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青玉案贺铸范文

青玉案贺铸精选(九篇)

第1篇:青玉案贺铸范文

例一:秋浦歌[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例二: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例三:青玉案[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风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例四: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例一首句“白发三千丈”凌空起笔,突兀得简直不可思议,而这样长的白发竟完全是因如此之长的忧愁所生!可以想象诗人的忧愁是多么悠长。抚镜自视产生了奇特的想象使诗人得此神来之笔,直让后人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例二为南唐后主李煜被赵宋王朝掳去后所写。孤寂、悲苦的生活境遇与前期宫廷里的豪华奢靡、听歌看舞相比定有天壤之别,由此他感慨“故国不堪回首”,泪水难禁,愁绪万千。词人巧妙地将这满腔哀愁诉诸汹涌澎湃、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言已尽而意无穷,可谓淋漓尽致。

例三贺铸这首词极尽抒写怀人愁情之能事。你看他的忧愁,在地,犹如满地烟雾笼罩下的春草;在空,宛若满城随风飘扬的柳絮,似迷蒙连绵的黄梅雨。总之,满城满眼满天满地都弥漫着挥之不去的愁情。以此景喻愁情,含蓄美妙,叫人玩味不已,怪不得词人因这首词被誉为“贺梅子”。

例四作于李清照丈夫病死、国破家亡、被迫南渡之后,此时她的生活颠沛流离,凄凉困苦,这物是人非的忧愁何其重啊,就是用船也难以装载得下!荒唐无理地以船载愁,也算是词人凝重的愁思难以得到尽情抒发的无可奈何的计量方法吧?而每每读到此处,正是这种情理之外的装载让读者叹为观止。

四例作品都赋无形之愁以有形之态,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因寓情于其中的景物的不同,四例作品在表现愁思的角度上又各具匠心:《秋浦歌》重在摹愁情之悠长,《虞美人》重在描愁势之汹涌,《青玉案》重在绘愁意之浓烈,《武陵春》重在状愁思之凝重。

第2篇:青玉案贺铸范文

据说斑铜是和着阳光锻打出来的。即便是在微弱的光线下,斑铜也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阳光的色彩。一种耀眼的赤黄,犹如撒上了薄薄的金粉,闪烁在斑铜的表演。再细看,光泽似乎是从斑铜里散发出来的,件件珍品中都蓄满了挥之不尽的璀璨。而贺剑宝便是这种挥之不去的璀璨的铸就者。

贺剑宝,昆明市富民县人,工艺师,云南富民青云工艺厂厂长,昆明云之南工艺美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1985年高中毕业后自学国画并参加了美术培训班学习,毕业后于1989年在深圳宜进利股份有限公司首饰分公司设计开发部从事工艺首饰制作并担任设计部主任,1989-1996年在深圳师从于国际知名工艺首饰设计大师周振远先生,同时在深圳大学工艺美术系就读并毕业。

1997年,贺剑宝回昆明创办了富民青云工艺厂,致力于斑铜、仿古铜等具有云南民族特色的工艺品的设计、研发及制作。

他的作品选题广泛、造型独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尤其擅长表现云南少数民族风情和地域人文景观、艺术地在线了边疆少数民族绚丽多姿的生活和能歌善舞的民俗民风,深受省内外游客的喜爱。

自1997年至今,其作品多次获得省市“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大赛”一等奖并被制定为“世博会”专用产品,其麾下的工厂亦成为专用礼品、纪念品的生产企业,代表作有仿古工艺品《马上封侯》、《金马碧鸡》、《版纳印象》、《龙舟》、《花腰》等。

1998年,他被富民县政府评为“十杰青年”,2000年被昆明市政府评为“星火带头人”,2004年获“昆明市优秀乡镇企业家”荣誉称号,2008年在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天工艺苑-百花杯”银奖,其作品《花腰傣少女》被昆明市政府定为公务接待礼品。

四牛骑士贮贝器

该器为典型的束腰圆筒形储贝器类型,下有三短足。腰部以一对向上爬立体虎为耳。靠近盖沿铸四只圆雕立牛,牛双角向上折曲,盖中心铸一似豆的盘状物,上立一马,马嘴微张,尾扬起。马背坐一鎏金挎剑骑士,威武华贵。贮贝器是滇人特有的物品,用来盛放贝币。

孔雀瓶

相传,孔雀瓶出在唐代,之后历朝历代都把孔雀瓶视为吉祥辟邪的宝物,孔雀瓶一直是云南斑铜工艺品的招牌产品之一。

花腰傣少女——捕鳝

干黄鳝是花腰傣十分喜好的一道传统佳肴。

花腰傣人世世代代耕种水稻。而鳝鱼多生长于田埂脚,经常把田埂打通,致使稻田不能保水,影响稻谷生长。傣家人恼恨黄鳝,把它做成一道美味食品。花腰傣妇女,不仅是挑花秀朵、编制竹器的巧手,而且是捕鳝鱼的高手。她们善于用一种自己编制的小巧玲拢的蔑笼(俗称黄鳝笼),以蚯蚓、螺蛳肉等腥味食物放于笼中为诱饵擒黄鳝。作品表达了傣家少女的勤劳、智慧与朴实。

龟鹤遐龄

精准的坚持尽情的绽放立言立身虚怀若谷能收放自如的潇洒能和谐包容而开阔一生福寿相随

傣女送水

送一壶清凉的水冲走一脸的倦容让水带走失意让水带来幸福由水抹走去疑虑以容光焕发的眼神看清温暖包围的生活

牛虎铜案

1972年出土于玉溪江川县李家山古滇国墓葬群24号墓,象征着古滇文化。苍凉中浸透着豪迈,悲歌里流淌着婉约。不由人要迷恋它充盈着生命力的动感,回味着它所带来的那渺远的精神气质。动与静、文与野、大与小、善与恶都呈现出如此完整的和谐统一。细赏铜案,总感受到一种撩人心魄的警示——危急与祸患就在身边。

昆明云之南工艺美术有限公司

云南富民青云工艺厂

地址:云南省富民县伽峰路200米处

收藏热线:0871-3149988 18887101888冯女士

第3篇:青玉案贺铸范文

关键词:水 古诗文 意象

实践证明,在诗歌教学中,我们只要让学生抓住对诗歌意象的挖掘与把握,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对于提高学生解读诗歌意象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文就谈谈水在古代诗文中的意象

一.对至高无上道德的赞美

"上善若水"是老子《道德经》里的句子,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避高趋下是一种谦逊,奔流到海是一种追求,刚柔相济是一种能力,海纳百川是一种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种毅力,洗涤污淖是一种奉献。“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生尤如奔流至海的江水。乐善好施不图报,淡泊明志谦如水,而在这里水是喻指与世无争的圣人。人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就和圣人差不多。

二.对离愁别恨幽思的宣泄

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绝非偶然,雨水雨水,雨寄托着诗人的喜悦,承载着离别的相思,吟唱着人生的豪情悲苦,演绎着境遇的起伏。雨中有欢欣,雨中有哀怨,雨中有禅思,雨中有苦味,雨中有风雅。所以由贺铸《青玉案》中“梅子黄时雨”的淡淡的愁再到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两次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与李煜的愁情汹涌不同,这里所表现的主要是一种不断加深又持续相生的离愁形成过程。两个“渐”字和“迢迢不断”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色。 “愁”与“恨”,原是一种抽象的情意,看不见,摸不着,为增其可感性,词人通常采取夸张性的比喻。如秦观之“飞红万点愁如海”海里水之多,可想而知。更有甚者,如贺铸之“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连用三喻,使“愁”有弥天盖地之势。总之,“愁”与“恨”,通过视觉艺术形象,已化为可感的实体。

三.对人生有限宇宙永恒的慨叹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也许人们都很熟悉,它就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咏叹宇宙永恒,人生有限,江水不息,青山常在,而一代代英雄人物却无一不是转瞬即逝,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尽管他们功绩卓著,到头来也只是“转头空”;尽管他们人生美好,却只能如同“夕阳红”一样短暂。长江裹挟着浪花奔腾而去,英雄人物随着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见踪影,坡《赤壁怀古》起首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个是用的《念奴娇》,一个用的是《临江仙》,正所谓异曲同工之妙!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词的开首两句令人想到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旷达超脱。全词似怀古,似物志。开篇从大处落笔,切入历史的洪流,四、五句在景语中富哲理、意境深邃。下片则具体刻画了老翁形象,在其生活环境、生活情趣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从而表现出一种大彻大悟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作者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既然是“是非成败”如过眼烟云,又何必耿耿于怀、斤斤计较?何如寄情山水,托趣渔樵,与秋月春风为伴,自在自得?作者生平抱负未展,横遭政治打击。他看透了朝廷的腐败,不愿屈从、阿附权贵,宁肯终老边荒而保持自己的节操。因此他以与知己相逢为乐事,把历代兴亡作为谈资笑料以助酒兴,表现了作者鄙夷世俗、淡泊洒脱的情怀。

此词为咏史之作,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凭添万千感慨在心头。无怪乎这首词成为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

第4篇:青玉案贺铸范文

意境是婉约词的灵魂。在中国传统诗歌创作、鉴赏和批评中,意境(境界)被誉为古诗词尤其是词的灵魂,成为评判其成就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所谓意境,也称境界,是指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过程中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水融的艺术境界。词的意境简称词境,是指词在创作和鉴赏中主观“情”和客观“景”的高度融合而形成的意蕴意象。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意境”的说法颇多,其中当以王国维的论述最为贴切精当:“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①认为“境”有客观自然之景,也有主观情感之景,“有境界”――意境指的不是一般性的景与情的结合,而是能引发出真情实感的景与情的融合。从某种意义上讲,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词的灵魂,意境的有无已成为评判诗词作品成就高低的重要标准。

关于意境在词创作和鉴赏中的作用,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②王说的境界即意境,此处主要指婉约词的意境。本文中的意境均指婉约词的意境。那么作为词体“正宗”的婉约词,其意境有何特征呢?

婉约词意境的本质特征是优美。美是客观景物在主观情感中的共鸣感受,它主要包括优美和壮美两种形态。优美是美的最一般、最常态化的形态,是内容和形式、理想与现实、主体与客体等各个方面的和谐一致,表现出和谐、秀美、轻柔、流畅、典雅、细微等形态特征,如风和日丽、鸟语花香、莺歌燕舞、曲涧荷塘、小桥流水、烟雨人家、渔舟唱晚、暮鸟投林等,都能引发人们或感叹惊异、或怜爱喜悦、或凝思愁怨等主观情感,这些都是优美②。优美是自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美,它无处不在。清人姚鼐在《惜抱轩文集》中将“优美”描绘为:

“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沧,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鸪之鸣而入寥廓;其于人也,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③。

优美的基本特征是柔性和谐。优美总是给人一种柔和、清雅、清新、愉悦的感觉,即使忧愁感伤,也显得那样柔曲、婉转、含蓄、和美。这种阴柔之美的特征,又表现为内容气质上的内柔婉曲和表现风格的外秀清丽。所谓“内柔”,是指其内在矛盾状态趋于和谐平静至少是外表平静,毫无刚猛之气,粗犷之势。所谓“婉曲”,是指其情感流动曲折低回,深切缠绵,毫不鲁直、毫不奔放。所谓“外秀”,指其表现形式各因素相互协调、融贯一体而显得既丰茂又不过分、不炫耀。从形态上看,它小巧、光润、无棱无角;从色彩上看,它鲜明而不强烈,调和而不驳杂;从态势上看,它娴静温和,动而不觉。所谓清丽,是指其表现得丽而不妖、雅而不俗。司空图在《诗品》中称这种和谐美“如月之曙,如气之秋”、如“杳霭流玉,悠悠花香”。④

优美的词境能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优美的景物或事物由于小巧柔和,对人的感官刺激不太强烈,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比较温和。通常情况下,人们在感受这些优美景物或事物时,不但没有任何不适应和突兀的感觉,而且会自然流溢出怡情悦性的顺从和亲切感。除一些简单的自然景物引起比较单纯的快悦外,许多优美对象特别是社会性对象所引起的审美感受,往往包含着较复杂的社会内涵,具有启迪人生的意义。这些“景”与“情”融合的状况,在婉约词中表现得较为明显,如韦庄的《菩萨蛮》其二:“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江南那“春水碧于天”的自然之美,“画船听雨眠”的自然人文融合之美,“人似月”“凝霜雪”的倩女之美,以及在作者情感中的愉悦沉醉之美,都淋漓尽致地描述出来。又如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上片着重抒写对不变表象下所包含的变化的感喟,下片进一步抒发了消失中的重现、重现中的变化,以及词人对这种现象的感受和思索。这里有对“无常”的悲哀,也有对春天的爱恋,还有对事物轮回重现的思索和感悟,深婉含蓄,余味幽邈。

婉约词境的优美特征,主要包括精美和凄美两种形态。这两种形态既相对独立,又相融互通,且相融者多,独立者少。传统词人或鉴赏家似乎有意无意、约定俗成地把精美或凄美作为评判婉约词成就高低优劣的具体审美标准,成为创作、鉴赏、批评的一个重要原则。

精美,指创作主体对精巧、细小、纤柔等客观景物的一种似客观、亦含情的感受和表现。如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将女子形体、容态、服饰等描绘得精美细腻、宛然在目,在似客观的描述中,流露出女主人公的淡淡愁思。晏殊的《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鬓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日西斜。”此词写长夏斜阳欲暮,丽人昼梦方醒,晚妆初罢,酒脸微醺。首句写室内特定的景物:玉碗中盛着莹洁的寒冰,碗边凝聚的水珠若露华欲滴。(注:古时富贵人家,严冬时把冰块收藏在地窖中,夏天取用,以消暑气。)二三句转到室中佳丽身上:她粉汗微融,透过轻薄的纱衣,呈露出芬芳洁白的肌体;晚来浓妆的娇面,更胜似高雅的荷花。“粉融”,谓脂粉与汗水融和;“香雪”喻女子肌肤的芳洁。以“玉”、“冰”、“粉”、“雪”之白,衬托“妆面荷花”的白里透红,精美高雅,令人神往。欧阳修的《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作者用轻松的笔调,描绘了春色怀抱中的西湖,轻舟短棹、绿水逶迤、芳草萋萋、笙歌隐隐、沙禽岸飞,构成一幅精美的艺术画面,令人陶醉。

凄美,是审美客体引发的创作主体缠绵、婉转或含似露、或愁又思的感受,它是一种含忧带怨的特殊美,普遍存在于人性世情之中。凄美词境在婉约派词中表现得多而充分。如李的《山花子》:“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由荷花的香消翠残,触发年华和容颜在无伴中憔悴的幽怨感伤。冯延巳的《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 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其他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等均属此类。

优美词境中的精美和凄美并非仅一种模式,它因创作主体性格、情趣等的不同而出现对景的取舍、情的表达的细微差异。如温庭筠和晏殊的词境都偏于精美,但由于二人的出身、经历、地位、修养不同,创造的精美词境也有所不同。温庭筠是个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长期出入歌楼妓馆、“能逐弦吹之音”、性情浪漫、行为放纵的微宫,故其审美意识往往受性意识的影响,善写女子容色服饰等外在的富于感性之美,色泽较为艳丽。如“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菩萨蛮》),“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更漏子》),其中“玉炉”,既见其精美,又见其色洁;“红蜡”则透出色泽的艳丽和撩人情思,而闺中的寂寞也隐隐流露出来;“画堂”,写居室之美。该词之清凉寂寞之情融于精美雅丽的景物中,呈现出精美与凄美的融合。陈匪石在《旧时月色斋词谭》中说:“词固言情之作,然但以情言,薄矣。必须融情入景,由景见情。”晏殊则是富贵显达、善于自我调节的高官,他的审美意识多受伦理观念的制约,写女子注重心理精神的内在美,其词境由精美物象雅化后组成,画面雍容,多富贵气。如《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情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木兰花》:“玉楼朱阁横金锁,寒食清明春欲破。窗间斜月两眉愁,帘外落花双泪堕。”

秦观与的词,取境都偏于凄美,但又有所不同。秦观的词境多是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式的,较容易为读者接受。如《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桥独上,凭栏手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上阕由落红水池、小雨霏霏,到杜鹃憔悴,下阕特写黄昏独上柳外画桥,凭栏手捻花枝,惆怅而无知音。层次清晰,过渡自然。而吴词的境界常常是现实与非现实(梦幻)的交错,显得扑朔迷离。人们对这种非传统的思维方式,褒贬不一,张炎评吴词是“七宝楼台,炫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断”。其作品如《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门隔花深”既指所梦的旧游之地,又写出了梦境的幽深与隐约;夕阳归燕,无语生愁,景之凄然,情之黯销。“落絮”二句妙绝,因落絮而兴起人之堕泪,宛见絮花迷蒙,泪眼蒙。而结句夜景凄凉,情于言外,耐人寻味。

贺铸与柳永也都有表现精美和凄美之作,不同的是贺铸词情中融景而浓丽,柳永词景中融情而淡远。贺铸词的精美之作如《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的精美兼凄美之作如《小重山》:“花院深疑无路通。碧纱窗影下,玉芙蓉。当时偏恨五更钟。分携处,斜月小帘栊。 楚梦冷沉踪。一双金缕枕,半床空。画桥临水凤城东。楼前柳,憔悴几秋风。”柳永的精美之作如《望海潮》(东南形胜),凄美之作如《雨霖铃》(寒蝉凄切)等。

词境的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不同词人的作品之间,也表现在同一词人的不同作品之中。温庭筠的词境以色泽艳丽著称,但也有色泽疏淡的,如《梦江南》:“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洲。”还有上片丽,下片疏淡的,如《更漏子》:“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综上可知,婉约词意境的本质特征是优美,它包括精美和凄美两种形式,因词人的经历、性格、情趣、修养等不同,又呈现出或精或凄或二者交融的形态。

参考文献:

①王国维:《人间词话》,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l版,第1~2页。

②建留宝:《美学通论》,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9月第1版,第189~190页。

③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第369页。

④罗仲鼎:《诗品今析》,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5月第1版,第116页、122页。

第5篇:青玉案贺铸范文

2、《苏幕遮·燎沉香》【宋】周邦彦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3、《踏莎行·郴州旅舍》【宋】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4、《踏莎行·候馆梅残》【宋】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5、《望海潮·东南形胜》【宋】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6、《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宋】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7、《水龙吟·春恨》【宋】陈亮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罗绶分香,翠绡封泪,几多幽怨。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8、《暗香·旧时月色》【宋】姜夔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想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9、《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宋】李清照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第6篇:青玉案贺铸范文

2.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3.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5.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6.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7.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正月十五夜》(唐) 苏道味

8.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元夕无月》作者:丘逢甲

9.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作者:刘克庄

10.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元 宵》 (明) 唐寅

11.年到元宵灯火燃,龙腾狮舞夜难眠。满帘花影月三五,一碗汤圆情万千。《元宵夜思儿》

12.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正月十五夜》作者:苏味道

13.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

14.火树银花元夕夜,彩灯万盏熠霞流。龙溪笑语连天际,凤垸欢歌满埠头。华夏巍巍萦紫气,尧乡荡荡灿红楼。良辰美景多宏愿,圆月昭昭照九州。《壬辰元宵夜咏》作者:伯永

15.风缓月圆夜,炮竹连宿宵。不为去岁人,只作佳人告。岁岁复年年,何向寄柳梢。年年复岁岁,却报黄昏早。董郎犹有时,百鸟筑鹊桥。叹将杜宇心,泠风自知晓。《元宵夜》

16.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京都元夕》作者:元好问

17.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上元夜》作者:崔液

18.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宋)辛弃

19.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姜白石《诗曰·元宵争看采莲船》

20.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何处小桥。——赵汝茪《恋绣衾·柳丝空有千万条》

21.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崔液《上元夜六首》

22.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3.灯转华夏千年过,些小佳节继开来。香车宝马今何在?喜庆中原亿众安。《元宵有感》

24.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诗曰》作者:姜白石

25.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元夕无月》(清)丘逢甲

26.处处城乡庆上元,烟花灯火表心欢。天寒难锁新春意,炉暖宜烹白玉丸。《鹧鸪天·庆元宵》作者:东方骏

27.岁岁闹元宵,轰天锣鼓敲。烟花分外美,民俗实堪骄。琴瑟伴歌舞,佳人摆细腰。万疆安泰日,户户醉酕醄。《庆元宵》作者:东方骏

28.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汴京元夕》作者:李梦阳

29.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折桂令·元宵》作者:佚名

第7篇:青玉案贺铸范文

赵宋一朝,是长短句歌词发展到最为光辉灿烂的时代。这个音乐语言和文学语言紧密结合的特种诗歌形式,是在开元以来教坊乐曲的基础上,经过若干无名作者和晚唐、五代以来许多专业作家辛勤积累经验逐渐发展起来的。北宋初期作家在令词方面接受南唐系统,提高了它的风格,晏几道要算是达到了顶点的代表作家。由于汴京的经济繁荣,随着教坊杂曲的不断发展,而长调慢词勃然以兴;柳永适应这个时代需要,把这特种诗歌形式的园地大大地拓展开来了。接着苏轼以“横放杰出”的天才,感于柳词的“骫骳(w¨§i b¨¨i)从俗”,风格不高,反过来,利用这个新辟的园地来发挥作者的诗人怀抱,在内容上打开了“以诗为词”的新局,于是“弄笔者始知自振”(王灼说),为南宋爱国词人作了“先驱”。他的门徒,有的跟着他走,如黄、晁等;有的还免不了柳永的影响,例如秦观趋向婉约一派。由于北宋后期的设立“大晟府”,周邦彦得着这个“讨论古音、审定古调”的机会,他又把这个特种艺术在柳永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完成了这个音乐语言和文学语言紧密结合的最高艺术形式。由于南宋初期民族矛盾特别尖锐,所有爱国人士发出“抗敌救亡”的呼声,往往借着这个新兴文学形式来抒写悲愤热烈的情感;于是豪放一路有苏词,给了他们以启示,进一步发展到辛弃疾,把这个艺术形式注入了新鲜血液,写出了许多“豪杰之词”,确定了苏辛词派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李清照和姜夔都想独树一帜,自成其为“词人之词”;单就艺术角度去看,也是各有其特点的;姜夔的“自度曲”,尤其值得研究音乐文学者的探究。南宋辛、姜二派,各自分流,直到宋亡,北曲代兴,才见衰歇。

历来评论家都把宋词归纳为“豪放”“婉约”两派,而对各大作家的看法也各有不同。我觉得,从周、姜一派深入探求它的音乐性和艺术性,从苏、辛一派深入研究它的思想性和时代性,这里面是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的。

(选自《词学十讲》,北京出版社,题目为编者所加)

选调和用韵要与意相谐

填词既称倚声之学,不但它的句度长短、韵位疏密必须与所用曲调(一般叫作词牌)的节拍恰相适应,就是歌词所要表达的喜、怒、哀、乐,起伏变化的不同情感,也得与每一曲调的声情恰相谐会,这样才能取得音乐与语言、内容与形式的紧密结合,使听者受其感染,获致“能移我情”的效果。北宋音乐理论家沈括就曾说过:“唐人填曲,多咏其曲名,所以哀乐与声,尚相谐会。今人则不复知有声矣!哀声而歌乐词,乐声而歌怨词,故语虽切而不能感动人情,由声与意不相谐故也。”(《梦溪笔谈》卷五《乐律》)“声与意不相谐”,由于填词者对每一曲调的声容不曾作过深入的体味,尤其在词体逐渐脱离音乐不复可歌之后,学者只知按着一定格式任意“填”词,尽管平仄声韵一点儿不差,但最主要的各个曲调原有的声情却被弄反了,那当然是很难感动人心的。譬如《六州歌头》,只适宜于抒写苍凉激越的豪迈感情,如果拿来填上缠绵哀婉、抒写儿女柔情的歌词,那就必然要导致“声与意不相谐”的结果。南宋初期的程大昌就曾提到:“《六州歌头》,本鼓吹曲也。近世好事者倚其声为吊古词,音调悲壮,又以古兴亡事实文之。闻其歌,使人慷慨,良不与艳词同科,诚可喜也。”(《词林纪事》卷九引《演繁露》)这就说明此一曲调的声情是只适宜于表达激越怀抱的。现存宋人作品以贺铸为最早。南宋初期此词填的最多,也恰恰反映了时代特点。兹举贺铸和张孝祥所作各一阕为例:

1.贺作: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东山乐府》

2.张作: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于湖居士长短句》

从这个词牌的声韵安排上来谈,它连用了大量的三言短句,一气驱使,旋折而下,构成了它的“繁音促节”,恰宜表达紧张急迫激昂慷慨的壮烈情绪。贺铸掌握了这一特点,选用了音色洪亮的“东钟”韵部,更以平、上、去三声互协,几乎句句押韵,增加了它那“繁音促节”的声容之美,恰与作者所要发抒的奇情壮采相称,烘托出一种苍凉郁勃的不平之鸣,和元杂剧家关汉卿《不伏老》北曲散套的气派差相仿佛,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张孝祥把这词牌用来抒写个人对南宋初期强敌压境而统治阶级却一味屈辱求和的悲愤感情,改用了清劲的“庚青”韵部,也能显示出本曲的激壮情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但他忽略了仄韵部分,对“繁音促节”的声容之美是较欠缺的。和辛弃疾同时的韩元吉,也曾选用过这一词牌来表达个人的柔情别绪:

东风着意,先上小桃枝。红粉腻,娇如醉,倚朱扉。记年时,隐映新妆面,临水岸,春将半,云日暖。斜桥转,夹城西。草软莎平,跋马垂杨渡,玉勒争嘶。认蛾眉凝笑,脸薄拂燕支。绣户曾窥,恨依依。 共携手处,香如雾,红随步,怨春迟。消瘦损,凭谁问?只花知,泪空垂。旧日堂前燕,和烟雨,又双飞。人自老,春长好,梦佳期。前度刘郎,几许风流地,花也应悲。但茫茫暮霭,目断武陵溪,往事难追。

——《南涧诗余》

作者只体会到“繁音促节”适宜表现紧促心情的一面,同时也了解到兼协仄韵是可以增加本调的声容之美,他却选用了“萎而不振”的“支思”和“齐微”两部韵,虽然和他所要表达的感情是颇相适应的,但和本调的原有声情却是截然两回事了。

(选自《词学十讲》,北京出版社,题目为编者所加)

【高考链接】

《破阵子》——适于表达激昂情绪

苏辛派词人常用的《水龙吟》《念奴娇》《贺新郎》《桂枝香》——适于表现豪放一类的思想感情

《满庭芳》《木兰花慢》——适于表达轻柔婉转、往复缠绵情绪

《摸鱼儿》——适于表现苍凉郁勃情绪

《蝶恋花》《青玉案》——适于抒写幽咽情调

句子长短与表情关系

长短句歌词的形式之美,是根据“奇偶相生、轻重相权”的八字法则加以错综变化而构成的。它一方面依照每一曲调的抑扬抗坠的音节,参之以曲中所表感情的起伏动荡而给以妥善的安排;一方面吸收《诗经》《楚辞》以至汉魏六朝乐府诗和唐代各大诗家所创古、近体诗的特殊音节而予以“各适物宜”的调剂;这样取得音乐与语言的密切结合,经过无数诗人与民间艺人的不断实践,使得每一词牌的句式和韵位,都有了它的定型。

根据个人对唐宋曲子词的学习经验,并以同一类型的词牌的分析比较,乃至同一词牌不同作家作品的对勘,深切感到这一特殊形式,虽然宋元以后已和原有曲调的音乐脱离,以至成为“句读不葺之诗”,但它的句式参差,看来好像非常自由,而实际得受多方面的制约,对表达喜怒哀乐等等不同情感,关系却是十分重大的。

一般说来,每一歌词的句式安排,在音节上总不出和谐与拗怒两种。而这种调节关系,有表现在整阕每个句子中间的,有表现在每个句子的落脚字的。表现在整体结构上的,首先要看它在句式奇偶和句度长短方面怎样配置,其次就看它对每个句末的字调怎样安排,从这上面显示语气的急促与舒徐,声情的激越与和婉。如前文所举的《六州歌头》,就因为它接连使用三言短句,构成繁音促节,所以适宜表达激昂慷慨的壮烈情感。在小令短调中,有如《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放翁词》

这一曲调,上下阕各叠用四个三言短句,两个四言偶句,一个三字叠句,而且每句都用仄声收脚,尽管全阕四换韵,但不使用平仄互换来取得和婉,却在上半阕以上换入,下半阕以去换入,这就构成整体的拗怒音节,显示一种情急调苦的姿态,是恰宜表达作者当时当地的苦痛心情的。

又如《撼庭秋》: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晏殊《珠玉词》

这一曲调的组成几乎全部都是用的偶句,而上半阕在开首一个六言偶句之后,接上一个改用逆入的上一下四句式,把冲动的感情勉强拽住,恰如书法家所谓“无垂不缩”的道理,以下接着三个四言偶句,句句仄收,显示一种倔强的情调。下半阕在前后重复运用这个形式中间,只加一个承上领下的去声字(“念”字),使整个音节呈现着一种劲挺的姿势。应用这类的曲调来表达离情,是不会流于软媚的。

推演这类句式的节奏声容,从而构成适宜抒写凄壮郁勃情绪的长调,有如《水龙吟》是最好的范例: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见《稼轩长短句》

这一长调的整体结构主要是以十七个四言偶句构成,而上下阕各以三个偶句组成一个片段。但从整体上看,又复偶中有奇,俨然如岑参《走马川行》中“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那样三句一气联翩直下的变格,和《撼庭秋》的句式配置则完全相同。除了前半阕的句脚字用了两个平声,后半阕又用一个平声,从而使音节略转谐婉外,其余并用仄声收脚。而在前半阕的后段,用了一个“把”字,领下两个四言偶句、两个三言奇句;后半阕的后段,用了一个“倩”字,领下三个四言偶句,结尾更用上一下三的特殊句式,予以逆折顿挫,恰好显示本曲的凄壮郁勃的声容态度。

至于多用三言短句构成短调小令,乍看有些和《钗头凤》组织形式相像的,有如《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花间集》

第8篇:青玉案贺铸范文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溢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刘禹锡《忆江南》)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刘禹锡《潇湘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白居易《忆江南》)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

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温庭筠《菩萨蛮》)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温庭筠《梦江南》)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韦庄《思帝乡》)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牛希济《生查子》)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希济《生查子》)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敦煌词)

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敦煌词)

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李旬《南乡子》)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冯延巳《鹊踏枝》)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李景《摊破浣溪沙》)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乌夜啼》)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李煜《菩萨蛮》)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

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李煜《临江仙》)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夐《诉衷情》)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钱惟演《玉楼春》)

昔年多病厌芳樽,今日芳樽惟恐浅(钱惟演《玉楼春》)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木遮》)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范仲淹《御街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范仲淹《御街行》)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张先《天仙子》)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明月不知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

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祁《玉楼春》)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离愁渐行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欧阳修《踏莎行》)

笙歌散进游人去,始觉春空(欧阳修《采桑子》)

聚散若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于谁同。(欧阳修《浪淘沙》)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留春住(王观《卜算子》)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今宵剩把颍钢照,有恐相逢似梦中(晏几道《鹧鸪天》)

残睡觉来人又晚,难忘,便是无情也断肠(晏几道《南乡子》)

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晏几道《生查子》)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王安国《清平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蝶恋花》)

人生弹指事成空,断魂惆怅无寻处(李之仪《踏莎行》)

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拦住(黄庭坚《望江东》)

最关情漏声正永,暗断肠花影偷移(晁元礼《绿头鸭》)

人强健,青尊素影,长愿相随(晁元礼《绿头鸭》)

叹好梦,一一无凭,怅掩金花坐凝目(晁元礼《雨霖铃》)

别后厌厌,应是香肌,瘦减罗幅(晁元礼《雨霖铃》)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秦观《望海潮》)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秦观《江城子》)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秦观《满庭芳》)

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秦观《满庭芳》)

无奈云沉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王诜《忆故人》)

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赵令峙《清平乐》)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原上草,露初唏,旧楼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贺铸《鹧鸪天》)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青秋节(柳永《雨霖铃》)

此去经年,应是良晨好景虚设。便纵有千钟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栏桡(柳永《少年游》)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柳永《定风波》)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柳永《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毁,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晁补之《盐角儿》)

宽尽春来金缕衣,憔悴有谁知(魏夫人《武林春》)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周邦彦《满庭芳》)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周邦彦《兰陵王》)

故乡遥,何日去(周邦彦《苏幕遮》)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周邦彦《少年游》)

大家且道,是伊模样,怎如念奴(李鹿《品令》)

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谢逸《江神子》)

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魂,目断青山阻。谁为我,唱金缕(叶梦得《贺新郎》)

恨君不是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是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朱淑真《谒金门》)

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着摸人(朱淑真《减字木兰花》)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朱淑真《清平乐》)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李清照《永遇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万俟咏《长相思》)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陆游《钗头凤》)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溢鲛绡透(陆游《钗头凤》)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钗头凤》)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陆游《卜算子》)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只有梦魂能再遇,堪嗟梦不由人做(陆游)《蝶恋花》)

不怕银钢深秀户,只愁风断清衣渡(陆游《蝶恋花》)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辛弃疾《摸鱼儿》)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

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

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辛弃疾《念奴娇》)

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辛弃疾《念奴娇》)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

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辛弃疾《祝英台近》)

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辛弃疾《祝英台近》)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姜夔《长亭怨慢》)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姜夔《念奴娇》)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姜夔《踏莎行》)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姜夔《暗香》)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姜夔《疏影》)

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史达祖《绮罗香》)

愁损翠黛双眉,日日花阑独凭(史达祖《双双燕》)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风入松》)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升(《风入松》)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虞美人》)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张炎《解连环》)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吴激《人月圆》)

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蔡松年《鹧鸪天》)

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赵秉文《青杏儿》)

襄阳古道灞陵桥。诗兴与秋高。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雄豪(完颜寿《朝中措》)

离肠宛转,瘦觉妆痕浅(元好问《清平乐》)

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元好问《迈陂塘》)

恨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

早是残红枝上少,飞絮无情,更把人相恼(段克己《蝶恋花》)

千古盈亏休问(王沂孙《眉妩》)

对西风,谁与招魂(白朴《夺锦标》)

百年总是逢场戏,拍板门锤未易当(王恽《鹧鸪天》)

行人忍听啼乌怨,笛里关山落叶风(仇远《思佳客》)

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谁知(萨都剌《小阑干》)

空惆怅,相见无由。从今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徐君宝妻《满庭芳》)

碧云红雨小楼空,春光已到消魂处(张翥《踏莎行》)

无情明月,有情归梦,回到幽闺(刘基《眼儿媚》)

花月两模糊,隔帘看欲无(杨基《菩萨蛮》)

酒省明月照窗纱(夏言《浣溪沙》)

收灯庭院迟迟月,落索秋千剪剪风(杨慎《鹧鸪天》)

兰闺人倦,多愁牵梦,难成易碎(赵南星《水龙吟》)

神魂荡漾,暗抛红泪(赵南星《水龙吟》)

绿绮手中弹,挥弦白雪寒(陈洪绶《菩萨蛮》)

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陈子龙《点绛唇》)

玉轮碾平芳草,半面恼红妆(陈子龙《诉衷情》)

春日酿成愁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柳如是《金明池》)

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柳如是《金明池》)

忆从前,一点东风,风隔着垂帘,眉儿愁苦(柳如是《金明池》)

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扃。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王夫之《更漏子》)

乍似榆钱飞片片,湿尽烟花,珠泪无人见。

江水添将愁更满,茫茫直与长天远(屈大均《鹊踏枝》)

已过清明风未转,妾处春寒,郎处春应暖(屈大均《鹊踏枝》)

嫩绿似罗裙,寸寸销魂。春心抽尽为王孙。不分东风吹渐老,色映黄昏(屈大均《浪淘沙》)

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夏完淳《卜算子》)

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夏完淳《卜算子》)

人世事,几完缺(吴伟业《贺新郎》)

话到英雄失路,忽凉风索索(陈维崧《好事近》)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裘各自寒(朱彝尊《桂殿秋》)

老去填词,一半是空中传恨(朱彝尊《解佩令》)

钟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谁寻(朱彝尊《高阳台》)

往事迢迢徒入梦,银筝断绝连珠弄(王士稹《蝶恋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唐多令》)

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处凄凉否(顾贞观《金缕曲》)

辛苦最怜天上月(纳兰性德《蝶恋花》)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纳兰性德《采桑子》)

风一更,雨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

雨洗秋浓人淡(厉鹗《谒金门》)

谁知千夜里,各对一灯红(蒋士铨《水调歌头》)

石倘能言,也应似我,望古增呜咽(王仁溥《念奴娇》)

看取青青池畔,泪痕点点凝斑(张惠言《木兰花慢》)

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龚自珍《浪淘沙》)

湖水湖风凉不管,看汝梳头(龚自珍《浪淘沙》)

莫更伤心,可怜秋到,无声更苦(项鸿祚《水龙吟》)

澹澹轻烟,溶溶院落,月在梨花(顾春《早春怨》)

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蒋春霖《柳梢青》)

红袖高楼,争抵还乡好(谭献《蝶恋花》)

饯春无语,肠断春归路。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王鹏运《点绛唇》)

心事共疏檠,歌断谁听?墨痕和泪渍清水。

留得悲秋残影在,分付旗亭(王鹏运《浪淘沙》)

惆怅玉箫催别意,蕙些兰骚,未是伤心事(文廷式《蝶恋花》)

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文廷式《蝶恋花》)

寸寸关河,寸寸销魂地(文廷式《蝶恋花》)

断尽愁肠谁会得?哀燕声声(王鹏运《浪淘沙》)

愁望春归,春归更无绪(文廷式《祝英台近》)

纵行遍天涯,梦魂惯处,就恋旧亭榭(文廷式《摸鱼儿》)

断魂还逐晚潮回,相映枝头红更苦(郑文焯《玉楼春》)

烛花红换人间世,山色青回梦里家(朱祖谋《鹧鸪天》)

摇落事,向空山,休问杜鹃(朱祖谋《声声慢》)

人天无地着相思(况周颐《减字浣溪沙》)

陌上搂头,都向尘中老(王国维《蝶恋花》)

碧苔深锁长门路,总为娥眉误。

自来积毁骨能销,何况真红一点臂砂娇(王国维《虞美人》)

从今不复梦承恩,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王国维《虞美人》)

当面吴娘夸善舞,可怜总被腰枝误(王国维《蝶恋花》)

不堪重梦十年间(王国维《浣溪沙》)

怅秋风,憔悴天涯,美人芳草怨迟暮(吕碧城《绮罗香》)

啼鸟惊魂,飞花溅泪,山河愁锁春深。

倦旅天涯,依然憔悴行吟(吕碧城《高阳台》)

第9篇:青玉案贺铸范文

名作铸风流

应野平的画维护大真,培育大善,创造大美,回归大朴的时代。画家的社会地位、创作环境、经济收入乃至名气,都远远高于、好于、多于、大于任何朝代。与他们的先辈前人相比,那真有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我们当然记得号称江南第一才子的唐伯虎失意贫病,只活了54岁,“点秋香”,享艳福,则是后来好事者向他泼的脏水。徐文长一生坎坷,九次自尽未遂,最后,神经错乱,误杀发妻,身陷囹圄。“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这是他自嘲式的辛酸写照。而山人、苦瓜和尚们都被逼到深山老林打坐参禅,青灯黄卷,晨钟暮鼓。唯有驿动的文心催生出他们惊世骇俗的绘画。海派先驱任伯年身前光鲜,身后萧条。蒲作英出身低卑,朝廷规定他们这样的“堕民”,不得与平民通婚,不准应科举,不能进入朝堂庙堂,不可为人师表,只配做杂役、干苦力。以致后来蒲作英到上海卖画,参加雅集时,有“雅士”鄙其出身,不愿和他同桌用餐。

如今不同了,画家凭本事赚钱,名正言顺,豪宅、名车、锦衣、玉食,都是辛苦劳动所得,画家爱财,取之有道,合情、合理、合法。可是,论到创作的执著、拼搏精神,那就要打上大大的折扣了。试问:又有几人超得过张大千、齐白石?不说超越,又有几人的画艺接近于黄宾虹、傅抱石、林风眠、潘天寿、徐悲鸿?

行文至此,我不禁想起谢世16年之久的20世纪中国画坛的“三绝”大师应野平。应野平画了一辈子的画,治艺精勤,心无旁骛,处世淡泊,宠辱不惊,待人真诚,倡导信义。在上海艺术界,他是出了名的谦谦君子,与钱瘦铁、贺天健、朱屺瞻、刘海粟、吴湖帆、来楚生、谢之光、唐云、王个簃、程十发、林风眠、谢稚柳等名流缔交数十年,切磋交流,挥洒合作,友情笃厚,淡淡如水,又亲如手足。各地大家李可染、吴作人、黄永玉、关山月、徐邦达、方济众、王季迁也与他惺惺相惜,翰墨相酬。应野平长期在美术院校执教,桃李满天下,成才者甚多。他视学生为子弟,除了将平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还从生活上悉心关怀,并从经济上给予贫困学生有力的资助。他的学生现今都是六七十岁的中老年了,每忆及恩师的种种好处、高尚人格,莫不感念万端,泪洒衣襟。一位仙逝多年的老画家能够留下如此广泛良好的口碑,足以体现他的博大襟怀和深沉的人格魅力。

应野平成名甚早,于上世纪40年代初两次举办个展,郑午昌先生撰文评价:“盖其天资人工,克备四美,故其所作,日新月异,出入宋元、人物、花鸟、虫鱼,无不精工,犹擅山水,于黄大痴、王叔明法,所得更深。”“识者观之,当能欣然相颂野萍(应野平原名)之成功也!”

艺术三部曲

应野平的绘画大略经过了 “三部曲”。

其一,学习传统,夯实根基,转益多师,去芜存箐。他从四王入手,追踪石涛、梅清等,上溯宋元,究心于范宽、郭熙、马远、黄公望、王叔明、倪云林。师承之法,除了实临、意临、背临外更多的是靠“阅”,凡遇古人名迹,反复阅读,熟记、硬背,了然于胸,视野渐阔,眼力愈准。主张“不学古法,不成己法;能用古法,方得个性”。固守古法,终为画奴,不通古法,断源缺水。其后来所作,不以具某家笔墨为能事,而将前人心迹涵咏其中,入而能出,脱离窠臼。

其二,深入生活,师法自然,坚持写生,反映现实。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应野平“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游历名山大川,足迹遍及神州大地,采集天地之灵气,视通烟云之变幻,捕捉创作灵感,力求眼到、手到、心到,在审美观念上产生了突变,确定了表现时代精神、反映社会风貌、讴歌现实生活的艺术观念。他坚持到工厂、工地、渔场、码头、农村、农场体验生活,与工农群众打成一片,同吃、同住、同劳动,熟悉了劳动者的生活、工作状况,了解了他们的思想感情,更重要的是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萌发了旺盛的创作欲念。他踏着海浪,顶着烈日,攀着险径,冒着风雨,画了数以千万张的速写和写生稿,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创作素材。归后,经过加工、提炼,构思、酝酿,创作了《盐廪》、《千帆迎晓日》、《黄浦江边闹革新》、《茶山景色》、《沈家门纪游》、《桐庐纪游》、《广州纪游》、《井冈纪游》等作品,有的入选上海市美展,有的入选全国美展,并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等收藏,大量发表、展出。无论数量、质量,在上海、全国都首屈一指。画图铸风流,赞颂新时代;名作登大堂,笔墨寄情怀。

其三,变法创新,独辟蹊径,别树一帜,启迪后学。花甲之年的应野平积多年创作经验,全身心地探索变法创新,义无反顾地朝着艺术高峰挺进。作品立意清新奇特,构图充满张力,气势磅礴;线条苍劲老辣,灵动多变;笔墨淳厚滋华,神韵悠然。水墨画泼洒淋漓,烟云吞吐,青绿山水色彩富丽明快,气格雅逸。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