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范文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精选(九篇)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第1篇: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范文

摘 要 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山西煤焦铁等行业的资源整合活动等,都对我省民营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探讨一下山西民营企业的转型发展问题。资金问题一直都是民营企业发展中最大的瓶颈。本文通过对山西民营企业的转型发展的必然性及其所面临的融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性的提出了增加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资源整合 转型发展 金融支持

民营企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广义上讲它是指非国有独资企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民营企业占比不大,但其在吸纳劳动力,促进就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转型发展是现阶段我省民营企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从民营企业自身的角度看:山西的民营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逐渐壮大,有些不错的民营企业为我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产品单一,营销渠道集中,规模小,资金和人才的匮乏,对资源的依赖性较强,产业结构不合理,位于产业链低端阶段等特征。这些特征导致民营企业经营成本较大,风险防范能力低。

从民营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看: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外部原材料涨价、出口受阻及近几年山西煤焦铁等行业的资源整合活动,使得大量民间资金又面临新的创业抉择等因素,都对山西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不利的影响。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讲,山西的民营企业家应该正视这些现实,主动提升自身素质,转换思路,积极调整发展战略,走创新发展道路比如转变投向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文化产业等等,实现转型发展①。

二、我省民营企业转型发展中的融资难题

融资难一直都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从资金来源看,当前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自我积累、银行借贷和民间集资。通过自我积累和民间借贷融资存在融资规模较小、不确定性较大等特征。由于民营企业存在的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财务制度不规范等问题加大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使得民营企业取得银行贷款较难,且单位融资成本偏高。

但其他融资途径又颇具限制性。我省仅有28家企业上市,股票市场融资对大多数民营企业被拒在门外的。虽然几年来有了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为民营企业的股票发行和上市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但因相关方面的制度尚不完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要受到很多的限制。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不成熟,发行企业债成功率较低,民营企业发债融资更是难上加难。

三、强化对民营企业转型发展的金融支持

对民营企业转型发展中的金融支持,必须着眼于民营企业转型发展中的问题,提供较具针对性的帮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是银行应加强在民营企业融资方面的业务创新,开发出利于降低银行贷款风险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的融资方案。例如:以项目作保证、设定进入机制条款(在民营企业经营出现问题时,银行作为债权人可以参与其经营管理)、贷款转让等方案。

二是大力发展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设立专门的地方型中小型金融机构,一方面,其更容易了解到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另一方面可以集中精力为地方民营企业提供针对性更强的融资服务。

三是为民营企业的融资提供担保机制。担保机构作为连接中小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桥梁和纽带,一方面可以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从而使其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化解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因此,有必要建立专门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机制,融资担保机构可由行业组织、地方政府建立,也可由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方共同组建。

四是积极推进民营企业信用制度建设。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首先要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具体可采取的措施有:加快民营企业信用信息征集体系、信用等级评价体系以及信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等②。

五是引进风险投资机制。在西方国家,风险投资被视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推进器,它是指向主要属于技术型的高成长性创业企业提供股本资本,并同时提供经营管理和咨询服务,以期在被投资企业发展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获取中长期资本增值收益的投资行为。我省可以适当的引入风险投资机制筹措资金。

六是为民营企业并购提供资金支持。并购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方式,通过并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民营企业规模小、受外部影响大及产业链层次低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民营企业的并购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比如资金支持、并购指导等。

四、总结

为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一方面可以促进民营企业的转型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民营企业提供一种外部监督及激励机制。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一个螺旋式发展的过程,都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去检验去修善。同样,如何为民营企业的转型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金融支持,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尝试、改进和完善的。

注释:

①"全方位优势互补"使民营企业步入转型发展快车道.太原民营经济信息网.2010.1.

②梁文玲.试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商业研究总第235期.2001(11).

参考文献:

[1]郑文靖.山西民营企业如何提升企业竞争力.山西政府网.2009.07.03.

[2]陈杰.观念转型促进体制创新,体制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大同南郊转型发展之路.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2009.12.

[3]梁文玲.试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商业研究总第235期.2001(11).

[4]李茂生,苑德军.关于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财贸经济.2000(01).

[5]王争辉,王婧,淘金瑞.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企业经济.2009(03).

[6]佚名."全方位优势互补"使民营企业步入转型发展快车道.太原民营经济信息网.2010.1.

[7]山西省民营经济发展规划.山西省人民政府网.2006.4.17.

第2篇: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范文

1.为简化新办第三产业企业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由市计委、市集体经济办牵头、组织各有关部门参加,成立市政府第三产业联合审批领导小组,下设联合审批办公室,其主要任务是简化企业申办第三产业的审批程序;督促各有关部门提高办事效率;协调、解决企业在新办第三产业企业过程中遇到的特殊困难和重大问题。各区、县也要尽快成立相应的联合审批机构。

2.企业法人因安置富余人员兴办第三产业,申请变更原登记注册事项的,除增设具备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外,其它事项由企业法人依据章程自主确定,可不再提交上级主管部门批件,直接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为鼓励全民所有制企业用一部分国有资产开办集体所有制的第三产业企业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企业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时,只需提交上级主管部门的资产负债表或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表,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开具资金信用证明,按规定核定占用费后,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注册登记,不再另行办理验资手续。职工自筹资金或合伙经营的,可以委托本地区或跨地区的验资机构出具验资证明。

3.除军队房产外,对以租赁房屋为企业用房或经营场所的,企业可凭产权方出具的房产证明及双方房屋租赁协议,直接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注册登记。鼓励中外合资企业与本市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联营开办生产型、科技型企业。具备条件的,可直接到所在区、县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注册登记。

4.鼓励企业富余人员,经原企业同意,可自愿组合、自筹资金合作合伙兴办新的第三产业企业;允许企业采取资金入股或投资入股的方式兴办股份合作制第三产业企业;支持和鼓励企业职工按照合作制的原则兴办职工消费合作社;对具备资金、场地、设施、人员和技术力量等基本经营条件的企业,允许跨行业开展多种经营。

5.放宽审批有条件的第三产业企业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开展批发业务。生产企业开办的有商业批发业务的企业,除国家有特殊规定的商品外,可以从事非自产商品的批发经营业务,其注册资金可区别不同经营项目,适当降低限额起点;商业零售企业兼营批发业务的,其批发营业场地面积要与批发业务相适应,不作具体规定。对第三产业企业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批发兼零售企业的最低批发销售额占销售总额的比例和零售兼批发企业的最高批发销售额占销售总额的比例,不再作具体规定。允许企业灵活经营,能批则批,能零则零。

6.企业申办第三产业,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可直接到所在区、县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营业执照;如涉及到行业主管部门时,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尽量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在收到企业申报5天内必须给予明确答复。市、区(县)两级联合审批办公室在联合办公时,可吸收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参加,加快审批速度。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符合开办标准和从业条件的申请,要加快审批,登记发照。

7.新办不需增加劳动工资指标的全民所有制第三产业企业,由各区、县、局(总公司)自行审批,抄报市计委和市政府主管委、办备案,凭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开具的资金信用证明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

8.适当提高新、老第三产业企业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职工的计税工资标准,一般行业可由每人每年1800元调整到2200元,特殊体力劳动行业可由每人每年2160元调整到2560元,在成本(费用)中列支,另外可根据企业经济效益高低,由各区、县、局(总公司)审核后报税务机关批准,在上述计税工资标准基础上,可在上下不超过30%的范围内浮动。

9.新开办或原有第三产业企业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安置富余人员的工资、奖金,可按照原单位上年在成本中列支的人均工资总额,由原单位劳资部门开具证明后,在成本中列支。分配制度和工资形式,可根据自身的经济效益高低和生产经营特点,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由企业自行确定。经济效益高于主办单位的,在处理好积累与消费关系的前提下,职工的工资水平可高于主办单位,反之,则应不高于主办单位。安置进来的富余人员的工资水平由接收单位重新确定。

10.对从事饮食、服务、修理、服装零活加工的第三产业企业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职工,经有关部门批准,可实行提成工资。

11.安置到第三产业企业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富余人员的退休费统筹基金、职工待业保险基金,仍由原所在单位缴纳。职工达到退休年龄时,仍回所在单位办理退休手续,享受退休待遇。其中到社会上待业的,由原所在单位出具证明,按规定享受待业保险。

12.安置到第三产业企业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各类人员,均应与所到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其中安置的富余人员要签订安置 合同,聘用人员要签订聘用合同。签订各类合同要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合同一经签订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必须严格履行。

13.各金融机构要在信贷计划的总盘子中,划出一定的贷款规模,用于支持第三产业的发展。市工商银行今年要安排1?2亿元贷款,专门用于支持第三产业企业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发展。市劳动局要安排一部分资金,用于贷款贴息。

14.对发展第三产业的贷款,要贯彻区别对待、择优扶持、讲究效益、有借有还的原则。在保证归还贷款的前提下,企业自有资金比例可按不低于10%掌握。对规模较小的企业,可用少量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其营业用房的装修和值价不高的设备购置。允许信用社向从事第三产业的集体企业发放小额固定资产贷款和简易设备维修贷款。

15.凡新开办具有法人资格、独立核算的全民、集体第三产业企业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当年新安置富余人员达从业人员总数60%以上的,可给予免征所得税两年的照顾;当年新安置富余人员达从业人员总数30%以上不足60%的,可给予减半征收所得税两年的照顾。对原有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核算的第三产业企业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当年新安置的富余人员达到从业人员总数60%以上的,可给予免征所得税两年的照顾;新安置富余人员达到从业人员总数30%以上不足60%的,可给予减半征收所得税两年的照顾。

16.对安置富余人员新办及原有第三产业企业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凡从事旅店、饮食、修配、修理、加工、浴池、理发、缝纫以及从事装卸搬运业务的,当年新安置富余人员达到从业人员总数60%以上的,可给予免征营业税一年的照顾;当年新安置富余人员达到从业人员总数30%以上不足60%的,可给予减半征收营业税一年的照顾。

17.对年利润20万元以下的第三产业企业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减免税期满后,继续按八级超额累进税率缴纳所得税。其中年所得税负担率超过33%的企业,对其超过部分免征两年,全部做为企业发展基金。

18.企业的富余人员,从事个体和私营饮食、服务、修理、服装零活加工、小副食、小百货行业的,从领取经营执照之日起,给予减半征收营业税和所得税一年的照顾。

19.安置富余人员的企业在申请减免税时,必须持有原单位劳动部门开具的证明。

20.允许新办的第三产业企业与主办单位签订合同,实行税后大包干经营责任制。

21.第三产业企业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用银行贷款进行技术改造的,可用税前新增利润归还贷款本息的60%。

22.合理规划和安排好新办第三产业的经营场地问题。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要协助各区、县实行统一规划,安排专门用于第三产业的场地。原有建筑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按所在地区,经市、区、县规划管理部门批准后,可用于改造发展第三产业网点。市、区、县规划管理部门要组织专门力量加快审批第三产业建设项目占地,为发展第三产业提供服务。拆迁旧有第三产业企业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网点,要由拆迁单位给予经济补偿,不能平调国营、集体第三产业企业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资产。在市政建设和危房改造中,要划出一定比例用地,有偿用于新办第三产业企业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网点。

第3篇: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民营经济;民营企业;研究

民营经济的发展和促进可以围绕十个方面:一是要制定适合民营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二是要培育领军型民营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三是推动民营经济科技创新完善民营经济创新体系;四是完善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五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六是搭建科技金融支撑平台,助力民营经济发展;七是培育民营企业家,激发民营经济创新活力;八是推进高新区内民营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九是简政放权,优化民营企业政府工作服务体系;十是加快实施民营企业品牌培育战略。

一、制定民营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

开展原创政策的研究,其中涉及产业政策、创新政策、人才政策三大方面。具体包含:高端人才的重大奖励、支持民营企业与国际知名企业协同创新、支持民营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支持民营企业获取国家重大科技奖项,支持民营企业重大创新与产业化项目专项、支持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等。通过建立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让更多民营企业享受到政策优惠的“红利”。

二、培育民营领军企业,发挥民营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

围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着力培育一批规模大、影响力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民营龙头企业,实现“顶天立地”,并形成一批具备鲜明特色和辐射带动作用的产业集群。认真落实天津科技小巨人升级版发展计划,培育具有本土特色的领军型企业。

三、开展“千企改造升级”行动,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进一步开展“千企改造升级”行动,支持民企通过技术改造向科企转型。推动产业高端发展,优化民营经济产业结构,鼓励民营企业积极投资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支持民营企业运用先进技术和一流设备改造工艺,开发新产品、发展新业态,提高先进产能比重,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企业效益。支持民营科技型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效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完善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载体系,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四、加大民营企业招商引资力度,努力为民营企业发展搭建市场平台

坚持政府引导、部门服务、企业唱戏,搭建民营企业贸易投资洽谈和合作平台,认真组织民企与央企、外企、国企的对接活动,加大民营企业招商力度,积极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和高端项目。充分利用“京津合作示范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两个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产业转移。

五、全面贯彻创新驱动战略,促进民营企业创新发展

坚持以服务促经济运行,认真开展“促惠上”活动,坚持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重点企业面经济。积极帮助民营企业争取国家、市两级专项资金、发展基金,对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起到了重要支持作用。积极用好“两行一基金”支持资金。致力于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升级版,通过培育新型业态、新型载体、新型机构,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通过强化重点企业培育,进一步提升科技“小巨人”企业创新能力,支撑天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六、搭建科技金融支撑平台,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携手百家金融机构服务中心,在高新区科技金融大厦打造科技金融支撑平台,以互联网+信息化的服务模式,服务高新区的万家民营企业。实现金融市场需求的汇聚,实现金融资源的聚合,建立金融服务的大型超市。积极开展“一助两促”工作,利用平台、窗口、宣传册等加大宣传力度,深入与企业沟通,创新开发融资产品、创新工作机制,通过搭建“十五个平台”,重点辅导资质好的企业尽快获得贷款,着实落实中小微企业贷款工作。

七、培育民营企业家,激发民营经济创新活力

组织民营企业和创业团队参加2015天津市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天津赛区),对入围决赛和决赛获奖的企业和团队,将被优先推荐给大赛合作投资机构,并将获得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创业导师的无偿指导和培训。决赛获奖企业或团队将获得由合作银行给予一定额度的贷款授信,决赛获奖团队选择在科技企业孵化器落户的,获得孵化器提供的减免房租等优惠政策。

八、推进高新区内民营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

认真落实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天津市滨海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加强园区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改善园区的社会信用环境,创新园区的社会信用管理。与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等单位共同开展“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试点”建设,以改善园区信用环境为目标,以“政策扶持、信用评价、融资对接”为导向,推动建设信用园区、信用企业、信用环境,建立金融诚信、道德信用的氛围。

九、简政放权,优化民营企业政府工作服务体系

在强化制度创新过程中,高新区先后实行了“一颗印章管审批”“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并支持“一址多照”和集群注册等创新举措,全面落实制度创新。“集群注册”模式,由专门的公司为民营企业提供注册地址,但实际经营场所可以是其他任何合法的场地,就可以成立公司。

十、加快实施民营企业品牌培育战略

第4篇: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金融支持;“走出去”战略;广西;民营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08-0060-03

近年来,广西民营企业境外直接投资活动趋于活跃。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缺乏金融支持成为境内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主要瓶颈。进一步发挥金融的推动作用,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是加快广西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关键所在。

一、广西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现状

(一)发展速度快,但总量规模偏小

广西民营企业对外投资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之后进入缓慢发展期,2004年以后进入快速增长期,在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实现跨越式增长。截至2012年底,广西民营企业累计对外投资项目227个,协议投资总额11.74亿美元,占全区比重的51.88%,其中中方协议投资额10.09亿美元,占比50.78%。2010年以来,在国家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境外投资的政策支持下,广西民营企业“走出去”呈现跨越式的增长态势。据统计,2010—2012年三年间,广西民营企业累计实现对外直接投资项目104个,协议投资总额9.31亿美元,中方协议投资额8.27亿美元,占全区比重分别为79.30%和81.96%。但从总量上看,广西民营企业对外投资总量相对较小。据商务部统计,2011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685.8亿美元,其中民营企业约占当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44.4%,约304.4亿美元,而广西民营企业对外投资额仅为1.83亿美元,占广西对外投资总额的40.67%,占全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比重不到1%。

(二)投资区域过于集中,面临的风险较大

广西民营企业“走出去”主要区域集中于东盟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据统计,截至2012年末,广西民营企业累计对东盟投资项目数、协议投资总额和中方投资额分别为150个、6.50亿美元和5.20亿美元,占全区民营企业对外投资项目个数、协议投资总额和中方协议投资总额的比重分别为66.08%、55.37%和51.54%。其中越南是广西最大的投资目的国,民营企业累计对越投资97个项目,协议投资额和中方投资额分别为2.78亿美元和2.07亿美元,分别占广西民营企业对东盟投资的比重为42.77%和39.81%。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要投资目的国往往容易受到这些国家政治和经济波动的影响,使境外企业面临较大风险。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为应对经济动荡,越南采取了严格外汇管制等多项措施,在越南投资的多家广西民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遇到困难,迫使不少企业只能选择暂停经营或撤资。

(三)民营企业渐成投资主体,但竞争力不强

从境内投资主体来看,2004年以前,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先于民营企业走出国门,并长期在对外投资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这一时期广西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境外投资项目占比超过了80%,而民营企业境外投资项目占比不足两成。2004年之后,随着国内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境外投资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并已逐渐成为广西企业境外投资的主体。数据显示,2005年民营企业投资项目仅占当年广西境外投资项目的35%,2006年该比重猛增至76.19%,增加了一倍多,之后几年民营企业投资项目所占比重也都保持在60%以上。但是由于“走出去”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居多,规模和质量远不及大型跨国企业,因此“走出去”的民营企业品牌优势不强,竞争力相对较差,国外市场所占份额较小。部分广西企业由于缺乏海外经营的经验,原有的海外市场份额不断缩小,竞争优势逐渐丧失,最后被迫全部退出市场的例子并不少见。

二、影响广西民营企业“走出去”的金融因素分析

民营企业“走出去”并取得成功的因素很多,但得到金融机构有力的支持无疑是关键因素之一。笔者近期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广西民营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支持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涉及样本企业27家,占全区正常经营的民营境外投资企业比重为17.53%,主要覆盖矿产采选业、食品加工业、机械制造业、农业等行业。调查发现,当前广西民营企业面临融资方式单一,渠道狭窄;金融产品创新不足;融资政策利用不足等问题。

(一)融资方式单一,渠道狭窄

从融资方式看,调查显示,间接融资是主要的融资方式,目前广西民营企业中仅14.81%样本企业采用直接融资方式。

从融资渠道看, 92.59%的样本企业开展境外投资的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仅有7.41%来自于国内外汇贷款,说明境外投资企业从境内银行直接获得资金支持较少。同时,企业境外投资项目境内融资渠道的稳定性也不高,特别是在紧缩信贷规模的影响下,部分企业“走出去”的投资积极性受到影响。从境外融资情况来看,五成以上企业反映境内银行在境外的分支机构网点较少且规模偏小,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难以满足境外企业的实际需求。境内银行主要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设立海外分支机构,而民营企业境外投资又主要集中在东盟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二者显然存在一定的错位。民营企业要从境外银行融资同样存在障碍,62.96%的样本企业“走出去”后,由于在境外银行缺乏信用记录,向境外银行融资难度大,企业只能依靠境内母公司的后续融资来满足其在境外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

(二)金融产品创新滞后

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仍停留在传统业务上,针对境外投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的金融创新产品普遍缺乏,对“走出去”企业的多元融资需求支持力度不够。调查数据显示,85.19%的样本企业反映由于国内银行的境外债权管理尚未明确,对“走出去”企业的金融服务及产品主要停留在国际结算、境外担保等,无法满足境外企业从境内银行直接获取资金支持的需求。目前,区内商业银行提供给企业开展境外投资使用的金融产品主要是融资性对外担保和非融资性对外担保,而为民营企业“走出去”量身定做的全球授信产品开发滞后。

(三)民营企业对现有金融政策运用不足

2009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允许符合条件的各类企业经批准在一定限额内使用自有外汇和人民币购汇等多种方式进行境外放款。2012年为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进一步放宽了境外放款主体范围,扩大了境外放款的资金来源,允许境内企业使用境内外汇贷款进行境外放款,同时还适当放宽了个人对外担保管理,境内企业为境外投资企业境外融资提供对外担保时,允许境内个人作为共同担保人,以保证、抵押、质押及担保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为同一笔债务提供担保。这对解决境外企业资金短缺提供有力支持。但是调查显示,还没有一家样本企业运用境外放款政策和个人对外担保政策。

2009年以来,我国推出跨境人民币结算政策,可以使用人民币开展跨境贸易和投资。在跨境贸易和投资活动中使用人民币结算能够锁定投资成本,有效规避汇率风险,并降低财务费用,有利于企业跨境业务的健康发展。广西毗邻东盟,作为边境地区的跨国企业在推动人民币区域化方面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但是,调查显示,广西民营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程度不高,仅有37.04%的样本企业已经使用跨境人民币开展贸易结算或开展境外直接投资,从意愿计划上看,仅有33.33%企业计划使用跨境人民币开展跨境结算。

民营企业对现有政策运用不足除了企业自身的原因以外,相关部门对政策的宣传效果不明显和对企业的指导不到位也是重要原因。

三、加强金融支持广西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对策建议

(一)拓宽融资渠道,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一是加大政府财政、税收政策的支持力度。二是选取区内符合条件的重点民营企业,鼓励和扶持部分重点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发行债券,从而提高广西民营企业通过直接融资方式获得发展资金的比例。三是鼓励区内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境外投资企业的信贷投入力度,尤其是对项目资信较好、经营前景较好的中小民营企业适当降低贷款门槛,及时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四是加大政策性银行的支持力度,鼓励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的政策性贷款支持,对重点民营企业应在利率等方面予以适当优惠。五是在广西培育和发展风险投资基金,通过注入风险投资基金,大力促进广西本土具有高成长性的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实现民营企业的后发优势。

(二)加快金融创新,满足民营企业“走出去”融资需求

民营企业“走出去”需要多元化、个性化和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与支持,这要求金融机构要实现多方面的金融创新。金融机构要梳理整合现有产品,探索企业“走出去”的创新型信贷模式,开展具有广西特色的融资业务,加强买方信贷、流动资金贷款、并购贷款、境外资产或资源抵押贷款、内保外贷、跨境人民币结算等金融产品创新,积极探索以境外股权、资产等为抵(质)押提供项目融资。通过不断推出新的金融工具和业务品种,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深度产品开发和定制化组合,同时简化审贷手续和操作程序,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从而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三)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国际化经营,提高服务能力

随着民营企业“走出去”的规模不断扩大,金融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涵盖国际结算、账户管理、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多个方面。广西民营企业“走出去”主要区域集中于东盟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资源较为丰富,但市场开发程度较低,因此金融需求带有明显的属地化特征。为此,支持符合条件的区内金融机构加快制定海外发展战略,通过设立境外分支机构、并购等多种渠道到境外开展业务,特别要强化对广西企业“走出去”较为集中地区的网点布置,如越南、新加坡以及广西投资的首个经贸合作区印尼雅加达等地设立支行或办事处,拓展境外服务覆盖网络,发挥海外网络优势和综合化经营优势,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属地化的金融服务,从而为广西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金融服务支撑。

(四)加大金融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开发国际市场

一是积极争取个人境外直接投资政策试点,并适当放宽个人境外直接投资额度,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境外投资活动。二是积极争取短期外债指标,并合理运用短期外债规模支持民营企业跨境投资,切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三是继续推进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推进广西地方性法人中资金融机构在境外开办人民币业务和人民币金融资产境外发行,鼓励广西企业包括大量的民营企业在对外贸易、跨境投融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等层面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并不断建立完善跨境人民币结算金融配套服务体系,保障跨境人民币结算、清算渠道畅通便利。四是加强对外汇形势和相关政策的宣传和解读,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对外汇管理政策法规的理解,帮助民营企业用足、用好外汇政策特别是新颁布的与境外直接投资密切相关的外汇登记、短期外债指标、对外担保、境外放款、境外上市等外汇管理政策以及跨境人民币投融资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五是通过有效开展对商业银行以及涉外企业的培训和再培训,增强银行代位监管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民营企业开展跨境资本运营的效率。六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努力为银企牵线搭桥,尽量满足民营企业“走出去”的真实性业务需求,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融资困难。

[参考文献]

[1]徐少卿,王大贤.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特点、问题和金融支持对策[J].金融会计,2012(2).

第5篇: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范文

努力开创全区民营经济发展新局面

——在全区发展民营经济工作暨表彰会议上的讲话(20__年4月15日)

同志们:

这次全区发展民营经济工作暨表彰大会,是区委、区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对全区发展民营经济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在发展我区民营经济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一步动员和部署我区发展民营经济工作。刚才,区长宣读了区委、区政府《关于表彰发展民营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优秀民营企业、出口创汇优秀民营企业和优秀个体工商户的决定》。建筑工程公司等六家单位从不同侧面做了书面或口头发言。下面,根据区委区政府研究的意见,我就做好全区民营经济发展工作,讲以下三点:

一、总结成绩,查找差距,充分认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我区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要求,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来抓,不断解放思想、优化环境、强化服务,使我区民营经济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缓慢到快速健康发展的历程。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全区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在促进全区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建设水平、提高服务业水平、参与改制重组、拓宽就业渠道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是整体实力明显增强。截止20__年底,全区民营(非国有)企业已达到1361户,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8042户。20__年,全区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9.2亿元,同比增长24,占全区GDP的64,与20__年相比提高了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呈稳步健康发展态势,已成为支撑我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各民营企业特别是今天受到表彰的企业,勇于拼搏,争先创优,为促进全区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如:20__年实业有限公司被评选为河北省百强民营企业,开创了我区民营企业入选省百强民营企业的先河。的产品荣获“河北省优质产品”荣誉称号,在我区争创名牌产品活动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等等。这些荣誉,不仅仅是企业本身的荣耀,而是全区共同的荣誉。希望各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以优秀民营企业为榜样,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再立新功。

二是涉及领域逐步拓宽。近几年已有多家民营企业通过兼并、租赁、承包、竞价购买等形式参与企业改制工作,实现了民营企业发展与企业改制重组的有机结合。截止20__年底,全区共有32家民营企业参与了企业改制,盘活资产1.55亿元,既为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提升了民营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力地促进了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实现了双赢。如医药贸易有限公司对所购投资20__多万元改造后,成为我市首家通过国家G认证的民营药品批发企业。去年,酒业饮品有限公司积极投身到国家放开准入的城建体制改革,参与了环卫作业区道路清扫保洁工作的公开招标,并竞标成功,成为河北省第一家介入城建体制改革工作的民营企业。前几天,该公司又成功的赢得了两个作业区的清扫保洁权,开创了我省由民营企业介入城市建设工作的先例。

三是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近年来,特别是当我们遇到突发灾情和暂时困难的时候,各民营企业展现了“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精神风貌,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号召,主动捐款捐物,奉献爱心,积极参与助教、救灾、助残、扶贫等项活动,表现出极大的责任感和大局观念。就在昨天,境内民营企业还为慈善捐助事业捐赠资金万元,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赞誉。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对多年来支持我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广大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与先进县区相比,我们的民营经济还存在很多差距和不足,主要是:一是结构不尽合理。一般服务业所占比重过大,缺乏科技、信息、中介等现代服务业,一、二产业中科技型企业较少。从产品结构看,初级产品多、粗加工产品多、名优特新产品少、技术密集型产品少、终级产品少,名牌产品少。二是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部分企业管理方式不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缺乏那种开拓进取、追求大发展的勇气和魄力。个别企业遵章守纪、诚信经营、依法纳税的法制观念淡薄,政策观念差,坑害消费者利益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三是发展环境还有待改善。部分单位和部门对发展民营经济重要意义认识不够,上位不高,思想不够解放,观念上存在偏见,服务意识淡薄,为民营经济发展所创造的环境不够宽松等。

今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深刻表明了非公有制经济包括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认清形势,转变观念,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抓好“发展是第一要务”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意义以及在新形势下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以思想认识的飞跃,推动我区民营经济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二、加强领导,优化环境,进一步营造发展民营经济的良好氛围

近几年来,区委、区政府为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在省、市出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具体实 施意见的基础上,依据我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情况,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支持和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从行业准入、融资、税收等方面制定了更为优惠的政策,并制定了对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的标准,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了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今年,我们更是要把优化环境做为发展民营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下大力抓好、抓实、抓出实效。

一是要高度重视,强化服务。各单位、各部门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的发展,要不折不扣地抓好中央、省、市和我区的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切实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出良好环境。要把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列入重要日程,创新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服务监督到位,推进我区民营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要关心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以促发展为己任,以服务发展为天职,全面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各单位、各部门特别是涉及民营经济的相关部门,都要增强以民为本的意识,为民营企业多出实招、多办实事,多解决难题。这里,我强调一点,凡是民营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要不违反法律政策规定,就要努力设法解决,促其健康发展。各乡、街要进一步强化属地管理职能,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振兴本区域经济的重要措施,用足用好政策,满腔热情地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把民营经济发展再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是依法管理,规范有序。要把强化服务与加强管理结合起来,一方面提供各全方位的服务,关心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意愿,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要切实强化监督和管理,引导民营经济组织建立自律机制和自我创业辅导体系,营造民营经济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促使民营企业规范健康发展。

三、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确保我区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实际,客观分析形势,坚持“政治平等、决策公平、法律保障、放手发展”的方针,坚决把中央、省、市各项政策方针,贯彻好、落实好,全面提升我区民营经济实力,力争使民营经济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66以上。

一是进一步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实现企业在多领域发展。积极引导民营资本进入商贸市场建设、社区服务、城市建设经营管理等所有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领域。以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增加企业效益、增加财税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为目的,重点扶持一批科技型、劳动密集型、出口创汇型和社区服务型的企业,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生产出口创汇、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积极支持和发展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医疗、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体育健身等便民服务业,推动民营经济向主体多元化、业务市场化、经营规模化方向发展。

二是鼓励有市场、有潜力的优势民营企业增加投入、扩大规模,促进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引导民营企业开展产、学、研联营,组合各种生产要素,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民营企业向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发展。要积极引导民营经济进入国家放宽市场准入的各项投资领域,实现民企与国企的在准入领域的平等竞争,通过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合资合作,以及兼并、收购等形式,学习国有企业中的先进适用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强化民营企业“技术为先,创新发展,做大做强”的意识,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切实提高民营企业的整体实力和企业素质,增强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占有率,提高民营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促进民营企业做大做强。要通过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积极推进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增强我区税收收入发展后劲,为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第6篇: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范文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促进农村民营经济快发展大发展

吉林省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农村民营经济发展,2013年年初,制定了《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意见》,为农村民营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吉林省农产品加工局制定了《关于发展农村民营经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意见》,对发展农村民营经济形成了共识。民营经济“牵一发而动全身”,抓民营经济,就是抓发展,就是抓改革开放,抓富民强省。全省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把突出发展农村民营经济作为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全力推动农村民营经济实现快发展、大发展。

吉林省农产品加工局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多年发展经验,提出了发展民营经济的总体要求,即按照“扩大总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加效益、富民强省”,在全省农村全面实施“全民创业、创业辅导、项目对接、银企对接、科企对接、集群发展”等创建活动,为农村经济发展强意识、打基础,着力激发农民创业活力,增强农村民营企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根据吉林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确定了今后五年农村民营经济的发展目标,即通过五年努力,到2017年,农村民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2000亿元,增加值达到3500亿元,分别比2012年翻一番;农村民营企业实缴税金达到3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20%;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6500亿元,年均增长15%,比2012年翻一番。

2013年,吉林省农村民营企业预计实现营业收入67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增加值预计突破2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农村民营企业对农民就业增收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共安置人员275万人,占全省城乡就业人员的20%;劳动者报酬407亿元,比上年增长29%,农民人均收入中预计有38%来自农村二三产业;实缴税金预计突破150亿元,比上年增长9.8%。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农村第二产业和以休闲旅游农业为主的农村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

二、强化措施,优化环境,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收

为支持和鼓励农民创业就业,提高收入水平,在借鉴发达地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促进农村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1.建立完善农民创业辅导服务体系

在今后五年逐步建成省、市、县、乡四级农民创业辅导服务体系,引导鼓励农民创业。因地制宜建立完善适合农村民营经济发展的孵化器,围绕当地产业资源和发展方向,建立一批孵化设施完善、孵化作用突出的孵化基地,重点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农业等新兴产业。充分利用网络为农民提供创业有关项目及政策信息;在“12316”“12582”等综合服务平台增加民营经济发展专家,专门负责解答民营企业发展政策,解决民营企业软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充分依托现有的工业集中区、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开展农村小微企业小老板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相关培训。同时以县、乡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技推广机构为依托,在“阳光工程”等农民培训工作中,增加农民创业培训内容,进行具体创业辅导。

2.支持农村民营企业科技创新

支持农村民营龙头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集成创新,推进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重大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棚膜建设、农业机械等专项资金,重点向符合条件的农村民营企业倾斜。鼓励和支持按照国家标准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对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民营企业,有关专项资金优先给予支持。

3.强化农村民营经济融资服务

从2013年起,整合各类省级涉农专项资金,以贷款贴息方式为主,重点支持农村民营经济发展,扶持农民创业就业项目。支持农村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农村民营企业自主投资、自主创业、自主创新;支持农村民营企业节能减排及环境保护;支持涉农担保公司发展,拓宽应收账款质押等动产担保范围,金融部门和担保机构选择具有特色和优势农村民营企业实行差别化贷款服务。

4.鼓励和支持农村民营企业对外交流合作

把农村民营企业纳入全省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体,鼓励和支持农村民营企业与沿海发达地区企业进行交流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实现资源和资本结合,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共赢发展。同时组织农村民营企业到海外投资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参加吉林省海外农业产业合作区建设。帮助农村民营企业获得国际农产品准入认证,为扩大农村民营企业出口创汇创造条件。支持农村民营企业开展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ISO22000/HACCP等认证和相关培训。

5.建立促进农村民营经济发展的保障机制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成立了发展农村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农村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认真总结典型经验,加强对落实有关发展政策情况的监督检查,并且把发展农村民营经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目标纳入农业系统各部门年度绩效考核体系,作为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

三、改革创新、克难攻艰,全力推进农村民营经济跃上新台阶

针对吉林省农村民营经济规模小、创新能力弱、产业层次低、缺资金少技术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的解决了农村民营经济发展过程的一些实际问题。

1.加强农村民营企业从业人员的培训

各级民营经济主管部门根据各地实际,切实加强对农村民营企业家的创业培训、企业管理培训、产品研发培训、品牌创建培训、投融资培训和政策法规培训等,全面提高农村民营企业家的整体素质和市场驾驭能力。加强企业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重点搞好农产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园艺特产业、建筑建材业等行业的培训和技能鉴定,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农村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树立创业典型,典型示范引领,有效地推动了农村民营经济快发展大发展。

2.切实解决农村民营经济融资难问题

在解决农村民营经济发展资金问题上,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按照农村小微企业金融贷款增速和增量“两个不低于”(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的目标,全省各类金融机构切实增强了为农村民营经济发展服务的理念,开发相应的金融产品,降低企业抵押标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降低银信部门浮动利率,提高企业授信额度,拓宽农村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二是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各级政府积极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等小行金融机构发展,鼓励支持组建涉农担保机构,有效解决农村民营企业组建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为农村民营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中介服务。鉴于吉林省是农业大省的实际情况,省政府要求全省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及发展基金重点向农村民营企业倾斜,扶持农村民营企业快速高效发展。

第7篇: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范文

    1、民营企业融资困难。据统计,目前非国有经济对欠发达地区GDP的贡献已达73%,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达到85%。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全部银行信贷资产中,非国有经济占用的比率不到20%。国有商业银行“一刀切”的信贷政策,使民营企业不易得到支持。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政策立足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对民营经济虽然重视,但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经本文来自中国美术高考站,海量营规模、经营方式、管理方式、资金营运等方面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差别决定其贷款需求急、频度高、额度相对小。这些特点,无论是在信用评级上,还是在信贷操作上,都无法满足国有商业银行的要求。与此同时,国有商业银行网点撤并收缩,信贷权限上收,资金集中调控,加上借款者规模小,产品单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中介机构缺乏,获得担保难等自身缺陷,导致在支持民营企业上,既“不能贷”,又“不敢贷”。县域的农业发展银行职能限于支持涉农粮食企业,农村信用社定位于“三农”,其自身不良资产、法人治理结构、信贷服务方式、资金来源渠道狭窄等缺陷,使他们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中有心无力。

    2、民营企业缺乏自有资金,需要大量贷款资金从事经济活动。在银行贷款难以满足资金需要情况下,为获得足够的营运资金,只得通过民间借贷“注血”。引致多数企业普遍存在资本性资金严重不足、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的现象。而且,还导致固定资产投资中大量运用借贷资金,从而新建项目竣工后也只能在高负债条件下营运的情形。资本性财产是企业获得债务性资金的财产基础,高负债意味着企业失去继续获得债务性资金的资格,发展资金缺乏保障,自然导致资金紧张。

    3、企业资金占用严重。去年以来,多数原材料、燃料的价格一直处在高位运行,用于购买主要原材料、燃料占用的资金较多,加剧了企业资金紧张的状况。在资金紧张的企业中,48%的企业反映由于原材料、燃料价格上涨等因素造成企业资金占压严重,流动资金短缺。

    4、企业间相互拖欠较重。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普遍问题,有的企业甚至全部依靠拖欠占用货款来周转资金。在资金紧张的企业中,有40%的企业反映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问题较重,产品销售货款回收困难。

    为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建议:

    1、构建服务于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国有商业银行应进一步改进信贷管理体制特别是授权授信方式,在切实防范风险前提下,适当下放民营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权,适当降低对基层行的贷款资源限制和扩大比例管理限制,选准信贷重点,改善信贷管理,制定简捷高效的贷款管理程序和办法,注重增加对有市场、有效益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农业发展银行应加大改革力度,把涉农企业纳入自己的信贷业务范围。扶持信誉观念强、风险度低,走产业化道路的涉农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推进金融产品、金融工具、服务手段、服务方式和服务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在以“三农”为重点的同时,重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占领农村和县域市场;在此基础上,稳步发展中小型银行,特别是发展以民间资本为主要发起人的民营银行,通过民营金融组织的金融资本与民营产业资本的融合,改善民营金融和民营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引入民营管理机制,规避民营融资的风险,更好地满足民营企业的融资要求。

第8篇: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范文

一、推动民营经济新一轮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充分认识推动全区民营经济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区民营经济发展已经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既面临严峻挑战,也面临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推动民营经济新一轮发展,既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保障,也是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是强区之路、富民之源、兴业之基、固本之策。各部门和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推动民营经济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抓住历史机遇,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在新起点上推动全区民营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工业化为基础,以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为总方向,以建设创新型现代化新城区为总目标,把民营经济打造成转方式、调结构的主体,实施重大战略和统筹城乡发展的主力,推动全民创业的主角,在新起点上实现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突破发展。

(三)目标任务。到“十二五”末,全区民营经济单位达到3万个,从业人员达到30万人;完成增加值和上缴税金年均增长15%以上,主要经济指标总量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实现民营经济跨越发展。

二、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

(四)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激励和扶持作用,完善扶持机制和使用方式,重点支持微小企业创业,中小企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管理进步,以及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今年扶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资金达到1500万元,争取“十二五”末达到3500万元。继续运作中小企业过桥还贷资金,缓解中小企业临时周转资金困境。

(五)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加强税收政策宣传和纳税辅导,加大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在民营及中小企业的落实力度,为其及时足额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创造条件。积极落实对新创办民营企业、微小企业的税费扶持政策,及时办理相关减免手续。

(六)完善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的有关制度。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制定政府采购扶持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办法,支持民营及中小企业产品和服务进入政府采购目录,提高政府采购民营及中小企业货物、工程和服务的比例,重点支持民营及中小企业开发的自主创新产品。

(七)强化人才保障。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大科技和产业人才引进力度。牢固树立“自主创新、人才为本”观念,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关键,广聚人才智力、激发人才活力、提高人才效能。对民营及中小企业在技术资格认定和职称评定等人才管理配套政策方面要一视同仁、同等对待,促进人才在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自由流动。“十二五”期间,力争引进国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500名以上。

(八)加大用地支持力度。在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时,统筹考虑民营及中小企业投资项目用地需求,合理安排用地指标,对特色产业基地、产业集群(聚集区、园区)、小企业创业基地以及高成长性中小企业投资项目的标准厂房建设要保障用地。以我区“十二五”期间集中打造的化学工业园、生物医药工业园、新光电科技产业园、节能环保健康产业园、资源再生产业园、国际综合物流园等六大特色产业园区为载体,为配套中小企业和高端物流企业提供用地支持;规划建设不同产业类型的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实现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形成规模效应。

三、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

(九)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严肃查处各类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切实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和作为市场主体的合法地位。深化“行风监督民企行”活动,开展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评议工作。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维权投诉中心的作用,畅通民营企业反映诉求的渠道。

(十)提高对民营企业的法律服务水平。继续深入开展政法干警与法律工作者牵手民营企业活动,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法律支持服务力度,引导民营企业自觉依法经营,防范法律风险。搭建民营企业法律援助平台,鼓励法律服务机构对民营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投资环境

(十一)完善公平竞争的体制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优化民间投资的审批登记程序,规范设置民间资本在金融、通信、电力、石油天然气、自来水、医疗、教育、文化等行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投资准入门槛。市场准入标准要公开透明,对各类主体同等对待,不得单独对民间资本设置附加条件。

(十二)鼓励民间资本开展兼并重组。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改制重组,促进民间资本与其它所有制资本融合,以新型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实现优势互补,增强发展后劲。

(十三)积极引导民间投资方向。引导广大民营及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实施蓝色经济区、高效生态区、高端产业聚集区三大战略,积极融入我区“双核、一轴、一带、四片”的空间结构布局,依托我区“做高做强两大支柱产业、加快培育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膨胀五大产品集群、集中打造六大特色产业园”的工业总体规划,引导民营经济大力开展主导产业配套,积极参与战略新兴产业投资;紧抓“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机遇,以“开发区主中心、八角副中心、城市中心功能聚集轴、滨海旅游休闲带”功能规划,引导民营经济积极投资商务、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

五、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融资环境

(十四)强化中小企业信用意识。大力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信用评级工作,推动担保行业信用建设。鼓励支持银行征信机构和有资质的社会信用评价机构开展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服务。

(十五)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鼓励民间投资加快进入金融领域,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以入股方式参与城市商业银行的增资扩股,参股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保险公司。以我区衡山路功能改造为契机,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我区“金融中心”建设;发挥区金桥银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的示范作用,鼓励民间投资成立小额贷款公司,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捷支持。继续稳妥推进中小企业集合债券、集合票据、集合信托、股权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工作,多渠道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支持民营及中小企业引进外资,开展合资合作。

(十六)加强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建设。扶持和规范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融资担保机构,推动建立以银桥担保公司和东方担保公司为基础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网络体系。综合运用资本金补充、保费补贴和风险补偿等多种形式,提高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担保能力。发挥中小企业融资合作联盟和融资服务平台的作用,深入推进银行、企业、担保公司合作,积极探索“中小企业一站式融资模式”。到“十二五”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注册资本达到5亿元,年担保能力达到30亿元以上。

(十七)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区内各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要单独设立面向中小企业的信贷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实行单独考核、单独管理。推动在民营经济活跃、民间资金雄厚、金融需求旺盛的区域增设机构网点,开办特色支行、特色柜台。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贷款增长和风险补偿激励机制,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中小企业授信管理制度,实施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差异化监管,逐步提高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的规模和比重。

(十八)推动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加大企业上市工作力度,完善中小企业上市育成机制,大力培育中小企业后备上市资源,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通过境内外市场上市筹集资金,重点推动一批成长型、自主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十二五”期间,力争我区中小企业境内上市企业达到10家以上,境外上市取得突破。鼓励企业通过发行中长期债权、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城投债券,利用场外产权交易市场、期货市场等方式,借助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创建区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探索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吸引股权投资基金、信托投资基金等,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六、提升民营经济的产业发展水平

(十九)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按照“创业、培育、成长、创新”四位一体的工作思路,积极贯彻落实市“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十二五”期间,培育3000户初创型小企业,新增500户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培育300户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培育100户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形成民营及中小企业梯次发展的格局。

(二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民营及中小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研发设计、品牌提升、渠道拓展和产业链整合等手段提升产业价值,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发展方式从资源消耗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产业结构从低附加值的一般加工为主向高附加值的研发、营销为主转变,产业组织形态从传统集聚为主向现代产业集群和总部经济为主转变,企业经营方式从粗放经营为主向集约经营为主转变,增强传统产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二十一)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引导民营及中小企业积极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设与发展,高起点进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业领域,走高端高质高效发展道路,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十二)引导中小企业集聚发展。研究出台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深入实施特色产业提升计划,围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造船与海洋平台、工程机械、医药化工、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引导中小企业走特色化、集群化、基地化发展道路。

(二十三)提高产业配套协作水平。研究制订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协作配套指导意见,搭建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交流合作平台,扶持一批与大企业分工协作的关联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围绕上下游产业链和价值链开展配套协作,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鼓励和支持大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和引资设厂等方式,优先与区内中小企业开展配套协作,提高配套协作水平和市内配套率。

七、提升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水平

(二十四)支持民营企业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引导企业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扎实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集聚创新资源,增加技术储备,提高企业持续创新发展能力。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使我区民营及中小企业市级以上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和工程实验室总数突破30家,其中部级8家。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争取获市级以上科技奖励达到30项。全区自主创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二十五)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鼓励支持民营及中小企业多渠道筹集科技创新资金,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新技术嫁接改造力度,推动企业向内生增长和创新驱动发展转变。重点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进入壮大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积极争取各级相关政策支持,促进中小企业转变为活力强、发展快的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到2015年,全区民营经济R&D经费总额占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省级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家。

(二十六)加速建设科技创新载体。重点抓好留学生创业园和启迪科技园建设,留学生创业园每年新增30家留学人员及各类科技企业入住,到2015年,园区留学人员及各类科技企业总数超过600家,产值超过200亿元。启迪科技园2015年基本建成,主要发展软件、电子商务、教育培训、高技术孵化等产业。计划引进各类科技企业300家,跨国公司研发机构5家以上,引进科技人员2.5万人。2015年实现产值100亿元。支持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中介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完善孵化服务体系,建设高水平的共用技术服务平台。到2015年,新建公共服务平台20家。重视与国内外研发机构合作,集聚人才、成果、项目等优质创新资源。“十二五”期间,区内企业同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研发机构100家。

(二十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品牌建设。大力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加大对民营及中小企业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提高民营及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鼓励民营及中小企业建立和实施标准体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产品质量。支持中小企业通过科技创新与开发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

八、提升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二十八)加强管理创新。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创新和履行社会责任“3·10”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培育和树立示范中小企业,以点带面,引导企业加强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机制和管理文化创新,切实搞好企业战略管理、精细化管理、节能降耗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和文化建设、品牌建设,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二十九)提高经营管理者队伍素质。积极贯彻落实市“万名企业经营者素质提升工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小企业培训机构的作用,整合社会资源,广泛开展政策法规、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专业技能、客户服务等培训。

(三十)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积极贯彻落实市“万家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提升”活动和“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创建活动,促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与信息化紧密融合,引导中小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业务流程,提高研发、管理、制造、营销和服务水平。鼓励信息技术企业开发和搭建行业应用平台,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软硬件工具、项目外包、工业设计等社会化服务。

(三十一)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市场。大力发展行业性电子商务平台,引导和推动民营及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根据《经济技术开发区外经贸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企业开拓市场的外经贸活动给予财政财政补助,支持民营及中小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展览展销活动。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民营及中小企业走出去,到境外投资办厂、开发资源,收购技术和品牌,带动产品和服务出口,抢占国际市场。积极帮助民营及中小企业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和反倾销诉讼,鼓励支持民营及中小企业“抱团”应对国际贸易纠纷。

九、提升民营经济管理水平

(三十二)强化组织领导。把推动民营经济新一轮发展纳入“十二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不断完善工委、管委统一领导、部门全力支持、社会积极参与、企业自主发展的工作体制和推进机制。区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及其成员单位,要认真研究制定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及时协调解决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民营及中小企业进行指导和服务,既要注重全面落实已有的各项政策措施,又要注重从实际出发,抓紧制订完善更加积极有效的扶持政策措施,形成发展合力。

(三十三)加强运行监测。要加强对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运行调度,强化基层基础工作,逐步建立协调有序的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市场监测、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合理引导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

第9篇: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范文

一、深化三个认识,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一要深刻认识民营经济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民营经济是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凡是发展较快的地区,民营经济对经济的贡献都占很大的比重,江苏、浙江作为众所周知的民营经济大省,凭借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区。浙江经济总量中,民营经济占到71%以上。在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占203席,总量居全国第一;中国社科院公布的全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50强,浙江占19席;全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十大领军人物,浙江有4位。2007年江苏民营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0.5%,已成为全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要深刻认识民营经济是做大我区经济总量的必然选择。从河北区的发展情况看,实现超常规发展离不开民营经济。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区民营经济已成为拉动经济发展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民营企业具有机制活、生存力和竞争力顽强的特点,特别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座的民营企业家已经扎根河北、融入河北,与河北区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把企业的兴衰与河北区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随着河北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更多的企业家看好河北区的资源、环境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和前景,许多新企业来区落户,许多老企业做出了增资扩能的规划。因此,民营经济是我们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我们研究民营经济,实际上也是在研究我们今后的发展战略,调整我们今后的发展重点。

三要深刻认识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近两年来,我们就如何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路,采取了一些招法,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但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虽然我区民营企业发展迅猛,但由于发展的起点、条件、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区民营经济在数量、规模、水平、效益上,与其他先进地区以及市内发展较快的区县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一是企业规模较小、结构不合理。现有民营企业中真正叫得响的大企业、大集团不多,缺少高端、高质、高新化的企业。二是企业科技水平不高,产品档次低。应用先进技术装配的企业为数不多,大部分企业科研开发能力不足,缺乏具有自已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三是企业管理水平较落后。有的企业还属于家族式企业,虽然主观上具有“我要管理”的思想,但缺乏“我能管理”的能力。四是人才机制不健全。既影响了企业人才聚集,又影响了企业进步,束缚了企业生产力的发展,严重制约着企业做大做强。

二、构建好四个平台,支撑民营经济发展

一是创业载体平台。一切发展都必须以项目为起点,靠项目去体现。去年以来,我们不断加大项目工作力度,着力抓好载体建设,结合我区优势特色推出了两批84个重大建设项目,这些项目我们将首先向民营企业推介,作为民营经济发展强大的“动力源”和“助推器”。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推进重点项目、特别是民营经济重点项目建设,通过打造“一园一品牌、一园一特色”的工业园区,以及产业聚集度高、配套性强、品位质量好的精品商务楼宇,为民营企业提供创业基地,使之成为我区发展民营经济的孵化基地,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产业板块和优势企业集群,促使民营经济实现集约化发展。

二是资本融通平台。眼下融资难是民企的首要难题。银行信贷缺乏担保,企业只能以内部积累、向社会借贷等方式解决部分资金。资金短缺制约着企业增资扩产,产品开发,技术改造,规模扩展等。针对民营企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我们将积极打造“政府协调、银行支持、企业参与”的融资平台,多渠道拓宽民间融资渠道。如:认真研究滨海新区金融创新的各项政策,探索区域内民营企业融资的契合点和新渠道,引导民营经济进入资本市场;有效推动银企合作,定期组织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的项目对接活动,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有市场、有效益、信誉好的民营企业融资项目;帮助企业申请专项发展基金、技改资金、贴息贷款,用好政策支持;完善多层次的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作用,为更多的企业提供更多项目、更大额度财政担保。支持民营经济设立商业性或互信用担保基金;大力培育上市公司,帮助企业引进现代化管理理念,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有效制衡的现代企业制度,探索股份制发展道路。为企业提供与创业投资机构、中介机构对接的平台,为企业以股权融资创造有利条件。

三是技术支撑平台。依靠科技进步,是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持久发展战略之举。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为民营企业提供技术支撑、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加强科技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帮助企业解决测试、鉴定、认证等技术问题,为企业提供科技咨询、项目支持,扶持发展一批科技型民营企业。加快工业设计平台建设,提供技术创新载体,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加强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提供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和组织重大课题攻关等服务,把技术人才的开发和培养作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着力点,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推动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和结构调整。积极协助企业做好项目申报工作,争取将民营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列入国家、市科技攻关计划,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专项资金。

四是人才服务平台。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民营企业家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和长远的发展,深刻认识人才在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关键性和决定性作用。既要重视物力资本,更要重视人才资本,创新用人机制,采用股权激励、年薪制等方式,积极吸纳优秀人才加入管理层,把人才优势化为发展优势,从根本上改变家族式、集权化管理体制,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后劲。作为政府部门,我们将进一步抓好面向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以更宽广的视野和更灵活的政策,帮助企业培养引进、交流急需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鼓励国企技术人员、高校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同时,切实加大人才培育力度,面向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法律知识、市场营销等专项培训,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水平,优化民营企业人才结构,提高整体素质。

三、实施好四个战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

一是规划引导战略。把民营经济纳入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发展规划,重点发展以创意产业、IT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等为核心的都市工业,以生产型服务业、商贸物流型服务业、中介服务业、旅游服务业等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有目的地引导全区民营经济充分利用全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的载体和机会,充分利用我区资源优势和现有大企业的辐射聚集效应,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优势项目,由传统产业向主导产业发展。

二是资源整合战略。积极引导企业通过股份合作、技术参股、融资合作等模式,整合各企业之间的优势资源,解决资金、技术等短板问题,在合作中实现优势互补,壮大实力、形成合力。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走出去,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民营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鼓励民营企业进行中外合资、合作办企业,充分利用外部的资源和条件,大力拓展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以民营企业为主体,加大招商引资、引智力度,吸纳更多的生产要素为我所用。

三是扶优扶强战略。制定出台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见,围绕全区主导产业和发展重点,筛选一批规模较大、技术较先进、产品有优势,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龙头骨干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形成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企业集团。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引导中小企业抓住当前的调整机遇,从产业、行业发展状况来审视自身企业的定位,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积极主动地调整产品结构,加大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力度,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推动产品从低端向高端发展,从而形成知名企业、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民营经济结构,形成做强、做大、做精、做专、做活多样发展的竞争结构。

四是品牌发展战略。对创名牌的企业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重点扶持,积极引导民营企业牢固确立“质量兴企、名牌强企”意识,坚持以优秀的企业文化、优良的产品品质、有效的发展策略、科学的营销手段打造名牌产品,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此带动企业乃至行业和区域发展。

四、落实好四个保障,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一是政策保障。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市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意见。区里也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文件和措施。当务之急,就是狠抓落实,确保这些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做到凡是中央和市里有明确规定的,我们都坚决执行;凡是实践证明可行的,我们都继续坚持;凡是先进地区的经验,我们都学习借鉴。采取有力措施消除政策落实过程中的思想阻力和人为障碍,保证政策不缩水,要求不走样。在落实好现有政策的基础上,我们将继续加强对企业的调查研究,掌握企业政策需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鼓励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明确扶持重点和配套措施,为全民创业开辟最大空间。

二是机制保障。建立协调机制,实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研究、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落实包保机制,对重点民营企业实行区领导分包和部门定期走访对话,帮其解决项目、资金等实际问题;完善服务机制,切实强化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健全并落实好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责任追究制等一系列相关制度,提高政策水平和行政效能,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事时限,提高办事效率。积极推进行业商会和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为民营企业提供行业动态、市场需求、科技咨询、贷款担保、产权交易等全方位的服务;严格监督机制。按照《行政许可法》规范政府职能部门行为,坚决制止和打击权力寻租和各种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乱评比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