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骨干教师的作用范文

骨干教师的作用精选(九篇)

骨干教师的作用

第1篇:骨干教师的作用范文

当前,要造就一名中学骨干教师,尽快形成一支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素质一流的中学骨干教师队伍,已是中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头等大事,更是摆在我们师训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当前的中学骨干教师培养,是在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骨干教师断层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事物,它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要解决当前师训工作所面临的新课题,就必须靠我们去积极探索,认真研究。而要研究中学骨干教师培养问题,当然首先就应该从研究整个中学师资队伍状况入手,以寻求解决中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对策。本课题就是在此背景下,对上海市中学教师和中学教师中各个层面(年长的,年轻的;知名的,在培的;当领导的,任一般教师的)骨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样调查500名中学教师,有效问卷449份,约占全市中学教师数1.25%)和实践总结 (对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上诲市首届中学语文、数学、英语……教育管理等16个学科的市级骨干教师[校长]培养工程的办班经验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分析、研究,得出初步的研究结果。

一、当前中学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挑战与发展机遇

国际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关键就在于提高劳动者的创新能力和对国际市场的适应性,而创新能力和适应性的基础在于劳动者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当然要靠教育也就是归根到底要靠教师来承担,这是历史赋予教师的重任。所以,二十一世纪我国要实现经济腾飞,说到底就看我们的教师能否担当起这个历史重任。这就是说当前我国师资队伍建设既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挑战,又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分析现状,找出差距,提出目标,主动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在发展中去建设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

1.当前中学教师队伍数量可谓庞大,但结构不尽合理,尤其是骨干教师奇缺,骨干教师队伍青黄不接,这是中学教师队伍建设潜伏着的危机,将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的教育尤其是中等教育的发展。

——年龄结构出现了“断层”。教师年龄在中间档次的量相对地少了,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年龄在30—50岁段只占28.9%;

——学历结构出现了“断层”。农村或经济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中学教师的学历状况更令人担忧,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欠发达地区学历达标率比发达地区学历达标率要低76.1%;

——职称结构出现了“断层”。具有中级职称教师的量相对地少了,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具有中级职称的只占39.2%;

——骨干结构出现了“断层”。具有高级职称与特级或知名教师的量相对地少了,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具有高级职称的只占10.4%,特级只占0.88%,全市知名的只占0.44%。

明显地可以看出,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的“断层”,更加剧了骨干教师结构的“断层”,加剧了骨干教师队伍的青黄不接。更令人堪忧的是教育发展不平衡,越是经济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或农村,人才流失越严重,而且严重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与校长都害怕提到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原因是学历层次一旦提高了,教师就要“跳槽”——不是调离教育系统,就是调离本校或当地,使得本来就落后的局面更加“雪上加霜”。要从根本上扭转这个被动局面,我们就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2.当前中学教师队伍的现状与教育发展的要求存在着全面的差距,这使中学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数省市中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改善,在数量上基本能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队伍思想状态总体上呈上进状态,其政治素质、业务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加强。但与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相比,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差距,不能适应中国教育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变化。诸如:

——不适应教育观念现代化的要求。由于受观念与政策的双重影响,现有的教师队伍在整体上只能适应应试教育模式,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仍旧是占主导地位,对于素质教育和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才普遍缺少信心、兴趣与经验。在这项问卷调查中,把“应试教育的困扰”列为教师队伍存在主要问题之首的人数就占被调查总人数的 21.8%。

——不适应中学教育改革的要求。现有的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难以胜任教育和教学工作。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 10.7%的教师自我评价教学工作“不够好”或“一般”,有15.3%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育效果“不够好”或“一般”。至于教育科研能力不强,更是普遍现象,竟高达80.9%。而意识到自身与教育事业发展存在距离,尤其是在教育思想和知识更新方面,也高达71%。

——不适应中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现代化的要求。中学教育要把现代科学知识引入教学,教师不仅要打好学科的基础,还要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重要知识,但广大中学教师与这一要求相差甚远。如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 57.5%的中学教师缺乏计算机基本常识与基本的应用能力,对多媒体和交互技术更是陌生;有58.9%的非英语学科教师基本不掌握外语;有63%的教师对电化教育手段不是缺乏应用能力就是没有这种意识。可以说,现有的教师队伍仍广泛存在教学手段相当落后的状态,基本上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老师讲、学生听的“原始”阶段。

——不适应教育方法现代化的要求。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不能按教育规律办事,不了解教育理论的现展,不懂得该如何去发现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状态,对少数需要进行心理与行为矫治的学生束手无策,仍然是凭“经验”办事。在这次问卷调查中,具有上述种种情况的教师总数也达到 68.6%。

第2篇:骨干教师的作用范文

为实现我区教育新的发展目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按照“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的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思路,特提出本实施意见。请各校结合本校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为指导,围绕“促进全区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尽快形成一支数量足、质量优、影响广的骨干教师队伍,全面提升全区教师队伍整体实力。

二、培养计划

用五年时间培养1—2名部级骨干教师、5名左右省特级教师、10名左右省级骨干教师、2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50—80名市级骨干教师、200名区级骨干教师、400名区教坛能手、800名校级骨干教师,使我区有一批教师成为全市乃至全省都有一定影响的教育专家。其中区级骨干教师的培养计划是:*—2009年每年各培养评选区教坛能手100名;*—2010年每年各培养评选区级骨干教师50名。同时,积极选送我区教师参加国家和省市级骨干教师培养,选送对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确定。

三、培养目标

通过培养,使各级培养对象在教育理念、教学理论、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教学业绩等方面分别达到更高层次的目标要求。各层次骨干教师培养目标要求分别按照《四川省特级教师管理暂行办法》、《成都市中小学骨干教师管理暂行办法》、《*区骨干教师评选、考核和管理意见》(*教发【*】22号)中规定的骨干教师相应职责确定。

四、组织领导

区教育局成立*区师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分别由局领导、有关科室、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和教育专家组成,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协调和评审工作。

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具体负责本方案的实施、检查和总结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同志兼任。

校级骨干教师培养工作由校长负责,根据本校发展目标制订校级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将培养工作落到实处,以使有更多的教师进入各级骨干教师行列。校级骨干教师培养方案和名单应在学年初报区师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备案。

五、选拔与培养

(一)骨干教师的推荐条件与程序

1、骨干教师的基本条件

第一,师德高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

第二,业绩突出。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终身学习理念,教学业绩突出,综合考核成绩优秀。

第三,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在教师队伍中能起到骨干示范和专业引领作用。

2、骨干教师的选拔程序

第一,教师本人书面申请。

第二,任职学校按照民主、公开、公正的原则,在广泛宣传动员的基础上,对照骨干教师的基本条件对提出申请的教师进行综合评定,在规定的名额内确定候选人进行公示,向区师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提交候选人名单。

第三,区师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对学校推荐的骨干教师候选人进行认真审核评议,在充分征求学科教研员意见的基础上采用差额推选的办法确定正式候选人进行相关培训。

第四,为激励教师钻研教学业务,优化课堂教学,区级以上课堂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即为区教坛能手正式候选人。

第五,参加骨干教师培训期满,经考核合格由区教育局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正式授予骨干教师称号并享受相应待遇。

(二)骨干教师的培养办法

为适应我区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拟按“整体着眼,分层培训,整体提高”的策略对各级骨干教师进行培训。

1、校本研修

学校是骨干教师培养的主阵地。校本培训具有针对性强、实效性高、受训面大等特点。因此,校本研修是骨干教师培养的主要形式。各校要充分利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按照“研培结合,以研促培”的工作思路,通过举办讲座,上研究课、观摩课,开展竞赛活动、专题活动及常规教研活动,采取“实践反思”、“同伴互助”、“让位子、压担子、搭台子、结对子、发票子”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培训工作。

2、区级培训

区级培训主要采取下列方式进行:

第一、业务培训

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办法,按照骨干教师的不同层次分批进行。集中培训由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制订具体的培训计划,负责组织实施;分散培训通过校本研修由学校自行组织。业务培训突出指导性和实效性,注重方法指导和经验共享。

第二、结对带徒,拜师学艺

由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负责区教坛能手、区级骨干教师的拜师带徒工作,建立骨干教师拜师带徒工作档案。根据学科专业对口或相近的原则,由教师自行与更高层次的骨干教师结对。结对可以跨校选择,所在学校及各级骨干教师应予以积极支持、配合。

第三、学术交流

由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负责,每学期召开一次同层次培养对象的经验交流会,组织一次区级骨干教师教育论坛或课改沙*,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通过谈体会、摆问题、找差距、寻路子等形式或方法,不断提高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学术水平。

3、省市级和部级培训

高层次的骨干教师培训是提高骨干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载体。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必须参加相应级别的骨干教师培训,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

六、考核与管理

1、培养对象的确定。区教育局将已有的市级学科带头人、区级骨干教师分别列为省特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培养人选;市级骨干教师、市级优秀青年教师全部列为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区教坛能手全部列为区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2、实行动态管理。由区教育局人事科和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共同负责,建立定期考核、科学评估和动态竞争的管理机制,建立各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业绩档案。在规定的培训周期内,对经考核达不到培养要求的实行淘汰制;对虽未列入培训对象,但又能脱颖而出的予以及时补充。

3、建立骨干教师定期考核制度。骨干教师必须履行规定的义务,充分发挥骨干示范和专业引领作用。为加强骨干教师管理,区师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要建立健全骨干教师定期考核制度,对区级骨干教师进行定期考核并根据上级授权对市级以上骨干教师进行定期考核。区级骨干教师实行年度考核制。年度考核合格的骨干教师享受骨干教师的称号和待遇。年度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其称号和待遇。骨干教师调离原校后,经年度考核合格可保留骨干教师称号但不再享受骨干教师经济待遇。

4、建立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联系制度。学科教研员是各层次骨干教师培养的主要力量,对骨干教师培养负有培养、管理和考核的职责。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要充分发挥学科教研员在骨干教师培养中的专业引领作用,建立学科教研员与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联系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级骨干教师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能集中精力搞好工作。

七、骨干教师的义务

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的义务按上级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1、区级骨干教师的义务是:

(1)、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敬业勤奋,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

(2)、加强教育教学研究,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每年综合考核处于本校考核前列。

(3)、积极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和各种学习研讨活动,主动接受学科教研员的培训和管理,学科教学中起带头和示范作用,每学年必须在校内独立开展一次以上的教育教学专题讲座和一节示范课,每年至少承担一节片区或区级以上示范课。

(4)、主持一个区级以上立项课题的研究,课题计划可操作性较强,研究过程完整、课题研究成果材料充实,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5)、积极总结教改经验,认真撰写教科研论文,每年有两篇以上专业论文在区级以上杂志发表(或获得市级论文竞赛奖);积极提高业务素质,每年至少研读一本理论专著或两种教育教学期刊,并做好学习笔记。

(6)、发挥帮带指导作用,承担培养3名校内外青年教师任务,主动参加各类支教、讲学活动,积极承担支援薄弱学校任务。

2、区教坛能手的义务是:

(1)、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敬业勤奋,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

(2)、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课堂教学有新意,教学效果显著,受到学生、同行与社会的好评。

(3)、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每学年面向区内外举行一至两次公开教学活动。

(4)、主持或参与校级以上课题研究并发挥重要作用。

(5)、积极总结教改经验,认真撰写教科研论文,每年有两篇以上专业论文在区级以上杂志发表(或在区级以上论文竞赛中获奖)。

(6)、积极提高业务素质,每年至少研读一本理论专著或一种教育教学期刊,并做好学习笔记。

八、骨干教师的待遇

1、建立“*区骨干教师专项资金”,对各级骨干教师进行培养和专项资助。

2、部级骨干教师、省级骨干教师、省特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的待遇按上级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3、区级骨干教师的待遇:

(1)、各级评优、晋职、晋级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2)、优先推荐区级骨干教师参加区级及以上的学科带头人评选;

(3)、经常组织参加各种学习研讨活动,原则上每两年安排一次外出考察学习,其考察学习经费在“骨干教师专项资金”中统一安排;

(4)、由区教育局每月发给100元骨干教师津贴,学校每月发给50—100元津贴并每年补助300元书本资料费。

4、区教坛能手的待遇:

(1)、各级评优、晋职、晋级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2)、优先推荐区教坛能手参加区级骨干教师评选;

(3)、经常组织参加各种学习研讨活动,安排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对其进行指导;

(4)、由学校每月发给40—80元津贴并每年补助200元书本资料费。

第3篇:骨干教师的作用范文

一、加强骨干教师的师德建设,利用校本培训机会对骨干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素质培养。针对全校教师开展的“永驻师魂”演讲评比活动,特别指出教师要注意调节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同志之间的关系。要求骨干教师要树立榜样.形成强有力的师德过硬的骨干教师群体.

二、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市教育局的精神,对我校骨干教师实行动态管理,做好省市级骨干教师的选拔和推荐工作。我校骨干教师在各级比赛中获奖奖,在这些活动开展的同时也组织全校教师观摩,以骨干教师带动全校教师,提高专业素质。

三、确立发展目标、形成规范

对骨干教师学校平时工作就给他们压担子,高要求学校为培养骨干教师,根据教师的教学实际和发展潜能,不同层次的推动目标,学校帮助制订自己的发展目标,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平台,重点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现代教育理论研修,教育思想与学科教学艺术研究;学科前沿知识与综合知识、学科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综述;现代科技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研课题的立项、研究、结题与成果鉴定等。通过培训,使骨干教师在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提高他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发挥他们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骨干带头和示范辐射作用,为其尽快成长成为学科带头人或骨干力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活动中承担任务、促其成长

1、实施“青蓝工程”。教师的成长需要有表演的舞台,锻炼的机会。不同教师各有不同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思想,我们采取有效途径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一是师徒结对。通过结对,给双方明确任务和内容,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帮助他们更快地转换角色,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这样在帮带新教师的同时促进骨干教师自身的成长发展。对于我校新调入我校的教师,学校将骨干教师与他们结成帮扶队子,让骨干教师地与新教师指导、交流的过程中促进成长。

2、是充分发挥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组织骨干教师、教师担任校本教研的领头人。通过他们上引路课和示范课的形式,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全体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整体提高。

第4篇:骨干教师的作用范文

在农村骨干教师管理和思想上存在着问题:

1.缺乏规范管理,发展缓慢

农村骨干教师由于其能力及作用特殊,一般在学校中都享有较高的地位和待遇,而这就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难度。如果继续使用普通教师的管理和考核办法去要求他们,又过于简单化,缺少约束力。如果另外制定一套方案,提高标准和要求,又往往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产生抵触情绪。况且,学校本来就只有几个骨干教师,如此“小题大做”似乎也没有必要。所以,学校管理的漏洞和软弱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骨干教师管理的实际效果,致使骨干教师缺少压力,失去动力,进而安于现状,停滞不前。

2.思想不稳定,流失严重

农村骨干教师随着能力的被肯定和地位的被确定,会逐渐对工作条件、教学环境产生想法或意见。这些想法或意见如果得不到尊重和解决,则容易滋长抱怨、失望情绪,严重的就会影响到工作的热情和质量。另外,有一部分教师获得骨干教师称号后开始“得陇望蜀”,希望借助“骨干教师”这一重要筹码来调离农村学校,去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从而造成了农村骨干教师的大量流失。

面对以上状况,笔者认为农村初中的管理者们应该进一步更新观念,认真学习和借鉴科学、有效的企业管理方法并运用于学校骨干教师管理之中,才能够真正稳定骨干教师队伍,激发骨干教师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和实践,笔者发现“柔性管理”就是一种科学而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一、柔性管理理念的理解和定位

所谓柔性管理,是依据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进行的人格化管理,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郑其绪教授曾这样概括其特点:“内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务实重于务虚。”

具体对学校而言,所谓柔性管理,就是要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制度建设上,要减少量化管理的刚性,减少约束机制所产生的抵触情绪;在管理制度中突出“柔性”,建立起科学的、充满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二、柔性管理理念的运用与实践

(一)坚持人文关怀,激发内在驱动力

骨干教师的管理离不开健全的制度,但就管理的实效性和受管者的发展性而言,制度应该减少刚性,增加柔性,尤其是在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溶入人文化,体现人性化。例如,在骨干教师管理制度制定时,应该通过听取骨干教师意见、征求骨干教师建议以及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共同商讨、确定制度的管理项目和操作细则,以形成广泛的认同感。在制度执行时,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在不降低标准的前提下做出灵活、可变通的处理,以使骨干教师理解和信服。在平时的工作中,学校管理者要经常深入到骨干教师群体中,主动与之谈心、交流和沟通,以帮助解决思想、工作和生活上的各种困难,而不是在问题产生后果后再用制度来进行惩处。

此外,学校在骨干教师管理中要努力减少命令式的指挥和决定式的评价,应该溶入民主,体现人文关怀。例如,在提出要求时要充分考虑到骨干教师的关切,避免损害利益,影响积极性。

(二)创设发展平台,确保目标持久性

马斯洛需求理论提出人有五种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最高层次的需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价值需求。普通教师成为骨干教师后,基础的价值需求已经实现,如果没有外部力量的刺激,往往就会“不思进取”。所以,在骨干教师管理中,学校要经常性的制造“压力”,鞭策骨干教师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价值需求。一方面,学校可以在对外交流展示、学习观摩等活动中优先考虑骨干教师,为他们扩大影响力、扩大知名度提供机会,为他们最终成为名教师积累资本。另一方面,学校在校级的研讨活动、评优活动中要让骨干教师承担点评或评委工作;在各教研组、备课组活动中要让骨干教师承担负责或主持工作;在新教师入门、青年教师培养中要让骨干教师承担导师或帮扶工作,以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转贴于

(三)构建文化品牌,提高激励有效性

骨干教师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素质水平、价值取向、工作作风与态度应该体现出学校文化的精髓和追求。所以,学校要在文化建设中吸收骨干教师的思想与智慧,要让他们成为学校文化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例如,在我校文化中有“严谨”一条,体现在教育教学中就是要追求精致化的管理,注重管理的细节和实效。为此,学校让骨干教师担任年级组、教研组的管理工作,并使之与整个年级组、学科组的发展相捆绑,然后再通过理念的灌输和精致化的管理措施,使年级组、学科组展现出与骨干教师个人目标、追求相一致,与学校发展、需求相统一的勃勃生机。

此外,学校在骨干教师的荣誉激励上也要多做文章。可以通过创新荣誉形式、丰富荣誉内涵等方法来体现学校文化的特性,提升骨干教师实现价值目标的信心与自觉性。例如,开展“我最喜爱的老师”、“十佳教师”评选活动,举办最佳科研型教师、学科首席教师评审活动以及选聘优秀骨干教师担任中层领导职务等,都是体现骨干教师地位与价值,激励骨干教师健康发展的有效方法。

第5篇:骨干教师的作用范文

【论文摘要】骨干教师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代表,名师是城市的名片,重视骨干教师团队建平设,必须加强其专业发展能力的引领.而为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运用名师工作室是培养骨干教师梯队建设很好的模式。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不仅可以促进名师自身发展,更有利于引领骨干教师的发展。可以通过名师工作室为骨干教师搭建建学习的平台、研究平台和展示交流发展平台。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优质的教育资源,拥有一支优秀骨干教师团队是基本前提,而骨干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专业引领,需要为骨干教师成为特级教师,成为名师搭建平台。

湖北省武汉市长期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开展名师工作室,通过授徒的方式,集中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人室学习,从而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笔者近期参加武汉市关于名师建设的项目研究,为了解和把握武汉市目前中小学骨干教师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对骨干教师培养,我们课题组对其中推荐参加名师工作室人室弟子—中学骨干教师做了一份调查,对他们目前发展水平,发展需求做了一个了解,为制定下一步培养工作方案和实施效果考评提供了基础。

一、骨千教师发展现状值得关注

1.骨干教师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期。在对62名骨干教师所做的调查中,男教师46人,女教师16人。他们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0 - 49岁之间,占被调查对象的98%0(如表这是一批年富力强的骨干教师团队。

在对职称状况的调查研究中,62名受调教师高级职称占到了79%0(如表2)

从对目前所取得的荣誉称号中调查所得,市级学科带头人和市级优秀青年教师占到了62%0(如表6所示)上述三项调查说明这是一支处在成熟期的教师,发展的潜力很大,但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正处在专业发展关键时期。

2.关注各学科骨干教师协调发展。从所调研的对象看,语文学科占到31%,是第一大学科,集中了很大一部分优质资源,骨干教师相对集中,而在美术、政治、体育、历史学科只有3%-5%0(如表3)

在中学骨干教师颁调查中了解到,主要集中在高中阶段,占到68%,初中骨干教师培养是一个值得重视和关注的问题。(如表4)

上述表明在骨干教师培养问题上,各学科各学段骨干教师发展不均衡值得重视,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3.关注农村骨干教师的培养。从表5可以看到,在所人室的弟子中,从农村选派进人名师工作室学习研究的已占到60%,这对推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和骨干教师的成长大有好处,但进一步具体分析还是存在这些对象主要集中在农村的城区和重点学校,对偏远农村教师还有待进一步关注的问题。这也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

4.关注骨干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在调查2008年以来参加过的各类研修学习情况时,结果表明:被调查的62人中多数人参加过市级半月以上的高级研修班,一部分人参加过大型学术交流或考察的,但还有一部分人什么也没参加过。制订分类具有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就显得很重要了。

在调查2008年以来骨干教师展示教学及研究成果情况时,有}8%只在区内交流,少数在省、市里交流。骨干教师要走出学校、走出武汉、走出湖北,成为名师还有一段路程。在调查2008年以来参加课题研究情况时,只有少数人主持了省级课题,多数人参加省级或主持和参加市、区级课题,也有相当部分人还没参加任何课题研究。在调查2008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教学科研成果时,有27人没有发表成果,也就是在教育教学研究过程中能物化为成果的能力还显得不足。

现状调查研究表明,我们骨干教师发展后劲不足,成员之间的差距较大。因此,研究骨干教师发展现状,探讨骨干教师发展规律,为骨干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学术能力的提升制订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是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组建名师工作室,有效引领骨千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调查对参加名师工作室的学习看法时,十分渴望和感到荣幸的超过100%。虽然有人是从服从组织安排角度上来考量,他们没有去考量事实上的大,但希望参加学习则是共同的愿望。通过调查,不少骨干教师认为,骨干教师团队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的引领。

在目前工学矛盾依然突出的情况下,依托名师工作室无疑是解决骨干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路径之一。名师工作室可以使其成为优秀教师培养的发源地、优秀青年教师的集聚地、未来名师的孵化地。向名师学习,这种直接的学习是大家梦寐以求的;有展示交流的平台这是名师工作室独特优势;能向同行学习,也是他们的渴望之一。总之,对参加名师工作室学习是深得骨干教师欢迎的。

1.通过名师工作室为骨干教师搭建学习平台。名师工作室通过确定本工作室研究发展方向,拟定名师工作室的工作目标、工作方案;制订每学年各个成员学习计划,通过制订本工作室日常管理制度、明确名师工作室活动时间表,使人室弟子明确工作任务、内容和时间安排以及活动形式和地点。参加名师工作室的学习,不仅能面对面向名师学习,还可以在名师指导下向理论学习,在名师工作室内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将读书和研究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骨干教师的理论素养;在名师工作室内向同行学习,通过学习内化成果,丰富理论,提高专业修养。

第6篇:骨干教师的作用范文

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及其特点

教育科研骨干教师一般是指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专业教师,通常有以下五方面的特点。第一,他们具有学科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上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第二,他们虽然了解教育科研对学校的价值,但更多地忠诚于自己的专业,而较低地忠诚于所在的学校;第三,他们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很强的学习意愿;第四,他们的成就欲望较强,愿意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同时要求工作中更大的自和决定权;第五,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特长进入更好的品牌学校或上级教研部门。

教育科研骨干教师流失及风险

(一)教育科研骨干教师流失

对于教育科研骨干教师流失来说,一部分是通过考试或组织调动进入品牌学校或上级教研部门工作,另一部分是因研究能力提升而转入党政机关或其它行业工作。而教育科研骨干教师的离职几乎是主动的,给学校带来的损失巨大。所以,将教育科研骨干教师的主动离职称为教育科研骨干教师流失。

(二)教育科研骨干教师流失的风险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保持一定的专业教师流动性能够为学校不断输入新鲜血液,保持活力。但是,专业教师流动过于频繁,特别是教育科研骨干教师流动过于频繁,人才流失,必然会因缺乏人才而面临科研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的风险。教育科研骨干教师的流失将给学校带来如下风险:

1.人才风险。教育科研骨干教师的离职可能导致学校科研关键岗位的空缺。由于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具有较强的研究实践能力,他们一旦离职,学校可能无法立刻找到可替代的人选,在研的课题项目会在一段时间搁置,不能按期完成相关研究。新派教师从学习到正常研究,需要有一定的适应期,在这期间他们的工作效率比较低。另外,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在学校中一般属于优秀人才,有一定的带动性,他的离职可能会引起学校教职工的调动情绪,如不及时补充新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学校面对的结果必然是沉痛的代价。

2.成本风险。教育科研骨干教师的离职使学校必须重新申请教育主管部门安排教学水平高、研究能力强教师,而更多地是从本校教师中进行自我培养以满足对人员的需求。一方面学校培养一名优秀的教师要付出一定代价;另一方面,培养一名新的教育科研骨干教师也要付出相当大的成本,而主管部门安排的教育科研教师是否胜任工作,是否能融入新学校都具有不确定性。

3.形象风险。过多的教育科研骨干教师调离或流失,会造成一种错觉:“这学校环境不好,留不住人才”,学校教育科研这张牌就打不出,打不好。如果时间长了,流失的人多了,社会对学校的信任度也就会降低,严重时会毁了社会的信誉,影响学校的形象。

教育科研骨干教师流失的原因

(一)个人因素

教育科研骨干教师的业务特征使他们本身就有较强的流动意愿,不希望终生在一个学校工作。他们追求终身就业能力而非终身的工作环境。为了更新知识,为了深化研究,他们渴望获得教育和培训机会,通过流动实现个人价值增值。

(二)学校因素

教育科研骨干教师的目标更多地忠诚于教学研究,探索知识,追求事业,而学校的目标要求他们把学科教学搞好,提高教学成绩。如果学校不能有效地协调两者的目标,使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在实现学校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目标,那么就可能导致教育科研骨干教师的不满,进而造成他们的调动或离职。

(三)社会环境因素

一方面,知识经济使知识更新加快,教育科研骨干教师为了在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中能更快获取新知识而选择离职,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单位去工作。另一方面,知识经济对知识型人才的需求很大,而目前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尤仍是稀缺的资源,是争夺的对象。这种人才的供不应求,必然会引起教育科研骨干教师的流失。

教育科研骨干教师流失风险管理

通过上述对教育科研骨干教师流失原因的分析和流失风险的识别,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加强对教育科研骨干教师流失风险管理。一是风险防范;二是风险控制。

(一)风险防范

这是一种旨在减少风险事故发生概率而采取的一系列预先的积极主动的防范措施。它强调积极的激励,减少教育科研骨干教师的流动意愿,建立教育科研骨干教师与学校间的新型组织关系,从而降低流失风险事故的发生。

1.申报教师岗位时挑选与学校相适配的科研教师。为了减少流失率,在引进教育科研骨干教师时就应严格挑选程序,注意知识型人才的态度、个性和行为要与学校相适配,之后还要通过培训,告诉他们怎样工作,怎样与同事相处,怎样获得帮助等,使他们更快地融入学校,避免因教育科研骨干教师的价值观与学校相冲突而造成的流失。

2.树立学校与个人是合作伙伴关系的理念。该理念承认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能够对教育科研骨干教师产生持久的激励效应,从而降低其离职意愿。比如,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可以与学校党政班子一同参与科研规划过程,从而使他们感受到学校的认可与尊重。教育科研骨干教师还可以相对自主安排工作时间,实行灵活机动的弹性工作时间,尽可能满足其自要求。

3.营造一个充分沟通,信息知识共享的环境。建立一个信息知识共享的电子化互动平台,使教育科研骨干教师能够自主方便地了解到各种所需的信息和知识,一方面增加他们的知识,另一方面加强学校教职工之间的交流。通过这种开放式沟通,还可以随时了解和关注他们存在的各种问题,有利于对其流失的及时防范。

4.制定一整套面向未来的培训计划。建立合理有效的培训机制,为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创造受教育和提升职务的机会,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求,使其不必调动到其他单位也能不断获得新知识,从而减少了教育科研骨干教师流失的可能性。

5.开展职业生涯管理。定期提供给教育科研骨干教师相关信息,协助他们更准确地评价自己,使他们准确定位。帮助教育科研骨干教师进行自主职业生涯管理,让教育科研骨干教师清楚地看到自己在学校中的发展前途,而不至于为自己目前所处的地位和未来的发展感到迷茫,从而有助于降低教育科研骨干教师的流失率。

6.实施内部流动制度。学校可以采取内部流动的方式减少教育科研骨干教师离职倾向。比如,通过岗位轮换,帮助教育科研骨干教师消除对单调乏味工作的厌烦情绪,使工作内容扩大化,丰富化;或者通过中层岗位竞聘,使愿意尝试新工作的教育科研骨干教师有机会获得新的职位,从而满足了其流动意愿。

(二)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后,即教育科研骨干教师流失时,采取一定的策略以减少教育科研骨干教师的流失给学校带来的损失,使损失最小化。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学校内部和外部信息系统。学校内部信息包括在职人员信息、离职人员信息、人才储备信息、工作动态跟踪信息等。通过这些信息,学校可以随时了解教育科研骨干教师离职率变动情况以及离职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及早采取相应措施。学校外部信息主要包括同业人员信息、同业人才需求信息、人才供给信息等。通过对人才供给状况的了解,学校可以快速有效地为教育科研骨干教师流失后的空缺岗位补充优秀人才。

2.做好人才备份工作。保证学校不会因某些教育科研骨干教师的流失而中断工作开展。一方面要强化人才的储备和专业培训,使某项关键工作不会只被一两人独占;另一方面,同一主要工作岗位至少要有两至三人同时从事。对于非主要工作岗位的某些重要职位,可采取设立后备人员的培养计划。人才备份的方式有两种,首先是考虑内部备份,培养学校的人才梯队。其次是外部备份,主要是给教育主管部门的用人计划,备份最好是一个角色备几份,以保证待到有人离职时,几个备份人选中会有人可以及时补位。

第7篇:骨干教师的作用范文

(安徽理工大学 体育部,安徽 淮南 232001)

摘 要:在高等教育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高校骨干教师的培育成为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性的问题之一。本文对我国高校骨干教师的现状进行了剖析,指出当前我国高校骨干教师存在数量较少、创新能力较弱、组织能力较差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从运动实践性、情景体验、技术型和研究型四个方面提出了我国高校骨干教师的培育模式。

关键词 :高校;骨干体育教师;创新能力;技术型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105-03

1 引言

在国家教育体系中,体育教学是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队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升。而体育教育是提高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教育教学也得到不断的重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展以后,体育教学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国家更加强调体育教育教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教师资源是基础,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构建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学团队,对促进高等体育教学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纵观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资源结构现状,可以看出:当前我国高校体育师资中骨干教师的数量较少,而这部分体育骨干教师往往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精湛德业务水平、良好的师德,并且骨干教师发展对其他教师技术和素质发展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在此背景下,在我国高校构建一个多元化的骨干体育教师培养模式,提升我国骨干体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是当前提高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当前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下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2 我国高校骨干体育教师现状

2.1 我国高校骨干体育教师

笔者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随机抽查了四个市区的高校体育教师资源,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校骨干体育教师的数量较少。

A市高校共有34名体育教师,其中骨干教师数量为4名,比例为11.76%;B市高校共有45名体育教师,其中骨干教师数量为54名,比例为11.11%;C市高校共有23名体育教师,其中骨干教师数量为2名,比例为8.7%;D市高校共有56名体育教师,其中骨干教师数量为4名,比例为7.14%;由此可见在调查的四个市区中,我国高校骨干体育教师仅占10%左右的比例,即10个体育教师中只有1个人属于骨干教师的可能。

2.2 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状况

笔者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状况进行了随机抽查,主要包含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教学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训练比赛和裁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学能力等几个方面。采用评分的模式,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5,进行打分。调查显示: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平均值为1.3,教学能力的平均值为1.5,创新能力的平均值为1.2,科研能力的平均值为1.21,训练比赛和裁判能力的平均值为2.0,组织管理能力的平均值为2.1,教学能力的平均值为1.24.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教师各项能力均低于2.5的中间值,这说明我国高校目前体育教师素质能力处于较低的水平。特别是教师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最低,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较差。由此可见加强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培养,培育具有较高创新能力和较高知识水平的骨干教师是十分关键的,也是当前高校发展的必须。

3 我国高校骨干教师的培育模式

根据调查显示我国高校骨干体育教师的培养存在多种问题,导致高校骨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较差、学术创新能力较差,因此必须对当前我国高校骨干教师的培养模式进行重新设计,以提升我国高校骨干体育教师的的综合型发展。

3.1 运动实践性培育模式

运动实践型模式是高校培育骨干体育教师的重要模式之一,该模式主要是有目的地将高校的体育教师培育成为掌握各项技术和技能的实践型教师。运动实践型的培育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培训步骤,第一是运动学习培训目标定向。将培训目标定位于:培育完善的、技术熟练的、较高技术技能、较强实践组织能力的骨干体育教师,提升体育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第二参与型运动实践。是在培训者的指导下,使骨干体育教师尝试性的参与到运动实践活动的,培训掌骨干体育教师的技术和技能,促进教师学习掌握每一项运动的基本原理、运动基本技巧、教学程序及手段等,并进行规范性的动作示范;第三是自主掌握运动教材和教法。是指骨干体育教师在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技巧基础之上,进行辅助性的、诱导性的运动训练,使骨干教师自主参与到运动技能和技巧的学习上,增强自主学习能力;第四是体育教学技能迁移。是指在掌握运动技巧的前提下,此时骨干体育教师能够将各种技术和技能熟练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不需要经过思考来完成,而通过学练过程迅速进入到熟练掌握的阶段。运动实践型的模式将运动教学中技术和知识的传递进行简单化,让骨干教师在简单的学练过程中,学会各项运动技能和方法,大大减少了模仿学习的时间,从而促进骨干教师从模仿向独立、自主运动操作的迅速转化。

3.2 情景体验培育模式

情景体验型培育模式则是创立一种情景性的体验环境,实现情感和认知的双向发展,让教师和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有效地获得情感体验,并使得教师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因此情景体验型的培育模式不仅有利于培育骨干型的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更有利于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情景体验型的培育模式是建立在现代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一种是培育模式,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理论,运动的认知过程是一种有意识和无意识相互交互和融合的过程,更是运动认知和情感相互统一的发展过程,而对骨干体育教师的培育过程中则借鉴了现代心理学的理论,激发体育教师无意识活动的运动潜能,使其在思想高度集中、技能自由化、无压力的的状态下,实现体育认知的发展。

情景体验型培育模式的步骤,主要包含以下步骤:第一创立问题情境,第二展开情境问题,第三进行情景体验,第四进行总结转化。例如以NBA体验学习为例。对NBA某一运动技术图片进行创作情景,然后展开情景问题。自制各种图形对技术动作进行说明,介绍其中的某种技术动作,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学练?然后进行演示,体育教师组织参与这一过程进行模拟,并同中剖析为什么会采用这一技术动作?最后教师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学习的经验,探讨以后改进的方法,总结这次学习的体会,用于下一次教学方案的组织中。

3.3 研究性培育模式

研究型骨干教师培育模式是以增强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为基础的培育模式。它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研究型模式的操作步骤主要包含:第一提出问题,第二形成假设,第三拟定计划,第四验证假设,第五总结提升。

研究型培育模式对当前提升我国骨干教师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思维较低的现状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培育骨干教师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对问题的探究分析能力,培育学习者对运动性能和技术提高的积极探索的心态,研究性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为: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和布鲁纳的“发现法”。强调教师知识的增加不仅仅局限于现有的知识,更应该提供一种独立思考的研究能力。特别是在当前体育课程改革实验中,研究型教育模式有利于培育高级思维能力。以羽毛球进攻技术为研究型模式案例,首先,提示问题——羽毛球后场高远球落点的研究,其次,形成假设——落点与胜负不重要或十分重要。再次,拟定计划——击后场左右中高远球及范围,然后验证假设——比赛统计击后场左右中高远球效果;最后总结提升——分析击后场左右中高远球落点和时机。

3.4 技术型培育模式

技术型培育模式是主要指骨干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能力的培育。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视频资源技术等不断用于当前的体育教育教学中,采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学生更容易接受,而教学直观感受能力较强,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因此,当前对于我国骨干体育教师的培训必须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能力的培训。特别是当前我国体育教师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较为依赖,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利用不足,因此,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育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开发、设计和利用能力,增强教师对现代技术的运用等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料技术,对体育培训过程中某一个动作进行模型演练,或者采用图片、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示,也可以利用体育音像教材,通过播放光盘对某一技术性的动作进行反复演练。当前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的形式,建立博客、QQ群、微博、微信等形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搜集各类体育信息资源进行沟通。

4 结论

师资资源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关键资源,也是决定高校是否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当前,我国现代化教育建设十分重视人力资源的建设,而在体育教育教学上,一个具有创新能力、较强组织教育能力的体育教师团队,将影响着该校体育整体师资力量的发展水平。对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数量和素质进行调查发现,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数量较多,但是骨干型的体育教师数量较少,在体育教学中,极其缺乏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学术型体育教师资源,因此加强对骨干体育教师的培训是当前以及以后我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的重点,构建多元化的骨干型培育模式,将有利于提升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培育实践活动,为我国高等院校教师培育提供有效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孙晓棠。素质教育与体育发展[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1):2-12.

(2)体育相关学科[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09):23-24.

(3)祝莉。西部体育产业开发的思路及对策[J]。体育科学,2013(03):24-28.

(4)王续琨,刘永振。体育科学的学科结构初探[J]。体育学刊,2014(01):12-15.

(4)李元伟。科技与体育——关于新世纪体育科学技术发展问题[J]。中国体育科技,2014(06):2-9.

(5)付晓莉。议体育教师的素质与能力[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3):23-28.

(6)黄章权。体育教师劳动价值分析[J]。南平师专学报,2014(02):54-56.

第8篇:骨干教师的作用范文

20__年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推进年,我区教师教育工作要在获得“省教师队伍建设先进区”荣誉的激励下,进一步深化,进一步创新。根据20__年区教育工作意见,确定教师教育工作目标如下:

1.加强骨干教师培养,构筑教育人才高地。畅通骨干教师培养、促进骨干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渠道,继续采用选送外培、区内自培和活动推进等多种形式壮大骨干教师队伍,提高骨干教师高位素养。

2.抓实教师全员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根据《__市__区20__-20__年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方案》,认真落实新教师培训等各系列培训,突出师德内容,抓好新课程、信息技术等各类专题培训,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3.优化培训内容与形式,提高校本培训实施水平。以贯彻《__市__区中小学校本培训实施条例》为抓手,加强对骨干教师发展的引领,抓实常规校本学科教研活动,优化校本培训的内容与模式,努力形成__校本培训特色。

4.多渠道着力,促进教师学历(学位)提升。多渠道提高教师学历水平:高中、职高、初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5、85、98.9、99.7和100,初中、小学教师中具有高一层次学历的比例分别达70、83,高中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达3.6。

二、工作内容与要求

1.抓好新教师培训。对20__年进入教师队伍的新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政策法规、所任学科课程标准及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知识的培训。规范实施青年教师教育教学业务达标活动,热情帮扶,严格考核,促使青年教师稳步、快速成长。

2.促进教师学历提升进程。根据局20__年学历达标要求明确任务,通过组织函授、自考等多种渠道,提高教师学历水平。特别是要加大高中教师合格学历和初中、高中教师高一层次学历(学位)的提升力度。

3.落实教师全员培训。按《__市__区20__-20__年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全区中小学专任教师参加全员培训,确保教师全员参加校本培训和培训的培训。要精选和完善培训基地培训内容与形式,以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与专业水平。

4.强化骨干教师培训。①高质量举办区教学新秀教学研究班和教学能手课题研修班。做好研究班第二期结业、第三期开班(含小学、初中语文、数学、外语学科)的各项工作。教学能手课题研修班要在特级教师任导师的优势、强势中办出高水平。

②做好选送外培工作。积极组织区内教师参加市、省乃至出国培训,多渠道提高我区骨干教师队伍实力。

③实施骨干教师培养校际结对计划。抓实已结对学校的培养实施工作,通过双向的听课、评课,以及备课、课堂教学方法等的交流切磋来加速骨干教师的培养。实施学校要按《骨干教师培养校际结对计划书》认真落实各项活动,抓出成效。

④办好骨干教师“高层论坛”。坚持骨干教师高层论坛制度化,并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论坛举办质量,以此形式引导较高层次骨干教师反思教学行为,总结提炼教学经验、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激励他们高位提升,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年内论坛活动向区学科带头人、市教学能手延伸。

⑤完善骨干教师专题讲座制度。做好骨干教师专题讲座选题的更新工作,并不断充实讲座内容。各校要根据要求选好、用好专题讲座内容,不仅要用好本校骨干教师的,同时要用好区内外校骨干教师的专题讲座。选用中要按要求认真填写《__区骨干教师专题讲座选用反馈表》和《__区骨干教师专题讲座反馈表》。

5.规范高效实施校本培训。要以《__市__区中小学校本培训实施条例》为纲,根据20__年召开的“__区中小学校本培训推进会”要求,切实把校本培训摆上重要位置,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落实校本培训的地位。要着力解决教师发展的内驱力问题,对教师进行责任感教育,进行发展的目标引领,落实推动机制。要加强对校本培训的统筹,落实好各层面、各部门在校本培训中的责任。要抓实常规校本学科教研活动,花力气将这一最常态、最基本的校本培训形式抓出成效。要关注校本培训的内容与形式,以优化的形式为内容服务,切实提高校本培训的效果。组织校本培训诊断与指导活动,推进校本培训的均衡发展。

6.扎实开展各类专题培训。①深入开展新课程培训。根据新一年课程改革推进的要求,按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两个模块,组织高中教师参加岗前培训以及后续培训。小学、初中教师的新课程培训要在不断更新理念,不断提高能力,不断提升效能上下功夫,为确保我区课改实验在全省乃至全国的领跑地位奠定扎实的基础。

②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学习贯彻《教育部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依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制度,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事例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开展学科教学的能力。

③继续实施班 主任培训工作。完成第三批初、高中班主任培训,适时启动小学班主任(辅导员)的培训工作。

④启动培训者培训。基于学科(教研)组长在校本培训中的作用,年内启动培训者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着力提高参训者教科研知识与学科教研活动的组织能力。

7.全面启动幼儿教师培训工作。基本按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逐步从新教师培训、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和校本培训多条途径使幼儿教师培训工作正常化、系列化,不断提高我区幼儿师资水平。

8.注重突出师德教育内容。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在各类培训别是全员培训、校本培训中突出师德教育内容,促进教师规范教育行为,显著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引导教师向德艺双馨发展。

9.认真做好各类考评工作。①完成区第三批学术荣誉评选工作。年内完成区第三批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的评选工作,充实区骨干教师队伍。具体评选出区教学新秀150名,教学能手60名,学科带头人15名。

第9篇:骨干教师的作用范文

一、着眼全局,寻求突破

过去,我区开展的培训一直是面向全区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广大骨干教师,着眼园所教师们的均衡发展。但时间长了,不难发现,由于教师间的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仅仅依靠这种全员化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更好地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率先打造一批优秀的骨干中的骨干。因此,我们启动和实施“东湖区幼儿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双新工程’”来优化我区幼儿骨干教师队伍结构。

二、高位推动,规范管理

东湖区高度重视“双新工程”建设,正式下发《东湖区幼儿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双新工程”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要求,“教学新秀”和“教学新苗”的人选由幼儿园自我把关,推荐符合文件规定条件的教师,经由区教研中心和教育科资格审核后确定人选报教体局批准,经过一年考察合格后方发给证书。

一个优秀的工程建设离不开好的管理机制。东湖区从科学管理“双新工程”建设出发,制订了《东湖区幼儿“双新”教师培养方案》和《东湖区幼儿骨干教师“双新工程”管理办法和培养措施》,用制度管人管事,确保“双新工程”建设始终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前进。

三、依托研修,提升专业

教师的主动发展和专业提升是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也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难点。我们在“双新”教师培养中,主要从六个方面入手,着力破解这个难题。

1.以先导式专题研修作为培养“双新”教师的重要载体

组建以“双新”教师为成员的区幼儿骨干教师队伍,组织她们走在教改的前沿。根据课程实施中的难点和薄弱环节,我们确定围绕专题“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开展先导式研修。为了让教师能更加自觉地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幼儿的“学”,我们选择更小的“切入口”,一年后,我们将“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与研究”作为研究的内容,并正式申报成为省市教育科研重点立项课题。

2.以扶持性培训举措作为培养“双新”教师的重要基石

对于“双新”教师的学习来说,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区教研中心对“双新”骨干教师的成长发展积极给予扶持,根据其自身发展情况提供学习观摩和省、市培训机会,组织“教学新秀”和 “教学新苗”幼儿骨干教师参加各级业务培训,定期开办专家或教研员讲座,努力为他们逐步提高创造必要的条件,不断提升骨干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在日常的“双新”活动中,我们采用学习与培训相结合及研究和实践相统一的方式,要求“双新”教师给自己不断充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并通过反复实践、反思将新教育理念进行内化,不断提高对幼儿的自觉关注意识;我们及时帮助教师们理清思路,围绕关键点开展深入的思考和实验研究。

3.以多样化研究方法作为培养“双新”教师的重要途径

在组织“双新”教师开展区域活动研修中,我们采用了QQ群讨论法、个案跟踪法、微格分析法等。这些方法的有效运用,促进了“双新”教师间的非正式交流,使她们不断增强观察、分析、解读幼儿行为的能力,提升、整合幼儿经验的能力,创设环境、选择材料的能力,对幼儿发展提出挑战的能力。

4.以互助式师徒结对作为培养双新教师共进举措

“教学新秀”和“教学新苗”一对一师徒结对,在教研员的引领下,在区域听课研讨活动中做到上示范课、共同备课、共同反思等,帮助教学新苗尽快成长。

5.以驱动式研究任务作为培养“双新”教师的前进动力

我们给“双新”教师下达了与其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教研科研和实验任务,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督促他们通过刻苦研究和改革探索来提高自己。每一位“教学新秀”每学年要围绕自己的专题任务做一次主题发言,畅谈自己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实验研究心得,总结自己新的认识和做法,通过这些来提高教师的理论研究能力。

6.以联片式区域化教研作为培养“双新”教师的锻造平台

充分发挥“双新”教师的领头羊作用,积极开展形式丰富的区域联动式的教学研讨活动,在与其他教师展开面对面的互动交流中,发挥其骨干示范作用,扩大骨干教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