,时时翻阅,用以触碰自我。

在角色转换中形成思维力量

在我们日常倾听的报告中,大多与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活息息相关。而作为一个倾听者,我们不是一张白纸,都有属于自己的教学认知。要让每一场报告为我所用,我们首先要实现从听众、观众的角色向学习主体的角色转换,要把报告人作为现场学习资源的提供者。

1.带着主题建构理解,进行思维互动。

当教师走进报告现场,知晓报告主题时,每一个倾听者都会在内心形成倾听期待,并会初步构建起自己内心的主题理解。如果教师带着这样的思维准备开始倾听报告,必然能和报告内容形成互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或许就会产生共鸣的快乐、印证的幸福,更可能产生丰富和提升后的愉悦。

曾经听过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的一个报告,题目是《从课例研究获取语文教学知识》。在报告开始前,我们对“课例研究”、“学科教学知识”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初步认识。王教授的报告分别从课例研究简介、学科教学知识的含义、两个阅读教学的课例、两个写作教学的课例四个层面展开。在倾听过程中,对课例研究的理解,自己的哪些想法和王教授提出的观点一致,哪些观点自己还没有认识到,马上就形成了认知冲突,新的认知开始建构。事实上,通过这一报告,自己知道了在语文课例研究与评课过程中与王教授所抱的姿态不同、着眼点不同、所用方法不同。而王教授把“学科教学知识”上升到教学决定性因素的层面,也让我们豁然开朗,尤其是帮助我们认识到教学提升的瓶颈所在,即对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教学知识的掌握。

2.带着质疑和困惑去领悟、体会。

许多时候,教师是从拿到报告主题开始叩问的。他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为什么这么架构,为什么这么提,为什么这样来表达和呈现?当教师拿到报告主题之时,其思考和追问就开始了。“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记得在听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国际视野下的语文课程改革》一课时,就曾这样不断在追问中听完整个报告。吴教授用了大量的时间完成了语文课程的追问:语文课程形态之追问、语文课程内容之追问、语文教学流程之追问、语文课程重点之追问……刚开始还觉得吴教授是不是跑题了,在追问上花那么长时间,为什么不开始国际视野的正题呢?

之后,吴教授呈现了很多文摘,如:

课程决定教育的方向和内容,规定“教什么”,而教学是教育的过程或手段,它决定“怎样教”;课程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设好了的,而教学过程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钟启泉:《现代课程论》)

但是听着听着,我们开始逐渐理解,吴教授的报告不是简单的国际视野下的语文课程改革的认识宣讲,而是随着对四大领域的深度追问,帮助我们构建国际视野,同时又在国际视野下认识我们自己正在从事着的语文教学。在一种综合的新视野下认识自己的同时,重新建构自己。这样的思维方式不是线性的表达,其本身就具有学习价值。尤其当我们听到直面现实的解剖时,每一个倾听者都应该结合报告内容,问一问自己的教学实践做得如何,对自己的教学现实做一个深度比照。比如吴教授讲“教课文流程和学语文流程”时,提出:现代课程论之父泰勒说过,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评价“教课文”或“教语文”的依据不是教师在课堂里教了什么,而是学生学习后在语文知识或语文学习行为上有什么收获,发生了哪些变化。

于是,我们都会在内心自觉地给出自己的分数和评判,更明确了以后的努力方向。

3.带着“阅读心理”潜心现场“对话”。

在报告现场,往往没有阅读文本,但是当报告人字字句句的内容进入我们的大脑时,又怎能说我们不是在和报告人进行思想对话呢?报告人试图在现场寻找到思想知己,而我们也盼望能在报告现场,在解读报告内容的过程中,通过我们的神情、姿态包括话语反应,和报告人进行对话。在这一倾听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形成一种“阅读心理”,在倾听过程中潜心聆听,捕捉住字字句句,去领悟、去体悟、去感受。

记得前不久听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做《基于新基础教育研究传统,探索生态式推进之路》报告时,身边一位老师听了一会儿说,什么时候说具体的“生态式推进”啊?而此刻另一位老师则轻轻告诉他:“已经开始了。”也许,PPT给出明确标题的那种报告形式让我们习惯了在给出标题后的学习和思考。面对一种纯思想表达的时候,我们缺失了一种把握报告“魂与体”的思考能力。因为这种综合渗透式的报告表达方式中,更需要每一个倾听者在倾听过程中不断追问,养成“潜心会报告”的阅读方式。在静思默想中,体悟他现在讲的是什么?这一内容与报告主题是什么关系?在高度紧张的思维中和报告人一起享受思想舞蹈之美。

捕捉生长点,明确发展方向

每一个报告都是针对特定的对象而做,每一个报告都是针对某一具体的主题而做。作为走进会场倾听的个体来讲,未必每一个报告都对自己有针对性。作为教师,一个半天静静坐在会场少则一两个小时,长则两到三小时,如何在每一场报告中捕捉生长价值点呢?

1.寻找冲击点,生成新视角。

当我们在倾听报告的过程中,要逐渐能培养自己的价值判断力和资源敏感性。当一种新的思考和认识出现的时候,教师便能敏锐地捕捉、把握,帮助自己判断和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们常常用捕捉关键词句的方式,迅速记录下来,再细细品读。前不久,听叶澜教授作《新基础教育生态式推进》辅导报告时,我们在笔记本的页眉处记下了这样几组关键词:生态式、学校群落、正力量。因为这几个词语背后是一种新的认识,新的思想,新的视角,当然就孕育着新的力量。这一组都是有关于区域研究推进的,但是我们又何尝不能把它们迁移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呢。我们的学科教学同样可以吸收这一认识的力量。

事实上,在一场报告中所汲取的新认识,新冲击,新力量,会支持教师走得更高更远,也走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2.捕捉发展点,汇聚新动力。

其实,我们今天听报告,一个月后还会听报告。作为教师,我们似乎在听报告中成长。但是如果我们能在发展的视角中去把握报告的价值,也许我们就会有新的收获。

一是在解读报告人的多样报告中形成认识力。同一个学者,往往会在不同的现场做不同的报告,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报告进行“连点成线”、“线面成体”的整体解读,从而全面把握这位学者的学术观点和学术发展。无疑,当我们初步获得对一位学者的全面认识时,我们也在获得一种全新的成长。所以,我们往往专门准备一本厚一点的笔记本,甚至可以用几年的。如果有电子设备,那就更方便了,可以归类记录,方便我们在倾听时随时翻阅,进行比较思考。当教师慢慢构建了对这位学者的整体认识,就更容易读懂他的报告内容和背后的追求。

二是在解读报告人的学术背景中形成理解力。一些教师还有给自己喜欢的学者建个人学术档案的习惯,随时了解他在该领域做的研究及进展,在认识学者思想发展变化的轨迹中触摸教育的发展和变化。这些教师把这一个学者发表的文章归在一个文档里。在倾听这位学者的报告时,可以先读一读他最近发表的文章,这必然能生成更多的问题,也能生成更多的自我认识,从而形成自己的立场。

第4篇:师范类实习自我报告范文

在XX年2月初,经同学介绍来到了xx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番禺业务部面试会计助理,实习了3个月,学到了不少应用能力,发现原来学校教的和实际工作的真的难接应啊!学生真的缺少实操经验和社会阅历。

一、实习环境及岗位情况

xx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是经广东省财政厅批准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目前公司主要业务是企业设立验资、变更、增资;各类企业年度审计、工商年检审计;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出具查账报告;资产评估(含房地产);企业跨区、歇业清税查账;财税顾问、培训、设立会计制度;税务、记帐、会计咨询、投资分析及海外公司注册(离岸公司)等。公司拥有专业技术人员40多名,其中:注册会计师15名、注册税务师8名、注册评估师5名、高级会计师1名、其它专业人员11名,并聘请了多名资深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与各类经济管理专家、学者担任常年顾问。拥有自己的客户服务标准和内部操作规范以及较强的专业技术力量,能确保我们的服务切合客户的需求,公司有完善的服务标准和信息沟通系统,能够保持与客户的双向沟通和信息反馈,有利于服务质量的保证。

二、实习内容

实习期间按照要求和公司安排主要完成以下实习工作任务:

1.了解会计师事物所机构组成,人员职责,基本业务。

2.分别熟悉事物所各种会计业务的操作流程,行业规范,协助会计师完成各类业务。

3.配合工作人员完成各种办公室日常工作。

现按照时间进度将实习内容报告如下:

第一周,我就跟着会计师到一间物流公司查账做审计报告和所得税汇算清缴了,虽然自己什么都还没清楚要做什么,但会计师很有耐心的讲解给我听怎么做,第一次就负责了检查他们公司的帐目有没有白条,而会计师就在做审计工作。

在注册会计师老师的指导下做一些测试工作,协助完成工作底稿.起初,比较生疏,就先自己翻看客户提供的各种资料,包括凭证,总分账,明细账,固定资产明细表等等.然后开始进入抽查凭证工作,开始由老师写出需要抽查的内容和项目凭证号,我们实习生只负责查找凭证是否相符,尤其是涉及大额支出项目,计提折旧项目以及涉及税金项目.抽查凭证工作是审计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程序,很多问题都是在抽凭时发现和暴露出来的.在我们逐渐熟悉抽查凭证的原则和方法后,便独立完成抽查工作,决定抽查的项目并签署审计抽查意见.在此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凭证号不相符合,原始凭证不完整等等,在经过老师确认指导后我们写下自己的意见建议.在完成这一工作中,虽然抽凭并不难,但查找对照比较烦琐,而且责任重大,让我有较深刻的体会。

这些都是在事务所里协助老师做的比较零散的工作,但是的确学到了不少东西,很多看似简单的问题有时自己都会遇到麻烦,在此解决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第二周开始,我跟着注册会计师出外勤,完成年度审计业务和所得税清缴,客户有科技园、惠普电子有限公司、柏盛堂医药有限公司等。

之后的时间我们在事务所协助完成昨天现场工作的后续工作,整理完成工作底稿,完成审计报告的编写,并装订成册,直到送到客户手中,心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因为那里面包含着自己的工作,包含着自己的努力,也包含着自己的成就感。

这样,我在广州德公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番禺业务部为期8周的实习就结束了,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让我受益很深。

三、实习体会

通过这次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实习,使我在即将毕业前学到了很多东西,很多课本上没有而工作以后又必须具备的东西。

明白事务所工作的主要职责范围,机构构成,学到了一些必备的办公室事物处理,了解了最近的会计政策法规,并逐渐熟悉了审计业务的流程以及关键步骤。

体会到作为会计师事务所外部审计职责的重要性,无论从社会发展还是企业生存,完善的财务制度是至关重要的,而作为会计师事务所,肩负着外部审计这一重任.而作为事务所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同时应具备较好的业务能力和身体素质,这样才能很好的适应并胜任这一重要的工作。

同时,作为事务所的实习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看到了很多的账本账册,也体会到了作为企业或者单位会计人员的工作.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都要根据其原始凭证,一一登记入记账凭证,明细账,日记账,三栏式账,多栏式账,总账等等可能连通起来的账户.这为其一.会计的每一笔账务都有依有据,而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极具逻辑性,这为其二.在会计的实践中,漏账,错账的更正,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每一个程序,步骤都得以会计制度为前提,为基础.体现了会计的规范性.对于登账:首先要根据业务的发生,取得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账凭证.然后,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其明细账.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以及试算平衡表,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账.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账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等等年度报表.这就是会计操作的一般顺序和基本流程。

另外,财务,审计本身就是比较烦琐的工作,面对那么多的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时常会心生烦闷,厌倦,以致于错漏百出,而愈错愈烦,愈烦愈错.必须调整好心态,只要你用心地做,反而会左右逢源.越做越觉乐趣,越做越起劲。

其实在实习之前我就给这个实习定了一个目标:感受审计工作。我不刻意要求能学到很多的审计知识,能独立的完成审计的业务,这些对于一个实习生来说也不现实。我只希望能感受审计人的生活,体会事务所工作的氛围,了解我理想的行业是否真的适合我。而结果是我得到远远超过了我开始的要求。其中最珍贵的不是加深了对审计这个行业的理解,而是实习带给我的成就感,让一直带点自卑情结的我明白到自己的能力。进入大学以后在参加的活动中我都扮演着一个teammate的角色。而实习中虽然没有定位职位,我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实习生里的leader 的角色,从教导工作,分配任务到调解矛盾,一步步走来我都能把它们完成到位。上司和实习生们对我的信任让我更认真细致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也增添了我的一份自信。真的,自信和出色是相得益彰的,而这些也是快乐的源泉。实习期间和大家一起工作,一起成长我感到由衷的喜悦。

第5篇:师范类实习自我报告范文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教学环节;评价措施;无纸化考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3-0154-03

大学物理实验是学生进入大学阶段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农业院校本科生培养计划中这门课大部分安排在大一年级第二学期,是本科生培养计划的重要一环[1]。夯实公共基础课,能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培养目标顺利执行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开端[1-2]。同时实验课也是老师展示人格魅力的场所,是老师和学生交流的重要纽带。实验教学互动性强,能激发学生对老师和该门课程的认同感,有着理论课无法替代的作用。

1 物理实验成绩考评存在的问题

学生课堂实验时间相对充裕,实验仪器台套数充足,有1/2以上的物理实验项目做到1台套/人,有力地保障了实验教学顺利实施。但随着各学校实施学生对教师评教机制,许多老师出于自己评教分数受影响的顾虑,对学生考评过松,学生实验成绩出现虚高现象;随着学校教师科研压力增大,教师指导学生实验投入的精力不足,对学生考评的一些环节存在缺失现象;实验过程具有复杂性,教师不可能完全监管到位,学生之间实验数据作弊现象也时有发生;实验成绩部分当堂考评,教师碍于学生情面,对学生实验成绩评定也会出现虚高现象;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不能管得太死,必要时用高分调动学生创作和实验的激情。出于各种因素影响,学生成绩考评处理不当,很难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老师的教学效果[3-4]。因此,学生成绩考评和教学效果的有机结合,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主题,笔者通过多年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实践,设置了学生成绩评考结合机制。

2 评考机制设置出发点

学生成绩评定中奖励大于惩罚,鼓励多于斥责,激发创新思维的火花多于填鸭式灌输,增强学生对老师和该门课程的认同感;实验成绩评价采用灵活多变的评分机制,实验成绩来源渠道多样化,给老师更大自由度;考教分离,减少实验成绩判定误差;评考结合机制能真实地反映师生在实验上精力的投入和实验课程开出的效果。

3 评考机制的评价措施

3.1 适度的成绩比例分配 考评机制设置的方案如图1。改进原有的考评模式[5],平时成绩侧重于“评”,期末成绩侧重于“考”,评考结合,以“评”为主,以“考”为辅。实验总成绩中平时成绩占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实验平时成绩为每一个实验项目评分的算术平均值。一个实验项目的评分来自实验项目的“三个环节”:课前预习、课堂操作和课后报告的完善,分别对应的权重为20%、50%和30%。

3.2 实验平时成绩“三个环节”的评价措施

3.2.1 课前预习要求及评价标准 课前预习,要求书写规范的预习报告。实验预习是实验的重要环节,实验绪论课时老师以预习报告书写案例,讲解实验预习报告书写规范,要求实验“功夫下在课堂外”。我校实验中心已有的实验资源有实体和虚拟资源两部分[1,5],学生课前可以通过教材、网络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等资源,进行多方位预习;也可用校园网数据库系统,检索实验项目,了解实验研究动态。预习效果以规范的预习报告呈现出来。规范的预习报告,并不是简单地照抄实验教材,而是包括实验名称、目的、仪器,简要的原理、内容及步骤,数据记录和处理的表格、思考题和实验拓展。书写简要的原理,是对实验原理的简要概括,一定要用自己的话归纳概括,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地写出实验原理[6];简要的内容及步骤,写出实验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步骤。照抄的弊端是抄得累,抄完不知所云;用简要的文字归纳概括,学生必须将该段文字通读几遍,知道哪些是关键性的文字,哪些是辅阅读的文字,找出最重要的文字来摘抄。节省学生抄写的时间,压缩学生不动脑筋的空间。

确立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是引导学生规范预习的指挥棒。学生进入课堂实验之前,要求老师检查预习报告,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实验预习报告以“六性”为标准来评价: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实验原理的概括性,图文并茂的直观性,内容及步骤的概括性,数据表格设计的科学性,以及思维拓展的前瞻性,各项占分比例约为15%,约为实验成绩中的3~4分。能在实验拓展中写出该实验研究动态,给出高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对老师要求,能快速评分,评分时间10s/学生,老师检查和评阅学生预习报告,并通过预习报告及时判断学生预习质量,及时评价学生预习报告的优劣,引导学生后续实验预习。

3.2.2 课堂实验要求及评价措施 课堂实验,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行为、评价学生读取与处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让老师有足够的空间点拔物理前沿和实验项目研究动态,阐释实验项目设计的思想,阐述实验原理,规范实验仪器的操作,剖析经典的实验案例[6]。要求做到“四结合”,即讲解和问答相结合,突袭式考核和平时实验考核相结合,实验报告当堂批改和课后批改相结合,协作实验与独立实验相结合。

教师讲解实验课程,讲解过程中不断设问,检查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实验的掌握情况,实施奖惩措施,激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投入精力。条分缕析地讲解,引导师生互动,掌握实验的规范性操作,培养学生准确操作与快速读取数据能力。引入突袭式考试,如电学实验中快速准确地连接线路,讲解完实验后,快速布置实验评价指标,练习学生快速准确的接线能力,要求老师能20~30s内敲定一组同学实验线路连接的准确性,10~15min内考核完毕。课堂学生实验时,要求指导老师不断地走动,及时发现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学生解答、排除故障和及时指导,要求老师练就“火眼金睛”,并现场抽检学生实验数据,快速评分。预防学生实验数据作弊和造假,不断察看学生记录实验数据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及时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处理实验数据。学生实验报告批改实行实验室当堂批改、课后批改和下一次课批改相结合。当堂批改评分的弊端,就是老师顾及学生情面,该扣的分数没有扣到位,分值虚高,导致最后总体平时实验分数偏高,并且占用指导学生实验的时间;课后批改弊端就是学生毫不知情,不知自己错在哪,该怎么更正,后续实验中怎么避免类似的错误,甚至认为评分结束,意味着该次实验终止,导致后续实验过程中依然会重复犯类似的错误。为弥补该方法弊端,发下实验报告本时,再次在课堂上集体订正,并做出明确的评分说明。两人一组的实验项目旨在培养学生协调配合能力,一人一组的实验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因此,采用两者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协调配合能力、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

3.2.3 课后实验报告评价措施 课后完善实验报告,用物理实验研究升华学生的创新思维,“以评促考”,巩固实验教学成果。“学而不思则罔”,学生可通过网络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学习,数据库查找文献,分析总结实验现象出现规律性,完成实验的思考题和拓展题,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对实验思索和研究有多深刻,指导学生实验就能走得有多远。教师不可局限于教材,需要不断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能照本宣读,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创新能力,高屋建瓴地点评学生的实验拓展部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动能”。用科研的标准要求学生的物理实验,搜索文献,了解实验项目的研究动态,对实验进行拓展,每一个物理实验项目在CNKI数据库中都有相关文献,物理专业人员几乎对实验的各方面都提出过问题,解决过问题,他们的研究成果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没有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相信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也考验老师的科研水平,达到教学科研“并行不悖,教学相长”目的。

3.3 期末无纸化上机考试 客观公正的无纸化考试,让学生成绩回归合理区间。一门课程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最终考试,如何让学生的成绩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验素质和教学效果,减少人为评价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我们采用了无纸化的虚拟实验考试系统,由实验中心统一命题,从仿真实验中随机抽取实验项目,采用人机交互的答题模式,让学生在统一的时间和统一的机房中,上机操作,然后由电脑统一评分。做到物理实验考试真正意义上的“考教分离”。

4 评考结合的实验教学效果

大学物理实验评考机制设置后,学生认识到实验预习的重要性。经过多年实践,实验报告书写规范,实验数据记录的规范准确,实验数据处理错误率明显降低,思考题答题正确率显著提高,应用拓展题回答方式灵活多样。锻炼了学生严谨的实验思维、实验时足够的耐心和定力,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能力及独立操作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在实验课程进行中找到了创新和创意基金指导的老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洪炜宁,钱良存,刘家菊,等.大学物理实验开放课程的构建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6):190-192.

[2]於黄忠,刘雪梅.加强物理实验管理提高实验教学效果[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0):135-138.

[3]刘文利,刘东红,李蕾.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当代教育科学,2014,19:51-53.

[4]陈志强.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改革中学生综合实验素质的培养[J].求知导刊,2016,3:121-122.

第6篇:师范类实习自我报告范文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学术论坛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12―0005―04

一 论坛概况

全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生论坛 简称ETDF,2005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发起,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继2005年首届论坛在上海召开、2006年第二届论坛在广州召开,2007年第三届在北京举办之后,2008年由西北师范大学主办、历时两天的第四届全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于金秋10月在位于黄河之滨的西北师范大学圆满地落下了帷幕。

首届ETDF开幕之时,西北师范大学德高望重的前辈、我国电化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南国农先生就指出:举办博士生学术论坛,是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中的一项创举,她为本专业博士生搭建了一个学术交流和展示才华的重要平台,为本专业博士研究生教育开辟一条新的高级通道。这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情,必将载入我国的教育技术史册。

经过三届的探索,第三届ETDF成立了全国教育技术学博士论坛指导委员会,又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使得ETDF走出了民间组织模式,正式成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下属的官方学术组织。“独学而无友,必孤陋而寡闻”,学术思想的充分交流,能成就青年学人的真知灼见。历数过去的三届论坛,博士生踊跃投稿,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许多博士生以其敏锐的眼光、独到的视角、犀利的言辞、透彻的分析而崭露头角。

本届论坛由西北师范大学主办,《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中国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等单位协办。论坛的主题是“技术支持教育均衡发展”,论坛以“促进交流、加强协作、启迪思维、共享智慧”为宗旨,以来自多个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博士生为主体开展学术交流,论坛活动及其具体形式包括:专家特邀报告、博士生学术交流及专家点评、博士生学术研究经验交流、博士生联谊活动等。论坛工作得到本届论坛指导委员会指导,成立了程序委员会和组织委员会,组织和开展会务工作。

本届论坛荣幸地邀请到了西北师范大学南国农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张际平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徐福荫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李艺教授、华南师范大学许骏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张剑平教授、《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王学优总编等专家学者,他们分别为论坛做主题报告和点评博士生论文。此外,论坛嘉宾华南师范大学李运林教授、宁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张玲教授、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汪基德教授、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孟祥增教授也特地赶来祝贺论坛的召开。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以及来自宁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和甘肃省兄弟院校的领导、专家及研究生代表、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的全体党政领导及硕士研究生近200人参加了此次论坛的交流学习,此次论坛的开幕式及学术报告会由E-learning大讲堂进行网上直播,全国数百位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师生远程参与了论坛的讨论和交流。

二 专家视点

本届论坛的专家报告主要围绕技术支持教育均衡发展而展开。南国农先生在开幕式上作了《参与历史研究,共创美好明天》的主题报告。南先生的报告围绕正在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而展开,报告从日本教育技术学者对中国古文化研究的关注谈起,提出了值得教育技术学人深思的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我们许多人对自己祖国的文化传统、学术经典态度如此淡漠,很少关注、很少研究、很少知道,还不如许多外国人”?二是,我们是不是可以采取“遵循‘和而不同’的思想,秉取‘求同存异’的办法,重构教育技术学科体系”?三是,现在的《中国电化教育简史》(吴在扬)虽然内容丰富详实,但主要是史料性质的,而且对90年代以来的重大变化无法反映,所以,“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充分指出了电化教育史研究的重要性。

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主题报告的题目为《运用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大幅度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何教授认为课堂教学是农村教育的主阵地,但是忽视对农村学校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却是历来农村教育研究的薄弱环节。报告通过大量的对农村学校课堂教学过程的试验研究和详实的数据分析,提出了运用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可以达到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较大幅度提升、从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科学依据、理论和方法。

黄荣怀教授主讲《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思考――兼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转型》,报告结合美国、新加坡等国教育信息化的经验,谈我国信息化建设正由建设基础设施、开发信息资源、培训信息技术来改变教育教学模式的粗放型信息化建设,转型为共享信息资源、发展信息服务、提升信息素养来优化教育教学模式的精细化信息化建设。关于信息化建设的评估,黄教授认为评估不是简单的成绩评价,应该加强对过程的管理,需要变革过程;关于信息化建设的成效,也应该多维度去分析,不能简单地考虑输入产出的问题。报告还谈了加强中观层次的研究和评价、大力发展先进学习技术及学科发展等问题。

张际平教授在题为《虚拟现实技术及其教育应用》的报告中,首先从信息技术与教育这两个当今社会核心领域的概念分析入手,指出IT只有通过应用才能体现价值,只有通过研究与应用才能提升价值,从而得出教育技术“应用与研究型的学科”的学科定位,在此基础上,张教授进一步分析了技术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VR关键技术及其主要设备,最后结合实例介绍了VR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李艺教授主讲《知行并举的实践创新体系课程建设》,从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职业定位、能力体系与知识领域的映射关系出发,提出了将能力体系的构建置于课程开发的优先地位,以完整的能力体系取代严密的知识体系的知能课程开发的理念,指出了知能课程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课程内、跨课程、跨学年的项目实践形式、实践与创新成为必然、教学管理上要求具有横―纵连续性、评价标准向能力测量和质性评价倾斜等应用特征。最后李教授在报告中给出了知能课程的开发方法,体现了“知行并举”的创新理念。

徐福荫教授报告的题目为《教育技术学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研究》,徐教授结合全国高等院校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开设情况,指出作为国家教学质量标准一种表现形式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在推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中的研制意义及研制指导原则和定位。报告在国内外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得出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规格、工作性质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提出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能力体系、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实践体系等体系的构建,徐教授在报告中还总结了前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及后阶段的工作安排。

许骏教授主讲《从iTutor/LAGrid谈如何做研究――兼论教育与技术》,介绍了近年来对iTutor、LAGrid两个系统的研究工作。指出了面向问题解决的智能导师系统iTutor及服务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远程评价系统LAGrid的研究开发初衷,从iTutor及LAGrid的开发过程、使用、评价等角度,对这两个系统地开发与教育应用及后续研究工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张剑平教授作了《知识管理系统支持下的创新能力培养》的特邀报告,首先介绍了知识管理技术的概念及其分类,并从基于网络的虚拟工作―决策环境、创新性问题解决技术的提供、对群体决策的支持、对不同的思考方式的支持等方面提出了KMS(知识管理系统)对创新能力培养的支持。张教授在报告最后展望了Web3.0下的知识管理与创新,谈了对基于Web 3.0和决策支持技术思想的新型知识管理系统研究的关注。

王学优总编从专业期刊的角度做了《从学术期刊现状谈教育技术专业建设》的报告。报告从国内外学术期刊的现状、我国学术期刊与国际上的差距出发,指出作为新学科的教育技术学,其学科建设之本是科学研究,教育技术学科建设要关注实际问题的解决。王总编从专业学术期刊的角度,通过探索学术期刊与学术研究的有机结合、提高刊物质量、读者服务水平、策划专著、教材、推荐出版等方面提出办好学术刊物与学科建设之间的关系。

本次论坛上专家、博导所做的报告是历届博士生论坛中最多的一次,这些报告都是专家们近一段时间研究的最新成果,或另辟蹊径、或启人深思,或尖锐犀利、或启迪智慧,真正体现了此次论坛“促进交流、加强协作、启迪思维、共享智慧”的宗旨。

三 博士生论文综述

本届论坛博士生提交的论文分布在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数字化教学资源、远程教育、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等五个专题之中。

1教育技术基本理论

教育技术学科基本理论研究一直是教育技术学界关注的热点,参与分论坛研讨的博士生们围绕“教育技术基本理论”这一主题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东北师范大学的马萌认为真实性评价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关注学生全方位发展的评价范式。它与传统的评价相比,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与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要求十分贴近。然而真实性评价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却难以发挥其优势。马萌列举了五种真实性评价不能有效开展的原因,并提出了改变这种现状的建议。南京师范大学的张浩介绍了微型学习的理念,从媒介环境生态、社会文化情境和认知理论基础等三个角度入手,分析其成因及发展背景;然后针对微型学习资源,从资源的存在与供给、标注与分类、提取与定制、聚合与混搭四个方面阐述微型学习资源的现状及建设开发等问题。西南大学徐红梅关注的是“视觉”研究的再次兴起,从两种不同认识方法的分界及符号学的角度解读视觉,就“视觉思维”、“视觉文化”做了一定的分析,还提出教育技术学科中相关视觉的研究领域主要有多元文化资源的建设、视觉素养的培养及视觉设计与开发。西北师范大学黄立新在对协同教育进行研究时,总结了近十年来人们对协同教育的概念、理论基础、协同教育的方法和协同教育的支持技术等方面所给予的关注,提出了不断地发现技术以支持协同教育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王运武从分析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现状入手,阐述了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系,归纳了解决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问题的策略,并对其实效性进行了分析,认为解决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问题应该综合运用各种策略。南京师范大学申灵灵对媒介素养与教育技术人才的专业能力进行了深入地解析,比较了二者的同异及相互关系,探讨通过媒介素养的培养来完善教育技术人才的专业能力的方法。

2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直是教育技术界研究的焦点和热点,近来的研究更趋于精细化和具体化。西北师范大学王陆为了更好的反思网络课程的教与学,改进网络教育的教学方法,采取自我反思的视角,以自己担任主讲教师的网络课程数据为个案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通过提出假设、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假设检验等研究步骤,得到以下研究结论:任课教师是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中的意见领袖,且为最核心的意见领袖;在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中,由教师和部分学生形成了社会网络中的意见领袖群体;这些学习者实际上起到了助学者的作用;意见领袖群体是虚拟学习社区中的一个具有直接的、强联系、紧密的和互惠的基础团体;意见领袖群体是构成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信息通路的重要人物,他们对网络属性特征值有很大的影响。华东师范大学钱冬明等通过对干部在线学习的背景、现状的阐述,分析研究了干部在线学习的特点,并以上海干部在线学习城(shgb.省略)为例,探讨了干部在线学习系统平台整体架构的基本组成部分,提出了干部在线学习平台今后的一些发展方向。西南大学张家华以学习条件理论和教学系统要素理论为依据,在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网络学习效果影响因素的分类模型,简称网络学习四因素理论模型。该模型将网络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归结为四大类型:学习者―学习因素、教学者―教学因素、课程―设计因素、环境―交互因素,并对各类因素及其关系进行了详细阐述,还指出了该模型的特点和意义。华南师范大学付道明在对CSCL研究梳理的基础上,对计算机支持下的泛在协作学习(Ubiquitous CSCL)的概念模型、关键交互技术、交互类型以及基于智能空间的协作模型进行了探讨。北京师范大学魏顺平从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际需求出发,提出构建一个具备教学设计方案编写全过程支持功能以及教学功能的教学设计电子绩效支持系统(ID-EPSS)。并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设计了ID-EPSS的体系结构,给出了实现ID-EPSS所需的若干关键技术。南京工业大学武晓光针对DSP课程教学的现状和特点,强调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更全面的掌握DSP技术,并通过阐述实验平台的构建,提出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方法。

3 数字化教学资源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研究是历届博士生学术论坛关注的焦点,也是教育技术学研究经久不衰的主题,此次论坛共收录此类论文14篇,是收录论文总数的31.8%。北京师范大学程罡等针对当前学习资源建设过多关注于面向正式学习方式的、固化的、专家型的课程和解决方案的问题,提出了面向非正式学习方式、适应泛在学习环境的“学习元”的新理念。在阐释“学习元”概念、特征、结构的基础上,对基于“学习元”理念的服务支持系统的体系结构做出了设计。华东师范大学胡海明基于个人知识管理,并结合案例提出了基于个人知识管理技能概念框架及个人学习环境的设计框架。华南师范大学况姗芸研究了“活动链”式网络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然后阐述了该网络资源的特点及开发流程,并具体介绍了一个相关案例的开发和使用效果。华中师范大学李书明介绍了元数据互操作常用的元数据转换、元数据开放搜寻等方法,研究了元数据注册和自动抽取,提出了教育资源共享模型。北京师范大学刘军在分析现有资源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移动学习特点以及英语学习规律的以语言交际运用为核心的设计框架,以期促进学习者的主动建构、多维互动以及情境认知,并且探讨了设计成果经实践应用后的效果。华东师范大学吴涛分析了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的内涵,展望了CSCL的未来发展,认为“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必将发展成为“计算机增强的协作学习(CECL)”。华中师范大学司治国介绍了自行设计与开发的小学生应用题解题助学工具,尝试解决学生和教师在解应用题学与教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该助学工具的使用诊断造成学生解题困难的影响因素,并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华中师范大学严莉在本校信息类课程中进行了基于LAMS(学习活动管理系统)的数字化学习应用研究,结合问卷调查、师生交流等方式,分析得出了在高校数字化学习中应用LAMS的优点及不足,对高等教育中数字化学习的推广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西北师范大学杨卉介绍了远程学习系统中面向教师远程学习支持服务工具集的方案设计,以及面向教师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中关键工具――开放式个性化导学工具的设计与实现。西南大学陈仕品在增强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适应性超媒体应用模型(EAHAM)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与细化,提出一种新的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体系结构,分析了它的组成部件、适应过程及其特点。新的体系结构能够根据学习者在知识基础、认知风格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提供适应性学习支持,并且使系统更具有可实施性。北京师范大学袁华莉以心理词典理论、二语词汇习得理论为指导,构建了英语词汇主题语义网络和英语词汇情景化学习过程模型,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开发了英语词汇情景化认知工具,取得了较好的试用效果。南京师范大学魏婷从教育游戏设计的发展阶段、设计思想、设计方法、结构设计以及设计开发模式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外教育游戏设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进行评述,对教育游戏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及未来的发展形态进行了概括,揭示了教育游戏设计研究的新趋向。近年来,随着网络数字教育资源的日益丰富,数字资源的安全问题也渐渐成为广大学者关注的焦点,而数字权利描述正是解决其相关问题的主要手段。华中师范大学韩立龙对目前已有数字权利描述技术的研究做了综述,为未来数字资源的版权保护寻求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法。华中科技大学夏洪文在分析情感Agent的基本特征和情感模型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情感Agent模型的基本框架,并从导游、玩家第三只手、语言训练者和综合等角度分析了情感Agent的应用。

4 远程教育

对远程教育特别是基于远程教育资源的西部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问题的研究,是本次论坛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共收录博士生论文12篇,占收录论文总数的27.3%。哈尔滨师范大学李银玲对在线讨论的作用和特点以及结构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组成在线讨论的两个要素作为切入点,具体设计和主持在线讨论,并在实践中提出了一些方法和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张超基于复杂网络模型,分析了在线学习者异步交互的拓扑结构。通过对节点度分布和群集现象的研究发现:在弱学习干预条件下,交互网络具有无尺度结构,呈现小世界特征;在强学习干预条件下,交互网络度分布背离幂律,趋于平均化。华南师范大学金一强应用新公共服务理论对现代远程教育管理服务的行为主体和内容进行分析,进而构建出现代远程教育管理服务模型,为下一步构建面向服务的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模型服务。西北师范大学查代春在介绍远程开放教育与学习型社会构建的基础上,谈了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在学习型社会构建实践中所起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变革策略。北京师范大学曾海军等分析了教育信息化、网络教育及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介绍了发展高校网络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实践需求,并从学习支持服务的思想溯源、现代服务业的视角、数字化学习港的创意,谈了发展公共服务体系的理论基础。华南师范大学沈映珊设计了一个描述角色的框架,提出一个在协作学习系统中进行交互的动态性质的分类角色。并以此框架来设计工具,用于分析、支持能够适应不断变化需求的角色在某一特定时刻的互动情况,并整合对互动的评价及规则。西北师范大学邱婧玲立足于国家在甘肃省农村中小学实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针对甘肃省农村中小学的具体情况,构建了“以校为主的教学”、“以县为主的管理”和“以远程为主的学习”三大核心模块为主的教学应用质量保证体系方案,旨在挖掘系统工程的潜力,延长系统工程的使用寿命,为甘肃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具体运行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帮助,以期全面提升其教学应用水平和绩效。西北师范大学汪颖认为目前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师培训的状况,是国家“农远”工程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农远”教师培训系统具有整体性、动态平衡性、复杂性等生态学基本特性。“农远”工程的教师培训必须在保证基本培训的前提下,在实际教学中保持其可持续的发展,从而使“农远”项目学校成为一个有生命力的自循环系统。华中师范大学上超望基于XACML(Extensible Access Control Markup Language),提出了一种web服务统一访问控制模型,模型通过标准的访问控制策略表达和部署的解决方案,实现访问控制策略统一和无冲突的目的,减少了各个服务应用访问控制子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成本。西南大学刘祥介绍了网络教育资源因素模型后分析了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中信息孤岛产生的原因及其消除网络教育资源信息孤岛的策略。西北师范大学李玉斌在分析隐性知识内涵的基础上,以隐性知识建构的技术论和转化论为基础,在操作层面上具体地讨论了基于隐性知识建构的网络学习活动设计问题。陕西师范大学乜勇根据近年从事陕西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省级培训项目的实践经验,对陕西省模式三项目的省级培训推进策略进行了阐述,就陕西省模式三培训的对象、模式、内容、实施策略和评价与管理方式进行了系统介绍,对目前“农远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和反思。

5 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如何更有效地使用新技术以及如何利用新技术来促进学习也是历届博士论坛研究的重要内容。华东师范大学江卫华认为在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图形计算器面临着时空分延(Time-space Distanciation)的国际化趋势;然而,在中国教育现实中,它却遭遇着本土化的困惑。由此,她在探讨本土化诸多因素的前提下,介绍了教育应用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对图形计算器的应用前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展望。北京师范大学王丽娜对认知工具促进小学生数学知识建构的可能性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选择PSM-K这一认知工具,提出了其在小学数学中概念教学、规律教学以及综合问题解决教学三类典型课型中的应用策略。华中师范大学蒋玲从研究文献数量、研究趋势、研究者的专业背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方面分析了数据挖掘在中国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华南师范大学邱静怡在分析了泛在学习环境关键技术的基础上,介绍了普适终端的特点和功能及其在在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应用。东北师范大学王伟在体验研究的基础上,将受访者体验的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大学生对移动学习需求程度、认可态度、学习方式、功能需求等结论。对移动学习系统的开发、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移动学习的推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7篇:师范类实习自我报告范文

根据学院的安排和同学们对于实习地点的选择,我于年月日至月日,在市妇女联合会进行了两个月的实习。我实习的工作部门是市妇联的组宣部,该部门主要负责指导各级妇女组织开展“巾帼建功”竞赛;制定和实施全市基层妇女组织建设和工作计划;组织发动妇女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活动,做好妇女人才库的建档工作,积极向组织部门和上级妇联推荐优秀的妇女干部;负责评选、表彰各类先进妇女典型和协助各新闻单位对妇女的宣传报导工作;承担妇女问题的研究工作。

我在两个月的实习活动中的主要工作有:、参与筹备市“五好文明家庭”表彰活动,评选出“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优秀读书家庭”、“优秀环保家庭”和“五好文明家庭”四类获奖家庭,组织各个获奖家庭到会领奖,准备会议材料,并为该表彰活动撰写新闻通稿;、配合中共市纪委开展廉政文化“六进”示范点的申报工作,我负责“六进”中“廉政文化进家庭”这一示范点的家庭申报工作,筛选出三个家庭作为示范点,撰写了三个家庭的事迹材料并完成了“六进”示范点的申报工作;、参与组织全市基层妇女干部在市金芙蓉大酒店举办的为期天的基层妇女骨干培训班,负责课程安排,并随组宣部出差到为培训学员做好后勤工作和新闻采编工作;、为充分了解农村妇女进村“两委”的情况,我独立完成了“农村妇女进两委”的调研工作,收集了份调查问卷,为调研工作取得了第一手材料,根据调研情况,我撰写了《市农村妇女进两委调研报告》并汇总了详细的调研表;、根据市文明办的要求,我参与了市女处级干部文明礼仪培训班的组织工作,落实培训人员,并负责撰写新闻通稿,并完成了市妇联年度的妇女干部培训的总结报告;、参与妇联与晚报社联合主办,红妆美容有限公司承办的“粉红丝带——传递健康传递爱”为主题的大型公益活动主题活动,为女性传播健康知识;、配合领导完成第四届全国妇女健身活动展示大赛省代表团的报名工作;、配合省妇联开展市“巾帼文明岗”自查工作,并完成四个区上报的自查报告汇总工作,将巾帼文明岗的自查情况上报省妇联;、参与市妇联举办的《企业家身心健康与提升工作绩效的公开课》,邀请北大医学院丛中教授为企业家做培训。

我负责新闻采编和招待记者的工作;、参与市妇联开展创建“平安家庭”活动,为关爱弱势女性,开展法律宣传,禁毒防艾工作,结对帮扶,科技下乡,巾帼文明岗,做好群众来访等一系列工作起到积极作用;、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普及科技知识,提高科学素质,我与部分工作人员邀请市农业推广中心的老师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向农村妇女传授尖椒、节瓜、西红柿、长豆科学种植技术帮助妇女增收致富。并现场发放《妇女权益保障法》、《省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规定》、《婚姻法》等各类宣传资料近余份,还向村民发放节能环保倡议书、环保袋,各类节能减排知识宣传单,倡导大家参与绿色购物行动,共建绿色家园;、月日,市妇联协调市司法局、法院、公安局、检察院在市四个区举办“·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宣传活动。我组织人员在现场发放《呵护女性反对暴力—邀请你一起佩带白丝带》倡议书份,《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和《省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规定》多份。

二、思想和业务收获

(一)思想收获

实习确实对我们这种一直待在象牙塔里的学子很有帮助。是我们走向社会的一个桥梁,也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对将来从事法律工作也大有裨益。在市妇联实习虽然仅仅两个月,但和这里的所有工作人员结下了深厚的感情,重要的是这里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是我的良师益友,他们将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无私地传授给我,在我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耐心地帮助我,我从一个没有经验书生逐渐成长为一名实践者,令我受益匪浅。实习改变了我很多看法,以前认为自己学有所成,可以轻松完成工作,可是真正到了实习岗位,到了第一线工作,才发现实际工作的复杂与艰难。经验是在工作过程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俗语常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我以为有了四年的雕琢,我可以轻松完成工作,然而真正一些工作却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经过实习老师的指导,我才对妇联的各项工作入了门。所以,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岗位都要不断地学习。

(二)业务收获

在市妇联组宣部实习了两个月,最大的收获是案件调解能力,公文写作能力,组织能力和新闻采编能力这四个方面的提高。首先,在法律实务方面,我主要是配合市妇联的权益部处理一些弱势妇女权益受侵害的案件,我们主要是通过调解或者具体告诉妇女如何通过法律途径正确保证自己的利益,在实践中,处理了很多案件,起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其次,在公文写作方面,由于工作需要,我需要经常收发电子公文,起初我不懂格式,不懂用何种字体,在老师的帮助下,我逐渐熟悉了多种类型的公文写作。又因为在实习期间我独立完成了一份法律调研报告和一份培训总结报告,经常撰写领导发言稿,所以经过多次磨练,进一步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再次,我在实习期间组织了两次妇女干部培训,熟悉了各项组织工作的流程,所以在组织能力上,尤其是在组织上百人一起参与活动的能力上有了很大提高;最后,由于我所在的部门负责妇联的宣传工作,要经常和媒体打交道,期间我掌握了摄影技术和新闻稿件的写作技巧,又学会许多新闻照片的后期处理技术,在这个领域中,我从一个外行逐渐演变为一个热爱新闻采编工作的年轻人,学到了多种学科的知识,促使我努力成为多方面的人才。

在这些成长的日子里,我实践、思考、反思、总结,收获颇丰。工作的点点滴滴都已经成为大学生涯中宝贵的财富。或许大学生活中的的片段随着岁月的流逝难免被遗忘,但这段实习的日子相信仍是会记忆深刻,它作为我们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承载了即将面对现实和挑战的诸多回忆,在走出象牙塔后这些难忘的经历必将使我终生获益。

三、不足与遗憾

虽然我取得了很多的收获,但是还是有一些小小的遗憾和不足。第一,我来市妇联是在组织和宣传部门工作,只能做一些案例的简单的调解和咨询工作,还有一些与法律相关的宣传与调研工作,接触的案例有限,不能像其他同学在法院或者检察院可以深入接触大量的案件。第二,我们毕竟是在妇联实习,所以接触的案例比较单一,大部分案例都是涉及《婚姻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的,而且没有接受过什么特别疑难的案件,都是一些比较简单的案件,所涉案例的范围较为狭窄导致我的实践范围也比较窄。

第8篇:师范类实习自我报告范文

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后,我院党委行政认识的起点比较高。在接受国家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后,曾赴广东、山东、浙江等地考察学习示范型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宝贵经验。今年初省第17次党建工作会议后,院党政领导集中学习王国生书记和沈健厅长的报告,开始了学习实践活动的筹划和准备。3月7日召开动员大会以来,根据省高校工委《学习调研阶段的指导方案》的要求,在省指导检查组的帮助指导下,努力完成规定动作,积极创新自选动作,顺利取得了学习调研的良好成果,从今天起,将正式转入分析检查阶段。对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省高校工委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方案,并传达了中央四月一日召开的省属高校学习实践活动研讨会精神。现在我代表院党委对第一阶段学习调研进行总结,对第二阶段分析检查进行部署。首先讲一讲学习调研阶段的活动情况。

最近院党委对这一阶段基本情况进行总结,认为可以概括成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估价:

一、紧张有序地开展了学习调研活动。

活动时,我院紧跟上级党组织的部署,全体党员、中层干部和教职工代表、学生代表、人大代表、无党派人士400多人参加了动员大会。大会以后,大家把学习放在首位。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安排集中学习时间超过了规定的20学时,连同听辅导报告和观看专题电视片,多达27学时。把开展调研活动作为这一阶段的重要环节,从3月10日起院党政5位领导同志带领3个调研组围绕6个课题展开专题调研。先后有系主任、处室负责同志、教研室主任、教师、班主任、机关工作人员及部分学生代表700多人参加了座谈和访谈。分发调查问卷1650份,形成了4份专题调研报告和综合调研报告。17个党支部分别展开调研,写出支部调研报告14份。各类调研收集90多条意见和建议,梳理归纳出有关和谐稳定、体制机制、师资队伍建设、开源节流和作风建设等5个方面问题,为下一阶段分析检查提供了依据。解放思想大讨论是学习调研阶段着力抓好的又一项重要活动。院党委、各支部分院系两个层面统一安排思想解放大讨论36场次。讨论围绕什么是科学发展、为什么要科学发展、过去有没有科学发展、今能不能科学发展、怎样才能科学发展、我为科学发展做什么贡献展开,重点讨论了如何“特色强校,科学育人”。讨论中大家畅所欲言,发表了很多很有价值的意见。

二、注意根据高校特点抓学习调研。

这次学习调研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领导率先垂范,典型引路。活动中党委一班人亲自起草动员报告,亲自组织动员大会,亲自参与各项活动,3名副院长亲自动笔撰写学习体会在简报上发表。运用典型示范,确定教务处、信息系为先行试点单位。院党委先后召开了5次会议,带头学习上级文件、分析活动开展情况,讨论学院主要问题。基本上做到了领导带动了中层,中层带动了党员,党员带动了群众。广大师生员工看到领导同志的决心和诚意,调动了积极性。他们说:“领导有诚意找问题,我们有诚意提意见”。其次,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学习既坚持原原本本阅读规定文件,又邀请专家作辅导报告,四次观看系列电视片《重托》。土木系支部会同后勤集团支部,还把学习文件和组织党员参观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结合起来。基础部主动把科学发展观编进教材,向一年级2000多名学生印发了知识竞赛题,组织开展竞赛。应用艺术系等召开了科学发展观专题班会,推动了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再次,自觉联系实际,坚持求真务实。经贸系党支部结合本系专业近年报考人数逐渐减少,讨论了今后生存问题,提出了“营销专业”要“营销”的口号,决心加强招生宣传,重新崛起。机电系根据高职培养人才特点,提出了“教学要改革、教师要改型”的建议,加大了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力度。招生就业处深入分析近几年学校招生利弊得失,从科学发展的高度提出了新的工作思路。同时,学做结合、边查边改。院系对调研中收集的90多个问题,及时分类,对需要下一步系统研究解决方案的,计划放在下一步解决,对容易解决的具体问题,立即整改。针对教职工意见,学院对办公室和图书阅览室布局作了调整,扩大了教师和学生阅览容量,增加了开放时间。全院已整改类似具体问题10个。

三、注重成效抓学习调研。

第一阶段的初步成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大动员”提高了党员干部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全院60%教职工直接参加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后较好地克服了“活动与己无关”、“本人无能为力”、“时间难以安排”、“本院问题不大”等错误观念,提高了积极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其次是,“大学习”提高了党员干部理论水平和认识水平。大家普遍认识到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必须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和内涵;必须在服务地方服务社会上取得新进展;机关必须为教育教学服务;全校师生员工必须同心协力为“申办高职本科,创建民办名校”作贡献。再次,“大调研”找准了前进方向。学院调研找到了“申办高职本科,创建民办名校”5个方面主要问题,系部也结合自身实际找出了各自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分析检查整改落实打了基础。同时,“大讨论”在全校形成了科学发展的共识,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讨论中,大家说:回顾学校过去,展望学校未来,我们心情舒畅。民办院校国家不拨一份钱,完全靠自我发展完善条件很不容易。我校在过去发展中对硬件投入较大,但教师工资待遇比公办院校较低,希望今后注意用待遇留人。学院领导能正视存在问题,我们表示高兴和理解,要同心协力为克服眼前困难,科学发展共谋长远利益。不少人表示:江海学院不是国办的,也不是私立的,是全体教职工的学校,教职工利益和学校利益是一致的。江海兴,教师好。我们与学校命运紧密相连。应爱护学校、关心学校,为学校科学发展出大力。

四、寻找薄弱环节,继续深化学习调研。

我院前一阶段活动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据反映:一是这一阶段时间短,任务重,日程安排偏紧,有些工作难以做深做细。二是系部处室在活动中存在不平衡性,学习效果也有差距。三是总体上大家能够紧扣主题发表意见,但也有少数同志具体意见提得多,如何从大处着眼共同探讨科学发展,立足点不够高。四是,提高到理性认识高度思考问题还不够理想,对讨论中提出的新理念、新看法梳理不够及时不够深入,理论成果比较单薄。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党委强调要把学习调研贯穿全过程,准备结合分析检查深化学习调研,结合整改落实深化学习调研,结合当前申本建设深化学习调研,结合十周年校庆总结十年办学经验深化学习调研,目前已开始组织实施。我们一定要把重学习、重调查作为继承党的传统、加强自身建设的永恒课题,更好地贯彻到今后领导工作的实践中去。

下面,我讲一讲党委对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部署。

首先我们要提高对分析检查意义的认识,明确分析检查的总体要求。搞好分析检查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这一阶段要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过民主生活和组织生活,接受群众公开的监督和检验,有助于增强党员和党的干部的党性修养;②分析检查阶段是学习实践活动承上启下、从思想层面进入实践层面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做好了,整改才有明确的方向,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的质量才有保证;③分析检查形成高质量的文字报告是学校工作的重要文件,对指导学校今后科学发展具有长远的重要的引领作用;④分析检查对院(系)领导班子和中层以上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检查,锤炼我们用科学发展观发现问题、正视问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

分析检查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是找准问题、分析原因、理清思路、明确方向。要按照《实施方案》要求,重点围绕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两个环节,梳理提炼问题、深刻剖析原因、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形成一份高质量的指导学校今后科学发展的分析检查报告。这一阶段的时间安排是从4月中旬开始,至5月底基本结束,约40天左右。这里侧重讲讲这一阶段重点抓好的几项工作:

一、要继续深化学习调研工作(从4月中旬-5月底)。

要在第一阶段集中学习的基础上,继续组织党员干部研读中央指定的学习内容,结合学习关于发扬党内民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文章。学习中要进一步紧密联系实际,坚持学习科学发展观与推动科学发展相结合,坚持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相统一。要注意做到四个“紧密联系”:紧密联系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贯彻中央和省委有关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部署要求,共克时艰、共渡难关,我校要努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和为地方服务等工作。紧密联系当前社会稳定形势,着力维护学校稳定,为社会和谐稳定做贡献。紧密联系本校党员干部思想实际,形成关于学校科学发展的共识。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推动申本建设、搞好今年招生,推动校园建设,组织好十年校庆。

二、充分准备开好民主生活和组织生活会(4月中旬——4月底)

召开民主生活会要做好三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是继续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汇总、梳理意见,积极采纳群众意见。二是开展谈心活动。班子成员之间通过谈心,沟通思想、增进团结、找准问题、形成共识。三是认真撰写发言材料。材料一写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二写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问题的分析;三写今后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校级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确定在4月28日召开。民主生活会要适当扩大列席人员范围,我院确定的范围是党委委员、部分党政部门负责人和党支部书记、党外人士和群众代表。准备邀请上级党组织派人指导。学校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要到各自联系点参加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会后,要将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及时报高校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各支部报院领导小组办公室。欢迎大家对我们领导班子提意见。在开好校、院(系)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同时,认真组织全校党员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希望全体党员重点围绕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个人先锋模范作用踊跃发言。

三、起草和修改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4月中旬-5月中旬)

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要做到“四个写清楚”:一要写清楚在学习调研基础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本校、院(系)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形成了哪些共识;二要写清楚党的十六大以来本院(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包括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深入分析产生突出问题的主要根源;三要写清楚院(系)科学发展的主要思路,列出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可以立即解决的突出问题和经过努力在一段时间内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举措;四要写清楚院(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改进作风的具体措施。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对分析检查报告的总体思路、突出问题、主要原因、对策措施等,提出具体明确的指导意见,全程主持分析检查报告的撰写工作。分析检查报告要突出检查分析问题、理清科学发展思路、明确改进措施,避免写成工作总结或工作报告。起草分析检查报告时要重视系统梳理院(系)和师生、服务对象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尤其是要原原本本汇总大家对领导班子及成员提出的批评意见,使分析检查报告充分反映实际情况,真实体现群众意愿,更好地凝聚集体智慧。要在5月初至5月中旬反复修改完善校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首先要分别召开校机关处室、基层单位、服务对象代表座谈会,进一步征求意见,其次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讨论修改分析检查报告。会议让参会人员充分发表意见。对反映比较集中的突出问题,要专题研究。校级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送审稿)于5月20日前呈报省指导检查组。

四、组织群众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5月25日前)

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后,要认真组织评议,广泛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拟组织学校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党员代表、教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派负责人、无党派人士及师生代表200人参加评议。采用适当、有效的方式组织评议,拟召开座谈会、组织评议大会、书面接受评议等进行评议。评议内容要同分析检查报告内容相统一,评议领导班子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调查研究和听取意见的范围广不广;评议领导班子查找的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得透不透;评议领导班子对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路清不清,制定的工作措施行不行;评议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有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五、修改完善并公布分析检查报告。(5月底前)

第9篇:师范类实习自我报告范文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 应用文写作 教学方法 写作潜力

在现代生活中,应用文的写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高职学生一项必备的基本能力。应用文写作的实用性很强,因此,不少高职院校已经把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内容列入课程教学计划之中。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应用文写作具有特定的对象、内容和形式,写作的方式相对固定、规范,课堂教学往往方法单一,课堂学习枯燥而低效。这就需要教师在应用文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思考和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突破口,将应用文写作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提高高职应用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发掘学生的写作潜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让学生有效地学习应用文,教师首先要从新奇有趣入手。应用文写作强调实用性,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创造运用应用文的环境,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潜能。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和背景材料合理设计情节和角色。比如,在讲授求职应用文的时候,导演一幕求职应聘情景剧,学生对这种表演式的上课方式非常感兴趣,而为了“应聘”成功,他们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介绍得都很到位。看到学生已经进入角色,再引导他们将自我介绍落实在书面上,并提示介绍要点和注意事项。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了自我介绍的写作方法。具体可感的情境能够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促使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处理具体问题,这不仅能提高其应用写作能力,而且能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又如,在教授述职报告的写作时,可为学生播放一段“XX单位述职报告大会”的录像,学生对这段非常有现场感的录像很感兴趣,教师可趁热打铁,要求他们当堂完成一份述职报告的写作,多数学生可顺利写出。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针对不同专业、不同个体的特点,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写作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毕业设计和个人总结,这些应用文体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境结合比较紧密,针对性非常强,学生往往感到有话可说,有言可发,愿意写作。还可把应用写作教学班级化、学校化,比如,要求学生结合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撰写调查报告;结合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指导学生写作演讲稿、辩论词,等等,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锻炼。

二、挖掘素材,充实课堂。

在高职应用课堂教学实践中,范文对学生写作的帮助是不容低估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应该重视从阅读范文入手,让学生多看、多读、多思,以加深学生对应用写作的感性认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白居易所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具有时代感新闻性的应用文常常备受学生关注,能引人入胜。

然而,目前教材选用的范文很多已经十分陈旧,编者在成书时只考虑到要使用的材料,却忽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触的知识面,不能贴近学生特点及其生活,难以激发学生兴趣,且有的范文选用不当,与文体知识不能相互印证。

教学中,除了教材上的范例外,我注重结合实际、紧跟当前形势将最新的国家大事、教育时事和具有新闻热点、焦点性质的应用文让学生阅读学习,使其感受应用文的文风、格式和文章的思想内容,传道授业并举。通过大量的范文分析,加深了学生对文体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讲授“广告词”一章时,教师除了要重点介绍广告词的特点、种类,抽象的写作格式和注意事项外,还可以在现实生活中,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搜集大量的具有时代感的有特色的广告词,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氛围中,了解“广告”的文案、结构和创意所在。在讲授消息的写作时,教师完全可以以近期正规报纸上的时政新闻消息作为范例,甚至可以直接拿起当天的报纸走进课堂作为教材补充,当然,每份报纸上的新闻都有优劣之分,教师必须对它们有足够的鉴别力。如果能够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同一张报纸上辨别出消息写作质量的优劣,则一方面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将教材落后于时代的缺陷变为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与时俱进的教与学的落脚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病文修改,规范写作。

目前的应用文写作教学,许多老师总是按“先文体知识后分析范文”的教学思路上课,这需要以学生丰富、全面的感性材料储备为前提条件,然而现实中职业学校的高职学生显然达不到这种要求。所以课堂上“一讲就会,一写就错”的现象屡屡发生,却得不到足够重视。

例如,“新闻”这一章,教材先出示新闻特点,然后对其分类、介绍新闻的结构,再提出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最后附上几篇新闻范文。若按一般步骤采用“文体理论基本格式写作要求例文讲析写作训练”这种程式化的教法,就会产生上述问题,看似简单,但往往细节上容易出错。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