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演讲吸引观众的技巧范文

演讲吸引观众的技巧精选(九篇)

演讲吸引观众的技巧

第1篇:演讲吸引观众的技巧范文

【关键词】英语;公共演讲;传递信息;技巧沟通

公共演讲出现超过三千年了,人们使用公共演讲交流政治和社会问题。公共演讲最初出现在古希腊,但是演讲一些技巧是复制和修改罗马人的。作为公开演讲的一项重要技巧,演讲术在希腊和罗马而偶尔被人研究。希腊演说家多数自说其话而非作为代表。出色的公开演讲能力能帮助公民在法庭、政治活动或社交生活方面取得成功。也就是说,他们可以利用公开演讲来为自己辩护。后来,拉丁式演讲于20世纪初面世,它着重于各种人文学科的综合教育,还有对智慧和幽默、对唤起听众的情绪以及对旁枝末节的利用。现代公开演讲从他们中逐渐发展出来。现在,公开演讲用途广泛。越来越多的人对英语公开演讲的开发和研究予以重视。

在公众演讲中,演讲者的语音语调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要熟练的使用和控制的自己的声音、音调、停顿、节奏,和各种语音修辞格,如头韵、谐音、谐调和押韵的使用。实际上公开演讲没有一个规定的速度。一般来说,在演讲者为主题预热或表达快乐、恐惧、愤怒或惊讶等情绪时,语速会加快。而讨论一个想法或表达悲伤或厌恶的感觉时,语速会变慢。有时演讲者可以通过语速变慢来帮助观众了解自己的想法。

材料的准备是公共演讲的前提。

首先,你必须知道你想说什么,然后搜集其各个方面的材料并且有秩序的放在一起。一个好的演讲资料可以让你的听众很快被你的演讲所吸引。有一个好的材料也可以帮助你成为一个有信心的演讲者。

在准备材料时,我们应该注重单词的使用。在词汇方面有四个特点:

首先,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的公共演讲和我们的日常对话或广告众的选词是不一样的,公共演讲选词时会经常选用长词(单词超过六个字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在教学中,我们通常用一些很容易被理解的词汇,因为使用它们方便我们互相交流和表达自己,我们只需使用那些容易被理解的词汇就可以了。而公共演讲中,演讲者不仅要使自己被理解,还要选择了正式的词汇。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应该尽可能选用名词来替换动词。这是因为名词短语要比动词短语更正式,而我们做英语公共演讲的大多数场合也是正式的。

第二,我们在演讲时应避免非正式的单词和词组,如俚语、行话等。俚语是指非正式的口语句子,它是用在非正式的场合的一种非正式的语言。使用它会让听众觉得你是非常不礼貌的,表明你是一个粗鲁的人,没有人想听这样一个人的演讲。这种语言也表明演讲者不拘礼节,这是不适合用在正式场合的。在日常的英语学习,很多学生想收集一些英语俚语和谚语来丰富自己的词汇和知识,但请注意不要在正式场合使用它们。

第三,至于代词而言,我们频繁使用的代词是第一人称代词:我,我的,我们,我们的和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你们,你们的,而很少用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他(她,它)的,他(她,它)们,他(她,它)们的。这是因为当演讲者谈到自己的观点时,会通常用第一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尤其是我们(we,us)。使用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二人称代词就像演讲者在与观众直接对话,观众会很容易被吸引,他们会很享受演讲者的演讲。当演讲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时,使用复数形式,我们,会更容易被接受,这可以显示出演讲者站在与观众相同的角度和立场,观众会觉得他们直接很亲密,所以很容易赢得观众的支持。当你在公共演讲中谈论无足轻重的事情或一些规矩时,听众可能会觉得你的演讲很厌烦而不去重视,但是如果我们借谈论一些发生在我们或观众身边的人,事来表达就会使演讲生动有趣,每个人也都可以从那里学到很多东西。没人想听说教,我们要让观众感到舒适和有趣,而且最好指出听众和我们之间的直接关系,让观众更熟悉我们才更容易接受我们的演讲。观众的反应是一场成功的公共演讲的关键。一个好的演讲者总是知道他的听众对什么感兴趣,什么材料适合他们,要让演讲者和观众都成为演讲的一部分。一个精彩的演讲就像一座沟通演讲者与观众的桥梁。

公众演讲是人们相互交流、传递信息和分享自己的想法给别人的一个重要的工具。它是一个很好表达自己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公共演讲可以显示出说话者与他人交流及应对压力和危机的责任和能力。由此可见,英语演讲是我们生活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第2篇:演讲吸引观众的技巧范文

熟悉市场营销的人都熟悉4p,即product(产品)、price(价格)、promotion(促销)和placement(通路)。当然,这4p与演讲技巧并没有关系。演讲技巧中的4p是指:plan(计划)、prepare(准备)、practice(连续)和present(演讲)。 计划(plan) 熟悉你的观众,包括知识、经验、需求和目的。根据你希望你听众采取何种行动来制定确你演讲的目的。你的目的可能包括: 通报 说服 销售 教导 培训 准备(prepare) 培育形成积极的态度: 重视你所要传达的信息

想象你成功的样子

想象你的观众如何反应

给自己打气

准备开场白 以一个与观众需求相关的问题为开场白

真诚感谢

一个相关的事情 事实和证据 统计数据

类比

示范

声明或引用

事件

展示

不同话题之间的自然过渡

准备一个令人难忘的结尾

3e准备 通过下面3e的准备,可以为自己建立自信心,是演讲成功的关键: 为什么你获得(earn)发表演讲的权利或机会

为什么你对非常喜欢(excite)这个话题

为什么你迫不及待地(eager)就想与你的听众分享你的知识 再检查一下你演讲的幻灯片 清晰度

内容相关性

是否非常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

是否能清楚辨认

质量

是否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练习(practice) 在同事、领导面前或对照摄像机,练习演讲: 开场白要强有力

各要点清晰

流畅

证据可信

结尾令人难忘

达到目标 演讲(present) 紧扣主题

态度积极

把你传达信息的价值揭示给听众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目光接触

身体语言要镇静和自信

放松

着装正式 与观众建立良好的关系 真诚

说“我们”,而不是“你”

抓住听众的兴趣

让听众参与 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热情

用词生动

说话言简意赅

音调抑扬顿挫

结束演讲时给观众留下最后和最好的印象 计划、准备、练习和演讲(4p)

每次演讲都要有所提高

第3篇:演讲吸引观众的技巧范文

【关键词】声乐;想象;情感设计;研究

在歌唱的过程中,主要分为:呼吸过程中的想象、发声过程中的想象。本文将对声乐艺术中的想象及情感设计进行研究,以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分别从:声乐艺术中情感设计研究、想象在声乐艺术中的有效应用。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声乐艺术中情感设计研究

音乐是情感的语言,情感是音乐的灵魂。声乐艺术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它与情感之间存在诸多联系,可以说没有情感的演唱就没有生命,如同一潭死水。而情感如果不以音乐为载体也很难得到体现。实际上,所有的艺术门类,如:戏曲、电视剧、舞蹈都会与情感发生联系。例如:在欣赏一幅名作时,观赏者会利用自己的认知来对画进行理解,并产生一种情感。又或者,我们在看一部电视剧时,通过剧情,人物的演绎来理解剧中蕴含的感情。在音乐当中更是如此,例如:在欣赏《如歌的行板》,透彻旋律我们能感受到当时俄罗斯人民的苦难,引发我们情感的共鸣。音乐的声音具有表情性,它的每一个音符都是它叙述的语言,只要欣赏者用心感受就能体会到音乐的情感。演唱者要想感染到观众,就必须应用充足情感,高尔基曾说过:“艺术的精神就是力求用词句、色彩和声音把您的心灵中所自豪的、优美的东西,都体现出来。”,艺术既能让观赏者感受到演唱者的情感,又能让观赏者赏心悦目。因此在声乐演唱中应要求演唱者对情感进行设计,以此达到预期表演效果。例如:演唱者在演唱《绿叶对根的情意》这种经典歌曲时,首先应对歌词进行理解,歌词中借用绿叶与根来比喻一个游子对故乡的眷恋,表达的是世间个舍不得的血肉情感。因此,演唱者在对该曲目进行演唱时,应对情感进行设计,并对情感表达方式进行思路,通过情感的运用,让观者感受到这种依恋之情。另外。演唱者在演唱前需要尊重每个观众,根据群体选择演唱曲目,努力为观众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观看环境,让演唱者与观众之间的交流更加接近,产生共鸣。

二、想象在声乐艺术中的有效应用

(一)声乐演唱中的想象

在声乐演唱中,展开想象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演唱《为了谁》时,这首歌曲对演唱者要求相当高,如果无法把握好情感,便无法将这首歌曲完整表达出。据此,演唱者在演唱该曲目时:“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满腔热血唱出青春无悔”、“望穿天涯不知战友何时回”,可以展开想象,想象着武警官兵们是一座座高山,是一片片大海,承载着人们的希望,为老百姓撑起一片天,用他们的肩膀为人们带来生命的希望,通过想象,演唱者才能将感情充分融入到歌曲当中,引起观众共鸣,最终达到表演目的。

(二)呼吸过程中的想象

气息是唱歌的核心,因此,在歌唱过程中,声乐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呼吸,掌握歌唱气息。歌唱过程中的呼吸与平常的呼吸相比,一方面,歌唱过程中的呼吸要像平常呼吸那样自然、放松;另一方面,歌唱呼吸需要利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横膈膜呼吸法等,把喉咙吸开,使喉咙在整个歌唱过程中都保持着开放状态。其中,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对于一般人来说不易于理解,因此,声乐教师应该通过想象和联想启发学生。例如:声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为风箱,将自然的呼吸想象成为风箱拉推的动作,如此一来,吸气时就不容易提气,也不容易紧张。声乐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换气联想拳击运动员打完拳以后,放松的那一个小时间段,拳击运动员在打拳的过程总,拳头不可能始终都处于紧握状态。尽管换气时间十分短暂,但是,将打拳与换气联系在一起,可以加深学生对歌唱呼吸的理解,从而掌握气息的控制方法。

(三)发声过程中的想象

发声过程中,发声的技巧非常重要,声乐教师可以将想象与联想运用于发声技巧中。意大利声乐家认为,意大利唱法的优点在于歌唱者的嗓音,且意大利声乐家认为无论歌唱者突出的是高音,还是低音,其发声位置都相同。但是,高音的转移会给共鸣带来影响,如果声音处于中低音区域,则发声就能安放于“假面具”之下,而且,在演唱过程中,经过小心的处理,也可以将发声部位转移到头声上去,这就验证了嗓音的匀称性。这个过程,就是喉部与声带的正确活动方式,只用利用正确的发生技巧,才能产生良好的声乐效果。意大利声乐学家提出的观点,将声音安置于“假面具”下,就是一种典型的联想和想象,利用这种想象,声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声音位置、共鸣与振动支点转移等知识。另外,相对于声乐的初学者来说,如果声乐教师运用想象与联想,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吐字过程中的想象

在歌唱的过程中,歌唱与说话是密不可分的,说的发声是歌唱发生的前提,唱歌时候的语气和语调,通常就是歌唱者在日常生活中说话的语气和语调。因此,在声乐过程中,声乐教师要引导学生,有一个“像说话”的想象,并将这一想象进行夸张式的加工,进而将演唱歌曲想象为“诉说歌曲”。通过这种引导学习,使学生能将发声器官自然放松,使歌唱保持自然平和的心态,进而提高了演唱质量。另外,有声乐学家指出:讲的好就是唱的好。著名文学家莎士比亚也提出:说话说得好的,在歌唱方面已经具有了一半的基础。伍德说过:“好的歌唱就是好的说话的持续”。总的来说,在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可以运用想象与联想,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运用想象与联想,可以提升歌唱效果。

三、结束语

德国著名音乐家指出:想象力越丰富的音乐家,对事物的感受力越灵敏,其演出的作品就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声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声乐学习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想象与联想,进而把握歌唱技巧,演唱出感染力强的音乐作品。为了在歌唱过程中,使听众感受到美好,声乐教师应该利用想象,弥补技术上的不足,从呼吸过程、吐字过程、发声过程中充分运用想象,使歌唱者整体把握歌唱情绪,调整歌唱心态,进而唱出感染听众的歌曲。

参考文献

[1]肖玲.论声乐艺术中的想象与情感设计[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106-109.

第4篇:演讲吸引观众的技巧范文

那何为艺术魅力呢?通俗一点说,艺术魅力就是艺术形象的吸引力,它包括意和象构成的总体审美感受,戏曲是综合性艺术,观众欣赏戏曲艺术的审美取向是多元的,又是综合的。所谓多元是分别对唱、做、念、打各种程式技巧的单独欣赏;所谓综合即是在“以歌舞演故事”的过程中,得到集形(动作)、神(内蕴)、韵(情调节奏)、味(意趣)于一体的艺术形象,以满足多种的审美愉悦。我们都知道:戏曲表演的最高任务是塑造人物的形象,然而“形象离开了审美和情感就不成其为艺术形象”,观众既关心剧中人的命运,又喜爱演员高超的技艺,那演员就有个重视力强和提高拟美形式的问题。

戏曲演员的拟美形式是在人物情感与唱、做、念、打等表演程式的结合中展现的,自然不能缺少情绪、姿态和韵味。一颦一笑,或静或动都是创造美的体现,关键靠人的掌握和运用,象《打神告庙》中焦桂英极具表现感染力的水袖;《放裴》中慧娘飘舞的素缟、裴生翻飞的褶子……都曾创造过极富魅力的美的瞬间。音乐唱腔是作用于听觉的,它在戏曲综合审美效应中占有与形体同等重要的地位,即是人们常说的声情并茂。《徽州女人》中的吟就是深刻地体现,那凄婉优美的旋律即给人以美的听觉享受,但每到此处时,观众必是长吁短叹,凄然泪下。一个剧目,一场演出,如果没有闪光的美的瞬间镶嵌其中,必然显得艺术色调贫乏。因此,我们可以把美的瞬间视为表演艺术的珍珠。

戏曲艺术是动态结构,它的审美形式是流动的发展变化过程。讲究总体布局,追求演出的协调完整,即需要在注重拟美形式与人物思想,情感情绪融合一致的同时,注意舞台人物之间的交流配合。

第5篇:演讲吸引观众的技巧范文

【关键词】声乐教学 演唱技巧艺术素养 技艺并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C-0166-02

如何在声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如何根据学生的嗓音条件引导他们提高艺术素养,用优美的声音演绎出声情并茂、感人至深的歌曲,这是值得每个声乐教师探讨的问题。笔者经过多年的声乐教学实践探索中体悟到: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达到“声情并茂”,关键做到“技艺并举”,即掌握系统的演唱技术和提高艺术修养。

一、“技”——掌握歌唱技能技巧,以声传情

声乐演唱讲究其歌唱技能,演唱者如果缺乏良好的歌唱基本功和演唱技术,就达不到歌曲在情感表现等方面的要求。在歌唱艺术日益繁荣的今天,演唱技法已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声音的“声、情、字、味、表、养、象”技法是演唱的基础,应给予充分的重视。要使演唱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需要长期、刻苦、系统的训练,有的人认为唱歌容易入门,是一门简单的艺术,而这种对声乐基础不重视的想法是不正确的。

在学生的声乐考试中,笔者发现有的学生演唱水平发挥欠佳的主要原因是心理负担过重,演唱技术不扎实。长此以往,学生便会由于专业成绩的不理想,容易产生挫败感,渐渐地失去学习声乐的兴趣和信心,因此,只有苦练坚实的基本功才能为成熟稳定的演唱奠定基础,这也是学生保持浓厚歌唱兴趣与自信的重要条件。学生想要掌握好歌唱的基本功就要做到科学练、系统练。

科学练,指通过科学的发声技术训练,掌握好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更完整地表达歌唱内容。

第一,在歌唱中保持喉咙打开的状态。歌唱时喉咙正确的打开状态就如日常生活中的“半打哈欠”,要求舌头平放,牙关张开,软腭抬起,鼻咽腔扩张,喉头没有任何负担,保持口腔自然、松畅的打开,能够很快获得喉部的肌肉放松和呼吸力量的支持。歌唱练习时以“半打哈欠”的方式投入训练,能解决喉咙紧张的状态,是声乐训练中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二,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呼吸运动包含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用口鼻将气息吸入肺的下部,可以用“闻花香”的感觉来体会(闻花香指吸气较自然、柔和而深入,合乎歌唱呼吸的要求)。呼气时,要有保持的力量,以免气息全部泻完,控制呼气的力度要适度,保持的力量过大会使气息不流动,不能顺畅地呼出,影响发音的质量;保持的力量过小,气很快就会用尽,声音也不洪亮,特别是唱高音或延长音时,会感到力不从心。呼吸应根据演唱的要求灵活加以变化控制,不要僵硬。

系统练,指系统练习掌握声乐演唱的技巧,它包含了歌唱的呼吸、发声、咬字吐词、共鸣等多方面技巧。在声乐教学与训练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声音条件、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悟性等实际情况,分层次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系统训练,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其创新能力,为成功演绎各类歌曲提供有力的保障。

基本功的练习不仅要注意歌唱姿势的自然松弛,也要注意生理和心理的放松。生理的放松即头部、脸部、眼睛、下巴、脖子、肩膀、腿以及整个形体的自然放松。演唱时身体直立,双脚稍分开,重心站稳,胸部自然挺起,小腹微收,两臂自然下垂,头部保持于眼睛向前平视稍高的位置,面部、眼神自然生动,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状态,演唱中不要用手、脚打拍子,更不能点头打拍子。只有掌握好正确的歌唱姿势,才能更好地表现歌曲内涵。

而演唱者的心理放松也同等重要。有的学生意志薄弱,一旦登台演唱就紧张不已,导致演唱大打折扣。笔者在读书时期也曾这样,集体练唱时表现还比较正常,但当站到老师和同学们面前单独演唱时,心里会忐忑不安,导致演唱很拘谨,甚至“卡壳”,这是性格内向、胆小怕事的表现。当我的启蒙老师发现后,并未过多地责怪我,而是鼓励我勇敢克服自卑心理,帮助我提高歌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长期的刻苦训练去获得较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最终形成坚定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应该经常亲切的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克服紧张心理,让他们放松歌唱,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二、“艺”——提高艺术素养。丰富演唱内涵及艺术表现力

当具备了扎实的歌唱基本功和技巧,还需要在技术基础上加以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音乐感染力,才能让歌唱艺术达到“以声传情,以情动人”的目的。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演唱技术基本达到要求,声音也比较流畅,但演唱时却面无表情,呆滞木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加强乐理知识的学习,对歌谱中所标记的表情记号,如速度、力度、装饰音等要引起高度重视。让学生在演唱时做到心中有数,对歌曲处理更细腻,让学生学会对歌曲进行艺术加工和创新。艺术表现力,就是歌唱的灵魂、生命力,它有赖于演唱者艺术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教师应多思考、多想办法,使学生在日常声乐学习中感受到各种艺术的熏陶,以全面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声乐艺术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师可从多个角度讲解歌唱艺术的内涵,拓展学生多元文化视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艺术营养。此外,教师在讲解歌曲时要注意语言的文学性,对歌曲做出精确的解释,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演唱作品。如《思乡曲》,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此曲以“思乡”的音韵为主线,以悠长缠绵的曲调表达身在异乡而心系家乡亲人的游子那种千丝万缕的迫切情感。只有教师加深对歌曲写作背景、词曲内涵、曲式结构、民族风格、特色、韵味等知识的讲解,才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引发他们更多的遐想空间,提高演唱的意境。

声乐艺术源远流长,许多经久不衰的歌曲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如《沂蒙山小调》,以浓郁的山东民歌曲调描绘了沂蒙山区富有诗情画意的好风光,洋溢着沂蒙山区人民热爱家乡的炽热之情。歌词的创作不仅内涵丰富,而且结构严谨,真诚地表达了内心情感。曲调的起承转合看似有些不对称,实际即很规整,与歌词的内涵结合得非常完美,因而引起广大听众的共鸣。又如《绣红旗》是歌剧《江姐》中经典唱段之一,讲述江姐临刑前在狱中听到新中国成立的喜讯,含着热泪绣红旗的情景。表现了革命先烈英勇顽强、坚贞不屈,对新中国的渴望和热爱。如此博大的情怀如何才能演唱到位,这需要教师跟学生讲解曲调的内涵及风格,引导学生认真地分析作品,启发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让他们精神层面更贴近歌曲的灵魂,从而加强演唱的艺术感染力。

中国民族声乐历经磨砺而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和地域风格。如《卖布谣》是赵元任根据无锡方言创作的歌曲;著名音乐家黄自创作的艺术歌曲《花非花》则根据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词创作,以古诗谱曲而成;江苏常熟市的《白茆山歌》既有山歌体裁的特点,又有小调体裁的特点;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以信天游最具代表性、富有民族特色;罗念一创作的《洗衣歌》则融合了昌都民歌、巴塘民歌等藏族民间音调素材;《咏梅》、《唱脸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李玉刚《新贵妃醉酒》等“戏歌”借鉴和吸收了相关戏曲的音乐元素,把京剧和歌曲巧妙地结合起来,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纵观这些深受各族人民喜欢的优秀的经典歌曲,都体现着与民族音乐音调之间的密切关系。只有让学生了解掌握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他们对学习声乐充满更多热情,对声乐艺术的把握更有深度,演唱作品才能得以升华,取得更好的效果。

歌唱艺术的核心是情感,只有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才能激起观众或听众心灵的共鸣。我们要善于从各种不同的姐妹艺术中吸取营养,用心灵去感受在每一首歌曲里的画面,融入画面,以歌声来描绘动人的画卷。无论多么高超的声乐技能和技法,都是为情感服务的,都是用心灵在歌唱,教师只有明确了教学理念,才能使学生的歌唱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舒展,表演才能自然流畅,情感表达才能恰到好处。

三、“技艺并举”——走向声乐艺术的自由王国

声与情,技与艺是辩证的统一,两者不可分割。只有技艺结合、声情并茂,才能使歌唱达到感人的境界,产生沁人肺腑的艺术效果。纵观世界歌坛,造诣最深的往往是那些精熟演唱技艺及表现方法的歌唱家们,因为他们全身心投入演唱艺术,使自己的表演从内心体验到形体表现,从声音造型到情感处理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如世界四大男高音之一多明戈,他的演唱以抒情性见长,充满情感和戏剧性的征服力,他的表演细腻准确,舞台感觉极佳,表演上的才能甚至高于演唱的技巧;而澳大利亚著名女高音萨瑟兰的贡献在于把卡雷拉斯的声乐戏剧激情和歌唱技巧独具一格地结合起来,以此证实声音的真正美妙之处是把歌唱的戏剧性和深刻的内容、卓越的技巧融会在一起,达到完美艺术表现。因此,声乐教学应该以声表情、寓情于声、声情并茂、技艺结合。

声乐训练是一个复杂的艺术培养过程,既有发声技术方面的问题,又有声乐艺术表现层面的问题。因此,教师应注重指导学生掌握发声技艺和开发学生声乐艺术表现力。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不少学习声乐的学生唱歌比较呆板,缺乏奋进的激情,如练唱《康定情歌》,学生在演唱中只注重声音技巧的运用,忽略了“情感”的表达,表现出事无关已,与故事情节脱离的感觉,无法抒发出四川康定地区青年男女追求自由恋爱,向往幸福生活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歌曲演绎是失败的,因为演唱中“情”的“缺失”。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发声方法的同时,也应重视演唱中“情感”的表达与训练,引导学生“以情带声、化技为情、声情并茂”,使歌唱富于艺术感染力。

第6篇:演讲吸引观众的技巧范文

这是GuyKawasaki湾区著名的风险投资家,同时也是位充满激情、睿智和幽默的演讲家,他提出的一个幻灯片制作和演讲原则,即一个Powerpoint不能超过10张幻灯片,演讲总长不能超过20分钟,而且幻灯片的字体要大于30号。

他说,不管你的想法是否能够颠覆世界,你必须要在有限的时间里,用较少的幻灯片和精炼的语言将其精华传达给听众。

有趣的演讲

演讲要讲求寓教于乐。我不是指做演讲时要像猴子一样又蹦又跳,但是同文章或杂志相比,人们期望在演讲中感受到你的激情,而不是枯燥无味的背诵。

放慢速度

紧张或没经验的演讲者更容易在演讲时像打机关枪一样说个不停。试着放慢你的语速,并且通过增加一些停顿来达到强调的效果。

眼神交流

与所有听众进行眼神交流。销售人员都知道,你不能把所有的注意力都盯在做决定的人身上,因为秘书和助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老板做决定(弥缝注:总是将注意集中在一人,会让对方感到不舒服)。

用15个词做总结

你能把你的想法用15个词总结出来吗?如果不能,那就再总结。

演讲对信息的传递并非理想中的那么强有力,所以在演讲中不断重复这15个词的总结可以达到强调和加深记忆的效果。

20-20原则

另外一条幻灯片制作原则。这条原则指的是,演讲中你要有20张幻灯片,并且每张幻灯片只演讲20秒。

其目的就是逼使你做到简练,避免听众听得不耐烦。

不要读幻灯片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可以脱稿演讲,可事实上却常常回头看屏幕。

读幻灯片,只会不断打断你的演讲思路,这也间接地告诉听众你根本就不理解自己要讲的内容,从而对你的演讲失去信心和兴趣。

演讲就像讲故事

如果你的演讲比较长,那最好加入一些小故事、双关语和奇闻轶事等来串联整个演讲,

同时也帮助阐述观点。优秀的演讲者都知道怎样将小故事和要阐述观点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

提高音量

演讲最忌讳听众无法听到演讲者在讲什么。虽然现在都有麦克风和扩音器了,但是你仍然要确保使所有听众都能听到你。提高音量不是说要你喊,正确的做法就是挺直身体,从肺部而不是从喉咙里发出更为清晰的声音。

不要事先计划手势

演讲中的任何手势都应该是你要传达的信息的延伸,它是帮助你传递信息中的情感来。事先计划手势会看起来很不自然,刻意为之时还会和其他自然的肢体语言不搭配。如果你不知道该做什么手势,那把手随意地放到身体两侧就好了。不要用手指着听众!。

“这是个不错的问题”

通过使用“这真是个不错的问题”、“我很高兴你提出这个问题”等语句来为自己争取时间以组织回答的时间。听众一般不会察觉这样客套的话,而且你要避免“恩”、“啊”等等口头语。

吸气而不是呼气

当你感觉要说“呃”、“啊”等语气词时(过多语气词只会让演讲变得糟糕),可以停顿一下或者深吸一口气。虽然停顿会显得有些尴尬,但是听众会很少注意到的。

提早到会场(尽可能的早)

不要等到听众都坐好了,你才慢吞吞地调试好投影仪和幻灯片。提早到达演讲地点,熟悉一下场景,检查电脑和投影设备,确保不会出现异常的境况。而且这有助于消除紧张感。

熟能生巧

参加水粒方私塾一样的提高和锻炼演讲和交谈技巧的组织。这些锻炼会使你上台演讲时显得更有能力和自信。

避免道歉

只有做错事情时才需要道歉。

不要为自己的能力不足、紧张和准备不充分道歉,这只会使听众觉得你没自信。

再者,多数情况下,听众并不会注意到你的紧张和小错误。

当你错误时一定要道歉

虽然要避免道歉,当你在传达信息时包涵了错误的观点时,或者有其他明显错误的地方,一定要道歉。保持自信是当然的,但是过度自信就会出问题了。

以听众的角度出发

要从听众的立场来撰写演讲稿和思考问题。哪些内容对于听众比较难理解;哪些内容会使听众感到繁琐?总是要记得,对听众来说,这里面表达的内容有什么意义。

第7篇:演讲吸引观众的技巧范文

从小培养孩子的演讲能力,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锻炼其思维、心态、学识与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增加孩子取得成功的机会。那么,作为父母,应该怎样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开始锻炼,为将来具备良好的演讲能力做准备呢?

战胜恐惧

从家庭开始,先让孩子在爸爸妈妈面前表演、讲故事、唱歌等。然后再扩展到家庭其他成员,如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还可以到社区、邻居家,慢慢地增加观众人数。最后再引领孩子到陌生观众面前。尽量多给孩子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机会。如果没有凑在一起的观众,家长还可以把朋友们的照片打印出来贴在墙上,让孩子假装面对观众。

除此之外,还要每天坚持练习,为此可举行家庭演讲会。可以在晚饭后每个人选一个话题,用一分钟的时间作准备。谈什么话题无所谓,重在练习表达。孩子会从大人的演讲中懂得基本的演讲技巧,同时,自己反复的锻炼,有利于战胜恐惧心理。

熟悉麦克风

给孩子买一个麦克风的玩具,或拿家里真正的麦克风,让孩子从小熟悉麦克风,激发孩子的表现欲。

表述得当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家长可以经常和孩子一起大声朗读一些短诗、小作文或者对话,引导孩子感受内容蕴含的感情,尽量做到声情并茂。

有的孩子在说话或表演时喜欢说:“嗯……那个呢……这个呢……”或者大量使用“然后”、“接着”等词,这很破坏演讲的效果,家长一定就要及时指出,帮助孩子纠正,教他正确的衔接词语,让他养成说话连贯的习惯。

适当的肢体语言

从一开始,家长就要告诉孩子要站直、微笑,跟观众进行眼神的交流,提醒他们注意呼吸,教孩子们控制演说的节奏。另外,还可以告诉孩子何时加入一些肢体动作。演讲时加入肢体语言,可以缓解紧张感,也是演讲的一个技巧。这也是为什么有时我们看到演讲者用一些很夸张的手势或踱着步子走来走去的原因。

第8篇:演讲吸引观众的技巧范文

[关键词] 《圆明园》;纪录片;故事性;动画;故事化

纪录片的故事化是当代纪录片创作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张谦在2002年1月发表的《记录与叙事之间的再现艺术――浅析纪录片的故事化》中就提及了纪录片的故事化是纪录片发展的一个倾向。纪实性是纪录片的基本特性,然而今天的纪实性却成了许多故事片追求的风格;故事性是故事片的基本特性之一,而今天的故事性却成了纪录片必不可少的特性。吸纳故事片创作的故事性手法后,纪录片更能吸引观众,并丰富了纪录片的表现手法。本文中提及的纪录片的故事性是纪录片故事化创作的一个元素,运用纪录片的故事性表现手法是实现纪录片的故事化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2006年9月,纪录片《圆明园》上映后一个月全国票房已达500万,破中国纪录片票房记录。《圆明园》得到观众如此青睐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它采用故事性加三维动画手法和技术来结构、处理影片。

一、《圆明园》的故事性

《圆明园》虽是一部纪录片,但是我们可以从影片中看到故事、悬念和视觉奇观这些故事片所具有的元素。影片一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用从意大利到清廷来的传教士,后来成为皇家御用画师的郎世宁的亲身经历和视角来展开、讲述故事;第二部分通过一个英军的随军牧师麦基自述来描绘整个圆明园被八国联军焚烧的过程。影片运用故事性的表现手法,通过讲故事来展现影片,增强了它的可看性,更能吸引观众。

故事――在历史真实的前提下进行情节安排的处理。一部影片有故事就必定有情节、有细节,《圆明园》也不例外。它采用了讲故事的手段来安排、处理影片,使得影片的故事性增强,进而实现其故事化。一部影片有情节、细节就能吸引观众,打动观众,《圆明园》中有着大量的故事情节和细节。

比如,康熙应胤G邀请观赏牡丹,他在牡丹丛中看到弘历练剑,康熙觉得弘历聪慧过人,便非常喜欢他;康熙死后,胤稹继位成为雍正,很多人怀疑他靠阴谋篡位,关于他登基的说法有很多。有传言雍正毒死自己的父亲,也有人说康熙因喜欢孙子弘历才将帝位传给雍正的;雍正对圆明园的设计,其中一处景观设计来源于杜牧的诗歌《清明》,凿池观鱼的想法是效仿杭州西湖的风景玉泉观鱼;雷金玉如何成为皇家的总建筑师,这个家族承担了许多重要的皇家建筑的设计与修建,他们使用烫样――建筑模型;雍正将自己和儿子装扮成中国文人形象;皇家子孙在皇家书院的文化学习和军事训练;雍正将谋反的兄弟关起来;雍正日夜工作,批改奏折,积劳成疾;雍正让道士在圆明园中炼药并服食;乾隆用餐时,每道菜只吃一点点,不暴露饮食习惯,避免被投毒;乾隆迷恋写诗和对圆明园修建工作的规划;乾隆晚上选择一位妃子共度良宵;皇帝和他的家族及太监、宫女们在园中小城内扮演各色人物演戏;乾隆派郎世宁修建大水法。并让他将人体喷泉改成动物喷泉;乾隆将西洋花园赐给他的维族妃子,并在花园的东边为她重建草原故乡;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北塘,到后来占领圆明园,并烧、抢圆明园;咸丰皇帝优柔寡断,面对第一道防线崩溃,他只能通过吸食鸦片寻求安慰,放弃抵抗英法联军;法国军队占领圆明园时只有20几个太监奋起抵抗;英法联军拍卖从圆明园中抢夺来的战利品;300多名太监和宫女被活活焚烧死于悬挂有大清9位皇帝画像的最大宫殿。大量故事情节和细节的安排、运用是这部纪录片故事化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影片有情节就有看点,有细节就能感染观众。《圆明园》将故事性这一元素在影片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并在故事性上成功地实现影片的故事化创作与历史真实的结合。

悬念――故事吸引人的诱饵。一个个悬念促就了观众紧张和期待的心情。纪录片中有了悬念。它就不再枯燥无味。观众就有了看下去的兴趣。《圆明园》中对悬念的运用可谓处处见影。郎世宁发现皇帝并没有住在北京的官里,皇帝住在哪呢;郎世宁画一幅中国小孩画,并希望借此打动皇帝,但结局又怎样呢;康熙对科学的热爱和在天文、数学方面达到很高的水平,但他永远想不到科学对帝国未来的真正意味;康熙死于何因;圆明园这个奇迹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建筑世家创造的,这个家族到底是什么样的呢;雍正为何要装扮成文人的模样;雍正为何请道士在园中炼药;雍正死于何因;乾隆为什么用餐时每一道菜只吃一点点,即使他很喜欢吃其中的某一道菜;乾隆为什么几乎每天都要写诗;太监们为什么要在园中一座小城内扮成各种各样的角色,商人、士兵、工匠甚至小偷等;乾隆派郎世宁修大水法,但中国人对欧式建筑一窍不通,郎世宁又是如何完成的呢;乾隆为何要将西洋花园送给他的一个维族妃子;清廷帝国表面十分浮华,它到底隐藏着什么危机;面对西方的大炮和军舰,咸丰皇帝的优柔寡断会导致什么样的结局;英法联军的进攻是怎样进展的呢;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后,圆明园的命运会如何;英法联军为何会撤离北京。悬念的运用使得观众在观看《圆明园》的时候对故事发展的期待心情得到满足和愉悦,观众在看纪录片的过程中同样可以感受到故事片中悬念带来的揭开谜底、得知真相的那种快乐与幸福。影片中的一个个悬念不单是简单的拼凑,而是一个接一个跌宕起伏地讲述了一部完整的圆明园史诗故事。

视觉奇观――五星级体验。《圆明园》整部影片采用历史再现的手法,导演在再现的过程中没有刻意地去追求、蕴造一种纪实主义的拍摄手法和制作效果;却逆道而行,在画面的构图、光、影、色彩等方面十分讲究。影片在拍摄和后期制作上都采用故事片的手法,对画面的视觉效果的要求都相当高。《圆明园》带给我们的体验同观看许多美国大片时的视觉感受是一样的,影片中气势恢宏、壮丽、华美的圆明园园林造型,英法联军攻打清军的战争画面那种宏大气势的场景,画面给人华丽、优雅、大气的感觉与享受。

虽然导演采用故事性的表现手法来安排、处理《圆明园》。将制作故事片的手法和技巧运用到这部纪录片中,但这些并不影响这部纪录片的历史真实性。它是在历史真实的前提下,运用一些故事化的手段。让这部纪录片更好看,这可谓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二、三维动画的大量运用

我们惊叹故事片中大量动画的运用,同时也习惯于这些特技动画带给我们的视听享受。看惯了《指环王》《金刚》《维尼亚传奇》中的特技动画后,我们看《圆明园》时,并不反感这部纪录片中整个圆明园的场景是用三维技术建造起来的。《圆明园》中有35分钟的画面镜头是运用 电脑三维动画基于历史真实构建出来的画面场景和效果,这在纪录片中是少见的,但这并不违背纪录片的本质真实。我们享受《圆明园》中的三维动画带给我们视觉效果,我们沉浸在圆明园的园林景观中并乐此不疲。

锐智盛扬公司20多个技术人员用了长达5年的时间完成了《圆明园》这座“万园之园”当年的盛景的三维动画工程。据介绍,其中3000名英法联军行进在1860年的北京街道上的场景,其实是在八一电影制片厂外景地由30多名外国群众演员走出来的,不但要将其“克隆”成3000人,还要虚拟出1860年老北京的街道。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位“康乾盛世”的缔造者曾齐聚于圆明园中,这是历史上有名的三朝天子齐聚牡丹台,锐智盛扬用数字合成场景、虚拟出无数牡丹花,也因此开创了国内制作此类无法布置的背景任务的先河。在过去。特技动画的运用似乎是故事片的专利,在纪录片中几乎没人会用。今天,纪录片中也渐渐出现动画,《圆明园》中三维动藏总时长占到整部片子的1/3以上,这是它的一个亮点,增加了影片画面的可看性。使其故事化得以全面完成。

三、纪录片故事化创作

纪录片故事化创作中运用故事性的手法和三维动画技术,目的在于让纪录片不再枯燥,观众喜欢观看纪录片。它为了强调影片的故事性进行情节、悬念的安排与处理,通过光、影、色彩等来加强视觉效果;同时运用三维动画重现过去的历史场景,这些都是在历史真实的前提下讲故事、展现故事。创作者运用的故事片创作技巧和手法也必须基于历史真实。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些手段,使纪录片更有看点,更具趣味性。纪录片创作者在追求故事、情节、悬念时得基于历史真实。不能没有故事就生硬地捏造出故事,甚至虚构故事、过度猎奇、生拉硬拽;在悬念的设置上故弄玄虚;在讲故事时节奏拖沓,故事主线和人物关系杂乱;违背历史真实、拙劣地滥用“真实再现”手法,使讲故事变成了“演故事”,使真故事变成了假故事等等。所以。运用故事片的制作技巧和手法来制作纪录片。实现纪录片的故事化创作,是在历史真实的前提下讲故事、展现故事。实现纪录片故事化与历史真实的完美统一。纪录片故事化并不影响其纪录片的本质真实,因此在进行纪录片创作的时候,适当地引用故事片创作的一些技巧和手法,使纪录片更具可看性和趣味性,是非常可取的。

第9篇:演讲吸引观众的技巧范文

关键词:播音主持;技巧

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7A-0136-01

电视堪称大众传播媒体中的强势媒体相对报刊而言电视传播迅速,覆盖面广,对受众不设识文断字的“门槛儿”,尤其那纸媒体无法超越的动态的声像符号系统所特有的表现力、吸引力、感染力,更使电视在受众的媒体选择中独占鳌头,在电视传播的声像系统中,主持人是以媒介传播者的身份出现的。无论在严肃的新闻节目里,还是在轻松的娱乐节目中,也不管俗称“编辑部代言人”的播音员,抑或个性化鲜明包括有些另类的主持人,他们在节目中的言语,都仰仗电视媒体的性质及广电事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威望,而具有特殊意义的权威性、示范性、普适性,并对社会生活产生不胫而走、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这些影响涉及舆论导向、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民众的语言水准。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说,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是电视语言传播的“重中之重’。技巧对播音主持至关重要。

一、合理调控现场气氛

主持人不仅是晚会主题的提炼者和传达者,还是节目高潮迭起的引导者,互动交流、引发共鸣的带动者。主持人要不断地进行“潜意识自我激发”,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保持兴奋,用发自内心的笑容去感染观众。要想让观众在晚会现场能忘却自我的沉浸其中、陶醉其中,除了事先要对晚会的基本氛围进行精心设计和多种设想的准备外,更要在节目进行中保持对现场气氛的敏锐洞察。由于很多节目通常是老百姓自编自导完成的,节目质量往往不高,使现场观众很容易进入一种“半睡眠”的状态来观看节目,因此演员的表演热情受到了打击,节目效果受到了影响。这时,主持人就必须通过邀请观众参与现场互动,吸引其注意力,重新点燃观众和演员的激情。此时主持人要正确面对,及时补救;灵活机动,巧妙应对;将错就错,自圆其说;采访互动。

二、用情感感染受众

播音工作是一门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实践艺术,在“理解稿件,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及于听众”的创作过程中决非是文字语言的“声化复制”,也不是一个“传达”就能解决问题的简单程序化,而是需要用心去感受,去创造。播音主持应如何把握好播音时的情感,让新闻伴随自己的情感感染观众。首先,加强学习,爱憎分明,是把握好情感的前提。只有多学习,掌握扎实的业务和理论功底,才能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才能明辨是非,爱憎分明,表达把握好自己的情感,才会避免在播音时出现是非不分情感把握失衡的现象。其次,勤于实践,存储真情,是把握好情感的关键。播音员对社会、对生活要怀有一颗真诚的爱心,要有情感内质,要注重加强业务和理论的学习。再次,善于传情是把握好播音情感的金钥匙。首先要积极参与采访和编辑,使情感尽快融入新闻。新闻节目不是孤立的,它是群体协作的结果,参与采编过程,一方面,可使采编工作与自己的播讲相衔接,尽量使新闻前期工作利于自己的播讲;另一方面,通过直接参与,能准确了解新闻的来源、发生的背景,及早调动自己的情感储备。最后,播音时要把握好情感流露的“度”。因为新闻是公正客观的,我们强调新闻播音时要有真情实感,不是纯粹的感情宣泄,而要把握好情感的“度”。感情的流露要有内心依据,是情感自然的流露,要从新闻传播的特定要求,人类情感自然的体现方式做到入情入理,适度得体。

三、注意交流尺度,把握节奏

在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跟被采访者之间要有智慧的对答、交流。能不能层层剥笋,挖出对方的真实想法。现在是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人们对于许多事情都有自己的判断,主持人要根据人物的背景和人生中的选择提出有价值的质疑,不是顺水推舟、简单地引导对方说出众所周知的东西,而是逆流而上,激发对方说出最真实的想法。主持人在跟现场的嘉宾、观众进行交流沟通的时候,同时还要注意把握谈话节奏,活跃现场气氛。谈话节目中的气氛非常重要,但是,良好的气氛并不是在节目的一开始就天然具备的,也并不一定在节目进行的始终都能够很好地保持。谈话节目时间往往是三四十分钟,在这几十分钟里要让观众始终如一地保持注意力恐怕不那么容易,这时就需要主持人运用话语技巧来调控。当观众爆笑过后,就应该找一个较为平稳的话题;当现场的气氛长时间比较沉闷时,就应该适当地运用幽默使观众放松一下神经。主持人在谈话节目中运用幽默应以善为本,坚持与人为善的态度,不损人、不拿别人弱点、缺陷开玩笑。不拿别人真诚开玩笑。真诚、善良是幽默的出发点,让陌生的心灵更亲近,帮他人摆脱尴尬和窘迫,是主持人运用幽默的目的。

四、有机串联节目

在对节目的主题、内容、参加演员的情况有了深入了解之后,就可以针对节目不同对象,运用不同的艺术语言和主持技巧,达到渲染主题、调节气氛、主宰节目、代表观众的目的。每一台或每一档节目,都是由一个明确主题下的若干个不同样式、不同内容的小节目或板块节目组成的,怎样使这些小节目有机巧妙地组合起来,达到“形散而神不散”的目的呢?主持人应运用各种主持技巧,让自己的串联始终统一协调在整台或整档节目的主题之下。首先节目开头主持人必须用简短的几句话为整台节目定准基调,仿佛一条无形的红线,能串起下面的节目或板块。当然在节目的结尾我们更应紧扣整台或整档节目的主题,在节目演出完毕之后,用几句紧凑而有力的话语,为整台节目归结。要想主持好节目,主持人不仅要着眼于表演艺术,也要引起观众的情感波动或某种精神表现。节目主持人要用语言在节目表演者和观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产生互动效应,使演出现场气氛更加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