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黄牛养殖范文

黄牛养殖精选(九篇)

黄牛养殖

第1篇:黄牛养殖范文

关健词:黄牛;养殖效益;技术措施

1普及科学知识

1.1改早配为适龄配

前些年早配现象严重,母牛不足岁,甚至10月龄发情就配种,1 岁多产犊,既影响母牛正常生长发育,又不利于犊牛成长。经过传授母牛生长发育规律知识,在母牛1.5周岁配种,母牛产后个体大,犊牛生长快[1]。

1.2改母牛一般喂给为妊后期补料

母牛怀孕5个月后,胎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营养多,应及时增喂玉米等,以使母牛产后膘情好,乳汁多,产后提早发情配种,犊牛生长好。

1.3改早出栏为适期出栏

犊牛由出生到1.5岁,此阶段生长快,以后生长减慢,6月龄过早出栏不经济,岁半出栏效益最佳。

1.4改犊牛随便采食料草为早期补料

改以往带犊养育方式为早期断奶,以利于犊牛早期生长发育,当犊牛产后2周开始训练采食干草,生后3周训练吃精料,以后逐渐吃青料到拌草喂,至断奶犊牛完全适应以拌草料为主的饲喂方式,以促使犊牛均衡生长[2,3]。

2开展黄牛改良

蒙山县把牛品改列入“三文明”目标责任制,作为工作业绩考核内容。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挤资金支持牛品改工作。各乡镇都有2~3个配种点和配种员,利用夏洛来、西门塔尔冻精粒改良黄牛,2007年以来改良黄牛1 350头,取得明显效果。为提高配种率,有如下做法:一是解决良种不足的问题。目前用于本交的优良公牛严重不足,用于生产冻精的种公牛品质不高,要加强选种选育。二是解决人工配种受胎率低的问题。把现有的配种站点建成“托牛配种站点”,让拟配种母牛留下,便于配种员观察适时配种时间进行配种。重点免费培训农民掌握人工授精方法。三是实行本交与人工授精相结合。规模养殖场(户)配送给种公牛或免费培训授精员。四是注意做好产科疾病防治工作。产后或配种前阴道和子宫要进行冲洗消炎以防治疾病

3广开饲草资源

养牛每天需要大量饲草,尤其在冬季,饲草短缺较为突出。为此,养牛场要广开饲草资源,以解决饲草短制问题,一是自己种牧草。各牛场都种栽桂牧一号,由于牧草灌溉沼液、沼渣,肥水足,每天产牧草量大[4]。全县种植桂牧一号逾133万hm2。二是充分利用当地饲料资源。全县各木薯加工厂、酒精厂、糖厂等每天提供大量廉价的下脚料,还有周围农户大量的玉米秆、甘蔗叶、甘蔗尾。为了充分利用作物秸秆养牛,采取经国家、地方、农户三配的办法,用于建青贮、氨化两用水泥池300个,新购切草机10台,广泛组织发动,部门密切配合、送技术上门、严把质量关,2009年全县青贮饲料6万t,秸秆氨化在一部分乡镇推广,不但节省了大量精料,解决了饲草不足问题,而且提高了饲料营养价值,改善了牛的膘情。

4拓展黄牛养殖思路

一是培育“养殖+加工+流通”产业体系,适度规模养殖和杂交改良双推进,实现量和质的飞跃。根据牛源分布、饮料资源、群众养牛习惯、生产加工基础等条件,扶持牛产业区域发展。二是产业布局。蒙山县交通较发达,饲草料充足的地方,都可发展黄牛养殖。三是肉牛发展模式。倡导“整村推进分户适度规模养殖”发展模式。每户根据年可收集的饲草、秸秆量和农副产品量测算,一般养殖基础母牛以5~10头为宜。资金和饲草充足可适当增加养殖量。受饲草料供应制约,不提倡规模化养殖模式。

5加强疫病防治

2007年以来各乡镇都有零散突发病,蒙山县畜牧兽医站及时派专员会同乡镇技干进行调查、写专题报告,并采集病料送有关部门进行化验,同时对现有牛提出隔离、控制买卖流动,对病牛进行对症治疗,加强饲养管理,基本控制了疫病蔓延。平时加强常发、重大动物疫病进行免疫,减少疫病发生。

尽管蒙山县牛栏率逐年有所提高,但还没有达到应有高度。特别是全县养牛呈滑坡趋势,表现在牛数量减少,产肉率不高,其原因:一是养牛利润不高,农民养牛积极性不高;二是养牛横向比价低,尤其是部分农民有商品意识,善算经济帐,养牛不如经营其他。针对上述问题,彻底扭转牛只下降局面,关键在于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户养牛收入,调动农户养牛的主动性,全方位地推广科学养牛技术,不断提高母牛“三率”和育肥牛的生长速度,鼓励和扶持发展规模经营;增加对养牛生产的投入,以效益推动养牛的发展。

6参考文献

[1] 磨考诗,李秀良,吴亮,等.抓好牛品改 促奶业发展[J].广西畜牧兽医,2009,26(2):78.

[2] 龙家桨.推广种植牧草发展草食动物的可行性调研[J].广西畜牧兽医,2008,24(6):333-335.

第2篇:黄牛养殖范文

1 蔡甸区养牛的基本情况

2011年,武汉市蔡甸区一直致力于黄牛冻配改良技术推广工作,织全区各乡镇人工授精技术人员多次进行培训学习,安排技能熟练的品改员进行冻配操作示范,同时成立领导小及技术专班走村串户,积极宣传人工授精,并对全区所有的牛进行摸底、登记。全区有黄牛、水牛存栏1.3万头,其中能繁母牛0.77万头(能繁黄牛0.21万头,能繁水牛0.56万头),重点集中在4个乡镇(山、洪北、索河、永安)。目前黄牛养殖已初具规模,但生产水平仍然十分低下,主要以农户分散养殖为主,大多数采用自然方式,以役用为主,且品种低劣,饲料报酬低。加上养殖技术和养殖环境参差不齐,很难形成规模效应,给农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要想发展黄牛养殖,必须“良种”先行,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并以龙头示范企业带动养殖户加回收的产业模式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产业链,切实提高农民的养牛效益。

2 蔡甸区黄牛冻配改良的工作现状

20世纪80年代,由于受众多制约因素的影响,蔡甸区黄牛冻配工作一度陷入低谷,工作进展缓慢。为了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武汉市农村黄牛生产性能,提高经济效益,2011年,经积极争取,蔡甸区畜牧局与黄陂区畜牧品改站联合投标,成功中标了《黄牛冻配技术》项目。蔡甸区抓住机遇,投入项目资金,先后在山、洪北、索河、永安建立了牛冻配灌点,形成了开展黄牛品种改良工作的良好局面。

(1)通过项目的成功实施推广,效果明显,共冻配改良黄牛1 452头,调回优良西门塔尔细管冻精

3 300颗,已产西杂黄牛680头,预计可产犊1 400头,冻配受胎率达到96.4%。据调查测算每头改良牛比土种牛多产肉60~80kg,每头增加效益600~800元;生产速度明显提高,饲料成本大幅度下降,年均每头育肥增收2 500元,预计可为农民创利300万元。

(2)产业化格局已初步形成,可以带动农民养牛致富。2010年,蔡甸区为了将新农牛肉品牌做大做强,引进了武汉三镇食品发展有限公司并投资建成了洪北肉牛基地,确定了以肉牛为主的黄牛改良方向。至2011年年底,蔡甸区已形成了从黄牛饲养基地、黄牛冻配改良、杂交牛育肥、杂交牛回收到屠宰加工一套完整而健康的产业链,标志着蔡甸区杂交牛育肥改良工作已经走上市场化良性发展轨道。

3 蔡甸区黄牛冻配改良工作存在的问题

(1)冻配改良资金投入不足,技术服务体系滞后。因《黄牛冻配技术》项目经费太少,冻配改良相关的设备简单,开展工作难度较大,不但影响了冻配改良的幅射半径,也增加了冻配的成本。

(2)冻配改良工作队伍青黄不接。黄牛冻配改良是一项技术性强、操作难度较大的工作,20世纪80年代,为了大面积推广此项工作,各级财政投入了大量资金培训了一大批技术骨干,目前这些人员陆续退离了工作岗位,呈现品改人员后继无人的现象。

(3)宣传力度不大。部分养殖户思想观念比较落后,接受新事物的积极性不高。

(4)养牛生产方式落后。各个乡镇的养殖条件、经济及养殖方式差别较大,黄牛冻配改良发展面受局限。

4 蔡甸区黄牛冻配改良工作措施与对策

(1)统一思想认识,加快黄牛改良步伐。黄牛冻配改良对推进养殖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及加快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各乡镇领导及畜牧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建议政府及畜牧部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作为平台宣传引导,树立典型村、乡(镇)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2)采取行政干预,将黄牛的品改工作列为乡镇工作的考核范畴,其技术服务水平作为畜牧技术部门考核的重要指标,采取目标责任管理办法,奖优罚劣。

(3)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实行冻配改良直补政策,冻配所用冻氮按半价或全价补贴,对所需器械和车辆给予专项扶持,统一招标采购,定期补充,冻配人员工资按冻配数补贴或奖励。

第3篇:黄牛养殖范文

关键词:滇西南;肉牛养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823.9+2;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3-0043-02

肉牛养殖在中国的历史较长,但是各地区养殖的方法有所差异。滇西南地区的肉牛养殖起步较晚,随着物质的丰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增加,导致了肉牛养殖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因此肉牛价格也在提高[1]。为了加速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发展速度,政府也制定了针对农业的一些政策和资金扶持,帮助农业及畜产品的发展,肉牛养殖业也因此而受益,但是由于发展速度较快,肉牛养殖业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例如养牛场地及建筑从地方选择到建筑结构都不够合理,那些空间狭小的牛舍空气流通不畅,夏季就会出现闷热污浊,而春秋及冬天又寒冷潮湿,肉牛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不仅影响肉牛增重的速度,而且肉质也受到影响。

1 滇西南地区肉牛养殖存在的问题

1.1 肉牛品种

首先是肉牛的品种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品种不好,肉质也受到影响。肉牛养殖一般选取的是黄牛或水牛,但是目前中国在肉牛品种改良和育种处于无序状态,导致了很多肉牛品种不好。一些农户挑选本地肉牛进行配种,自行繁育后代,在基因上的近亲导致了肉牛品种质量的下降,改良率较低。和其他发达国家的肉牛改良比率相比较,中国改良率只有30%~40%,而发达国家则高达90%。另外,品种改良时的杂交品种较少,没有严格按照良种要求进行杂交繁育,导致了肉牛整体上的性能较低,肉质较差。肉牛养殖户之所以选择黄牛来养殖,主要是黄牛饲养较为粗糙,抗逆性^好,不易生病,而且肉质比较肥嫩。但缺点是生长速度较慢,产肉少,而且优质牛肉的切块率比较低。

1.2 优质肉切块出肉率低

目前那些养殖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像澳大利亚、新西兰,肉牛优质肉的切块数量近300 kg,世界平均水平是205 kg,而中国的肉牛优质肉切块重量只有约200 kg。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实际上是肉牛体重的差异、良种繁育、饲料供应及养殖方式都存在着很多问题。滇西南肉牛出栏体重和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的肉牛出栏体重相比较,差距较大,虽然黄牛是较好的肉牛品种,但是黄牛体型小、生长速度慢及出肉率低,加上脂肪沉淀不理想都是导致肉牛肉质切块较低的因素。相比较而言,水牛体形较大,但是屠宰率较低,产肉量也少,而且肉纤维较粗,口感不好。品种培育方面,一些养殖肉牛的专业机构以成年架子牛为种进行改良,有效地缓解了中国牛肉短缺的现状,但是改良后的肉牛由于肉质差,不易消化等缺点,也阻碍了肉牛养殖的效益[2]。

1.3 饲料数量及养分不足,精细饲养差

中国肉牛养殖户以放牧的形式进行肉牛饲养,但是天然草场不够充足,放牧并不能解决肉牛较大的食量问题,肉牛增重速度降低。其次,一些养殖户用牧草来喂养肉牛,但是牧草质量不高,营养不齐全,使得肉牛的蛋白质含量较低,虽然喂养足够的牧草数量,但是肉牛的增重速度还是很慢,日增量约0.5 kg。牧草数量储存缺乏,导致肉牛食量不足而不能增加体重[3]。目前很多养殖户在肉牛的饲养方式上缺乏精细喂养,一些养殖户为了节约成本,不给肉牛添加饲料添加剂,更谈不上高质量的牧草或者饲料。在饲料投放时间和技术上也不够科学,一些饲料未加工就直接投放,影响了肉牛的消化率和长膘。

1.4 销售渠道不畅

养殖户的最大风险就是牛肉的销售渠道及销售价格。由于肉牛养殖农户的分散性,未能形成规模性的养殖链,导致很多肉牛养殖时间长,但是饲养方式又不相匹配,使得肉牛掉膘,肉质口感差,加上销售渠道不畅,导致牛肉价格下跌,甚至折耗。

2 滇西南地区肉牛养殖质量提高的策略

针对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要采取科学养殖的办法才能使得养殖户受益,而且给市场提供绿色环保健康的牛肉,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2.1 改善养殖环境

要想肉牛肉质优良,科学合理的牛舍环境十分重要。就滇西南总体的气候而言,比较湿润温暖,开放式的牛舍比较适合这个地区的肉牛养殖,四周不设置围墙,采用支柱式的顶棚方式,高度设置3 m左右,宽度10 m左右,这样就保证了每头肉牛的平均面积。

2.2 改良品种

肉牛品种的改良很重要,要饲养杂交肉牛和规模化饲养方式,使得肉牛有条件实现经济杂交。可以利用本地牛和北方体形较大的鲁西牛进行杂交。也可以引进国外的肉牛品种,像安格斯、利木赞、西门塔尔牛或楼来牛等作杂交父本进行改良。或者也可以采取人工授精的办法,既节约了公牛成本,也避免了肉牛由于品种差异太大造成的困难问题[4]。杂交品种的最大优点就是增重快,比本地黄牛增重要高出20%~50%,而且肉质细腻,口感好。

2.3 改善饲料的营养

要想使得肉牛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首先是要提高饲料的营养,精细化的饲养肉牛才能使其长膘快,而且保证肉质的口感。饲料要采用禾本科牧草和豆科牧草,像柱花草、王草、矮象草、桂牧一号杂交牧草,蛋白质含量高,适合肉牛喂养,而且易于长膘。冬季可以种植一些黑麦草、大翼豆、银合欢、杨树、刺槐等,这些牧草不仅在口味上更加适合肉牛,而且营养价值也较高。

2.4 推广青贮及氨化饲料的制作及应用

澳大利亚的畜牧业十分发达,肉牛肉质细腻,口感好。除了自然草场的优势之外,政府非常重视青贮,就是将青绿色饲料在无氧条件下密封保存的方法。青贮可以有效的保留饲料的营养成分,口味和青草相差无几,而且对肉牛而言口感较好,适合任何季节喂养肉牛。青贮在南方地区比较适宜,由于气候湿润温暖,尤其是玉米类作物在青贮后原有的营养保存较好。而氨化饲料则是将饲料进行氨化处理,尤其是草料的秸秆,处理后质地变软,符合肉牛的口味,有效的提高了消化率,并且粗蛋白含量高,适合肉牛长膘。

2.5 加强销售渠道的疏通

肉牛饲养长成后要及时销售才能避免饲养时间过长,保持肉质的鲜美和细腻,优质肉切块率高。那么传统的散养型养殖方式要改变,加强集团化养殖,分工协作,理顺销售途径,保证肉质质量的情况拓展市场,形成良性循环。

3 小结

肉牛养殖要想产生期望的经济效益,要依据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和饲养条件才能实现。肉牛养殖需要学习畜牧业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滇西南地区自身的环境条件加以改进,才能为养殖户带来真正的收益。

参考文献:

[1] 周培红,陈 娴.黔西南肉牛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贵州畜牧兽医,2013,39(3):37-38.

[2] 张纪鹏.南方肉牛养殖的问题探析[J].江西畜牧医学杂志,2015(6):10-11.

第4篇:黄牛养殖范文

现将我县养牛产业发展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养牛产业基本情况

黄平县发展养牛产业二十余年,有较好的养牛基础,在“确保高质量、打好收官战”的关键时期,我县把发展养牛产业作为带动全县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科学布局规划、整合资源资金、创新发展思路、深挖黄牛产业“活黄金”,取得了较大成效。截止今年8月,全县牛存栏5.6411万头,出栏2.5583万头,销售收入达5亿元。现有年出栏10头以上专业养牛场97个,年出栏50头以上的养牛场33个,年出栏100头以上养牛场12个,龙头企业农博翔公司于2019年4月被评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目前黄平肉牛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已初见成效,肉牛养殖产业正成为全县经济增长新的亮点和农民脱贫增收新的途径。

二、主要措施

(一)创新规划机制。一是精准产业定位。种草养牛是我县的“一县一业”,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依靠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养牛产业的带动效应,切实提高农民收入。二是精准产业布局。以旧州、新州、谷陇、野洞河、上塘、浪洞、纸房等乡镇为重点发展区域,辐射带动全县11个乡镇。按“种草养畜、以草定畜”原则和“农牧结合、饲草分离”模式,积极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实现量的增加,形成规模优势,为我县打造成为养牛强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融资机制。农行黄平分行、县农商行、县村镇银行分别推出“牛保姆”、“旺牛贷”、“鑫奔奔”等为养牛产业发展量身打造的贷款产品,积极探索活牛等生物性抵押贷款和保单质押贷款的试点建设,争取金融扶贫贷款资金,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寻找突破口,切实解决养牛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三)创新保障机制。一是技术有保障,充分利用国家和省科技项目对养牛产业的支持,加强科研院校与养牛产业领域的技术合作,以中国农业大学、贵州大学、贵州省农科院、贵州省草科所、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等单位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加快对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技术形成系统化攻关和应用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二是防疫有保障,充分发挥各级畜牧技术推广站在行业科技能力提升与技术服务指导的关键作用,切实加大优质杂交品种的选育、常见病防控、犊牛生产性能提升、牧草均衡供求模式等科技应用与推广力度。三是饲草有保障,利用“粮改饲”项目对养牛户种植青贮玉米进行补贴,今年已种植青贮玉米面积1.22万亩,全年种植优质牧草2.45万亩。四是风险有保障,利用肉牛养殖保险补贴政策,增强养殖户抗风险能力。

(四)创新发展模式。一是产业发展全链条推进。通过与贵州黄牛集体签订发展协议,共同成立SPV公司,加快养牛产业发展,落实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社会责任,积极开展以农博翔公司为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充分利用公司的资金、技术等资源优势,积极探索能繁母牛代养模式,银行通过保单质押、活体抵押、企业担保等多种形式为养殖户解决融资难题。目前有48户农户申请1200头能繁母牛的代养意向,已发放112头,预计今年将发放能繁母牛500头。通过建立线上线下销售平台、打造“全牛宴”、加强肉牛交易市场建设等措施,促进肉牛及其产品市场流通,实现肉牛饲养、屠宰、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二是产业发展全县整体推进。通过与贵州黄牛集团签订发展规划协议,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按照“分户饲养、集中育肥、培育品牌、统一销售”的发展模式,建立养牛全产业链发展生态体系。全县11乡镇立足实际,选择性地创办2-3个标准化养牛示范点,年出栏达到100头以上。同时推行联户合作模式,龙头公司与养牛场、养殖大户、农户结成养牛同盟,在融资、引牛、饲养管理、销售等环节全程资源共享,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和养殖风险。

三、存在问题

(一)产业发展不均衡。一是养殖结构不合理,基础母牛存栏量少,育肥牛存栏量大;二是品种差异大,养殖效益不明显;三是立足于自身发展弱,外地购牛现象普遍存在。

(二)生产方式落后。由于受地形地貌限制,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力投入较大,增加了养殖成本,养殖效益低。

(二)企业少,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我县养牛企业少,个体规模小,生产不稳定,企业所应具备的引导生产的导向功能、加工增值的开发功能、扶持基地的服务功能、联结农户的带动功能均不强。同时,竞争不力,一出现市场不稳定,产品销路不畅,企业就面临着停产的风险。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调整养殖结构。加强能繁母牛代养模式的推广,扩大试点范围,通过3-5年的努力,力争实现自繁自养。

(二)延伸产业链条。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引进和培育加工销售龙头企业,融合一、二、三产带动养牛产业多元化发展,增加附加值,提高养牛效益。

(三)强化资金保障。要按照“一县一业”产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安排财政专项资金、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引导企业社会资金,加大对种草养牛产业的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全产业链聚集发展。

第5篇:黄牛养殖范文

一、发展现状

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始终坚持把牛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常抓不懈,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扩张基地规模,推行科学饲养,兴办龙头企业,完善服务体系,牛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止2010年底,牛存栏总量达10.71万头,年出栏5.7万头,实现收入1.4亿元。止今年6月底,牛存栏总量达12.31万头,出栏商品肉牛3.45万头,冻配改良1.78万头,实现养牛收入9800万元。全县累计建成规模养殖小区(场)34处,其中养牛小区29处,青贮窖26.2万立方米,玉米秸秆饲料加工点74处,为进一步提高全县牛产业发展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主要特点是:

1.提高思想认识,明确了牛产业发展定位。县委、县政府立足我县悠久的养牛传统和丰富的饲草资源优势,科学决策,牢固树立了“牛果产业富民”的指导思想,先后制定下发了《县牛产业发展规划》、《县“十二五”牛产业发展规划》。特别是县十四届二次党代会把“建设全省农区优质肉牛繁养基地”列为全县经济社会“三二一六”发展战略之中,县十四届十七次全委会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又对牛产业发展进行了部署安排,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牛产业发展的奖励政策,进一步提升了牛产业在全县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统一了各级党政组织和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各乡镇、有关部门深入学习,广泛宣传,紧密结合实际,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为促进牛产业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突出繁育基地扩张,强化了牛产业发展基础。坚持把肉牛繁育基地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方面加快建设集中优势产业带。按照不同区域饲养传统及基础条件,科学合理布局,在南部山区8乡镇利用天然草地优势,重点发展基础母牛,繁殖后备牛群,在什字塬区5乡镇发展规模化肉牛育肥,初步形成了“南繁北育”的产业布局。另一方面加速肉牛繁育步伐。继续坚持走以千家万户繁育为主体、专业繁育大户为骨干的路子,落实了一系列基础母牛及犊牛保护措施,近两年投放能繁母牛保护资金150多万元。现有基础母牛存栏6.9万头,占牛存栏的64%。

3.大力发展规模养殖,转变了牛产业发展方式。一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积极招商引资,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集科技研发、繁育育肥、饲料加工等为一体的标准化养殖企业。二是加大小区建设力度。把标准化小区养牛作为发展现代牛产业的重要措施,坚持“科学规划、统一标准、机制创新、管理规范、效益突出”的原则和“合理布局、相对集中、人畜分离、综合利用”的要求,大力推进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在注重场址选择、规划建设、科学饲养管理等工作的同时,探索出了两种养殖小区发展模式:一种是项目带动模式。依托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暖棚牛舍建设、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建设,建好小区基础设施,引导农户入驻小区,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分户经营。另一种是农户联建模式。由政府协调,动员养殖大户联合投资建设养殖小区,由入驻养殖户选出负责人负责小区的公共管理和服务,农户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养殖小区的建成,有效地调动了群众开展规范化养殖的积极性。截止6月底,全县共建成养牛小区(场)29处,饲养肉牛4200多头,实现经济收入1100万元,入驻农户户均增加收入0.55万元。

4.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了牛产业发展进程。一是加强黄牛改良工作。坚持把黄牛冻配改良作为科技推广工作的重点常抓不懈,采取多种形式每年开展两次黄改冻配技术员业务培训,累计培训黄改技术骨干780多人(次)。多方筹措资金,组织乡村修建黄改冻配点38处,定期运送政府统一采购的液氮细管,督促指导各点开展黄改业务。持续落实黄改冻配“以奖代补”政策,有力地促进了黄改冻配工作,使肉牛良种率达到了78%,良种化程度明显提高。二是提高秸秆利用。充分利用玉米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狠抓了玉米秸秆加工转化利用工作。每年青贮时节县上统一采购,下发青贮包装袋、菌素和饲草料加工机械,协调组建服务队,采用“来料加工、回收兑换、上门服务、成品销售、引进开发”五种模式,积极推行养殖小区“联户青贮、分户使用”和村集体“统一青贮、分户使用”机制,派驻技术人员下乡入户指导,严把“青、碎、实、满、严”五关,确保了青贮质量。2010年全县玉米秸秆加工转化率达到73%,不仅保障了牛产业饲草供给,促进了肉牛养殖从粗放饲养向精细化养殖的转变,提升了养牛科技含量,而且加快了农作物秸杆利用步伐,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推动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5.强化疫病防控,确保了牛产业安全生产。坚持以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疫病防控为重点,严格落实了动物防疫双轨承包责任制,牢牢抓住“免疫、检疫、监测”三个关键环节,按照“格式统一、一户一帐、一头(只)一号”的要求,狠抓了春、秋两季动物防疫集中免疫、经常性补针补免、防疫档案建立和免疫卡片、家畜耳标的佩戴等工作,做到了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100%,标识率100%,保障了牛产业生产安全。

6.狠抓项目建设,增强了牛产业发展后劲。把项目建设作为牛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投资、招商引资等渠道,先后实施了世界银行贷款畜牧综合发展、冷链体系建设、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南德温肉牛冻配改良、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等一批肉牛产业发展项目。同时,县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预算100万元牛产业发展资金,用于黄牛改良、村级防疫员报酬等。特别是近三年连续实施了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项目,总计投资1534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99万元,为我县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良繁体系建设、玉米秸秆加工转化、基础母牛补贴等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牛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与创建全省农区优质肉牛繁养基地和牛产业富民增收的总体要求来衡量,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1.思想认识不到位,抓落实不够有力。牛产业虽然在我县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将牛产业确定为农村支柱产业之首,但在抓宣传、强措施、促落实的过程中,没有持之以恒的将牛产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应有的位置,部分干部群众思想观念比较保守,对发展现代畜牧业认识不足,缺乏敢创敢试、大干快上的勇气和胆识,同时,受青壮年外出务工,劳力不足;肉牛繁养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养殖小区入驻户积极性不高等因素制约,仍然以千家万户分散养殖、分户经营为主,规模养殖仅占全县总农户的10%,牛产业发展步伐缓慢。

2.产业化水平较低,辐射带动作用不强。一是大部分已建成的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标准低、档次低、技术水平低,设施设备不完善、不配套,与产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差距较大。二是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业链短、加工带动力弱,与基地农户联系不紧密,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化运作机制,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凸显。三是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信息不灵,交易市场功能不足,收购、运销、加工等环节不畅,牛价基本掌握在牛贩子手里,直接影响了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养殖户得利不大。四是畜产品市场波动周期加快,幅度加大,而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低,难以适应市场变化,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普遍较弱。五是随着规模化养殖和养殖小区的发展,畜禽粪便和污物排放量不断增加,养殖场污染问题日趋突出,严重影响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3.系列化服务滞后,科技养殖水平不高。一是基层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薄弱,技术人员少,年龄偏大,知识老化,技术水平低,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二是畜牧科技示范推广普及面小,科普宣传和技术培训落实还不到位,农民科技养牛意识不强,肉牛饲养管理水平和效益不高。

4.资金短缺,制约了牛产业快速发展。一是产业发展融资渠道不畅。由政府引导、金融支持、群众自筹、社会帮扶相结合的融资机制尚未建立,群众普遍自身积累少,自我发展能力弱。养殖企业薄利经营,存在贷款难、融资难,影响扩展养殖规模。二是县财政每年列支的牛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远远不能满足蓬勃发展的牛产业需要。三是畜牧建设项目少,缺乏大项目带动,对肉牛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度不够,资金短缺成为牛产业发展最大的瓶颈。

三、几点建议:

发展牛产业,创建全省农区优质肉牛繁养基地,全面提升牛产业开发层次和水平,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县域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推进全县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扭转阻碍牛产业发展的比较效益低等不利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牛源不足、资金困难、综合养殖水平不高的局面,建议在今后的牛产业发展中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增强对牛产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从全国情况看,肉牛产业有萎缩的迹象,但肉牛市场需求有增大趋势,肉牛价格将逐步走高,大力发展牛产业前景乐观,加之我县有得天独厚的发展牛产业的诸多有利条件,为此,全县上下要坚持大力发展牛产业的信心不动摇,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牛产业发展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持之以恒的把发展牛产业摆在重要位置,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以建设全省农区优质肉牛繁养基地为契机,切实加强舆论宣传,强化组织领导,细化措施落实,优化考核指标,完善考核体系,努力营造更加浓厚的牛产业发展氛围,做到牛果互抓,互促互支,全力推动牛产业快速发展。

2.加强规模养殖,进一步提升产业化养殖水平。要按照经营规模化,饲养科学化,服务社会化的目标定位,坚持以提高养殖效益为中心,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养殖方式,努力向千家万户多元化经营、规模化养殖发展。同时要坚持以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和规范养殖大户建设为突破口,以发展大、中型繁育场、育肥场为骨干,以外销市场为导向,着力扶持培育“一户一棚一窖一池”养殖大户,大力发展规模养牛重点村、重点社,继续扶持建办规模较大、标准高、管理科学、效益好的肉牛养殖小区和养殖场,大力推进基地规模的扩张,带动牛产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

3.加强肉牛繁育,进一步提高肉牛存栏总量。一是加强肉牛改良工作。要以建设全省农区优质肉牛繁养基地为目标,以扩量提质增效为抓手,进一步加大本地黄牛良种的选留和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力度,切实加强肉牛冻精改良站点建设,继续实行“以奖代补”政策,狠抓肉牛品种改良,提高肉牛的生产性能和肉牛品质。二是制定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标准。针对目前散养户养牛比较效益低下,养牛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对适龄母牛可每头每年补贴500元,优秀母牛犊每头每年补贴300元,调动群众养牛积极性,吸引有条件的农户主动养牛,养殖农户、育肥企业加快补栏,增加母牛存栏数,提高自繁自育能力。对闲置的温棚牛舍,已建成的养殖场、养殖小区要采取大户承包、无偿使用、农户联营等多种形式,引导群众进行集中养殖,彻底消除空壳圈棚。同时要出台措施,对于基础母牛进行保护,防止母牛、牛犊被宰杀和外流,在全县范围内掀起养牛的热潮,通过养牛总量大幅度的增长,为规模化养牛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6篇:黄牛养殖范文

关键词:水牛;产业概况;应用现状;建议和措施

中图分类号:TS2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123(2013)11-0037-04

水牛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哺乳纲(Mammalia)偶蹄目(Artiodactila)反刍亚目(Ruminantia)洞角科(Cavicornia)牛亚科(Bovidae)水牛属(Bubalus)。它是家牛属中1个独立的物种,水牛分为2种不同的类型:沼泽型水牛和江河型水牛[1]。水牛遍布全球各大洲,其中河流型水牛约占67%,沼泽型水牛约占33%[2]。我国水牛多以沼泽型水牛为主,分布于北纬36℃以南、东经97℃以东的广大地区,这个地区的北部由东至西是山东省的临沂、河南省的信阳、陕西省的汉中、四川省的川北等地以南,南部至海南省,西部至云南省的瑞丽,东部至台湾省,分布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3]。

目前我国共有约26个水牛品种(表1),其中地方品种约24个,引进品种2个。中国地方养殖水牛绝大多数为沼泽型,生长速度较慢,但耐粗饲、疾病少、易饲养,而且乳、肉生产具有较大潜力。近些年从国外引进的河流型水牛体型大、泌乳性能好、生长速度快、产肉量高,肉、乳生产性能优于本地品种,已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始养殖。我国历史上水牛基本是役用,产肉性能低,近年来逐步向肉乳兼用方向发展,但未对本地优秀水牛品种进行系统遗传改良,近亲繁育现象严重,且杂交改良种质资源缺乏,人工授精受胎率偏低,繁育体系尚不完善[4]。本文通过对我国水牛产业概况、水牛应用研究现状以及对我国水牛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旨在为我国水牛科学研究提供相关理论依据,为我国水牛产业发展提供信息资源参考。

1 水牛产业概况

1.1 水牛存栏情况

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水牛2300多万头,能繁母水牛800万头,经过改良的水牛有100万头左右,不到水牛总数的5%。目前我国肉牛年存栏量约1亿头,近些年肉牛存栏数量呈下跌趋势,水牛存栏量约占全国牛总存栏数的20%。我国广西省水牛养殖存栏量居全国首位,其次为云南省,2011年水牛存栏量约为259.6万头,约占全国水牛总量的12%。

1.2 水牛养殖模式及品种地区分布

1.2.1 水牛养殖模式

目前,我国水牛养殖多采用小规模家庭养殖、小区养殖以及农户加公司养殖等组织形式。农户或者组织从繁育基地购买架子牛,在当地经简单育肥后屠宰或贩售,养殖模式类似于黄牛。一些大的养殖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养殖模式,通过农户加公司以及合作社的养殖模式,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小规模养殖带来的管理粗放、养殖水平低、良种不足等技术性问题,该模式必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水牛养殖的主要模式。

1.2.2 水牛品种及地区分布

各地养殖区的水牛一般分别以地区名称或沿用传统名称以示区分,如上海水牛、福安水牛、江汉水牛、滨湖水牛、德昌水牛、德宏水牛等共l0多个地方良种;按体型大小可分为大、中、小三型。东部沿海地区的上海水牛、海子水牛属大型;华南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属小型,如兴隆水牛、富川水牛;其他江、淮沿岸平原、丘陵和高原平坝地区的水牛属中型,如滨湖水牛、东流水牛、德宏水牛等[5]。《中国牛品种志》按不同地区的生态条件与体型大小,将中国水牛分为滨海型、平原湖区型、高原平坝型和丘陵山地型4种类群。从体型特征看,滨海型较大,丘陵山地型较小,其余2类体型大小居中[5-6]。

1.3 水牛屠宰性能

不同品种、不同地区水牛体型不同,屠宰性能不同。其中上海水牛和海子水牛属大型水牛,3岁正式使役,成年公牛体质量700~900kg;母牛500~600kg,体长大而匀称,肌肉发达。湖南省的滨湖水牛、湖北省的江汉水牛、江西省的鄱阳湖水牛等,体型中等,成年公牛体质量500~650kg;母牛450~550kg。广东的兴隆水牛、广西的西林水牛,体型较小,成年公牛体质量450~500kg;母牛350~450kg[1,7]。不同水牛屠宰性能不同,以湖北江汉水牛为例,江汉水牛平均活体质量为487.9kg;平均胴体质量为262.4kg;平均眼肌面积为45.2cm2;平均骨质量为52.8kg;平均屠宰率为53.80%;平均屠体净肉率为43.03%;平均胴体净肉率为79.99%;平均肉骨比为4.01。江汉水牛的宰前活质量、净肉质量均高于德宏水牛和福安水牛;屠宰率比德宏水牛低4.46%;比福安水牛高3.38%[8]。而我国传统养殖数量较多的乳、肉用性能均较好的西门塔尔牛,其胴体肉多,脂肪少而分布均匀,改良后的公牛育肥后屠宰率可达60%左右,平均屠体净肉率约51%[9],与其相比,我国水牛在肉用屠宰率及屠体净肉率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水牛肉用品质上还待进一步改良。

1.4 水牛养殖效益分析

我国水牛产业多集中在水牛奶业、肉业以及水牛肉制品加等3个主要方面。在水牛奶业方面,以一头奶水牛泌乳期300d平均可产奶1000kg为例,按照目前水牛奶收购价8.1元/kg计算,饲养一头奶水牛年收入可达到8000元,去除人工成本及饲养费用3000元左右,饲养奶水牛每头年获利近5000元。据统计,我国去年奶牛平均单产5000kg左右,以2013年初生鲜乳平均价格3.0元/kg计算,饲养一头奶牛年收入约15000元,但由于奶牛饲养成本较高,除去饲养及饲料成本,饲养奶牛每年每头获益仅为3000~5000元。

目前市场上黄牛肉根据地区不同,零售价格约在55~70元/kg,水牛肉由于其肉质特点,价格低于黄牛肉20%左右。以1头中型水牛600kg,平均屠体净肉率约40%计算,每头水牛屠宰后零售价格约为10000~13500元,去除架子牛2000~5000元/头,人工及饲养费用成本3000元左右,饲养水牛每头可获益5000~6000元。

水牛肉制品方面主要是将水牛肉加工成肉松、肉粒、半肉干、真空包装袋酱卤牛肉制品以及一些熏肉和腌肉和其他相关产品[10-11]。

2 水牛产业应用研究现状

2.1 应用研究现状

2.1.1 遗传育种与繁殖

对于水牛研究多集中于水牛遗传特性,饲养与繁殖条件,疫病防治,生长营养需要量等方面[12-14]。我国在水牛繁育体系,水牛优质供种能力以及养殖屠宰产业化、标准化方面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2.1.2 水牛肉品质特性

水牛肉色泽暗红,颜色较深,有紫色光泽,脂肪为白色,干燥且黏性小,结缔组织较多[15]。年龄较老的水牛肉横切面外观较粗糙、质地较韧、颜色较暗[16]。市场上多为役用多年水牛肉,肌肉纤维较多而粗,口感较差,而消费者对于水牛肉品质认知多来自于多年役用水牛肉,因此造成消费者对水牛肉品质认知上的误差。

国外早期研究发现,未25月龄公水牛背最长肌肌肉化学组分:水分75.5%、蛋白质23.1%、肌内脂肪1.8%、70℃胶原蛋白热溶解率11.1%、肌球素2.9mg/g,宰后24h pH值为5.6。对应25月龄公黄牛各指标分别为:水分75.2%、蛋白质23.1%、肌内脂肪1.6%、70℃胶原蛋白热溶解率10.9%、肌球素2.2mg/g,宰后24h pH值为6.4,各指标与同龄黄牛肉相比并无很大差异[17]。后期的研究多集中于比较不同月龄、不同性别以及不同加工、冷却条件、不同包装、烹调方式、不同添加物等对水牛肉物理、化学、肉用以及加工制品品质的影响研究[18-21]。

2.2 存在问题与建议措施

2.2.1 存在问题

2.2.1.1 生产方式较落后,产业链尚未形成

目前我国水牛养殖整体水平依然不高,生产方式较落后。大部分水牛养殖地区目前还没有形成较多较大规模的综合肉食品和水牛奶制品加工企业,水牛肉用产品没有较强的深加工能力,产业链尚未形成。此外,由于受传统牛肉及牛奶制品宣传影响,消费者对于水牛的奶用和肉用缺乏足够认识,对于水牛奶和水牛肉品质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水牛产业整体发展动力不足,产业科技含量偏低。

2.2.1.2 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我国水牛资源的开发利用已取得一些成绩,但总的来看,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广西是全国水牛改良技术推广最好的省份,但其水牛生物技术研究方面目前还处于实验室阶段,一定时期内还不能担负起促进水牛业快速发展的重任[22]。云南以其独特的地理气候优势,饲草、水源丰富,从而带动了水牛业的发展,农民养水牛的积极性很高,并出现了一些养殖专业户。而我国北方水、草资源相对欠缺,加之黄牛养殖较普及,水牛养殖业发展相对滞后。

2.2.1.3 农户养牛减少

由于农业机械化的应用,水牛役用价值降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进城务工人数增加,农村劳动力减少,加之近些年架子牛价格增长,饲料及疫病防治费用增加,农户养殖门槛提高,水牛养殖数量逐年减少。

2.2.1.4 水牛规模屠宰企业数量欠缺

目前我国水牛屠宰多小刀手分散或小片区集中屠宰,缺少规模化的水牛屠宰企业。即便在水牛养殖较多的云南广西地区也没有配套的大型屠宰加工企业,政府定点屠宰有待完善。屠宰场地卫生条件不达标,牛肉贮藏运输环境较差,微生物控制与预防工作不到位,严重影响水牛肉肉用品质的安全。

2.2.1.5 消费者对水牛肉品质认识不足

目前消费者对于水牛肉品质认识多来自于水牛肉酱卤产品,且市场上水牛肉多役用,肉质嫩度相对较差,容易引起消费者对于水牛肉品质认知的误导。

2.2.1.6 水牛养殖及肉产量相关参考数据不充分

自2008年起,国家对于黄牛、水牛、奶牛等出栏量及相关肉产量数据统一归类为肉牛及牛肉产出量,因此08年以后关于水牛相关数据未有官方具体报道,影响水牛规模养殖企业准确判断市场行情,不利于企业及肉牛行业整体发展。

2.2.2 建议措施

2.2.2.1 增加政府引导和扶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促进建立规模化,示范化养殖企业

政府主管部门应针对水牛养殖农户逐年减少、屠宰不规范化、规模养殖及屠宰企业数量不足等问题,引导和扶持一批有规模,有技术,有条件的水牛养殖企业加大水牛养殖规模,同时建立规模化和示范化养殖、屠宰企业,提供屠宰技术支持,规范水牛养殖和屠宰体系,并在现有基础上出台一系列技术和经济扶持补贴政策,促进农户水牛养殖信心提升,稳定和促进水牛肉产业的发展。

2.2.2.2 提供水牛养殖技术培训,推广水牛养殖经验

鼓励规模化养殖企业全国范围内定期举办水牛养殖技术培训会,聘请有技术、有经验的养殖专家现场讲授养殖技术经验。针对水牛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定期走访水牛养殖企业,加大养殖技术的实施,促进水牛养殖的规模化和全国化,缩小水牛养殖的地区间不平衡现象。

2.2.2.3 加大水牛肉用品质研究和丰富水牛肉制品

随着机械化水平增加,水牛役用改肉用,水牛养殖数量必将逐年增加,附加带动水牛肉及肉制品相关商业用途的发展。因此,相关高校及科研部门应加大水牛肉用品质研究,通过科学手段改良水牛肉品质特性,拓宽水牛肉消费市场,丰富水牛肉制品产品类别,增加消费者对于水牛肉产品的选择范围,从而促进水牛养殖数量和范围的提升。

2.2.2.4 恢复水牛及相关数据统计

恢复水牛及相关统计数据,明确我国水牛养殖现状,对于提升我国肉牛产业整体竞争力,促进整个肉牛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3 水牛产业发展建议措施

3.1 加强水牛产业研发

继续开展水牛生物技术、生殖内分泌、分子生物、饲料营养、乳制品精深加工等技术领域的研究,保持我国在水牛繁育、胚胎生物等技术领域的国际领先水平。

3.2 加强科学规划,完善水牛养殖相关政策落实

彻底改变我国水牛养殖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科学增加水牛养殖、屠宰示范基地建设。建议尽快出台农村发展肉牛产业的扶持政策,降低农户上规模养殖的用地门槛、贷款门槛。加大政策落实监管力度,确保相关养殖、防疫补贴政策落实到户。

3.3 加大水牛肉用品质研究力度

增加水牛肉用品质科学研究政策倾向,鼓励高校及相关科研单位积极开展研究。建议成立行业专项资金,加大相关研究机构资金投入力度,提升我国水牛乳、肉兼用品质,促进水牛商业用途的发展,以弥补我国肉牛养殖逐年减少带来的肉牛产业发展受限的趋势。此外,由政府及高校科研单位牵头,通过培训班、网络课堂、宣传品鉴等多方式多渠道开展水牛乳、肉用品质宣传。同时积极引导消费者对于水牛肉用品质的消费认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参考文献:

[1] 耿社民, 刘小林. 中国家畜品种资源纲要[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69.

[2] 杨炳壮, 梁贤威, 曾庆坤, 等. 世界水牛发展趋势[J]. 中国牧业通讯, 2005, 15: 70-71.

[3] 张伟. 中国6个地方水牛类群mtDNA遗传多样性与分子系统进化研究[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12-1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办公厅. 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11―2025年)[R]. 北京: 农业部办公厅, 2011: 2-3.

[5] 邱怀. 中国牛品种志[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 24.

[6] 毛永江, 常洪, 杨章平, 等. 盱眙水牛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地位的研究[J]. 家畜生态学报, 2006, 27(1): 11-17.

[7] 章纯熙. 中国水牛科学[M].南宁: 广西科技出版社, 2000: 11-12.

[8] 李助南, 柳谷春. 江汉水牛屠宰性能的测定[J]. 湖北农业科学, 2010, 49(11): 2861-2863.

[9] 周光瑞, 麦迪, 姜晓东. 西门塔尔牛在新疆的杂交改良和利用[J]. 新疆畜牧业, 2007(4): 59-60.

[10] PALEARI M A, BERETTAA G, COLOMBO F, et al. Buffalo meat as a salted and cured product[J]. Meat Science, 2000, 54(4): 365-367.

[11] REF J F, POVEA I E. Water Buffalo (Bubalus bubalis) and their technological advantages for the design in healthy meat product[J]. Journal of Buffalo Science, 2012, 1(2): 183-187.

[12] 李思银, 杨亮宇, 白文顺, 等. 德宏水牛与尼里拉菲水牛及其杂交水牛的细胞遗传学研究[J].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4): 184-189.

[13] 祝晓丽. 母水牛不同生理时期生殖激素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D]. 南宁: 广西大学, 2012: 39-40.

[14] 梁辛, 杨承剑, 邹彩霞, 等. 不同精料补饲水平对青年公水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 畜牧与兽医, 2013, 45(4): 31-33.

[15] 陶亮, 江祈雨, 马元元, 等. 冷鲜水牛肉保鲜技术[J]. 肉类研究, 2013, 27(3): 37-41.

[16] 杨炳壮, 邹彩霞, 梁贤威, 等. 国外水牛肉加工方法综述[J]. 广西畜牧兽医, 2004, 20(4): 185-187.

[17] VALIN C, PINKAS A, DRAGENV H,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f Buffalo meat and beef[J]. Meat Science, 1984, 10: 69-84.

[18] SYED ZIAUDDIN K, MATHENDRAKAR N S, RAO D N, et al. Observations on some chemical and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uffalo meat[J]. Meat Science, 1994, 37(1): 103-113.

[19] KANDEEPAN G, ANJANEYULU A S R, KONDAIAH N, et al. Effect of age and gender on the processing characteristics of Buffalo meat[J]. Meat Science, 2009, 83(1): 10-14.

[20] VASANTHI C, VENKATARAMANUJAM V, DUSHYANTHAN K. Effect of cooking temperature and time on the physico-chemical, histological and sensory properties of female cara beef (buffalo) meat[J]. Meat Science, 2007, 76(2): 274-280.

第7篇:黄牛养殖范文

一、基本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力度

第一,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全省畜牧合作组织建设会议召开后,我局立即组织全县畜牧养殖企业经理、各镇兽医站长召开座谈会,就做好畜牧合作组织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使大家认识到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把农民组织起来参与市场竞争,对于促进全县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必须要加快发展,在办社兴牧理念上达成共识。

第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这一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我们成立了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专业技术骨干为成员的畜牧合作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各类合作社的筹建工作。各镇兽医站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镇畜牧合作组织建设工作。

第三,学习外地经验。为解放思想,县畜牧局多次组织镇兽医站长到莱阳学习,使大家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找出了差距,增强了抓好畜牧合作组织的信心和决心。

第四,抓好试点,全面发展。我们本着“积极稳妥,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决定先在XX镇搞试点。局里成立了专门的试点领导小组,从组织发动,开会座谈,起草章程,都具体帮助指导。经过一个月的筹备,于2003年12月8日成立了XX镇奶(黄)牛生产合作社。试点取得成功后,县政府又于2003年12月21日在XX镇成立了XX生猪产销合作社,并召开了各镇镇长、兽医站长参加的现场会议,从而带动了全县面上工作的快速开展。现场会后,我们积极开展工作,又先后成立了XX乐樱肉鸭养殖合作社,XX仔猪繁育购销合作社,XX奶业合作社。

(二)因地制宜,多形式发展合作经济组织,

具体工作中,我们立足于各镇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形成了多主体创办,多形式发展,多渠道带动的良好局面。

一是部门领办型。我们充分发挥各镇兽医站的主体作用,鼓励各镇兽医站利用技术设施等方面的优势,领办合作社。XX镇兽医站针对该镇奶(黄)牛存栏量高,发展势头猛的实际,成立了奶(黄)牛生产合作社,壮大了该镇的奶(黄)牛产业。目前,已发展入社牛500多头,入社社员426户,入社股金4.6万元。XX镇兽医站立足该镇生猪年出栏量高的实际,成立了生猪产销合作社,指导农户建起标准化养猪场25处,母猪存栏量达到4000多头,年出栏猪4万多头,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我局立足于本县奶牛饲养量大的实际,经周密组织,成立了奶业协会。部门领办合作社,进一步带动了全社会办社兴牧的积极性。

二是公司农户型。依托龙头企业在养殖领域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优势,把与公司有供养合同的畜禽养殖户组织起来,成立养殖合作社,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目前,已依托XX公司成立了3个肉鸡养殖合作社,分别是XX镇肉鸡产销合作社,XX镇肉鸡产销合作社,XX镇肉鸡产销合作社。

三个合作社入社社员达350多户,年出栏肉鸡600万只,社员增收800多万元。

三是能人带动型。XX镇奶牛养殖、鲜奶销售大户XX奶牛养殖经验丰富,与外地各品加工企业关系密切。我局积极帮助他成立了XX奶业合作社。该社成立后还吸纳其他奶牛养殖户入社,按标准化要求,共同生产优质鲜奶。目前,该合作社已发展入社奶牛500多头,日供鲜奶10吨,成为维维、蒙牛等大型乳品加工企业稳定的奶源基地。XX镇民意生猪生产合作社是由养殖大户XX、XX等五户农民联合发起成立的,合作社成立后,吸收200余户入社,年可出栏生猪2万余头。

四是村集体创办型。XX镇XX村党支部近几年把发展奶牛当做增加农民致富的重要措施来抓,先后帮助28户村民购进奶牛200多头,2004年创办了奶牛产销合作社,理事长由村支部书记担任,其它成员均由养牛大户担任,自成立以来,已吸纳本村和周边村90户养牛户入社,并建立了收奶站,配备了运奶车,并与乳品加工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供货关系,仅2004年帮助社员户年出售鲜奶600多吨,增加收入一百多万元。

(三)强化服务,推动合作组织健康发展

合作组织成立以后,我们强化服务宗旨,把工作重点放到了为社员提供一条龙服务上。

一是搞好品种引进与改良服务。我局积极帮助各奶(黄)牛生产合作社,引进高产荷斯坦奶牛及西门塔尔、夏洛来等肉牛冻精细管,进行品种改良,使全县奶牛改良率达95%以上,产奶量提高20%,肉牛产肉量提高30%以上,每头改良牛犊比本地犊牛多卖300多元,养牛户经济效益明显增加。XX镇农民张XX便是其受益者之一,他养殖的10头黄牛最近刚刚在镇上设置的配种站点进行了配种。他说,多亏合作社给俺提供了方便,再也不用多跑腿、多磨嘴,现在协会服务这么好,我要通过合作社再购买几头良种黄牛,扩大养殖规模,大发养牛财。XX镇奶(黄)牛合作社以加快奶黄牛配种改良为目标,先后设立了2个人工配种点,从北京、上海等地为社员购进高质量冻精细管4000支,并逐一为奶(黄)牛建立了档案,定期防疫,二次驱虫,免疫率达100%。目前,该合作社已配种奶(黄)牛750头,准胎率90%以上,大大提高了全镇奶(黄)牛品质,增加了农民养殖收入。

二是提供养殖技术服务。我局帮助每一个合作社成立了3-4名人员组成的技术指导小组,定期向养殖户发放技术资料,开展技术培训,并多次邀请济南、北京等地专家为社员授课,提高了社员的养殖管理水平。目前,已开展科技培训12期,印发明白纸1.5万份,培训人员6000多人次。XX镇XX村村民张XX,搞仔猪繁育多年,镇上仔猪繁育购销合作社成立后,他对合作社缺乏认识,认为入社后受约束,迟迟不愿加入。去年11月份,他听了合作社技术人员的仔猪疾病防治技术讲座后,深感养殖技术的重要性,立即找到合作社负责同志主动递交了入社申请,并顺利加入了合作社。在合作社的指导帮助下,他的养殖规模迅速发展到200头。目前,该合作社已吸纳社员120人,并有140户群众通过合作社发展起母猪规模饲养。

三是搞好销售服务。我局引导各合作组织通过设立联系电话、发放服务卡等形式,积极拓宽畜产品销售渠道,从根本上解决养殖户销售难的问题。XX镇仔猪繁育购销合作社,每月召开一次理事会,研究销售问题,加大了仔猪外销力度,把仔猪销售到东营、青岛等地。今年1-11月份,共销售仔猪3万头,且价格比市面上高0.1-0.2元/斤,每头仔猪为群众增加纯收入20多元。

二、基本经验

(一)合作组织运营要规范化。

组织章程是合作社运营的基础,为此,我们按照“平等、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引导社员在广泛协商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合作社组织章程,对合作社的组织形式,社员义务、社员权利、经费来源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为合作社运营提供了制度保证,形成了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合作组织管理要民主化。

合作社是农民自己的组织,办社的最终目的是为农民谋利益。作为畜牧职能部门,在合作社运营过程中,我们打破管理者的角色,注重扮演引路人、服务者的角色,按照“民管、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对合作社尽量少一些行政干预,多一些业务支持,从社员的意愿出发,遵重社员的选择,让他们民主选出自己信任的董事会和监事会领导机构,将要我办社变为我要办社,提高了广大社员办社兴牧的积极性,使畜牧合作社真正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经济组织。

(三)合作组织发展要多样化。

发展合作组织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适宜哪种形式就发展哪种形式。我县已成立的23个合作组织,涵盖了生猪、肉鸭,肉鸡,蛋鸡,奶(黄)牛五个主导产业,由畜牧部门领办的14个,企业领办的4个,能人领办2个,村集体领办3个。实践证明,这些合作组织都取得了成功,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

(四)合作组织建设要循序渐进。

我局在发展畜牧合作组织进程中,克服急燥冒进主义,根据需要,积极主动,扎实稳妥,在充分酝酿基础上,分阶段进行,坚持发展一个,成功一个,收到良好成效。

三、产生作用

合作经济组织成立后,在带领农民共同闯市场,推动畜牧产业化经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增加了农民养殖收入。加入合作社后,社员联合起来,按照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要求,生产同一规格的产品,满足了食品加工企业流水线生产的要求,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同时因产品销售价格高,社员收入也有了大幅度提高。XX奶业合作社成立后,与蒙牛乳业、维维乳业签定鲜奶购销合同,根据乳品加工企业要求组织社员,按标准饲养奶牛,统一机械挤奶,确保了牛奶质量达到企业加工要求,企业也出高价收购该社牛奶,社员鲜奶销售价格达到0.85元/斤以上,比散养户牛奶售0.7元/斤,高出0.15元/斤,仅此一项,社员每头奶牛每年可增加收入1500元。XX生猪产销合作社成立后,针对社员资金少的实际情况,由本社XX种猪场为每户社员提供3一10头二元种母猪,一头种公猪,社员生产出的三元仔猪由合作社统一以高于市场0.3-0.5元/斤的价格收购销售,不仅使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同一规格的“洋三元”变为可能,满足生猪加工企业流水线加工的要求,也提高了本社社员的收入,每头“洋三元”仔猪能为社员增加纯收入30元以上。“”版权所有

二是促进了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专业协会、合作社成立后,进一步完善了社会化服务功能,把企业、基地、农户紧密联系在一起,农户通过合作社与企业结合,能较好把握市场需求,按市场需求调整畜牧业结构。今年社会对瘦肉型猪需求量大,各生猪养殖协会立即组织养猪户大规模生产“洋三元”猪,从而使我县“洋三元”猪饲养量增长了50%。乳品加工企业对优质鲜奶需求量大,企业出高价收购,促进了养牛户逐渐向标准化养殖小区集中,按标准化要求生产,落后的散养方式将逐渐淘汰。

三是保证了畜牧业稳定发展。协会、合作社未成立时,经纪人暗箱操作现象比较严重,收1斤奶可盈利0.2-0.3元,卖1头猪可盈利50多元,这大大降低了农民养殖收入,挫伤了养殖积极性。合作社成立后,入社社员出售畜产品时可及时了解到畜产品价格,同时协会、合作社也组织经纪人召开会议,明确畜产品购销价格,确保社员和经纪人的合法收入。县奶业协会成立后,针对部分养牛户反应鲜奶销售价不足0.6元/斤的问题,及时召开乳品加工企业与收奶员会议,明确规定散养户牛奶收购价不得低于0.7元/斤,会后,再也没有养牛户鲜奶销售不足0.6元/斤,农户养牛的积极性得到了保护,一度出现淘汰奶牛的现象也得到有效制止。

四是提高了畜牧服务水平。我县协会、合作社成立后,我们开展科技培训30余期,培训人员6000多人次,印发协会、合作社简报以及科学饲养明白纸1.5万多份,同时各协会、合作社还将技术人员明信片印发到各农户手中,群众有问题可及时打电话联系,一系列服务措施的出台,将合作社及农户更紧密的联系起来。

五是加强了基层兽医站的自身建设。XX兽医站创办仔猪育购销合作社,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风险共担、利益均享”的原则,解决了原来一家一户养殖所造成的技术水平低、销售渠道窄、饲养成本高的难题,既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又增加了作为管理主体兽医站的收入,并且提高了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了全镇的仔猪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这为基层兽医站的发展趟出了一条新路子。

四、下步打算

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利国利民,我们要认真贯彻省畜牧办《关于加快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精神,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帮助指导下,学习吸收先进县市的经验,扎扎实实,紧张有序地开展工作,促进全县畜牧合作经济组织跨越式发展。

一是以镇兽医站、村为主,成立适应本地生产的专业合作社,各个兽医站要参入指导、协调,要逐步成立蛋鸡养殖合作社,牧草种植合作社,养羊合作社,养兔合作社,肉鸡养殖合作社,特种养殖合作社。

二是依托龙头企业,把为企业配套的饲养场户组织起来,成立合作社,根据龙头企业需要,组织入社饲养场户按标准化要求生产,主要依托XX公司成立3—5个肉鸭养殖合作社,依托XX公司成立了3—5个肉鸡养殖合作社。利用1—2年时间,达到合作社组织覆盖畜牧业每个行业,社会的每个角落。

第8篇:黄牛养殖范文

1商品牛羊发展的优势条件

1.1自然优势

1.1.1气温地貌,均宜草牧。邻水县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属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3 ℃,雨量充沛,水源充足,低山丘陵和气候温和的地理自然条件适宜畜牧业。

1.1.2 区位特殊,交通便捷。邻水地处川东门户,达渝、沪蓉高速公路交汇于县城南郊,国道210 线和省道 304 线纵贯全境,是川陕渝鄂重要交通枢纽。属于重庆 1 小时经济圈,两地人流物流量大,是重庆的畜产品生产、供应、加工基地。

1.1.3 内需外销,市场广阔。低脂肪、高蛋白和生态、安全的畜产品越来越为人们所青睐,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邻水县牛羊肉产品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1.2资源优势

1.2.1 草料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有宜牧天然草山草坡23.8万亩,其中连片草场 13.8万亩,大型草场有城北罗锅铺草场和新镇铺草场两处。牧草四季常青,品种150 余种,可产鲜草约 4.7 亿千克,可载畜 3.9 万个黄牛单位。同时,粮食副产物可达1.3亿千克,农作物秸秆可达4.6亿千克,为草食牲畜提供了丰富的天然草料。

1.2.2 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雄厚。邻水县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拥有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189 人,其中高、中级师 58 名、初级师 131名。每年均开展了标准化养殖、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等技术培训,农民、业主掌握的养殖技术越来越多。1.2.3 民间资本潜力巨大。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手中拥有越来越多的闲散资金,若通过政策的引导、项目的拉动,社会闲散资金将大量投入到养殖业。

2商品牛羊产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优良品种推广滞后 邻水县现有牛羊品种主要为本地黄牛、本地水牛、宣汉黄牛、本地山羊、南江黄羊、乐至黑羊、波尔山羊等,但近年来由于牛羊产业发展势头较好,良种牛羊价格上涨,种源供不应求,加之部分养殖场(户)受利益驱动,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选育种畜,造成种畜性能降低。

2.2配套养殖技术不完善 一是饲料搭配的科学化程度低。大部分养殖场凭经验配制饲料,只管牛羊吃饱,缺乏科学性,对牛羊所需蛋白质、能量等营养物质未予以全面考虑。二是疾(疫)病防治尚不能满足牛羊产业发展的需要。随着牛羊产业的发展,疾(疫)病发生的种类和数量都在增加,现有的基层兽医服务体系亦不能满足需要。三是规模养殖场的标准化程度不高,与当地生猪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还有很大的差距。

2.3产业化经营程度低 商品牛羊发展产业不健全,没有形成产业化链条。同时,组织化程度不高,该县牛羊养殖以农户单打独斗为主,规模较小。养殖户及业主所生产的商品牛羊基本上是通过牛羊商贩进行销售。

3加快发展商品牛羊产业的措施

3.1强化领导,加大政策扶持

3.1.1成立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强化考核奖惩。成立以县政府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及乡镇参加的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商品牛羊产业发展的规划、政策制定等工作,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将商品牛羊产业发展的具体目标落实到相关部门和乡镇,并进行严格的考核。3.1.2 积极争取项目,出台扶持政策。引进优良品种、进行标准化圈舍及配套设施建设、推广先进技术等。

3.2科学规划,优化产业布局

结合自然和资源优势条件,特别是草山草坡分布和养殖基础两方面优势,科学规划,优化产业布局,以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商品牛羊产业发展。

3.2.1明确产业基地。选择草山草坡资源条件较好的乡镇,建立商品牛羊生产示范基地,形成“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突出特色”的“布局区域化”新格局。

3.2.2明确产业方向。用集约化、产业化、市场化理念组织现代畜牧业大生产,大力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等模式,提高生产水平和效益,逐渐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高效产业。

3.2.3明确产业目标。突破发展商品牛羊产业,特别是肉牛、肉羊出栏量的快速递增和商品牛羊品质的提升,至 2015 年末,实现牛、羊出栏量分别达到 6 万头、30 万只,牛、羊良种及杂交改良面分别达到65%、95%以上。

3.3推广良种,健全良繁体系

3.3.1加快牛冷冻配种进度。县畜牧主管部门应及时改扩建冷冻储运中心和肉牛重点养殖乡镇配种站(点),组织西门塔尔牛、摩拉水牛等优良品种牛冻精,杂交改良本地黄牛、水牛和宣汉黄牛。同时选留杂交母牛探索实施多元杂交改良,以实现品种改良目标。

3.3.2 加强羊良种繁殖体系建设工作。选择以南江黄羊、波尔山羊等优良品种为发展重点,推行“纯繁场+扩繁场+农户”三级制种模式,推进羊杂交改良繁育工作。先从建设 1~2 个纯繁场、3~5 个扩繁场做起,至 2015 年力争实现建成纯繁场10 个以上、扩繁场 30 个以上和全县肉羊改良面95%以上的建设目标。

3.4严格标准,提高规模化水平

3.4.1示范带动。在条件适宜的2~4个乡镇,建设 2~4 个示范区和一些规模场以及若干散养户饲养商品肉牛肉羊,至 2015 年末,争取牛、羊规模养殖比例分别达到65%、80%以上。

3.4.2 标准建设。生产场所建设及生产经营过程,遵循国家或地方标准和现代畜牧业建设的有关要求,严格按照“生活管理区、生产养殖区、粪污处理区”三区分离进行规模布局,按照“牛羊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等要求,大力推行“种养结合,生态养殖,循环利用”等养殖模式。

3.4.3规模养殖。推行适度规模养殖、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规模养殖三种档次的规模养殖。适度规模养殖,基本标准为每个场(户) 年出栏肉牛10 头以上、肉羊30 只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在适度规模养殖基础上扩大数量规模和提高建设标准。小区规模养殖,由 3~5 个标准化规模或适度规模养殖场(户)构成。

3.5健全机制,降低养殖风险

3.5.1组建专业组织。在政府引导下,本着“民愿、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规范组建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构建"平等参与、合作互助、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多方共赢"机制,促进农户共谋发展。

3.5.2 发挥合作效益。坚持“政府引导,农户参与,企业带动”的原则,培植精、深加工企业,并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三者有机联结起来,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户发展;以专业合作组织促进龙头企业发展;以政府引导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的商品牛羊产业大发展。

3.6加大服务,提升养殖效益

3.6.1培训业务。以县、片区或乡镇为单位召集农户、业主及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从选址、建设、引种、饲养、防疫、管理、营销、加工、种草等方面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增强应对现代畜牧大生产的技能。

3.6.2联系责任。明确县乡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分片分组联系责任,指导业主和农户做好商品牛羊饲养场地科学建设、疫病防控、饲养管理和营销信息通报等工作。

第9篇:黄牛养殖范文

一说起关于牛的那些事,王明欲就眉飞色舞。

他做着与牛有关的事。他的企业黄牛庄集团业务范围涉及黄牛全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从牧草种植、黄牛养殖、黄牛屠宰、牛肉产品研发、牛肉深加工、牛肉冷链物流到牛文化酒店连锁。

四十不惑的他事业的目标越来越清晰,他立志做一个“农民”,投身现代农业,打造中国牛肉熟食制品第一品牌。

人到中年

王明欲曾不止一次地感叹,孔子真乃神人,他总结的“四十不惑”真是精辟。

王明欲的感叹来源于这两三年他自身的转型。在事业上,他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和企业发展的目标。

这个转折恰是发生在他四十岁的节点上。

三年前,曾就黄牛庄的发展采访过他,他只字不提企业,只谈云淡风轻的话题,谈自己喜欢看《鲁迅杂文全集》,因为喜欢鲁迅那种文采飞扬、桀骜不驯的个性。

谈起崇拜的对象,他列出的名单都是铁骨铮铮的侠义之人:辛弃疾、秋瑾。

他甚至调侃地说自己是“务虚派”、“经济上的派”。

当时的他认为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和一群朋友开着一辆大车,在大草原上奔驰,大声唱歌,大口喝酒。

如今,谈到最喜欢的事,他说,是站在田间地头和农民攀谈。”一到农村,面对植物、动物、空旷的农田,感觉就特别好“。

本来就是农民的他,现在更是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投身现代农业,围绕黄牛做,做黄牛产业的领跑者。

他越来越专注。之前的黄牛庄集团是多元化的,主业之外,他还会做点贸易,做点工程。

黄牛庄集团旗下还有一个文化公司,出版一些由他编辑的书籍,他曾编辑过《情系南阳》,主要是介绍南阳的风土人情,现在他“砍掉”了这家公司。

原来的他也经常会出席各种活动,担任豫宛商会的秘书长,负责召开每年商会的年会。

去年,当商会的人邀请他参加年会时,他以别的理由推托了。后来,商会领导多次邀请,实在没办法,他直接说,不想去,“没什么意思”。

王明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自己专注的事情上,他跑到全国各地参加牛制品行业的学术会议,去日本考察现代农业。

他还在华东理工大学研读EMBA,参加各种商学院的活动,每个月要抽出两三天的时间去上海上课。虽然,晦涩的财务知识让他头疼,但他很喜欢这种回归校园的感觉。

较之以前不专业的老总角色,他越来越像一个专业的企业领路者。

二次创业

找准目标的王明欲,开始了“二次创业”。

长期以来,“南阳牛肉”的销售渠道简单且被动,除了遍布南阳街头的牛肉汤锅店,就是外来企业加工“贴牌”。而缺少像日本神户牛肉以及国内四川灯影牛肉、张飞牛肉那样的知名名牌。

显然,南备做大做强牛肉产业的雄厚资源优势。南阳黄牛是联合国原产地的知名商标保护,也是亚洲五大优质品种之一。

王明欲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2000年黄牛庄企业成立之后,他建立了饲料、种牛、养殖、屠宰、加工、餐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运营体系。

涉牛企业很多,像王明欲这样的全产业链企业并不多。

然而,黄牛庄在市场中并没有准确的定位,更多地是依靠餐饮的终端进行销售。

王明欲经过考察,发现国内即食餐桌牛肉还是一片空白。人们想吃美味牛肉却又觉得烹饪繁琐,这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受困扰的问题。

同时,在牛肉行业中,养殖、屠宰、生鲜肉领域都有龙头企业,唯独牛肉熟食制品尚无优势企业。

于是,打造中国牛肉熟食制品第一品牌成为黄牛庄企业的定位和目标。

国际年人均牛肉消费水平为10KG,美国这个值高达40KG。中国作为世界上第四大肉牛产业大国,年人均牛肉消费只有6KG。

数值低的根本原因不是中国人不爱吃牛肉,而是可供消费者有效消费的牛肉食品品类太少,除了偶尔一顿繁琐的炖牛肉外,其余都集中分布在牛肉粒、牛肉干等休闲食品上。

黄牛庄的定位就是为你提供一份牛肉的立体营养解决方案。加工成从汤料到各种牛肉制品,供消费者选择。

王明欲选择做牛肉熟食制品的一个原因,也是看中了熟食品的高附加值、高利润。一块牛肉从生肉到熟制品,经过的环节越多,附加值越高,通常,屠宰和生鲜肉环节是利润相对较低的。

“熟制品的高利润我可以反哺到养殖环节,让养殖环节更安全,牛肉的安全是由饲料决定的。”王明欲意识到要从源头控制品质和风险。

研发是他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在黄牛庄已经拥有了三四十个牛肉熟食品种,但是一头肉牛可以开发的品类太多了,“没有上百个品种就没有发言权。”王明欲已经把研发当成重点工作来抓,时机成熟,会有一个“量”的释放。

2012年,王明欲计划在郑州开100多家黄牛庄熟食品专卖店,同时全线覆盖省内高速公路服务站,再向市地发展。

王明欲计划在开封建一个上千亩的南阳黄牛示范养殖基地。考虑到大量牛粪的产生,这个养殖基地会从牧草种植到高档牛的养殖,到有机肥的生产、有机蔬菜的种植都涉及,建成一个循环体系。

他还在开封参与了一个新农村建设项目,到时也会与现代农业结合起来。对此,王明欲并不愿多谈。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