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楼宇智能化系统范文

楼宇智能化系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楼宇智能化系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楼宇智能化系统

第1篇:楼宇智能化系统范文

【关键词】智能楼宇;监控系统;监控软件

1 智能楼宇的定义

智能楼宇( Intelligent Building ),主要指的是将通讯自动化系统、办公室自动化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和结构化布线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便于日常进行统一集中地管理,以便能够实现安全、节能、舒适、高效等等特点的建筑物。

在一般建筑的基础上,智能楼宇通过配置能够实现智能化功能的众多设施,通过组建智能楼宇系统,能够实现楼宇的智能化服务,从而给住户带来节能、安全、搞笑、舒适等等。智能楼宇最重要的特征是在于其能够实现是能化。智能楼宇采用多元信息传输、管理、监控和一体化集成等等多种高新技术,从而实现资源、任务、信息的共享,进而实现高效、经济的目的。

楼宇其自身的自动化监控系统能够很好地将智能楼宇集成的特点体现出来。在智能楼宇的内部有大量的并且分散的照明、电力发电、空调、给排水、自动扶梯、电梯、防火、门禁安全、排烟等设备这些设备都需要通过各个子系统进行实时地监视、测量以及自动控制。并且各个子系统在实现独立工作的时候又能够互通信息,通过中央控制机从而能够最优化地实施管理与控制,这样便可以将整个楼宇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高。

2 智能楼宇系统的结构

只能够与系统大多是采用计算机集散式的控制系统,集中监控管理和分散控制,这样即使某一个节点出现问题和故障也不会对信号的传输和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可以确保每个子系统都能够相对地独立控制,并且在终端服务机上面又可以集中地进行管理,同事各个子系统之间在管理上又可以联动操作、互联操作以及互通操作。

智能楼宇从结构上面可以分三层网络:楼层级网络、自动层网络、管理层网络。这其中楼层级网络是处于最底层的,主要是通过传感器与各个分散的控制器相连,以总线连接,这样可以将现场监控所产生的信息传输到上一层,在进行处理。自动层网络处于中间层,与最底层相连,从而使得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能够实现贡献,以便与各种信息进行处理。与此同时,总线还必须留有接口以便与其他厂商的设备连接,从而能够与其他设备进行联网通信。管理层网络处于最高层,管理层主要是以软件通信程序的组件来进行数据通讯,这是联系服务器与客户端的桥梁,同事也是集散式控制系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其中 web 服务器能够为用户提供 web 服务程序,这样用户便可以通过浏览器远程访问系统,查看系统在运行时的数据,能够实时地、动态地掌握楼宇内的信息,并且根据自身的喜好进行一些调整。

3 智能楼宇系统的组成以及相关功能

智能楼宇系统主要是有以下几个方面组成:暖通空调控制系统、照明系统、消防系统和门禁系统。

暖通空调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空气质量传感器、控制阀以及温湿传感器、控制器、风阀驱动器、燃烧探测器。大多是采用从单点独立控制到中央控制的方式来操作,来调节通风、供冷和制冷,并且将压力、湿度、温度调节到让人最舒服的状态。

照明系统可以监控和记录不同区域、不同楼层房间内部的光线以及光线强度。并且根据不同的时间段来分析楼宇的用电状况,从而对相应的供应亮度进行设置。此外还可以根据所设定的时间来自动关闭/自动开启不同的区域的灯光,这样便可以达到节能的目标。

消防系统主要是由火灾报警设备、火灾探测设备、气体灭火设备、自动排烟设备、消防水设备等组成。通过复合式智能型的信号总机的管理,可以与电梯控制系统以及照明系统联动,从而在发生火灾等危机情况时能够帮助人群的疏散,从而减少因为灾情而导致的损失。

门禁系统主要包括入侵探测系统、防盗系统、访客认证系统、IC卡系统等等。

4 监控软件极其主要的模块

智能楼宇的主要监控软件具有下面的功能,远程管理以及图形化的实时监控,主动报警、自动轮询、管理、决策分析、数据的搜集等等。

4.1 管理用户权限

在管理用户帐号时提供具有不同权限的设定,根据应用软件以及使用的对象管理人员可以设定不同的使用权限,这样每一个使用者便只能够被允许操作特定的对象群。

4.2 系统的操作记录追踪

智能楼宇的监控系统能够追踪系统时间,追踪监控点所发出的异常报警,追踪用户的操作记录。

4.3 构建监控点的资料

命名每一个监控点以及监控点的时间、日期等信息,输入报警的说明以及初始化。

4.4 报警管理

每一个监控点都可以定义相应的不同等级的报警。当监控点发生警报时,能够将有关的信息自动传递到工作站。假若发现信息传递失败,就会反复地进行传送,直到信息传递成功。与此同时也可以设定在报警时发送相关的文字到字幕报警机,同样的也可以通过短信的方式将有关的信息发送到相关用户的手机上面,从而即时地发出警报。

4.5 彩色动态图形管理

将现场机械设备的试题结构与系统监控点规划整合成具有彩色动态的图形,这样湿度、温度、流量的变动状况以及量化数值都能够在动态图上面即时地显示,也能够即时地更新数值的变化,这样可以提升系统报警功能的管理效率以及效能。

4.6 曲线绘制和报表管理

智能楼宇监控软件能够对监控点的资料进行收集,给出多样化的资料收集报表,同时绘出相应的曲线,采用相关的预测模型,分析数据,从而提出有效的系统建议。

4.7 网页化的管理

智能楼宇的监控系统支持网页化的远程登录操作,使用者在使用密码登录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图形监控、报警查看、报表输出、设备日志等操作。

5 结语

智能楼宇智能化系统涉及到计算机、价值工程、自动控制、系统工程、通信工程、管理工程、信息工程以及与特定应用场合相关的众多学科。只有协调这些学科之间的管理,对各自的知识体系有全面的认识才能够有效地进行系统的集成。

参考文献:

[1]吴栋,葛宝荣.关于智能建筑楼宇自控系统的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2]李锋博.基于WEB的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设计与应用[J].电气应用.2009, 28(7).

[3]吴凡凡.二代证门禁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

第2篇:楼宇智能化系统范文

【关键词】智能建筑,楼宇自动化,系统

一、前言

智能建筑的楼宇自动化系统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为人类提供了省时省力的新方法与新手段,智能建筑的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实现,其效率之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二、智能建筑的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内涵

1、环境能源管理系统

电力照明系统:电力需求控制;变压器台数控制;发动机负荷控制;停电复电控制,昼光利用照明控制;点灭调光控制。?空调卫生系统:新风取入、新风供冷控制;冷热源机器台数控制;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冷热负荷预测控制;蓄热、热回收隔热控制,预冷预热运行最优控制;太阳能集热控制,蓄热槽管理;排水控制;节水控制和管理。

2、安保管理系统

防灾系统;火灾联动控制;防排烟控制;引导灯控制;消防控制;停电时间对应控制;防漏电防煤气泄漏控制。防范系统包括入退楼(室)管理;远距离监视;传感器报警管理;时间表管理;闭路电视管理,自动防范设备管理。数据系统是存取控制,IC卡管理,指纹管理;声纹管理;暗号管理,暗证指令管理;空间传送。

3、物业管理系统

计算系统;能量计量,租金管理,运行、操作数据编集和分析评价;系统异常诊断;节能诊断;报警信息记录编集。维护保养系统是机器维护时间表管理;机器劣化诊断;故障预知诊断;数据生成;自动清扫机管理;设备更新计划管理。

三、我国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现状

1、楼控系统产品开发较少

市场上流行的智能建筑楼控系统产品还是国外的一些著名品牌,我国的智能建筑楼控系统产品开发较少,没有占领智能建筑楼控系统的市场。除此之外,我国对空调系统的控制本质以及控制策略的研究深度不够,缺乏内涵。

2、应用还不够深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我国有一些建筑引入了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但只是实现了楼宇自控系统技术的应用的第一个层次,即只是简单地满足了人们对建筑物安全、舒适的要求。我国公共建筑的发展水平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也是最低的层次是在建筑中接通楼宇自控系统,使建筑内的设备管理系统正常的运行,从而满足人们对建筑物安全、舒适的功能性需求。第二阶段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优化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性能,使得系统原设计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达到降低能耗和设备运行成本的目的。第三阶段加大对楼宇自动化系统技术的科研投入,通过各领域科研人员的技术攻关,使智能建筑楼控系统产品国产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占领国内市场的最终目的。

3、控制性能没有得到完全优化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楼宇自动化系统的控制精度只能达到 ±2%,且阀门极易反复振荡。阀门反复振荡不仅会增加流体的阻力,增加能耗,而且会造成执行机构与阀门的磨损,增加了设备维护的成本。

4、传感器不能准确地反映建筑物和设备的运行参数与状态

传感器是自控系统的首要设备,直接作用与被测对象,所以,传感器必须具有高准确性、高稳定性和高灵敏度。但事实上,我国楼宇自控系统中至少有10%或更多的传感器准确性不高。另外,部分传感器安装位置有偏差,使得测量精度降低。

5、检测手段不足

在热源检测方面对燃料没有相应的智能检测手段,如对锅炉的用气或用油的检测。对用户的用气采用普通的表具;对用油没有计量表,只是靠每年的进油量来计算。没有智能检测仪表对楼层空调的能耗情况进行计量,采用精度不足的酒精温度计测量空调供回水的温度,因此,无法准确计量水系统的能耗;楼宇自动化系统中没有接入智能仪表,不能测量出冷却塔的运行能耗;一些供应商常常忽略对冷源离心机组的寻叶开度的监测。

6、缺乏能源管理,节能效果欠佳

尽管每个建筑楼控系统的投标书上都有节能管理的措施,但在实际运行中,没有一栋楼将节能管理措施落到实处。例如,锅炉没有在最佳效率区运行。每台锅炉都有一个运行的最佳效率区,锅炉在这种最佳效率区运行时,其产生的热效率会达到最高。而在低负荷区运行时,锅炉内的温度降低,虽然燃料的使用量有所减少,但燃烧工况较差,不完全燃烧也会增大,降低了燃烧效率。锅炉处于超负荷区运行时也会增加不完全燃烧,超负荷区设备运行速度加快,对燃料的需求也相应增加,短时间内,燃料无法充分燃烧,效率降低。另外,几乎所有智能建筑的冷热源没有在最佳时机被起动或停止,过早启动或过晚停止冷热源都会导致能源的浪费。

四、智能建筑的楼宇自动化系统的构成

楼宇自动化系统在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基础上,采用集散控制技术及智能化的调节和管理技术,不断监测大楼的各项设备,收集数据并分析信息,自动做出各种决定对设备进行控制:通过计算机系统及时启停各有关设备,并做出报告,避免设备不必要的运行,节省系统运行能耗;同时自动生成设备运行、维修报表,以保证设备运行可靠、安全。

1、空调系统(HVAC)

智能建筑中空调系统的任务是提供舒适环境,降低运行能耗。通过计算机控制空调机组向大楼各区域提供经过处理的空气,使大楼环境保持满意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新鲜度。其控制是通过监测送风温湿度和大楼内外环境温湿度与设定值比较,控制空调机组的加热、加湿或冷却等处理来实现的。同时还根据大楼内外的负荷变化,自动调节空调机组的风机转速、新风回风比、阀门开度等,以节省运行能耗。

2、消防系统

智能建筑中消防系统是智能建筑楼字控制自动化中的重要部分。消防系统主要由消防系统与消防联动控制这两部分构成。自动化系统管理,按照某种运行模式运行;而当火灾发生时,则转换到消防模式。此时消防系统通过楼宇自动化系统,向空调、电梯等的控制系统发出向消防模式转换命令,由这些设备自身的控制系统来实现消防动作。

3、给排水系统

智能建筑中给排水系统的监控目标是保证建筑物中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基本功能是对各给水泵、排水泵、污水泵及饮用水泵运行状态的监测,对各种水箱及污水池的水位监测,给水系统压力监测以及根据这些水位及压力状态,启停相应的水泵。

4、变配电系统

智能建筑中变配电系统的监控目标是保证建筑物的供电安全可靠。主要是对各级电力开关设备、配电柜高压和低压侧状态的监测;主要回路的电流、电压及功率因数的监测;变压器及电缆的温度监测;发电机运行状态的监测。由于电力系统的状态变化和事故都是在瞬间发生,因此利用计算机进行监测时要求采样间隔非常小。

5、照明系统

智能建筑中照明系统的控制与节能有重要关系,对照明协调的控制水映了楼宇自动化系统的水平。在智能建筑中它的电耗是相当大的,仅次于空调系统。与常规管理相比,采用楼宇自动化系统可省电30%一50%。这主要是对门厅、走廊、庭院和停车场等处照明的按程序启停控制、对照明回路分组控制、对用电过大时自动切断以及对厅堂及至办公室等地的“无人熄灯”控制。这些控制可以通过计算机设定启停时间表、值班人员远动等方式来进行,也可采用门锁、红外线等方式探测是否无人从而自动熄灯的控制方式。

五、结束语

在现阶段,要想以高效率方法进行建筑管理的工作,就必需以科技利用为重点,以提供方便和效率为突破口,全面智能建筑的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从而推进建筑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第3篇:楼宇智能化系统范文

绪论

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提高,促使了家庭实现了生活现代化,居住环境舒适化、安全化。这些高科技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了人们生活习惯,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楼宇智能化管理系统也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的。

楼宇的智能监控,是指以建筑为平台,以集中监视、集中控制、集中管理为目的,将各种监控设备与系统通过组合或集成,构成一个综合性安防技术防范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是安防系统的主要部分,也是智能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传统楼宇监控系统相比,现代监控系统多应用传感器识别技术及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这种系统将更合理、更高效、更快捷的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人们人身财产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推广智能楼宇技术,对于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智能楼宇系统集成的发展主要分为两种趋势:将安防系统、楼宇自控、消防系统的数据整合,交由统一平台进行管理;还有一种将楼宇自控、安防、消防、信息设备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集成起来,形成IBMS系统,一个平台控制5个系统。

目前,监控系统在智能楼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监控系统涉及电学、通信学、信息学、光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和领域,是比较复杂的一个综合性技术。本章仅就有关应用问题进行简要介绍。

一般监控系统组成原理如下:

(一)系统组成原理

智能楼宇监控系统是针对独立楼宇的安全防范技术,主要通过门禁监控和视频监控来确保住户的人身财产安全,同时通过住户自我监督防范来确保整个楼宇的安全。

(二)监控系统结构

门禁系统是新型现代化安全管理系统,它综合了各类自动识别技术和现代安全管理措施为一体,它涉及电子学、机械学、光学、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诸多技术。它是解决楼宇出入口实现安防管理的有效措施。

(三)门禁系统结构

1、密码识别技术

密码识别:通过检验输入密码是否正确来识别进出权限。

这类产品又分两类:一类是普通型,一类是乱序键盘型(键盘上的数字不固定,不定期自动变化)。

普通型:

优点:操作方便,无须携带卡片;成本低。

缺点:同时只能容纳三组密码,容易泄露,安全性很差;无进出记录;只能单向控制。

优点:操作方便,无须携带卡片,安全系数稍高

缺点:密码容易泄露,安全性还是不高;无进出记录;只能单向控制。成本高。

2、卡片识别技术

卡片识别:通过读卡或读卡加密码方式来识别进出权限,按卡片种类又分为

・磁卡

优点:成本较低;一人一卡(+密码),安全一般,可联微机,有开门记录

缺点:卡片,设备有磨损,寿命较短;卡片容易复制;不易双向控制。卡片信息容易因外界磁场丢失,使卡片无效。

射频卡

优点:卡片,设备无接触,开门方便安全;寿命长,理论数据至少十年;安全性高,可联微机,有开门记录;可以实现双向控制。卡片很难被复制。

缺点:成本较高

3、生物识别技术

生物识别:通过检验人员生物特征等方式来识别进出。有指纹型,虹膜型,面部识别型。

优点:从识别角度来说安全性极好;无须携带卡片

缺点:成本很高。识别率不高,对环境要求高,对使用者要求高,使用不方便。

视频监控系统是安全防范系统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种防范能力较强的综合系统。视频监控以其直观、方便、信息内容丰富而广泛应用于许多场合。

4、视频监控设备的现状

数字监控录像系统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PC机组合的计算机多媒体工作方式;另一类是嵌入式数字监控录像系统。

①计算机多媒体方式的数字监控录像系统

数字视频压缩编码技术日益成熟,计算机的普及化,为基于PC机的多媒体监控创造了条件。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a、PC机的多媒体监控主机综合了视频矩阵、图像分割器、录像机等的众多功能,使系统结构大为简化。

b、由于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多媒体远程网络监控不受距离限制;

5、视频监控系统基本功能要求

(1)视频监控系统(cctv)应提供独立的网络数据库和独立的网络系统,支持通过基于TCP/IP的局域网,或者通过Internent从远程通过登录综合安防管理系统的Web页面对系统监控和管理;

(2)较强的扩容性,要求有足够的设计冗余;

(3)将强的兼容性,可兼容第三方产品;

(4)产品成熟,稳定性高,适应7×24小时工作;

第4篇:楼宇智能化系统范文

关键词 电气自动化;系统智能;楼宇;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M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80-0030-02

楼宇智能化已经成为了现代建筑的一种发展趋势,而实现楼宇的智能化过程中,电气自动化系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电气自动化系统作为现代建筑物自控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对于实现楼宇智能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下,就有关电气自动化系统在智能楼宇中应用的关键技术进行简单的探讨。

1 楼宇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设计

对现代建筑的设备自动化系统进行设计时,所要遵循的原则就是要充分地发挥建筑电气系统的功能,保证整个建筑的电气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使各个部分进行合理的组合,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和人力资源。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弱电设计主要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与协调,包括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建筑物的接地安全设计、火灾自动报警和联动系统的设计、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通信网络系统的设计、信息网络系统的设计、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设计、有线电视系统的设计、扩声系统的设计、呼应信号系统的设计和公共显示装置的设计等。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的中央管理统计机要集操纵、报警、表现、打印以及优化于一体。这样的集中化设计,可以有效的克服常规仪表控制功能单一的限制性和集散系统控制分散后人机难以联系,无法进行统一管理的缺点。智能楼宇中电气设备的接地设计在整个接地系统设计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电气接地系统的安装是否合理关系到整个建筑物供电系统是否能够安全运行。

现代化的智能楼宇建筑,对于接地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继续沿用基于现代控制基本理论的集散型统计机控制系统,会导致电子设备由于受到干扰而不能进行正常工作。所以,现代智能建筑在接地系统设计方面,必须包含电子设备直流接地系统、安全保护接地系统、交流工作接地系统和防雷保护接地系统。在进行建筑物的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时,一定要严格按照上级批示的文件进行,同时还应该遵循建筑单位的相关设计要求,还要有相关的工艺设备的清单。进行建筑物的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施工时一定要按照国家和相关部门的规定、程序和标准进行执行。另外,智能楼宇中都设置有具有防静电要求的程控交换机房、消防和火灾监控室,还有一些不能受到电磁波干扰的电子仪器设备,基于以上这些原因,在智能楼宇的设计时还要设计防静电和防屏蔽接地系统。

电气化自动系统设计是为了把整个建筑物内部的各种机电设备的信息进行有效地分类、处理和研究,采纳应用最优化的控制技术,内容能够给对各个系统进行全面而集中的管理,是整个系统内的设备都处在有条不紊、高效协同的运行状态,最大限度的减少各系统的造价。

2 电气自动化系统在楼宇智能化中应用的关键环节

2.1电气接地

2.1.1 TN-S系统

当建筑物内部没有独立的变配电的时候选用TN-S系统进行接地,TN-S是三相四线加PE线的一个接地系统,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其中性线N和保护接地的PE线,除了共同接地之外,二者不再有任何的连接。在这个系统中安全的基准电位已经具备了,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才去的技术只要和N-C-S系统所用的技术相同即可,就能够把TN-S系统作为整个建筑物的接地系统。这种接地方式的使用,仅限在建筑物内的计算机没有其他特殊要求的时候。

现代的智能楼宇中,多使用单相用电的一些设备。单相用电设备的大量使用,使得楼宇内的单相的负载增大,最终使得三相上的负荷出现不平衡,使中性线里出现随机电流。此外,建筑物内使用的荧光灯,由于数量极大造成了,其发生的三次谐波会全部在中性线上进行叠加,使中性线的电流大大增大,鉴于这个原因切记不能把中性线直接接到设备的外壳上。因此,智能楼宇内应该包含电子设备的直流接地系统、交流工作接地系统、安全保护接地系统和防雷保护接地系统、防静电和防屏蔽接地系统。

2.1.2 TN-C-S系统

这个系统由TN-C和TN-S两个系统共同组成,其分界面就是N线和PE线的连接点所在平面。一般在由变电所提供供电的一些场所使用这种系统。需要注意的是,在进户之前需要对TN-C系统进行重复接地,TN-C系统重复接地之后就转变成为了TN-S系统。对于TN-C系统来说,其主要内容前面已经介绍过了,对于TN-S系统来说,其主要特征是N线和PE线在进户时共同接地,之后不再有任何连接。在这个系统中N线处于常带点状态,PE线始终不会带电,因此TN-S系统大大的提高了安全性。

2.2电气保护

2.2.1交流的工作接地

所谓的交流接地指的就是需要把变压器上的额中性线或者使其中性点进行接地处理。这里对于接地的中性线材质有要求,必须采用绝缘的铜芯线。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的是配电设备中的辅助等电位的接线端子不能外露,也不能和其他接地系统进行混接。在高压系统里对中性点进行接地处理,主要是为了确保继电保护器能够进行精确的反应,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避免零序电压发生偏移现象,这样就很好的保护了三相电压,使其平衡。

2.2.2 安全保护接地

这里说的安全保护接地就是要把电气设备上的没有带电的金属部分和接地体做一个金属连接。这个过程的具体操作方法就是建筑物内部的所有用电的设备和建筑区附近的金属构件,利用PE线把其良好的连接在一起。但是切记不要把N线和PE线连接在一起。

2.2.3最佳保护方法

现代建筑中防静电和防屏蔽保护也十分重要。可以把设备的外科和PE线进行连接,导线的屏蔽接地端要确保其屏蔽管路的两端和PE线的连接安全可靠。

2.2.4直流接地

在现代化的智能化楼宇中会使用到很多的计算机设备以及通讯设备,这些设备进行的信息的输入、转化、传输以及放大和最终的输出的时候都是利用微电位或者微电流的高速变换来完成的,而且每个设备之间要通过互联网的协同才能完成工作。为了确保这些设备工作的准确有效性,在设计的时候,首先要配备一个稳定的供电电源,另外还需要配备的就是稳定的基准电位。引线的材质一定要选用铜芯绝缘线线,并且要求其要有较大截面积,引线的一端要与基准电位相连接,其另一端要进行直流接地。在这个过程中,要切记不能给将和N线和PE线连接在一起。

2.2.5防雷接地

现代智能楼宇中由于其需求,会出现很多的电子设备系统和各种各样的布线系统,在这些电子设备和布线系统里有很多怕雷击的部分,雷击会给这些设备带来很大的危害。鉴于以上原因,在整个建筑物例所进行的一切功能接地,都要把防雷接地作为第一步工作,并且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完善的防雷体系。参照建筑物相关的负荷等级规范要求,对建筑物进行防雷保护体系设计时应该按照一级防雷保护进行设计,组成一个具有多层屏蔽的笼形防雷体系。

3 结论

电气自动化系统在智能楼宇中的应用对于实现现代建筑智能化有着非凡的意义。只有在深入的认识电气化自动系统在智能楼宇中应用的关键技术环节,才能够做好电气化自动系统的设计,确保智能楼宇设备运行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马永翔.电气设备防雷与接地保护分析[M].北京:中国高等教育,2002(6):89-99.

第5篇:楼宇智能化系统范文

关键词:智能建筑;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研究

前言

随着信息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渐实现了普及性的应用,在此背景下,智能建筑系统应运而生,通过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与控制,实现对了建筑内外部环境的全方位实时监管,并给相应的居住者创造了一个舒适且安全的居住环境。也正是基于智能化楼宇建筑的兴起,人们居住环境也逐渐步入到了智能化时代,这不仅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而要想实现楼宇自动化系统的不断优化与完善,就需要针对这一自动化系统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与探讨。

1楼宇自动化系统综述

1.1概念

楼宇自动化系统是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为基础,实现对建筑内空调、照明等各个子系统的控制,并实现对建筑周边环境的监管,进而在确保建筑各个子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基础上,为居住者提供一个舒适且安全的居住环境。

1.2系统组成与配置

第一,系统的组成。这一系统主要是由如下子系统组建而成的: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消防系统、保安系统以及运输管理系统,各个子系统以智能化技为基础,进而通过有效的监管与控制,以通信系统为联系,确保整个楼宇的安全性,能够针对突发事件等进行及时且高效的处理,即通过一体化协调控制来打造出一个智能化居住环境。第二,技术配置。在楼宇自动化系统中,相应的系统配置为:以设备控制与监测需求为基础,实现相应传感器、DDC控制器、执行器以及中央管理机的配置,在此基础上,以通讯网络的建立为媒介,实现相应数据的交换,然后以统一控制模式的构建来实现对统一的协调管理与控制。针对相应管理系统,需要结合实际监管工作之需,实现相应管理软件的配置。

1.3楼宇自动化系统下的功能

楼宇自动化控制的实现主要的凭借计算机网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实现对楼宇内部各项机电设备的控制,同时实现对楼宇外部环境的监管部,进而以集中协调管理模式的构建来实现对楼宇的全方位自动化监管,进而以智能化管理的实现对相应居住者提供一个舒适且安全的居住环境。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如下:第一,实现对楼宇内部机电设备的实时监控与管理,通过智能化的控制来实现对其运行状态的管理,确保相应服务功能的发挥;第二,在实际监管的过程中,能够将相应的监测数据信息进行自动检测与显示,并能够进行保存、查询与打印,进而为相应的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的信息数据基础;第三,能够针对各项异常变化进行自动调节,进而为确保各子系统能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同时针对意外突发事件进行及时且有效的处理;第四,实现对楼宇自动化系统下各子系统运行状态的协调与管理,确保各项机电设备等始终处于高效且稳定的运行状态之下;第五,实现对楼宇内住户使用水电以及煤气费用等的自动计量。

2智能建筑中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现状分析

当前,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化控制技术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各领域之中,而在建筑行业中,通过楼宇自动化系统的搭建能够为实现智能建筑的构建奠定扎实的技术基础。而从目前楼宇自动化技术应用的现状看,我国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而国外在该领域上已经遥遥领先。基于中国目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均的现状,城乡在经济上发展差距大,因此,很对地区都尚未实现楼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整体上看,这一系统在国内应用的现状如下:第一,在该系统相关产品的研发上,国内要明显落后与国际发达国家,产品在市场上站不住脚,尤其是在空调这一子系统上的研发深度还有待进一步的拓展。第二,在构建智能建筑的过程中,虽然一些地方已经初步将BAS应用于其中,但是,这一应用仅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发挥出该自动化系统的作用与应用价值;第三,控制性能水平偏低,从实际应用的现状看,整体上的控制精度较低,相应的控制能耗量偏大,同时对设备的磨损大,进而致使运行成本过高;第四,相应传感器的性能偏低。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传感器作为传输信息数据的媒介,需要具备较高的稳定性与灵敏度,进而才能够将设备实际运行的参数等进行反应,以确保实现对各系统运行状态的有效掌控与处理,但是,我国楼宇自动化系统下的传感器设备整体上性能偏低,在实际安装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现象,无法实现对系统运行状态的准确测量;第五,在检测上缺乏完善的措施。在热源检测上所采用的检测工具过于单一,无法实现对各项热源消耗的有效测量;同时,并没有针对空调能耗量安装完善的职能检测仪表系统,进而也就无法实现对空调系统能耗量的有效测量;第六,尚未在应用楼宇自动化系统的过程中,实现相应智能化节能管理措施的落实,因此,整体上也就无法实现对建筑能耗问题的有效控制,尤其是在锅炉设备上,实现节能监控措施的落实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是深入实现楼宇自动化系统应用的根本目标之一。

3智能建筑中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前景展望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面对能源紧缺、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现状,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求建筑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落实绿色节能设计理念,以实现建筑节能目标,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基于这一行业发展战略与理念下,智能建筑逐渐成为了行业的一大发展方向,实现对各项技术的合理利用,以充分发挥出楼宇自动化系统的作用,进而能够为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奠定技术基础。而要想进一步实现BAS的完善应用,则就需要从技术基础着手,进一步凝聚优势技术,升入实现相应系统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为促进该系统的深入推广与使用奠定基础。而正是基于当前智能建筑所拥有的广阔发展空间,为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在具备技术基础的同时,开辟了良好的发展新途径,相应楼宇自动化系统将会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在国内智能建筑中实现更为广泛的应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时代下,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楼宇自动化系统应用而生,而将其完善的应用于智能建筑中,则能够为相应的居住者提供一个安全且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也能够为进一步落实建筑节能奠定基础。文章在阐述这一系统组成、配置与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对当前这一系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而从分析中也不难看出,智能建筑也逐渐成为了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主流发展方向,而相应的楼宇自动化系统也必将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徐岩.浅谈智能建筑中的楼宇自动化系统[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08,5:15-18.

[2]王叙.智能建筑中的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分析[J].四川水泥,2015,4:16.

[3]牟翔.智能建筑中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发展与未来[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5,6:87-90.

第6篇:楼宇智能化系统范文

关键词:智能楼宇自动化系统设计应用LonWorks技术

中图分类号: TP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BAS) is the use of computer and network technology to realize the automatic control equipment in the management system, as the core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due to its advantages of a series of is widely applied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building. View our intelligent building market of prosperity, intelligent building syste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has become a more and more focus the attention of the society, in this context, LonWorks as an advanced, convenient network control technology i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ystem has a distinct advantage. This paper, from the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concept, composition and application perspectiv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technology based on LonWorks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design principles.

Key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design application LonWorks technology

1 自动化系统在智能楼宇中的应用

1.1 智能楼宇及其自动化系统概述

智能楼宇是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建筑艺术通过系统集成方法实现其有机结合,运用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进行高效的收集和处理,并通过建筑、设备的优化组合构成其安全便利、投资合理,及符合现代社会各类服务要求的建筑物系统。作为智能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楼宇自动化系统(BAS)是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来实现楼宇内设备自动控制的管理系统,它将楼宇内部的各种设备都连接在统一的控制网络上,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经由传感器完成现场数据的采集和传送,并依据特定的技术标准,对各设备工况进行实时的逻辑分析,再通过驱动执行器保证设备运行自动控制在事先设定好的工作状态内。

1.2 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及其应用

目前智能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中央管理计算机与通信网络等部分。依据我国的行业标准,自动化控制系统还可分为消防与安防系统和设备管理与自控系统,其管理内容涉及到防火系统、防盗预警系统、变配电系统、空调机供暖及制冷系统、照明系统与电梯系统的监控与管理,包含了建筑设备运行的方方面面。楼宇自动化系统的优势在于:系统保证建筑设备以最佳工作状态运行,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提高了其使用寿命,降低了维修成本和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有利于管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同时,合理的配置与优化节省了能源的无意义消耗,数据显示,合理的运行方式可以节约建筑设备能耗的15%以上,大大降低了建筑的能源开支的同时,也为物业管理的现代化提供了便利。

2 设计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

2.1 设计的总体规划与技术的选择

自动化系统设计的首要环节是设计目标的确立,应从建筑类型、应满足的功能需求等问题出发,对楼宇内部所有电器设备(变配电系统、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等)进行分析,制定出设备功能与运行状态的明细,对其控制目的、效果进行阐述,以合理评估出设备的最佳运行状态及组合效果。其次,应合理选择其总线技术等控制方法。自上世纪80年代末现场总线技术应用于过程自动化现场设备的控制以来,这种现场设备通过网络进行互联的通信技术改变了传统控制系统的结构、安装及设计方法,目前已在各类智能建筑中广泛普及。由于自动化系统的监控范围较广,功能要求多而分散,为保证各子系统运行的独立性,目前多采用集散式的控制系统,但这种系统普遍存在着实时性不高、交互性不强的问题。而以LonTalk作为标准通信协议的LonWorks技术遵循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公布的开放系统互联(OSI)参考模型的定义,提供了OSI参考模型定义的全部7层协议,通过变量直接面向对象通信,网络协议开放,并可实现互操作。与传统的集散控制相比,LonWorks技术具有以下优点:LonWorks技术的核心元件Neuron芯片内部带有3个8位微处理器(分别用于链路层、网络层的控制和执行用户的应用程序),并包括11个I/O口和完整的LonTalk通信协议。包括神经元芯片的Lon节点具有通信和控制功能,部分节点故障不会造成系统瘫痪,提高了设备调试的便捷程度及系统的稳定性;其微处理器接口程序MIP软件可开发出各种低成本的网关,保障了各种网络互联的实现;此外,该技术还支持双绞线、电力线、电源线等多种通信介质及其互联,并提供LonBuilder、NodeBuilder等强有力的开发工具平台,有利于系统的设计、维护和升级改造。基于上述优点,近年来,LonWorks技术也开始广泛应用于我国智能楼宇的设计与建设中。再次,根据建筑特点优选技术形式后,还应做好系统的选择、测试、安装与调试工作。

2.2 基于LonWorks技术的楼宇自动化系统的设计

LonWorks技术是专门为实时控制而设计的,在Lon网络中大批设备与Lon的控制节点相互配合,使用LonTalk协议。经过多种传输媒体进行节点之间的通信,灵活组成各种各样的分布式智能控制系统。该技术能在控制层提供互操作的Lon现场总线技术,其安装的节点数远超其他现场总线产品,几乎囊括了测控应用的所有范畴,具有成本低、便于编程、操作、定制和扩展等诸多技术优势。

在系统的设计实践中,由于LonWorks技术的网络结构相对简单,并具有极好的扩展性,因此针对不同用户的功能需求,不需对网络结构进行修改,而可直接选用不同的控制节点,编程后再连接至控制网络即可。为体现系统易于集成、成本经济的优势,可将安保、空调、照明与通风等控制子系统设计为单一的开放式网络决策,如在房间内设置LR15133-10Helio多功能传感器,将个别房间中的供暖控制器从待机状态设置为舒适模式。光传感器检测进入房间的自然光并将此信息通过LonWorks网传输到Helio控制器,控制器自动在相关区域内调节光源,保持场所恒定的亮度,当有充足的自然光时,控制器就会关闭灯具。此外,基于LonWorks技术的Honeywell高级楼宇自控系统与其他Honeywell系统集成,还可控制包括暖通、照明、智能卡门禁、消防报警以及闭路电视监控系统。Honeywell Excel 10 FCU控制器可将房间温度保持在理想的范围内,并按客户需求采用PI算法控制的FCU与暖气片的自动运行,对室内温度进行控制。为实现上述系统中的供暖及制冷效果,应对其固件进行特别设计,使系统既节约了设备运行成本,又能配合用户的喜好调整各环境参数,体现智能建筑设计的人性化。

3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智能建筑的核心,楼宇自动化系统因其具有的一系列优点正广泛应用于建筑的建设与管理中。鉴于我国智能建筑市场蓬勃发展的态势,楼宇智能化系统的研发和应用越来越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而LonWorks作为一种先进、便捷的网络控制技术在系统的实现上具有明显的优势,随着该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新一代互操作式、开放型的控制系统必将给用户带来更加便利、经济、可靠工作和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德英, 寿大云. 绿色建筑能源综合利用与智能控制技术研究[J].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4).

[2] 徐岩. 浅谈智能建筑中的楼宇自动化系统[J].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 2008, (05).

[3] 马占敖. 基于LonWorks技术的智能建筑楼宇自动化系统的研究[J]. 制造业自动化, 2010, (06).

第7篇:楼宇智能化系统范文

关键词:智能化楼宇;安保系统;中间者劫持;胁迫密码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0)07-0171-02

一、智能化楼宇安保系统的功能及应用

(一)智能化楼宇安保系统的功能

主要功能有以下七点:

1.防范:防患于未然是该系统的主要要求,无论对人对财对物,防范都是必须放在首位的。

2.报警:当安全受到威胁或破坏时,系统应能及时报警。

3.监视:系统应能够对楼宇中需要监视的部位进行24小时的不间断监视,并保存一定时间段的监视记录。

4.记录:当发生报警或其它紧急情况时,系统应能够迅速地把报警区域的环境、声音、图像等数据及时记录下来,以备查验。

5.防破坏:当系统内一些关键设备或线路遭到破坏时,系统应能够主动报警。

6.自检功能:系统应能够进行不定期的自检,并具有消除误报、漏报的功能。

7.联动功能:安保系统能够与消防、门禁、广播等系统联动。

(二)安保系统的应用

从应用方面来看,安保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室外监控:包括摄像一体化球机、室外边界红外对射探测器和电子围栏等。

室内监控:包括门禁系统、固定摄像头和异常入室探测系统等。

监控中心:包括报警主机、监控电视墙和硬盘录像机等。

二、安保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中间者劫持

这类漏洞形成可以归纳为硬件开发商的懒惰。因为他们在SDK中便将最底层的命令格式公布了出来,有的甚至还没有要求身份认证。

以加拿大的报警主机“定安信(DSC)”为例,布防、撤防,均通过编程来实现,布防撤防指令的操作不需要任何身份识别。因而这就可以使侵入者轻而易举的通过公开的命令来入侵系统或者利甩某报警主机是直接采用UDP发数据包命令的方式,所有数据都是明文传输的,而且没有任何身份认证。

(二)伪造

对于需要身份识别的系统,便会存在伪造漏洞。

1.指纹。伪造指纹比较困难,指纹是比较安全的一种身份识别方式。

2.磁卡、IC卡。磁卡是最为简单的一种卡,也容易被复制,比如前段时间很多的用户银行账户被盗事件。相对而言,IC卡内部设计更为复杂,甚至有CPU和存储空间,但成本也是依次递增,这也是为什么安全性更高的IC卡没有淘汰磁卡的主要原因。

当然,所谓安全没有绝对,就在不久前,MIFARE芯片也被破解,任何人只需一台相应的造卡设备以及识别算法便能做出一张自己需要的卡。

3.密码。密码一般都是纯数字而且位数较少,这在理论上使得暴力破解成为可能。不过最严重的问题是如何接入暴力破解器。

4.门禁系统。门禁系统的漏洞主要是当一次认证后,开门的时间段中可能有多个人通过,未实现“一卡通一人”的理念。即使是通过普通图像建模,只要几个人抱在一起还是可以通过,通过图片比对差异。误报的概率会很大,而且伪造现场也比较容易。目前,比较可行的办法是从物理上来实现安置特殊的旋转门,每个位置只能容纳一个人,身份被认证一次就旋转一次,达到只通过一人的目的。

(三)过分信任专网

例如,总线报警主机的搜索配置工具。它会自动搜索接入到网络中的报警主机,搜索到后提供修改功能。这也就意味着,只要能进入专网,几乎不需要任何计算机知识,便能将使用该类型报警主机的安保系统,为所欲为。类似的情况,在各种不同类型设备中都存在,可以认为是一个通病。

(四)物理设备和线路的入侵

1.线路。即使是专网网线也总有外露的地方。将其截断让其接入一个自带的网络设备,同时也把自己接入这个网络设备,从而成功进入内网。比如,用于连接前端DVR的网线,可以获取前端的视频数据,当然,前提是能解码这些数据,使之成为图像。更为安全的做法是欺骗监控中心的安保系统,比如就门禁系统而言,安保系统里的设备连通状态是通过ping命令来判断的,实现欺骗是很容易的。门状态是通过查询返回数据包实现的,也可以伪造。如果对一个设备足够了解,完全可以伪造数据包进行传输,甚至接入一个自带的设备,在断掉监控中心与真实设备的联系之后,马上接入我们自己的设备(也可以是模拟软件),重新建立连接即可。设备断线后,安保系统是会尝试重新于服务器安装有iGuard,导致不能执连接的,短暂的设备掉线状态,甚至不会引起监控人员的注意,因为在他们的常识中,网络本身就是不稳定的。

2.验证设备。无论是虹膜或是指纹还是读卡器,它们的认证系统一般都是存在于自身芯片内,经过复杂的计算后。最终的实际对外操作,也可能只是输出一个高低电平而已。如果可以接触到这些设备的物理线路,暴力破解便成为可能,也可以自行接入一个能成功输出相应电平信号的设备。

(五)胁迫密码

胁迫密码是在发生意外情况的时候,既要保障当事人员的人身安全,又能及时报警的需求下诞生的。整个流程比较简单,例如金库值班人员被劫匪持枪威胁打开金库门值班人员输入密码系统判断用户输入的是胁迫密码开门并报警。但是金库附近依然风平浪静,劫匪取走钱还未走出大门,便被等候多时的警察抓住。胁迫密码一般较为简单(也可以修改),比如有的一卡通门禁系统便是从0到9只要输入任意四位相同的数字即为胁迫密码,如1111、9999。

三、解决方案及发展趋势

(一)解决方案

1.提高硬件设备的安全系数。要求硬件设备的指令操作至少需要身份识别,以减少入侵的可能性。

2.尽量采用安全系数高的识别方式。比如指纹、虹膜、安全系数高的ID卡等,设定安全系数较高的密码。

3.多种安保方式相互配合使用。以上提出的问题仅仅是从技术层面上的一些问题,但是在实际过程中,我们可以加强各种安保方式的结合,减少不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即使能够混入这一关,也很难再次顺利通过下一监控关口。

4.积极发挥安保工作人员的力量。楼宇智能化并不意味着安保工作者的退出,无论何时都要加强安保工作者的责任感,并且提高安保工作者的素质和地位。

5.大力发展新技术,并且推进新技术的商业应用。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模糊识别技术的发展,智能识别将来会有较大的潜力。

(二)安保系统发展趋势

1.数字化。系统在传输过程中,音视频信号和各种传感器采集的信号由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发展。众所周知,模拟图像是无法进行处理的,但是一旦模拟信号数字化之后,我们就可以通过很多技术和软件来对图像进行处理。另外,数字技术的芯片价格下降。音视频数字化后的压缩、解压由软件解压逐步向硬件解压过渡。其中,MFEG4为压缩、解压主流格式。

2.网络化。随着数字音视频的应用,IP网络成为系统联网的主要方式,并由局域网向INTERNET发展,实现远程信息调用,远程控制和远程维护。目前网络为模拟网络与数字网络并存的局面。

3.集成化。由于数字技术标准的全球化、跨行业化,得以在系统传输中与其它安保系统融合集成在同一信息平台进行传输。由最初的电脑管理端集成向传输集成发展,并最终实现用户终端集成。

4.智能化。模拟信号数字化之后,我们有更多的技术和软件来对图像进行处理,比如说,移动侦测报警、行为模式分析、面部识别等智能化技术。智能分析技术改变了传统监控的被动防御地位。变被动为主动。对视频信息进行分析,提出有用的信息以报警的形式反馈给用户。

目前智能化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做智能分析的厂商大部分是国外的,国内的厂商还刚刚起步,只是在局部的领域开始尝试应用,目前应用比较多的是在交通方面,比如,闯红灯车辆的识别和管理。

四、结语

随着电子、通信领域的技术发展,适合中国楼宇建设和管理需求的智能化楼宇系统已经在可视对讲基础上,融合信息家电、智能控制、计算机网络等技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产业之路,其技术与产品已走到世界同类产品的前列。在各地信息化建设的推动下,楼宇信息系统也必将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Magic dog.浅议安保系统中潜在的安全漏洞[J].黑客防线,2009,(11).

[2]肖莹,潘世辉.网络视频服务器在大楼安保监控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3).

第8篇:楼宇智能化系统范文

关键词:智能化小区;对讲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0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3-0265-02

1 系统设计指导思想

对讲系统是小区智能化的核心之一,在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访客在各单元门口经过相应住户确认后,由住户为其开启单元门方可进入;住户进入单元经过门禁系统识别身份,由住户通过分机按动开门键让来访者进入。

(2)通过对讲联网系统,使住户与住户、住户与小区管理部门建立一条内部通讯的通道。

(3)考虑到在整个小区的建设过程中,是整体设计、分期开发建设,小区的安防系统相应的也是总体设计,各系统独立分段施工,整体建成后联网运行。

(4)系统的可靠性,可扩充性和系统可维护性是本系统能否真正实用的关键所在。系统的可靠性包括系统设备的可靠性,信号传输的可靠性,抗人为故障的能力。系统可扩充性包括系统能否逐步扩充用户数量,系统主机容量,传输距离,系统编码能力,内部通信的通话通道数量。系统可维护性是指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故障部位,并在不影响整个系统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更换设备,尽可能不影响其他用户的使用。并确保在发生设备故障、线路故障时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

(5)合理的性能价格比,以及系统网络能与小区综合布线融为一体从而减少重复布线和施工成本。

2 系统设计

对讲系统在国内比较著名的有视得安、慧锐通、安居宝等,本系统采用的国内最著名的视得安SD-980对讲系统来进行说明(慧锐通则采用H1系统,其功能与视得安相似,在此不再详述),是一种采用单片微电脑控制技术,数位式总线传输技术而设计的小区安防控制系统。

整个系统由安防管理中心、单元门门禁主机、出入口门禁主机、住户室内分机四个主要部分构成。

系统以SD-980M2管理中心和中心电脑为整个系统的管理和控制中心,通过信号转换器将各单元系统连接起来。

系统中的器材款式繁多,功能全面,适合各种不同的楼宇结构和用户的不同要求。整个系统中同类器材可以直接互换,为用户不同时段的要求打下基础。

总线制全数字双向对讲报警系统是采用数字编码技术和双向通讯传输技术,整个系统能双向通讯,即室内分机能向管理中心报警,并与管理中心、楼栋主机实现双向呼叫。

其系统网络是单元内垂直部分四芯总线连接。这种系统适合小区内部对讲系统,同时可扩充实现家庭防盗报警联网系统,因此该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3 系统配置

3.1 建筑结构及保安系统设计要求

采用可视对讲访客系统和门禁管理系统。访客在各单元门口经过相应住户确认后,由住户为其开启单元门方可进入;住户进入单元经过门禁系统识别身份。

以下通过系统配置、功能介绍及系统各部件的技术指标来更进一步的说明此系统的优势。各部分需要配置的设备数量可根据小区住户数以及别墅、高层的具体分布和数量来酌情决定。

3.2 系统配置说明

别墅区:

(1)彩色别墅主机。小区内低层别墅户型各配置一台。

(2)彩色免提报警分机。小区每个住户配置一台可视分机。

(3)保护器。因每个保护器最多可带4台分机,故可根据别墅数量,每4个别墅配置1台保护器。

(4)不间断电源。别墅每4个配置一台电源。

(5)讯号转换器。讯号转换器用于小区联网时,子系统分片讯号转换。

小高层、高层区:

(1)可视数码门禁主机。小区内每个单元各配置一台可视数码门禁主机。

(2)分机。高层每个住户配置一台可视分机。

(3)解码器。因每个解码器最多可带16台分机,故可根据楼型结构,每个单元配置不同数量解码器。

(4)不间断电源。因每台电源可带6-8台解码器,故小区可每个单元配置一台电源,主机单独一个电源。

(5)讯号转换器。讯号转换器用于小区联网时,单元系统讯号转换。每个单元配置一台。

联网部分:

(1)集线器。集线器用于大型小区联网时布线方便。

(2)管理中心。管理中心用于小区联网时综合管理。

4 系统功能

4.1 别墅区

(1)住户监视功能。住户通过室内对讲话机的“监视”键可主动监视门口机,并实现双向通话,开锁。

(2)报警功能。当住户家里发生燃气泄露警情和烟雾火灾警情时,住户分机可自动向管理中心报警,另外,住户在遇到警急情况时,可通过分机外接紧急按钮直接向管理中心报。

(3)故障隔离功能。别墅区里的每个住户分机在出现故障时,可通过保护器与该系统主线分开,以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不影响其他住户。

(4)备电应急功能。系统带有备用电源,确保小区供电失常情况下,系统可保持一定时间的正常使用,通讯畅通无阻。

(5)报警显示功能。管理中心可接受、显示并记录各住户发送过来的报警信息;在管理电脑安装软件、加载电子地图后,可记录并显示出详细地址。

(6)通讯保密功能。SD-980系统采用中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确保信道安全、保密。

4.2 高层区

(1)具有密码开锁及访客呼叫功能。住户回家时,可通过单元门口主机刷卡或输入密码开启单元电控锁,进入单元门;访客来到相应的单元时,通过该门口机与住户呼叫通话,由住户确认后,开启单元电控门。

(2)报警功能。有人非法开门进入时,住户可通过分机可向管理中心报警。

(3)故障隔离功能。一个单元里的某个住户分机在出现故障时,可通过解码器与该系统主线分开,以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不影响其他住户。某个单元联网出现故障时,可通过转换器与网络分开,以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

(4)备电应急功能。系统带有备用电源,确保小区供电失常情况下,系统可保持一定时间的正常使用,通讯畅通无阻。

(5)通讯保密功能。SD-980系统采用中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确保信道安全、保密。

(6)报警显示功能。管理中心可接受、显示并记录大厦住户发送过来的报警信息;在管理电脑上安装软件、加载电子地图后,可记录并显示出详细地址。

5 工程施工布线

(1)分户线:别墅区从保护器到分机之间连线,信号线(RVVP6*0.5 mm2);高层区从解码器到分机之间连线,信号线(RVV7*0.3 mm2)。

(2)单元主干线:别墅区从门口机到分机之间连线,信号线(RVV3*0.5 mm2),视频线(SYV75-3);高层区从主机到单元顶层之间连线,信号线(RVVP6*0.75 mm2)。

(3)系统联网线:单元转换器到管理中心之间连线,信号线(RVVP4*1.0 mm2)。

(4)视频线和信号线严禁与强电线包括AC220V在同一个线槽内或线管内,平行布线时,应间隔30cm以上。

(5)视频线和信号线应与有线电视、电梯线缆等分管布线。

(6)视频线应用视频专用(BNC头)接线,可压线也可焊线。

(7)信号线应用螺丝压线或焊接,或手工接线,但接线头不得用电工胶布缠绕,推荐使用热缩套管加热封装。布线中间不得有接头,应将接头尽量设在器材的接线端子上或接线端子附近。

(8)系统所有接线线头上应有线号标识。

参考文献

[1]唐艳.周界防范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应用[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6(3).

[2]高素萍.智能小区安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气应用,2006(25).

[3]唐艳.可视对讲智能化系统在国华经典小区中的应用[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6(25).

第9篇:楼宇智能化系统范文

【关键字】:楼宇自控节能体会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友谊院区是拥有急救中心、骨科中心、脑病中心、肾病中心四大医学中心及一个现代化的中心实验室,是一所智能化、生态化、人性化的集妇,幼,儿,肿瘤“大专科,小综合”的现代化医院。

友谊院区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需求,医院大楼内部有大量的电气设备,如:环境舒适所需要的制冷、制热所需要的冷热源设备,工作环境所需要的照明设备及给排水设备等等,这些设备多而散。医院建筑面积约9.3万平方米,如果采用分散管理,就地控制,监视和测量的工作量很大。并且这些机电设备也日趋复杂,技术含量日益提高,同时机电设备又是运转的主要能耗单位,节能成为医院运转成本的主要指标,为了合理利用设备,节省能源,节省人力,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故采用了楼宇自控系统。

1.系统概述:

楼宇自控系统是以现代自动化监控技术,通过控制网络,对大楼内机电设备,对暖通空调设备、变配电设备、给排水设备以及照明设备等,通过实现建筑设备自动化控制,以达到节省能源、节省人力、合理利用设备、确保设备安全运行的目的。楼宇自控系统将现场温度、压力、报警、开关等信号通过标准的以太网(TCP/IP协议)方式传输至中央控制系统,并接受中央控制系统的控制指令,完成监控任务。

① 自动监视并控制各种机电设备的起、停,显示或打印当前运转状态。

② 自动检测、显示或打印各种机电设备的运行参数及其变化趋势或历史数据。

③ 根据外界条件、环境因素、负载变化情况自动调节各种设备,使之始终运行于最佳状态。

④ 监测并及时处理各种意外、突发事件。

⑤ 实现对大楼内各种机电设备的统一管理、协调控制。

2.楼宇自控系统(BAS)的运用:

楼宇自控系统将院区内所有的设备(包括空调、变配电、给排水、电梯、照明等系统)进行监视并通过计算对以上设备进行最优控制。该控制系统与人工控制系统比较,具有显著的优点。

2.1 节约能源

采用了BAS后,对于设备的管理可以根据预先编排的时间程序(如办公时间、节假日时间、昼夜时间等)对电力、照明、空调等设备进行最优化的节能控制。如根据办公时间程序来控制照明系统的开启,根据空调冷负荷量,调整冷冻机及相关水泵的开启状况实现最优化控制等。

2.1.1 照明系统:

照明系统能耗很大,在友谊院区中仅次于供热、通风及空调(HVAC)系统。通过楼宇自控系统(BAS)事先在操作站的日历上确定程序,区分“工作”与“非工作”时间,对于设备的管理可以根据预先编排的时间程序(如办公时间、节假日时间、昼夜时间等)用程序设定开/关灯时间。根据同类系统的分析报告指出,按以上设计方案的照明控制,大约可以节省20%左右的照明用电。 若每年用电100万度,则每年可直接节约电量20万度,经济价值20万左右。

2.1.2.空调与冷热源系统:

空调与冷热源是建筑物中能耗最大的一项,在提供舒适的温湿度环境前提下,通过楼宇自控系统(BAS)能够使建筑物最大可能地降低能耗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具体措施如下:a.缩短冷冻机等冷热源设备的运行时间、减少运行台数与输出功率,避免设备的无功运行,使冷热源系统处于最佳节能运行状态; b.空气处理过程中,避免冷热量相互抵消,采用热回收新风的方法,最大限度利用新风;c.利用变风量与变水量等控制技术,实现水泵与风机的最佳状态点控制和最佳启停时间控制,降低能耗; d.对非连续工作的空调对象,自动改变工作时间与非工作的设定值与控制目标值,实现节能控制; e.采用自适应控制与模糊控制原理等高级控制软件,自动改变室内温湿度设定值,提高控制精度,以达到节能的目的。比方说:一般要求夏季最高室温不超过26℃,常规控制的空调系统的控制精度为正负1℃,则设定值应为25℃;如果控制精度为正负0.5℃,则设定值可提高至25.5℃。设定值每提高1℃可以节省8%的冷量。而中央监控同常规控制相比,可以大大提高控制精度。一般来说,运用中央监控与常规空调控制相比,在提高控制精度方面,可以节省20-30%左右的冷量,这对于减少运行费用与节约能源均有重要意义。

2.2 节省管理费用

采用了BAS后,主要设备由计算机监控,工程人员可以通过电脑很快获得各区域的温度、湿度情报,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确定维修保养措施,并且直接对设备进行启停控制,大大提高了控制精度。减少了管理人员,相应的管理费用,如人员工资、福利、住房、办公环境、费用等均可节省。

2.3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通过BAS管理的设备,可以完全依照设备的性能来进行控制,不会出现误操作导致设备损坏,也不会有长时间超负荷运转等对设备有损伤的现象发生,使设备能在最优状态长期稳定运行。

2.4 提高管理可靠性

采用BAS,可以提高管理系统的可靠性,不会出现由于人工管理的疏忽疲劳、判断失误的出现,而且这些问题往往会给业主带来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所有出现的故障及数据更改,计算机均有不可删除的记录,因此对内部管理工作的监督、岗位检查、维护内容及费用控制具有传统管理不可及的功能。

2.5 规范管理制度

BAS本身可以依据管理惯例对设备进行自动控制,它具有自动分析人员管理指令的能力,使得一些不规范的管理规范化。 有利于建立规范化的操作制度,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3.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