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油气储运工程论文范文

油气储运工程论文精选(九篇)

油气储运工程论文

第1篇:油气储运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油气储运;管道建设;现状;改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TE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3-0142-01

石油用量的日益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石油的储存量,石油管道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油气储运管道建设十分迫切。油气储运管道在石油生产、运输和营销过程中发挥着桥梁、纽带的作用,因此,加强油气储运管道建设十分重要。

1 国内油气储运管道建设现状分析

1.1 理论知识不足

相比一些发达国家,中国的油气工业发展时间短,发展经验不足,相关建设并不完善,因此,在我国油气储运的具体操作过程中,相关人员存在理论知识不足的情况,进而严重影响到操作环节的科学性和安全性,需要引起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此外,我国在油气储运方面的理论研究与一些西方国家存在较大的距离,有待进一步深入,从而更好地指导具体实践。

1.2 相关设施不完善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全面发展,生产领域和生活领域对油气资源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对国内的油气储运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油气管道不断扩建的同时,相应的监管设备却没能及时的跟进,目前不少管道仍然未配备自动化监管设施,阻碍了油气储运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1.3 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也是目前油獯⒃嘶方谥写嬖诘奈侍庵一。在前期设计环节中,相关技术工作人员对油气易燃易挥发的特性认识不足,为后期工程埋下了安全隐患;在具体施工的进程中,相关人员也未对安全技术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管道完工后,在预防油气泄露,避雷电,防爆炸,耐高温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对储运质量构成严重威胁。

1.4 管道防腐措施不完善

据我国的油气储运现状来看,管道建设中的防腐措施仍然有待完善,相关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大量油气管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腐蚀现象,严重影响了储运质量。在建设管道时,应当全面考虑内外因素的影响,同时尽可能地降低施工本身对其造成的损伤,从而保证管道的防腐蚀能力,提高油气储运的安全性。

2 国内油气储运管道建设的改善措施

2.1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要提高油气管道的建设质量,首先要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其一,相关企业应当做好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其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增强安全意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当在充分掌握油气特性的基础上,采取防爆防雷防漏等安全措施。其二,相关企业应当高度重视油气储运设施本身的安全性能,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定期质检和设备维护,以保障储运安全。

2.2 增强建设工作的科学性

油气储运管道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建设工作的科学性。在具体开展管道建设工作之前,相关单位应当做好作业人员的筛选工作,最大程度保证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同时,还应当预先制定合理的作业计划,这个环节需要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考察,充分获取施工地点的地质、水文等自然环境信息和周围既有建筑的分布信息,最大程度保障施工计划的科学性。在开展具体建设工作时,作业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施工计划和施工技术标准完成施工任务。建设竣工后,相关单位还做好工程的验收工作,全面保障管道工程的质量。

2.3 减少油气损耗

油气能源具有易挥发的特性,在储运过程中容易出现滴漏现象,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不利于保护作业人员和周围住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此外,油气能源开发成本较高,储运过程中的损耗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建立有效的回收设施能够提高油气储运效率和效益,是节约能源的一大重要举措。目前,国内最普遍的回收方式是蒸汽回收,此外,保温板等其他防漏设备也可供选择。

2.4 提高管道防腐水平

提高管道的防腐水平也是改善油气储运管道建设现状的重要举措之一。此类管道多由金属材料构建,对温度、接触物性质等内外部因素较为敏感,在选择材料时,必须考虑到不同金属的特性,作出最优选择。此外,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相关作业人员也应当提高防腐意识,对原料中的氢、硫含量加以把控,并在施工时保证钢管内外的清洁度,防止出现剥离现象和污垢残留。与此同时,相关人员应对整个施工流程进行监测管理,最大程度保证管道的施工质量,从而延长其使用周期。

3 结语

在我国工业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能源占据着越来越关键的地位,而油气资源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储运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而管道建设环节完成情况的优劣作为影响储运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改善其现状成了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企业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并对此积极展开研究和探索,以寻求切实有效的改进方法,全面提升我国油气资源的储运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青.油气储运管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化工管理,2015(03):120.

第2篇:油气储运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石油储运;信息管理;数据模型;优化设计

前言

随着石油天然气工业和油气储运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设备、新理论应用于油气储运系统,油气储运学科的理论内涵和外延越越来越多的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交叉和渗透。例如随着SCADA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虚拟现实技术、智能管道机器人等尖端技术在油气储运工程上的应用,使得油气管道输送系统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这就使得从事油气管道设计和管理的专业人员必须具备自动化、计算机、智能机械等相关学科领域的相应知识;同时,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对油气资源需求的进一步增长,国际油气营销市场的行情将会愈加变化莫测,各国都在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油气储运系统来预防国际油价、天然气价格波动给本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而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油气工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实施,建成一套调度灵活的国内油气储运系统和数条与国际油气市场接轨的跨国油气输送干线的发展步伐必然加快。这一发展动向不仅会给包括油气储运业在内的相关产业带来一次很好的发展机会,同时也给油气储运学科提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即如何规划好这样一个庞大的全国油气储运系统以及如何解决好调度管理、营销决策等方面的技术难题。这就需要我们的油气储运技术人才具有一定的技术经济、工商管理和市场营销的相关知识;此外,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建设节约型、环保型社会。随着油气管道完整性,可靠性管理技术的应用,对油气输送系统进行完整性管理是油气管道系统的发展趋势,将大大提高油气输送和储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也需要油气储运技术人员具备安全工程、可靠性、节能环保的相应知识。

1.石油储运工程系统GIS数据模型的选择

空间数据是三维的数据结构,包括空间位置(由某个参考坐标系确定的位置)、相对位置(地理实体之间的拓扑关系)、属性(与几何位置无关)。任何地理实体必须包含至少一个属性,GIS的分析、检索主要是通过对属性的操作来实现。在GIS中将空间目标实体的描述数据分为三种类型:空间特征数据、时间属性数据和专题属性数据。通常在使用中,将时间和专题属性数据结合在一起共同作为属性特征数据,而空间特征数据和属性数据统称为空间数据(或地理数据)。空间目标实体的属性特征数据常以列表或表格的方式进行组织。一般将其视为二维表格(属性表),行代表空间实体,列代表属性。

空间特征数据记录的是空间实体的位置、拓扑关系和几何特征。实体的空间位置以经纬度或带有局部原点的线性坐标表示。通常,人们理解空间实体的位置并不是通过实体的坐标,而是通过这些实体与其它熟知实体的空间关系来考虑,这就需要用具体的数据模型来表现。在石油储运工程系统实际应用中,人们更关心如何根据实时采集的管网数据来进行管网拓扑分析,从而了解油田管网系统运行状况,实现对油田管网运行的有效管理。由于在管网系统中处理的大量对象都是点对象(阀门、分离器等)、线状对象(管线、公路等)和面对象(村庄、计量站等),而矢量数据模型在反应网络信息方面(如:管线、交通等)具有独特的优势,并在表示管网线路和道路等线状地物方面具有直观性,便于进行网络分析,为节省数据存储空间以及减少模型相互之间的转化时间,我们采用矢量模型来描述、管理油气管网设施。

2.石油储运工程系统数据模型的建立

2.1石油储运工程系统主要组成要素分类 石油储运工程系统是一套复杂的系统,在建立其数学模型之前,首先要把系统内的各组成要素按功能进行归纳和分类。绪论中己经指出,本系统采用的是从整体到局部的构建方式,因此在对各种要素进行分类的时候,同样先从整体出发,然后再细化到每一个局部。

2.2石油储运系统信息结构模型 石油储运系统的各种信息,如基本信息、实时数据信息、历史信息和相关的地理信息等,可以看作是石油储运系统这个对象的一系列属性信息,它们各不相同,但又共同围绕着石油储运系统这个对象。石油储运系统各种信息的组合可以看作是由一层一层的属性信息层组成的信息空间。我们把石油储运系统信息空间进一步具体化,即用图层的形式表示出来,就形成了油气管网的信息图层空间。进而,我们可以对石油储运系统信息进行分层管理、分层维护,并且对石油储运系统信息空间实行动态组合,根据不同的信息要求组合,形成各种各样的石油储运系统信息空间。利用这种概念可以完美地把石油储运系统的各种信息动态集成在一起,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提高石油储运系统管理水平和效率奠定基础。

2.3石油储运系统数据模型 根据上面对石油储运系统信息结构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油气管网所联系的站井以及配套设施都具有地理分布特性,因此必须结合GIS数据模型来建立油气管网GIS数据模型,从而实现相关设施的管理和油气管网的分析计算。

石油储运系统数据一般为两种,图2.1是GIS数据模型,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两部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通过标识码(D)实现关联.空间定位数据可以表征村庄、站、管网设备(如阀门、分离器)、配套设备(如电力设备)的位置。这些石油储运系统空间数据由点、线、面等对象构成,由系统统一管理。

3.石油地面信息管理系统数据组织

在建好石油储运系统数据模型之后,就应设计具体的石油储运系统数据组织方式。下面将从图层划分、数据库设计等两方面来对本文设计的石油储运系统数据组织方法详细阐述。

3.1图层划分 在石油地面信息管理系统中,为了清楚表现相关的各子系统的关系,便于查询和编辑,将石油储运系统所包含的各种对象按照类型进行分类,归入相应的图层。

3.2数据库的建立 石油储运系统数据库的建立,是指用系统软件提供的数据处理和管理功能,将经过编辑的图形数据、属性数据进行入库处理,建成石油储运系统数据库运行管理系统,其主要内容包括:原始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字典和数据索引的生成、软件系统和数据的融合检查。

参考文献

[1]杨祥陵.油气储运网络综合管理系统技术研究叨重庆大学校报,2004(11)

[2]胡湘.基于WEB的陆上货运交易信息系统应用研究[J].重庆大学校报,2004(7)

[3]别锋锋,刘扬,魏立新.油田注水管网的优化设计方法[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4,(01).

第3篇:油气储运工程论文范文

当前,油田开采成本逐渐增加,使得石油生产和相关经营企业,必须重视包括油气储运过程的节能降耗,在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储运节能技术的基础上,注重自主创新,不断开发新的节能技术,完善较为实用的油气储运的节能降耗措施,使开采的能源得以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油气储运企业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居高不下的原因,提出了改进不足的具体技术措施,可操作性强,对正在发展的油气储运事业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油气企业;储运系统;节能技术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油气储运在整个工作体系中消耗较大,几乎占储运能源总量的6%,与发达国家相比,技术落后造成的浪费巨大。无论是原油储运还是半成品油的储运以及燃料燃气和相关添加剂的储运技术,我国的石化企业相当大的一部分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能力不足,目前仅限于利用储运环境,通过低温热量,尽量减少能耗,没有从整个油气储运系统控制技术上达到最佳节能效果。

1油气储运亟需节能技术

从油气的开采、分流、炼制到成品销售,都是由若干储运环节连接起来的生产服务体系,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生产生活对能源需求的多样化,低碳化,从加油站建设到天然气入户工程,生产规模与日俱增,储运罐车的辆数增加和输出管道的里程增长的发展速度惊人,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储运过程中的油气损耗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已铺设油气输出管道为例,我国的节能技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主要表现在高新技术管材的引进开发和应用不够,有效控制管材断裂引发的跑冒漏滴技术不高,油气输出管道缺陷的监测技术还达不到现代化、智能化水平。从长远来看,油气储运过程的能耗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因此,必须充分掌握油气储运的节能减耗技术,逐步赶上国际水平,最大限度地使来之不易的能源得到有效利用。

2油气储运过程的节能技术和措施

(1)灌装节能运输目前,在石化产业中,原油或油、气混合物,以及成品油的储运过程中,采用油罐车输送十分普遍。由于油罐封闭较严,储运量有限,在输送过程中,相对独立,容易采取减少损耗措施,与管道油气运输相比,大大减少自然损耗,动力消耗也比管道运输过程中油泵的动力消耗小,同时,油罐内油气应力对罐体的压力不足以造成罐体破裂,意外破裂造成损耗的机会很少,因此,灌装节能技术,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仍然是油气储运企业看好的节能储运方式之一。

(2)控制油泵电机频率实现节能一般地,油气储运过程中使用输油泵输送油气有两种控制技术,一种是控制输送泵出口闸门的大小,来实现流量多少;另一种是控制离心泵电机转速的高低,来实现流量大小。控制泵体输出口的大小,易于操作,方式简便,就是作业过程中容易造成能源消耗,造成浪费的机会较多;控制输油泵电机转速技术,实施变频调速,相比控制泵口大小的技术,节能效果比较明显。这项技术的缺点就是电机工作的噪音比控制泵口大小的噪音大。

(3)油罐保温控制能耗无论是原油,还是成品油气,从油田到用户的储运过程中,主要的能源消耗不外乎蒸汽、电能和水三种,三中能源消耗以蒸汽的消耗最大,约占总能耗的85%,造成能耗较大的根本原因就是油气储运的温度。因此,要在储运过程中,降低能耗,必须掌握三个技术环节。一是按照蒸汽消耗总量的大小,实施控制油气存储的温度,根据技术操作规程,规范操作;二是在运输过程中通过对油罐的保温也可以实现减少蒸汽形成的能源消耗。从相关的统计数据分析来看,同样的储运油气的的油罐,实施保温技术,足以减少的热力消耗达到80%之多。三是注重定期对储运油气的油进行清理。因为,油罐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难免会有残留物或者沉淀的油污,而且,存量越来越多,如果不能对储罐定期进行清理和打扫,一方面罐体的容量越来越小,另一方面逐渐降低罐体的传热效应,不断加大能源消耗。

(4)常温运输降耗在石油生产企业的原油输送过程中,常温输送技术应用的比较普遍,针对原油是油、水混合的状况,而且出井的原油温度高于原油输送的条件下,采用这种油气输送技术比较节能。目前常见的常温输送工艺有单、双管输送技术、低温水环状输送技术等。

3结语

我国的油气储量在世界上属于贫油国家,随着浅层矿藏开采完毕,油气储层埋深日趋增加,开采难度越来越大,一方面油田开采逐渐增加成本,另一方面生产中造成的能源浪费价值不断增大,因此,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油气储运的节能降耗,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使得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消耗,提高有效利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发达国家的油气储运节能先进技术,将相继在我国的油气储运事业中得到应用,而且很有可能创新发展,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节能增效始终是石油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重要载体,因此,科学分析形成油气储运能耗的种种原因和条件,不断完善油气储运节能措施,就一定能够促进油气储运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姜明权 单位: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储运销售分公司南三油库

参考文献:

[1]梁晓川.油气储运系统节能技术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02:284.

[2]杨洪钦.油气储运系统节能技术研究[J].大众科技,2013,07:44-45.

[3成奇明,于立松.油气储运系统节能技术探讨[J].石化技术,2015,04:71-72.

第4篇:油气储运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油气储运 建议 队伍建设

1 前言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环境中,企业所面对的外届环境更加复杂,企业间的竞争空前激烈。在此背景下,要求企业要不断的进行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建立起现代企业的管理与经营模式,树立起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对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规划,以创新的思维促进企业发展,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企业品牌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份宝贵的无形资产,其所包含的无形的价值是非常巨大的。企业在品牌建立中,不只包括产品的要素,还包括企业的整体形像及企业在社会影响力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企业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就需要树立起品牌意识,坚持实行现代企业规范化管理,打造企业的优势品牌。品牌是企业的核心价值的表现,也是产品质量和信誉的重要保证。对于石油化工企业而言,要注重树立起强烈的品牌意识,加强创新工作的开展,以建设高水平的油气储运工程专业队伍。

2 油气储运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安全问题

石油化工企业在油气储运工程管理中要特别注重的问题即是安全问题。油气的主要成分是烃类碳氢化合物,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易聚集静电等特性。由于油气在储运过程中,要对输油管道进行加压处理,这进一步加大了风险管理的系数。稍有不慎,即可能发生较大的安全事故,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影响企业的形象,进而对企业的品牌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因此,油气储运中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防范,提高管理水平,增加安全系数,打造油气储运的安全环境。

2.2 油气储运过程中损耗较为严重

在油气储运过程中,油气的蒸发所引发的损耗是比较严重的。由于没有具体的考核指标,对于损耗没有硬性的要求,所以油气储运过程中的损耗问题常常被忽略。据相关数据测算,统计结果为油气蒸发所形成的损耗为3%。经综合测算所发生的损耗数量是比较大的。加强储运过程中的损耗管理与当前低碳经济时代的发展理念是相一致的。

2.3 部分区域油气储运理论与工艺不够成熟

中国各个区域的油气性质相差较大,在储运过程中,如果采用单一的加热输送工艺,其消耗是非常巨大的。我国油气企业在工艺经验方面也比较欠缺。

3 高水平油气储运工程的专业化建设

石油化工企业要树立起品牌意识,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的对油气储运工程进行探索和创新,高水平的开展油气储运工程的专业化建设工作。3.1 注重油气管道的基础建设

油气储运工程中重要的环节即是油气管理的基础建设工作,本着效益最大化的原则,采用切实可行的战略决策,进行线路的选择,并对各个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如对管道的管径选择方面的决策,要根据区域油田的情况进行选择。对传输含蜡高黏易凝原油管道其管径就要选择口径较为小的管道,建成后即可实现使用的目的。在线路的选择方面,要考虑直线长与线距长的指标参数。在综合环境现状及经济目标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对管道线路进行规划设计。在规划设计时,要结合油气储运量来对管道的压力、直径、壁厚等进行合理化的升级设计。

3.2 抓好设备管理工作

要切实做好设备的保养维护工作,石油石化企业的行业特殊性决定了要对设备进行严格规范的维护程序,进行操作前要做好相关的数据分析,要根据设备不同的属性进行专业的工艺流程设计,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一切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防控,有效的提高安全系数。同时要做好防静电处理工作,按规范的要求来进行管理与控制。

3.3 加强油气回收工作

积极开展节能降耗增效工作,对油气回收工作进行管理。主要采取的方式为将挥发出来的烃蒸汽由罐顶端的检测孔引出,导入缓冲分离器。烃蒸气通过缓冲后分离,通过电磁调节阀和过滤器进入滑片式压缩机。烃蒸气在压缩机内被压缩至19.6xlO9Pa,随后计量其流量,并进入集气管网。并设置起补气系统,以避免油气蒸发,有非常好的经济效益。

3.4 充分做好防火设计

油气储运工程中的重要工作即是要注重消防安全,避免泄漏,防火防爆。由于设备泄漏的原因多是源于初始设计的问题。因此在设计的初始阶段即要加强防火设计。在设备的设计、材料的选取、型号的选择、安装的工艺及布置的要求方面都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要根据工程的要求选择能够耐高压、高温及腐蚀的材质,进行制造和安装。同时要进行生产装置布局,进行合理的规划,依照规范要求,做好防火的相应措施。对所购置的设备要进行严格的把关,保证符合工作及防火抗压的要求,以消除火灾隐患。

3.5 加强油气储运消防队伍建设

企业要加强消防队伍的建设,对于一些重点的消防区域要建立起专职的消防队伍,执行防火、灭火的职能。企业要加强消防体系的整合工作,改变企业原有的单位独立办消防的现状,利用多方力量,采用社会联办的形式来开展消防工作。同时充分利用社会力量,也可使企业避免上投资上的重复支出,使得消防队伍更加专业。

4 结论

对于石油化工企业而言,由于油气储运方面还处于发展阶段,企业要更加注重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创新工作的开展,针对于我国的油气储运系统的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分析,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结合科学技术和创新思路,找到符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方法,建设高水平的油气储运工程专业队伍。

参考文献

第5篇:油气储运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 油气储运 应用

由于油品储运工作的工作量较大,需要一定的劳力,因此,在生产过程全面实施自动化的今天,油品储运也应实行自动化,以更快更好的持续发展。实施自动化时必须根据油品储运的工艺特征,结合本国国情,加快实现自动化的目标,以此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提升生产中的安全系数,减轻劳动强度。

1 网络和管理信息系统的自动化

企业业务职能部门可以根据部门管理职权实时的对所需的数据、图表、资料等进行调阅,不断提升工作质量水平及效率,以确保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企业生产调度部门对油库、运营情况、工况数据、各类生产报表等可以任意时间调阅,并且,可以向各操作站发送生产调度指令、输配计划等,对调度人员对全局的掌握提供了便利,确保各项计划的合理调配,使得设备使用率、储运生产效率、生产安全水平均全部提高,大大降低了事故发生率,实现了增效减员的目的。

企业质量检验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对各现场产品收发中的质量控制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的监督,并第一时间将产品质量数据发送到相关现场中,使得企业的质量监督控制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防止了质量事故的发生。

企业安全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对油库、装车站的安全状况及其岗位巡检状况、安全参数进行全方位的监视记录,以对安全事故的及时发现与处理,消除安全事故,促进企业生产安全水平的提升。

2 对自动化技术系统的分析

从我国现阶段的采油厂自动化控制系统上看,具体涵盖了决策层、数据层、监控层以及现场层这四个组成部分,其中,这一自动化系统的首站主要是监控层与现场层,彼此间主要是通过网络信息而有机结合起来的。以下对这四个层次进行一一介绍:

(1)自动化过程中的决策层;决策层的主要作用是完整的上传数据,详细的统计和分析生产数据,并且,管理工作者还可全面分析这些数据,充分了解与掌握结果,以确保决策的科学合理性,做好生产指挥工作。

(2)自动化过程中的数据层;数据层所担任的职责是及时的收集、存储和分类相关数据与参数,在完成了数据自动提取工作后,以获取各种实际所需的报表,同时,进行实时显示与查询,做到每月、每季度、每年度的汇总与分析,极大地方便了上级领导者决策与分析过程中有可靠的依据作为参考。

(3)自动化过程中的监控层;监控层主要任务是采集和调控各集输站库内的数据,同时,还担任着向上级领导者报送数据的工作,以此显示出生产数据,并且及时的进行存储,做好故障点的报警工作。

(4)自动化过程中的现场层;涵盖加热炉控制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等诸多的内容,其的主要任务是采集和调控生产流程中的数据,以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轻劳动强度,抵制安全隐患的发生。

3 自动化技术在油气储运过程中的应用

通过实践得出,在对油气管输流量进行有效控制后,除了可以使管输的储运效率进一步提高外,同时,还节约了燃料。当原油的粘度降低时,就会使得油气的储运输送量有所增加,可以在控制流量的基础上对加热炉的温度进行控制,以确保原油的粘度,不断降低油气的储运输送量;当原油的粘度增加时,油气的储运输送量就会随之下降,而这时的加热炉温度会不断攀升,从而降低了原油的粘度,进一步增加油气管输量。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油气储运实施自动化技术大大优化了油田输油参数,并且油气储运效率会不断的攀升。

3.1 优化了油气储运参数,储运效率不断攀升

通过实际观察发现,散热损失在整个系统的能量损失中具有重要作用,在降低摩擦阻力损失的同时来影响油气的粘度,其粘度的大小和实际储运中的温度控制间保持着紧密的关系。因此,要适当的调整加热站的出站温度,在高温下做好各种储运工作。这样能够进一步降低原油的粘度,防止因摩擦阻力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防止增大散热损失的问题出现。因此,油气管实际输送过程中,还会出现能耗损失的情况。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得出,将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油气储运参数,能够使得油气储运效率不断攀升。将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结合,完成了管线的实时监控,并且及时的收集和采集了首端与末端的压力,通过流量、温度、粘度等方面的参数,采用双向微波的方式将这些数据信息传送到首末站的控制室中去,同时,编写和优化参数程序。计算机系统和自动化技术能够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确保输油参数的进一步优化,适当的调节加热炉的温度,从而有效控制其的流量。

3.2 油气储运设备运行效率得到提高

油气储运过程中,为了使运行效率有进一步的提升,我们可以在提升生产单位的电能损耗指标基础上来实现,因此,当运行效率提高后,对生产单位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实践中发现,在大型的油气外输泵的运行效率中实施自动化的监控和管理,实际运行效率不断提升。

油气储运过程中采用自动化技术,可以有效防止泵口过滤器出现摩阻损失现象,使出口阀组节流措施进一步增加,并且,还使得原油的温度和粘度得到提高,从而促使了电机运行效率的攀升。和未进行自动监控技术相比,采用自动控制技术后,其的实际运行效率攀升了五个百分点,使用单台220千瓦的外输泵一年大概能够降低两千万千瓦时的能量消耗。使用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对所采集的总数据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全面的分析该系统的实际能耗量。运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后,可以明确出口介质的加热温度,根据具体的油温变化情况来进行燃烧器大小火的改装,并做好切换工作。在适当的调整供风系统后,提升了燃烧器设备的燃烧效率,同时,还使得水套炉的运行效率有所提高。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油气储运中实施自动化,除了能够将生产系统的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外,生产的安全性也有了很大的提升。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管理模式发生了变化,并且为工人的考核和成本监控提供了有利的依据。应在自动化技术对油气储运技术有所提高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动化技术,促进系统运行效率的增加,强化监测和实现原油的自动化计量目标。

4 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油气储运过程中使用自动化控制技术,不仅使得生产储运系统的运行效率有很大的提高,同时,还有效保证了生产储运过程中的安全,是一项值得我们推广与应用的技术,在市场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是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的一番论述,还有不完善之处,望专家指正。

参考文献

第6篇:油气储运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字】油气储运,水平,提升,对策

油气储运事业不仅是我国能源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同时在国民经济领域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国家油气资源战略的实施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我国油气储运事业进入了大发展的黄金阶段,然而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油气储运在技术水平、管理体系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我们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以全面提升油气储运事业的整体水平。

一、我国油气储运事业的发展

我国现代石油工业的发展起始于新中国以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我国已相继发现了大庆、胜利、克拉玛依、辽河、任丘、南湖等一批油田,以及陕甘宁、南海、柴达木、塔里木等一批气田。在2012年,我国原油产量达到了1.87亿吨,天然气产量达到了666亿立方米。

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我国油气储运行业的腾飞。尤其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油气储运工业积极实施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在技术、管理、运行、建设等多个领域中都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成果。当前,我国油气储存装置正向着高压力、大容量、高防腐、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而油气管道也正逐步向着高压力、长距离、大口径、低磨阻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例如,在2003年,我国相继在镇海、黄岛、大连等沿海区域建成了第一批石油战略储存基地;在2005年投产建成的中哈石油管道,是我国首次参与投资的跨国输油管道;在2010中俄原油管道的建成,标志着中国与俄国能源贸易与合作进入了新的阶段等等。

二、全面提升油气储运事业整体水平的对策

1、提高技术水平,推进油气储运行业的现代化进程。在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油气储运行业的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将决定我国在石油国际竞争中的格局。面临着国际能源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油气管网规模的不断扩大,这就需要我们应紧密结合国内外油气储运技术的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技术水平。对未来油气储运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我国油气储运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应集中在以下方面:

(1)提升油气管网的运行水平。近年来,随着世界各主要经济发展国对石油天然气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油气管网的长距离、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正日益明显,而在这种背景下,油气管网运行水平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世界各国对于油气管网运行水平的提升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提升油气管网监控的智能化水平,以实现对管道的集中化控制和信息数据的自动化处理,通过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能快速、准确的检测到沿线管道的各类故障信息、灾害信息,还能自动生成处理方案;另一方面则是在整个油气管网中引入系统工程理论,针对油气管网系统多联接结点的特点,从整个管网的角度实现管道的配置优化、资源调配以及供需平衡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2)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我国开采的原油多为含蜡易凝高粘原油。随着常规可采资源的日益减少,预计未来含蜡易凝高粘原油的开采量将会持续增加。然而这类原油的输送能耗大、管道运行弹性小,如何实现这类原油的安全输送与节能减排一直是油气储运领域技术发展的主攻目标之一。含蜡易凝高粘原油的凝点高,常温下流动性差,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输送过程中蜡结晶析出,并相互联结成一种网络结构。要降低管道运输的能耗,则应当从改变蜡结晶的析出、形态和结构入手。在大庆油田,通过采用纳米材料对原油进行改性处理,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实现了输送过程中的常温输送。由此可见,纳米材料很可能是未来管道输送技术的主要研发方向。

2、提高管理水平,借鉴国外优秀管理经验

与快速发展的油气储运技术相比,我国企业在管理方面的进步则更为缓慢,与国外知名企业相比仍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应积极借鉴和吸收国外优秀的管理经验,以整体提升油气储运事业的管理水平。

(1)建立油气储运标准化体系。标准化是衡量一个企业运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尺。受自身管理理念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油气储运行业标准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严重滞后于行业的发展水平,有必要对标准化理念、方法进行探索与思考,建立一套适宜于油气储存管理模式的标准化体系。为保证所建立的油气储运标准化体系的先进、科学,应首先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系统梳理,针对标准化的使用对象,明确各业务对具体标准的使用;其次,在明确业务标准的基础上,还应针对油气储运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标准进行细化并形成企业的标准化手册,使其与企业的管理体系相配套;第三,为保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与企业运行管理相协调,还应在企业各个环节中开展标准的一体化工作,从而使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做法都符合标准化的要求。

(2)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储备。随着我国油气储运行业逐步向着系统化、网络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对新的储运理论、新工艺以及高新技术的依赖程度也日益增加,在未来储运行业中需要具备多行业相关知识的复合型储运人才。为满足我国油气储运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并实现企业运营管理水平的提升,油气储运企业一方面应着重人才的招聘与选拔,积极的吸收与储备高素质的储运人才;另一方面,则应当做好对在职员工的培训教育工作,通过开展在职教育、邀请专家教授讲座、举办各种学术活动和科普活动等方式,以提高在职员工的技术水平与综合素质。

总结:近年来,随着国家油气资源战略的实施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我国油气储运事业进入了大发展的黄金阶段,我国油气储运行业积极实施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在技术、管理、运行、建设等多个领域中都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成果。然而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油气储运在技术水平、管理体系等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必须贯彻科学的发展观念,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以实现油气储运事业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建成.油气储运行业的技术现状及发展[J].油气储运,2011(27).

第7篇:油气储运工程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从石油工业对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的要求出发,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在西部大开发的推动下,石油工业也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石油工业人才已迫在眉睫。特别是榆林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所在的榆林市,作为重要的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对油气储运人才的需要更加突出。在学院领导的努力下,我院的油气储运专业已被评为陕西省特色专业。为了加强油气储运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造就工程型人才,对油气储运专业的教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将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统筹规划,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独立实验能力,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全面提高专业素质。但是,由于我院油气储运专业的发展相对榆林市石油工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导致毕业学生不能达到目前油田企业的要求。因此,提高我院油气储运专业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这样的形势,本项目提出对油气储运专业课程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油气储运的课程编排中,《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是可以将储运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衔接的很好桥梁。目前该课程的授课方式有所不妥,使得这门课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条件下,应该配套一系列仿真课件,与教学相结合,学生才能更好地将书本知识融入脑海。仿真课件可以使学生掌握难以理解的抽象理论,从而更好地学习该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以便为将来的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加强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理论教学的同时,还要加以仿真课件的训练,再配合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结合实习与毕业设计环节,可以综合地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以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对于他们今后的工作或继续深造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分析目前我院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与实践教学之间的现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体系、内容与实践课之间存在脱节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作为专业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是学习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如果这个基础打不好,那么其它课就很难学习。据调查发现,学生很多都不太明白课程中一些具体的流态名词,以及抽象的流体损失问题,如果有了仿真课件,这些疑难问题就一目了然了。其次,我院储运专业的实验室设备中,有些由于厂家设计问题造成数据不准确,所以原本刚够学生分组实验的仪器数目,现在只能增加每小组的人数才可以维持正常开设实验课程。由于该课程中涉及的实验数目较多,也导致了场地的严重不足。再次,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将理论课知识与生产实习相互渗透。而《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作为本专业的基础课程,与生产实习的相互渗透又甚为重要。

二、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地发挥该课程的作用,针对我院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开设的现状,以及国内一些知名高校开设这门课程的情况,笔者提出几点改革建议,以使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按照实用、新颖、精练的要求,着力进行教学内容的提炼与更新

课程建设旨在突破学科专业局限,又要照顾到专业需要,对课程进行整合、优化,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例如在本课程中加入非牛顿流体部分的教学内容,形成课程的特色。

2.强调计算机在流体力学教学中的应用

应该在教学中加入一部分符合我院具体专业情况的仿真模拟课件的使用量,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和课件相结合,更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这样,不但顺应时代的发展,也节省了学生花在琢磨流型变化上的很多时间。鉴于课程自身的特点,对于各种工艺流程图的介绍,传统的板书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笔者因此针对不同专业的教学大纲,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教学,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中抽象、晦涩、枯燥的缺点,使学生从动态的画面中,比较轻松地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内容。

3.有效组织实践环节至关重要

工程流体力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均非常强的课程,因此有效组织实践环节至关重要。学生通过在工厂的实习,可以将在学校中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工厂中实际生产有效地结合起来,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应尽快解决实验设备结论不准确的现象,使教学仪器百分之百地准确投入到学生的学习当中去,尽可能地将流体力学作为向外专业进行开放实验,让有兴趣的学生也能参与。

通过该项目制定的措施实施于油气储运专业教学中,使每届油气储运专业学生受益。提高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度,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并能够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此举对学生的就业和继续深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教学效果的考核

前已述及,这门课程主要是油气储运学科的专业基础,这门课程的培养目标旨在为以后的专业课打好扎实的基础,树立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在考试方式上,更注重应用能力的测试,考察学生与社会的接轨程度。这样,考试题型多是一些发挥性的,让学生用“渔”的本领去为本门课程的学习画上休止符。

四、结语

总之,对于《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初步探索分析,可以促进教学观念的改变,按此目标授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还可以促进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及其仪器设备的更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科研能力,从而实现“学有所用”,“教学相长”。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和长期艰巨的实践过程,专业教师任重而道远。只要不断努力和探索实践,就可以开拓出一条提高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教学质量、更加富有成效的新途径,而且可以取得更好的教改成果。

第8篇:油气储运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油气储运工程专业 实践教学 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24-02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教学中要注重实践教学,有利于让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通过一个个真实的工程案例,去研究问题、发现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具有获取相关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动力。

一、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实践教学环节较薄弱

主要表现在:工程实习缺乏必要的、有针对性的实训;实验教学投入不足;高校开展的本科生创新活动与工程实际脱节。

2.课程体系具有局限性

主要表现在:教学方法脱离培养目标;专业课学时安排不尽合理;毕业设计深度和广度不够。目前专业内的课程内容大多是定论的知识,学生习惯于接受书本已有的结论。课程设置也强调统一性,讲求整齐划一,忽视个性的培养,不利于多规格、多层次人才的培养。

3.教师工程经验和前沿技术知识不足

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对专业课的理念认识不深,学习不够,而且习惯于墨守成规,缺少创新。其次,教师自身的个人素质与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需要有一定的距离,个人素质需要提高。教师由于缺乏工程的实践经验所以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很难将它转化为课题来研究。

4.忽略了学生作为主体的角色

一直以来,无论运用何种创新式的教学方法,总是离不开以教师作为主体的讲授,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往往拘泥于唯一的“正确方案”,按照教师或书本上所讲述的步骤给出解答,这就达到了我们所说的“掌握”的基本要求。学生并不会从一个实际的工程问题中,发现相关的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比如,在讲授流体的“PVT”关系时,我们会定义好两个变量(温度T,压力P)让学生去求体积(V),学生都可以很好的根据热力学方程解出体积,但如果用学过的热力学知识来求出流体的摩尔体积,将其换算成流体的密度后,再根据流体的质量流量解出体积流量结合管路中的允许的流体流速去求管径。这些问题都是需要靠学生自己去发现、定义并解决的。学生这种发散思维的能力,在我们多年的教学中却被忽略了。

二、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1.注重实践教学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其教学内容与实际的储运技术必须要协调发展。课程模式避免长期固定,需适当拓宽教师的思维方式,进而为学生的创新及发散思维创设良好的环境。

2.改善课程体系

由于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中的多数课程按本专业特点设置,内容涉及要注重系统性、完整性,强化与其他石油工程专业之间的融会贯通。课程规划避免出现分割过细、各自为政、缺乏整体考虑的局面,确保学生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注重多维的、灵活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课程的教学内容来说,教材要站在时展的前言,如生态环境要具有时代性、新颖性,与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相适应。

3.改革实践教学环节

继续丰富和实际项目结合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实验教学的改革。完善学生到设计院、工厂、企业等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实习的有效机制,探讨提高学生独立操作仪器的能力。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引导、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和工程实践。加强对他们实际工作技能、实验能力、科研和工程设计能力以及交流能力的培养。

4.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完善青年教师到设计院所、工厂、企业实习的机制。同时,引进设计院所、工厂、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来校任教。形成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

总之,无论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教学模式上,现有的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教学当中都存在着很多问题,已经逐渐无法满足社会对高等人才培养的需要。而CDIO 的教学理念则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项新的可能性,从而不断推动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孟江,龙学渊,田园等.培养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人才工程能力的课程设计模式探索. 广东化工, 2014, 41(16): 227-228

第9篇:油气储运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油气储运;设备管理;维护

中图分类号:TU71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油气储运,就是针对石油和天然气的储藏运输。在石油工业中,油气储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其是关联油气的生产、运输和销售等各个不同环节的重要纽带。又因石油天然气的特殊性质,使得油气储运装置异于普通的运输装置,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程。我国的油气开发使用起步晚,发展以及技术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逐年增大,迫使我国大力开发油气储运设备,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能源基础。因此,这就对我国的尤其储运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油气储运设备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油气储运过程中的管道腐蚀现象

油气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存在,在其运输和储备过程中几乎是离不开管道的,油气管道的腐蚀问题主要受到周围环境以及自身材质的影响。其中,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管道外部所处环境和内部环境,他们均可以使管道出现腐蚀开裂;另外管道的材质、接口处的焊接工艺以及管道的防腐图层,同样决定着油气管道的防腐性能。

(二)油气储运管道设计系统不够完善

虽然我国油气输送理论与工艺落后于英美等其他发达国家,但是我国专家开发研制的降凝剂在高性能减阻的应用方面也达到国际水平,其彰显了我国在油气管道运输方面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经此改进,部分管道甚至可以在常温下运输油气。鉴于我国油气田分布的地理位置及原油物性显著差异,独具特色的储运方式应运而生,即运输过程大多采用管输损耗大、耗能大的加热方式。我国缺乏对油气运输过程中一些可变因素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对大型油气管网的输送技术的探讨。至今为止,油气管道均未有专业化的工艺设计系统。

(三)储运设备的安全因素

油气的主要成分是易燃、易爆、易中毒的烃类碳氢化合物,因此在加热加压条件下以及其他一些特定环境中进行管道输送,容易引发大型火灾及爆炸,给人民的财产和安全问题带来的严重影响不可估量,由此可见油气储运的安全问题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应制定并完善油气储运过程中的安全防范措施,还应该排查各种安全隐患,将其消灭在萌生的状态,为油气储运提供安全保障。

二、提升油气储运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的措施

(一)加强油泵日常维护与保养

(1)在开始运行初期有少量泄漏是正常的,在经过一定时间运行后泄漏将会减少或停止。

(2)选择泵的安装位置时,要使泵盖和轴承座的热量便于扩散,不出现任何蓄热现象。不许用输入管上的闸阀调节流量,避免产生气蚀。

(3)泵不宜在低于30%设计流量下连续运转,如果必须在该条件下运转,则应在出口装旁通管,且使流量达到上述最小值以上。

(4)注意泵运行时有无杂音,如发现异常状态时,应及时处理。

(5)停机:切断电源。将泵内液体放空,清洗且应定期把叶轮旋转180度,以防止轴变形,直到油泵完全冷却为止。

(6)经常检查地脚螺栓的松紧情况,泵的泵壳温度与入口温度是否一致,出口压力表的波动情况和泵的振动情况。

(二)完善设计理念,符合实际要求

对于整个油气储运设备的设计,其重要性已经在上面的话语中讲的很清楚了,因而我们就必须适时的更新和改善设计理念,根据中国特有的地质特点,综合考虑影响这些设备寿命的各种因素,比如有些设备要求能抗高压,抗高温,抗化学腐蚀等等,还要做到这些设备的设计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着重考虑安全要素,从而设计出更加适应实际要求,更加完善,更加安全的设备。

(三)定期检查设备

(1)加强设备点检查

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检查设备,组建专门的团队小组负责管理。人人有责任负责检查、监督。以预防为主,检查质量控制点为核心。按照一定的标准与一定的周期对油气储运设备进行重点部位检查,发现设备存在问题的第一时刻及时进行维修。通过定期检查,完成定期维修,使得设备点检制度的有效性得到全面发挥。

(2)定期维修、保养设备的主要部件

在油气储运设备的管理与保养方面,企业应当实行定期保养制度。事先拟定好详细的保养计划,确定好操作人员、定期维护的时间、定期检查、定期保养的具体内容,确保设备清洁、干净、无油污。1、需要维修或者更换的零部件时应当确保输油泵系统内的压力都己经释放,压力源也己经隔开,以及己经断开主电路上的开关,并做好不准合闸的安全标识,确保维修设备能够安全、顺利进行。2、设备冷却油的更换时间由设备的使用环境、湿度、空气中的酸碱性气体程度、灰尘程度等决定。3、尤其是新买的设备,一定要经过相当的一段设备磨合期之后,才能开始投入使用,交由专业技术操作人员进行操作使用,而且要注意定期检查,包括检查磨合期的情况。一定要确保己经过了磨合期才能将该新购买的设备交由工作人员进行实际工作操作,以此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防止设备的各个零部件过早损坏。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确定设备的运行是否正常。

(四)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1)要加强企业员工对油气储运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意识,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宣传,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切实的做到加强员工灌输设备管理与维护的意识。

(2)定期举办相关的设备管理维护研讨会,设立相应的奖惩措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其最大限度的参与进来,相互学结油气储运设备的管理经验教训,从而提升员工自身的知识水平。

(3)定期对于设备管理维护的基础知识进行考核,实行员工持证上岗制度,迫使员工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同时,举办关于设备管理与维护的有奖知识竞赛等活动,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从整体上提升整个企业在油气储运设备管理与维护水平。

(4)企业要设立相关的进修班,针对新员工给予系统性的培训,务必做到上岗员工充分了解设备的运转情况,保证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行。

(五)油气储运设备的管理措施

实行“包机到人”制,主要设备要定岗。每台设备的操作人员在上岗之前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并通过考试,才能操作设备;采用多班倒的制度,即多人操作设备执行交接班制度;对于经过大修或者新进的设备,应经过试运转磨合过程,以预防机件过早的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除此之外,操作人员也应该对场地环境、施工要求等间接生产要素有详尽的了解,以保证设备使用时的安全。在储运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故障不可避免,因此我们必须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将油气储运设备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结束语

总而言之,油气储运设备管理及维护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际应用方面都是与时俱进的,我们只有在坚持提高经济利益,强化管理,加大创新管理力度,才能不断提高油气储运设备管理及维护的水平,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本文的介绍和分析,我们应该充分的意识到油气储运过程中设备管理与维护的重要性,加强各方面的监管与维护,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才能做到安全稳妥的储运油气产品。

参考文献:

[1]孙波浪.油气储运设备管理与维护[J].科技传播,2011,07:66+71.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