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街乡科普工作计划范文

街乡科普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街乡科普工作计划

第1篇:街乡科普工作计划范文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国计生协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精神,按照省、平顶山市人口计生委、计生协关于开展“争创一流业绩,争当先进协会”活动(以下简称“双争”活动)的要求,经研究决定,在我市计生协系统开展“双争”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中心,坚持“四个重在”,以服务为根本,以创新为动力,以加强协会组织建设,促进协会工作制度化、管理规范化为目标,完善工作机制,夯实工作基础,强化服务理念,丰富服务内涵,拓展服务途径,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人口计生事业健康、持续、科学发展。

二、目标要求

通过开展“双争”活动,着力解决协会组织建设和协会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增强各级计生协会创先争优意识,在全系统营造“有第一必争,有先进必当,有红旗必扛,有标杆必超”的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工作氛围,建设“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有作为”协会组织,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促进协会组织建设规范化,建设一支“敬业奉献、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廉洁自律、无私奉献”的干部队伍,充分发挥计生协的生力军作用,推动计生协事业科学发展。

三、主要内容

围绕实现计生协科学发展的总体目标,“双争”活动内容以《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章程》(草案)、《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科学发展规划纲要》、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十二五”规划和全市计生协今后五年的工作规划为基本依据。

乡、村两级争创先进计生协会,要努力做到“六个好”:

1、组织建设好。党委、政府,村(社区)“两委”重视计划生育协会建设。乡级计生协组织健全,有专人负责计生协会工作。积极推进基层协会规范化建设,基层协会组织数量稳定,企业和流动人口聚集地普遍建立协会组织,做到“组织健全、结构优化、素质提高、活力增强”。各项组织制度得到较好落实。村级计生协组织健全,有 “会员之家”,有专人负责并能正常开展协会工作,协会各项活动落到实处。

2、队伍建设好。大力推进协会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按照分级负责的方法,认真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要求,使组织动员能力、综合协调能力、资源开发能力、优质服务能力和民主监督能力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好。科技骨干、致富能人和有文化、有知识的年轻人在会员队伍中的比例逐步提高,会员结构不断优化。积极推动五支志愿者队伍建设,使计生协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协会活力不断增强。

3、工作机制好。乡、村工作制度完善,生育关怀行动、村级计生协规范化建设、计生保险、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计生协参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企业协会建设、协会组织形式创新等相关工作推进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工作运行科学有序。

4、工作保障好。党委、政府、人口计生部门和村(社区)“两委”把计生协建设和发挥计生协作用纳入人口计生事业整体规划。经费投入在同级人口计生事业费中占有一定比例,并逐年有所增加。协会机关工作条件逐步改善。基层协会“会员之家”普遍建立,多数“会员之家”做到“五有”,即有活动场地、有活动制度、有宣传队伍、有文体器材、有服务计划和记录。人口文化大院活动富有特色。

5、工作业绩好。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不断改进服务方法,为育龄群众提供更好的优质服务。乡、村两级在推动计生协组织建设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上取得新成效。拓展协会服务领域,在建立专项基(资)金、创办“生育关怀”项目基地、争取政府资助、协调社会参与、组织会员带动和开展家政服务6个方面,有较大的进展和突破。遵循“三自”方针,认真开展村(社区)示范活动,充分发挥计生协在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中的骨干作用,结合实际,探索建立“一公约五服务、一建议四参与、一监督三评议”计生协参与群众自治的科学运作模式,深化宣传教育、反映群众诉求、维护妇女权益,在推进自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上取得新成效。生育关怀行动领导有力,生育关怀资金形成规模,项目服务规模不断扩大,生育关怀品牌特色鲜明,生育关怀行动广泛深入、扎实有效。认真贯彻落实省人口计生委和省计生协《关于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保险工作的意见》及平顶山市人口计生委、平顶山市计生协《关于在全市建立部分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和计划生育手术保险制度的通知》,建立完善科学规范的计划生育保险工作运行机制,推动计划生育保险工作深入开展,切实提高计生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宣传倡导工作富有成效。

6、民主评议好。

四、组织方法

1、“双争”活动从XX年3月开始,至2013年年底结束。

2、乡级计生协的“双争”活动由市人口计生委、计生协负责组织,村级计生协的“双争”活动由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计生办,各乡镇、街道计生协参照市里的做法负责组织。

五、评选表彰

1、市人口计生委、计生协每年对各乡镇、街道的“双争”活动进行一次评估表彰。

2、评选工作程序:一是单位申报;二是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计生办,各乡镇、街道计生协推荐;三是市人口计生委、计生协组织评估;四是市人口计生委、计生协领导班子研究确定表彰单位;五是在市人口计生委网站公示。

3、每年评选表彰4个乡级“双争”活动先进计生协、20个村级“双争”活动先进计生协。对连续三年被表彰为“双争”活动先进计生协的单位授予“优秀计生协”称号。

六、组织领导

1、落实领导责任。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计生办,各乡镇、街道计生协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把“双争”活动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市人口计生委、计生协成立“双争”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计生办,各乡镇、街道计生协也要成立相应组织,具体负责本单位争创活动的组织实施。

2、严格创建标准。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计生办,各乡镇、街道计生协要把争创工作作为自我完善和提高的有效形式,要严格按照市里制定的争创标准,实事求是地上报创建单位,真正把那些工作基础扎实、成绩突出、在当地具有示范作用的先进单位推荐上来,保证评选工作的公正、公平。

第2篇:街乡科普工作计划范文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市暨科普惠农行动计划“一站一栏一员”建设试点工作动员大会,主要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中国科协、浙江省科协关于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和全国科普惠农行动计划“一站一栏一员”建设试点工作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行动起来,扎实工作,确保我市今年底通过全国科普惠农行动计划“一站一栏一员”建设试点工作验收,确保2007年底创建为全国科普示范市目标顺利实现。等一会,戚市长将要作重要讲话。我先根据领导小组研究的意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统一思想,充分熟悉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和科普惠农行动计划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

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和科普惠农行动计划“一站一栏一员”建设试点工作,是“十一五”时期我市科普工作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加快融入大都市,建设新富阳,全面推进“山水文化名市、现代产业新城、人居休闲胜地”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要充分熟悉创建和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实现我市科普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1、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和科普惠农行动计划“一站一栏一员”建设试点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科技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用科学发展观来统揽经济、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大力提高全社会非凡是党员干部的科技意识,牢固树立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效益理念;就必须大力推动科普工作的社会化、群众化和制度化,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使科学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并成为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的自觉行动。开展创建和试点工作,可以更好地发挥科普工作在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科普能力,使之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力量。

2、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和科普惠农行动计划“一站一栏一员”建设试点工作,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引领未来发展的主导力量。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指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加强科普工作,促进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是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力的基础工程,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正处于加快发展的要害时期,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越是经济发展,我们越要注重科普和科技创新工作,越要突出和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越要以科技的进步引领经济的发展。创建和试点工作可以进一步动员和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我们要建设一个经济实力强、体制机制活、人文气息浓、生活品质优的新富阳,就要广泛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创建和“一站一栏一员”建设试点工作,就要以切实的举措推进科普事业的发展,为全面推进“山水文化名市、现代产业新城、人居休闲胜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就要以科技的普及与创

新,提升创业水平,拓展创业领域,优化创业环境,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水平。

3、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和科普惠农行动计划“一站一栏一员”建设试点工作,是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养、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径。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是国民科学文化素养的重要标志,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在当前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劳动者素质的差距,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害性制约因素之一。目前,我市城乡广大群众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干部群众对普及科学知识、创新科技应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要求更为迫切。开展创建和试点工作直接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要以创建和试点工作为抓手,着力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在全社会进一步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营造“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让城乡广大群众把握更多的科学知识,使他们在形形的愚昧迷信和伪科学面前,保持清醒和理智,用科学战胜迷信,用文明战胜愚昧。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创建和试点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实事工程来抓,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二、把握重点,切实做好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和科普惠农行动计划“一站一栏一员”建设试点的各项工作

我市创建和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发动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科普工作,努力构建社会大科普的格局,力争科普设施不断完善,科普手段更加先进,科普队伍逐步壮大,组织网络进一步健全,真正实现科普工作的制度化、群众化、社会化、经常化,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科普服务,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的科学文化素养,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根据这一总体要求,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1、健全科普组织网络,发挥科技人才作用。要进一步健全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科普组织,落实专(兼)职人员负责科普工作。在符合相关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中积极发展科协组织。要进一步扩大各类技术协会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在乡镇、街道的覆盖面,不断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以适应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对科普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承担起全市科普工作的重任。要整合现有农民培训资源,形成城乡统一的培训网络,形成以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特色学校为主的青少年科技教育网络。要着力加强“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建立健全与科技人员的联系制度,激发科技人员的创业热情和创新潜能,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人才保障。

2、广泛开展科普实践活动,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开展好科普实践活动,是创建和试点的中心工作和主要形式。必须紧密结合我市实际,联系“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任务,认真抓好各项科普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来加强科普宣传,增强市民爱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和实践能力。一要经常性地组织科技咨询、科技信息、科普展览以及大型科普宣传等活动,广泛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二要坚持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基层,根据农时季节特点,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面对面地向群众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科技疑难问题。三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传媒手段,围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更高要求,开设大众科普栏目,切实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四要深入开展

调查研究,不断更新科普内容,运用新的科普手段,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普实践活动。根据领导干部、城市居民、青少年、妇女、残疾人以及下岗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等不同群体的需要,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普活动。对于广大社会群众,要重点抓好“科技宣传周(科普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使这些活动成为组织发动面广、对群众吸引力强、社会影响深的科普工作精品。五要大力开展各类培训工作。组织实施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强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工作,积极开展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晋升)工作,加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整合各类科普资源,加快科普设施建设。市、乡镇(街道)、村(社区)要逐步实现科普设备、手段现代化,不断提高科普教育的效果。根据创建和试点工作要求,市级有关部门要将市科技馆纳入新区建设的统一规划,争取及早建设;市级要建立科普活动中心,乡镇、街道要通过整合资源、优势互补,依托农村中小学校、农函大辅导站、农村化学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点、文化站、农技协等建立科普活动站;要加大标准科普画廊建设力度,市区要新规划建设高标准科普画廊一处,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所在地要建设一处10米以上标准科普画廊,各建制村要建立5.4米以上标准科普画廊。要充分发挥这些场所的作用,提高使用效率,实现资源共享,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类科普活动。这里非凡要强调一下的是时间进度问题,科普惠农行动计划“一站一栏一员”建设,即乡镇、街道建立科普活动站、村建立科普宣传栏和确定科普员工作,今年年底前务必全面完成,其它硬件建设2007年8月底前要全面完成。

4、加强科普示范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入开展科普示范乡镇、科普文明(示范)社区、科普示范村、科普示范基地、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或科普特色学校创建活动,通过努力,争创省级科普示范乡镇3个,科普示范村(社区)4个,杭州市级科普示范乡镇、街道10个,科普示范社区10个,杭州市级科普示范基地3个,杭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3个,杭州市级科普特色学校2所。加强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结合,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通信器材、造纸及纸制品、轻纺服装等传统产业,淘汰低端落后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提升我市制造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务实创新,确保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和科普惠农行动计划“一站一栏一员”建设试点工作圆满完成

创建和试点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齐抓共创的整体合力,确保创建和试点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是要搞好结合。创建和试点工作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创建过程中,各级各部门要统筹兼顾,科学安排,把创建工作与各项具体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创建工作水平。要把创建工作与履行本职工作结合起来,把创建工作纳入到本职工作中去,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要把创建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开展“科普惠农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一站一栏一员”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科普服务能力。要不断完善农村基层科普组织网络,加强农村基层的科普设施建设,丰富农村基层的科普活动手段,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科普教育体系、农民科技示范推广体系、农业产业化技术促进体系、基层科普示范体系,切实提高农村科普工作的层次与水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贡献。要把创建工作与促进科技创新结合起来,大力开展科学普及,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引导人们树立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的价值观念。要把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密切结合起来,努力推动科学技术走向大众、走向社会,发展创新文化,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精神

,培养创新人才,增强创新能力。

二是要创新载体。创建和试点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对各级科协组织开展科

普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假如局限于传统的科普方法和手段,已很难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创新科普载体,努力实现科普内容、形式、方法、载体的新突破。要在继续搞好科普宣传周、科普日等重大科普活动,继续利用科普站、科普画廊等阵地,继续发挥农函大、农技协、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等作用的同时,创新科普载体,拓展科普渠道,利用各种形式新奇、内容丰富、手段先进、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载体,不断扩大创建和试点工作的影响力,提高科普宣传工作的实效。

第3篇:街乡科普工作计划范文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和科普惠农行动计划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

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和科普惠农行动计划“一站一栏一员”建设试点工作,是“十一五”时期我市科普工作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加快融入大都市,建设新富阳,全面推进“山水文化名市、现代产业新城、人居休闲胜地”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要充分认识创建和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实现我市科普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1、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和科普惠农行动计划“一站一栏一员”建设试点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科技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用科学发展观来统揽经济、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大力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党员干部的科技意识,牢固树立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效益理念;就必须大力推动科普工作的社会化、群众化和制度化,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使科学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并成为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的自觉行动。开展创建和试点工作,可以更好地发挥科普工作在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科普能力,使之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力量。

2、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和科普惠农行动计划“一站一栏一员”建设试点工作,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引领未来发展的主导力量。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指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加强科普工作,促进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是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力的基础工程,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越是经济发展,我们越要注重科普和科技创新工作,越要突出和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越要以科技的进步引领经济的发展。创建和试点工作可以进一步动员和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我们要建设一个经济实力强、体制机制活、人文气息浓、生活品质优的新富阳,就要广泛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创建和“一站一栏一员”建设试点工作,就要以切实的举措推进科普事业的发展,为全面推进“山水文化名市、现代产业新城、人居休闲胜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就要以科技的普及与创新,提升创业水平,拓展创业领域,优化创业环境,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水平。

3、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和科普惠农行动计划“一站一栏一员”建设试点工作,是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养、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径。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是国民科学文化素养的重要标志,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在当前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劳动者素质的差距,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制约因素之一。目前,我市城乡广大群众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干部群众对普及科学知识、创新科技应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要求更为迫切。开展创建和试点工作直接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要以创建和试点工作为抓手,着力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在全社会进一步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营造“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让城乡广大群众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使他们在形形的愚昧迷信和伪科学面前,保持清醒和理智,用科学战胜迷信,用文明战胜愚昧。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创建和试点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实事工程来抓,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二、把握重点,切实做好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和科普惠农行动计划“一站一栏一员”建设试点的各项工作

我市创建和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发动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科普工作,努力构建社会大科普的格局,力争科普设施不断完善,科普手段更加先进,科普队伍逐步壮大,组织网络进一步健全,真正实现科普工作的制度化、群众化、社会化、经常化,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科普服务,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的科学文化素养,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根据这一总体要求,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1、健全科普组织网络,发挥科技人才作用。要进一步健全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科普组织,落实专(兼)职人员负责科普工作。在符合相关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中积极发展科协组织。要进一步扩大各类技术协会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乡镇、街道的覆盖面,不断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以适应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对科普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承担起全市科普工作的重任。要整合现有农民培训资源,形成城乡统一的培训网络,形成以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特色学校为主的青少年科技教育网络。要着力加强“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建立健全与科技人员的联系制度,激发科技人员的创业热情和创新潜能,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人才保障。

2、广泛开展科普实践活动,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开展好科普实践活动,是创建和试点的中心工作和主要形式。必须紧密结合我市实际,联系“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任务,认真抓好各项科普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来加强科普宣传,增强市民爱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和实践能力。一要经常性地组织科技咨询、科技信息、科普展览以及大型科普宣传等活动,广泛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二要坚持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基层,根据农时季节特点,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面对面地向群众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科技疑难问题。三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传媒手段,围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更高要求,开设大众科普栏目,切实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四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更新科普内容,运用新的科普手段,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普实践活动。根据领导干部、城市居民、青少年、妇女、残疾人以及下岗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等不同群体的需要,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普活动。对于广大社会群众,要重点抓好“科技宣传周(科普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使这些活动成为组织发动面广、对群众吸引力强、社会影响深的科普工作精品。五要大力开展各类培训工作。组织实施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强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工作,积极开展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晋升)工作,加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整合各类科普资源,加快科普设施建设。市、乡镇(街道)、村(社区)要逐步实现科普设备、手段现代化,不断提高科普教育的效果。根据创建和试点工作要求,市级有关部门要将市科技馆纳入新区建设的统一规划,争取及早建设;市级要建立科普活动中心,乡镇、街道要通过整合资源、优势互补,依托农村中小学校、农函大辅导站、农村化学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点、文化站、农技协等建立科普活动站;要加大标准科普画廊建设力度,市区要新规划建设高标准科普画廊一处,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所在地要建设一处10米以上标准科普画廊,各建制村要建立5.4米以上标准科普画廊。要充分发挥这些场所的作用,提高使用效率,实现资源共享,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类科普活动。这里特别要强调一下的是时间进度问题,科普惠农行动计划“一站一栏一员”建设,即乡镇、街道建立科普活动站、村建立科普宣传栏和确定科普员工作,今年年底前务必全面完成,其它硬件建设2007年8月底前要全面完成。

4、加强科普示范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入开展科普示范乡镇、科普文明(示范)社区、科普示范村、科普示范基地、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或科普特色学校创建活动,通过努力,争创省级科普示范乡镇3个,科普示范村(社区)4个,杭州市级科普示范乡镇、街道10个,科普示范社区10个,杭州市级科普示范基地3个,杭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3个,杭州市级科普特色学校2所。加强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结合,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通信器材、造纸及纸制品、轻纺服装等传统产业,淘汰低端落后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提升我市制造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务实创新,确保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和科普惠农行动计划“一站一栏一员”建设试点工作圆满完成

创建和试点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齐抓共创的整体合力,确保创建和试点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是要搞好结合。创建和试点工作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创建过程中,各级各部门要统筹兼顾,科学安排,把创建工作与各项具体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创建工作水平。要把创建工作与履行本职工作结合起来,把创建工作纳入到本职工作中去,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要把创建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开展“科普惠农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一站一栏一员”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科普服务能力。要不断完善农村基层科普组织网络,加强农村基层的科普设施建设,丰富农村基层的科普活动手段,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科普教育体系、农民科技示范推广体系、农业产业化技术促进体系、基层科普示范体系,切实提高农村科普工作的层次与水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贡献。要把创建工作与促进科技创新结合起来,大力开展科学普及,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引导人们树立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的价值观念。要把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密切结合起来,努力推动科学技术走向大众、走向社会,发展创新文化,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创新人才,增强创新能力。

二是要创新载体。创建和试点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对各级科协组织开展科普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果局限于传统的科普方法和手段,已很难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创新科普载体,努力实现科普内容、形式、方法、载体的新突破。要在继续搞好科普宣传周、科普日等重大科普活动,继续利用科普站、科普画廊等阵地,继续发挥农函大、农技协、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等作用的同时,创新科普载体,拓展科普渠道,利用各种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手段先进、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载体,不断扩大创建和试点工作的影响力,提高科普宣传工作的实效。

第4篇:街乡科普工作计划范文

一、创建教育强市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突出教育的优先发展地位。通过开展创建教育强市活动,加快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二、创建省教育强市奋斗目标

全面优质普及十五年教育,全市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达到98%,小学、初中普及率和巩固率保持在100%和99%以上;初中升高中比例达到95%以上。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教育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比例保持在1:1。教育设施、设备、师资等教育资源能够比较好地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教育强镇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位于*省中等水平。2009年争取通过省教育强市验收。

具体目标如下:

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确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坚持用素质教育的标准来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达到较高水平。

2.完成布局调整规划。小学和初中(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分别调整为65所和25所,再创建一批省标准化学校。

3.优化教育教学资源。力争全市所有镇乡、街道都成为*省教育强镇(乡、街道),再创一批达到省等级重点高中和省市示范性学校标准的优质学校。

4.大力发展职成幼教。扩大职业类高中办学规模,增加招生人数,提高办学质量。镇乡、街道化技术学校基本达到省一级标准,中心幼儿园基本达到《*省乡镇中心幼儿园基本要求》的标准。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批名师、名校(园)长,提高中小学教师学历水平,全市小学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比例和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均达到80%以上,普通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8%以上,公办职业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5%以上。

6.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学校的校舍、专用多功能教室(含职业学校实验实训基地)、体育场地、教学仪器、音体美劳卫器材、电教设备、校园网、多媒体、计算机和图书等,力争达到省定标准。各级各类学校实验开出率达到100%。

三、创建教育强市行动措施

1.加强创强工作领导,健全监督检查体系

(1)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创强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各级各类学校建设纳入城区市政建设和乡镇建设规划。

(2)建立由市主要领导负责和有关部门参加的创强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创强办公室,全面统筹、协调、指挥创强工作,镇乡、街道和有关部门建立相应的创强领导小组,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是本单位创建省教育强市第一责任人,市教体局和财政局等职能部门及镇乡、街道要制定创强工作计划,确保创强工作按计划有序顺利实施。

(3)建立创强督查体系,由市创强工作领导小组对创强工作进行督查。建立创强工作定期通报制度,及时通报创强工作进度,总结创强工作经验,对创强工作开展的比较好的镇乡、街道和部门进行表扬,对创强工作不力、工作进展缓慢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对在督查中发现问题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严肃的组织处理。

(4)组织专门工作队伍,成立若干个工作小组(设在市教体局),在市创强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及时分析、研究和解决创强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确保创强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积极筹措教育资金,依法保证教育投入

(1)继续增加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依法确保教育投入的“两个提高、三个增长”。即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2)建立政府依法确保教育投入增长的监督检查机制,完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办法,继续加大教育经费统筹力度,继续减免教育基建收费,认真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管理,认真落实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和新“四项工程”建设的配套费用。

(3)公办学校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仍纳入财政综合预算管理,预算内资金安排做到逐年有所增长。

(4)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并全部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2009年,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仪器设备添置、校园环境改造、教师素质提升、职业教育发展等方面重点投入。

3.加快学校建设进度,切实改善办学条件

加快实施《*市完善中小学布局调整及省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新建和扩建一批学校,提高全市生均用地面积和生均建筑面积,基本完成布局调整规划。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再创建一批省标准化学校,力争有更多的初中和小学达到要求。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专用多功能教室和体育场地的建设,增加教学仪器、音体美劳卫器材、电教设备、图书、计算机和多媒体的数量,力争达到或接近省定标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形成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文化氛围。强化“四化”工程建设,即硬化、绿化、美化和洁化,使每一所学校都能做到校园布局合理,整洁卫生,景点亮丽,花香浓郁,环境优雅,成为美丽的花园、学习的乐园和学生的家园。办好现有的省等级重点高中和省市示范学校,再创建一批优质学校,形成一个体现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最高水平的示范群体。

4.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各类教育

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促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建设好市职业中专,力争2009年达到省一级重点职业高中的办学标准,同时使其它职业类中等专业学校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和壮大。加强成人教育工作,镇乡、街道要办好化技术学校,落实办学场地,优选成教干部,强化师资队伍,增加培训人数,提高培训质量,镇乡、街道成技校基本达到省一级标准。加强学前教育的规划和管理,镇乡、街道要按《*省乡镇中心幼儿园基本要求》办好中心幼儿园,并通过中心幼儿园加强对辖区内其它幼儿园的指导,在此基础上,鼓励一批中心幼儿园争创省一、二级幼儿园。巩固教育强镇创建成果,15个省教育强镇(乡、街道)要确保各项指标有所提高,柏社乡力争达到*省教育强乡评估标准。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师资素质

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教育系统内部竞争激励机制,不断完善校长负责制、中层干部竞聘制和教师聘任制。加快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建立名师名校长培养和管理办法,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学术名师、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和职业学校优秀“双师型”教师。加强师训基地建设,健全师资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加强教师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教师高学历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6.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努力推进素质教育

各级各类学校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实行规范办学,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开展民族精神教育、诚信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三风”建设,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积极稳妥地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青少年学生德育基地、实践基地和活动场所建设,加强社区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

7.健全舆论导向机制,形成重教良好氛围

构建创建教育强市的舆论宣传机制,形成创强宣传网络。市委宣传部、教体局、报社、电台、电视台等部门,要将创建省教育强市的宣传纳入本部门工作计划,扎实开展创强宣传工作。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深入宣传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广泛宣传教育发展成就,总结推广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创强工作的新举措和新实践,及时报道创强工作进度。通过宣传发动,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推动创强工作顺利进行。加强对创强建档工作的领导,根据《*省教育强县评定操作标准》的要求,制订建档制度和档案目录,培训档案管理人员,强化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做好创强申报和评估的准备工作。在省教育强市评估前,编辑出版《*市创建教育强市工作手册》、《*市教育成果宣传画册》,拍摄制作《*市教育发展专题片》,准备好所有的评估材料。

五、创建省教育强市工作步骤

创建省教育强市采取“整体规划,分段实施,稳步推进”的方针。整个创建工作分五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09年2月10日至3月31日)宣传发动阶段。

1.成立市创建省教育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和教育强市创建办公室,组成各有关工作小组,落实创强工作职责。

2.召开全市创建省教育强市动员大会,落实教育创强任务。

3.镇乡、街道分别召开动员会,部署本单位的创强工作。

第二阶段(2009年4月1日至8月31日)自查整改阶段。

1.镇乡、街道和有关部门,对照《*省教育强县评定操作标准》和本辖区教育发展状况,逐项进行自查整改。

2.镇乡、街道和有关部门,切实做好学校布局调整、设施设备完善、薄弱学校改造、优质学校建设以及创强档案收集整理等工作。

3.教育强市创建办公室组织开展创强建档工作业务培训。

4.组织第一次督查,主要督查创强工作任务完成进度。

5.加强宣传报道工作,全面宣传我市教育创强工作。

6.邀请金华市教育局和省教育厅专家对我市创强工作进行检查。

第三阶段(2009年9月1日至10月31日)自查验收阶段。

1.组织第二次督查,主要对创强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核查验收。

2.在市验收之后,镇乡、街道和有关部门根据整改意见,查漏补缺,积极整改。

3.创建教育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完成申报主体材料送市委、市政府审查,完成各项创强评估备查材料。

4.市政府向省政府递交创建*省教育强市申报报告。

第四阶段(2009年11月1日至评估工作结束)迎接验收阶段。

1.组织第三次督查,主要督查各项工作任务是否完全到位。

2.接受金华市教育局、省教育厅对我市申报省教育强市报告的审查。

3.所有创强材料最后审定包装。

4.召开迎检工作会议,进行迎检培训,做好迎检准备工作。

5.迎接省评估组对我市创建省教育强市工作的正式评估。

第5篇:街乡科普工作计划范文

人普特征的认知能力

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相对于其它大型社会活动有着很大的差异。同经济普查,农业普查以及日常的统计工作也有相当大的区别。只有充分认识人口普查的特点和规律,才能准确把握人口普查的难点,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顺利推进。人口普查的特征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组织协调难度大。人口普查的对象是在大陆居住的所有居民,包括外籍人员和港澳台人员,范围非常广。而且涉及的部门也很多,在组织发动、八户调查中需要协调的事情也很多,组织协调的难度非常大。仅需要有关部门提供人口方面的行政记录就包括:公安部门的户籍管理和流动人口方面的资料,外国人出入境管理处的外籍人员方面的资料:民政部门的死亡人口方面的资料;计生部门的出生人口方面的资料,房屋管理部门的居民住房方面的资料等。在普查人员入户调查时,需要公安部门,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公司等部门配合。这就需要做大量的协调工作。人口普查需要选调大量的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如何有效地组织,完成其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也是一件十分不易的事情。

二是工作环节多。人口普查环节比较多,包括机构组建、人员选聘、经费落实、普查试点、普查区域划分、户口整顿、宣传动员、摸底调查、普查登记,质量复查、普查表编码、普查表录入、资料开发、总结表彰等。不仅工作环节多,而且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做不好,都会影响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影响普查数据的质量。例如,普查地域划分不准确,必然造成人口普查的遗漏;宣传工作不到位,必然影响居民的配合程度。

三是社会高度关注。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可以查清人口的总量,结构、特点、地理分布,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制定发展规划的依据,各级党政领导非常关注,人口问题又是一个敏感问题,中国现在有多少人,未来人口的趋势是什么,社会公众也非常关注:2010年,世界上很多国家开展人口普查,如人口大国美国、印度,中国将如何开展人口普查,国际社会也都非常关注。

四是难点问题增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诸多改变,从而影响人口普查的因素也在增加。如人户分离现象的增加,人口流动的频繁,居民配合程度的下降,居民拥有多处住房,这些都增加了工作难度。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首次将外籍人员和港澳台人员作为普查对象,都对人口普查提出了新的挑战。

人普工作的谋划能力

“预则立,不预则废”。人口普查持续时间长,工作环节多,涉及面广,时效性强,这就要求街乡人普办主任必须提高科学谋划人口普查工作的能力,提前考虑各项工作,确保人口普查有序进行。在科学谋划人口普查工作中要抓住“四个重点”。

一是加强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指导。前期,我们按照每100户为一个普查小区、配备一名普查员,5个普查小区配备一名普查指导员的数量选调人员,并经过培训。但在开展工作中,也还是要多做好具体指导。同时,要加强对普查员、普查指导员的科学管理,严格按照普查规定开展工作,确保人口普查工作质量。

二是有效的宣传动员。宣传动员是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重要保障,街乡普查办主任要将其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结合本地域的实际,开展卓有成效的宣传动员,既要提高公众的知晓率,更要提高公众的支持率,为人口普查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是解决八户难的问题。入户难是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最大的难点,也是影响人口普查成败最重要的因素。街乡人普办主任必须在调研中,掌握本区域的特点,协调动员可以利用的资源,制定工作预案,切实解决好入户难的问题。例如:对于居住在餐馆的服务人员,因不符有关规定,会隐瞒实情,故可以请工商部门协助普查。

四是做好人口普查资料的开发利用。街乡人普办主任要高度重视和及早谋划人口普查资料的开发利用,在查清人口现状的基础上,深入、系统分析本区域内人口情况的特点,以及对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使人口普查成果在改革、发展,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人普工作的落实能力

街乡人普办主任在各级人口普查机构中处于最前沿,核心的职责就是按照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和要求组织具体的实施,强力推进本区域的各项工作。对此,必须具有强力推进人口普查工作的能力,具体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各项工作部署要到位。在人口普查各项工作部署时,街乡人普办主任要靠前指挥,不能当“甩手掌柜”,要了解所有普查工作细则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对于重要环节,关键问题要亲自部署,防止出现“夹生饭”和“信号递减”,确保人口普查在实际工作中不走样。

第6篇:街乡科普工作计划范文

年以来,XX区计划生育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XX市计生委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XX市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XX市下达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任务,以狠抓基层、夯实基础为重点,坚持“三不变”,全面落实“三为主”方针,认真研究解决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完成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经全区广大计生干部的团结拼搏,开拓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目标任务,现将我局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2002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主要目标执行情况

到9月末,XX区总人口数为417516人,分别为汉族人口391229人,占总人口数的93.70%;少数民族人口26287人,占总人口数的6.30%;其中:常住人口为368538人,占总人口数的88.27%;流动人口48978人,占总人口数的11.73%;农业人口44918人,占总人口数的10.76%。

全区出生人口2818人,占市下达出生人口计划的56.36%,同比减少308人,全区人口出生率6.75‰,同比下降0.91个千分点;死亡人口2036人,同比增加57人,人口死亡率4.88‰,同比上升0.0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加782人,同比减少25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87‰,同比下降0.94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99.25%,同比上升0.02个百分点;综合节育率为92.15%,比市下达的目标高0.15个百分点;独生子女领证率为60.63%,同比上升2.46个百分点;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0:105.24。

二、完成全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目标任务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认真落实党政领导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对人口与计划生育的领导

为了切实加强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落到实处。我们一是始终坚持以各级党政领导“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为核心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年初,及时召开全区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区政府与乡、街道办事处及计划生育共管部门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乡、街道办事处按照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的要求,也都召开本辖区的计生工作会议,与居委会、村委会、共管部门、驻辖区的企事业单位,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做到了目标明确,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全区上下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管理体系。二是建立严密的区乡(街)两级计划生育目标管理监督制约机制,严格进行监控考核,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区计生局按照评估办法对乡、街道办事处实行半年和年终检查考核制度,并注重强化平时监控。计生局干部全年至少抽出1/2时间深入乡、办事处和村、居委会指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乡、街道办事处对所属的居委会实行月监控,季度抽样考核,半年和年终考核制度。对所辖单位及共管部门,实行半年、年终考评的制度。今年上半年,按照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要求,四月份,我们对乡、街道办事处及共管部门进行中期目标检查。与此同时,乡、街道办事处检查验收了村(居)及共管部门计划生育责任目标,通过考核强化目标的落实,使计划生育工作稳步达标。三是坚持每月一次的计生例会。通过例会及时总结交流工作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的措施。四是为了切实强化党政领导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意识,我们定期召开乡、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参加的全区计划生育工作情况通报会,进一步提高党政领导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把“一把手”亲自抓落到实处。五是确保计生经费投入到位。XX区是个老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差,教育负担重,财政十分困难,但由于区委、区政府对计生工作的高度重视,计生经费能够足额到位,保证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认真落实“三为主”,巩固和提高基层基础工作水平

1、加大以《条例》、《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宣传力度。

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全面落实“三为主”工作方针,始终把宣传教育放在计划生育工作的首位,开展了以“婚育新风进万家”为主题的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一是注重社会宣传的效果,营造全社会人人都关心、支持计划生育工作的良好氛围。首先利用元旦、春节、元霄节的庆祝活动、慰问活动、灯展活动,进行以《条例》、《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为主要内容的的见缝插针的宣传;其次,积极开展科普电影宣传月活动。今年,在计划生育科普电影宣传活动中,共放映科普电影26场,育龄妇女、流动人口等1.3万人观看电影;第三,加强平时入户面对面的宣传。我们组织计生干部、计生助理员深入重点人群家中进行宣传,做到了“三上门”,即:送《条例》、《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上门、送生殖健康知识上门、送避孕药具上门;第四,举办大型的社会集中宣传活动。今年5月份,按照市计生委的统一部署,我们组织XX乡、11个街道办事处、部分驻区、区属20个单位,共600余人在区委中心广场举办了一次大型宣传活动,收到较好的社会宣传效果。二是注重阵地宣传教育,充分发挥阵地的宣传教育作用。今年以来,乡、街道办事处人口学校对重点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了《条例》、《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生殖保健知识等内容的系统化培训,共办培训班52期。另外,我们还通过开设固定宣传栏,制作永久性标语,对育龄群众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通过宣传,进一步增强了广大育龄群众计划生育意识,提高了计划生育的自觉性。

2、强化避孕节育措施的落实,推进优质服务

(1)扎扎实实开展服务工作。我们根据群众的要求,积极开展生殖健康系列化服务。即:婚前服务、孕期服务、哺乳期服务和三随访服务等四项服务工作,有效地保障了公民的生殖健康权。

(2)认真开展“三查”(查环、查孕、查病)工作。自去年以来,我们每年组织区计生服务站和妇幼保健所,抽调专门力量组成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小分队,深入到各街道办事处免费为全区育龄妇女开展查环、查孕、查病工作,先后为10050名妇女做了妇科检查,为10005名妇女做了B超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疾病及时给予治疗。XX乡坚持每季为已婚育龄妇女查环、查孕一次,全年共查10800名。“三查”工作的开展,既方便了群众,又保障了育龄妇女的身体健康。

(3)区计生服务站围绕婚、孕、产、育四个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以婚检为龙头,以保偿保健工作为基础,对育龄妇女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健、咨询指导服务。今年,不孕门诊共接诊病人50例;公开热线电话,接待咨询有关生殖保健和优生优育等知识300人次;同时,我们建立了“悄悄话信箱”,并有专人负责做好咨询服务工作,还编写了《生殖健康服务指南》手册,印发8000余份。

(4)强化计划生育基础工作,使其规范化。

按照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要求,我们从计划生育的基础工作抓起,对XX乡和12个街道办事处及村(居)委会的基础资料制定统一标准,进行统一整理规范。基础资料工作的规范化,为我区计生工作上档次、上水平奠定了基础。

(三)进一步加强了流动人口管理,提高了流动人口管理水平

一是认真落实了“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责任制。制定了《XX区流动人口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各共管部门的职责;二是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持验证管理。为保证持验证率达标,乡、街道办事处集中时间,对流动人口进行清理,有效地加强了流动人口管理。全年全区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持验证率达到89.5%。比市下达目标高29.5个百分点。三是继续推行了以《条例》为依据,以房东为中心,以合同为纽带的流动人口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了流动人口查验证制度、合同制度、流动人口生育审批制度和查孕制度,有效地促进了流动人口管理的规范化,提高流动人口管理水平。

(四)完善利益导向机制,积极推进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

进一步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认真开展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一是结合实际,制定了《XX区计划生育奖励实施意见》,将XX乡双农户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由原来每月5元增至每月10元,按规定发放独生子女费274500元。切实将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和享有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二是认真抓好XX乡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制定了《XX区开展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实施意见》,并狠抓了落实。今年,XX乡按要求落实计划生育“三结合”户72户,并根据“三结合”户的不同情况,重点在资金、就业,承包土地等方面给予优惠,共帮扶资金5520元,优先承包土地61亩,贷款1万元,帮助就业7户,使“三结合”工作落到实处,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计划生育户的关怀和照顾。

(五)结合区情,积极探索村级计生助理员管理的新路子

为了提高村级计生助理员的素质,稳定村级计生助理员队伍,我们对XX乡村级助理员管理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一是对村级计生助理员实行了“区管、乡聘、村用”三级管理办法;二是制定出台了与“区管、乡聘、村用”相配套的《村级计生助理员管理办法及考核细则》,进一步完善了对村级计生助理员的管理。三是提高并落实村级计生助理员的待遇,将村级计生助理员的待遇由原来的65元提高到120元。2002年,XX乡聘用了39名村级计生助理员,并颁发了证书,实行了一年一聘制。通过实施“区管、乡聘、村用”三级管理办法,调动了村级计生助理员工作的积极性,稳定了村级计生助理员队伍,有效地促进了XX乡的计划生育工作。

(六)加强组织机构建设,认真落实待遇,确保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加强基层组织机构、网络建设。全区1个乡、12个街道办事处都设立了计生办公室,乡、办事处至少配备了三名计生助理员,全区共有乡级计划生育助理员48名;全区24个行政村共有39名村助理员,346名居委会主任积极投身计生工作,全区上下形成了狠抓计划生育工作的网络机构。二是保证计生人员待遇的落实。今年以来,我们加大计生经费投入,认真落实了计生人员的相关待遇。此外,乡、街道办事处计生干部享受了每人每年200元的劳保福利待遇。每逢春节,区委、区政府都要对全区的计生干部,村助理员、居委会主任进行慰问。2002年春节,共慰问计生干部村(居)委会主任547人,送去慰问金5.22万元。切实做到了计划生育工作组织机构、人员、待遇三落实。确保了全区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七)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强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为使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有章可循,今年以来,我们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四个管理制度,一是《计生局干部深入乡、街道办事处指导工作意见反馈制度》,这个制度的实施可以准确掌握计生干部深入乡、街道办事处指导工作的情况及乡、街道办事处在计生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二是《乡、街道办事处对计划生育共管部门验证情况的反馈制度》,这个制度的制定主要目的是准确掌握区计划生育共管部门在办理流动人口相关证件过程中,查验婚育证明的情况,以便督促共管部门进一步做好查验婚育证明的工作,真正体现“一证先行”。三是《关于对乡、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平时目标质量的考核制度》,这个制度主要是用于考核乡、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工作平时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从而达到监控、督促的目的。四是《建立随时、随机抽查村居委会计划生育工作制度》,建立这个制度主要是强化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检查村(居)委会计划生育工作是否扎实,是否常抓不懈。上述四个制度的推行从整体上切实推进了乡、街道办事处乃至全区计划生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三、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难

1、在机构改革和社区规模调整中,部分乡、街道办事处分管计生的领导和计生助理员及居委会主任进行了调整,工作不太熟悉。

2、XX区是个老城区,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差,特别是旧城改造过程中,常住人口搬迁变动大,人户分离现象严重,给计生工作造成一定的难度,增加了工作量。

3、由于流动人口具有流动性大,搬迁快的特点,一些从事商业性,临时打工人员,无固定居所,搬迁频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难度大、任务重。

第7篇:街乡科普工作计划范文

一、切实提高对做好全区防震减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防震减灾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区地处澜沧江、南汀河等深大断裂带上,地理位置特殊,地质构造复杂,孕震能力强,地震发生具有震级高、震源浅、烈度大、余震多、波及广、损失重等特点。自1900年以来,全区受市内发生2次7级以上大地震和相邻州、市、县(区)发生多次地震灾害的影响,造成了重大的财产损失。区地处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城市,强化防震减灾工作意义深远、作用重大。近年来,历届区委、区政府科学领导,奋力拼搏,真抓实干,通过着力实施“城市立区”等四大战略,先后建成和在建的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重要基础设施项目不断增多,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随着城建成区面积逐年扩大,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居住人口迅速增加,社会财富快速积累,同等破坏力地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也随之成倍增长,防震减灾工作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多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重大举措,在各乡(镇、街道)、区直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全区防震减灾事业取得了较大进展,已基本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震减灾工作格局,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防御、地震紧急救援工作体系日益建立。但是,当前全区防震减灾工作仍存在地震监测预报基础薄弱,无地震监测手段和设备、监测预报水平较低,防震减灾工作经费不足,城乡建设和基础设施抗震能力不足,应急救援体系尚不够健全、应急救援装备不足,全社会防灾避险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各乡(镇、街道)、区直各部门要站在科学发展、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构建和谐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我区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意义,继续推进全面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10项重大措施,不断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综合能力,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以政府为主导,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群众,全面提高防震减灾综合能力。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以及省、市人民政府的贯彻实施意见。强化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充分发挥防震减灾在维护国家公共安全、构建和谐社会和保持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紧急救援“三大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工作目标。“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夯实全区防震减灾工作基础,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加强震害防御基础,建立和完善监测预报和应急体系。到2015年,全区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级地震的能力;农村房屋建设达到抗震设防标准;提高重大工程地震突发事件紧急处置技术水平;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率有较大提高;地震预报水平有新提高,地震速报能力由60分钟缩短到30分钟,速报后地震应急预案启动时间不超过30分钟;逐步建立全区防震减灾应急组织指挥和救灾物资储备系统,确保震害发生后,能够快速、高率、有序地组织地震应急和抢险救灾工作,震后24小时内灾民得到初步的生活救助。到2020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全区的综合防震减灾能力争取达到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水平。

三、加强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建设

(一)加强地震群测群防工作。进一步加强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乡(镇、街道)防震减灾助理员的“三网一员”建设。各乡(镇、街道)要明确1名防震减灾助理员,村(社区)要明确1名地震灾情速报员。每个乡(镇、街道)至少要建成1个以上具备一定规模、场地的宏观观测群测群防点。要建立稳定的地震群测群防经费渠道,安排群测群防工作经费,保证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的开展和群测群防工作队伍的稳定,确保管理、措施、人员、经费“四到位”。

(二)加强地震监测预警信息管理工作。依托省、市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信息平台,依法及时接收和处理地震监测预报信息。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制度,认真做好震情监视跟踪工作,主动把握地震趋势动向,切实为党委、政府提供地震监测预报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

(三)加强地震监测台网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地下流体综合观测站、数字地震台、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基准站、GPS站建设等项目支持。依托市地震部门建成的地震监测分析预报系统,争取建设区地震监测手段和网络系统,提升地震前兆监测的科技含量,为防震减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加强地震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一)加强震害防御基础性工作。加强地震小区划工作成果在城乡防震减灾规划中的转化应用,为城乡规划地震安全服务,提高地震灾害风险决策能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必须依据地震活动断层探测和抗震设防要求,充分考虑潜在的地震风险,予以合理避让。

(二)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务院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国家标准GB17741-2005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和《省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条例》、省标准DB53/276-2008《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分类》等抗震设计规范,制定完善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制度,依法将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作为项目可行性论证、工程设计和施工审批的必备内容。加强各环节抗震设防质量监管,切实落实各责任主体的相关责任,确保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要消除管理盲区,使抗震设防管理覆盖全区各乡(镇、街道)、各有关行业,新扩建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依法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严格按照审定的抗震设防要求以及相关行业的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发改、建设等部门要将地震安全性评价作为建设项目审批的前置要件严格把关,要建立联合监管机制,严格执法,全方位监督,确保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落到实处。公路、铁路、机场、桥梁、水库、输变电线路等重大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满足国家规程、规范标准。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要按照高于本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三)开展建设工程抗震性能排查和抗震加固工作。各乡(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要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对未采取抗震措施和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已建重要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水利、通信等重要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次生灾害源工程,按照职能分工,开展抗震性能普查和鉴定,要根据鉴定结果采取拆除、改造和加固措施,使其达到抗震设防要求。要继续组织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切实提高抗震防灾能力。

(四)全面加强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管理。加强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统一规划的农民自建房屋抗震设防的监管,大力推广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各乡(镇、街道)、区直相关部门要把抗震防灾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内容,在实施新家园行动计划中,认真编制实施村寨抗震防灾规划,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建筑、新建民居抗震设防质量的指导管理,编制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抗震设计方案,严格按照抗震规范进行设计、施工。普及建筑抗震知识,推广抗震技术,建立农村民居抗震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加强监督管理指导,为农民建房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五)加强防震减灾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坚持监测、预报、科研相结合,认真分析全区地震地质环境和地震活动特征,不断加深对地震活动成因和地震前兆机制的认识。积极学习应用地震预报新技术、新方法,搞好震情监视和跟踪,努力提高预测预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开展地震灾害防御技术研究和应用,为提高建设工程抗震能力提供技术支撑。充分运用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技术,增强地震应急指挥决策成效。加强减震与隔震新技术应用、地震应急能力评价与地震灾情响应决策技术研究等项目推广,促进地震科研和防震减灾工作有机结合,不断提升防震减灾科技能力和水平。

五、加强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一)建立健全地震应急指挥体系。按照统一指挥、反应迅速、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要求,加强区、乡(镇、街道)两级抗震救灾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建立区级地震应急指挥系统,把地震应急指挥系统纳入全区应急管理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切实提高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十二五”期间,加快建设具备应急基础数据库、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应急快速响应、应急指挥辅助决策、应急指挥管理等功能的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并接入省、市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加强地震应急指挥装备建设,保证应急车辆、应急通讯等设施的良好运行,提高地震应急指挥决策能力。完善军地、部门、区域间地震应急工作协调联运机制,提高协同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二)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管理规范的要求,做好各级各类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将地震应急预案建设落实到学校、医院、村(社区)、企业等单位。要加强预案动态管理,健全预案的备案、督查、评估和演练制度,不断增强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各乡(镇、街道)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地震应急综合演练。发改、民政、教育、安监、地震、消防等部门要密切配合,落实地震应急检查工作制度,加强对各行业、各部门地震应急准备工作的督促检查。

(三)加强地震灾害救援力量建设。依托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逐步建立乡(镇、街道)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切实加强地震应急装备建设,保证应急设施良好运行,提高实战能力。加强卫生、交通、公安、消防、人防、通信、广电、电力、水利、矿山、危险化学品、市政等行业抢险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地震救援救助和抢险保通能力。积极推进地震救援志愿者队伍和社会动员机制建设,规范有序地发挥志愿者和民间救援力量的作用,到2015年末争取每个乡(镇、街道)发展地震救援志愿者达1000人以上。加强各类救援队伍的人员培训,提高地震抢险救援能力。

(四)提高地震应急救助保障能力。要统筹城乡发展,结合城乡规划中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人防工程、体育场(馆)、活动场所和新家园行动计划、旧村旧房改造等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搞好应急避难(险)场所规划和建设,统筹安排所需的交通、供水、供电、环保、物资储备等设备设施。学校、医院、影剧院、商场、酒店、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要设置地震应急疏散通道,配备必要的救生避险设备。建立健全抗震救灾资金准备和应急拨付机制,加强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开展应急物资储备,实现专业储备与社会储备、物资储备与生产能力储备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救灾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机制。加强通信、广电、电力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确保震后快速恢复通信、广播电视(电台)和电力供应。切实加强伤员救治、灾民安置、救助救济的准备工作,力争震后24小时内使灾民得到基本救助安置,3日内地震灾区社会秩序基本恢复。

六、深入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建立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把防震减灾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认真搞好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和地震安全示范乡(镇、街道)、示范村(社区)、示范企业创建活动。以创建示范活动为载体,利用科技宣传周、法制宣传日、科技三个乡、“防灾减灾日”等多种形式,开展防震减灾法律和科普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部队“六进”活动。利用广播电视媒体,开辟专栏,播放地震科教片,举办知识讲座,广泛宣传防震减灾科普和法律法规知识,全面增强社会公众防震减灾、识别地震谣传的意识,提高防震减灾紧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辖区内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要编制地震应急疏散预案,把防震减灾纳入学生安全教育内容,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活动,使对中小学生的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率达100%。加强防震科普宣传设施和平台建设,力争到2012年前建成区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基地。要把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纳入干部培训教学计划,加大对机关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宣传力度。完善地震信息制度,及时、准确地向社会震情灾情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建立地震谣言应对机制,加强舆论引导,及时澄清不实报道和传闻,维护社会稳定。

七、加强组织领导

(一)切实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一是成立防震减灾工作机构和办事机构。成立区防震减灾工作指挥部,指挥长由区人民政府区长兼任,副指挥长由区人民政府分管地震工作的副区长和区人武部部长兼任,区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及部分省、市属驻临单位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事机构于区政府办,由区政府办联系地震工作的副主任兼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区地震局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工作人员从相关部门抽调,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工作。各乡(镇、街道)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和办事机构,并报区防震减灾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备案(包括防震减灾助理员和地震灾情速报员名单、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二是建立和完善防震减灾相关会议制度。乡(镇、街道)每年至少专题研究一次防震减灾工作,及时研究解决防震减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部署防震减灾工作。

(二)切实加大防震减灾投入。各乡(镇、街道)、区直各部门要把防震减灾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进一步加大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投入,保障防震减灾工作顺利开展。对省、市、区列入防震减灾规划的项目,要足额配套项目经费,认真做好项目服务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三)认真制定并组织实施防震减灾规划。各乡(镇、街道)要结合实际把防震减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认真编制防震减灾规划并组织实施,实现防震减灾与经济社会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四)落实防震减灾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各乡(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要把防震减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依法履行防震减灾职责,加强基层防震减灾力量,保障工作条件。充分发挥防震减灾工作机构的作用,建立健全军地相互协调支持、部门之间密切配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切实保证防震减灾基层管理责任得到落实。

第8篇:街乡科普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总书记关于“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的重要指示,深入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省政府[20*]16号专题会议纪要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整体推进我县基层老体工作和老体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扩大老年体育人口,以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不断提高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生命质量,加快老年人公益性体育设施建设,加强老年人体育组织网络建设,广泛开展老年人体育活动,努力促进体育事业的全面进步,为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二、目标任务

工作目标:

通过创建浙江省小康型老年体育镇乡(街道)活动,实现老年人体育普及,组织网络健全,体育设施完备,老年体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达到省小康型老年体育镇乡(街道)的条件。

主要任务: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构建老年人体育服务体系

1、各镇乡(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要切实加强对老体工作的领导,把老体工作列入政府工作范围,提到议事日程,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老体工作要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列入政府年度工作的考核内容,要有党政领导分管,定期或不定期的听取汇报,研究有关老体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活动、有检查、有总结、有表彰。

2、老体工作经费列入镇乡(街道)财政年度经费预算,并逐年增加,每年按老年人口按排老年活动经费,镇乡2元/人以上,街道3元/人以上。

3、以创建活动为抓手,切实推进镇乡(街道)村(社区)的组织网络建设,体育设施建设和各项活动,镇乡和村都要有一批老年体育的骨干队伍和规范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

(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广泛开展老年体育活动

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兴办相结合的原则,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落实浙江省创建小康型老年体育镇乡(街道)活动的要求。要充分发挥各级老年人体育协会的作用,推进老年体育社会化,促进老年体育人口的不断扩大。要以“运动会”为龙头,单项竞赛为杠杆,开展多样化的老年体育活动,老年体育人口镇乡要达到50%以上,街道要达到60%以上,并配有五名以上三级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要开展科学健身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以老年人健身展示等形式,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三)不断完善镇乡(街道)村(社区)健身体育设施

镇乡(街道)要拥有两场(即门球场、气排球场、篮球场、地掷球场、网球场等)一室(即100平方米以上一间或多间的室内综合活动室)。并尽可能使老年人对体育场馆、行业系统、机关学校等单位的场地资源实现共享。

行政村(社区)70%以上拥有健身苑点(如篮球场、健身路径等)或健身综合活动场,有50平方米以上的室内综合活动室。

三、创建时间及要求

1、创建活动以镇乡(街道)为单位开展。力争通过四个周期,五年的努力全部完成镇乡(街道)创建达标任务。第一周期即20*年,在第一周期内要求达到的镇乡(街道)为5个,即澄潭镇、儒岙镇、大市聚镇、南明街道和七星街道;第二周期即2009年,要求达到的镇乡(街道)为3个,即梅渚镇、镜岭镇、羽林街道;第三周期即2010年,要求达到的镇乡(街道)为3个,即回山镇、小将镇、沙溪镇;第四周期即2011-2012年,要求达到的镇乡(街道)为4个,即城南乡、东茗乡、双彩乡、巧英乡。

2、县成立“创建浙江省小康型老年体育镇乡(街道)”指导小组,由副县长丁虹任组长;县府办、县教体局、县老年体协相关负责人任副组长;县老干部局、发改局、教体局、民政局、财政局、人事局、老年体协分管领导为指导小组成员。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老年体协(联系电话:86*0103),各镇乡(街道)也都要相应建立创建工作领导机构,并制定实施计划。

第9篇:街乡科普工作计划范文

一、全年统计工作回顾

(一)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推进情况

1、超前谋划、认真研究制定年度目标工作任务

为扎实抓好统计基础工作,实现我市20__年统计工作的新突破,年初,我局多次召开了局长办公会议和全体干部职工工作会议,传达省统计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全省统计工作会议精神,超前地谋划、研究、部署了20__年度统计工作,明确了20__年统计工作目标任务和实现目标任务的具体措施,并要求全体干部职工结合当前统计工作,立足于本职岗位和专业,认真地贯彻执行省统计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抓好统计基础工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2、围绕“统计基层基础提高年”活动,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夯实我市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推进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今年,我们围绕全省“统计基层基础提高年”活动,狠抓了乡镇街道以及基层启报单位统计基础性工作,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一是按照《安徽省乡镇(街道)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市政府下发的《关于印发宣城市统计工作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的要求,针对乡镇统计工作制定出科学完善的考核细则,加强对乡镇街道统计工作和统计员的考核,促进乡镇街道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二是加强对基层基础工作的检查力度,分管领导和专业人员经常性地深入基层一线,对基础工作薄弱的乡镇及统计启报单位及时地检查出工作薄弱环节和症结所在,对症下药进行到场指导和辅导;三是分批安排乡镇统计员到局内部分科室和专业进行为期一周的学习培训,提高基层统计员规范基础工作的业务能力;四是加强统计教育工作力度,我们根据国家统计局第10号令《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的修订实施,进一步加大了对统计从业人员的从业资格认证管理工作。要求所有未取得统计从业资格的单位统计工作人员均要参加年度的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已取得统计从业资格的统计工作人员均要参加两年一次的统计继续教育学习和考试。由于组织得力和宣传到位,当年我市共有90个基层统计工作人员参加当年的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其中87名统计员取得了统计从业资格,57名已取得统计从业资格的统计员参加了年度统计继续教育。

3、改变领导分工管理模式,推进基础工作完善

年初,我们改变了领导分工管理模式,局领导分工在原先分管科室专业的基础上,打破分工界限,实行分管领导对乡镇街道、重点投资项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联系责任人制度,按照分工不分家的原则,各分管领导对所联系的乡镇内的统计基础工作、重点投资项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基础工作和联网直报等多项工作实行一包到底全面负责。联系乡镇责任领导每到一个乡镇街道,必须对农村统计基础工作、重点投资项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工作全面过问,做到具体情况掌握清楚。分工责任明确后,各分管领导带着具体任务分赴各联系点就乡镇农村统计基础工作、重点投资项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基础工作和联网直报等多项工作进行督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对基层统计基础工作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4、积极推进企业联网直报,促进统计办公自动化建设

为进一步改变统计工作方式方法,促进统计规范化建设,推进统计办公自动化、信息化,不断提高统计工作效率,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的统计工作的新需要,我局和有关单位联合自行开发了联网直报程序软件。该程序适应于基层启报单位网上直接上报各种基层统计报表,直报程序由县级自行开发在我省县市区当中尚属首例。在经过前期近半年的程序的开发和试用,20__年元月,企业统计报表联网直报工作已经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当中全面铺开,从4月起,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正式全面实行网上直报。目前,联网直报工作运行正常,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经可以正常通过网上报送报表。

(二)强化对经济运行态势的分析和预测,努力提高统计服务水平

20__年,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对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充分运用统计调查的权威性和统计资料的权威性,对经济发展敏感指标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和分析,向市委、市政府及市直相关单位和主要经济部门提供月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和各种调查分析,撰写统计分析及送阅材料,为决策层提供全市经济运行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在20__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核过程中,我局及时准确地掌握第一手信息资料,预测分析判断的准确到位,迅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分析材料,为考核工作付出了较大的贡献。在半年和三季度末,我局特别针对当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趋势和投资增长形势上存在的严峻问题,及时同相关县市进行对比分析,发出预警信号,提出建设性意见供市委政府参考,起到了较好的参谋作用。截止11月25日,我局共撰写了各类统计分析篇、统计信息 篇、印发月度经济运行监测手册5期近千份,印发20__年度统计公报300份,完成了20__年度的统计年鉴编辑、发行工作。

(三)加强统计执法检查,推进统计依法行政

为全面推行统计依法行政,我局结合统计“五五”普法年度工作任务,及时地将我局20__年统计行政执法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成立统计行政执法工作领导组,按科室职能划分了三个行政执法宣传检查小组和一

个统计违法案件调查小组,明确了分管领导和科室工作职责、目标任务。今年,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大力加强统计法制宣传,重点对迟报、拒报行为和统计数据质量进行检查,检查单位数达41个,全年查处存在统计违法行为的单位6个,分别责令限期改正,并对一件屡次迟报的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处以罚款人民币20__元的处罚,现已处罚兑现并结案。通过加大对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和处罚兑现力度,统计迟报现象得到较好的遏制,统计法的权威得到有力的维护。

(四)认真做好全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根据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安排,我市经济普查工作已经正在有序开展。

1、积极推进“三落实”工作。5月12日,我市组织了部分市直单位参加收听了国务院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电视电话会议,认真听取了国务院副总理关于经济普查工作的重要讲话内容;7月7日,我市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全市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成立了全市经济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多名业务骨干集中办公,积极开展普查前期的准备工作;8月23日,组织召开了全市经济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第一次会议,研究部署全市经济普查工作;8月底,各乡镇街道均以成立了普查机构,配备了专门的普查工作人员,各村(居)委会也选调了责任心强、素质过硬的一线普查员。一支由15名市级普查指导员、20余名成员单位联络员、80余名乡镇街道指导员、200余名一线普查员组成的普查队伍已组建完成,为我市经济普查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证。在普查经费预算上,我市财政已经在各个年度安排了充足的经济普查工作经费,用于经济普查工作机构组建、宣传动员、组织培训、清查摸底等前期准备工作;另外,政府常务会议又专题批准拨出专款用于基层普查员普查工作补贴。

2、全面动员发动,认真组织培训。10月10日,__*市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市经济普查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市经济普查工作,参加会议的有全市亿元以上企业负责人、市直各单位负责人及乡镇街道办事处分管领导、业务骨干和部分村(居)委会负责同志等共计120余人;10月13至14日,我市分两批召开了第二次经济普查清查摸底业务培训会议,全市乡镇、街道办事处近300名普查指导员及普查员参加了业务培训,市普查办的业务骨干分别就普查方案、清查实施细则及步骤、单位划分规定及有关问题的处理办法以及清查表的填写方法作了详细的讲解,为我市培训了一大批经济普查清查摸底工作业务骨干力量。

3、积极开展普查宣传动员工作。市普查领导组以省市经济普查工作动员会议为契机,广泛发动各成员单位、乡镇街道、新闻媒体积极参与普查宣传工作;我们制定了详细的经济普查宣传工作方案指导全市普查宣传工作的开展;在市区的主要道路制>文秘站:标语,通过__*市政府信息公开网、__*市统计信息网等信息平台和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渠道大力宣传经济普查工作的重大意义、普查方式方法、普查内容和普查时点等信息;并结合统计宣传执法检查月活动,面向全市企业、事业单位进行《统计法》、《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清查摸底阶段,我们还逐户发放了《致普查对象的公开信》、出动了宣传车,开展更广泛的立体宣传,让经济普查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4、扎实抓好清查摸底工作

10月中下旬,全市280余名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分赴到123个普查区,对各自辖区内的各个普查区所有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开展一次“地毯式”的清查摸底工作;在摸底工作中,市普查办工作人员及有关成员单位分组深入到各个普查区及普查工作责任区进行现场指导督查,协同各普查区普查员对普查对象进行细致的检查摸排,针对发现的情况和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从而大大地减少了普查当中的漏记、错记现象,进一步提高了普查工作质量;11月中上旬,我们又专门聘请多名录入员和乡镇街道统计员一起,开展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资料的审核录入。当前,已全面完成清查摸底、资料录入和名录比对工作,下一步将进入单位查漏补漏阶段。

(五)加强单位内部管理,搞好机关内部建设

一是加强了机关效能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转变工作作风,建设效能型机关;二是加强统计文化建设、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以统计文化建设来促进单位文明创建;三是搞好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等工作,打造平安单位。

二、20__年统计工作的主要任务

1、进一步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建设,不断提高农村统计基础工作质量。认真完成各项统计定报和年报工作,努力做到应统尽统,数出有据,真实客观地反映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2、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正式登记、数据质量控制、检查验收、数据录入评估、资料开发运用和总结表彰等工作。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前期准备工作。

3、继续做好年度的人口及劳动力抽样调查、群众安全感调查、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抽样调查、限额以下贸易企业抽样调查、旅馆业抽样调查、服务业抽样调查、农村贫困检测、畜禽调查、成品油调查等常规统计调查任务和其他专项统计调查任务。

4、继续搞好统计分析、信息、月度经济运行监测等统计服务工作,完善统计信息网站建设和信息公开工作,为市委、政府领导和社会公众提供准确及时的统计信息和优质的咨询服务。全力搞好经济运行监测工作,把着力点放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新的考核方案研究和对比分析工作上,重点针对同省内一类县市的数据对比分析,要敏感地把握数据的变化,及时地反馈数据信息,当好领导的参谋。

5、加大统计法制宣传和统计执法力度,结合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大力宣传统计法律法规,进行经常性统计执法检查和重点检查工作,严肃查处统计违法案件,对严重违反统计法律法规的行为要坚决的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要坚决予以经济处罚。

6、进一步做好企业联网直报维护工作,推动该项工作稳定正常地开展,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进一步推动其他专业的联网直报,从而进一步提高统计工作效率。

7、加强统计队伍建设,一是深入开展统计文化建设,结合机关效能建设及干部作风建设活动,以统计文化建设和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促进统计干部学习和教育;二是加强培训,提高基层启报单位的统计工 作人员业务素质;三是继续抓好基层单位统计人员统计从业资格培训考试和统计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全市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