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牛弹琴文言文范文

对牛弹琴文言文精选(九篇)

对牛弹琴文言文

第1篇:对牛弹琴文言文范文

对牛弹琴

【原文】

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选自汉·牟容《理惑论》 载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释】

①为:给。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着。④故:从前。⑤耳:耳朵听。⑥鸣:鸣叫声,作名词。⑦掉:摇摆。⑧奋:竖直。⑨蹀躞(dié xiè):小步走。

【参考译文】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为:给; ②如故:像先前一样; ③鸣:叫声; ④奋:竖起。

2.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译文: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作品鉴赏

思想内容

这个成语用以说明:办任何事情,都必须看对象.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后人用“对牛弹琴”这个成语,比喻向不懂道理的外行人讲高深道理是徒劳的。

艺术特色

“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因为带有讥讽对方的口气,所以引用时必须区别对象。对于某些顽固的人来说,同他们讲道理,有时确实是“对牛弹琴”,白费劲儿。但是对于各种不同水平的群众来说,这个成语却不宜乱用。

名家点评

东周文学家《庄子·齐物论》:“昭文善于弹琴,师旷精于音律,惠施好谈名理,他们各以自己的才能显示予世,而世人不能理解"。

宋代学者载姚镕《齐东野语》载姚镕: “物之不灵,告以话语而弗听,俗所谓对牛马而诵经是已。”

宋代禅师惟白《续灯录·汝能禅师》:“对牛弹琴,不入牛耳。”

第2篇:对牛弹琴文言文范文

【关键词】侗族;牛腿琴;社交场合

中图分类号:J6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073-03

近年来,对于中国少数民族民间传统器乐艺术的描述,从民族学与音乐学的视角来深入探讨研究仍然较少,且往往都是停留在单一学科的理论角度去分析某一地区、某一单个器乐的艺术特点或文化特色。贵州省从江县高增乡盛行着一种民间传统弦鸣乐器――牛腿琴。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湘黔桂地区特色民族之一。侗族人民依山傍水,造就了独特的侗族艺术文化。随着民族的形成、发展,牛腿琴作为侗族独特的民间传统器乐艺术也随之诞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侗族创造了积淀深厚、丰富多彩A音乐文化艺术。每当提到侗族的音乐艺术,大家所熟悉的就是侗族大歌。但就器乐来说,侗族有牛腿琴、芦笙、侗琵琶、侗笛等。而牛腿琴作为侗族民间器乐艺术中最具特色代表,历史悠久且传承至今,是侗族人民最喜爱、最常用、流传最广的弓弦乐器。

一、牛腿琴形制及艺术形态

在侗语中,牛腿琴叫“嘎给衣”(ga gi),“嘎”即歌,“给衣”即牛腿琴。从字面上看,牛腿琴就是琴与歌的结合。关于牛腿琴的历史在明代就有记载,有“侗人暇则吹芦笙、木叶,弹琵琶、二弦琴……以为乐”。这里提及的“二弦琴”就是现今的牛腿琴。牛腿琴因其外形酷似牛腿而得名。侗族人一般都是自知自用、就地取材,选取纹理顺直,没有疤痕的杉木、松木、桐木制作而成。琴身的规格大小则是根据个人的使用情况决定。笔者在贵州调查期间对一把牛腿琴进行了量测,一般一把牛腿琴琴身全长大约在85厘米左右,琴箱长37厘米、宽12厘米、厚5厘米,琴头方柱形,长11厘米、宽6厘米,琴颈前平后圆上窄下宽,长25厘米。上与琴头相接,下与琴箱连为一体。弦糟后开,在两侧各设一个硬木弦轴(左上右下)正面主要是用来按弦,有两根弦,以前用细棕绳,后来用钢丝弦。牛腿琴只有一个把位,在牛腿琴面板下方三分之二处有一个用木制的桥形(呈拱形)琴码(侗语:ma),下端则是用牛缚弦用以系弦。有两个音孔,其中在面板中部右侧开有一个圆形出音孔,可插入音柱。这样琴的声音听上去会更明亮。演奏时常在音孔中插入一根直径稍细的圆木钉作为音柱,通过推进、拉出或旋转木钉,可以调节琴的音量和音色。经常同时用双弦奏出五度和音。

琴的共鸣箱系在半边原木一端挖凿出一个长瓢形的空间,用桐木做成的薄板盖在上面,薄板不宜太厚也不宜太薄。琴身背面呈船底形。除了琴身之外,还有一把琴弓,琴弓的弓杆是用竹子制作而成,在弓杆两端系以马毛,弓长为63厘米。牛腿琴的发生原理是琴弓与弦之间摩擦而产生声音,弓毛需要用松脂涂抹才能拉出声音。

不同于侗琵琶、芦笙,牛腿琴体积小便于携带,与中国传统乐器二胡和西洋乐器小提琴类似,亦是由琴身和琴弓两部分组成。在牛腿琴进行演奏时,通常演奏者是左手持琴,右手持弓,或坐或站自拉自唱,有时也为他人伴奏。坐着拉琴时,将琴的尾端顶在左肩与左胸之间,琴面朝上,左手托持琴颈,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按弦,右手执弓在弦上拉奏。这种演奏法在我国各族民间拉弦乐器中极为少见,和演奏小提琴的姿萦行┫嗨啤EM惹俚亩ㄏ乙虻赜蚝陀猛静煌而有异,多以五度关系定弦,也可按四度、小三度音程定弦,一般常定弦为:g、d1、c1、g1;d1、a1;d1、g1或e1、g1。只用一个把位演奏,音域只有一个八度。

二、牛腿琴在社交场合中的应用

作为在湘黔桂侗族地区的社会交往和习俗活动中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牛腿琴丰富的文化内涵,生动完美地体现了侗族人民林农耕作文化和音乐文化的精髓。也是传承延续侗族物质和精神财富的载体,是展示侗族历史社会的窗口,是展现侗族传统文化的舞台,是促进民族文化交流的桥梁,也是增进民族团结的纽带。牛腿琴这种器乐艺术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符号代表,体现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性的特征。 在现实场景中,牛腿琴作为其民间器乐艺术的代表,是由一系列生存环境与文化功能所组成的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侗族民众适应自然界、适应生存的一种产物。牛腿琴不单单是一项普通的侗族民间传统乐器,除了主要用于各种体裁的侗歌和侗戏伴奏,可独奏或合奏、自弹自唱外,它还是男女社交活动中不可缺失的重要“工具”,其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随着社会发展,侗族男女之间的交往也从牛腿琴这样一种谈情方式变成了用手机交谈。如今,我们只能在节庆或舞台表演上才可以看到牛腿琴的演奏。

(一)牛腿琴在侗歌中的应用

在湘黔桂侗族地区流传着“饭养身、歌养心”这样一句话。作为侗族文化标签的侗族大歌,在侗寨人人都会唱,人人都爱唱。同时,作为侗族民间传统器乐艺术代表的牛腿琴,它在侗歌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唱牛腿情歌。牛腿琴在侗语中意为“边弹边唱”的意思。所以牛腿情歌在音乐表现形式上是说唱结合。

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表现形式,而且也是反映了侗族地区的社会结构、婚姻关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侗歌在侗族侗语中又称“多嘎”,可以说,侗歌是侗族历史、文化、社会的再现,也是侗族人民审美艺术的结晶。

作为与侗歌相生相伴的侗族乐器,对于这样的集体活动,不仅为每个会乐器的人提供了展示技能的机会,也为他们在侗族地区的地位得到了认可和提高;同时,每一个参与者在唱歌和演奏乐器时达到了一种默契,最大程度上是一种团结、融洽的氛围。在侗族地区,每个人都是在侗歌中成长起来的,人人都会唱侗歌。关于侗歌的内容,也是种类繁多。从音乐演唱形式上来看,有大歌、双歌、小歌等。侗歌主要分为单声部歌和多声部歌两大类。其中单声部歌分为四小类,分别是情歌、叙事歌、礼俗歌、其他歌。情歌则又分为牛腿琴歌、琵琶歌、笛子歌、河边歌、山歌;叙事歌则分为牛腿琴叙事歌和琵琶叙事歌;礼俗歌分为拦路歌、敬酒歌和多耶歌;其他歌分为儿歌、劳动歌和戏歌等。

(二)牛腿琴在社交场景中的应用

在侗族日常社交场景中,会使用牛腿琴这样一种侗寨民间传统乐器的群体大部分均为男性。牛腿琴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它使用棕丝弓毛摩擦棕绳弦,所以它的发音纤柔而略带嘶声,音色柔细,音量较小,并能与人声、歌声十分密切地结合。正因如此,一种叫“行歌坐夜”的活动成为了侗族社会交往中较为独特的社交方式。在过去还是广受侗族男女青年喜爱和欢迎的。未婚青年专用于求爱的工具就是“牛腿琴”。

“行歌坐夜”侗语叫“了翁”,据资料记载,自清代李宗动《黔记》中说:“……未婚者于旷野为月场,男弦女歌最清美,亦名‘眺月’……男女长到十五、六岁便始行歌坐夜,姑娘三五人结伴于一家,情同手足。罗汉结伙前来走访,谈情对歌。此间,男女互相尊重,切忌言语浅薄,举动轻浮。情投意合者便无夜不往,情深者互赠信物,私定终生。”也有说法称之为 “闹妹子”、“会姑娘”。

每年的二月初一的夜晚,一个房族,或师从一个歌师的姑娘们一般都会聚集在某一个姑娘家,刺绣、纺纱或聊天。这时本寨子的不同房族的青年或走寨子的青年拿着牛腿琴,若是听到哪家有纺纱声则拉着牛腿琴或弹着琵琶一起结伴去女孩家里。如果说木楼的大门是关着的,侗族的未婚青年则会先在门外面唱起《喊门歌》,用歌声来问,姑娘们则会以歌来回答。一问一答的喊门歌之后,姑娘们才开门让青年们进来,再跟他们谈情对歌。侗族姑娘们认为,会拉牛腿琴的侗族青年要比会弹侗琵琶的青年厉害,因而会牛腿琴的青年也通常更受姑娘们的重视和欢迎。这样的对歌,也是男女择偶的衡量标准和方式。

牛腿琴还有一个独奏较多的场合就是侗族男女社交活动中的“爬窗谈情”。 据了解,如果小伙子们去了女孩子的家里面,女孩家里的父母兄长都是要回避的,一个是为了留更多的空间给男女青年进行对歌,还有也是对女方父母的尊重。据说侗族青年会等到月亮上中天之时,等到侗族姑娘家中的父母兄弟都入睡之后,带上牛腿琴扛起独木梯子,架在姑娘居住的卧室窗外,爬上梯子轻声与姑娘对歌。 这样的一种谈情对歌方式只有在夜深人静之时。琴声悠扬动听,小伙子拉着琴低声唱着情歌,诉说着一片真情。拉上一段婉转柔和的曲调,曲调犹如男女之间窃窃私语的情话。一直唱到破允狈植帕盗挡簧岣姹稹T谝股安静的夜晚,牛腿琴能将自身的音色发挥到淋漓尽致。人声与琴声的完美结合,触动人心。其实这也能看出侗族人民温婉含蓄的个性。

(三)牛腿琴与其他乐器的配合

作为伴奏乐器,从音乐学角度来分析,一般用于旋律性的即兴伴奏,与其伴奏的主旋律呈平行八度进行。尤以一首歌曲中的前奏和间奏为主要伴奏。与其他乐器的配合常见于侗琵琶合奏,并伴有人声的演唱。牛腿琴在为歌曲做间奏的时候,其伴奏是根据侗族语言的韵律以及唱句尾字的发音进行的。每每看到牛腿琴演奏者能即兴唱上一段,这跟他们从小在唱侗歌听侗歌的环境里熏陶是密不可分的。一般自弹自唱的时候,是根据歌者即兴发挥演唱和拉奏的节奏填歌词,时而停顿时而连续。但在与侗琵琶一起合奏的时候,他们却能很好地配合演奏。在为侗戏伴奏的时候,多数戏班只拉过门,牛腿琴从唱句的最后两个唱词开始跟奏,每当表演者唱完一句时,牛腿琴会根据那一句最后尾音律决定此间奏用什么音乐,从而将曲调固定下来。

牛腿琴这种人声与琴声结合的演奏方式,触动人心。其速度悠缓,曲调短小,结构简单,琴随歌的节拍演奏,在中间时而也夹有间奏,节奏平稳,曲调优美略带伤感。演奏者在演奏牛腿琴歌的时候,也将歌曲中所蕴含的情绪借用器物表达出来。牛腿情歌在曲调上是统一的,而在唱词上则不同,一般根据不同的人唱不同的内容,但内容表达的都是男女之间的感情。通常是男生会带着牛腿琴去女生家里唱,一般都是单独对唱,也有两三个人,其中有一个人拉琴,其他人唱歌。拉一段唱一段,唱完后女生继续对歌,就这样你一段我一段的对唱,如果一个男生对一个姑娘有意思,就会每天带着牛腿琴去姑娘家拉琴唱歌。如今,除了在平时练习、逢年过节才会拉琴。除此之外,牛腿琴有时候也会和小琵琶配合,主要用于侗寨行歌坐月这样一种谈情说爱的社交活动中。

三、结语

不难发现,侗族的社交活动是群体性、公开性的,用歌声用琴声来表达爱意,应用于在节日集会、娱乐、相互走访做客、集体劳动等场合中。马林诺夫斯基曾指出,对于艺术,它和科学、巫术、宗教一样,都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都间接满足着人体基本的需求。牛腿琴作为单一的乐器表演,它的演奏是侗族音乐艺术文化的集中表现,同时也反映了其恋爱习俗和社会关系,无论是从侗族地区对牛腿琴这种乐器的需求方面来说,还是从牛腿琴演奏的场合看,它属于侗族人民。牛腿琴也是侗族社会组织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无论从教育传承还是侗族人民日常生活娱乐。从牛腿琴的演奏来说,个人的演奏还是伴奏服务于一个团体,他们与公众分不开,在享有同样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的同时,牛腿琴的艺术功能与社会功能是相关联的,并相互影响。 因而,牛腿琴目前所面临的,不仅是其制作和演奏技艺传承上所面临的窘境,以及该怎样对环境做出相应的适应,也有侗族人民在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所面临的选择和适应。在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做出怎样的适应?是同化、分离还是融化和边缘化。侗族人民能否继续保持和发展自己本土文化的特征和特性,亦或是对外来文化进行吸纳和交流的同时建立起一个平衡积极的关系,这都是值得我们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第3篇:对牛弹琴文言文范文

长期以来,白居易作为唐代重要的诗人和文学家已为今人熟知。但事实上,白居易一生痴爱音乐。不仅撰写了以《琵琶行》《霓裳羽衣舞》为代表的大量涉及音乐、舞蹈的诗作,还写过《议礼乐》《沿革礼乐》《复乐古器古曲》这样体现其音乐思想的理论文章,充分显示出他深厚的艺术感悟和相当专业的音乐修养。同时,白氏本人的音乐造诣,亦见诸其丰富的音乐实践。总体上看,国内较有影响的中国音乐史理论著述大多都对白居易演奏乐器和歌唱的爱好有所介绍,其作为唐代重要的文人琴家亦为大家公认。例如:杨荫浏先生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册)的第五编(隋、唐、五代)中谈到:“白居易自己能弹古琴,爱听古琴、琵琶、阮咸、筝、鬻篥等乐器的演奏。爱听歌唱,又爱听《霓裳羽衣》《高调凉州》《绿腰》《水调》《何满子》《都子歌》等乐曲。”,蔡仲德先生在著作《中国音乐美学史》中介绍白居易“酷好音乐,能弹琴,嵇康、陶潜一样终身与琴为伴”。陈应时、陈聆群先生主编《中国音乐简史》也提到白居易“能弹奏古琴,爱听乐器演奏、唱歌,爱听大曲的表演”。另外。在孙继南与周柱铨先生主编《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关也维先生编著《唐代音乐史》、刘再生先生所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以及秦序先生《崇雅与爱俗的矛盾组合——多层面的白居易音乐美学观及其变化发展》等著作或论文中对白居易的音乐实践活动也均有所涉及。但总结这些研究成果可见。大部分学者对白氏音乐实践活动的研究大多限于使用简略、概括性的文字加以介绍。本文尝试通过分析白居易的音乐诗作。对其弹琴、弹筝及歌唱三方面的音乐实践活动进行考察,并探讨这些音乐实践活动表现出的一些倾向。

一、从白居易的诗作看其音乐实践活动

(一)弹琴

白居易喜爱并擅长弹琴。琴在他生命中像是一位友好伴侣。他自言“本性好丝桐,坐机闻即空。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好听琴》):甚至连出游时都是“身兼妻子都三口。鹤与琴书共一船”(《自喜》)。他还曾将琴、酒、诗喻作“北窗三友”,说“三友甚相熟。无日不相随”(《北窗三友》)。

元和三年(808,37岁)白居易写作了《松斋自题》:

非老亦非少。年过三纪余。非贱亦非贵,朝登一命初。才小分易足,心宽体长舒。充肠皆美食,容膝即安居。况此松斋下,一琴数蛈书。书不求甚解,琴聊以自娱。夜直入君门,晚归卧吾庐。形骸委顺动,方寸付空虚。持此将过日,自然多晏如。昏昏复默默,非智亦非愚。在这首诗中,白居易坦言自己在而立之年升任谏官,俸禄充足,不必担忧养家糊口。平日里有诗书琴酒为伴,聊以自娱。他首次对自己弹琴的情况进行了描述,言语间毫不掩饰自己当时心宽体舒、安乐知足的思想状态。弹琴已成为白居易生活中一项重要的自我娱乐活动。尽管白居易在诗中没有流露出自己对政治的热衷,但这种安然自若的生活不能不说是得益于其仕途的升迁。是年四月二十八日,白居易拜授左拾遗,依前充翰林学士。他自称“职为学士,官是拾遗”。摆在这位新进谏官面前的是实现理想抱负的大好机会,他对前途充满信心。

长庆二年(822,51岁)白居易自中书舍人除杭州刺史,结束了多年的贬谪生活。初到杭州的白居易“除亲簿领外,多在琴书前”(《郡亭》),在忙于政务之外。也同样选择琴乐作为聊以自娱的方式。对于白居易而言,琴声即是心声,弹琴能聊以自娱,抒发性情,“耳根听得清初畅”(《琴酒》)_亦能修身养性,“清畅堪销疾,恬和好养蒙”(《好听琴》)。从白居易所写的弹琴诗可知。他最喜爱并最擅长的琴曲是《秋思》,甚至将这首琴曲作为自己晚年退居洛阳期间,每日早起或晚坐必做的功课:

小亭门向月斜开,满地凉风满地苔。此院好弹《秋思》处,终须一夜抱琴来。(《杨家南亭》)

小亭中何有?素琴对黄卷。蕊珠讽数篇,《秋思》弹一遍。从容朝课毕,方与客相见。(《朝课》)

晨起对炉香,道经寻两卷。晚坐拂琴尘,《秋思》弹一遍。(《冬日早起闲咏》)

这首《秋思》澹然清远,“调清声直韵疏迟”(《弹2》),每每在晨起独坐时,或在寻山望水问,抑或在夜窗幽独处,信意弹起。都让白居易感到身心静好,忘却烦愁。

白居易一日与挚友刘禹锡相聚,小饮过后,他便调弄琴弦,弹了这首《秋思》:

闲居静侣偶相招,小饮初酣琴欲调。我正风前弄秋思,君应天上听云韶。(《梦得相过援琴命酒因弹偶咏所怀兼寄继之待价二相府》)

这样的相聚,总是让白居易感到“心适而忘心”(《舟中李山人访宿》)。所以,但凡友人来访,他常会备酒弹琴。他的诗作《闲居偶吟招郑庶子皇甫郎中》、《夜招晦叔》、《舟中李山人访宿》等都对这种弹琴活动有所记述。这种琴酒相酬的活动实际在唐代文人生活中是寻常事。唐代科举制度下,文官都是读书人。在这种酬唱场合,官员的身份被淡化,文人的身份则变得突出。文人们高谈阔论,抒发己见,琴酒相酬,娱人之外兼以自娱。白居易经常以琴会友,并不拘泥于追求弹琴的技艺,而是想要借此抒怀寄情,酬谢知音。

(二)弹筝

据目前笔者所见的文献资料显示,白居易曾有过弹筝的活动。大和六年(832,61岁)白居易于洛阳任河南尹期间写作《夜招晦叔3》一诗,就对自己弹筝进行了描述:

庭草留霜池结冰,黄昏钟绝冻云凝。碧毡帐上正飘雪,红火炉前初炷灯。高调秦筝一两弄,小花蛮植二三升。为君更奏湘神曲,夜就侬来能不能?为了欢迎友人,白居易备下好酒,还调弄筝弦弹奏《湘神曲》。在这个雪夜,弹筝成为了白居易另一种抒感的方式。

次年(833,62岁),白居易进行了《筝》的创作:

云髻飘萧绿,花颜旖旎红。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楚艳为门阀,秦声是女工。甲明银玓璨,柱触玉玲珑。猿苦啼嫌月,莺娇语泥风。移愁来手底,送恨入弦中。赵瑟清相似,胡琴闹不同。慢弹回断雁,急奏转飞蓬。霜佩锵还委,冰泉咽复通。珠联千拍碎,刀截一声终。倚丽精神定,矜能意态融。歇时情不断,休去思无穷。灯下青春夜,樽前白首翁。且听应得在,老耳未多聋,

寥寥数语,就将义甲和筝柱的材质、筝的音色及筝曲节奏、速度和情绪的变化细致地描绘了出来,同时表现出演奏者技艺之精湛,可见白居易对筝有很高的熟知程度。倘若白居易不懂弹筝,是无法写出如此生动而简练的诗句的。但白居易并没有停留在直观欣赏的阶段,他曾嗔怪钟子期从俞伯牙的琴声中只能听到山和水,因为他认为丰富多变的音乐带给欣赏者的绝对不会是简单的图画,反之,它们能在欣赏者心中被物化成各种截然不同的形象。“慢弹回断雁,急奏转飞蓬。霜佩锵还委,冰泉咽复通。珠联千拍碎,刀截一声终。”这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描绘,都是白居易在欣赏过程中产生的感受,并经过进一步想象形成的画面。其次,白居易并没有直接评论弹筝女的演奏技艺,但“移愁来手底,送恨入弦中。”表明白居易通过她的演奏觉察到了隐伏在乐曲之中的悲伤和哀愁,相对于精湛的技艺,白居易更加注重是情感的表达。再者,“倚丽精神定。矜能意态融。歇时情不断,休去思无穷”正契合了白居易对“无声胜有声”意境的追求。此处,音乐的休止是暂时的,但正是在这短暂的停顿之中。才能够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有声”难以表现的“忧愁”、“暗恨”和“深情”。

开成元年(836,65岁),白居易还向好友牛僧孺。求觅一面秦筝,牛僧孺觅得秦筝之后赠与白居易。白居易为表答谢,还先后赋诗两首寄予牛僧孺:

楚匠饶巧思,泰筝多好音。如能惠一面,何啻直双金。玉柱调须品,朱弦染要深。会教魔女弄,不动是禅心。(《偶于维扬牛相公处觅得秦筝筝未到先寄诗来走笔戏答》)

远讯惊魔物,深情寄酒钱。霜纨一百匹,玉柱十三弦。(诗人自注:思黯远寄筝来。先寄诗云:但愁封寄去。魔物或惊禅。仍与酒资同至。)楚醴来尊里,秦声送耳边。何时红烛下,相对一陶然。(《奉酬淮南牛相公思黯见寄二十四韵》)白居易在诗句中不仅提到了筝的材质和色泽,还明确指出好筝出自楚匠之手,可见他是个古筝工艺的行家。一方面。得到好筝的白居易兴奋异常,甚至将筝比作“魔物”,将弹筝者比作“魔女”。期待与友人一起诗酒相娱;另一方面,白居易早年对佛教持否定态度,认为“其区区西方之教,与天子抗衡;臣恐乖古先唯一无二之化也。然则根本枝叶,王教备焉。何必使人去此取彼?……虽臻其极则同归,或能助于王化;然于异名则殊俗,足以贰乎人心。”。而此时的白居易已步入晚年,对佛教不再有揶揄之词,声称:“会教魔女弄,不动是禅心”、“但愁封寄去。魔物或惊禅”,其心理上对禅宗是有意接纳的。

(三)歌唱

除了弹琴和弹筝,歌唱也是白居易的一项重要音乐实践活动。在他的诗歌中,对他在不同场合进行的歌唱活动有较详细的描述。有时是在与友人饮酒相聚时,以歌助兴,“兴来吟咏从成癖,饮后酣歌少放狂”(《座中戏呈诸少年》)、“醉后歌尤异。狂来舞不难”(《与诸客空腹饮》);有时是在出游时,以歌抒情,“时唱一声新水调,谩人道是采菱歌”(《看采菱》);或是在愁苦烦闷中,以歌消愁,“莫遣沉愁结成病,时时一唱濯缨歌”(《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赖有销忧治闷药,君家浓酎我狂歌”(《春晚咏怀赠皇甫朗之》)。

除此之外,在与挚友相见时。以歌唱和,则是更为常见的一种情况。白居易与刘禹锡之间就有两首著名的唱和诗。唐敬宗宝历二年(826,55岁),白居易因病罢苏州刺史返回洛阳,时任和州刺史的刘禹锡结束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亦奉旨归洛。两位故人意外在扬州相逢,兴奋之余又感慨万千。一次酒席上。白居易借着酒兴把箸击盘即兴而歌: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员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永贞元年(805),刘禹锡因“永贞革新”失败遭遇远贬,一直谪居朗州、播州、和州等地。白居易盛赞刘禹锡为“国手”,对这段长达二十三年的坎坷经历表示了愤懑与同情。刘禹锡听罢白居易的歌唱随即也即兴作了一首唱和诗: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在诗中宽慰自己和白居易,用豁达之心面对世事,并对白居易的歌唱表示酬谢。两人推心置腹,真挚坦诚,足见友情之深厚。诗中“与君歌”和“听君歌”,可以看出两人之间曾进行了歌唱的活动。而这种唱和活动是唐代文人间为了交流而普遍使用的形式。

二、白居易音乐实践活动的三种倾向

白居易的音乐实践活动表现出“自娱”、“慕贤”和“修身”三种倾向。形成这三种倾向的原因固然与其本人生活经历及兴趣爱好密切相关,而自古以来一直延续的文化传统在其中亦发挥了重要影响。

(一)自娱

白居易的音乐实践活动首先表现出自娱的倾向。白居易爱乐,曾自况离不开琴、酒和书。白居易亲身参与弹琴、弹筝和歌唱的活动,不带任何功利性。是纯粹自由不受束缚的。一方面这些活动本身可以带给他无穷乐趣,如“厨香炊黍调和酒,窗暖安弦拂拭琴。”(《偶吟二首》其一)、“酒既酣,乃自援琴。操宫声,弄《秋思》一遍。……放情自娱,酪酊而后己。”(《醉吟先生传》)、“纵酒放歌聊自乐,接舆争解教人狂。”(《又戏答绝句》)另一方面借助音乐可抒怀寄情,如“近来渐喜无人听。琴格高低心自知”(《弹》)、“置琴曲几上,慵坐但含情。”(《筝》)

白居易以乐自娱在不同场合有不同表现。或是朝课时“《秋思》弹一遍”(《朝课》),感叹自己“幸有琴书堪做伴”(《赠侯三郎中》)。“与老相宜只有琴”(《郡西亭偶咏》);或是在宴饮时“为君举酒歌短歌”(《短歌行》),用以助兴;或是在友人来访时,“何以延宿客。夜酒与秋琴”(《舟中李山人访宿》),“高调秦筝一两弄,小花蛮榼二三升”(《夜招晦叔》)。

自古文人爱乐,多为自娱。音乐同酒、茶一样,皆为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生活中的点缀品。我们所熟知的嵇康、陶渊明、欧阳修、坡、柳永、姜夔等人均对音乐情有独钟。让音乐走进生活、伴随人生,是出于文人们对艺术化人生境界的追求。同时,因为音乐不像文字那样具有明确的语义,音乐含蓄。也正好符合文人对思想空间、意义空间的追求。所以,音乐之于文人,是驱散郁结的良药,是放情自娱的途径,是心中感情的寄托。

(二)慕贤

除了自娱之外,白居易还藉乐慕贤。慕贤是中国古代文人普遍拥有的情怀。中国古代文人实现理想抱负的唯一途径就是出仕为官,但在封建专制的大背景下,他们的命运往往掌握在拥有权力的少数人手中。在权势面前,文人们大多深感自己力量的渺小,失意、无奈成为这些传统文人普遍存在的情感。所以经历相似的前代先贤便成为文人们竞相仰慕追思甚至交流的对象。

同嵇康、陶渊明一样,白居易终生与琴相伴,他对这两位先贤也十分仰慕,陶渊明的诗集更是常伴左右。晚年时。白居易还效仿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撰写了《醉吟先生传》。元和六年(811,40岁),白居易丁母忧蛰居渭上,杜门不出,生活无趣,每日过着“朝亦独醉歌,暮亦独醉睡”(《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其五)的生活。在此期间,他咏陶潜诗有感,遂效法陶潜诗体,写下《效陶潜体诗十六首》。此时的白居易面对母亲的故去,友人元稹被贬江陵,自己也改任京兆户曹参军,回到故里又看到乡民依然贫苦的生活,他束手无策,万般无奈,失落与惆怅的情绪搅扰得他难以平静,早已没有当年初为谏官时的泰然自信。他还在诗序中自嘲这些诗句是“醉中狂言,醒辄自晒”。其中第三首是白居易按陶渊明“蓄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这一典故写作而成:

朝饮一杯酒,冥心合元化。兀然无所思,日高尚闲卧。暮读一卷书,会意如嘉话。欣然有所遏,夜深犹独坐。又得琴上趣,安闲有馀暇。

诗句难掩失意感伤的颓唐情绪,而陶公超然物外的琴乐境界显然给了白居易很大的感悟。而借由琴声,让他觉得自己“心灵超越时空而与他仰慕的大诗人陶渊明又多了一重贴近。”

元和十年(815,43岁),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陷入人生低谷。面对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白居易愤怒且迷惘,他觉得自己也像那些失意的先贤一样,有心报国无路请缨,在寄给友人元稹的诗中他频频提到屈原这样的志士。次年,白居易游访陶渊明旧宅。感慨万千。写下《访陶公旧宅并序》:

垢尘不污玉。灵凤不啄膻。呜呼陶靖节,生彼晋宋间。心实有所守。口终不能言。永惟孤竹子,拂衣首阳山。夷齐各一身,穷饿未为难。先生有五男,与之同饥寒。肠中食不充,身上衣不完。连征竟不起,斯可谓真贤。我生君之后,相去五百年。每读五柳传,目想心拳拳。昔常咏遗风,著为十六篇。今来访故宅,森若君在前。不慕樽有酒,不慕琴无弦。慕君遗容利,老死此丘园。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不见篱下菊,但余墟中烟。子孙虽无闻,族氏犹未迁。每逢姓陶人,使我心依然。白居易在表达对陶公仰慕之情的同时,也流露出自己的愁苦。“心实有所守,口终不能言”实际上几乎是在含蓄地诉说自己的遭遇。

感情总要有所寄托。像陶潜一样。弹琴成为白居易绝佳的寄情之事。在白居易看来,琴似乎是他同这些先贤心灵相通的桥梁。这一情怀在他的诗作中多次被提及:

矧予东山人,自惟朴且疏。弹琴复有酒,且慕嵇阮徒。(《马上作》)

岂独吾拙好,古人多若斯。嗜诗有渊明,嗜琴有启师。嗜酒有伯伦,三人皆吾师。(《北窗三友》)

自古有琴酒,得此味者稀。只因康与籍,及我三心知。(《对琴酒》)可以说,正是出于对这些前辈的仰慕,白居易对琴才有着始终如一的爱好。白居易很少对自己弹琴的时间、地点或场景等内容进行描述,对自己弹奏的技艺也几乎从不提及。他不再单纯把琴当做乐器,而是靠它同先贤沟通交流。

(三)修身

修身即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传统儒家十分注重“修身”。“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白居易的音乐实践活动具有明显“修身”的倾向。例如,他认为酒可以帮助舒畅刁顽的脾性,清畅恬和的琴音可以使人拥有平和的性情,并强调音乐潜移默化的作用。‘白居易特别将琴乐作为自己自勉自励,塑造人格的途径。其有诗云:“清畅堪销疾。恬和好养蒙”(《好听琴》)、“清泠由木性。恬澹随人心。心积和平气,木应正始音”(《清夜琴兴》),“近来渐軎无人听,琴格高低心自知”(《弹秋思》),白居易认为琴也具有一定的品格。琴音清谈恬和,表明弹琴者自身人格也是高洁清雅的。

儒家要求的“修身”目的是不断提高个人的涵养素质,使其言行符合社会规范。其实质是要将外部要求形成内在的自觉意识。从被动转为主动,从不自觉到自觉。白诗中频繁指出“本性好丝桐”(《好听琴》)、“自嫌习性犹残处,爱咏闲诗好听琴”(《味道》)、“性嗜酒、耽琴、淫诗。凡酒徒、琴侣、诗客多与之游”,“有图画、歌舞者,靡不观”(《醉吟先生传》)。可见音乐已成为白居易用来涵养情性的一种自觉要求。

第4篇:对牛弹琴文言文范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从这两句名言里可以看出读书的重要性。我现在上五年级了,读了不少书,我觉得读书确实有益。

读书给我身边的人带来快乐。小时候我特别爱读成语故事,有一次我小姨在弹琴,我在一边玩,听到琴声后我便学着牛的样子冲了过去,打断了小姨的琴声。小姨刚想发火,我大喊一声:“不要‘对牛弹琴’。”我小姨和身边的人听后笑的前仰后合。

读书给我带来勇气。有一次我的一颗乳牙还没退下来,可是新牙已经长出来了。医生阿姨建议我把乳牙拔去,阿姨怕我疼,想要给我打麻药,我却坚持不打,阿姨问我为什么不打,我告诉阿姨:我曾读过《神军刘伯承》这篇文章故事讲的是再一次战斗中,刘伯承爷爷被子弹打中一只眼睛。医生想给他打麻药在动手术可刘伯承爷爷坚持不打麻药。他说“打麻药伤害脑细胞。”所以就忍着痛做完了手术。今天我也要像刘伯承爷爷一样不打麻药,做了一回男子汉。

我曾为白雪公主的善良而感动,为《水浒》中一百零八将感到惋惜,为《童年》中的小主人公感到伤心,为革命英雄感到自豪……读书改变了我的生活,读书有益。

第5篇:对牛弹琴文言文范文

问:是什么样的机缘促使上海音乐学院每年都举办钢琴大师班呢?

周铿:上海音乐学院(简称上音)是全国首先成立钢琴国际艺术交流中心的地方,在我们的老院长(已故院长杨立青教授)、老书记(张止静)的心中一直认为国际交流十分重要,并且势在必行,需要有一个机构和负责人专门来处理这个事情,这个重担就这样落在我的头上了。周铿在国外学习生活了15年,在美国工作期间,周铿经常组织大型活动,与钢琴大师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2003年回国后,他得知国外有人与上海一家演出机构联系,想安排几位钢琴大师来沪上课演出。但由于此事涉及资金等诸多因素,导致演出机构迟迟没有作出决定。因为这些钢琴大师都是国际钢琴界的顶级人物,周铿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最终,在院方领导和上海市委宣传部对此事高度重视和其个人对中国钢琴艺术发展的深切关怀下得以实现。

问:举办大师班的宗旨是什么?

周铿:钢琴音乐很容易变成象牙塔里的东西,那些顶级大师的音乐其实是雅俗共赏的,并没有很多人认为的那么高深。音乐是心灵的沟通,并非高不可攀,举办大师班就是让更多人了解钢琴,欧洲18世纪时从皇帝到平民都弹钢琴,可见他并不是好多人想的那样复杂,我希望很多人都欣赏钢琴。这次举办大师班也尝试跨界的形式,比如也有美术界的人士参加也是期望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喜欢钢琴。还有,举办大师班也希望挖掘一批优秀人才,从中已经走出了很多人,比如大家熟知的钢琴神童牛牛,通过大师班,这些优秀人才可以不必出国,在国内就能直接弹给大师听,避免了很多诸如经济、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干扰,不然这些优秀的人才平时怎么能有机会亲自弹给大师听呢。最后,搭建这个平台不仅对学琴的学生而言十分重要,同时好多老师也会深受教益。

问:是否达到了您预期效果?

周铿:大师班举办了十届了,参加者们一届比一届多,本届邀请来的30几位钢琴家,艺术家,还有国际巨星郎朗的加盟都使大师班的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认为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第6篇:对牛弹琴文言文范文

大概没人会回答说她什么都不会。

但是把琴棋书画连成一体来说的时候,它显然绝不仅仅指的是一种技艺。现今的中国,漂浮在一片西化的海洋中,当一个人嘴里突然冒出“琴棋书画”四个字的时候,真有恍若隔世的感觉,一片虚无,如坠云烟。最直接的联想恐怕是《卧虎藏龙》和《英雄》。

所以有了一个愿望,关于琴棋书画的愿望。初衷有三:首先是琴棋书画本身蕴藏的内在魅力;其次是纵向的,从古到今,它们演变丰富的意义旅程;再其次是它们和西方文化缠绵而悠长的对答与交融。愿望让我们热血奔涌。于是开始了对这个选题的精心策划,仅是策划提纲就长达10来个页码,选题会开了不下10次,造型服饰和道具设想方案层出不穷,文字稿件准备过万字。下面搜罗一些编辑的零星笔记和部分提纲,从中可以依稀看到我们的灵感碎片:

乱弹琴――循规蹈矩惯了的你,为什么不试试用另一种方式去爱一个人,去工作?

弦外之音――有没有听到过你内心的弦外之音。很多时候,关注别人的弦外之音,忘记最该认真倾听的,是自己的弦外之音。

你会拿琴吗?――拿琴如同对待一件事一个人,方式错了,怎么能正确表达你的心灵?

焚琴煮鹤、对牛弹琴、爱琴海、浪琴表、蔡琴的歌和电影《六指琴魔》……

棋逢对手――棋逢对手时,最困难,但也最精彩;是磨炼,更是机会,棋局结束,无论输赢,你的棋艺已精进一步。

棋子――你我都是一枚棋子,也都是下棋的人。一枚子可扭转一局棋,旁边的子可让我生,让你死。利与弊的较量,得与失的抗衡,让我们终于懂得下棋只用规则,无需伎俩。

落棋无悔――果断有,这种会让人上瘾,即便错了,也乐此不疲。

残局――走出一盘残局,很容易,也很无畏。敢于收拾残局的,算真正的英雄。这样的气量和勇气极少人有。

棋谱――传说背诵下来棋谱的人,天下无敌,可惜无人成功。天下无敌的,背诵不了棋谱,他只是悟到棋谱以外的一些东西。取胜的关键正是那些游戏规则上面没有写到的一些字句。

举棋不定――果敢的人体会不到选择推敲的乐趣,犹疑的人受够了举棋不定的煎熬,原来举棋不定也要不多不少刚刚好。

至于书和画。还有更多更精彩的联想和附意……

当著名旅法摄影师陈准先生拿到我们的策划提纲时,称这是他多年拍摄经历中难度最大的一组选题。历经两个月的策划和准备、拍摄和制作,片子昨天寄到。

突然我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欲说还休,这是实话。所有的想法和寓意已经呈现于照片之中,如果再把我们的文字加进去,无异于画蛇添足。

文字全面撤离,图像自己说话。与其说这是一种决定,不如说是一种自知之明。

有很多东西是无法用语言来言说的,比如琴棋书画。其中所包含的纵情、欲望、规则和方式,实在可以说功夫在诗外。

比如你。如果你看到这组大片以后,我再来问你:你会弹琴吗?你会下棋吗?你会书法吗?你会画画吗?你又会怎样回答我?

第7篇:对牛弹琴文言文范文

关键词:多元钢琴教学;教师;高师学生;科学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身出豪门贵族的钢琴开始步入较为富裕的大众家庭中,为大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增添了崭新的高雅元素。然而,艺术才能和钢琴基本功的匮乏使大众无法轻松自如地演奏钢琴,能和“一个乐队媲美的超级乐器”――钢琴渐渐成为美化家居环境的艺术装饰品,从而造成了极大的“艺术浪费”,因此,以提升高等师范(以下简称“高师”)学生和大众钢琴演奏技能为目的的钢琴教学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一、多元钢琴教学的概念多元钢琴教学是指教师在钢琴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传授高师学生钢琴基本功和弹奏技能的提高为核心,通过开发课堂教学资源,为钢琴教学寻找积极的辅助元素,为高师学生的钢琴学习和艺术发展构建多元化艺术成长环境,全面发挥其他艺术元素的辅助功能,从而使高师学生的钢琴学习走向多元化、人性化和科学化,有力促进高师学生的钢琴学习和其他艺术才能的全面发展。

二、多元钢琴教学的重要性(1)一方面,多元钢琴教学能够通过音乐欣赏、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加入,为学生构建出多元艺术的认知课堂,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关注度;另一方面,多元艺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全面发挥音乐欣赏、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的辅助教学功能,从而促进学生钢琴学习的兼收并蓄和全面发展,为高师学生走上教学岗位奠定坚实的体系化艺术基础。

(2)多元钢琴教学能够提高钢琴教学的趣味性。钢琴学习对于高师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单一地进行钢琴教学,就会挫伤学生对钢琴学习的兴趣,导致其钢琴学习意识的弱化。而音乐欣赏、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的融入能够给予学生更多表现自我艺术才能的机会,从而有效激发学生钢琴学习和艺术发展的积极性,强化了高师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推动钢琴学习的良性开展。

(3)多元钢琴教学能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在音乐欣赏、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实现自身音乐鉴赏能力、声音表现力和形体表现力的整合发展,学会如何欣赏艺术和表现艺术,从而带动自身钢琴学习的快速发展,有益于用钢琴演奏表达个人的情感体验,实现多元学习、整合发展。

三、多元钢琴教学的科学构建“在多元化的今天,社会需要的是多元化的人才。高等师范音乐专业培养的目标是从事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工作者,是具有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弹、唱、教等多种技能的综合性人才。因此,推广多元化钢琴教学势在必行,它将为高师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实用基础。”(赵微:《论高师多元化钢琴教学》,《艺海》2013年第2期第12页。)

1基本功,迈出长征第一步

“钢琴的基本功是每个钢琴弹奏者的必修课,要想在钢琴演奏方面有所建树,就必须注重和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钢琴基本功的训练上,对于钢琴基本功的训练,始终是钢琴教学中最基本的要求,同时又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李晓蕾:《小议钢琴基本功训练的技巧难点与练习策略》,《赤子》2013年第5期第82页。)钢琴具有一个乐队的艺术表现力,因此,钢琴学习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艺术学习,高师学生只有通过刻苦、科学的基本功训练,才能有效提高自身“艺术之手”的灵巧性和表现力。所以,高师学生要主动进行基本功训练,快速掌握钢琴演奏的基本方法,学会用钢琴诠释情感与艺术的深刻内涵。另外,高师学生要坚持进行钢琴基本功训练,懂得“欲速则不达”,不急功近利,通过钢琴基本功训练的日积月累使个人钢琴演奏能力逐步深厚,从而迈好钢琴学习的第一步。

首先,高师学生要掌握足够多的乐理基础知识。一个不具备起码乐理基础知识的人根本就无法将五线谱上的音符与琴键的位置一一对应起来,他或许不能在钢琴上快速找到C、F音符的对应琴键。其次,高师学生要掌握科学的钢琴弹奏方法,如正确的坐姿、合适的坐位以及富有美感的手形,能够适应琴键的排列结构和弹奏技巧,让手指在舒舒服服的“舞蹈运动”中表现出艺术之美。最后,弹奏技巧与方法是高师学生钢琴学习的基点,而钢琴基本功训练更是弹奏技巧与方法的基础,所以,高师学生要对钢琴练习曲勤加练习,在坚持锻炼手指中逐步提高个人的演奏技能,实现个人钢琴学习的循序渐进。

2音乐欣赏,享受与成长同在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音乐欣赏丰富高师学生课堂学习的实际内容。“音乐欣赏,是人用耳朵这种听觉器官去接触音乐作品而产生的一种能动的审美活动,也是一种通过聆听音乐去体验和认识这个社会所描绘的生动形象。”(瞿灿:《让学生静静地聆听音乐、想象音乐》,《儿童音乐》2014年第1期第46―47页。)高师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能够在教师教学意图的引领下展开一段心灵的思想情感之旅和艺术发展之旅,从而使高师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精神状态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艺术的熏陶、思想的净化和人格的复制,有力提升高师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造就一双“聪明、敏感”的艺术耳朵,为高师学生的钢琴学习和艺术发展的全面进步提供充足的音乐营养元素。

以“乐圣”贝多芬的《月光》为例,贝多芬用钢琴为高师学生上了一节“抒情散文课”,在曼妙绝伦的钢琴曲中,高师学生通过听觉想象出“月色如水”的意境,从而产生通感的艺术效果。另外,钢琴学习需要高师学生在弹奏钢琴的过程中通过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而使自己的钢琴曲拥有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而音乐欣赏无疑就是高师学生感知钢琴演奏与情感元素、思想元素进行艺术融合的初始阶段,只有高师学生在音乐欣赏中能够感知到诸多艺术元素的存在,才能有效激发高师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从而为高师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的发展和钢琴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歌曲,与钢琴伴奏一唱一和

声乐离不开情感因素,“情”是“声”的灵魂和生命。(胡雪莲:《浅谈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文艺生活》2012年第10期第104―105页。)音乐欣赏有效地促进了高师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发展的同时,歌曲教学又开启了钢琴教学的新篇章,高师学生由艺术感知阶段进入艺术感知与表现的“二合一”发展阶段。歌曲教学不但增强了高师学生钢琴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而且也给予高师学生表现个人思想感情的艺术展现机会,从而有效促进了高师学生的钢琴学习。高师学生需要在钢琴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在弹奏过程中有效抒发个人的思想感情,从而实现以艺术的形式表现个人的思想认识和情感体验。

以周杰伦的《台》为例,一名学生弹钢琴伴奏,另一名学生唱《台》,歌声与琴声交相呼应且声情并茂。两位学生用歌声与琴声两种形式的艺术语言相互述说着个人对艺术的感知,从而在情感共鸣中收获较好的学习效果。歌曲演唱是非常大众化的艺术形式,难度不大,高师学生可以利用钢琴伴奏与歌曲演唱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课堂学习,钢琴伴奏者与歌曲演唱者能够有效发展心灵与思想的沟通能力,在相互协调与相互配合中钢琴伴奏者与歌曲演唱者共同表现艺术的和谐美,从而实现以歌曲演唱促进钢琴伴奏能力的提升,促进高师学生的钢琴学习。

4舞蹈,与钢琴伴奏比翼双飞

音乐欣赏为高师学生的钢琴学习提供了坚实的艺术感知与成长的高效平台,歌曲演唱则为高师学生提供了艺术表现力和情感渲染力的培养基地,而舞蹈表演与钢琴伴奏的结合使高师学生钢琴学习的难度又上了一个新台阶。“音乐与舞蹈自古以来就是同源的,二者互相衬托、相映成趣。”(张琳琳:《浅谈舞蹈钢琴伴奏》,《焦作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第35―36页。)舞蹈是一种无声却有形的艺术形式,钢琴伴奏是一个有声而无形的艺术形式,舞蹈与钢琴伴奏的结合是艺术领域“强强联合”的有力体现,更是钢琴教学走向多元化、科学化的必然趋势。

以《西班牙斗牛曲》为例,刚劲有力的钢琴曲能够激发高师学生的舞蹈激情,引导高师学生在一个个肢体造型中学会使用舞蹈语言和艺术语言表达出斗牛士的豪迈情怀以及个人的思想意识和情感体验,而钢琴伴奏与舞蹈学习的结合能够使高师学生获得更多的艺术营养。钢琴伴奏为舞蹈表演塑造出艺术展现平台,使舞蹈表演者的肢体语言更丰富、舞蹈造型更优美,舞蹈表演以其直观的肢体造型使钢琴音乐的艺术之美更“有型”,更有神韵。

四、构建多元钢琴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需要大批的综合性人才,因此,构建多元钢琴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构建多元钢琴教学需要注意人性化。多元艺术形式的加盟让钢琴课堂成为绚丽多彩的艺术殿堂,但是,教师要积极引导高师学生主动学习,发挥高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高师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做到以学生为本。其次,构建多元钢琴教学需要注意高效化。课堂教学内容的繁杂增加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掌控难度,教师要积极寻找多种艺术形式辅助资源与高师学生身心发展以及认知规律的最佳结合点,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钢琴教学的课堂学习效率。最后,构建多元钢琴教学需要注意科学化。在钢琴教学过程中,诸多辅助教学资源的加入能够有效促进高师学生的全面发展,但钢琴教学的核心地位不容动摇,辅助教学资源不能喧宾夺主。

总之,教师积极探究钢琴教学的多元构建之路,通过音乐欣赏、歌曲演唱、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为高师学生构建阶梯性钢琴学习发展模式,从而为高师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出多元化的艺术成长环境,有效激发了高师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在充足的多元艺术营养环境下实现高师学生的多元学习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卫权.浅谈幼师职教钢琴教学中学生多元智能开发〖=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下),2013(07):155―156.

〖=2〗曹承伟.关于中国钢琴多元化发展的思考〖=J〗.黄河之声,2012(01):34.

〖=3〗鄢琴飞.中职幼师钢琴多元化教学有效性探究〖=J〗.黄河之声,2012(04):34―36.

〖=4〗徐宁.爵士钢琴教学在高师钢琴教学体系中的多元拓展〖=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04):268.

第8篇:对牛弹琴文言文范文

日日在讲台上吟诵,教师。月月在课堂里歌唱,回报的没有掌声,没有鲜花,更没有众口皆碑的名誉和万众瞩目的地位,教师是平凡的但她拥有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孩子们一架人梯,让一个又一个孩子从他肩头走过去,只在春蚕到死,蜡烛成灰的时候才被人想起,但她从不介意,依旧授业释疑,语化春风,依旧言传身教,频吐丹心;不怕烛熄丝尽,只期花红果硕。正如赵朴初先生的金镂曲》历尽艰辛终不悔,只是许身孺子,堪回首十年往事,无怨无忧吞折齿,捧丹心,默向红旗祭。

内心充满了激动和自豪,还记得初为人师的第一次登上三尺讲台时。但是面对连五线谱都不认识的学生,面对简陋的教学环境,开始怀疑我选择,但是教师的职责再一次唤醒我越是这样的学生,不就越需要老师来教会他做人,教会他知识,使他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吗?

因材施教,于是就细心观察每位学生。大胆改变了满堂灌”教学模式和学生们建立起平等、团结、友好的新型师生关系,终于,学生们喜欢上了喜欢上了这门学科。钢琴课先后被评为省、市级优质课,撰写的钢琴论文也多次在国家、省、市的论文比赛中获奖,课间在与学生的聊天中,从无数个童心未泯、天真活泼的学生的眼神中,感受到对知识的渴求和成才的渴望。

有位叫孟欣的学生非常好学,所教的幼师班里。理想就是考入高等的音乐学府,但是家境却十分困难,买不起钢琴,望着孩子求知的目光我决定每天晚上带她家里来练琴,不知牺牲了多少个休息日,不知错过了多少次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也不知道多少回被年幼的儿子称为坏妈妈,终于,三年后的八月,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当她拿着沈阳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气喘吁吁地跑到面前激动得说不出话时,却比她先流出了幸福的泪水,也再一次感到人民教师的无私奉献带给我无限欣慰和自豪。

第9篇:对牛弹琴文言文范文

一、听琴音

绝大多数音乐教师,都是使用风琴、钢琴、手风琴、电子琴等键盘乐器来组织教学的。因而,听琴能力的训练,是最基本的听觉训练,可不夫时机地提高听琴音的能力。

1.辨琴语。辨琴语,是属于常规性的听力训练。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就要经常进行辨琴语的训练。以便形成相应的技能。

2.说音名。?在每次教唱歌曲之前,都要进行说音名的训练。教师用琴弹出一个或几个音符(音组),让学生试着说出其名称来,以便提高感知音符的能力。

3.唱音符。?教师用琴弹奏音符或音组,让学生听后学唱,增强听音的记忆和表达能力。

二、听乐曲

让学生经常地听一听有关的器乐曲,在欣赏的过程中进行听力训练,是增强听觉器官感知能力的有效途径。

1.品乐器。乐曲,固然是由乐器弹奏出来的乐音。可在聆听某个乐曲后,让学生品味出是由哪种或哪些乐器发出的音响。例如:(1)《二泉印月》(二 胡);(2)《我是一个兵》(笛子);(3)《高山流水》(古筝);(4)《雨打琶蕉》(琵琶);(5)《喜洋洋》(唢呐、笛子、弦乐、打击乐等)。

2.讲曲名。让学生在每次欣赏乐曲后,准确无误地讲出乐曲的题目,以利更好地认知乐曲,丰富音乐知识。例如:(1)江南(广东)音乐(《紫竹调》、《步步高》、《十面埋伏>;(2)民族音乐(《信天游》、《小放牛》、《有个金太阳》;(3)西洋音乐(《天鹅湖》、《月光曲》、《斗牛士》)。

3.记曲谱。在识谱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让学生试着记录曲谱,进行较高层次的听力训练,提高边听边记的能力。当然不能超之过急,应由浅入深,由少到多,逐步量力而行,能记多少是多少,哪怕是象征性的也好。教师进行必要的检验和指导。激发感知、记忆,再现曲谱的兴趣,强化听音能力的训练。

三、听歌声

在音乐听力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收录机的作用,让学生欣赏录音磁带上的歌曲,然后进行相应的听力训练。

1.听歌曲。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利用收录机,播放著名或流行歌曲,让学生在欣赏不同风格和流派的歌曲过程中,进行感知歌曲的训练。例如:(1)民族歌曲(《沂蒙山小调》、《绣金匾》、《二月里来》;(2)美声歌曲(《我爱你祖国》、《北京颂歌》、《大海故乡》;(3)通俗歌曲《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好人一生平安》、《山不转来水也转》等。

2.评歌手。在听完录音或学生自己听过歌曲后,可令其评头论足地评议某些歌手的演唱风格及技巧,例如:李谷一、彭丽媛、董文华、郭颂、李双江、蒋大为、毛宁、杨玉莹等,从而增强鉴赏能力。

3.谈感受。在每次的听音训练之后,都应进行畅谈体会的训练,进一步提高感受和体验能力,激发学好音乐的兴趣;相互借鉴和启发,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使听力训练有所发展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