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硬件工程师转正总结范文

硬件工程师转正总结精选(九篇)

硬件工程师转正总结

第1篇:硬件工程师转正总结范文

关键词:EDA;教学;探索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EDA技术(EDA即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的缩写,EDA技术就是以计算机为工具,设计者在EDA软件平台上,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完成设计文件,然后由计算机自动地完成逻辑编译、化简、分割、综合、优化、布局、布线和仿真,直至对于特定目标芯片的适配编译、逻辑映射和编程下载等工作)已经普及到各个领域。当今国内各大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都开设了EDA技术课程,它因理论性和实践性强而迅速取代了传统的电子设计方法,是当今电子技术设计的趋势,但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技术更新速度快,需要教学内容、教学思想和教学资源都不断更新。如何将新技术有效传输,如何让EDA技术与现实生产生活中的例子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从认识技术到理解技术转变,使学生能够很快利用该技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

EDA技术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各高校对本科生实验投入有限,教师无法做到手把手带领学生进行一个完整的项目,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是应付学习,缺乏寻找硬件进行实训的主动性,以致学生学完以后仍然无法独立进行FPGA项目的开发。同时,学生在学习关于可编程逻辑阵列的结构特点、相互交叉点可编程内容时,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但这些内容对硬件电路设计,以软件语言的思维去改变硬件电路结构至关重要。可因为在理论课上一般是使用国内高校流行的教学硬件语言VHDL语言进行教学,会使学生错以为前后两个部分没有联系,进而感觉索然乏味,造成学习兴趣缺乏。

EDA教学主要是利用现代电子系统的设计方法,使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实现逻辑设计,同时也会讲授一些电路制作软件的使用以及仿真工具的使用。而因在市面上流行的硬件开发语言还有Verilog语言,加之各高校的教师掌握语言的熟练程度不一,也缺乏统一的教学指导,就导致各高校在讲授该门课程的时候,使用的平台各异,学生在学该门课程的时候往往满怀信心去学,结果到实际工作中却是面对另外一门语言。后续课程中,如SOPC系统设计,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很高,一般EDA课堂上也较少涉及SOPC的知识。学生在学习了EDA课程以后,往往感觉知道了一些,也会完成一些实训的小项目,但牵涉到如IP核等方面的技能时却不知从何下手。另外,由于FPGA设计的教学涉及方面很多,有理论学习部分,有实践应用环节,需要掌握新的计算机语言,熟练使用专业的软件平台,了解FPGA硬件内部结构,熟悉FPGA与电路的硬件设计,对理论教学、软硬件实验都有较高要求。除此以外,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基础结构、FPGA芯片内部硬件结构等内容的教学难度大,硬件程序语言的语法规则较多,而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硬件开发能更快上手,可是,高校现今往往在讲述这些前述基础知识后课时也基本完了,这样就使得学生少了一些时间进行系统的开发,也没有时间深入理解软核知识对FPGA开发的重大作用。

改进EDA技术教学的方法

EDA技术教学主要依托的器件是可编程逻辑阵列,其课程结构可以分为:芯片内部结构演变发展及原理;硬件描述性语言;可编程片上系统设计。这三部分在EDA课程中有不同的比例。有的高校将这三个部分合为一门课程讲授,在笔者所在学校,是将前两个部分归为一门课程,后一部分归为一门课程。不论采用哪一种课程归属方式,这三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其目标是要让学生快速理解可编程器件的基本原理,从而能够自主完成系统设计。这就需要一个又一个系统的真实的实训案例教学,让学生能从原理理解、程序设计、系统分析等方面得到训练。使学生从孤立的设计到系统设计的转变,利用“逐项引导+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结合项目开发的课堂引导教学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从可编程逻辑阵列的原理入手,引导学生进入FPGA的教学中,效果甚微,学生感觉无法理解,也不知这些原理究竟有何妙用,无法真正熟知FPGA的强大魅力所在。为此,后续教学中,我们试图引入案例教学,因为在学习EDA课程之时,学生基本上都有单片机学习的经验和过程。在给出案例的时候,有意识地让学生去思考,如果这个项目用单片机开发该如何进行?何处需要改进?耗费资源多少?速度多快?当学生已经进入硬件设计的殿堂之后,让学生首先观察同一个项目,用FPGA开发有何精妙之处。第一个项目一般是由教师给出,引导学生逐步讨论,然后自学、归纳、找出与单片机的相同与不同。让学生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和总结问题经验的能力。例如,在学生的第一次课中,教师给出多路彩灯的实际案例,先让学生以单片机的思维去解决问题,他们一般能够很快入手。当换成FPGA的思维后,学生突然之间就能感觉到FPGA的强大,花样彩灯在变换过程中,利用硬件描述性语言并行思维的好处。教师可鼓励学生多提方案,并对方案论证辩论和反驳,得出最优方案。通过这样的一个简单但是却完整的过程,学生对FPGA的设计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加深了理解。再来学习FPGA的原理、相互交叉逻辑点的编程组合,学生就会非常有兴趣,也不会望而生畏,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入门引导的学习问题。

2.组建兴趣小组,进行以学生为主的项目实践教学

我校的FPGA教学配备了Altera公司的实验套件,同时,也为每五人一个兴趣小组配备了简易的FPGA开发板,实验室同时也配备了SOPC实验平台。这些成梯队的实验设备的配备,不论从性能上还是拓展学习上,已能完全满足学生学习FPGA的需要,学生平时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课下兴趣小组进行实践开发验证,笔者鼓励他们扩展应用,解决一些学科方面的问题,如林业物联网监控系统、数据处理等。学习之余,优秀团队提前进入毕业设计以及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团队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真正感受到FPGA的魅力所在,自觉钻研,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对于动手能力特强的学生来说,简易的FPGA开发板已不能满足其需求,学生就会转移学习兴趣到SOPC实训中去。学生在一年多的训练中,已俨然达到了对一个初级工程师的要求,工作也是得心应手。这种课下兴趣小组以及我校本科生创新基地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很好地训练学生,同时,也可有效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带动一大批学生积极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也能带动整个专业良好的学习风气。

3.建立网络教学体系,弥补学时不足的问题

当前,全球正流行MOOC教学模式,我校在探讨MOOC模式教学过程中,也根据自身的特点,开设了第二课堂。平时课堂上的讲授,学生都会产生很多问题,在课下通过实验验证中,也还会有一些不同问题。针对这个特点,我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鼓励学生创建FPGA的QQ讨论群,让教师也加入其中,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解决问题,同时,要求教师将关键知识点、设计过程中的重要之处,都放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供学生下载查看,并提供讨论区供师生交流互动。另外,为了弥补教师工程实训经验不足的问题,我们广泛联系,邀请了很多FPGA企业中的工程师加入这个平台讨论。这种网络形式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使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

4.引导学生逐渐掌握Verilog语言

目前,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大公司也相继转型使用Verilog语言,而纵观国内高校的教学,很大一部分高校还在使用VHDL语言。究竟是选择VHDL还是Verilog语言,笔者认为都是可以的,但是,如果高校在教授VHDL语言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硬件开发思维后,也应该要讲授Verilog语言,毕竟从主流发展来说,Verilog语言已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同时,因Verilog语言是以C语言为基础,学生也很容易接受,这样,语言教学学时就会减少很多,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其他实践中去。同时,EDA的后续课程中如SOPC设计也有很多是从Verilog语言的角度去讲授的。我们的思路是语言是载体,不要花大力气去讲授,而应多花时间去引导学生如何进行硬件开发。VHDL和Verilog语言都应该花些时间告知学生,让学生能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才不会感觉到对某门语言非常陌生而不知从何下手,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工作的上手能力和应聘的成功率。

5.将SOPC教学引入到EDA教学中

SOPC技术是当今电子设计的主流方向,很多计算机类学生,他们没有电路基础的知识,也无法理解CMOS、TTL等原理,但是他们的强项是计算机语言编程,而SOPC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可以将软件思维编程以硬件结构实现,这是以后硬件电路设计发展的一个方向。没有SOPC的体系,EDA就会逊色不少。随着FPGA技术的成熟,SOPC教学也逐渐引入到本科教学中,教学重点也不再关注基础性知识学习,而应该将重心放在系统设计领域,从硬件语言的设计转移到C/C++语言设计,使SOPC的功能能够以C/C++语言的形式体现,使功能更具体化。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中,要力求使学生体会到各个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与融合,进而感受到FPGA的强大魅力,自觉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意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习好EDA。

结束语

EDA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有它自身的系统性和要求,目前,很大一部分高校在教学过程中都将精力放在语言教学上,容易使学生认为这是一门硬件语言课程。我们要改变这种思维,合理安排语言教学学时,以案例教学为出发点,引导学生理解FPGA的原理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一个又一个的项目实训,而后,将学生引入到SOPC的体系和思维中,让学生深刻理解一个系统不仅有“器官”,而更重要的是有“心脏”。真正达到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让学生身临项目实训之中,更好更快地掌握技能。同时,教师也要改变以往总是讲授VHDL的思维定势,逐渐引导学生掌握Verilog语言,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才不会对自己没有见过的语言产生陌生感。EDA技术课程,前沿性很强,待学习待掌握的方面还有很多,学生要学习,教师更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把这门专业课程讲授好,才能使学生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张玉叶.《EDA技术》课程教学思路与创新方向探索[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13(3):142-144.

[2]晏伯武,田嵩.EDA技术及其教学相关问题的探讨[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10(2):63-67.

[3]高飞.EDA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3(11):85-86.

[4]贾佳.EDA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大众科技,2011(4):168-169.

[5]周莉莉,周淑阁,井娥林.FPGA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与研究[J]. 实验室科学,2013(6):65-66.

第2篇:硬件工程师转正总结范文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1-0000-02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把自己融入到学生群体中,使之成为其中的一员和学生共同面对生僻枯燥的计算机教学课程。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用素质教育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利用大学生这一年龄层次心理特征的积极因素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共同建立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这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带领学生从简单的计算机基础开始,引导学生对计算机课程产生兴趣,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工作目标。

一、师生关系和谐的理论依据

我国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国家。教育应当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要从人的角度看世界。我国应试教育的出发点等等因素导致了今天我们面对师生不和谐的局面,要解决这个局面需要我们改变教育观点,使教育方向不再是为了升学,而是为了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繁荣是为了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与繁荣,也是为了个人价值的体现。人类自身的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促进个体的人的和谐成长与发展是大学和社会的主要工作和责任。随着人们的社会化进程越来越高,如何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然的关系,对社会、对组织乃至对个人的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师生关系作为一种重要的隐性资源对大学生的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主要表现体的是“和谐”,它的表现是和舟共济、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意蕴。“谐”即为相合之意,强调顺畅、协调、力避抵触、冲突。“和谐”作为合成词汉语词典的解释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也就是和睦协调之意,即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统一、协调、稳定、有序。“和谐”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理解,作为描述客观规律性的概念“和谐”就是规律作为表达主体主观感受的概念,“和谐”就是美作为表达主客观相互关系的概念和大学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研究,“谐”就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融洽,作为社会观念和谐是一种人类社会追求的美好的价值观。总之和谐的核心内涵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它不单指完全统一而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师生关系现状

我国目前大学师生关系是一种单纯的知识传授结构方式。计算机教学是一个课堂气氛很不活跃的科目。教学中涉及的是大量的理论和数据的应用,教师带领学生对一些应用数据进行推导和演示的时候都以极端谨慎的治学态度共同面对眼前的计算公式和推导论点。课堂气氛比其它科目多一些严肃和认真,由于计算机教学对数据要求的精确程度很高、课堂气氛就过于严重,直接导致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气氛过于僵化、死板,缺少生机和乐趣,于是造成了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师生关系不和谐的现状。

大学生是人生观已经形成的成年人,具有很强的独立意识和自尊心。现在是信息过剩的时代,获得知识的途径也多种多样,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日渐减少。再加上由于社会商业化的社会风气导致学生和老师之间在知识沟通上也具备了商业的影子。

三、教师带领学生认识计算机基础构造

计算机基础教育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计算机产生兴趣首先需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构造。计算机有两大部分组成一种是硬件构成,一种是软件构成。我们计算机学科研究里接触到软件的内容较多,因为软件的具体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计算机的硬件构成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硬件的构成是了解整个计算机工作原理的基础,主板、CPU、光驱、内存、硬盘等硬件的每一个存储系统和运算系统的具体工作方法和工作原理都是计算机能够正常运转的关键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以理论抽象的东西为学生展示虚拟的数据,基础教学的宗旨是“基础”,只有基础打好了在将来数据库的应用、程序的编写等方面学生才能做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师生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就是把课堂气氛从生硬的理论教学中解放出来,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走进计算机的世界。如教师带领学生亲自组装计算机硬件等,这是构建多媒体的基础工程的开始也是计算机基本构成的详细了解。

在大学课程里,开展基础教学的工作不同于其它教学模式,大学教学纲要基本上都是知识的反复递进和问题的深入探讨所形成的高层次知识结构的教学。计算机基础需要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使学生去了解计算机的构成原理和运行模式。例如:“主板是如何把各种工作组件合并归结到一起,用弱电流的方式支持其它组件进行工作的,电流电压的稳定直接影响到主板的工作状态。”使学生在教学中认识到不同的电流对主板的损伤程度不同,满足额定电压对计算机正常工作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会有各式各样可以激发学生潜能和兴趣的问题点在课堂上出现,教师可以运用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及时的抓住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做准确的引导,使学生把思考问题的方式充分展开,以带动全班同学对问题的广泛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师生们共同解决一个学术上的问题,也是师生关系和谐的诱因。

四、构建和谐气氛改革计算机软件教学的枯燥乏味

第3篇:硬件工程师转正总结范文

关键词:嵌入式;教学改革;课程改革

一、前言

近年来,嵌入式技术日渐普及,在通讯、网络、工控、医疗、电子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嵌入式系统已成为当前最有发展前途的IT应用领域之一。另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目前嵌入式软件人才缺口每年为20万人左右。

近几年工科院校在本科高年级开设了嵌入式系统应用课程,而高职院校却只有很少。面对企业巨大的人才需求,高职院校需要在嵌入式教学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二、岗位分析

人才需求庞大,作为高职院校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这些问题摆在面前,如何解决,需要用什么方式解决?这首先需要了解企业有哪些岗位,哪些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

对此,笔者走访了20多家嵌入式开发设计公司,仔细研究了其运作流程,分析了其岗位设置,大致如下——

研发部的工作主要分为软件组、系统组和硬件组,按照岗位职能可进一步细分:

软件组:应用程序开发工程师、音视频开发工程师、图形界面开发工程师

系统组:系统工程师、驱动工程师

硬件组:电路原理图设计工程师、PCB设计工程师、FPGA开发工程师、单片机开发工程师

销售和技术支持部门:售前工程师、售后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

哪些岗位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呢?通过对企业进行深入的走访和问卷调查,获得500份访谈资料和2000多份调查问卷,得到以下数据,70%~95%的人认为高职院校学生适合以下岗位:技术支持工程师、硬件测试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硬件维修工程师、贴片焊接工程师、应用软件工程师(C/C++、Java、linux、wince)、PCB设计工程师。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除了系统组岗位不适合外,高职生适合的岗位还是非常多,既有职能部门,也有研发部门。

三、岗位能力分析、教学改革

从企业的需求出发,找到了高职院校学生适合的岗位,根据对岗位需要的技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转换成院校的课程后,得出以下数据:

软硬件交叉部分:C/C++语言、汇编语言;微处理器体系结构;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单片机原理;嵌入式操作系统原理(Linux、Wince、Vxworks)。

硬件部分:电子电路设计知识,接口电路程序设计;EDA工具;SDL、FPGA、PCB设计;焊接结构设计、制造、管理;硬件的测试与调试。

软件部分:JAVA.NET、脚本程序编程语言;GUI开发,网络编程,多任务编程;嵌入式系统程序设计过程,软件工程;内核定制与裁剪、文件系统;软件测试技术(黑、白盒测,回归、单元、集成)。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企业需要的嵌入式岗位都需要复合型的人才,精通软件的还要了解硬件知识,精通硬件的还要了解软件知识,还对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

以前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有:①把硬软件割裂开,硬件放在电子专业,软件放在计算机专业。没有软硬件交叉学科。②开设了嵌入式教学的学校,学生最后没有分方向学习,什么都学,最后造成什么都不会。

所以我们必须对现有的课程设置作出调整。调整如下:

①大力压缩不必要的基础课;②第2学期和第3学期开始学习交叉部分基础学科;③第4学期开始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方向学习,软件方向学习软件核心课程,硬件方向学习硬件核心课程。

四、总结

通过重新对教学计划做出调整,既解决了硬件学习和软件学习割裂的状况,也解决了高职嵌入式教学改革的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总之,只要教学规划得当,教学措施有效,高职院校完全可以使学生真正进入嵌入式系统行业。

参考文献

第4篇:硬件工程师转正总结范文

【关键词】110kV总变电站,微机保护监测系统

中图分类号:TM631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随着数字化变电站的不断发展,总变电站微机保护监测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变电站的核心配置之一,具有重要的地位作用。变电站微机保护监测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下面将结合系统硬件结构和配置,分析变电站微机保护监测系统存在的相关问题。

二.变电站微机保护的组成及特点

以微型计算机为基础,将传统变电站中的继电保护、自动控制和远动、监视控制等功能组合到一起,以一个由计算机硬件、功能性软件以及数据通信网络所构成的系统来代替,这个系统即被称为变电站微机保护系统。微机保护的一般由微型计算机、输入输出、数据采集、通信接口、电源以及人机接口等六个部分功能组成。相比于传统变电站的继电保护,微机保护特点如下:

1.可靠性更高,软硬件更加智能,具有很强的巡检和自检能力,一旦自动检测出硬件方面的故障,就会发出报警信号,同时将其跳闸出口回路闭锁。此外,软件可以对输入的数据进行检验并纠错,还可以对干扰进行自动识别和排除;

2.保护动作具有更高的正确率,由于先进控制技术的采用,不仅运行的正确率得到了保障,而且故障分量保护也得以实现;

3.功能的可扩充性强,如自动重合闸、故障测距、故障录波以及波形分析等功能都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扩充;

4.良好的人机界面保证了微机保护的适用性和维护调试的便捷,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软件方法来对其结构和特性进行改变。此外,微机保护系统的硬件可以标准化生产,通用性好,功耗也更加节能。

三.系统硬件结构及配置

1.系统硬件结构

RCS970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监控系统采用分散分层分布式结构,系统从整体结构上分为三层:站控层、网络通信层、间隔层。站控层由本地后台服务器、保护工程师站、五防系统等构成。通信采用100M工业以太网。间隔层主要由保护单元、测控单元等组成。网络通信层应支持单网或双网,支持全以太网,也提供其它网络,通信方式采用CAN现场总线,支持双网通讯,通信层由CAN网关、保护管理机、规约转换器等组成。

微机监控系统:分为站级控制层和间隔级控制层,网络按双网配置。站级控制层设备按远期规模配置,采用基于TCP/IP协议的自适应10/100M双以太网结构(A、B网)。间隔级控制层设备配置双以太网接口,将采集和处理后的数据信号,经双绞线传输到站级控制层,各间隔级单元相互独立,不相互影响。应用层协议使用IEC61850国际标准。

视频监控装置:将变电站的视频信号与音频信号传输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接收视频信号与音频信号后进行监控、存储、管理。主要监控、记录变电站的安全以及设备的运行情况,监测电力设备发热程度,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事故情况,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提供事后分析事故的有关图像资料。同时它还具有防火、防盗等功能。RCS9700设置串行通信口与视频监视系统连接,视频监视系统智能设备的通信规约符合IECC61850国际标准通信规约,完成各种通信协议的转换,使计算机监控系统获得所需数据。

系统通讯能力:系统具备为双串口、双网络通讯能力,系统配备相关通讯接口及通讯设备。监控系统与调度SCADA系统能同时实现以串口方式及网络方式同时进行通讯,选用的通讯规约为DL/T634-5-101-2002、DL/T634-5-104-2002和新部颁CDT。远动通道具备2路数字串口通讯、2路数字模拟通讯、2路网络通讯。通道具有防雷、过压保护装置。

2.系统硬件的配置

监控主机:用标准的、网络的、分布功能和系统化的开放式的硬件结构,满足IEEEPOSIX标准。测控装置面向对象设计,采用统一的硬件平台、统一的软件平台、统一的数据库管理。装置采用32位CPU和DSP硬件平台,14位以上高精度模数转换器,采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利用冗余硬件、自诊断和抗干扰等措施达到高可靠性。

操作员、工程师工作站:系统配置一台操作员工作站和继保工程师站。能在正常和电网故障时,采集、处理各种二次装置信息,并充分利用这些信息为继电保护运行、管理服务,为分析、处理电网故障提供支持。继保工程师站具备多路数据转发能力,能通过网络通道向调度中心进行数据转发。

微机五防工作站:系统配置一台微机五防系统,防误操作功能比较完备。

电源:系统站级控制层交流电源由在线式UPS供电。其他交流电源由站用变交流系统提供。二次设备室的设备由变电站直流系统220V电源供电。

3.系统各装置优化组合

主变保护及测控装置、110kV线路保护装置采用分组屏方式,布置在主控制室。10kV馈线、所用变、站用变、电容器组等间隔层设备采用嵌入式RCS-9000系列C型微机保护测控装置安装在高压开关柜上。其它智能设备可通过通信口接入监控系统。RCS-9700综合自动化系统具备为双串口、双网络通讯能力,系统配备相关通讯接口及通讯设备。监控系统与调度系统能同时实现以串口方式及网络方式同时进行通讯,选用的通讯规约符合IEC61850国际标准通信规约。远动通道具备2路数字串口通讯、2路数字模拟通讯、2路网络通讯。

四.微机保护配置问题

变电站微机保护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较高,在二次继保系统的施工中,保护系统的相关配置也面临一些需要调整的地方。

1.变压器保护

变压器的保护分为主动保护和后备保护。两种保护的装置要求不一样。主动保护需要配置速断、差动、温度和瓦斯等保护,同时能进行35kV侧断路器装置的故障监测,油温测量和风扇控制也是必不可少。微机保护系统要在具有非电量保护的情况下,才能接受变压器发出的信号,将所接受的信号作为事故记录,启动装置的跳闸继电器,并且将动作信息打印出来,通过信息管理机传递给监控系统。后备保护装置的配置和主动保护的大不相同,虽然都是进行变压器的保护,但是使用的装置和原理却大相径庭。后备装置的主要保护功能范围是过流、零序过压、零序过流、负序过流、过负荷、过励磁及间隙过流重合闸等的保护。该保护系统要在完成上述保护任务的同时完成运行参数测量、状态监视及控制。在进行上述一系列保护工作的时候将故障时的相关波形进行记录。后备保护装置的信息传输主要利用CAN总线,联接通讯单元的上位机,向调度中心传输信息。

2.线路保护

变电站中微机保护系统进行的线路保护是一套将电流保护、电压保护和三相重合闸相结合的线路保护。在这套保护装置中,进行配置就要考虑使用两个CPU插件。其中的一个插件要满足32位微机处理器构成保护和重合闸的功能单元,另外一个CPU则是总线不出芯片的单片机,以此构成通用的人机接口单元,只有满足两个CPU的线路保护装置才是完备的保护装置。线路的保护中,主要是由具体反映相间故障的三段式相间电流保护,还能反映小电阻的接地系统需要的零序电流保护。这项微机保护系统也能在重合闸和TV断线上实现自动检测。线路的微机保护可以进行低频减载,进行遥测、遥控和遥信的操作,也能在运行稳定的前提下,完善自检功能。

3.电容器组保护

该微机保护装置的保护范围很广,电容器保护主要是电流速断、过电流、过电压和低电压、不平衡电压等的保护。与其他的保护装置一样,在电容器微机保护系统中也配置了相应的系统进行运行参数测量、状态监视和控制等一系列监控功能。变电站微机保护系统的配置,要根据设备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软件,但是变电站中涉及到的许多运行参数的记录和监控则是每个保护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配置。变电站保护装置的微机化程度会不断增强,这也从侧面指出,在二次继电器保护的改造中,施工的质量和人员技术要求将越来越高,要高质量地完成相关工作,就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折不扣地落实相关措施。

五.提高可靠性的其他措施

1.系统容错设计技术

系统容错设计主要是指在硬件结构上采用冗余技术。硬件冗余技术主要有三种方法:静态冗余法、动态冗余法、混合冗余法。使用冗余技术设计容错系统,是为使各模块的工作彼此不受影响,各模块的时钟也应完全独立。

2.装置故障自动检测技术

装置的元器件损坏可能导致保护装置拒动或误动,也可能导致监控装置传输误码,所以要求装置上的元器件损坏时,应立即发现并报警,以便迅速采取措施予以修复。目前,微机保护和监控装置的硬件故障,都可以准确地查出损坏元件的部件并显示相应的信息。

3.对保护和监控装置出口回路的监控和闭锁

加强对遥控和保护回路的出口异常状态监视和必要的自动闭锁功能。对保护出口前,可以利用几个并行接口的不同位,使CPU必须执行多条指令才能构成跳闸条件,这样可以避免误动;遥控对象、执行继电器等在命令尚未下达的情况下,其常开触点不允许闭合,并对其触点进行监视;一旦触点状态不正常,能及时报警并自动闭锁执行回路。

4.从系统电路设计和结构形式上提高可靠性

微机保护和监控装置系统可以采用单CPU、双CPU备用方式以及多CPU方式。采用单CPU的系统,一旦此CPU出故障,则全套系统就不能正常工作。采用多CPU分层控制系统,把保护和控制装置分成各个功能单元,每个功能单元独立工作,互不干扰,当某一回路的单元部件发生故障时,可整体更换,而不影响其他回路的正常工作,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5.防止人为失误措施

当人在大脑疲劳或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往往容易发生误操作。对于那些绝对不允许误操作的地方,设计时应考虑预防措施,以保证设备安全可靠地正确操作。例如,对断路器的分合闸,必须在硬件、软件上进行多重校验,在硬件上应设有操作锁,操作时必须打开规定的操作锁方可操作。

六.结束语

总之,变电站微机保护监测系统随着微机化程度的不断增强而增强,对施工的质量和人员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只有完成高质量的工作和不断的学习新技术,实施相关措施,才能使变电站微机保护监测系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龙军.关于变电站微机保护系统的若干问题探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9(4):205.

[2]张恩伊.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现状与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9、101.

[3]孙志祥,晋伟平,杨俊宏,彭志勤,周佺宪[J].110kV数字化变电站建设.云南电力技术,2011年6月第35卷.

[4]吴卫民.110kV数字化变电站二次系统检验规范的研究[J].华东电力,2010年7月第37卷第7期.

第5篇:硬件工程师转正总结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室 实验室管理 设备维护

引言

高校计算机机房以其优良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技术不仅担负着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而且关系到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和自学能力的提高。[1]由于机房使用率高,使用需求多样化,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工作量大等原因导致在管理上难度较大。因此,管理维护好计算机机房是保证计算机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减轻计算机任课教师和机房管理员的工作强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本文结合机房管理工作实践,从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实验教师的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当前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设备数量较多, 使用频率高, 管理维护人员较少,这给机房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带来了很多的麻烦。我院有7个计算机软件实验室,计算机数量近700台,但只有四名专职实验教师,要负责实验室日常卫生、安全管理、设备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实验室开课较多,日常维护只能利用课外实验教师的休息时间进行,工作压力很大。

2.计算机实验室的使用对象是学生, 现在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 在他们尝试的过程中往往会有意或无意地造成计算机系统瘫痪、感染病毒等等,这样就会给计算机实验室日常维护带来许多麻烦。如何科学地做好计算机实验室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既充分发挥学校计算机实验室的作用, 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不受影响, 这是实验室管理人员亟须解决的问题。[3]

3.实验教师工作量大,要管理大量的高档精密仪器设备,责任重,加之长期以来对实验工作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一些实验教师工作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

二、加强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应当制度化,要制定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进行管理,使管理工作有据可依并落到实处。制定实验教师管理制度对实验教师的日常工作进行规范、指导,并形成严格的监督机制,奖惩分明,提高工作效率;制定计算机实验室设备管理办法,对实验室设备进行科学管理,对设备的转入、借出、维修、报废等进行详细跟踪记录,最好能用一套科学实用的设备管理系统,这样能大大减轻实验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制定学生在计算机实验室必须遵守的使用制度,指导学生规范操作,不做破坏性操作,保持环境卫生,文明上网等。各项管理跟上了,实验室才会有良好的人文环境和高效运转的计算机设备,才能实现实验室的使用效率最大化。

三、加强实验室软硬件的日常维护工作。

计算机实验室软件的安装与维护是计算机实验室正常高效运转、使用的保障,计算机设备更新换代比较快,计算机软件的更新也很快,可能一年前还在使用的软件到现在就已经陈旧不用了,取而代之的是更新版本的更加实用的软件,计算机教学也是要将当前最前沿的计算机技术传授给学生,所以计算机实验室的软件更新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与理论教学相一致。在日常使用中,计算机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故障,有的是人为的,有的则是设备的损耗,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实验管理人员要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进行检测维修。经过技术判断是软件的故障则要对软件进行维护,如重做系统、重新安装软件、升级杀毒软件及防火墙等等;如果发现是硬件故障则要进一步排查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如显示故障、主板故障、硬盘故障等等。我院有近700台计算机每天在高效的运转,而且型号各异,一旦出现大面积的病毒发作或是系统故障,就给管理人员带来很大的麻烦。但近几年学院对实验室十分重视,更新了设备,购置了一批带有硬盘保护卡的品牌计算机,这给维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平时可以给系统盘加上数据保护,即使学生进行了破坏性操作或是病毒发作,都可以对硬盘进行保护,开机后数据会自动恢复到初始状态。同时,网络同传功能也为维护节省了时间和工作量。对于一些还未淘汰的旧型号机器,我们目前采用的方法是使用还原精灵保护系统数据,使用Ghost软件对硬盘进行数据备份和系统恢复。

四、实验教师的管理

实验室管理中实验教师的管理也是重中之重,只有充分发挥了“人”的作用,才能使实验教学顺利进行。实验教师工作量大、烦琐而枯燥,有的时候甚至因为一个故障要反复检查,可能因为一个小毛病而浪费一个甚至几个小时的时间,工作中需要极大的热情与耐心。在实验教师的管理上不单单要制定规章制度进行约束,还要充分为他们着想,在平时的工作中给予鼓励和肯定,在职称评定及待遇上与同级别的教师一样对待,不要让他们产生低人一等的感觉,事实上他们的工作也确实十分重要。并要经常组织教师外出进修学习、进行学术交流,了解当前的前沿科技,对做好他们的本职工作和自身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提高实验教师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也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五、结束语

高校计算机教学离不开实验与实践操作,计算机实验室是为学生们提供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良好平台,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计算机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管理部门要在制度上进行完善,实验人员要在日常工作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软硬件学习环境,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才能逐步实验我们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旭健. 高校机房管理与维护的探索[J]. 价值工程,2011年26期:271

第6篇:硬件工程师转正总结范文

【关键词】 西门子s7-1200 任务驱动 具体实施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4(b)-0040-01

可编程控制器是机电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因为是专业课,学习这门课程的难度在于课程的理论性较强,而综合实践能力在教科书中体现较少。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没有把握可编程控制器的教学指导思想,在课堂过分强调理论的教学,以教授为主,这样势必会造成学生越听越乏味,甚至对这门课产生畏惧情绪,学生的自我探究和自我学习能力大大打折扣。根据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要把学生打造成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兼具的有技能的的专业人才,那势必在教学中要又创新精神,实践证明,在s7-1200的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能够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1 任务驱动的含义

任务驱动即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一个目标、基于几项任务来完成的,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适合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的教学。

西门子s7-1200可编程控制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展特点的课程。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构造出的全新模块式的教学内容体系是按照“注重基础知识,以培养实践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及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指导思想把各项理论知识和硬件结构及原理分解到各个具体的实例中,通过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各个实例来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2 在单片机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针对某个任务,教师和学生都有明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助于有的放矢,提高教学质量。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可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有利于软硬件知识的相互联系。原来分离的软硬件知识点都集中在一个个的课题任务中,通过完成这些课题,也就学习和掌握了软硬件知识,有利于学生从系统、整体的观点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

3 任务教学法在s7-1200中具体实施举例

3.1 项目要求分析

通过学生对所接受的电机正反转控制进行具体分析,掌握任务所涉及的内容、所需知识要点和难点、解决任务的大致步骤及方案等,这是学生对任务进行了解的过程。要完成这个项目首先学生应熟悉s7-1200的基本逻辑指令,理解电机如何实现正反转控制的,是通过什么实现的,本案就提出了互锁的概念及解决互锁的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必须对学生在信息加工及意义建构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与帮助,不要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要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启发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3.2 查阅

学生根据所接受的任务广泛地查阅资料。学生可以借助图书资料,也可以借助网络,旨在借鉴其他人的思路和想法,为完成任务积累经验,避免大的错误。这是学生主动自主完成任务的前期重要过程。如学生需了解电机正反转电路的结构和s7-1200是如何实现控制的,并且要知道s7-1200的编程软件是如何使用的。

3.3 实施

学生对所接受的任务经过分析、查阅,提出具体的方案并付之于实施。这是5个过程中最重要的过程,是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过程。学生所学理论知识能否付诸实践,其设计正确与否,都只有通过任务的实施来最终加以验证。这个过程也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认识、再学习、再提高和开发创新意识培养的过程。

针对s7-1200对电机正反转的控制学生实施的步骤:

(1)要求学生画出电路图并根据自己所画电路进行电路的连线。这个环节锻炼学生连线的动手能力。

(2)完成I/O地址表,也就是说s7-1200的输入输出端口要明确。

(3)编写梯形图并调试。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具有编程和调试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能熟练使用TIA软件,并在软件界面先创建新工程——添加设备-选择所对应s7-1200的cpu,然后新建plc程序,在编写程序界面输入自己所编写的控制电机正反转的plc梯形图,然后进行编译,编译无误后进行——downloadtodevice,如果计算机和s7-1200是以太网连接,就要确认plc和计算机有无连接。

(4)实现s7-1200对电机正反转的控制。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具有故障排除的能力。程序写入plc后按动正转的控制按钮,看是否又电机的正转、反转和停止现象。如果没有此现象需学生对自己所完成的任务进行排故。如学生不能自行排故,教师应辅导学生排故。总统过排故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修改。在完成任务过后,对任务进行反思,能否对任务进行更优化的设计,包括硬件电路和软件编程方面的优化设计。对任务以实验报告的方式进行总结,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知识的内化,迁升。

3.4 评价

这是教师对学生所完成任务的评价过程。学生将任务的完成情况展示给教师,教师针对学生的成果给出细致的评判,指出哪些方面可取,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同时提出合理的建议。学生通过这一过程不但了解了自己的任务完成等级,而且通过教师的评判讲解也感觉受益匪浅。

4 总结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注意任务的整体性、适当性、可操作性和真实性。在可编程控制器s7-1200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后,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学中做,充分跳动了学生学习s7-1200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动手、观察和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作为驱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和教师的现场指导,理论变成实践操作,从而完成知识的学习并达到教学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第7篇:硬件工程师转正总结范文

1.1认识片面,重硬件轻软件重硬件轻软件,重开发轻维护是网前信息系统建设较为突出的问题。不少单位重视硬件的购买,认为购买了一批设备,通过传输介质连成网络就是“信息化”了,忽视软件工程,更不了解软件才是MIS的根本内容。MIS本身的高技术性、高难度性是造成系统难予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不能理解这个重要因素势必造成系统维护和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网络的建成并不一定意味着信息化建设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信息化管理不能包含所有教育的内涵,但没有信息化是缺乏深度与前景的。

1.2规划不合理,重复建设造成浪费高校信息化建设要达到什么目的,如何实施等等,都应该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并经过专家充分论证。但我们的现实情况却经常是信息化的建设独立于高校整体建设之外。一般认为,购买的硬件、软件和网络设备越先进越好,系统软件功能越强越好,数据库软件档次越高越好。事实上,平台越先进,设备越复杂,应用软件反而越不易于开发和维护。当教职工应用水平有所提高的时候,新的要求被提出,旧的体系不能满足需要,一些细节的瓶颈制约了整个网络体系的发展,这个时候重建网络结构的成本就非常高。

1.3沟通协调不够,信息孤岛普遍存在“信息孤岛”产生主要是由于指导部门没有及时有效的指导教育信息工程的建设,没出针对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长远规划,也没出台统一的标准,致重复投资的情况十分严重。“信息孤岛”形成的原因,还有各教育机构在地区与地区之间,高校与高校之间相互不合作,不但不能加强信息共享,反而造成信息封锁。

1.4教师、行政、教辅人员应用水平有限,资源技术利用率不高从目前一些高校教育信息化实施情况来看,由于有些教师对与信息化教育相匹配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不重视甚至根本不去考虑,造成一个“怪圈”。一方面认为投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费短缺;另一方面花费了大量资金建设起来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室、远程教学信息网络系统、校园网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和大量的教育信息资源却闲置在那里,对一线的教学改革起不到多大的实质性作用,仅成为供检查、参观、炫耀的奢侈品,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面临升级换代的贬值风险。

2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2.1信息化建设应该纳入高校全局发展之中高校领导对教信息化的态度和观念是知识管理的关键。领导的重视并亲自参与是系统建设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对“领导工程”、“一把手工程”重要性的认识必须到位。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要有长久的发展,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必须做到“建、管、用”并重,三者相辅相成。硬件建设是前提条件,没有一定的硬件环境,教育信息化就缺少必要的条件;设备管理是基础,管好设备,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体现设备的价值;有效运用是最终的目的,只有真正使用起来,才能确保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和水平的提高。因此,“建、管、用”是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三个基本而且重要的构件。

首先,校园信息系统建设必须要有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要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建设工程之中。在实施过程中,应做到以“内力为主,外力为辅”,即高校要有信息需求愿望作牵引,这是实施系统建设的原动力。如果说系统建设初期“外力”是一种有效的牵引而又必须遵从的话,那么,当系统建立起来之后的进一步完善,并使之不断上升到一定的层次时,则必须要有高校本身的信息化需求作为内在的驱动动力。其次,任何一个单位的信息系统其功能会随着管理模式的变化而增减。其应用也会随着用户思维的发展而不断变化。高校建立信息系统,必须要拥有自己的技术力量,有一支为推进信息化建设而坚持不懈、技术水平与思想素质都较高的骨干队伍。要做到领导、业务专家和计算机人员的,三结合”。另外,高校信息系统建设切忌“交钥匙工程”,这样做会留下很多后遗症,而且不能培养出自己的信息技术人员。

2.2强化定期培训,不断提高高校教工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广大教师既是适应管理的主体,更是信息化管理的最大受益者,只有焕发出他们的极大热情,信息化才会真正成功。现代信息技术促使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模式,都随之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自然地,被视为课改之关键的教师,其职能、角色的定位,也将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的管理者及研究者”。这种新型教师的职能转变,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使得高校教育信息化必须包含现代化师资培训的重要内容。

2.2.1教师转变理念,熟练掌握各种信息化技能。要深刻认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主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学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要时刻注意接受新鲜的教学理念。高校多让教师到外面听课学习,把外面的先进教学理念带回高校。广大教师也要把学习掌握的信息化技术落到工作实处,全面提升自己的计算机操作、运用水平。

2.2.2协作学习,科学培训。计算机的软件很多,对于普通教师来说,至少也要四五种。许多教师电脑入门后都会感慨缺乏较高层次的培训机会,想继续学习只得埋头自学,学得很累,提高却很慢。一种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是一一协作学习法,即在校内组成学习互助组,根据各自学习兴趣、工作需要进行学习分工,取长补短,人人都是学生,人人都是教师。培训的内容也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了解计算机软硬件的基础知识,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掌握一种文字编辑软件,还要学习网络的基础知识Internet的基本操作,学些计算机及信息网络的安全保护知识和法律法规。

2.2.3创建学习型教学,形成知识共享环境。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严重缺乏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另外一个方面有些经验丰富的教师掌握了非常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如果每个人都能毫不保留地共享资料、经验、课件等资源,那么将实现全局范围内由个体的知识转化为集体的,由隐性的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使个别的、零散的知识加工综合成为系统的知识,创建高校内部的知识地图,避免出现信息孤岛或信息垄断现象。分享和利用知识往往是不自然的行为,知识共享需要知识管理者的推动,要建立一种信息化氛围,明确知识产权,将知识行为纳入到考核机制中去,打破边界森严的组织结构,这样,一种健康向上、充满信息化氛围的局面才会形成。教师也从一个单纯的受益者转变成为信息化建设的参与者,全体教师规范建立教学资源库会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最强有力的保障。

第8篇:硬件工程师转正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维护方案

在现代化教育模式的影响下,高校的教学设施也渐渐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因为多媒体设备可以将视频、音乐以及文字有机的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大部分高校都安装了多媒体设施,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对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的维护。

一、对多媒体的概念进行分析

多媒体,顾名思义就是多种媒体的组合,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就是诸如光盘、磁带等可以存储相关信息的实体;另一方面则指的是可以传递数字、视频、音乐的载体。而多媒体技术指的就是计算机对一些文字、音频、图片以及视频进行相关连接使其组合成为一个大的系统。所以说,多媒体技术就是综合性以及交流互动性都比较强,并且能够处理并存储相关信息的技术。多媒体系统主要由硬件系统、操作系统、信息处理系统以及用户所使用的软件构成。对于硬件系统来说,它是由一些基本的装置构成,比如计算机的硬件、可处理声音以及视频的处理器、多种媒体输入/输出装置以及信号的转换装置、通信传输装置以及接口设备等。在这些装置中,最重要的则是多媒体信息的处理芯片以及板卡、光盘驱动装置,这些都是根据多媒体技术的标准研发的。对于多媒体操作系统来说,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对任务进行实时调动,转化不同的多媒体数据、对多媒体设备进行控制,以及对于用户所处的界面进行管理等。媒体处理系统工具,主要用于多媒体工具的开发。用户所使用的软件:主要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对软件进行定制或开发,主要面对的是大规模的用户。

二、对多媒体教室进行相关分类

对高校多媒体教室的类型进行分析,根据其功能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用于演示的多媒体教室

用于演示的多媒体教室,主要是利用投影仪对计算机或者视频展示平台的相关信号进行处理,并将其投影到幕布上。声音从音响设备里传出来,使得声音与画面同步进行。这种教室主要由多媒体中心控制平台、教师机、幕布、音响、黑板以及投影设备组成。因为用于演示的多媒体教室的投入资金较少,而且应用起来比较容易,所以大多数学校都应用的是这种多媒体教室。但这种多媒体教室也有一定的弊端,即老师在教学演示过程中,与学生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而且这种多媒体教学设施也不适应于实践型课程。

(二)网络性质的多媒体教室

网络性质的多媒体教室实际上是在用于演示的多媒体教室的基础上增加了网络服务设备、交换设备以及学生人手一台的多媒体学生机。这种多媒体教室注重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使得老师对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能够及时掌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自己亲自动手实践。

(三)用于远程教育的多媒体教室

用于远程教育的多媒体教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数据传输,将课程的相关图像以及视频传送学生端,达到学生与老师的实时交流。这种多媒体教师可以分为实时交流性质的多媒体教室与非实时交流性质的多媒体教室,使得老师上课、与学生交流、作业批阅等教学程序实施起来更加便捷。

三、高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的维护措施

(一)常用于计算机的排除故障法

因为正常的教学离不开多媒体的正常运行,所以不能等多媒体设备出现问题才去解决,要对多媒体设备经常进行故障检测和分析。多媒体设备中计算机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以计算机的故障检测为例,检测方法一般为排除故障法。检测程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首先对软件部分进行检测,没有问题的话再对硬件部分进行检测;(2)先排除比较容易的故障,如根据系统报错的信息检查鼠标、显示器等硬件设备,然后再检测主机;(3)电源是主机能否正常运行的保证,如果电源输出的电压或者电流不正常也会使得计算机运行出现问题;(4)除此之外,在硬件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先对线路进行检查,看电脑上的插卡是不是接触正常,如果不是这些问题,再排查其他比较复杂的故障。

(二)解决方法

对于计算机的硬件设施,学校要安排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清理,比如对主板、显卡以及内存等硬件设施的内部或者周边的灰尘用小毛刷进行定期清理,如果这些地方清理不干净,则会使得硬件上的相关电路被侵蚀,随之出现线路短路等故障。所以,对于学校来说,在不经常使用多媒体设备的时候,要将主机以及电脑显示器的电源断开,并且用防尘布将主机以及显示器遮挡起来,避免灰尘进入主机或者显示器里边。

四、结语

本文主要对“多媒体”的概念进行分析,并对多媒体教室的分类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以多媒体设备中最容易出现故障的计算机为例,分析了相关的维护措施:

(1)正常的教学离不开多媒体的正常运行,所以要对多媒体设备经常进行故障检测和分析,检测方法一般为排除故障法;

(2)对于计算机的硬件设施,学校要安排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清理。因为对于多媒体设备的维护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且维护工作也比较复杂,对于硬件与软件的知识要求比较高。所以,相关管理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与能力,这样才能对高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进行全方位的维护。

参考文献

[1]谢延红,钱爱增.基于“网闸”的高校公共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管理方案及实践[J].计算机时代,2014(12)

[2]郑敏,侯晓峰.高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主板BIOS的科学设置与维护[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5(13)

第9篇:硬件工程师转正总结范文

【关键词】:离心式脱水机;气流平衡;磨损维修; 硬质合金

Abstract: Through analysis of centrifugal dewatering structure and wear causes the reinforcement to strengthen in the fray,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o extend the wear time transformation method to change the maintenance ideas to extend the useful life of equipment, to solve real production problems, thereby saving maintenance funds, and able to promote such devices.Key words: centrifugal dehydration machine; airflow balance; wear and tear maintenance; carbide

中图分类号:S21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咸阳路污水处理厂脱水机房脱水机是阿法拉伐公司的G2型离心式脱水机,转鼓转速达到2300多转。由于长期运转,处理成分复杂的污泥,再加上高速运转带来的高温,使挂落在机架衬板边缘的污泥不断的碳化,硬度不断的增长,体积不停加大,最后形成了相对于锥段的切削尖端,在转鼓锥头上留下一道深浅不一的沟槽,是锥段面临拦腰截断的危险,直接影响脱水机的正常运行,部分脱水机已经面临必须停产。直接破坏了咸阳路污水处理厂的正常生产和生物池微生物的正常循环环境。如果强行开车保生产,最有可能发生的就是锥段分体,跳出脱水机,进一步损坏设备和人员,从而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设备的磨损

设备型号G2-70,单机干物质量1014kg/h,进泥含水率96%-96.7%,运行磨损量分别为1#9.5mm,2#3.4mm,3#9.5mm,4#7.8mm,磨损情况已经超出标准磨损值2mm。磨损现象为出泥端向出液端临近挡泥板转毂处积泥,研磨转毂。

如果这一问题得以充分解决,不但可以保证脱水机的正常运行,还能确保咸阳路污水处理厂整体生产工艺的正常工作。避免了出现脱水机报废的可能,节省了大量的维修和购置资金,减省了国外专家来厂维修和更换的工作内容,节省了大额的现场维修费用,最重要的是节省了大量的等待备件和维修的时间,保证了正常生产,如果锥段报废,需要重新更换,势必停产就成了必经之路。

咸阳路脱水机磨损位置

运行小时和磨损情况

3、磨损原因分析

离心机锥段转鼓产生磨损,经拆卸上盖观察是在锥段挡板处产生积泥所致。积泥存在的原因据阿法拉伐国外工程师分析为机体内气流不平衡导致。

气流示意图

如图所示,离心机内部形成封闭腔,固相端为高压腔,空气自固相端出泥口甩出,向液相端低压侧流动,同时夹带着细小泥末。在经过锥段挡板处在转鼓上堆积,结成硬层,产生切削现象,致使转鼓锥段磨损。

4、问题解决的思路

国外工程师根据气流不平衡原因,建议加大固相端排风从而减少或停止气流在机体内流向液相端的流量,减少夹带泥末的几率,减少积泥,延长使用寿命,并更换转鼓锥段。

项目组在出泥口加装风机,引导气流,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效果并不明显,磨损量持续增大,因而国外工程师的建议并不能解决锥段转鼓磨损的现象,更换新的转鼓后磨损还会继续。

既然改变气流并不能有效地减少磨损,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了另外两种方案:一是增大该处挡板与转鼓的距离,减少泥的堆积;二是在磨损处加固加强,延长磨损时间。

第一种方法虽然可以减少泥的堆积,但是造成机体内气流进一步通畅,导致泥末会向转鼓后段继续延伸,造成转鼓后段挡板处磨损,进一步产生磨损的可能,因而不能采用。

第二种方法是不加大间隙,而在相应的槽中及前缘,用硬质合金焊条每隔 120 °堆焊 3 组耐磨筋条(蓝色部分),高度为 3mm,宽 5-8mm。根据水桶原理,此旋转件的耐磨寿命只取决于最高点的耐磨情况,只要高点的硬质合金还在,其他点都无问题。此硬质合金焊条,从使用情况来看,为高硬度材质。而且,一旦磨损,维修也极为方便,只需在现场用焊条补焊即可,可以大大降低维修成本。

蓝色为耐磨焊点

5、改造的实施

项目组重新铸造加工了锥段转鼓,并在凹槽处进行了耐磨焊点的焊接。

第一台离心机锥段凹槽添加焊点后以连续使用了8个月,目前使用情况良好,进泥量升至25m3/h,焊点处只有轻微磨损。

第二台离心机在第一台改造的基础上,加工两条 2mm深的轴向槽,然后在槽内堆焊硬质合金。外观上看起来与上次基本相似,但结构强度和硬质合金厚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6、改造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经过本次改造,现在改造后的离心机均正常运行,以作为咸阳路污水处理厂主力脱水机,原锥段转鼓若由国外厂商提供最低优惠价为46万每个,现有改进方法每个锥段转鼓重新铸造加工费用为8万元,耐磨焊点加工为0.5万元,每台机器节省资金37.5万元,咸阳路厂4台脱水机总计可节省150万元。

按照国外工程师的建议,磨损超过2mm即需更换,在整个20年寿命周期内需更换转鼓6次,总计花费金额每台276万左右。

如果按照现有改进方法计算,每台脱水机在整个20年寿命周期内预计更换转鼓4次,这样总计花费42万元,每台车在寿命周期内可节省资金234万元。大大节省了维修成本,并提高了设备的连续使用性能。

参考文献;

[1] 王洪臣.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控制与维护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238-241.

[2] 郑小明 王海亮 朱斌.排泥水处理技术在闵行一水厂的应用[J].给水排水,2003,29(6):14-17.

[3] 高荣 龙战元 张业兵 等.沉降过滤式离心脱水机在汪家寨洗煤厂的应用[J].煤质技术,2010,(3):46-49.

[4] 卡洛里斯.沉降式卧螺离心机分离技术[J].中国给水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