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专升学历的途径范文

大专升学历的途径精选(九篇)

大专升学历的途径

第1篇:大专升学历的途径范文

统招专升本考试时间

统考专升本每年考试的时间大致为3月到4月左右。具体的可能会由于考生报考的省份会有一定的差别,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结合自己报考的省份来查询具体的考试时间。

统考专升本考试对象仅限于应届优秀普通全日制高职高专毕业生,某些省份应往届毕业生均可报名,(还包括退役普通专科士兵免试进入普通专升本)。

专升本要读多长时间

专升本要读多长时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为专升本往往是分为统招专升本和成人教育专升本两种。一般情况下来说,校内专升本,也就是统招专升本是需要读两年,而成人教育专升本则需要根据不同专业读不同的时间,大部分是在一年半到三年之间。

现在很多在校的大专生报考的都是统招的专升本,这一种学习周期较短,虽然需要通过严格的国家统一考试才能入学,但是入学后基本都可以在毕业时拿到毕业证书。所以,比较适合时间充裕的在校学生报考。

专升本作为一种提升学历的途径,在社会中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如果你真的想要提升自己的学历,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那么,无论专升本需要读几年,你都不能放弃。

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亦称统招专升本),含金量高相对高于成人高等教育专升本。

考试对象:仅限于各省、直辖市、全日制普通高校(统招入学)的专科应届毕业生。统招专升本含金量高,难度大,耗时长。

成人高等教育专升本,含金量相对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低。

其拥有四种途径:包括自考专升本、成人高考专升本(分业余和函授两种学习方式)、网络教育专升本(远程教育)、开放大学(原广播电视大学,简称电大)专升本。

第2篇:大专升学历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高职 会计教师 职业素质 提升途径

一、调查背景与概况

(一)调查背景

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目前职业学校十分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然而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与教师职业素质密切相关,教师职业素质日益成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会计专业而言,高职会计专业教师职业素质已成为影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制约会计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会计教师的职业素质涉及师德、教育能力、会计专业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科研能力和再学习的能力等多个方面。为了了解会计教师职业素质现状和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探索教师职业素质提升途径,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课题《高职会计专业教师职业素质提升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组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

(二)调查对象和方式

本次问卷调查的发放对象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所属职业院校在职财会类专业教师和学校行政领导。被调查者以事先设计好的问卷调查为主,辅之以非正式的访谈进行。

(三)调查内容

经过多次讨论,最终形成的调查问卷共16个问题,内容包括教师基本情况、职业能力情况、职业素质提升途径现状等。希望能够通过此次调查,探索高职会计教师职业素质提升途径,为提升会计专业教师职业素质,打造高水平的会计专业师资队伍,进而提高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职会计专业发展核心竞争力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调查过程中得到了各有关单位和专业教师的积极支持和大力配合,调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调查情况整理与分析

本次共发出调查问卷92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84份。问卷回收有效率91%。本次调查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被调查者的职业素质情况,第三部分是对于职业素质提升途径等问题。

(一)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在本次所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在教师基本情况方面,主要有这样几项调查内容:

1.教师年龄和教龄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年龄在30岁以下、31-40岁、41-50岁、50岁以上的教师分别占调研人数的28.57%、44.05%、26.19%和1.19%。教龄在3年以下、4-10年、11-20年、20年以上的教师分别占调研人数的27.38%、29.76%、30.95%和11.9%。其中,中青年教师所占的比例较大,说明近年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各校会计专业中青年教师比重较大。

2.学历及职称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学历方面,没有专科和博士学历,本科学历占77.38%,研究生占22.62%,本科学历占大多数,研究生学历也超过了五分之一,说明本专业教师队伍整体学历水平较高。职称方面,助教占15.48%、讲师占45.24%、副教授占17.86%,其他中学职称教师占21.43%,说明被调查的大部分会计教师都拥有中级以上职称。

(二)教师职业素质现状分析

1.在教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缺乏专家引领”居第一位占61.9%,“知识结构狭窄”居第二位占39.29%,“教学方法单一”位居第三占34.52%,教学观念陈旧及有的教师提到职校学生的特点,求知欲不强,所学知识不实用等问题,也是目前教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2.在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上,调查结果显示:“缺乏专业指导”居第一位占61.3%,“没有充足的时间”居第二位占55.95%,“缺乏良好的环境”位居第三占46.43%。

3.在教师认为目前较欠缺的方面,调查显示:“与企业的合作能力”居第一位占63.1%,“实践教学能力”占41.67%,“教育科研能力”占36.9%,此外还有多媒体、信息网络应用能力,创新教育能力,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方案的能力等均有欠缺。

4.在专业教师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及重要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重要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信息收集能力、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

5.在专业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及重要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重要性从高到低依次为:电算化软件操作技能、仿真学习平台操作技能、手工记账技能、会计文书书写技能、点钞技能、传票翻打技能和珠算技能。

(三)教师职业素质提升途径分析

1.在“自己目前亟需提高的职业能力”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实践技能居第一位占78.57%,专业理论占50%,教学方法占39.29%,课程开发占32.14%。

2.在“您希望通过哪些途径来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调查结果显示:财会专业教师想要提高的职业能力从高到地依次为:会计实务前沿理论的学习、参与会计记账工作室、会计实务教学的专题讲座、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案的创新、开发会计实务及技能资源库、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技能比赛等。

3.在“您认为教师培训中最适合的形式是”的调查结果显示:实践操作位居第一占82.14%,观摩教学(听课、观课、议课)居第二占64.29%,名师引领居第三占46.43%,此外依次还有研讨互动、网络培训、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

三、调查结果的启示与对策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课题组成员深受启发。从会计专业教师和学校行政领导的反馈来看,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师普遍专业实践经验不足,与行业企业交流欠深入,缺乏专家引领和专业指导三个方面。在调研过程中,许多老师反映平时工作压力较大,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身能力的提升,教师除了能够自学会计师、经济师、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等以外,缺乏与行业企业的交流,仅仅具备理论知识,缺乏专业实践,这大大影响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根据目前中高职校会计教师职业素质现状,本文对中高职会计专业教师职业能力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职业能力教育制度化

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和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把扶持地方职业院校的发展作为企业的一项社会职能,并在某些方面给予履行该职能的企业一定的政策优惠,为会计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便利。职业院校也应制定教师参加相关职业技术考试、学历学位深造、下企业锻炼、骨干教师选拔培养等一系列发展教师职业素质的相应政策、管理制度,规范专业教师能力的培养,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引导会计教师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素质提升途径。

2.搭建内外合作平台,开展职业素质提升活动

(1)会计教师职业素质校本培训。聘请会计师事务所专家为会计教师进行会计实务知识培训,使会计教师能了解职业教育发展和会计的前沿信息,熟悉会计实务操作,掌握教育教学规律,使会计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拓展和提升,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实施能力得到增强,进一步增强参培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并运用到如何培养和建立学生的职业技能上,以满足现代职教要求的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

(2)校企合作,携手共建会计记账工作室。为了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对接,增强教师的实务操作能力,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缩短理论教学与职业岗位的差距,培养和提升师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会计师事务所携手共建财会系会计记账工作室。

(3)会计技能教学能力提升与教学资源库建设。以委托企业进行技术服务的形式,为会计教师进行会计教学方面的专题讲座,提升会计教师的教学能力,合作开发会计实务及技能资源库。

(4)教师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校内外技能比赛。“强技能”是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之一,是评价教师专业水平的指标,是学生上岗就业的本领。一个优秀的会计教师不仅要会讲业务,更要会做账;不仅要会进课堂,更要会进赛场。我们江苏省的财会技能比赛项目是手工实务(电算化实务)、点钞、小键盘录入。每位参赛选手都要同时完成三个项目的比赛,以综合成绩定名次。这种项目组合对会计教师的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针对不同年龄结构,打造专业化教学团队

高职院校的工作重点在专业建设上,而专业建设的核心是专业教师,除了教师自身能力提升以外,也应全面提升专业教师团队整体素质,有计划、有组织的根据教师的自身特点,让团队内的专业教师各有所长,完善老中青结合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建设一支适应高职教育教学、数量充足、梯队合理、双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教学团队。

4.坚持“规划―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路径,持之以恒

不仅外部环境对教师职业素质提升有重要影响,教师本身的态度也起了一定作用。在与老师们的交流中,部分老师觉得缺乏动力与激情,要想办法克服这种职业倦怠,就要做好时间和精力管理,要充分认识、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职业需求,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职业能力。教师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主动获取有关的新知识信息,掌握新的教学动态,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除了参加学校、系部、教研室相关的培训外,个人也要多利用网络和远程教育手段,自我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2]杨涉.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持续提升的途径[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

[3]朱冰.“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与路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12).

第3篇:大专升学历的途径范文

途径:

1、统招专升本:也就是在正规大学进行全日制学习的专升本;

2、自考专升本:是自考性质的本科,即独立本科段;

3、成考专升本:即成人高等教育,参加国家统一的入学考试,考试通过比较容易,录取率高。成人高考分为专科阶段和专升本阶段,每年一次报考机会,学习形式为函授或业余、每年八月报名,十月参加成人高考;

4、网络远程教育专升本;

第4篇:大专升学历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继续教育途径形式

高校教师是高校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生产高科技成果、为社会服务的实践者和开拓者,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关键。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学内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①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普遍存在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不合理,本科意识、竞争意识缺乏等不足,这不仅影响学校的合格与达标,更涉及学校的生存和长远发展,为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途径形式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富有创造力、精干高效的师资队伍,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办出高质量的本科教育,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承担起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使命。

一、积极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学历和学位

在职攻读学历学位是指在不脱离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下,高校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学历学位层次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而接受的继续教育。它是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改善学历学位结构的重要途径形式。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是由专科学校合并升格而来,专任教师中原来专科学校的教师直接转为本科学校的教师所占比例较大,高学历、高职称人员比例偏低,难以适应本科教学的要求。在保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在职攻读学历、学位成为提高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学历、学位层次的重要途径和形式。新建本科院校应积极鼓励教师通过到老牌本科院校或重点高校攻读在职研究生,进行脱产学习研究生课程与在职研修撰写学位论文相结合,为教师在职攻读学历学位提供政策支持和经费资助,使教师在提升学历学位和实现成就需要的同时,不断提高素质和能力,适应本科教学工作的需要。

二、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展校本培训

这种途径主要强调教师任职学校本来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教师在任职学校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难免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和困惑,而高校本身集中了一批专家和学者,又有先进的仪器设备,丰富的文献资料,广泛的信息资源,频繁的学术活动,这些为教师补充更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能力和素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新建本科院校大多由水平较高、条件较好、规模较大、业绩较佳的专科院校提升,拥有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文化积淀,同时又有提高师资队伍教育教学水平的强烈需求,在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的同时,应该注重挖掘校内资源,充分发挥就地取材的优势,采取工作培训、微格教学等形式,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

工作培训,即教师在任职学校开展互帮互助、边学边教活动。如导师培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以老带新,即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结成“师生”关系,采用传、帮、带的形式,原则上“一带一”,也可以采用辅导组进行“一带多”的辅导方式。青年教师和新教师的继续教育,除坚持自学和积极参加各种科研活动外,实行以老带新,青年教师与老教师搭配,结成“师徒”关系,是促进他们尽快成长的一种行之有效途径形式。老教师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有谙熟的教育教学方法,因此,学校领导可以根据老教师和青年教师及新教师各自的特点,主动在他们之间牵线搭桥,使新老教师结成“对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教师通过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言传身教,对新教师在备课、教授、辅导、批改、考试、研究等各个环节上对新教师进行全程性辅导和指正,可以为他们上示范课,或是提供含有自己教学经验的材料供青年教师观摩和学习领会。青年教师要主动并系统地听取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授课,尤其应该研究他们的教学,认真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此外,青年教师素质在得到提高的同时,老教师们同时也会在各方面得到提高,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共同进步的双赢局面。

微格教学,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蓬勃开展,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接受。它是在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原理的指导下,通过设定教学行为目标,传递教学信息,反馈调整,使教学活动达到最优化的动态平衡系统,具有训练课题微型化、技能动作规范化、记录过程声像化、观摩评价及时化等特点。通过讲解教学技能,观看示范录像,编写微格教案,微格实践录像,反馈评价和修改复录等步骤措施,采用变通应用理论,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对于新教师,由于工作年限短,经验不足,基本教学技能亟待加强,听课重点可放在教学技能上,通过评价,能够得到及时矫正,多次反复强化,以尽快提高教学技能;对于中级教师,已有一定教学经验,基本教学技能基本成熟,重点则应放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研究方面;而高级教师,已有丰富教学经验,重点则应放在学科教学技能研究方面等,不同职称的教师,采取不同的变通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可以有效增强继续教育的效果,加快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讲,这是较为有效的继续教育途径。

三、努力争取跨校援助

跨校援助是解决高校间师资力量不平衡难题而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尤其是西部省份新建本科院校来讲,由于建校历史短,底子薄,教学、科研水平与老牌院校额重点高校的差距较大,通过与老牌院校和重点院校、直接挂钩,争取他们的支持和援助,在教学、科研课题等方面积极开展合作互助,对于提高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的教学、科研水平有很好的带动作用。老牌院校和重点高校通过派遣有经验教师到新建本科院校短期任职或将自己从事的科研项目或课题交给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进行,使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能够观摩体会他们的教学、有机会参与到有前景的科研活动第一线,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四、大胆探索校企合作,实施学、产、研一体化

校企合作、学研产一体化是目前世界各国高校在继续教育方面积极探索并倡导的一种形式。学研产一体化,“学”不仅仅是狭义上的教学,而是广义上的办学,包括学校的办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研”当然是科研,但又与一般认识上的科研不同,它的科研方向和内容比较明确,即为“产”而研,为“产”服务;②而“产”也不应仅指某一项具体的产业,更重要的是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方向。因此,所谓学研产一体化就是以“学”为基础,以“研”为纽带,以“产”为方向三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的一种教育教学的有效形式;是集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人才培养及培训、技术推广与开发应用、生产销售为一体,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推动教育、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过程。

高校所从事的是专业教育,其中大量的知识、技术都可以直接转化为创新性知识,转化为现实的成果。因此,高等学校是技术传薪的“发动机”或“母机”,也有人称之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器”;③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可以说是必然趋势。高校可以向企业、地方选派优秀教师进行挂职锻炼或是通过校办企业、校企合作等方式积极为教师提供参与产学研的条件。教师通过挂职锻炼或企业兼职不仅能够协助单位开展科技攻关,参与企业的生产全过程,和企业专家共同学习,共同研究,还可以把技术难题等带回学校,带回课堂、实验室,做到既可以使科研成果不断转化,又可以更新和丰富教育教学内容,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提高高校教师的素质,增强他们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讲,大多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懂得生产实践中的知识和相关技能,可以说,产学研一体化这种形式能够有力地促进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五、加强学术交流与学者访问

参加学术会议、聆听学术报告,既快捷又获取信息量大,是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快速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一种很好的继续教育形式。当今信息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学科前沿随时都在发生变化,教师必须要及时汲取新的知识,把握学科前沿,但是仅凭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所能涉猎的前沿知识面是远远不够的。据国际教科文组织统计,仅1990年全世界出版的书籍已达80多万种,这意味着一个人如果想跟上知识前进的步伐,必须每天阅读2 000多本书方可。④因此,通过参加学术会议、聆听学术报告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猎取大量的信息,弥补自己时间的不足。学术会议、学术报告所安排的专题大多是有关国内外某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和阶段性的成果等方面的内容;报告人基本上也是该领域的专家,一般来说讲解精辟,知识拓展丰富,有利于教师在较短时间内充实自我,把握专业最新发展动态和学科热点问题。同时,在参加学术会议、聆听学术报告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广交与会代表、结识专家学者,积极同专家、权威人士及同行进行咨询和探讨,进一步加深对某一领域的理解,有助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术水平的提高;对教师来说,可以打破学科专业之间的界限,加强与同专业、不同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广泛汲取本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以求快速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如果是在自由市场,你带一个苹果来,我带一个苹果来,大家经过交换,最后每个人得到的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如果每个人都带着一个思想来,思想和思想交换就能变成无数的思想。参加这次‘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我们每一位大学校长都带着一个思想来,却带着无数思想走,这就是我们所获得的总体收获。”(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姜澄宇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2004年/北京)

加强学者互访可以借鉴国外高校或兄弟院校的经验或利用其发展优势。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历史不长、办学经验不足、办学实力不强,必须应该积极借鉴国外高校或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和先进做法,充分利用其发展优势和各种资源,为自身发展注入活力;同时,这通过派遣访问学者,还可以增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对话,促进高校间和谐发展。

六、大力支持教师参与研修班

研修班是指通过组织部分教师围绕某些教育教学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或某一主题展开集体研讨的培训形式。研修班一般时间不长,人数也不多,但是参与研修人员的素质一般都很高,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一定水平的教育理论素养。研修的内容体现了某领域的最新发展、最新成果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主要是通过对这些教育现实中的亮点、热点、困惑问题或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问题进行集中的探究讨论,相互交流,提高理论素养、科研能力和工作能力。在我国,目前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最高层次的培训形式就是高级研修班。它主要是依托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等为依托举办,由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主持。导师或授课人一般应该是院士、著名教授专家及学有成就的优秀人员等。其水平之高、层次之高和效益之高都是其他培训形式无法比拟的。新建本科院校应大力支持教师有针对性地参与,既能提高参与者的能力和水平,又能促进学校的发展。

七、创设优质自我学习环境,倡导教师自我学习

自学是指在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主要依靠自己的刻苦钻研和独立思考,不断获得新知识的一种自我继续教育方法。对于高校教师来说,他们的工作繁忙,时间空间上都很有限,自学是最好的继续教育方式。目前高校对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部分教师可能还没有达到硕士研究生学历,就得抓紧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尽快提升学历学位,适应本科教学,年纪较大的这部分教师也应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也主要靠自身不断自学,不断提高。尤其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主要靠自己在学习、运用中熟练掌握,使之为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更大的便利。学习是无止境的,活到老,学到老。高校教师已经具备了这种能力,所以自学也就成了高校教师提高自身能力、适应时展的重要手段。

学校要为教师的自学创设有利的外部环境,提供必要的图书资料,宣传、表彰、奖励自学成绩优秀的教师,努力造成自学的浓厚气氛等。但是教师能否坚持自学,主要取决于教师自身对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是否深刻,依赖于自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否很高。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制订出自学计划,做到既有长远打算,又有具体安排和近期目标。既不要零打碎敲,想起什么学什么,顾此失彼,也不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使自学在计划安排下,循序渐进,讲求实效。

总的来说,途径形式是教师继续教育的手段和载体,有效的途径形式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继续教育的效果,提升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探索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途径形式,对于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提升他们的综和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进而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探讨。

注释:

①. 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08.

②张兆臣. 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的几个问题. 科学网 省略/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1714 2006-04-14.

③李德仁.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0Vol.17 No.01.

④ 鲁雷. 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实效的三维视角. 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 2000,(19)(5).

参考文献:

[1]左勤. 浅谈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J].滁州学院学报,2005,(3).

第5篇:大专升学历的途径范文

专升本英语提分方法

1、正确的方式刷题

想要最后再提分,‌‌需要针对历年试题进行强化训练,如果历年试题量不够可以使用与正式考试难度相近、题型一致的模拟试题。

刷题的过程中,有以下三条原则:

一是严格控制时间,总体答题时间不得超过正式考试的时间,各部分试题答题时间要基本稳定;

二是精神集中,就像参加正式考试一样,切忌一边做题一边翻答案、查阅资料和字典;

三是重视总结,做完题后,要认真给自己评分并进行总结,然后根据答题的具体情况再进行有的放矢的复习。

刷题可以让你在短期内摸清考试规律,能够在已有的英语基础上尽可能的达到考试要求!

2、要学会分析

考试是有规律可循的,考核重点一般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有的考试甚至出现题目非常相似的情况,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因此,在做历年试题的时候,要对考核的知识点进行总结,这个环节是非常必要的。

3、坚持到底

英语学习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不可能是直线上升的。学习英语的过程是痛苦的,正是因为这个痛苦的过程,在获得成功时的幸福感才会更强烈,希望大家都能在痛苦之后收获幸福。

拓展阅读:专升本考试难不难

1、不难,只要用心学考上本科不成问题。统招专升本难就难在考试录取上,只要考上,几乎都能拿到本科证和学士学位证。近几年从国家、从学校、从学生本人角度看来,举办统招专升本是解决专科生现实社会问题的一个理想的途径。

2、专升本上一本二本比高考还是容易得多了 专升本录取后插入本科大三在学习两年,毕业证和本科的一样。含金量一样。至于录取比例,要看你考的什么学校什么专业了 专升本复习比高考还是轻松多了,主要是自己复习,也没老师给你指导靠自觉。大三开始准备完全来得及。大一大二可以好好享受下大学生活,不用那么紧张的学习。

还有,专升本的考试科目,英语是每个学校的必考,低于4级水平。再加上一门你所学专业课的考试,有的学校是两门。反正总共最多三门,所以比高考还是复习的轻松多了。

第6篇:大专升学历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 “双师型”教师 教学团队

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学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培养技能型人才质量的重要保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研究并实施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途径和模式,对于实现职业教育宗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双师型”教师的教学团队建设

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学团队,是指某一具有共同服务对象的群体,在这个群体内,各个成员之间实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理论知识传授、实践能力培养以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企业生产经营实践职能和功效的优势互补与统一。实现这样一个目标,要以校企合作为基础,,要有有效地途径,要探求其规律性,进而形成可以借鉴和效仿的模式。

“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重点要提高两类教师共同培养人才所需的能力。一是学校专职教师从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二是企业兼职教师从事学校教育教学的能力,三是将学校教育教学能力与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统一起来集于教学团队一身。

二、“双师型”教师的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历程

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表明,“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经历包括:

1.培养“双师型”教师

职业教育的实践表明,在“双师型”教师概念提出以后,职业学校致力于把学校专任教师中的专业课教师培养成具有“双师”特质和能力的人。在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初期,职业学校大多致力于培养专任教师,使其具有“双师”能力或“双师”素质,其标志就是学校专任教师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双师”资格证书。如考取国家非教师职业资格证书、获得国家专项技能等级证书以及获得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培训证书。但事实证明,获得各种证书对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帮助是十分有限的,甚至出现未获得“双师”资格而获得“双师”资格的现象。尽管如此,学校着力培养自身教师队伍的做法和途径,对日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起到了奠基作用。

2.聘请兼职教师

当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成为中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基本制度之后,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单单靠学校及学校专任教师已经很难胜任。尽管学校专任教师在专业理论知识上,具有良好的教育基础和良好的系统性,但在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和在完成具体生产经营任务上的缺欠,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此,在职业学校中,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专家、业务骨干和能工巧匠来学校做兼职教师,使其承担与其职业工作关系密切的专业课程教学。这一做法,给学校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使学校专任教师看到了自己在职业实践能力上的不足和差距。极大的提升了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和水平。与此同时,在教学中也显露出理论教学功力不足的弊端。

3.“专兼”结合授课

为了改变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独立授课带来的缺欠,学校开始探索由学校专任教师和外聘兼职教师共同完成同一课程教学任务做法。初期,以学校改革后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为基础,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两个人的教学团队,专任教师侧重完成工作任务的理论基础准备、讲解和引导,兼职教师侧重完成工作任务的实践操作示范、训练和指导。这一做法,改变了由专任教师或兼职教师独立授课所带来的弊端,并为真正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奠定了基础。

三、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模式初探

根据学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途径、做法和经历,初步总结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包括:

1.基地模式

依托地方支柱产业、行业、企业及学校,建立“双师型”教学团队培训基地,按照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要求,着力培养具有“双师素质”、“双师能力”和“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在这个团队中,不强求每个成员的个体“优势”,着重强调组合后的整体优势,使团队组合优势大于个体又是简单相加之和。既可以在校外的行业企业建立教师培训基地,着力培养学校专任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也可以在校内建立兼职教师培训基地,着力培养兼职教师的教学方法能力;还可以通过引进和外联等形式建立教学团队培训中心方式,使学校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培训一体化。无论哪种方式,都采用“学做一体”“实践提高”的方式方法。

2.“要约”模式

学校或专业根据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对特殊教学人员的需求,通过与行业企业协商“要约”形式,由学校提出具体的培养方向、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在既定的计划内,通过下企业实践、到学校教学多次循环方法,实现对“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培养和训练。“要约”模式,具有“双师型”教学团队能力提高方向明确、目标清晰、方法有效、标准适度等特性。

3.示范模式

各个专业乃至各个课程教学团队,无论是在整体上还是在个体上,总是存在差异的。以整体教学效果好、人才培养质量高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带动、影响、帮助其他教学团队共同进步和提高,增强其示范和辐射作用,使学校整体教学团队职业素养、实践能力能方面得以全面提高,达到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和能力的目的,进而提高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示范模式最好是在相关专业群的教学团队中进行,因为其教学工作具有相通性和关联性,这样示范的效果更好。具体做法是通过对课程教学“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具体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来影响和帮助其他教学团队在合作教学、团队教学能力的提升,使其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应该说,在通过何种途径与何种方式培养和建设具有现代职业教育意义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探索和实践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深入和细化的东西,正是这些方面的存在,使这一工作更具前景和价值。学校将着力对此进行研究、探索和实践,使其日臻完善和成熟,为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参考资料:

1.《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原则意见》(职教[1995]15号)

2. 余群英: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模式及其转型,《高教探索》,2006(4)

3. 张斌: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中国成人教育》2004(4)

作者简介:

第7篇:大专升学历的途径范文

论文摘要:在我国教师分布的版图上,农村教师占据着半壁江山。显然,没有农村教师的专业化,中国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化。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我国城乡教师专业素质是不平衡的。无论在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专业技术职称结构等指标上,还是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水平上,城乡落差都是显著的。正因为此,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难度更大、任务更重,也正因为此,开展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需求就更为强烈。教师素质的高低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而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就是多读书,读好书。

一、农村教师专业素质和读书现状分析

据2005年的资料统计,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有540多万,占全国中小学教师总数的53%。这540多万教师任教于38万所农村学校(占全国中小学总数的80%强),承担着1亿零8百万农村学生的教育教学任务(占全国中小学生总数的54%强)。显然,没有农村教师的专业化,中国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化。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我国城乡教师专业素质是不平衡的。无论在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专业技术职称结构等指标上,还是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水平上,城乡落差都是显著的。正因为此,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难度更大、任务更重。也正因为此,开展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需求就更为强烈。教师素质的高低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而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就是多读书,读好书。

但令人担忧的是:我们现在的绝大多数教师很少抽时间读书,哪怕是课内涉及的书,就更不用说课外书了。当然,这不全是教师的责任,据调查显示,98.2%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负担太重了。我们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整日被正统的作业、教科书或工作学习的压力所包围。根据调查,学校的图书馆,除了学校要搞什么比赛老师才去找资料,平时是没有工夫去的。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

二、学习教育名著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1)学习教育名著是农村教师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转变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的业务素养是多方面的,但是教育理论和思想观念是教师业务素养中带根本性和实质性的成分,因为它对教育教学活动起着指导作用。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实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思想观念的状况存在着以下缺点:教育观念陈旧、学科水平低,已有知识遗忘,基础薄弱;视野狭窄、信息闭塞、不了解学科前沿;教育科研能力弱、科研意识淡薄,缺乏理论升华。为适应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采取各种恰当的措施,有效地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转变陈旧的教育思想观念。组织农村教师研读教育名著,就是有效的措施之一。

(2)农村教师学历普遍不高,需要补充教育教学理论。目前,我国小学教师达到大学专科学历的只占20%左右,这意味着80%的小学教师只读过中师教育学教材,教育理论十分单薄贫乏。相当多的小学教师知道的那点教育理论也相当陈旧甚至过时了。近些年来,许多中小学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了自己的学历层次,初中教师达到大学专科学历的占86%,高中教师达到大学本科学历的占68%。但是,这当中不少人是“学非所教”,当然也就谈不上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再加上毕竟未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文化知识和教育理论的学习也就打了折扣。所以,单从学历教育、学习教育理论这一角度看,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都存在补充教育理论的问题。补充的办法之一就是组织他们研读教育名著,并努力将其运用于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

(3)研读教育名著可以解决教师教学过程中教育理论学习低、水平重复的难题。就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小学教师是中师毕业后再升专科,少数小学教师和不少初中教师是“专升本”。他们在中师、专科、本科三个阶段都要学习“教育学”。但是,这三个层次的教育学教材重复内容居多,而升华和新颖的内容较少,难免造成教师厌教、学员厌学的情况。继续教育中的短期培训也存在学员“三进宫”听三次内容相同的讲座的情况。研读教育理论专著和名著,可以弥补中小学教师没有学习过教育名著的遗憾,有利于他们进入教育科学的“殿堂”,有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4)研读教育名著能帮助教师避免形式主义地学习别人的点滴经验而误入歧途。应当承认,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是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的,他们在努力地自学,力求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自己。但是,不少教师只是局限于阅读那些“适用性”较强的学科杂志,吸取那些“可操作的”点滴经验,而真正阅读教育理论专著的不多,更不用说研读教育名著了。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老教师一堂课在竞教活动中得了一等奖,他可以详细地说明这堂课的操作过程,但是当问起他这样做的理论依据时,他就会支支吾吾甚至哑口无言;有的教师从教几十年,荣誉称号不少,经验文章很多,但却没有几条是自己独特的东西。一项调查表明,大凡已经出名的教师,无一例外地都研读过几本教育名著。所以,要由经验型教师成长为学者型、科研型、专家型教师,要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必须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必须研读一定数量的教育名著,理解和掌握教育现象的历史和全貌,获得真正系统的而不是一知半解的知识,并从中悟出精神、形成思想,在理论上正本清源、高屋建瓴,避免因形式主义地学习别人的点滴经验而误入歧途。

三、对教师读书的几点建议

(1)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有选择地阅读一些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教育理论图书。课程改革要改变原来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改变学科本位、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状况,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改变原来的评价方式等,教育的重心已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师只有及时地跳出学科本位思想的束缚,汲取最新科研成果,才能适应新课程教育教学的需要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像《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等图书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对广大教师都具有极大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2)多读一些真正提升自身内在修养的图书。新课程反映了社会对教师工作的质的需求,教师必须随着新课程所建立的学习方式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而教学方式的变化是由教育观念决定的。因此,广大教师应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对优秀教育理论著作的学习。像各种教案、教参类的图书应该看,但不能形成依赖。有的教师看教案类图书,不是参考、学习、借鉴,而是照抄、照搬,图方便,这不但不能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反而有害。而像《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教会学生思维》《师生沟通的艺术》这样的图书则能使教师受益终身。

(3)学校应该为广大教师提供良好的读书条件。从目前教师购书情况看,绝大部分是学校集团购买或由课题经费报销。影响教师个人出资购书的因素固然很多,但现在中小学图书馆普遍缺乏教师用书的状况的确应该尽早改善,切实加强图书馆建设,为广大教师提供能拓展视野,丰富知识结构的教育理论图书。

参考文献

[1]于光远.我的教育思想[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

第8篇:大专升学历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高校;管理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1

一、论述高校管理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意义

有效的管理才能够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高校管理人员主要负责高校的行政事务、党务及行政管理等工作,这里所说的专业化管理其实就是对管理人员能力的一个要求与衡量标准。任何一个职业的就职人员只有具备了特定的知识与技能,还顺利的通过各种考验之后才能够获得此项工作。而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实际上所指的是管理人员通过发挥自身丰富实践经验的优势,顺利完成各项制度规范及培训机制的考核,以专业的精神对各项管理知识学习,不断强化自身管理能力的专业成长过程。在今后高校发展过程中管理人员队伍专业化是必然的趋势,同时也是管理人员自身职业发展的根本要求。

二、当前高校管理人员队伍的实际状况分析

1.学历高但专业素质欠缺

随着教育教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当前高等教育事业在对管理人员进行选聘时的标准也越来越高,基本上进行岗位应聘时都要求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正是由于对学历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当前高校管理队伍偏向于年轻化,但由于实践经验上的不足而导致专业性素质欠缺。专业性偏低具体体现在自身专业与职位要求不符合,有的根本无法挂钩,这是由于管理人员因放弃所学专业在心理上出现失落,另外,不是只要具备良好的公文写作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服务态度就能够做好管理工作,还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在遇到问题时更好的分析和解决。

2.管理人员队伍缺乏合理性

虽然当前高校所具备的管理人员在学历上都有很大的提升,可是依然还有少数管理人员的学历偏低,这使得管理人员队伍的整体学历水平得不到提高。一般,高校的管理人员都是通过正常的应聘选择的,或是工作调动的人员,也就是无法担任教学和科研工作而被调入到管理岗位的,或政府部门指令性安排的人员,或家属推荐的人才等等,这一现象导致高校管理团队结构存在着素质参差不齐、人际关系错综混乱等等不合理的问题存在。

3.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问题

高校管理人员不管是在劳资待遇还是学习机会上都不如教学人员的优厚,而且提升空间也非常有限,尤其是受岗位数量和年龄的限制,很多管理人员从工作开始到结束也没有得到理想的升职空间,加上管理工作复杂繁琐,无法让管理人员通过工作获取很高的成就感,久而久之就会有很多的管理工作人员对待工作时出现懒散、应付公事等行为,不积极主动的对工作探索和创新,有的管理人员还申请将岗位调到教辅或在考取博士学位后转移到教师岗位中,导致管理人员队伍缺乏稳定性。

三、高校创建专业化管理人员队伍的有效途径

1.提高重视度,确保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规划的合理性

如果高校领导人员不给于专业化队伍建设足够的重视度,那么将阻碍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作为高校领导人员应当充分的认识到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对其发展的重要意义,将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与教师队伍建设同等对待。想要成为一流的高校不仅要具备超强的教师队伍,同时也离不开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队伍。创建专业化强的管理人员队伍是促进高校管理水平及质量提升的根本所在。因此,领导人员要对管理队伍进行科学的评价,对岗位现状做出正确的分析,明确现有管理队伍与其他高校之间的差距,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完善。

2.对聘用标准不断规范,把好入口关

社会的不断发展对高校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这种情况下需要高校自身不断的自我提升。首先,要改变管理工作任何人都可以担任的思想,对人员的选择标准不断规范,不仅要求应聘者具备较高的学历,同时还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与超强的专业能力。从而保证管理人员能够快速的适应自己岗位,将自身特长全面发挥,促进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其次,要对聘用流程不断规范,除了设置常规的笔试和面试意外,还要增加相应的人格、价值观等评估环节,保证所选聘的人员具备过人的才华;第三,可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样不但能够确保管理人员的认知资格及专业水平和品质得到有力保障,还可以为高校管理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树立保障,让其更加的合情合理合法。

3.重视对管理人员的培训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人的一生始终处于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这就意味着高校管理人员也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学习,这样才能满足时展的需求。高校应定期组织管理热源进行多途径、多样化、多层次的培训,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专业化程度。首先对于新进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让让他们全面了解高校实际情况,以便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其次,要采取多样化方式进行培训,让管理人员接受到针对性的培训活动,促进工作质量及效率的提升;第三,定期举行各种研讨会和培训班,让管理人员与专家及其他同行沟通交流,从中吸取经验和知识。

四、结语

总而言之,管理工作对于高校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必须采取各种途径不断提升高校管理人员队伍专业化程度,以此促进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这就要求高校I导注重对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及素养的强化,采取多样化、多层次的方法对管理人员开展培训,将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与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校管理工作顺利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章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理念下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建设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3:21

第9篇:大专升学历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高职 土建类 可持续发展能力 构成要素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C-0061-03

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为建筑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但是,高职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较弱,导致个人职业生涯后续发展困难重重。本文通过分析影响高职土建类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原因,探讨高职土建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要素与培养途径。

一、影响高职土建类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通过对高职土建类毕业生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问题的梳理,笔者认为影响高职土建类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学历方面先天不足。不考虑博士、硕士等研究生阶段教育,同为普通高中考入,学制4年的本科毕业生和学制3年的高职毕业生,由于高职毕业生持有的是大专学历,要想获得工程师等职称就需要更多年限,要想考取建造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安全工程师等也需要更多年限。

例如,在获得助理工程师方面,本科学历毕业后,1年见习期满后,考核合格,认定助理职称资格;大专学历毕业后,2年工作经验,考核合格,认定助理级职称资格。获得工程师方面,获得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毕业,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4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5年以上。综上分析,如果同一年高中毕业分别进入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正常流程下,本科毕业生会比高职毕业生早一年获得工程师职称。

再如,在一级建造师报考条件方面,取得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工作满3年可以报考。取得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大学本科学历,工作满4年可以报考。取得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大学专科学历,工作满6年可以报考。综上分析,如果同一年高中毕业分别进入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正常流程下,本科毕业生会比高职毕业生早一年获得一级建造师报考资格。

获得工程师、建造师等时间的延迟,直接导致高职毕业生担任项目经理等职位的延迟,放缓了其职业发展的步伐。

(二)基础知识薄弱。高职的任务是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但由于社会对高职的认知还停留在“高职是大专”的认识,绝大多数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读书不是本人或家长认同高职教育,而是因为高中没学好基础知识,高考成绩达不到本科线,进职业院校读书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选择,而不是主动的选择,这种情形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普遍比较薄弱。作为建筑类工科生,甚至不熟悉三角函数、对数指数等,严重影响大学期间课程的学习。

(三)知识结构不合理。高职毕业生有一定的技术能力但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有所欠缺。很多高院校认为专业技能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任务,一味地通过课程改革减少基础理论课程,以达到培养专业技能的目标,如压缩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与学生专业技能无直接关系的课程。由于高职毕业生在校期间基础课课时较少,课时大多安排在专业类课程,致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由于综合素质较差而后劲不足。

学习内容方面,学生功利性强,重视实践技能,看重专业实践。反映在学习目标方面,公共基础课及格就行,专业理论课也不太受重视,最重视的是专业实践课。即使在专业课方面,也是删掉了许多基本的计算,降低了高职毕业生的计算和思考能力,使学生形成简单直观的思维方式,只知道怎么做,不知道为什么,缺乏从表面现象到事物本质、从外因到内因的分析能力。理论知识学习不足,导致高职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难以有创造性的表现,比如针对一些小的工程变更也无法设计计算。

(四)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高职学生大多在高中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由于在学校养成考试前几周突击学习的不良习惯,进入工作岗位后平时很少看书学习。如遇到岗位考试、职业资格考试等,平时不学习,靠突击学习。某些资格类考试缺考的考生中,高职毕业生占很大部分。

(五)缺乏可靠的再教育途径。抽样调查显示,90%以上的高职毕业生都渴望再学习。但是,除少数大型企业有内部培训外,绝大多数企业职工再学习目前只是停留在短期或利用周末培训的层面,专项能力训练主要通过师傅徒弟的口碑相传或者自学摸索完成,缺乏可靠的再教育途径。

二、高职土建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要素

高职土建类毕业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要素内容复杂,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身体健康是从事一切工作的前提,高职土建类毕业生的初次就业岗位大多是在建筑行业一线,工作环境较为艰苦,更加需要健康的身体条件。建筑行业牵扯面广,需要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业主、政府监督部门合作协调,建筑行业也要应对工程条件变化、天气变化、业主变更等临时的变化,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协调沟通能力。

(二)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毕业生在职场履行合同的品质。既包括在工作中遵纪守法、服从行业规定、尊重合同、维护公司利益、尊重客户等,也包括在离职后维护前公司的合法权益,还包括离职过程的合法合规。部分毕业生急功近利,追求眼前利益,甚至违背合同,丧失信誉,给其后续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

(三)较强的专业能力。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要有建筑识图的能力,了解建筑物的构造;具备各建筑材料的识别和检测能力,同时能利用一些材料检测设备检测材料的性能来把握工程质量、控制施工进度;具备建筑测量能力,如建筑施工放线、建筑轴线的引测、各楼层标高的控制、抄平、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竣工测量等;具备建筑施工组织的能力,在管理过程中能合理把握工期、正确调动人力物力,使得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获得利润最大化;具备基本的力学与结构知识以及建筑工程质量的检查与控制能力等。

(四)必要的专业理论基础。必要的理论基础包括熟悉建筑力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建筑材料、测量放样、读结构图施工图等。必要的理论基础是高职土建类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必要的理论基础,才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有创造性的成果。

(五)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就是毕业后根据需要自学的能力。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日益发达的建筑科技对个人的必然要求。只有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适应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等的要求。

(六)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大学毕业前后是人生身份的重大转折,周围环境也截然不同。社会适应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毕业生在毕业后的工作、学习、生活的态度和状态,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使毕业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更快速地进入新工作岗位的角色,也会惠及毕业生以后的职业生涯。

(七)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指在建筑领域不断提供具有更高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随着建筑工人数量的逐年减少,建筑设备的推陈出新,施工工艺、施工组织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建筑材料也相应地变化。对于这些变化,高职土建类毕业生不但要适应,而且要根据形势,敢于率先创新。

三、高职土建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途径

针对目前高职毕业生可持续发展方面能力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达到提升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补强高中没学好的基础知识。针对某些高职生在高中的数学、力学等基础知识过差的问题,可以通过在大一开设选修课,或者在前两周集中开展培训的方式,补强所必需的函数计算等问题,以便大学期间学生顺利学习“建筑力学”“工程测量”等课程。

(二)均衡配置基础课。现在高职很多专业出于让更多学时给专业实践类课程的考虑,删掉了“高等数学”课程,严重阻碍了高职毕业生的后续发展。例如,职业资格考试会考到“高等数学”,结构设计计算也涉及“高等数学”,因此“高等数学”课程必须予以配置。另外考虑到土建类高职毕业生在工作中会写很多的公文、通知、报告等,可以开设类似“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等课程。

(三)适当增加专业理论计算类课时。目前比如毕业设计,由于高职生专业理论计算能力的缺失,一般安排的是施工组织方案的编写和建筑图、结构图的绘制,而不安排结构计算内容。导致毕业生在施工中遇到小的变更也无法自行设计,削弱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必要的结构设计计算,也可以锻炼学生查阅文献、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合成人教育、自考等打通学历发展的途径。学历低会直接影响工程师的评定、职业资格考试,延缓高职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学历的提升会开阔高职学生视野,提高专业知识。一般的高职院校都有成人教育部门,应通过宣传,鼓励广大高职学生提高学历。

(五)保持专业实践技能的相对优势。高职毕业生的相对优势体现在专业技能较高,丧失这个优势就很难有竞争力。必须在现有基础上,探讨项目化教学、校企合作教学等,保持专业技能方面的相对优势。

(六)参加各级技能大赛,把握行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参加各级专业技能大赛,可以对比各院校在学生培养中的差异,寻找不足,找到改进方向。专业技能大赛也反映了行业发展的方向,跟踪并参与专业技能大赛,可以把行业的最新工艺技术反映在教学中。

(七)结合R悼展“创业实训”课程,提高高职生自主学习能力。高职毕业生的发展状态,归根结底需要学生自己的努力。结合目前“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潮流,结合高等院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在“创业实训”课程可以结合专业,巧妙设计创业项目,锻炼高职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等。

(八)探索高职毕业生的再教育问题。考虑到很多企业再教育制度不完善,可以探讨由母校组织的再教育问题。根据毕业生在工作中碰到的问题,适当设置相应课程,聘请行业专家讲授,形成有效可靠的再教育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建奎.高职毕业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状与对策[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2(12)

[2]学林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3)

[3]喻永均,张光春,王莉.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要素与培养途径探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3)

[4]栗建.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工作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12(9)

【基金项目】2015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土建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要素与培养途径研究”(桂教职成[2015]2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