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范文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选(九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1篇: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范文

语文

年级/册

二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1《古诗二首》之《咏柳》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想象柳树婀娜之姿,体会诗歌意境,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之情。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本首古诗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来形容柳树之高和柳枝之多,诗歌中还运用了数字来表示数量多,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

难点分析

二年级学生还没有真正接触过专业的修辞手法训练,学习中运用象性思维较多,在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方面还有所欠缺。

教学方法

1.图片欣赏,想象画面

2.关键词解读法

3.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和春天有关的古诗《村居》,大家还记得吗,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和春天有关的古诗——《咏柳》。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认识作者

作者:贺知章,唐代诗人,书法家。说起贺知章,我们并不陌生,我们耳熟能详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作者便是他,他的诗现在仅仅留下来19首,其中写景的诗,文字通俗,意境清新。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最有名的古诗《咏柳》。

(二)

初读古诗

(三)

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咏的意思是“赞美、歌颂”,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咏鹅”“咏梅”都是赞美歌颂的意思,从诗的题目我们知道诗人歌颂的对象是——柳树。

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在贺知章眼里又有何与众不同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读一读,读出节奏。

(三)理解诗意

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在贺知章眼里又有何与众不同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读一读,读出节奏。

丝绦:绞丝旁,是用丝线编的绳子或带子。诗人把什么比作了丝绦呢?对,是垂下来的柳条。我们一起来欣赏。

万条垂下绿丝绦,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不仅形象传神的写出了柳树的样子而且写出了柳条之多。

这首诗的巧妙之处在于它的比喻,短短二十多个字,就有三个比喻句,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你能找出其他的比喻句吗?

碧玉妆成一树高:把嫩嫩的柳叶比作碧玉,写出了柳树颜色翠绿,生机勃勃,同时突出了柳树之高。

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比作剪刀,生动地写出了春风轻柔美丽,柳叶复苏生长的景象。

二月春风不仅“剪”醒了柳树,而且“剪”醒了世间万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这不就是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吗?

让我们怀着这样美好的心情再来读一读吧。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同学们,描写春天的古诗还有很多,在我们的主题丛书上也有一首《春日偶成》。

春日偶成

(宋)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程颢春日郊游时写的所见所闻所想,请同学课下按照老师的学习提示自己读一读,找一找诗中都描写了那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

第2篇: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晓、慈”等生字,会写“湖、莲”等生字。

2.过程与方法

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3.情感与价值

(1)感受大自然的美,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联系图文等方法理解诗意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诗的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激情导入

1.用一个词来形容荷花或荷叶。(课件出示:荷花、荷叶)

2.同学们说得多美呀,我们一起去西湖看一看吧!(课件出示:荷花视频)

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最想做什么?

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和你们一样看到那么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诗,脍炙人口,被人们传诵至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古诗)

二、学习古诗

1.自读古诗,读正确。

2.指名读古诗。

3.理解词义,在诗中识字。

晓出:太阳刚刚升起。“映”是“阳光反照、照射”,所以“晓”“映”是“日”字旁。

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的佛寺。“慈”可以组词“慈爱”“慈母”。

毕竟:到底。“毕”由“比”和“十”组成。“竟”是“镜”去掉偏旁。

4.小组合作学习。

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词语?找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我们第一次和这首诗亲密接触,就有不小的收获,再来读读,我们的收获会更大。

5.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三、指导写字

1.观察“湖”“莲”“穷”“荷”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说说写这几个字要注意的地方。

3.老师示范,边写边说出笔顺。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深入研究学习

1.你还想深入了解些什么?

这首诗是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他的心情怎样?

2.就近找学习伙伴讨论一下。

反馈交流。

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同学们,假如你们就是杨万里,在送别时,把这首诗读给你的朋友林子方听,同桌之间试试吧。

3.看着这满湖的荷花,杨万里还会对朋友林子方说些什么?

4.整首诗写得很美,又带有一丝淡淡的离愁。大家一起来读一读。(配乐)

5.大家能背下来吗?试试吧!

自己背、两人比赛背、男女生对抗赛背。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大家以前也曾学过一首写荷花的诗,是什么?(课件出示:小池)

2.这两首诗有什么不一样?你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3.西湖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自古以来,描绘西湖美景的诗很多,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杜甫,唐代诗人,他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被平定,人们又过上了和平安宁的生活。杜甫在四川成都定居下来,心情较好,看到的春景也格外美丽。对此,同学们也有同感,心情好了,花儿会

,天空会

,鸟儿会

二、指导方法,自学古诗

1.这首诗描写了一幅幅怎样的春景图呢?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读通诗句,读读诗,看看图,想想意思。

2.学生自学古诗。

三、精读古诗,明了诗意,体会情感

1.学生读诗,教师范读。

2.你读懂了什么?作者的心情怎样?(轻快、喜悦)

3.学习生字。

学生自己圈出生字,反复拼读、认读。

同桌互相指读。

用生字卡片抽读。

说说“鸣、鹂、鹭”为什么都是“鸟”字旁,“岭”为什么是“山”字旁,“泊”为什么是“三点水”。

4.你还有什么字词不懂?

联系诗句再读,联系画面读,联系生活读。

5.理解诗意。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窗含西岭千秋雪。”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你透过窗户看到竹子,就可以说

;你透过窗户看到房

子,就可以说

(3)“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从哪来的船?

现在东吴来的船也停泊在诗人门口,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一幅多么和平安宁的画面呀!读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之情。

6.读整首诗,配上动作,想象画面。

四、布置作业

把诗中描绘的景象写下来,也可以加入自己喜欢的春天的画面。

【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西湖

莲叶 无穷碧

荷花 别样红

绝 句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动态千秋雪万里船静态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注意课内外结合,使学生了解古诗的意思,开拓了学生的想象力,带领学生遨游诗作的海洋。这样,同学们的眼界开阔了,诵读古诗的兴趣也增加了。

第3篇: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范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窃、私”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差”,会写“宁、官”等11个字,会写“宁静、光线”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

3.理解“窃窃私语”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4.能说出第四、五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

2.能说出第四、五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课文生字、词语,对海底世界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到海底探险,感受神奇的海底世界。

二、

理解内容,感受语言

1.海底的光和声音

(1)“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思考:“依然”是什么意思?(仍然)原来海底并不像海面那样波涛澎湃,也不像海面那样光线十足,越往下越黑。

(2)海底有光吗?请你勾画出相关句子。

小结:同学们,深深的海底,宁静,黑暗,却有着点点星光,这多么神秘,多么奇异啊!让我们不由的发出赞叹,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的世界啊!

(3)海底有什么声音?指名朗读。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到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感受“窃窃私语”。

① 理解什么是“窃窃私语”?

(“窃窃”形容声音细小。“窃窃私语”指背着人轻轻地交谈。本课是比喻海底动物发出轻微的声音。)

②让学生用动作演示“窃窃私语”。

③句子对比:海底的动物常常发出轻微的声音。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作者用这个词语赋予动物以人的行为,好像他们在说悄悄话,使它们更加可爱、动人。)

④是啊,小动物在“窃窃私语”呢?我想再读这句话,你会读的更好。

(4)海底的动物只有这几种声音吗?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

除了这几种声音,还会有什么声音?你能继续说一说吗?

2.动物的活动方法

(1)思考这段写了什么?围绕哪句话写的?

(2)这段话围绕中心句写了哪几种动物的活动方法?

(3)他们的活动方法是什么样子的?

(4)你还知道海底那些动物的活动方法吗?出示龙虾,吸盘鱼的图片。

师总结

3.植物之间的差异

从颜色、小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4.矿产资源

三、图片欣赏,感受奇异

海底世界,物产丰富,景色奇异,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海底图片吧。(出示图片)

四、美读课文,拓展提升

五、课外延伸,推荐书目

介绍推荐《海底两万里》

板书设计:

第4篇: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范文

2012年初三上(下)册单元测试题汇总 初中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自测题(有答案) 初中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训练题(带答案)2012 初中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自评训练题(含答案) 浙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反比例函数单元试题 初三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测试题 2012年人教版初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自测题(带答案) 初三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检测题 初三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检测 点击查看更多>>>

第5篇: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范文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目录:第一单元 亲近文学

一 为你打开一扇门

二 *繁星

三 冰心诗四首

四“诺曼底”号遇难记

五 古代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

刻舟求剑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泰戈尔诗三首

写作 有感而发

语文实践活动 我爱文学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目录:第二单元 金色年华

六 往事依依

七 幼时记趣

八 十三岁的际遇

九 *伟人细胞

诵读欣赏 现代诗二首

写作 说真话,抒真情

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名著推荐与阅读 《汤姆 索亚历险记》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目录:第三单元 民俗风情

十 社戏

十一 *端午日

十二 本命年的回想

十三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十五夜望月

水调歌头

*我的思念是圆的

诵读欣赏 对联六副

写作 从生活中找到“米”

语文实践活动 走进图书馆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目录:第四单元 多彩四季

十四 春

十五 三峡

十六 济南的冬天

十七 *夏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写作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口语交际 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目录:第五单元 关注科学

十八 斜塔上的实验

十九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二十 *宇宙里有些什么

二十一 《梦溪笔谈》二则

诵读欣赏 《论语》八则

写作 简单地说明小制作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语文实践活动 模拟科技新闻会

专题 狼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目录:第六单元 奇思妙想

二十二 天上的街市

二十三 *七颗钻石

二十四 蔚蓝的王国

二十五 皇帝的新装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附录一 应用问示例

附录二 名家书法赏析

附录三 字词表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本知识要点

b《社戏》作者是鲁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有散文集《朝花夕拾》。

本文体裁是小说,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思路行文,详写看戏的全过程,略写在平桥村的情况和看戏后的余波。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无私的美好的品德,展示了自由自在、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b《端午日》节选自《边城》,作者沈从文,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本文以时间为序,按“争看划船----竞追鸭子---结束赛事”的思路展开,略写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三种习俗,龙舟竞渡写得最详,赶鸭竞赛次详。表现茶峒人淳朴的民风和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

b《本命年的回想》作者刘绍堂,现代作家。本文体裁是散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十件事,再现了京郊运河几十年前的过年习俗,表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歌颂了热爱生活、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

b《十五夜望月》作者王建,唐代诗人。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乌鸦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冷露无声湿桂花”。不仅指庭中桂花,也有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反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若改为“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

b《水调歌头》作者苏轼,宋代诗人。上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b《我的思念是圆的》节选自《艾青全集》,作者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此诗写于艾青晚年,因亲人朋友多不在身边,有的已离世,诗人写此诗表达了对团聚、亲情、友情的珍视和怀想。

猜你感兴趣:

1.最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目录

2.最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目录

3.初一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4.2017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目录

第6篇: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范文

【关键词】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策略

一、让呈现形式“巧妙自然”

随文识字的过程中,生字的呈现方式自然、简约,并且紧密结合文本,不露痕迹地自然流淌,要真正做到教育无痕,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随题识字

【案例】苏版二年级上册《小动物过冬》教学片断:

师:刚才我们猜了很多谜语,这些谜语的谜底都是什么呀?生:动物。

师:这些动物又小又可爱,我们可以把它们称为?生:小动物。

师:大家跟老师一起来写,第三个字没教过,左边是?生:牛字旁。

师:真准确!牛做部首一横变成提。右边这个字呢?生:勿。

师:请勿打扰的勿,这两部分合起来还读“wù”,齐读这三个字。生:小动物。

师:今天,这三个小动物就要陪着我们一起学习。

【分析】教“物”这个生字时就像和学生在聊天,自然巧妙地引出本课课题所要讲述的主人公“小动物”,从而引出生字“物”,既认识了本课的一个生字又自然巧妙地引出了所要讲述的一个重点,教师仅仅是一个引导者,看似无法,法在其中,“无招胜有招”。

2.情境识字

【案例】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草原的早晨》第一自然段,“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这段话里新出现的认读字就是“鞭、宁、铺”,学生在重点读“鞭”的时候,教师可以把自己事先制好的教具(鞭子)拿出来,“啪啪”甩两下,学生会被鞭声吸引,感到好奇,在兴趣的激发下,教师可着重引导学生认识“鞭”这个字,先观察“鞭子”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再提问为什么是“革”字旁,在这种直观形象的识字过程中,学生不仅形象化地记住了“鞭子”,而且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识字效果显著。

【案例】“喊”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课《秋游》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生字。“大家奔跑追逐,笑着喊着,多开心哪!”如何让学生对“喊”这个字印象深刻呢?老师可引导学生说说“如果是你,会向着蓝天喊什么?”学生顿时情绪高昂,“秋天真美啊!“”秋天,我要把你永远留在心中!”喊得多响亮啊!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字形,明白“喊”时要用“口”,所以“喊”是“口字旁”。于是趁热打铁,指导书写,让学生记得更牢。学生置身秋游的情境之中,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喊”的声音响亮,内容多样。学生不知不觉就学会了生字,学会了运用。

【分析】教师精心创设与课文相融合的识字情境,往往能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随文识字可以使学生对生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运用有比较清楚深刻的认识,把识记生字新词和认识事物统一起来,加速了学生对字词的认识和理解,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二、让识字内容“丰厚肥沃”

1.随文记形

【案例】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乌鸦喝水》教学片断:

师: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乌鸦一起找水?

生:愿意!

师:(出示字卡)瞧,这就是“找”,我们找东西都要用手,所以“找”字什么旁?

生:提手旁。

师:你还知道哪些提手旁的字?能做做动作吗?

生:捉、打、拍……(做动作)

【分析】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应该让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把教学和实践紧密相连,使孩子拥有学习汉字的热情,感受到汉字的无穷魅力,虽然这一教学环节很简单,但学生能够把动词演出来,并且还了解了字理,扩充了识字量,因此,这样的识字方法比较高效。

2.随文解义

【案例】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多”字,引读“我长得多高啊!”时提问,“你能把‘多’字换掉吗?意思不变!”学生的思路这时就被打开了:“我长得真高啊!”“我长得太高了!”……在此基础上,老师再还给学生补充了一些:“我长得特别高!”“我长得十分高!”经过这样的一“换”,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多”这个副词的含义。

【分析】学习生字还要能体会字的意思,这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很有难度的,随文解义,需要教师找准突破点,并巧妙适时地帮助学生搭建学习阶梯,让学生能循着阶梯渐渐深入,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感。

三、让巩固环节“扎实有效”

1.词卡(串)认读

【案例】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动物过冬》教学片断:

师:今天的课我们学到这,让我们来读一读屏幕上的词语,记一记藏在词语里的生字,每个人在心里读一读,会了吗?开火车。(出示词串)

第一排词语:商量,暖和,哥哥,刮起来,接着(轻声)

第二排词语:钻到泥土里,飞到南方去,藏在蜂巢里(过冬方法)

第三排词语:第二年,明年,来年(近义词)

【分析】随文识字学得是否扎实有效,需要通过集中认字巩固识字效果。此外,也可以将生字新词做成词卡,让学生认读,然后再采用“开火车”的方式认读生字,从而达到巩固生字的目的。实践证明,随文识字能让学生记得更牢固,学得更高效。

2.编写儿歌

【案例】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动物过冬》教学片断:

师:看,老师把三个小动物的过冬方式编成了一首儿歌,谁能帮这些生字找到家?

出示:刮、商、物、量、钻、藏

秋风( ),天气凉。

小动物,过冬忙。

好朋友,聚( )。

青蛙哥,( )泥洞。

小燕子,飞南方。

蜜蜂妹,蜂巢( )。

【分析】此片段是通^编写儿歌认读生字,达到巩固生字的目的。当然,巩固生字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组织多样化的有意义的字词句练习手段和方法进行巩固,如摘苹果、找朋友、配配对等,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里巩固识字。

赞科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实践证明:让“随文识字”充分发挥“随文”的魅力,可以让孩子的识字变得轻松,与集中识字相比,随文识字降低了学习难度,真正做到了“识字悄无痕”,这样的教学方法,让识字不再是负担,而是一件既快乐又轻松的事情。

参考文献:

[1]黄波:趣味识字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年.

[2]朱莉:“随文识字”:回归阅读原生态[J],写作与阅读教学,2006年第4期.

[3]黄新艳:让随文识字也能形散神聚[J],教书育人,2013年第11期.

第7篇: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和贯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围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一目标,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切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以市教研室与学区工作计划为指导,特制订以下学区教研教研计划

二、工作重点

1、积极引导他们在生活中饶有兴趣地学习、探究、体验,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活、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2.本学期开始,对第七册教案和故事资源进行整理,按内容重点进行分类,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市实际情况提出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建议30条,并将优秀教学设计整理成册,建好品德学科教学资源库,与大家共享资源。

3、教师要学会通过提示去整体把握教材,既可以利用这些范例丰富学生认知和情感体验,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进行合理的取舍,或加以适当的拓展。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三、工作计划

月份

工作安排八月份

1、参加学区教研组长会议。

2、布置落实各校的教研工作任务

九月份

1、进行期初常规检查。

2、小学学科教学规范实施情况调研。

3、第七册品社教案资料收集与整理。

4、第七册品社故事资源的修改、整理及补充。十月份

1、学科指导小组菜单式服务行动(待定)

2、《县域小学教学质量检测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专题研讨。

3、学区小学中年教师课堂教学风采展。(品德35周岁以上)

内容为(a、叙述“我的教学故事”b、分享“我的教学感言”c、展示一堂品德课(课例自选)十一月份

1、参加市级小学中年教师课堂教学风采展

2、《小学品德课程故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研究》课题成果交流活动。

十二月份

1、各校根据学校实际安排活动。

一月份

1、学期评价与质量评估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和贯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以市教研室与学区工作计划为指导,围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一目标,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切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品德学科研究、指导、服务的工作职能,努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营造良好的教学研讨氛围,提高教研组老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使我们学校的品德教学队伍素质更上一层楼,使品德学科的教学水平能更上一个台阶。

二、工作要求: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使每位教师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教学评价等,切实抓好品德与生活(社会)这门课程的建设。

2.本学期开始,对十一册教材教案进行整理,按内容重点进行分类,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市实际情况提出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建议30条,并将优秀教学方案整理成册,建设品德学科教学资源库,在次基础上探索教学方式的革新和评价标准,从而逐步完善本市品德学科从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的完整的、可行的课程体系。我教研组将积极参与,并组织优秀教师参加教案撰写,教学故事筛选。

3、加强网上教研活动。可结合本校开展的各类活动,及时上传优秀课例、理论学习资料、活动通讯稿等,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让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通过开展校级课堂教学评比,以评促研,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本学科的教学研究。研究课可结合一至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三至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生活实际,自定教学内容。

三、具体活动安排:

八月份:

1、参加市教研组长会议。

2、学区教研组长会议。

3、制定本学期学区教研组计划。

九月份:

1、推进实施《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建议30条》,并提出修改意见。

2、申报参加小学品德学科指导组菜单式服务行动。

3、六上教材教案整理。

十月份:

1、参加小学品德学科指导组菜单式服务行动。

2、学区中年教师课堂教学风采展。

3、六上故事资源整理、筛选。

十一月份:

1、参加市中年教师课堂教学风采展。

十二月份:

1、学习教育理论,进行博客、qq等网上沙龙,写体会。

一月份:

1、学期工作总结。

2、期末质量评估。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改的思想精神,推进基础教学改革,进一步发挥品德教研组工作在推进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现代化中的作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提升教师的业务素养和自身素质。

二、工作思路

1.学习反思聚焦,促进有效教学;

2.立足常态课堂,提升执教能力;

3.加强校际交流,实行资源共享。

三、工作重点

1.端正思想,加强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灵活运用多种教法进行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8篇: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范文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材;调查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小学外语教材的开发层出不穷,广东、北京、广西统一使用的职业高中英语教材试用了四年,如何使它更好地适应职中教学的需要?作为一名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笔者对此有所体会。

英国学者Cunningsworth 在其著作《怎样选用你的教材》(Choosing Your Coursbook,1995)中设计了一系列教材评估表。这是迄今为止覆盖面较广且较为系统的教材评估方法,值得借鉴。本文根据其评估方法,对现行的《英语》(基础模块)教材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一、目标和思路

1.教材的目标与学生的需求是否一致

本教材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开拓国际视野,更好地完善与发展自我,并具有今后在生活和工作中运用英语的能力。为此,笔者对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的10、11、12级各1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与部分英语教师座谈。以下是对调查结果的归纳与分析,并对发现的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

(1)你在初中时英语水平如何?

根据表(一)的学生中考的成绩来看,学生的英语水平呈逐年每况愈下的趋势,英语较差,许多初中的英语知识还没掌握,高中的英语知识学习起来则更加困难。

(2)现在你在英语学习方面最大困难是什么?

从表(二)中可以看出:学生存在着各个方面学习英语的障碍。

(3)你课后学习英语的时间占课后时间的多少?

从表(三)中可以看出: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对英语不感兴趣。

(4)你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什么?

从表(四)中可以看出应试教育还未转向素质教育,学生的学习目的还没具备学以致用的学习理念。

(5)你进入中学后,英语学习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原因是什么?

从表(五)中可以看出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有欠缺,是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6)你认为当前英语教材中缺少哪方面的知识?

表(六)

从表(六)中可以看出英语教材内容应适当丰富专业性知识。

(7)你认为课本和练习册的难度如何?

表(七)

从表(七)中可以看出英语教材难度偏大,学生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

2.教材教学环境的适应性

本教材基本适应教学环境。以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中国走向世界,学生掌握英语这世界语言必不可少。本教材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能适当提出与时俱进的话题。

3.教材是否能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

从表(四)可以看出:本教材只能成为学生的部分学习资源。部分中职学校为了满足学生英语考证的强烈要求,在高一、高二第一学期采用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的辅导书作为教材;为了满足学生上大学的强烈要求,高三则采用成人高考的辅导丛书。另外各所中职学校都要应学生与社会的需求,根据不同专业开设了各种专业英语。

4.教材是否具有灵活性

本教材具有灵活性,含有相配套的学生用书、教师用书、练习册、电子教案、DVD,教师可以根据以上教材体系视学生实际情况,增减教学内容。尤其为教师提供了电子教案,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的电子教案大大增添了教学的趣味性。

二、设计和组织

1.成套教材是由学生用书、教师用书、练习册、单元综合测试题四本分册组成的。

2.教材内容,如语法结构、语言功能、语言技能等的组织如下:各种语法结构在教材中交叉出现。笔者认为这不利于英语成绩一般的中职生系统地掌握各种语法结构。例如,学习间接引语时,如何把祈使句、陈述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改为间接引语,应该集中在几个单元内学完。这样,有利于学生将各种大的语法结构纵向比较,利于掌握,避免将各种大的语法结构互相混淆。语言功能的组织也是一样,Shopping这个话题在第一册第十一单元和第二册第五单元都出现,笔者认为应该把这两个对话放在相邻的两个单元中,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Shopping的各种用语,灵活掌握on sale, on special等具有相同语言功能的短语。在语言技能方面,教材几大板块“日常交际对话”着重训练听、说的技能;“课文”、“阅读理解”着重训练读的技能;“综合练习”和练习册的“写作”着重写的技能。各个板块又不同程度地训练其它技能。

3.教材主要在课文里体现语言的复杂性;在注释里体现语言的接受性;在练习中体现语言的实用性。

4.本教材能做到循序渐进,有充足的复习内容:第一册先复习国际音际、动词的四种形式、时态、冠词、连词、形容词/副词的同级、最高级、名词的单复数、介词。

在新授语法方面,先浅入深教授新语法:间接引语―被动语态―定语从句―情态动词―不定式―状语从句―非谓语―名词从句―主谓一致―倒装句―省略句。

5.本教材配套有多种练习,教材练习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可以选择性把部分练习留给学生自主学习。

6.教材排版方面,目录清楚标明本册书的各个单元和对话、课文、语法和复习内容。但由于是全英书写,不便于英语基础一般的中职生查询。

三、语言知识

1.教材针对每个年级学生的水平编入相应的语法知识,第一册编入间接引语、被动语态、定语从名;第二册编入情态动语、不定式;第三册编入状语从句、非谓语、名词从句;第四册编入主谓一致、倒装句、省略句。

2.教材中词汇的数量和种类充足。里面包含2300个左右的英语常用单词和不少于300个的习惯用语,其中熟练掌握1400个单词(含初中学过的词汇),为专业英语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本教材的词汇和词组与高职考接轨,但对于大部分参加成人高考的学生来说,高三时还要学习其它词汇。

3.教材有国际音标,教学的内容符合学生的水平。

4.教材中有会话,写段落等语言知识运用活动。

5.学生的学习风格与教材中的语言教学风格还不太一致,学生的学习风格应尽量适应教材中的外语教学风格。

四、语言技能

1.教材包括听、说、读、写单项技能的教学,以及针对这些技能的综合性教学。这种教学符合教学大纲的标准和要求。

2.阅读教材难度较大,一半学生看不懂阅读材料,阅读难以进行下去。练习册每个单元一般都有一至两篇阅读理解课文,每个单元都有两篇课外阅读,阅读材料的数量充分。从表(七)中数据表明,高校的扩招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直接促进了普通高中的大发展,也给中等职业教育带来了冲击和挑战。这也要求中职英语教学必须具有务实性,以便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3.听力材料的录制效果清晰,材料做到尽量真实,提供了相关的背景知识、问题和练习等以帮助学生理解。

4.口语材料能使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有效的语言交际。

5.写作活动设计得较难,学生的水平适合写50字左右的便条和短信。许多学生对较复杂的写作内容,索性不写,达不到教学效果。

五、题材

1.题材有趣:有有趣的故事,如“The Cleverest Son”;有给学生警惕的文章“Heroin, A Deadly Drug”;有有关习俗的文章“The Use of the Fork”……

2.题材具有多样性,涉及各方面的内容,如故事、习俗、时事、科学(如“Psychology”)、应用文(如“A Good Meeting”)……

3.题材有利于吸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经验。

4.教材中涉及的社会文化知识与学生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联系,还有助于学生了解外国的风土人情。

六、教学方法

1.教材是按“日常交际对话――课文――阅读理解――综合练习”的顺序呈现语言教材的。这种呈现方式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可行性。

2.教材是通过教师的课堂活动教授学生各种语言技能的。

3.教材主要是通过日常交际对话来培养和发展学生交际能力的。

4.教材还没有有关学习策略和技巧的内容。

七、教师用书

1.教师用书的内容丰富,包含单元重点(语法、词语、基本结构、交际用语)、对话、课文(译文、注)、练习参考答案。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为教师学重点、练习答案,为教师提供很大的方便。

2.教师用书没有包括如语法规则、文化背景等教学要点,但课本则包括了这些教学要点。

3.作者对全书的编写原则给予了详细说明。

4.教师用书中附有练习答案。

八、建议

在上述教材调查中已有对教材较详细的分析,在此,再作些补充。

1.从上述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教材的目标与教学目标是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学生英语的实际水平又达不到要求。教材内容与学生的需求不太一致。缺乏更适合中职的专业性英语,教学内容又不够丰富,所以教材较难教授。

2.词汇过渡要自然。部分课文词汇过多,例如第二册第六单元课文“Noise”全文183个单词就有40个新单词,新词率就达21.9%。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3.与升学接轨。高校扩招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直接促进了普通高中的大发展,也给中等职业教育带来了冲击和挑战。职业学校要应社会和学生的需求,进行升学辅导。教材的内容应适应这要求。

4.听力的题目一方面要贴近全国英语一级考试的要求,增加图片判断的题目,另一方面减少较难的短文理解的题目。

5.学生的阅读水平只达到初二水平。因此阅读理解的题目,一部分应与全国英语一级考试的水平接轨,一部分应与成人高考,高职考的水平接轨。

参考文献:

[1]Cunningsworth,A.1995, Choosing Your Coursebook, Heinemann.

第9篇: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小学生;文言文;积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与内容”中对小学文言了相关的要求,可在后边的“附录1”中却没有推荐小学阶段应该背诵的文言文,这一空白给教材编写者和教师提供了极大的创造空间。人教版和语文S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四篇文言文进入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是《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学弈》《两小儿辩日》;语文S版是《自相矛盾》《画蛇添足》《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文言文的教学,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多积累文言文,也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选择要增加阅读(也可以称为拓展阅读)的文言文时,一般是选择和课文内容的主题相关联的文言文。如《杨氏之子》,课文内容是: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此文出自南北朝时期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饶有情趣。与课文主题“言语之妙”相同,还有这本书中的《徐孺子赏月》: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在此认识的基础上,笔者整理出一些适合增加阅读的文言文,又囿于笔者只熟悉人教版和语文S版的小学教材,因此,有如下几篇,仅供参考:

1.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0课《杨氏之子》(主题:言语之妙)

增加阅读其二,《世说新语・言语・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2.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主题:友谊)

增加阅读《世说新语・德行・荀巨伯远看友人疾》: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敌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敌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课《学弈》(主题:学习)

增加阅读清朝彭端淑的《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4.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2课《自相矛盾》(主题:寓言)

增加阅读《韩非子・内储说上・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5.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2课《画蛇添足》

增加阅读《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铃》: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6.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夸父逐日》(主题:悲剧神话,锲而不舍的精神)

增加阅读《精卫填海》: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下面列举一个在教学中增加阅读的案例,希望能给教师的具体教学带来一些启示。

案例,师延峰发表于2009年第12期《中学语文教学》的《夸父逐日》教学实录:

师:人们经常和“夸父逐日”这个神话故事一起提起的悲剧神话还有“精卫填海”(同上文言文)。

精卫本来的名字叫女娃,是炎帝的小女儿,在游泳的时候被淹死了,魂魄化成为一只精卫鸟,经常从西山上衔一些微小的土、石、木头,要把淹死她的东海填平。

这两个神话的结尾有什么不同呢?“精卫填海”没有结果,没准今天她还在坚持填海呢,只是我们没有看见而已,但夸父有结果,是个明确的悲剧性的结果。

同时,这两个故事也有明显的共同点,是什么呢?(都想试图经过自己的努力,完成自己的梦想)或许远古人类在创造这些神话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自己将无法实现这些梦想,但他们还是要创造人物替自己去实现。

……

根据以上的看法,笔者还想提两点建议:一是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教材的时候,可以再增加一些文言文课文,以满足学生学国传统文化的的需要;二是建议有关部门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附录中,增加一些小学阶段推荐背诵的文言文,或明确提出要学习的文言文。这样,小学生不仅可以朗朗上口地背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也能抑扬顿挫地背诵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名篇,这岂不是很好。

最后,在课内增加文言文的教学方法肯定不止这些,但囿于笔者的学识浅薄,只能谈到这个程度,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