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本范文

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本精选(九篇)

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本

第1篇: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本范文

1.1编写目的...1

1.2背景...1

1.3定义...1

1.4参考资料...1

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2

2.1要求...2

2.2目标...2

2.3条件、假定和限制...3

2.4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3

2.5评价尺度...3

3对现有系统的分析...3

3.1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4

3.2工作负荷...4

3.3费用开支...4

3.4人员...4

3.5设备...4

3.6局限性...4

4所建议的系统...4

4.1对所建议系统的说明...5

4.2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5

4.3改进之处...5

4.4影响...5

4.4.1对设备的影响...5

4.4.2对软件的影响...5

4.4.3对用户单位机构的影响...5

4.4.4对系统运行过程的影响...6

4.4.5对开发的影响...6

4.4.6对地点和设施的影响...6

4.4.7对经费开支的影响...6

4.5局限性...6

4.6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行性...7

5可选择的其他系统方案...7

5.1可选择的系统方案1.7

5.2可选择的系统方案2.7

6投资及效益分析...7

6.1支出...7

6.1.1基本建设投资...8

6.1.2其他一次性支出...8

6.1.3非一次性支出...8

6.2收益...9

6.2.1一次性收益...9

6.2.2非一次性收益...9

6.2.3不可定量的收益...9

6.3收益/投资比...10

6.4投资回收周期...10

6.5敏感性分析...10

7社会因素方面的可行性...10

7.1法律方面的可行性...10

7.2使用方面的可行性...10

8结论...11

gb8567——88

可行性研究报告

1引言1.1编写目的说明编写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

1.2背景说明:

a.

所建议开发的软件系统的名称;

b.

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及实现该软件的计算中心或计算机网络;

c.

该软件系统同其他系统或其他机构的基本的相互来往关系。

1.3定义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1.4参考资料列出用得着的参考资料,如:

1.

本项目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

2.

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

3.

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需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

列出这些文件资料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得到这些文件资料的来源。

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说明对所建议的开发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前提,如要求、目标、假定、限制等。

2.1要求说明对所建议开发的软件的基本要求,如:

a.

功能;

b.

性能;

c.

输出如报告、文件或数据,对每项输出要说明其特征,如用途、产生频度、接口以及分发对象;

d.

输入说明系统的输入,包括数据的来源、类型、数量、数据的组织以及提供的频度;

e.

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用图表的方式表示出最基本的数据流程和处理流程,并辅之以叙述;

f.

在安全与保密方面的要求;

g.

同本系统相连接的其他系统;

h.

完成期限。

2.2目标说明所建议系统的主要开发目标,如:

a.

人力与设备费用的减少;

b.

处理速度的提高;

c.

控制精度或生产能力的提高;

d.

管理信息服务的改进;

e.

自动决策系统的改进;

f.

人员利用率的改进。

2.3条件、假定和限制说明对这项开发中给出的条件、假定和所受到的限制,如:

a.所建议系统的运行寿命的最小值;

b.进行系统方案选择比较的时间;

c.经费、投资方面的来源和限制;

d.法律和政策方面的限制;

e.硬件、软件、运行环境和开发环境方面的条件和限制;

f.可利用的信息和资源;

g.系统投入使用的最晚时间。

2.4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说明这项可行性研究将是如何进行的,所建议的系统将是如何评价的。摘要说明所使用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如调查、加权、确定模型、建立基准点或仿真等。

2.5评价尺度说明对系统进行评价时所使用的主要尺度,如费用的多少、各项功能的优先次序、开发时间的长短及使用中的难易程度。

3对现有系统的分析这里的现有系统是指当前实际使用的系统,这个系统可能是计算机系统,也可能是一个机械系统甚至是一个人工系统。

分析现有系统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阐明建议中的开发新系统或修改现有系统的必要性。

3.1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说明现有系统的基本的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此流程可用图表即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并加以叙述。

3.2工作负荷列出现有系统所承担的工作及工作量。

3.3费用开支列出由于运行现有系统所引起的费用开支,如人力、设备、空间、支持性服务、材料等项开支以及开支总额。

3.4人员列出为了现有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所需要的人员的专业技术类别和数量。

3.5设备列出现有系统所使用的各种设备。

3.6局限性列出本系统的主要的局限性,例如处理时间赶不上需要,响应不及时,数据存储能力不足,处理功能不够等。并且要说明,为什么对现有系统的改进性维护已经不能解决问题。

4所建议的系统本章将用来说明所建议系统的目标和要求将如何被满足。

4.1对所建议系统的说明概括地说明所建议系统,并说明在第2章中列出的那些要求将如何得到满足,说明所使用的基本方法及理论根据。

4.2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给出所建议系统的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4.3改进之处按2.2条中列出的目标,逐项说明所建议系统相对于现存系统具有的改进。

4.4影响说明在建立所建议系统时,预期将带来的影响,包括:

4.4.1对设备的影响说明新提出的设备要求及对现存系统中尚可使用的设备须作出的修改。

4.4.2对软件的影响说明为了使现存的应用软件和支持软件能够同所建议系统相适应。而需要对这些软件所进行的修改和补充。

4.4.3对用户单位机构的影响说明为了建立和运行所建议系统,对用户单位机构、人员的数量和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全部要求。

4.4.4对系统运行过程的影响说明所建议系统对运行过程的影响,如:

a.用户的操作规程;

b.运行中心的操作规程;

c.运行中心与用户之间的关系;

d.源数据的处理;

e.数据进入系统的过程;

f.对数据保存的要求,对数据存储、恢复的处理;

g.输出报告的处理过程、存储媒体和调度方法;

h.系统失效的后果及恢复的处理办法。

4.4.5对开发的影响说明对开发的影响,如:

a.

为了支持所建议系统的开发,用户需进行的工作;

b.

为了建立一个数据库所要求的数据资源;

c.

为了开发和测验所建议系统而需要的计算机资源;

d.

所涉及的保密与安全问题。

4.4.6对地点和设施的影响说明对建筑物改造的要求及对环境设施的要求。

4.4.7对经费开支的影响扼要说明为了所建议系统的开发,设计和维持运行而需要的各项经费开支。

4.5局限性说明所建议系统尚存在的局限性以及这些问题未能消除的原因。

4.6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行性本节应说明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行性,如:

a.在当前的限制条件下,该系统的功能目标能否达到;

b.利用现有的技术,该系统的功能能否实现;

c.对开发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并说明这些要求能否满足;

d.在规定的期限内,本系统的开发能否完成。

5可选择的其他系统方案扼要说明曾考虑过的每一种可选择的系统方案,包括需开发的和可从国内国外直接购买的,如果没有供选择的系统方案可考虑,则说明这一点。

5.1可选择的系统方案1参照第4章的提纲,说明可选择的系统方案1,并说明它未被选中的理由。

5.2可选择的系统方案2按类似5.1条的方式说明第2个乃至第n个可选择的系统方案。

......

6投资及效益分析6.1支出对于所选择的方案,说明所需的费用。如果已有一个现存系统,则包括该系统继续运行期间所需的费用。

6.1.1基本建设投资包括采购、开发和安装下列各项所需的费用,如:

房屋和设施;adp设备;数据通讯设备;环境保护设备;安全与保密设备;adp操作系统的和应用的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6.1.2其他一次性支出包括下列各项所需的费用,如:

a.研究(需求的研究和设计的研究);

b.开发计划与测量基准的研究;

c.数据库的建立;

d.adp软件的转换;

e.检查费用和技术管理性费用;

f.培训费、旅差费以及开发安装人员所需要的一次性支出;

g.人员的退休及调动费用等。

6.1.3非一次性支出列出在该系统生命期内按月或按季或按年支出的用于运行和维护的费用,包括:

a.设备的租金和维护费用;

b.软件的租金和维护费用;

c.数据通讯方面的租金和维护费用;

d.人员的工资、奖金;

e.房屋、空间的使用开支;

f.公用设施方面的开支;

g.保密安全方面的开支;

h.其他经常性的支出等。

6.2收益对于所选择的方案,说明能够带来的收益,这里所说的收益,表现为开支费用的减少或避免、差错的减少、灵活性的增加、动作速度的提高和管理计划方面的改进等,包括;

6.2.1一次性收益说明能够用人民币数目表示的一次性收益,可按数据处理、用户、管理和支持等项分类叙述,如:

a.开支的缩减包括改进了的系统的运行所引起的开支缩减,如资源要求的减少,运行效率的改进,数据进入、存贮和恢复技术的改进,系统性能的可监控,软件的转换和优化,数据压缩技术的采用,处理的集中化/分布化等;

b.价值的增升包括由于一个应用系统的使用价值的增升所引起的收益,如资源利用的改进,管理和运行效率的改进以及出错率的减少等;

c.其他如从多余设备出售回收的收入等。

6.2.2非一次性收益说明在整个系统生命期内由于运行所建议系统而导致的按月的、按年的能用人民币数目表示的收益,包括开支的减少和避免。

6.2.3不可定量的收益逐项列出无法直接用人民币表示的收益,如服务的改进,由操作失误引起的风险的减少,信息掌握情况的改进,组织机构给外界形象的改善等。有些不可捉摸的收益只能大概估计或进行极值估计(按和最差情况估计)。

6.3收益/投资比求出整个系统生命期的收益/投资比值。

6.4投资回收周期求出收益的累计数开始超过支出的累计数的时间。

6.5敏感性分析所谓敏感性分析是指一些关键性因素如系统生命期长度、系统的工作负荷量、工作负荷的类型与这些不同类型之间的合理搭配、处理速度要求、设备和软件的配置等变化时,对开支和收益的影响最灵敏的范围的估计。在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的选择当然会比单一选择的结果要好一些。

7社会因素方面的可行性本章用来说明对社会因素方面的可行性分析的结果,包括:

7.1法律方面的可行性法律方面的可行性问题很多,如合同责任、侵犯专利权、侵犯版权等方面的陷井,软件人员通常是不熟悉的,有可能陷入,务必要注意研究。

7.2使用方面的可行性例如从用户单位的行政管理、工作制度等方面来看,是否能够使用该软件系统;从用户单位的工作人员的素质来看,是否能满足使用该软件系统的要求等等,都是要考虑的。

8结论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时,必须有一个研究的结论。结论可以是:

a.可以立即开始进行;

b.需要推迟到某些条件(例如资金、人力、设备等)落实之后才能开始进行;

第2篇: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本范文

【关键词】 审计准则; 非标准审计意见; 市场反应

独立审计准则又称独立审计标准,它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独立审计业务过程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是衡量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标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分为标准审计意见和非标准审计意见。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经过了两次比较大的修订,1996年1月《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开始施行;2003年4月第一次修订;2006年第二次修订,并从2007年1月1日开始施行。

一、相关文献综述

国内有很多专家学者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的审计报告来测量其市场反应。如陈龙春、郭志勇(2008)通过运用多元回归法和事件研究法等方法研究发现,市场对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报告具有显著的市场反应。张天西、黄秋敏(2009)对我国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在2003—2007年间的市场反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市场对上市公司被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报告会作出一定的市场反应。国外研究学者Melumad和Amir(1997)却运用M-Z模型研究市场对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反应时,得出上市公司出具的非规范和非标准审计意见报告对市场有显著性影响。Baskin(1972)是最早研究市场是如何对公司审计报告作出反应的学者,他指出市场对违反一贯性原则的财务报告没有显著的市场反应。David和Krishnagopal (2010)研究发现,投资者对被出具持续性非标准审计意见报告的上市公司给予较大的负面反应。

本文针对审计准则变革前后的实际情况,通过上市公司对非标准审计意见报告的市场反应进行实证研究,为资本市场上决策部门、投资者、注册会计师行业和社会公众谨慎使用非标准审计意见报告信息提供决策参考。

二、模型实证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审计准则的制定和几次修订完善,反映了政府的监管体制逐步规范,本文从审计准则的变迁角度出发,在选择一段较长的时间跨度的基础上,研究市场对上市公司的独立审计报告的市场反应,从而为审计准则的进一步规范化提供对策建议。

(二)研究假设

出具不规范或者不符合标准的审计报告,对上市公司是很大的一个负面消息,在得知这种消息的情况下,对于理性投资者而言,经过不同途径的扩散导致市场认为企业投资和经营存在风险,因此提出假设1。

假设1:不规范或非标准审计意见报告的出台前后对市场反应是负面的。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95—2004年间先后制定六批独立审计准则,共48项,标志着我国形成了独立审计准则体系。2006年,财政部再次了独立审计准则。这两次对审计准则的改革对资本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增加了风险导向审计准则,以规范企业风险控制。在独立审计准则中明确提出了风险导向对审计风险的控制,而不仅仅是对审计证据的关注。第二,对审计结论监管性明显加强。在最新的审计准则改革中明确提升了审计结论监管性的重要程度,使得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结论对企业财务说明具有说服力,对投资者和企业经营本身有效,使得对企业审计过程有必要实时监控。第三,提高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认可。审计准则的变迁进一步要求审计人员要有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审计结论原则由谨慎性上升到怀疑执业度,即要求审计人员要以一种职业怀疑的态度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提高执业过程中的警觉性。第四,从企业外部市场看,审计市场更加趋于规范和严谨,提升了投资者对审计报告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使得资本市场对审计结论更加信任和关注,审计报告的这种变化与市场变化更加贴近。根据这种情况的出现,提出假设2。

假设2:市场对审计准则修订后的非标准审计报告比修订前非标准审计报告反应更为强烈。

根据上面两个假设建立超额收益估计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来验证。

(三)模型建立

1.超额收益估计模型的建立

(1)日超额收益率的公式如下:

(2)日平均超额收益率的公式如下:

(3)累计超额收益率的公式如下:

2.多元回归模型方程

上面建立的超额收益法还不能完整地解释审计准则变革前后的审计报告对上市公司市场反应的影响差异,因此,本文采用多元回归方法,添加相关影响因素进一步对审计报告进行实证分析来印证上市公司对市场产生反应的特征。

上面估计模型中:CARi是不同股票的累计超额收益率;D1i是第一个虚拟变量(其中:i=0或1,0代表标准审计报告;1代表非标准审计报告);D2i是第二个虚拟变量(审计准则变革后的年份为1,否则为0);Si为上市公司年度每股收益:每股收益=净利润-总股数;Zi为总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期末总资产-期初总资产)÷期初总资产。

(四)模型中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样本来自2002到2010年间沪市A股中出具不规范或者不符合标准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数据资料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提出的审计报告,财务数据来自每个上市公司年报中的数据。

研究样本的筛选过程如下:一是研究样本是选取2002—2010年605个沪市A股上市公司中这8年间出具了非标准或非规范的审计意见报告;二是如果该上市公司连续停牌超过3天以上也剔除出研究样本,这样则剩下389个研究样本;三是对因出现不良事件而被出具有违规公告的上市公司也进行剔除,则剩余378个研究样本;四是对日收益率变化异常的上市公司也剔除,最终剩下333个符合研究要求的样本。

三、对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报告的市场反应模型实证分析

通过自2002到2010年间符合研究样本的数据,采取超额收益模型方法进行计算,得出控制样本和研究样本的CAR均值变化趋势,如图1。

以上市公司出具审计报告当天为0点,时间范围为审计报告出具的前后15天为例,从图1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从-15天至-5天期间,控制样本与研究样本的CAR均值趋于平稳并且相差很小,但从-5天开始,对于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报告的研究样本CAR均值显著下降,CAR均值从-5天开始下降应该是由于审计报告信息泄露造成的,从而引发了该股票价格的下跌。为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分别对控制样本和研究样本进行了T检验,发现在(-15,15)范围内,控制样本CAR均值大于研究样本的CAR均值,并在1%的水平上显著。从而验证了笔者提出的假设1的观点。

根据审计准则变革的这两次历程,实证分析变革前后对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市场反应。对于2002—2004年的审计准则变革,本文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对(-15,15)和(-5,7)两个时间范围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的结果如表1。

从表1结果得出,在2002—2004年第一次审计准则改革期间,研究样本中的变量对CAR均值显著性不强,对上文提出的假设2证明性不强。但是在2004—2010年期间,即第二次审计准则改革对研究样本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不论是在(-15,15)范围还是(-5,7)范围,出具的非标准审计报告和审计准则改革对CAR均值显著性很强。得出的实证结论表明非标准审计报告对CAR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并且在(-5,7)范畴中更加显著,这说明在较短的时期内,审计报告传递的信息更为显著,如果把估计回归范围扩大,则向市场传递的信息变弱。

从这两次的回归结果(审计报告对CAR影响显著性变化)可以看出显示,审计准则的变革在第二次时市场对政策变化的反应更为灵敏,即假设2在审计准则第二次变迁过程中具有显著性。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1.通过分析2002—2010年沪市A股中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报告的333个研究样本对审计准则两次变迁的市场反应可以看出,伴随着审计准则的修订,审计报告对市场发挥越来越大的正面影响,相信对证券市场秩序的规范将起到重要作用。

2.从理论和实证研究可以发现,非标准审计意见报告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有明显的负面效应,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报告的上市公司相比于出具标准规范的审计意见报告有更大的负面累计超额收益率。

3.审计准则变革背景下上市公司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报告对公司的股价波动具有更大的负面效应,说明投资者对审计报告的关注增加,更注重审计报告对企业的客观评价和审计意见。

总之,通过本文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笔者发现审计准则变革有助于证券市场和审计的规范,投资者在投资决策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审计报告的意见。

【参考文献】

[1] 龚光明,龚茂全.审计准则制定的制度变迁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7(9).

[2] 梁杰,韩放,姜兴利,赵江涛.基于审计准则变迁的市场反应考察——来自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会月刊,2012(10).

第3篇: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本范文

【关键词】可行性研究报告;理解;编制;注意的问题

在建设项目准备阶段由于建设方对建设程序及建设前的手续不是很清晰,导致建设方很盲目,导致浪费很多人力及时间。现在国家项目政府为简化程序把发改部门审批三道程序改为二道程序,也就是把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精简为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把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立项的依据,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合二为一。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很重要的立项文本,是确定建设项目、编制设计文件的重要依据。

什么是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是运用多种科学研究的成果,在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前进行技术经济论证,以保证实现项目最佳经济效益的一门综合学科,已成为基本建设程序的关键环节。它的任务是研究新建或改建、扩建某个建设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先进、适用、可靠、在经济上是否合理,在财务上是否盈利。由于基本建设工程日趋现代化,技术日益复杂,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人、财、物消耗很大,要想有效的利用投资,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建设之前必须对拟建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一般要回答一下几个问题:为什么要建设这个项目;本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行;经济效益是否显著;财务上是否盈利;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和资源;需要多长时间建设;需要多少投资以及如何筹集资金;预计成功的把握有多大等。对于这些问题,都要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进行调查研究和综合论证,做出明确的结论,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从上述可行性研究内容可以看出,它在整个工程项目建设中所占的地位是及其重要的。如果经可行性研究后得出的结论,能正确地反映反映客观实际,据以决定建设的工程项目,不但可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避免由于考虑不周而出现中的方案变动或返工的情况,保证工程建设的可靠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保证项目建成投产后能够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如果可行性研究的结论不准确,或者不做可行性研究,在上述问题还没有弄清楚之前就确定建设项目,那么,不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难以保证建设的可靠性,而且在建成投产后,也难以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有时甚至事与愿违,后患无穷。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建设项目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决定投资命运的环节。

可行性研究报告它的作用有:可以作为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依据;可以作为向银行申请贷款或拨款的依据;可以作为建设项目于其有关各部门签订协议的依据;可以作为工程建设基础资料的依据(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勘察资料、地形资料),还可以作为企业组织经营管理、机构设置、职工培训等工作安排的依据;重大的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以作为安排国民经济建设计划的重要参考资料;可以作为环保部门审查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需要注重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都很强的综合性的咨询服务工作。编制人员要有较强的政策水平、技术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既要熟悉专业技术,又要熟悉各项规定、标准、政策、法规。虽然各行业的可研报告有不同的规范和深度要求,但有些要求是共性的。

提高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质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审批立项、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其质量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建成投产后的经济社会效益。在评审工作中,发现部分单位编制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达不到规范的标准和要求。现就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告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编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质量应注意的环节谈几点意见,供工程咨询单位参考。总体上看,各单位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合格的,符合规范要求的,但部分建议书和可研报告距离规范标准的内容、深度要求,距离高标准严要还有一定的差距。常见的不足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4篇: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本范文

(一)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目的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博士生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为阐述、审核、确定博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内容而举行的报告会,旨在监督和保证博士生学位论文质量。

(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审核和确定博士生的学位论文选题依据和研究方案。选题依据包括:选题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有何特色与创新之处以及已积累的与选题有关的参考文件等内容。具体内容可参考附件:《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其相关问题的说明》。

(三)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时间

博士生学科综合考试合格后可进入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阶段。为保证学位论文写作及答辩质量,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学期与进入学位论文答辩的学期之间应至少间隔一个完整的学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一般在本年级第四学期进行,第六学期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不能按期履行开题报告的博士生,其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按上述间隔要求顺延。

(四)专家委员会的组成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专家委员会的组成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三至五名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主席由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导师可以参加专家委员会,但不能担任专家委员会的主席。

(五)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方式和成绩评定

开题报告专家委员会的成员首先考察博士生与论文选题有关的近期研究成果,对选题依据和研究方案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审查和提出修改的补充意见。博士研究生根据专家委员会小组的评议意见,在对选题方案进行修正、按规定程序审批备案和存档,并正式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证结果按考评成绩,分为通过、修改后通过和不通过三档。开题报告“通过者(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可进入学位论文研究写作阶段;开题报告“修改后通过者”,须根据专家委员会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补充,一个月后送交开题报告专家委员会确定的专家审定,通过后,可进入学位论文研究写作阶段;开题报告“不通过者”,须在半年以内重新准备开题报告,半年后由院系所为其重新组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因特殊情况需变动论文题目和基本内容时,需本人书面说明、导师批准后重新组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填写《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六)开题报告书材料的备案和管理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进行后,经开题报告论证专家委员会主席和专家委员会委员签字,再由院、系、所领导提出审查意见后签名,由院、系、所教务秘书暂存,毕业时,一份报研究生院存学校,一份存博士生个人档案。

(七)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其相关问题的说明(参考使用)

有鉴于论文开题报告对于论文写作工作的重要意义,特对开题报告的写作规范及相关要求做出如下说明:

关于开题报告的内容,作者应当说明:

1.论文题目所涉及的研究对象及其界定

2.论文题目选择的依据和理由

科学性说明/创新性说明/批判性说明

个人性目的/实践性目的/理论性目的

3.论文拟涉及的范围及其讨论的问题

研究性质界定:经验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描述/相关度与个案研究/比较研究)与规范规定

对象特征界定:真实性/意义性;一般性/特殊性;变量/过程;描述/诠释;比较/因果;

学科和学科领域界定;

时间空间说明:

4.作者已经获得的文献资料以及对这些文献资料的占有和整理情况,

已获得的文献

作者已具备的知识基础

从已获得文献中提炼的概念框架和研究背景:假说/假设与流派分歧

5.论文拟完成的知识增长工作及其方向

基本理论预设和主要理论工具

描述性理论建构

与既有理论的差异/针对既有理论的修正

6.作者拟使用的研究方法及其所依据的理论说明

研究方法与研究路径:学理性的依据

研究技术与研究程序:学科的训练背景

研究工具与研究手段:基本条件的制约

7.论文工作大纲

基本的章节目形式安排

章节目安排中的逻辑结构或逻辑联系

8.参考书目

中文与英文分类说明

第5篇: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本范文

摘要: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展开的基准点,对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要重视开题报告,通过理论思维来发现研究问题。在提出问题时注意“层次”;在搜集文献时要注意瞄准主流文献,随时进行整理;在明确研究目标时,要使研究目标具体而不死板。为了保证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高论文质量,必须进行开题报告评议会,以使专家帮助判断选题是否有意义,并对研究方法及论文的写作思路给予切实的指导。

关键词:研究生;开题报告;技巧;方法

abstract: the thesis report is an important base in the work of thesis writing. it plays the role ofpinpointing the task.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thesis report and then explains howto prepare the thesis report, including how to select the issue for research, how to synthesize andsummarize the literature, putting forward the questions with hierarchy, collecting the mainstreamliterature, determining the research aim concretely but not inflexibly and so on. finally it is thought thatholding a meeting to appraise the opening report is necessary, which can ensure the experts to help to tellthe quality of opening report and raise the level of thesis.

key words: graduate student; thesis report; skill; method

在研究生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而论文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开题报告做的细致程度。开题报告做的细致,前期虽然花费的时间较多,但写起论文来就很顺手,能够做到胸有成竹,从而保证论文在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但如果不重视开题报告,视开题报告为走过场,写起论文来就会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没有思路,可能就要多走弯路,也很难保证论文的质量。

一、开题报告的意义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写成的关于学位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开题报告既是文献调研的聚焦点,又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展开的散射点,对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1]84。

写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及专家们帮忙判断一下所研究的选题有没有价值,研究方法是否奏效,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因此开题报告就要围绕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或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为主要内容。

但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往往在开题报告中花费大量笔墨叙述别人的研究成果,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往往寥寥数语一笔带过。这样,不便于评审老师指导。

二、怎样写好开题报告

(一)通过理论思维选择课题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选题不合适。有的提出的问题太过“平庸”,有的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太多、太宽泛,提出的问题不切合硕士生的实际,实践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如有的学生提出的论文题目:“新型中性镍催化剂的研究及其催化合成聚乙烯、聚丙烯的研究”,此选题有意义,有创新,作者的研究思路也比较正确,但论文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对于一个硕士生来说明显偏多,无法按时完成。因此应重新确定研究内容,注重项目的可操作性。

那么如何选择研究问题呢?这里要强调的是通过理论思维来发现研究问题。

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特定领域的理论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视角和范式下,理论才能够对话。只有通过对话,理论才能够发展[2]29。硕博论文要想创造新理论很难,多数是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其次,选择问题是一个“剥皮”的过程,理论问题总是深深地隐藏在复杂的现实背后,而发现理论问题,则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需要在日常的学习中,不断总结和分析以往的研究者大体是从哪些视角来分析和研究问题,运用了哪些理论工具和方法,通过学习和总结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从而选择具有学术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并与国家经济建设及导师承担的科学研究项目紧密结合的研究问题。

(二)做好文献综述,为开题报告打好基础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上,出现的普遍问题是对文献的研读不够,对研究背景的了解不够深入,对研究方向上国内外的具体进展情况了解不够全面、详细,资料引用的针对性、可比性不强。有很多学生没有完全搞清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的区别,他们的开题报告有很多仅仅是对前人工作的叙述,而对自己的工作介绍甚少。

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这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同时,文献综述还是评论性的,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要想写好开题报告,必须认真研读文献,对所研究的课题有个初步的了解,知道别人都做了哪些工作,哪些方面可以作为自己研究的切入点,因此,文献调研的深入和全面程度,会相当程度地影响开题报告的质量,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客观基础[1]86。

(三)开题报告的内容及写作技巧

1.开题报告的内容一个清晰的选题,往往已经隐含着论文的基本结论。对现有文献的缺点的评论,也基本暗含着改进的方向。开题报告就是要把这些暗含的结论、论证结论的逻辑推理,清楚地展现出来[2]30。开题报告的总步骤是:课题选择—课题综述—论题选择—开题报告[3]。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选题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毕业论文(设计)提纲;主要参考文献。为了写好开题报告,江苏工业学院研究生部专门出台了详细的规定,规定开题报告的一般内容包括:(1)课题来源、开题依据和背景情况,课题研究目的以及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2)文献综述。在阅读规定文献量(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占40%以上)的基础上,着重阐述该研究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同时介绍查阅文献的范围以及查阅方式、手段。

(3)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学术构思、研究方法、关键技术、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难点、解决的方法和措施以及预期目标。

(4)拟采用的实验手段,所需科研和实验条件,估计课题工作量和所需经费,研究工作进度计划。

(5)主要参考文献,列出至少10篇所查阅参考的文献。

2.写好开题报告的技巧

(1)提出问题注意“层次”选题是撰写学术论文的第一步,选题是否妥当,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甚至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不同于政策研究报告,学术文章聚焦理论层面、解决理论问题。有的学生的选题不具有新颖性,内容没有创新,仅仅是对前人工作的总结,或是对前人工作的重复。在选题时要坚持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及可行性的原则。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选题来源包括: 1、与自己实际工作或科研工作相关的、较为熟悉的问题; 2、自己从事的专业某问题发展迅速,需要综合评价; 3、从掌握的大量文献中选择反映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或新动向的题目。所选题目不宜过大,越具体越容易收集资料,从某一个侧面入手,容易深入。

(2)瞄准主流文献,随时整理

文献资料是撰写好学术论文的基础,文献越多,就越好写,选择文献时应选择本学科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等,要注意所选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及科学性;选择文献应先看近期的(近3~5年),后看远期的,广泛阅读资料,有必要时还应找到有关文献所引用的原文阅读,在阅读时,注意做好读书卡片或读书笔记。

整理资料时,要注意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时不是将看过的资料都罗列和陈述出来,而是要按照一定的思路将其提炼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献综述,也才能写出好的开题报告,进而为写出好的论文打下基础。

(3)研究目标具体而不死板

一般开题报告都要求明确学位论文的研究目标,但笔者认为,研究目标不宜规定得太死板,这是因为,即使条件一定,目标是偏高还是偏低,往往难于准确判断,研究工作本身,涉及求知因素,各个实验室条件不同,具体研究时条件也不同。学位论文选题和研究目标体现了研究工作的价值特征。

三、开题报告的质量保证

为了保证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高论文质量,就必须对开题报告进行评价。开题报告会由3~5位相关学科的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评议,与企业合作的重大科研项目可以聘请1~2位相应企业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参加,不同学科的开题报告的侧重点不同。江苏工业学院研究生部规定学生必须进行开题报告,并规定了统一的格式,设计了专门的开题报告评审表,开题报告会上研究生应对课题进行详细汇报,并对专家提问做出必要的解释和说明。开题报告的成绩考核以合格、不合格记。评审小组成员最后签名并给出学生是否合格的评审意见,并以百分制打出具体的分数。开题报告成绩不合格者,不得进入课题研究。

为了提高论文质量,研究生必须首先从思想上重视开题报告,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从各个方面提高能力,尤其要注意培养通过理论思维发现研究问题的能力。开题报告是研究工作的开始,良好的开端为优秀的学位论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范晓兰,李建胜.论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j].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 (26) 4.

第6篇: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本范文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博士生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为阐述、审核、确定博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内容而举行的报告会,旨在监督和保证博士生学位论文质量。

(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审核和确定博士生的学位论文选题依据和研究方案。选题依据包括:选题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有何特色与创新之处以及已积累的与选题有关的参考文件等内容。具体内容可参考附件:《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其相关问题的说明》。

(三)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时间

博士生学科综合考试合格后可进入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阶段。为保证学位论文写作及答辩质量,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学期与进入学位论文答辩的学期之间应至少间隔一个完整的学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一般在本年级第四学期进行,第六学期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不能按期履行开题报告的博士生,其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按上述间隔要求顺延。

(四)专家委员会的组成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专家委员会的组成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三至五名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主席由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导师可以参加专家委员会,但不能担任专家委员会的主席。

(五)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方式和成绩评定

开题报告专家委员会的成员首先考察博士生与论文选题有关的近期研究成果,对选题依据和研究方案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审查和提出修改的补充意见。博士研究生根据专家委员会小组的评议意见,在对选题方案进行修正、按规定程序审批备案和存档,并正式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证结果按考评成绩,分为通过、修改后通过和不通过三档。开题报告“通过者(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可进入学位论文研究写作阶段;开题报告“修改后通过者”,须根据专家委员会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补充,一个月后送交开题报告专家委员会确定的专家审定,通过后,可进入学位论文研究写作阶段;开题报告“不通过者”,须在半年以内重新准备开题报告,半年后由院系所为其重新组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因特殊情况需变动论文题目和基本内容时,需本人书面说明、导师批准后重新组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填写《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六)开题报告书材料的备案和管理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进行后,经开题报告论证专家委员会主席和专家委员会委员签字,再由院、系、所领导提出审查意见后签名,由院、系、所教务秘书暂存,毕业时,一份报研究生院存学校,一份存博士生个人档案。

(七)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其相关问题的说明(参考使用)

有鉴于论文开题报告对于论文写作工作的重要意义,特对开题报告的写作规范及相关要求做出如下说明:

关于开题报告的内容,作者应当说明:

1. 论文题目所涉及的研究对象及其界定

2. 论文题目选择的依据和理由

科学性说明/创新性说明/批判性说明

个人性目的/实践性目的/理论性目的

3. 论文拟涉及的范围及其讨论的问题

研究性质界定:经验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描述/相关度与个案研究/比较研究)与规范规定

对象特征界定:真实性/意义性;一般性/特殊性;变量/过程;描述/诠释;比较/因果;

学科和学科领域界定;

时间空间说明:

4. 作者已经获得的文献资料以及对这些文献资料的占有和整理情况,

已获得的文献

作者已具备的知识基础

从已获得文献中提炼的概念框架和研究背景:假说/假设与流派分歧

5. 论文拟完成的知识增长工作及其方向

基本理论预设和主要理论工具

描述性理论建构

与既有理论的差异/针对既有理论的修正

6. 作者拟使用的研究方法及其所依据的理论说明

研究方法与研究路径:学理性的依据

研究技术与研究程序:学科的训练背景

研究工具与研究手段:基本条件的制约

7. 论文工作大纲

基本的章节目形式安排

章节目安排中的逻辑结构或逻辑联系

8. 参考书目

中文与英文分类说明

第7篇: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本范文

关键词: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评价指标

可行性研究是决策科学在项目领域的应用。所谓可行性研究,是运用多种科学手段(包括技术科学、社会学、经济学及系统工程等)对一项建设工程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的综合科学,其基本任务是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综合论证一个工程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先进、实用和可靠,在经济上是否合理,在财务上是否盈利,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而将可行性研究的成果编制成报告,即是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作为一种投资项目的研究方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不断完善。2002年3 月出版的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编写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对“项目兴建理由与目标”、“市场预测”、“资源条件评价”、“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原材料与燃料供应”、“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融资方案”、“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社会评价”、“风险分析”、“研究结论与建议”等方面的具体编制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规范。

作为投资项目中的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对项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行性研究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2)可行性研究是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和编制设计任务书的依据;(3)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建设单位筹集资金的重要依据;(4)可行性研究是建设单位与各有关部门签订各种协议和合同的依据;(5)可行性研究是建设项目进行工程设计、施工、设备购置的重要依据;(6)可行性研究是向当地政府、规划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申请有关建设许可文件的依据;(7)可行性研究是国家各级计划综合部门对固定资产投资实行调控管理、编制发展计划、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投资的重要依据;(8)可行性研究是项目考核和后评估的重要依据。

一、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现代项目决策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工作方法,可行性研究现在已经逐步形成了比较规范和稳定的内容和程序,并作为强制性方法在项目决策中推行,但是,在现今的大多数项目当中,可行性研究并没有起到如上所述的作用,甚至有些项目并没有进行真正的可行性研究,或者进行的可行性研究并不符合要求。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编制工作方面

编制一份高质量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成立由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可行性研究小组,做大量的基础工作,针对项目搜集大量的、可靠的、及时的资料,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和内容。基础工作是否认真细致,搜集的资料是否完整可靠,直接关系到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质量。然而很多项目由于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并没有这样做,只是随意地凭借现有的资料和主观推断,编制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敷衍了事,这样的可行性研究过程不规范、依据不充分、内容不全面、分析不深入,根本无法起到可行性研究应有的作用。

2.内容方面

很多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不全面,经常缺少建筑节能,环境评价,风险分析和社会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一些特殊的项目,缺乏对关键环节的论证、分析,甚至由于项目本身的问题,单纯为了追求利益而有意避开对不合理、不可行的环节的研究,如:有些项目的实施在节能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却缺少节能篇章;有些项目的实施对于周围环境有明显的影响,却不谈或轻描淡写环境保护内容;有些项目受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很大,却缺少或根本没有风险分析的内容;有些项目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很密切,却没有社会评价的内容。除此之外,有些项目在设计、施工、融资等方面缺乏多方案的比选,即使有几个方案,也是只起陪衬作用,形同虚设。

3.评价指标方面

在很多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评价指标数目很少,而且不成系统,如在财务评价当中,对于盈利能力的分析,只有财务净现值和投资回收期等指标,而没有财务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利润率等指标;有些可行性研究报告只选用有利于项目开展的指标,而对不利于项目的指标则忽略或放弃,如财务评价中只有对盈利能力的分析,而没有偿债能力和生存能力的分析;根本无法真正对项目是否可行作出判断;而有的指标使用的不恰当或已经过时,却还在使用,如一些计算期相对较长的项目,在财务评价中,运用一些静态指标,计算出来的结果是很不准确的,不能在现实条件下对项目是否可行作出有效判断。

4.投资单位方面

现在,有很多投资单位还缺乏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意识,而有的投资单位根本不重视或片面重视可行性研究,他们作可行性研究只是为了“走过场”,或是只提供给某些相关方面看的,如贷款机构、投资方等等,因此他们重视可行性论证,而忽视不可行性分析;重视技术评价,而忽视经济评价,重视财务评价,而忽视国民经济评价、社会评价、敏感性分析和风险分析等。其实,上述造成上述几方面问题的主观原因,很多都是由投资单位引起的。

除上述几方面之外,还有一些个别原因,如可行性研究单位顺从投资单位的意愿,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单位把关不严,可行性研究的相关单位之间搞关系等,致使可行性研究报告缺乏独立性、公正性、公开性、客观性。

二、可行性研究的改进对策

中国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也很复杂,存在于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因此,为使可行性研究工作从这种窘境中解脱出来,就必须从相关的各个角度着手,加强制度建设和实施、增强可行性研究意识,培养相关技术人才,确立正确的指导理念等,使可行性研究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投资项目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投资责任制和项目管理责任制,强化投资主体的自我约束机制。大力提倡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按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要求规范投资行为,不断增强投资者的市场意识和风险认识,增强其对投资效果负责的自觉性,把可行性研究工作摆到项目建设的重要位置上来。

2.建立和完善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制度和评估决策制度。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和不断完善可行性研究工作规范和不同类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标准,要求投资单位和报告编制单位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可行性研究和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建立相应的奖罚制度并严格施行;同时以可行性研究过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评价及人员的综合素质等为依据,对编制单位进行评审,作为评定编制单位的资质、等级的主要因素。

3.建立和完善对可行性研究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教育培训的制度。由相关部门组织,定期对可行性研究人员的业务培训,主要培训内容应包括:建设项目程序、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方法,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程序、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方法及内容、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及相关软件应用。同时加强对可行性研究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培养树立严于律己、客观公正、独立负责、质量第一等观念。

4.制定和完善可行性研究工作监理制度。同项目的设计、施工及监理等阶段一样,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也要进行监理,由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适合的可行性研究工作监理制度和相关实施措施,通过采取强制和鼓励措施,促使投资单位委托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可行性研究单位进行可行性研究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由投资单位委托监理单位对可行性研究工作进行全程监理,要求不符合规范的工作环节重新进行,不符合标准的报告重新编制。

5.不断研究和完善可行性研究的方法和评价指标。可行性研究的方法和评价指标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质量,并影响可行性研究对于投资决策的作用。因此,方法和评价指标的不断完善不仅可以提高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情况的描述和预测的真实程度,而且会通过有效的工作节约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从而为项目提高了效益,同时也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资源。

6.以技术生态理念指导可行性研究。技术生态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以复杂的“社会—技术—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为对象,根据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的生态控制论原理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求、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其这种匹配组合与其环境间相互作用的生态机制,在系统范围内获取最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由于技术本身就存在生态的问题,这就要求可行性研究中的评价,不仅要体现利益最大化原则,还要求评价系统建立在技术生态系统的架构之下,体现可持续发展观,并最终做到技术进步和社会进步相统一,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区域发展与全球未来相统一,结构合理与功能优化相统一。

参考文献:

第8篇: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本范文

关键词 科技报告 资源工程 成果转化

一、引言

科技报告不仅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国家重要的战略信息资源,建立现代化的科技报告制度就成为我国面临的艰巨任务。在科技报告制度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依靠现有科技管理体系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国家立项资助的科技项目的科技报告实施数字化、网络化和集成化的收集和管理,使其由信息孤岛纳入到国家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中。科技报告制度的建立包括科技报告的产生、收集、检索、获取、收藏等多个方面,为科技管理、决策、创新提供基础信息支撑和可靠保障。

二、科技报告制度的建设

(一)科技报告制度的建设目标

科技报告制度的建设目标为使其成为科技计划管理的基本制度之一,利用现有的管理模式加强对科技报告工作的管理,提升相关部门的科技报告的撰写能力和提交意识,并逐渐演变成为科技知识资源积累的基本手段,成为政府科技投入及产出的重要表现形式,并作为可公开的政府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目标分为几个阶段实现:第一步,到“十二五”末阶段,建立科技报告呈交、收藏、管理、共享的标准规范,形成科学、高效、合理的科技报告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第二步,到2020年,形成基本的国家科技报告工作的政策法规环境,逐步完善各项基本制度,建立基本的组织管理架构,基本实现收藏共享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由国防、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的统一的科技报告体系。

(二)科技报告制度的建设原则

(1)政府主导,强制呈交。科技报告制度的建设应以政府为主导,在制定科技报告的规章制度、标准规范、基础平台搭建和组织体系构建方面,充分依靠政府的强制力量,从而推动国家创新性资源的快速积累和有效积累。

(2)以用为本,服务创新。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的重点为创新自主服务能力,提升公共科技服务的创新能力,通过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国家的经济建设。

(3)统一标准,共建共享。制定能适用于不同部门、不同地方的统一标准,推动跨部门、跨地区之间的分工合作,建立联合共建、合作共享的工作模式。

(4)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科技报告制度的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建设过程中,应先将局部地区或部门设为试点,在试点运行过程中摸索规律,从而探索出实用性更强的科技报告制度,并逐渐加大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社会资金的支持力度,推动整个科技报告体系的完善。

(三)科技报告制度建设框架

中国科技报告制度的总体框架包括法律法规制度的建设、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以及共享交流体系的建设。

(1)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科技报告制度的建设离不来法律法规的支持与保护,这是实现科技报告收集、管理、共享、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基本依据。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将科技报告管理工作纳入到合法程序中,以保证科技报告的产生、收集、管理和交流工作的合法性,维护科研部门及科研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2)组织管理体系。科技报告制度的建设及实践,主要依靠国家、部门、地方和基层科研本部门组成的三级体系的力量,各个体系之间,按照“谁出资,谁管理”的原则,负责科技报告的产生、提交、审查和管理工作。国家已经的《国家科技计划科技报告管理办法》已经成为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实施的指导性文件,已起草的《关于加快建设国家科技报告制度的指导意见》,承担着推动各部门全面实施科技报告制度的重任,对各地方、各科研部门的科技报告工作起到指导指导性作用。

(3)标准规范体系。科学规范的标准体系,是科技报告产生、收集、管理、共享的统一形式,建立这一体系主要任务为研制和宣传科技报告的编写、编号、保密级别的划分及管理、基本元数据等各方面的标准,对科技报告的编写―审查―提交―验收―加工―利用等工作流程进行科学规范。我国在科技报告制度建设方面虽然仍处于落后阶段,但仍然在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科技报告编写规则》《科技报告编写标准》《科技报告元数据集》和《科技报告保密等级代码标识》的制定和修改工作,已经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科技报告制度的建设进程。

(4)共享交流体系。科技报告要从管理到使用,离不开共享平台的建设。我国在科技报告呈交和共享服务系统的建设方面主要做两方面工作,一方面在原有的科技部门一站式申报平台中开发科技报告报送专栏;另一方面建立的共享服务系统正在进行全面测试,通过测试后的平台将为公众提供免费查询科技报告的服务,用户通过实名注册后还能进行浏览全文。

(四)科技报告制度实施的意义

科技报告制度的建设是国家创新举措的必然选择。科技报告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是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在能源紧张的今天,国家的经济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的发展水平以及利用水平。我国对科研的投入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态势,但我国当前的科技创新指数却处于落后阶段,科研投入及产出比例严重不符,造成了资源和经费的极大浪费。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科学规范的科技报告制度,缺乏公开、透明的信息管理。科技报告制度建设实施后,不仅将推动我国科技研发工作,还能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进程,从而推动我国的创新举措。

三、结束语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可能拥有创新所需要的全部资源和知识,即便具备这一能力,消耗的时间和财力对于企业或个人来说都是一笔庞大的数字。国家利用政府的强制,将社会各领域的科技成果集中管理,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一个共享平台,使科研人员和社会公众了解国家的最新科技动态,加快科研进程的同时,还能促进科研转化的进程,使科学研究真正转化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施向群单位为枣庄市科技信息研究所;施利群单位为枣庄市居民养老保险事业处)

参考文献

[1] 张铣清.对发展中国科技报告工作的探讨[J].中国科技论坛,1995(06).

[2] 范文.中国科技报告制度体系与运行机制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14(07).

[3] 石颖.美国科技报告制度的经验和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4(10).

[4] 胡红亮,王维亮,于洁.网络时代的科技报告体系建设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07(08).

[5] 范文,赵今明.中国科技报告体系建设研究[J].安徽科技,2014(01).

[6] 赵俊杰.美国科技报告体系建设概况[J].全球科技经济t望,2013(03).

[7] 王伦.打造“多位一体”的系统工程――中国科技报告体系建构研究[J].内江科技,2014(01).

第9篇: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本范文

【摘 要】 不同国家的石油天然气会计规范之间以及不同公司会计实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影响了石油天然气公司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文章分别对美国、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我国等国家和组织的石油天然气会计规范的发展变化作了归纳总结,并论述了国外石油天然气会计规范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研究对象主要是会计准则机构制定或的会计准则和研究报告,也包括监管机构的相关规定,以及石油天然气公司的实务和惯例等。

【关键词】 油气会计; 确认; 计量; 报告

一、前言

一般而言,采掘业包括矿产业和石油天然气(简称“油气”)业,油气业是采掘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很多经济体中都是非常重要的部门,但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会计规范之间以及不同公司会计实务之间,还存在较大差异,影响了油气公司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现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中还没有真正全面规范油气业的会计准则。

由于生产活动的特殊性,导致石油天然气会计成为一个特殊的会计研究领域。国际上,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为代表的主要发达国家,经过百年的发展,无论是石油天然气会计理论,还是企业会计实务,都比较成熟完善,其准则制定机构和监管机构等制定了一系列会计准则与监管规范,形成了相对规范完整的石油天然气会计理论与实务标准体系。

我国作为世界石油天然气生产和消费较多的国家,石油天然气会计理论和实务发展都曾一度处于相对不发达的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我国石油天然气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面临的问题与若干年前已经大不相同,我国会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会计问题实质上也是国际上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性问题。

二、美国的研究和实务

石油天然气会计准则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中的重要内容。美国是世界上对采掘业会计尤其是石油天然气会计研究最早的国家,研究成果很多,其相关会计准则规范也相对成熟。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先后了多个关于油气业的专门会计准则或相关的会计准则,美国证券交易监督委员会(“SEC”)也对石油天然气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提出要求。由于美国具有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美国SEC对会计规则的影响至关重要。

(一)美国的主要石油天然气规范和研究

1.早期研究

20世纪60年代,美国会计职业界和会计准则机构开始重视石油天然气资产确认计量方法的研究和选择问题。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研究采掘行业中财务会计和报告使用的各种方法,为其所属的会计原则委员会(“APB”)起草意见书提供建议。APB于20世纪70年代初以“采掘行业的财务报告”为题了会计研究公报第11号。该报告建议不再采用全部成本法,而只能采用成果法;规定以油田作为成本中心,与油气储量直接相关的发现前和发现后发生的成本都予以资本化,包括对最初已经费用化的勘探干井成本,以后又确定发现油气储量,予以恢复资本化。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AlCPA和APB的研究为美国1977年制定世界上最早的石油天然气会计准则奠定了理论基础。

2.1977年FASB第19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19”)

1977年12月,FASB了《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9号——石油天然气生产公司的确认、计量与报告》。SFAS19不仅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制定的历史上,而且在世界上关于石油天然气会计准则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就油气业投产前成本确认计量、矿区权益转让中的收益决定及披露等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规范,也对其他国家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研究制定石油天然气会计规范起到重要参考作用。但SFAS19规定只能采用成果法作为投产前成本确认计量的基本方法,引起了很大争论,导致许多中小石油天然气公司反对,并游说相关机构施加影响。

3.1978年SEC 253号会计系列文告(“ASR253”)

由于大量中小石油天然气公司的游说,SEC于1978年8月了《会计系列文告第253号——关于石油天然气生产活动的确认、计量与报告实务的要求》,规定石油天然气公司向SEC提交财务报告时,可以接受完全成本法作为备选方法。ASR253还认为,成果法和全部成本法都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都没有确认计量已发现的石油天然气储量的价值,相关性不强,都不能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ASR253提出,即以油气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的价值为基础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方法,要求以现行的价格,现行的开发成本、开采成本和现行的法定税率为基础,对石油天然气储量资源的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计算,折现率为10%,以此确定石油天然气企业拥有的石油天然气储量资源的价值和收益(成果)。储量认可法将油气探明经济可采储量价值化,油气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的未来估计价值应该作为资产。

可以看出,储量认可法的理念非常先进,认识到了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的会计信息相关性不足,但该方法在实现相关性的同时,因为涉及所有假设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难以满足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要求。因此,石油天然气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反对意见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