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温庭筠望江南范文

温庭筠望江南精选(九篇)

第1篇:温庭筠望江南范文

摘要:为“花间派”词人的温庭筠、韦庄,虽是同一时代同一流派的作家,但其词风绝非浓艳一体,而是同中右异,各具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尝试从其主要代表作品的分析比较入手,深入厘辨两者风格的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

关键词:写作风格;温庭筠:韦庄

晚唐五代时,后蜀赵崇祚(据欧阳炯序,可以断定他是一位同时代的书商,出版家)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的词为《花问集》,“花间词派”因此得名。花间词在内容上多以写儿女恋情、闲情闺怨为主;风格艳丽软媚,婉约而含蓄;是“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温庭筠、韦庄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作家,世人皆以“温、韦”并称。

花间词有其特有的词风和共同的倾向,华丽的宇词,婉约的表达手法,集中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及她们的离愁别恨,是“花间词派”基本的艺术风格。但它又绝非浓艳一体,而是不同的词人仍然有其自己的个性,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温庭筠、韦庄两位花间派大师,他们在词的风格和技巧上有迥然不同之处。温词以艳、细密、婉约、含蓄见长,是“密而隐”;韦词以清丽、疏朗、率直、明快取胜,是“疏而显”。

一、温庭筠的词风:绵密隐约

首先,我们以温庭筠的作品《梦江南》为例来分析:“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这首词描写一个女子等待所爱的人而终归失望的心情。她所爱的人是乘船从水路归来的,她从早到晚独自倚楼望江,希望眼前过去的船儿当中有一只船会停泊在她的楼前,载他而归。然而“过尽千帆皆不是”,从清晨“梳洗罢”一直望到黄昏“斜晖脉脉”,仍不见他归来。“过尽千帆皆不是”这一句,一方面描写眼前实景,另一方面也寓意深刻,说明她对爱情的坚贞专一。清代常州词派理论家谭献的“红杏枝头侬与汝,千花百草从渠许”词句和此处意思也较为相近。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词“斜晖脉脉”是写黄昏景物,夕阳欲落不落,似乎依依不舍。这句点出时间,联系首句的“梳洗罢”,表明她已盼望了整整一天了。但这里不是单纯的写景,其主旨还是表情。用“斜晖脉脉”比喻女子对男子的脉脉深情和依依不舍。“水悠悠”可能指无情的男子像悠悠的江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悠悠”在这里可作“无情”讲,如“悠悠行路心”是说象行路的人对我全不关心。“斜晖脉脉”与“水悠悠”这样两个对比,才带出末句“肠断白频洲”的“肠断”来。若将“斜晖脉脉水悠悠”这句仅仅当作景语来看,“肠断”二字便无来源。

《花间词》里的小令词短小,造句精炼、概括。温庭筠的作品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如此特色。这首小令做到字字表情,即闲语也有深意,除前面所举各句之外,如开头的“梳洗罢”是说女子在爱人未到之前,精心梳洗打扮一番好等他归来,也有“女为悦己者容”的含意。另外,古时候男女常采苹花赠人,末句的“白频洲”也关乎全词相思之情。同时词中字字句句都紧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如电影中的每一场景、每一道具均起到了特定作用一样。

我们再来看温庭筠的另一作品《更漏子》:“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这是一首描写相思之苦的词。上片开头三句是说:“在深夜里听到遥远的地方传来的漏声,这声音好似柳丝那样长、春雨那样细。”由此可知,已经是夜深人静之时。同时也点出人的失眠,因为只有深夜失眠的人,才会听见这漏声又远、又细、又长。下面“惊塞雁”三句是说:“这漏声虽细,却惊起了边疆关塞上的雁和城墙上的乌鸦;而只有屏风上画的金鹧鸪却无动于衷。”其实这细长的漏声是不会惊起“塞雁”和“城乌”的,这是作者所述不眠人的心情不安,感觉特别灵敏而已。

这首词上下片的两结句,都十分简炼,而含义深长。“画屏金鹧鸪”是上片的结句。它前面的“惊塞雁”、“起城乌”两句,都冠以动词“惊”和“起”,而独“画屏金鹧鸪”句不用一个动词。这句如果只理解为是单纯的写景而不联系其主旨的表情,那就与全词写相思之苦的主题毫无关系了。

再举温庭筠的作品《菩萨蛮》为例:“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首词描写一个女子的孤独苦闷心情。全首词都写女子的妆饰,上片从宿妆写起,到起床后梳洗,下片“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两句写妆成,未了以穿着“新帖绣罗襦”作结,好像没有一字说到这女子的情感;只有细读才知上片结句“懒”和“迟”字已暗点情感,到下片结句指出“双双金鹧鸪”的“双双”两字,则从反面隐约委婉地衬托出这个女子的孤独之情。

通过对上面三首词的解析,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温庭筠词的艺术风格。他加强了词的传承性,用暗示、联想、比喻等表现手法,使词能表达五、七言诗所不能表达的内容情感;这是当时许多人创作经验的积淀,也是温庭筠个人努力得来的结果。不过,由于他过分讲究文字声律,因而产生了许多流弊,使词这种新文学样式趋向于格律化,使它成为了文人的专用品,既而逐渐远离了人民大众。同时,由于文人的阶级意识和生活的局限性,作品内容变得日益空虚、狭窄,而不及民间词内容的广博深厚。这是温庭筠词的缺点,也映射出花间词派的共同缺点。

二、韦庄的词风:清简劲直

词在民间初起的时候,本来是抒情文学的一种,后来,这种文学样式传入宫廷、豪门与文人之手,他们舍弃了词的思想内容,只把它作为娱乐调笑的工具,《宫中调笑》这个词调名就明显地说明了这个转变。晚唐五代文人作词,大部分是为了宫廷、豪门的娱乐。在这班作家里,能写自己个人思想情感的,韦庄是比较突出的一位。虽然温庭筠的词里也有他自己的生活情感,但是,他的创作动机主要是应歌。韦庄的词虽然也有为应歌而作的,但是他的创作动机主要是为抒情。

晚唐五代文人词大部分都为应歌而作,缺乏真挚的情感。其间也有一部分文人拿词作为抒情工具,使它逐渐脱离音乐而自有其文学的独立生命。韦庄就是在五代文人词内容日益贫乏的时候,重新领它回到民间抒情词的道路上来,使词逐渐脱离音乐而有它自己的独立生命。韦庄这一倾向影响了后来苏轼、辛弃疾等词作大家。我们如果认为苏、辛一派抒情词是唐宋词的主流,那么,在这个主流的源头上,韦庄应该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一位词作家。

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韦庄与温庭筠的作品,就能明显地看出他们之间不同的艺术风格――

韦庄的作品《女冠子》,其一:“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其二:“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第一首词的上片写情人相别,下片写别后相思。第二首词的上 片是因相思而入梦,下片写梦醒。这两首词写一件事,第一首的开头明记日月,毫无修饰,这是民间文学朴素风格的显现,这在文人词中是很少见的。整首词略有隐意的是末两句:“除却天边月,没人知。”含意也是明显、直率的,使人读就懂。

再看韦庄的作品《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全首词一气直下,抒写对江南美好风光的眷恋,语言自然素淡,没有一句难懂的话。全篇集中从风景和人物两方面渲染江南之景,令人陶醉。但开头“人人尽说”

点出“江南好”是从他人口中道出的江南之好而已,设下了伏笔。结尾“未老莫还乡”以顺承的语气,进行翻转,反跌出“还乡须断肠”的感叹。暗示出中原战乱、有家难归之苦。外在劲直旷达,而内含曲折悲郁。

一般文人词都重视结句,小令的结句尤其如此。温庭筠写梦的小令。如《更漏子》的结句:“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菩萨蛮》的结句:“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等都写得婉约、含蓄,不肯明显地道出感情,这与韦庄词的表现手法完全不同。

再看韦庄极为“显直”的一首《思帝乡》:“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这首词抒写一位热情大胆的女子,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己幸福生活的自白。清代贺裳评说这首词:“小词以含蓄为佳,亦有作诀绝语而妙者,如韦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之类是也。”而温庭筠写爱情的词,最明朗的像《南歌子》中所说:“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他至多只能写到这个程度,与韦庄的作品比较起来,仍然是婉约、含蓄的。而韦庄词于“一生休”之下,却又加上“纵被无情弃,不能羞”两句,简直是把话说到尽头了。

在了解了温、韦词的相异处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两位词作家的艺术风格异中有同。温庭筠词的艺术风格除了婉约,也有较直白的,如他的《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这是接近于韦庄词的艺术风格的。韦庄的词虽然很显直,但像他的《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这两首词却是近乎温庭筠词的艺术风格,这就是异中之同了。

三、不同的生活境遇造就了温、韦不同的词风

前人读唐五代词,时常把温庭筠和韦庄两家相提并论,认为他们的词风是差不多的。实际上,通过以上比较就可看出他们代表着两种不同的词风。就他们的诗风而论,也是如此:温庭筠接近李商隐,韦庄诗近白居易。而恰恰是他们不同的生活境遇决定了两人作品风格的不同。

温庭筠(约812~866),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虽然一生潦倒,但生活一向依靠贵族。他的词主要是描写歌妓生活和男女之间的离愁别恨。许多词是为宫廷、豪门娱乐而作,是写给宫廷、豪门里的歌妓唱的。为了适应这些唱歌者和听歌者的身份和口味,词的风格就倾向于婉转、隐约。词中也偶尔有反映自己个人情感、写自己不得意的哀怨和隐衷的,但他不敢直接抒写,所以要通过这种婉转、隐约的手法来表达。他的这些作品就非常自然地继承了六朝宫体的传统。再加上宫廷、都市丰裕的物质环境,便形成了温庭筠词的风格:色彩绮靡华丽,如:《菩萨蛮》其一中(玉楼明月长相忆),其二中(水精帘里颇黎枕);表情隐约细腻,《更漏子》其一中(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这正是他没落贵族,落魄文人生活情感的一种写照。

韦庄(约836~910),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但他五十九岁时中进士,在这以前生活很穷苦,漂泊过许多地方。这种穷苦和漂泊的生活占据了他一生的大部分岁月。中进士以后,六十六岁始仕西蜀,为蜀主王建所器重,七十一岁为安抚使,七十二岁助王建称帝,建立割据局面,在西蜀王建的割据小朝廷里,做到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宰相),七十五岁去世。

韦庄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破长安;他身陷兵火之中而大病几死,一度与弟妹失散,后来逃出长安。从此以后六、七年间,流浪各地。那时的他已年过五十。曾经穿越安徽、河南到潼关,又迂道山西,南抵镇江、东阳,西到三衢西湖。他为了求食求仕,浪迹万里。五十六岁那年,仍然失意地回到东阳。直到五十九岁进士及第,他的漂泊流离的生活才告结束。正是由于这种漂泊流离的穷苦生活,才使他能够较多地接触民间生活和接受民间作品的影响,使他的词有着独特的风格,也有别于温庭筠的词风。

正是不同的生活境遇,才形成了温、韦两人不同的艺术风格:温庭筠的词婉转、隐约;韦庄的词则明白、直率。在上面所列的具体作品比较中,已可明显体会。

综而言之,温庭筠不仅是“花间鼻祖”,而且为整个词学奏响了正始之音。他以其具有代表性的面目一新的词章开创了文人词创作的新格局。而韦庄,他在奠定了温词词体题材规范、审美规范和体式规范的同时,更多的为词体增添了属于自己真挚的情感因素,融入了更为丰富的精神内蕴。在这里,我们突出比较了他们之间的艺术特色。而文人气息和民间气息的孰浓孰淡,也是两家艺术风格不同之处,这不仅是艺术手法的差异,主要还反映出两人不同的生活背景对词人创作的深刻影响。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他们同是晚唐五代词作家,在同一时代的文学风气熏陶下,又同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作家,他们词的艺术风格也就自然异中有同了。

参考文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第2篇:温庭筠望江南范文

1、过尽千帆皆不是翻译:上千艘船过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

2、出处《望江南·梳洗罢》【作者】温庭筠 、【朝代】唐。

3、温庭筠(yún),又做温庭云(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温庭筠望江南范文

首先是诗歌风格方面。温李诗歌的华丽是人们的共识,但二人诗歌的具体风格仍然有所区别。这里不得不提到诗人生活经历对于诗人创作的巨大影响。温庭筠,出身于没落贵族,不拘泥于礼俗,放浪形骸,狎于歌楼舞馆,为当时士大夫所不齿,仕途不顺。因此温庭筠的诗多是表现女性的生活。如他的《照影曲》:

景阳妆罢琼窗暖,欲照澄明香步懒。

桥上衣多抱彩云,金鳞不动春塘满。

黄印额山轻为尘,翠鳞红稚俱含。

桃花百媚如欲语,曾为无双今两身。

首联轻巧地以“景阳妆罢琼窗暖,欲照澄明香步懒”展示诗中女性的娇媚,诗紧扣“懒”,所谓“琼窗暖”暗指睡得迟,步履的迟缓则明示为“懒”;《春晓曲》里又有“笼中娇鸟暖犹睡,帘外落花闲不扫”也突出了一个“懒”,可见娇媚之态。《照影曲》中诗人在渲染了满是生机且华丽的景色之后,尾联有“桃花百媚如欲语,曾谓无双今两身”,桃花百媚为娇柔女性所感,更显诗中女性之美。还有他因游宴生活的快乐而产生的对这种生活的依恋导致诗中人对分离惆怅的缠绵之情和两相阻隔的幽怨,如“欲上香车俱脉脉,清歌响断银屏隔”,设色浓艳,用词精雕细琢,使诗歌充溢着一股香艳富贵的气息,即华丽而香艳。

李商隐则有着坎坷沉郁的人生。他在朋党之争的夹缝中举步维艰,这样一个持正不阿之人,却被视为“诡薄无行”,成为政治派系斗争的牺牲品,所以也无缘仕进,再加上亡妻之痛更是苦不堪言。正是这众多的愁苦使得他的诗笼罩着一层凄凉的色彩,他切实地以真情入诗,人们往往读其诗魂牵梦绕、魂动神摇。例如他的《无题二首》其一中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说两人心虽相通身却相隔,表现了一种爱而不能或爱而不敢的几度苦闷。还有《无题》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物拟人,爱而以死相许,没有什么可以超越它,刻骨铭心的爱升华到了极点,这使得云鬓之改、月光之寒都平淡无奇,从而又显现出爱的异常深沉。这些代代传诵的千古名诗,因为爱而富含情韵,因为情而凄婉柔美,有着深切的人生感受,所以他诗作的具体风格是华丽而深沉。

其次是诗歌语言的华美,它直接上承第一点而来。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的结晶,需要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作品中蕴藏的内涵。先看李商隐《锦瑟》中的一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对仗工整,月、珠、泪,日、玉、烟等字的运用,无不给人以玉润珠圆的感觉。又如《水天闲话旧事》中的“已闻佩响知腰细,更辨弦声觉指纤”,从佩响弦音中辨认对方的姿容,遣词用语工细精微,雅致俏皮,从而形成了李商隐诗歌语言“丽而雅”的鲜明特点。相比之下,读温庭筠的诗歌,分明让人感受到一股浓郁的脂粉气息扑面而来。如《湘东宴曲》:

湘东夜宴金貂人,楚女含情娇翠。

玉管将吹插钿带,锦囊斜拂双麒麟。

重城漏断孤帆去,唯恐琼签报天曙。

万户沈沈碧树圆,云飞雨散知何处。

欲上香车俱脉脉,清歌响断银屏隔。

堤外红尘蜡炬归,楼前澹月连江白。

其中的“玉管将吹插钿带,锦囊斜拂双麒麟”。还有“欲上香车俱脉脉,清歌响断银屏隔”。温庭筠诗歌中多用“琼窗”、“香步”、“玉管”、“琼签”、“香车”、“银屏”一类词,细腻轻靡,艳采富丽,而且深受“齐梁体”的影响,多表现女性的苦闷和娇慵,给人的感觉是“丽而俗”。

再次是绮丽精工的寄思抒怀方式上同中有异。温诗也不乏有风格豪壮的一面。如《鸡鸣埭曲》中的“彗星拂地浪连海,战鼓渡江尘涨天”,《拂舞词》中的“黄河怒浪连天来,大响如殷雷”,还有他柔靡轻巧诗歌《春洲曲》“韶光染色如蛾翠,绿湿红鲜水容媚”等诗句都是以诸多意象来寄托诗人情感的,彗星、战鼓、黄河、殷雷、韶光、绿草等等,或表示南朝天子游猎的声势,或模拟琴瑟演奏之声,或描绘了一幅新奇瑰丽的春光图。运用意象表现了诗人的奇思妙想,扩大了诗歌的容量与空间,以意象的独特令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同时也是温庭筠创作上“清逸闲婉”的风格所致。

与此不同的是,李商隐的诗歌中则好用典故。这主要表现在他的政治诗和感怀诗中。如《贾生》借汉文帝的故事讽喻当朝统治者不能重用人才;《瑶池》则借周穆王之事讽刺唐代帝王的访道求仙;《齐宫词》通过慨叹南齐统治者的荒淫灭国,表达对唐朝最高统治者的荒奢的讽刺;《安定城楼》以贾谊、王粲的怀才不遇自比,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心和郁郁不得志的苦闷;《锦瑟》在追叙生平、自伤身世时以庄生梦蝶、望帝化鹃的典故喻己华年已逝、生如梦幻,又以沧海遗珠、蓝田韫玉喻己怀才不遇、有志难酬,因而怀念哀伤,怅惘不已。诗人巧妙地运用典故,将历史与现实交汇于一,以历史事件或传说婉转地表现或讽刺现实,增强了诗歌深厚而柔美的情韵,正如吾丘衍在《闲居录》中所言:“世儒有言,谓李商隐作诗为‘獭祭鱼’,以其多检书册也。然商隐用事善于点化,皆无牵强矫揉处,当是博览所致,非浅学所可议也。”

第四,两位诗人的诗歌情感皆为深情绵邈,但在表达诗意、传达诗情方面略有不同。温庭筠有一首诗叫《和友人悼亡》,又题为“丧歌姬”,他因友人悼亡而痛友人之所痛,玉貌潘郎的死别从此而有“两霏微”的生死茫茫。友人的离世给生者留下了不尽的思念和不能重聚的哀愁,那依稀可见的昔日倩影成为了生者难耐孤独的唯一排遣。诗中从玉貌潘郎、红兰委露、宝镜尘昏到碧草粉蝶,这一系列意象的雅致更显友人伤痛之情的深重,映现出死者在世时的两情缠绵与执着,深情绵邈、惆怅幽怨。而李商隐的《锦瑟》读来疑点重重,问题重重,各个典故、比喻到底要喻些什么呢?今人罗宗强说:“全诗表现的是浓重的怅望、迷惘、感伤的朦胧情思。这情思并非专指一事。它要丰富得多,有对身世遭际的感叹,有对往日情爱已成梦幻的伤悼,或者还有别的什么。追忆往事,百感交集,图象联翩叠现,情思错综纠结,当时已经朦胧,后来当然更难确指。他最为人们称道的“无题”诗亦是如此,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冲突和痛苦隐于其中,愁苦的情绪使得诗歌深情朦胧,扑朔迷离。

相比而言,温庭筠诗歌的情感是比较狭窄的,诗人生性的放浪使他多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来欣赏娇艳丽人之美,或是作为诗中女性感慨自己的孤独与相思,而这往往是一种个人化的情感,缺乏深厚的韵味。李商隐则不然,虽然他不言愁苦,但是当人们读到他的《无题》诗时,不待尽心领会诗的意旨,就已经被诗中的情感所牵绕。而且其《无题》诗多表现离别相思之苦,这种离愁别绪又是生活中常有之事,李商隐则用一种黯然消魂的情思妙语道出一个极为平凡的道理,其诗的情感具有普遍性,因此诗歌意境悠远、历久弥新。正如《四库全书总目》卷151评述:“商隐诗与温庭筠齐名,词皆缛丽。然庭筠多绮罗脂粉之词,而商隐感时伤事,尚颇得风人之旨。”

第4篇:温庭筠望江南范文

春 宫 怨

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1. 首联表现了宫女什么形象?

2. 试分析颈联写景的作用。

3.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以此作结,有什么表达效果?

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 宫

朱庆馀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 诗中反映了行宫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

2. 三、四两句中哪两个词最能表现宫女的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宫 词

朱庆馀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1. 首句写景有什么作用?

2. 本诗如何表现美人的形象和心理的?结合诗句分析。

四、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忆 江 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1. 试分析“独倚望江楼”一句中“独”的表现力。

2. “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 为何会“肠断白苹洲”?试结合全诗分析。

(作者:顾芳,南京市第九中学)

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宫 怨

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1. 首联表现了宫女什么形象?

2. 试分析颈联写景的作用。

3.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以此作结,有什么表达效果?

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 宫

朱庆馀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 诗中反映了行宫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

2. 三、四两句中哪两个词最能表现宫女的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宫 词

朱庆馀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1. 首句写景有什么作用?

2. 本诗如何表现美人的形象和心理的?结合诗句分析。

四、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忆 江 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1. 试分析“独倚望江楼”一句中“独”的表现力。

2. “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第5篇:温庭筠望江南范文

斜晖脉脉水悠悠,出自晚唐诗人温庭筠的《望江南》。原文,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词作描写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情。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女子在楼上凭栏眺望,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女子肝肠寸断。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第6篇:温庭筠望江南范文

No.1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No.2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No.3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留别妻》

No.4 别后不知君远近。——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No.5 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晏几道《长相思·长相思》

No.6 月色入高楼,相思两处愁。——秋瑾《菩萨蛮·寄女伴》

No.7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No.8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No.9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祁《玉楼春·春景》

No.10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圞月。——纳兰性德《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No.11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纳兰性德《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No.12 自君之出矣,宝镜为谁明?思君如陇水,长闻呜咽声。——辛弘智《自君之出矣》

No.13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 飘然何处。——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No.14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

No.15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李白《清平调·其三》

No.16 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温庭筠《南歌子·倭堕低梳髻》

No.17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王昌龄《闺怨》

No.18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曹植《明月上高楼》

No.19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

No.20 当初不合种相思。——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No.21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No.22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No.23 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朱彝尊《忆少年·飞花时节》

No.24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留别妻》

No.25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李白《春思》

No.26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No.27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No.28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武则天《如意娘》

No.29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曹丕《燕歌行》

No.30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No.31 不是鸟中偏爱尔,为缘交颈睡南塘。——牛峤《忆江南·红绣被》

No.32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No.33 旋开旋落旋成空,白发多情人更惜。——司空图《酒泉子·买得杏花》

No.34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曹植《明月上高楼》

No.35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韦庄《女冠子·四月十七》

No.36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王昌龄《西宫秋怨》

No.37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乐婉《卜算子·答施》

No.38 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欧阳修《诉衷情·眉意》

No.39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No.40 琵琶弦上说相思。——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No.41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No.42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No.43 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 来生愿。——乐婉《卜算子·答施》

No.44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李白《长相思·其一》

No.45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李白《长相思·其二》

No.46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

No.47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No.48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No.49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卓文君《白头吟》

No.50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No.51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No.52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严蕊《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No.53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No.54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No.55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No.56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卓文君《白头吟》

No.57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曹丕《燕歌行》

No.58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薛逢《宫词》

No.59 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No.60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朱庆馀《宫词》

No.61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王维《伊州歌》

No.62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No.63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一》

No.64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No.65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袁枚《马嵬》

No.66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李白《怨情》

No.67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No.68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郑谷《淮上渔者》

No.69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No.70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李白《杨叛儿》

No.71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春恨》

No.72 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俞彦《长相思·折花枝》

No.73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No.74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No.75 相思已是不曾闲,又那得 工夫咒你。——蜀妓《鹊桥仙·说盟说誓》

No.76 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

No.77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No.78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第7篇:温庭筠望江南范文

论文摘要:唐彦谦是晚唐颇有特色的诗人。他一方面学温、李而显柔关华艳;一方面师工部而显深沉凝重,故能自成一家。因而对宋初的西昆体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旨从三个方面对其诗歌进行分析阐述,以见唐彦谦诗歌创作的多样性。

一、生平及创作概况

唐彦谦,(8487一?)…,字茂业,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初功臣、礼部尚书唐俭裔孙。少师温庭筠为诗。咸通中,应进士举,十馀年不第。或云咸通二年(861)登进士第。乾符末,避乱汉南。中和中,王重荣镇河中,召为从事,历河中节度副使,晋、慈、绛三州刺史。光启末,重荣遇害,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兴元,署为判官,累官至副使,阆、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号鹿门先生,专事著述。彦谦博学多艺,文词壮丽,至于书画音乐,无不出于辈流。著有《鹿门集》3卷,同时人郑贻为之辑缀作序。附拾遗1卷,续补遗1卷,收入清沈宗畸辑《晨风阁丛书》。《唐诗百名家全集》中也曾收录,题作《鹿门诗集》。事迹见新、旧《唐书》及《唐诗纪事》、《唐才子传》等。今存诗一百八十多首,《全唐诗》编为两卷。但其中羼入元人戴表元、许谦等诗数十首。今人王兆鹏有专文论述,可参见。

唐彦谦是晚唐重要诗人。《唐才子传》说他“博学足艺,尤长于诗。”“初师温庭筠,调度逼似,伤多纤丽之词;后变淳雅,尊崇工部,唐人效甫者,为彦谦一人而已。”说明唐彦谦在晚唐诗人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唐彦谦创作的主要成就是近体诗,他能在唐末独树一帜,正是因为他“既不同于皮日修、陆龟蒙之填塞古事,也不似杜苟鹤、郑谷之浅豁俚俗,更别于韦庄、罗隐之务趋条畅”;2j而是既有温李(温庭筠、李商隐)的深情绵邈,又有老杜的深沉凝重,且能融合贯通而自成一家。现阶段关于唐彦谦诗歌的研究还比较欠缺,论文为数不多,其它的也仅是散见于各种文学史上的只言片语,至今没有系统深入的研究。故知颔下采珠,难求十斛,管中窥豹,但求一斑。本文也只能是挂一漏万式的概略扫描了。

二、师温、李柔美华艳

据《旧唐书》本传,“彦谦博学多艺,文词壮丽,至于书画音乐博饮之技,无不出于流辈。尤善七言诗,少师温庭筠,故文格相类。”《唐才子传》亦云:“初师温庭筠,伤多纤丽之词。”又《才子传》仅云彦谦诗学温庭筠,而不及学李商隐事。但我们依然可从其它文献的记载中考得唐彦谦诗学李商隐。如《纪事》云:“彦谦学义山为诗。”《全唐诗话》卷四“李商隐”条亦云:“鹿门先生唐彦谦为诗纂,慕玉溪,得其清峭感怆,盖其一体也,然警绝之句亦多有。《一瓢诗话》云:“唐茂业有诗极似玉溪,想亦如李洞之师贾岛,故臭味不殊。”

唐彦谦在咸通、乾符年问累举不第,久居京城,不免受到都市逸乐之风的熏染,加之他本人喜学温、李诗风,创作了部分近于艳情的诗歌。《唐摭言》称:“咸通、乾符中,以为气焰温李。”因此,温、李的绮艳裱丽在诗人身上也有表现。李商隐对爱情生活中精微幽约的情绪感受的细致刻画对唐彦谦的影响最大。如,彦谦《无题十首》:

其一“细草铺茵绿满堤,燕飞晴日正迟迟。寻芳陌上花如锦,折得东风第一枝。”

其二“锦筝银甲响鹉弦,勾引春声上绮筵。醉倚栏杆花下月,犀梳斜鹑鬓云边。”

其三“楚云湘雨会阳台,锦帐芙蓉向夜开。吹罢玉箫春似海,一双彩凤忽飞来?”

其五“谁知别易会应难,目断青鸾信渺漫。情似蓝桥桥下水,年来流恨儿时干:”

其十“杨柳青青映画楼,翠眉终日锁离愁。杜鹃啼落枝头月,多为伤春恨不休。”

唐彦谦的这组诗名为《无题》,容易使人联想到李商隐的“无题诗”。的确,作品的整体风格和内容很相近,有些诗句直接从李诗中化来,如其三的“谁知别易会应难”便和李诗的“相见时难别亦难”有异曲同工之妙。除其一(细草铺茵绿满堤)格调稍微明快以外,组诗的主体格调低沉,大都写男女别离之苦,相思之痛。期待佳人回归,鸳鸯重会。他的这组诗中较少李商隐爱情诗里固定的境象和瑰丽多姿的隐比象征符号。唐彦谦虽然在这方面的技艺不及李商隐,但因此可以避免由此产生的隐蔽晦涩和给读者造成的阅读上的困难,显得自然轻快得多,余味无穷而无晦涩之感。如其六描写闺怨:“滴漏铜龙夜已深,柳梢斜月弄疏阴。埋怨芳草年年恨。剔尽灯花夜夜心。”通过夜深漏滴斜月弄影的环境烘托,夜剔灯花这一细节的描写,将闺妇夜夜不寐、幽怨相思之苦充分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种对女性心理的细腻揣摩,借助环境气氛的烘染、自然景物的映衬构成婉曲的意境,与婉约词的表现手法极为相似,这也使唐彦谦的《无题诗》更具典型性。

唐彦谦少师温庭筠,温诗更多的是以对异性的体态容貌的刻画为特征,追求感官上的满足。如《春晓曲》:“家临长信往来道,乳燕双双拂烟草。油壁年轻金犊肥,流苏晓帐春鸡早。”闺情生活往往被他写得极裱丽绮艳。而唐彦谦《无题十首》其二中的“醉倚栏杆花下月,犀梳斜鹑鬓云边。”和其三中的“楚云湘雨会阳台,锦帐芙蓉向夜开。”或写女性的曼妙形体,雍容之姿,或写怜香惜玉之态,无不婉转细腻。虽亦有香艳之味,但无“当时的‘玩亵’之气。除去了温派的轻薄习气。”尽管时常浮现出昔日“漫折长亭柳”欲寄同心结,但始终是“目断青鸾信渺漫”。最终只能借手中“银瓶”浇心中相思之苦,却只能“和泪入愁肠”。夜半也只能是“多情惊起双蝴蝶,飞入巫山梦里来”。(引自《无题十首》其九、五、四、八)这种轻纱漫舞似的相思离愁在唐彦谦的笔下更生杳然之姿。这不能不说,唐彦谦诗学温、李而出于温、李,自成一家。

除上面举的《无题十首》之外,彦谦《离鸾》:“闻道离鸾思故乡,也知情愿嫁王昌。尘埃一别杨朱路,风月三年宋玉墙。下疾不成双点泪,断多难到九回肠。庭前佳树名栀子,试结同心寄谢娘。”明代胡震亨评日:“唐彦谦诗学温、李,‘下疾不成双点泪,断多难到九回肠’,何减‘春蚕“蜡烛’情藻耶?”(此二句尤得李商隐情诗神髓。且在之中运用了“王昌”、“杨朱路”、“宋玉墙”等典故,增强了诗歌的含蓄性。有声,有色,有巧对,值得读者去仔细玩索。唐彦谦学温、李的爱情诗还可举出《翡翠》、《春日偶成》、《葡萄》等。但这些诗大都偏于绮艳,显然受到了“咸、乾时代留连声色、纵情逸乐这一世风的影响”。

但唐彦谦一些写景抒情小诗,情思细腻,笔调轻婉,如《小院》:“小院无人夜,烟斜月转明。清霄易惆怅,不必有离情。”纪昀评日:“真情新语,此乃妙于言情。”徐增评:“的有雅人深致,唐贤之妙如此。”(《而庵说唐诗》)又有《春残》:“景为春时短,愁随别夜长。暂棋宁号隐,轻醉不成乡。风雨曾通夕,莓苔有众芳。落花如便去,楼上即河梁。”写尽春尽时的惜春,送春情感,竞境与格调逼似李商隐的《小园》、《晚晴》等作。这些诗摒弃了李商隐的“埋没意绪”和用典晦涩深曲,用语明快,因而意境显豁。

三、师杜甫深沉凝重

不过唐彦谦学温、李的诗,毕竟有些伤于纤丽,内容不太充实。其实更有价值的还是那些兼师杜甫而提高其风格的作品。《唐才子传》云“后变淳雅,尊崇工部,唐人效甫者,为彦谦一人而已”。他的师承杜甫,并不局限在艺术形式与风格方面,而是对其思想格调的继承。唐彦谦生逢乱世,据“乾符末,河南盗起,两都覆没”。(《旧唐书》)“天下百姓哀号于道路,逃窜于山泽。夫妻不相活,父子不相救。”_6j此时的统治阶级已无力发挥任何作用了,李唐王朝在风雨飘摇中进一步走向瓦解。他的诗歌同样也刻画了那一时代的历史和人民的遭遇,表现了他关注现实、忧念民生的情怀。

他曾自述道:“花染离庭泪,葵倾报国心。”(《留别》)“堪恨贾生曾恸哭,不缘清景为忧时。”(《八月十六日夜》)有些近体诗中有似杜甫反映战乱、自伤流落的片断,如“可怜今夜月,独照异乡人。”(《客中感怀》)有时格调沉郁、意境浑成和字句之间的锻炼竞能酷似老杜,如“愁牵白发三千丈,路入青山几万重”(《道中逢故人》);“客路三千里,西风两鬓尘。”(《客中感怀》)“日晚宿留城,人家半掩门。群鸦栖老树,一犬吠荒村。争买鱼添价,新芎酒带浑。船头对新月,谁与共清沦。”(《宿独留》)等诗混之杜集,难辨真伪。有些古体诗发扬老杜的写实精神,最具代表性的当举《宿田家》:

落日下遥峰,荒村倦行履。停车息茅店,安寝正酣睡,忽闻叩门急。云是下乡吏,

公文捧画柙。鹰隼驾声势,良民惧官府。听之肝胆碎,阿母出搪塞,老脚走颠踬。

小心事延款。口余粮复匮。东邻借种鸡。西舍觅芳醑。再饭不厌饱,一饮直呼醉。

明朝怯见官,苦苦灯前跪。使我不成眠,为渠滴清泪。民膏日已瘠,民力日愈弊。

空怀伊尹心,何补尧舜治。

以质朴的语言,平实的叙述,写出了下级胥吏直接敲剥农民,百姓对官吏皆“畏之如豺狼,恶之如仇敌”的真实情况。其《采桑女》“侵晨探采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让我们看到唐彦谦似杜甫一样的“民胞物与”的情怀。彦谦一生仕途坎坷,官位不高。但他在悲凉的境遇中永远涌动着对民生多艰的关注,书写着对家国世事的忧虑。这也是我国古代许多诗人的共同特点,是儒家思想长期在士大夫心灵积淀的结果。孔子云:“未能事人,岂能事鬼。”要求诗人关切现实,有兼济天下之志和悲天悯人的情怀。在这一点上,唐彦谦和杜甫一样,用他们独特的眼光把握历史,用不同的歌喉去吟唱他们的时代。“唐人不学杜诗,唯唐彦谦与今之黄亚庶、谢师厚景初学之。”(《后山诗话》)又郑贻《鹿门诗集序》评云:“并山川英淑奇丽……君出其中,偏于逸歌长句,骏奔踔厉,往往而剧。李白、杜甫死,非君而谁哉?”足以见得唐彦谦学杜诗在晚唐咸、乾时代是有一定代表性的。

四、用事精切与浅近通俗

喜欢用典是李商隐诗的一个重要特色。宋人吴炯曾讽刺其诗用典过多而有“獭祭鱼”(《五总志》)之嫌。然而,其大多数用典却是精工而又贴切的。《唐才子传》所云彦谦诗“极能用事”,盖亦与其诗学李义山之好用事之故实。“唐彦谦绝句,用事隐僻,而讽喻悠远似李义山。如《奏捷西蜀题沱江驿》云:‘野客乘轺非所宜,况将儒服报戎机。锦江不识临邛酒,幸免相如渴病妇。’即李义山‘相如未是真消渴,犹放沱江过锦城’之意。……首首有蕴藉,堪吟咏,比之贯休、胡曾辈天壤矣。”(《升庵诗话》)

在具体做法上,唐彦谦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最突出的就是一择字用典。即是在仔细分析典故的基础上,将原文加以提炼,只择其关键字加以点化,从而熔铸新句,变成他表达感情构成诗境的鲜活材料。如其《试夜题省廊柱》云:“麻衣穿穴两京尘,十见东堂绿桂春。今li竞飞杨叶箭,魏舒休作画筹人。”“东堂”指晋宫正殿,晋文士郄洗欲东堂对策,上中第,自比为“桂林之一枝”。后世遂将“中第”称为“折桂”。彦谦摘出“东堂”和“桂”字,穿插于诗句。表明自己虽又落第,但始终怀抱着“东堂”的希望。又如“试才悲庾薤,求味笑周菘”。(《移莎》)所用陆龟蒙甫里集十四种酒赋:“周子之菘向晚,瘐郎之薤初春”之句,彦谦择出“瘐薤”“周菘”熔炼其中,既简洁,又能直接突出作者的闲适心情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其最快炙人口的两篇咏史佳作《长陵》和《蒲津河亭》也因其用典的贴切妥当,历来为各代诗评家所称颂。山谷言:“唐彦谦诗最善用事。其《过长陵》诗云:‘耳闻名主提三尺,眼见愚民盗一杯。千古腐儒骑瘦马,灞陵斜重回头。’又《题蒲津河亭》云:‘烟横博望乘槎水,上文王避雨陵。’皆佳句。”(《洪驹父诗话》)能被有“吊书袋”之称的黄庭坚所称颂,必是有其过人之处。冯班评《蒲津河亭》云:略点“乘槎”、“避雨”两故事。“烟横”、“月上”二字含却古之无限感慨,如此用事,千古不得一句也。许印芳评《长陵》语:“后半讥其重武轻文,妙在语无痕迹。”(《瀛奎律髓汇评》)

用典固然能提高诗歌内涵的厚重感,显示作者的才学,但也会因为典故的隐蔽性晦涩感,给读者带来阅读上的困难。彦谦诗歌的多样性还在于他既能驾轻就熟的运用典故,造成厚重的历史感;而且可贵的是,又能将语言玩转如弹丸,清透而圆转,浅近通俗。在具体的描写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运用灵活的语言去表现原生态的生活情景。这和因用事而带来的晦涩恰巧构成了彦谦诗的两道不同风景。试看《蟹》篇:

湖田十月清霜垡,晚稻初香蟹如虎。扳罾拖网取赛多,篾篓挑将水边货。

纵横连爪一尺长,秀凝铁色含湖光。蟛蜞石蟹已曾食,使我一见惊非常。

买之最厌黄髯老,偿价十钱尚嫌少。漫夸风味过蝤蛑,尖脐犹胜圆脐好。

充盘煮熟堆琳琅,澄膏酱渫调堪尝。一斗掰开红玉满,双螯爹出琼酥香。

岸头沽得泥封酒,细嚼频斟弗停手。西风张翰苦思鲈,如斯风味能知否。

物之可爱尤可憎,常闻取刺于青蝇。无肠公子固称关,弗使当道禁横行。

此诗读来,使人眼前顿生一幅活泼泼的市井生活图。从鲜蟹上岸待沽,对其进行外形上的描写(连爪一尺长、铁色),到细心挑选付钱交易(偿价十钱),再到对美味品尝的描写(澄膏酱渫调、一斗掰开)。无不惟妙惟肖,笔触细腻,通俗易懂,不禁让人有与作者同享这人间珍味的欲望。最后的“无肠公子”更给诗作增添了几分谐谑的色彩,我们更应赞叹唐彦谦在语言通俗化方面取得的成就了。前面我们提及唐彦谦诗学杜甫,这不仅体现在对现实社会的反映批判上,而且在语言和题材的通俗化方面也有借鉴。杜诗的平民化,表现在对日常生活情趣的津津乐道。如《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吊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处更何求?”诗里没有一点贵族气,只有纯朴的乡村平民情趣而且也很口语化。特别是人蜀后所作,有意别开生面,以方言俗语人诗,宋人吴可《藏海诗话》称:“老杜诗云:‘一夜水高三尺强,数不可更禁当。南市津头游船卖,无钱却买系篱旁。’与《竹枝词》相似,盖即俗为雅。”其实诗歌语言的质实坦露、浅显通俗,在唐末诗坛已形成一种时尚与趋势。明人胡震亨云:“又如‘争似尧阶三尺高’,‘刘向原来不读书’等句,搀人议论,皆仅去张打油一间”,正揭示了晚唐有些作品近于‘打油’的浅俗语言特征。由于唐彦谦有过长时间陈迹下僚,屡试不第的市井生活。因此他在一定程度上也顺应了这种语言的大众化转向,体现出平民意识与市井趣味。“使人深切的感受到庶民的生活气息”e8他的《索虾》诗云:“双钳鼓繁须,当顶抽长矛。鞠躬见汤王,封作朱衣侯”诗人巧用双关语,将这种瞬息的变化诉诸于笔端,既极其真切又出人意表,既形象又极具喜剧性。乃见唐彦谦是个注意观察生活,享受生活乐趣的人。这种“冲口而出,纵收而成”的艺术效果当以自然胜,正因为作者贴近现实生活,才能真正做到“触物兴怀,涉笔成趣”。但不论是“吊书袋”,抑或是口语化的浅近通俗,这都有赖于唐彦谦能将语言熔铸一炉,而自铸新貌。语要“惊人”方可“休”,这也是他在语言表达上力求创新的结果。

第8篇:温庭筠望江南范文

宋代:欧阳修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

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译文:

江南的蝴蝶,双双在夕阳下翩翩起舞。长得像何晏那样美,在花丛中流连,吸吮花蜜,生性轻浮放浪。

下过小雨后,蝴蝶沾水发腻的粉翅在夕阳的照耀下,发出微光。它刚随着蜜蜂飞进小院,又陪柳絮越过东墙,经常为鲜花奔忙。

2、《惜春词》

唐代:温庭筠

百舌问花花不语,低回似恨横塘雨。

蜂争粉蕊蝶分香,不似垂杨惜金缕。

愿君留得长妖韶,莫逐东风还荡摇。

秦女含颦向烟月,愁红带露空迢迢。

译文:

百舌鸟问花,花却不说话,低头好像怨恨横塘的雨。蜜蜂争相采集着花粉,蝴蝶也分享着花的芳香。不像垂杨柳那样珍惜一丝丝金色的枝条。希望你能够长久的留下妖娆美好,不随着春风依旧荡摇。秦女皱着眉头望向烟云笼罩的月亮,感慨青春就像那渐渐凋零的带露残花。

3、《春思》

宋代:方岳

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

与燕作泥蜂酿蜜,才吹小雨又须晴。

译文:

第9篇:温庭筠望江南范文

1、《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

[唐]张九龄

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

伏槛一长眺,津途多远情。

思来江山外,望尽烟云生。

滔滔不自辨,役役且何成。

我来飒衰鬓,孰云飘华缨。

枥马苦踡跼,笼禽念遐征。

岁阴向晼晚,日夕空屏营。

物生贵得性,身累由近名。

内顾觉今是,追叹何时平。

路上的积水减少,沙滩露出,霜降天空之晶。趴在栏杆远望,道路有深情。想来江山之外,看尽烟云发生。辞官是一种令人无奈和回味的经历。诗人此时写的诗,其名称中有“秋”、“晚”等凄凉的词语,诗的前两句也有积水和霜降等寒凉的意象。这些为诗定下了忧伤的.调子。

2、《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清晨起床,旅店里外的木桥已经覆盖上了寒霜,还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淡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3、《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4、《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5、《秋词二首·其二》

[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树叶由绿转为浇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象春色那样使人发狂。

6、《霜月》

[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