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教师节的名言范文

关于教师节的名言精选(九篇)

关于教师节的名言

第1篇:关于教师节的名言范文

一、关注要点面结合

在前不久,由我校教师执教的一节市级观摩课上,教师让学生会推荐一名朗读机会少的同学读课文,在这名平时在班里展示读书比较少的学生读完后,教师问:“你自己和自己比较有进步吗?”学生回答有进步,并对自己的课堂表现感到满意。教师随即说到:“祝贺你有进步。”然后进入了下一环节。这一细节本身很不错,它体现了教师对课堂中弱势群体的关注。但深入一下,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和对答都是一对一的单向评价交流。这使我反思日常的许多课堂中与学生交流的环节,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一名教师不能做到时刻关注每一名学生的情况,特别是与学生交流的环节。当你在与一名学生交流时,无法对其他的学生给予关注,那么教师能否尽量通过你的体态、眼神、评价语等多种调控课堂的手段让每一名学生感受到你在同这名学生交流的同时也关注着他?反思上面提到的教学细节,如果教师说“祝贺你,有进步,相信更多的同学和你一样,在今天的课堂中会越来越有进步”,就可以将教师对学生个体一对一的单项关注拓展为对全体学生的整体关注。

二、评价要积极鼓励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都会特别注意以精练、准确来要求自己的教学语言,这也是教师基本功的一个方面。只是大多数教师只重视自己讲授时的语言,却忽视了对学生回答及操作等学习活动的评价语言的考量。有些学生的回答不尽人意、不完整、重复别人的发言,甚至是根本不会,课堂上出现这些情况,有教师会这样去评价:

他说得不完整,谁来帮帮他呢?(潜台词是:否定学生的发言。这样会挫伤学生思考和发言的积极性。)

不对,请坐。(潜台词是:说不对就不要发言。下次学生还愿意举手发言吗?不管对不对,学生会发言,说明他已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能举手回答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很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也是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对于答错、回答不完整、重复别人发言的学生,教师如果能给以鼓励,肯定他们举手的勇气和积极性,让他们有信心继续思考,就会逐渐养成积极的思维和发言习惯。建议这样处理:学生说错时,教师说:说错了没有关系,你能勇敢回答问题,已经很不错了。

仔细动脑筋,再想想,好吗?学生重复别人的答案时,教师说:哦,你肯定认为这个很重要,所以再强调了一下,对吗?(这样带点幽默的口气,既能缓解学生的紧张和尴尬,又给予暗示:以后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学生没有答完整,教师说:你虽然只答对了一部分,但已经很不错了。继续努力哟,老师相信你。

三、引导要耐心有效

让我们走进于永正老师的课堂吧!第一次,学生把句子读破了,他说:“这句话比较长,难读,请你再读一遍。”第二次,学生又把字读丢了。接下来,一连读了七遍,学生都没读正确。于永正没有失去耐心,一次又一次地鼓励、教给方法,终于在第八次,学生读得既正确又流利。那令人感动的“第八次”呀,他给予那孩子的仅仅是一堂课的自信吗?那爱心滋润的细节,带给孩子的也许是一生的精彩。

四、设计要精雕细琢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威尼斯的小艇》的教学片段:学生朗读课文二三小节,互相交流后,王老师说:既然“仿佛”就是“好象”的意思,咱们把这句话改一下,改成“行动起来,轻快,灵活,好象一条蛇”,行吗?这是我想请教的第一个问题。还有第二个问题,课文说威尼斯的小艇行动起来“轻快,灵活”。轻快,灵活,两个词连起来可以怎么说?

生1:既轻快又灵活。

生2:又轻快又灵活。

生3:不但轻快而且灵活。

第2篇:关于教师节的名言范文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 发言障碍 教学改革

新课改背景下,注重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成为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教改目标,教师教学的重心也从要求学生“会看、会写”向“能说、会交流”转变,而学生口语能力的提升必须建立在其踊跃发言,积极投入课堂互动环节的基础上。因此,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说出来”成为了广大英语教师亟待解决的教改课题。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我看来,小学的主要任务,毕竟还是教会儿童学习”。这句话告诉我们: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发现学习的真谛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显得至关重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要想让学生做到充分掌握学习它的真谛,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做到“会说、会交流”。

然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很多地方的小学英语教学停留在仅注重培养学生“读、写”能力培养,不关注学生“听、说”能力培养的低端层面上,因此,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也成为了“哑巴英语”的代名词。国内的英语课堂上,经常出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即:一名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往往体现为“词汇量掌握多,英语写作能力强”,而不是“能说会道”。而上述教学方式的弊端在于:长此以往,学生的英语技能无法得到真正提升,而英语教学的有效性、长效性和整体应用性也无法得到全面体现,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将不断降低。以下,我将结合日常的教学经验,谈一谈解决小学生英语课堂发言障碍的具体教学策略。

一、注重气氛营造,巧借故事引导发言

敢于发言,并不是每一名学生与生俱来的技能,它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后天引导。而如何有效引导,使小学生能够敢于发言、敢于进行口语交流,则成为了众多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课堂,是英语教学环节的主要场所,也是拉近师生关系的“第一情境”。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在课堂上构建良好、和谐的氛围,以最直接、渗透性最强的方式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特性,他们对新奇的故事往往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借助故事构建课堂氛围,从而引导他们发言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学策略。

【教学情境】

在讲授完《Time》一课后,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时间跨度的概念,我提出了以下假设性问题:

教师:How long is the six years?

教师:在思考这个问题的同时,我为大家讲一个英语小故事!

老师:这个故事是伊索寓言里的小故事---《The fox and the lion》……

在讲完故事后,我又一次抛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2:老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接近、了解你不知道的事物,你才会慢慢发现它并不可怕!

教师:good job! Now let’s explore the answers together!

在故事寓言的引导下,课堂的沉寂氛围被破解,思维也被充分激发,纷纷举手发言,表达了自己对之前问题的想法!

【分析】

故事虽然简短,但起到的作用却是巨大的!这则故事的寓意恰好告诉同学们:发言不是一件难事,只要你敢于尝试,你就成功了一大半!同时,在故事氛围的营造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被瞬间拉近,学生的发言活动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二、针对分层设问,有效兴趣疏导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给后进生制造发言机会,采用“针对分层设问模式”,让基础差的同学和学习成绩好的同学都享受均衡的回答问题机会,从而不让任何一名同学在课堂口语交际环节中掉队!

苏联著名教学学家、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醒悟的重要条件。” 因此,让学生“敢于发言、善于发言”,是提升英语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提升他们英语口语技能的重要因素。综上所述,在设问环节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兴趣疏导”,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消除发言障碍。

例如,我在讲解《At a music lesson》这一课内容时,便采用了“针对分层设问,有效兴趣疏导”的教学策略。为基础好和基础差的学生都搭建起了适合他们的发言平台,且问题涉及小学生较为感兴趣的问题,因此,从侧面激起了他们发言的热情,学生的发言障碍也被有效消除,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大大提升。

三、结论

第3篇:关于教师节的名言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学; 言语激励; 快乐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163-001

一、案例背景

本课是一节田径课,主要内容为障碍跑,教学对象是初一的学生,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协调性,提高学生奔跑能力。本课的教学中,利用小体操垫,大体操垫、体操棒、跨栏架、凳子,引导学生跑、跨、滚翻等动作进行练习,同时课堂中注重学生自由创作,小团体合作创造不同形式的器材摆放,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展示成果。在本节课中学生的表现很积极,各小组都积极进行创意,也就形成了在本节课中得到的意外收获。

二、案例描述

本节内容的设计是依据初一学生的教学目标而定,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课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创新。课的流程:一、学生学习团身前滚翻导入,掌握技术动作;二、学生在障碍跑过程中,按照课上所提供的器材自主摆放进行练习;三、进入课堂的高潮——障碍跑比赛。在障碍跑比赛这一环节中,学生玩得很有创意,也是本课的亮点。学生通过器材自由摆放,形式多样,造型独特,如下是课堂中展出的亮点: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按小组进行比赛,在这个篮球场地中放着不同的器材,现在就发挥同学们的创造力进行各小组的器材摆放!”

以小组为单位,各组学生在小组长的指挥下,分工明确、有序地领器材,有的安排小组人员位置,有的在观察其他组的动向,场面非常热闹,在这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这时,某一小组的小鹏(化名)跑到我身边说:“老师,我们这组这样摆放,可以吗?”

师:“好的!非常合理。”

小鹏(化名):“嘿嘿……”

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生:“好啦。”

师:“预备,嘟……”

这时比赛开始了,“加油,加油……”各组的喊声越来越激烈,学生们的竞争也随之激烈,第一轮比赛结束了。

师:“第三组第一,第二组第二,第四组第三,第一组第四。”

小明(化名):“老师,小东(化名)前滚翻动作没做到位,就开始跑了。”

师:“这你也看的出来呀?那不如请你为小东(化名)做个前滚翻示范,好吗?”

生:“好噢,啪啪……掌声响起。”

看着小明(化名)前滚翻动作顺利完成,当场就表扬。

师:“好,前滚翻的低头、含胸、团身、蹬腿都非常到位。”

生“啪啪……又是一片掌声。”

师:“请小明(化名)归队。”

师:“同学们,为什么第三小组会第一,原因在哪里?知道吗?”

小强(化名):“老师,我知道,他们有几个同学跑的很快。”

师:“嗯,这是其中的一种因素,但你们再注意观察一下,看看,第三小组的器材摆放和你们的各组一样吗?”

学生们互相观察。

师:“嗯!他们的摆放非常合理,而且很有创意,有利于跑、跨,钻等动作的衔接。”

第三组的学生都兴奋地说:“耶……”

师:“但是,他们的摆放也不是唯一的形式,只要你们注意一下器材之间距离和各动作的衔接,再发挥一下你们的创造力,你们一定能摆出更加合理的顺序。”

在接下来的障碍跑过程中,各小组注重器材运用的合理性,摆放很有创意。

第二轮比赛结束了,各组的名次发生了变化,小明(化名)跑到我跟前,问道:“老师,刚才我们的器材摆放合理吗?”我肯定地回答到:“很好!”小明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开心地与组员们欢快庆祝了。

在课堂小结中,同学们谈了各组的经验,教师也积极表扬今天上课同学们的表现,并对课堂中各小组有不同创意进行集体表扬,小明(化名)成为本节课最活跃的同学,看着同学们脸上灿烂的笑容,我的内心也是欣喜的。

三、案例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切实体会到教师的一句表扬与肯定对学生的重要性,教师评价语的魅力是无穷的:

1.教师语言激励,学生学习动机激发

动机是学习过程的核心,所以激发动机就成为体育教学的关键,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特点适当运用激励语言。

对于初一的学生,他们更多地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与鼓励,心里产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如在学习前滚翻时,有些女同学始终不能将动作完成到位,出现了不乐意参与而且躲避的现象。这时,教师不要批评她们,而应该用期待的语言激励她们:“前滚翻的低头、含胸、团身、蹬腿动作要领,你只要好好掌握方法,你就会成功。”而如果一个只顾“教学”的教师,不考虑教学内容和客观因素的存在,也就是把学生仅仅看成学生,两者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在师生的关系上,两者的交流不是心灵上的,而且在学生尚未成功或者进步时,教师对学生采用不合时宜的语言激励,对学生的鼓励不及时、不适当,那么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也会像教师一样不能全身心投入,师生之间不能产生共鸣。所以,教师要善于把握住课堂中学生的心理,适时对他们进行表扬与鼓励。

2.注重课堂生成,捕捉教育契机,适时运用激励语言

教育契机的捕捉是一门艺术,抓住良好的教育契机,运用激励语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学生发展中不仅要成为促进者和引导者,更应该是学生成长中的放大镜,耐心细致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适时运用激励语言,让“强者更强、弱者进步”。例如,学生想展示自我但又束手束脚时,教师适时运用语言激励,会让学生充满自信地去展示,而且教师的适时激励有时会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大转折。

3.激励语言,应面向全体,注意个别差异

教师运用激励语言要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对“点”和“面”的语言激励能起到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作用。在这节课中,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关注还不明显。如课中出现了一些小组不能合理摆放器材,这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能在其他小组的基础上创新,效果可能就会更好。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快乐,适时地表扬与鼓励,让他们自己多尝试、多体验,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慢慢地养成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自己的创意与实践空间。

第4篇:关于教师节的名言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语言艺术 教学语言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2017) 04-0113-01一、关于美术课堂语言艺术的感想

首先应该确定的是,美术课不是小学课程的主要科目,它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艺术、放松身心,所以这样的课程并不需要非常严肃的进行,相反,它需要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小学美术课程包括很多内容,绘画、剪纸、作品欣赏都是其中的内容,教师应当根据课堂内容来进行课前准备和教学设计,但是一切都需要用语言来表达出来,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将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率,所以对于美术教师来说,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必须拥有的,同时应该注意语言修养,用生动优美且精炼的语言来进行课堂教学。

语言时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媒介,在美术课堂上,面对一幅名画,可能学生看不懂这幅画的意思,这时就需要教师来对这幅画进行讲解,这就非常考验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语言艺术了,如果教师的能力优秀,那么学生可以很快了解这幅画的意境,课程就可以继续往下进行,如果教师能力普通,那么学生到时也会是一头雾水,并不了解那些名作的意义,教师为此所做的努力也就白费了。

二、美术课堂教学语言设计艺术的要求

1.使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对艺术进行阐述

教育无法离开艺术、无法离开美。美术课程基本理念、性质和价值在《美术课程标准》中都有着明晰的规定,其中包括“强调愉悦性”、“关注文化与生活”、“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抒感,表达艺术与创意”、“让学生在文化情景中认知美术”等,这些目标的实现与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分不开的,所以,教师必须因场景的不同展开灵活的教学方法,语言的组织应当做到有序、生动、形象,并且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调节自己的语调,时而舒缓悠扬,时而抑扬顿挫,形成动听的语境与优美的节奏。如果美术教师可以这样对课程进行讲解,那么课堂就会变化为艺术殿堂,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去进行学习,不知不觉便会融入到课堂之中,比如对作品进行赏析是,配合与之相应的背景音乐,用适合的语言对作品进行描述,营造文化氛围与艺术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会更加深入。

2.使用风趣、易懂的语言营造课堂氛围

小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中低年级的学生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因此,他们的精力无法长时间集中,所以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一点,除了采取特殊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式之外,还应该在教学语言上下功夫,无论教学环节再丰富还是教学方式再巧妙,最终都学要靠教学语言来进行实现,所以教师应该将幽默的语言与课程中的教学形象、知识以及教师对课程的间接巧妙结合起来,让原本复杂的教学形象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以一种轻松的状态来进行学习,例如在教授剪纸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剪纸的纪录片,在学生自己进行操作是要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让学生在动手制作中感到快乐。

3.使用规范、精炼的语言传授课程

有关教育思想的体现有很多种,教学语言是其中最为直接的,因为它是最基础、最广泛的信息载体,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应该是对课本一味的重停也不是脱离课本、无边无际的闲谈,而是应该用最为通俗易懂的方式将课本上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语言要合乎逻辑,又要精炼准确,只有这样对美术知识的传授才能实现,学生才能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美术创作。

4.对学生的评价要注意措辞,不能打击孩子的信心

教师在美术课上,既要注意对美术知识的传授,也要注意学生对美术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所以在评价学生时应该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其他因素而看高或看轻某位学生,评价学生时语言也要注意,对学生应当以鼓励为主,不能打击孩子学习的自信心和热情。

三、美术教师应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设计艺术

1.加强自身的学习,让自己拥有深厚的艺术素养与文化修养。

学习是提升自己、改变自己的重要途径,也是当代提高个人能力与修养境界的必备能力,教师决定着中国新一代人的素质,所以教师必须认识到不断学习的重要性,让学习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让学习成为生活习惯,成为一名学习型教师。多读书是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名家名作、名言警句,还是与教育有关的著作,甚至是报刊杂志,都应该静下心来自己阅读,做到以书为友,书中总会有你想要的东西和你不知道的东西。

2.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

在教学中,为了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让自己所说的每句话都可以发挥出作用,教师应该养成以下几种习惯。

首先,教师在每节课进行之前都应该写教案,在研究教材与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设想课程的内容与进程,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其次,课程结束后需要认真进行总结,想想有哪些想要的没有讲出来?哪些语言表达的不生动、不具体?哪些环节的语言设计的比较好?善于反思,下次才可以做的更好。

再次,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讲座、课程、甚至是电视、广播都可以成为教师利用的资源,从别人的话语中吸取经验,把他人的东西变化成自己的东西。

最后,乐于同他人进行交流,所谓“三人同行有我师”,别人的经验可能正是你说欠缺的,应该虚心求教,把自己的课程教到最好。

结语

教师的劳动方式很特殊,它是通过语言来进行工作,进行表达与交流。幽默、生动的语言不仅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富有想象力,还是一种美的享受,让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美术是一门艺术类学科,它对于语言的要求要高于其他学科,美术教师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语言艺术,在对学生的授课中引领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韦阳广.教师美术课堂教学语言设计艺术[J].教育科研论坛,2010,(1):88-89

第5篇:关于教师节的名言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 优化课堂艺术 彰显教学效果

德国的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更重要的是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教学涉及诸多艺术,它需要一线教师在长期的实践中进行总结。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的作用更多地表现在“引”和“导”两方面。

一、优化导入艺术――创新导入,重在激趣

导入环节,需要教师以最短的时间带领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如何在导入时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起来。这就需要教师优化导入艺术,融入创新意识,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导入,把重点放在创新激趣上。综合而言,导入要融入趣味,学生兴趣将被激发;导入要有针对性,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导入要有艺术性,以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导入要有效益性,避免喧宾夺主,突出实效。

例如,在学习牛津版英语9A中的Unit 6 TV programmes这一单元时,教师优化课堂导入,以创新形式导入新课,成功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本单元的主题是“电视节目”,因此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种形式的TV programmes片段,如sports show, quiz show, children’s programs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各种电视节目,其学习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然后,教师出示交流问题:“What TV shows do you like to watch? Why?”话题一出,学生开始热烈地交流探讨。由于有些电视节目学生不会转化为英语,因此很多都是用中文来表述节目名称。如有的学生说:“I like watching 天天向上(湖南电视台的一个综艺节目)”;有的学生说:“I like watching Voice of China(中国好声音)”……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有效利用多媒体和话题的方式导入新课,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

二、优化语言艺术――丰富方式,重在激励

在课堂中,教师主要通过语言来驾驭课堂、传授知识。使用好教学语言,能够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新课改下,教师必须注重优化语言艺术,丰富语言表达方式,重在激励学生。

1.善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口头语是课堂的主导语言。通过口头语言,教师传授英语知识,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利用口头语言进行鼓励,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出来。正如德国的第斯多惠所说的:“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要善用激励语言,不能“吝啬”自己对学生的赞美,让学生的表现得到正面的肯定。

例如,在学习牛津版英语8B中的Unit 3 Online tours这一单元时,教师以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更为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师设计了一个问题:Do you think playing online computer games is good or bad for us? 有喜欢玩网络游戏的学生举手回答:“It is good for me.”“Why?” “I need to relax sometimes.”教师立即进行激励评价:“Wow, quite good. You have learned to relax yourself. But you need to balance your study and games.”(表扬学生,并点拨学生要平衡学习与电脑游戏的时间)有学生说:“It is bad for us, because it can affect our study. ”这位学生认为玩网络游戏不好,因为会影响学习。教师随后进行激励评价:“Wow, I am proud of you. You can share your opinion and give a good reason. Well done. Any other ideas? ”(引导学生继续发表观点)善用激励性的语言,能够让学生更加敢于融入课堂。

2.善用体态语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体态语言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教师在英语课堂上运用一定的体态语言,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暗示,让学生学得更好,吸收得更快。

例如,在学习牛津版英语7A中的Unit 2 Let’s play sports这一单元时,教师运用体态语言,辅助英语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与运动相关,有关运动的知识很容易利用体态语言展现出来。课堂开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玩“Guess game”游戏。教师做出打篮球、上篮的动作,利用英文与学生互动:“Can you guess what sport I like?”学生立马回答出:“You like playing basketball.”教师继续引导:“大家一起来玩这个竞猜游戏好不好?来,这名学生先做出任意一种运动的动作。”并用英文说:“Can you guess what sport I like?”其他学生竞猜。这个活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每个学生都想模仿自己喜欢的运动,利用各种体态语言“难倒他人”。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和教师一起运用体态语言,学习运动名称,如table tennis, volleyball, basketball, football等,并且很好地掌握了相关句型。由此可见,一定的体态语言不仅能活化英语课堂教学,还能有助于学习效果的增强。

三、优化提问艺术――调动思维,重在启发

从某种程度而言,课堂教学是由提问组成的。提问在课堂上随处可见,但有时教师的提问过于随意,导致“沉默”现象的出现。为此,教师必须优化提问艺术,以有效的提问,调动学生思维,重在利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例如,在学习牛津版英语7A中的Unit 5 Let’s celebrate这一单元时,教师优化提问艺术,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提出问题:“How to celebrate Halloween?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积极回答,有学生说:“People dress up themselves.”有学生说:“People paint their faces.”有学生说:“Children play trick or treat.”听到这里,教师继续深入提问:“How to play the game trick or treat? ”此时,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了。但考虑到学生的英语基础,教师继续引导:“Can you ask someone to play this game for us?”此时,学生需要思考到底应该如何玩这个游戏呢。学生很快回想起教材中小朋友提着杰克灯,敲着门,说着“trick or treat”。教师继续启发:“如果主人开门了,却不给糖果,那应该怎么办?”学生马上根据教师的启发进行思考。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层引导,给学生现场展示如何玩“不给糖就捣乱”的游戏,让学生切身体会西方文化,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四、优化应变艺术――灵活处理,重在转变

初中生思维活跃,经常会提出一些有个性的观点。面对课堂上的各种情况,教师要灵活处理,不能以呵斥的方式教训学生,以免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要优化应变艺术,灵活地处理课堂情况,将突况变成有用的教学资源,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例如,在学习牛津版英语7A中的Unit 7 Shopping这一单元时,教师灵活处理课堂情况,将其转变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教师主要利用多媒体图片加文字形式,呈现出各种商铺的名称,引导学生学习。如出示一幅书店图片,引出句型:You can buy a book in a bookshop. 出示流行服装图片,引出句型:You can buy clothes in a clothes shop.教师利用这种方式依次引出:supermarket, gift shop, shoe shop, flower shop.可是,这时有一名学生漫不经心地说:“现在谁还去实体店买这些东西,现在都流行网购,我们应该多学学网购的英语知识。”此时,教师并没有责怪学生打乱自己的教学思路,而是顺应学生的想法,说:“What do you often buy on the Internet? Do you like shopping online?” 只见学生对网购非常感兴趣,纷纷利用英语交流。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随机应变,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转变话题,引导学生交流,从而促进有效交际。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必须优化课堂艺术,引领初中英语课堂走向高效与精彩,彰显课堂的教学效果,助力学生语言学习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曹正燕.如何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2).

第6篇:关于教师节的名言范文

关键词:朝鲜族;双语教育;延边地区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朝鲜族平均学历等均超出我国平均学历水平。而朝鲜族的双语教育也是作为其他少数民族的榜样。但是最近由于朝鲜族人口的大量流失,对朝鲜族自治区带来了很大影响。因此本研究旨在考虑到因社会的变化,朝鲜族社会双语教育环境也会有所变化的情况下,对延边地区朝鲜族双语教育现况进行研究。

一、朝鲜族双语教育机关

朝鲜族双语教育机构可分为朝鲜族学校和民族联合学校两种。朝鲜族学校是以朝鲜语为中心的教育机关,而民族联合学校是同时开设朝鲜族班和汉族班的学校。因此,联合学校一般是在朝鲜族人口少的乡镇及农村地区所存在的。据延边朝朝鲜族自治州教育局统计,2011年的总共有43所,其中18所在城市地区,25所在农村。2015年延边地区总共有26所朝鲜族小学,其中15所在城市地区,8所在县镇地区,还有3所在农村地区。这和2011年延边地区朝鲜族学校相比,四年则减少了17所。并2011年民族联合小学总共有22所,其中1所在县镇地区,21所在农村地区。而2015年民族联合学校共计14所,其中2所在城市地区,5所在县镇地区,7所在农村地区。四年则减少了8所。初中和高中也出现同样的情况。综上所述,城市地区的学校数量变化不大,但城镇地区和农村地区变化较大。其原因是上汉族学校的朝鲜族学生逐渐变多,而且流动到其他大城市或者海外的朝鲜族人口也呈上升趋势。

二、朝鲜族双语教育开设课时

我国朝鲜族的双语教育是指以朝鲜语和汉语为中心的双语教育。学校双语教育现况可以通过朝鲜语文和汉语文开设课时来了解。2003年延边地区朝鲜族学校朝鲜语问课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每周各上5节课,四年级到六年级各上4节课,初中一年级到三年级每周各上3节课。而2015年朝鲜族学校小学一二年级每周各上7节课,三年级每周上6节课,四五六年级每周各上5节课,初中一年级到三年级每周各上4节课。朝鲜族学校汉语文课2003年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每周各上6节课,初中一年级到三年级每周各上5节课,2015年小学一二年级每周各上7节课,小学三年级到初三每周各上5节课。

如上所述,朝鲜语文的课时有所增多,而汉语文课时则在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每周各增加一节课,但三年级到六年级每周减少一节课。从此能看得出延边自治州在小学教育上则比较注重民族教育。小学开设朝鲜语文要比汉语文每周多了一节课,但初中的汉语文要比朝鲜语文每周多了三节课。这样的课程安排是比较合理的。正因为这样的课程设置,朝鲜族双语教育才能有现在的成果。但是,这和加拿大早期沉浸式教育模式还是有所区别的。

加拿大是最先开始实施双语教育政策的国家,其得到成功的案例得教育模式为早期沉浸式教育模式。该教育模式是从幼儿阶段到高中阶段实施的早期双语教育模式。首先幼儿阶段分四岁和五岁教育。其针对四岁幼儿用第一语言来授课,而针对五岁幼儿老师用第二语言授课,但学生可用第一语言来回答。在小学一二年级全部用第二语言授课,小学三四年级70%的课用第一语言,30%的课程用第二语言进行。而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50%的课程用第一语言授课,而50%用第二语言授课。高中阶段一年级到四年级所有的课程只用第二语言进行授课。这即是和我国朝鲜族地区的双语教育开设模式的最大不同点。加拿大重视的不仅仅是两门语文课程,而在其他课程的授课语言上严格设置用。

三、朝鲜族双语教育语文教师

根据延边自治州教育局统计,2015年朝鲜族小学校语文教师共有368名,其中228名即62%为大学本科学历,而30%的教师为大专学历,还有8名是研究生学历。联合小学的情况是54%为大学本科学历,46%是大专学历。和2011年统计相比,教师人数虽有减少,但是学历有所提高。初中的情况,1475名朝鲜族初中语文教师中1450名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民族联合初中的情况,184名语文教师中183名持有教师资格证。高中的情况,796名语文教师中770名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并且初中教师的最低学历为大专,高中教师最低学历为本科。延边地区民族学校除了汉语文课以外的所有的课都是用朝鲜语讲课。这和加拿大早期沉浸式双语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区别。教师们的学历说明大部分教师都可以使用双语,延边州可以利用这些师资,参考加拿大双语教育模式适当地用汉语来进行授课。这将会对提高学生们的汉语水平有所帮助。

四、朝r族双语教育使用教材

第7篇:关于教师节的名言范文

一研究设计

1研究的问题

本研究以交互式大学英语读写课堂中的教师话语为研究内容,主要关注以下三个问题:(1)教师话语量;(2)课堂提问方式;(3)教师话语特征。

2研究的对象

本研究以东北林业大学非英语专业大学一年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从该校三个层次(网络试点班、高级班、普通班)的教学班级中各抽取一个班级为观察对象。

3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自然调查法为主,采取课堂观察与录音、问卷调查两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对三个班级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并全程录音。

二结果与讨论

三个班级的课堂教学都是以导入加课文讲解模式进行的。网络班教师首先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一个话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讨论结束后选取三名小组代表总结本组的讨论结果,学生发言结束后,教师对其发言内容进行点评并引出课文主题。高级班教师首先播放了一段为时两分钟左右的视频并针对视频内容提出一个问题,之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讨论结束后选取两名学生就所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发言结束后,教师进行简短的点评并引出本堂课要讲解的课文。普通班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了两个问题,每个问题请两名同学发言,学生发言结束后,教师进行对其发言内容进行反馈并引出课文内容。

1教师话语量

在对录音材料进行转写后,笔者对转写材料进行了详细的统计与分析。

从以上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三个班级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话语时长仍在整体课堂话语中占很大比例,但并非课堂教学活动的绝对主体,学生话语获得了一定的空间,46%~56%的教师话语时长能够向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信息输入。此外,网络班、高级班和普通班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足够的时间使用英语进行意义协商并产生有意义的语言输出。教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两个维度的交互活动既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接触目的语,又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尝试使用目的语。问卷调查显示,三个班级分别有65.38%(网络班)、63.63%(高级班)和53.7%(普通班)的同学认为,课堂上,自己有足够的时间使用英语与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

2课堂提问方式

课堂的提问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参阅式提问(referential questions)和展示性提问(display questions)。参阅式提问指的是无确定的答案,学生在回答时可以各抒己见、自由发挥的提问;而展示性提问指的是那些答案确定、提问者要求回答者将即定答案说出来的那类提问。许多学者提出,为了使课堂上有更多的交流,教师应少使用展示性问题而多采用参考性问题。Brock(1986)的研究说明,参考性问题可以增加学习者在课堂上的语言输出,从而促进语言习得。Nunan(1987)的研究进一步证明,当教师使用参考性问题时,学生使用的语言更为复杂,更接近自然环境中的话语。

以上表格的数据表明,在三名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展示性提问多于参阅性提问。经过对转写材料的分析,笔者发现三名教师的共同特点是导入环节多使用参阅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输出,而课文讲解环节则多使用展示性问题来检验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虽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绝对的主体,但仍然占据权威地位,教师的角色介于课堂统治者与学生语言学习的引导者之间;教师与学生的交互活动更多停留在对语言知识的检验这一较浅的层面,缺乏更深层次的意义协商。

3教师话语特征

(1)单句含词量

(2)句子类型

经过对课堂录音转写材料的仔细分析,我们发现三名教师的共同特点是在导入环节多使用短句子,这些句子多为简单句,学生能很快理解教师话语的含义,并按照教师话语的引导进行讨论或发言;在课文讲解环节,尤其是重点词组和重点结构的讲解部分,教师多使用长句子,此外,课堂上教师所使用的复合句多出现在这一环节。从词汇难易程度来看,教师话语中的词汇多为四级核心词汇,配以少量的四级外词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三个班级分别有76.92%(网络班)、78.18%(高级班)和72.22%(普通班)的学生认为,课堂上的教师话语内容属于略难但可以理解的范围。因此,可以说,三名教师的教师话语属于略高于本班学生现有水平的语言输入,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目的语的语言习得。

总之,在课堂交互活动中,教师话语既是教师用来组织和实施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的主要手段,又是学生目的语输入的主要来源,因此,教师话语在促进学生语言习得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根据学习者的现有语言水平灵活地调整教师话语的数量、内容和难度,使之真正成为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有意义的语言输入。此外,教师应通过教师话语引导学生进行学生之间和学生与教师之间两个维度的交互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使用目的语进行有意义的语言输出和意义协商,以达到提高学生语言习得成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NunanD.,LanguageTeachingMethodology :ATextbook for Teachers[M].EnglewoodCliffs,NJ:PrenticeHallInc,1991.

第8篇:关于教师节的名言范文

[关键词]文化融合 情境架设 生态课堂 熏陶提高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60035

一、构建英语生态课堂的必要性和方法论

1.突破文化陌生,跨越交际障碍。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如果只是从我们母语文化背景出发,哪怕是最简单的交际,还是达不到交际目的。中国文化与英语民族的文化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如中国人喜欢含蓄,英美人喜欢直白;中国人听到表扬习惯谦虚客套,而英美人则在表示谢意的同时欣然接受;中国人对长辈、老师、上级的称呼讲究“避讳”,而英美人则直呼其名表示亲密;中国人崇尚集体主义,而英美人宣扬个人独立。这些差异都不可能从语言语法规则上找到。如果不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学生也便不可能在真实的情境中说出符合交际常识的句子,有时甚至会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和伤害。要消除这类由文化差异导致的交际障碍,外语教师必须真正认识语言的基本功能:交际。

2.构建生态课堂,提高语用素养。我们知道,汉文化推崇儒家的“温良恭俭让”,强调推崇含蓄内敛,而与西方文化崇尚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文化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以“let me try”的积极心态投入到学习和活动中,从而加强文化融合。

美国加州旧金山州立大学的Douglas Brown教授在他的《语言学习与教学原则》一书中,提出“第二语言习得的生态”的观点。作者认为,所有第二语言习得环境都涉及不同程度的文化陌生,因此教师应该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找到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加强语言习得的生态环境建设,拉近心理距离,防止语言隔膜,培养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亲近感,提高他们融入习得语言文化的舒适度,从而提高语言习得的敏感性。

构建生态课堂要体现文化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强化英语知识的掌握,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和英语文化素养。

二、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内容和方法

1.创设课堂情境,营造文化氛围。

(1)课前讲演。每节英语课前,教师利用预备铃后几分钟,举行“英语小讲坛”的活动,为学生真实运用英语提供一个练习平台,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然、有效的导入文化的渠道。比如,西方有众多的传统节日,如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愚人节等。在这些节日期间,教师设计西方节日的专题,组织学生广泛收集该节日的相关信息和习俗,并进行整理,在课前讲坛时间由代表向全班进行展示。展示以口头汇报为主,可辅以多种形式,比如制作PPT、制作文化知识卡片等。

(2)聚焦热点。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文化的更新和变化也是日新月异。高中生由于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对新生文化更易于包容和接纳。流行文化是以大众传媒为载体、以文化商品生产为特征、以社会公众为对象的流通文化,通常以电视、电影、畅销书、音乐等为载体。教师不妨引导学生从流行文化中的一些热点和焦点中吸取有益成分,将其融合进课堂,为学生创设学习英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的选秀(talent show)话题,教师可以从China Daily、21st Century和国外网站上摘取相关资讯,学生在阅读材料的辅助下,会对话题投入更高的关注,同时教师也可以此为话题,鼓励学生自己去相关报刊、网站上搜集资料,获取英文新闻信息,在课上组织学生讨论、总结,甚至形成英文调查报告。

以流行文化为切入点,为学生创设有趣的英语学习情境,使得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从形式(form)和意义(meaning)上都能够有所得。

(3)课题探究。合作探究的环境如能得到正确的利用,则能够鼓励更持久的学习所必需的知识建构,文化知识的习得同样如此。教学中可以通过课题讨论,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尊重异国文化,同时不断地汲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例如“让座”这个话题,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拟题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想法,如:“Have you ever had the experience of giving seats on the bus?”“Why do people in Western countries dislike to be given seats?”等等。在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结合文化特征进行讨论,目的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异国文化的尊重与理解。如果学生的结论与作者意图不一致也没关系,因为学生的价值观体现了本国文化的价值内涵。通过冲突和矛盾,可以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的敏感性,以及尊重、正视异国文化的态度。

(4)角色扮演。中英文语言表达形式不同。要使语言表达得体,体现出异国文化的不同内涵,教师可以依托课本,为学生设置相应的语言环境,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积极开展课堂交际活动。

教材中适合角色扮演的任务有许多,都可以让学生通过参与、表演和体验来完成。教师在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应当让他们通过角色扮演来关注表情、手势和语气等在日常交际中的作用,以达到理解英语文化内涵的目的。如果有条件的话,教师还可以针对某一内容,剪辑一段无声的录像,要求学生根据该剧的内容,分别给各自扮演的角色配音。Jeremy Harmer 在《怎样教英语》中指出:课堂语言教学应该包含三个基本环节,其中之一是“运用”(activate)。“运用”的典型示范就是“角色扮演”。他认为“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机会稳妥地‘运用’知识,那么要使语言习得和学习转换成在真实世界的语言运用,就会碰上麻烦。”“运用”是语言在“真实世界的排演”。

如Module 1 Unit 2 Home alone中就包含了美国著名经典喜剧《小鬼当家》节选,有些文本虽不是剧本形式,但适宜改编成剧本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组织角色扮演活动。如在初次阅读时,将全班分成几个大组,每个大组负责不同的角色,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在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过后,可以把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揣摩不同角色的特点、对话,上台进行课本剧表演。

为了扮演好剧中角色,学生必须对文本深度阅读,充分理解剧中人物对话、独白、旁白和舞台指示的语言。角色扮演使学生感受了语言在真实情景中的运用,加深了对语言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角色意识,提高了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感悟力,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可谓一举多得。在表演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处理与子女关系上,中西方文化有什么差异?

(5)文化旁白。文化旁白(culture aside)是指在上语言课或其他课程时就有关内容加入文化的介绍和讨论,介绍人物、历史、风土人情和社会习俗等,可利用投影仪、录音机和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这样能为学生创设理解英美文化的情境,使得原本晦涩难懂的文化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吸收。例如,在教学Module 3 Unit 3 Lost Civilizations时,由于学生对庞贝古城和楼兰古城的历史和文化了解很少,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配有英文解说的相关视频片段(如Discovery的相关纪录片),在阅读前呈现给学生,学生边看视频边听解说,教师对解说中的难点作必要解释。文化旁白法的使用增强了阅读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文化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拓宽了学习内容的广度,扫除了因背景知识缺乏而导致的阅读障碍,提高了阅读教学效果。

2.开辟第二课堂,加强文化渗透。

(1)开设选修课程,普及文化知识。教师对英语的文化渗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在课外也可以有效利用多种形式“见缝插针”,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情境。学校和教师可以开设校本课程与选修课程,如“英美概况”、“美国文化探秘”、“英语语言知识”等,分门别类地向学生系统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情况,如姓名称呼、衣食住行、教育文化、经济金融、传统节日等,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可以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例如,教师可开设有关英语中常见成语和俗语及其文化内涵的选修课。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为了生存,人们不得不时常与恶劣的海洋气候相抗争。在英国人征服自然的过程中,英语中形成了许多与海洋有关的习语,如:all at sea 不知所措;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blue sea 进退两难;While it is fine weather mend your sail 未雨绸缪。此外,西方文明强调天人对立,侧重向外探寻以及强烈的战胜欲和征服欲,由此形成了英美人重开创、求进取、善于抓住机会、大胆冒险的人生观。故英语习语中有Knowledge is power( 知识就是力量)。通过选修课、讲座等形式,将英美文化的背景知识渗透进学生的日常学习中。

(2)布置教室环境,营造文化氛围。很多班级都会在教室内张贴一些名人名言、励志金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的方法同样可以如法“炮制”在英语文化学习上。教室里可以专门开辟一面英语墙,上面用来张贴英文标语,这些标语既可以是学生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得来的,同时更鼓励他们“创造”属于自己的“名言警句”。每次围绕一个主题,比如信心(confidence)、志向(aspiration)、勇气(courage)等,收集相关英文句子,将经典的名人名言和精彩的学生原创进行全班展示。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还能够为他们的英语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3)加强课外读写,吸取文化养分。阅读是获取知识、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要想让学生充分接触并吸收英语文化知识,光靠课上的有限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读书会或读书俱乐部的形式,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定期交流。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先进行把关,可以向学生推荐既充分体现英美文化又通俗易懂的英语读本,如莎士比亚的戏剧、希腊神话、圣经故事等,根据高中学生的词汇能力和接受能力,这些读本最好是经过保留了文化的原汁原味的改写本。很多人们耳熟能详的英文习语就出自这些书中,比如golden fleece(金羊毛)、Pandora’s box(潘多拉魔盒)等。很多故事不仅是英语文化的积淀,亦已成为世界文化的瑰宝,如诺亚方舟、亚当夏娃、力士参孙等。在开展课外阅读时,教师可布置相应的读书任务和完成周期,学生一方面积累书中地道的英语表达和丰富的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在读书会或读书俱乐部上相互交流,各抒己见。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适当提升难度,选择或让学生自选一些难易适中的英文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自己进行翻译,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水平。

第9篇:关于教师节的名言范文

书的序言写到:细节成就课堂精彩。细节是什么?细节是生活中的环节或情节。它是一种日积月累的积淀,一种长期潜心的准备,一种精心雕刻的实践。那么课堂细节是什么呢?“课堂细节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富有教学价值的环节和情节,是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个词,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个细心的教学环节,一次课堂思维训练等。”老子曰:“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读《透视名师课堂管理》,纵观名师的课堂教学,你会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善于用特有的教学机智去捕捉课堂中的每一个教学细节,从细处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揣摩课堂教学的一言一语,一招一式,尽量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使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和精彩!如“用心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提前三分钟进教室”,“让你的眼睛会说话”,“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以及“给孩子认错的勇气”等等。如果你认为这些细节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那就错了。课堂细节虽小,却能折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它是教师教育灵感的创作源泉。

许丹红老师接手新班,为了给学生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并记住他们的名字,她把全班学生的名字分别编成一句诗,打印,裁剪,整理,装进信封。第二天,她用“猜字”游戏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同时,将剪好的嵌名诗作为礼物一条一条发给学生。学生先是惊喜,随即兴奋、自信,觉得老师了解、理解、重视、关心自己,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在这里,许老师凭借高超的艺术和课前充分的准备,把学生的姓名牢记在心,把注重对名字的呼唤视作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这是决定她成功教学的关键所在。

舒琼老师在早读课上,走下讲台,坐在学生们的中间。孩子们时不时地过来询问书中不理解的词句,或请老师帮忙写一个范字,矫正一个读音……舒老师转换了角色,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讨论,师生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学生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