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思路决定出路范文

思路决定出路精选(九篇)

思路决定出路

第1篇:思路决定出路范文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广州总医院副院长黄海如此评述自己的管理生涯。

他临床医学出身,硕士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博士攻读医学和管理;他做过医生,搞过教育,抓过科研;他的履历包括从军区卫生部多个部门的处长到作战部队的副政委,从军医大学的副教务长,再至武汉总医院的副院长,以及如今的广州总医院的副院长,并担任第二军医大学等多所高校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导师。

黄海的管理经历不可谓不丰富,因此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套管理哲学。

理念先行

“理念决定命运。”一提到医院管理,黄海就语出惊人。在医疗卫生界浸淫多年的黄海,尤为推崇思维与理念对管理和领导的重要性。他强调指出,“领导力最关键的本质在于理论思维,包括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辨证思维和创新思维。”

他认为,领导和管理之间存在差别,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领导是做正确的事,管理是正确地做事;领导是战略,管理是实施;领导讲究结果,管理讲究过程。”

早年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管理系统工程专业,战略理论思维明显对黄海影响甚深。不论是医院管理还是中国医改,他一直强调,要站在理论的高度和实践的深度上来看待。在他看来,这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实践的起点。

他以理论为例,阐述自己对医改的看法,“在中国革命初期就讲,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从战略高度上来说,他对中国革命多个不同时期的阶段形态、国内外势力、我们的优势和劣势、时间的持久性等问题,都分析得非常清晰而明确。我们要历史辨证地、全面系统地分析医改存在的问题,才能看得更明白。至于医院管理,也是如此。”

正因如此,黄海对中国医改中的“摸着石头过河”论并不完全赞同。在他看来,方法虽然正确,但理论指导却有问题。因为战略和战术的目标并不清晰明确,对一些早已明确的目标仍在争论不休。例如医院的公益性的定位,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非公立医院,这是所有医院的社会责任所决定的。

中国医疗有两个保障,一是保障国家的公共卫生安全,二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医疗产业改革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实现这两个保障。因而,无论是国家或区域政策制定、医疗资源配置,都要围绕这个目标展开。

“具体落实就是思路决定出路。”黄海指出。他将医院管理总结为抓管理、抓人才、抓技术、抓质量、抓服务、抓效率的“六抓”,如同理论对中国革命的分析一样,“定位决定地位,行为决定作为。”医院要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认真剖析,这不仅有助于领导者明确发展方向和未来的发展道路,更有助于突出重点难点,抓准热点要点。

以广州总医院的学科发展为例,医院在强化顶层设计后,实行整体规划、分类定位和分层次建设,作为广东省重点专科的骨科,是重点发展对象。2008年,广州总医院将优势资源整合起来,成立骨科医院,下设7个科室,大大提升了该专科的综合实力,一跃成为广东省骨科领域的航空母舰。

黄海对医院管理的阐述处处体现了他对哲学理论的热衷。他指出,事物呈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发展特点,医院的管理也一样。同样以抓医院质量为例,去年的医院质量可能抓三级查房、制度落实等,而今年可能抓合理用药、临床路径应用和后勤保障服务等,这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这就是抓点与面的关系,虽然在一个点上,但绝不在一个平面上。

近年来,他在很多学术会议上大力呼吁,医院管理要从当前以单纯的医疗质量管理为主,转变为真正从医疗、护理、药事、医技、后勤、服务等多方面、全方位的医院质量管理。他在广东成立了全国首家医院质量管理专业委员会,努力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推动中国医院全面质量管理落实。

文化奠基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不去管理,这就是文化管理。”黄海强调指出。中国有句名言:小智者治事,上智者治人,睿智者治法。黄海认为现在很多管理还停留在治事和治人的阶段,并没有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就整个医院建设和管理而言,最关键的是文化建设,在理念上因势而变,持续创新;在管理上以人为本,以客为尊;在组织上高效运行,团队协作;在行为上按照规范,有效执行。

广州总医院的院训是“厚德、精医、忠诚、奉献”,口号是“保健康就是保部队战斗力”,这就是广州总医院的医院文化。黄海指出,现代医院文化建设的宗旨就是构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以精湛的医术救人,以高尚的医德感人,以优质的服务回报病人。”

第2篇:思路决定出路范文

为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根据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实施抓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和《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xx年高校党建工作要点》(粤教工委组函〔xx〕16号)的精神,结合我校开展的“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体系的实践与研究”书记项目,学院团委学生会决定开展一次以“思路决定出路”为主题的团日活动。

二、活动口号

多一个思路,多一条出路

三、活动指导思想

1.思路乃成功之关键,当前社会是一场观念上的革命,以“思路决定出路”主题活动作为载体,指导学生在为人、处世、学习、工作方面突破定势思维,勤于思考,从而提高学生遇事灵活应变的能力;

2.思路是一切正确策略与方法的起源,合作共赢是时代的理念。指导学生通过团队活动,集思广益,提升交际合作能力。

四、活动目的

1、通过学习活动中思路对出路的决定性作用,使教职工充分认识思路的重要性,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的重要作用,以良好师风师德教育学生;;

2、通过各种宣传、活动,使学生能充分认识到思路与出路的关系,在工作生活中不断勤奋学习,运用正确的科学思想,调整思路,寻求出路。

五、活动时间

xx年 10月

六、活动对象

xx团支部成员人数

参与人数:xx人

参与率:x%

七、活动内容策划

1、 十佳主题班会活动

1、参与范围:全院各班级

2、活动时间:xx年10月初—xx年10月底

3、活动内容:①学院各团支部以“思路决定出路”为主题,结合班级自身情况,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其他形式的主题班会活动或团日活动,另外各班推举1位同学参加学院的举办的以“思路决定出路”为主题的座谈会。

②各团支部需推荐3篇优秀征文参加学院举办的以“思路决定出路”为主题的征文比赛。(详细内容另看策划书附件:征文大赛)

③活动过程中,各班的学生党员、学生干部要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争取通过活动的开展能够促进学院党建工作的创新。

ps:参加学院座谈会的名单(班级+姓名+联系方式)由各班团支书收集,在24号晚上12点之前发给各个相应的专业负责人。

第3篇:思路决定出路范文

如果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30年前的上世纪80年代,我相信很少有人会预想到大众汽车会有今天的荣光。因为当时汽车界最闪耀的明星是美国三强(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和伴随日本经济黄金时代野心勃勃进军世界的丰田和本田。那时的大众汽车不过拥有大众、奥迪和大众商用车3个品牌,奥迪更没有今天能与奔驰、宝马相提并论的地位。但是有一个人看到了大众腾飞的可能……

日内瓦车展媒体日的奥迪站台,一位穿咖色格子西服、精神矍铄的老人吸引了我的目光。他从最新的奥迪TT展车里一出来,就有一位奥迪工作人员谦逊地上前询问,而此时经过的一位奥迪高管也立刻过来打招呼。老人不是旁人,正是已经88岁的哈恩博士(1982年至1993年期间的大众汽车CEO)今天大众帝国的真正缔造者。

11年时间,哈恩以战略家的眼光、冒险家的勇气、操盘手的果敢,力排众议,启动并完成了大众进入中国市场的计划(布局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两家合资企业);重金扩大产品线,使奥迪进入顶级高端汽车品牌之列;并先后完成对西雅特和斯柯达的收购。两家当时被反对者们说成是疯狂投资的中国企业,在刚刚过去的201 3年为大众集团卖出了265万辆汽车,而斯柯达和西雅特对大众的贡献同样有目共睹。

3月3日,也就是我邂逅哈恩博士的前一天晚上,文德恩在“大众之夜”面向来自全球的近千位记者宣布正式启动“趋向未来(FutureTrack)”计划。他认为,“未来几年,我们的行业将迎来汽车问世以来最动荡的时期。人们对于交通出行的概念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对于自己坐驾的期望变化得越来越快,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和需求存在着本质的差异。而数字化趋势正在重新定义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面对这些挑战,汽车行业绝对不能闭门造车,而是应该积极应对这些发展趋势,将其纳入到长期发展战略中来”。

大众汽车将思考是否要缩短每代车型七至八年的传统周期,是否每款现有车型都需自动更新出升级车型。文德恩说:“未来,消费者可能只需在自家车库内通过软件升级就可参与汽车的改款。一旦成功迈出这一步,我们也许很快就能摆脱以往车型周期较长的束缚,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具有产品附加值的新车型。”

第4篇:思路决定出路范文

关键词 国有林场 思路 改革 经营战略

一、林场现状

开化县林场创建于1950年。建场初期,为响应总理提出的“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号召,把农村一些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条件较差,放弃经营的“帽子山” “杂柴山”接管过来,由于劳动力缺乏和经济薄弱,又是以绿化为目的,所以营造的大多数是松、杉木纯林,只有少数分场营建了极少数的干鲜水果基地,原有的阔叶林都被当作采伐绿化的对象被大量采伐,造林树种相对单一。加上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形成了以木材生产为主要收入的单一林业经济结构,这种单一的经济结构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森林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生长缓慢,生产周期长;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木材的替代产品越来越多,木材的利用率也不断提高,从而导致木材价格远远落后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这种现象从二十世纪开始尤为突出。这种粗放单一的经营模式,其结果是造成可采伐的资源越来越少,越砍越穷,越穷越砍的恶性循环,经济效益一年不如一年。

二、面临困难

1、重索轻予捧着金饭碗讨伐吃

开化县林场场有8个分场55个林区,经营山林面积1.27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1.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93%,森林蓄积110万立方米,全场在职职工326人,离退休职工317人,仅离退休职工每年的差额补助近400万元。林区的基础设施大多数是上世纪添加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简陋,已经非常落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物价上涨,职工工资不断增加,而林场自身的经济收入又在逐年减少,这种巨大的反差已使林场不堪重负。从林木收益来讲,1980年代1立方米木材收入足可负担1名职工一年的工资,进入二十一世纪,至少要80立方米以上木材才能解决1名职工一年的工资。目前,全场55个林区中,还有个别林区没有通上公路,住宅也大都是50年代未所建的泥木房,交通不便,就医就学及生活极为艰苦。人员多、负担重,营林生产成本日益增加,投入严重不足,靠消耗仅有的森林资源来维持生计,长期收不抵资,造成重取轻予现象愈演愈烈,逐步趋向恶性循环。

由于历史包袱过重,新的经济增长点短时间难以培育,没有很好地盘活存量资产,土地流转、林木流转等经营机制不活,严重影响了林场对再生产的投入。我场有众多的土地,周边的房地产开发商们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不断蚕食国有土地,当地政府也把目光对准这些黄金宝地,近几年来就利用各种各样的借口占用了几百亩国有土地。由于土地流转机制的限制,林场自己不能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只能捧着金饭碗讨伐吃。

2、深居简出小农经济意识浓厚

长期的“大一统”和深居简出,接触新鲜事物少,受地理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得部分林场干部职工思想上打上了很深的计划经济烙印,思想观念落后于形势,改革创新意识不强。一方面,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仍停留在计划经济年代的“大国营”观念中,“大锅饭”没有彻底消除,认为林场是国有事业单位,一切都有国家“包”着,从而对林业“两危”的严峻形势缺乏清醒的认识:另一方面,小农经济意识浓厚,守着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小富即安。对近几年国有企业的改革措施不能适应,没有彻底解决“为什么要这样干”和“为谁干”的问题,职工很难发挥主人翁的作用。其次,林场职工的文化素质偏低,继续教育投入相对较少,大部分没有接受过完整的系统教育,职工中有一部分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近几年这一现象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继续教育仍是迫切需要的。

3、国有林场对山林进行正常森林经营的困扰

随着生态建设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提高,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首要地位慢慢地得到体现,然而,界定的生态公益林只能发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造福全社会,造福子孙后代。然而,生态公益林无法进行主伐更新以换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致使林场的主要收入来源的商品林面积大幅减少,仅靠上级每亩10几元的补助远远不够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费用。目前开化县林场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仅100余万元,而全场仅用于护林防火的费用就需要300多万元,不足部分只能用商品林的经营收入来负担,这样一来,虽然加强了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却加剧了林场的困难,既影响商品林的发展,也不利于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再者,林场山场大多处于农村山场的包围中,营林生产中过桥、过路,林木采伐下山,都要经过农村的山场,林场只要开展营林生产,当地的某些村庄就要伸手要钱,有的甚至提出要收过路钱。许多村庄的村民也借各种各样的理由与林场闹纠纷。侵占国有森林的案件日益增多,使国有林场山林遭受巨大损失。致使国有林场无法对山林进行正常的森林经营,成为困扰林场事业与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三、解决要诀“三抓三放一兼顾”

1、抓大放小明确思路

头脑是银行,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财路,智慧行销天下。搞好一个企业的关键是思路,这里的思路主要是领导班子的思路。在实际工作中,领导班子首先要制定好政策和制度,为全场的发展指明方向。首先是要树立改革创新意识,积极向上级政府争取政策,盘活存量资产,进一步理顺劳动关系,鼓励职工自谋职业,争取主动,卸下包袱,砍掉尾巴,轻装上阵。二是要积极创办股份制合作企业,增加个私经济成分,可以通过股份合作、承包、租赁、转让、拍卖等多种形式,进行优化配置,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开展森林生态休闲旅游,拓展森林旅游的内涵,增加企业活力。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在有条件的地方进行活立木经营转让的试点工作,以盘活林场森林资源,同时积极争取林地的开发利用权,盘活林地资源,引进投入机制,拓宽林场经营范围,促进林场体制改革。三是要积极转换经营体制,进一步强化了内部管理,精简管理人员,完善承包经营体制,要充分挖掘广大干部职工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发挥林场干部职工积极性,以发展促稳定,达到林场增益、职工增收。而对于各分场的具体工作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该放手时且放手。

2、抓长放短以短养长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开化县林场森林蓄积量从建场初的20多万立方米增加到110万立方米,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在,每年经济收入的大头还是靠用材林的采伐,这些主要依靠1970、1980年代大量营造杉木速生丰产林所产生的森林资源的积累,林木的生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何配置资源,如何经营林地,如何与国际市场和今后的国内市场接轨,必须从长从长计议。随着生态建设的加快进行,森林采伐限额的减少,如果林场不能在森林资源培育和产业开发上下功夫,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势必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整个林场发展无后劲。因此,作为全场的主心骨就必须制定出全场短、中、长期的发展规划,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关于林业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深化改革,突出工作重点,分类经营,调整产业结构,盘活各类存量资产,特别是林木和林地资源。增强林场活力的路子,充分发挥我场森林景观资源,森林种质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减轻我场对森林资源单一木材需求的依赖,从而实现加快我场发展。而对于现有的茶叶、毛竹、闲置的经济林和一些地产林地可以进行灵活的经营手段,长期出租、有偿承包经营等。

3、抓总放零灵活经营

紧紧抓住“以林为主,科技兴场”这个总纲,夯实基础,积蓄能量。在加强营林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毛竹、绿化苗木、厚朴、红茴香等项目,形成规模商品经济,变资源优势的为商品优势,实现以短养长的目的,以灵活的经营方式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加快龙顶名茶、钱江源饮用水、森林药材、森林蔬菜、种苗花卉、绿色食品等二、三产业的开发利用。开发精深高效、高附加值的林产工业产品,达到增效益,增活力的目的。我场拥有国家工商局注册的“钱江源”品牌商标所有权,为林场开发“钱江源”品牌产品提供了有力的商标保护。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快推进“钱江源”品牌开发步伐。

借力发展森林旅游。开化县林场山峦重叠,群山盘结,拥有丰富的森林植被,孕育了众多优异的天然水资源。必须抓住机遇,依托钱江源品牌,充分利用钱江源头天然丽质的森林资源和天然泉水,借助外力,借助优秀企业的管理,开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森林资源和天然水资源。通过租赁、合资、参股等方式做大做强森林旅游和饮用水 ,使“钱江源”在全省占有一席之地。

在开发旅游工作中,要跳出林业系统的小圈子,从大林业的高度来思考出路充分发挥森林旅游资源的优势,利用旅游社会化的大环境,以开化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的契机,进一步增强旅游产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强化产业意识、明确森林旅游业发展目标,完善森林旅游发展的规划,保护为主、适度开发,以森林旅游和地域文化为主题,以自然山水为依托,突出钱江源头青山秀水之特色,注重保持原始纯朴的自然情趣,立足开化,联合周边地区的风景区、旅游区,面向全省,走向全国,着眼未来,以现代化,高标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建成高水平,高档次,高效益的森林公园。

4、文武兼顾科技兴场

企业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粘合剂、是促进生产的推进剂、是和谐林区建设的调和剂、是精神文明的显影剂、是生态建设的融合剂、是提高企业知名度的催化剂。搞好企业文化不仅仅只是做好一个陈列室,开展一项体育活动,更重要的是要敞开沟通渠道。“沟通是组织系统的生命线”。要加强全体职工市场意识、品牌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和生态意识等“五种意识”的培养,培养出新世纪的创新人才,积极开展科普宣传、科技论文、学术交流、文娱活动,加强职工和技术人员的再教育,力争做到让每一个到开化县林场的人不仅带眼,有实物可“看”,而且还带手,有文化可“记”。

如果说企业的文化是文戏,那么科学技术就是企业的武戏。文戏是软件、武戏就是硬件。要积极开展与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联系,依托高科技,以科技为先导,以项目为载体,积极发挥我场科技人员多,技术工人多,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林地和林木资源,大力开展名、优、新产品的开发,实施杉木速丰林、杂交松、红心杉、亮叶桦、楸树、优质名茶、林木良种基地等已有的科研成果的推广战略。积极开展“森林认证”提高现有木材的价值,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争取早日与国际接轨。只有文武兼顾才能依靠科技逐步改“买木材”为“买生态”,真正在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5篇:思路决定出路范文

关键词:思维定式;正迁移;负迁移;解决策略

在学习数学、解决数学问题时,要运用各种方式的数学思维,其中高中学生的思维发展已处于“成熟期”,这一阶段的青少年,获得了在心理上控制若干变量,同时考虑其他变量的能力. 但个体之间的思维发展会存在差异,如同一班级的学生,有的已是理论型思维,有的却停留在经验型思维,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还需要具体形象或经验的直接支持,此时思维定式对数学学习的影响就很大了. 定式是指心理的一种暂时的准备状态,思维定式是一种思维的定向预备状态,在思维不受到新干扰的情况下,人们依照既定的方向或方法去思考,即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作了特定加工方式的准备. 定式可以看做是某种熟悉的或曾强烈反应过的神经联系,这种联系在有关条件下容易兴奋起来,因而在它的周围形成了相对抑制区,其他可以察知或已经形成的联系,则处在抑制区内. 当处在抑制区内的神经联系较之兴奋的联系更为合理、正确时,定式表现为负迁移;反之,则为正迁移.

■思维定式的正迁移作用

思维定式的形成过程是:对面临的问题的特征同已学过的知识或已解决过的问题的特征进行比较;利用已有的知识、方法和经验与当前问题情境的联系,去识别、理解那些意义不明、特征不清、条件隐蔽的对象,从而为问题的解决做好准备. 思维定式是客观存在的,在许多情况下,表现为思维的趋向性或专注性,因而是展开有效的思维活动的一个条件. 这是思维定式有益的一面,产生着积极影响,表现了它的正迁移作用.

例1 若a,b是正数,且满足ab=a+b+3,求ab的取值范围.

命题中的条件有a,b是正数,且a,b以和、积形式出现,很容易联想均值不等式a+b≥2■. 又ab=a+b+3,所以ab≥2■+3,即(■)2-2■-3≥0,解得■≥3或■≤-1(舍去),所以ab≥9. 这里由已知条件的特点,受思维定式正迁移的作用,获得了合理简明的解题途径,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2 在椭圆■+■=1上,存在两点A,B,关于直线l:y=4x+m对称,求m的取值范围.

解这道题,对掌握对称性的学生来说,只要想到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解题模式,很快就可以想到根据对称轴方程写出弦所在直线方程,联立曲线方程消元,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大于0及弦中点是两直线交点求得参数m的取值范围. 经过实践,的确奏效,表现了思维定式的正迁移作用.

一般来说,我们在解决一个新问题时,总要联想一个已经解决的类似问题,或转化为一个更简单的问题,其目的无非是为了在当前问题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建立起联系,以诱发积极有用的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的正迁移作用是类比、联想等思维活动得以展开的基础,可以引出灵敏的思考.

■思维定式的负迁移作用

有时,思维定式会引起负迁移,表现为思维的呆板性.在定式的妨碍下,学生不容易改变思维方向,不能从多种角度全面地、整体地看问题. 下面的例子体现了思维定式的负迁移作用.

例3 求实数m,使方程x2+(m+2i)x+2+mi=0有实根.

不少学生解此题时,常想到原方程有实根,当且仅当判别式Δ=(m+2i)2-4(2+mi)≥0,即m2-12≥0,所以m≥2■或m≤-2■,方程x2+(m+2i)x+2+mi=0有实根. 不难看出,以上解答是错误的. 事实上,当m=4(4>2■)时,方程的两个根-1-i和-3-i均为虚数. 产生错误的原因,就是受到实系数方程根的判别方法的习惯影响,把只能用于实系数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机械地搬用于复系数方程,导致呆板的思考,使人产生盲目性,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克服思维定式负迁移的思维策略

由于思维定式在数学学习中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可以引出灵敏的思考;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导致呆板的思考,使人产生盲目性. 因此,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合理运用思维定式解决问题,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在多年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借助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的五阶段理论:识别问题――酝酿――顿悟――顿悟结果的记忆――顿悟结果的概括化,对学生在解题教学中进行了如下思维策略训练,以克服思维定式负迁移的作用,促进思维定式的正迁移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 在理解问题的整体意义的基础上判断问题的类型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阅读和理解题中的语言文字,在这个阶段最忌讳马马虎虎地读一遍题就匆匆忙忙地着手解答. 我们有必要在读题后,质问自己是否准确地理解了题意. 在理解题意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语句都同等重要. 一般来说,赋值句只要在意识中把握哪些量是已知的就行了,具体数值是多少并不需记住;问题句是思维的最终目标,应明确地存放在意识之中,作为“指路明灯”始终指引着思维方向;关系句是理解题意的重点句,应仔细阅读,反复琢磨. 把握了关系句,就把握了数量之间的关系,就能从整体上把握题中各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有助于我们找到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最终能用已知数量去解答未知数量.

理解问题的整体意义,目的在于把握眼前的问题和我们已经学过的熟悉的问题的解法挂上钩,一旦分辨出了问题的类型,就可以借助这个类型的通性解法确定明晰的总思路,遇到未知条件的形式很复杂时,先化简未知条件,使其与过去的某种解题经验相联系,或与学过的某些定理相联系,去解决眼前的问题,使思维定式起到正迁移作用. 如果分辨不出眼前问题属于哪种类型,就只能采取试探法,很难迅速地或正确地解答问题.

2. 必须善于进行双向推理

可以说所有的数学问题都是先提供一些已知条件,然后提出一个未知条件(问题),要求我们利用已知条件来求未知条件的数量或证明未知条件的成立. 在解题时,学生主要采用逻辑推理的办法,思考的方向分为顺向和逆向两种推理形式. 顺向思维可以使信息增殖,产生更多的“已知条件”,所具备的已知条件越多,最终找到未知量即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越大,它的缺点是思维方向不明确,并且容易使我们一旦走上错误的思维方向就迷途难返;逆向思维的特点是思维方向明确,始终把未知量作为思维的出发点进行逆推,缺点是和已知量的关系很难接通,因为它有时距已知条件太远. 因此,在多数情况下,特别是在解难题时,最好采用双向推理. 一方面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向前推理,在向前推理时,有的知识达到了熟练的自动化程度,一看便知,表现了思维定式的正迁移作用. 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未知条件明确思维方向,进行向后推理. 双向推理使人的思路从已知条件出发向前走了几步,又从未知条件出发向后退了几步,从而大大缩短了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在心理视野范围内看到从已知通向未知的可能途径,促进顿悟的出现.

3. 勇于开拓新思路不断进行扩散性思维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中差生解题时往往只考虑一条思路,当这一条思路走不通时,就感到束手无策了. 而优等生总是能考虑几条不同的思路,并最终找到一条正确的思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学生从多种角度看问题,从多种途径寻找答案. 在进行逆向推理时,先确定一个子目标,再问自己:“能确定其他的子目标吗?”在分析题意阶段,考虑与眼前有关的过去解过的习题时,要尽可能多考虑几种类型的题;在几何证明中,有必要作辅助线时,可以多考虑几种辅助线添加方法. 总之,要进行扩散性思维,不能死守一条思路.

4. 在评价不同思路中选择最优思路进行集中思维

与扩散性思维密切相关的是,必须善于评价自己的思路,找出自认为比较好的思路,集中精力地加以考虑. 扩散思维只有和集中思维结合起来才是高效的创造性思维. 没有这种评价能力,分不清轻重主次,是找不到最优思路的.

由于任何解决问题的过程都是从已有知识中推理出未知的知识,因此,在数学问题的解答中,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全部已知条件,才能完成解决问题的推理任务. 多数情况下,我们不可能从原题的已知条件直接推出未知,我们必须从原题的已知条件出发,尽可能多地推理出新的已知条件,使信息增殖. 可能使用的已知信息越多,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此,有效的思路是能够产生更多的可能有用的“推理出来的已知条件”. 有时我们发现某些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挂不上钩,或有些已知条件用不上,那说明我们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思路,因为最优的思路应有助于我们在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之间架起桥梁. 其中,避繁就简,投机取巧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技巧. 在评价思路时,我们应选择那些最简捷的思路,即选择那些包含尽可能简单的计算或推理的思路. 如运用代数法可以解决应用题和几何问题,由数形结合的思想解代数问题等,都能使解决问题的过程变得更简单.

思维定式的负迁移作用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学生发现不了自己的错误思路,或长时间的困囿于一个错误思路中. 因此,随时准备抛弃自己找到的现成思路,随时准备接受和寻找新的更有价值的思路,也是我们正确解决问题的必备态度之一.

5. 解题之后要经常总结和反思

解答阶段完成之后,我们的任务是检验我们的答案是否正确,但更重要的任务是总结我们解题的思路,进行“反思”. 一般来说,对于非常顺利完成的习题不必过多反思,但对于那些费了很大周折才解出或经过别人提示才完成的习题,特别要认真地进行思路总结.

(1)思考自己是否已把握与题有关的知识结构,是否达到了通过练习掌握知识的目的.

(2)回忆自己的解题思维过程,找出其中的问题,力图概括出条件化和策略化的思路规律.一般来说在解题之前,要考虑眼前的这个题和过去解过的题有什么相似之处,但解题之后,则要思考眼前的这个题和过去解过的题有什么不同. 这一题的思路特别之处,还可以用到哪些场合(概括化、条件化).

(3)思考还有没有更简捷的思路和更佳的解决办法,最好能和其他同学的解题思路相比较,体验别人的思路和技巧.

第6篇:思路决定出路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 公路职工; 稳定工作

1 根据公路行业特点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1.1 做好公路行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应掌握公路行业的特点。公路行业线长面广,点多、分散,职工工作条件差别大;职工来源较多,有国家固定工人,有合同制工人,文化层次高低不一,职工素质参差不齐;由于公路分布在城镇和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也因此各不相同。处于城镇或繁华路段上的工人,工作和生活环境相对好一些,和社会的接触面就大一些。而工作在农村公路的工人,条件比较艰苦。因此,公路交通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根据以上特点来确定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1.2 加强和改进公路交通行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关键是狠抓落实。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每一位干部职工身上,增强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力戒形式主义,狠抓工作落实,不断研究创新,这是加强公路交通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措施。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新形势下公路建、养、管等工作的需要,适应广大干部职工的需要,就必须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应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工作实际相结合,把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的难点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把解决职工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避免空洞的说教,使思想政治工作有针对性,有实际内容,能解决实际问题。寓服务于教育,真正使广大干部职工感受到单位的关心和大家庭的温暖,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公路建设发展中去。

2 做好公路职工队伍的稳定工作

2.1 稳定职工队伍,突出教育作用,引导、发挥、保护好职工参与改革和搞好工作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效力,积极引导广大公路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对公路广大职工进行正确的培养和教育,增强职工的荣辱意识、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有针对性地做好公路广大职工的心态调整工作,使广大公路职工真正做到与公路事业“同呼吸,共命运”。

2.2 狠抓队伍建设,锻造一流政工队伍。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肯奉献的高素质政工队伍,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保证。要本着精干原则配置和建设政工队伍,不断优化政工队伍结构,加强对政工人员的培养、选拔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理论、政策和业务水平,为政工队伍开拓进取、积极工作创造条件。

3 加强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3.1 高效动作,建立考核评估体系。 首先,强化组织领导机制和齐抓共管机制。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完善考核评估体系建设,用制度来规范行业精神文明工作。建立一支精干、高效、专兼结合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形成各单位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政治网络化格局,使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基层,覆盖全局。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检查及考评。

其次,建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考核机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考核制度,使考核内容具有可操作性。公路管理机构不直接组织公路养护生产,要在公路养护合同加入精神文明建设条款,用合同来规范养护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变软指标为硬功指标,使养护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文明一起抓。

再次,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要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与公路管理工作相结合的机制,防止“两张皮”的想象。建立思想动态分析制度,工作效果反馈制度,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职工思想工作中的问题

3.2 高度负责,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公路事业发展,是几代公路人努力的结果,许多公路职工献青春、献子女,为公路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牺牲。我们要以群众呼声为第一选择,以群众利益为第一标准,要组建公路行业工会组织,与公路养护协会一起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通过工会组织对养护企事业工资分配等问题进行干预。公路管理体制改革后,养护工虽然不属于事业单位职工,但对他们状况不能不闻不问,作为公路管理机构要通过一定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来保证改制企业职工享有劳动者的个人权利和集体权利,监督养护企业履行保障劳动者权利的义务,以实现国家劳工标准。公路管理机构、养护企业和公路职工之间的利益冲撞将引起思想上的动荡。如何化解矛盾,处理好改革、稳定、发展的关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关心职工生活,体贴职工疾苦,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增强单位的向心力、凝聚力,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4 加强和改进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

4.1 明确加强和改进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首先要坚定职工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加强对职工进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进行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国策教育,帮助职工认清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生存和竞争能力,树立自强自立信心。其次,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使职工能够把爱国家同爱公路、爱岗位结合起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钻研业务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公路的发展多做贡献。

4.2 要将思想政治工作同公路生产工作密切联系 公路行业的养护生产、公路改造、行政管理、路政执法、安全畅通、文明创建等工作都是相互紧密联系的有机统一体,思想政治工作无不渗透于、存在于各项生产、管理活动之中,并自始至终为各种活动提供着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公路生产工作进行。一方面,要通过思想教育和引导,把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并把职工的力量凝聚到公路管养各项任务上,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公路建养管等工作同安排、检查、考核、奖惩相结合,使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公路建养管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

第7篇:思路决定出路范文

研究是起源于问题的,教育中有着太多需要研究的问题。如果每一个问题都得到了有效解决,那么不仅教育进步了,教师也会积累起经验,从这个角度说,教育中的所有问题都是应该研究的。然而,无论是教师的研究能力,还是教师的时间精力,要想将所有遇到的问题都进行研究是不现实的。教师遇到的问题有很多,既有人际交往,也有教育管理,更有提高教学成绩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对教师的生存及教育教学都有影响,但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在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下,无论是否承认,教师总是想方设法提高成绩,制约成绩的问题就成了教师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因而,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对问题的价值和影响程度作出追问,并选择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研究。 

记得一次与物理教师交流研究问题,这位教师选择了实验创新方面的问题,他的意思是指导学生创新实验操作,提高创新能力。笔者问为什么选这个研究问题,他说是因为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想通过创新操作、解决规范实验操作的问题。确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需要关注的,但是,实验操作规范训练都没有做到位,基本的教学要求都没落实到位,此时的创新教学虽然有价值,但不是最为迫切的问题。况且,创新实验操作、解决规范操作问题不是最为有效的切入点,正像一个人连驾照都没学就想着学漂移一样。最后这位教师根据遇到的问题将研究的内容修改为实验操作规范性研究,这样的定位和选择是适合的。 

问题解决的迫切程度大多不是针对教育本身而言,是针对教师的实际来说的。教师在对价值追问的过程中,可以选择的追问内容有:在我的教育生活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我最想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中哪些是我最困惑的?我解决这个问题真正的价值是什么?我有条件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教师对这些追问之后,大多能够选择出当前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二、思路追问:是不是最便捷的路径 

教育研究是围绕一定的思路展开的,研究的思路落实在实践中就是一种操作的路径。教师确立了研究问题后,要对研究思路进行规划设计。不同的研究问题、不同的研究者解决问题的思路是有差异的,即使是同一研究者,在不同的研究背景和思维方式下,选择的研究路径会有差异。对路径的追问是让研究者进一步明确要研究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思考这种策略在当下的环境中解决这个问题是不是最为便捷的。笔者认为,教师的研究可能会承担起创新或者探索规律的任务,但更为主要的是探索变革行为的有效策略,或者落实某项教育任务的有效操作,在同等效果下,如果研究后的思路或者操作比原来更繁琐,这肯定不是最科学的路径。教师研究的结果一定比原来的操作更简捷,或在同等付出下比原来更有效。 

预习问题是很多教师遇到并希望解决的问题,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研究思路,如从必要性的视角分析,可以思考的路径是,什么情况下需要预习,预习什么,怎样预习。从预习的流程考虑,可以研究预习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与结果运用的操作;从预习方法的指导上,教师可以思考学生预习过程中需要哪些具体的方法,每一种方法的操作是什么,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指导方式才能让学生掌握。笔者认为,单纯从思路上判定便捷性往往并不准确,所谓便捷和有效是从操作者和所处的环境而言的,即使是最便捷的方式,如果研究者驾驭不了或者没有办法解决,便捷的路径也就失去了意义。 

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对便捷性路径的思考至少可以追问以下几个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有多少可行的思路,每一种思路需要的条件有哪些?在我的视角上,哪一种思路是最为便捷和简单的?在追问和思考之后,教师能够找到最适合的,在教师的条件下最为有效的研究思路。 

三、实践追问:是不是最可行的操作 

教师的研究不同于专家研究,不是对理论的阐释或文献的研究,大多是通过实践探索的实证性研究,无论研究过程是否关乎理论,都要体现出对实践操作的优化,其目的在于改进当下的教学,实现学校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由此,操作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如何就成为研究能否持续下去的重要因素,也是研究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思维视角。从研究本身来看,每个问题的解决思路是多样的,每个思路又会有着各种不同的操作,在这众多的操作方式中,只有教师能够操作的研究,才是最为有效的操作方式。因此,教师在研究过程中,不是盯着操作是否最新,是否是创新,而是围绕实现既定研究计划中最为适合的、最有可能完成的操作方式。当前,强调最为可行,并不是对现实的屈就,而是各种条件下最为适合、最有效果的操作。 

第8篇:思路决定出路范文

实际问题解答的成功与否,首先依赖于学生对实际问题内容的明确程度。新教材解决实际问题大多采用场景图的形式呈现问题情境,给学生创造一个模拟的“生活空间”,容易使学生体会到要解决的问题出自自己熟悉的生活原型,有身临其境之感。但是,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学信息是以对话、图画、表格、文字等多种形式镶嵌其间的,并呈现一定的无序性、隐蔽性,很难形成对问题的完整印象。

我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就出现了尴尬局面,学生对计算兴趣盎然,争先恐后,而在解决问题难题上,学生就呈现出被动、沉闷、低效的状况,就出现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难题,无法独立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这反映了解决问题教学中的不足:我总是和盘托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亦步亦趋地引导学生一点一点地理解,却没有将自己获得思路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没有提升学生获取思路的水平。由此可见,向学生展现教师获取思路的过程,引领学生借助自己的思考来解决问题,逐渐提高学生自主获取思路的水平,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在解决问题教学实践过程中,我认为以下几条策略非常重要。

1.理解题意是根本

理解题意就是常说的“审题”,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审题正确与否决定了解决问题的方向与效果。从一年级起,就要慢慢地引导学生学会理解题意:

读:弄清题意。给学生充分的读题时间,把实际问题认真仔细地逐字逐句读,边读边思考,学会抓住其中的关键字词,每一种新的形式呈现时,特别要花时间有序地读出图或表中的信息,在读中弄清条件和问题。

画:弄清关系。在读懂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别用“―”和“~”划出条件和问题,圈出关键词,明确条件有几个,问题是什么。对于一些特殊问题要在读的过程中挖掘出隐含条件,还要看看有没有多余的条件,学会借助直观模型(如实物图、线段图、方格图、列表等)表示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沟通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

想:理清思路。比如,条件与条件之间有无直接的关系?如有,由这两个条件可以推出什么结果(综合法的思路)?问题与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要求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条件,题中已知什么,需要什么条件(分析法的思路)?再根据自己的分析有序地进行梳理。

2.思路训练是关键

解决数学问题的实质是: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借助各种策略,构建从已知条件到达未知结果的逻辑链条的过程。因此,解题时的思路分析与训练是关键。将获得解题思路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不能就方法讲方法。

3.站在学生角度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因为自身的知识经验和精心备课,与师生之间的交流是一种不对等的交流,这与处在“摸索前行”的学生,地位悬殊较大。我们也不太注意给学生完整地呈现获得解题思路的过程。其实,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不妨给学生呈现一个并不“高明”的自己,真实地再现自己在思考问题时的努力、失败、尝试、调整、猜测,甚至疏忽、错误,这样,学生不仅可能学会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各种为获取解题思路而使用的方法,而且还能学会一种思考的努力和坚持,包括体验失败的挫折。

4.引领学生走向终点

教学中遇到最多的问题是:很多时候,学生有一点朦胧的思路,却不能沿着自己的思路走到底。以至于他们会慢慢丧失自主获取思路的信心,渐渐地形成将难题交给教师和家长的依赖心理。因而,更好的做法是,教师要沿着学生的思考出发,带着半路抛锚的学生走向终点。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自己思考的价值,体验到思考的力量,从而提升解题的信心。

5.破“线”立“块”,求深求广

在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过程中,我们一般都是以具体方法的学习为主线开展活动,通过感悟、体验、概括等形成策略。但很多教学由于只注重围绕例题“单线条”推进,往往认为解决一两个问题后,学生就能形成策略,导致策略发育上的“营养不良”。于是,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学时会学后不会”的现象,究其原委是学生对策略缺乏丰富感悟和深刻认识。因此,解决问题的教学应注重求深求广。

6.展现多种问题方式,拓展理解角度

纵观一二年级教材中的实际问题,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呈现问题情境,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自觉理解题意,提炼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还要适度拓展一些灵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从中选择、综合已知条件,理解问题的本质。

(1)舍弃多余条件。教材中呈现的问题大多数是“完整型”的,即条件与问题完全匹配,而实际生活中存在着一些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如:“草地上有5只白兔,9只黑兔,7只灰兔。白兔和灰兔一共有多少只?”这个问题中的“9只黑兔”是多余条件。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适度增加这样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学会辨别与分析,从中灵活选用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来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挖掘隐含条件。现实中有些问题的条件隐含在题目的文字叙述中,需要学生仔细读题加以提炼与概括。如:“小亮做了8朵花,红红、明明和他做的同样多,他们一共做了多少朵花?”学生要解决“一共做了多少朵花?”就需要知道“每人做几朵”和“几人做花”,而“几人做花”这个条件是隐含的条件。结合教材适度拓展,能使学生逐步学会准确地把握问题的信息。

7.检验与反思

反思检验是解决问题的最后一个环节,目的是为了保证解题过程和结果的正确性。

第9篇:思路决定出路范文

一、只有解放思想、才有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

2003年以来,全省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通过“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干线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交通规费征收管理体制改革”、“道路运输场站管理体制改革”、“工程招投标办法改革”、“干线公路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和“厅属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等各项改革政策的实施,使河南交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7年以来,通过开展“交通工作管理年”活动,使全省交通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截至2007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3.8万公里,保持全国第1位;全省公路密度达到142.6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国第2位;高速公路建设通车里程达到4556公里,位居全国第一位;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1.4万公里,居全国第1位,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实现所有建制村通水泥(油)路。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省委、省政府和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交通系统上下一心共同努力,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结果。

以上事实证明,河南交通事业要实现进一步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继续解放思想,进一步深化改革,在改革中谋求新的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二、大讨论活动重在破解交通发展中的矛盾

河南交通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经历了快速发展时期,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交通事业可持续发展诸多方面的矛盾需要破解,如交通建设资金短缺、交通投资额大幅下降、建设养护任务艰巨、规划中的高速公路需要尽快实现内联外通,形成网络提高经营管理效益、干线公路路网结构需进一步完善提高、农村公路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农村公路中的危桥、宽路窄桥和有路无桥急待改造、干线公路贷款余额387亿元还本付息困难,占地少、运能大、污染小、投资省的河南内河航运事业也急需发展。这些问题都急待我们认真研究、探讨和解决。

同时,河南地处中原,“承东启西、联南贯北”的特殊交通地理位置,决定了河南交通的重要地位,也决定了河南交通运输业必须加快发展。分析河南交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如何打破制约我们交通发展的瓶颈,如何破解交通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如何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压缩信贷规模、严格控制用地、重视生态环境等条件下,实现交通事业新的跨越式发展,寻找新的发展机遇、拓宽新的发展空间,需要我们认真开展“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的大讨论,探讨、研究交通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新思路,找出加快新一轮发展的新办法,实现公路交通大省向公路交通强省的跨越。

三、扎实开展大讨论活动、积极做好本职工作

按照计划处主要工作职责,要做好全省交通行业长期发展规划、中长期建设规划、年度投资计划;做好全省交通建设项目的工可、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审查、审批等前期工作和重点项目的后期评价工作;做好全省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和运输业的统计工作和交通信息引导工作。开展好“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就是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本部门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通过深入学习、积极讨论、深入探讨研究,跳出老框框,理出新思路,及时解决制约交通大发展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认真开展“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学习活动

根据厅党组的安排,认真组织开展好支部和处室的“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学习活动,大家集思广益,在学习中找不足、找差距,在讨论中出思路、出办法,通过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开拓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通过大讨论活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关键要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开展学习讨论,找出制约交通事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薄弱环节,树立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坚持与时俱进。

2、开展大讨论活动、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

通过开展“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认真按照厅党组提出的坚持“发展、改革、质量、廉政、安全”主旋律,继续开展“管理年”活动的总体要求,加快推动由公路交通大省向交通强省跨越的步伐,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请交通部和兄弟省的专家来给我们做指导,同时我们组织有关人员也要走出去学习,研究制定由公路交通大省向交通强省跨越的具体指标和办法措施,进一步明确强省的具体目标是什么,我们的差距在那里,进一步确定我们的发展方向。我们坚信,只要目标准确、方向正确,通过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由公路交通大省向交通强省跨越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3、树立科学发展观、补充完善交通发展规划

交通发展规划是指导行业发展的重要依据,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整合交通资源,确保交通事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立足目前交通发展的现状和内部、外部环境,补充完善“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运输场站、内河航运”等各项交通发展规划,制定出符合河南实际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解决好先干什么、后干什么、怎么干等问题。认真把科学发展观转化成科学发展思路,并落实到具体实际工作中去,必须紧密结合我们的每一项工作,如规划调整、资金筹措、年度投资安排、年度目标任务分解等都需要科学安排,树立好字优先、又好又快的发展理念,才能推动河南交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