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范文

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标准精选(九篇)

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标准

第1篇: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范文

nZEB(NET ZERO ENERGY BUILDING)国际社会普遍用的词,这个词有意思,净零能耗建筑,也可以叫近零能耗建筑(NEARLY ZERO ENERGY BUILDING),英文和中文正好一样。现在全球是什么阶段呢,迈向零能耗的阶段(TOWARD TO NZEB),迈向多少年?可能是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或者更远。

近零能耗是大家普遍认同的目前发展的主要阶段,比如说欧盟提出来的20-20-20,欧盟成员国2020年的时候所有新建建筑要达到近零能耗,近零能耗有什么样的表现形式呢?今天我们谈的是被动房,大家听得很多,还有主动房,我们今天所要讲的近零建筑,实际上是国际社会特别是欧盟比较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我们现在从事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或者德国讲被动房是近零能耗建筑的一个体系或者说是一种表现方式。

下面我将分三个方面来详细讲解nZEB。

一、nZEB发展背景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 2020年欧盟不同国家实现近零能耗的目标,其中有的国家,像挪威执行的是被动房的标准,但是有的国家并不是,像丹麦比2006年降低75%就是近零能耗。这就是欧盟在EPBD规定下实现了2020年的具体目标。

表1 欧盟政策-EPBD下各国建筑节能发展目标

就在不久前,美国能源部正式颁布了美国零能耗、零能耗住区和零能耗建筑群的定义,美国提出,在2030年联邦新建建筑都要达到净零能耗(表2)。

表3 韩国计划到2020减少建筑行业26.9 % 的温室气体排放,2025年实现零能耗住宅

再看看近邻韩国(表3),韩国在吸收欧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到2025年要达到零能耗的住宅,分三个步聚实施。

关于零能耗各个国家的定义是不同的,称呼也不完全一样,我们展现出来的是它的内涵。比如说供暖、供冷、照明、热水、家用电器算不算?可能不同的国家在发展零能耗过程当中不完全一致,说明什么?说明虽然是全球的发展方向,但是实际上各个国家出于国情的不同,发展的标准也不一样,实际上定义也不完全一致。

图1 IEA-全球净零能耗建筑地图

图1是国际能源组织IEA提出在全球过去十年里零能耗建筑主要发展的一个分布图,可以看到基本上都是北半球,而且纬度越高占比越多,也就是说以供暖为主的零能耗实施项目非常多,赤道附近供暖就没有了,主要以制冷为主。

二、nZEB典型工程分析

前面我讲的发展背景实际上也是要表达一层意思,全球各个国家都在根据自己发展的计划来制定零能耗、近零能耗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反过来也给我们提出一些思考和提示,下面我结合几个工程介绍一下他们是怎么实现零能耗和近零能耗的。

图2 美国可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零能耗办公楼

图2是美国非常推崇的可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这个实验室投资103万美元,将近六个亿人民币建设的零能耗办公楼。

通常去过美国都知道,美国建筑形式一般来讲都是比较低层、大体量,但是为了采光、通风,把建筑分成了前后两段。除了被动技术,主动技术也很多,包括光伏、地源热泵、置换通风都是实现零能耗的手段,这幢大楼在丹佛的附近,很多人看过,非常著名,是美国在能源部支持下的典型的示范工程。

表5

它是怎么实现的?表5中可以看到美国目前既有办公建筑能耗是300千瓦小时/平米,通过执行节能规范达到150千瓦小时/平米,在节能标准基础上通过高性能办公建筑的设计又减一半,达到75千瓦小时/平米,75千瓦小时/平米是包括他们所有耗电,包含供暖供冷照明、电器办公设备等,余下75千瓦小时/平米靠的是现场的可再生能源节能手段来实现。

图3 韩国建设科学研究院-零能耗高层居住建筑

另外再讲讲韩国,图3是一幢韩国的住宅楼,也是在学习借鉴欧洲经验的基础上,近几年开发的一座高层零碳住宅。

韩国采用的一些技术其实和我们讲的被动式超低能耗技术的体系可以说基本一致,不过称呼不同,只是叫零碳或者叫零能耗住宅。

表6

我们从表6看它是如何实现的。第一步就是和现有的居住项目相比,通过被动式建筑技术节约87%的供暖能源,插座是很难减的,因为家庭的各种电器,微波炉、烤箱、照明或者电视,这些都是要耗电的。然后,再通过现在的可再生能源再降低70%的电,就达到了零碳的高层住宅。最后的结果是热消耗15千瓦小时/平米,电消耗8千瓦小时/平米。可能有很多人并不知道我们现在家庭的耗电量耗能量是多少,我可以告诉大家一个数据,采暖耗热量这一项平均来讲在100千瓦小时/平米,中国家庭耗电量是30千瓦小时/平米,有了我们的数据对比,才会对达到15千瓦小时/平米,达到8千瓦小时/平米有一定对比概念。

图4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近零能耗办公楼

当然我也讲讲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近零能耗办公楼,我不讲它的技术途径,只讲最后的数值,它的能耗指标是什么?全年供热、制冷和照明电耗,一共是25千瓦小时/平米,而在北京,普通写字楼是100千瓦小时/平米,这是耗电,不包括耗热,因为在北京是集中供热为主。对比一下25千瓦小时/平米,也就是说比普通办公楼要节省80%至90%。简单来讲,就是冬天不用化石能源供暖,也就是既不用燃煤,也不用燃气。夏天比普通建筑的空调能耗降低50%,靠什么降低50%呢?主要是靠太阳能制冷降低50%。照明能耗相对一般建筑要降低75%。

最后讲一下德国的被动式建筑,秦皇岛“在水一方”项目采用的是德国被动房标准,它对于室内环境有明确的要求:冬季供暖温度要达到20℃;夏季供冷温度要到25℃;新风量是每人30立方米/小时。在能耗方面,供暖需求≤ 15kWh/(m2・a)或热负荷≤ 10W /m2;当采用空调时,对供冷需求的要求与供暖需求一致;建筑一次能源用量≤120 kWh/(m?a);气密性必须满足N50≤0.6,即在室内外压差50Pa的条件下,每小时的换气次数不得超过0.6次;超温频率≤10%(25℃)。

表7 中国标准与德国被动房屋的对比

在过去几年里,我们有很多人对它的理解是不正确或者是不全面的。首先,比如说我们讲供暖需求不是供暖能耗,供暖需求15千瓦/小时,不是我们讲的供暖能耗。第二,就是我们的理解的一次能源能耗120千瓦小时/ 平米,是基于德国的一次能源转换系数得到的。我们河北省,乃至华北、东北,我们一次能源转换系数跟德国不一样。简单来讲,我们发电不可能跟德国的发电转化效率是一样的。前一段时期,我们在制订《中国被动式超低能耗技术导则》的时候,住建部组织专家讨论的时候,为这个问题争议很长时间,因为我们国家发改委没有公布的一次转换系数。最后,还有超温频率,何为超温频率呢?有供暖没有空调只有夏天有超温频率,有空调没供暖是冬天的超温频率,如果有空调有供暖没有超温频率。

前面所讲的每个指标都是德国被动房研究所过去几十年研究、应用、完善的过程,但是我们的理解一定要全面、正确,包括面积。他讲的每年每平米是什么面积?是建筑面积还是使用面积或者是套用面积。中国的标准这个面积是什么面积?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平均差了0.8,需要认真思考。

图5 德国被动房主要技术措施

当然被动房主要的技术是经典的,五大理念很好理解,但五大理念加上一条,就是人的行为。技术上的问题我们都可以解决,但是生活习惯,人的行为要有所改变。实践告诉我们,由于我们过去的生活习惯,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会给我们的被动房居住、使用带来变化,因此,在中国五大理念还要加上一个生活习惯或者叫人们的行为。

表8 零能耗分析图

根据我们在国内或者全球做过的零能耗的研究,得出来这张图,不管零能耗建筑或者是近零能耗建筑,基本途径就是要把全年的能耗指标通过被动和主动技术降在80千瓦小时/平米以下,全球各国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只有达到这个标准之后,才有可能采用可再生能源等技术实现零能耗。

通过各个国家在过去这么多年开展近零能耗建筑,当然也包括被动式建筑,我们可以看到基本上它的技术途径就是五项:一是准确的建筑负荷及能耗预测,普通的建筑可以算不准,如果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算不准,就会出现风险,就出现能耗过大,大马拉小车,所以必须要准确的进行计算;二是被动式建筑设计降低负荷,不管什么类型首先要把需求降下来我用一个词叫“最大限度”地降低需求,或者是“极大可能”地降低需求,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想实现近零能耗不太可能;三是高性能建筑能源系统;四是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设计,其实要想实现近零能耗或者零能耗,可再生能源仍然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说很多地方政府在本地区推被动式建筑,无非就是对常规能源不依赖,减少燃烧和污染。包括京津冀地区、山东、河南都是一样。也就是说不依赖传统的以燃烧为主的供热方式;五是零能耗监控、调试、运行策略,目前这点我们中国做得很不到位,做完了项目都没有调试,大家都有体会,在我们建设程序里面没有既没有预算,也没有时间,也没有人力。

三、我国发展nZEB的思考

前面讲完了,我们看看怎么促进近零能耗建筑的发展呢?

第一,要统一定义,设定中长期发展目标。我们要有准确的定义,欧盟也在定义,刚才说不久前美国能源部公布了美国的定义,住建部即将颁布的《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导则》有定义,明年我们还要启动中国国家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都会对它进行准确定义。

第二,大幅度提升节能产品和设备的性能,我们可以看,这是我们和德国和比利时的对比,在很多方法上我们还差得很远。

第三,可再生能源+HVAC系统能效提升。表10是NREL做的全球过去20年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路线图,实际上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可再生能源的价格一直在下降。

第四,既有示范建筑的后续监测、评估和持续改进。今天我们建设的示范项目,建造完成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因为在我们过去没有这样的成功经验,行或者不行要靠数据说话,好或者不好不能由自己说了算,要有第三方的评价,要有全年的数据评价,否则就只是停留在理念、停留在别人的经验之上。

第五,通过市场竞争和扩大规模,提升性价比。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我们发展近零能耗建筑,相关的产品设备要不断的进行改造和提升,改造提升靠什么得到呢?一定是要扩大规模,也就是说标准化、工业化,只有这样,我们真正才能够把这种超低能耗建筑进行推广,否则成本难以下降。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手机,20年前手机一万块钱一部,今天手机几百块钱一部,就是竞争发展的结果。只有通过竞争、通过规模化降低。

第六,近零能耗建筑的特征。集中体现现有技术先进性和产业发展水平的建筑节能技术集成;在适度提高室内舒适度的前提下,能耗比现行居住建筑节能标准节能70%以上,比现行公共建筑节能标准节能75%以上;不再需要传统的集中供热。

第七,不能照搬国外的做法。发展过程当中要考虑中国的国情,要考虑我们国家的一些特别的地方,要充分考虑中国气候特点、居民生活习惯,考虑不同地区差异,对接中国法规和建筑标准体系,适应中国建设管理程序。

之前讲我们要实现建筑节能的中国梦或者是终极目标,怎么实现?我们提出一个30-30-30,到2030中国新建建筑的30%达到近零能耗。通过什么呢?通过几步走,通过2014年到2030年十五年的时间,通过一步、两步、三步、四步来实现。

展望了一下,可以说近零能耗建筑已经成为国际的新的发展趋势,需要我们自己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近零能耗建筑,同时我们产业要不断的升级换代,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需要尽快出台行业技术指南或导则标准。

最后,推广过程当中,做得行或者是不行,合格不合格,要有科学的认证。总之一句话,方向是非常明确的,路径并不是唯一的,我们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共同来促进,共同来发展。

第2篇: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范文

关键词:监管体系 能效公示 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2-122-01

1背景

2005年建设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标准实施监管工作的通知》(建办市[2005]68号),要求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加强对建筑节能标准的实施监管工作。

2007年1月5日,建设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监察部和审计署等五部委联合《关于加强大型公篆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公建管理的具体要求。其中第十六条要求要“建立并逐步完善既有大型公共建筑运行节能监管体系”。该条要求建设主管部门加强对既有大型公共建筑和国家机关办公建筑的节能管理。

2007年6月初国务院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第二十七条明确了建设建筑节能监管体系的要求。既建立一套以“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用能定额和超额加价”等内容的监管体系。

2建筑节能监管体系

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包含了“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用能定额和超额加价”等内容。

2.1能耗统计

政府制定各项建筑节能监管措施和经济激励政策必须依赖能耗统计数据, 这是政府掌握建筑是否节能的基础技术。

我国建筑节能的能耗统计,是由政府主导、地方建设主管部门执行的对所有建筑节能信息和建筑能耗信息长期收集与存储的工作。建筑能耗统计是指对建筑的供暖供热、空调、照明系统和主要的用能设备的能耗统计。

建筑能耗统计是能源审计的基础,是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依据所在。同时,能耗统计也为国家制定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2.2能源审计

建筑能源审计是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倡导的由政府推动节能活动的一种管理方法。建筑能源审计,是由专职能源审计机构或具备资格的能源审计人员受政府主管部门或业主的授权,对用能单位的部分或全部能耗活动进行检查、诊断、审核,对能源利用的合理性作出评价,并提出整改措施方案,增强政府对用能活动的监控能力,提高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益。

建筑能源审计是控制公共建筑高能耗的一个关键环节,能源审计是制定和实施下一步节能技术方案的技术支撑,同时政府和有关部门取得筹集节能资金资格的信贷保证。能源审计的重要目标就是审查能源的开支情况,通过能源的开支情况,找出能源浪费与节省之处。分析能耗浪费与节省之处的建筑设备,对能耗过高的这部分设备进行整改,同时对其他的节能项目进行调控,对节省能源的设备也进行分析,为其他节能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2.3用能定额

用能定额是根据当时、当地的建筑年代、建筑类型、建筑能耗水平进行综合分析,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经济水平和生活习惯等社会自然因素,确定建筑在合理地使用能源的条件下,预先规定消耗单位合格建筑部品的能源数量之标准,它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能耗水平的高低。

对于每一个建筑部品及设备,都要测算出用能量。对于用能的单价,是根据前期的能源市场价格制定出来的预算价格。

根据每一个建筑部品及设备的能耗用量,制定出每一个建筑部品及设备的用能合价,按照不同类别,汇总成册。

用能定额工作是对能源审计的升华,由于用能定额的标杆作用,使得用能定额具有技术标准的法律效力。这种法律地位的确定,又使用能定额具有独立性。

2.4超额加价

2010年我国电价实行划线定价制度,利用87度电这个标准,实施价格杠杆,减少电力浪费。同样,在建筑节能市场上,若采用价格杠杆原理,对建筑能耗采用划线定价,高出这个标准的能耗进行累进加价,提高能耗的成本,以便促使高耗能建筑主动加强节能运行管理和节能改造。由此可知,超额加价是由政府主导,在用能定额的基础上,对建筑用能水平进行估算,以确定一个合理的用能水平,通过对建筑能耗超过合理用能水平部分执行累进加价,对高耗能行为进行负的经济激励,来控制建筑能耗浪费。

2.5能效公示

能效公示,是由政府主导,利用政府权力,定期在权威的媒体上将建筑的建筑能效信息向社会公开的一种制度。

政府通过透明的传媒,对建筑能效信息公开,可以使公众更加清晰、方便的了解建筑能耗成本,让公众自觉地进行建筑能耗比较。公众通过寻找建筑能耗高低的原因,可以有效采取节能改造手段,降低建筑运营成本。这对政府而言,可以有效地防止公众信息寻租,减少建筑节能领域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可能。对社会和公众而言,增强了建筑节能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关注度,引导公众用能消费观念的转变,传播建筑节能信息和技术手段,促使建筑节能成为一种全社会行为,同时也使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变成全社会共同监管。

3意义

通过以上等制度的运用,我国建筑运行阶段节能管理将会有大的发展意义。

3.1促进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建立节能监管体系可有效地对能源消耗数据采集并进行监测通过综合统计、分析诊断等,实现科学的用能管理建立能源监测中心可通过数据采集和监控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分析对各建筑的各种能耗数据进行监测和管理,对建筑运行的优化管理,提高建筑运行水平,节约建筑的运行成本,降低社会的能源浪费,有很大的促进能力。

3.2形成建筑节能长效机制

当前,不论是国家立法还是地方的建筑节能管理,都十分关注民用建筑的节能,并把建筑节能提到战略高度。建筑节能监管体系研究有利于把在建设节能性建筑过程中政府、企业、业主三方很好的联系起来,把节能机制更好的完善,为我国的建筑节能形成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金振兴、武涌、梁境等.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制度设计研究[M].北京:暖通空调,2007.

[2]王俊豪..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基本理论及其在政府管制实践中的应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70-175,306-311.

第3篇: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范文

一、节能降耗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强化全社会的节能意识,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实行有效的激励政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市场主体节能降耗的自觉性,加快构建节约型发展模式、产业体系和消费方式,以能源的高效利用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目标任务:到2010年,全区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25%,年均降低5%以上;分类建立重点用能行业能耗标准,力争重点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接近本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节能政策保障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形成市场主体自觉节能的机制。

二、突出抓好重点领域节能降耗

(一)大力推进工业节能

1、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到2010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

2、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陶瓷、建材、纺织服装、医药化工、机械制造、冶金等传统产业,拉长产业链,提升工业设计、制造装备和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大力培育知名品牌,引导企业向品牌创建与品牌运营并重转变。

3、调控高耗能产业发展。建材行业: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旋窑水泥,加快淘汰落后立窑水泥生产能力,到2010年全区新型干法水泥比例提高到80%以上;加快建陶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步伐,重点发展环保型产品以及微粉瓷质砖等高附加值产品,着力塑造建陶名优品牌。冶金行业:以资源资产为纽带,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重点发展“优、特、稀”产品。有色金属行业:重点发展新型建筑铝型材、汽车零部件等产品。电力行业:新上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下机组必须实行热电联产;大力推广中水冷却技术;优先安排清洁能源发电,节能机组多发电;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终端用电效率。化工行业:发挥基础化工原料优势,重点发展精细化工、生物化工等,拉长产业链。加快淘汰小炼铁、小耐火、小铸造等国家明令禁止和限制的产业。

4、抓好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重点用能企业要制定节能规划,加快节能技术改造,完善能耗定额、统计等基础工作,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等标准要求,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定期开展能源平衡测试和能源审计。要把节能降耗的目标和责任落实到车间、班组和具体责任人,实施节奖超罚措施。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办法,采取分类指导、监督检查、统计公报、信息交流等措施,加强节能管理。对重点用能企业主要负责人实行节能工作问责制。

5、加快淘汰高耗能企业、工艺、设备和产品。认真执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利用规划控制、土地征用、节能监管、环保达标、信贷控制等措施,加快淘汰列入目录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关停,吊销排污许可证,并停止供电;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

(二)推进建筑节能。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城市和建制镇规划区新建公共建筑全面执行节能50%的设计标准,居住建筑全面执行节能65%的设计标准。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和节能型门窗、供热制冷、照明等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到2010年,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比例达到90%以上。按照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要求,实施工程设计、施工全过程监管。严把施工图审查关,达不到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不予办理开工手续;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管,严格按照设计标准使用建筑材料和节能设施;严格竣工评审,经评审认定达不到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限期整改,逾期仍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不得交付使用。制定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政策和技术措施,以政府既有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为突破口,稳步推进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开展建筑能耗性能评级和绿色建筑性能评定分级试点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供热体制和供热管理方式改革,加快推行采暖按用热量计量收费制度。

(三)抓好农村和农业节能。把农村和农业节能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淘汰和更新高耗能落后农业机械,加快农业提水排灌机电设施更新改造。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制定农村沼气建设发展和区域布局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畜牧养殖小区建设中小型沼气工程,发展循环农业。

(四)加强交通运输和商业、民用节能。积极推进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淘汰老旧汽车,鼓励发展和使用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和居民住宅中推广采用高效节能办公设备、家用电器、照明产品等。城市照明推广使用节能灯和太阳能路灯。

(五)推动政府机构节能。各级、各部门和领导干部要从自身做起,厉行节约,发挥表率作用。重点抓好政府建筑物和采暖、空调、照明系统节能改造,严格执行公务用车编制和配备标准。建立机关能耗、水耗定额,并制定超罚节奖激励政策。大力推行党政机关节能采购,优先采购节能、节水产品,降低费用支出。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制定具体可行的工作措施和考核评比办法,扎实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

三、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

(一)大力推进节能新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围绕沼气、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加强产学研联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工业节能、照明节能、建筑节能等重点领域以及工业窑炉、风机、水泵等重点耗能设备方面,攻克一批节能关键技术。大力引进、推广和应用先进节能技术,提高节能降耗水平。

(二)组织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在用能设备的更新改造、高效节能技术及产品的推广应用等方面,组织实施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以及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有关部门要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搞好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三)培育节能技术服务体系,推广节能新机制。制定节能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促进各类节能技术服务中介机构创新思路,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加快开展能源审计、能量平衡测试、节能评估和技术咨询等中介服务活动。扩大节能自愿协议试点范围,在工业领域推广节能自愿协议的同时,鼓励机关、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机构与政府节能管理部门签订节能自愿协议。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降低企业采用节能技术的成本和风险。

四、建立推动全社会节能降耗的长效机制

(一)加大节能执法力度。认真执行节能法律法规,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检查高耗能行业和企业以及机关、商厦、宾馆、写字楼等公共设施的能源利用、节能管理、淘汰落后情况,产品能效标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行业设计规范执行情况,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价规定执行情况等。节能执法机构要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程序,严格公正执法,并自觉接受监督。

(二)建立健全节能指标体系和标准体系。参照国内、国际先进能耗、水耗水平,分类制定和完善重点产品能耗、水耗限额标准、大型耗能设备能耗限额标准、服务业能耗标准、建筑能耗标准和其他与节约型社会建设相关的标准及其配套实施办法,建立起覆盖各领域的节能指标体系和标准体系,用先进的节能降耗标准引导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

(三)实行能耗总量控制和能耗统计公报制度。以2005年各乡镇、街道办、开发区及重点用能企业万元GDP能耗为基数,按照全区“*”规划的发展速度和节能目标,确定各乡镇、街道办、开发区“*”及各年度能源消耗增长量,作为总量控制指标,建立GDP增长与能耗总量挂钩的联动调控机制。加强能源统计工作,定期向社会公布各乡镇、街道办、开发区万元GDP能耗、万元GDP电耗、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和重点用能企业单位产品能耗指标,接受社会监督。

(四)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严格执行《淄博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对钢铁、有色金属、火电、建材、化工、煤炭、造纸、纺织等重点耗能领域的建设项目,执行能耗准入标准。凡是工艺技术和设备用能水平达不到规定标准,或者能耗总量超出当地能源消耗容量的项目,一律不准建设。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含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可研报告要编制专门节能篇章,并经专门机构评估论证;年综合能耗1000吨标准煤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必须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对未进行节能审查或未能通过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备案和开工建设,从源头上杜绝能源浪费。

(五)运用价格杠杆,调控资源供应和使用。对实行政府定价的水、气等资源,建立与资源供应相联系的价格传导和联动机制。按照鼓励低消耗、约束高消耗的原则,对重点用能行业和企业实行差别价格。制定超标准耗水加价收费管理办法,建立超水耗加价制度,收取的超水耗加价费纳入节能、节水专项资金。全面推行国有资源有偿使用,实行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还原资源成本。完善电力分时计价办法,引导用户合理用电、节约用电,扩大差别电价实施范围,抑制高耗能产业盲目扩张。

(六)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对于电耗、煤耗、水耗等指标达到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的企业,减免相关行政性收费,主要是减免补办经营性房产权证的规费。同时,在申报国家和省科技计划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安排科技“三项经费”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对于达到国家、省有关节能标准的建筑工程、节能建材等,返还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对于新上节能、环保项目,在建设用地、天然气等要素资源供应方面,给予优先保障。

(七)加大政府对节能降耗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尽快建立节能降耗专项资金,扶持重点节能技术推广和示范项目建设,每年保持一定的增长比例,形成支持节能降耗的长期、稳定资金渠道。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推动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加大对节能的资金投入。逐步建立节能奖励制度,对在节能管理、节能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及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八)建立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将节能降耗工作目标进一步细化分解,落实到各乡镇、街道办、开发区、相关部门及重点用能企业。各乡镇政府、街道办、开发区管委会、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是节能降耗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对所在乡镇、街道办、开发区、部门的节能降耗工作亲自抓、负总责。建立节能降耗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调度工作落实情况。各乡镇、街道办、开发区、重点用能企业也要根据签订的节能降耗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任务,把节能降耗责任目标落到实处。

(九)实行节能降耗工作“一票否决”制度。制定节能降耗考核办法,把万元GDP能耗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体系,作为领导班子任期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绩的重要考核指标,每年对各乡镇、街道办、开发区和重点用能企业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兑现奖惩措施。凡没有完成节能降耗指标的,一律不得参加年度评奖、授予荣誉称号等。

五、加强对节能降耗工作的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领导小组的作用,每半年召开一次成员会议,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安排部署工作。区工业经济发展协调领导小组要定期研究和协调解决节能降耗工作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大问题,推动全区节能降耗工作顺利开展。

第4篇: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范文

【关键词】建筑;照明系统;节能降耗

建筑照明工程是一种利用电能转换成光能能源转换过程,是建筑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系统。我国建筑照明耗电总量大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0%-20%,同时随着住宅居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正在逐步增加。建筑照明节能降耗工程在于在不降低照明场所照明质量水平的基础上,力求通过照明系统方案的优化设计,减少建筑照明系统中的无谓电能资源浪费,最有效地利用有限电能资源[1]。

一、建筑照明系统现存主要不足问题

由于受当时建设技术水平和综合投资资金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民用建筑照明系统中普遍采用荧光灯和金属卤化物灯等能耗较大的气体放电光源,其中荧光灯源的使用率大约占所有人造光源的65%左右。目前,我国建筑照明系统中现存主要不足问题,包括功率因素偏低、电压波动等问题。

1.1 系统运行功率因数偏低

由于在建筑照明系统中广泛采用荧光灯具,此类灯具为感性负荷,其在运行过程中除了消耗有功外,还消耗大量无功,从而导致系统中运行功率因数偏低,通常只有0.5-0.65左右[2]。照明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从配电系统中吸收大量无功电流才能维持系统正常运行工况,这样大大增加了照明系统供配电线路的损耗,造成大量的无谓电能资源浪费。

1.2 电压波动影响照明灯具综合使用寿命

由于没有进行详细系统的规划设计,很多建筑内部照明系统存在三相负荷不平衡、负荷变动较大等问题,造成照明系统电压波动较大,不仅增加了照明系统运行能耗,同时还降低了照明灯具的光效和综合使用寿命。

二、建筑照明系统节能降耗优化原则

建筑照明系统节能降耗优化,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舒适实用、节能经济、合理可靠、技术先进等原则。在确保建筑照明系统基本照明功能质量,即照度、色温、显色指数等基本照明质量技术参数指标的基础上,通过照明方案优化设计、优选节能照明光源和灯具、制定合理照明控制方案等,尽可能节约照明系统中的无谓电能资源消耗,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但在实际节能优化工程中,不能为了节能而大大地增加照明系统投资,而是要从技术、经济等方面进行价值分析,应实现增加少部分资金投入,大大提高照明系统照明质量效果。

三、建筑照明节能降耗技术措施

为了实现“节约无谓电能浪费、降低电能损耗”的目的,在进行建筑照明系统优化中,应以“绿色节能照明”理念为方向,优选节能型照明电气产品,来营造舒适、安全的建筑室内光环境,有效提高室内人们工作、生活、以及学习休闲质量水平。

3.1 合理确定建筑照明优化方案

按照建设部颁发的《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中的相关技术条文要求,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照明场所适宜的照度标准值,确保照明系统具有较高质量水平[3]。同一照明场所不同功能区域,如果存在不同照度要求时,为了节约照明系统运行中的能源浪费,应根据照明场所照度需求,该高则高和该低则低进行照度设计,应采用分区进行照明优化设计。对于部分作业面对照明要求较高的场所,可以采取混合照明方式,这样即可以增加局部照明来提高作业面特殊照度需求,同时也可以达到节约电能能源的目的。

3.2 照明供配电系统的节能措施

为了降低线损,配电级数不宜过多,对于同一电压等级的配电级数其高压不宜超过两级,而其低压则一般不宜超过三级,且对于三级负荷而言不宜超过四级;宜采取三相电源进行供电,避免采用分相单独供电模式下产生三相不平衡电流,引起供电功率因素下降,造成不必要的电能资源浪费;应根据照明场所照度、照明灯具功率等特性要求,进行统筹规划分析,三相配电干线的各相负荷宜基本保持平衡,最大相负荷电流则不宜超过三相负荷平均值的115%,同样最小相负荷电流不宜小于三相负荷平均值的85%[4]。合理的三相照明负荷优化布设,可以大大提高照明灯具的电能综合利用效率和使用寿命,降低损耗;每一照明单相分支回路应控制在16A以内,同时其所接光源数应控制在20个左右,以确保照明系统的操作和运行控制灵活可靠性。

3.3 优选节能型照明光源和灯具

单端紧凑型荧光灯(也称为节能灯)在工程中使用越来越广泛,其具有结构紧凑、光源体积小、发光效率较高(大约有25%的电能可以有效转变为可见光)、光线舒适柔和、安装维护方便等优点,且采用电子整流器可以提高照明系统功率因数,降低电能损耗。金属卤化物灯其光效比荧光灯更高(大约有25%-30%电能可以有效转变为可见光),根据建筑照明功能需求,合理选用金属卤化物灯可以提高建筑照明系统的综合照明效果。钠灯是光效最高的常规应用光源,但由于该类光源其显色性能不太好,不宜应用到室内照明场所,可以作为道路照明和建筑景观照明。LED节能型灯具,作为一种新兴节能型灯具,在工程中得到广泛推广使用,尤其在标志灯和室外显示屏等应用场所使用尤为合适,能够取得较高照明质量水平和节能降耗效果。

3.4 选择合适的启动设备

荧光灯用电感镇流器一般功率为灯管额定功率的20%,高强度气体放电灯(HD)的镇流器功率为额定功率的15%~16%,而电子镇流器与电感镇流器相比较,具有启动电压低、噪声小、温升低、重量轻、无频闪等优点,比电感镇流器节电10%以上。其本身功耗也比电感镇流器降低50%~75%,综合电输入功率降低18%~23%,节电效果显著,在大面积使用气体放电灯的场所,宜装设补偿电容器,补偿后功率因数不应低于0.90[5]。

3.5 制定合理的照明系统控制方案

对于一般照明场所可以采取现地直接控制方式,并宜按照平行外窗方向进行顺序控制;室外走廊、电梯厅等公共建筑部分的照明,则也可以采取现地直接控制方式,但对于建筑楼宇而言,则需要将所有照明灯具通过对应控制模块,纳入到楼宇智能控制系统中进行集中调控管理。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可以根据照明场所实际应用功能工况需求,进行内部自动分析判断,形成对应调控决策,确保照明系统始终处于最优工况,不但提高了照明系统综合照明质量水平,同时节约了无谓的电能资源浪费,提高电能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达到节能降耗调控运行目的。

四、结语

建筑照明系统节能降耗优化工程是建筑电气节能,乃至建筑节能工程中的核心部分,建筑电气工作人员应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以及运行维护等阶段各环节中重视照明系统的节能降耗,要充分掌握先进的建筑照明节能降耗知识和装置设备,把节能降耗技术措施和设备装置真正运用到建筑照明系统节能降耗工程中,提高照明系统电能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庞锦龙. 建筑照明系统节能降耗技术措施研究[J]. 企业导报,2012,12:257-258.

[2]陈飞. 浅议建筑照明节能[J]. 中国工程咨询,2012,07:56-57.

第5篇: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范文

我国城镇建筑能源消耗按其性质可分为如下五类:

(1) 北方地区采暖能耗

(2)除采暖外的住宅能耗(照明、炊事、生活热水、家电、空调)

(3)除采暖外的普通公共建筑能耗(办公室、中小型商店、学校等)

(4)除采暖外的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写字楼、星级酒店、大型购物中心等)

(5)工业建筑能耗

采暖能耗占北方地区建筑能耗的50%以上。在实施建筑节能标准之前建造的建筑冬季采暖平均热指标在30~50W/m2,为北欧相同气候条件下建筑采暖能耗的2~3倍。通过改进建筑设计、加强围护结构保温和有效利用太阳能,可使此部分建筑能耗降低至1/2甚至40%。目前北方城镇建筑近60%采用不同规模的集中供热系统。由于调节不当导致部分建筑冬天太冷夏季过热,开窗散热造成的热量浪费平均为供热量的30%以上。部分小型燃煤锅炉效率低也是造成能耗过高的原因之一。通过建筑保温、管网系统调节、提高热源效率这三方面的改进,我国北方地区采暖能耗至少可降低60%~70%。

除采暖外住宅能耗中的用电量为10~30度/(年.M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呈上升趋势;生活热水能耗在大城市中也逐渐加大。推广节能灯和节能家电对降低住宅电耗有重要作用;改进建筑设计、降低夏季空调能耗,也可以使住宅电耗减少3~8度/年.m2,及时开发和推广高效的生活用水装置,可避免由于生活热水需要量的不断增长所导致的住宅能耗的增加。若是商业建筑,因为集中时效的负荷增加,相比较民用建筑,其建筑能耗更大。

普通公共建筑的能源消耗性质综合分析看,其照明和电器消耗能源更大。改善建筑设计可降低空调和照明能耗,推广节能灯具及其他用电设备可减少电耗,这两项措施应能使此类建筑能耗降低30%~40%。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型公共建筑目前仅占城镇总建筑面积的5%~7%,但其用电量为100~300度/(年.M2),为住宅建筑用电量的10倍以上,还不包括采暖,数字很是惊人。在我国大中城市,此类建筑的总耗电量大于全市所有居民住宅的总电耗。“九五”到“十五”期间,我国城市建设的重点是住宅建设,但目前已逐渐转向大型公共建筑。这些将导致建筑用电量的急剧增加,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抑制这部分能耗的增加。大型公共建筑中,空调用电占50~60%,照明用电占25~35%,其余为电梯和办公电器设备用电。与发达国家比,我国大型公共建筑的平均能耗值高于日本水平,与美国的平均值大体接近。然而调查表明,我国同一地区同一性质的大型公共建筑,电耗差别最大可达一倍。因此对于电耗低的大型公共建筑来说,也有很大的节能潜力。在当前建筑、空调、照明等方面采用先进技术,产生创新性突破,也可以使这部分的电耗降到目前的50%以上

在我国,节能50%住宅的投资增长率一般可控制在10%以内。例如重庆市天奇花园为部级节能示范工程,该工程节能率超过50%,经测算其节能投资增长率为7.5%。下面我以我市滨河花园小区为例,对建筑节能的经济社会效益作以详细说明:

下表(表1)为我市滨河花苑9#楼节能65%工程的投资与基准住宅投资相对比的结果。

注:1、此为莱芜滨河花园小区9#楼工程,建筑面积4500M2,五层+底层储藏室+顶层阁楼。

2、此工程节能达到65%标准。

3、该工程总投资652.5万元。

4、折合建筑面积每平方米增加造价122.6元,占总投资的8.5%。

(2)投资回收期

回收期越短,经济效益越好。节能建筑的投资回收期一般不超过10年。莱芜市滨河花园小区9#楼工程静态投资回收期为:冬季供暖费节约费用:19.7*4500*60%=5.32万元,夏季节约空调费用:5*6*120*0.54*34*60%=3.96万元.每年总节约费用为:5.32+3.96=9.28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为:55.17/9.28=5.95年

(3)节能收益

节能收益是指建筑由于采用节能措施而带来的能耗收益、运行维护收益和舒适性收益的总和。其中能耗收益为最直观的收益。

(4) 建筑节能技术的社会效益

第6篇: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范文

关键字:建筑能耗,现状,对比,节能,政府政策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data shows, China's current energy consumption, the proportion of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has been far more than 43%, while developed countries of the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accounts for 1/3 of total national energy consumption. But in the model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erns the architecture and city, it is the bounden duty of the architect and designer. So all you have to do is to redu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buildings. In this paper, the status and difference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foreign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defect found Chinese architectural aspects and related suggestions.

Keywords: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the status quo, contrast, energy saving, government policy

中图分类号:TU111.19+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引言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众多,虽然资源丰富,但我国处于快速的发展阶段,对资源的利用非常大。而且人均资源就相对贫乏。在中国目前的能源消耗中,建筑能耗所占比例已超过43%。而中国建筑过分地追求建筑形式、装饰以及设施标准等,造成建筑能耗过高过大,严重影响了自然生态环境。同时一些落后的高能耗生产工艺技术及工业设备等仍在使用,高能耗建筑也大量存在。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量为发达国家3倍以上,因此节能势在必行。为此,我们不能一味的模仿国外的建筑,也不能盲目的追求建筑形式、装饰。而是要从根本上来解决建筑高能耗的问题。

2.我国建筑能耗的现状

2.1建筑能耗

建筑能耗的定义有两种:广义的建筑能耗是指从建筑材料的制造到建筑使用的过程中所消耗能耗。狭义的建筑能耗是指建筑的运行能耗,就是人们日常用能,他是建筑能耗中的主导部分。而在建筑能耗中,空调能耗又占有主要比例,约为2/3左右。建筑能耗与工业能耗、农业能耗及交通运输能耗共称为民生能耗,我国空调能耗占有总能耗的22%左右。

2.2中国建筑能耗特点

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由于北方气候寒冷,所以北方在冬季会全期采取空调暖气采暖。而我国建筑能耗主要有北方城镇建筑采暖能耗,;城镇居民生活用电;农村居民生活用能;大型公共建筑用电和一般公共建筑用电等。而在其中,空调与采暖能耗占了超过一半的比重。

另一个特点是,我国是以煤炭做为主要的能源。而我国现在的煤炭利用率一直处于很低的水平,这就间接导致建筑能耗的居高不下。

我国正处于快速的发展阶段,任何国家的快速发展阶段都不可避免的带来大量的建筑能耗。二十世纪初期,我国每年新建的建筑高达16 亿~20 亿m2,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并且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人均的房屋面积的增长,导致中国对房屋的需求量也在快速的增长,。同时由于中国的房屋建筑寿命特别的短,就造成了居高不下的建筑能耗。同时,中国的建筑大多是高能耗建筑,并没有采取什么节能措施,因此,中国的建筑能耗并没有出现降低迹象,反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更过高能耗家电的普遍推广,建筑能耗持续上升的现象。

2.3我国建筑能耗的问题与措施

2.3.1国民的节能意识的欠缺

一方面由于政府对建筑节能工作的宣传并没有深入到群众生活当中,大部分人对于我国目前能源的供求现状不了解,缺乏相关的节能知识。其次,大部分人认为节能环保离自己的生活比较远,并没有达到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地步,因此并没有把节能当做日常生活中的所应尽的义务。

2.3.2节能技术设备的落后

以取暖设备为例,欧美国家以及日本的居民住宅大多数是小型住宅楼,因此,取暖采用的是分散方式,包括燃气和燃油壁挂炉等,而我国有与人口众多,大多是以商品住宅楼聚集,因此绝大多数采用的是集中供暖系统,供暖设备的热源输入会有集中供暖热源损失,官网运输损失以及公寓楼内的供热损失,这些功能损失大约占采暖损耗的20%-40%。单考虑到北方是单季节供暖,因此采暖总能耗就相对小于同等气候下的欧美国家。

我国现有建筑技术相对比较落后,节能率又低,大多是常规的建筑节能产品,高科技的节能建筑材料开发应用范围较窄,并且造价成本增加,市场难以接受,这些都影响了建筑节能技术的扩展。

2.3.3政府相关政策的缺乏

一方面由于政府缺乏相关的鼓励政策,导致建筑商由于经济考虑,而不得不采用一些技术落后的设备,导致高的建筑能耗,另一方面由于政府缺乏监管制度,整个建筑过程中处于无人监督的境况,从而时间能宣传只能流于形式,而没有实际的效应。

3.国外的建筑能耗

3.1政府相关机构

这里我们考虑的国家是欧美与日本等发达国家作为比较。欧美国家比我国早发展半个世纪,因此,他们对建筑能耗的认识就比我们早,针对建筑能耗,欧美等发达国家专门设立了相应的建筑能耗评价机构。同时还有一些报刊机构对本国的建筑能耗数据及行了统计分析。此外,欧美国家大多设立了建筑节能标准,多数国家采用单独编制建筑节能标准的方式。

3.2技术设备与政策

由于欧美大多处于发达国家水平,经济技术以及资金的完备,使得欧美国家的建筑能耗远远小于中国。同时由于国家的相关政策的鼓励,大多数企业所采用的生产设备与居民的供暖家电设备都处于节能的环节中。例如美国推动建筑节能的政策,一是建筑物本身的热工性能,即通过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门窗的密闭性能和充分利用通风、太阳能、自然采光等措施来降低采暖和空调的能耗;二是提高建筑物内的能耗系统及设备的能源效率,包括采暖、空调系统、照明灯具、热水器、家用电器及办公设备等。

4.中外建筑能耗对比

4.1建筑能耗总体比较

由于中国的发展现状的限制,我国的建筑能耗总量比较大,但由于人口众多以及建筑的文化差异,使得人均的建筑能耗相对的小于同等条件气候的欧美国家。根据相关文献数据显示,发展中国家的工业能耗远大于发达国家,但建筑能耗比重小于发达国家,但建筑能耗总量大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经济基本处于缓慢稳定阶段,而我过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阶段,相对的工业能耗和建筑能耗都会比发达国家大,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工业能耗会相对的降低,而建筑能耗所占的比重就会慢慢的变大。

4.2建筑分项能耗比较

4.2.1住宅建筑能耗

中国的城镇住宅能耗总量已经接近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但由于人口的庞大,人均住宅远小于发达国家。中国住宅能耗主要有供暖能耗和供电能耗。供暖包括采暖和生活炊事热水等,根据我国的建筑能耗的特点,采暖能耗占了建筑能耗的大部分同时由于住宅建筑特色,以及采暖设备的原因,我国住宅采暖能耗比欧美的采暖能耗要大得多,但由于我国是部分地区采暖,以及单季节采暖,我国城镇采暖热损耗小于欧美国家。而我国非城镇地区由于经济的相对落后,以及供电设备的不完备,采暖设施大多的无法使用。使得我国的居民建筑采暖能耗人均小于欧美国家。

住宅供电方面,我国住宅单面积住宅用电量不到发达国家的二分之一。这是由于人民的生活水平所限定的。在发达国家,人民对生活的舒适度追求较高,例如对室内温度的舒适感,对周围环境的舒适度的要求使得发达国家的供电消耗远远比我国大

4.2.2公用建筑能耗

中国的人均GDP较发达国家还比较低,但大型公共建筑电耗量已经接近于发达国家的公共建筑电耗的水平。

中外公共建筑能耗差别在于中国一般公共建筑一般采用自然通风,空调采用的是分体空调,局部空间局部时段空调,而一般由于楼层的层数限制,一般不采用电梯,照明则是优先使用自然采光,总结下来中国一般公用建筑的单位面积能耗为48kwh。对于大型公共建筑,通风条件是外区自然风优先,内区机械通风,局部时段空调中央空调建筑体量大,内区需要全年供冷,采用电梯,照明采用的是内区电力照明,外区自然光优先。对于大型的建筑单位面积损耗为112kwh。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公共建筑一般不采用外部开窗通风,一般使用的是机械通风,空调为全时段全空间的中央空调,采用电梯和电力照明供暖,则其单位面积能耗250 kwh。可以看出,我国总体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正是不同的建筑室内环境要求与营造模式的不同引起的近年来,我国的公共建筑越来越趋近于发大国家的建造模式,使得公共建筑能耗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5.节能措施

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建筑节能越来越受到重视。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对节能技术进行了充分的研究。我国起步较晚,但必须要快马加鞭,尽快赶上。

5.1政策改革

首先政府要提出相关政策法规和节能标准。为促进建筑节能的顺利进行,很多发达国家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政策措施。例如日本、德国对利用太阳能建筑实行财政补助;美国采取了多样化的政策扶持举措。为调动市场的积极性,政府需需出台相关的政策,以此来鼓励引导市场,促进建筑节能发展。对于节能标准,我国与2001年已经颁布了相关标准,建议政府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颁布不同的采暖标准。

5.2设备技术理念的改变

技术与理念的改变必须要在一个层次上进行,不能盲目的依靠外国的技术与设备发展自己的经济。要从观念上改变,政府要推广节能设备与技术的,企业则要开展学习研发新型节能设备的活动。要通过意识上的改变来提高我国的研发能力,促进节能技术的发展。应组织相关团队来进行节能方面的研究工作。

5.3居民意识的改变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要想建设一个节能型社会,应让节能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习惯中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一个新兴产品的应用,不仅需要新的技术,企业和政府的推广,更需要一个市场。只有人们的认识达到了,才会从生活正的方方面面来体现节能环保的行动。这样先进的节能技术才会渗入到市场,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去。

给发达国家建筑节能技术与实践的比较,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发达国家的节能经验,来实现我国的建筑节能快速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 符敬慧.浅谈我国能源现状与建筑节能[J].建材发展导向,2006,(4).

[2] 崔新明,廖春波.国内外建筑节能的比较与经验[J].

第7篇: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范文

由于建筑内部分项用能系统和分类功能区域较多,包含办公、会议、培训、住宿、食堂、餐厅等区域,和照明、插座、中央空调、电梯、给排水、消防应急、数据中心机房等用能系统,此次节能改造,按照DBJ50/T—153—2012《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程》,针对建筑照明插座、动力系统、特殊用能、空调系统等,建立了分类、分项计量监测系统。

2供配电系统

本建筑供配电系统采用1台SCB9-1600/10和1台SCB9-1000/10的变压器,即变压器容量分别为1600kVA和1000kVA,分属为1#和2#,作为建筑供电电源,原有建筑供配电系统设计中,1#变压器负责对建筑照明插座、空调、动力及特殊区域供电,2#变压器作为消防系统和备用应急照明电源。通过实地跟踪测试,1#变压器非空调季节变压器次级线圈出线端三相电流均值分别为534A、483A、450A,三相电压都基本为410V,而空调采暖季节变压器次级线圈出线端三相电流均值分别为1123A、1063、1033A,三相电压也基本为410V。现有除空调设备外的配电系统低压配电支路测试显示(见表1),存在三相负载电流不平衡度较大的问题,为此,采用人工调整相路负载结合增置无功补偿式三相负荷平衡装置,完善配电系统三相负荷平衡度,降低配电系统负序电流带来的损失。另根据建筑近3年实际运行最大负荷,采用原设计配置2台变压器间联络柜,将1#变压器负载切换至2#变压器,降低变压器轻载损耗。

3采暖空调系统

3.1空调冷源主机

建筑空调主机采用2台美的LSBLG970/M型干式螺杆水冷冷水机组作为冷源,单台机组制冷量为970kW,输入功率为200kW,2台机组可提供总冷负荷为1940kW。根据建筑竣工图纸及实际数量统计,结合DBJ052—200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计算建筑空调设计冷负荷总量为1338.06kW,单位面积冷负荷指标为106W/m2,冷源机组配置为建筑设计最大冷负荷的145%,超过了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限定的冷热源机组配置不能超过设计冷热负荷的1.1倍,现有冷源主机配置过大。改造方案结合机组性能曲线判断和冷负荷计算后,确定现有机组分别运行1台压缩机头,可提供的冷负荷就已经能够满足设计供冷冷负荷需求,故人为调整螺杆机组运行方式为2台机组同时运行,单台机组仅运行1台压缩机,同时,提高主机运行进出口温差至3℃,提升冷源主机出水温度至9℃。

3.2供暖用常压热水锅炉

建筑供暖采用2台智德JR0.58-65/55-Q型常压热水锅炉作为热源,单台机组供热量为580kW,燃气耗量为67.6Nm3/h,2台机组可提供总热负荷为1160kW,机组额定进出水温差为10℃,根据建筑竣工图纸及实际数量统计,结合DBJ052—200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计算建筑设计供暖负荷总量为721.19kW,单位面积热负荷指标为57W/m2,热源机组配置为建筑设计最大热负荷的161%,超过了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限定的冷热源机组配置不能超过设计冷热负荷的1.1倍,现有热源主机配置过大。改造方案结合机组性能曲线判断和供暖负荷计算后,确定仅运行1台常压热水锅炉,降低机组出水设定温度至55℃,同时增设烟气余热回收汽水换热器,装置选型按照进口烟气温度220℃,出口烟气温度90℃,流量为52m3/h设计选型。

3.3冷温水系统

空调冷温水系统设计建造采用竖向干管和各楼层水平分支干管均采用同程式,冷温水泵组均配置3台,设计为两用一备,根据冷温水泵组配置参数(见表2)情况,以及竣工图对应管路状况,经确认,建筑最不利环路于建筑7F,系统综合阻力损失为0.038045MPa,建筑综合阻力损失最小的是24F,系统综合阻力损失为0.030515MPa,根据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要求,并联环路阻力损失差额不应超过15%,水系统平衡度较差。同时,冷冻泵配置扬程为38m,管路系统计算最大综合阻力损失仅为0.28MPa,原有泵组运行实际进出口压差为0.24MPa,水泵选型扬程为系统实际所需的158%,配置过大,核算水系统输送能效比ER指标为0.0263,超出DBJ50—052—200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限值0.0241近10%。根据规范GB50736—2012,一次泵系统管路应设置旁通管路及压差平衡阀,泵组与机组侧水管路应单独设立可联动控制的电动阀,原有系统均未配置。根据核算,现有空调系统末端风系统设备选型过大,配置冷负荷为冷源主机和设计冷负荷的133%、193%,导致水系统不平衡度进一步增大。经实测和水力计算后,确定采用1台选型流量为374.5m3/h,扬程为28m,输入功率为45kW的冷冻水泵组替换原有的1台冷冻泵,同时运行方式改为仅运行1台新替换泵组,替换原有运行2台冷冻泵的运行方式,使改造后系统对应标准DBJ50—052—2006的ER指标降至0.0207,优于标准限值14%。另新增旁通管路及压差平衡阀;增设冷热源主机及对应泵组的电动控制阀;在各楼层水平分支干管回水侧增设自力式流量调节阀,完善水系统水力平衡度,解决因水系统水力不平衡度高导致的空调主机出水设定温度低的问题。经实地测试,现有冷却塔风机实际运行时功率因数仅为0.52,单台风机运行电流实测值约为15A,无功损失较大。改造措施确定为冷却塔风机配置就地无功补偿装置。

3.4照明系统

建筑原有常用办公区域,照明灯具主要有4700支长度为1200mm的36W荧光灯和1440支13W紧凑型荧光灯两类,办公室内部实际单位面积装机功率密度值为27W/m2,实测室内工作面平均有效照度值为254lux。改造措施将办公室内部使用的长度为1200mm的36W荧光灯替换为长度1200mm的28W荧光灯;同时,替换卫生间及开水间13W紧凑型荧光灯为5W的LED球泡灯,并增设红外感应控制开关。

3.5办公电器

对于办公电器的节能改造,主要针对配电系统日间负荷与夜间负荷测试值考虑。现有建筑办公电器非工作时段待机能耗测试值约为131.6kW,损耗偏大。采用电脑主机电源开关识别功能的节电插座,在电脑主机关闭的同时,实现自动切断与电脑相连显示器、打印机、传真机、音响等附属设备电源,降低待机能耗损失。

3.6其他类型设备

针对现有建筑内部食堂、招待所、开水间使用的分体空调、电热水锅炉、开水器,运用时控继电器,根据各个区域日常运行需求设定运行时间,减少不必要的额外运行时间和功耗,实现节能降耗。

4改造项目的实施效果分析

通过实施节能改造后,节能效果显著(见表3),根据《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节能量核定办法》,按照近3年平均年度能耗值核算,可实现节能量达到66.84tce/a,即电力消耗下降26.96万kW•h/a,天燃气耗量下降3.12万m3/a;按照项目现有电力0.76元/kW•h和天然气2.21元/m3能耗基价核算,节能收益约为26万元/a。同时实现空调系统改造后,建筑内部各功能房间环境温度均达到设计要求,相同功能房间温度相差不超过1.5℃,办公室内部工作面有效照度达到280~310lux,没有造成使用舒适度方面的影响。

5结论

第8篇: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范文

【关键词】智能楼宇;建筑电气;建筑照明;节能优化

在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的同时,能源短缺问题日趋严重,如何在满足建筑基本功能特性要求的基础上,通过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就成为智能楼宇建筑电气工作人员研究的重要内容。2004年,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中第6.1.2条办公将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设定为强制性执行条文;2007年,又颁布了007JSCS-D图集《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 电气》,以及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技术规范和图集综合说明中,明确提出电气照明节能优化设计,要在不降低照明场所视觉照明要求、不降低照明质量等基础前提下,通过合理的方案优化,最大限度地降低照明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光能资源损失。因此,照明系统节能优化设计,已成为建筑电气节能设计中重要内容,必须在实际设计工作中高度重视[1]。

1 建筑照明系统现存主要不足问题

由于受当时建设技术水平和综合投资资金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民用建筑照明系统中普遍采用荧光灯和金属卤化物灯等能耗较大的气体放电光源,其中荧光灯源的使用率大约占所有人造光源的65%左右。目前,我国建筑照明系统中现存主要不足问题,包括功率因素偏低、电压波动等问题。

1.1 系统运行功率因数偏低

由于在建筑照明系统中广泛采用荧光灯具,此类灯具为感性负荷,其在运行过程中除了消耗有功外,还消耗大量无功,从而导致系统中运行功率因数偏低,通常只有0.5~0.65左右。照明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从配电系统中吸收大量无功电流才能维持系统正常运行工况,这样大大增加了照明系统供配电线路的损耗,造成大量的无谓电能资源浪费。

1.2 电压波动影响照明灯具综合使用寿命

由于没有进行详细系统的规划设计,很多建筑内部照明系统存在三相负荷不平衡、负荷变动较大等问题,造成照明系统电压波动较大,不仅增加了照明系统运行能耗,同时还降低了照明灯具的光效和综合使用寿命。

2 建筑照明节能降耗相关强制性条文简介

2004年,建设部颁布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1],在设计标准规范中,首次明确规定了居住、办公、商业、旅馆、医院、学校和工业等七类建筑中的108种常用房间或照明场所的室内照明节能设计标准值、照明功率密度(LPD)等技术指标,作为建筑照明系统节能设计和审核的重要节能经济技术指标,同时还规定能耗指标对应的照度值,为建筑电气设计、施工、质量监督人员提供了一个系统完善的参数技术指标。GB50034-2004,要求通过合理的方案优化设计和较强的质量监管,用较少的电能,在确保照明场所具有较高照明质量水平的同时,达到满足规范标准技术指标要求的照度要求,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提高照明质量的节能降耗目的,努力推动建筑绿色照明工程的高效顺利开展实施[2]。

3 智能楼宇建筑照明节能降耗技术措施

为了实现“节约无谓电能浪费、降低电能损耗”的目的,在进行智能楼宇建筑照明系统优化中,应以“绿色节能照明”理念为方向,以相关节能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为指导,优选节能型的照明电气产品,来营造舒适、安全的建筑室内光环境,有效提高室内人们工作、生活、以及学习休闲质量水平。

3.1 合理确定建筑照明优化方案

在进行建筑照明系统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等技术规范要求,结合建筑物功能和照明场所实际特性确定适宜的照度标准值,合理确定照明系统的照明功率密度值、照明方式、控制系统等。建筑照明系统节能优化设计,应在满足建筑物不同场所、不同部位对照明照度、色温、显色指数等技术指标要求的前提下,设计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照明节能优化方案。

3.2 照明供配电系统的节能措施

在进行建筑照明配电系统优化设计过程中,除了要满足《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等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外,还应从节能、降耗等方面进行照明系统节能优化设计。照明供电线路应尽可能采用三相供电模式,通过合理优化布设,使三相照明负荷基本处于平衡工况,以免三相不平衡产生谐波等影响照明光源的综合发光效率。建筑物室内末端照明配电箱的出线及供电干线按照经济电流密度来合理选择供电导线的经济截面积,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供电线路上的电能损耗,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3.3 优选节能型照明光源和灯具

灯具反射面的反射比越高,灯具反射面优化设计越合理,对应其照明光效也会越高。通过灯具反射面的优化设计,通常可以有效提高灯具效率达10% ~50%。照明系统选择荧光灯、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等灯具效率时,应满足GB 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中的第3.3.2条相关技术指标要求。对于低压钠灯和高压钠灯,虽然其发光率较高,但由于存在色温低、光色偏暖等不足,其显色指数大多只有40~60,同时颜色失真度较大,通常只使用在路灯或广场照明系统中使用;金属卤化物灯、三基色荧光灯、以及稀土金属荧光灯,由于其色温范围较广(3200K~4000K),运行中光色选择性较好,显色指数指标也较高(可以达到80~95),同时颜色失真度较小,特别是金属卤化物灯其在使用过程中对人的皮肤显色性非常好。荧光灯从T12到T8,再到T5,其结构越来越紧凑,管径越来越小,同时便于使用稀土三基色粉,这样其显色性能得到大大提高(Ra高达85),光效也可以提高约15%~20%,光衰较小,综合使用寿命较长(高达12000h),另外用汞量也减少了80%,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灯具,但选配时要合理选择高效率的镇流器。LED灯成近几年照明领域的新宠,它属于冷光源,半导体材料制成,绿色无污染,符合绿色建筑节能、环保等技术要求。其以高亮度、高纯度、高效率低功耗(节能量达50%~80%)、超长寿命(高达50000h),供电范围宽(110~220V)变换为直流低压供电,安全可靠等显著优点正在广大领域中采用,例如手电、路灯、长期照明的超市、医院、娱乐场馆及车库等场所,其柔和的照度和鲜艳的色彩也倍受人们所喜爱。随着LED技术正在以日新月异的技术突破和快速发展,价格大幅降低,将来必将替代其它类灯具进入千家万户及所有领域。

3.4 制定合理的照明系统控制方案

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推动照明系统向绿色节能照明目标实现。采用智能节能调节控制的照明控制系统,虽然其照度设计技术指标存在偏高问题,但由于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实际照明工况特性需求智能自动调节,确保其按照预先设置的标准亮度,在保证基本照明照度需求的基础上,降低无谓电能资源浪费,实现节能经济调节运行。

4 结束语

智能楼宇建筑照明系统节能降耗优化工程是建筑电气节能,乃至整个绿色建筑节能工程中的核心部分,建筑电气工作人员应在方案规划设计、施工建设、以及后期运行维护等阶段各环节中重视照明系统的节能降耗,要充分掌握先进的建筑照明节能降耗知识和装置设备,把节能降耗技术措施和设备装置真正运用到建筑照明系统节能降耗工程中,提高照明系统电能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9篇: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范文

关键词:建设工程;绿色施工;推行方法;管理措施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生活和建筑消费是建立在高消耗、高舒适的基础之上的,虽然很多建筑采用了一系列先进而超前的绿色技术运用在建设工程施工中,但往往这些资源消耗水平还是数倍于我们国内一般的建筑。如果国内绿色建筑完全参照国外绿色节能标准和施工运营模式来复制,那样的话,会造成绿色建筑能耗更高的尴尬。目前从我国国情建筑业的实际角度出发,要延续传统的建筑和低能耗社会的生活习惯来设计,我们业内人士坚决反对照抄国外模式。

因此,我们密切关注建设工程绿色施工的推行方法和管理措施,通过对国内的绿色建筑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重点涉及下面的内容,通过深入分析来诠释给大家参考。

一、国内的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1、地理气候条件不同

目前国际上在绿色建筑方面有系统实践经验的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基本属于寒冷或严寒的地区,其技术体系并不完全适合国内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我们应该基于绿色建筑和建筑所在地的气候特点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才能避免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2、建设水平异同繁杂

根据媒体的报道数据显示,我国的建筑造价和建设水平异同繁杂且施工技术水平欠佳,这决定了只有低成本的绿色建筑才是“中国绿色建筑”有意义的发展方向。

二、建设工程绿色施工的推行方法和管理措施

绿色建筑标准评级层面,要建立建设工程绿色施工的推行方法和控制机制,实施的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现行绿色施工技术标准会有较大变异:

1、建筑评价评审从绿色建筑标准选项制变为绿色建筑标准打分制,更强调各方面在绿色建筑标准中得到均衡;

2、绿色建筑标准加入施工管理环节,绿色建筑标准运营标识要求和难度要提高,如:相关的SIGN、WARING的标识标签列入可视化管理中,加强施工现场可视化管理,来提升全员对绿色建筑标准的认识的认知,可有效推广,让原本大家认为绿色建筑当成是绿化建筑,往往通常就会认为在建筑周边多加绿化面就是绿色建筑或是外加点缀些光电、光热或保温等单项技术就是绿色建筑,通过采用了大量技术的协调与整合,形成了单项技术的作用相互抵消。

3、绿色建筑标准要鼓励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针对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实施,综合成本因素考量,尤其是建筑的技术选择和匹配必须深入优化和参数化设计。采用参数信息化分析工具来指引产品性能的规划设计和应用,其中涵盖自然通风复制、天窗自然采光、遮阳参照物分析、噪音噪声分析、环境气味分析等等工具来进行计算,使外部环境在自然条件下达到更为舒适、节能的状态。

4、引入高效保温隔热外墙和超保护技术,建筑物竖向的热胀冷缩会引起建筑物内部非结构构件的开裂,为了减少热桥的产生,要采用高效保温隔热外墙和超保护技术,形成有效的自然通风,来降低空调负荷节约能耗并排除潮气保护保温材料,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

5、采用高效门窗系统与构造技术及遮阳设施的系统应用,更换为保温性能更高的高性能系统门窗产品,社会效益极其可观,高性能系统门窗的应用,如将钢化玻璃(冰花玻璃)构成的外遮阳板,可以直接安装光、温感元件及电动执行机构以实现智能化的全自动控制,在室内无人的情况下也可根据室内外温度及日照强度自动调节遮阳设施,以降低太阳辐射的影响,可以有效遮挡阳光,能充分享受门窗优异性能和节约能源所带来的居住价值感。

6、房屋自然通风系统应用技术,住宅生态通风技术与住宅动力通风技术,绿色屋面技术系统,例如在通常条件下,虹吸式雨水系统可解决蓄水和通风问题。

7、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用的最多的就是太阳能集热板集热及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集热板集热技术比较成熟,设备材料价格也不昂贵,是通常成熟应用技术。

8、地源热泵系统可做为空调系统冬季供热,一般的地源热泵可应用于宾馆、商场、办公楼、学校等建筑,小型的水源热泵更适合于别墅、住宅小区的采暖、供冷。如今也在各个场所发展节能功能,另外地源热泵工程系统供热时可替代锅炉,通过埋藏于地下的管路系统与土壤、岩石及地下水进行热交换,地源热泵的能耗很底。

三、结语

近几年,随着舒适家居系统概念不断被人们所提及,以及绿色建筑的快速发展,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建筑企业宣传的有力招牌,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绿色建筑常态化发展将成为舒适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单位: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姜爽,王伶俐.高层建筑施工中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3(15).

[2] 刘国凡.探讨绿色理念下的建筑施工技术[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12).

[3] 黄德胜.论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J].现代装饰(理论),2013(02).

[4] 马蕴晶.浅谈绿色施工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0).

[5] 王昌平.浅谈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信息,2010(07).

[6] 杨利芬.关于绿色建筑设计的几点看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2).

[7] 马志龙.绿色建筑设计浅析[J].科技风,2010(11).

[8] 张卫宁.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J].住宅科技,1998(04).

[9] 李伟杰.新农村发展绿色建筑的几个问题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20).

[10] 姜长征,周庆华.在现实条件下如何体现绿色建筑设计原则[J].安徽建筑,2002(01).

[11] 陈雨.对暖通空调技术发展与建筑节能的几点思考[J].华章,2010(27).

[12] 丁勇.英国绿色建筑见闻[J].新建筑,2007(04).

[13] 张卫宁,李保峰.环境保护与绿色建筑[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2).

[14] 戴珊磊.绿色施工推广对策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20).

[15] 刘洪峰,廖小烽.谈绿色施工[J].基建优化,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