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范文

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精选(九篇)

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第1篇: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范文

1.当前初中数学教育存在的几个问题

1.1教师对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

主要反映在意识上,教师仅仅局限于传授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停留在所谓的“双基”教学上和反复甚至重复的机械训练上。认为学生是教师讲会的,教师多讲,学生就会多得。仅注意知识的灌输、接受,甚至只重视死记硬背、硬套学习结果和“规律”、“经验”;仅重视分数,不重视开发利用全面发展的教育资源,使得课程功能非常残缺。

1.2教师只是教教材,没有用好教材,发挥好教材的作用。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基本要素,但不是全部,所以课堂教学不能“照本宣科”。事实上,“照本宣科”的教师很多,他们不能科学、合理地处理教学内容与教材的关系。补充大量习题机械反复地训练,造成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生学得乏味,甚至厌学。教学内容不只是指新授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整合。老师对某个概念的分析,某个例题的讲解,某个材料的选择,都需融入自己的思想、见解、主张和思维方法。

1.3教师的教学方法只是变形式不变本质,仍然机械呆板,老师主宰,学生被动。

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实践自己教案的过程,因而实践的方法自然是讲授为主,伴以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或根据老师的提问开展讨论。表面上看是启发式教学,课堂上有问有答,热热闹闹,似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了,可是教师的提问一般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设计问题的,好多问题,细细分析,不是学生遇到的问题,倒是教师初读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产生的问题,或是主观臆断的问题。课堂上更多的是老师问学生,较少的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相互讨论,导致了课堂信息系统的封闭或半封闭,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主体性。

2.今后我们的努力方向

初中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预设为四大目标领域:“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由这四大目标领域演绎出为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普遍认同的数学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体系,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是指向课堂教学过程的,它要求变对教程的设计为对学程的关注,变对教法的思考为对学法的指导,变对课前的预设为重视课堂的生成,变静态为动态,变合成态为原生态。

课堂活动过程应遵循学生的学习过程,要真正实现以学程代替教程的转变,课堂教学必须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2.1注重激发学生积极的求知欲。

求知欲是提高有意义学习水平和综合学习效能的心理基础,数学教学活动的展开必须以学生积极的求知欲的激发为起点,要让学生内隐的求知欲外显化。

2.2引领学生亲历数学的全过程。

查尔斯·汉迪曾经说过:“对教育而言,真正需要的不仅是学校排定的进程表,而是要让每一个孩子有一份个人进程表。”我们应该特别关注学生自我学习的进程,没有亲历就难有感受,没有亲历也更难内化。

我们要学会从学的角度来研究教,下面举例“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自尊自信、自我调控、独立判断、决断、自觉自理,学生是自己行为的主人。

由于学生已学过“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对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转化为整式方程,转化方法——在分式方程的两边同乘以同一个含未知数的整式,即去分母,以及可能产生增根,解分式方程必须检验等都已经掌握了,所以教学时,教师首先提供数学材料,让学生自主学习。

2.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深化中小学素质教育,其宗旨是发展学生的学力,培养谋生机、求发展、会创新、懂实践、适应社会进步需要的现代公民和人才。G·波利亚指出:“数学问题解决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其中最关键的活动是思维。”数学教学与学习活动,其核心是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能力。首先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目标,努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学会自觉、自主的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和整体素质。我们需从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阅读是主动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学生阅读数学教科书有以下几种类型:背诵型、析理型、比较型、批判型、探索型。我们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进而能独立探索知识。

二是系统整理数学知识的能力。重点有两个方面的要求: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知识的纵横联系。在教学时,根据需要和可能,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专题进行知识和方法的系统整理,可以一个专题为线索展开,把分散在各节、各章乃至数学各分支中的知识串起来,理出数学知识的网状结构。这样,不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便于记忆和运用,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科学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第2篇: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新课程理念已逐步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即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机械重复的现象很少,老师由过去课堂上只注重训练转变为注重学生发展。教师开始注重情境的创设,还有意识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将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1.课堂上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待加强

课堂上教师虽然意识到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过程的重要性,但实践中还不能完全开展学生自主学习,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担心无法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所以教师学不会放手。例如教学多年的一些老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中没有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所以学生自主探索就沦为一种过程和形式,无法充分发挥它的价值。

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取结论,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获得结论的同时,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到提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学习从“模仿型”向“创造型”学习发展。

2.课堂教学中创设的教学情境效果一般

多媒体进入课堂,使得大部分教师认识到创设情境的重要性,但在实践教学中仍有问题出现,如情景与知识相关性很小,从中提炼不出数学问题,学生很难学到数学知识;再如问题单一,不能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等。

新课程实施要求课堂教学要重视构建问题情境,还原知识产生的过程,同时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强调通过设计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感知数学、理解数学。一堂课的引入要在最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要吸引学生的兴趣,自然切入主题,水到渠成地引入新的课程内容。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片面理解新课程的问题情境,信息量多且繁杂,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主题。

3.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还很薄弱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发展学生的自主合作、交流的意识。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注意了形式,事倍功半。教师在课堂上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分组要合理。一般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即各小组水平要相当,而小组内部成员间要好、中、差搭配好。(2)有足够的时间作保证。(3)合作交流应该以个人的思维为前提,并更多地提倡课后的合作交流。

二、针对课堂教学的问题提出若干对策

1.重塑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小组成员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同时,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优化教学艺术,注意情感投入,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

2.课堂上为学生预留自主学习的时间

教学中经常遇到的另一种情况是讲授新内容时,提出问题之后学生感到陌生,不知从何下手;或是例题新颖,一下子找不到解题思路。出现这种情况,如果在学生无从下手时就直接把问题的解答告诉学生,或是提出一些近乎告诉答案的问题提示学生,都将挫伤学生的思考积极性。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越要注意给学生留下思维的时间和空间。留下思维的时间是指答案不要过早给出,最好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己想出答案。思维的空间是指设问的针对性和艺术性。

3.优先使用先进的教学辅助设备

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辅助设备,正逐渐被老师所接受,在课堂上使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我们在使用时应明白它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设备,不能因为有了多媒体,就忽视了必要的黑板的作用。我们应当恰当地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板书密切结合起来,对大量的教学资源和丰富的教学素材借助于信息技术展示出来,老师要将主要的思维过程在黑板上展示给学生,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是一项综合性的创造性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但也不能忽视学生独立思考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

参考文献:

[1]牛爽.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2]杨俊玲.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宁夏教育科研,2013(2):59-60.

第3篇: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多媒体;信息技术

新科技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推进使多媒体教学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教育教学领域,这必将代替传统教学方法,代表教育新方向。传统教学方法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学生处于课堂的从属地位,老师怎样讲,学生怎样学,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仅此而已。不用想,这样的教学方法必然无法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而多媒体教学则可以改进传统教学,通过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来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印象更深刻。下面笔者谈谈多媒体辅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优势:

一、直观展示数学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相对传统教学的优势在于,它可以直观展示数学知识,无论是数字,还是图形,在屏幕上只要展示出来,学生自会明白。而初中数学知识的教学,尤其是七年级几何知识的教学,特别抽象,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并不具备如此抽象的想象能力,因此用多媒体教学把要讲述的内容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会使学生一看即明白。例如,教学“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截一个立体图形”等内容时,运用课件演示,利用它表现的直观、深刻性强,可无限分割,可重复展示的优势展现知识的发生、转变过程,突破思维障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数学最怕缺乏抽象思维,我们讲得津津乐道,学生想象不到,那么概念就无法理解,教学也就十分低效。而多媒体改变了这种状况,即使学生想象不到,我们也可以将其直观地展示给他们,使他们清晰地认识到我们所教学的内容,从而加深对信息的理解。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有助于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扩充信息,增大容量,提高效率

数学教师在备课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大量资料来进行辅助。而人们所熟知的知识却是有限的,大量资料是需要查阅书籍才能了然于心,而翻阅资料需要浪费很大的精力,且如果一堂课只教师翻阅资料就会浪费大块时间,那就无法实现教学的有效性。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解决。现在的多媒体教学无所不能,尤其是复杂的概念、定义、习题等,我们可以介入网络,搜索大量资料并通过大屏幕展示给学生,使用多媒体的动画、音效、色彩等信息全方位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记忆数学概念,加深对问题的印象。尤其是几何教学,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因此,对于一些稍微复杂的几何图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图片功能更多地展示图像,大大增加课堂容量,学生接触了更多的课堂内容,就会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印象。如进入初一年级后的第一堂数学课是《走进数学世界》,书本上举了很多的例子,虽然其中也有意识地增加了图片的数量,但多数仍是干巴巴的文本文字,看上去苍白无力。如果只是这样蜻蜓点水地提一下,学生自然不会对其有深刻印象。因此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根据课本中的事例,利用课下搜集到的图片,一一放映给学生看,图片色彩斑斓,内容丰富,学生自然可以将课本提及的事例与课上放映的图片一一对应,深化了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从而真正意识到如书本上所说的“这一切的一切都和数、数的运算、数的比较、图形的大小、图形的形状、图形的位置有关,这就是数学”。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来源于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观察和分析,我认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学中涉及的事物形象、过程等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难以觉察的东西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感觉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这样的教学过程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使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除此之外,与普通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1.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

2.展示动态效果,突破静态思维形成的难点;

3.利用多媒体教学省时,有利于提高效率;

4.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突破内容枯燥造成的学生积极性低;

5.有针对性,使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成为可能。

多媒体进入课堂,给教学带来了一种生机与活力,为新课程改革的实现提供了动力和支持。作为新时代的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学会让多媒体为己所用,充分利用其种种优点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重难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等,从而有效地促进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4篇: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理论素养;学习方式;自觉性

我从2003年一直任教到现在,已经有10年了,在这10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一直都在反思自己的数学教学,我一直感觉自己还是教得比较好的,表达很清楚,学生反映也完全能听懂,而且也很喜欢听我的课,为什么学生考试的成绩总是不理想呢?从我刚刚参加工作时各类大小赛课都是同行中的佼佼者,但学生成绩还是不很理想。

一、多方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2008年我参加双流县骨干教师培训,专家授课讲到了“杜郎口教学模式”以及后来我们又学习的“洋思教学模式”等教学模式。综合百家之长,我一直在反思自己的教学:“寻思我的课堂教学到底该如何做?”是不是我讲得太多了,过多地展示了自己教得如何如何好(把我以前清脆的嗓音一直讲到沙哑为止),从而忽略了到底学生掌握得怎么样呢?我们老师应该真正地从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活”起来

从2009年9月份入学的2011级学生,我便尝试采用了“杜郎口教学模式”,每天放学的数学作业就是预习第二天上课的内容,让他们至少把教材内容看三遍,然后试着完成课本上的提问和随堂练习以及课后习题;当第二天上课时,先给学生5分钟时间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预习成果;然后再请小组代表来发言“通过预习你们小组有哪些收获?同时还存在哪些困惑?”;接下来我就根据同学们提出的困惑进行一一解答,并结合同学们的收获将本堂课的知识要点(包括考点知识)规范的罗列在黑板上,请同学们做好笔记,下来后经常去看自己的笔记;自从这样做后我明显感觉自己上课变得更轻松了,不再像以前那样讲很多东西,重点是监督学生如何专心自学以及如何进行当堂训练,做好当堂检测,最后事实告诉我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了许多的知识,所以在考试中也获得比我意想当中更好的成绩。同时我还想阐明一个观点,并不是只有基础较好的班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即使在基础一般的班级中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因为它可以极大调动学生自学的主动性,而且可以很快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中来,正因为有学生的自学为基础,所以在老师讲课时他们便会积极发言,跟老师就能更好的配合,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三、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成为学习的主人

针对基础比较差的同学,还有学习自觉性比较差的同学以及听课容易走神的同学,我们又该怎么办呢?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尝试摸索以及和同行互相学习相互切磋。现在我在所教班级上课时采用的如下方法:

第一步,课前5分钟到10分钟将头天学习过的知识点或者是讲解过很重要的题型准备在备课本上,用展台展示出来,在规定的时间内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独立完成马上交到讲桌上,作为当天的过关题,下来后认真批改,对于全对的加分,有错题的修改再次上交,对于课堂上在规定时间内没有上交的和没有改错的同学,课代表把名字记下来作为当天没有过关的同学,适当给予

惩罚。

第二步,把头天布置的作业选择其中一个同学的展示在展台上,请全班同学一起来点评,尽量做到每个题都让同学们来发表自己的见解。时间虽然花费较多,但是我觉得很值,可以达到大多数同学都掌握所学知识。(其实一堂课的意义不在于你给学生传授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真正掌握了多少知识)记得以前一个老教师上课上的很慢,练习的题也非常少,但是期末考试她的学生考的并不比那些新课上的快的,做了大量练习题的老师差,凡是教师布置给学生做的作业,教师就应该要进行处理,否则还不如不给学生布置,那样的练习对大多数同学是没有意义的。

第5篇: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范文

摘 要:提问作为课堂教学手段之一,有助于引起学生主体的注意,提升学生主体的学习潜能,给予学生主体实时点拨,推动学生主体的学习进程。教师在使用课堂提问过程中,要有效综合教材丰富内涵,综合考量教学实际情况,通盘考虑课堂教学活动,提升提问的实效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

教育实践学指出,课堂教学是一门有着较高技术含量的“行为艺术”,它为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教学要素的有效活动、深入互动和发展进步提供了“载体”和“契机”。在师生的互动教学进程中,教师经常运用提问这一手段,引起学生主体的注意,提升学生主体的学习潜能,给予学生主体实时点拨,推动学生主体的学习进程。课堂提问看似简单,好像随便提出一个问题就行,但要通过课堂提问这一路径,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因而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认真的研究。笔者通过对课堂提问的粗浅研析,深刻认识到,看似随意的“提问”,实际蕴含了教师众多的思量和考虑,它是教师对教材丰富内涵的有效综合,对教学实际情况的综合考量,对课堂教学活动的通盘考虑。鉴于这一认知,本人简要对“初中数学学科课堂有效提问”这一课题予以阐述。

一、以提促学,推动初中生主动进入课堂

教育心理学指出,提问是课堂教学实践中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具有提高学生主体注意力、激发内在学习潜能的教学功效。初中生学习情感的反复性、学习活动的不稳定性,导致学生不能持久、深入地进入课堂学教实践活动,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而教师的提问活动,能够将学生学习注意力集中起来,并能保持较长的学习时间。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程中,要抓住提问的情感调动作用,设置具有促动性、激励性的课堂提问,引发学生学习思考、深入探析的“共鸣”,从而形成探知的内在欲望,让学生积极参与并进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如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新知讲解环节中,教师结合以往学生在学习探知的活颖硐郑采用课堂提问的形式,向学生提出“我们知道放飞的风筝是轴对称图形,你们说说风筝具有什么的特征吗?”利用具有生活意义的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学生对教师所提的现实生活问题事例不感到陌生,反而产生亲近感,感受到该新知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之美,从而情感上受到触动,主动参与到教师组织开展的新知内容学习探究活动。

二、以提促探,引导初中生深入探究推导

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深入锻炼、有效培养和显著提升,是新课程改革(初中数学)纲要对教师提出的根本要求和现实任务。众所周知,学生的探知实践、推理研析等活动,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和科学引导。而笔者发现,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生数学实践探究活动时,习惯于用直接告知的讲解方式,使得学生虽获取了探究策略,但对其解题路径“一知半解”,导致学生无法开展解题思路的探知、推导等数学实践活动。教育学认为,教师提问的过程,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深思的过程,同时也是点拨提醒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学生数学探知活动中,特别是遇到探析瓶颈制约、探知认识疑惑时,应借助于“提问”这一形式,引导学生结合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且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研析所探知的数学案例,从而获得解决数学问题的“灵感”。

三、以提促思,触发初中生深刻全面辨析

促使学生深入地思考辨析,是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手段运用过的根本目的之一。笔者发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不少学生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设置的案例,存在不愿思考、不想思考等现象。而思考辨析,是学生学习数学、探知数学的根本技能和基本素养。教育学认为,课堂提问有助于学习对象更为深入地思考分析,并对自身的学习实践予以反思辨析。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抓住课堂提问所具有的促发思考、分析的特性,通过针对性的提问,引导学生在深入思考分析的同时,对自身的数学实践活动予以认真的“回头看”,梳理和分析自身数学学习探知的缺陷,寻找避免出现不足的方法,从而形成深刻反思、全面辨析的良好学习素养。

以上是本人对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简单认识和阐述,如有不足,望予指正。我相信,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只要抓住提问的内在特性,紧扣课改要求,精心设置,精心设问,定能推动学教活动行稳致远,学教共赢。

参考文献:

第6篇: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独立思考 能力 重要性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2-0174-01

一、前言

教育事业的改革,使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发生变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思维锻炼,培养学生全面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逻辑思维,提升抽象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新课程改革,让数学教师不得不关注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也让这成为了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要对象。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实施数学教学,才能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对初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培养,是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表现,也是推动数学教育质量提高的实践。下面,我们就来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进行几点分析:

第一,有利于数学教学创新发展。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为了将课本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给学生,只顾着自己授课,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很少调动自己的头脑思考数学问题,也很难成为数学课堂中的主体。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需要将更多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做学生的评价者与观察者,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教师不再像原来一样直接给学生呈现问题与答案,让学生模仿。而是让学生动脑筋去想办法,对学生的解决方案加以评价。因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课堂教学,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活动,能够促进初中数学教学事业的发展。

第二,有利于教师个人成长。要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需要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方法。教师要接受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要转变师生观念,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此同时,教师不能用灌输式的方法继续教学,而是针对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反应即时更新教学手段。这些对于初中数学教师来说都是教育业务上的挑战,能够落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师正在由传统型教师向创新型教师转变。

第三,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是否具有数学学习兴趣,直接关系着他们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课堂中独立思考问题,可以保持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让他们一直心系数学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力量解决之前完全无法解决的问题,会明确自己的力量,找到数学学习的动力,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对策

1.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死板的课堂活动,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与操控者,平衡好课堂活动的动与静,适当活跃课堂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能够促进其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游戏,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将游戏活动与初中数学教学结合起来,有利于复杂数学问题的简化,也能够让数学问题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

比如在学习《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我与别人不一样”的游戏。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数据,像全班学生的个人信息,身高、体重、三围等,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统计图表形式制作一张信息表。之后,让学生四人一组,与他人表格不同的学生胜出,采取车轮战的方法决定胜负。胜者所用的统计图表,会是课本学习内容中的一部分。利用游戏的方法组织学生思考,展示与竞争,能够让学生尽自己所能去深入思考问题,用尽可能多的角度发现不同。将游戏与课堂活动结合起来,会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实现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

2.组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合作学习模式并不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目标相冲突,在合作中,学生不只能够独立思考,还能在他人的引导下进行不同角度的独立思考。初中数学中有许多问题具有一题多解性质,一个问题对应着多种解决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解决问题,调动每一位小组成员的独立思考积极性,促进他们发言,分享观点,会让独立思考行为变得更加自然。合作,能够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动力,更能让他们发现更多独立思考的空白。

比如在讲解《全等三角形》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这一主题进行讨论。一些学生在独立思考时,只关注边的关系。但小组其它成员提出角这一影响因素,就会给他们的独立思考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合作学习中的独立思考更加轻松,更加多样化,有利于初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

3.利用创新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形成,是其独立思考增多的必然结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创新的引导,让学生主动提出一些问题,给自己的独立思考创造前提条件。在教学时,教师用探究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一起开拓课本中的知识,了解数学原理、技能与学习方法,可以带动学生思维运动,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比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教师在引出移项法时,可以利用“4x-3=-2x+7”这样的例题,让学生帮助数字或者未知数找朋友。将未知数归为一类,放到一起,将数字归为一类放在一起。让学生思考、分类与移动的时候,他们会发现解方程的方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才能推动学生数学学习的深入。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才能开展个性化的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诸多个性化需求得以满足。用独立思考活动,促进学生有创造性地学习,感受数学学习的自由,扩展学生的发展空间,是落实创新数学教育的重要实践。

参考文献

[1]饶大敏.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 中国校外教育,2014,11:125.

[2]刘艳茹.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 中国校外教育,2014,08:118.

第7篇: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71-01

初中学生处于身心和情感思维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此阶段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中学校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将对其未来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在初中数学教育上,数学本就是比较抽象的学科,学生在掌握所学数学知识后,必须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才能够更有效的学习到数学知识。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作为最主要的教学目的。

一、初中数学课堂开展自学辅导教学的优点

在初中阶段,随着数学知识越来越抽象,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复杂,很多学生都逐渐感觉到学习数学比较困难。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就要开始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知识应用的能力。而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开展自学辅导教学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1、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内容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开展自学辅导,可有更好的帮助初中学生理解课堂内容,让学生课堂学习更有效果,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快速。初中数学学习内容已经开始逐渐深化,课程内容思维跳跃性较大,部分学生在课前没有进行预习,在听课时就容易把握不住学习重点,对知识的学习应用会有所欠缺。而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开展自学辅导,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下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让学生课后对下节课知识点进行自学,就能很快的理解教师所讲的知识。

2、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学好数学课程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在初中时代,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也为今后更好的学习打下基础。在初中数学课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将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解读,将完整的推理过程讲给学生,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题的时间。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在自学辅导中,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独立解题、独立学习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

3、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注重开展自学辅导,这样可以更好的培养初中学生自学习惯,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数学教师进行课程讲解时,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注重引导学生去自学知识点,在需要指导、系统讲解和总结的时候进行课堂讲授,让学生更有重点的掌握所学内容,提高学生自身的自学能力。

二、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践方法

1、在课程预习时,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下课前,让学生先阅读下节课所以学习的内容,对知识点有个大体印象,并要求学生在课程开始之前进行预习,并将与预习中不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上可以请教教师。另外,在数学教师进行课堂自学辅导中,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寻找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料,在进行预习时,可以给学生布置预习题目,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适时为学生提供引导启示,鼓励学生进行探讨和思考。

2、在教学课堂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并寻求合作探究

为了培养初中学生自学的能力,数学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可以通过分组模式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并创造活泼的课堂氛围,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并鼓励学生在小组间就问题进行探讨,甚至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和解题思路进行讲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通过探讨学习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在课后鼓励学生自主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课堂学习固然重要,课后自主复习会让学生更好的巩固所学知识,并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在课后自主复习环节,初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后复习的好习惯。教师在课堂即将结束时,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复习题,并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知识点复结,并在总结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复习是巩固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课后能够进行自主复习,将会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阶段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已经进入了思维培养阶段,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开展自学辅导,可以调动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对数学问题展开思考。教师在进行自学辅导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自学辅导效果,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在自主学习中能够学会对知识点的活学活用,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铎侠.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教学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4.10

第8篇: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范文

许威伟

(徐州市王杰中学,江苏  徐州  221000)

摘  要:课堂提问作为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传授学生基本知识、启发使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思考能力的主要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就初中课堂提问的多角度进行浅略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多角度分析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双边教学形式,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检验和训练的有效途径。课堂提问的设定与安排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教学进程和教学节奏。因此,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从多个角度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的引导,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本文从多角度课堂提问在课堂中应用出发,具体论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多角度提问应注意的问题和应用策略。

一、课堂教学中课堂多角度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一)偏离提问主题

在课堂提问中采用多角度提问的方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启发学生的思维及解题思路,但有时过于强调提问的多角度性,就容易在角度的提出上过于牵强,这就会导致提出的问题显得与教学的主题偏离太远,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一时不理解教师启发的用意,在回答的过程中胡乱猜测,教师又不得不对学生越偏越远的回答进行引导,这样就违背了多角度提问的初衷,影响教学的进度和效率。

(二)问题不具有启发性

课堂提问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思维,进入深入思考,因此,课堂提问的问题一定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对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有所帮助。在课堂上采用多角度提问,从个别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时,所提的问题听上去感觉很难懂,学生对问题本身的思考与研究就需要一点时间,提出的问题不具备启发性的话,就失去了课堂提问的意义。

(三)专业性过强

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在角度的挖掘的过程中可能涉及不同专业和领域的知识,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涉及一些综合课程,但对于其它学科的专业知识毕竟不是很了解,教师的多角度提问的问题如果专业性过强的话,在不对学生进行相关解释的情况下,学生是很难从其他学科的角度分析问题,进行较为深入思考,可能会因为问题的提出将所要引出的内容复杂化。

二、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多角度提问

多角度进行课堂提问,相比于传统的提问方式更为灵活。为了进一步提高多角度提问在数学课堂中有效性,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要多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比如对数学基础比较薄弱,数学思维不是特别活跃的学生进行提问时,问题不要过难,尽量从逻辑思维的角度进行引导,而是选择比较常规、便于思考的问题进行提问;对于那些数学思维和创新思维活跃却不做深入思考的学生,教师应该选取一些切入角度新颖、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引导该生静下心来进行思考。

多角度课堂提问除了要求教师在提问的过程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区别对待外,还要在课堂问题的安排上有层次性,学生理解和接受一个问题,需要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问题的设置应遵循这一认知规律,对于问题的设置和提问的顺序要有合理的安排,这样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时,学生才不会感觉太吃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问的环节也会进行的比较顺利,进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刚接触有理数时,学生可能感觉比较抽象,教师通过提问进行引导时,可以从前面学过的整数入手,这样学生在概念理解上有一定的过渡,通过有简入难的过程便于学生更好理解新知识。

三、多从生活角度进行课堂提问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的首要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学习的动机。多角度进行课堂提问时,教师应选取学生比较熟悉、容易引发学生兴趣的角度进行提问。学习与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中的应用题就是由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演化出来的,而学习和研究数学的最终的目的,也是解决社会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多角度提问时,可以多从生活的角度进行引导,一方面,生活实际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容易激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的兴趣与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学生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相关问题,会不自觉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找出解决方案,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介绍邻补角的概念就可以从生活的角度切入,通过提问学生自己房子与邻居家的房子连在一起,在空间上是不是组成了一个楼层?引导学生与邻补角的定义相联系——有一定的公共部分,度数合在一起构成平角,即一条直线。

从生活的角度进行多角度提问,不仅可以由生活生产的实际例子引出相关的数学理论知识,还可以在学生掌握教师教授的内容后,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帮助学生巩固、灵活掌握知识点。例如,在学习过同类项的相关内容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同类项与生活中的哪些现象相类似,同学们可能认为同类项类似于生活中水果店里水果的摆放——苹果放一起,香蕉归一类,等等。

四、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的有效运用,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考、深入探究,并检验学生对课堂讲授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状况,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多角度提问作为一种灵活、有效的课堂提问形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从课堂教学中课堂多角度提问应注意的问题、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多层面提问、多从生活角度进行课堂提问三个方面,对初中数学课堂多角度提问进行了分析,对课堂提问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梁平.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及其策略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第9篇: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问题导学;初中数学;探究能力

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这个阶段的数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需要在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养成,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并且能够养成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习惯,培养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然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想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并不容易,教师需要学会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逐步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各项能力。问题导学理念有利于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在教师引导的过程中培养问题的发现意识和解决意识,从而形成应有的数学思维意识,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本文将对问题导学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一、问题导学理念的内涵及应用价值

问题导学理念充分实践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教学的重点从数学知识的掌握转化成为数学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具体来说,问题导学就是教师利用有效的提问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研究和思考,并且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自主获取。问题导学对于教师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提出更加有效且有针对性的问题,通过耐心的引导,帮助学生进行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在进行问题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阶段特点以及学习状况进行一定的了解,只有在了解学生水平的前提下,教师所提的问题才能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教学需求,才能更具有引导性和情境性。问题导学理念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5个阶段,即导入、导读、导议、导结和导练。导入是在课堂的开始部分,主要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探讨,创设问题情境,导读则是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导议是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在于进行问题的重点探讨和突破。导结在于对课堂知识进行浓缩和提炼,导练是对问题的进一步掌握和深入。

二、问题导学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开展

1.进行问题情境的有效设计

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应当让学生进行知识的预习工作,在学生进行预习之后,他们才会对课堂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了能够更好地引入课堂知识,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知识设计问题。将要探讨的内容放入日常情境中,从而能够帮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将我们日常生活中步行时间和步行路程之间的关系问题作为情境设计的对象,创设相应的问题。例如,小明每分钟的步行速度是50米/分钟,要走的路程是800米,开始计时时小明已经走了200米,请问小明走多久才能够走完这段路程?在这种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中,相信学生很快就能进入课堂状态,并且对课堂知识更有求知欲。

2.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堂知识

在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探讨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在进行问题的探讨时,教师需要关注几个方面,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本身的分析,确保学生对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其次,教师要试图寻找数学知识与数学问题之间的关联,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法。在设置问题的时候,教师要以教科书为模板,确认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并且提出的问题需要在初中生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不能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最后,教师需要让学生自主解答问题。在这三个阶段中,教师需要始终坚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完成对问题的思考和解答,帮助学生明确思考问题的思路,并且在反复引导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的思维过程。教师必须帮助学生的思考始终保持在正确的方向上,既要让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又不能让学生脱离思考的正确轨道,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才能形成思考数学问题的正确思维。

总的来说,我们需要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地尝试和努力,直到寻找到合适的教学方式。而问题导学理念比较符合新课改教学理念,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思考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琴.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