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涉间范文

涉间精选(九篇)

第1篇:涉间范文

摘 要 原子干涉仪是利用原子物质波的特性而实现的干涉仪,冷原子具有很小的速度和速度分布以及良好的相干性,因而冷原子干涉仪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文章介绍了原子干涉仪的基本物理原理、国内外研究进展、原子干涉仪实现方案及其在精密测量和空间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关键词 冷原子,原子干涉仪,惯性测量

abstract atom interferometers are based on the matter wave feature of atoms. cold atoms have low velocity, small velocity distribution and good coherence, thus cold atom interferometers display excellent sensitivity.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the basic principle, recent progress, realization schemes and space applications of cold atom interferometers.

keywords cold atom, atom interferometers, gravity measurement

1 引言

波的干涉是自然界的本质特性.光是一种电磁波,光的干涉现象早已被人认识.根据量子理论,任何微观粒子(如电子、中子、原子、分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微观粒子的波动性(称为物质波或德布罗意波)由波函数描述,服从薛定谔方程.物质波同样满足线性叠加原理,具有相干性.自从1991年实现了脉冲式原子干涉仪以来[1],原子干涉仪在精密测量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典型的应用有重力加速度测量和重力梯度测量[2,3],旋转速率测量和地球自转速率的测量[4,5,6],牛顿引力常数的测量[7—10]以及精细结构常数的测量[11]等.利用原子干涉仪验证等效性原理[12,13]以及原子干涉仪在空间应用已经引起关注[14,15].

原子干涉仪基于物质的波动特性,实质是对原子波包的相干操作.将原子波包相干地分束和合束后形成两个或者多个路径,观察这些不可区分路径即产生干涉条纹.操作原子波包的方式有激光驻波形成的衍射光栅结构[16]和受激拉曼光相干分束原子等.由于原子物质波具有与光波不同的内禀特性,基于原子干涉的原子陀螺仪和原子加速度计,可达到的灵敏度远高于激光陀螺仪或激光加速度计.理论上分别求解光波波动方程和物质波的薛定谔方程,可得到同等环路面积条件下,原子陀螺仪与光学陀螺仪灵敏度的比值为rgyro=mc2hν=λλdebcv ,(1)其中c为真空中光速,λ是光波波长,ν是光频率,υ为原子的运动速度, m是原子的质量,λdeb=h/mυ是原子的德布罗意波波长.因为λdeb λ,且υ  c,故在典型条件下,rgyro ~ 1010,即原子陀螺仪的内禀灵敏度可比同面积的激光陀螺仪高10个量级.这是由于物质波波长远小于可见光的波长,所以与激光干涉仪相比,原子干涉仪对更小的变化更灵敏;又由于原子的运动速度远慢于光速,因此在原子陀螺仪中,原子飞越相同的干涉路程时将经历更长时间的转动,从而产生更大的条纹移动.类似的分析发现,原子加速度计的内禀灵敏度与光学的比值为raccel=2mc2hνcv=2λλdeb(cv)2 .(2)在典型条件下,该比值达1017.

原子干涉的历史要追溯到20世纪初期,1924年,hanle在原子蒸汽中研究了持续几十个纳秒的原子相干叠加态[17],随着原子束技术的发展,stern-gerlach磁场被用来选择和保存原子在特定的量子态中,1938年,rabi采用射频共振技术实现了原子内部量子态的改变[18].1949年,ramsey实现了较长时间原子内部量子态的相干叠加,用分离振荡场技术实现原子内部量子态的相干操作,为实际应用带来重大变化[19],典型应用有原子频率标准,核磁共振波谱和量子信息等.随着冷原子技术的发展,采用冷原子的原子干涉仪得到了迅速发展,1991年,朱棣文用受激拉曼脉冲序列对冷原子内部量子态操作,使原子波包相干分束、反射和合束,原子外部量子态在波包自由演化后通过原子内部量子态进行测量,实现了受激拉曼跃迁式原子干涉仪;1997年,朱棣文又用原子陀螺仪实现了转动的精密测量,精度达到10-8(rad/s)/hz.法国巴黎大学实现了冷原子自旋-极化干涉仪.美国耶鲁大学继2000年实现了大面积光-脉冲原子干涉仪之后,又于2002年利用原子干涉仪实现了灵敏的重力梯度仪,灵敏度达10-9g /hz.

目前国际上灵敏度最高的原子干涉陀螺仪用热原子束实现[4,6].热原子束的优点是原子数多,可以获得更高的信噪比.从提高灵敏度来讲,得到更大的干涉环路面积需要增加长度或者降低原子速度,热原子束速度很大,通常为每秒几百米,冷原子的速度可以精确地控制在每秒几米左右,在系统集成和小型化方面有着明显优势.冷原子陀螺仪通常采用双环路原子干涉仪的构型实现[5],其优点在于可将系统小型化,同时可以抑制共模噪声和方便提取旋转相移.重力加速度引起的相移为δ=12(keff×g)·t2,t是拉曼脉冲时间间隔,可以通过降低原子速度来增加相移,因此,冷原子在测量重力加速度方面比热原子具有明显的优势.

2 原子干涉仪的原理

光或原子的波动与干涉可由图1所示的著名的杨氏双狭缝实验来演示.这也是原子干涉仪的基本原理,即不可区分的两条路径的几率振幅叠加的结果将产生干涉.

原子干涉仪的运作一般分为几个步骤:原子初态制备、原子波包相干分束、原子波包自由演化、原子波包相干合束、原子末态探测.下面以拉曼型原子干涉仪为例,介绍原子干涉仪的基本物理原理和相关应用.

在原子干涉仪中,要相干地对原子波包分束和合束,并保证原子波包在自由演化过程中保持其相干特性,最初原子干涉仪设计类似于光波杨氏双缝干涉仪实验[20,21],但用激光对原子产生的力学效应,使原子在吸收或受激辐射光子的同时得到光子反冲动量,使原子波包分束和合束, 用受激拉曼过程对原子波包相干操作,使原子获得双光子反冲动量,从而增加原子干涉环路的面积,提高原子干涉仪的灵敏度[22—24].

4 原子干涉仪在精密测量中的应用

冷原子具有质量和传播时间长等特征决定了它在精密测量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原子干涉仪作为惯性传感器可与最好的其他惯性传感器比拟.利用原子干涉仪作为惯性传感器,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分辨率达到2×10-8(g)/hz[2],重力梯度仪的分辨率达到4×10-9(g/m)/hz[3],牛顿引力常数测量不确定度达到±0.003×10-11m3kg-1s-2[9,10],用热原子束实现原子陀螺仪灵敏度达到1.4×10-10rad/s,偏置稳定度达到7×10-5 (°)/h,短期噪声达到3×10-5 (°)/h[4,6].冷原子陀螺仪的灵敏度在10 min平均时间达到1.4×10-7rad/s[5] .

5 原子干涉仪空间应用

美国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研究单位对原子陀螺仪进行了深入的科学研究,美国宇航局(nasa)启动了空间原子重力梯度仪研制计划,用以精密测量地球重力场.欧洲空间局(esa)启动了hyper(hyper-precision cold atom interferometry in space)计划,该计划首次用原子干涉仪作为加速度和转动的传感器来控制飞船(与卫星定位系统连用), 同时进行重力磁效应和量子重力的科学研究,包括精细结构常数的测量和物质波相干等实验[15].

 

hyper的第一个卫星使命是用冷原子干涉仪作为惯性传感器控制飞船,用4个原子干涉仪组成2个双环路原子陀螺仪测量2个正交方向的加速度和旋转,通过激光控制原子的速度,使2个原子陀螺仪工作在不同模式:粗测和细测.粗测的灵敏度为10-9rad/s ,用作姿态和轨道控制系统(aocs);细测的灵敏度为10-12rad/s ,用来测量引力效应.hyper对精细结构常数独立测量不依赖于量子电动力学,预计提高一个量级,用于比较量子电动力学的结果,hyper将进行引力实验来检验广义相对论的时空弯曲和进行量子引力实验.

6 小结

利用原子干涉仪可进行精密物理测量,例如:转动、加速度、加速度梯度等.因而,原子干涉仪在导航定位、地下掩体探测、探矿找油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原子干涉仪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将受到两方面的限制:(1) 由于重力的影响,原子飞行的时间有限,飞行路径包含的面积较小,难以进一步提高灵敏度;(2)在原子动量起伏较大的情况下,不能将原子束等比例地分离到两个路径上,降低了干涉条纹的对比度.因此,除了改善现有原子干涉仪的方案之外,发展全新的技术来解决以上两方面的问题是原子干涉仪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这包括改善原子束源和寻找操纵原子的新方法.在原子束源方面,采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进行原子干涉仪研究,可以比采用一般磁光阱中的冷原子具有更长的相互作用时间和更好的信噪比.在原子操纵方面,原子微结构磁囚禁和导引可以极大地提高人们对原子的操纵能力,有利于发展小型化原子干涉仪.

参 考 文 献

[1]kasevich m, chu s. phys. rev. lett., 1991,67:181

[2]peters a, chung k y, chu s. nature, 1999, 400:894

[3]mcguirk j m, foster g t, fixler j b et al. 2002, phys. rev. a, 65:033608

[4]gustavson t l,landragin a, kasevich m a. class. quantum grav., 2000, 17:2385

[5]canuel b, leduc f, holleville d et al. phys. rev. lett., 2006, 97:010402

[6]durfee d s, shaham y k, kasecich m a. phys. rev. lett., 2007,97:240801

[7]fixler j b, foster g t, mcguirk j m et al. science, 2007, 315:5808

[8]bertoldi a, lamporesi g, cacciapuoti l et al. euro. phys. j. d, 2006, 40: 271

[9]lamporesi g , bertoldi a, cacciapuoti l et al. phys. rev. lett., 2008,100:050801

[10]muller h, chiow s, herrmann s et al. phys. rev. lett., 2008, 100:031101

[11]weiss d s, young b c, chu s. appl. phys. b, 1994, 59:217

[12]fray s, diez c a, hansch t w et al. phys. rev. lett., 2004, 93:240404.

[13]dimopoulos s , graham p w, hogan j m et al. phys. rev. lett., 2007, 98:111102

[14]lee m c, israelsson u e. physica b, 2003, 329:1649

[15]jentsch c, muller t, rasel e m et al. gen. rel. grav., 2004, 36:2197

[16]delhuille r, champenois c, buchner m et al. app. phys. b,2002,74:489

[17]hanle w. z. phys., 1924, 30:93

[18]rabi i, sacharias j, millman s et al. phys.rev., 1938, 53:318

[19]ramsey n. phys. rev., 1949, 76:996

[20]carnal o, mlynek j. phys. rev. lett.,1991, 66:2689

[21]shimizu f, shimizu k, takuma.proc. spie, 1992, 1726:193

[22]kasevich m, chu s. appl. rev. b., 1992, 54:321

[23]petelsk t. atom interferometers for precision gravity measurements, ph. d. thesis, university of florence, florence, 2002

[24]gustavson t l. precision measurement using atom interferometer, ph.d. thesis, stanford university, palo alto, ca, 2000

[25]moler k, weiss d s, kasevich m et al. phys. rev. a, 1992, 45:342

[26]li r b, wang p, yan h et al.phys. rev. a, 2008, 77:033425

[27]wang p, li r b, yan h et al. chin. phys. lett., 2007, 24:27

[28]zhan m s et al. j. phys. coference series, 2007, 80:012047,

[29]wang j, liu x j, li j m et al. chin. j. quantum electronics, 2000, 17:44

[30]jiang k j, li k, wang j et al. chin. phys. lett., 2005, 22:324

第2篇:涉间范文

以品质耀世北京

奢华空间倾城绽放

为了使CBD、金融街、中关村等核心商圈向史高端的目标迈进,北京“十二五”纲要中明确提出,北京市将提升高端产业功能区辐射力,积极培育高端产业功能新区,构建“两城两带、六高四新”的创新和产业发展空间格局,使之成为全市高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而当“中关村、亦庄、CBD、金融街、奥林匹克中心区”等五大高端产业功能区相继以丰厚的产业经济成为北京最重要的投资热点区域后,作为“六高”规划中的最后一块价值高地的“同门临空经济区”,也已随着“十二五”规划的进程逐渐崛起。伴随同门大道、同际展览中心、空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同门价值正在不断地卡亩和升华。然而从宜居性的角度而言,国门区域却仍处于一个正在成长的阶段。正因如此,位于“国门之心”的燕莎区域,以其老牌商圈的成熟配套设施与资源优势,率先开启了“同门临空经济区”的价值未来。

众所周知,燕莎区域集浓郁的涉外环境、成熟的商务氛围与便捷的交通路网于一体,是北京传统人居与现代商务最繁荣的区域之一,也是城市发展最鲜明的代表。而今天,在燕莎区域的核心之处,“一座私属涉外大宅”――华远・九都汇,再次缔造出燕莎的全新辉煌。其国际化的建筑理念与高品质的涉外居住环境,奠定了国门乃至北京未来发展的重要根基,全面丰亩与满足了才智人群的置业需求和宜居方向。独树一帜的人居理念、第三使馆区浓郁的涉外氛罔以及周边的完善配套,无疑使其成为北京屈指可数的价值标杆。

目前,华远・九都汇销售中心、实楼样板问已全新绽放。在这里,人们将看到一个别样燕莎,尽阅世界高端的宜居样本。华远・九都汇以其简约、高贵、奢华的品质感与北京最繁华的区域相得益彰;人性化与高标准的设计,则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空间浪费,提升了居住的舒适度;多重功能复合化的室内布局,亦让人们在繁华之中私享静谧。对于每一个细节的精心磨砺,无不彰显华远地产对于地块的珍惜,皆以最高标准打造着北京人居最高的舒适品质,为高端人士筑造起北京绝无仅有的私属宫馆。

同门窗、燕莎心恭迎世界人同家

近年来,城市中心的土地正在逐年减少,而燕莎地块的稀缺价值史是弥足珍贵。目前区域聚集希尔顿酒店、凯宾斯基、威斯汀酒店、长城饭店、昆仑饭店、燕莎友谊商城、佳程广场等数十个高端涉外场所。同时,随着第三使馆区的建设初具规模,燕莎商圈成为北京涉外商务商业氛罔最为浓郁的板块,全部建成后将会云集美同、德同、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同等国的30多个大使馆,以及联合国升发署、人口基金署等7个联合国驻华机构,吸引众多外籍人士和国内名流在此汇集,其雄厚的区域价值不言而喻,也将为史多的涉外人士提供史加全面且完善的服务。加之机场快轨、机场高速路、三环、地铁10号线等迅捷与便利的交通路网,将第一时间为世界商务往来提供最大的便捷。由此可见,燕莎以其成熟的资源魅力不仅成为北京最受追捧与认同的区域之一,史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打升了全新的价值窗口。

随着北京向世界城市发展的步伐加快,燕莎浓郁的涉外氛围、高品质的宜居环境、绝佳的商务环境,是驱动北京成为世界城市的先决条件之一。不同于东部cBD与望京区域,燕莎区域有效结合了两者的商务与居住优势,并以传统而悠久的涉外环境,吸引着众多世界人士的目光。

作为燕莎最具国际化人居品质的代表――华远・九都汇,在强调与沣重国际化生活感受的同时,提倡城市核心闹中取静的生活方式,融合东情曲韵的中曲方文化,集合内敛而奢华的尊贵品质,使华远・九都汇全面占领北京最前沿的国际化生活主场。在建设之初,华远・九都汇史是饱览各同文化差异,以承袭燕莎商圈独有的生活特点与审美倾向,为世界人士度身定制符合其生活的臻世藏品。

此次,华远・九都汇全新售楼处进驻燕莎核心,第一批业主也将于近期入住。在兴奋之余,业主表示,深谙华远品牌与品质的价值魅力,华远・九都汇宛如一件稀世的珍藏品,是值得收藏一生的传世佳作。而有些业主亦认为,由于经常往返于世界各地进行商务谈判,因此对于家的要求必须是城市中心,离机场不能太远,同时还要能涵盖城市的精彩与繁华。华远・九都汇各方面均符合上述要求,以其优越的地段价值、先进的规划理念,以及完美的产品设计,一经问世便得到市场的认同。

体会燕莎魅力亲赏传世藏品

告别浮夸与吹嘘,实实在在地尽显繁华魅力,这是华远・九都汇立于市场之中首先要做到的。目前项目已实楼呈现,在全面保障人居的安全性与真实性的同时,亦让居者切身感受燕莎生活氛围的无限魅力。作为同门高端物业代表,华远・九都汇以简约的北美风格领袖燕莎。多元化的物业集群比区域单体建筑史具潜力与优势,全面满足人们的置业需求。同时项目吸纳国际人居思想,打造“围合式立体同林”的居住模式,以地面围合式水系同景加空中顶层退台花园、私家庭院、屋顶高尔夫的立体叠景花同生态系统,营造出都市之中最令人满意的舒适度。

作为华远・九都汇的明星产品,“私人涉外宫馆”和“Penthouse公寓式酒店”,充分考虑高端阶层置业燕莎的需求,并且为了保证最佳的观景效果,华远・九都汇通过楼群高低错落的组合,将人居、建筑与自然三者进行了巧妙融合,犹如一支优雅的华尔兹三部曲,节奏优美而流畅,为才智阶层增添生活情趣的同时,史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舒适度和归属感。

华远・九都汇不仅是一所名门宅邸,史是一个尽享世界级繁华的完美之地,在燕莎众多国际化配套的簇拥下,这里终将成为京城实至名归的繁华之心。以世代永传的臻藏品质,开启北京无限魅力,尽显同门未来价值。

珍藏“Penthouse公寓式酒店”无障碍置业燕莎

“京十五条”限购政策的推出,无疑为刚性需求、改善型置业者增添了一道购房屏障,而对于喜爱生活在城市中心的人们而言,限购也打破了他们置身城市的梦想。而华远・九都汇“Penthouse公寓

式酒店”,则完全不受“京十五条”中的“限购”影响,从而能够实现来自全球才智阶层定居北京的置业憧憬。

华远・九都汇的“Penthou se公寓式酒店”为5、7号楼,由4~12层的100~130平方米左右的大尺度舒适型公寓式酒店产品组成,通过独特的屋顶绿化、私家庭院构成城市核心区一道独特的风景,而项目会所可以让业主足不出户便能在小区内私享顶级会所的高品质服务。同时,5、7号楼的公寓式酒店融入了退台设计,层层退台构造了空中花园景观,成为项目的又一大亮点。特别是精致的浪漫“华尔兹”阳台设计,有效地将室内空间进行延伸,保证了良好的采光和对自然的亲近。

而在7号楼中,华远・九都汇史运用了中庭和双大堂设计,以星级豪华标准精心打造的叠加式双层室外化中庭空间,使其不仅具备豪华酒店的交通、等候、接待功能,还拥有共享邻里亲切关系的复合化功能,给业主一种在室内就可独享户外公共区域的自由和随意。此外,7号楼南侧的大章还设计了儿童活动空间,让业主和孩子可以不受季节干扰,充分享受亲子快乐。

华远・九都汇的“Penthouse公寓式酒店”,凝聚酒店高品质的服务与人居舒适温馨的生活感受,动静之间体会双重奢享,以极大的灵活性布局丰富业主多元化的生活所需。

此外,华远・九都汇的6号楼则采用TOWNHOUSE的建筑形式,220~270平方米左右的跃层布局中,首层有花同,顶层有露台。而像这样仅4层高度,且有首层花园或顶层露台赠送的品质产品,对于寸土寸金的燕莎商圈来说是绝无仅有的稀缺藏品。

值得一提的是,受政策、加息、限购、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京城内高端住宅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放眼京城,位于城市核心位置的高端物业屡创天价,千万元起的房价已经成为豪宅项目的入级门槛。在此背景下,位于同门之心、燕莎之核的华远・九都汇“penthouse公寓式酒店”,却以500万元左右的单套总价,满足了财亩人士定居城市核心的置业心愿。在华远・九都汇,财亩人群不仅可以尽享燕莎商圈的国际化顶级生活氛罔,还可拥有高尚奢适的宜居空间,以超高产品性价比成就繁华深处的绝皈品质生活。

第3篇:涉间范文

关键词 涉农企业 农户 多结点 信息传播范式 伊利集团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农民在作生产经营决策时,面临着严重的信息不足。市场信息的缺失往往导致农户经营决策失误。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或者产品卖不了好价钱,增产不增收。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就是基于这一问题诞生并在实践中获得良好效果的信息传播方式。通过“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的良性健康发展,从而构建有效的双向传播模式,实现和谐的环形传播,最终可以消解农民市场信息不对称劣势。从最初的“企业+农户”到最近的“企业+奶联社+农户”传播模式,伊利集团在“以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的发展道路上探索了多年。从传播学的角度对该范式进行分析和研究,不仅可使其进一步得到修正与完善,对推动新农村信息服务工作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的内涵

“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概念的引出来源于“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企业+农户”主要是指是涉农企业通过合同形式与农户建立农产品收购合同,公司提供一定有偿或无偿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或资金来换取农户农产品的经营组织模式。这种模式常被称之为“分包制”或“订单农业”。涉农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在现实中大部分是通过合同进行连结的,农户按合同规定生产农副产品。企业按合同规定收购、加工、销售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与“企业+农户”的生产组织活动相伴而生的,是涉农企业与农户之间大量的信息传播活动。众所周知,信息是一种网状结构。由众多结点和结点间的联系组成。这些在信息网络中连接信息流的结节之处被称作信息结点或者信息接点。信息结点将各种信息流联结成一个系统,是整个信息传播体系中信息传递、收集、处理、发送的集中地。因此涉农企业与农户之间大量的诸如各种农业技术、农业政策、农产品市场等一系列与农民生计相关信息也是通过众多信息结点,利用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和群体传播等信息渠道,最终使各种涉农信息实现在信源和信宿问的循环送达。

传播学理论一般认为,传播系统是由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传者及传播效果组成的。在以往的传播过程研究中,传播常被看作由传播者到受传者的单向直线型运动,尽管有反馈机制,受传者仍被置于被动地位。而在日常生活与社会的生产发展中,信息接受者其实具有和传播者同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传播活动中可以既是受传者也是传播者,因此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是传播始主体、中介、传播终主体之间有机联系,围绕涉农信息的传递、交流功能而构成的组织化的整体。传播主体通过信息传播系统提供的传播渠道及大量的涉农信息资源,来进行生产、传递、接收和利用涉农信息。整个传播系统最终为实现信息传播系统的总目标――企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双赢而不断运动发展。(见图1)

从静态角度看“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是由传播者(传播始主体)、传播客体、中介、受传者(传播终主体)等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从动态角度看,“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是传播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不断协调,日趋和谐的演进过程。从纵向及时间角度看,“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是一个由图中各环节构成的包含反馈效应的涉农信息传递(交流)系统。从横向及空间角度看,“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是一个与传播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为最终实现信息传播系统的总目标而与其他系统配合的动态组织。

二、伊利集团“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的构成

1 伊利集团和奶农同为传播主体

传播系统的主体就是传播者,传播者又称信源,指传播行为的主体和引发者。就一次传播过程来看,传播主体可分为始主体与终主体。随着一次传播过程结束,始、终二主体的角色或相互更换,或相互渗透,从而推动“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有序化,促使传播过程连续进行。

在“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中,伊利集团主要是原奶事业部和技术服务部为传播过程的一端,信息传播范围是奶农,奶站业主,养殖区业主,牧场业主等。当作为信源时,伊利原奶事业部和技术服务部通过技术服务队伍,报告和培训以及服务热线等方式将市场、价格、质检、政策和技术培训等涉农信息“自上而下”传递给信息接受者――奶农。在传播过程另一端的广大奶农也可以通过各种信息结点将需求信息、咨询信息、个人信息等涉农信息“自下而上”的传递至伊利集团。(见图2)

2 伊利集团与奶农间多种形式的信息结点

农民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博弈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而在伊利集团“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中,位于传播过程的两端的伊利集团和广大奶农中间存在着以奶业专家大院为代表的科研第三方,以奶牛合作社为代表的农民自发合作组织,以奶站为代表的企农交易中介,以奶联社为代表的委托第三方等等多种信息结点。通过各种信息结点整合分散农户。可以有效提高农户的组织化水平。提高农民的谈判能力,缩小单个农民与企业的信息差距,最终消除信息的不对称,使涉农企业服务农民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伊利集团“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中的信息结点有:奶站,奶牛合作社,奶业专家大院和奶联社。

奶站与伊利集团签订供奶合同,伊利集团与农户之间通过奶站建立互惠互利的供销关系,是较为传统的信息结点。伊利集团将市场供求、价格、政策标准等信息通过组织传播方式传递给奶站,奶站再由人际传播或大众传播将信息传递给农户。农户通过人际传播向奶站提供个人信息和咨询信息来获得伊利集团的奶款以及技术培训。

奶牛合作社是收集奶农需求信息,获取技术信息、法律政策信息、市场价格信息,并整合这些信息资源,向涉农企业传播,争取农民话语权的重要信息结点。涉农企业往往会对这些根据奶牛合作社传递的信息对自身的信息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调整。有利于实现涉农企业“自上而下”的信息传播与农民为信息传播主体的“自下而上”信息传播的有效对接。

奶业专家大院是具有监督协调和科研协助意义的第三方组织。专家大院的运营机制是由政府牵头,专家指导,逐步融入市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目标是要发展成科技型企业,实现市场化经营,将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相结合。因此奶业专家大院作为信息结点,更多的是收集和传播农业奶

业的服务信息,信息传播方式有:上门服务、电话等一对一人际传播;网络远程培训,举办培训班等组织传播。

奶联社是针对“公司+奶站+奶农”养殖模式的出现的问题,而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兴生产经营模式。奶联社以强大的信息投入能力和获取、交换信息的能力可以整合并取代传统奶站、奶牛合作社以及奶业专家大院,使三者合一,既弥补了单个农户的信息素质不高,信息意识淡漠,对信息的有效需求不足以及主动信息的“失语”等以往传播过程中的不足,同时极大地降低了涉农企业信息传播和信息管理的威本。其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态化、科学化的奶牛养殖,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原奶质量,推动实现社会、农民和涉农企业的三方共赢。

各种形式的信息结点是伊利集团“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发展过程中在不同阶段不断总结经验和修正的成果。各种形式的信息结点在本质上都体现了韦期特利一麦克莱恩中介模式中c扮演的中介角色。各种形式的信息结点作为伊利集团和农户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中间环节,是传播渠道的角色c,是守门人。因此干预着传者与受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并在信息传递中进行着组织协调。作为联系企业与农户的信息结点,奶站,奶牛合作社,奶业专家大院和奶联社在伊利集团“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伊利集团与奶农双方的传播主体地位就是通过奶站,奶牛合作社,奶业专家大院和奶联社等中介(信息结点)使涉农信息在整个传播范式中的良性流动来实现的。

3 其他要素:客体、环境和目标

(1)“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的传播客体

“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的传播客体即是传播内容。根据此次调查的数据来看,农民最需要的信息按照重要程度依次为:疾病处治和防疫信息69%,先进养殖技术信息61%。惠农政策信息40%,良种供应和配种信息39%,饲料供应信息3l%和原奶市场行情10%(见图3)。传播学上强调传受双方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要求传受双方必须对符号意义拥有共同的理解。否则传播过程本身就不能成立,或传而不通,或导致误解。这就意味着始主体所传之涉农信息不仅要能被终主体理解,而且也正是终主体所需要的。伊利集团在对奶农的信息传播过程中。应奶农之需,在奶牛改良、养殖现代化技术培训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伊利集团的对农培训运用通俗的话来表达和沟通,所以受培训者感到满意,对于主动要求学习的奶农,集团则组织其到示范户那里观摩和学习,来样板奶站居住生活一点日子,进行跟班学习。因此伊利集团“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的涉农信息传递做到了应农所需,通俗易懂,样板示范。信息易被终主体接收。

(2)“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的传播环境

与“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的传播环境息息相关的是信息传播系统的传播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所谓硬环境,是指传播活动所依赖的各种物质条件所构成的环境。具体包括自然经济发展状况,交通及电力状况,文化教育状况,通讯、邮政情况,语言使用情况,媒介种类,媒介拥有量和普及率等等。伊利集团“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中的养殖小区基础设施建设都较为完备,交通便利。100%的乡镇已经完成农村电网改造,99.6%的村通电,97.5%的自然村通电;98.1%的村和88.3%的自然村通电话;87.2%的乡镇有邮电所。25.5%的乡镇有广播、电视站;99.0%的村能接收电视节目,21.2%的村安装了有线电视。但是网络基础建设比较落后,没有宽带网络。

所谓软环境。是指由传播系统所需要的各种非物质条件构筑而成的环境。比如政府的重视,政策的引导,信息传播的氛围等等。在伊利集团“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运行过程中,内蒙古自治区及呼和浩特市地方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内蒙古自治区“十一五”计划指出,“在今后五年内,仍要把乳业作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继续建设大型乳业加工项目”。呼和浩特市政府则提出“奶业兴市”战略决策,起草《呼市奶业发展规划》,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奶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有效带动了呼和浩特市奶业的发展,为“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的良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伊利集团“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的目标

伊利集团“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是由有关的信息人员、技术设备、涉农信息的管理传播交流过程和月的等要素组成的综合体,是实现涉农信息在传播始主体和传播终主体之间良性流动的多层次、复杂的有机职能系统。涉农信息传播就是由传播主体、中介、客体、目标等四个基本要素相互作用以实现其社会功能的动态过程。在伊利集团、奶农、奶业专家大院、奶牛合作社、奶站,奶联社等要素构成的信息传播系统中,这些要素有机联系,相互作用,并与传播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最终为实现信息传播系统的总目标――企业收益和农民增收的双赢而不断运动发展。

三、完善伊利集团“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的建议

1 加强相关政府部门的信息管理,保障信息安全

建议政府不断加大对以“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发展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的资金投入,加大示范与引导的力度。同时,要积极协助企业清理内外干扰的信息传播环境,以便伊利集团“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的传播主体能够更加容易得到真实有效的涉农信息;进而协助企业加强对各个信息节点关于食品安全信息的传播与反馈的管理。

2 重视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作用,提高信息传播效果

组织传播是涉农企业――伊利集团与广大奶农之间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在“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中。伊利集团作为信息传播主体的龙头,负责管理和维护多个信息结点的信息沟通与传播的质量。农户通常是通过伊利集团的技术服务部、奶站、专家大院、兽医站、奶牛合作社等信息结点组织机构的组织传播获取信息。组织传播中除了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外,还可以借助大众传媒和人际传播渠道丰富传播手段、形式,得到及时的反馈,提高信息传播效果。

在人际传播中,农村意见领袖的作用不可忽视。同时,可将示范基地和示范牧场作为培训基地召集周围邻居来这里集中培训,使伊利集团与农户问的信息交流与互动更为直接和频繁,更好提升传播效果。

第4篇:涉间范文

关键词:关系涉入 组织间整合 绩效模型 专属性投资

所谓“涉入”,意指当个人知觉到该事物对于自己非常重要时,会引发对于该事物的重视与关心的程度。合作的企业对于彼此合作关系可能会因重视与关心而“深思熟虑”,如此一来能否有助于合作绩效的提升?此乃本研究想探讨的课题之一,即涉入程度愈高,双方的合作绩效是否较佳?将涉入的概念置于合作关系上,关系涉入应包含组织间行为面和心理面的涉入。究竟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企业对合作关系的重视与关心?这似乎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本文认为应结合“涉入”与“合作关系”之观念来探讨组织间关系,以了解合作关系的内涵。

相关文献与研究假设

(一)影响关系涉入的组织间合作理论

1.资源依赖与交易成本理论――外在环境不确定性。Pfeffer and Salancik (1978)从“资源依赖论”之观点指出,当组织面临环境不确定时,组织会倾向与外部环境中重要的生产要素进行连结。从“交易成本理论”观点来看,交易者在有限理性与投机心理下,将使不确定性增加而提高交易成本。当交易成本过高,组织会为了避免因环境不确定而产生的高交易成本,倾向垂直整合;企业为了降低外在环境不确定的冲击,倾向发展亲密伙伴关系,并投入更多的专属性投资。

2.社会交换理论――公平的利益分享。“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交换行为其实是交换报酬,仅在觉得交换关系有吸引力时,才会继续与对方进行交换。合作利益强化组织合作关系,但是当参与者两方未获得公平的报酬,将促使未得到公平报酬的一方觉得这段合作关系已不再有吸引力,因而停止合作行为。由社会交换理论的论点发现,伙伴对于整个交换关系是否公平的认知,将决定伙伴未来的行动。

3.理论――策略目标之相容性。理论有助于解决主理人与人目标冲突的问题。当人与主理人目标不一致时,问题随即发生。若目标不一致的问题能处理得好,关系仍将继续;若目标不一致的问题处理不好,则关系将终止。同样地,组织和组织间亦是如此,相容的策略与目标所产生的共同利益将激励成员管理合作行为以促进目标的达成;而互斥的策略与目标只会产生冲突且无助于更进一步的关系。

4.资源基础理论――互补性能力。如果资源可以通过效率市场取得,企业可以维持个别独立经营的状态;然而有些重要资源无法经由移转取得,因此合并、购并与策略联盟常成为产业间获取资源的主要管道。当组织握有对方所必需的重要资源或能力时,便握有影响对方的权力。由此可知,当互补性能力对于需要该资源的组织来说是非常重要时,将影响企业与其他伙伴是否形成紧密关系的原因。

(二)各构面间的推论

1.环境不确定性对关系涉入的影响。当环境不断改变时,企业便有很大的动机去发展亲密关系和进行必要的专属投资。由此可知,当环境动态程度愈高时,则会刺激伙伴双方一同创造更亲密的关系和更强势的连结(Jap,1999)。据此得出假设一:外在环境不确定性愈高,则H1-1整合程度愈高,H1-2专属性投资愈高,H1-3投入程度愈高。

2.公平的利益分享对于关系涉入之影响。当伙伴间认为利益的分享分配不均,且碍于彼此间权力不对等或其他因素,使得另一伙伴无法对于自己的利益多做争取时,会使得利益受损的伙伴不愿对于目前的关系多做投入,且亦不愿意做专属性投资与组织间整合。据此建立假设二:公平的利益分享愈是公平,则H2-1整合程度愈高,H2-2专属性投资愈高,H2-3投入程度愈高。

3.目标和策略相容性对于关系涉入之影响。当双方的目标与策略不同,易造成彼此的认知差异,使得冲突不断发生,合作关系可能终告瓦解。目标与策略的不相容也会使得伙伴对于关系投入、专属性投资及整合产生疑虑而裹足不前,进而断送原先合作的美意与契机。据此得出假设三:策略与目标相容性愈高,则H3-1整合程度愈高,H3-2专属性投资愈高,H3-3投入程度愈高。

4.互补性能力对于关系涉入之影响。组织不能独立于环境之外,必须与环境中的其他组织要素进行交易以取得重要资源,如此才能生存。当伙伴的能力对另一伙伴相当重要与缺乏时,且该能力有助于另一伙伴建立竞争优势时,这会使得伙伴尽力去维持、投入及投资该合作关系。据此建立假设四:互补性能力愈高,则H4-1整合程度愈高,H4-2专属性投资愈高,H4-3投入程度愈高。

5.整合对于关系绩效与关系品质之影响。较高的整合程度,将对交换伙伴形成较高的关系终止成本。伙伴间整合后可以减少资讯不对称,充分了解彼此目前的作业进度,从而获得较佳的配合。当伙伴间通路整合程度提高,有助于增加双方对关系的满意度,使得双方持续合作。据此建立假设五:整合程度愈高,则H5-1关系绩效愈好,H5-2关系品质愈佳。

6.属性投资对于关系绩效与关系品质之影响。专属性投资之所以能创造收益增加竞争优势,全赖于投资的专属性当伙伴愿意为合作关系进行专属性投资。零售商对于卖方于关系中专属性投资的认知提供了卖方可以信任的指标;卖方的投资包含对人员、资产和程序的投资,这些投资会增进关系承诺。据此建立假设六:专属性投资程度愈高,则H6-1关系绩效愈好,H6-2关系品质愈佳。

7.投入对于关系绩效与关系品质之影响。当伙伴间愿意与对方做更多投入时,则表示伙伴愿意对此合作关系做出承诺,而此承诺则有助于伙伴建立彼此的信任,进而导致彼此共同利益与愿景的认知日趋一致,这样的认知将可减少潜在伤害的发生,提升彼此对于合作关系的满意度。据此建立假设七:投入程度愈高,则H7-1关系绩效愈好,H7-2关系品质愈佳。

研究方法

(一)研究架构

合作的目的在于把饼做大,而想获得大饼就必须考虑有哪些因素或动机能促使伙伴愿意共同建立这个大饼。组织间合作的理论(资源基础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理论、资源依赖理论)指出四个影响关系涉入的因素――外在环境不确定性、公平的利益分享、策略目标相容性和互补性能力。图1为本研究根据相关文献探讨与研究目的所建立的概念性架构,其含括本研究所要探讨的二个主要问题:一是关系涉入对于关系绩效和关系品质的影响;二是影响关系涉入的前置因素。

(二)抽样设计

为确保问卷能准确测得所需资料与减少误差,在邮寄问卷之前,先以访谈及问卷填答方式进行前测,共送出30份,回收25份,并以此加以修改问卷部分修辞与内容。本研究共邮寄问卷1000份,回收131份问卷。为要求所得资料更具代表性,在问卷设计中设计了六题反向题,作为是否为有效问卷的准则,结果共删除无效问卷8份(其中未填答完整之无效问卷5份;反向题回答矛盾者3份),总计有效问卷123份,有效回收率为12.3%。

(三)信效度分析

1.信度分析。信度是指衡量工具的稳定性(Stability)及一致性(Consistency),本研究只就其中的一致性进行测试。各构面与因素的信度衡量,采用各题目与其构面总分相关系数及Cronbach`s α值来检定变数间的凝结程度,此两数值越高,代表所衡量的结果越趋一致性,且各因素越具代表性。本研究各题项与构面总分相关系数中,以合作关系构面“关系品质”因素中“贵公司应对伙伴公司随时提高警觉”最低,达0.457,但超过0.4;另由表1得知,Cronbach`s α值则以关系涉入的前置因素最低,达0.7556,亦超过0.6。因此,本研究问卷信度颇佳。

2.效度分析。效度即指正确性,乃所选择的衡量工具能够正确地测得研究者所欲衡量的特质与功能。

内容效度。指衡量工具所能涵盖研究主题的程度,亦即内容的代表性或该内容产生过程中母体抽样的适切性。本研究问卷各变数之衡量项目均是根据相关理论基础,其效度已经严格检定无误。此外,在问卷设计时,亦曾经与受测母体厂商之研发主管先对内容加以修正并进行前测,所以本研究所使用的衡量工具应能符合内容效度的要求。

效标关连效度。效标关连效度又称为准则效度,指测验分数与分数的标准之间相关的程度;效标标准可作为检定准则,意指个别题目与整体构念之相关系数的显著性。由于准则效度高低与信度有关,因此本研究以信度的平方根来衡量问卷之准则效度,各构面之准则效度皆高于0.8693(见表1),说明具有相当良好的准则效度。

建构效度。建构效度系指衡量工具能够测量所建构之理论的概念或特质的程度而言,可以使用问卷项目分数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来衡量。本研究将影响关系涉入的前置因素(环境不确定性、公平利益分享、策略目标相容性、互补性能力)、关系涉入(整合、专属性投资、投入)、合作绩效(关系绩效、关系品质)各构面加总,求其各构面总分,再对构面与其题项做Pearson Correlation 分析,均达显著水准,显示本研究衡量工具符合建构效度之要求。

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一)各构面之因素与变数分析

本文首先将各研究构面利用因素分析来达到缩减变数之目的;本研究采主成分分析法,对关系涉入的前置因素、关系涉入与合作绩效进行因素分析,并撷取特征值≥1之因素,且依其变数与因素负荷量加以命名,因素分析结果大致上皆与文献探讨一致。

(二)整体模式之分析

依据文献探讨、研究架构与主成分分析,以及关系涉入之前置因素、关系涉入与合作绩效各构面间关系的探讨,先行建立原始模式但由于模型的配适度并不理想,因此依据文献的探讨对于整体模型进行修正,所得模型配适度如图2所示。

1.行为基础的合作绩效与整合。行为基础合作绩效的高低,意味着组织对于合作伙伴是否具备支持性活动、调适性活动与长期关系导向;组织越重视合作关系,并愿意配合伙伴做出适度的调整,并提供支持,将有助于组织间的整合。

2.信任与整合。Goodman and Dion (2001)则认为公司相信其伙伴所采取的行动,将对公司本身产生正面的结果,不会有非预期的行动而造成企业负面的结果。信任亦隐含着无论是否有能力去监控对方,皆相信伙伴是值得依赖的,并且会履行义务与承诺,且其行为对组织有所助益,亦有助于组织间的资讯分享与作业连结,增进组织间的整合。

本修正模型配适度之各项指标如表2所示。由于χ2=9.557 (P=0.357),显示问卷中所得之变异数共变数矩阵与理论上的变异数共变异矩阵不相等的假设应被拒绝,亦即理论与所获得资料应具有适配度。此外,GFI与AGFI分别为0.973与0.900,显示调整过后的模型配适情形相当良好。

(三)研究结果讨论

整体而言,本文实证结果发现整体的架构模式具有显著性,亦即不同的合作动机会有不同的关系涉入程度与内涵;这与先前推论研究假设所引用的文献之看法是一致的。此外,本文依据Gadd and Snehota(2000)、Li and Nicholas(2000)及Day(2000)等文献,所发展与建构的关系涉入程度之构面,亦具有其信度与效度,显示这些构面应可作为未来相关研究之衡量变项的参考。

图3显示了各构面之因果关系;以下做更详细的阐释,期能进一步了解企业实际运作中,如何透过与供应商间的关系涉入来提升合作绩效。

1.整合与前置因素、合作绩效的关系。除了外在环境不确定性(β=0.098*)、公平的利益分享(β=0.130*)、策略目标之相容性(β=0.083*)和互补性能力(β=0.204***)会影响整合程度外,行为基础合作绩效(β=0.273*)与信任(β=0.378***)也会影响组织整合的程度。这与本文原先所推论整合与合作绩效之因果关系有所差异;本文推论组织整合有助于增进厂商与伙伴建立长期关系和信任,但样本资料却呈现行为基础合作绩效与信任有助于组织整合,显示在现实社会中,应该是先存在决定建立长期合作的概念与信任时才会促进整合;国内厂商在考虑是否整合时,除了考虑外在环境不确定性、公平的利益分享、策略目标之相容性及互补性能力等因素外,还会加上厂商对于伙伴的信任和决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概念,作为考虑是否整合的依据。

2.专属性投资与前置因素、合作绩效的关系。外在环境不确定性(β=0.177***)、公平的利益分享(β=0.156**)、策略目标之相容性(β=0.205***)皆有助于促进专属性投资,互补性能力则无助于专属性投资。专属性投资在整体模式对于结果基础与行为基础绩效、合作满意与信任皆呈现不显著关系。在整体模式中,专属性投资对于行为基础绩效则呈现不显著正向关系,显示专属性投资与建立长期伙伴关系呈现不显著正向关系,可能原因在于国内厂商对于其合作伙伴所进行的专属性投资金额并不大,所形成的转换成本不高,因而导致专属性投资对于行为基础绩效呈现不显著正向关系。

3.投入与前置因素、合作绩效的关系。在投入的整体模型中,发现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公平的利益分享、策略目标相容性、与互补性能力四个前置因素对于投入均呈不显著关系。另外,投入对于结果基础合作绩效和行为基础合作绩效呈现显著正向关系,对于合作满意和信任并无显著关系。本文推论其可能原因,应是部分厂商对合作伙伴所呈现的”重视与关心”不是真诚的关心,而是一种“监视”,这种监视的行为将导致投入对于合作满意和信任呈现不显著关系。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将消费者涉入的观点移植到跨组织间的合作关系。过去的学者在探讨跨组织合作关系时,多以资源基础理论、资源依赖观点和交易成本理论或社会交换理论等作为其论点。本文除结合上述理论,尝试从消费者涉入的视角将涉入的概念移植到跨组织间的合作;而此一跨组织合作的概念包括涉入的行为面(整合和专属性投资)及心理面(投入)。藉由本研究所验证的结果,更进一步了解组织间合作关系的本质。

关系涉入的前置因素、整合对于合作绩效的影响。从文献探讨推论组织间整合有助于增进厂商对于伙伴的信任与行为基础合作绩效,但研究结果却发现信任与行为基础合作绩效有助于组织整合,这显示合作的伙伴关系应是先建立信任,并有实质的行为基础合作绩效后,始足以促进整合。

关系涉入的前置因素、专属性投资对于合作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专属性投资对于行为基础绩效呈现不显著关系,显示专属性投资与建立长期伙伴关系似乎关系不大,其可能原因在于专属性投资的增加,亦隐含着合作伙伴对于合作绩效期望的提高;当其绩效未达预期时,常会造成对合作绩效的失望与不满意。专属性投资亦容易产生利益与风险分担的冲突,而造成合作伙伴对于合作绩效的负面影响。

关系涉入的前置因素、投入对于合作绩效的影响。投入是指合作伙伴对于关系的承诺,亦指一方相信此关系的重要性,并愿意放弃自己短期的利益,且愿意对关系做专属性的投入,以维持关系持续长久的发展,进而达成共同的愿景。然而倘若厂商对合作伙伴的“重视与关心”是一种监视时,将可能导致投入对于合作满意及信任呈现不显著关系。由此可知,若不是真诚的相互对待,合作气氛必定不佳。

(二)相关建议

慎选、善待合作伙伴。研究中发现,外在环境不确定性、公平的利益分享、策略目标相容性和互补性能力皆有助于促进组织整合的进行。因此,本文建议当企业开始寻求伙伴建立合作关系时,可考虑寻找与自身类似、策略目标相容及具互补性能力的伙伴作为合作对象的准则。在决定正式合作后,公平的利益分享是必要的,因为公平的利益分享扮演着组织整合是否成功的关键。

信任伙伴、放心投入。专属性投资在本研究的实证中对于结果基础合作绩效、行为基础合作绩效、合作满意和信任皆无助益,这并不表示企业进行专属性投资不好,而是企业对于专属性投资的报酬预期太高、对于专属性投资的限制与保护过多、以及对于所进行的投资其专属性太弱等所造成。因此,本文建议企业应合理看待专属性投资的报酬,减低对于专属性投资的限制与保护,提高投资的专属性。

参考文献:

1.白如彬等.跨组织私人关系、组织间合作关系与组织速度竞争优势路径关系研究[J].软科学,2013(1)

2.董维维,庄贵军.营销渠道中人际关系到跨组织合作关系:人情的调节作用[J].预测,2013(1)

3.金莹,张以文.云制造服务平台对虚拟组织合作的影响与博弈分析[J].预测,2013(3)

4.周光礼,吴越.从竞争到合作:C9联盟组织场域的建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

5.朱富强.作为合作组织的企业:本质特性、基本目标、治理机制和组织原则[J].经济学家,2012(4)

6.徐志刚等.社会信任:组织产生、存续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J].中国软科学,2011(1)

第5篇:涉间范文

    【关键词】民间借贷 非法集资 社会不特定对象 非法占有目的 共同犯罪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非法集资类犯罪的案件层出不穷,且涉案金额巨大,社会影响恶劣。而在这方面,浙江温州这座曾以温州模式而享誉世界的中国城市因为民间借贷引发的经济纠纷、企业倒闭以及严重刑事犯罪问题而被推到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统计资料显示,自2011年以来,仅仅一年多的时间,温州地区至少有10名从事资金掮客行业的人自杀,200名以上企业主和放贷人回避出逃。2011年下半年以来,仅龙湾区一个区,因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800余家民间担保、寄售行、投资公司等已基本停业,全区倒闭企业39家,企业主出逃41人,涉及资金43亿元,放高利贷的放贷人出逃21人,涉及资金35.9亿元。另据统计数据表明,2011年下半年至今,温州市公安机关共立案侦查非法集资类犯罪案件105起,涉案金额128亿元,涉案犯罪嫌疑人144名,目前已刑事拘留107人[1]。从最近温州地区集中爆发的非法集资类刑事犯罪的案发情况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和贷款诈骗罪这三类案件占据民间融资引发刑事案件之主体,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敛取巨额资金后,或因投资于高风险领域而严重亏损,或因挥霍而消耗殆尽,致使广大民间投资者(贷款人)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不仅如此,还引发了故意伤害、非法拘禁和聚众哄抢等暴力讨债犯罪行为,对金融、经济秩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必须对民间借贷违法犯罪行为实施严厉的打击,然而,司法机关在办理因民间借贷引发的违法犯罪案件过程中,面临案件多,办案压力大,取证难,法律规定不具体等一系列问题,在定罪、量刑、涉案财产的处理等环节急需理论上的进一步明确和指导。有鉴于此,笔者以温州地区为背景,综合分析该地区司法机关在办理因民间借贷引发的违法犯罪案件过程中遇到的定罪和量刑问题,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一、社会不特定对象的理解与界定问题

    通常认为,非法集资犯罪行为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和集资诈骗犯罪两种情形,这两类犯罪行为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向社会公众,亦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资金是否来源于社会不特定对象是非法集资行为与合法的民间借贷以及一般的诈骗犯罪行为相区分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在司法实践中,究应如何界定“不特定对象”就成为对非法集资犯罪行为准确定罪和量刑的前提和基础。事实上,司法实践中,因对“何谓社会不特定对象”的界定不准,而将诈骗罪误判为非法集资犯罪行为,或者将非法集资犯罪行为错判为诈骗行为,甚至将合法的民间非正规融资行为与非法集资行为相混淆的例子并不鲜见[2]。

    “社会不特定对象”是与“社会特定对象”相对应的概念,在司法实践中,“社会不特定对象”一般是通过对“社会特定对象”进行排除的方式加以认定。“社会特定对象”是社会公众中的一个特定范畴,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标准将“社会特定对象”从社会公众这样一个坐标系中予以固定和明确,例如年龄标准、职业标准、地域标准、血缘关系标准等等,划分标准不同,“社会特定对象”的范围也会因之而产生差异。由此可见,“社会特定对象”是一个外延不确定,标准不明确的概念。在笔者看来,在对“社会不特定对象”进行认定时,要跳出其范围是否确定的思维定式,而应该从刑法规范的目的出发,考察具体案件中的划分标准是否与非法集资犯罪的立法目的相契合。基于此,笔者认为,作为非法集资犯罪构成要件之“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是指行为人的集资行为不是针对特定对象,或者尽管表面上看是针对特定受害人而为,但行为人的主要目的在于聚集资金,至于集资对象之是否特定、人数之多寡在所不问。具体而言,在法律适用的过程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定:

    其一,考察行为人的主观心态。倘若行为人只以聚集资金为主要目的,不在乎获取资金的渠道、来源,亦即资金来自何人之手并不重要,只要能吸收到自己手里即可。这种情况就可以认定为其吸收资金的对象是社会公众。

    其二,考察集资行为方式。非法集资犯罪行为所面临的对象为社会不特定对象,因而在行为方式上一般表现为行为人向社会公众散布集资信息,希望引起不特定人的注意,进而作出投资或贷款决策。向社会散布信息直接表明行为人主观上存在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故意,至于最后“上钩”的被害人人数之多寡,与行为人是否存在亲朋关系,不影响行为性质的界定。是否向社会公众散布信息是非法集资犯罪行为与合法民间借贷和普通诈骗罪相区分的重要标准,尤其是行为结果难以辨别的情况下,是否向社会散布信息就成为它们之间相区别的关键要素。实践中,很多犯罪行为人为了逃避法律制裁,作案手段日趋隐蔽化,往往难以辨别其是否采取了向社会散布信息的行为方式。例如有的行为人虽然只将集资信息告知特定对象,但在其吸收资金的过程中,接受集资信息的特定对象已将该信息传播给范围广泛的社会不特定人员,信息受众面很广,并且最终的受害人也远远超出当初的特定对象,这种通过特定对象变相散布信息的情况符合向社会不特定对象散布信息的方式。

    其三,考察集资对象。社会不特定对象,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社会陌生人”,也就是说,倘若行为人集资对象是自己的亲朋好友或者其他熟知的人,就不能认定为面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换言之,如果集资对象中的多数已突破行为人的亲友熟人圈,就可以认定为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

    总之,在认定集资行为是否针对社会不具体对象时,应该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考察,只要满足任何一个方面,就可以作出认定。《刑法》之所以规定非法集资犯罪行为针对的对象是社会公众,主要基于如下考虑:首先,从犯罪的主观方面看,行为人具有扰乱金融秩序或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主观故意。行为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往往通过虚假的投资信息或者故意夸大回报的方式吸引他人的注意,而行为人亲朋熟友之外的社会公众由于信息不对称,再加上其投资风险意识的欠缺,很容易成为受害人。而特定对象如集资行为人的亲朋熟友由于与行为人之间存在稳定的社会交往关系,在信息的获取和甄别方面具有很大优势,能够对集资者的信用以及人品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作出理性的投资决定,而且还可以对资金的去向和使用状况实施有效的监督。其次,从危害后果看,如果是针对特定对象的吸收存款行为,由于涉及的范围有限,客观上不会对金融秩序构成危害,如果行为人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应当认定为合法的民间借贷,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受民法调整。倘若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则可直接定性为普通诈骗罪。只有针对社会公众的大规模集资行为,才会产生连行为人本人都难以预料的巨大的危害性,一旦资金链断裂,所波及的受害人不仅仅是投资者,甚至会引发整个社会经济秩序和金融秩序的动荡,严重危害社会经济的发展,还会引发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绑架等恶性暴力犯罪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不特定对象,也可以从行为人主观上无法预测其集资行为可能辐射的范围这方面进行界定。

    二、集资诈骗行为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司法实践中,由于非法占有目的是犯罪嫌疑人的一种主观心理状态,除非行为人主动交代其非法集资的目的就是将他人资金据为己有,或者有直接证据证明行为人集资时就已经产生非法占有的目的,否则,就需要通过对行为人的经济状况、行为手段、后续表现以及集资款的使用、处置等方面的考察,推定行为人集资时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但由于事实推定既要依据所收集到的证据,又要根据经验和逻辑,这就难免在不同诉讼环节不同办案人员在认定具体案件上存在不同意见。另外,非法集资是一个动态持续过程,司法实践中大量的非法集资案件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与集资诈骗交织在一起的,行为人一开始仅是单纯的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但当其资金链断裂,出现资不抵债时,便产生非法占有的目的。因此,对行为人非法占有目的进行认定就成为司法实践中处理集资诈骗犯罪行为的一大难点。

    根据现行《刑法》,集资诈骗罪的构成必须以行为人主观上存在“非法占有目的”为要件,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也成为区分集资诈骗罪与其他非法集资犯罪行为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的重要标准。所谓“非法占有目的”,亦即行为人主观上希望将集资款据为己有,将集资款置于行为人本人或本单位的实际控制之下,并且可以任意地使用和处分[3]。根据传统刑法理论,非法占有实质上是想改变财产的所有权归属,实现行为人的不法所有[4]。在时间上表现为,行为人欲实现对集资款的永久控制;在权能上则表现为行为人对集资款原合法所有权的全面破坏。值得一提的是,刑法上非法占有与民法上的非法占有在内涵上存在很大差异,民法上的占有是一种对财产的实际控制和管领的状态,财产的占有状态虽然在法律上有时具有所有权公示的效力,但是占有和所有仍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非法占有人并不一定具有不法占有的目的。换言之,民法上的非法占有仅强调占有人对财产的占有缺乏合法的权利基础,至于是否存在将财产据为己有的目的,需要结合占有人的主观心态进行认定。而刑法上的非法占有是对他人合法所有权的一种破坏,行为人的目的旨在改变财产的所有权归属,独吞财产上的所有权益。此外,集资诈骗犯罪中的非法占有,是行为人实施非法集资行为的一种主观上的追求,而并非对集资款的一种实际控制状态,只有在犯罪既遂时,这种追求才能转化为实际状态。刑法要求某些财产犯罪的构成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旨在强调此类犯罪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以明确这类犯罪与其他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相关犯罪之间的界限。

第6篇:涉间范文

新京报记者分赴多地调查发现,3年前出现在温州的金融风波,如今在河南、河北、山东、湖南等地上演,民间借贷危机有蔓延之势。

1月24日凌晨,河南信阳,夏玉梅投入冰冷的负又小U馕晃迨多岁的女子是一家非法集资公司的客户经理。当地多名投资户称,经她手投进该公司的资金近亿元。

该公司在1月中旬崩盘后,夏玉梅无法面对投资者,先是割腕,后又投河,被打捞上来时己停止呼吸。

因非法集资引发的各种悲剧在各地纷纷上演。2013年11月,湖南湘潭民营企业家王检忠跳楼身亡,其公司涉民间借贷2.3亿余元。一个月后,娄底市同星米业老板肖仲望跳楼身亡。在经历5个月讨债无望后,该市清洁工文朝霞跳河身亡。

今年两会,民间借贷成为热议的话题。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高院院长梁明远提交《关于对投融资公司加强监管的建议》。他认为,现在,民间投融资公司设立门槛低,缺乏监管导致违规操作泛滥。许多投融资公司以高息回报为诱饵进行非法集资。资金链断裂后“人去楼空”,引发恐慌挤兑。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大学教授戴晓凤去年调研娄底、永州等多家民间借贷公司。她将民间借贷比作“抽水机”。民间借贷公司从老百姓手里拿来的资金成本是2分月息,贷给企业则是4分或5分,几乎没有企业能承担这么高的资金成本。

除了线下借贷之外,网络P2P借贷平台也并不“安生”。截至去年年底,全国有1600多家网贷P2P平台。但这些平台没有准入门槛、行业规范。据网贷之家统计,去年一年,出问题的P2P平台达275家。

北京时间当日凌晨2时许,涉嫌合同诈骗的犯罪嫌疑人――浙江永康美女老板俞优静在乌干达共和国恩德培地区落网。有媒体称,俞优静在“跑路”前,己前后从四大国有银行及浦发银行得到了近l.5亿元的贷款。资金多流向房地产业

记者在河北、河南、山东多地调查发现,无论线上或线下的借贷公司,资金大部分流向房地产企业。

专家分析,目前虽然民间借贷乱象重重,但只有少部分是借贷骗局,大部分借贷仍是基于企业资金需求,尤其是房地产企业资金需求。但去年,全国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低迷,资金回笼慢,导致这些在民间借贷市场融资的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也由此引发多地民间借贷“崩盘”的现象。

邯郸去年发生30余家非法借贷房企跑路事件,涉案金额高达93亿元。但在银行贷款愈发困难的大背景下,房产商仍继续大规模投资,一条从城市延伸到农村的全民放贷链条开始形成。

最近,河南南阳民间借贷危机、北京网贷平台“里外贷”案例中,借贷资金一开始均流向房地产企业。

在湖南娄底,十多家实体企业借贷数十亿元,最终被高额的利息压垮,出现兑付危机。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实体企业所借的资金,除一部分维持生产外,相当多的借贷资金投向了房地产市场。

监管“真空”亟待法律填补

如何规范民间借贷、投融资平台?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副省长何报翔认为,民营投资公司如今处于无人监管的真空地带,出现工商部门只负责注册登记,不负责监管,而金融证券办无职能管,银监局无权管的尴尬局面。他建议,尽快制订出符合民间融资特征的法律法规,对民间融资的权利义务、运行程序、法律责任等明确规定。

第7篇:涉间范文

中国政府从 2003 年开始就加大力度关注 “农村, 农业, 农民” 问题, 自 2006 年开始到 2016 年, 政府的工作都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民即生产者在旧农业经济中并无话语权,农产品流通的权利严重向农业中的龙头企业, 批发商, 零售商倾斜。而现在,许多农民以及合作社在电子商务平台上销售自家或收购的农产品。 王景河 (2004)[1] 探讨了中国农村实施电子商务的现状, 并提出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为了促进解决“三农” 问题与全面建设小康做出了贡献, 提出电子商务对促进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涉农电商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商机,淘宝网是最先抓到这份商机的电子商务平台, 专业淘宝村等也因此迅速发展, 但这份商机也面临着挑战,其中就存在农产品生产者行为监管问题。由于现有的电子商务平台不设有监管体系以及农产品本身的退货成本大的特点,农产品生产者存在电子商务平台上销售低劣的农产品给客户, 造成消费者的损失, 从而造成客户量的流失, 但监管需要成本, 有时反而会造成整个社会福利的损失。

PPP 模式是政府通过与私营部门合作建设公共项目, 从而拓宽融资渠道造福社会的模式,将 PPP 模式与农村电商结合无疑能促进此种问题的改善并大力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政府与私营企业合作投资建设涉农电商平台,由私营企业进行商业化管理,而政府对农产品质量与农产品生产者的行为进行监管。

Peter Schare [2] 从实验心理学等四个角度分析了 ppp 模式在博弈论下的研究, 指出 PPP 博弈包括每个参与人的战略, 相关支付函数, 博弈结果和均衡情况这四个因素, 因此本文也通过混合策略博弈对政府(G)对农产品生产者(P)的监管行为进行分析。

2 政府(G)与农产品生产者(P)之间的监管博弈

2.1 前提假设

G 与 P 之间信息不对称,且 G 只要对 P 进行监管即可查出 P 是否违约。

G 对 P 进行监管需要成本 C 1 , P 违约后被监管需要支付违约金 C 2 。

G 在 P 违约情况下监管获得收益 R 1 ,不违约的情况下监管获得收益 R 2 。G 在农产品生产者违约情况下不监管获得收益-R 1 , 在 P 不违约的情况下不监管获得收益 R 2 。 R 1 >R 2 >C 1 。

P 在 G 监管的情况下违约可获得收益-r 1 ,P 在 G 监管下不违约的收益 r 2 ,P 在 G 不监管的情况下违约可获得收益 r 1 , P在 G 不监管的情况下不违约可获得收益 r 2 。r 1 >r 2 >C 2 。

用收益-成本来代表此博弈中各方获得的效用。

2.2 博弈过程

政府与农产品生产者的行为都是不确定的, 政府通过猜测农产品生产者是否会违约从而确定是否进行监管,而农产品生产者则通过猜测政府是否会监管从而确定自己是否违约。因此, 农产品生产者与政府进行混合策略博弈。假设政府选择监管的概率为 P, 不监管的概率为 1-p, 农产品生产者违约的概率为 q,不违约的概率为 1-q。

G 监管的情况下, P 违约。G 将付出监管成本 C 1 , 由于监管就能避免农产品生产者违约形成新的社会正效应,因此 G得到收益 R 1 , 用利润来代表政府最后得到的效用, 结果为 R 1 -C 1 ; P 违约后被罚违约金为 C 2 , 获得监管后不违约的收益 r 2 , 最终效用为 r 2 -C 2 。 G 监管, P 不违约。 G 将付出监管成本 C 1 , 由于P 没有违约,因此 G 得到原有收益 R 2 ,则 G 得到的最终效用R 2 -C 1 ;P 不违约, 则 P 获得原有收益 r 2 。 G 不监管, P 违约。 G 不监管则不用付出监管成本,由于 P 的违约行为而造成社会福利的下降, 因此 G 的效用为-R 1 ; P 违约而不被监管, 则获得效用 r 1 。G 不监管, P 不违约。G 不监管 P 也不违约, 则 G 的效用为 R 2 , P 的效用为 r 2 。

2.3 博弈结果

农产品生产者(P)在此博弈中的期望效用为:EU (P) =q (p (r 2 -C 2 ) + (1-p) (r 1 ) ) + (1-q) (p (r 2 ) + (1-p) r 2 )(1)

为达到效用最大化, 应对 q 求一阶导数, 坠EU (P) =坠q=0,得到最优结果条件: p 鄢 = (r 2 -r 1 ) / (r 2 -r 1 -C 2 )由上述结果可知,当 P 预测到 G 监管的概率 p 鄢 > (r 2 -r 1 ) /(r 2 -r 1 -C 2 ) 时, 不违约的行为则会达到最优结果, 当 P 预测到 G监管的概率时 p 鄢 < (r 2 -r 1 ) / (r 2 -r 1 -C 2 ) , P 将会违约。

政府(G)在此博弈中的期望效用为:

EU (G) =p (q (R 1 -C 1 ) + (1-q) (R 2 -C 1 ) ) + (1-p) (q (-R 1 ) + (1-q) R 2 ) (2)

为达到效用最大化, 应对 P 求一阶导数, 坠EU (G) /坠p=0, 得到最优结果条件: q * =C 1 /2R 1 。

由上述结果可知,当 G 预测 P 违约的概率 q * >C 1 /2R 1时, G 选择监管的行为会得到最优结果, 当 G 预测到 P 违约的概率 q * <C 1 /2R 1 时, G 选择不监管的行为则会得到最优结果。

综述

政府与农产品生产者都会对对方的行为进行预测与推断, 就偏好来说, 政府偏向于不监管而农产品生产者偏向于违约, 所以他们同时会如此去预测对方的行为, 会导致农产品生产者预测政府监管的概率 q * > (r 1 +r 2 ) / (r 2 -2r 1 -C 2 ) ,从而农产品生产者则选择不违约行为, 而政府则同样预测 q * >C 1 /2R 1 , 从而对农产品生产者进行监管。不过, 这仍然是推测行为, 根据实际预算估量, 作出最优结果行为。

3 结语

本文研究了政府与农产品生产者之间的监管博弈,通过混合策略博弈研究政府是否对农产品生产者的违约行为进行监管与农产品生产者在政府的监管下是否违约。结论表明, 当P 预测到 G 监管的概率 p * > (r 2 -r 1 ) / (r 2 -r 1 -C 2 ) 时, 不违约的行为则会达到最优结果, 当 P 预测到 G 监管的概率 p * < (r 2 -r 1 ) / (r 2 -r 1 -C 2 ) 时, P 将会违约。 而当 G 预测 P 违约的概率 q * >C 1 /2R 1 时,G 选择监管的行为会得到最优结果,当 G 预测到 P 违约的概率 q * <C 1 /2R 1 时, G 选择不监管的行为则会得到最优结果。

PPP 模式下的涉农电商平台的搭建项目是一个促进农村经济改革和农产品流通模式转型很好的途径和方法,未来关于此项目的研究应该更加深入和透彻。

【参考文献】

第8篇:涉间范文

(一)涉农货款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途径从图3一1中来看,涉农贷款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途径主要有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两方面,涉农贷款形成的直接生产投资在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能够通过间接的途径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涉农贷款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涉农贷款形成生产投资情况,二是涉农贷款带来的农业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三是涉农贷款形成的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情况。同时从图3一1来看,涉农贷款一方面可以通过生产投资、人力资本积累和农业技术的进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而另一方面农业经济增长能够反作用于涉农贷款。当农业经济增长比较快时,农户收人增加,能够及时偿还贷款利息,对涉农贷款的需求也会增加;而当农业经济增长比较乏力时,涉农贷款与农业经济增长都处于恶性循环状态。(二)步农贷款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从图3一2中来看,涉农贷款的投人数量、涉农贷款的投人质量,以及农业生产绩效是涉农贷款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三个主要因素,其中这二个主要影响因素是影响涉农贷款支持农业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而农村信用环境、农村金融机构运营效率以及农村金融的优惠政策是深层的原因。

喀旗农业经济增长与涉农贷款现状分析

(一)喀旗农业增加值“的变化情况从图4一1中可以看出喀旗的农业增加值基本上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表现为波浪形的增长。喀旗的农业增加值从1992年的1.巧亿元到2011年的9.6亿元,增幅达到734.78%。其中可以看出喀喇沁旗“十一五”期间农业经济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从图4一2喀旗1992一2011年农业增加值的环比增速来看,除了1998年、1999年和2000年的负增长之外,其余年份都呈现正增长。其中在2004年增速最高,达到58.8%。“十一五”期间,喀旗农业增加值增速平均12.36%。2011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喀旗农业经济发展的增速也达到了12.64%。考虑到喀旗涉农贷款的增速,从图4一4中可以看出喀旗涉农贷款增速有高有低,但是都呈现正增长的态势,其中2010年增速最高,为135.54%(调查了解到:2010年喀旗工业、建筑业等形式不景气,农业成为投资热门行业,另外也有新的统计方法施行的原因),这与喀旗内的金融机构积极扶持“三农”发展、不断创新机制完善对农业的信贷投向有关。(二)喀旗涉农贷款变化情况图4一3显示:1992一2011年喀旗涉农贷款的投人量逐年增加,从1992年的3081万元增加到了2011年的130786万元,1992一2004年期间喀旗涉农贷款的投人量比较平稳,2005一2008年加大对农业贷款的支持力度,涉农贷款的投人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9年之后喀旗涉农贷款的投人量呈现直线上升的态势,增长比较快。(三)喀旗农村信用社存货变化情况从图4一5喀旗农村信用社的存贷情况来看,喀旗农村信用社的存款金额和贷款金额都呈现逐年上升的状态,贷款的增加说明农信社在支持喀旗三农发展方面的力度加大,然而从图4一6中不难发现,喀旗农信社的存款数额远大于贷款数额,存贷差逐年拉大,大量的存款资源没有用于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出现“资金漏斗”,这反映出喀旗农信社仍需要加大信贷支持,全身心服务“三农”,更好促进喀旗农业经济的发展。存款的外流加剧了旗域农业资金的供需矛盾,对当地农村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不足。

喀旗涉农贷款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析

(一)变量的选取本文选取喀旗1992一20H年涉农贷款的投人数量(X)、农业经济增加值(Y),采用的时间序列数据取对数,以InX和Iny为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见(表5一1)。采用Eviews6.0软件进行实证分析(二)计量分析过程1、单位根(ADF)检验得知各个变量在一阶差分之前是不平稳的时间序列,在一阶差分之后在1%、5%和10%的临界值下都是平稳的时间序列(见表5一2)。2、协整检验本文采用E一G两步法对时间序列进行协整检验,以便确定各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第一步得到OLS回归方程估计的回归模型有:Iny=5.3925+o.5237lnx,估计方程的R,=0.89,方程的拟合度比较高,而且F统计量(147.7121)和T统计量(13.0699和12.1536)都很大,都能够通过检验,因此喀旗涉农贷款的投人情况能够很好的阐释农业经济的增长状况。喀旗的涉农贷款与农业增加值呈现正相关的关系,涉农贷款投入每增加1个百分点,农业经济增加值将增加0.5237个百分点。第二步对回归方程的残差进行AEG检验,得出残差的T统计量为一3.4271,其绝对值大于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一2.6998、一1.9614和一1.6066),通过了T检验,得出残差序列很平稳,方程并非伪回归,是协整的,即喀旗涉农贷款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检验结果如下:喀旗农业经济增长不是涉农贷款的格兰杰原因。这可能与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农村金融机构没有形成风险共担,农业经济增长增加了农民收入,但并没有形成对涉农贷款的需求。喀旗涉农贷款投人的增加是农业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可见喀旗涉农贷款投人的增加对于农业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三)计量分析结果第一,喀旗涉农贷款与农业经济增加值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而且呈现正相关,即涉农贷款能够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第二、喀旗涉农贷款的扩张是农业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这发映出涉农贷款投入的增加对于喀旗农业经济的增长具有的正向作用很明显。但是涉农贷款对喀喇沁旗农业经济增张的贡献度很小,根据协整检验的结果喀旗涉农贷款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仅为0.5273%。然而喀旗农业经济增长不是涉农贷款增加的格兰杰原因。第三、从计量分析结果反映出涉农贷款的扩张在长期内对喀旗的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正向支持作用,涉农贷款的扩张对于农业经济增长具有很大的促进潜力。若加大涉农贷款的投人力度对于喀旗农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长远意义。

喀旗实现“+二五”农业经济增长目标对涉

第9篇:涉间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文本互涉

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以文学作品为主,一旦脱离了文本,抛弃文本,出现“非语文”化,就脱离了文学的轨道,导致语文阅读教学缺乏应有的广度与深度。文本是语文阅读教学的载体,它是联系学生、社会(生活)、作者的纽带。于是,我们试图从文本出发,用文本互涉理论来观照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试图寻找回归文本的方法。

一、文本互涉观照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文本互涉”是指不同的文本之间互相指涉、互相映射,意在强调任何一个单独的文本都是不自足的,其意义是在与其他文本交互参照、交互指涉的过程中产生的。

首先,文本互涉理论有助于高中生开展自我与文本的深层对话。如果将一些与目标文本相关联的文本一起呈现,一个文本解读的情境便被创立起来了,相比单一的文本,在一个合理的文本解读情境下,高中生与文本的对话会更加多元、深入。

其次,文本互涉理论是基于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理论。文本互涉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单独的文学作品都是不自足的,其意义是在与其他文学作品交互参照、交互指涉的过程中产生的。文本互涉的观点,强调了文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阅读理解的重要性。

用文本互涉观照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有一定前提的,它需要教学的对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有一定抽象思维的能力。这时候的高中学生有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积累,又在认知方面基本完成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正是抽象思维迅猛发展的时期。运用文本互涉去观照这个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既符合学生学习的已有基础,又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

二、文本互涉视野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文本互涉还要求教师有大量文学知识、理论知识的储备,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随着实践的深入,这些知识与能力,能得到横向与纵向的不断发展。接下来我们从文本互涉的四个阶段来看具体教学的策略。

(一)文本互涉的准备阶段

文本互涉视野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是教师“教”的策略,也是学生“学”的策略。在准备阶段,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文本互涉理论协助备课

首先,资料收集阶段。教师在课前需要收集大量的文本资料,主要有:有关写作背景的文本、作家其他作品文本、其他作家作品文本。其中,前面两者比较明确,较易收集,后者还需要通过对阅读篇目的整体把握与文本细读――找到关键词(文本关联点)――依据关键词找相关篇目。这当中的关键词是教师通过自我解读得到的最佳意义空间。关键词不是唯一的,为了能引导和应对学生思维的多元,教师应当尽可能地从多角度找到更多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是文本相互联结的纽带,如有关意象、主题、人物、表现手法等。

其次,提纲挈领阶段。教师依据自我解读得到的关键词,结合搜集到的文本,展开教学设计。用每个关键词,构建起一个统领文本内容的纲。

2.运用文本互涉理论引导预习

教师运用互涉引导学生预习,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读一些互文本;也可以不呈现互文本,提供一些打开思路的问题;或者是运用一些可以反馈学生“前理解”的问题,便于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得更有方向。

(二)文本互涉的诱导阶段

这个阶段,首先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紧扣文本,诵读并独立得出具有学生个性的意义空间。其次是在要求学生对文本有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寻找文本与文本的关联点,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导向已经学过的知识和即将学到的知识。

1.剖析文本细节,探析意义空间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注释对文本作进一步了解。包括对文本所描写的、记叙的事物了然于心。接下来,才开始解剖细节。这一块,从文本最基本的工具性出发,可以简单地从字句剖析。这么一来,每个学生在读文本、体会字句的时候,最佳意义空间就浮现出来了。

2.选取关联之点,关联互涉文本

这部分是要从意义空间里面提取出关联点,关联互涉文本,是找到起跳点与进行起跳的重要阶段。这是在目标文本的基础之上,找到文本生长点,开始生长的过程。

(三)文本互涉的交融阶段

这个阶段是文本互涉的核心阶段,是在关联文本的基础之上,对文本的审美空间、文化意旨、生活哲理作进一步的挖掘。

1.文学文本互涉,对话目标文本

文学文本的互涉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横向的文本互涉,一个是纵向的文本互涉。其中,横向的文本互涉体现在:一是目标文本与同一作家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互涉,二是目标文本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文学作品互涉。纵向文本互涉体现在:一是同一作家的历时的文学作品与目标文本的互涉,二是整个文学史上的作品与目标文本的互涉。这种互涉,是利用文本与文本的对话,来启迪我们的思想,揭示文本的隐秘意义。横向主要是通过同时代文本间的相互比较来对目标文本进行解释,纵向主要是通过探寻文学源与流的关系来对目标文本进行解释。

2.生活文本互涉,升华文本境界

可以互涉的文本,不仅仅是文学文本,还包括生活中的一些文化文本。从生活文本的角度来观照目标文本可以让语文阅读教学落到实处,让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存在于书本中文学作品的知识,也是启发和指涉他们当下乃至今后的人生意义的知识。这样,解读文本的境界由工具境界、鉴赏的审美境界上升到文化的境界。

3.背景文本互涉,反观文本意涵

这部分实质上是教师通过上述种种的文本互涉,最终回到目标文本试图表达的意涵。通过反观整个过程,结合背景文本观照目标文本,能够让目标文本的表意在合情合理的基础上呈现出更深层的内涵。

(四)文本互涉的巩固阶段

1.课堂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主要是让学生理清思路,对课堂上教师的分析和自己的感悟作自我总结,构建自我心中的文本网链,为以后的文本解读牵线搭桥。

2.课后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回顾课上教师通过文本互涉解读文学作品的思路,启发他们探究文学奥秘,逐渐掌握文本互涉的学习策略。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