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非遗文化的介绍范文

关于非遗文化的介绍精选(九篇)

关于非遗文化的介绍

第1篇:关于非遗文化的介绍范文

Abstract: Due to the diversity character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ternet resource and the difficulty to maintain, the paper proposes a solution based on the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CMS) of DotNetNuke(DNN). It describe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dures of network platform of Jiangsu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关键词: DotNetNuke;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络平台

Key words: DNN;Jiangsu;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network platform

中图分类号:G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5-0208-02

0 引言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猛烈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等传统方法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消亡或濒临灭绝,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是刻不容缓[1]。近几年,我国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文化科研机构也在不同程度上探索和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如成都图书馆建成“蜀风雅韵”——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此平台通过把各类纸质资料编辑成为了数字化格式,保存于计算机存储介质中,以高效网络化方式向大众宣传传统文化,已成为成都地区资源最全、信息量最大、专业化程度最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中心[2];浙江省图书馆在浙江省文化厅的领导下完成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项目资料库、网络服务平台和数据库的建设;北京图书馆也进行“北京记忆”等主题数据库的建设工作[3]。借助网络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摆脱了传统意义上文化科研机构必需的建筑、陈列、参观时间等条件的束缚,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从网上方便获得需要的信息。

然而随着网站业务种类和规模不断扩大以及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而且信息的类型和存储方式的种类各异,这使得信息系统日益繁杂,网站的信息维护更加困难,迫切需要一种更加高效的管理方式来解决这一难题。本文提出基于DotNetNuke的内容管理系统(CMS)来构建解决方案,Dotnetnuke(DNN)是一个免费、开源、可扩展、几近完美的内容管理系统,广泛应用于商务网站、企业内网和外网网站、在线内容网站。基于DNN使得网站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更新,易于实现个性化设置并便于维护管理。同时网站也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可以根据当前的需要进行定制CMS业务,方便网站的运营管理和内容维护。

1 基于DNN的网络平台建设可行性分析

管理可行性:通过网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的管理与保存,可以高效的宣传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数据驱动的DNN网站,使得管理和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变得简单而有效,避免了处理各类数据时所产生的各种问题,提高了保存和传承非遗的经济效益,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现科学化、系统化管理。

经济可行性:从投入角度来说,DNN系统是开源免费的系统,提供各种免费模块,无需支付网站系统和模块开发的费用,而且DNN基本可以实现无代码建站,使得不具有编程能力的人员可以轻松建设一个内容和功能丰富的网站。运行环境只需要windows xp以上版本即可,目前PC的性能普遍都能够满足,都能顺利运行。只需支付网站建设的费用以及日后进行网站维护的费用,从经济效益上来说,使用系统将大大减少开发和管理成本,提高运作效率,因此使用DNN系统建设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络平台在经济上也是可行的。

技术可行性:DNN框架支持以下功能:公告管理、文章管理、图片管理、文档管理、论坛、博客、商店、调查、FAQ、新闻聚合、自定义表格等多种满足实际需求的模块。还可以很容易的通过该框架实现诸如权限控制、多语言支持、多数据库支持、搜索、聚合、皮肤等功能。如果按照传统的做法,仅实现这些基础功能就需要编程人员花费大量时间。有了DNN框架的支持,开发人员可以集中精力投入到模块的业务逻辑和流程上,从而大幅度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DNN的显著特点是:通用性、多站点支持、开放源代码、可扩展性等优势[4]。

2 基于DNN的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络平台设计

2.1 构建开发环境 ①网站开发环境: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Dreamweaver 8.0;②网站开发语言:+HTML;③网站后台数据库:SQL2000或以上版本;④调试工具:IIS;⑤开发环境运行平台:Windows XP或以上版本。

2.2 网站前台功能结构设计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络平台的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第2篇:关于非遗文化的介绍范文

申遗带来了品牌效应

2004年,中国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进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第四个进入该领域的项目。李季莲和她的同事们还没有来得及休息,就投身到《玛纳斯》、《维吾尔麦西热甫》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中。

从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到随后一大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申报,新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工作越来越令人瞩目。

李季莲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在我国是由政府主导的,这在世界各国是没有先例的,“表明政府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

这种效应在新疆木卡姆艺术团也体现了出来。副团长达吾提・马木提介绍,自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成功申遗后,他们的演出邀请函一下子多了起来,每年的演出是过去的两倍还多。

国家对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在中央政府的关怀下,新疆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就得到了政府的极大关怀与保护。

我国在1951年和1954年两次抢录了《十二木卡姆》,并由中国唱片社制成密纹唱片,由专业人员记录五线谱出版发行。

新疆各地分别在上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进行了维吾尔木卡姆普查、录音盒曲谱记录等工作。上世纪80年代以后,相继成立了“维吾尔木卡姆研究会”,在世界各地举办了中国维吾尔木卡姆系列活动或研讨会,同时举办了成果展。新疆艺术学院自1996年起,开设了木卡姆传习班,已招收三届学员。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木卡姆研究中心也于2000年成立,第二年就开始招收以木卡姆为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新疆出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合理利用等工作纳入到法制化轨道。

仅过去五年,国家和新疆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已累计超过2500万元。从去年起,国家和新疆两级财政每年拨付1000万元用于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喀什地区莎车县“十二木卡姆传承中心”、吐鲁番鄯善县“吐鲁番木卡姆传承中心”、哈密市“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巴音郭愣蒙古自治州博湖县“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均已建成使用。

来自乡村的艺术站在了世界顶尖舞台

第3篇:关于非遗文化的介绍范文

我国的传统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传承方式多种多样,最为常见的主要有以下三种传承方式:第一种是家族传承,它是在家庭、家族、亲友或邻里等日常生活私人交际圈中进行传播和继承的方式;②第二种是师徒传承,它是一种有主动意识的传承方式,与个人的兴趣爱好有关;第三种是仪式传承,它是通过某种仪式或者活动,将本民族的文化传承给下一代。但是,以上三种传承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三种方式传承的范围比较小,受地理因素的影响,只能在同一地域进行传承,受众比较单一,周期较长,不利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家族传承随着家族人丁的延续会有逐渐衰退的风险。如果家族里的人员较少,甚至绝代,那么这种传承也将随之消滞。同时因为人的记忆能力和喜好不同,在传承的内容上也会有所侧重,这就使得传统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甚至出现无人传承的境况。

二、纪录片对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

媒体借助自身的传播优势,打破时空的限制,在扩大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范围、延长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时间和丰富内涵方面,具有其他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而电视纪录片大多运用纪实手法,将原汁原味的生活如实地记录下来,客观再现事件的具体过程和动作的具体细节,因此它在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优势不言而喻。

1.唤起受众对故乡的眷恋与儿时的回忆。

文化的记忆理论是德国学者阿斯曼提出的,通过文化传承方式来解释文明发展的规律。他指出以文字和意识为主要媒体的文化记忆,对民族主体性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③从19世纪的照相术,到20世纪的影像媒体,再到今天的数字化新媒体,大众媒体俨然成为传承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通过电视的影像,人们或多或少都能回忆起属于自己时代的记忆,这就有可能将单一的个体连接成统一的“民族大家庭”,构成影像的共同体,延续民族和国家的历史记忆。在《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中,编导就运用到了这一点。第一集《自然的馈赠》介绍到广西的美食酸笋以及柳州的螺丝粉,让当地的受众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元素,这些元素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议论和交流的焦点,并引起为生活而远离故乡的人对童年的回忆。《舌尖上的中国》这一部纪录片以美食为主线,反映出乡愁与亲情、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观,以及城市化进程给农村带来的影响等。④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曾经属于我们的饮食文化渐渐被遗忘,而《舌尖上的中国》通过电视屏幕重新唤起了人们对这种文化的集体记忆,唤起了人们对故乡热土的眷恋。

2.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的直观教育。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长久的文化积淀当中,形成尊老爱幼、尊重师长、爱国敬业、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等传统美德和文化观念。目前,这些传统美德的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的课堂教育或者青少年自行阅读相关书籍进行,但是这样的教育缺乏具体形象,往往难以引起青少年的共鸣。而纪录片凭借其真实的画面展示、语言描述、音乐渲染,传递的信息比课堂和书籍要直观、生动得多,而且电视纪录片感染力强,更容易激发青少年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在潜移默化中使他们受到教育和启发。电视纪录片的教育功能体现在大众科普教育和人类学、传统文化教育两个方面。通过影像的方式,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呈现在青少年观众面前,能够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一部好的纪录片,往往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激起青少年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就拿爱国主义教育来说,大型纪录片《屈原》系统地介绍了屈原的生平,歌颂屈原的优良品质,以及屈原忠君爱国的精神。青少年在观看纪录片的时候,往往会被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品质所吸引,从而激发起模仿和学习屈原爱国主义精神和优良品质的热情。

3.挖掘正在消失的中国传统文化。

随着社会变迁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很多传统文化面临着无人可传的危险境地。如何让濒临消失的传统文化引起广泛关注?纪录片在这方面具有其自身优势。纪录片凭借其影响力,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并展现给受众,引起社会和政府的关注,对优良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播。比如《莫默织锦声》这一部纪录片,它挖掘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具有民族代表性的手工艺品壮锦的发展历程及其制作过程。由于壮锦制作方式和传承延续大都靠口传身授,并且其制作工艺相对落后,不能满足现代工业生产的需要,因此当今学习壮锦制作工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这项工艺已然面临着无人可传的境地。而《莫默织锦声》将这一严峻的问题揭示出来,让更多人关注民族文化。又如在《舌尖上的中国》当中,有一段拍摄广西东兴京族踩高跷捕鱼的画面。虽然仅仅是几分钟的画面,但是它让广大受众了解到在广西东兴还有这么一种传统的捕鱼方式。又比如南宁电视台《故事》这一栏目,在2013年元旦拍摄当地宾阳县炮龙节纪录片《蛇年》。这一部纪录片将宾阳的炮龙节这一极具地方文化特色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渐渐地,宾阳炮龙节成为周边城市过节旅游的一个好项目。纪录片能够挖掘中国正在消失的传统文化,并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从而促使人们去保护这些正在消失的传统文化。

4.纪录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当今经济文化全球化趋势之下,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要得以传承,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纪录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具有再现与还原的功能。纪录片以其真实性、纪实性的特性,在记录保存非物质文化的时候更形象、更真实、更直接。电视纪录片《中国大运河》就全面介绍了京杭大运河的悠久历史、厚重的文化底蕴,把在京杭大运河两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详细地记录了下来。对于一些即将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仅仅依靠现有的技术条件难以进行很好的保护,而记录保存这些传统文化的最好的方式之一是运用纪录片将其保存下来。纪录片通过真实的影像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传播覆盖力和渗透力是别的保存方式无法比拟的。例如纪录片《话说运河之孔孟之乡》,记录了中国大思想家孔子的家乡,把涉及孔子的一系列文化遗产记录了下来,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这一地域的文化遗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第一手研究资料。

5.吸引受众,增强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

第4篇:关于非遗文化的介绍范文

关键词:世界遗产;教学;探索;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221-03

世界遗产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并列入《世界遗产保护名录》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截止到2012年7月,按其标准,世界上共评出世界遗产962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745项,世界自然遗产188项,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29项。其中中国共有世界遗产43项,世界文化遗产29项,世界自然遗产8项,文化与自然双遗产4项,文化景观2项。仅次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居世界第三位。此外,我国还有昆曲、中国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中医针灸、京剧等2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先后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世界遗产教育问题是伴随着世界遗产的产生和发展而提出的,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和重视。1972年诞生的《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教育计划”第27条也强调“本公约的缔约国应通过一切适当手段,特别是教育和宣传计划,努力增强本国人民对本公约第1和第2条中确定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赞赏和尊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公告》实施指南也要求以适当的方式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学习列入学校的正式课程等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伯恩德·冯·德罗斯特曾说过:“人类不可再生的世界遗产的未来掌握在今天和明天的年轻人手中[1]。

在高校开设世界遗产相关的课程,广泛开展世界遗产教育,是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的有效途径。目前,关于世界遗产教育的研究很多[2-6],但是关于世界遗产方面的课程教学研究较为缺乏[7-9]。开展世界遗产教学是为了加强公众对遗产保护的教育,提高对世界遗产的认识,开发世界遗产教育资源,提高社会公众的基本素质,探究人类智慧与文明,为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对世界遗产课程教学方面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内开设世界遗产相关方面课程的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华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著名高校都率先开设了世界遗产相关课程。而西南林业大学目前只有一门关于世界遗产方面的公选课《世界遗产赏析》,学校没有相应的本科专业及研究生专业。因此,西南林业大学在世界遗产教学方面还是比较薄弱的,本文就是希望通过问卷调查,更好地在西南林业大学开展公共选修课,进而开展必修课,推动西南林业大学世界遗产教育的发展,更好地开设此课程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调查对象与问卷统计

调查对象为近两个学期选修此课程的学生,每个学期都有80名学生选课,共160名同学,基本涉及到全校所有院系的学生。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60份,回收16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56份,有效率97.5%。在有效问卷中,男女生分别占40.6%和59.4%(图1);理工科的学生与文科的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60.6%和39.4%(图2);由于大一学生不能选此课程,而大四的学生学分都已经修够,所以大一和大四的学生为0人,选课的学生基本为大二和大三的,其所占比例分别为41.2%和58.8%。

?摇二、调查结果分析

1.选择世界遗产赏析课的原因。从图3可知,学生选课的原因主要是对世界遗产感兴趣,其比例为45.6%,仅有5.1%的学生表示由于感兴趣的课程选不上,被迫选择此课程。因此,选择此课程的学生以对世界遗产或相关知识感兴趣为主。

2.对世界遗产知识的了解。从学生的世界遗产基本知识上来看(表1),知道我国有几项世界遗产以及中国的世界遗产从何时开始的学生比例不足15%,而知道世界遗产有几种类型的学生也才达到44.1%。由此可知,学生关于世界遗产的知识还是比较缺乏。

目前,云南有丽江古城、石林、三江并流、澄江化石地遗址等4项世界遗产。西南林业大学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因此专门设置了此问题,来考察学生对于周边世界遗产的了解程度。从统计结果(图4)来看,知道有4项世界遗产的学生仅占12.5%,其他三个选项的比例基本差不多。因此,学生对于周边的世界遗产了解得并不是很清楚。

3.课程获得的收获。学生希望从此课程中获得内容来看(图5),为了获得2个学分、世界遗产的相关知识、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以及获得旅游的信息的学生比重分别占到了20.8%、47.6%、18.9%、12.7%。因此,学生对此门课程的期望还是比较大的。

4.了解的世界遗产的途径。关于学生了解世界遗产的途径的调查中(图6),学生了解世界遗产主要是通过网络的占33.1%,通过电视、书籍和报刊等途径的学生比重都在15%~20%之间,通过广播的途径最小为5.2%,这与学生平时很少听广播有关。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学生通过课堂了解世界遗产知识的比重仅有8.9%。因此,学校要加强学生的世界遗产课堂教育。

另外,对学生课堂上喜欢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还是国外的世界遗产呢?以及哪种类型的世界遗产等,我也进行了调查。简而言之,遗产课程设置的内容以什么为主,较为符合学生意愿。其中大部分学生喜欢中国的世界遗产,大部分学生希望了解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与自然双重遗产等。因此,在教学的时候,着重从这几种类型的世界遗产展开,增加一些相应的内容,将学生的兴趣提高到最高点。

三、对于课程教学的探索

根据以上对学生的调查,有针对性地对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设置,并进一步改进教学实施过程。

1.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开设,旨在提高学生对世界遗产的认识,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的那种相依相存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世界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文化瑰宝和财富,从而增强学生对世界遗产的保护意识。同时,通过这门公选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遗产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趋势,深入理解世界遗产的价值与意义,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拓宽视野。把世界遗产知识和观念潜移默化到他们的专业知识中,有助于他们将来为我国的世界遗产事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另外,使学生拥有保护世界遗产的知识与能力。

2.课程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共分为八章,第一章世界遗产的基础知识;第二章世界文化遗产;第三章世界自然遗产;第四章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第五章文化景观;第六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七章濒危遗产;第八章世界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第一章侧重于世界遗产的基本知识,分类,世界遗产全球分布、中国世界遗产的特征、的世界遗产的来源世界遗产委员会、世界遗产的申报、目前世界遗产的研究现状,世界遗产存在的问题。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以及第六章等,侧重于各种类型遗产的概念,提名标准,保护世界遗产的意义。并分类型介绍相应的遗产,介绍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年代,所符合的提名标准,世界遗产委员会给予其的评价,再通过相关图片或相应的视频向学生介绍,使其加深印象。第七章介绍濒危遗产的概念内涵,成为濒危遗产的原因,以及向学生介绍如何保护濒危遗产。最后一章主要介绍当前世界遗产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诸多问题,讨论了世界遗产的管理、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3.课程教学实施。(1)通过播放相关类别的世界遗产的影像资料,如世界遗产在中国、美国Discovery频道拍摄的国外遗产地等,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之中。同时,将在国内外考察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包括自己收集的资料、撰写的文章和拍摄的图片、自己亲身考察的经历,以及实地考察成果应用于教学中,同时利用世界遗产知识的多元性,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情景教学的教学环境。(2)鉴于在上课的过程中,前面的学过的内容,后面涉及到的时候,再问学生,知道并不是很多,所以,每次上课之前对上节所学知识内容进行简单梳理,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每次在视频播放的过程中,遇到具有突出普遍意义的有遗产价值的内容稍作停顿,以问题的形式向学生发问,这样可以加深视频印象,不会看完就完了。(3)让学生多了解遗产的一些最新信息,让学生课下主动的去阅读一些关于世界遗产的书籍、文章以及浏览相关的网站,如世界遗产中心http://、中国世界遗产网http://等。

参考文献:

[1]黄江丽,王瑾,洪剑明.世界遗产教育在大学的实践模式探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4):68-72.

[2]陈红.国际理解视域下的世界遗产教育[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2,26(4):64-68.

[3]王旭晓.世界遗产教育的审美价值分析——兼论世界遗产教育成为美育课程的必要性[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7(1):1-5.

[4]黄江丽,王瑾,洪剑明.世界遗产教育在大学的实践模式探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4):68-72.

[5]马育倩,邸丛枝.我国世界遗产教育发展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8(6):82-85.

[6]胡海胜.高校世界遗产教育:意义、现状与对策[J].旅游论坛,2010,3(5):607-610.

[7]谭祖雪.《中国的“世界遗产”》课程教学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7,4(23):1-3.

第5篇:关于非遗文化的介绍范文

自西汉定都安以来,安在很一段时间里都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所在地,因此,在中国人的心中,安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称,更是一个精神上的故乡。

安往西,是汉代开疆拓土的主攻方向,是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最早的方向。安以西的道路,人们最容易想起的是伟大的丝绸之路,但实际上不仅限于此,还有政治之路、军事之路、文化之路等等。在这些道路上,两汉期间,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前赴后继,开拓奋进,将传奇持续不断、深入谱写。

自2012年6月至今,我们自西安出发,数次踏上往西的道路,追寻两汉英雄的遗踪,足迹遍布陕西、甘肃、新疆等地,当我们的足迹印在他们足迹之上的时候,我们领悟到了这样一种深刻:这些走在开创之路上的英雄们,他们的心中,既有对未知辽阔世界的渴望,又有着对故乡安的深深眷恋,他们将故乡先进的文化、文明的生活习惯带到了他们去过的地方,他们不仅仅是有着将天下收编为自己故乡的雄心壮志,而是,他们站在哪里,哪里就是故乡,他们埋在哪里,故乡就永远定格在哪里。

所以,安以西,还是故乡!

2

安,是最初的故乡。生活在今天的西安城,每转过一个街角,都可能与一段光荣不期而遇,对于初到者,常有一种略带晕眩的幸福感,久居之后,便领悟到这是一种日常。中国精神对每一个中国人心灵的润泽,在此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温柔,在日常生活的喧嚣和沉静之中,不知不觉就完成了传承。

西安城中心地带,自和平门至文昌门之间,有一处名叫下马陵的地方,是汉代思想家董仲舒的归葬之地,这位为汉代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形成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思想家,既有读书人兼济天下的理想和天真,又有某些儒家学者特有的狡黠,他一方面对汉武帝说君王的权力是上天赋予的,另一方面又想借“上天”来制约汉武帝,结果落寞而死。不过,汉武帝终究觉得董仲舒是有本事有贡献之人,因此,某日经过董仲舒的墓地,下马而行,以示尊重,下马陵名字即由此而来。在西安话里,“下马”二字与“蛤蟆”同音,所以几经流传,便被民间称作了蛤蟆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有“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蛤蟆陵下住”的句子,蛤蟆陵由此闻名遐迩。董仲舒墓如今在下马陵路干休所院子里面(关于董仲舒,本期有专文介绍)。

西安城南郭杜西北政法大学南校区里,有西汉酷吏代表人物之一张汤的墓冢遗址,张汤在历史上名声不太好,但实际上他不仅是西汉政治舞台上、也是中国法律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在西北政法大学校园里发现其墓,这是一种历史的机缘巧合。张汤一生所作所为,不为个人私利,彰显的恰恰是国家公共理性。史载张汤为官廉洁,死后薄葬,现经发掘,其墓果然不大,墓内几无陪葬物,今天张汤墓遗址旁,立有一座“廉亭”(关于张汤及两汉其他酷吏,本刊有专门的分析,请参看本期《透视两汉酷吏》一文)。

西安安区的杜陵和少陵,是西汉汉宣帝和他第一任皇后许平君的归葬之地,汉宣帝的少年时光在民间度过,此地曾是他经常游历之处,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曾在这一带居住,所以自号“杜陵布衣”、“少陵野老”。如今的杜陵,有大片树林,风景优美,尤其是秋天,落叶满地,是怀古抒怀的好去处(关于汉宣帝,本期《开疆拓土的帝王团队》一文有比较详细的介绍)。

在西安,汉代的遗迹其实还有很多,比如西安北郊的汉安城遗址便是,以后几期本刊将逐一介绍。

3

自西安出发西行,往西北方向前行大约40公里,到达陕西咸阳兴平市,这里有汉武帝的陵墓――茂陵。今天,广义上的茂陵,不仅仅指汉武帝的陵墓,还包括周边的一系列陪葬墓,比如卫青墓、霍去病墓、金日碑墓、李夫人墓等等(关于汉武帝及卫青、霍去病等人,本刊上期有专文介绍,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考阅读)。

从兴平市再往西行到宝鸡扶风县,扶风县城西的伏波村,是东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的归葬之地,今有马援墓留存。马援本是兴平人,但出于种种历史或现实的原因,现在陕西杨凌、扶风多地都在争“马援故里”的名号,其中的是非曲折,马援的第五十二代孙、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马正林教授在本期《马援故里刍议》一文中有详尽的介绍和考证。马援将军的事迹,本期《马援的选择》一文有详细介绍。

扶风县杏林镇太白乡浪店村,有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之墓,位于浪店村一条公路旁,夹于民居之间。班固墓规模不大,2013年5月笔者去时,了解到班固墓刚由后人培完新土,乍一看像是一座新坟,除墓前有一块文物保护碑之外,并无其他任何保护措施。

陕西咸阳武功县,有苏武纪念馆,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者、西汉外交家苏武而建的,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十九年,然持汉节不失,他的精神,已经成为我们民族伟大精神资源的一部分(关于苏武,本刊上期有专文介绍)。

咸阳市往北方向的淳化县,是汉代遗迹颇多的一处地方。淳化县铁王乡有汉武帝的避暑行宫甘泉宫遗址和汉武帝的妃子钩弋夫人的陵墓汉云陵。汉武帝一生多次来到甘泉宫,在此避暑、接见外国使者、处理重大军机要务等。晚年时期,汉武帝为了避免“巫蛊之祸”的惨剧再度发生以及防止他死后母后,把年幼的刘弗陵(即后来的汉昭帝)立为太子之时,在甘泉宫赐死了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葬于甘泉宫附近,汉昭帝继位后,为母亲修建了汉云陵。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但也反映出了汉武帝的公共理性,读来让人百感交集。

在陕西探访汉代遗迹,笔者有这样一个发现,除汉武帝的茂陵等处保护得比较好之外,其他遗迹的保护都不是很到位,比如马援墓、班固墓等皆如此。究其原因,或许由于陕西历史太丰富了,历史遗迹太多了,保护不过来所致。

4

甘肃,是汉朝往西开拓的重要地区,汉朝正是在拿下河西走廊,在此设立河西四郡之后,从根本上扭转了汉匈战争被动的局面,而领兵打下河西走廊的,正是汉武时期杰出的将军霍去病。据传,霍去病在拿下酒泉之后,将汉武帝赏赐给自己的美酒倒入一眼泉水中,与众将士痛饮,这便是酒泉名字之由来。今天在酒泉市内有“西汉酒泉胜迹公园”,公园内有霍去病征匈奴群雕。山丹军马场,也是在霍去病打下河西走廊后,汉政府在此养军马而建立起来的,至今还是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军马场(关于酒泉胜迹公园和山丹军马场,本刊上期有专文介绍)。

西汉时期,甘肃天水出了两位著名的将军,一位是李广,另一位是赵充国。李广是今天天水市人,至今天水市内还有一条“飞将巷”,传说李广出生于此。天水还有李广墓,不过是一个衣冠冢。在李广墓祠里,笔者看到诗人赵立坤写的名为《李广》的一首诗:“挽弓飞将守城头,听惯胡儿喝马牛。壮志无非图报国,雄心岂只为封侯”。意思是千百年来人们过于纠结“李广难封”这件事情,而忽视了李广作为一名军人,一直为国征战这样一个基本事实,相比前者,后者更值得赞美。笔者欣赏这样的见解,觉得理应如此理解李广将军。

甘肃天水市下辖的清水县,是著名屯田大将赵充国的故里。赵充国是军事家,又是政治家,他在今天青海的河湟地区屯田,而不是一味地对反叛的羌人进行镇压,为汉朝处理与“四夷”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政治经验。清水县是一个偏远、美丽、有些落后的地区,县城有赵充国陵园,是当地百姓休闲的一个好场所。我们在清水县城见到过一座天主教堂,这不是我们第一次在如此偏远地区看见教堂,但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外表是颇为时尚的橘红色,一层开着几间商铺,其中一间卷闸门半卷,招牌上书有“鲜蛋直销”几个大字,两名妇女正在门口卖鸡蛋。此情此景,让笔者忍俊不禁,同时又感慨中华文明的包容之处,任何外来文明到中国后,都会被加以改造,为我所用,最终成为自身文明的一部分。汉朝也正是由于自身文明的这种包容性和开放性,才得以席卷天下,建立起帝国的(关于李广、赵充国两位将军及其遗迹,本刊上期有专文介绍)。

自安往西,到达甘肃河西走廊后,历史画卷与眼前的绵延祁连、千里戈壁交相辉映,金戈铁马之声,犹依稀可闻,有一股强大的吸引力,吸引着我们继续往前走。

5

于是,便到了昔日之西域、今日之新疆。其实古代之西域范围远大于现在的新疆。辽阔的大地之上,我们看到了这些矗立着的、高大的身影。

在美丽的巴里坤草原和巴里坤湖畔之上,我们看到了东汉时期窦固、窦宪两位将军的身影。东汉时期,中原地区与西域有“三通三绝”,窦固、窦宪正是一通西域、再通西域的关键人物,汉明帝时期,窦固在巴里坤,击败匈奴,拉开了东汉重新治理西域的序幕。汉和帝时期,窦宪领兵,在西域等地彻底击败了匈奴。窦固与窦宪,这两位永败匈奴的将军,今天人们了解得并不多,因此有必要拉近历史的焦距,让他们的身影离我们更近一些(本期有专文介绍窦固、窦宪两位将军)。

在喀什疏勒县,我们看到了西汉著名外交家张骞的身影。张骞是通西域的第一人,也是丝绸之路最早的开拓者。今天喀什疏勒建有张骞公园,内有张骞纪念馆。我们曾去陕西城固县张骞故里拜谒过张骞墓,这次在新疆见到这座张骞纪念馆,感觉完整地经历了一段历史,有了一番完满的感受(关于张骞及其遗迹,本刊上期有专文介绍)。

在喀什市区,我们看到了东汉班超的身影。自跟随窦固出征西域以来,班超在西域活动斗争了三十多年,为西域内附于东汉,立下了盖世之功。班超之所以能在西域艰苦卓绝斗争几十年,来自于他对祖国的坚定信仰,晚年时,他深感自己体力精力不济,担心无法胜任在西域的工作,为了西域的治久安,同时他又深深怀念着阔别三十多年的故乡,因此他上书朝廷,请求回去,哪怕不回到安、洛阳,只是进到玉门关内也行。笔者读班超这封上书,被深深感动。最终,朝廷准许了班超的请求,班超回中原后不久就去世了,葬于洛阳,其墓位于今洛阳孟津县朝阳镇张阳村西北的麦田之中。新疆人民并没有忘记班超,班超在西域斗争的主要根据地盘橐城,至今遗迹犹存,当地政府正以此为基础,修建班超纪念公园(关于班超及班超纪念公园,本期有专文介绍)。

我们还看到了汉代烽燧的身影,在新疆库车,我们参观的克孜尔尕哈烽燧,是至今保存比较完好的汉代烽燧。所谓烽燧,夜里点火为烽,白天放烟为燧,烽火狼烟一起,警报一路传递下去,从西域直达安城,它作为汉代的警报系统,是城体系向西的延伸(关于汉代烽燧,本刊上期有专文介绍)。

在新疆,我们看到的还有很多,比如西域各国的遗迹,本刊上期已有文章介绍,又比如丰富的资源、今天为祖国的伟大复兴正在奋斗的人们,这些奋斗者,他们是张骞、班超精神的继承者,为祖国的安定统一,奉献着自己。在以后的几期杂志里,我们会将新疆的资源和新疆的建设者一一介绍给读者。

6

第6篇:关于非遗文化的介绍范文

命题人可能要求考生写介绍某一地点及其历史的邮件或回信、介绍家乡或旅游景点的发言稿、介绍历史文化的活动贴、报刊中“地理与历史”栏目的约稿信等,这些都需介绍地理与历史及其相关内容。

二、常用短语

1. be located in/lie in位于

2. consist of/ be made up of由……组成

3. with/cover/have an area of...占地(面积)……

4. with/have a history of...有……的历史

5. have/with a population of...有……的人口

6. be rich/abundant in在……方面很丰富

7. study Chinese history学习中国历史

8. had its origins in; originated from/with起源于

9. protect cultural relics/heritage保护文化遗产

10. the brilliant history and culture灿烂的历史文化

11. a country with an ancient civilization一个文明古国

12. learn about our national culture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

13. natural and tourism resources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

14. historical site; places of historic interest古迹,历史遗迹

15. be famous for its history of civilization以其文明的历史而著称

16. be considered(as/to be)a country with a long history被认为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

三、套用句式

1. China, covering an area of 9, 600, 000 square kilometers, has a population of 1.3 billion, consisting of 56 nationalities.中国有着960万平方千米的面积和13亿人口,由56个民族组成。

2. As a country with an ancient civilization, China has a brilliant history of 5000 years and rich culture. 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中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3. There are many historical sites and cultural relics in China, which are well protected by Chinese people who are hard-working and brave. 在中国,有着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这些一直都被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好好保护着。

4. As is known to all, Dan Xia Mountain is not only famous for its Dan Xia landform, but also rich in biological resources. 众所周知,丹霞山不仅以其丹霞地貌闻名,还蕴含丰富的生物资源。

5. Both the traffic and accommodation here are very convenient and every year hundreds of tourists from home and abroad come here for a visit. 这里的交通和住宿都很方便,每年成百上千的来自国内外的游客都来这里旅游。

6. Sydney, the largest city in Australia, has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among which the Opera House is well-known all over the world. 悉尼是澳大利亚最大城市。有许多名胜古迹,其中悉尼歌剧院闻名于世。

四、习作修改(做短文改错,背经典范文)

Ladies and Gentlemen,

Welcome to Guangdong Province. I’m Wang Hong, your guide. Guangdong Province, also called Yue for short, with a long history and is known for the saying,“Don’t hesitate to have meals here.”Locating by the South Sea in the southeast part of mainland China, it has quite a few island off its coastline which has the total length of 3,368 kilometres. Known for a fruit king, Guangdong is famous for bananas, sugar cane, lychees or pineapples.

It is also one of most developed industrial provinces in South China, with conveniently transportation both on land and water. They has several special economic zones and such as Shenzhen and Zhuhai.

Finally, I sincerely hope you will enjoy yourselves here.

五、课堂练习

假如你是李华,你的美国朋友Chris对中国的地理和历史非常感兴趣,特来信请你为他作介绍。现请你给他写封回信,介绍中国的概况。内容包括:

1. 中国的地理及概况。

2. 中国的历史及其历史遗迹。

3. 邀请他来中国游玩或学习。

注意:1. 词数100左右。

2. 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3. 开头与结语已为你写好。

Dear Chris,

I am glad that you are very interested in Chinese history and geography. Let me introduce China to you now.

...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coming.

Yours,

Li Hua

[写作指导]

第一步,认真审题,明确要求。

体裁:回信。

人称:第一、三人称。

时态:一般现在时。

要点:先谈谈中国的地理及概况;再谈中国的历史及其历史遗迹;最后邀请他来中国游玩或学习。

第二步,列出要点,拓展思路。

1. 简介中国地理及其概况:地理位置、面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国)、首都、人口、民族、地理特色等。(key words: capital,be located in, cover an area of... square kilometers, has a population of..., consisting of ...nationalities)

2. 简介中国历史及其遗迹:文明古国、五千年历史、历史遗址、文化遗产等。(key words: a country with an ancient civilization, has a history of..., historical sites and cultural relics, the Great Wall)

3. 邀请朋友来中国游玩或学习:学习中国历史、了解中国文化、了解民族精神等。(key words: study Chinese history, learn about our national culture)

第三步,增加细节,变点成句。

要点1. 我的祖国,中国(首都北京),坐落于亚洲东部。中国有着960万平方千米的面积和13亿人口,由56个民族组成。

要点2. 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中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在中国,有着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这些一直都被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好好保护着。就像长城,就是世界上七大奇迹之一。

要点3. 如果你(指朋友)来到中国,你可以学习中国的历史,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相信你一定会爱上中国的。

第四步,连句成篇,工整誊写。

六、课外作业

假如你是李华,你的美国朋友Chris将于下个月到你的家乡游玩,请用英文给他写封邮件,介绍你家乡的一个旅游景点,内容包括:

1. 该景点的地理及概况。

2. 该景点的历史与特色。

3. 该景点的气候与交通。

注意:1. 词数100左右。

2. 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3. 开头与结语已为你写好。

Dear Chris,

I am glad that you will come to China to visit my hometown next month. You have made a wise choice. Let me introduce one of the famous tourist sites to you.

I am sure you will enjoy yourself here and look forward to seeing you very soon.

Yours,

Li Hua

参考答案与范文

四、习作修改

本文是一份导游发言稿,为游客介绍了广东省的地理与历史、特色与现状。

1. withhas 因此处需有动词与后面的is known for作并列谓语,故用has a long history。

2. LocatingLocated 这里是located by ...作状语,故改成located。

3. islandislands 此处island前有a few 修饰,故用复数islands。

4. the a 这里是指总体长度,故用a total length of..., 无需特指,故改成a。

5. foras 这里指广东作为水果王国闻名,故用 known as作状语,故改成as。

6. orand 此处是四种水果的并列举例,故用and。

7. 在most developed前加上the 构成最高级。

8. convenientlyconvenient 修饰名词transportation用形容词。

9. TheyIt 指代Guangdong Province,故改成it。

10. 去掉and 因such as...是举例,并非与前面并列,所以去掉and。

五、课堂练习

Dear Chris,

I am glad that you are very interested in Chinese history and geography. Let me introduce China to you now.

My motherland, China, whose capital is Beijing, is located in the east of Asia. It covers an area of 9, 600,000 square kilometers and has a population of 1.3 billion, consisting of 56 nationalities.

As a country with an ancient civilization, China has a brilliant history of 5000 years and rich culture. There are many historical sites and cultural relics in China, which are well protected by Chinese people who are hard-working and brave. For example, the Great Wall is one of the seven wonders in the world.

If you come to China, you may study Chinese history and learn about our national culture. I am sure you will love China.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coming.

Yours,

Li Hua

六、课外作业

Dear Chris,

I am glad that you will come to China to visit my hometown next month. You have made a wise choice. Let me introduce one of the famous tourist sites to you.

Dan Xia Mountain, which is about 280 kilometers away from Guangzhou, is located in the north of my hometown, Shaoguan city. With an area of 215 square kilometers, Dan Xia Mountain is listed the top of all of the mountains in Guangdong. It has a history of over 1400 years, with a population of 170,000. As we all know, Dan Xia Mountain is not only famous for its Dan Xia landform, but also rich in biological resources.

Since it’s hot in summer and cold in winter on Dan Xia Mountain, you’d better go there in autumn. Besides, both the traffic and accommodation there are very convenient. Every year hundreds of tourists from home and abroad come to Dan Xia Mountain for a visit.

I am sure you will enjoy yourself here and look forward to seeing you very soon.

Yours,

第7篇:关于非遗文化的介绍范文

关键词:遗传学 教学改革 生物教学

遗传学是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如何编好这部分教材,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传授遗传学知识,是许多生物学教育工作者致力于探索的课题。本文拟结合近期的教学实践和对几本较新版的美国高中生物教材的初步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新编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遗传学部分编写的一些想法。

一、教材体系的编排

现行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第五章讲授《遗传和变异》。首先讲述现代分子遗传学的基础知识,即基因的本质、复制和表达,然后介绍孟德尔的经典遗传学工作,即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用现代遗传学理论分析这两个遗传规律的实质。有人对这种编排体系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应该参照高等学校教材《遗传学》的编写顺序,遵循遗传学的发展史,先介绍孟德尔的经典遗传学,再讲述现代分子遗传学,这样才更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了解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性思维的能力。

中学生物教学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许多方面与大学教学不同。大学教育培养的是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在大学里,《遗传学》专业课常常开设一年的时间,讲授的内容非常深。而高中生物必修课是为高中生将来就业或继续深造打基础的,讲述的是最基本的生物学知识。遗传学的内容作为高中生物课的一个组成部分,所占课时数非常有限,一般只讲授十几个课时。因此,我们在考虑教材体系的编排时,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的要求和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按最有利于学生有效地获取知识的方式进行教材体系的编排。ト绻教材先讲述孟德尔的工作,用孟德尔假设的“遗传因子”来解释遗传规律,那么在讲述了基因的本质之后,还得用现代遗传学的“基因”概念从分子水平再次进行解释,才能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迄今为止人们所获得的对遗传规律实质的认识。但是第二次的解释由于受课时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在问题的实质上比第一次解释得更深刻,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知识的简单重复。现行教材在揭示遗传规律的实质时,因为已经有了现代分子遗传学的知识做基础,所以给学生介绍的是这一领域的许多科学家多年来研究成果的经验总结,为学生高效地获取前人智慧的精华创造了条件。

由此可见,新编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遗传学部分的内容编排还是应该以现行高中生物必修教材的体系为基本框架,在新颁布的高中生物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做适当的改革和调整,不宜做大的改动。

二、教材内容的选取

教材内容的选取是否适当,是影响教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部高质量的教材,其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符合教学大纲规定的各项要求,适应培养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类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在确定高中生物必修教材的内容时,需要考虑下面几个问题。

(一)教材内容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把科学性和思想性更好地统一起来

思想教育切忌空谈泛论、牵强附会和简单说教,而应渗透在具体的教材内容中,结合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讲述,认真地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例如,现行教材在讲述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时,介绍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这个实验有力地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美中不足的是,它在证明染色体的另一个重要组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上,似乎显得说服力不够。如果新编教材从论证是否两个方面来说明问题,必将有助于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和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的掌握。又如,我国在遗传育种方面硕果累累,如果在教材中多介绍一些我国科研人员的工作,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很有好处的。

(二)从21世纪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出发,认真选取传统的和现代的生物科学基础知识

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开设的一门学科类基础课程,因此,新编高中生物必修教材在精选基础知识时,应该适当充实一些有关生物科学新进展的内容。美国教材比较注意知识的更新,以遗传学部分为例,《现代生物学》中介绍了“人类遗传学”、“基因表达的调控”、“人工育种”和“基因操作”。《生物学》和《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中都介绍了“基因表达的调控”、“人类遗传病”和“遗传工程”,这些内容都是近些年来生物科学前沿领域取得的新成果。根据我国普通高中生物必修课设置的情况,新内容不宜增加得太多,应该精选一些与学生将来参加现代生产和进入现代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知识。例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改善人口质量,人口质量的改善要从胚胎时期抓起,胚胎时期的遗传病诊断和治疗是贯彻我国的优生政策、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新编教材的遗传学部分应该像高中生物教学大纲的规定那样,增加“人类遗传病和优生”的内容。

第8篇:关于非遗文化的介绍范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开放性定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heritage)又被译为“无形文化遗产”,就教科文组织的定义,它是指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集体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依据,包括所有形式的传统、大众或民间文化。它们作为其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准则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它方式口头相传。其形式有:口头作品、习俗、语言、音乐、舞蹈、礼仪、庆典、传统医术和药典、饮食文化及所有与物质文化(比如工具和聚居地)相关的特殊技艺。

1972年l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第l7届会议,会议通过了世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公约把对人类有整体特殊意义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及自然风光和文化及自然景观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尽管在对文化遗产进行遴选的标准条款中,有几条完全能够涵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如“为一种文化传统或一种目前尚存活或业已消失的文明提供一个独一无二的或至少是非凡的证明”、“与事件或现有传统,与思想或信仰,或与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的艺术作品和文学作品,有直接或有形的联系”等,但该公约对“文化遗产”的内容阐释显然却只针对有形文化遗产,并主要集中于建筑、古迹和遗址。同样,世界遗产委员会此后几十年间的活动范畴也都始终未将无形文化遗产纳入。可见,虽然隐约涉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该公约的制定与执行却都严格限定在有形文化遗产的范畴内。因此在1972年世界遗产公约获得通过之后,一部分会员国便立即发出了制订关于民间传统文化及非物质遗产诸多方面国际标准文件的倡议。在此前后,保护无形文化遗产的倡议和举措已在一些国家提出并开展起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在《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杰作》的评定中提出了两个概念范畴:文化空间(cultural space)和文化表达形(forms of popular and traditional expression)。前者指大众和传统文化集中出现或在某段特定时期内频繁发生的的场所,后者则指音乐、舞蹈、仪式、习俗、手工艺、建筑术及其他传统、大众文化的具体形态。进一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列为以下五个领域:(1)口头传统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同时《公约》还对“保护”及其工程流程作出了以下说明:“保护”是指采取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承传(主要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由此可以看出,在可操作性的层面上对定义进行了更为抽象的概括,同时在概念框架上作出了具体的逐项分解,其涵盖范畴通过“代表作”的具体案例则更易于把握。

随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浪潮的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1989年l1月通过了“关于对传统文化和民间传说保护的倡议”,在无形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迈出了第一步。虽然它针对范围有限,但却是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第一份正式官方文件,其中对相关概念的定义及其保护举措的诸种建议为日后一系列的保护行动定下了主基调,并直接影响了我们当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与分类。在1989年这份倡议提出后,从1995年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便正式以它为标准,分地区、分阶段地进行无形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并最终于1999年将各地区的普查结果汇总,制成了全球范围的调查报告。基于同样思想,教科文组织在1997年l1月召开的第29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一项关于建立一个国际鉴别的决议。与此相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委会于第154次会议指出,由于“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是不可分的,因此在以后的鉴别中,在“口头遗产”的后面将加上“非物质”的限定。接着,执委会在155次会议上制定了关于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优秀作品的评审规则。其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0年6月正式设立 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杰作名录》项目,于2001年5月公布了首批入选名单。

“中国之最”背后的坦荡申报路途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共有166项入选该名录,中国以总数26项名列第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日前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其中包括中国申报的端午节等22个项目,加上此前入选的昆曲、古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和蒙古族长调民歌,中国现已拥有26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位居世界第一。此外,阿根廷和乌拉圭联合申报的“探戈”、日本的阿伊努族舞蹈、韩国的“羌羌水月来舞”等也入选新一批世界非遗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开幕,据悉,今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改变“非遗”申报规则后的第一年。此前“申遗”每两年举行一次,每个国家只能申报一项。根据2003年10月17日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规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设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两个名录,从今年开始申报每年举行一次,数量也不再受限制。中国为世界创造了丰富多彩、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世界文化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最新列入名录的22个中国项目: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其中,“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最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每个国家每次只能申报1项,根据各国的建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过讨论,修改为多项申报。对于中国这样的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和多民族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国来说,无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要把握这样的机会,需要申报工作的严谨和有序。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如果在正式申报后未被通过,此后4年就不能申报,这就要求所有申报项目必须有充分的理由说服评委。22个项目能够一举通过并非偶然,其背后凝聚了文化部门的领导、专家和各级保护工作者大量的心血。

这次评审报批工作除了严格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要求的,项目必须具有杰出性、代表性和有重大影响之外,还充分考虑到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特点,对少数民族的项目予以重点关注,积极动员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全力以赴,大力配合;其次,对于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的项目有所倾斜,妈祖信俗、广东粤剧等既出于此考虑;最后是,对于关系到国家文化安全,与周边国家共同享有的项目予以重点考虑,例如中国书法、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等,秉着肃清“源”与“流”的关系,进行申报。

申报工作是枯燥的材料准备工作,既要求申报工作人员与“非遗”项目持有人进行沟通,充分尊重申报主体;又要在材料上严格把关。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理论研究室主任罗微博士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申报程序首先是“预审”,在这一过程之前,要先经过全国专家委员的4至5轮讨论决定,之后是资料准备和提交。材料必须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准备,例如项目简介文字要严格控制在200字以内。“紧张的时候,常常是白天黑夜连着干。”“预审”之后,还会需要提交补充材料,这就要协调各地,及时提供资料,请各省区专家审议、撰写、翻译, “时间短,有时需要连看五六个片子,一连讨论五六场。”

此次入选的一些项目并非都是独立的申报保护主体。据湖北省“非遗”中心主任江清和介绍,这次申报 的“端午节”,由湖北秭归县 “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西塞神舟会”及湖南汨罗市“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4个社区构成保护主体,申报材料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协调指导湖北省完成了三省四地的联合“打包”工作后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年的努力和期待有了可喜的结果。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目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已列入国务院立法计划。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立法进程和地方性法规的建设的同时争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早日出台,并鼓励各省市出台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或专项保护法规,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第9篇:关于非遗文化的介绍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教学;改进

一、引言

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不断提高学生探究生物世界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二、 高中生物中遗传与变异的教学意义

“生物遗传与变异”是高中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主要向学生介绍了生物遗传和变异相关的知识,还向学生介绍了现代社会中我们如何进行优生优育,从而对人口增长进行有效控制,进而不断提高人口质量。生物遗传与变异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中之重,其所包含的知识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它生物知识的基础。通过生物遗传与变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正处于青春期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三、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教学现状简析

1、 教学方式无法适应教改和学生认知规律的要求

受到传统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思维的影响,一些高中生物教师依然把知识灌输以及学生背诵知识点视为教学的重点,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幅下降,其本应有的学科思维得不到锻炼,逐渐消失;通常情况下,课堂教学氛围也是十分沉闷。一些生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先向学生介绍一下生物遗传与变异的概念,然后再向学生介绍课本中的有关案例,之后就是进行知识点的勾划,最后让学生进行背诵记忆,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科学习方法和科学素养的提高都非常不利。

2、 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完善的教学体系通常会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但是许多高中生物教师很难做到这一点。通常情况下,教学效果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般只会关心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忽略了其它方面的评估,如学生的思维能力、近期的学习效果、此次进步的幅度等等,这样会对许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一定的打击,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思维能力以及激发探索遗传与变异世界的热情。

四、 改进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教学方法探析

1、 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教学中,教师应该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我们可以说,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进行不断选择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常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对象,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在教授遗传与变异内容时,要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明白兴趣才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生物教师也应该通过深入调查,进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针对不同的学生,通过提供适当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得到一定的提高。例如,在学习与遗传因子结构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人体DNA中的奇妙世界,然后通过一定的讲解,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制作简易的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让学生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可以凭着自己的意愿对DNA中的核苷酸进行排序。如此,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遗传因子结构的认识,也可以提高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

2、 引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就究式教学模式引入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教学中,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所暴露的问题。例如,在学习与染色体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些与染色体以及遗传因子有关的知识,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一些生物学中存在的常见现象,如可以让学生探究“为什么父亲所患有的遗传病只能传给儿子”、“为什么会出现隔代遗传的现象”等,通过探究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让学生在本质上理解所学知识

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进而不断提高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例如在学习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从孟德尔的实验数据先得出分离定律的内容:用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高茎和矮茎)杂交,子一代全为显性性状(高茎),子一代在自交得到的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其次,带领学生一起总结它的运用,如何来判断显隐性:第一是用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和亲本杂交,如果后代只有一种性状,则此性状为显性;第二,用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如果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性状为显性。又如利用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的特征可以推出双亲均为杂合子。而子代性状分离比例为1:1时,则双亲为测交类型,即一方是杂合子一方为隐性纯合子。而自由组合定律是针对两对以上的性状。规律为:有n对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杂合子亲本自交结果,产生的配子类型有2n种,子代基因型有3n种,子代表现型比例为(3:1)的n次方等等。掌握了这些规律之后,再教给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和方法。这样可以极高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能力,对教学效果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为了有效应对传统教学评价中存在的弊端,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全面评价,每次考试结束之后,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的分数对全体学生进行排名,而且要针对学生的最近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在某些方面取得进步的学生要予以肯定,对其不足的地方要予以指出,不可以仅仅根据考试分数对学生一概而论。不论是高分还是低分,教师都应该对学生进行应有的鼓励和支持。

五、 结语

总的来说,在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教学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善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及时解决。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相应地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方式的突破,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耿璐璐.打造个性化课程 呈现多样化课堂――例谈高中生物教材重构的几点原则[J]. 中学生物学 2013年10期

[2] 陈泰.高中生物课堂学生参与“教”的策略[J].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3年06期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