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关于航天的技术范文

关于航天的技术全文(5篇)

关于航天的技术

第1篇:关于航天的技术范文

关键词:航天科研院所;技术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报告指出: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七次工作会作出了加快推动航天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这要求我们研判发展方向,牢固把握发展大势,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跨越,加强原始创新和体系创新,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发展。本文分析了航天科研院所创新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体系建设思路,明确了未来技术创新工作发展方向。

一、技术创新体系现状

面临新形势和体制机制改革,航天科研院所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科研生产任务,构建了较为完备的技术创新体系。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然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重型号、轻预研”的现象仍然存在绝大多数的航天科研院所重视型号工程研制,对重大项目的立项实施配置了单位内部最强大的资源支持,但在基础前沿性技术研究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单位未将创新行为作为自觉行动,仍需要行政干预,“重型号、轻预研”成为航天科研院所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军品领域和民品领域发展未能相互促进航天科研院所传统上更重视军品领域发展,在民品领域发展方面存在布局零散、技术储备不足、产品不成体系等问题。军品技术和民品技术未能实现有效转化,发展相互割裂。

3.创新机制不够健全受计划经济思维模式和军品研制模式影响,部分航天科研院所存在自我封闭、市场意识淡薄、观念转变慢等问题,在成果转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创新文化氛围等方面机制不够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单位创新工作开展。

二、技术创新系统建设思路

航天科研院所应紧密跟踪全球科学和技术进步的发展趋势,聚焦于战略目标和市场需求,建设符合本单位战略需求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保障国防安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应用的贡献。航天科研院所技术创新体系主要包括组织体系、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等四个子体系,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四个子体系相辅相成,应同步推进。某一个子体系运行存在问题,都会影响到技术创新体系的整体运行效果。因此,要注重协同建设和发展,把技术创新体系四个子体系作为整体去统筹考虑和谋划[1]。

1.组织体系创新主体方面。建立从预先研究到工程型号、从总体到分系统的较为完备的技术创新组织体系,明确预研总体单位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技术抓总地位和牵引带动作用,结合主业领域发展需求,明确各领域发展方向的责任牵头单位和配套单位。创新骨干方面。充分发挥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省部级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的骨干作用,加强基础性、前沿性技术研究。通过开展基础性技术研究,实现开辟新领域、提出新理论、发展新方法,取得重大开创性的原始创新成果,抢占国际科技竞争的制高点;通过开展前沿性技术研究,敏锐感知国际新技术发展趋势,探索前沿技术研究,培育孵化新型航天装备。创新支撑机构方面。围绕发展战略和技术研发涉及的重点专业技术方向,搭建产学研战略合作平台,实现精准对接、务实合作、优势互补,加强重点专业和重大项目上的深度合作,不断拓展技术领域。推进海外研发机构实体化运行,充分利用国际上的各类创新资源,切实把创新生态圈引向国际。

2.技术体系核心技术存在短板,使得战略性产业受制于人并带来巨大潜在风险。航天科研院所承担着我国国防科技技术研发、装备生产和制造的职责,核心技术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因此,需要迫切系统梳理和识别本单位核心技术体系,支持科研人员下大功夫潜心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不断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西方发达国家在高端芯片、先进发动机、特种材料和基础软件等领域的技术封锁,取得战略性领域国际话语权,支撑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此外,还需要充分挖掘工程型号研制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开展关键技术攻关,解决“卡脖子”的核心关键技术问题,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发展,有力支撑工程型号研制顺利开展。通过核心技术体系规划,实现技术创新模式由“单项技术突破”向“多项技术集成创新”转变,促进“预研创新-工程研制-产业发展”全链条技术发展的关联性和融通性,从根本上解决“技术孤岛化”和“创新碎片化”的问题。持续加强基础性和前沿性技术研究,坚持自由探索、突出原创,科学问题导向和需求牵引并重,力争早日取得一大批原创性成果。

3.管理体系加强顶层策划和协同,建立健全涵盖创新投入、项目管理、成果转化、考核激励、资源共享等多维度的管理机制。研究制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规范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探索多种科技成果转化方式。打造具有独立性、前瞻性、开放性的技术创新特区,选取试点项目探索课题组长负责制的管理模式,进一步释放研发人员创新热情,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建立多元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分类强化技术创新的评价激励导向作用。实施符合评价激励导向的多元化机制方法,综合运用日常工作绩效考核、项目里程碑成果奖励、技术成果转化奖励、核心骨干人才中期积极等方式。在颠覆式创新领域,强化着眼未来的前沿探索,强化技术创新对组织可持续发展贡献;在型号产品创新领域,要强化创新成果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强化对产品性能和经济效益的价值贡献。

4.保障体系加大核心技术研发等创新投入力度,优化投入结构,探索技术发展、重大战略需求与各类经济指标考核、短期利润之间的平衡点。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打出一套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流动、评价的“组合拳”,分类建立人才配置与使用机制,根据技术创新的不同模式类型,建立多元化的创新人才配置与使用机制,在颠覆性技术创新领域,配置相对独立的人才团队,保持创新平台、文化与管理模式的独立性;在面向用户市场的开放式创新领域,依托联合实验室等创新凭条灵活配置人才,强化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人才理念,充分利用组织内外部优秀的人才资源,促进人才和智力资源共享;在型号产品创新领域,加强产品(专业)队伍建设,同步推进型号系统创新、产品创新和模块技术创新。持续完善人才培养与成长机制,建立预研创新人才引进与配置的门槛机制,建立预研与型号领域的有计划的人才流动机制,有计划开展工作轮换,拓展业务领域的丰富性,让创新人才持续处于学习、创新、再学习、再创新的良性成长的循环。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让科研人员能够遵循科研活动规律,扩大科研选题自主权,鼓励科研人员围绕重要方向开展长期研究,不追热点,把冷板凳坐热,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挑战最前沿科学问题,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努力开辟新领域、提出新理论、设计新方法、发现新现象。

三、思考与建议

1.抓住发展机遇,布局技术产业发展点航天科研院所应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深刻理解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兴领域发展趋势,结合主业领域发展需求,研判未来航天技术发展趋势和演变规律,聚焦市场和用户需求,布局未来航天技术发展增长点,依托重大项目落地实施,超前布局产业发展方向。

2.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意识航天科研院所应高度重视原始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进一步加强“从0到1”的基础性技术研究,从国家战略需求出发,鼓励跨领域、跨学科交叉研究,形成关键领域先发优势,彻底解决国民经济发展及国家安全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才能突破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和知识产权壁垒[2]。

3.加大创新投入,增强稳定支持力度关键核心技术复杂程度高、探索周期较强,航天科研院所应持续加强对核心关键技术等领域的创新投入力度,增强“国家-集团公司-研究院-厂所单位”的多级次全链条投入规模,加大稳定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稳定支持和竞争性支持相协调的投入机制[3]。鼓励和支持所属单位结合自身优势和专业特点,制定出台加强创新投入研究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创新投入的支持力度。

四、结语

科技强国建设是一场新的长征,全球科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竞争态势已由重大项目和关键技术的竞争转变为技术创新体系的整体性竞争。本文研究了航天科研院所创新体系建设思路,探索组织体系、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中的建设内容,提出了航天科研院所未来发展的思考与建议。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建设航天强国、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王莉,张龙.基于DARPA模式的军工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J].科技导报.2017,35(15):40-44.

[2]胡明春,王建明.军工院所“五位一体”科技创新体系构建[J].国企管理.2018(3):54-62.

第2篇:关于航天的技术范文

关键词:航天;军民融合;智慧农业;示范园

工业反哺农业是一种趋势,农业现代化的程度也是工业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简称航天科工)正是本着这样的担当情怀,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积极参与国家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结合航天特色信息与装备优势,将智慧农业纳入航天科工智慧产业重要发展方向。通过贵州航天智慧农业产业示范园项目(简称示范园)的建设,将提升我国农业的智慧化水平。

1项目提出的背景

十八大以后,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我国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注重科技对农业的作用。2017年中央1号文件中指出,“要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加强智慧农业的科技研发。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航天科工进入智慧农业产业正当其时。航天科工具有装备制造和信息技术两大优势,已经具备了进军智慧农业产业的先决条件,涉足的智慧农业领域十分广泛,并具备了一定的市场基础。贵州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形势。“十三五”时期,国家积极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贵州省正处于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的关键节点,贵州省政策、交通、市场等方面环境日趋完善。

2项目的定位

示范园集成军民融合和航天智慧农业科技的新成果,引进国际先进新技术,实现展示、孵化、科普、文化、观光、管理运营的整体功能,打造一个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部级示范园区。在示范园建设中紧抓三个主要方向,即构建智慧农业发展总体解决方案,建立智慧农业产业体系和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打造中国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中国首个智慧农业装备及技术的总部基地、智慧农业产业创新中心、部级重点实验室与工程中心、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的集成中心,使示范园具备智慧农业装备及技术线上线下交易平台、第六产业孵化器、现代职业农民培训基地等功能。

3项目策划原则

示范园要打破大多数农业示范园投入产出不平衡的怪圈。在建设方案中,要充分考虑旅游的要素,借鉴农业主题公园的元素,拓宽项目的深度和广度。借鉴农业主题公园的一些做法。农业主题公园是融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为一体,农村生活、文化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并兼具科普教育功能的公园。本项目的主体客源是城市居民,包括普通市民、大中小学生、退休老人及外地旅游人群。项目的正常运行管理要符合旅游的客观规律。把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生活体验、科普教育、产品购物融为一体,实现示范园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要能够展示生态农业与智慧农业新成果,并将它们转化成可让游人积极参与的项目,满足游人的好奇心和参与性。

4盈利模式

4.1智慧农业公司的销售收入及入园企业的线上线下交易服务费示范园就是为了更好地宣传、推广、销售智慧农业装备及技术。为鼓励相关企业积极入园,对首批入园企业可免除一定期限的服务费,对入园企业的资格进行评审筛选,最终形成示范园的良性发展。4.2科普教育根据国务院关于教育领域加大向社会购买服务的力度的要求,将与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加强联系,充分挖掘智慧农业、航天科普元素。同时,科普教育带动了园区人气的提升,餐饮、住宿、会议等收入获得提升。4.3会议接待和婚庆服务利用项目风景优美,服务设施完善,大力做好适度的会议接待设施和婚纱摄影基地及婚庆接待服务。目前商务会议在休闲农业中的发展突飞猛进,有的休闲农庄75%收益来自于企事业单位的会议。4.4品牌输出精心打造的产业示范园,不仅将产、学、研融为一体,同时还是智慧农业装备及技术的线上线下交易平台,园区还具备旅游光、休闲娱乐功能,从而获得品牌输出、加盟等相应的费用。4.5农事体验将土地分成小块,围成菜园,出租给城市居民,也可由小区业主联合租地建业主庄园;游客自己动手采摘生态瓜果蔬菜;多种形式的娱乐项目,包括捉泥鳅、钓鱼、抓鱼等。4.6政府农业及相关财政补贴要积极争取政府在农业补贴、产业园配套、温室大棚、土地整理、农业机械设备、农业贴息贷款等方面有一系列补贴政策,是本项目的潜在盈利点。

5功能布局

示范园总体功能布局分三个区域:智慧农业产业区、康疗度假会议区、少儿科普休闲区。5.1智慧农业产业区建设智慧农业装备研发、制造、接待中心等。接待中心:提供一站式的接待服务平台,打造极具引爆点的项目印象区。项目以“太空南瓜”形态为造型蓝本,以物联网、互联网智慧系统为特色,打造具备信息咨询、医疗服务、旅游管理等综合功能的接待服务中心。智慧农业装备研发中心:整合航天科工优势资源,将智慧农业装备研发中心打造成中国部级智慧农业研发平台。通过建设,使研发中心成为智慧农业产业创新中心、部级重点实验室与工程中心、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的集成中心、智慧农业装备及技术线上线下交易平台、中国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智慧农业引领示范中心等。成为航天智慧农业装备产业的孵化器、第六产业孵化器、航天技术军民融合的孵化器。智慧农业装备制造中心:充分发挥航天科工装备制造优势,整合集团内部智慧农业自动化设备的生产能力,形成一系列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农耕文化馆:农耕文化馆是一个跨越远古、现代、未来的农业综合展馆,充分体现专业性强、知识面广、艺术性高、观赏度好的特点。生态餐厅:项目运用现代太阳能系统、夏季物理降温隔热系统与循环空气流通原理,打造生态餐厅,为游客打造绿色、生态、自然的用餐环境。太空农业主题场馆:通过太空育种中心、天敌工厂、垂直农业示范园、GPS精准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打造一个打造集观光、科普、体验、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太空农业主题场馆。5.2康疗度假会议区建设培训中心、商务会议接待、康疗基地等。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基地:打造会议中心、培训中心、多功能展厅等内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开展贵州省新型农民创业指导、培训,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体现央企社会责任。康疗基地:依托基地的生态基底和自然宁静的隐逸空间,配套开发康体疗养项目,构筑养生度假盛宴。开发水疗、SPA、美容美体等服务项目;以绿色蔬果为食材,开发有机餐厅、素食餐厅、健康膳坊等项目;建设具有航天员康复运动项目的运动馆、舞蹈室等小型运动场馆。5.3少儿科普休闲区有儿童乐园、户外拓展、科普教育基地等。开心农场:游客可以租借田地,按照自己喜好,种植蔬菜瓜果,享受耕作和采摘的乐趣。乡村牧场:建设牛、羊、马、猪、兔、鸵鸟等动物主题园。儿童乐园:徒手捉泥鳅、奶瓶喂鱼、乡村拓展、生态自行车、步行道等。

6系统构建示范园构建

6大系统:智慧种植系统、综合展示系统、专家分析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过程追溯系统、新能源与资源回收利用系统、智慧园区系统,通过数据中心对各个系统的数据进行对接处理,从而更有效地对整个园区进行科学管理。6.1农业大数据中心平台拟实现功能实现数据库的交互;根据农业大数据研究的个性化需求,形成一系列相关公开数据的采集机制,将数据采集的相关程序设计并编写完善,部署此套机制在平台上周期运转;数据的浏览,对数据进行查询、展现和基础统计分析等初步应用;实现农业大数据分析人员的交流平台。6.2平台拟实现目标通过平台的建设,汇集各方资源,构建农业领域特色的大数据研究中心;通过数据整合,采集和加工处理,建设中国专业的农业数据资源中心;依托农业大数据相关技术,包括数据采集技术、存储技术、处理技术、分析挖掘技术、展现技术等构建农业大数据应用平台;通过分析应用平台,进行成果,形成农业领域专业研究的权威成果平台,服务于高校和政府,涉农企业,社会公众等。

7总体计划安排

园区的发展分三步走:第一,建立起以航天智慧农业联盟内的智慧农业装备技术的示范园区,以智慧农业技术为依托,初步建立起区域性智慧农业装备及技术的线下线上交易平台,有效提升航天智慧农业联盟企业的知名度和盈利能力。第二,建立起以航天智慧农业产业园为载体的全国性智慧农业装备及技术的交易平台,重点打造国家农业大数据平台,创新现代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模式,引领全国智慧农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第三,通过航天智慧农业示范园的成功打造,将智慧农业示范园模式向全国推广,在全国建设若干个针对不同区域市场特点的示范园区,引领中国智慧农业产业的发展。贵州航天智慧农业产业示范园项目将利用航天科工研发的智慧农业技术及装备,在贵州省建设部级智慧农业产业示范园,打造首个省级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创造出巨大的市场价值,成为军民融合的典范。

参考文献:

[1]王冰.高效农业示范园受欢迎[J].中国统一战线,2011(2):53.

[2]照亭,长龙,钱华明.绵竹江苏高效农业示范园交付[N].镇江日报,2010.

第3篇:关于航天的技术范文

[关键词]轨道设计;竞赛;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策略

2019年6月,一条“中国高校,世界第一!首次打破欧美垄断”的消息陆续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科技日报等国内重要媒体报道。其主要内容是国防科技大学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联队在第十届国际空间轨道设计大赛中实现了中国参赛队伍的首次夺冠,打破了欧美参赛队对该赛事冠军的垄断。在该竞赛中获得冠亚军的两支国内代表队中,大部分成员是在读的硕博研究生。这些世界一流队伍中的研究生通过该竞赛展现出了突出的学术能力。从国际空间轨道设计竞赛的官网[1]也可以看到以历年的竞赛问题为背景发表的一大批一流学术论文,其中有不少作者的身份是研究生。2019年,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也已走过了第十个年头[1]。在轨道竞赛历程之中,许多研究生在竞赛中获得了锻炼和成长,部分博士生也已经毕业并进入了高校或科研机构工作。科技竞赛是培养研究创新思维的重要载体[2],对于培养研究生综合能力有重要影响[3]。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创新型航天专业竞赛为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能力提供了更多的途径。现有的创新型航天专业竞赛包括:国际性的国际空间轨道设计竞赛、国际小行星防御任务设计竞赛、中俄小卫星设计竞赛等;全国性的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航天院所的航天任务或方案创新竞赛等。本文将以空间轨道设计竞赛为例,分析其促进学术能力提升的因素,探析如何依托创新型航天专业竞赛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能力。

一、空间轨道设计竞赛简介

空间轨道设计竞赛包括国际空间轨道设计竞赛(GTOC)和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CTOC),主要面向航天机构和高校科技工作者及研究生,是具有航天工程任务背景的团体竞赛。该竞赛的初衷是征集复杂且尚未很好解决的航天任务问题的最优可行方案。GTOC由欧洲航天局先进概念组于2005年提议发起,CTOC则由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和中国力学学会于2009年共同发起。每1~2年举办一届,每届竞赛的冠军团队将获得下一届竞赛的承办权和命题权。截至目前,国内外空间轨道设计竞赛均已成功举办十届,第十一届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也即将开始。前十届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问题的主题依次为近地小行星取样返回、火星与多目标小行星探测、多目标多任务行星与小天体探测、多目标多任务小天体探测、近地小行星取样返回(甲题)/快速飞离太阳系(乙题)、不规则形状小行星表面巡游(甲题)/近地轨道卫星编队重构任务(乙题)、多目标太阳同步轨道空间碎片清除任务(甲题)/地面多目标点观测的卫星规划和调度任务(乙题)、地球静止轨道资源卫星编队监测任务(甲题)/地球低轨道卫星导航增强任务(乙题)和木星系内磁场及木卫科学探测[1]。前十届国际空间轨道设计竞赛问题的主题依次为小行星撞击、多目标小行星交会、多目标小行星取样返回、多目标小行星飞越与交会、多目标小行星撞击与交会、伽利略木卫巡游、多探测器主带小行星探测、三星编队宇宙射电源观测、多卫星清除空间碎片和人类银河系移民[1]。随着比赛的举办,参赛团队越来越多,赛事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CTOC从第一届的33支参赛队增到第十届的62支参赛队,GTOC中国参赛队从第一届的11个有效结果提升到第十届的40余个。来自包括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都灵理工大学、米兰理工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格拉斯哥大学、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密歇根安娜堡分校、科罗拉多大学波德分校等一大批国内外高校在内的研究生也参与到了空间轨道设计竞赛之中。

二、空间轨道设计竞赛促进学术能力提升的因素分析

空间轨道设计竞赛之所以能够有效地促进研究生提升学术能力,是因为该竞赛包含了许多对培养学术能力有益的因素。下面从六个方面给出具体的分析。

(一)竞赛问题具有前沿航天工程背景不论是国内的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还是全球的国际空间轨道设计竞赛,其问题都具有非常浓厚的前沿航天工程任务背景。例如,GTOC2与美国发射的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任务密切相关,GTOC8与天基引力波探测器任务密切相关,GTOC9与未来空间碎片清理任务相关,CTOC6与我国未来太阳系边际探测任务相关,CTOC7与未来小行星表面探测任务相关,GTOC6和CTOC10与未来木星系科学探测任务相关,等等。由于竞赛问题具有前沿航天工程背景这一特点,这类问题非常值得研究生开展学术研究,并且航天相关研究生参与竞赛可以有效地建立航天工程任务背景知识,学习前沿工程问题涉及的轨道设计技术。

(二)竞赛问题在学术上尚未解决空间轨道设计竞赛需要解决一个轨道优化设计的问题,但是竞赛问题涉及的约束条件多,优化变量和指标复杂,求解空间十分庞大,相应的轨道优化问题求解非常困难。从学术上来说,现有的轨道优化理论和方法尚未解决竞赛涉及的全局轨道优化设计问题。近年来,仍不断有与竞赛问题相关的国内外学术,逐步推动轨道优化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因此,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说,空间轨道设计竞赛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依托空间轨道设计竞赛,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寻找和发现学术方向。

(三)与本领域一流研究人员共同竞赛随着竞赛的不断发展,国内外越来越多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团队陆续参与进来。参赛人员中除了研究生之外,还有本领域一流的科学家、工程师和青年学者。例如,国际空间轨道设计竞赛的发起者欧空局先进概念组以及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就曾多次参与国际空间轨道设计竞赛。喷气推进实验室研究的探测器已经到达过太阳系所有的大行星,其轨道优化设计水平为世界顶尖水平。空间轨道竞赛为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和本领域一流研究人员同台竞技的平台,可以激发他们研究并解决竞赛问题的热情和兴趣。

(四)紧迫的竞赛周期国内外空间轨道设计竞赛时间大约为四周至两个月。由于需要求解极为复杂且前沿的竞赛问题,竞赛周期显得十分紧迫。这就要求参赛团队中的成员之间互相配合,分解竞赛问题,然后共同协作求解。因此,竞赛可以锻炼研究生在开展学术研究时所需的团队意识、信任和默契。

(五)客观的指标与严格的数据规范空间轨道设计竞赛的评价指标是客观的,竞赛结果提交的数据也必须符合严格的数据格式规范及约束条件要求。对待实验数据时严谨的态度在学术研究中十分重要。空间轨道设计竞赛要求参赛者严谨地对待提交数据。为了保障提交结果的正确性,参赛者也需要对轨道数据进行检验。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验证结果可靠性和合理性的能力。此外,通过空间轨道设计竞赛积累的轨道优化设计程序及检验程序,可以应用于研究生阶段后续涉及的轨道设计数值仿真实验中,保障数据的规范性。

(六)赛后丰富的竞赛研讨活动到目前为止,每届竞赛结束之后都会由主办方举办一次竞赛研讨会。研讨会可能作为其他大型学术会议的一个分会,也可能单独举办。在竞赛研讨会上,受邀的各参赛团队将对竞赛中采用的新型轨道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介绍和交流,可以有效地拓展参会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此外,在国内外的许多学术会议上,也会有学者提交与空间轨道设计相关方法的研究论文并进行交流。除了研讨会与学术会议之外,许多研究方法也可以通过期刊论文进行有效的传播。例如,第九届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的多种优秀解法在航天领域著名期刊ActaAstronautica上发表。

三、依托空间轨道设计竞赛设计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策略

由于空间轨道设计竞赛具有许多促进学术能力提升的因素,依托空间轨道设计竞赛设计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策略具有可行性。下面给出笔者对于培养策略的思考及初步实施后的效果。

(一)培养策略1.安排人员配置合理的研究生团队参赛。空间轨道设计竞赛是允许多人组队参赛的团队式竞赛,可以安排高年级研究生和低年级研究生同时参赛。高年级研究生具有一定的竞赛经验及较好的轨道设计能力,主要作为主力负责参赛,带领低年级学生前进。这样可以有效地保障竞赛问题的推进求解,帮助整个参赛团队提升竞赛问题相关领域的轨道设计能力。低年级研究生虽然轨道设计能力较弱,甚至经验为零,但是通过实践性很强的空间轨道设计竞赛,跟着高年级研究生一同解决问题,可以较快地入门空间轨道设计,快速地掌握轨道设计所需的编程能力。因此,安排人员配置合理的研究生团队参赛有利于实验室轨道方向研究生的梯队式培养。2.竞赛过程中组织技术问题讨论。空间轨道设计竞赛问题都是极具挑战性的难题,在求解过程中容易遇到许多技术困难,甚至在看完题目之后可能完全没有思路。因此,在竞赛期间,导师可以多次组织技术问题讨论,缕清竞赛问题中的难点,尽快地帮助参赛研究生找到解决困难的核心点。这样对于避免陷入局部技术困难非常有益,也可以拓宽研究生的思路,帮助研究生更加深入地探索有效的竞赛问题求解新技术和新方法。3.鼓励学生参与研讨会并撰写竞赛问题相关学术论文。赛后的竞赛研讨会对于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的学术能力非常有益。导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研讨会并做学术报告,这对于整理求解思路和提炼创新点非常有益,研讨会过程中的学术研讨也可能碰撞出创新火花。针对竞赛问题提出的新技术或新方法,导师可以鼓励学生进一步写成学术论文进行投稿,将科技竞赛和学术论文研究建立直接密切的联系。4.指导学生向与竞赛相关的方向继续深入开展科研。空间轨道设计竞赛可以作为培养研究生学术能力的起点和契机。由于空间轨道设计竞赛相关方向在学术上仍有许多尚未很好解决的问题,在竞赛锻炼之后可以进一步安排学生参加相关的科研项目,继续深入开展学术研究。而学生在竞赛中获得的轨道设计能力基础则有利于其继续在相关方向深入挖掘。

(二)效果评价与讨论笔者所在团队在第九届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中组织了课题组多名研究生参赛,其中队长为二年级的研究生,年级最低的是已取得保研资格的准研究生。通过团队成员的互相配合,最终获得了甲组冠军的好成绩。在竞赛之后,四名轨道方向的研究生陆续硕转博,继续从事轨道设计与控制的相关研究。参与的相关科研项目包括国家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航天相关院所开放基金、院所横向课题等。另外,这几名学生作为负责人也申请并获评了校级和江苏省的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这些学生在竞赛之后的学习中展现出了优异的学术能力,在较好地完成科研项目内容的同时,还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以参加竞赛时的队长和年级最低的学生为例:队长在赛后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SCI期刊ActaAstronautica上发表了竞赛解法论文[4],另外还发表了与轨道优化设计相关的SCI论文2篇[5,6]和中文期刊论文2篇[7,8];参赛时年级最低的学生目前已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与轨道优化设计相关的SCI论文1篇[9]和核心期刊论文1篇[10],并在2019年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中获得优秀学术论文奖。此外,课题组研究生作为论文主要共同作者在航天工程领域的顶刊ProgressinAerospaceSciences上发表了以空间轨道设计竞赛优化方法为主题的综述论文1篇。初步结果表明,依托空间轨道设计竞赛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能力是可行的。

四、结语

第4篇:关于航天的技术范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一个积极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将书本上的内容通过自己的演出表演出来。学生情境表演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调动学生上课学习的自主积极性,在满足学生的好奇欲望的同时,让学生能够真正的走进教材,了解掌握文本人物的内心思想,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在笔者在上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孔乙己》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就让学生自己组织团队,分别扮演文中孔乙己、掌柜、丁举人、“我”、路人,通过“我”的描述、掌柜与孔乙己的交流、旁观者对孔乙己的讽刺、孔乙己自己的心理活动等情节将孔乙己的形象生动的表演出来。学生们对于参加表演《孔乙己》非常感兴趣,课堂上非常积极踊跃的回答我的问题,并且主动提出自己的建议,使我的一堂课上的非常轻松。

二、联系现实生活的情境演示

现实生活与学生息息相关,教师联系现实生活的情境教学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将心思放在课堂上,这样可以很好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比如我在上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练习时,要让学生写一篇《简单描述小制作》的作文,那么我就在自己上课前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物件,然后自己再在上课的时候将自己制作这件物件的过程以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学生的动手能力特别强,他们积极制作属于自己的小物件,每个人都兴趣高昂,东西做完之后,肚子里装满了自己想要说的话,急切的想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写作就成了他们倾吐情感的一种方式。学生的这些作文中有关于制作昆虫标本的、有关于制作书签的、有关于制作泥画的,各式各样的制作,每个同学都写出了非常精彩的制作过程和感悟。实践证明,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对语文有着更深的感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问教学情境的创设,吸引学生学习

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问情境的创设可以产生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丰富,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认真学习。比如在上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动物世界》时,我会以游览动物园为情境设立问题,向同学们提问“同学们去过动物园吗?”同学们纷纷点头表示自己去过动物园。接下来我就会对同学说“既然大家都去过动物园,那么大家发现没有,有些动物是大家在动物园里经常能看到的,但是有些动物却不是在每个动物园都能看到的。比如上节课我们讲的《松鼠》,大家是不是已经在动物园看到了?”全班学生都齐刷刷的点头示意,然后我在跟学生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大家在动物园不常见的动物——大熊猫,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大熊吗有着怎样的生活习性,它与别的动物有着怎样的区别,大家觉得好不好啊?”同学们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异口同声的说“好”,然后我就很顺利的带着同学一起去学习这篇问篇文章。我通过提问同学们去动物园看过哪些动物来吸引学生的眼球,让他们身临其境,仔细回忆自己在动物园看过哪些动物,思维得到引导。接下来又通过学生已经熟悉的松鼠来引出学生不熟悉的大熊猫,让他们的求知欲望更加强烈,抓住了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提升了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学效率明显得到提高。

四、多媒体情境教学的运用

第5篇:关于航天的技术范文

关键词:军事;通信;技术;应用;发展

引言:

1通信技术在军事方面的应用概况

1.1脉冲无线通信技术

全称为脉冲无线电超宽带技术,属于无线通信技术的一种,脉冲无线电通信技术是在超宽带无线电技术基础上产生的,具有诸多的优势特点,成为在军事领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通信技术。脉冲无线电通信技术在持续的应用中耗电量较低,在较低的占比空间条件下,能够发挥出比一般远红外通信技术更强的穿透性能,其最突出的优势就在于能够较为灵活的进行收发动态数据的调整。

1.2多媒体通信技术

多媒体通信技术是将传统的语音通信、视频、数据传输、数字电视等各种通信手段相结合,形成更加完整和统一的通信网络,是未来军事通信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给军事通信提供了更为安全和有效的保障。一是战术通信技术,主要是在战术指挥的应用,二是在战前训练中的多媒体通信技术应用主要应用在仿真教学和模式交互式实战操作中,对于提高训练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三是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更加全面、及时的数据、情报等信息的共享,四是有利于丰富军事人员的业余生活,对于军人业余生活的丰富以及学习交流都是十分有益的;五是利用多媒体通信技术能够实现电话电视会议,对于及时的进行作战安排部署以及传达指示都是十分便捷和有效的;六是利用多媒体通信技术能够实现对关键的军事部位的实时监控,能够及时的发现各个部位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并将隐患、故障以及对应的处理情况存档备案。

2国内外通信技术在军事方面的应用及发展

2.1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是通过无线电通信中继站的人造地球卫星来进行的,是整个卫星通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无线电信号来实现地面站之间或地面站与航天器之间的通信,可传输电话、电报、电视、传真和数据等。卫星通信可作为大型地面站之间的远距离通信干线,也可为机载、船载和车载的小型机动终端甚至手持终端提供通信服务,还能根据需要迅速建立同各个方向的通信联络。卫星通信已成为现代通信的重要手段,在军事指挥控制方面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通信卫星已成为现代军事通信的重要手段,在联合作战方面它将分布于陆、海、空、天的侦察监视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武器打击系统,用信息链连成一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2英国军事通信卫星移动

空客防务与航天公司还出租Telesat公司的“阿尼克”-G1卫星的X频段寄宿载荷——它覆盖了美国和太平洋部分区域(包括夏威夷和复活节岛)。空客防务与航天公司英国分公司主管科林•佩因特称,“Skynet-5星座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抗核辐射加固和受保护的、军事X与UHF频段卫星”。“天网”-5A卫星从东经6°移至东经94.8°,将扩展空客防务与航天公司向结盟政府提供亚太区域受保护与安全军事卫星通信服务的能力。该卫星将在2015年秋季达到新位置。空客防务与航天公司在2015年3月举行的“卫星2015大会”上宣布了关于“天网”-5A军事通信卫星的移动计划。该计划将使“天网”星座可覆盖西经178°到东经163°得范围,涵盖了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区域。这将提供近全球军事X和UHF频段覆盖,保障该区域英军获得核心服务并增强盟军能力。

2.3国外发展

目前国外已经建立军用通信卫星系统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有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和北约组织。典型的军用通信卫星有美国的“国防通信卫星”、“军事星”、“宽带全球卫星”和“先进极高频通信卫星”,俄罗斯的“闪电”、“虹”、“地平线”、“子午线”、“鱼叉”中继卫星,英国的“天网”-5D,法国的“电信”、“锡拉库斯”和北约“纳托”等。通信卫星曾在近期的多次局部战争或武装冲突中为战场提供通信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移动卫星通信在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多地采用Ka波段。正如上面所说,许多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用户装备了在X波段和Ku波段工作的移动卫星通信终端。采用X波段进行军事通信的问题是只有大约500兆赫的频谱分配,这意味着它远远不能满足对于卫星通信服务的高度需求。采用Ku波段提供了一个潜在的解决方案,但是它也难以满足军事和商业卫星通信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因此,寻求新的、未充分利用的无线电频谱将变得越来越迫切。在未来几年,Ka波段在这方面可以为一些军事卫星通信用户提供急需的空间,不论是移动还是其它方式。

2.4美国卫星服务

美国海军已经接受了第三颗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的移动用户目标系统(MUOS)通信卫星提供的服务。2015年1月20日发射的MUOS-3已成功完成在轨测试,正在准备相关迁移业务的受理工作。MUOS-3利用与商用手机技术类似的先进波形,提供移动用户超视距通信,包括安全的语音和数据传输,以及高速互联网协议为基础的系统任务数据。MUOS-3将网络扩展覆盖到全球的四分之三,能够提供移动军事力量更显著覆盖的网络服务。MUOS-4预计于2015年末加入该网络,以提供接近全球覆盖的网络服务。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军事方面通信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内容,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创新和发展,推动我国军事的不断进步和完善,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强博.音频信息隐藏技术在军事通信中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

[2]王兵.数字签名技术在军事网络通信安全中的应用[D].兰州理工大学,2005.

[3]王亚.图像信息隐藏技术及其在军事隐蔽通信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