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楚文化的艺术元素范文

楚文化的艺术元素精选(九篇)

楚文化的艺术元素

第1篇:楚文化的艺术元素范文

[关键词] 楚装饰艺术 现代设计艺术 借鉴

上个世纪末以来,西方设计艺术随着改革开放进入中国,逐步全面影响中国的设计艺术,中国的设计艺术开始吸收西方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元素。湖北的设计艺术界在构建自己的设计艺术时,面对汹涌而来的西方设计艺术,敞开怀抱,广泛吸纳,使湖北的设计艺术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在一个较长时期内,这种吸收带有某种盲目性和随意性,湖北设计艺术界已开始冷静思考在吸收的过程中如何更有选择性,如何融入民族的东西和地域的东西,这样楚艺术开始引起关注,有关的理论研究和艺术实践逐步出现。楚装饰艺术是楚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它对湖北的现代设计艺术的形成应该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在湖北设计艺术的建构中对楚装饰艺术的思维方式的借鉴

1.对楚装饰艺术的人和自然的一体化思维方式的借鉴

楚装饰艺术中一个重要的思维方式就是人与自然一体化,其重要特征是将人与自然打成一片,或将自我融化于客体之中,与自然和谐相处、浑然一体。其中有两点具有借鉴意义,其一是实现人的精神和自然精神的交融,楚人与自然的关系非同寻常,他们由于刚从原始社会脱胎而来,保有人与自然的纯真关系。当然这种关系中还掺有与巫术有关的神秘内涵,对此应予抛弃;其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二者不以对立的状态或潜在对立的状态出现在艺术作品中,而如老子的“顺自然而行”、“顺物之性”、“应物自然,不设不施”,在楚人眼里,自然是有生命的,有它的喜怒哀乐,可与人交流交往、和谐共生。楚装饰艺术中人常常栖居和游历天上、地下、人间、神界,如果抛去鬼神崇拜的巫术观念,代之以艺术的浪漫态度而保留自然一体化的思维方式,将其应用于湖北现代设计艺术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比如在具体艺术设计中一方面将人的精神和自然的精神充分交融,另一方面将人的形态和自然的形态进行从整体形象到局部形象的自由整合。

2.对楚装饰艺术齐物的思维方式的借鉴

江陵马王堆一号出土的根雕作品《辟邪》中兽的四条腿被雕成了竹竿形,楚刺绣中花翎凤的冠翎、羽翎、尾翎被绘制成花朵和茎叶形状,形象恢怪,令人称奇,这是“齐物”思维方式下的产物。

楚装饰艺术中处处洋溢着“齐物”的精神。可以说那个孕育了庄子“齐物论”的社会文化氛围同样也孕育了楚装饰艺术的“齐物”的精神,庄子的“齐物论”思想和富含“齐物”精神的楚装饰艺术是相互影响的、相互促进的。齐物的要义“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出于是,是亦因彼”。“ 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怪,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世上万事万物,千差万别,无论怎样对立差异,都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从道的意义上讲都是一样的,所谓“道通为一”。不能用一事物去废另一事物,不能偏执于一事物而拒斥另一事物,这种思维方式使楚装饰艺术在形象构成上极为自由,各种事物都可以被用来组织图形,思维可以随时跳出某个个别的形象及形象构成的框架而自由地进入其他的事物形象框架,也可以混淆相关或不相关事物形象间的界限,这样一种心性的自由只有在齐物的思维方式下才是可能的。现代人由于科学分析思维的长期浸淫,已经远离齐物的思维方式,越来越失去在不同事物间自由翱翔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恰恰是艺术创作最为需要的能力,在现代条件下重新激活并发扬光大齐物的思维方式对构建具有湖北特色的设计艺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对楚装饰艺术的图式的借鉴

1.对楚装饰艺术造型元素的借鉴

楚装饰艺术造型元素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楚文化的动态氛围中形成的,饱含了楚文化的精神内涵,其中合乎社会历史发展及现代社会需求的精华形态可以在构建当代湖北设计艺术时通过深入的分析与甄别以为今天所用。楚装饰艺术形态元素主要存在于楚青铜器、漆器、刺绣、织锦等工艺品中,如楚青铜器的立体造型元素有器型、器型附件、装饰构件,平面造型元素有各种纹样单元形象和局部形象如窃曲纹、重环纹、蟠虺纹、蟠螭纹、各种龙纹等,对其中饱含人类童年时期异常纯真的艺术情怀、体现对自然和生命之美的热烈崇尚、表现对美好生活炙热追求的艺术元素在适当环境和适当图形上有条件地运用,或者利用现代设计手法将这些元素加以改装、提炼,设计出具有楚文化特色的设计艺术作品应该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2.对楚装饰艺术图式的借鉴

楚装饰艺术有自己的造型图式、构成图式和色彩图式,在构建湖北现代设计艺术时,我们可以对这些图式借鉴性运用。所谓楚装饰艺术图式,就是楚装饰艺术形象的各种基本构成方式,比起楚装饰艺术元素在形态上更具有抽象性,对其运用更具有较大弹性。楚装饰艺术的造型和构成图式主要包括繁华图式、变形图式、指代图式、齐物图式、象征图式、动感图式、衍生图式、抽象图式和线性图式。此外在构图上楚装饰艺术还有流观图式和互通图式。楚装饰艺术的色彩图式是楚人的以赤为贵、以赤色为色彩基调,与红、黄、黑、白等色组合形成的绚丽、神秘的色彩图式。对这种色彩图式的借鉴要摈弃原始宗教意识。

三、对楚装饰艺术的拓展性运用

1.以拓展的材质运用楚装饰艺术

楚装饰艺术形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这个历史时期有自己的科学技术,因而有相应的生产材料和生产工艺,楚装饰艺术是借助于这些材料而表现于运用这些材料和技术构造的工艺品上的。当我们研究楚装饰艺术时无法将其与其所使用的工艺和材料分开,但楚装饰艺术的形式存在并不是与楚工艺和材料的存在绝对同一的,其相当数量的形式是可以从所依附的物质实体上分离出来的,也就是说艺术形式、材料和工艺还是可以分离的。比如楚青铜装饰纹样完全可以和青铜材料和青铜工艺分离,将这些青铜纹样运用现代的新型材料如塑料、有色玻璃、铸铁、复合板材等并使用相应的生产工艺加以表达是完全可以的,这样既可以表现传统文化的意境,也可以体现现代特色。

2.以更新的内容运用楚装饰艺术

楚装饰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是依附于一定的工艺品上的,一般情况下是与一定工艺品的适宜表现内容有关的,也就是与工艺品所处的环境相关的社会生活或与此种社会生活相关的传说、神话等内容相关的,当然也与相关于工艺品的自然形态方面的内容有关,但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在大多是情况下仍然是可以分开的。比如楚青铜装饰纹样的内容大多数是蟠虺纹、蟠螭纹、各种龙纹等,我们今天也可以用来表现现代社会,现代社会有现代社会的物质景观,比如高楼大厦、立交桥、家用电器等,也都可以用于楚艺术特色的现代艺术创造。此外,用楚装饰艺术的的表现手法,塑造现代人的形象,表现现代人的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

3.以转换的场合运用楚装饰艺术

楚装饰艺术的具体形式是与其运用的场合相关的,如楚青铜器的造型形式是与楚青铜器不同种类的器物联系在一起的,从而也是与不同种类的青铜器所处的场合联系在一起的,楚青铜器的纹样也是如此。我们可以将楚青铜器的器型形式从特定的器物上分离出来,将其运用于另外的现代器物上,也可以将楚青铜器的纹样从特定的器物上分离出来,将其运用于现代的器物上,如将它们用于门窗、家具、家用电器上;也可以将特定的楚青铜器直接放置在现代生活的某个场景中,或将经过现代化设计的类楚青铜器艺术品放置在现代生活的场景中。这些都是我们在构建楚文化特色的湖北现代设计艺术过程中可以使用的借鉴手法。

总之,楚装饰艺术是极具特色的装饰艺术形式,作为楚装饰艺术的发祥地的湖北在中国现代化设计艺术的区域化建构的过程中,应该发挥特有的作用,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创造出具有楚文化特色的设计艺术,为中国现代设计艺术的建构做出自己的贡献,从而也为自身的社会经济发展创造出某种更有特色发展方式。

参考文献:

[1]王祖龙:世界文化视野中的楚美术[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社会科学版)

[2]杨叔子 刘克明:从“ 道艺合一”到“道通为一”――庄子技术思想初探[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

[3]杨 伟:楚装饰艺术造型图式浅论[J].科技资讯, 2007年

第2篇:楚文化的艺术元素范文

【关键词】楚文化;版式设计;色彩;图形纹样;排列构成

【Abstract】Chu elements of cultural history and contemporary artistic design elements of the rational combination of layout, design of layout design from the combination of elements to start, into the Chu culture Design Art colors, graphics, arrange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features

【Keywords】Chu Culture Layout Design Color Graphic patterns Order form

经济高速发展对现代平面设计所产生的影响日益深刻,上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与工业化发展,因而产生的作为平面设计的重要类别的版式设计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版式设计在日常生活当中的所涵盖的领域越来越广,范围也日益拓展延伸,涉及到包装、广告、报纸、书籍、产品手册、宣传单、公关赠品、网页设计等各类平面设计领域。

从艺术性的价值角度来看,版式同样也是作为某一个体或群体事物的艺术表现的载体,尤其是在文化方面,随着物质追求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文化的精神要求也日趋上升。版式设计已经不再是仅仅为围绕着经济物质的价值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起版式设计成果和产品自身所蕴含的艺术审美性。

在世界各国的版式设计都迅速发展并逐渐形成特色,世界经济离不开持续增长的中国经济时,世界文明也离不开中国文化的璀璨光辉。文化元素所影响的设计者思想是能够左右设计者自身的设计理念的,而设计理念是关系到版式设计意新、形美、变化而又统一,并具有审美情趣的关键。我们中国的版式设计也不应仅仅局限于国外的设计风格,而是应该综合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的宝贵财富,来发展独具风格的版式设计。

随着中国在世界发展潮流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展现在世界的面前,形成一股中国风的追捧热潮。其中,楚文化是一支充满魅力并且独具风格的南部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

楚文化为楚族楚国楚地人民所创造,在缔造和发展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曾起过不可估量的作用。楚文化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角度审视楚文化的发展轨迹,还可以进一步发现它在创业、开放、创新、爱国、和合所具有创新特质,楚文化的这些创新特质,既是历史时代的产物,又是伟大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集中展现,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更是当今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精神遗产。楚文化的研究和应用已不仅是一种流行更是一种发展趋势。

作为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汉字或图形或色彩都独具特点,顺应发展的步伐,我们理所应当的将楚文化元素融入到版式设计当中,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好传统文化元素尤其是楚文化的宝贵资源优势来发展独具中国特色的版式设计理念,来创造我国版式设计更好的发展前景。

楚文化的设计特色自始至终都是文化宝库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洗礼之中,变得尤为光彩夺目。

楚文化地域所出土的艺术品是楚文化设计特色最显著的代表,色彩搭配丰富绚丽,造型奇特神秘、精致新奇,纹饰繁密、品种繁多、铸造精良。无一不展示着古代楚国人民非凡的创造能力、无尽的才智和想象力,体现着无穷尽的生命活力,代表着楚人独具一格的审美观和文化精神,代表着同时代的最高艺术成就。

色彩

在色彩方面,大自然的神奇创造了色彩,将原本单调的生命变得绚丽缤纷,色彩在人们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它为人类的世界增添了乐趣和美好,人们从不同的色彩视觉中享受不同的心情,感受不同的情感。在版式的设计中,色彩心理对于整个版式的效果影响是什么重要的,色彩的运用恰当与否自然也是版式设计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了。

楚人对其有着强烈的爱好。在楚文化历史遗迹中的相关资料记载显示:“楚人尚赤,日中有火,火为赤色”。黑、红两色对比鲜明、强烈,一直以来为中华民族所追捧,黄色则是若干王朝所钟爱的皇家色彩。

楚地出图的漆器数量极多。楚人喜爱漆器,漆器能够展示绚丽迷人的色彩,根据发现,已出土的漆器有红、黑、黄、白、绿、蓝、紫、褐、金、银、桔红、海蓝、暗红等诸多色彩。如透雕座屏彩绘,就运用了红、绿、黑、金、银等数种漆色。。楚人漆器多使用红、黄、黑三色,楚漆器多以黑漆为底,以红漆和其他各色描花。

丝织物和刺绣在楚人的手中也表现出艳丽丰富的色彩。楚墓出土的丝织品颜色多样,有红、黄、绿、蓝、紫、棕、褐、黑及藕色等。五颜六色的丝织品,能满足楚人对色彩的欲求。刺绣的色彩也十分复杂,有红、绿、蓝、棕、黄、褐、黄、金黄、深红、朱红、桔红、草绿等等多种色彩 。

从色彩心理学角度,运用心里色彩理论(心理色彩指彩测试心理学家吕舍尔分析的颜色与性格的关系,包括:红色、蓝色 、黄色、绿色、.茶色 、紫色 、灰色、黑色)分析在版式设计中具有楚文化特点的红、黄、黑三色则能够更好的在版式设计中合理的添加楚文化地域特色,让受众注意到版式设计成果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

红色,类似于新鲜血液的颜色,是三原色和心里原色之一,红色代表着激情和光荣,红色代表永不言败的精神气质,象征热情、权威、自信、性感,是个能量充沛的色彩。当人们想要展现权威与自信的时候,红色将会是不错的选择。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代表着吉祥、喜气、 热烈、奔放、激情、斗志、革命。五行中的火所对应的颜色就是红色;在中国古代,许多宫殿和庙宇的墙壁都是红色的,红色传统上表示喜庆。

在上图中,红色让整幅画面的色调产生跳跃感。让人眼前一亮,深深抓住受众的注意力,并且采用红色来表达激情与热烈,与主题呼应。

黄色,是所有色相中最能发光的色,给人轻快,透明,辉煌,充满希望的色彩印象,艳黄色象征信心、聪明、希望;淡黄色显得天真、浪漫、娇嫩。设计运用时,稍添加别的色彩就容易形成新的色彩。中国封建朝代,明黄色是皇帝专用颜色,如“以黄为贵”。 在中国的五行学说中,黄色是土的象征。另外,黄色是黄金的颜色,因此也有财富的含义。和红色一样是四个心理学基色之一,以及减法三原色之一,代表活泼、明快与温暖,喻示开朗外向的性格和着远大的理想。

上图的设计作品使用黄色作为主色调,轻快、活跃充满前进的希望,让那个人对奥运的精神特点有了一个形象化的认识,同时还能展示出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庄重和威仪。

黑色,黑色是一种具有多种不同文化意义的颜色。而且一向不会过时,一直都位于时尚的前沿.。象征高雅、低调、权威、创意等;也意味着防御、执着和冷漠,当人们需要白线权威和专业、展现品味时多使用黑色。在时装界,黑色代表稳定、庄重的样式,为万能搭配色,能与所有颜色搭配。黑色具有高贵,稳重,科技的意象,也是一种永远流行的主要颜色,适合和许多色彩作搭配。而在心理学角度中,作为心里原色的黑色代表独立性强、努力上进、神秘和无所不能的力量。

图形纹样

在图形纹样上,楚人信仰神灵,相信天地万物皆是由神所创造和主宰的,神也成为他们想要表现的主要。各种神的形象都是来自于人们对自己生活所见部分的重新组合。传说中的龙凤就是一种虚拟的动物,之后再与现实生活中的其他相结合构成想象神灵形象,在楚地出土的青铜器、丝织物等历史文物当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如曾侯乙墓编钟架铜人、虎形挂钩、编磐架立兽、蟠龙建鼓座、墓兽和虎座飞鸟。

凤是人们心目中的瑞鸟,被认为是百鸟中最尊贵者,为鸟中之王,有“百鸟朝凤”之说,与龙、麒麟、龟一起并称“四瑞兽”,天下太平的象征。古时比喻有圣德的人,也是中国皇权的象征。古人认为时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龙凤呈祥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图腾。民间美术中也有大量使用龙凤作为吉祥标记的类似造型,使用在物品上。 “凤”其甲骨文和“风”的甲骨文字相同,即代表具有风的无所不在,及灵性力量的意思;

虎,我国古代对虎的形象十分崇拜,对虎的崇拜源自楚文化中对虎的图腾崇拜。人们虎看作是百兽之王,一直受到汉民族的崇拜,是正义、勇猛、威严的象征。自汉代以后虎一直成为劳动人民喜爱的保护神,而没有成为帝王的象征,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化与发展,崇虎的文化意识,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的文化观念。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中的玉琮的兽面和殷商青铜器上的兽面都与虎的形象相似,而到今天我国的彝族、白族、土家族等民族仍称虎是其祖先。

羊,羊象征洁珍贵,示吉祥之意,是“祥瑞”的象征。羊,与上古先人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动物,不仅是供膳的,又是祭祀的祭品,伴随中华民族步入文明,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影响着我国文字、饮食、道德、礼仪、美学等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除去上述的有关于神像传说的图形纹样外,在楚地历史遗迹当中还有像云纹、几何纹、等多种造型活泼、别致的样式,这些样式多出现在玉器造型、青铜器的坠饰等多个品种的文物上,充分体现了楚国劳动人民对于美的热爱和极致的表达。

排列及其组合方面,楚人也有自己图特的表现方式,以此来阐释对于自己所处时代的文化精神的表达。尤其是楚人重视曲线、弧线的飘逸和动态的美感。像青铜器中的升鼎,动态活泼,栩栩如生。楚人善用线条,改变了原有呆板、压抑之感的气氛。动态美在楚人的漆器等表现更为淋漓尽致。这些回旋卷曲的排列,难以捉摸,给人一种飘逸之感。形成、流畅的动感。

排列构成

楚人把南视为至尊,而把北象征为失败、臣服。宫殿和庙宇都面朝向正南,帝王的座位都是座北朝南,皇帝登基为“南面称尊”;战败则称“败北”。这更说明楚人在工艺美术的视觉表达安排上,严谨而又富于艺术性的特点。在楚地出土的织锦、刺绣等文物遗迹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版式设计是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产物,是现代广告设计的精髓之处,在平面设计中其运用更是随处可见。楚文化是中华文明千年的宝贵一场,是中华文化精神的重要遗留。二者的结合是将现代化的设计理念与古文化遗产相结合,既促进文化的发展,又能够在社会生活中获取更大的价值。由大的艺术门类出发,一句可操作性原则选择了版式设计这一当今社会广泛运用的类别。将历史地域文化元素的艺术性和版式的实用性结合。既有历史艺术价值又体现出现代的气息。

版式设计将其所含的构成元素如:文字、色彩、图形等,借艺术形式的表现方式来建立起版面良好的视觉组织秩序,以便于更好的更好的传达主旨内涵,达到版面最有力的诉求效果的一门平面设计中相对具有独立性的设计艺术。

版面的装饰因素是由文字、图形、色彩等通过点、线、面的组合与排列构成的,并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的手法来体现视觉效果,既美化了版面,又提高了传达信息的功能。在整个平面设计中包装设计、标志设计甚至展示设计都受到版式的影响。

由版式设计这一入手点开始,依据正常的艺术设计有总到分思维逻辑模式,考虑到构成完整版式设计作品的元素,然后再由这些元素出发进行创作设计的思考。其次,变通性特征户要体现在该项目的研究不拘限于版式设计这一种思路,而是变通的融合了与版式中文字,色彩,图像相关的其他设计方法。例如有文字推出的字体设计模式、色彩推出的色彩构成理论、图像推出的图形设计思路等,虽然这些模式、理论和方法在版式设计元素之外,但是却都可以在版式元素中加以运用。此外,研究涉及的图形设计本身也包含着扩散性思维的设计思路。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坐落于荆楚文化古城荆州,因此标志主要图形元素为逐日的飞凤为原型,展翅的飞凤同时又蕴藏着"人""文"的汉字形象在其中.另外,图形的设计元素还如同一名奔跑的少年.整个图形元素象征着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人文的特点,体现了学校的"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特色,表现出学校培育人才和厚德载物的良好氛围.

色彩方面,该标志采用红色为主的色调,使标志整体充满激情与活力,既符合国际现代的简约设计风格,从色彩心理来讲又能在第一时间抓住注意力,充分将地域文化特色融入其中,展示了文化特色。

此标志的设计充分运用了楚文化历史遗留中的相关设计元素,图形的原型为金凤展翅,色彩由黄色向红色过渡,将数字8隐含金凤的形象之中,又能够清楚的表现主题。

版式设计无论是从其自身的设计元素角度看,还是从其设计成果的角度分析,都是一项较为复杂的门类,它涉及到包括版式设计、基础图案、三大构成(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装饰画、图形创意、字体设计、插画设计、书籍装帧、广告招贴设计、网页设计、楚文化的色彩和纹样理论、心理学色彩理论在内的诸多领域的知识。由版式设计向引出其中所涉及的构成元素,即文字、色彩、图形极其之间的搭配,而后有这些构成元素扩展推出其他的平面设计门类的知识;在版式实用性和艺术性二者结合的角度考虑时,考虑在版式设计中融入具有中华文明特色的文化元素,在中华文化中选择了南部文化的杰出代表―楚文化,将楚文化作为设计元素的文化设计理念之后,依据版式设计元素要求择取文化相应的要素进行研究,寻找二者最好的融合点,是我们将文化历史财富与现代化设计相运用的重要理念。

参考文献

[1]张正明《楚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2]《江陵马山1号楚墓》,文物出版社1985年

[3]《曾侯乙墓》,文物出版社1989年

[4]后德俊《楚国矿冶髹漆和玻璃制造》,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5]《国宝大观》,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年

[6]《江陵望山沙冢楚墓》,文物出版社1996年

[7]《荆州天星观二号楚墓》,文物出版社2003年

[8]《色彩构成》,湖北美术出版社2006年

第3篇:楚文化的艺术元素范文

【关键词】徐州;汉文化;艺术元素

一、徐州两汉历史文化概述

徐州为华夏九州之一,古称彭城,已有26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中国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徐州处于齐鲁文化、中原文化、楚文化的交汇点,“齐文楚武”,徐州正是文武消长的枢纽。徐州是汉开国皇帝刘邦的故乡,是13位楚王、5个彭城王的领地和墓葬所在地,并发现有多位汉代贵族的墓葬,其历史文化悠久,汉文化艺术底蕴深厚,为研究中国两汉传统艺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两汉时期徐州人在经学、文学、目录学等方面均做出标志性成就。两汉文化是徐州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历史内涵。史学界有学者认为“明清看北京,隋唐看西安,两汉则要看徐州”。 徐州是西汉、东汉、三国时曹魏和西晋等3朝封国的国都,历史上徐州籍人士中涌现出11位开国皇帝,所以徐州堪称是中国汉文化的发源地。徐州两汉文化艺术的历史地位是不可代替的。如果可以深入研究徐州的两汉文明,对于汉史的认知和理解决不亚于拜读司马迁、班固、范晔的史学专著。

徐州发现和发掘两汉文化古迹众多,如:狮子山楚王陵、狮子山兵马俑、北洞山地下宫殿、龟山地下宫殿;土山汉墓出土的鎏金兽形砚;睢宁刘楼汉墓出土的铜牛灯等珍贵文物,皆属国宝。其中以“汉代三绝”——汉兵马俑、汉墓、汉画像石为代表的两汉文化最为夺目,极具艺术欣赏和考古价值。

二、两汉文化艺术符号元素

如上所述,徐州两汉文化的艺术种类很多,本文主要从工艺美术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徐州两汉时期的工艺美术现存文物主要集中在这一时期的墓葬中。徐州是两汉文化遗存最为集中丰厚的地区之一,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并称中国“汉代三绝”。 徐州两汉文化视觉元素的特征,主要从汉墓的建造方式、汉画像石艺术表现形式、汉兵马俑艺术特点来体现。通过分析两汉墓葬建筑、汉画像石、汉兵马俑总结归纳两汉视觉艺术的表现。

1、汉代墓室建筑

汉代墓室是按照“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建造,整个空间是完整的,体现了天地万物。从整体上说,汉代墓葬造型艺术包括石阙、祠堂、地下墓室、棺椁、随葬品及它们的装饰部分。每个小系统无不象征一个小宇宙,是整个墓葬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徐州的汉墓主要分为西汉、东汉两个时期。西汉王陵墓的构造、形制特点,是以横穴岩洞为主,多数独占一山头,建筑方法是先开凿露天墓门、墓道、甬道,然后再向山腹中深凿墓室。东汉时期彭城王的墓葬,与西汉时期楚王陵相比,风格迥异,一般是在平地或台地上竖穴起坟造墓,有较大的封土堆,与西汉楚王陵独霸山头的气势不可比拟。两汉时期还流行汉阙,并用汉阙来装点宫殿、墓葬。汉阙主要是立于宫殿、墓前的仿木石制地面建筑,放在墓前是墓主身份的标志。 另一座形制较大的汉代墓室是龟山汉墓。龟山汉墓位于徐州西北约9公里开发区内,龟山西麓。为西汉第六代楚襄王刘注(即位于公元前128年~前116年)夫妻合葬墓。龟山汉墓以山为陵,因山为葬,全部为人工疏凿而成的两座并列相通的合葬墓。其中南为楚襄王刘注墓,北为其夫人之墓。两墓均为横穴崖洞式,墓葬开口处在龟山西麓,呈喇叭状,有南北二墓道。每甬道长56米,高1.78米,宽1.6米。每条甬道由26块重达6~7吨塞石,分上下两层堵塞,且塞石间接缝隙严密。15间墓室,室室相通,大小配套,主次分明。墓葬东西全长83米,南北33米,总面积700米余平方米,容积达2600多立方。雕凿精细,工程浩大,气势雄伟。为全国目前发现规模最大的楚王陵墓。甬道内15个洞室,分别为兵器室、战马室、厕所、厨房、殿房、寝室以及棺室等。各洞大小不一,高低不等,有的还有石柱,雕凿精致。

2、汉画像艺术

汉画像亦称“汉画”,包括汉画像石、画像砖、壁画、帛画、漆画、玉饰等图像资料。[1]画像石、画像砖和帛画等是根据物质材料及制作方法的不同来进行划分的。画像石是在地下墓室、墓地祠堂、石阙、棺椁等物体表面上的镌刻,而画像砖是印模及窑烧的结果。汉画像是对汉代不同物质材料和形式表面图像的概括,其中,画像石、画像砖因特殊的物质载体,使它们比帛画、漆画更容易保存和流传下来。因此,汉画像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画像石、画像砖上的图像。 汉画像石是徐州汉代文化的精髓。从徐州地区出土的汉画像石来看,其内容大体分为三种:一种是历史人物故事,一种是现实生活写照,另一种是灵怪神话传说。从各个角度形象地再现了汉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汉画像石题材广泛,造型元素多种多样,具有极高的艺术应用价值,最具代表性的造型元素有装饰图案、构成形式、肌理等美学元素。

3、汉代兵马俑 汉兵马俑虽然没有秦兵马俑那样高大,但制作工艺先进。徐州汉兵马俑是用模子制作出来再经二次加工塑造成的,大小差不多,但是,他们的表情千姿百态,各不相同。高大壮观、写实主义的秦兵马俑给人一种奔放雄浑的力量美。徐州汉兵马俑在继承了秦兵马俑风格的基础上加以发展,由写实转为写意,更侧重于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三、结语

徐州两汉文化艺术设计其气势宏大、造型美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韵律感强有很强意境美;艺术技法娴熟,制作工艺先进、夸张表现得体、色彩运用细腻、大胆,具有极强的艺术美感和艺术感染力。徐州两汉造型艺术的形式是具象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本身渗透着丰富的观念内容和审美内涵。两汉艺术在整体上是统一在沉雄、饱满、蓬勃的气象中;是朝气蓬勃开拓进取的大汉时代精神在造型艺术中的自然流露。汉代是一个具有开拓精神的历史时期。拓荒开疆、民族战争使汉代人形成雄飞奋进和追求建功立业的人生价值观,“汉代精神是我们民族初步形成时期特有的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它气魄宏大,勇于开拓,是一种崇尚阳刚之美的大气磅礴的时代精神。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汉代精神。”③

中国传统艺术的本质特征,是对民族传统生活和情感的视觉写照,是以规范的视觉语言参与对传统生活形式的创造。它由生活的适用方面臻入伦理、道德、审美与宗教诸方面,从而传递出设计图式与人生图式互动觉解的一贯思维。徐州两汉文化艺术中的传统符号是一种观念性的符号,它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映射下的造型观念和审美意识,这种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它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传承的人文思想。汉代艺术承载的“汉代精神”留存在民族的血脉之中,现代艺术作品中所求的“中国精神”正是源自汉代的那种大度、进取的时代特点。这是艺术的延续与发展,它体现的是构成方式的传承性。对两汉文化艺术的传承性上主要采取两种借鉴形式,第一种是对徐州两汉文化视觉形的借用,如形的借代、形的关联、具体图像语言的使用。第二种是对徐州两汉文化视觉艺术神的传承,如以形写神、离形得意、形神一体,是对徐州两汉文化视觉传统符号意义的延伸与新的形象的产生。

注释

①朱存明.汉画像的象征世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

第4篇:楚文化的艺术元素范文

关键词:湘绣;艺术;文化

湘绣作为湖南地区的一种传统刺绣艺术,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到了清代,湘绣工艺风格愈加成熟,逐渐成为一种具有显著湘地特色的刺绣艺术。2006年5月20日,湘绣成功入选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湖南地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湘绣的文化起源

中国很早以前就出现了刺绣,湘绣的形成离不开楚汉、湖湘文化的文化熏陶,同时深受湖南民间刺绣工艺的影响。湘绣汲取诸家之长,脱颖而出,成为令人叹为观止的中国名绣。

1.楚汉文化

1958年,长沙烈士公园三号木椁楚墓出土了一批楚绣,1982年,湖北江陵出土一批同时代楚绣,这两地的楚绣实物有着共同的特征,即均刻画了图腾、巫术、祈福等宗教元素,内容有龙、凤、走兽、仙人等,具有鲜明的楚地文化特征。1972年,湖南马王堆遗址出土了很多汉代刺绣,这些刺绣同样具有典型的楚汉文化风格,体现了楚人奔放不羁的热情。我们从这些出土的实物中能够看到楚汉文化对楚绣、汉绣的深远影响,写实与抽象的图案经过艺术性的夸张变形,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彰显了楚汉文化对奔放、浪漫的巫神文化的追求,而这种影响一直延续至湖南民间刺绣乃至现代湘绣艺术创作中。

2.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是指湖南地区的居民(包括各个时期的外来移居者)共同创造的一种精神文化。湖湘文化历史悠久,从“楚南风气开创者”的屈原到“濯清涟而不妖”的周敦颐,再到建立湖湘学派的胡安国,诸多文人的实践使湖湘文化得到了广泛传播。尽管湖湘文化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但吃苦耐劳的意志、心系社会的责任感、开拓进取的改革意识、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始终是湖湘文化不变的内核。湖湘文化中的诸多湘绣艺人充分发挥湖湘文化精神,他们聪明大胆、吃苦耐劳、坚毅顽强,创造了鬅毛针针法,完善了湘绣针法体系,由此诞生了别具一格的双面异绣湘绣。

3.湖南民间刺绣工艺

湖南民间刺绣工艺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一直保持着浪漫、神秘的艺术风格。湖南民间刺绣图案元素生动、夸张,色彩绚丽,奇幻多变,针法技艺高超、灵活,体现了湖南地区特有的浪漫、热情的文化底蕴。

二、湘绣的艺术特征

在古代,湘绣的制作主要依照绘画作品进行临摹、刺绣,制作过程中绘画与刺绣结合,互相融合、衬托,绘画艺术与刺绣工艺相得益彰。至现代,湘绣在吸收其他几类刺绣艺术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书、画、诗、绣、金石等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融各种工艺于一体,形成了颇具观赏性的刺绣艺术。湘绣作品色彩鲜艳,形象逼真,能给欣赏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湘绣之所以具有鲜艳的色彩,是因为绣工要从两百多种颜色各异的绣线、上好的丝绸中挑选最适合画面构成的材料进行制作。湘绣的针法也较为多变,富有创造力的湘绣艺人根据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纹理的不同表现要求,发展、改善了目前的70多种针法,这70多种针法大致可分为平绣、织绣、网绣、纽绣、结绣五大类,后来又陆续出现鬅毛针、乱针绣等独特的湘绣针法。与作画一样,湘绣的绣线即颜料,绣针即画笔,湘绣艺人巧妙地运用多种多样的针法,在飞针走线中,各种颜色的绣线在绣地上互相融合,或粗或细,或粉或蓝,同一色彩从浅到深、从深到浅彼此有序地交错、过渡,自然纯粹,不露痕迹,一个个浓淡深浅、阴阳向背的色阶最终形成绚烂、和谐的湘绣色彩,物象质感较强。湘绣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狮虎等猛兽题材的湘绣霸气威猛,与苏绣中小巧可人的猫题材形成鲜明对比,这主要源自湘绣艺人对鬅毛针针法的改进。鬅毛针针法下的狮虎纤毫可见,毛发刚劲有力,色彩变幻无穷,具有山中之王的威猛气质。除猛兽题材外,湘绣也经常刻画湖南地区的名人和名城,如红色题材的《毛主席去安源》《伟大的会见》,风景题材的《张家界》《凤凰》等大幅作品,艺人用气势磅礴的娴熟手法诠释了湘绣工艺之美,于对比统一中突出创作主题,达到情感上的升华。

三、湘绣的价值内涵

湘绣既是艺术品,也是实用品,这决定了湘绣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湘绣古朴淡雅、构图严谨、精雕细刻、寓意吉祥,无论是融入了中国传统绘画优秀元素,如水墨画般清新、雅致的刺绣作品,还是湘西苗族服装上融合了缤纷色彩的少数民族湘绣,抑或是表现人物肖像的刺绣,这些不同题材、针法和形式美的湘绣作品,无一例外地展示了湘绣艺人对自身潜质和才华的充分发挥。而在欣赏美的同时,色彩艳丽的湘绣以颇具装饰性的图案、精巧的做工,成为婚嫁品、民族服饰上必不可少的点缀,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在现代社会,当湘绣作为各种档次的礼品时,它又成为一种具有商业价值的工艺产品,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田顺新.湘绣.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第5篇:楚文化的艺术元素范文

1、楚文化的开启与发展

楚文化是周代至春秋时期近800年~1200年上下的历史,在汉江流域兴起的一种地域文化,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了不可磨灭的文明成果。楚人“抱冰握火”的刻苦自厉,“众醉独醒”的自持清醒,“超然高举”的清高和寡,“筚路蓝缕”的积极进取,至今仍然熠熠生辉。

2、楚文化的应用

正是因为楚文化的积厚流光,无论是古代建筑还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我们都能寻求到楚文化符号的踪迹,这不仅仅体现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本身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展现出楚文化对于古代与现代设计者的影响与启发。越来越多的创作灵感源源不断的从楚文化中涌出。楚文化瑰丽多彩、风格独特,是先秦时期南方文化的代表。在各个领域内楚文化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研究中存在着一些误区和不足。我们认识的楚文化具有残缺性和不完整性。进一步了解并展现楚文化是作为华夏文明的传承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当代的楚文化研究背景下,并以武当艺术中心室内设计为例,进一步探讨和深入研究楚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内的应用与影响。

二、现代环境艺术中室内的种类

楚文化中形成了以巫术宗教为工作的庞大系统——乐天者,既对天的崇敬和祭祀。这部分人是没有子嗣承袭的,不可以繁衍后代,以表达对天的崇敬。那乐天的空间即为工作空间,为人提供精神享受为目的空间,根据在于人的行为对天的尊敬,勤劳工作、天道酬勤。楚文化中有优人乐人者,楚人对自然的信仰和亲近被楚人奉为精神法宝——乐人者。这部分人是有子嗣承袭的,可以有婚姻家庭,可以繁衍后代,为先主祭奠要由后人完成,自然就需要繁衍后代,乐人者存在的空间为生活空间。为人提供以生活、生存为目的的空间,根源在于人们对祖先血脉的传承与延续性。先秦时期,人类在艰苦的自然中生活,到楚文化产生之后,物质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人们基本上衣食无忧,于是出现了原始的宗教,使得人们精神上有了皈依。严酷的法律出现,使得人们行为上有了准则,这样的社会得以繁荣昌盛。文化自然绚烂多彩,创造力增大,精神文化财富积累厚重。现代环境设计中楚文化的当代性研究,是以湖北及周边地区历史建筑、景观、室内等进行细致的考察与实地走访,获取相关图片资料。深入了解当地历史变迁,分析其环境和乡土建筑的地域性文化。通过对武当山艺术中心室内设计的研究,以具体的案例进一步阐述楚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应用,从而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1、在当时的楚国

在楚人筚路蓝缕八百年的奋进历程之中,以其辉煌的内涵和瑰丽的形式参与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构建,并对于现代艺术和美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楚人崇巫,以歌舞的形式举行各种巫术仪式;楚人也崇拜祖先,称为优。在楚文化中形成了以巫术宗教为工作的庞大系统,人对于鬼神、苍天的尊敬日益转化为对君主、统治者的崇拜,并将这种情绪以诗词、歌舞的形式展现出来。所以我将这种文化称之为“乐天”,将传播这种文化的人称为“乐天者”;另一方面主要体现在生活领域,即为优。楚人的生活中完全洋溢着浪漫的激情,他们拥有卓越的创造才能、自强不息。不仅如此,对自然的信仰和亲近被楚人奉为精神法宝,因而将这种文化称之为“乐人”,将传播此种文化的人称为“乐人者”。巫、优之术当时盛行,也是对天对人的精神寄托,天人合一。

2、当现代时期的文化背景

自从之后,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严重摧残,在这样的双重影响下,我们面对道德的准则、情感的归属、信仰的皈依、思想的统筹更加显得无所适从。我们对楚文化的关心,是因为这些文化与我们当代生活息息相关,楚文化的思想和形式涉及太多我们现实当代的生活。对人文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可以提高现代室内设计的人文关怀,对绿色人居及老年建筑提出以传统文化为背景的新当代性。在文化大背景下,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尊老爱幼在住宅中的体现是十分必要的,本世纪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中国的老年事业却严重滞后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社会养老设施严重不足,老年人的居住环境问题摆到建筑设计人员面前。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家庭结构的变化、老少分离居住、家庭赡养关系的变化引起对老年住宅新的需求。国内外的实践也表明,创造适宜老年人居住的住宅,促进和完善家庭养老比大力推进社会养老具有更普遍、更积极的意义。

3、现代环境艺术的概念

“环境艺术”与“环境设计”的概念体现了生态文明的原则。而“环境艺术设计”则包括了环境艺术与环境设计的全部概念。现阶段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概括来说就是社会和谐发展、环境可持续、传统文化传承及自然环境节约保护这四项基本原则。现如今的时代极为重视人与环境之间的活动,在环境空间中的体验越加比目的更重要。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不但要满足人对于低层次的需求,还要满足人对于较高层次的需求,结合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将环境空间赋予新的文化价值。从人的行为与心理的角度来说,人的行为与心理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有很大的影响。

三、国家南水北调对环境改造

国家开展了南水北调工程,由中线、东线和西线共同组成,其中的中线工程就是从长江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楚文化有800多年的历史,楚人的发祥地就是从丹阳开始的,武当山地区是楚国始都之地。中国文化传统特色丰厚,内容及其繁杂,但自从后至今,无论是艺术界、建筑、规划、工业设计、还是室内设计等领域都充斥着“拿来主义”。发掘历史文化价值在设计中的指导作用亟不可待。

1、武当文化在楚文化的背景下的探究

武当艺术是在楚文化背景下一个综合性的展示空间,其职责便是对楚文化的历史探究、现有和即生艺术价值的保护与传承。我们的现代社会构架中,有多种类型的建筑和室内空间,但是从它们的服务性上来说,可分为两个类型:一个是工作空间,这个类型的建筑和室内空间主要是为人提供精神享受为目的的空间,根源在于人的行为对天的尊敬,勤劳工作、天道酬勤;另一个是生活空间,这类的建筑和室内空间主要是为人提供以生活、生存为目的空间。根源在于人们对于祖宗血脉的传承与延续性。这就恰恰应对了楚文化中的“巫术”与“优术”,即总结为“乐天”与“乐人”。

2、针对室内空间环境的种类区分与融合

第6篇:楚文化的艺术元素范文

关键词:楚漆器;艺术特征;审美价值

漆器在中国有着7000多年的历史。漆器作为一种古代文化的表现形式,曾是中国古代物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瓷器,丝绸一同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物质文化的代表。漆器用其瑰丽的风格,以及丹漆雕几的表现形式,在中华历史的卷轴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 楚国漆器的装饰艺术成就

“楚国漆器是南方楚人的杰作,也是世界古代文化史上的一支奇葩”。

1.地域性

任何艺术,都有自己的产生的社会基础,要理解一个时代和地区的艺术,就首先要了解这个时代和地区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楚文化是周代的一种区域文化,它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中国现代史学家范文澜先生称楚文化为“巫官文化”,因这一文化保留了中原古老的风俗,遗留下来大量的神话,同时又融入了“苗蛮”的成分,其精神特色直接形象的反映在楚漆器的造型、色彩和装饰中。

在1973年的浙江省境内的姆渡遗址,出土的河姆渡新石器时期的一只木制的朱漆大碗,是我国的楚漆器出现的最早记录。战国时期初,曾经鼎盛一时的青铜器文化开始日益势微,而新兴的漆器艺术则走上历史舞台,达到了它在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从这一时期开始,漆器逐渐繁荣兴盛,同时漆器工艺的不断发展,漆器艺术形式也日臻成熟。以至于到了两汉时期后,漆器品种之全,数量之多,用途之广泛,器物形态之精美,都达到了前所未见的程度。

然而回顾看整个漆器的发展历史之后,我们不难发现:从战国至两汉时期的这700年中,保留下来的漆器资料大多出自楚地。其幅地包括江汉、江淮、湖湘的广阔地区(包括今湖北、湖南、江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的部分地区)。楚国出土的漆器分布广,产量多,品种全,是相同时期其他地区所无法比拟的。楚人凭借着他们高超工艺技术,卓著的艺术才能和富于地方文化特色的装饰风格,使得楚漆器闻名中华。虽然中国漆艺经历了许多历史变革和重大的技术进步,但是楚国漆器的传统风格和基本的制作工艺特征一直保存了下来。出国漆器文化作为漆器历史发展的奠基石,对后世漆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2.传承性

众所周知,漆器具有胎薄体轻、坚固耐用、防腐耐酸、色泽明亮和色彩绚丽,纹样抽象飘逸等特性,具有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因为具有这些良好的性能,我们祖先很早就利大漆来髹涂器物。可以说漆器是我国起源最早、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传统手工艺产品,特别是在先秦至秦汉时期的漆器几乎是人们生活中其他器具无法替代的物质生活资料。从河姆渡新遗址出土的第一只髹朱漆碗算起,中国漆工艺已有7000多年的漫长历史。从这时起,漆器一直默默无闻地为人类服务。

《韩非子・十过》等古代文献就对史前漆器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记载。商周制漆工艺已经具有一定的水平,人们制作礼器,生活用具等各种方面都有漆器的身影。至战国时期漆器其数量、纹饰、工艺均得到空前地发展.其器型多种多样,漆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秦汉漆器达到漆器工艺的鼎盛时期,特别是西汉时期漆器工艺已步入辉煌。众多的出土汉代漆器为研究汉代物质生活资料提供了丰富的物证。其品类齐全广泛地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到处都可见漆器的使用。在此之后的隋唐五代,漆器制作向华丽的装饰工艺品方向发展,各种新工艺技法相继问世,品类繁多,技艺精湛。元明清两代漆工艺空前发展。总而言之,在物质文化史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代漆器工艺从原始状态,发展到用途广泛、千文万华的巅峰期,其间经历了数千年的漫长岁月,伴随人类从童年到壮年,尤其是在人类早期成长的历程中,与石器、陶器、青铜等器具一起构成了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物质生活资料。然而,这些承载着历史的器具都受到了时代变迁的影响,时至今日,很多古迹和器物都难以完好保存。

3.时代性

“物质生活资料”属于文化人类学研究的范畴,包括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器具。对于人类来说,这些都可以看做是再生产所必需的物质手段。文化人类学将这种以“物”为对象的领域称为“物质文化”。物质生活资料是人类社会生活及活动的基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中国古代漆器的历史长达数千年,中国是制作漆器最早的国家,它无疑是人类物质文化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和创造.漆器作为一门造型艺术,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实体,从日常用具、丧葬用具、娱乐用具到交通用具和兵器等,几乎渗透到古代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自从它诞生起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器具,是中国古代人们物质生活资料中重要组成部分。

二 楚漆器的审美价值

楚漆器的造型风格夸张奇特,髹涂色彩热情强烈,装饰纹样飞扬流动、精致优美。具体表现为:

1.楚漆器的造型审美

楚漆器的造型以传统和想象中的动物来造型为特色,这种特殊的风格在美学大师李泽厚的《美的历程》中也有说明“……流传下来的种种神话和故事,它们几乎成了当时不可缺少的主题和题材,而具有极大地吸引力。伏羲女娲的蛇身人首,西王母,东王公的传说和形象,双臂化为两翼的不死仙人王子乔,以及各种奇珍怪兽,赤兔金马,狮虎猛龙,大象巨龟,猪头鱼尾……各种都尤其深层的寓意和神秘的象征。它们并不是以表面的动物形象。相反,而是以动物为符号或象征的神话――巫术世界来作为艺术内容和审美对象……”而且楚漆器造型的器皿和物件,同时兼具功能性与浮华繁缛的装饰性。例如“虎座飞鸟”,“彩绘漆透雕座屏”,“彩绘漆鹿角镇墓兽”等,都是功能性和审美性自然融为一体的典型范例。

2.楚漆器的色彩审美

楚漆器的髹涂色彩。楚人尚赤,源自远古的图腾观念――对火神祝融的崇拜。赤为火的颜色,象征南方,是生命之色。而玄色指代北方,红黑二色相融合有阴阳调和之意。以红与黑二色为主调,搭配以黄、褐、白、绿、蓝、金、银诸色,可以使画面的图案呈现出深邃而神秘的视觉感受;而远观之,画面又呈现缤纷灿烂,华贵而又生机盎然的视觉效果。

3.楚漆器纹样的形式美

楚国漆器纹样的绘制元素以抽象化的自然界的动植物为典型,如:云鸟纹,鱼纹、兽纹、变形兽鸟纹等和各式花草纹等纹样以及搭配装饰的单纯几何形,如卷边纹,弧线纹、涓涡纹,圆点,三角纹,波浪纹等。以社会生活和神话传说为想象,但又超越视觉的表象,将想象中的未可见的东西创造性的表现出来,如凤纹、云凤纹,云龙纹等。从这些纹样元素的图片中,我们不难看出楚人对抽象纹样设计的偏好――绘制的纹样,抽象且飘逸,生动而优雅,完全不拘泥于对象的自然形态,映照出大自然的生命律动。

楚漆器纹样的构图方式也以“圆”为多。圆,古人通常指代为天,又有丰满,饱满,圆满之意。其中又以“圆形图案纹样”和“圆环图案纹样”的循环装饰纹样饰最为常见,以弧线纹为主体,以繁复,连续,对称等的形式排列为表现形式。受器具的造型和尺寸的要求,装饰的纹样既要求要布局的美感,又要求繁复中求变化,而不是简单的重复罗列,更多的是追求在繁复中体现出对比和调和。大小疏密的韵律感。而且抽象后的龙,凤,云,鸟等元素在器具上的体现,完全按照漆髹者自己的审美和理解来绘制,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器物之上,所绘制的装饰纹样的形态和要求并不是完全的一致。如不同时期的凤纹都有自己的变形特色。

另外一种漆器纹饰是题材类的绘制,这也是楚漆器的一大特色。绘制的题材基本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实题材;另一种则是描绘传说中的环境,人物和珍奇异兽的神话题材。

不管是那种类型的纹饰,都可以看出楚人在漆器的纹样上非常重视线的表现。无论是简单的几何图形,还是复杂的故事场景,无不用简洁流畅的线来表现。楚人用线有直有曲,但我们可以从现留存的漆器器皿和器具中看出楚人对曲线的绘制大大的多于对直线的使用,而曲线这种元素本身就富有强烈的韵律感,从而使描绘出的画面形象充分的流露楚美感和生气,万千气象尽显方寸之间。

这些神秘而浪漫的画面和造型,无不洋溢着楚人的天性――对生命自由的热爱,自然地崇拜,以及对天地的敬仰,对宇宙的求索的“天人合一”的精神!这也是楚漆器的艺术精髓所在。

除了彩绘纹样装饰的漆器,楚人还以锥画,雕漆,扣器、金银箔贴花和镶嵌等技法应用于漆器的装饰,由于技法的成本高昂,制作手法繁琐,仅仅有少数的器皿得以展现这些技法,更是精妙无比,难能可贵,在此不一一列举。

三 结语

第7篇:楚文化的艺术元素范文

关键词:荆楚文化;礼品;现代包装设计

现代包装设计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在购买商品时随处可见。在日常生活中,一个好的包装设计可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为企业带来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传播了企业品牌文化。对于传统礼品的包装设计更是如此,不仅可使礼品得到人们的认同,同时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也有着巨大的意义。荆楚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科技取代传统手工,西方文化思想各种形式的输入,传统文化逐步淡化于人们的视野。同样,荆楚文化越来越少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如果将荆楚文化用现代手法加以整合演绎,应用于富有荆楚特点的传统礼品包装上,可以传达出荆楚文化特色,表达出楚国的悠久历史。同时,将荆楚传统图形运用于现代包装上也可以表达出吉祥与安宁的寓意,例如,楚人尊凤,凤视为神鸟,是鸟中之王。这样凤纹使产品有了祝福的含义,可以更好的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这样既可以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可以重新唤起人们对荆楚文化的关注,更好的传承湖北荆楚文化,同时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消费者可以将荆楚文化的魅力展现给中国其他各个地区。

一、荆楚文化的地域文化特点

地域文化是指含物质和精神特质的区域范围内,有着区域性特色的文化内涵,包括所在地方不时期的发展形态和社会生活方式,以及独有的文化遗产和物资遗产。地域文化并不是一个简单地按照地理方位和环境特点进行定义的地理概念。通常所说的地域文化,就是在一定地域内所形成的历史并被人们所感知和接受的各种文化现象。地域文化往往是设计灵感的重要来源,包装设计也不例外,所以传统礼品的包装设计能完整的体现地域文化,同时传统礼品的包装设计也是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途径。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的荆楚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在周代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江汉流域所兴起。许多人都应该听说过荆楚文化,最耳熟能详的当属屈原的《楚辞》。《楚辞》是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楚辞,与其他荆楚文化精华一起,构筑起瑰丽奇异的楚地文明。荆楚位于中国内陆中部偏南地区,它沟通南北,连接东西,地理上的居中地位。荆楚地区不仅在文化上有着接纳四方、多元共存的特性,而且在五方杂处中不断地实现文化的交融与汇通。荆楚文化从其创立之始,就具有一种多元混合的态势,荆楚文化在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下最终标新立异,独领。所以在传统礼品的现代包装设计中,主要是要吸取博大精深的荆楚文化元素,同时在色彩搭配,材料选择以及表现手法上展现荆楚文化特色。

二、传统礼品的现代包装设计特点

因为自古中国就是礼仪之邦,“礼”字便滋生并融入社会及百姓生活,“礼品”则是人们为了表示敬意、庆贺或祝愿等感情而言赠送的物品。礼品包装属于商品包装的一种,礼品包装要具有完成保护商品、传递商品信息、推销商品基本包装功能以外,同时还应该具有艺术美感,提升礼品的品位,也要着重传递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信息,因为礼品包装设计是体现人类情感沟通的媒介与共架友爱的桥梁。俗话说的好“人靠衣裳马靠鞍”,商品包装是产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嫁衣”。一个好的礼品包装会提升礼品的价值,增加消费者心中的购买价值。作为一地域文化传统产品的礼品包装设计,除了基本礼品包装要求的礼节性,价值性外,还有着传承地域文化的重要作用,需要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艺术风格,各种材料结构来表现。

三、地域文化礼品的包装设计理念

现在市场上大部分地域传统礼品的包装还存在许多问题,包装内容简单没有内容,图案、色彩及字体的搭配不能表现出产品的特征,更不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包装形式和材料也是简陋单一。

(一)传统图形的运用

设计有地域特色礼品包装的最主要方式是将传统图形运用于礼品包装设计中。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随着时间长河的流动、社会环境的转变下,荆楚元素符号在其中显示出了其博大精深并富有特殊魅力的荆楚精神。它主要表现为荆楚文化中具备特殊代表性的人、器物等不一的形象,它既可以是神秘的图腾,也可以是富有魅力的文字,特殊的装饰纹样等。作为一座特殊的桥梁,它连接了文化与技术,包装设计里传统图形的运用至关重用。

(二)传统色彩的体现

消费者在购买任何物品时,一般比较看重的是自身的感觉。因而,在购买礼品时,给人的第一印象就至关重要了。礼品包装的色彩,在消费者们判断礼品所蕴含的内容和其价值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荆楚文化也有着这样的特殊代表性色彩,例如,楚国漆器中,就有着浓郁的荆楚元素的色调。所以,在设计礼品包装时,要多运用“荆楚味”色调,注重传统色彩的体现。

(三)传统材料、造型的选择

在包装设计中,自然风格的材料经常被使用,用来表现礼品的传统、地域、风格文化等。如果在设计具有荆楚文化礼品的包装设计时,选择材料时大量加入木、竹和麻布等具有传统风味材质,抛弃以往单一的纸质材料的局限,体现出传统的文化特质,会让人感到耳目一新,也会使消费者更加认识到礼品的价值。

(四)绿色包装理念的体现

人们心目中的礼品常常和“华贵”、“精美”、“气派”等词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礼品包装在其材质、结构、装饰和制作工艺上显然比其它任何包装更为考究。但是在现代生活中,人们也越来越注重环境问题,绿色设计的理念也深得人心。同样在包装设计方面,也逐渐向绿色设计靠拢。现代人们审美不再是以前的复杂华丽就是好,往往许多消费者更喜欢“简设计”。所以,在设计礼品包装时,不能一味的追求华丽,而是要考虑包装的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重复利用性。设计包装时,需要恰如其分地体现“礼”的境界,还必须考虑生态环保和能源节约等问题,这也正好带给传统礼品的现代包装一种新设计风格。

四、荆楚文化元素在传统礼品现代包装设计中的现状分析

已经趋于成熟的荆楚文化,是在早期萌芽的时期,在交流以及融合了中华文化为主、蛮夷文化为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已经成为了中国上古时,绚烂多彩的南北文化代表之一,拥有非常重要的设计、文化以及商业价值。现在市场上,已经有部分包装设计采取了荆楚文化元素,例如湖北名酒——关公坊(如图1),在包装主视面上,酒名“关公坊”是运用苍劲有力书法字,底纹是采用的楚国楚篆,两者巧妙联合在一起,使他们的地域性以及历史性得到了增强。同时,这些元素还让产品包装的观赏性以及消费者的可视性得到增强。如果消费者和这些富有荆楚元素的包装的接触时间增多,那么,这些体现湖北地域的荆楚文化特色以及其独特的精神内涵也会更加引人注目,使商品的附加价值也得以展现。另外一个富有荆楚文化元素同时也与现代包装简约的理念完美结合的包装设计,就是湖北名烟——黄鹤楼1916(如图2)。企业对品牌准确的自我认知和定位,黄鹤楼因历史、文化,更因人而得名。它必须取得特定地区人群的文化认同,也就是说它将自己的文化上升到了人的文化的高度。“黄鹤楼”迅速取到灵感,追古溯今,将传承千年的“楚士文化”展示给众人,并且将“楚士文化”加以新的注解。“楚士”本质上是传统儒家文化,因此它也具备儒家流传下来价值审美观,但是设计师重新演绎之后,使“楚士文化”有着时尚的现代感,正是这款包装设计的精妙之处。在现代消费人群里,许多消费者更喜爱简洁的设计,所以荆楚传统礼品的包装设计要以现代审美角度,结合荆楚文化中独到的质朴与和谐,设计出传统与现代的和谐之美,真正做到“东情西韵”。

五、荆楚文化元素

在传统礼品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设计表达根据上述的分析研究,对于荆楚传统特产米茶米进行了一款礼品包装设计。米茶,是湖北的传统风味小吃。早在明朝时期,米茶就从民间传入宫廷,湖北的米茶米更是一度成为贡品。但此后,因为米茶米并没有统一的包装与宣传,米茶并未传播于全国,而只是被湖北地区人们所喜爱。由此可见,特色产品之所以成名,不仅产品本身要有出众的“特色”,还需要有特色文化的浸润。

(一)包装图形

米茶是湖北特产,在考虑包装图形时,为了体现出荆楚文化,所以在基本纹理提取时,运用了一些传统的荆楚图案,例如:云纹,凤尾纹,卷云纹,水波纹等(如图3),通过再创造形成符合现代审美的新图案(如图4)在设计包装主图时,采用农民耕种时候的形象(如图5),同时采用雕版印刷的艺术表现形式。之前的年代里,打印复印技术还没如此发达的时候,传统图案都是运用雕版印刷术呈现出来,所以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运用雕版印刷的表现形式可以体现出“传统味”,传达出一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感受。

(二)包装色彩

在包装设计中色彩设计十分重要,色彩的合理设计,在对人们视觉上、心理上产生刺激以及主观感受的同时,也客观决定了产品的形象,让消费者通过色彩引起的联想正确认识包装设计所要传达的信息。米茶米熬成的米茶,汤色淡黄,所以在包装设计的时候,选择与米茶汤色相同的淡黄色。可以让消费者在购买时第一时间联想到煮好的米茶,正确的传达出商品信息。

六、结语

地域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改革,是中国本土现代设计发展的潮流。荆楚文化源远流长,其思想与内涵也十分特殊和丰富。用更丰富的方法,提炼归纳特殊的荆楚文化元素,让它们与现代包装技术相融合,以塑造出集聚荆楚文化内涵的礼品包装,摆脱了大众心中落于俗套的感觉,不仅可以增加礼品的销售量,而且可以很好的传播荆楚文化。礼品的包装设计中应用大量的荆楚传统元素符号,让消费者领悟其文化内涵。将地域文化和包装设计融合,可以使包装的礼品具有时代感与独特的品牌个性,也可以更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引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对地域文化的归属感。就如同将荆楚文化下的特色礼品的包装中就有着独特的魅力。礼品包装的多元化能提高并丰富人民的生活品质,同时也会促进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创新。

参考文献:

[1]丁一.楚文化元素在荆楚特产礼品包装设计中的演绎[J].艺术与设计,2012.13(36):38-39.

[2]刘静.现代包装设计[J].山东纺织经济,2009.(2):67-68.

第8篇:楚文化的艺术元素范文

民间装饰起源于劳动人民对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要,在长期的生产活动过程中,人们开始产生最原始、最淳朴的艺术审美倾向,最初体现为对自然物的崇拜,主要体现为造型拙稚,线条粗犷,风格质朴生动,具有鲜明的层次和节奏感,将这一审美倾向附加于实物之上,逐渐被人们所接收,所喜爱,并广泛应用。由于不同地域的生产水平不同,对自然界、对自我认识的不同,审美倾向也会有所不同,并逐渐形成鲜明的、独具本地域特色的审美倾向,进而发展成不同的艺术形式。经历几千年的沉淀,目前,我国的民间装饰艺术蕴含了儒、释、道的哲学与宗教思想,同时受到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以“天人合一”为最高理想,注重体验自然与人的契合无间的一种精神状态。因而,民间装饰艺术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造型独特,是我国璀璨的艺术瑰宝。

二、湖北民间装饰艺术的内容

1.湖北民间装饰艺术的文化背景

湖北是古代楚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享誉“惟楚有才”“九省通衡”“鱼米之乡”“湖广熟,天下足”等美名。目前,全省有荆州、武汉、襄樊等5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武当山、明显陵2处世界文化遗产,楚城遗址5座,楚文化遗址73处,三国历史遗迹140多处,20个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和365个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蕴藏丰富。

2.湖北民间装饰艺术的内容

湖北历史悠久,荆楚文化博大浩瀚,灿烂辉煌。肥沃的文化土壤孕育了五彩缤纷的“湖北民间装饰艺术”资源,其中,有代表性的民间装饰艺术,如民间美术:襄阳市南漳县根雕,黄石市阳新县阳新布贴、大冶市保安镇尹解元石雕,孝感市孝南区孝感雕花剪纸、云梦县云梦皮影、安陆市漫画,黄冈市黄州区民间绘画、团风县农民画、红安县民间刺绣,咸宁通山县通山木雕,仙桃市雕花剪纸,农架林区下谷坪土家族乡皮影戏;民间手工艺术:武汉市黄陂区黄陂泥塑,黄冈市蕲春县管窑镇管窑陶艺。这些优秀的民间艺术资源承载着湖北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直至今日仍熠熠生辉,既是弥足珍贵的历史积淀,又不乏时代价值和意义,无论是从经济性还是文化性上看,都值得珍视、保护、传承和发展。

3.湖北民间装饰艺术的作用

湖北民间装饰艺术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湖北民间装饰艺术题材源于民间,是劳动大众智慧的结晶,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生产情况,为现代人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湖北民间装饰艺术具有鲜明的美学特征,如民族性、造型性、时代性、综合性,这些特征为以后的艺术创作提供设计灵感和方法,推动了湖北民间艺术与时俱进,使民间装饰艺术更具创新性、时代性,并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使湖北装饰艺术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三、湖北民间装饰艺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式

城市景观是人们理想的环境模式,与其他的公共空间相比,没有非功利性的特征,使得人们的理想环境模式得以实现,同时还承担着体现城市文化、城市环境的作用,民间装饰艺术是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目前,湖北的城市景观大多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很多景观的设计都很肤浅,仅仅从表面做文章,对传统的艺术不够重视,缺乏设计内涵,缺乏人文气息。因而,我们应当重视民间艺术,力争从景观设计的题材、形态、色彩三大方面入手,用现代手段盘活它,并诠释和传承到新景观设计中,使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为城市景观设计增添色彩。

1.题材的选择

艺术作品具有公共性,是建立在人们接受和认同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及精神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达成的审美共识。城市景观的使用对象正是人民大众,由于人们的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不同,审美眼光和欣赏水平也有所区别,因而,景观设计应具有公共性、层次性、通俗性。而对于一个城市来讲,成功的景观设计除了具有优美的造型艺术之外,还应能传达出城市的人文精神与地域特色。这就要求景观设计要有一个好的定位:遵循中国古代园林设计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利用民间装饰元素围绕设计中心,对湖北地区历史、民间文化资源状况调查研究整理挖掘,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以及实践考察分析法对民间装饰艺术的沿革及其所表现出的本体价值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提炼出具湖北历史、民间文化内涵特色的艺术主题,使其具有标志性、永久性、经典性。把景观设计的主题确定下来之后,其他细节再依据主题在横向及纵向上延伸、扩展,在整体与局部上都能协调统一,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符合特色化城市的需求。

2.色彩的应用

观赏者欣赏艺术作品的顺序通常是:色状——形状——肌理。色彩对视觉神经的刺激最明显,色彩也是民间装饰艺术表现形式的重要部分,它的语言特征成为民间装饰艺术的语言工具。传统民间装饰色彩大都是用主观色情去表达内心世界的感知,受不同生存环境、民族感情、生活习俗的影响,不同区域的色彩表达也有所区别。楚艺术物品种类繁多,色彩也是五彩缤纷,但几乎在每一样楚艺术作品中都能找到同一种颜色——红色,红色是楚文化的主打色调。楚人崇尚红色,在生活用具、建筑、服装、漆器等中都喜欢采用红色。这与楚人的祖先祝融是火正有关,因为火焰是红色,楚人尊重祖先。因此,在大量设计作品中,楚人喜以红黑对比为基调,再赋予五彩,这种纯色对比进行色彩调和的表现形式能够带来更为直观的视觉感受。将传统色彩种类及搭配的巧妙方式应用于城市景观设计的总体规划或局部小品设计中,不再是色彩的简单展现,而是在色彩中诉说历史,述说情感,使湖北城市景观的传统味道更加浓厚,更加纯正。

3.形态的运用

荆楚文化作为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经过了数千年的演化,其文化内涵仅靠语言是无法表达清楚的。而符号便可以将某一文化浓缩在某一景观以及景观小品上,通过设计者的设计思路、理念以及各种表达形式来传达语言所不能够表达的思想与信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可以将选用湖北民间装饰艺术中经典的、有代表性的图案,通过简化、夸张、抽象等设计手法,对图案进行再重组、再设计,应用到景观设计中,使它们焕发新的生命力和活力,展现湖北民间装饰艺术的别具一格的韵味。

(1)形的引用。

从民间装饰元素中截取某一图案纹样或是局部构件,通过重新排列组合,或各局部互置,或各种构建功能错位,营造出新的秩序关系。这是一种最为常见的设计手法,能更直观地展现民间装饰艺术的精华,使观者产生最直接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引起共鸣。

(2)形的简化。

荆楚文化的传统图案源于原始社会的彩陶图案,己有几千年的历史,分为原始社会图案、古典图案、民间和民俗国案、少数民族图案。将这些图案内部结构特征及外部的形状特征予以强化显现,成为完整的自在形,使其图案化、形式化,与原形拉开距离,取其精华,舍去繁复,通过结构构造的单纯性,使其意义表达与呈现这个意义的形式结构一致,形成同构关系,使人们直接把握这种有特定结构秩序的图形样式,领会图形所传达的意义。这种简化的处理手法更容易从纷繁复杂形中抓住最核心、最有代表力的图形,从而震撼人心,引起共鸣,被大众喜闻乐见。

(3)形的夸张。

第9篇:楚文化的艺术元素范文

关键词:汉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1 汉绣溯源及历史沿革

通常的共识是,湘绣、苗绣、汉绣同源,都起源于战国楚绣。

在现代印染工艺和色织工艺发明之前的漫长历史岁月中,人们对于服饰、织物图案纹饰的美好追求,只能通过刺绣、织锦、染花等手工工艺来实现。目前,最早的有考古依据支持的荆楚地域刺绣品,是1982年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战国时期楚国丝绸织物。

当然,我们相信楚绣的诞生应该远早于此,根据已出土的商、周、春秋时期楚国青铜器、漆器图案纹饰风格和古代中国南方桑蚕养殖史、缫丝发展史,可以在理论上推断同期楚绣也已出现,但仍待进一步的考古发掘证实。

楚国先民们曾经创造过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楚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起源和组成部分。楚文化的范畴非常博大,比如楚国哲学、文学、建筑、音乐、青铜器、漆器、书法、帛画等等,楚绣是其中的一个支流,承载着楚文化的所有符号和基因。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统治地域历经变迁,大致涵盖今天鄂、湘全境以及豫、皖、苏、渝、黔部分地区,楚文化及其分支楚绣影响着这一广大区域的刺绣发展史。

散布于今天鄂西南、湘西、黔东、巴蜀地区的苗绣,起源于躲避战祸的五溪蛮、武陵蛮、荆楚蛮等濮人支裔,其至今仍保留着浓郁的古风楚韵,当属早期楚绣支系。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刺绣,从图案、纹饰、色彩、针法等艺术、工艺风格来看,与江陵楚墓出土绣品乃一脉相承,当属晚期楚绣支系。

应当承认,由于考古实物以及史料的缺失,楚绣的历史传承脉络并不完整。众所周知,因为秦楚战争、秦初人为毁灭六国文化典籍遗物、元蒙入侵以及历次农民起义,楚文化在秦朝以后历经劫难,随着政治、文化中心的北移而逐渐式微。尤其东汉至清初的近两千年间,楚绣的传承脉络已难觅踪迹。三国隋唐基本无考,宋元刺绣中心在汴京一带(汴绣),明代刺绣中心南移至江南一带(顾绣)。

汉绣的历史传承脉络谱系是从清代开始逐渐清晰起来,在中晚清时期重新焕发生命力并发展到鼎盛阶段。

近代洋务运动以来,汉绣因清末民初汉口码头的兴盛和城市的扩张,肇始于这一时期汉口、武昌一带的官民织造馆、绣坊。随着刺绣业的兴旺和长江沿岸刺绣贸易的繁荣,本地刺绣从业商户规模空前,刺绣技艺日臻成熟。1940年前后,汉绣毁于抗日战争的连天烽火,几无留存。

解放后,汉绣的发展命运多舛,渐趋凋敝,仅存于公私合营后的武汉戏剧用品厂,以及逃难迁徙它地的旧时汉绣艺人中间,如洪湖吴氏家族。直至2008年,汉绣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荆楚传统工艺瑰宝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汉绣慢慢开始从寻常巷陌走入人们的视线。

2 汉绣的定义

那么,汉绣到底是什么?现代汉绣与古代楚绣到底是什么关系?

从汉绣的历史溯源和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第一,汉绣虽然源自楚绣,但楚绣并非等于汉绣,现代汉绣与古代楚绣之间的传承脉络关系还有待史料研究的进一步论证,现代汉绣的确切诞生年代应始于清朝中晚期;第二,汉绣传承了楚绣的核心基因,即楚文化的精神内涵;第三,汉绣从产生的第一天起就不是一个阳春白雪式的纯艺术品,它的实用功能是第一位的,艺术属性是从属的;第四,汉绣从来都是一个文化融合的产物,是历史上各地众多能人巧匠共同劳动智慧的结晶,它从来都不是某一个城市、某一个门派、某一个先贤的独门绝技。

因此,我们认为现代汉绣应该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包容、开放的概念,它是湖北地区包括大武汉区域、洪湖、荆襄等地所有传统手工刺绣艺术的统称,是属于湖北人民的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地域性既是地理概念,也是其艺术特征,它是楚文化的延续。

3 汉绣的典型艺术特征

当代中国刺绣艺术发展到今天,无论苏绣、湘绣,还是少数民族地区的苗绣、藏绣,从其所使用工具、材料,以及刺绣针法工艺、表现手法,早已互相借鉴融合,趋于大同,界限逐渐模糊。那么,各地刺绣艺术的特征又体现在哪里呢?汉绣的独特性又是什么?

我们认为汉绣最鲜明的艺术特质就在于其地域文化特征,即楚地文化属性。工艺形式从属于艺术内容,汉绣是湖北地区的刺绣艺术,它所表现的内容是本地风土人情、宗教戏曲、文化图腾、审美取向,它的题材、构图、设色、表现手法、工艺风格、艺术格调处处体现着楚文化的浪漫、神秘、绚丽、夸张、包容,相比于苏绣的“精、致、雅、洁”,汉绣更展现从出一种民间艺术的拙朴、大胆、野俗、动人之美,它承载着几千年来楚文化的精神内涵。

4 汉绣的传承与创新

毋庸讳言,汉绣与其他名绣相比,只是一个小绣种,没有苏粤湘蜀“四大名绣”那样誉满天下的显赫名声,也没有十万绣娘的盛况,名师名作更少,目前堪称汉绣大师者,几人而已。然而汉绣虽小,我们却不敢妄自菲薄,不敢忘记传承发展汉绣的历史责任。

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周而不比。

站在历史与现代、传统与创新之间,每一个古老艺术门类都充满着内心的犹豫和纠结,嗤咬着每一颗追求艺术的心灵。京剧如此、书法如此、国画如此,汉绣亦复如此。

面对如山如海的传统文化,孔子曾说:“述而无作,信而好古”。许多人因为敬畏而盲从,因为仰慕而迷信,放弃了惊异与感动,放弃了自信与包容。

其实,每一项国粹,在其成长的历史中,都曾经是那样的谦恭与开放,今日的所谓经典,或许只是往日的他山之石。中国的唐三彩、青花瓷都曾经汲取过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的营养,乾隆粉彩也曾吸取外来文化,京剧之所以蔚为大观,正是由于四大名旦大胆吸取兄弟曲艺及西方戏剧表演艺术,国画经过徐悲鸿等海归画家的改良才成就了后来的发展。中华文化向来都怀着宽阔、包容的胸怀拥抱每一次融合创新的历史机遇,始为中华文明。

对待传统,我们要敬畏,也要择善而从、见贤思齐。

继承是对传统的深入解构辨析,对传统本色的保鲜,这是对传统文化的内拓。而创新则是为传统添砖加瓦,为之添加新的元素和时代色彩,这是对传统文化的外扩。继承不是一味地照搬,创新也不是凭空的臆造。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传承汉绣不仅是对先贤的敬重和缅怀,更是为了不失本真的继续发展,这才是传承之目的所在。

历史上,苏绣也曾是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小绣种,正是由于沈寿、任慧贤、李娥英、朱凤、顾文霞等数代杰出绣娘的锐意革新,吸取西洋绘画元素,先后创新发明出仿真绣、乱针绣、双面绣,才使苏绣得以成为天下第一绣和中国形象的代表。

苏绣的这些有益经验,值得每一位汉绣同仁深思和汲取。

汉绣至今仍是一块艺术瑰宝,究其原因就是它作为地域文化载体的独特魅力。它的工艺、语言代表着楚文化的人文精神,遵循着艺术美学原则。但是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传统并非不创新,古典也并非不时尚,古老汉绣需要与时俱进的现实关照和创新发展。汉绣的历史沿革告诉我们,只有在坚守自身核心艺术价值的基础上,不断汲取其他地域文化、其他艺术门类、其他工艺绣种的有益养分,不断借鉴融合,汉绣才能推陈出新、发展向前。墨守成规、故步自封或任意妄为都将把汉绣的传承带入歧途。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