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下矿山安全管理范文

地下矿山安全管理精选(九篇)

地下矿山安全管理

第1篇:地下矿山安全管理范文

深入持续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技能达标等达标项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切实增强推动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规范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行为,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强化安全基础管理,有效防范和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文以金属矿山某矿业公司为例提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中诸评分元素在实际矿山管理中有效的实施方向及管理趋势以及此项工作对强化安全管理、积极防范事故发生的依存关系。

关键词: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安全生产标准化; 评分元素;实施方向;管理趋势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由国家安监总局自2011年8月11日下发并实施。从矿业公司历时三年的标准化实施工作以及目前取得的成效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初步结论。

一、标准化实效结论分析

1、标准化评分办法中所涉及的评分元素共有14类51项728个考评点。

2、标准化在实际运行中可将其14类元素按分值趋向分成三项加以实施。

3、一类项:共5项、总分2350分、占全部标准化分值的59%。

一类项主体工作的落实主要在矿业公司生产技术部等相关部室及各处采选车间,主要以各采选车间为主。

4、二类项:共7项、总分1100分、占全部标准化分值的28%。

二类项主体工作大部分由矿业公司安全部承担,但有些项目需要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综合办公室等相关部室的协作才能完成。

5、三类项:共2项、总分550分、占全部标准化分值的14%。

三类项主体工作的落实重点体现在矿业公司所属的各处采选车间。

二、标准化评审指标及等级实用性分析

安全生产标准化(AQ/T9006―2010)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目前,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它采用标准化得分和安全绩效两个指标确定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共3个等级,其中一级为最高,三级为最低。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划分分析表(表一)

三、标准化评分办法诸考评元素实用性分析

3.1考评元素分析过程:原始表(表二)推导法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共有14类考评元素,可列表说明如下。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

评分元素分值明细表-原始表(表二)

3.2考评元素分析过程:原始表-分析表法

通过对原始表格的分析,矿业公司在标准化运行过程中将14类元素按分值趋向分成三项加以实施,即由原始表演化为操作性很强的分析表(表三)。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

评分元素分值明细表-分析表(表三)

3.3考评元素分析过程:原始表-分析表-趋势表

由分析表(表三)可将14类评分元素细化成如下三类:

由分析表(表三)演化可得到趋势表(表四)见下表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

评分元素分值明细表-趋势表(表四)

3.4考评元素分析过程:原始表-分析表-趋势表-分类表法

再次将趋势表拆分可得到如下三个可执行分类表:(表五、表六、表七)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

评分元素分值明细表-分类表(表五/一类项)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

评分元素分值明细表-分类表(表六/二类项)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

评分元素分值明细表-分类表(表七/三类项)

3.5考评元素结论分析

通过表格拆分,矿业公司标准化实施得出如下可行性方案:

3.6考评元素结论分析-饼形图图示

四、标准化实效分析-图表推导法结论

通过对标准化原始评分元素表进行由原始表(表二)到分类表(表五、表六、表七)的四步推导,可以得出落实标准化的可行性结论。

1、一类项主体工作的落实主要在矿业公司生产技术部等相关部室及各处采选车间,主要以各采选车间为主。

2、二类项主体工作大部分由矿业公司安全部承担,但有些项目需要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综合办公室等相关部室的协作才能完成。

3、三类项主体工作的落实重点体现在矿业公司所属的各处采选车间。

由此分析,我们清晰地看出:矿山行业延续许久的重生产轻安全的观念已经成为历史的尘埃。而以标准化为先导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安全是最大的效益的理念已经成为现代矿山企业持续发展和蓬勃生长的坚韧基石!

第2篇:地下矿山安全管理范文

(征求意见稿)

 

 

 

 

 

 

 

 

2021年2月

 

 

 

 

 

 

 

 

目  录

一、现状与形势

(一)取得的成效

(二)面临的挑战

(三)发展的机遇

二、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规划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健全安全法治体系

(二)织密安全责任体系

(三)完善治灾救灾体系

(四)强化科技支撑体系

(五)筑牢基础保障体系

(六)深化安全治本攻坚

(七)提高监管监察效能

(八)健全社会共治体系

四、重大工程

(一)矿山智能化建设工程

(二)矿山安全信息化建设工程

(三)安全科技装备提升工程

(四)尾矿库安全风险综合治理工程

(五)监管监察能力提升工程

五、保障措施

(一)明确任务分工

(二)加大政策支持

(三)强化绩效考评

(四)强化实施评估

 

 

 

 

 

 

“十四五”矿山安全生产规划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有效遏制矿山重特大事故,推进矿山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等法律法规和文件,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

(一)取得的成效

“十三五”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采取一系列举措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实现了“十三五”规划提出的预期目标。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煤矿事故总量、较大以上事故和百万吨死亡率实现“三个下降”,与2015年相比,2020年煤矿死亡人数、百万吨死亡率分别下降61.87%和63.58%,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非煤矿山死亡人数下降39.27%,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目标,矿山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法规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由《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等18部法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19部行政法规组成的矿山安全法规体系,形成了由《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培训规定》等33部部门规章、1500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组成的煤矿安全规章标准体系,形成了由《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等7部部门规章和《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尾矿库安全规程》2个强制性国家标准为统领、60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组成的非煤矿山安全规章标准体系,矿山安全生产法制体系不断完善。

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逐步健全。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基本建立,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责任进一步明确,监管监察责任进一步加强,全面实施地方人民政府领导尾矿库安全生产包保责任制。

安全生产基础进一步夯实。实施了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煤矿培训管理新机制初步形成。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矿山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全面开展,企业重大风险管控意识不断增强,隐患排查治理能力持续提高,重大灾害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安全宣传培训进一步强化。

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退出落后产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安全保障能力高的大型煤炭企业原煤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煤矿平均产能达到100万吨/年以上。累计整顿关闭非煤矿山1.7万余座,尾矿库综合治理和采空区治理持续推进,“头顶库”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安全科技装备支撑水平不断提升。持续淘汰落后和推广先进技术工艺设备,煤矿六批淘汰、四批煤矿先进适用目录,非煤矿山两批金属非金属矿山禁止和一批新型适用安全技术及装备推广目录。智能开采、煤矿机器人等新技术新装备广泛应用,煤矿“四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建成494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逐步形成“有人巡视、无人操作”的工作面智能开采新模式;推进大断面快速掘锚系统、岩巷全断面掘进装备、大倾角矿用盾构机等先进工艺设备在井下试验应用。

监管监察效能稳步提高。煤矿安全形成了一套清单、手册、汇编、基准、标准、文书、办法、系统为一体的执法工作制度,执法更加规范,执法信息系统全面运行。全面推行非煤矿山“三项监管”,促进了基层监管执法质量的提升,强化非煤矿山“五项执法”,执法能力得到较大程度提升,全国三等及以上尾矿库均设置了在线监测系统。

(二)面临的挑战

随开采深度增加,灾害风险愈加严重。部分煤矿由低瓦斯向高瓦斯、突出矿井演变,深部开采出现煤与瓦斯突出和冲击地压相互耦合的新煤岩动力灾害,底板承压水威胁日趋严重,西部地区煤矿出现煤层上部洛河组含水层突水事故和冲击地压灾害。单班入井30人以上地下非煤矿山550余座,井深超过800米的地下非煤矿山50多座,地热、岩爆等现象增加,提升和通风管理难度加大。

煤矿安全仍存在长期性、复杂性和反复性。煤矿企业主体责任尚未真正落实。专业技术人才流失,招工难、老龄化严重,从业人员素质和全员安全意识待提升。煤矿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灾害机理尚未取得突破,关键技术装备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非煤矿山呈现“三多三低”特点。矿山总量多,机械化水平低,全国共有金属非金属矿山3.2万座,尾矿库7278座,受非煤矿山工艺和规模影响,矿山机械化程度偏低。小矿山数量多,本质安全水平低,小型矿山占矿山总量的86.4%。四五等小型尾矿库占尾矿库总量的87.4%。高风险矿山数量多,安全保障水平低,安全生产风险逐渐加剧。

安全监管监察力量亟待进一步强化。煤矿监察力量与煤矿生产开局不匹配,分布不平衡。非煤矿山安全监管人员大幅更迭,监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摊薄弱化,业务能力明显下降。矿山救护队指战员流失严重,经费投入和设施装备配备不足。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大量使用,对监管监察队伍专业技术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三)发展的机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带来新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安全生产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形成了包括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完善形成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统筹“三个必须”的责任体系;坚持依法治安,实施安全生产综合治理等重大科学论断,为做好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重要思想保障。

矿山安全体制改革带来新机遇。国家依托煤矿安全监察体制,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成立了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将有力加强矿山安全监管监察的专业人员和监管监察力量,推动地方政府落实属地安全监管责任,严密层级治理和行业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相结合的安全生产治理体系,着力防范化解区域性、系统性矿山安全风险。推动地方矿山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强化监管执法,依法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内生机制。

新趋势带来新机遇。随着新时代社会经济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化,能源消费去煤化趋势越发显著,我国整体社会发展要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煤炭消费将呈长期下降趋势,淘汰落后产能,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以安全水平高的大型现代化矿井为主体成为煤炭行业发展方向,为煤炭行业安全发展带来新机遇。

技术革新带来新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拓展,煤炭产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煤矿机器人逐步应用,智能化煤矿建设步伐加快,少人无人开采将成为现实,安全风险管控技术和措施不断完善,为矿山安全发展带来新机遇。

二、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发展和安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安全红线意识,以遏制重特大事故为目标,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完善矿山安全监管监察体制,处理好煤矿与非煤矿山、监察与监管、督政与督企、严格执法与指导服务四个关系,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完善矿山安全生产治理体系,推动矿山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满足从业人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切实提升矿工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矿山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为实现矿山安全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安全发展。坚持用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指导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红线意识,坚持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正确处理好安全与发展、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坚守安全底线。

——坚持系统治理。坚持系统思维方法,健全矿山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矿山企业主体责任落实、部门监管监察责任和地方党委政府领导责任,筑牢矿山安全生产责任网。

——坚持依法治理。健全矿山安全法规标准体系,完善矿山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标准规范,推进矿山安全法制化建设。

——坚持源头治理。坚持“管理、装备、素质、系统”并重,强化科技保安,夯实矿山安全生产基础,推进重大灾害超前治理,严格安全准入,推动落后产能淘汰退出,构建风险隐患双重预防机制,将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三)规划目标

到2025年,矿山安全法治体系和责任体系更加完善,科技装备支撑更加有力,基础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监管监察执法效能显著提升,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事故总量持续下降,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

 

 

专栏1  “十四五”矿山安全生产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预期值

1

煤矿事故死亡人数

下降10%

2

煤矿百万吨死亡率

下降10%

3

非煤矿山事故起数

下降10%

4

非煤矿山事故死亡人数

下降10%

5

矿山重特大事故

有效遏制

6

煤矿二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率

80%

 

三、主要任务

(一)健全安全法治体系

1.完善矿山安全法律法规

构建以《矿山安全法》为核心的矿山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统筹煤矿和非煤矿山安全立法,实现矿山安全领域法律法规系统整体和协同配套。推动矿山集中的省份及设区的市出台地方性法规规章。完善矿山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立改废释”工作协调机制,建立立法执法信息反馈、立法后评估与立法清理相结合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程序完备、权责一致、相互衔接、运行高效的合法性审核机制,确保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有效。建立健全行政复议及应诉工作机制,推进矿山安全监察系统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和公信力。

2.加强矿山安全标准建设

坚持和巩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驱动、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组建全国矿山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申请新增矿山安全行业标准代号,将煤矿和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科学分类优化整合为矿山安全行业标准。完善矿山安全标准制修订工作机制,强化急需短缺标准制修订,增加标准有效供给。及时公开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强化标准宣贯培训和实施评估,充分发挥标准对矿山企业现场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管监察执法的支撑作用。

 

专栏2  矿山安全法规标准建设重点

1.推动《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条例》制修订工作,健全完善《煤矿安全规程》等矿山安全规章体系。

2.逐步将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瓦斯抽采达标、煤矿防灭火、煤矿顶板管理、井下单班作业人数限员等规范性文件上升为强制性安全标准。

3.推动出台煤系矿山、型材矿山开采等矿山安全地方标准,鼓励矿山安全团体标准发展和规范化管理。

 

3.健全普法工作长效机制

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各级矿山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矿山生产经营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健全完善普法工作机制和组织机构,明确普法任务和工作要求,强化法治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和经费保障。借力“互联网+”打造随时随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矿山安全法治服务平台。创新普法工作方式方法,持续采取网络培训、在线课堂、视频讲座、“集体学习+自学”等多种形式,常态化组织分级、分类、分专业开展法规标准宣贯,开展矿山安全普法知识竞赛、矿山安全法治建设示范企业创建等丰富多样的普法活动。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实现依法办矿、依法管矿。

4.严格规范精准执法

牢固树立执法意识,认真履行法定职责,严格依法行政、依法执法。认真落实矿山分类精准监管监察工作要求,突出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检查。适时调配执法力量组织开展跨区域“靶向”精准异地执法和集中执法。落实计划检查工作机制,统一规范监管执法文书制作,持续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安全信用分类监管监察,依据企业信用情况,采取差异化监管监察措施。聚焦主要负责人、主要技术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法定职责,将其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作为检查的重点内容。综合运用处理处罚、通报、约谈、问责、失信惩戒、行刑衔接等措施,依法进行惩处。

(二)织密安全责任体系

5.严密矿山安全层级治理

坚持“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工作格局,强化层级治理,矿山安全监察机构依法履行国家监察职责,加强对地方政府落实矿山安全属地监管责任的监督检查,着力防范化解区域性、系统性矿山安全风险。地方各级矿山安全监管部门落实属地监管责任,明确矿山日常安全监管主体,消除监管盲区,强化监管措施。

 

专栏3  完善矿山安全监管监察体制机制改革

1.健全完善国家监察基础性制度。履行国家监察核心职责,推动工作理念由“督企”为主向“督企”与“督政”并重转变,健全完善矿山安全监察督办指令等基础性监察制度。

2.加强矿山安全监察顶层设计。优化监察机构布局,探索设立跨省区、跨区域监察机构。深化矿山安全生产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健全完善执法监督机制,推动建立执法效果闭环反馈措施。

3.改革矿山事故调查处理机制。健全完善矿山事故调查处理机制,研究制定事故“提级调查”“指定调查”制度,制定矿山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手册,依法开展事故处理效果评估,推进事故处理程序化、科学化。

 

6.强化地方党政领导责任

严格执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承担“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安全生产责任制,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加强对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落实地方人民政府领导尾矿库安全生产包保责任制,探索推行地方人民政府领导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包保责任制。将矿山安全生产同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加强矿山安全监管部门机构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专业监管力量。健全完善矿山安全执法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健全完善矿山安全生产约谈制度,严格落实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推动安全责任落实。

7.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

督促矿山企业建立健全从主要负责人到一线岗位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所有人员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强化落实法人代表、实际控制人等第一责任人法定责任,树牢安全发展理念。界定多层级管理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建立“人人有责、层层负责、各负其责”的安全生产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齐配强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人员。建立与企业日常管理相适应、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重点的企业自主安全管理体系。实施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承诺制度。强化安全投入,保障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加强企业安全人才培养。健全完善企业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风险管控自主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日常自查自纠。

(三)完善治灾救灾体系

8.完善灾害治理工作机制

推动查明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透水、中毒窒息、火灾、冒顶坍塌、边坡垮塌、尾矿库溃坝等重大灾害空间分布,逐步形成矿山重大灾害防治基础数据库。牢固树立区域治理、综合治理、超前治理的治灾理念,构建辨识评估、监测预警、治理评价重大灾害防治机制,实施灾害治理责任、技术、工程、资金、时限“五到位”闭环管理。落实矿山企业重大灾害治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灾害治理管理制度、机构、队伍,保障资金投入,强化重大灾害治理基础能力建设。

9.推广灾害治理技术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要坚持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先行,做到抽掘采平衡和抽采达标。冲击地压矿井要坚持区域先行、局部跟进、分区管理、分类防治的原则,推行落实“三限三强”等防冲措施。推行老空水防治“四步工作法”,承压水害防治推广应用微震监测系统。开展采空区隐患治理工程,采用崩落、充填、隔离等方法进行治理。研究突破智能通风技术,鼓励建设示范项目;研究应用智能精准预警系统,推广火灾透地定位、光纤探测、激光检测技术。推广应用尾矿库安全、地下矿山地压灾害、露天矿山高陡边坡监测预警和治理技术。

10.提升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建立监管、监察、气象等多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和矿山安全应急响应机制,提升预警信息的时效性和精准性。完善矿山应急预案管理机制和应急预案定期评估修订机制,建立矿山应急预案数字化管理平台,强化上下级预案、政府与企业等相关预案之间的有效衔接。强化煤矿调度中心建设,发挥调度中心参谋部、指挥部、作战部的枢纽作用,赋予井下班组长、调度员等紧急情况撤人权。

(四)强化科技支撑体系

11.搭建安全科技研发平台

依托重点矿山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开展协同创新,发挥各自优势,联合组建一批“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研发创新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建立一批矿山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12.加强科技攻关和先进技术推广

深化开展重大灾害防治基础理论研究,加强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尾矿库溃坝、边坡坍塌等重大灾害发生机理及预测预报科研攻关,协同推进矿山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重大灾害治理技术交流合作。深化开展矿山安全生产先进适用技术装备遴选,推广应用瓦斯防治、水害防治、冲击地压治理、采空区探测、防灭火等先进适用技术装备。

13.提升安全装备科技水平

着力破解重大安全风险的超前预测、动态监测、主动预警等关键技术瓶颈,优先发展信息化、智能化、无人化的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装备,重点提升矿山安全生产危险工艺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全面完成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提高系统准确性、灵敏性、可靠性、稳定性和易维护性。培育矿山安全产业。推进矿山安全重要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14.推进矿山自动化智能化建设

构建煤矿智能化建设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加强矿山智能化基础理论研究,支持建设煤矿智能化技术创新研发平台,加强对精准地质探测、智能快速掘进和复杂条件智能综采和快速掘进等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攻关。推广应用智能化成熟技术装备,推进矿用装备智能化,推进大型煤机装备、煤矿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发挥智能化示范矿井引领作用,提升新建煤矿智能化水平,基本实现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智能化。推进重点岗位、危险作业等机器人替代。推进非煤矿山机械化、自动化建设,研究出台加强中小型非煤矿山机械化建设的指导意见,逐步推进非煤矿山智能化建设。

(五)筑牢基础保障体系

15.提高矿山安全管理水平

将矿山双重预防性机制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实践深度融合,切实提升矿山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以风险隐患双重预防性机制建设为重点,健全完善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研究出台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运行规范,建立全国双重预防机制实施信息系统。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和享受更多优惠政策挂钩机制。建立完善标准化建设效果评估体系,构建动态考核、能上能下工作机制,强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动态监管。

16.提升矿山装备保障能力

不断提高矿山装备水平,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迭代升级。推进生产煤矿采掘机械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推进非煤矿山凿、铲、运等工艺装备高端化、控制智能化。强化矿山装备生产、使用、维护、检测、报废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设备可靠安全程度。

17.提升矿山从业人员素质

创新矿山从业人员培养方式,推进校企联合培养人员机制建设。推进逢查必考常态化规范化,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矿山安全技能培训基地和考核点。实施矿山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定向培养一批高素质、技能型矿工。实施一批班组长、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能提升专项培训。完善主要负责人等关键岗位人员安全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实施任职能力素质考评。从责任、素质、业务、操作、管理等方面开展分层次、分专业、分岗位的精准培训,确保矿山负责人、班组长、特种岗位等关键人员培训到位、能力提升。

18.精准推进“一优三减”

新建矿山按照规范标准设计建设,生产矿山加大优化简化生产系统力度,提高装备水平,优化作业组织,科学合理确定开采布局,推动煤矿逐步实现“一井一面”或“一井两面”生产模式。实行采区和采掘工作面限员管理,研究制定交接班期间等限员规定,升级改造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实现人员精准定位和超员监测预警。

(六)深化安全治本攻坚

19.严格矿山安全准入

适时修订产能核定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严格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批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核,加大对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和验收结果的监督核查。进一步提高深部开采、煤与瓦斯突出、高瓦斯、冲击地压等灾害严重煤矿安全准入门槛。进一步提高铁、铜、金、石灰石等重点矿种最小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标准,提升非煤矿山规模。严格执行等量或减量置换政策控制尾矿库总量,严禁新建“头顶库”。

 

专栏4  严格矿山安全准入门槛

1.煤矿。停止审批山西、内蒙古、陕西新建和改扩建后产能低于120万吨/年的煤矿,宁夏新建和改扩建后产能低于 60万吨/年的煤矿,其他地区新建和改扩建后产能低于30万吨/ 年的煤矿;停止审批新建和改扩建后产能低于90万吨/年的煤与瓦斯突出煤矿;停止审批新建开采深度超1000米和改扩建开采深度超1200米的大中型及以上煤矿,新建和改扩建开采深度超600米的其他煤矿;停止审批新建和改扩建产能高于500万吨/年的煤与瓦斯突出煤矿,新建和改扩建产能高于800万吨/年的高瓦斯煤矿和冲击地压煤矿。

2.非煤矿山。严格开采深度超800米、与煤共(伴)生金属非金属矿山、边坡高度超200米、生产规模超1000万吨的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以及坝高超200米、库容超1亿立方米的尾矿库建设项目安全准入门槛。新建四等、五等尾矿库必须采用一次建坝方式。严格控制新建独立选矿厂尾矿库,严禁新建总坝高超过200米的尾矿库,严禁在距离长江和黄河干流岸线3公里、重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改、扩)建尾矿库。新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必须对采用充填采矿法进行论证并优先采用尾矿充填采矿法。新(改、扩)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必须实现凿岩、铲装、运输机械化。

 

20.推动落后产能淘汰退出

推动落后产能关闭退出法制化、标准化建设,研究制定矿山落后产能退出政策和技术标准。引导政府主管部门及煤矿企业制定关闭退出中长期规划及关闭退出遗留问题的政策与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落后煤矿淘汰力度,持续推进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水文地质类型极复杂等灾害严重煤矿淘汰退出,引导长期停产停建、开采深度超过1200米、非机械化开采、无法保证正常安全投入的煤矿等有序退出。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支持,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引导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非煤矿山淘汰退出,优先关闭达不到煤矿相关标准的与煤伴生矿山,逐步淘汰小型露天采石场,推动无生产经营主体、停用时间超过3年的尾矿库闭库销号。

21.推动实施整合技改提升

鼓励技术先进、安全高效的大型矿山企业,推动整合重组开采同一矿体的、多个采矿权人的小型矿山,实现统一设计开采、统一生产经营、统一安全管理。规范小矿山技改扩能,明确项目核准、初步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审批、环评等技改扩能建设期限,实现机械化开采,杜绝落后产能低水平重复建设。新增产能实施产能置换,支持优质产能释放,适时修订煤矿产能核定实施办法。

(七)提高监管监察效能

22.加强监管监察人才队伍建设

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完善监管监察专业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推进监察系统事业单位改革,充分发挥技术支撑及智库功能,为人才引进使用搭建平台。创新引才引智方式,通过聘请专家顾问、购买人才服务等途径,吸纳社会人才资源。完善与科研机构和国有企业联合培养、委托培养、联合攻关的培养机制。综合运用集中轮训、视频培训、网络培训和脱产培训等形式,加强专业能力培训。建立监管监察干部到基层锻炼交流机制,加大监管监察人员实操轮训力度。健全人才激励保障措施,建立完善以专业学术、市场应用、社会效应为基础的多元化评价机制,优化事业单位人才薪酬激励机制和收入分配机制。根据全国矿山分布情况,合理优化矿山安全监察力量。

23.强化监管监察信息化建设

完善矿山安全监管监察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稳步推进标准规范内容拓展和推广应用。建成覆盖国家矿山安监局、省级矿山安监局、驻地监察分局三级矿山安全监察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构建覆盖全国矿山的感知网络,实时采集矿山安全监控、人员位置监测、视频监控、冲击地压、水文地质、重大设备、露天矿山边坡监测及尾矿库监控等系统数据。深入推进监管监察、监测预警、政务管理、指挥救援、决策支持5大业务域建设。全面形成“一张网、一张图、一张表、一盘棋”矿山安全监管监察信息化体系,建成一个连接各级用户、各类角色的矿山安全生产综合信息系统,为监管监察和应急救援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技术手段、智能辅助决策,实现全天候、远程监管监察,大幅提升矿山安全监管监察的工作效率和执法效能。

24.强化执法技术装备支撑保障

强化安全科技攻关与先进技术装备在矿山安全监管监察和事故防控的支撑保障,形成灾害预警、灾害治理、监察执法、事故救援、事故分析等技术支撑。形成重特大灾害风险防控与智能分析决策智库,实现对安全生产典型风险的趋势分析、研判、预警。提升执法装备保障水平,丰富执法终端设备种类及配备,加大先进适用实用装备配置力度,增强适用于智能化矿山监管监察的装备配备,提升执法装备智能化水平。

(八)健全社会共治体系

25.强制实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方式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切实发挥保险机构参与风险评估管控和事故预防功能。研究制定矿山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细则,明确实施主体,将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投保情况作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生产诚信等级评定的必要条件,作为安全生产风险分类监管,以及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重要参考。

26.构建矿山安全闭环反馈机制

建立健全矿山安全生产举报制度,发挥群众监督作用,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广泛发动群众,特别是企业内部职工及家属举报重大隐患和违法行为,对举报有功人员予以重奖和严格保护。

27.加强技术服务机构支撑力量

推动矿山安全生产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出台技术服务机构管理规范和业务标准。加大技术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发挥科研院所、社会团体、检测检验鉴定机构、安全评价评估单位、行业自律组织等对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保障作用,形成矿山安全生产社会共治格局。制定矿山安全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对安标发放、检测检验、鉴定评价等行为的检查抽查,探索建立技术服务机构诚信管理负面清单公示制度。

28.强化矿山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大力提升矿山安全社会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对矿山安全的了解、关注和支持。加大先进典型经验交流推广和反面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加强示范引领和警示教育,营造矿山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

四、重大工程

(一)矿山智能化建设工程

协同有关部门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政策配套。建设矿山安全数字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煤矿智能化技术创新研发平台、矿用机器人综合性能检测基地,构建透明地质模型,开展矿山工程数字化设计,推进透明矿山技术示范矿井建设。推进矿山工业互联网及智能装备的研发与应用,推进矿用装备智能化,实现装备自感知、自决策、自控制功能,研发智能化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和矿山高危岗位、事故救援机器人。加快5G、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与矿山安全生产的深度融合,建设应急通讯系统,实现各系统各环节互联互通、有效联动。建设一批智能化示范矿山,凝练出可复制的智能化开采模式、技术装备、管理经验等,向类似条件矿山进行推广应用。

(二)矿山安全信息化建设工程

完善矿山安全生产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框架,规范和指导矿山安全生产综合信息系统建设。依托应急指挥信息网或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各省级节点、省级矿山安全监察机构、所有煤矿企业及地下开采非煤矿山企业数据传输网络。建设国家矿山安全监管监察一体化业务协同系统,实现监管监察执法信息互联互通,执法线索和处置互认共享。执法系统能力提升,配备现场监察、智能取证、电子封条、5G多功能综合执法等智能化专业装备。建设矿山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矿山灾害风险防控与智能分析决策系统,为矿山监管监察工作向“监管监察+服务”模式转变提供智力支撑。建设矿山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形成空天地一体化应急通信系统。

(三)安全科技装备提升工程

建设煤矿深部开采与冲击地压防治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展灾害机理研究。建成矿山重大事故防控技术支撑基地,研发瓦斯、水害等防控技术装备。实施一批瓦斯综合治理和水害、火灾、冲击地压防治工程。强制淘汰落后工艺设备。推进矿山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开展重大灾害治理技术交流合作,推广应用瓦斯防治、水害防治、冲击地压治理、防灭火等先进适用技术装备。

(四)尾矿库安全风险综合治理工程

深入贯彻《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应急管理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8部委联合印发的《防范化解尾矿库安全风险工作方案》,对前期已采用隐患治理方式进行治理但本质安全水平没有提高的“头顶库”,采取闭库销号或升级改造、尾矿综合利用等方式进行治理;对无生产经营主体的尾矿库和停用时间超过3年的尾矿库进行闭库治理并销号,进一步提高尾矿库本质安全程度。推动陕西、甘肃、四川3省完成嘉陵江上游尾矿库治理。

(五)监管监察能力提升工程

实施监管监察人才引进和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加大培训力度,共享监管监察培训资源,全面提高干部履职能力。建立专家和监察干部队伍人才库,及时调研分析队伍结构和人才作用发挥情况,服务人才工作决策。开展执法机构工作条件保障工程,补充更新执法车辆,建设完善业务保障用房,补充更新办公设施。开展技术支撑能力建设,探索建立部级矿山事故鉴定中心。

 

专栏5  “十四五”矿山安全生产规划重点工程

1.矿山智能化建设工程。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将矿山智能装备和机器人纳入安全技术改造范围,相关投入列入安全费用使用范围,协调推动矿山安全改造中央预算内资金对井下智能装备和机器人的支持力度。

推进基础平台建设。推进矿山安全数字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煤矿智能化技术创新研发平台,矿用机器人综合性能检测基地建设。

研发关键技术装备。构建透明地质模型,推进透明矿山技术示范矿井建设。研发智能化采掘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开展大型高产矿井综合掘进、采矿、复杂地质条件矿山运输、防冲钻孔等机器人科技研发,开展巡检、掘进、钻锚、钻孔、出矿、临时和超前支护、煤矸分选、事故救援等机器人现场探索应用。研发小型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凿岩、铲装、运输设备。

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建成100处智能化示范煤矿,建成600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800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100处自动化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100处机械化小型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2.矿山安全信息化建设工程。

安全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制定矿山安全生产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框架下感知网络标准、数据资源标准和业务应用标准。

数据传输网络建设。建设各省级节点到省级煤矿安监局的网络接入,全部省级煤矿安监局完成与辖区内所有煤矿企业的数据传输网络建设。

监管监察协同系统。重点建设协同系统,开发培训、标准化、法规标准、数据分析等功能模块。优化升级监察执法系统及信息化装备,配套完善智能取证、电子封条、5G多功能综合执法等智能化专业装备。

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全国矿山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综合支撑子系统,建设矿用设备全周期管理、溯源和智能巡查等子系统,配套研制井上下矿用产品智能巡查专用终端。

灾害风险防控与智能分析决策系统。开发安全风险预测预报、大数据风险趋势研判、矿山灾害推演模拟等功能模块,配套建设“一张图”展示、计算和存储等设备。

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建设应急救援指挥平台,配套建设地面通信传输设备、井下信息采集、井下通信传输、现场救援指挥部显示终端设备。

3.安全科技装备提升工程

探索建设一批灾害防治科研机构。建立区域煤矿重大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开展瓦斯、水害、火灾、冲击地压及复合灾害的机理量化分析研究。建设非煤矿山重大灾害机理、监测预警和防治等技术装备研究重点实验室,建设非煤矿山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及系统集成技术和装备研究重点实验室。

研发重大灾害防控技术及装备。研发煤层瓦斯区域化智能高效防控技术、深地多物理场监测识别及冲击地压防控技术、煤矿火灾防控成套技术装备、智能化瓦斯煤尘爆炸隔抑爆技术及装备、矿井水害精准防控技术及装备。

4.尾矿库安全风险综合治理工程

“头顶库”治理。对前期已采用隐患治理方式进行治理但本质安全水平没有提高的“头顶库”,采取闭库销号或升级改造、尾矿综合利用等方式进行治理。

尾矿库治理。对无生产经营主体的尾矿库和停用时间超过3年的尾矿库进行闭库治理并销号,推动陕西、甘肃、四川3省完成嘉陵江上游尾矿库治理。

5.监管监察能力提升工程。

人才队伍建设。吸纳引进法律、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和基层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积极推动高校省部共建,开展监管监察人员常规化的再培训、再教育。依托高校、国有企业的矿山安全教育训练设施,建设一批区域性矿山安全实训教育基地,加大监管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师资、网络课程、培训教材等资源共享。通过跟班锻炼、拜师学艺、参与科研等方式在基层实践中培养锻炼干部。

专家库建设。在政策和法律法规研究、安全风险防控和事故调查、应急救援、信息化建设、智能化开采,灾害治理方面建立矿山安全专家库。

执法机构工作条件保障工程。配备统一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制服,补充更新执法车辆,建设完善业务保障用房,补充更新办公设施。

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建设矿山安全监管监察前沿技术装备研发中心与智能化执法装备测试验证实验室,建设矿用新装备新材料安全准入实验室。探索建立部级矿山事故鉴定中心。完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所属技术中心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防控技术支撑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明确任务分工

制定规划实施分工方案,明确规划重大任务、重点工程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指导地方各有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逐级分解落实规划主要任务,确保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如期完成。

(二)加大政策支持

建立和完善矿山安全投入保障机制,强化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对列入十四五矿山安全生产规划项目和工程,优先安排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管理的中央预算内投资。争取矿山智能化建设配套政策、资金和科技立项支持。积极争取财政部门支持煤矿瓦斯防治和利用、灾害严重矿井税费减免等政策。争取应急专项资金和煤矿安全改造专项资金支持。争取国家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实施尾矿库风险隐患治理。

(三)强化绩效考评

指导各有关部门将矿山安全生产规划纳入本地“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同步考核,建立规划绩效考核机制,将规划实施情况列入省级政府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内容。

第3篇:地下矿山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矿山管理;安全管理;安全策略

中图分类号:TD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331-01

随着矿山资源开发强度的增加,矿山开采难度的加大,矿山安全事故预警及其防治技术已经成为影响矿山安全管理工作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当前矿山生产环境持续恶化,导致的矿山安全事故频度和强度在持续增长。频发的矿山安全事故不但给职工家庭、企业带来了绝大的生命财产损失,而且还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分析当前矿山安全管理工作现状,探讨导致矿山安全事故的相关问题,提出矿山安全防治策略,对提高矿山安全管理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1、矿山安全隐患的主要诱因

在矿山生产过程中,由于受到原岩性质、边坡结构等因素的影响,生产过程中会诱发大规模的地质灾害活动,从而在矿山生产过程中会引发滑坡等灾害,造成矿山采场大范围的破坏,影响矿山的正常生产。

同时,在矿山生产过程中,经常会用到爆破的作业方式,其特殊的作业条件要求从业人员具有极高的安全文化素质,要具备安全事故处理与应对能力。但是,由于部分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生产过程中使得爆破伤害成为了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危害因素。总的来讲,爆破伤害的危害主要包括因为爆破震动导致的地面建筑物震动,通过共振使得建筑产生裂缝。还会引发边坡震动,使得边坡的岩层结构产生破坏,从而形成滑坡、岩石松动等地质灾害。

另外,对于露天矿山采场,在生产过程中还有大量的生产机械设备,例如凿岩机、空压机、挖掘机、装载机等,生产过程中机械伤害也是导致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可能导致打击、卷入、挤压或者轧伤等机械伤害。

2、矿山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矿山生产环境较为恶劣

(1)井下巷道及作业空间狭窄

矿山生产工作中需要在有限的空间中进行凿岩、爆破、装载、运输、提升、充填和排水等一系列的作业生产,期间设备来往频繁,而且生产过程中还有不同类型的管线与各个工作面之间相连,使得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迅速增加。

(2)生产空间持续变化

矿山井下因为生产工艺系统与不同生产工序构成了一个复杂的三维场所,在采掘工作持续推进的情况下,整个作业场所的空间在持续的变化。因此,生产人员、设备与管线等都需要随着采掘工作持续移动。但是,在采掘作业过程中,岩层结构完整性受到破坏,使得大量的不安全因素潜伏其中,严重威胁矿山安全生产。

(3)作业空间环境较差。因为矿井与地表连通的出口一般较少,而且其空间十分有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沼气、粉尘、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气体,会在一定的条件下引发火灾。同时,地下水涌出也一直威胁着矿山的生产。

2.2 矿山外包现象普遍存在,易引发安全事故

当前,从事矿山开采活动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广泛的使用外包方式进行生产,工程外包已经成为了矿山采掘、生产的重要形式。但是,诸多外包施工企业都存在着安全管理较为薄弱,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等情况,而且施工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安全意识薄弱、操作技能较差,这成为了诱发外包工程事故频发的主要因素。

2.3 安全培训教育形式化,应急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培训工作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但是部分矿山在生产过程中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忽视了安全培训工作的重要作用。针对安全培训的管理只是形式上应付部门检查。这不但浪费了人力、物力资源,而且不能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

同时,大部分的矿山企业没有编制完善的应急预案,存在著不规范、不完善等问题。而且没有根据预案开展应急培训工作,使得生产人员缺乏必要的应急处理与救援常识,遭遇突况时不能够正确的处理,甚至因为错误施救而使得事故扩大。

3、提高矿山安全防治策略的相关对策

3.1 积极应用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

通过应用先进的矿山安全生产技术,例如地理信息系统,能够为矿山的安全生产提供一个可视化的管理系统。生产管理人员利用该系统能够对矿山进行预警、生产监控。例如,对井下的有害气体浓度进行监测,及时的调整井下通风系统,从而降低瓦斯爆炸、中毒等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期情况进行监测,一旦出现超载等情况,则立即进行处理,从而减少由于电力系统产生的事故;可以及时的了解生产人员在井下的实时分布情况,通过合理组织开采工作,降低潜在危害因素对生产人员的上海;事故发生之后,可以利用该系统为救援人员提供详细的资料,为营救工作争取宝贵的时间。

3.2 强化对矿山工程外包的管理

新的《安全生产法》针对企业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主体责任进行了进一步的明晰。矿山企业必须完全发挥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通过构建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将安全培训教育与应急管理机制落到实处,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使得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提高,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

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矿山企业要基于安全管理办法,增强对外包单位的安全管理,并将之纳入到安全管理工中,实现一体化管理。承包企业则应该认真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成立安全监督部门,对生产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纠正。

3.3 构建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

通过建立安全管理质量标准化体系,能够形成一个具有自我约束、持续改进能力的安全生产机制。利用安全管理质量标准化体系,可以确保矿山企业的各个生产岗位、生产环节的整体质量安全工作与相关法规吻合,满足矿山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同时,还要确定安全管理质量标准化的目标,通过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形成全员参与的责任制度体系。

另外,还要加强生产资金及技术力量的投入,根据矿山安全生产的特点,分析需要的安全生产科学技术,进行针对性的重大安全科技攻关,全面提升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实现矿山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最后,还应该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强化安全知识的培训工作,提高生产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在矿山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参考文献:

[1] 刘长青.非煤矿山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措施[J].安全,2016(7).

第4篇:地下矿山安全管理范文

2009年是安全生产年。根据国家总局和省安监局对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工作的部署,今年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为主线,以降低事故总量、杜绝较大以上事故为目标,紧紧围绕“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切实加强非煤矿山的安全监管,进一步完善矿山安全生产条件,有效防患事故的发生,实现全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现就做好2009年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突出重点、治理隐患、抓住源头、夯实基础,努力促进全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为*经济发展作出努力。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提高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和技能,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和技术管理,有效遏制冒顶片帮、高处坠落、坍塌、放炮、中毒窒息和透水等事故,杜绝较大以上事故,力争一般事故稳中有降,确保全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不突破控制指标。

三、监管重点

(一)巷道顶板管理。加强巷道顶板管理,严格按照开采设计进行开采,留足留好保安矿柱,严禁超宽超高开采。加强爆破后的顶板检查,及时拆除松石。严格执行安全操作技术规程,杜绝拆除松石发生安全事故。定期对主运巷和行人巷道进行检测,观测地压活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矿山采空区管理。地下开采转露天开采矿山,开采设计安全专篇必须有切合实际的地下采空区处理方法和安全应对措施,切实做好超前探测工作,摸清采空区情况,严格按照开采设计进行开采。部分利用老采空区作为运输和行人巷道的地下矿山,在采空区范围内设立岩移观测点,定期对采空区上部地表岩层观测,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撤离作业人员,防止大面积冒顶事故发生。

(三)地下矿山通风和防尘管理。按照《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及相关要求,落实执行通风和防尘管理制度,加大矿井通风系统改造力度,完善地下矿山通风系统,加强局部通风管理,保证作业地点的风质、风量、风速基本达到规定要求。

(四)作业人员多、作业中段多的地下矿山管理。作业人员多、作业中段多的地下矿山,要调查摸清可能发生事故的重大事故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限期治理整改;难以立即整改的重大事故隐患,要登记建档,落实防范措施,定期监控检测,严防事故发生;制定应急预案,明确事故或紧急状态下的避灾、救灾措施和处置程序,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五)露天矿山边坡管理。露天矿山应当采剥并举、剥离先行并由上而下分台阶开采;台阶高度必须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巩固和提高中深孔爆破技术;严禁掏采、一面坡、伞岩作业。

(六)大型排土场管理。矿山企业要把排土场安全评价工作纳入矿山安全评价工作中,确定排土场安全度。制定和完善排土场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管理责任。加强对排土场安全状况的监测监控,对危险级排土场,要立即停产整治。

四、主要措施

(一)严格准入,按时按质完成许可证延期换证工作。全市187家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3年有效期到2009年6月届满,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换证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按照省局的工作部署,加强对矿山企业和中介机构监督指导,督促矿山企业尽快落实整改,完善安全生产条件;严格程序、严格审查、严格把关,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其安全生产许可证一律不予延期。

(二)常抓不懈,继续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隐患排查治理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为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要督促矿山企业健全隐患排查责任制、隐患排查报告制、隐患排查挂牌督办制、危险源分级管理和监控等各项制度,做到排查不留死角,整治不留后患,确保安全生产。通过持续深入地抓好矿山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促进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三)突出重点,加强重点监管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重点加强对“地改露”矿山、地下开采铁矿,较大型排土场等重点矿山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坚决防范遏制较大事故。根据矿山现状,市安全监管局确定28家矿山作为市级今年的安全重点监管企业,原则上每季度检查一次。县级安监部门也要参照市的做法,确定重点监管部位,定期组织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依法依规进行整治,防止发生较大安全事故。

(四)把好关口,抓好矿山建设工程“三同时”工作。按照矿山建设工程“三同时”工作要求,对预评价报告提出的问题未在设计中落实的,不符合相关安全标准规范、设计单位资质不符合要求的开采设计,坚决不予审批;对竣工验收评价报告内容不全,结论不明确的,不按批复要求设计、安全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的建设项目,坚决不予通过竣工验收。通过严格执行矿山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从源头上把好新建矿山的安全准入关。

(五)夯实基础,继续开展尾矿库、地下开采矿山机械通风、排土场等专项整治。切实提高对尾矿库、排土场安全工作和地下开采矿山机械通风重要性的认识,继续抓好尾矿库、地下开采矿山机械通风、排土场专项整治工作,针对尾矿库、地下开采矿山矿井机械通风、排土场调查中排查出来安全隐患,加大整改督促力度,限期整改隐患,确保尾矿库、排土场安全无事故,确保地下开采矿山作业场所通风状况良好,防止因通风不良造成中毒窒息事故。

(六)统筹规划,积极推进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工作。安全标准化是预防事故,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基础,也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手段。市安全监管局将适时组织各县(市、区)安监局和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学习贯彻《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把《规范》中标准化系统的组成部分、实施原则、创建步骤、评定原则、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学深、吃透。并针对本地区各类矿山的特点,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分级推进,督促各类企业对照安全标准化规范,认真开展自查自改,建立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本质水平。

第5篇:地下矿山安全管理范文

为进一步加强矿山生产安全管理,有效防止和减少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根据《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40号)、《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委〔〕88号)和《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委〔〕22号)精神,结合工作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落实责任,强化综合监管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政府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高度重视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及时解决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问题。各有关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按照《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办法》有关规定,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二)落实部门监管职责。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认真组织开展新建矿山和整合矿区的联合踏勘工作,建立矿区范围划定专家论证等工作机制;严格审核采矿权出让条件,新建、改建、扩建(含采矿证延期换证)矿山要严格按照最低生产规模要求及最低服务年限标准;加大对非法采矿和违法勘探行为的打击力度。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依法做好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督促落实新建、改建、扩建矿山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严格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依法处置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公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民用爆炸物品公共安全管理和民用爆炸物品购买、运输、爆破作业的安全监督管理,监控民用爆炸物品流向;严肃查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实施爆破作业行为。环保、工商、林业、电力等部门要按照各自工作职能加强矿山安全监管。

(三)完善综合监管机制。建立政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国土、安监、公安、农业、林业、环保、水利等部门参与,不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矿山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及问题,研究对策,落实措施。建立矿山安全联合检查制度,由市安全监管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每年组织开展1至2次矿山联合执法检查。建立矿山技术报告备案制度,各有关部门按规定组织的涉及矿山设立、开采的相关技术报告,要相互备案、相互衔接,共同遵照执行。

(四)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矿山安全生产违法行为,露天矿山必须按开采方案(设计)开采,违者依法予以严肃查处;地下矿山重点查处提升系统安全设施缺失、机械通风系统不完善、采空区不按规定处理等违章行为。非法生产经营建设的,一律关闭取缔;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单位和责任人,一律按规定上限处罚;存在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单位,一律责令停产整顿;触犯法律的单位和人员,一律依法严肃追究法律责任。

二、严格许可,强化源头控制

(一)实行地下矿山萎缩化管理。新办地下矿除特殊性资源矿外,原则不再审批;新的坑探工程项目实行从严控制。现有矿山达不到安全条件的,一律关停;可采资源储量不足或不符合开采条件的,采矿证到期后不再办理延续,予以关闭。

(二)进一步整合露天矿山。按照有序开发、合理布局、优化结构、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要求,新矿设立必须符合市矿山资源总体规划(-),做到统筹安排、合理布点、从严控制;现有矿山选址不科学或开采条件差的,采矿证到期后即注销证照,予以关闭。除磐安县外,新建、改建、扩建(含采矿证延期换证)石灰岩矿年生产规模不低于30万吨,普通建筑石料矿年生产规模不低于25万吨。各类型矿山服务年限不低于省政府五部门明确的最低年限。

三、加强管理,强化安全保障

(一)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安全监管部门要督促企业落实好三级教育,抓好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地下矿山企业要选派人员参加采矿等相关专业的学历教育,争取在三年内配备专职矿山工程技术人员;加强相关乡镇(街道)安全监管人员培训。

(二)推广先进开采技术。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督促矿山企业加大安全投入,采用安全生产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露天矿要巩固分台阶开采、中深孔爆破技术、非电起爆系统、机械铲装和二次破碎等工艺。全面推行地下矿山监测监控、井下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六大系统为主要内容的基础建设。加强尾矿库综合利用,彻底消除矿山安全生产隐患。

第6篇:地下矿山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矿山企业 管理模式 安全

矿山的施工开采劳作是在具有众多危险因素的自然环境下进行的,存在客观的危险源,不过这些危险因素的出现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而矿山的开采是一种人为的、有意识性的活动,可以借助一些先进的科技手段,提前对开采矿山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灾难事故做出预防和准备。近些年,在矿山开采的时候经常发生一些重大事故,纵观事故的原因,尽管这与人们在对其的认识上还有着局限性以及不够先进的技术有一定的关系,但这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主要原因是矿山这一行中存在着太多不良的操作行为,如不按规章制度作业、不按规章制度指挥、不具备足够的安全意识等,这些行为与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了减少矿山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的现象,不仅需要加大对矿山发生的安全事故的研究力度,还要最大程度地规范矿山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 [1]。

1 矿山的安全管理概念

借鉴管理学方面有关的相似概念,矿山的安全管理实际上是指管理人员在矿山施工开采之前,对其进行一系列的组织、计划、控制、指挥、协调等活动,确保开采人员作业时的人身安全,确保集体、国家的财产不受到任何的损害,保障开采项目的顺利实施,提高企业的效益。换句话说,矿山的安全管理最重要的就是保障好安全,在安全的基础之上进行计划、组织、决策等相关活动,发现、预测、解决在生产时发生的各种各样危险,避免事故的发生,减少生产活动中的损失,使开采人员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使企业生产能够顺利进行 [2]。

2 矿山的安全管理目前存在的不足

(1)生产过程中不重视安全。安全对于矿山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企业的有关管理人员必须知道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对矿山开采的安全保障加大投入力度,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生产质量。随着社会经济制度一步步地完善,大部分矿山的企业对管理体制都采取了改革措施,经历过改革的矿山企业都成为了私营企业,这将会影响对非私营企业的资金投入量,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被大部分企业所忽视,这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2)问题颇多的企业办社会。因为矿山的企业大部分都设立于偏远地区,所以这些企业就得建立起独立的生产生活系统,这样才可以确保企业的发展以及企业日常的生产。前几年,我国出台了专门针对企业办社会的政策,不过在自然环境多变的情况下,企业办社会发展的并没有预期那样迅速,加上后勤服务没有跟上步伐,使得主辅分离发展的也很缓慢。近些年,矿山企业也慢慢地被推向市场,在生产安全方面投入的精力、时间也会随着负债高、人数多等随之而来的种种问题而受到影响,企业中员工的关注点也会随之被分散。

(3)陈旧落后的管理方式。现如今,在我国许多矿山的企业依旧使用原始的管理体制和模式,由国家监督,企业实行对自身的管理,对企业自身的种种行为负全部责任,同时人民群众也可以实行自己的权利监督各矿山企业。随着时代的进步,原始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企业的管理需求,它并不能很好地调动员工们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4)员工整体素质不高。因为开采矿山的施工环境是非常艰苦的,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所以招聘到的开采矿山的工作人员素质整体来说并不高。具有专业技术的施工人员非常短缺,企业管理方面的水平和层次也难以提高。现如今,我国的矿山企业中开采矿山的施工人员大部分是临时工和农民工,他们并没有非常精通采矿的专业技术,具有的文化水平不高,并且团队的合作意识、主人翁意识也很淡薄。尽管目前许多矿山企业已经慢慢地意识到员工高素质的重要性,但是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时也只是走形式而已,无法从本质上提高员工的素质,进而无法加快企业生产的步伐。

(5)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差。一些矿山企业在矿山开采之前没有进行深度的、全方位的地质勘测,这样一来,在工人实际作业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无法预料的问题,施工人员没有做好准备,自然无法应对这些突发事件。随着我国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不断地进行改革,企业管理的工作也在逐渐地被弱化,矿山企业也并不都具有排查事故的意识以及能力。要是无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就无法科学、高效地开展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进而会影响到管理的质量。

3 矿山安全管理的特性

(1)阶段性。每一种矿山灾害问题都会经历一个周期,从孕育到产生,从产生到发展,从发展到激化,从激化再到治理,每个阶段所用到的管理手段都是不一样的。宣传教育的手段、法律的手段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矿山事故的发生,尤其在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方面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过,在灾害防治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就没有那么巨大了,反而是科技手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综合性。科学、法律、经济、教育、技术、宣传等因素综合发挥着一定的作用。需要将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矿山实际环境等系统当作有机的一个整体,注重各自行为的约束,统一进行考虑,从而使之发展保持动态平衡。

(3)间接性和直接性。对于矿山的各种灾害来说,管理手段对其安全的管理不仅能够起间接的作用,还能够起到直接的作用,这都取决于灾害的性质与类型。教育、宣传的手段可以改变人们的心理、态度以及认识,通过改变人们的行为,可以间接性的对矿山安全问题起到作用。科技的种种手段可以完善工程的设施、提高工程设备的质量、对工艺进行改革,这些都将对矿山的灾害防治问题起到直接的作用。

(4)可调剂性和无法替代性。在实施矿山安全手段措施时,当某种管理的手段在特定条件下无法发挥其作用的时候,则可以找到相似的管理方法来弥补,具有可调剂性。有很多手段可以用于矿山的安全管理,每种手段都有它们自身的特点以及适用范围,在实施的时候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行,它们的重要性是相等的。举例来说,法律手段无法代替经济手段,因为经济手段注重的是公平与公正,如果只是追求公平与公正,而不顾管理的效率,也无法发挥有效地作用;法律手段同样也无法代替教育的宣传手段,要是没有了教育的手段,法律则起不到自身的作用。

4 管理方面的五种模式

(1)组织机构的管理模式。矿山的安全机构设置应当科学,机构的职能分工应当合理,使管理的体制能够高效、自主的发展,使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减到最低。

(2)专业人员的管理模式。保证专业人员的机制,设置工程师的职称,发展学历的教育,对矿山专业安全人员的任职做出严格要求;可建立起管理人员安全的网络兼职系统:矿山企业从内到外都要全面、系统地设置管理组织的安全网络。

(3)安全投资模式。在矿山进行安全管理时,必须弄清楚矿山的投资结构关系,研究事后整改的投入与预防投入间的关系,利用经济学方面的安全理论来对矿山的管理系统进行优化 [3] 。

(4)国家安全的管理模式。建立起职工、企业、国家这三方面的生产安全管理体制,建立起企业自律、行业协调、工会监管、国家检查这四个方面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5)协作配合的管理模式。矿山灾害是世界上各个国家都需要面对的共同问题,所以需要各国间进行密切协作与配合,矿种与矿区之间保持好随时联系,这样一来,才可以更好地学习矿山安全管理最为有效的方式与方法。

5 五种管理手段

(1)经济手段。为了让采矿的施工人员自觉遵守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以及履行相关的安全职责,可以适当进行一些经济上的惩罚,从而降低矿山事故的发生频率。

(2)行政手段。该手段指的是国家有关行政机构利用自己的权力对开采矿山和对矿山的安全管理实施行政方面的预防措施,对于解决敏感度较高的矿山开采问题来说,运用行政手段是非常有效的。

(3)法律手段。该手段的目的是让人们了解怎么样做,它着重于对公正、效力等问题的解决,是一种强制性的手段。矿山的法制建设,从没有到有,从零到整,现如今已建立起初步的法律规范,它符合国情,具有约束效力,能够实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科技手段。科技的迅速发展给矿山的安全生产带来了一缕曙光,它为其提供了最新、最优的条件。除此之外,矿山企业还应该把新技术、新的管理制度应用于其安全生产领域。

(5)安全教育手段。该手段的目的是让人们了解要做些什么,它着重于对认识等问题的解决。安全教育不仅能让矿山施工人员学到安全生产方面的专业知识,提高操作技能,保障安全生产,还可以增强员工们对安全生产的意识,贯彻各项安全生产的法制法规 [4]。

6 加强安全管理的三种方法

(1)加大检查力度。在对矿山进行开采之前,专业人员没有对矿山的安全做全面、彻底地检查,没有从根本上落实操作行为的规范,这是使得矿山安全事故经常发生的重要原因。矿山企业必须重视对施工前各项工作的安全检查,检查务必要反复彻底,还应该使检查的方法手段多样化,这样才可以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此外,在节假日休息的时候也必须有专人值班检查安全,不可掉以轻心。同时,还可以建立专门管理安全的团队,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变得更科学、更完善。

(2)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矿山开采的时候,当实施放置炸药之类危险性非常高、且专业性非常强的任务时,由于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不够娴熟,再加上他们并没有遵循专业的操作规范,就导致矿山上安全事故时常发生,给施工人员带来巨大的伤害,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企业需要对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安全操作等有关培训。培训结束后,员工们还要完成与培训内容相关的考试与测验,来检查他们是否真正把书本上的知识装进自己的脑袋里,只有测试合格的员工才可以上岗工作。企业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提高他们在工作中对安全的认识,自觉总结并应用于实际操作中,使施工安全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不仅如此,企业还应加强对施工设备的检查力度,组织专业人员定时定期地检查采矿设备的安全性能,保证实际操作时的安全,确保企业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能够合理有序地开展。

(3)先进技术的引进。为了提高矿山企业自身安全管理的水平,应该给管理的机制实行有效地改革,通过改变管理对策和措施,来提高管理的质量与水平,提升管理的效率,丰富管理的手段,完善管理的机制。为了减低矿山上突发事故的发生频率,减少施工人员实际操作时的危险性,企业应该专门制定针对矿山开发的相关计划,并在实际开采时使用先进的开采方式与技术。传统的采矿工作的支架都是使用的木结构,它的稳定性、支撑性都不够好,因此也会导致安全事故,现如今,矿山企业要是在开采工作中使用新型的锚杆桁架的技术,就能大大提高施工的安全性。这项技术目前在海外应用比较广泛,我国的矿山企业也在慢慢地对其进行引进与尝试。

结语

做好矿山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是预防矿山灾害的发生和促进矿山企业发展的有效对策。矿山上灾害事故频发的原因除了因为施工人员自身不安全的行为之外,还因为矿山开采的环境是处于一种不安全的状态之下,不过这些还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根本原因就是矿山的安全管理出了问题。为了最大程度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减少矿山事故发生的频率,最简单有效的还是从矿山的安全管理入手,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意识到安全管理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从而改进企业原有的管理模式。想要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管理人员就得实事求是地落实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改善员工的采矿作业环境。

参考文献

[1]赵广金.基于熵理论的矿山企业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研究[J].2012.

[2]景国勋,杨玉中.安全管理学[J].2012.

第7篇:地下矿山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检修;矿山;安全监控系统;安全隐患;机电电气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2.187

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于矿山资源的开发也越来越大,在矿山的生产安全问题上也越来越受重视。由于各种矿山机电电气的检修维护不当和监督管理不到位,安全监控系统的不完善从而造成的矿山安全事故不断频发,在经济和心理上都给矿山企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在加强矿山机电电气设备维修和安全监控系统的建立是对减少矿山安全事故最有效的解决措施。只有矿山安全事故发生率减少,才能大大的加强矿山的安全和高效率的生产,大大的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所以我们应该加快脚步、刻不容缓的完善维护和监管工作。

1 对检修矿山机电电气设备的工作安排

首先,保障安全的生产环境和安全的生产设备,是对矿山内安全开采的必要条件;另外,安全监控系统,和制定安全的管理体系,也是保障安全开采环境的必要条件,定期检修和维护机电电气设备,排除机电设备对矿山安全开采的危险隐患,有效提高矿山生产效率。

1.1 建立机电电气设备的管理系统

机电电气设备的检修应该先从管理层面入手,设立第一负责人,第一负责人下面又分专业的监管人员和专业的设备检修和维修人员,上下级互相监督、互相监管,只有建立了完整的设备管理系统,加强对机电设备的监管力度,才能大大加强设备安全问题的检修和维护工作的有效实施。建立完整的设备管理系统,是为了让专业人员工作在管理时有实行依据,更大的确保矿山生产工作的安全进行。

1.2 机电设备管理系统的完善

在矿山资源的生产过程中,对机电电气设备的管理任务量巨大,安全问题也在矿山生产过程中随处可见,所以一个健全完整的机电设备管理系统对于生产安全问题是多么的重要。专业人员根据设备管理系统对机电设备进行维护检修,熟知设备的运作情况,能够更快的查看出设备问题,确保矿山生产安全有效进行。

1.3 加强机电设备管理和监管力度

加强了矿山机电设备的监管力度,才能有效调动管理人员和矿山开采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分层管理的环节,实现上下一致,上下级相互监督、相互监管,实现各各部门有效合作,贯彻落实工作监管制度。每个工作部门都应采取措施,进行分级管理,不定期由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抽查检查,对工作失职,对存在设备安全隐患问题的负责人进行处罚。发现问题上报给上面组织单位后,上面的单位并未尽快解决处理的责任人进行批评和相关责任处罚。加强机电设备监管力度,从而提高矿山安全生产环境,减少矿山安全事故发生率。

2 建立完整的矿山安全监控系统

2.1 什么是监控系统

风险总控中心是安全监控系统的核心部门,对于日常进行的管理是由矿山主要负责人进行的,监控措施是由专门的技术人员和检查安全问题的人员负责的。当安全隐患被发现时,进行信息收集的是风险总控中心,总控中心要对有安全隐患的地方进行快速的检查,要尽快的检查检测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然后为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制定具体的应对措施。当遇到不可避免的安全隐患时,相应的应对部门要立刻查出问题所在,制定相应的降低事故率的解决措施,最后方案的提出。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或对于不能消灭的安全隐患时,要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建立安全隐患防范信息库。控制风险的问题,是为了解决安全隐患而建立一套安全可靠安全监控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2.2 建立安全监控系统的目的

矿山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矿山企业永恒不变的主题,也是矿山企业发展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在我国矿产资源丰富但地质缺非常复杂,还未实现完全机械化开采,所以矿山安全问题也是我国安全问题的一个敏感话题。矿产工作者的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只有使得预防工作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安全工作才能做到万无一失。但是,由于煤炭赋予条件比较复杂,很多自然灾害并存,导致煤矿事故率较高。因为矿山的生产条件和环节过于复杂,所以安全生产备受重视,在生产的同时还要加强矿山安全监控系统的完善,因此,安全监控系统的建立也十分的重要。虽然在一些比较大型的矿产企业中监控系统也已配备,但是仍有一些由于资金不足等问题的中小型矿产企业在安全监控系统的普及上面还不够完善,需要国家的安全扶持。

2.3 安全监控系统的实现

我国矿山资源丰富,产量逐年提高,生产安全隐患问题是煤矿资源开采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因此需要建立安全监控系统来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矿山安全监控系统是根据矿山下的工作人员的定位管理和考勤、视频监控、通讯措施、机电设备监测和地质环境监测集合为一个整体的监控监测系统。根据当前矿山的开采特点还有矿山机电设备的基础特性,拥有一套安全监控系统是必要条件。具体工作如下:

(1)建立合适的监控点以求消除监控死角,在经常发生故障的设备的地方加强监控力度,对于矿山机电设备是否正常运转进行有效监控,问题出现时及时派专业人员检修。

(2)搜集设备信息是完善安全监控系统的必要要求,对各种机电设备的详细信息进行细致测量,随时检测设备信息做好详细记录,为随时查阅信息做好记录。

(3)对于一个完备的设备运行信息库的建立。对矿山机电设备正常操作情况下的信息库要首先建立,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定时抽检和细致记录,对后期检查有一个对比的作用,发现安全隐患问题所在。

3 总结

只有完善了矿山机电电气设备的检修和安全监控系统,才能够确保矿山资源的安全和顺利开采,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才能够有效降低,对矿山企业乃至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会起到推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伟.基于CAN总线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研究[J].煤矿现代化, 2012(01).

[2]李功.矿山机电设备的检修与安全监控系统研究[J].科技资讯, 2011(12).

第8篇:地下矿山安全管理范文

1.1为煤矿企业制定安全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煤炭是我国能源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矿企业随之成为了不可或缺的行业之一。由于我国的能源发展结构不平衡,开发煤矿技术、设备以及管理等较为落后,致使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一直成为我国煤矿行业的急需解决的重要难题。矿山测量技术是一项基于精准的地质数据采集、结合丰富的地质基础理论等综合知识所得出的结论性数据。在煤矿的开发过程中,矿山测量所提供的数据可以对煤矿的从勘探到煤矿结束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以此来制定相关的科学预防措施。煤矿开采的是首要任务不是将煤矿开采出来,而是保证生产过程中煤矿开采工作人员的安全。煤矿的安全生产、开采和回收都离不开矿山测量技术的数据支持。

1.2矿山测量为煤矿开采工作人员生命保驾护航

大部分的煤矿往往深埋在地底下面,这样就为煤矿开采工作人员增添了较大的难度。在煤矿的下面,常常由于地形的复杂多样以及地势运动的毫无规律而致使在开采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从而,只有对地质、地形进行全面、科学的勘探和测量,深度掌握矿山的地理形势,为开采工作人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通过矿山测量技术,可以构建安全、合理有效的煤矿开采辅助建筑,爆破强度的精准计算以及煤矿井道的安全有效。此外,运用矿山测量技术,还可以矿山开采的计划地图,遇到突况作出的及时而精准的应对措施,是煤矿开采员工的强有力安全保障。

2矿山测量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运用

矿山测量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让我们来进行探讨。

2.1在煤矿的挖掘和和运输轨道提供有效路径

在煤矿的开采中,需要制定出一条安全有效的开采路径,确保煤矿开能够安全有序的开采出来。通过对矿山的测量,根据地质动力学原理并结合地质、地势情况,设计开采路径。在不断的深入煤矿地底的过程中,开采人员前进的方向和路径的建构需要对开采情况地质数据进行及时的更新和计算,确保开采和运输井道能够有良好的氧气供给。设计一条安全的开采路径,是煤矿开采工作人员踏上生命安全保障线的第一步,少了矿山测量技术的支持,煤矿工作人员就寸步难行。

2.2利用矿山测量技术设计安全保护煤柱

在煤矿的生产开采中,随着煤矿一点点的被开采运输出来,整个矿山的情况再不断的变化着。矿山中设计加入的开采运输通道,使得整个煤矿所承受的力情况有所改变,而这些井道也会受到旁边地质运动的影响。在煤矿山中,不同的煤矿开采区域中需要留有一个安全有效的煤柱,以有效控制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出现的结构变化,对开采通道和煤矿周围岩体具有稳定的支持作用。在不断的开采过程中,煤矿所存在的结构层遭到破坏,矿山测量技术通过对煤矿所处区域的地质运动情况以及煤矿结构变化层度和趋势,计算出煤矿开采中井道边煤柱的有效参数。

2.3利用矿山测量预防开采事故

在煤矿的开采过程中,常常会伴有地质水体的灾害、运输通道上层被挤压下降以及开采通道之间的影响。利用矿山测量技术可以将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地质水体产生的破坏做出预防措施,在开采过程中地底中储存的水会随着开采过程不断的流动,从而聚集在一起,严重的威胁着煤矿运输通道的稳定性。而通过矿山测量技术,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出水的堆积地点与煤矿运输通道间的位置关系,根据地质承受的水体挤压力量,通过一个孔洞对堆积水进行合理的引流,释放压力,排解存在的安全隐患。

在煤矿的开采中,煤矿运输通道及其周围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地势下沉带来的通道上层所存在下降情况。一旦发生了通道上层建筑坍塌的情况,其直接结果可能就是导致采矿工作人员的伤亡。而上层建筑板是可以根据矿山测量结果所得到的,利用离层仪器在通道上层进行实时的监控。以此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上层的建筑板有异常情况,从而做出及时的处理。而在地下的煤矿通道网的建设中,构建一个立体的通道网络需要准确的作用力分析,测量数据的可靠性直接决定了通道网络的科学性和安全性。在地下煤矿的开采区,利用测量数据来严格划分出开采的安全界线,同时还可以设计出一条有效的自救路线。

3结束语

第9篇:地下矿山安全管理范文

今年以来,我县安全生产工作经历了近20年来少有的严峻的考验,上半年,接连发生了“1.12”、“3.18”、“4.26”、“6.05”四起交通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给几十个家庭带来精神上的严重的打击和心灵上的创伤。为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县人民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全县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全县上下齐心协力、联动共促,迅速扭转了安全生产事故高发的被动局面,确保了下半年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今天,县安监局召开全县非煤矿山暨安监站长工作会议,目的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安排部署全县明年的非煤矿山及各项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强化基层安全监管的职能,提升非煤矿山管理水平,努力减少矿山事故,借此机会,我代表县人民政府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我县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严峻形势

我县山高谷深,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复杂,地下矿产资源缺乏周密的勘查,露天矿山高岩耸立,加上规划布点之初,对储量情况未作详细的核实,无科学的开采利用方案和符合规章、规程的设计,导致地下矿山以洞找矿,哪里有矿往哪里钻,通风防尘,顶板边帮支护,斜井、平洞都是一个开采方式,一个管理模式,对危险的辨识凭肉眼观察,对顶板边帮的管理是凭感觉,哪里要塌了支护哪里。防水、防尘的问题几乎被搁置一边,机电设备、提升运输系统同样是粗放式管理,漏洞百出,隐患比比皆是,露天矿山“高边坡”、“一面墙”、“伞檐状”是我县露天矿山的基本特点和共性,所有矿山作业环境恶劣,采砂场周围粉尘弥漫、遮天蔽日,一片狼藉,职业卫生现状令人担忧,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保护普遍成为被忽视的问题,以上种种,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实际问题。近年来,安监部门现场检查的密度不断加大,现场处罚的力度也不断加大,但是,改进的速度仍然较慢,有的矿山企业根本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经验主义出发,认为开采了多年没有出事,于是放松了警惕,把安全监管人员的话当耳边风,有的甚至认为,只要抓紧生产,赚到钱后既使死了人也赔得起,于是只图经济效益而不顾安全生产,要钱不要命,对民工的生命安全、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根本不当一回事。管理者的重视不力、生产者的冒险蛮干、矿山现状隐患遍布,十分鲜明地告诉我们,我们现在所处矿山环境是危险的、面临的矿山安全形势是十严峻的,我们已经到了该警醒的时刻了,为了矿山未来的健康发展、为了矿山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希望参加今天会议的各位认清形势,保持清醒的头脑,把矿山安全工作当作头等大事,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审慎地、理智地、负责地看一看自已所开采的矿山是什么样的现状,进而集中精力做好矿山生产的各项工作。

二、怎样抓矿山安全工作

矿山是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资源储藏之地,有分布于地上、也有分布于地下的,其开发利用往往有较高的难度和较大的风险。矿山开采活动是人类战胜自然、获取用于生产生活物质的最典型的活动,既不是囊中取物,也不可能信手拈来,需要资金、技术、管理三要素的齐头并进和协调统一,有资金无技术是乱开矿,有技术无资金只能干瞪眼,有资金有技术却不会管理也难见效益,更创造不出标准化的、文明和谐的矿山,因此,每一位从事矿山开采的投资者、管理者,必须有效整合资金、技术、管理三要素。一是要高度重视矿山安全工作。在自然界面前,人的生命是脆弱的,要求得矿山的发展,必须以保护好人的生命为前提,必须首先排除威胁人的生命安全的各种隐患后才能生产,具体讲,地下矿山安全出口、通风、顶板、机电等方面未处理好,就不能生产,露天矿山的高边坡、伞檐状没有改变,台阶没有留出来就不能生产,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也是矿山投资人、管理者重视安全生产的落脚点;二是要充分掌握矿山安全开采的技术。矿山开采是一项精深的技术活动,要抛弃的是蛮干,要讲究的是科学,在科学的道路上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谦虚谨慎的作风对待矿山开采,既要严格按照矿山安全法律法规、标准操作,又要结合矿山自身实际严格管理,该坚持自上而下开采的,绝不容许挖神仙土,掏空底脚,该采用机械通风的,绝不容许自然通风。一旦违背相关规程和标准,其结果是必然引发事故,也必然受到法律的追究;三是切实加大投入。资金是矿山开采的前提和保障,任何矿山企业,从勘查、设计、建设、采矿、运输各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只赚钱不投入的矿山从来没有,矿产资源不是天上的馅饼,不可能一夜之间掉在我们面前,要从事矿山开采,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和长远的规划,要有长期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的信心和勇气,如果急功近利,图眼前利益,只求回报不愿投入,是无法从事矿山开采活动的,更难以保证矿山安全生产;四是要诚实守信,合法开采。矿山 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是矿山安全管理的经验总结,更是从无数事故教训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技术标准升华成国家意志,违反法律规定,既违反了技术规范,也违反了国家意志,违反技术规范要出事,违反了国家意志要受罚,因此,希望各位矿山开采投资者、管理者遵纪守法,服从县、乡安监部门的监督管理,安监部门也要充分履行职责,敢于管理、善于管理,把严格监管和热情服务有机结合起来。

三、强势推进矿山标准化建设,依法打击取缔非法开采行为。

强制推行地下矿山机械通风和露天矿山中深孔爆破,加强矿山应急救援能力和保障能力建设,是近年来国家安监总局对非煤矿山安全工作的总体要求,到20xx年,所有矿山企业必须达到三级以上标准化建设,否则将予以取缔关闭,各矿山企业必须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严格按照矿山标准化建设的要求,从现在抓起,拿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严格按照安监部门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矿山标准化建设;莲峰、码口、墨翰、水竹、桧溪等乡镇境内至今尚未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矿山企业,必须尽快按要求办理相关证件,拒不办理的,供电部门要停止供电、公安部门不得审批爆炸物品,安监部门要坚决依法处罚,国土部门要暂扣其采矿许可证,拒绝、阻碍执行公务的,依法没收机械设备,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相关管理部门要严格执法,廉洁从政,定期开展联合执法,打击非法违法开采行为,推进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合法生产。

四、切实加强基层安全监管工作

近年来,各乡镇安监站在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安监局的指导帮助下,为全县安全生产基层管理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安监站人员待遇低,工作艰苦,工作压力大、任务重,大家克服了诸多困难,长期战斗在生产一线,为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值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对大家多年来的辛勤劳动和努力工作表示感谢,由于受各种因素制约,基层安监站和基层安全监管也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乡镇安监站核编定员问题至今未得到解决。致使队伍建设工作进展缓慢,安监站人员流动性大,思想也存在一定波动,无法长期安心致力于安全监管工作;二是发展不平衡。乡镇领导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的,安监站工作就有起色,经费有保障,队伍稳定,工作推进有力,乡镇领导重视不够的,就出现安监站人员不固定,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忙碌奔波中既丢西瓜也丢芝麻;三是装备落后。没有交通工具是基层安监工作难以提高效率的最大障碍,又缺乏作业场所的检测、检验设备,科学监管安全生产的手段又缺失;四是基层安全监管队伍业务素质不强。监管水平不高,由于缺乏系统的技术业务培训,致使安监站人员边干边学,很难成为安全监管的行家里手,打造“专家型”安全监管队伍的平台和条件尚不具备;五是执法条件较差。由于现行法律法规尚未赋予基层安监站独立的执法主体地位,致使安监站工作始终处于一般性行政管理的层面,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执法手段,致使安监站工作出现说话无人听、指令无人执行的局面。以上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都将逐步争取上级和县委政府解决,请大家务必增强信心,努力工作,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热爱安全监管工作,履行好捍卫生命的神圣职责,同时也要求在座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服从安全监管人员的管理,支持配合好他们的工作,切实发挥好监管主体和责任主体的双重作用,把安全生产当作我们自身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共同推进我县矿山安全及其他各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