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测实训总结范文

电测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电测实训总结

第1篇:电测实训总结范文

大连供电公司在新体系下岗位工作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在岗位能力素质任职(胜任)模型(标准)的指导下,将员工能力素质测试与评估结果应用于员工综合能力素质提升工作,以岗位适应性培训、专题培训、现场技能培训、政治素养建设、廉政教育和创先争优、全员考试考核考勤等多种方式为载体,分层、分类、分专业提升员工综合能力素质。

主要管理做法

管理工作主要流程(图1)

主要流程说明

大连供电公司能力素质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公司“人力资源十二五规划”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需求,提出员工队伍综合素质提升规划,经审议批准后,形成《大连供电公司能力素质提升工作规划和目标》。

人力资源部作为大连供电公司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工作办公室,依据《大连供电公司能力素质提升工作规划和目标》,组织各专业职能部门、培训中心编制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实施方案。人力资源部组织开展工作岗位分析,明确岗位职责,为员工能力素质测评提供有效的评估依据;作为公司员工管理和教育培训工作归口管理部门,编制公司员工通用素质能力提升实施方案,汇总专业职能部门、培训中心能力素质提升实施方案,形成《大连供电公司能力素质提升工作实施方案》及相关工作措施。各专业职能部门负责掌握本专业员工技术、技能水平现状,根据专业工作重点和“五大”体系深化建设要求,对照岗位说明书,编制所辖专业员工能力素质提升方案。培训中心作为公司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工作的项目实施支撑部门,以现有资源为基础,编制员工能力素质提升保障措施方案。

人力资源部汇总各专业职能部门、培训中心措施方案,形成《大连供电公司员工队伍能力素质提升实施方案》和《工作措施》,提交公司能力素质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审批、下达;依据岗位工作分析结果,按岗位类别、专业、性质分别建立《岗位任职能力标准》和《岗位胜任能力标准》;通过现场技能考核、专业知识考试、岗位工作评价、绩效考核等方式,人力资源部组织培训中心和专业评估机构开展员工能力素质分模块的测评与评估,形成员工能力素质评估报告;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各所属单位、分公司查找员工能力素质“缺项”,对各项查找出来的“差距”按专业和人员类别进行排序;各专业职能部门汇总各所属单位、分公司“差距”后,进行汇总分析,按照重要性和优先级进行排序。人力资源部汇总各专业上报“差距”报表,形成员工队伍能力素质测评分析报告,结合公司年度教育培训专项计划,提出《公司员工队伍能力素质提升工作措施项目》并审议,落实实施经费,并行文下发,为公司经营决策层提供辅助决策意见。

公司培训中心制订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培训服务方案和保障方案,专业职能部门设计策划员工“缺项”能力素质提升项目。人力资源部根据培训中心、专业职能部门的方案、项目,结合公司年度教育培训专项计划,总体设计员工队伍能力素质提升措施项目。人力资源组织开展员工通用能力素质提升项目,包括通用管理能力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专业职能部门组织开展员工专业能力素质提升项目,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思想道德、政治素养、廉政教育等,组织实施国家执业资格考试考核。

培训中心作为员工能力素质提升支撑单位,负责公司各项措施项目的落实、实施工作,为各项措施项目提供师资、培训硬件、实训设施、后勤服务、技术支持等工作。所属各单位、分公司开展现场岗位技能培训项目,通过现场实操培训、技术问答、技术讲解、技能示范、事故预想、反事故演习等多种方式,提升员工专业技术技能能力素质。人力资源部通过组织开展全员普考工作,对能力素质提升措施项目实施效果进行检验、评估。专业职能部门通过专业调考、竞赛的方式,对生产、营销、党群、廉政等专业能力素质提升措施项目实施效果进行检验、评估。培训中心在实施每一个能力素质提升措施项目后,均进行培训评估,检验、评估措施项目实效效果,并指导、监督各所属单位、分公司通过技能实操考核等方式考核检验现场技能培训项目实施效果。

人力资源部汇总、分析能力素质提升措施项目的实施效果,形成能力素质提升成果报告。公司能力素质提升领导小组对实施成果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深化能力素质提升工作意见。

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大连供电公司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工作在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指导下,创新实践以能力素质评估为导向的全员能力素质提升工作,并依据工作岗位分析、能力素质模型建立(任职与胜任模型)、员工能力模块化评估等工作成果、多维度实施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工作,为此,大连供电公司制订了相关制度、管理办法并成立了能力素质提升领导小组等组织机构以保证流程正常运行。

能力素质提升工作启动之初,大连供电公司即成立了由总经理、党委书记和分管副总经理、职能部门负责人、培训中心组成的能力素质提升工作领导小组(见图2),出台了以“领导带动、全员互动、竞赛推动、考核促动”四项工作措施原则,依靠“四轮驱动”,保证全局能力素质提升工作有力、有序、有势的状态下稳步推进。

大连供电公司制订、下发了《大连供电公司能力素质提升实施方案》《员工内部流动管理办法》《员工持证上岗管理办法》《员工见习(试用)管理办法》《员工培训积分管理办法》《全员培训考试实施方案》《大连供电公司培训班管理办法》《大连供电公司培训项目管理办法》等文件制度,从制度体系上保证流程正常运行。

人力资源部组织本部各业务部门,聘请国内知名咨询机构,开展各专业岗位工作分析,制订专业工种《岗位说明书》及工作标准,搭建《岗位能力素质模型(任职与胜任能力)》,细化对各岗位通用管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工作履职经验、职业道德、企业文化、廉政和政治素养等方面的要求。

在集约化大培训工作格局的基础上,创新实践员工能力素质渐进式评估、提升体系,利用心理测量学、应用统计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先进科学理论,采用国际通用的履历档案分析、考试考核、无领导小组讨论、心理测验等能力测评工具,根据一定的理论并通过标准化的技术和方法,对员工的管理能力、专业能力、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心理素质、人格特点、工作动机、仪表礼仪、工作作风等方面进行测评,并对照岗位能力素质模型相应项目进行差距查找,分门别类的设计策划素质提升措施项目。

保证流程正常运行的专业管理的绩效考核与控制

根据大连供电公司公司人力资源总体配置情况,结合公司“三集五大”体系机构岗位设置,将人员配置率、持证上岗率、高技能人才比例、人才当量密度、全员培训考试合格率、员工培训积分等纳入全员绩效评价关键业绩指标体系。

在公司员工绩效评价体系与单位(部门)负责人业绩评价体系两个层级中,对上述指标进行量化并实施季度、年度考核。

依据“三集五大”岗位定级和岗位或职务晋级的需求素质模型,将员工综合能力素质测评结果与关键绩效指标、岗位模型等进行关联评价考核,纳入公司整体业绩评价体系。

管理评估方法

按照公司“员工渐进式能力素质评估、改进体系”及有关办法要求,以季度、半年度为周期对各单位人员配置率、持证上岗率、人才当量密度、高技能人才比例、全员培训考试合格率、员工综合能力素质状态等指标进行测评与评价,并形成动态发展的人力资源能力素质发展模型,并不断反馈。

以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及相应教材为基础,每半年对各专业、工种员工进行普考、调考,并关联员工综合能力素质状态自我评估结果,掌握员工短板技能点、知识点,辅助以专项培训手段不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存在的问题

员工能力素质是一个动态的“冰山模型”,能够以量化的指标进行衡量的知识点知识冰山浮出水面的一部分,而包括心理素质、性格潜质、思想动态等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利用先进的能力测评评估工具得以掌握。

受到资金、管理等多方面影响,能力素质测评技术在实际工作的应用面和应用深度不够,尚未能形成全面的能力素质测评评估体系;岗位工作分析与测评技术应用刚刚起步,从效度和信度层次看,岗位能力素质模型搭建尚不完善,员工能力素质测评内容会出现偏差。

能力素质测评的作用与效果未能被全体员工所认同、重视,员工能力素质测评与评估工作中,还存在着传统的重学历、重学校、重专业等现象,未能有效地与岗位能力素质评价结果相配合。

能力素质测评与评估技术相对单一。虽然目前流行的能力素质评估工具与技术有很多种,但在员工能力素质测评与评估中或仅采用理论考试,或仅采用技能实操考核,多数情况下较为传统单一,而更为先进的行为测试、心理测试等尚未全面应用。

心理测试测评工具使用率较小。电力系统员工的工作量大、岗位工作压力大,岗位工作危险性较高,担负的社会责任大,在岗位能力素质模型中,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比重应相应增加。

今后的改进方向和对策

加大以能力素质测评与评估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岗位能力素质模型搭建工作,面向电力行业特有工种(专业),进一步开展岗位工作分析,采用跟踪描述、岗位写实、绩效考核、岗位标准规范等形式,建立符合公司发展和改革需要的岗位说明书。

进一步推进能力素质测评与评估的形式多样化工作。作为供电企业,公司在开展能力素质提升措施项目时,应首先明确岗位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能力要求、专业要求等,理顺出企业各需求岗位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工作能力、员工性格特点和价值观、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等,然后逐项设计具体的测试评估要项,合理的使用各类先进、科学的能力素质测评评估工具。尤其是,供电企业要更加注重提高心理健康和综合能力素质测验在员工能力素质测评工作中的使用频率,关注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各方面表现优异但心理测验不符合岗位标准需要的员工,应重点采取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压力释放等多种素质提升措施。同时,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国际一流供电企业,供电企业应对国内仍不完善的岗位胜任能力模型作大胆尝试,综合运用能力素质评价技术和工具开展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搭建。

能力素质测评与评估程序的规范化。公司应根据“三集五大”体系岗位设置和国家电网公司岗位工作标准的要求,策划设计岗位能力任职模型搭建的程序和方法,为公司经营者集团提供能力素质提升辅助决策支撑。公司人力资源部应研究制定与各专业岗位特点相适应的测评操作规范和实施细则,严格按程序进行测评,提高测评的效度和信度。针对岗位的专业、性质和工作环境等,应做好能力素质测试评估工具的选择,其次要对不同测试与评估工具的测量结果在整个员工能力素质评价中所占比例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定。

应进一步加大能力素质测试与评估工具信息化应用工作。目前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已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尤其是在《国家电网公司生产岗位职工职业能力培训规范》的指导下,利用信息化技术搭建了多个工种、专业的岗位能力培训标准、测试题库等,在专业知识测试方面基本形成了统一模块、统一题库、统一标准、统一测试的信息化工作模式,并于2012年至2013年开展了生产岗位员工的专业知识模块的测试与评估工作;但在员工能力素质其他方面,如政治素养、职业道德、心理素质等方面仍未有较为合适的评估策略,员工能力素质状态的完整性、准确性往往得不到有效保证。

能力素质提升工程显成效

稳步推进,员工能力素质得到渐进式提升

自2009年以来,大连供电公司累计举办各类、各专业能力素质提升培训项目361期,累计参培人次达103369人次(其中,2009年66期、7877人次,2010年86期、16461人次,2011年98期、37234人次,2012年111期、41797人次),员工能力素质显著提升,低当量员工(当量折算为0.6,及中专及以下学历且中级工及以下技能等级、无职称人员)从2009年的788人已减至0人,率先在省内实现“0”低当量,公司人才当量密度从2009年的0.9016提升至2012年的0.9787,在国家电网公司27个大型供电企业中的排名从2009年的第21名提升至2012年的第14名。2013年上半年,大连供电公司参加省公司营销、基建、财务、人资、党群、安全等专业竞赛、调考活动中,取得了2项团体第一名、2项团体第二名、3项个人第一名、3项个人第二名、4项个人第三名及11项个人优秀选手等荣誉。

多措并举,创新实践能力素质提升“181”工程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员工分类标准,结合公司专家人才队伍建设、职业技能鉴定、执业资格及持证上岗等工作,分层、分类开展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工作。在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工作中,公司强调“一突出、三提高”,即员工素质能力提升以服务公司发展方式转变为中心,强化高端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提升(约占员工队伍总数的10%),强化一般管理、技术及技能员工素质能力提升(约占员工队伍总数的80),强化低当量员工素质能力提升(约占员工队伍总数的10%)。在加强员工技术技能专业能力素质提升工作的同时,多措并举,将“ERP员工心理辅助”、全员考勤、廉政教育、政治素养提升等多方面工作措施切实落实到员工能力提升工作中去,全面提升员工心理素质、工作作风、政治素养等综合能力素质。

立足“全面规范、四轮驱动”,全面深化推进员工能力素质工作

大连供电公司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工作启动之初,公司即出台了“领导带动、全员互动、竞赛推动、考核促动”四项基本工作措施。一是领导带动,将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明确各级行政正职为第一责任人,一级抓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二是全员动员,公司倡导全体员工从我做起,人人“动心、动脑、动手、动腿”,全身心投入到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工作中去;三是竞赛推动,坚持以赛促培,积极参加上级各项竞赛、调考活动,以优异成绩验证能力素质提升;四是考核促动,出台、细化全员绩效、部门(单位)负责人业绩评价考核细则,量化关键绩效指标。

第2篇:电测实训总结范文

本文调查了国内外电动机各种保护方法和各类保护装置的研究发展状况,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通过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电机绕组温升的方案,由PC机通过RS485总线实时读取下位机采集的电机运行参数,进行温升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传输回下位机,从而实现了对电动机长期稳定负载运行的过载保护。

关键词

电机保护;温升预测

电动机是一种电能到机械能的能量转换设备,是现代社会生产中的主要动力形式。在产业部门中,以电动机作动力的比例已占全部动力的90%。在电动机实际使用过程当中,恶劣的运行环境和超负荷的运行时间是导致电动机故障频繁的主要原因。因此电动机的保护尤其是对大型电动机保护的开发研究对国民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

1电动机保护的发展趋势

可以预测,应用电动机内部故障分析和利用先进信号处理方法进行精确的故障特征量追踪捕捉这两者的有效结合,再加上业内已成熟的微机保护技术,可以将大型电动机的故障诊断、故障保护等功能综合于一体,实现电动机运行全过程的在线监测、故障诊断与保护。

2神经网络温升预测设计

2.1神经网络算法

2.1.1BP算法设含有共L层和n个节点的一个任意网络,每层单元只接受前一层的输出信息并输给下一层各单元,各节点的特性为Sigmoid型。

2.1.2改进的BP算法

鉴于改进的算法利用目标函数的二阶导数信息。常用改进BP算法和标准BP算法进行比较,各改进BP算法比标准BP算法有不同程度的改善。LM(Levenberg-Marquardt)算法是为了训练中等规模的前馈神经网络(多达算百个连接权)而提出的最快速算法。目前LM算法在训练速度上是最快的,并且它所达到的训练平均误差和收敛精度较其他算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2.2神经网络在电机绕组温升预测中的应用

2.2.1电机热过载保护的现状热过载保护是电机保护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国内外不少的研究工作者一直在从事电动机过载保护的研究,提出不少的保护方案,概括起来分为两大类:直接测温法和间接测温法。直接测温法就是把温感装置(如热电阻、热电偶和温度继电器等)直接埋入电动机绕组的热点进行检测,当温度达到长期使用允许温度时,就令继电器动作断开电动机的控制回路,从而达到保护电动机的目的。间接测温法是在电动机外部通过检测一些相关参数来计算电动机的温度。

2.2.2神经网络预测绕组温升方法鉴于直接测温法和间接测温法各自存在不足,本文探索了一种通过采用神经网络预测绕组温升来完成对电动机长期稳定负载运行进行过载保护的方法。

(1)训练样本的数据处理实现神经网络对电机进行温升预测关键的一步是采集训练样本并且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以电动机为例进行分析。电机的具体参数如下:Pe=220kW,Ue=6kV,Ie=26.7A,n=2976rpm,f=50Hz,绝缘等级F级。通过对电动机进行温升试验,采集了从额定电流(26.7A)到堵转电流(150A)共20组不同的数据。表1给出了训练网络和测试网络的数据分配情况。其中15组用于训练网络,其余几组用于测试训练后的网络的正确性与适用性,将采集到的15组训练数据,绘制成曲线,如图1。

(2)电机长期稳定负载运行绕组温升预测的网络结构由于本系统研究的长期稳定负载运行情况下,电动机的过载温升,所以电源电压、电源频率、功率因数都可认为保持不变,而仅将电流、环境温度和转速作为变量。同时考虑到影响转速的三个要素电流、频率和电压,有两个因素近似认为不变,因此转速和电流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两者不必都作为输入变量,只选择电流作为输入变量即可。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将温升预测系统简化成输入为电流和当前温度的双输入单输出的三层BP网络。这样,就可以使基于神经网络的电动机长期稳定负载运行绕组温升预测的设计在对电机进行过载保护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3总结

第3篇:电测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虚拟仪器设计与应用;课程设计

1 引言

虚拟仪器(virtual instrumention,简称VI)是基于计算机的仪器,虚拟仪器允许测试人员根据不同的测试要求,通过软件重新定制硬件,创建自定义的解决方案,实现计算机和仪器的密切结合,是仪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掌握虚拟仪器技术已成为毕业生应具有的、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教学中需要大量的实训设备,虚拟仪器技术以最少的硬件投资即可改进整个系统,非常适合高职教育体制的实训基地建设。《虚拟仪器设计与应用》课程的设置,能够满足轨道交通等多个行业电子测绘领域高职毕业生培养的需求。

2 《虚拟仪器设计与应用》课程设计

《虚拟仪器设计与应用》课程是我院电子测量与信号监控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课程依托教师自主设计的虚拟综合实训平台,结合校企联合开发的课程项目和实训项目,培养学生在电子测绘、轨道交通等方面职业能力,为电子技术等多门课程提供很好的技术支撑。

2.1 课程内容设计

本课程内容选取前期以Labview基础知识学习为主,后期以项目教学为主,项目以信号发生器等常见仪器设备的开发为主。课程项目根据企业当前所需技术,用传统仪器与虚拟仪器相结合的方法,以地铁轨道信号设备的信号分析、处理及基于声卡的虚拟仪器信号发生器设计等为案例开发。课程教学内容安排顺序,通过简单游戏开发,学习Labview基础知识;设计以声音采集卡为媒介的简易信号发生器;完成多通道数据采集装置的综合项目,从简到难,使学生逐渐掌握虚拟仪器开发流程和设计方法。表1是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2.2 课程的实践教学平台

2.2.1 虚拟仪器系统构成

以通用的计算机硬件及操作系统为依托,实现各种仪器功能。图1是常用的虚拟仪器系统方案。虚拟仪器实际上是一个按照仪器需求组织的数据采集系统。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定义和制造各种仪器。虚拟仪器的研究中涉及的基础理论主要有计算机数据采集和数字信号处理。

2.2.2 虚拟综合实训平台的硬件系统

本课程的实践平台按照图1的虚拟仪器系统而设计,以“NI6221数据采集卡”为核心,以传感器模块,数据处理单元,组成高性能的模块化硬件系统。再结合软件来完成各种测试、测量和自动化系统集成。平台开发以来,在企业项目开发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数据采集和数字信号处理方面应用较多。平台可以实现通用台式仪器的全部功能以及一些在传统仪器上无法实现的功能。经过多年的教学和总结,该平台目前包括虚拟仪器教学实验箱、USB高精度采集卡和图形化软件开发工具、仿真工具等,此外基于Labview图形化系统的设计,能够辅助完成大部分课程的课堂教学,学生竞赛及科研项目,非常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技能训练。虚拟综合实训平台的硬件总体框架如下图2,利用模块化硬件,结合软件来完成各种测试、测量和自动化的应用。软件能帮你创建完全自定义的用户界面,模块化的硬件能方便地提供全方位的系统集成,灵活的可编程软硬件平台满足对同步和定时应用的需求。只有同时拥有软件、模块化IO硬件和用于集成软硬件的平台,才能充分发挥虚拟仪器的优势。

由Labview软件构建虚拟仪器实训系统,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物理量的测量中,在实际应用中,平台可以完成多个实训内容,可供电子、通信类专业学生作为设计性、创新性综合实验和毕业设计使用。

2.3 实训内容

课程开发了一系列实践项目,包括:示波器、频谱分析仪、数字电压表、温度测量系统、光强检测与控制系统、红绿灯控制系统、红外传输系统、电机调速与测速开环系统、电子秤设计、步进电机控制与霍尔元件检测、电机调速与测速闭环系统、模拟电梯超重报警系统等。学生可以在实训中完成测试、测量和数字信号分析,从而为嵌入式设计、工业控制以及测试和测量项目开发中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解决方案。

2.4 课程在高职电子类专业中的定位

在电子测量与信号监控专业方向的培养方案中,本课程是核心课程,该课程在培养目标中起重要的作用,对培养其他岗位能力起着支撑作用,在课程体系中起着呈上启下的核心作用。

3 课程对学生的培养

课程可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可以完成仪器电路的设计、参数分析与计算,调试与测量,嵌入式技术的学习,掌握并熟练使用各种电子设备及仪器、测量技术等,利用现有计算机资源,Labview图形化软件、数据采集等,完成测试、控制、自动化或者其他创新性的应用开发,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能够配置、创建、、维护和修改已有的解决方案,掌握仪器定制或自制步骤,面对简单的测试任务,能很快的组建测试系统。

4 总结

高职《虚拟仪器设计与应用》课程设置,适应当前虚拟仪器技术岗位的发展需要,课程就业方向明确,具有很强的可持续发展优势。通过课程,学生掌握了电子测量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大大提升学生电路设计和应用能力;课程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初步掌握新技术的数字化仪器仪表的开发流程;借助虚拟综合测试仪平台,学生体验具有先进技术、开放性和高集成可扩展的工作环境,参与企业实际的项目设计;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培养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校企联合培养体系,帮助学生获得高质量的动手能力训练,同时平台在实训设备的功能和设计方法、水平方面产生了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陈栋,崔秀华.虚拟仪器应用设计[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第4篇:电测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航电系统 实训平台 总装测试 民用飞机

1 引言

综合航电系统是飞机的重要系统,随着飞机航空电子系统设备、功能不断增多,交联信息呈几何级数增长,软件呈规模化增长,导致航空电子系统的复杂度越来越高,需要工程人员不仅熟悉单个设备,而且要熟练掌握系统的交联,对工程人员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民用飞机航空电子系统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航电系统在总装车间的机上地面功能试验操作的复杂性及掌握内在机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对于总装上岗员工的培训则是非常必要的。

2 重要意义

在总装机上地面功能试验中,利用真实飞机培训代价大、培训周期较长,不能满足人员上岗的培训需求,并且使用真实飞机开展人员操作培训,存在误操作损坏飞机的隐患。因此,探索航电系统新型总装试验培训平台是非常有意义的,不仅仅可以提高上岗人员培训效果,而且可以降低总装飞机的低效占用,对于提高总装的工作效率、缩短机上功能地面试验的周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航电系统新型总装功能试验培训平台可以开展机上故障复现,系统内部工作机理理解等工具,从而提高民机总装测试能力。建立一套综合航电系统功能试验实训平台,对总装系统安装调试人员、机上功能试验人员的综合航电系统功能试验展开实训,可以大大的提高总装试验效率。

3 新型功能试验平台总体设计

基于对总装功能试验培训平台的应用场景,该平台具有以下几个能力:

(1)完成对总装系统安装调试人员、机上功能试验人员的综合航电系统功能试验实训,通过进行机上地面功能试验、开展操作实训,以便在早期掌握试验操作要领;

(2)要根据飞机各个系统之间的故障警告和设备自检信息模拟飞机各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并模拟机组人员按照操作程序对发生的故障按照预先设计的处理程序进行人机交互,该仿真系统能够初步培训新员工熟悉飞机驾驶舱仪表、面板的处理操作和人机交互的实物体验;

(3)受训人员利用该平台逐步培训技能操作人员按照机上功能试验测试程序和维修手册规定模拟飞机功能试验操作或进行维护和维修的程式练习;

(4)通过该实训平台的培训,最终使员工达到深入了解飞机各系统间的逻辑关系、熟悉驾驶舱仪表、面板的指示与操作以及分析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3.1 平台组成

综合航电系统功能试验仿真平台以某机型为仿真建模对象,通过数字化仿真技术,依据机上功能试验测试程序和维修程序,实现的高逼真度的模拟训练平台。平台具有能够模拟飞行动态参数、飞行内外环境、驾驶舱人机接口、飞机告警、飞机测试监控等座舱内航电系统,通过模拟状态测试场景对系统总装、机上地面试验等的工作人员进行实训,从而达到支持新上岗人员熟悉航电系统及上岗培训的目标。

综合航电系统功能试验仿真平台主要包括驾驶舱操作程序仿真、环境仿真、参数仿真、告警及重要故障仿真、飞机重要参数监控以及数据互联平台等部分。

平台组成结构图如图1所示。

3.2 平台主要功能

平台主要用于完成对总装系统安装调试人员、机上功能试验人员的综合航电系统功能试验实训等。本平台将具备如下能力:

(1)通过数字化仿真系统,仿真飞行动态参数、飞行内外环境、驾驶舱人机接口、飞机EICAS、飞机测试监控等试验功能,同时模拟状态测试场景,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

(2)支持飞机多电系统的集成协同仿真;

(3)支持系统总装、机上地面试验等的工作人员熟悉系统和实训平台支持,完成故障的复现;

(4)进入服务后,支持新上岗人员熟悉航电系统及上岗培训。

3.3 新型功能试验平台的实现

为了满足学员实训的需要,新型功能试验平台在实现中应该紧密的结合应用场景,如OATP程序、ATP程序等,并使平台拥有较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从而使平台满足多种用途的需要,并兼顾后续机型。

3.3.1 平台基本构成

新型功能试验平台由模拟驾驶舱部分、计算机仿真系统部分、飞行参数仿真部分、飞行外坏境模拟部分、断路器模拟部分、主控台等部分构成,各部分之间使用以太网进行连接,如图2所示。

(1)模拟驾驶舱部分。模拟驾驶舱部分是模拟驾驶舱环境,模拟驾驶舱舱体、显示仪表板、中央控制台、顶部操纵板、左/右操纵台、操纵杆及断路器控制板等构成,用于实现高逼真的驾驶舱试验环境。

(2)计算机仿真系统部分。计算机仿真系统部分包括飞行内环境仿真计算机、视景计算机、系统互联/重要参数监控计算机、故障仿真算机、显控数据管理计算机、以太网交换机、配电模块、UPS电源、机柜等,是软件运行、系统互联的重要部分。

(3)飞行参数仿真部分。飞行参数仿真系统包括工业计算机和ARINC429总线板卡、模拟量板卡、离散量板卡等,用于模拟真实的物理航电设备信号。

(4)飞行外环境模拟部分。飞机外环境模拟部分包括投影机、投影幕、音响系统等,用于模拟飞机飞行过程中的外部场景。

(5)断路器模拟部分。断路器模拟采用实物模拟的方式实现,能够模拟真实的断路器开关的通断状态,用于故障仿真过程中的排故操作。

(6)主控台。主控台主要包括显示器和键盘、鼠标操作设备,用于整个平台软件系统的运行控制和操作。

3.3.2 平台功能模块

平台软件由驾驶舱操作程序仿真软件集群、飞行环境仿真软件、飞行参数仿真软件、飞机驾驶舱告警及重要故障仿真软件、飞机重要参数监控系统和数据互联系统等部分构成,整个软件以数据互联系统为中心,分系统之间通过以太网通讯实现互联。主控系统负责各系统的统一操控调用,各系统之间依据培训任务、试验任务的不同,相互交联并与硬件系统构成完整的闭环系统。如图3所示。

整个软件系统由驾驶舱操作程序仿真、环境仿真、参数仿真、告警及重要故障仿真、飞机重要参数监控以及数据互联平台等部分构成,软件模块组成如图4所示。

3.3.3 系统总成

平台通过驾驶舱操作程序仿真、环境仿真、参数仿真、告警及重要故障仿真、飞机重要参数监控以及数据互联平台等部分的硬件与软件相互协同构筑成有机的整体,相互支持协同支持民机航电系统总装功能试验操作模拟培训。并根据试验任务和任务的需要,基于平台开发教学的课件及评估程序,不断地提高实训效果及上岗人员对系统工作原理的认知。另外,后续还可以结合信息化技术,对平台的功能进行扩展,建立1+N的网络化教学平台,让该平台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更多人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4 新型功能试验平台关键技术

该新型功能试验平台在平台的架构设计、人机交互式体验、底层通信互联、面向应用的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关键技术:

(1)架构设计方面,整个系统由模拟驾驶舱部分、计算机仿真系统部分、飞行参数仿真部分、飞行外坏境模拟部分、断路器模拟部分、主控台等部分构成,各部分之间使用以太网进行连接,即保证模块的独立性,又兼顾了系统之间的耦合与完整性;

(2)飞行参数仿真系统,可与机载航电设备交联,输出与真实设备一致的接口物理信号;

(3)断路器实物模拟,通过信号采集与故障仿真进行交互处理,融入驾驶舱试验环境;

(4)软件系统中各子系统通过千兆以太网交互及反射内存,有效的保证了系统之间信息传输的实时性;

(5)模拟驾驶舱显示器、CDU、RTU、CCP、FCP、DCP、RSP、ACP、电气断路器面板等均采用1:1的半实物功能替代件,有效提高学员侵入式无差别体验;

(6)采用新型的驾驶舱内部互联系统架构,采用以显控数据管理为中心的“一加多”模式,提供统一的数据管理功能,包括航线、航点、机场等信息数据库,多个显示仿真设备的数据同步,提高操作关联的协同性;

(7)计算机资源和线缆均预留50%的冗余,充分考虑后续的扩展,特别是与信息数字化平台的互联。

5 结语

在对民机航电系统总装工作中的机上地面试验、ATP、机上故障定位等的试验需求进行分析后,提出了民机航电系统新型总装功能试验培训平台的设计方案,并对其硬件方案与软件方案进行了论述,由于篇幅有限,未做全面展开。经过项目的实施,大大的提高了上岗人员对系统的熟悉程度。近年来,国外大型民机制造商及航空企业纷纷建设类似实训平台,此实训平台在我国的建设尚属首例,该平台的建设提高了我国民用航空总装生产线的调测水平和工艺水平。

参考文献

[1]曹全新,严林芳等.民机非航电系统模拟器综述[J].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08,12(04):1-4.

[2]文彬,曹全新等.基于模块化设计理念的新型航空电子集成测试平台[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1(21):118-119.

[3]龚京忠.基于功能-行为-结构的产品概念模块设计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6(12):72-75.

作者简介

徐小龙(1986-),男,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现为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工艺技术组组长,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用飞机电子电气系统装配及调试工艺研究。

作者单位

第5篇:电测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红外成像检测技术 变电设备 运行状态

中图分类号:TM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c)-0076-01

当前,在变电设备运行检测中,红外成像检测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为企业制定故障应对措施、及时排除故障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大幅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1 红外成像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

当前,红外成像检测技术在变电设备运行检测中的现状不容乐观,而这一不乐观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不重视对运行人员的培养

红外成像检测技术是高端技术,在设备运行状态检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设备的性能与质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设备的完善上,而不重视对运行人员的培训管理,为此出现的问题有设备操作不规范、不正确,损坏仪器设备,红外线镜头出现裂痕、划伤,影响了正常工作。

1.2 不重视红外成像的分析

当前,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应用,与红外成像检测技术的结合,在设备检测与软件系统中得到广泛推广,可经软件系统分析、归纳与总结红外成像。不过,目前熟练掌握红外成像分析软件的人员,可谓凤毛麟角,导致现场的分析与判断经常性出错,未能及时发现设备中的隐患,给安全运行埋下了隐患[1]。

1.3 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任何活动均需完善的制度保障,可当前红外成像检测活动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表现在工作人员的随意性大、无统一标准,故障分析与判断凭经验,是红外成像检测中的一块短板。另外,不少运行人员在温度测试时,仅仅测试一次,数据的准确性无法保障。同时,由于室外端子因受潮侵蚀、氧化腐蚀,电阻增加,温度升高后也易引发故障。这对变电设备的运行也造成影响。

1.4 不重视电压致热型缺陷

在致热型的缺陷中,超过90%以上的是由电力致热导致的。当前,不少的电力企业只是重视电流致热缺陷的检查,但是却不重视电压致热型缺陷的检查,再加上发生缺陷的设备与正常设备的温度相差无几,所以即便是在红外图像上出现很小的变化,也无法判断缺陷的类型,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2]。

1.5 无人值班变电站红外检测的问题

当前,不少的变电站已经实现了无人管理,全由机器控制。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数量也持续增加,红外成像温度的检测周期也随之延长。这种较长周期的红外检测,可能无法将设备中的隐患全部检测出,导致设备发生故障。在这种情况下,电压负荷可能出现剧烈变化,这是无人值班变电站红外检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 红外成像检测技术在变电设备运行中的应用

2.1 加强对运行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当前,红外成像检测技术的培训,仍旧是师徒式的培训方式,而缺乏专业的教材与培训讲师,致使一线运行人员无法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因此,这就需要加强对运行人员的培训与管理:一是编制红外成像检测技术培训教材,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并将红外成像检测技术纳入到运行人员的考核中;二是鼓励运行人员参加与红外成像检测技术有关的认证考试,并合理分配运行人员;三是建立一批相关的培训机构与培训中心,定期对运行人员开展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

2.2 提高对红外检测技术的分析能力

红外成像技术检测的第一个步骤是扫描与测温,不少的运行人员已经能够熟练掌握。但这仅仅是检测的基础,最为重要的是分析扫描和测温的结果,以此判断设备中是否存在故障和安全隐患[3]。所以,提高运行人员分析红外成像技术的能力,也就显得非常重要,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测温时间、距离、系数,以及设备温度、风速和辐射率等,不过也可以为运行人员提供缺陷特征图片等,以提高其判断水平。

2.3 完善红外成像检测相关制度

规范操作是测温、扫描和分析等各个环节所需的,根据红外检测的风险预控、规范和注意事项等,做好记录工作。同时,在对隔离开关、断路器与引流线开展测温的同时,还需要对保护屏柜、直流系统、站用系统等进行梳理,防止出现检查漏项。

2.4 高度重视电压致热型设备缺陷

提高运行人员对电压致热型设备缺陷的重视程度,则必须使其了解这种缺陷的危害,做到防微杜渐,直到将测温中的微小问题全部发现,而不放过任何的疑点。同时,加强对运行人员的培训及教育,提高其故障分析与判断能力,杜绝安全隐患。

此外,由于红外成像检测技术属于高端技术,在检测中,可引进红外遥视测温技术,对远程变电站设备开展检测。通过扫描、拍照等作业,不但能够防止人工操作存在的安全风险与局限性,同时也能够解决无人值班变电站红外检测存在的不足。

3 结语

经济社会发展至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变电设备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变电设备结构复杂,运行的安全性很难保障,容易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各种类型的故障,且一旦出现故障,可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加强对电力设备的日常检测,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安全风险与潜在故障,也就显得很有意义。在该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从红外线检测技术应用的现状,以及提高红外成像技术在变电设备检测中的应用两个方面对该命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希望对于提高红外成像技术应用水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玉柱,胡伟涛,刘海峰,等.红外成像检测技术在变电设备运行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22):104-105.

第6篇:电测实训总结范文

首先要求重构后的每一项目是完整的电力电子系统,即包含三块内容;其次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项目应该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设置;最后应结合“教学做”一体化实施环境———实训基地,即实训基地能够完成教学项目。因此项目从电力电子器件的功能知识和测试技能开始,深入到其构成的主电路和对应的触发电路,最后到项目的实现完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交融渐进提高的过程。将课程重构为调光灯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直流调速装置应用与检修、开关电源的调试与检修、中频感应加热电源安装与调试、变频器应用六个教学项目前,大部分院校都采用挂件结构的实验成实训。扩展方便,只需要更换挂件就可以实现。

但是电路板全部封装在系统内部,看到的只是电气符号和电路图。实训部分只是记录实验数据和波形,并作出相关分析,效果不好,也不可能全部把挂件打开使用。结合仿真实验、硬件实验及课程设计、现场试验设计步进式教学方法思路先进,但是企业现场教学难以实现。

怎样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利用实训设备达到高效的教学质量,基于项目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提供了思路。基于项目的教学做一体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职业岗位工作步骤,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6步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具有很大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一个项目一般至少需6到8个学时,要求按照6步实行教学做一体。结合一次课往往是理论分析与动手实践结合,而不是资讯分析———项目相关理论学习———项目实施。怎样才能真正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交融渐进,以调光灯系统为例,从基础实验、仿真实训、项目实训三个方面进行探讨。调光灯系统和其他项目一样,其核心是电力电子器件、触发电路、变流电路三部分。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三部分的结合成为一个系统。

基础实验在一体化教学中的体现对晶闸管的学习过程,用实训室的器件展开。首先,认识器件。每一组学生发放几个晶闸管,学习辨认晶闸管的阳极、阴极和门极,在此基础上引入晶闸管结构、等效电路。其次,了解晶闸管的工作原理。在教师引导下,做晶闸管的试灯试验,并记录相关结果,师生共同总结晶闸管导通关段条件。再次,记录晶闸管的型号,师生一起分析晶闸管的相关参数。最后,在教师指导下,用万用表测试管子的性能,并且联系测试实训台上所有晶闸管的好坏,判别晶闸管。触发电路的学习过程,以最常用的单节晶体管触发电路为例。在教师引导下,用示波器对各个部分的波形进行测试,并分析原因。使用过程中某个触发电路可能损坏,通过示波器的测试也能够找出故障。最后对触发电路的工作过程和影响因素进行总结。

仿真实训在一体化教学中的体现一体化教学中涉及的实验实训都要用到电力电子器件,需要三相交流电源和双踪示波器等设备。操作过程虽然严格要求,但是同学们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过流和接地报警,甚至烧保险丝、损坏实训装置。因为系统电路都是封装在挂件内部,一旦损坏难以查找原因、难以修复。另外电力电子线路是一个系统,示波器、器件、触发、同步等任何问题出现,系统就无法启动。计算机仿真不需要三相交流电和设备的操作,在MATLAB/SIMULINK运行环境下,用户只需将所需电气元件的模块添加到模型编辑窗口,并将它们连接起来就可以快速地组建仿真模型实现电力系统的计算仿真。还可借助计算机仿真弥补实训设备的不足。调光灯主电路为单相半波电路,按照要求找到相关元件构建模型。双击示波器后,可以看到电源电压、输出电流、输出电压、脉冲及晶闸管的电流电压波形。据此,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各波形出现的原因,深刻理解电路工作原理。改变触发延迟角,则可实时观测由此波形的变化,深刻理解调光灯的原理。同时移开触发信号或者移开晶闸管可以模拟触发电路故障、晶闸管断路时的输出效果,对实际电路的调试提供帮助。

综合实训在一体化中教学的体现项目主体由器件的选择、触发电路的安装测试及变流电路的安装组成。按照项目要求和项目图纸安装好电路,经检查无误通电试车,观察灯泡的亮暗变化,并记录相关输出波形。实际调试不像仿真那么容易,这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项目无法完成。因此,要形成良好的习惯:实训台电源状况检查;晶闸管好坏的鉴别;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调试;晶闸管调光电路的安装;电路检查;同步检查;脉冲移相角调整。按照这样的顺序,层层监测,可以最大效率完成项目。

目前,实训室管理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分开教学。理论教师在教室教授理论知识,实践老师教授实训环节的同时,也充当在实训室的管理和维护工作。这种方式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另外一种是,教师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技能训练的指导者。实训管理人员管理和维护归实训室。这种模式下,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在基于项目的教学做一体化实施过程中,能够把握全局,能够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交融。但是在运行过程中发现,这种模式下的教师是实训室的使用者,没有设备维护的相关义务,也没有配置维护设备的仪器仪表。只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设备的损坏和缺陷做出记录,由实训室人员修复。本来可以随堂处理的设备故障,却不得不停下。管理者不使用设备,也不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仅靠记录难以高效修复设备。另外,教学中需要的相关器材,必须到实训室办理相关手续。这种使用管理脱离的方式,局限了实训室功能的最大发挥。电力电子实训室管理和维护应由授课老师承担,实施教学管理一体化。

第7篇:电测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电压 连接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1如何设立本节课的目标任务,怎样把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在一堂课的教学准备时,首先先要设定目标。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掌握基本公式及应用;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元器件并能正确测量的动手能力;发展目标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并重点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将来的实习就业打下夯实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环节的安排以及正确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同时选定教学项目和任务的完成地点也至关重要。本节课我们选择了银川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部汽车实训楼208实训室,本实训室环境优美,既有讲课所需的黑板等,更主要的是有实训台和所需要的各种实训器材。宽敞平整的方形实训台,既便于学生分组围坐,也便于实训器材的摆放,为学生的实训操作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本节课根据实训的要求,笔者准备了 实训台6个,汽车电瓶6个,万用表6块,汽车灯泡6只,汽车喇叭6只,工具6套,导线若干。这些器材,完全能满足全班同学六个小组的实训需求,为顺利完成实训课教学奠定了基础。

2怎样顺利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其主要环节有哪些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新课前简短的复习,不仅能巩固已学过的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起到引入新知识和揭示本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作用,同时,复习是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和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方法。本节课复习的主要内容是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相关公式以及并联电路的相关公式 。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公式,为引入新课和实操测量做好准备。

新课的教学过程是严谨而且是环环相扣的。展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所要完成的实物元器件挂图,是教学的第一环节。在串联电路图的画法上,老师要重点强调开关和用电器的关系及连接位置,纠正学生画图中出现的先画灯泡和喇叭,后画开关的错误画法,并讲解其错误原因,使学生牢记“先开关,后用电器”的正确画法。

在并联电路图的画法上,老师同样要重点强调开关和用电器的关系及连接位置,纠正学生画图中出现的先画灯泡和喇叭,后画开关的错误画法,并讲解其错误原因,使学生牢记“先开关,后用电器”的正确画法。

在实物元器件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时,要重点强调连接线路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尤其要提醒学生预防短路事故的发生,讲解短路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实物电路连接前的检查(6组同时进行)同样重要。检查内容主要工具是否齐全、元器件是否齐全、检测元器件是否完好等。实物连接并测量(6组同时进行)的任务如下:

(1)灯泡和喇叭用导线连接成串联电路,并连接在电瓶上。测量电瓶、灯泡、喇叭的实际工作电压,并根据所测数据,阐述电瓶、灯泡、喇叭的电压关系式。

(2)灯泡和喇叭用导线连接成并联电路,并连接在电瓶上。测量电瓶、灯泡、喇叭的实际工作电压,并根据所测数据,阐述电瓶、灯泡、喇叭的电压关系式。

(3)根据两种电路中灯泡和喇叭的工作特点,总结出汽车实际电路中各用电器的正确接法。(答案:并联接法)

(4)灯泡和喇叭用导线连接成串联电路,并连接在电瓶上。测量电瓶、灯泡、喇叭的实际工作电压,并根据所测数据,阐述电瓶、灯泡、喇叭的电压关系式。

(5)灯泡和喇叭用导线连接成并联电路,并连接在电瓶上。测量电瓶、灯泡、喇叭的实际工作电压,并根据所测数据,阐述电瓶、灯泡、喇叭的电压的关系式。

(6)根据两种电路中灯泡和喇叭的工作特点,总结出汽车实际电路中各用电器的正确接法。(答案:并联接法)

3如何让学生的积极性高涨,教师在学生实物连接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和各小组成员通力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都有自己的分工任务,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落下一个差生。同时,也要突出学习好的学生的智慧和风采,让他们独立操作,这样,既可以调动学习好的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以激励全班学生积极向上,比学赶帮超。

在整个竞赛接线过程中,老师要不断巡视学生的操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不断鼓励各小组成员,以激励他们的竞赛积极性。同时,要严格竞赛纪律,做到有速有序,保质保量地完成实物元器件的任务。在用万用表测量电瓶、灯泡、喇叭等的实际工作电压时,要提醒学生使用正确的档位,避免损坏万用表,同时,要强调测量中预防短路现象的发生。

第8篇:电测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三相负载电路;案例分析;改进实训教学;探讨

引言

本文对三相负载的连接及测量实训进行了改革,将其转变为集验证性和探索性为一体的研究性实训。在实训过程中,以实训电路的自主设计、测量及其结果分析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掌握电压、电流测量方法的同时,对电力系统的简单故障有一个初步了解,并为后续的“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等课程的学习提供铺垫。

一、实训目的与背景分析

三相电路不对称、短路和断线均会引发电力系统的不正常运行状态,甚至导致不同规模的停电事故发生,通过本实训能启发学生借助简单低压三相电路实训平台,自行设计各类短路和断线故障来模拟、验证和分析高压电力系统的故障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实训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

(2)通过三相电路不Τ聘涸厥笛担模拟和分析三相负载不平衡时的现象及其对实际电力系统的危害。

(3)通过短路和断线故障实训,模拟和分析各类情况电路的特点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危害。

二、实验设计要求

具体实训要求如下:

(1)利用所提供的仪器设备设计一个简单的三相三线制线制或三相四线线制低压用电系统,要求负裁为星形联结;

(2) 设计该用电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故障,要求至少包含两种可能的故障形式;

(3) 测量该用电系统正常运行和故障状态时的电压、电流,根据实验现象和测量结果,分析各类故障的特征,提出并验证避免相关故障的有效措施。

三、案例探究分析

首先提问:一、二、三楼的楼道照明系统连有多个灯泡,采用三相四线制,如何接小灯泡?很多同学立即回答,应该每层多个灯泡并联,每层占一相,即接在火线和零线之间,以保证工作电压220V。以上面讨论为基础,让学生设计出电路图。

例:负载和电源均为星形联结的三相电路如图1、设电源线电压为380V,负载为灯泡,其中一楼为A相负载,二楼为B相负载,三楼为C相负载。

问题1:若三层楼的电灯电阻相同时,讨论线电流及中性线电流;

问题2:若三层楼的电灯电阻不同,比如一楼电阻最小,二楼电阻其次,三楼电阻最大。

(1)中性线未断时讨论各线电流、中性线电流及中性线断开时,讨论负载的相电压及相电流。

(2)A相短路:中性线未断及断开时,求各相负载相电压、相电流。

(3)A相断路:中性线未断及断开时,求各相负载的相电压、相电流。

(图1三相四线制白炽灯照明系统)

分析问题1,若三层楼道打开的灯泡数目相同,研究各三相四线制白织灯照明系统。

楼层灯泡的工作情况及零线电流。学生回答说是对称负载星形连接,线电压380V,则相电压220V,由于中性线的存在,各负载的电压均为220V,各相电流大小相同依次滞后,故中性线电流为零,则火线是否断开不影响各负载正常工作。

分析问题2:

(1) 若不同楼道里打开的灯泡数目不同,分析中性线的作用,如何接入保险丝?分析家庭用电使用大功率用电器会造成跳闸的原因。学生讨论后认为,有中性线时保证了各负载的工作电压均为220V,各楼层灯泡正常工作,相电流和电阻成反比,使各相电流不再对称,中性线上有电流流过。

根据以上推导由学生讨论,可得出小结:

(a)不对称三相负载星形联结且无中性线时,各相电压和阻值成正比,造成电阻大的电压过大被烧坏,电阻小的达不到工作电压而亮度较弱。

(b)照明负载三相不对称,必须采用三相四线制,且中性线上不允许接开关和熔断器。一旦由于某种原因零线断开,就会出现小结a的情况,故必须保证中性线的连接。而且保险丝要串连在各火线上,以保证只熔断本相而不影响其它相的工作。

(c)若用电器功率大,在工作电压相同情况下,阻值和功率成反比,相电流和电阻成反比,那么功率越大则相电流越大,造成该火线的总电流过大而使该火线上的自动空气开关跳闸。

分析问题2:

(2) 若某层被短路,分析有无中性线时各楼层灯泡工作情况,学生讨论如下:

A相短路a)中性线未断开:A相短路电流很大,将A相熔断丝熔断,B相和C相未受影响,其相电压仍为220V,正常工作。b)中性线断开:负载中性点N和A点电位相同,A相电压为0,B、C相电压等于线电压为380V,超过额定电压220V,会被烧坏。

(3)A相断路a)中性线未断开,B、C相灯仍承受220V电压,正常工作。b)中性线断开,B、C相负载串联在B、C火线间,相电流相同,相电压和阻值成正比,使各相负载不能正常工作。

四、改进实验方法,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素养

电工基础是一门注重实训的学科。把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实训进行结合,进行创新,能够让学生从理论知识的学习到实践操作的过程当中达成一个质的飞跃。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教学,采用实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工基础实训内容主要包括验证性实训、设计性实训、计算机仿真实训等。验证性实训是以电路基本理论应用和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为主要目的,通过实训,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正确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常规仪器仪表的使用与调试,实训过程中故障的分析与排除方法以及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与测量误差的分析方法。在验证性实训中,教师可以将一些验证性实训改为学生探索性实训,在实训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适时对学生思考出来的方法给予支持和帮助,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性实训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在进行实践教学前,教师首先对实训项目进行分析研究,做好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复习理论知识,提出实训要求、方法和步骤,提出实训报告的填写要求,强调实训操作流程和仪器使用方法,注意安全事项,组织和指导实训,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完成整个实训,对实训报告认真评阅并及时归纳总结实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为今后实训积累更多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张岭,朱长青,王勇.三相电路功率计算纵向关联教学实践[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35(1):53-55

第9篇:电测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电力调度自动化;高级应用软件;应用

中图分类号:TP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1-0348-02

1 PAS高级应用软件系统简介

泰州供电公司PAS高级应用软件系统采用的是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系统,主要由网络拓扑、状态估计、调度员潮流、负荷预报和调度员仿真培训5部份组成。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实时性。它利用电网的各种实时信息,如实时测量值、断路器隔离开关的实时状态等,对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给调度员在进行各种操作时提供决策依据,以便相应地制定最优的电网运行方式,对于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和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都有许多有利之处。

2 PAS高级应用软件的应用

2.1 网络拓扑

网络拓扑是高级应用软件功能中最基本的功能模块,它被其它网络分析模块所调用。通过网络拓扑,将电网各元件的电气连接关系填入PAS网络数据库。电网元件的电气连接关系是应用软件进行网络分析计算的基础,必须使所建的模型和实际的运行方式相一致,才能保证应用软件结果的正确性。

2.1.1 网络建模

在网络模型的构建中,由于泰州电网规模较大,220 kV以上的外网数据较多,对于这些线路,通过考虑其日常实际潮流量的大小、潮流稳定性、运行方式的改变情况以及在本系统功率存在缺额时对本系统的支持情况,分别等值为发电机或负荷模型;不属于地调管辖的一部分220 kV以上电压等级的相关实时数据通过省调四级数据网转发。这不但满足了本地区电网PAS的计算要求,而且使外网拓扑得到了简化,同时也简化了外网数据的维护。

在图库一体的调度自动化系统中,PAS与SCADA系统共用数据平台,绘图建模的作用是建立计算的静态模型。绘图建模规范化是维护工作的良好开端,与SCADA系统维护相比较,PAS系统基于SCADA系统,但在维护的严谨上,高于SCADA系统。网络建模中,首先是线路的绘制和连接。线路不应属于任何厂站,所以定义线路属性时就必须用“始端厂站”和“末端厂站”来定义。这样一来,线路就是唯一的。其次在电力系统中,存在多种类型的断路器和隔离开关,如普通开关、小车开关、母联开关、中刀、接地刀等。在绘图建模时,要按照开关的实际作用选择其类型,否则图形在计算连接关系时会出现一些常规检查方法所检查不到的错误。其三,不能将线路、电容器等错画成负荷,绘制变压器图元和使用变压器图元时,要注意正确区分电压等级。

针对泰州电网多T接线辐射线路的结构特点,采用了定义T接厂站及相应线路的方法予以解决,在录人设备参数时,也准确考虑了T接线结构,对其每一个T接点前后(有些线路有2-4个T接点)的每一段线路都分别考虑阻抗和充电电容。另外,对于全网的主变压器和线路参数,并未完全依赖原始数据,因为不排除原始数据是非实测值或原始参数有误的可能性,所以在调试过程中,针对不同运行方式下状态估计的结果,结合泰州电网的网络结构特点,并参考省调的参数数据,对个别网络参数进行了调整。实践证明,参数的准确录人和局部的精确调整,大大提高了遥测估计合格率,并且对运行方式的改变有了更好的适应性。

2.1.2 网络结构维护

随着实际电网结构的改变,电网中新增任意一元件,都在投运前完成PAS系统中相应的建模工作,并将其厂站和设备信息录入相应数据库中,以便对运行方式进行计算。

同时,调度员在日常坚持做好SCADA中断路器、隔离开关的正确置位,来保证基本网络结构准确(尤其在运行方式发生改变时,如母线单母运行或旁母转代分路等),否则可能使相关供电区域的状态估计值与实际大相径庭。而且,泰州电网总体为220kV变电站联络起来的环网结构,各站220kV侧的潮流相互影响很大。因此,对于220kV侧隔离开关的正确置位应给予更多重视。

2.2 状态估计

状态估计根据SCADA实时遥信遥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得到一个相对准确并且完善的运行方式,同时对SCADA实时遥信遥测数据进行校验,按开关状态建立网络模型,估计出各母线上的电压和相角以及设备的功率,检测、辩识不良数据,

补充不足量测点,加强全网的可观测性,而且能计算出难以量测的电气量。状态估计提供了更准确的运行方式供调度运行人员监视运行,是潮流计算软件的基础。

通过运行状态估计程序能够提高数据精度,滤掉不良数据,并正确的修正、补充一些量测值,为PAS在线应用提供可靠而完整的数据。调度人员可以通过状态估计了解电网潮流分布、电网运行方式和电气设备状态,能全面、直观、系统掌握电网的实时运行情况。调度自动化人员则可根据状态估计软件提供的粗检测及可疑数据功能,通过界面中的“遥信预处理”、“遥测预处理”、“可疑数据”信息表中列出的内容进行对照、检查,可以方便发现系统中的缺陷,及时进行处理。

可疑数据产生的因素影响到状态估计收敛性和准确性,从而必将影响到潮流计算的精度,因此应立即找出原因予以消除。通过使用发现产生可疑数据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网络建模(包括网元参数)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2)通道故障引起远动信息错误;

(3)开关和刀闸及主变分接开关与实际位置不对应;

(4)SCADA中遥测、遥信等远动数据的准确性;

(5)炼钢等冲击负荷的影响等。

在可疑数据列表中大多数是无功功率缺乏准确性,分析原因有以下几个因素:

(1)数据库录人时线路没有准确的实测参数或者因电网的改造和发展使系统参数发生变化;

(2)为提高电压质量而频繁调整主变分接头位置,导致软件中的档位与实际方式不对应;

(3)无功就地补偿的电容器量测没有完全采集等。

因此,建议完善状态估计覆盖范围内的主变分接开关和电容器量测的采集同时对系统新投运设备的参数要进行实测,这不但关系到PAS计算的精度,也关系到系统的保护整定计算和补偿度的合理调整,有利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2.3 调度员潮流

调度员潮流是电网分析应用软件最基本的应用之一。通过在线潮流计算,可以随时进行方式的调整,使有功分配更合理。通过使用估计数据进行潮流计算,可使调度人员对未来进行的方式安排有个理论依据,它比离线计算更准确、更可靠、更能真实地反映电网状态。

根据运行维护情况,总结认为:在线潮流计算误差来源主要有3个方面:状态估计的误差;从合环操作前做状态估计取电网断面,到合环操作后取实际潮流这一段时间内,系统状态发生了较大变化;潮流计算本身的误差。

针对遇到过的问题,总结误差计算的经验如下:

(1)各厂站的测量应保证足够的准确性;同时,由于遥测、遥信的上传速度不同,所以进行SCADA映射应在方式改变、实际潮流稳定以后再进行。

(2)状态估计合格率要高,可疑数据要少,尤其实际操作所涉及到的供电区域的遥测估计合格率一定要保证,因状态估计合格率对调度员潮流准确性有较大影响。

(3)模拟操作与现场实际操作时间间隔要尽量短,尤其对于合环操作,时间间隔越短,误差就越小,模拟计算结果对运行操作的指导意义就越大;反之,时间间隔越长,电网实际运行状态变化越大,计算结果与实际相差就越大。

(4)在使用调度员潮流模块对实际电网进行分析和实时比较时,有时还有必要了解非地调管辖的上一级电网的操作情况,因为22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的投停或方式变化,会对周围小区域电网的潮流造成较大影响,从而加大了110 kV电网合环计算的统计误差。

2.4 负荷预报

负荷预报是根据历史负荷数据、气象条件、突发事件等因素,计算预报未来几天的系统负荷,利用保存的系统负荷实际值和预报值进行预报误差分析,自动修正预测模型参数,可以查询任意一天的历史负荷数据;显示指定日期的预报误差,对指定时段进行误差分析,并显示分析结果。

实际应用中,影响负荷预测准确率的因素有以下几点:(1)一些特殊的用户如钢厂和一些比较大的用户生产缺乏规律,使得生产变化情况无法事前掌握;(2)气象突变和预报不准;(3)电网负荷增长较快,往年历史数据的参考价值不大;(4)远动数据精度对负荷预测有较大影响。

由于泰州地调的负荷受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而且存在随机性很大的地方小电厂或冲击负荷(如钢厂),负荷预测的精度既要满足省调电网的要求,还要满足地调电网的要求。因此,地调网供负荷预测的难度很大。基于这些原因,PAS系统采用了程序预测与人工干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负荷预测,既可以在画面上直接选取一条较好的预报结果通过鼠标拖动曲线或上下平移曲线进行修改,也可以在数据库中对曲线分段乘系数进行人工修正,从而提高了准确性。

2.5 调度员仿真培训

调度员仿真培训能模拟电力系统的静态响应以及事故恢复过程,让调度员在仿真环境中进行操作、事故处理及系统恢复的培训,掌握EMS的各种功能,熟悉各种操作;应用该模块还能进行电网运行方式的研究和制定、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整定配置的研究等,该模块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对调度员的培训。在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对新调度员进行使用SCADA/EMS中各种应用软件的训练,以及调度专业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培训,使调度员熟悉泰州电网结构,基本运行方式及电网的物理特性,掌握调度规程及各种基本操作,特别是负荷潮流的调整。例如调整变压器挡位,静止补偿设备的投切、变电站的倒负荷、电网的合环和解环等。此外,开展紧急情况下的事故处理训练、事故后系统的恢复操作训练及典型事故分析演习训练。例如220kV唐子变110kV母线故障导致北部电网失压,重负荷线路跳闸造成部分线路过载、保护拒动越级变电站失压等事故处理,使调度员了解各类事故发生的全过程,掌握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过程中的现象和正确的事故判断处理方法,经过吸取经验教训,掌握泰州电网的薄弱环节,提高正确判断、分析、处理各种事故的能力,增强处理事故时的自信心。

(2)非调度人员的使用。调度员培训仿真模块具有与实际电网一致的仿真环境,并有灵活方便的交互式人机会话,可以模拟实际电网的物理过程。通过使用调度员培训仿真模块,负责电网运行方式的人员可以开展电网运行方式合理性的分析、节日或特殊时期电网方式的研究,以及新设备投运对系统的影响的研究,并可开展事故分析、反事故演习和编排反事故预案的研究;继电保护人员可以开展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整定配置的研究;变电站运行人员可以进行电网结构和继电保护的培训。

3 结语

PAS高级应用软件的应用,有利于自动化人员根据状态估计结果对自动化系统的薄弱环节进行监控和维护。潮流计算软件计算速度快、计算精度较高,分析结果直观,是运行方式安排及无功电压管理的有利工具。调度员在日常系统运行指挥操作过程中,通过使用PAS高级应用软件,不但加深了对电网的认识,而且处理事故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使其逐渐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相信随着进一步对PAS高级应用软件使用和管理的加强,使其功能更具完善,PAS高级应用软件将为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发挥更大的作用。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