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四年级科学教案范文

四年级科学教案精选(九篇)

四年级科学教案

第1篇:四年级科学教案范文

2、教学措施:加强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小学科学课中关于“科学探究学习”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思想;深刻领会并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加强自身素养和业务能力的提升以及不断提高实践能力;认真钻研教材和各类教学参考书,浏览网络、杂志等,学习先进经验,科学设计教学策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良好氛围;潜心解读学生、了解学生、知道学生认知规律;

3、积极收集、准备各类探究活动材料,发展学生搜集各类活动资源和素材用探究活动;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注重学生自主性探究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4、课时分配: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共8课时;第二单元:冷和热,共10课时。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共6课时;第四单元:食物与消化,共4课时;第五单元:假设与搜集证据,共2课时

第2篇:四年级科学教案范文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封………………………………线………………………………

2020年秋季期中联考六年级科学试题

(全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30分钟)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学校旗杆顶端的滑轮属于(

)。

A、定滑轮

B、动滑轮

C、滑轮组

2、下列哪种情况最省力(

)。

A

B

C

3、将手放在门把手的(

)处开门最费力。

A、最里面

B、中间

C、最外面

4、纸梁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测试中,下面形状抗弯曲能力最强的是(

)

A、U字形

B、

M字形

C、口字形

5、下列哪个框架不易变形(

)。

A

B

C

6、“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这是(

)说的。

A、牛顿

B、阿基米德

C、哥白尼

7、在一个滑轮组中,(

)越多越省力。

A、定滑轮

B、动滑轮

C、杠杆

8、许多桥梁建成拱形,主要是为了(

A、更加美观

B、节省材料

C、更加牢固

9、拱桥的主要受力部位是(

A、拱圈

B、拱脚

C、桥墩

10、在轮轴的研究活动中,我发现,轴相同,轮越大越(

A、费力

B、省力

C、没有变化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个2分,共20分)

1、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所有杠杆都是省力的。

(

)

2、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拧起来就越费力。

(

)

3、羊角锤、镊子等工具,外形不像撬棍,因此不属于杠杆。

(

)

4、所有的拱桥,拱都在桥面下。

(

)

5、相同的材料即使改变了形状,它们的抗弯曲能力也不会发生改变。

6、螺丝刀属于轮轴类机械。

(

)

7、剪刀、榔头等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

)

8、镊子又小又轻,取的又是较小的物品,所以是省力工具。

(

)

9、古代的城门大多建成拱形,可以使城门更坚固。

(

)

10、在“轻功踩鸡蛋”表演中,鸡蛋不易破的原因之一是鸡蛋接近于球形,使得它能承载比较大的压力。

(

)

三、连线题(每线1分,共10分)

螺丝钉

大桥中的引桥

斜面

门把手

窗帘轨

杠杆

镊子

汽车方向盘

轮轴

轱辘

起钉锤

滑轮

吊车

吃饭用的筷子

2020年秋季期中联考六年级科学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A

C

A

B

B

B

B

C

A

B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

×

×

×

×

×

三、连线题(每线1分,共10分)

螺丝钉

大桥中的引桥

斜面

门把手

窗帘轨

杠杆

镊子

汽车方向盘

轮轴

轱辘

起钉锤

滑轮

第3篇:四年级科学教案范文

关键词:壬戌学制;高等教育;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学制会议

作为学制系统中的最高等级,高等教育学制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学制的建立,并非由中国传统高等教育学制逐步演变而来,而是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向外国学习的结果。由于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学制也处在一个持续变动的过程当中。从清末的壬寅癸卯学制,到民初的壬子癸丑学制,最后是1922年制定的壬戌学制奠定了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学制的基础。考察1922年高等教育学制改革的动因、过程及其启示,可作为当前高等教育学制改革的参考和借鉴。

一、1922年高等教育学制改革的动因

民国成立以后,学制改革一直是教育界的重要议题。鉴于清末颁行的壬寅癸卯学制片面模仿日本学制所带来的弊端,民初北京政府教育部在制定壬子癸丑学制时本“拟遍采欧美各国之长,衡以本国情形,成一最完全之学制”,但“当时由欧美回国之人,专习教育者绝少,不能窥见欧美立法精神,译出文件,大半不适用”,致使大家认为“欧美制终不适用于国情”,最后“仍是采取日本制,而就本国实际经验,参酌定之”。[1]如果说清末尚处于君主制时代而与日本君主立宪制略有相似的话,已经进入共和体制的中华民国制定新学制时还以国情为由模仿日本学制显然不合逻辑。

按照壬子癸丑学制的规定,高等学校分为普通教育类的大学、实业教育类的专门学校和师范教育类的高等师范学校三种类型。大学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材,应国家需要”[2]为宗旨,本科招收预科毕业或经试验有同等学力者,学习年限为预科三年、本科为三或四年。在大学之上还设有大学院,供大学本科毕业合格者深造之用,其学制年限不定。专门学校的宗旨是“教授高等学术,养成专门人才”[3],预科入学资格与大学预科相同,本科招收预科毕业或经试验有同等学力者,学习年限为预科一年、本科三年(医科为四年)、研究科一年以上。高等师范学校以“造就中学校、师范学校教员”[4]为目的,预科招收师范学校或中学校毕业者,本科招收预科毕业者,学习年限为预科一年、本科三年、研究科一或二年。高等师范学校还另设专修科两或三年、选科两年以上三年以下,入学资格与预科相同。

这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学制安排,存在着诸多弊端。从纵向看,大学、专门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均设有预科,模糊了高等教育的任务。壬子癸丑学制规定“中学毕业生不能直接进专门学校或大学本科”,“必须先入预科一年乃至三年,做种种补习的工夫,才能进入专门”,“而预科的功课又往往与中学课程相重复,在制度上缺少联络,在时间上也不经济”,“此外大学预科三年殊嫌太长”。[5]预科在高等教育学制中的存在,不但增加了高等教育的年限,还使高等教育难以专心于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从横向看,高等普通教育、高等实业教育和高等师范教育之间地位不平等。虽然专门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在专业设置及课程安排方面与大学有许多相近和相似之处,但专门学校本科毕业不过相当于大学二年级肄业,研究科毕业也只相当于大学三年级到四年级水平,而高等师范学校本科毕业不过相当于大学一年级肄业,研究科毕业也只相当于大学二年级或三年级水平,专修科和选科更只相当于大学预科毕业,且二者均没有升入大学院的途径。两相比较,高等实业教育和高等师范教育的地位明显低于高等普通教育。

对于壬子癸丑学制中暴露的问题,教育界曾有过改革的提议。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是当时全国最为重要的教育组织之一,成立伊始便注意到壬子癸丑学制的缺陷。1915年4月,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在天津召开第一次年会。会上,各省区教育会代表纷纷要求对壬子癸丑学制进行修改,其中湖南省教育会的《改革学制系统案》被提交大会讨论。《改革学制系统案》针对高等教育学制提出了三条相关建议:首先,“取消高等师范学校,而设师范研究科于大学”;其次,“除去专门学校发展之障碍,遂改专门学校入学资格及毕业时之年龄相等于大学校”;最后,“废止大学校预科”。[6]如果按照此案所拟方法改革高等教育学制,则“现制几乎全体矣”[7],因此没有得到大多数与会代表的赞同。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最后只是一面通告各省区教育会就学制问题进行调查,一面将该案附呈教育部备查。

在教育界的推动下,教育行政机关也注意到了壬子癸丑学制的弊端,并在细节方面进行了修正。1917年1月,北京政府教育部召开了一次国立高等学校校务讨论会。与会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推崇德国学制,认为“德之高等专门学校实即增设之分科大学,特不欲破大学四科之旧例,故别立一名而已”[8]。在蔡元培的建议下,国立高等学校校务讨论会通过了一项提案,这项提案得到了教育部的认可,随即在同年9月以《修正大学令》颁布。《修正大学令》规定“大学分为文科、理科、法科、商科、医科、农科、工科”,“设二科以上者得称为大学”,“其但设一科者称为某科大学”[9],实质上是鼓励专门学校升格为大学,取消专门学校与大学之间的区别。同时,《修正大学令》还规定“大学本科之修业年限四年,预科二年”[10],缩短了预科的修业年限而延长了本科的修业年限,使大学预科和本科的学习年限都趋向合理。

虽然只是对高等教育学制的局部修正且没有涉及高等师范学校,但《修正大学令》的公布还是为1922年高等教育学制改革制造了舆论氛围。对壬子癸丑学制改革的呼声,正是1922年高等教育学制改革的动因。

二、1922年高等教育学制改革过程中的争论

1921年10月,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七次年会在广州召开。学制问题本来应该在第六次年会上讨论,只因当时正值各省区派代表赴欧美考察教育而不得不推迟到本次年会。经过一年时间的酝酿,各省区教育会已经为此次年会的主要议题学制改革做好了充分准备。广东省教育会甚至迫不及待地进行了新学制的试验,社会上也对新学制的到来充满了期待。此次年会共提出了八项与学制改革有关的提案,与第六次年会的六项提案一同合并审查。由于广东省教育会的提案最为完善且经过试验,各省区教育会代表决定在“以广东提案为根据”[11]的同时参酌各省提案,最后通过了《学制系统草案》(以下简称《广州年会议决案》),并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

按照《广州年会议决案》的精神,高等教育学制仍然分为大学、高等专门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三个组成部分。大学“不设预科”,“其入学资格以高级中学毕业者或有同等学力者为限”,毕业期限定为四年至六年,大学毕业后“得入研究院”,“不定年限”。[12]同时,“大学得附设专科,不定年限”[13]。高等专门学校也“不设预科,其入学资格与大学同”,毕业期限定为三年至四年,“其四年者待遇与大学四年毕业者同”。[14]高等师范学校“四年毕业,其入学资格与大学同”,毕业后也“得入大学研究院”。[15]另外,“大学得设师范科,高等师范得仍独立”[16]。与壬子癸丑学制相比,《广州年会议决案》在高等教育学制方面最主要的变化是大学、高等专门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的趋同倾向。大学、高等专门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不但一致取消了预科,其学习年限也基本相同,且学生毕业后都可以进入研究院。

各类高等学校的趋同确实是大势所趋,教育界对此项意见表示赞成的居多。但对继续保留三足鼎立的封闭性高等教育学制设计,教育界中则有不同声音出现。之前曾推动专门学校升格为单科大学的蔡元培表现激进,力主直接废除高等专门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在蔡元培看来,1917年的《修正大学令》已经规定“凡现有高专,均为改进专科大学之准备”,高等专门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的存在“似皆为迁就现存之学校而存其名”。[17]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留学回来的陶行知也认为“高等师范入学的资格、毕业的程度,既然与大学相同,似宜以单科大学称呼它”[18]。同时,他还质疑“四年的高等专门学校与四年的单科大学,究竟有什么分别”[19]。诸如此类的意见还有不少,充分反映了当时教育界对广州年会议决案中高等教育段的不同诉求。

除教育界意见外,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教育学制的改革也有所行动。1922年7月,教育部宣布“现在学制,间有未合,以致进行诸多窒碍”,决定召开学制会议“以资征集意见,为学制改进之标准”。[20]学制会议带有明显的官方色彩,所议决的学制系统很有可能直接实行,因此教育界对其非常重视。当时向学制会议提交的提案,除了以时任教育总长高恩洪名义提交的《学校系统改革案》(以下称《教育总长交议案》),还有各代表提交的相关提案五份。与代表们的提案相比,《教育总长交议案》对高等教育段的考虑更为全面,因此会议讨论高等教育学制时主要以《教育总长交议案》为蓝本。

虽然开幕之前“废止‘高专’的空气弥漫京师”[21],但保留高等师范学校和专门学校的意见却在学制会议开幕后占据了上风。作为蓝本的《教育总长交议案》由倾向于保留高等师范学校和专门学校的教育次长邓翠英主持制定,无形中就为保留两者埋下了伏笔。经过激烈的争论,学制会议以《教育总长交议案》为基础通过了《学校系统改革案》(以下称《学制会议议决案》)。按照《学制会议议决案》的设计,大学分为大学校和师范大学校两种,其中大学校合设数科或单设一科均可,单设一科者“称某科大学校”[22]。“大学校修业年限四年至六年”,“师范大学校修业年限四年”[23],都招收高级中学毕业生。而“专门学校修业四年或五年”,“高等师范学校修业四年”,均为“初级中学四年毕业者入之”,[24]仅比高级中学的程度高两年到三年,事实上降低了程度。高等专门以上学校还“得附设专修科”,“不定年限”。[25]大学院则为“大学毕业者及具有同等程度者及具有同等程度者研究之所”,“年限无定”。[26]如果愿意提高程度改招高级中学毕业生,专门学校“得改为单科大学校”,高等师范学校“得改为师范大学校”。[27]尽管《学制会议议决案》名义上还规定“专门学校与单科大学校,高等师范学校与师范大学校,均得并设于一校”[28],但实际上专门学校、高等师范学校已经因程度问题而与大学变成两个不同层次的教育阶段。这种高等教育学制设计既与《广州年会议决案》中专门学校、高等师范学校和大学并列的设计有着明显的不同,也与现实中专门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逐渐提高至大学程度的情况有所差异。

《学制会议议决案》通过后,如何对待该案成为棘手事情。新任教育总长汤尔和“拟将议决案送往济南征求全国教育会同意,以昭特别郑重之意”[29],这为1922年高等教育学制改革最后定案时发生的纠纷埋下了伏笔。

三、1922年高等教育学制改革的定案

学制会议结束后不久,全国教育会联合会也在济南召开了第八次年会。教育部代表在开会前曾将《学制会议议决案》和《教育总长交议案》各一百份交给大会主席许名世,但许名世却一时糊涂没有将两案的关系交代明白,致使代表们以为《教育总长交议案》是交给此次年会的提案。《教育总长交议案》上开首即表示,“查现行学校系统,系民国元年临时教育会议议决,经本部采择公布”,“施行已来,已历十载”,“兹已时势变迁,不无应行修改之处”,[30]完全不提之前的《广州年会议决案》。这段引子导致了各省区教育会代表的强烈不满,浙江省教育会代表许倬云甚至表示:“教育部既不睬我们,我们也只有不睬他。”[31]最后几经调停,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八次年会才确定审查底案“精神上大部分用广州案,而词句上多采用学制会议案”[32],并推举在调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胡适拟订了一份《拟修正学制系统草案》,还组建了甲组审查会负责审查此案。

《拟修正学制系统草案》在高等教育段的最大特色就是取消了高等师范学校的独立存在,并且不设降低程度的专门学校。草案拟订者胡适主张“高等师范只依旧制存在,不列入系统图,删去了学制会议降低一年的高等师范”[33]。同时,胡适觉得“学制会议对于师范大学的规定,最为不通”,于是在草案中设计“师范大学为单科大学之一种,收受高级中学毕业生,修业四年”[34],以便与其它大学保持一致。另外,胡适还认为:“学制会议降低了专门学校一年,收受初级中学毕业生,这是和广州案的精神大背的,故这里仍依广州案,提高二年。”[35]

《拟修正学制系统草案》拟定后,审查员们进行了逐条审查,并为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特别是黄炎培力主“保存高等师范,收初中毕业生,三年毕业者,修业五年,四年毕业者,修业四年”[36],为此与草案拟订者胡适数次辩驳。一番争论之后,甲组审查会终于对高等教育段的学制达成了较为一致的意见。虽然“高等师范不列入新学制一条,也颇有异议,但结果仍依底案,不列入学制”,又新增规定“大学校与师范大学设二年期之师范专修科”。[37]讨论完毕后,甲组审查会推举袁希涛、胡适和许倬云为起草员,根据讨论结果起草修正案。修正案提交大会进行三读讨论时,高等教育段的学制设计引发了大争论。初读开始之前,即有浙江省教育会代表胡炳旒表示异议,认为“就本草案条文看,是无形中废止专门和师范,减少求学者之机会”,“因为专门和师范增加年限,依现在情形观之,社会之需要,经济之困难,均属难于进行”[38]。二读开始以后,专门学校的存废问题又引起了与会代表对高等教育段学制的激烈讨论,但结果除经亨颐提议的删去旧制高等师范学校“或改为大学之教育科”一条和经亨颐、许倬云提议的增加“职业学校毕业生亦得入专门学校”一条被采纳外,其余皆按原案进行。[39]三读时各省区教育会代表无异议通过,将此案定名为《学校系统案》,并推举袁希涛为代表将详细经过情形报告教育部。

11月11日,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将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八次年会议决的《学校系统案》以《学校系统改革案》名义发表,标志着1922年高等教育学制改革定案的完成。《学校系统改革案》以大学校为高等教育段的主干,专门学校辅之,其中大学校“设数科或一科均可”,“其单设一科者称某科大学校,如医科大学校、法科大学校、师范大学校之类”。[40]大学校招收高级中学毕业生,修业年限为四年到六年。专门学校则同时招收高级中学和职业学校毕业生,修业年限为三年以上,“年限与大学校同者待遇亦同”[41]。另外,“大学校及专门学校得附设专修科,修业年限不等”[42]。为了补充初级中学教员的不足,也“得设二年之师范专修科附设于大学校教育科或师范大学校”,“亦得设于师范学校或高级中学,收受师范学校及高级中学毕业生”。[43]在大学校之上还设有大学院,“为大学毕业及具有同等程度者研究之所,年限无定”[44]。1922年高等教育学制改革的定案,使历时数年的高等教育学制改革终于告一段落。

四、1922年高等教育学制改革的启示

(一)高等教育学制改革应注意与国际教育潮流接轨

1922年高等教育学制改革十分注意博采众长,不再信奉原先出于政治因素而仿效的日本模式,转而选择与当时世界高等教育潮流接轨,确实是一场力图追赶教育现代化趋势的改革。这场高等教育学制改革废止了预科的存在,大力提高职业教育和师范教育的地位,使之与普通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得以齐头并进,都与当时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相符。特别预科的废止,更是符合了当时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学制“提高中学程度”、“不设大学预科”[45]的发展态势。正因注意与国际教育潮流的接轨,才使1922年高等教育学制改革奠定了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学制的基础,并成为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中影响最大的学制框架。20世纪50年代,我国再度因政治的缘故而模仿苏联的高等教育学制,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高等教育学制体系被重新架构,走向了一条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主流异途的道路。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高等教育学制才重新开始与国际教育潮流接轨。近年来,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借鉴1922年高等教育学制改革的经验,当今高等教育学制改革应注意与国际教育潮流接轨,才能保证高等教育发展的先进性。

(二)高等教育学制中应同时容纳科研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

大学校和专门学校的平行设置,是1922年高等教育学制改革在设计上的特色。除了多科性大学校和医科大学校、法政大学校、师范大学校等分科大学校外,1922年高等教育学制中还设有与之对应的各种专门学校。大学校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目的,是主要施行普通教育的研究型大学。而专门学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的,事实上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延伸,属于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型大学。按照1922年新学制的规定,大学校与专门学校地位基本相等。更为重要的是,专门学校除了招收高级中学毕业生外还招收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打通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通道。最近教育界对于本科高校转型十分关注,在高等教育领域实行研究型大学与应用型大学并存的双元化体制已成共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正在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由于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学制对此尚无匹配措施,相关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无据可依,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进入高等教育渠道也极窄。参考1922年高等教育学制改革中的相关设计,在学制系统中同时容纳科研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保持职业教育领域升学渠道的畅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高等师范教育学制设计应由封闭型走向开放型

1922年高等教育学制改革除了将高等师范学校升格为师范大学校外,还规定多科性大学也可以设立师范科,为高等师范教育设计了一个开放灵活的培养体系。该体系打破了以往封闭的师范教育模式,将高等师范教育的范围从单科性的师范大学校扩充到多科性大学中去。它既为有志于从事教育行业的普通大学生提供了师范技能训练的途径,又大大提高了师范大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使中国高等师范教育模式走向了多元化。新中国建立后,按照苏联模式重新建构了一套封闭型的高等师范教育体系,使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放性趋向被迫中断。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封闭型高等师范教育体系越来越难满足教育界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因此国家层面对建立开放型高等师范教育体系的关注在新世纪前后开始出现。1999年6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提出“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46]。2012年9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又联合发文鼓励综合大学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参与教师教育”。尽管当时情形与今天高等师范教育的现实不尽相同,但建立开放型高等师范教育体系正是1922年高等教育学制改革追求的目标之一,在此背景下借鉴其指导思想仍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高等教育学制改革应有相应措施保证各类高等教育发展的均衡性

1922年高等教育学制在制度设计上无疑是成功的,但在具体实践上却产生了某些问题。职业教育类的专门学校在设计上本来是高等教育中与普通教育类的大学校并驾齐驱的力量,但实际情况却非如此。1922年学制改革以前全国有公立大学9所、私立大学7所[47],到1926年全国已有公立大学27所、私立大学15所[48];而1920年全国有公立专门学校58所、私立专门学校17所[49],到1926年全国只有公立专门学校41所(含高师1所)、私立专门学校9所[50]。大学数量急剧增加而专门学校数量不断减少的重要原因,便是“由于十一年(1922年)颁布新学制,原有专校多改办大学故也”[51]。特别是依旧制设立的8所高等师范学校本“应于相当时期内提高程度”[52]独立升格为师范大学校,但最后只有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向着独立的师范大学发展,其余6所高等师范学校几经周折全部改建或合并成多科性大学。各类高等教育之间发展比例失衡局面的出现,要归咎于“新学制对于大学设立之规定极宽”[53],致使各高等学校往往不顾自身实际条件而借调整之机进行升格。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也遇到了不同类型高等教育之间发展比例不协调的问题,包括师范院校在内的众多高等专门院校纷纷升格为大学,且大多数出现了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趋势。吸取1922年高等教育学制改革实施过程中的教训,我们应切实制定相关措施以保证各类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维乔.清末民初教育史料(节录)[G]//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1073.

[2] 教育部.大学令[J].政府公报,1912(178).

[3] 教育部.专门学校令[J].政府公报,1912(176).

[4] 教育部.师范教育令[J].教育部编纂处月刊,1912(1-3).

[5] 商务印书馆.新学制学校课程说明书(第1编总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3:1-3.

[6][7] 湖南省教育会.改革学校系统案[G]//舒新城.近代中国教育史料(第2册).上海:中华书局,1933:68,66.

[8] 蔡元培.大学改制之事实及理由[J].新青年,1917(3-6):1.

[9][10] 教育部.大学令[J].教育公报,1917(4-15).

[11][12][13][14][15][16] 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七次全国教育会联合会会务纪要[M].广州:全国教育会联合会,1921:39,45,45,45,46,46.

[17] 蔡元培.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所议决之学制系统草案评[J].新教育,1922(4-2):126.

[18] 陶行知.新学制与师范教育[J].新教育,1922(4-3):379.

[19] 陶行知.中国建设新学制的历史[J].新教育,1922(4-2):256.

[20]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教育部公布学制会议章程[G]//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57.

[21] 陶行知.教育部学制会议经过情形[J].教育汇刊,1923(5).

[22][23][24][25][26][27][28] 教育部召集之学制会议及其议决案[J].教育杂志,1922(10):2.

[29] 抱一.学制会议之经过[N].申报,1922-10-04(6).

[30]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部交议案[G]//.中华民国档案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84.

[31] 第八届教育联合会开幕纪[N].申报,1922-10-14(7).

[32][33][34][35][36][37] 胡适.胡适日记全编(3)(1919-1922)[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843,843,844,844,838,844.

[38] 第八届教育联合会纪事(二)讨论学制草案[N].申报,1922-10-22(10).

[39] 第八届教育联合会纪事(三)学校系统案三读通过[N].申报,1922-10-23(7).

[40][41][42][43][44][52] 大总统令[J].政府公报,1922(2393).

[45] 金曾澄.广东提出学制系统草案之经过及其成立[J].新教育,1922(4-2):180.

[46]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Z].中发[1999]9号文件,1999-06-13.

第4篇:四年级科学教案范文

__算不上教育文化大省,__也不过是一家民营企业,但__做了一件本该教育主管部门做的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好事,为全国各地对教育改革和课堂教学革新感兴趣的同行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上午__教育研究院的专家作了报告,衡水中学和其他热衷教育教学改革的学校校长作了经验介绍,各个学校课堂改革的做法或称谓不同,但理念有相通之处,即学校的一切活动即教育,学生为自我教育的主体。下午来自郴州和图们的一线教师提供的高效课堂展示课,虽然说不上不尽善尽美,但课改的方向和思路与当前我校积极倡导的“四有”高效课堂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处,就是把课堂的话语权尽可能交给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点拨提升几个环节,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课堂真正“活”起来,让效益真正“高”起来。

针对当前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低效,不少学校,特别是生源和师资不是特别好的学校,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改革课堂,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山东昌乐二中等,在不断的摸索中,这些学校不同程度地走出了一条有着自己特色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影响力的路子。汤校长在学校社会影响和教育教学质量走低的2012年9月提出“打造高效课堂,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号召,本人牵头教务处、教科室制定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内涵质量提升”实施方案》,以“形成一个模式,造就一批名师,成就全体学生,提升办学质量和学校影响力”为目标,设计了如下实施步骤:

一、校本培训(__年2月)

建立三级培训网络,即校级、年级、教研组,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扎实、有效的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规律、方法的认知水平和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教学观念的转换;通过对高效课堂的行动策略、基本流程培训促进教学方法的转变。

二、初步实施(__年3月至4月)

在理念培训基础上,年级管理处和学科组按照培训要求,结合本年级、本学科特点开展模式研讨,在充分研讨基础上,所有教师都要上一节研讨课。

三、阶段验收(__年5月)

各年级评选出课改先锋教师若干名,学校为先锋教师颁发证书,并派先锋教师外出学习考察。

四、示范引领。(__年6—8月)

先锋教师学习考察后,借鉴先进教改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深入研究,为全体教师上示范课。全体教师撰写课改心得,并结集成册。

??? 五、 模式建立。(__年9月)

邀请学科专家指导先锋教师上示范课,在此基础上中心学科组深入研讨,编制导学案,初步形成各个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六、模式推广。(__年10—12月)

以老带新,在学科组内部全面推开模式课,邀请课改知名专家通过听课评课,及时发现问题,矫正提升。

按序时进度,目前已走到第四阶段。一路走来,有如下几方面感受:

1.学校领导层的共识和齐心协力的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打造高效课堂不能仅是几个热心人的事,只有领导层所有同志的认同、协同、呼应、响应,高效课堂这项关键工作才能做得更扎实、有效。诸如学校总体的

宣传氛围的营造,教务处、教科室的规划与设计,年级处的实施与推行,财务处的资金保障等。2.教师理念革新绝非一朝一夕,注定是一个新与旧、创新与保守持续不断的博弈过程。鉴于此,下一阶段,教师培训仍要花大气力,通过校本培训或邀请名家,特别是知名专家教授对教师进行课堂理念、课堂策略进行再培训。

3.高效课堂需要抓手和平台。眼下,我校高效课堂推进还缺少有力的抓手和影响更大的平台,还停留在学校内部部分年级和部分老师层面。为此,有两点设想:

一是以编制导学案为抓手。通过组织学科组核心教师集中时间参与编写《__中学高效课堂导学案》,其他教师按照导学案设计进行课堂教学。或请教育局牵头联合几家有相同追求的兄弟学校共同编写《名校高效课堂导学案》。如此操作有两个好处,一方面形成一套质量较高的属于__中学或__高中教育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部分骨干教师通过编写导学案,使课堂教学和教育科研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其他教师通过使用质量高的导学案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是以高效课堂研讨会为平台。可以由__中学牵头组织__市四星级高中高效课堂研讨会或借助六校联谊的平台组织苏北同课异构课堂研讨,确立__中学高效课堂模式并加以推广,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扩大学校办学影响。

第5篇:四年级科学教案范文

三月份,在深入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吉林省教育厅关于落实吉林省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计划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教育局XX年度工作要点》以及外地先进的教师队伍培训及管理经验基础上,在主管雷校长撰写的《农安县中小学教师培训“xx”规划》和《农安县中小学教师培训提高三年行动计划》指导下,办公室撰写了《XX年教师教育工作计划》、《农安县第二周期教师专业发展性学校创建活动方案》、《农安县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重新认定方案》、《农安县中小学教师第四届“读书使我成长”征文评选活动方案》以及《农安县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高级研修方案》等。

3月30日上午,在进修学校六楼多媒体会议室组织召开了由全县中小学校业务校长、德育校长及部分骨干班主任参加的“干训师培、德育工作会议”。会上下发了相关文件,并对本年度工作做了具体安排,教育局副书记李春晓、进修学校校长王兆文及副校长雷宏分别强调了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今后教师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

按照局工作要求,5月下旬,在校领导的反复指导下,撰写了《农安县中小学教师教育工程实施方案(XX—XX)》,工程实施方案共23页,涵盖了教师培训五年工程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工程体系、实施策略以及相应管理机制与办法。通过撰写《工程方案》,理清了教师培训工作的整体思路,强化了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我县今后五年教师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可能性,指明了方向。

1.省级学科骨干教师推荐工作

8月份,办公室接到《关于做好 XX年吉林省中小学幼儿园省级骨干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后,第一时间把文件上传进修学校网站,并通过面对面传达文件精神及本县做法,即:采取基层学校推荐申报、办公室对申报教师提交的各种证件进行审核的方式确定省级骨干教师申报人选,确定后向上级部门推荐申报。本次省级骨干教师认定工作,我县共推荐申报32人,经过市继教办审核后16人完全符合条件,,目前16人已参加了省级骨干教师笔试和答辩,进一步的认定程序等市里通知。

2.市级学科骨干教师认定工作

按照长春市教育局下发的长教发〔XX〕53号《关于推荐长春市市级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对象的通知》要求,3月25日—4月8日,办公室组织开展了“市级学科骨干教师认定”申报工作。针对学校推荐的教师,办公室进行了认真审核,并从各校名额所占比重、学科结构、申报教师年龄特征几方面进行了全面衡量、具体分析,最后确认156人入围,4月8日报送市继教办。经市级骨干审核、笔试,我县中小学共有84名教师被认定为长春市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7月17日—7月25日,82名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按要求参加了省级培训活动,并被正式认定为XX年12月——XX年12月市级学科骨干教师,目前认定公告已上传进修学校网站。

3.县级学科骨干教师认定工作

根据《农安县XX年度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重新认定方案》要求,5月10日,在教师进修学校四楼西会议室组织召开了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特教继续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强调了骨干教师重新认定工作的重要意义,下发了《XX年度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专业水平测试工作安排》,并对考试规则以及教师准考证的填写做了进一步的说明。5月14日上午,在县实验小学举行了全县中小学共1271名教师参加的骨干教师选拔考试。考试命题严密、组织得力,整个考场秩序井然,学校和参加考试的教师对这次测试活动普遍反映良好。5月21日,教师进修学校组成了15人的阅卷小组和9人的业绩考核小组,利用双休日对本轮骨干教师认定进行双向考核。通过考核以及全面协调,本年度我县中小学共1250名教师被认定为县级学科骨干教师。

第6篇:四年级科学教案范文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回应群众对基础教育公平和质量的更高要求,充分发挥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导向作用,整体设计,突出重点,分步推进,切实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过重等热点、难点问题,建立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的“阳光招生”运行和监督机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一部署、把握节奏、稳妥实施、有序推进。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兴趣爱好,为学生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坚持普职并重,招生规模大体相当,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高中阶段教育。坚持公平公正,不断完善规则程序,为学生创造平等升学的机会。

  (三)改革目标

  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建立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到2020年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多元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保障高中阶段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更好地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维护教育公平。

  二、实施步骤

  为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这项工作,实行分年实施,逐步到位的办法。具体分年度安排如下。

  (一)2017年,进一步规范中考体育考试、艺体特长生专业考试。进一步规范中考加分项目,减少加分分值。完善优秀运动员的录取办法。依据省教厅对中考改革相应的实施意见和方案,制定下发《宜宾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试行)》《宜宾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试行)》《宜宾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考试实施方案(试行)》《宜宾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细则(试行)》《宜宾市学生艺术素养测评细则(试行)》,依托市智慧教育云平台,建立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电子管理平台。

  (二)2017年至2019年,中考仍按2016年模式进行。

  (三)从2017年秋季新入学的初一年级起,实施全市统一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综合改革,2020年按中考改革方案进行录取,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多元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管有力的管理机制。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1.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和组织实施。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2015年修订)》所设定的科目全部列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每门课程学完即考。从2017年秋季新入学的初一年级起,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道德与法治、生物、地理等考试科目实行全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统一公布成绩。体育考试、科学实验操作考试、信息技术上机考试由各县(区)根据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要求组织实施。音乐、美术、书法、综合实践活动(含劳动技术操作)等科目由学校根据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组织实施。

  2.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命题原则和要求。

  (1)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确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内容,突出考查学科核心和主干知识和技能,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和思想方法,增强学习潜能考核评价。

  (2)适当调整学科的试卷结构,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分值和成绩呈现方式。

  2017年秋季新入学的初一年级起,语文、数学、外语满分150分,地理、生物、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满分100分,体育满分100分,音乐、美术、书法、科学实验操作、信息技术上机操作、综合实践活动等科目的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

  (二)完善综合素质评价

  1.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及要求。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是培育学生良好品行、发展个性特长的重要手段。综合素质评价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综合实践等内容,评价结果实行等级制。由初中学校根据《宜宾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试行)》,并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在广泛听取意见基础上,向社会公布,并严格按细则组织实施。

  2.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程序和办法。

  (1)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综合素质评价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情况,严格程序,突出写实记录,加强公示,强化监督,确保民主、公开、透明,保证内容客观、真实、准确。

  (2)等级评价办法及比例控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采取等级形式呈现,分为A、B、C、D四个等级。评价等级比例按学校实行总量控制,各学校比例相同。A等比例不超过本学年度学籍人数的30%,B等不超过50%,D等不超过5%,除有严重违纪及以上情况的学生外,一般不评D等。

  (三)改进招生录取办法

  1.完善招生计划编制办法。

  按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要求,根据市内学校布局、适宜的学校规模和规定内的班额以及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原则核定招生计划并严格执行。严格控制提前招生,规范招生秩序。普通高中学校自主招生综合素质测试时间均安排在毕业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全部结束后,成绩公布前进行,所有学校不得提前进行测试。

  2.改革升学录取计分科目的构成。

  从2017年秋季新入学的初一年级起,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各门学科合格的前提下,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升学录取计分科目的机会,发挥学科优势,促进学生发展兴趣爱好。除语文、数学、外语、体育外,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自主在物理、生物、化学及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中各选择两门学科作为升学录取计分科目。其自主选择的四门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先按全市统一的标准转换成等级,按等级折算成相应分数后计入升学总成绩。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3.建立综合评价录取机制。

  从2017年秋季新入学的初一年级起,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将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高中阶段学校依据升学总成绩(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四门科目+4门自选计分科目),依据其综合素质评价情况(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综合实践等5个方面),择优录取。高中阶段学校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制订综合素质评价具体的使用办法,使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真正发挥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中阶段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使用办法应提前向社会公布。其中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录取的学生,其综合素质评价必须达到C等以上。普通高中学校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必须达到B等,综合素质评价达到A等的学生参加普通高中学校自主招生测试可加20分,但最多不得超过30分。

  4.规范自主招生办法。

  市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按不低于当年招生计划的10%申报自主招生名额,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有自主招生名额的高中阶段学校应在招生方案中明确招收特长生的类别、数量、标准,以及录取程序、办法等,并且招生方案须经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其中类别和有关报名条件等,在招生前至少提前两个月向社会公布。

  (四)规范中考加分项目和减少加分分值

  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和《四川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川府发〔2016〕20号)精神,取消三好优干、艺体特长、科技竞赛等鼓励类加分项目,规范少数民族考生、烈士子女、现役军人子女等扶持类加分项目和分值。

  从2017年起,户籍在宜宾市内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市内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加25分,报考市内其他普通高中学校加50分;革命烈士、因公牺牲军人子女报考市内普通高中学校加50分;见义勇为死亡或致1—4级残疾人员子女报考市内普通高中学校加30分;现役军人子女报考市内普通高中学校加20分。

  少数民族考生,革命烈士、因公牺牲军人子女、见义勇为死亡或致1—4级残疾人员子女、现役军人子女如属双重或多重身份的,按加分项加分,不重复加分。

  四、保障措施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注度高,任务艰巨而繁重,必须高度重视、合力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成立中考改革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强化对中考改革的统筹规划,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切实抓好落实。充分考虑教育工作的特点,提前公布相关实施方案,有序推进中考各项改革。

  (二)深化教学改革

  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按《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2015年修订)》开齐开足规定的各门课程,严禁压缩综合实践活动、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的课时。加强初中学校校长和教师培训,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配备、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条件保障,满足正常教学需要。定期对县(区)初中学校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三)提升保障能力

  市、县(区)加强考试机构、考务组织、招生录取等方面基本能力建设。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题库建设,开展试卷评估和分析,提升考试命题质量和水平。严格对试卷命题、印制、运送等环节的保密要求,确保试题试卷安全。探索以市智慧教育云平台为基础,建立市内统一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化管理平台。各地要确保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所需经费。

第7篇:四年级科学教案范文

一、以教师发展为目标,以教师评价为杠杆,多层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着力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规范教学行为,落实教学环节,加大教师学习、交流和培训的力度,多层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1、开学初,所有教师从学习读书、教改教研、教学育人等三大方面的发展进行了年度规划,认真填写了远安一高教师个人发展年度规划表。

2、按照教育局要求,学校推荐了涂天龙、李贤勇、温晓蓉、周松林、赵成平和邬亚祥六位教师为远安一高2011年教学标兵,教科室办了一期宣传专栏,并在校园网上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

3、在学校的组织下,暑假及开学初学习了教育局22期教育周报《山沟里的教育奇迹》(巴东教育考察报告)和23期教育周报《务实求真,精细管理》(巴东教育经验集锦),结合教师的工作实际及学习体会,撰写了自我剖析材料,并选用温晓蓉、涂天龙、杜庆联等十多位教师的剖析材料出了一期宣传栏,供大家学习交流。

4、在9月22日至9月26日,教科室要求张覃、吕辉、邓尚玉、龙杰、胡江华、何性刚、吴萍、李云慧、叶静、李煜、黄媛和王超十二位新进教师的指导老师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和辅导学生等方面对其进行检查评定,并把检查评定的结果以书面的形式写成汇报材料交教科室,比较全面地了解了他们的工作情况。10月10日至10月20日前,教科室把以上教师分成四组,四位校长各负责一组教师进行听课指导,结合指导老师对其的评定材料,开展单独谈话交流活动,体现学校领导对新进教师的关怀。

5、按照教育局要求,从11月25日至12月10日,遵照教师自评、学校复查和教育局审核的程序,从九个方面完成了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年度考核,特别是在读书笔记、理论讲座、课题研究、、“四优”获奖、专题讲座讲稿、示范课教案、被指导教师“四优”获奖等方面提供了佐证材料。

6、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主要开展了两项工作。一是教科室在教研组安排的基础上,确定了30岁以下68位青年教师的指导老师,签订了相对稳定的“师徒结对”关系,帮助青年教师成长。二是召开了青年教师大会,为35岁以下的83位教师制定了培训发展计划,从四位校长推门听课、五位校级领导个别指导、教案评比竞赛活动等方面开始了培训工作。

7、制定了《远安一高新进教师转正定级方案》,按照上级人事部门的要求,顺利完成了余宗波、周晶、何玉林、李海燕、谭金、李俊吾、杨浩和李煜八位教师的考核和转正定级工作。

8、为了适应多媒体教学的要求,发挥“班班通”的作用,教科室联系网管中心教研组,聘请杜庆联老师为教师开展课件制作培训活动,经过教研组报名等准备工作,从12月8日开始了培训活动,提高教师们课件制作的水平。

9、制定了《远安一高名师评选办法》和《远安一高名师及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制度,按照教研组推荐、学校综合考察和校长办公会认定的程序,评选出曹德宏、赵成平、周松林、路尔清、黄世平、邬亚祥、刘祖科、肖明发、胡玉芬和杜庆联老师为远安一高首届十大名师。12月23日召开了名师工作会,发放了证书;在12月30日发放了半年的名师津贴;分文理科设置了两个名师工作室。

10、在12月24日和25日,在年级组和教务室的配合下,在全校开展了学生问卷调查评教活动,各班分别有20名学生参加评教活动。此次活动在问卷项目设置和参加评教的学生人数上做了改进,学生认真负责客观公正地进行了评价,老师们对结果也表示认同,取得较好的效果。

11、加强教师外出交流学习,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及教研会议,学校按计划组团外出进行校级交流,本学期,教师外出学习达88人次,较多的老师通过此类活动,开拓了视野,转变了观念,与其它学校建立了联系,与其他同行建立了友谊。

12、按照学校的管理思路和工作重点,制定了教师评价和发展系列制度和方案。在年级组的大力配合下,广泛听取职代会代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三个年级的质量考核方案、教师年度考核方案、岗位津贴标准和各类标兵及能手评选方案,制度在规范教师行为、调动教师积极性和激发教师潜能等方面已经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二、以集体备课和业务学习为着力点,以各类教研活动为平台,加强教研组和学科建设。

教研组长是每周业务学习和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备课组长是集体备课和年级学科教学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求业务学习有准备有主题有记载,集体备课有中心发言人组内教师广泛参与。在创建、日常管理和青年教师队伍培养方面,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1、开学初,在数理化教研组实施了学案导学活动,三个教研组通过集体讨论,确立了学案导学方案,并在日常的教学中分工协作,大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从9月15日至9月30日,教科室聘请了王康垣、李贤勇、王学明等九位老师组成高一数理化教学诊断组,从听课、学生座谈、问卷调查和作业检查四个方面进行了诊断活动,形成了详细的诊断报告(包括教学现状、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三大方面),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决策和教改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在此基础上,由校长办公会提出了远安一高数理化教学五项规定,此举得到省督导专家的高度评价,也为突破我校理科教学的瓶颈发挥了重要作用。

3、今年11月,高一年级语文、数学、物理和化学完成初高中衔接教学的校本教材定稿工作,其中语文、数学和化学在创建前完成了结集“出版”。

4、以教研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本学期以来,在高三年级进行了“高三第一轮复习探讨课”,部署了10.27~12.26期间在高一高二年级普及“四有”生本课堂达标活动,确定了迎接创建验收课堂教学要求及分22个备课组确定课堂教学优秀的教师。通过以上教研活动,促使教师加强学习、研究、交流和协作,也增强了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凝聚力。

5、组织了优秀教案评比活动,以青年教师为主体,提高了教师在教育理论学习、教学设计、“四有”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等方面的水平。

三、以小课题研究为突破口,以教育论坛为舞台,营造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

1、开学初,教科室通过教研组,对我校立项及结题的研究课题进行了摸底和统计,并主办了一期课题宣传栏。并对个人及备课组小课题进行了申报立项,并要求教研组组织学习《微型课题升华教师的实践智慧》,观看了小课题研究专家讲座系列光盘,引导老师学习小课题研究的意义、选题方法和研究策略。10月,张敏校长申报的《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培训研究》课题已被列为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11月,教育部中国教师奖励基金会为远安一高颁发“科研兴教先进单位”荣誉证书及奖牌。

2、努力办好“远安一高教育论坛”,搭建教师相互交流展示自我的舞台。制定远安一高教育论坛管理办法,有计划安排主讲教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及各阶段工作重点,确定论坛主题。本学期已召开三期教育论坛,有张华、张敏、王文慧等12位教师发言,以他们的成功做法、心得体会和独到的思考,对其他教师起到了较大的感染和启发作用。

3、将本学期教师评奖及发表过的论文结集出版一期教育教学刊物,规范资料整理,便于校内教师交流学习。

4、组织学生参加有关竞赛活动。本学期,有部分学生参加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6人获奖;我校全体学生参加了2011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初赛,有30多名学生参加了决赛等。在县电教仪器组织的学生“五小”作品比赛活动中杨骁同学的《孩童吸汗贴》获“五小作品” 一等奖,易李雪同学的《盐的形状与应用》和徐婷婷同学的《避泥鞋》获二等奖,杜海军同学的《如何解决淡水资源缺乏问题》和温程磊同学的《舒适眼镜架》获得三等奖,远安一高因此获得优秀组织奖。戴丽丽同学的《小型花生去壳机》、胡金山同学的《环保瓜子袋》、李国强同学的《捶背凳》、刘丹同学的《无尘黑板擦》、刘腾旻同学的《螺丝刀省力器》、赵颖同学的《充气加水式背包带》和郑妙苗同学的《带伞座的书包》获得国家专利及奖金。

5、参加县电教仪器站实验教学论文评比和多媒体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中,章宝老师的论文《浅议化学实验教学中安全和环保意识》获一等奖,徐圣平老师的论文《例谈测定电阻的实验方法》获二等奖,王文慧和刘红姗老师的论文《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获三等奖;有王伟、郑光情和张勇三位教师参加了多媒体课的角逐。在今年的宜昌市高考复习备考会上,我校多名教师撰写论文,积极参加交流评奖。

在noc组委会、中央教科所、中央电教馆和国家发明协会组织的评奖活动中,杜庆联老师制作的课件《蜂鸟探宝》获得一等奖及创新发明奖,张勇和李婷婷老师制作的课件《远安一高校园植物》获得二等奖,

6、宜昌市2011届高考化学复习备考策略研讨会于11月20日至22日在我校召开,共有51名教师参会,完成听课、评课、交流及高考备考策略研究,学校完成登记接待、食宿安排、合影留念、出版高考参评论文集(含通讯录和远安一高简介)等大会内容,圆满完成会议的各项工作,得到化学教研员刘四方和参会教师的一致好评。

四、其他工作

教科室分管各功能室特别是实验室及音乐美术室的全面工作,制定了实验员年度考核方案,规范日常事务管理,规范津贴发放及加班管理,遵照月考核方案开展过程管理。

五、存在的问题

1、教研组业务学习和集体备课落实存在效率不高研讨氛围不浓的问题。

2、“四有”生本课堂教学理论研究有待深入和实践有待普及的问题。

第8篇:四年级科学教案范文

(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学校管理,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根据《河北省普通小学学籍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普通全日制公办、民办和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完全小学(含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小学部)。教学点、简易小学等其他初等教育学校参照执行。

二、入学

第三条小学实行“按时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学校在新学年开始前一个月将服务区内适龄儿童登记造册,报乡镇人民政府,市直小学报市教育局普教科审核。经当地人民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小学最迟应在新学年始业前15天,将应接受义务教育儿童的入学通知书发给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凡年满6周岁(截至当年8月31日)的儿童,按就近入学的原则,凭实际常住户口簿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小学办理入学手续后,即取得学籍。小学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服务区由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规定。认定学生实际常住户籍所在地应坚持学生户籍所在地与法定监护人户籍所在地相统一、学生户籍所在地与实际常住地相统一的原则。小学一般不接受不足龄的儿童入学。

适龄儿童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报到入学者,必须在学校规定报到时间内申述理由,并持证明向学校请假。无故逾期一周不报到入学者,由学校报请地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对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进行批评教育或处罚,并责令其送子女入学。

第四条适龄儿童需要免入学、缓入学的,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出申请,经乡镇人民政府(市直经市教育局普教科)批准,学校出具免入学和缓入学证明。因身体原因申请免入学、缓入学的,应当附具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的证明。缓入学期满仍不能就学的,应当重新提出缓入学申请。

第五条凡年满6周岁的流动儿童,其法定监护人在流入地居住并取得公安部门颁发的暂住证,同时取得就业证明或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的,可由其法定监护人持户籍所在乡镇(街道)户籍证明和原就读学校借读联系函(一年级新生入学需要户籍所在地原指定就读学校开具的联系函)等材料,向流入地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申请借读学校。

流出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为流出学生建立并保留学籍。流出学生回流出地居住并要求回原学籍所在学校就读,学校不得拒收。

流入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招收符合条件的流动儿童入学借读,并为借读学生建立临时学籍。

第六条小学应创造条件接收视力、听力、智力等轻度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并努力为其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条件由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七条小学按40—45人编班。提倡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小班教学。

小学入学分班应采取随机分配的办法进行,不得通过任何面试、笔试等方式为学生分配班级,更不得举办任何形式的重点班快慢班。

第八条小学新生入学后,学校要使用全省统一的学籍管理系统建立并管理学生档案。

第九条学生学籍管理的号码分为档案号和学籍号,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号码实行全省统一编号。(参见附件四《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号码编制使用细则》)

三、考勤和综合素质评定

第十条学生上课、自习、参加劳动实践、社会实践等各项活动都实行考勤。学生上学期间应按规定时间到校和离校。因故不能按时上课或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必须请假,否则按旷课处理。对旷课和经常迟到、早退的学生,学校应及时了解情况,进行批评教育。

寄宿制学校应加强对寄宿学生的管理,实行寄宿生在校考勤制度,确保寄宿生在校安全。寄宿制学校要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实行寄宿生作息制度,确保学生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第十一条学校应按照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测评学生素质发展状况。综合素质评定包括学业成绩的考核和操行的评定。采用“等级+特长+激励性评语”的评价方式,实行素质报告单制度。学校要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按学期向家长或其他监护人报告学生素质发展的全面情况,并征求对学校工作的意识。

第十二条学业成绩的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成绩实行等级制,按优秀、良好、及格、待定四个等级评定。低年级也可以在综合测评学生素质发展的基础上,采用无等级评定,以定性描述的方式呈现评价结果,用鼓励性的语言描述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学期成绩按平时学习成绩和考试或考查成绩综合评定;学年成绩以第二学期成绩为主评定。学业成绩被评为待定等级的学生,应在下一学期开学时补考相应科目,并按补考后的成绩确定等级,作为测评成绩。

第十三条德育考查主要根据学生本人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及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情况等作出全面的鉴定;文化课考试侧重学生掌握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情况和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外阅读单独设项考查,主要考查阅读量;体育考查侧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劳动课考查主要看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纪律及掌握劳动知识和技能的情况;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条件的学校每学年要进行一次学生体质健康检查。

第十四条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取消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毕业考试由学校命题(农村地区小学毕业考试可在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由乡镇教育行政部门或中心小学命题),期末考试科目为语文和数学。毕业考试、考查科目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确定。英语课以平时学习成绩为主,期末考核采用等级制。学校不得将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名次或张榜公布。

少数学业成绩优异的学生,经学生申请、任课教师提名、学校批准,可以免予参加一门或几门课程的考试。

第十五条学生操行一般用评语的方式评定。评语以激励性评价为主,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反映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情况,并对学生具有教育、指导意义。评语由班主任拟稿,征求任课教师、少先队干部意见,学校领导审定。操行评定的结果应填入综合素质评定报告单,通知学生及其家长。

第十六条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操行要记入学生档案。

四、转学和借读

第十七条学生有下列理由之一者,准予转学:家庭住址跨省、市、县(区)、乡(镇)迁移;在市、县的城区内或农村乡(镇)内家庭住址迁离原校服务区,且路途远不能在原校学习;由公办小学要求进入民办小学或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学习。

第十八条学生转学须由学生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转出学校同意,家长持转出学校函与转入学校联系,转入学校同意接收后,应立即将复函函寄(或家长转交)转出学校,转出学校收到复函后方可开具转学证(跨省转学除外)。经转出地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登记后,拷贝学生电子学籍档案同纸质档案一并交学生带到转入地教育管理部门,转学申请和附件与转学证明存根等一并存档。学生监护人与转入地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联系,经转入地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批准,接收学生电子学籍档案并为学生授予新的学籍号码后,转学学生凭原学校发给的转学证、综合素质评定报告单、家长单位证明和实际常住户口簿到转入学校办理转学手续。转入学校收取学生档案并按教育主管部门要求为其建立新学籍。

学生转入或转出均需统一上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办理,农村小学报乡镇教育管理机构,市区(含三个办事处、开发区)小学报市教育局普教科。认定学生转出必须具备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申请、转入学校复函和转学证存根。认定学生转入,必须有转学证。毕业年级不允许转学。

跨省转学的要及时发送和收取纸质《学生学籍表》。转入我市的,要建立学生学籍电子档案信息。

第十九条学校对符合转入条件的学生应及时安排插班学习。对因转入学校额已满转学确有困难的学生,市直由市教育局普教科、农村由乡(镇)教育管理机构(或乡镇中心小学)统一安排。凡转学学生不能转入他校者,原校应允许该生回校学习。

第二十条公办学校一般不收借读生。如学校学额许可,学生在服务区内有居住条件和监护人,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准予借读:

1、父母双方长期在国外工作,需由亲属照管的;

2、父母双方从事野外或流动性较大的工作,需由亲属照管的;

3、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学生户口所在地工作,需随父母居住的;

4、父母双方均无法必履行或一方无法履行监护人职责,需由亲属抚养监护的。

5、流动儿童随父母及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居住并取得公安部门颁发的暂住证,同时取得就业证明或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的。

驻边防和海岛部队干部、支边干部、烈士的子女要求借读的,应予以妥善安排;华侨、港澳台籍同胞、在华工作的外籍专家的子女要求借读的,应给予照顾;接受外国学生就读按教育部《中小学接受外国学生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借读学生收费标准应按国家有关要求执行。

第二十一条适龄儿童借读,应向原户籍所在地学校申请,报乡镇人民政府(市直报市教育局普教科)批准,同时凭父母或其监护人所在单位证明和原校开具的初等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在外地入学批准书、综合素质评定报告单(一年级新生免)及在所要借读学校服务区内有居住条件的证明等向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市直向教育局普教科)申请借读,由乡镇人民政府(市直的由普教科)协调安排借读学校;或按新居地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持上述证明向住所附近上学提出申请,经学校同意后办理借读手续。学期中途一般不办理借读手续。借读生的审批权限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第二十二条适龄儿童、少年在新居地借读入学注册后,所在学校应为其建立临时学籍,发给《接受外地初等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注册证明》,注册证明由家长或其他监护人交(或由接受学校函寄)常住户籍所在地的小学作为已入学凭证。未入学的,由户籍所在地的学校报告当地政府,并协同依法对其家长或其他监护人进行动员或处罚。学校应建立服务区内流动人口的适龄子女登记制度。

第二十三条借读学生完成初等义务教育规定年限的教育,可在借读学校领取完成初等义务教育证书。

五、休学和复学

第二十四条因病需治疗、休养,经乡级以上医院证明、学校核准者,或有其他正当理由者,经学校同意并报市教育局普教科核准后,将学生休学情况记入学生电子档案方可办理休学,由学校出具休学证。休学期限,一般不超过下一学年始业日期,届时不能复学的,应再办理审批手续。学生在一学期内,因病或特殊情况请假缺课时间超过三个月,跟班学习有困难,可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休学,复学时学校可据其实际学历程度并征求本人及家长或其他监护人意见后编入相应年级。

第二十五条在休学期间,其学籍予以保留,但不得转入其他学校。休学期满或休学期未满请示复学者,持乡级以上医院康复证明,经学校审核批准后,可以复学。到期不办理复学手续的,应动员其按时复学。毕业年级学生休学或复学均需报市教育局普教科核准。

六、退学、辍学

第二十六条小学属义务教育阶段,除因病或因故丧失学习能力者外,不允许学生退学。丧失学习能力必须退学的,其退学手续一律由市教育局普教科核准。

第二十七条小学应防止未受完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学生辍学。在校学生未经学校准假不到校,学校应及时进行家访,查明原因,并采取适当措施,敦促其到校;经学校督促后,三日内仍不到校,学校应与其所在的村委会或居委会联系,共同动员其到校;学生一周内还不到校,学校应报告乡镇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并配合有关部门,依法使其复学,做好巩固工作。每个月底,学校应向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一次学生辍学情况,每一学期,学校应将学生辍学情况记入学籍表和学籍电子档案,并报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七、升级、跳级

第二十八条小学实行年限教育,学生每学年末自然升入高一年级。

第二十九条小学取消留级制度。随班就读的轻度视力、听力和智力等残疾的学生应列为特殊教育学生,另行登记造册,填写特殊教育学生学籍表,并安排其到相应年级学习。

第三十条少数智力超常、操行优良、身体健康、参加高一年级考核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经学生本人和其监护人申请,学校可准其提前升入相应年级学习,同时报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由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其是否达到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跳级应在学年度开学时进行。

八、毕业

第三十一条小学对修完规定年限,或经批准跳级,确已修完全部课程的学生,发给完成初等义务教育证书。少数智力超常、操行优良、身体健康、参加毕业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经本人和家长或其他监护人申请,报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学校可准予提前毕业,确定其达到了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九、奖励和处分

第三十二条对德、智、体全面发展或某一方面有突出成绩的学生,应给予奖励。奖励等级可分班级奖、学校奖和上级领导部门奖。学生受到校级以上奖励,应记入学籍表。学校每学年评选一次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

第三十三条学生严重违反《小学生守则》或学校有关规章制度以及社会治安条例,屡教不改者,应给予处分。处分学生需由班主任提出,经校务会议讨论、校长批准,并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处分分为警告、严重警告、记过三种。学校不得开除或劝退学生。对学生处分要事实清楚,要告知、允许学生申辩。学生处分不得张榜公布、不得召开学生大会宣布;学生对处分不服可以申诉。

学生在受处分后满一学期,确定已改正错误,进步显蓍者,经校务会议讨论、校长批准,可以撤销处分。处分撤消后,应及时将处分记录从学生个人学籍档案中撤出。

十、管理职能

第三十四条普通小学学籍管理由地方政府所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普通小学教育阶段学校的学籍管理工作由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指导、检查、处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指定专人负责学籍管理和从事学籍管理电子化工作。学校专门负责学籍管理的工作人员,要按照要求建立健全学生的电子档案并妥善保存,不得擅自填写、更改和公开学籍信息。学籍管理信息要按所授权限进行管理。学籍资料以学校为单位建档、管理,乡镇教育管理部门或中心小学负责全乡镇学籍管理。各小学应及时、认真地填写学生学籍登记表、健康检查表、体育合格情况登记卡等,并将其作为学生学籍档案,由教导处永久保存;学生学籍电子档案应及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小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报告单于新学期开学后由学校收回,存入学生学籍档案。

学籍档案实行全省统一表式,由市或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印制。具体要求由市教育主管部门确定。

学生学籍号一经编定,便不得变更,直至小学学段结束。除座位表外的各类表册均应以学籍号为序。

学生姓名不得任意更改。确需更换,须持盖有公安部门户籍专用章的证明,到市教育局普教科办理更名手续。

第三十五条学生学籍表、学籍注册表均须在新生入学时建档、造册,由市教育局普教科验印后一式三份,市教育行政部门、乡镇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各存一份。

各学校要确定专人负责学籍档案的建设和管理,填写要认真、及时、完整,资料应齐全、规范、准确。

第三十六条各校新生名册及学生转学、休学、复学、借读等学籍变动情况应于新学年开学一个月内报市教育局普教科审批、备案。学生入学情况学年统计应与教育年度统计工作同步进行,在学年开学后一个月内进行。学期统计应在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内汇兑上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借读学生学籍由原学籍所在学校管理,借读学校建立临时学籍(内容同正式学籍),并注明借读字样,学生借读终止时,转原学籍所在学校登记、存档。

学生转学,由转出地教育主管部门将学生个人学籍档案直接交、邮寄或密封由学生自带转入地教育主管部门。

学校发生学生辍学、复学及转学、借读等情况,必须在一个月内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七条学生死亡、因故丧失学习能力的,由学校向教育主管部门提出报告(需附有关证明材料),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注销其学籍,学校在学生电子档案中注明并上报教育主管部门。

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所出具的纸质学籍材料,必须按规定加盖学校和市教育主管部门公章方才生效。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转学、休学、借读的学生涂改或重新制作学生学籍的有关信息和材料。

第三十八条任何学校均不得私自接收没有学籍证明和转学、借读等手续的学生。

第三十九条学生或监护人不按本规定办理有关手续,一经发现由有关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立即纠正处置。

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如有违反本规定行为,要查清事实,分清责任,对相关责任人予以教育帮助,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

违反第三十七条规定的,要对学校法人代表和相关责任人做出行政处分。

民办学校接收没有入学、转学、借读手续学生的,视做管理混乱,教育行政部门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条学生非正常死亡或发生重大事故,所在学校必须依据有关规定妥善处理,并立即向教育主管部门书面报告,同时在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上报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

第四十一条凡弄虚作假,乱开转学证书、假初等义务教育证书、假三好学生证明、涂改学籍档案的,对直接责任人应给予纪律处分,违法者要依法惩处。

第四十二条在执行本办法过程中,各乡(镇)的教育管理机构和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辅措施,但不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小学管理规程》相抵触,也不得违背本规定的基本原则。

第四十三条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学籍管理工作要加强管理,及时总结分析,纠正和处理学籍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十一、附则

第9篇:四年级科学教案范文

1、学校将出台相关的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和措施,确定学校教师发展目标和校本培训的重点。出台相关的评估细则和奖励政策。

2、实施校本培训教研组长负责制,每位骨干教师与1—2名青年教师或弱势教师结对帮教,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学科组长的先锋带头作用。

3、扎实开展教研中心推行的新的四个一活动,即每学期每学科每单元每个年级至少要完成高质量的教案、说课稿、评课稿、公开课各一份(级部主任牵头,学科组长具体组织实施)。

4、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研讨、外出学习、经验交流、集体备课等形式,适时地为教师创造学习机会。

5、突出各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和“四课”(备课、说课、听课、评课)三方面的联动式普及化培训。

6、每月至少举行一次理论讲座、教学案例剖析、课堂观摩活动。

7、每位教师每学期要执讲一次剖析课(公开课)。校委会有关领导干部要深入教师工作中去听评课,同时,学校建立干部与师生交流制度,交流次数每位领导干部每学期不少于15次,要求做好谈话记录。

8、切实加强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本年度按照“学习反思——交流研讨——改进创新”的思路实施,其方式有三,一是自我反省,举行教师教学反思交流会。二是座谈交流,以年级或学科为单位,每月一次。三是开展专题性的剖析和研讨活动。

9、教师要充分利用周六学习日,加强教学常规的落实、教学方法的改进、课堂效益的提高以及学法的指导等内容的反思,研讨解决相关问题的策略,交流读书心得,确保理论学习时间,每位教师每周不少于一课时。

10、完善“三考一评制度。教研中心对此做了如下调整:一是改原来的每学期评估一次为每学年评估一次,上学期完成模拟讲课的评估,下学期完成限时备课、限时命题的评估,删除说课的内容,学年末教研中心进行抽测,二是模拟讲课由教研中心组织评委现场考核,不再进行录像评比;三是备课、讲评、命题的内容为本年级、本学科教材内容,教材教法业务理论知识考试内容为全程教材,且偏重课改年级的新教材知识。

二、探究、摸索、创新课堂教学,营造课改下的“生命课堂”

1、广大教师在工作实践中要以落实常规为前提。认真开展好备课活动,突出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原则,利用周六备课日创造性地实施集体备课,分析新旧教材的异同点,充分挖掘新教材的内涵,吃透吃准课程标准,并对教材进行情境化、生活化、问题化和结构化处理,注重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实现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对接,实行超周备课,全面落实教学常规;积极探索“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抓好“导入——引导自学——组织讨论——精讲解惑——练习应用”这一模式的创造性运用。

2、迎接好教研中心每学年进行一次的优质课的评选和每两学年进行一次的教学能手评选工作,今后威海市优质课和教学能手的参评必须在乳山市优质课和乳山市教学能手中产生。

3、八、九年级教龄在5年以上且上学年度从事本学科、本年级教学的教师,本学年度,可使用上学年度的教案,但必须修改使用,且教案数与上课要相符;六七年级任课教师及八、九年级其余教师必须备详案。备课教案背面要在每节课后认真书写教后记。

4、科学合理地设置作业。作业要体现“质、量、阅、讲、练、集”六字方针:“质”,就是质量要高,要有针对性,要突出差异性,要有利于学生的创新和发展,“量”,就是数量要适宜,按相关学科各年级每天学生作业时间做好科学的分配。“阅”,就是教师要对学生的进行批阅,批阅的方式要全批和抽批(不得少于所任教学生的1/3)相结合,但不可不批。“讲”,就是教师对布置的作业要进行讲评。“练”,就是对面上错误多的问题要进行形成性练习。“集”,就是教师要建立学生作业错题集。本学年度,作业备课仍然继续进行,但要进一步提高质量和效率。

5、严格按教学进度教学。依据教研中心搭配的教学进度进行教学,进度不超前或推迟一个周,尤其是初四,绝不可提前结束课程。

6、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作为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营造生命课堂,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培养创造性的学生。一是课堂教学中提倡推广启发点拨式、讨论合作式、导学式、发现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教学中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变单向灌输为多向交流。二是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自学意识”、“方法意识”、“过程意识”、“实践意识”等。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会学习。三是教师要精心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探究性、创新性的例题、练习题、作业题、测试题,有效地启迪学生思维。本学年,文科教学教师必须要精讲,突出学法指导,要做到60%—70%以上的学生当堂完成学习任务,科学拟定单元测试题,认真剖析测试结果,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努力做到单元清,要积极开展好学科活动课,对教材中的活动课内容要一个不漏地安排好课时,认真地备课,精心地设计活动方案。史、地、政、语文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科间的渗透,这四科的教师要制定翔实可行的实施意见协同备课,互相提供素材,要围绕一个素材尽量地挖掘出各科的知识点。理科也要注意学科之间的渗秀。要加强“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和研究,要分配好讲练的比例。尤其是要把理化生的技能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

7、每位教师均要做到听课数量足,每周至少一节,做到经常化;听课课型要全,听课同学科、相近学科的量要多。评课要有针对性,间评、总评要科学,反馈意见要及时,被听课教师教案背面要留有详细记录。本学年,我们要在怎样听评课上下功夫、深研讨,力求在听评课上创出特色型的新路子。

8、创造性地开展“学生成长档案袋”的研究与利用工作。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学生反思和发展方面的作用。

9、坚持不懈地抓好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建立作息时间,作业量课程表审查制度,坚决杜绝随意延长学生学习时间,超量布置作业等违背教学规律的错误做法。

10、突出骨干教师培养,领导及教师听评课、集体备课,作业布置与批改,上课与备课相一致等方面的过程管理,要一抓到底,决不松懈。每月15号左右进行一次常规督查工作,平日进行抽查工作,结果及时反馈给广大教师并列入个人业务考核之中。

11、基层领导干部要深入教学一线听评课,坚持每周听评课,努力提高听评课质量,及时向教师反馈合理化建议。

三、进一步以课改为突破口,以科研拉动教学改革

1、建章立制,加强领导

2、确定目标,深入研究

根据市教研中心的工作指示精神,确定本学年我们要完成实验目标。

3、加强科研,带动课改

⑴完善学校科研机构,明细分工,明确职能和职责,科学合理、极富成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⑵理清总体工作思路,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地落实工作:本学年学校科研工作分四大板块同步进行,同时,加强过程指导和管理,争取多面开花结果。四大板块的具体内容是:

①课题立项研究。学校要立项重点课题,教科室制定出翔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同时,教科室还要组织好各年级、各学科组的镇级课题立项研究工作。争取市成果推广会或科研现场会在我校召开。

②校本课程开发。由教科室制定出翔实的开发计划和开发方案并组织实施,搞活课外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总体思路:a、学校出台相关的激励措施、开发内容。b、通过竞聘,选择出特长合格的教师。c、学生根据自身爱好选择教师。d、教师选定学生,每位教师所选学生不得多于30人且不得少于20人。e、教师完善备课提纲,教科室负责验收,合格方可实施。f、学校统一规划活动场地,教师组织活动,教科室负责过程督导。g、学期末成果展示及评估,教科室对材料进行归类整理。

③激励教师撰写教学论文。学校出台相关的激励措施,指导、鼓励广大教师重视教学过程中的资料、片段和经验积累,积极撰写实践经验性论文,勇于向《威海教育》、《山东教育》、《人民教育》等教育刊物投稿。

④加大力度探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努力争取被评为市综合实践优胜学校。

四、进一步做好学校德育常规工作,创出德育新特色

1、在改进中完善优化学校德育工作。

2、搞好德育主题、专题活动,搞好德育教育科研工作。

3、认真学习、领会、实施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新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4、全面提升学校德育条件、德育过程和德育效果,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市德育工作现场会的召开。

五、继续做好另外几个常规性工作

1、做好语文、外语基本能力及理化生实验技能的测评工作。尝试分层测试,不断完善 音、体、美、信息技术的技能抽测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

2、扎扎实实地开展好教师的职级达标活动。

3、进一步做好促优转差工作。要求广大教师要及时依据所任教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建立好自己的学困生档案。

4、加大防辍力度,力求杜绝学生辍学,做好辍学边缘上的学生思想工作。

六、继续加大教育设施的投入,提高应用水平。

进一步拓宽思路,解放思想,加大教育投入,确保在年内顺利通过威海市“电教示范校”的复查工作。重视校园网络和专用教室建设,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力争在市教研中心的检查中达标。

向师生开放校园网 、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实验室,做到物尽其用,同时强化管理,充分发挥“乳山教育城域网”等教学资源、 教学设施的作用,使其服务于教师,应用于教学。

七、考试安排及评估

1、考试时间及命题

按教研中心的有关规定执行。

2、考试科目

按教研中心的有关规定执行。

3、教学质量评估

按教研中心的有关规定执行。

八、后勤工作

①加强对后勤人员艰苦创业、勤俭办学、过紧日子的教育。教育学校设施管理人员充分挖潜,管好用好设备,提高使用效益。

②抓好治安综合治理,确定重点治理方案。继续实施校务、政务公开制度。

③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健全灶团管理制度。使师生伙食有较大改善,服务水平有新的提高。

④搞好校园经济和勤工俭学,为办学提供更大的财力支持,不断提高教师福利。

⑤进一步加强学校设施、财物的管理。层层把关,分兵把口责任到人,立下“责任状”,定期进行勘察,不定期进行检查,做好记录,有计划地进行维修。确保学校安全置于第一要位。

⑥搞好学校绿化、美化工作,优化学校学习、生活环境。

八、教育投入

①整修供暖设施,投资5000元。

②新建微机教室1个,预计投资8000元。

③学校小商店改造计划投资8800元

④购置10台  微机,投资35000元

⑤仪器订购投资5000元

⑥购置图书投资2000元

⑦购置数码相机需8000元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