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勤俭节约的名言范文

勤俭节约的名言精选(九篇)

勤俭节约的名言

第1篇:勤俭节约的名言范文

1、一勤二俭三节约,全家老少幸福多。——谚语

2、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3、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哈萨克族

4、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5、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6、一粥一饭汗珠换。

7、勤能补拙,省能补贫。

8、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马克思

9、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10、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况

11、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12、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格言联璧》

13、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罗丹

14、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范继亭赞同

15、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6、如果天下平静无事,到处都是溢美和逢迎,那麽,无耻欺诈和愚昧更将有滋长的余地了;没有人再揭发,没有人再说苛酷的真话!——别林斯基

17、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18、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19、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

20、成由勤俭败由奢。

21、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

2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务维艰。——朱柏庐《朱子家训》

23、钱币是圆的,所以容易滚走。——托里安

24、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25、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

26、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27、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丹麦()

第2篇:勤俭节约的名言范文

一.让学生真正认识勤俭节约的意义。

一方面给孩子宣讲勤俭节约的感人故事,从小树立“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树立孩子的节俭意识,必须从他们的内心深处入手,改变孩子错误的思想观念,教育他们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从自我做起。朱柏庐的《治家格言》中有这样一句话:“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大意是即使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的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缕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它提醒人们要时刻注意节约用度,珍惜劳动的果实。显然加强小孩子的节俭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任何一种好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通过讲解古今中外节俭节约的故事,让他们明白“细水可以长流,节俭也是财富”这个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通过身边一些勤俭节约的小事,可深入浅出、以小见大地理解其中的道理,使孩子明白,节衣缩食可为家庭减轻负担,节水节电可为国家节约能量,通过长期的节俭活动,真正堵住身边流失的财富。因此,有意识的选一些感人故事,并把它带入课堂,充分利用班队会活动进行宣讲,让孩子在心中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精打细算的习惯。另一方面从多种正反案例的对比中使孩子深切感受到勤俭节约的重要性。从地球的资源危机到人类的过度消费、从父母的辛勤工作到一部分孩子的好逸恶劳、从同学中的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到好吃懒做、浪费严重,在多种案例的对比中是使孩子深切感受到勤俭节约的重要意义。勤俭节约不仅是为自己节约,更重要的是为我们的父母、他人、国家、人类奉献自己的一片关爱、一点美德。

二.从小事着手,严格要求,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古人有一句名言叫“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里讲的“小”就是小事,我们平时每天都会遇到很多小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是从这样的小事做起的。例如教师在通过学生爱惜书本、节约用水、不乱花钱等生活细节着手,及时引导,长此以往,习惯成自然,就会内化成固定的好习惯。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和表扬发生在学生身边勤俭节约的人和事,要创设勤俭节约的育人环境和舆论氛围,以促使学生早日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在各种活动和实践中形成的,因而开展形式各样的活动,是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的一种必要的途径和方法。班主任召开“养成勤俭节约美德”的主题班会,通过讲一个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学一个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算一次身边资源浪费的数字;看一部有关勤俭节约的宣传片;做一个节约宣传员、节约监督员、节约小先锋;比一比节约金点子;制定“班级节约制度”、制作“班级节约箱”等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崇尚勤俭节约的观念,争做勤俭节约的好少年。学校经常举办“勤俭节约名言警句”书法展;“节约金点子”手抄报展;“校园节约三十六计”短文展;“废品小制作”展览;建立“学校节约制度”,节约环保回收站等,号召大家积极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还可以把“勤俭节约”和少先队的有关活动有机结合。如:开展“献爱心捐款活动”,把自己积累的零用钱捐给学校的红十字基金会;开展“手拉手”的捐书活动,把自己看过的优秀书刊捐给其他贫困地区的小朋友;开展小学生“珍惜劳动成果”书画展及夏令营等活动。同时倡导学生不比阔气。

四.家校配合,共同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

教师应该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培养小学生勤俭节约好习惯的工作。第一要求学生在打扮上不要过分,不要追求新奇时髦,更不要互相攀比。第二教育学生不要乱花钱,不随便向家长要钱。平时不挑食,不经常买零食吃,能节约的钱一定要节约。第三要教育学生珍惜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成果,对家里、他人、国家、集体的财物都要爱护。吃饭时不乱倒饭菜,节约水、电,随时注意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爱惜书本,不乱撕书本,也不乱削铅笔,爱护桌椅、门窗、教学仪器和体育设备等。

第3篇:勤俭节约的名言范文

论文关键词:勤俭;公民个体道德;独立人格;品性素养

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首次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概括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个字。这其中,勤俭被列为十个基本道德规范之一。一方面表明当今我国社会呼唤勤俭道德的急切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也表明勤俭规范在我国公民个体道德完善和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积极的促进作用。

勤俭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身包容着不可分割的两层意思。勤就是勤劳、勤奋、勤勉;俭就是俭朴、俭约、节制,勤和俭相互为用、相辅相成。从词源上分析,早在《尚书》中已论及勤俭的思想。《大禹谟》篇有:“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君陈》篇有:“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周官》篇有:“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许慎《说文》释勤日:“勤,劳也。从力,堇声。”《现代汉语大词典》解释勤:“勤,做事尽力,不偷懒。”这说明,勤与劳动、出力、努力和认真等有着密切关系。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劳动也创造了人自身。没有劳动,人就不可能从动物界分离出来。劳动是人的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先秦典籍《左传》对此似乎早有所论及,《宣公十二年》讲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是勤可以免饥寒也。”意思说,勤劳是人类生存的重要保证。只有勤劳,才能使人免受饥寒。后来《汉书·王莽传上》进一步对人们提出要求:“晨夜屑屑,寒暑勤勤。”可见,勤不仅是对个人劳动态度的描述,还是个人安身立命、尽心于职事所依赖的最基本的素质,更是个人同他人相处、同社会相处、同家人相处、同自己相处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条件。唐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韩愈曾有一句很著名的话:“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人言亦常道:“天才出自勤奋”。人要能够建功立业,必须如《苟子·修身》所云:“劳苦之事争先,饶乐之事能让。”《孟子·告子下》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味懒惰是不可能获得事业成功的。

俭,一般多指在生活、用度上的俭朴和节约。许慎《说文》释俭:“俭,约也。从人,佥声。”《现代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俭,节省、不浪费。”俭的本意就是与奢侈、浪费相对立的。中国古人深谙此道,《易·小过》云:“君子丧过乎哀,用过乎俭。”《墨子·辞过》讲:“俭节则昌,淫佚则亡。”《论语·学而》则主张:“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八佾》篇又说:“礼,与其奢也,宁俭。”意思说,就一般礼仪而言,与其奢侈豪华,宁可节俭朴素。

针对道德个体来分析,节俭在个体道德修养中常常是居于基础地位的。《左传·庄公二四年》有一句著名的议论:“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司马文正公传家集·训俭示康》对此议论做过精辟的解释:“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日‘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丧身败家,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日‘侈,恶之大也’。”故节俭是所有德行中共同的,奢侈是所有邪恶中最大的。放眼现实生活,有些人在生活困难时、经济条件比较差的情况下,往往容易做到俭朴;而在生活富裕的情况下,就容易追求奢侈和豪华,在生活上铺张浪费,陷入享乐主义的泥潭,从而失去了人生的理想和信念、庸庸碌碌,以致最终走向毁灭。这充分说明,道德主体要真正做到节俭,必须端正自己对待生活欲望的态度,自觉自愿地表现出对自己、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自觉自愿地表现出对物用的精打细算,以及对自然界的尊重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勤和俭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勤和俭又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勤的本质在于尽己之力,勤勤恳恳;俭的本质在于对劳动者的尊重,对资源和劳动成果的珍惜。勤的反面是懒,俭的反面是奢。勤而奢侈不能算是美德;俭而懒惰更不能算是美德。勤是俭的基础,俭是对勤的回应。勤因俭而贵,俭因勤而诚。假若只勤不俭,就像漏器盛水,即使创造再多的财富,也难免终将一空;反之只俭不勤,就像流水断源,没有活水源头,最终也免不了干涸。勤和俭作为做人的美德,它在人们个体道德完善中的辉煌成就不仅不会被无情的岁月掩埋,恰恰相反,在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场景中,其越发绽放出了光彩夺目的耀眼光环,更加呈现出了对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完善公民个体道德的当代价值。

(一)“勤则不匮”、“勤能补拙”,勤是形成公民个体独立人格特质的奠基石。中国古代思想家苟子在《劝学》篇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又说:“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勤实际上就是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勤的精神常体现为一种积极上进、不断进取、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和生存状态。勤的精神状态不是消极落后的恶的懒惰散漫的精神状态,而是一种积极上进的善的精神状态。勤属于人的精神的外显,从勤的言行可以推测出行为主体的精神境界。

具体而言,勤作为人的一种精神力量,首先来自崇高的理想,因为理想的实现要靠勤奋学习和勤奋工作;勤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其次来自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心,因为美好的生活要靠我们每一个人的勤奋劳动去争取、去创造;勤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还来自对他人、对自己的爱,因为高尚纯洁的爱需要勤去呵护和维系。正因为勤是一种精神力量,所以人在艰苦的工作中,才不感到苦,才不感到累。革命志士和劳动模范,之所以一个人能干几个人的活,一年能干几年的活,吃糠咽菜也不叫苦,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惜,就是因为有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支撑着,有个远大的理想牵引着。如果只是为物质利益驱动,也可能很卖命地干活,但是一旦物质利益得到了,勤奋也就随之消逝。为了生存,为了赚钱,人可能显出一时的吃苦耐劳,一时的艰苦奋斗,但那与勤是有本质区别的。勤是一种自觉自愿的有目的理性活动,是出于对责任的尊重和敬畏,是为强烈的责任意识所支配的。正因为勤是一种理性的活动,所以勤是一种生命的基调,不是一时一事的冲动。

作为德性的勤,自始而终贯穿于人生的每一时期的每项重大活动。由此古人才说:“勤则不匮”、“勤能补拙”。所谓“勤则不匮”,是说勤劳就不会匮乏;“勤能补拙”,意谓勤奋不懈可以弥补天生的笨拙。一个人能否成就自己的事业,最重要的就是看他能否竭尽能力、持之以恒地不断努力。《礼记·中庸》有云:“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能持之以恒、勤奋努力,就必然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就。一个本是“柔弱”的人,只要能勤,就能够成为一个坚强的人;一个本是“愚笨”的人,只要能勤,就能够成为一个聪明的人。勤的基调是让人不断追求、进取。人的生命的自然过程是有限的,如何充分利用和挖掘这有限时间的潜能,就靠勤了。勤能增加单位时间的工作效率,勤能使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得到充分实现。勤和美好、正义、进步、善良、崇高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勤是对美好、正义、进步、善良、崇高孜孜不倦的追求,勤是实现美好、正义、进步、善良、崇高的艰苦卓绝的实践通道。通过勤的铺路,人的最基本的人格特质便能逐步得以形成,勤的过程就是完善自我的实践过程。

(二)“俭可助廉”、“俭以养德”,俭是成就公民个体优良品性素养的催化剂。成书于先秦时期的典籍《易传》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反映了君子勤奋不已的劳动态度,厚德载物则外化了君子俭朴惜物的精神本质。俭者,节省也;朴者,实厚也。生活中的俭朴之人,往往能珍惜自己、他人和社会的劳动果实。而劳动果实是人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劳动果实是人的情感和心智的物化,所以对物的珍惜,实际上是对人的珍惜,对人的劳动的珍惜,对友好互助的人际关系的珍惜。可见,俭的显现和实施并非一种无灵魂的活动,而是一种崇高精神的体现。俭的行为既是一种实践精神,也是一种崇高的德行。俭朴之人,必然表现为心存谦虚,不事张扬,与人为善;俭朴之人,必然表现为兢兢业业做事,诚诚恳恳待人。

同时,俭在实践中还表现为行为主体的一种自觉自愿的理性活动。俭是人修身养性、严格要求自己、保持清正廉洁品行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无论是物质上的欲望,还是精神上的欲望,无节制地任其发展,则是恶的滋生与蔓延。常言道欲望难平,膨胀了的欲望会把人性淹没,会把人的善行和良知无情地吞噬。理智的俭,自觉的俭,才是理性对欲望的最有效的限制。

以此为据,古人提出“俭可助廉”、“俭以养德”。所谓“俭可助廉”,是说节俭可以更加促进廉洁;“俭以养德”,意谓节俭容易培养和形成淡薄享受的品德。一个人在生活上厉行俭朴和注重节约,就不会被各种物质欲望所引诱,也不易被一些腐朽思想所腐蚀。唐朝宰相卢怀慎可谓典型,他以身示范,厉行节约,从不置家产,不穿华美的衣服,也不用金、玉器物。身处相位,妻子儿女却如同生活在贫寒之家。

在洛阳主持选考官员,随身带的用具,只有一只布口袋。招待客人时,桌上只有蒸豆两碗,蔬菜几碟。他死时,家中竞没有一点积蓄,身边只有一个老仆人卖身为他办了丧事。宋代著名政治家范纯仁,也是一位封建社会的清官,他说:“惟俭事可以助廉。”他的一生,对他人总是慷慨无私、解囊相助,而自己的生活,则一直十分俭朴。正是因为俭朴的作风和廉洁奉公的精神,才最终成就了他们的一世英名。

当然,“俭朴”不同于“吝啬”,“吝则不俭,俭则不吝”,《孟子·离娄上》说:“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颜氏家训·治家》也讲:“可俭而不可吝己。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今有施者奢,俭者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王夫之在《张子正蒙注·太和》中更加强调:“俭者,节其耳目口体之欲,节己不节人。……吝者,贪得无已,何俭之有。”这就告诉我们,对遭受贫穷之难的人不肯用济,就不是节俭,而是吝莆了。节俭是“省约之礼”、“节己不节人”、“不夺人”。这是一种美德,是出于对劳动者的同情和对劳动成果的珍惜,特别是对限制人们过多追求物欲有很大的精神制约作用,是人们修身的法宝。节俭者主要是自身节俭,但并不伤害他人利益,在特定的时候,甚至可以无偿地贡献出自己的财物以帮助他人。一个具有俭朴美德的人,在应当花费的地方,必然会恰当而大方地用钱;一个具有俭朴美德的人,不但不会以“俭朴”为“寒酸”、为“吝啬”、为“低人一等”,相反,他常常能够把俭朴视为一种高尚的情操和境界,并从中培养和陶冶自己“以奢侈为辱、以俭朴为荣”的品德。

以上分析表明,勤和俭都是人们最基本的立身处世和待人接物的美德。勤和俭共同铸就了人的独立人格和优良品性,人们各种各样的美德都能从勤和俭中找到其根基。勤和俭是个人具有高度责任感的表现,勤和俭是个人责任意识和责任心的外显,也是个人实现责任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中华民族向来勤劳有素、节俭成习。没有勤劳,就不会创造出灿烂的华夏文明;没有节俭,即使“家有万贯”,也会坐吃山空。可以说,勤俭美德之所以能够从古至今传扬不衰,就在于各个历史时期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乃至封建统治阶级的有识之士,都不乏有勤俭美德的践行者。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精卫衔木填海,神农遍尝百草,虞舜勤劳躬耕,大禹忘我治水,晏婴“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司马光“人地乘凉,典地葬妻”,诸葛亮“蓄财无余,妾无副服”……,无一不反映出中华民族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精打细算、生活朴素和珍惜劳动成果的人文精神。

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勤俭作为一种上承先贤、下启子孙的风尚同样展示着巨大魅力。勤俭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有了这种精神和作风,在物质匮乏、环境艰苦的条件下,能使人保持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意志,去战胜一切困难,实现理想的目标。即便在物质丰富、条件优越的情况下,也能使人不沉醉于物质享受,不懒惰奢侈,而是保持勤劳俭朴之风,继续奋发向上、开拓进取,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勤俭是一个人修身养性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人便能够积善成德,日臻完美。否则,人就可能既不会靠自己的诚实劳动来创造价值,又不会自觉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而是为了一夜暴富,不择手段:投机取巧,偷税漏税,坑蒙拐骗,假冒伪劣,贪污受贿,抢劫盗窃,走私贩毒,乃至杀人越货;或者为了追求一时享乐,放望:不顾国情国力,居则华屋广夏,食则美酒佳肴,衣则披金戴玉,行则宝马香车,导致对资源的过度铺张和浪费。

第4篇:勤俭节约的名言范文

1、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

2、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

3、节约与勤勉是人类两个名医。

5、君子以俭德辟难。

6、小钱不知省,大钱将滥花。

7、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

8、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

9、小富由俭,大富由天。

10、精打细算,油盐不断。

11、披着破大氅的,往往是个好酒徒。

13、精打细算,有吃有穿;大吃大喝,当屋卖锅。

14、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

15、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16、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17、以俭立名,以侈自败。

18、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9、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第5篇:勤俭节约的名言范文

在人们的想像中,如此重要的阅兵式,也许耗资巨大。但是,对于此次阅兵,中央高层批示将“厉行节约”,既要隆重热烈、鼓舞人心,也要注意节俭、务求实效。

关于国庆60周年阅兵式要“厉行节约”的报道,虽然文字简短,但有两大信息引起了广泛关注:一个是批示出自“中央高层”,二是在时点上刚好过完元旦。来自于“中央高层”的、在新年刚开始时作出的批示,无疑对全年的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中央在建国60年大庆时重提“厉行节约”,意义重大。

我们对“厉行节约”一词的记忆来自于建国初期毛泽东的建国思想。1956年,党的八届二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方针。次年,毛泽东在他的著名演讲《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专门花一章阐述“节约”问题,其中,关于“厉行节约”的精辟论述已成为至理名言:“我们要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但是我国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这是一个矛盾。全面地持久地厉行节约,就是解决这个矛盾的一个方法。”“力求节省,用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我们六亿人口都要实行增产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这不但在经济上有重大意义,在政治上也有重大意义。”“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

第6篇:勤俭节约的名言范文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农耕文明,行勤俭、反浪费早已成为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因。修身齐家,则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针一线恒念物力维艰的教诲;治国平天下,则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规劝。翻开历史,不少君主曾经推行节俭,却最终陷入俭始奢终的周期律。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其中的历史原因和深刻教训,值得思考,更值得借鉴。

中国古代历史上,南朝宋武帝刘裕素以倡导节俭著称,史书称其未尝视珠玉舆马之饰,无纨绮丝竹之音。刘裕不仅严于律己,而且严格要求诸皇子保持节俭品德。刘裕将卑微时躬耕所用的耨耜之具一并收藏,他驾崩之后,宋文帝刘义隆一次偶然看到,感到色惭,近侍之臣趁机进谏说,太祖正是为了让陛下睹稼穑之艰难、知先帝之至德。用心之深,令人感慰。

然而,效果却并不如意,刘裕在世时,子弟生活已日趋腐化,其弟荆州刺史刘道怜,贪纵过甚,畜聚财货,常若不足。刘裕去世之后,刘氏皇族则更是快速滑向奢侈,刘裕之孙孝武帝刘骏看到刘裕精心留下来的生活器具,竟称刘裕为田舍公,不屑之情溢于言表;武帝之俭,二代而绝。

隋文帝杨坚同样崇尚节俭,有一次看到太子杨勇佩戴装饰,遂语重心长地训诫说,自古帝王未有好奢而能长久的,你是储君,当以俭约为先。杨坚如此看重节俭品德,将崇俭抑奢作为选择接班人的重要标准。当时的晋王杨广探知其意,开始经营节俭形象,以与杨勇逐鹿太子之位。

文帝尝幸其第,杨广将美姬隐匿于别室,唯留老丑示人,又改屏帐为粗布,绝乐器之弦,故意不拂去尘埃,让人感觉经年不用。文帝见之,果然认为杨广勤俭节约、不好声色,由是爱之特异诸子。然而,似俭何曾俭、云勤未必勤,杨广最是穷奢极欲、好大喜功。文帝之俭,一代而绝。

唐玄宗李隆基登基不久,也以节俭治天下,先下一道诏书,销毁金银器玩,以供军国之用,接着又下一道诏书,规定百官服带,三品以上,听饰以玉,四品以金,五品以银;更规定自今天下不得采珠玉、织锦绣。两道诏书,不仅销奢侈之物、明节俭之志,更对官员服饰按照品级做出严格规定,以俭治国可知矣。

然而,两年之后,有胡人说海南多珠翠奇宝,李隆基就命监察御史杨范臣与胡人偕往求之,自己立的规矩,自己又来打破,幸而杨范臣犯颜直谏,李隆基这才遽自引咎。欲望之于制度,如惊涛拍岸、水漫金山,但像杨范臣这样的骨鲠之臣却并不常有,于是李隆基在一步步突破自我规定中走向奢靡。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感叹道:“始欲为治,晚节犹以奢败,甚哉奢靡之易以溺人也!”明皇之俭,不过数年而绝。

封建帝王崇尚节俭,为何总是陷入俭始奢终的周期律?根本原因就在于权力不受制约,道德自律在膨胀的欲望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这倒可以模仿阿克顿勋爵的那句名言:权力导致奢侈,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奢侈。

第7篇:勤俭节约的名言范文

在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题词50周年之际,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大境门小学少先队“多松年中队”倡仪发起“红领巾学雷锋从勤俭节约做起”学习实践活动。

2月19日(农历正月初十),是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大境门小学少先队“多松年中队”50余名队员在假期里兴高采烈地返校,庄严举行主题队会,向全国少年伙伴郑重地发出了关于“红领巾学雷锋从勤俭节约做起”倡仪书。

这项倡仪活动经媒体宣传后,受到各地少先队组织的热烈响应,也赢得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湖南省韶山市韶山学校小学部少先队举行主题队会,公布了《红领巾学雷锋从勤俭节约做起公约》,从而把响应倡仪当作学雷锋常态化的重要举措,他们的这种做法,被《湘潭日报》予以报道。

关于“红领巾学雷锋从勤俭节约做起”的倡议书

全市、全省和全国少年伙伴们:

党的十以来,我们河北省张家口市大境门小学少先队“多松年中队”开办“红领巾信箱”,收到了为党的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几十位知名老党员的复信、勉词和赠书。我们感悟到,老党员们热烈拥护党的十精神,热望党的事业兴旺发达,期望下一代健康成长。读着爷爷奶奶们寄热望于下一代那些语重心长的话语,我们从中受到极大的教育、鞭策、激励和鼓舞。我们这支少先队“英雄中队”的伙伴们商定,在“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0周年之际,向广大少年伙伴发出倡议:红领巾学雷锋从勤俭节约做起,把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历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倡导和经常性的红领巾学雷锋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我们倡议:

一、效仿雷锋叔叔的好榜样,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雷锋叔叔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具有包括勤俭节约在内的多方面的优秀品格。而艰苦奋斗就是雷锋叔叔的政治本色。我们应当经常温读雷锋叔叔勤俭节约的故事,经常查找自己的不足,自觉培育“勤奋、勤劳、勤俭”的优良品格,努力养成节约习惯,坚决铲除浪费恶习,从小懂得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克勤克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从点滴做起,从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分钱做起,节省一切劳动果实,杜绝一切浪费现象,尤其是“舌尖上的浪费”,吃饭不剩碗底。在这些方面,我们应当人人能够约束住自己。我们还应当以勤俭节约方面的古训当成自勉辞。比如唐诗中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还有朱子《治家格言》里的古话:“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三、人人努力为造成勤俭节约良好风尚扮演红领巾的角色。首先要使我们所在的少先队中队集体成为勤俭节约蔚然成风的好集体,促成我们所在的学校成为勤俭节约蔚然成风的好学校。由于我们红领巾的优良表现,又可能为社会风气的改观作出贡献。我们作为成长在社会主义祖国温暖怀抱里的少先队员,特别是作为少先队“英雄中队”队员,应当经常地想想我们今天的幸福是怎么来的,是谁给的?我们应当完全懂得,我们今天的幸福是革命先烈流血牺牲和革命先辈历经辛劳换来的,是劳动者、建设者的辛勤汗水换来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祖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发展、进步所赋予的。我们珍惜劳动果实就是尊重劳动。

伙伴们,我们是党的好孩子,我们要以“红领巾学雷锋从勤俭节约做起”的实际行动,以在雷锋精神滋养下成长进步的成绩,向亲爱的党报喜!

第8篇:勤俭节约的名言范文

【范文一】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厉行节约,从我做起》。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们学的第一首唐诗就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古人言“尽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节俭,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今天的社会里,更显得意义深长。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节约要从小处着手,从一粒米、一滴水做起,然而,节约终究不只是小事,现在的社会有时候变得很陌生,有些时候,节约成了小气被人笑话,更有些时候,节俭却被当成贫穷的表现。我们需要在全社会改变那种所谓的虚荣消费心理和浪费观念,需要重新认识老祖宗留下的千年传统和良好美德。。

由此,我也想到了我们的节约意识却反差很大。回想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是否注意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往往是我们在不经意中就造成了诸多浪费。许多纸张只写了几个字就扔进废纸篓;白天亮着的电灯;卫生间水龙头哗哗流水、地上到处洒落的粮食……其实稍加注意,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但往往我们却忽视了这些细节。我想,在家里我们肯定能做到随手关灯、关水;为什么我们却忽略了这些细节?关键是我们没有将自身真正溶入到生活中,没有将节约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并形成一种观念。

节约,是对家庭幸福的盘算,更是一份社会义务的担当。节约是一种远见,一种态度,一种智慧。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繁荣昌盛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社会是难以长治久安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

所以今天,我们应该大声倡议: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牢固树立节约意识,“让节约成为习惯”、“让节约成为生活方式”,坚持从自己做起,从每一天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粮,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只有时时处处、点点滴滴都节约,我们才能节约资源,也只有时时处处从我做起,这样我们的地球家园才会永远美丽富饶!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范文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勤俭节约,从我做起》。记得很小的时候,我们学的第一首唐诗就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小时候老师和父母就教育我们要节省每一粒米,农民伯伯太辛苦了,我们吃的每一口粮食都是用雨水和汗水浇灌的。节俭,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今天的社会里,更显得意义深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渐渐地将过去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抛弃,而悬着了奢侈安逸的生活。人们似乎已忘了,今天的美好的生活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血汗、拼出来的。许多革命家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国家主席所有衣服中竟没有一件不打补丁的;敬爱的的睡衣穿了几十年,破了就补,补了又补,直到烂了,没法再补,就把整个背部换掉也不肯买件新的;无产阶级战士雷锋,脸盆用得油漆都落光了也舍不得丢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那便是为了替国家省下建设的资金!

有的同学会说,那时国家底子薄,所以需要勤俭,现在人们富裕了,应该享受一下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的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们的物质生活比解放前好多了,但与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仍然需要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在日常生活当中,有些同学就有铺张浪费的坏习惯,他们专挑高档、名牌的文具相互攀比、炫耀,没用一两次便又扔掉了。有一些同学一直嫌学校的饭菜不好吃,时常倒饭菜。要知道我们的一顿饭,凝聚了多少人的汗水啊。农伯伯顶烈日,冒风雨;食堂叔叔阿姨,买菜、拣菜、洗菜、炒菜,热腾腾的饭菜送到我们手中时,多少人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们怎么能不好好珍惜呢?

生活贫困要勤俭节约,生活富裕也要勤俭节约。俗话说:坐吃山空。历史上“今日花天酒地,明日乞讨过街头”的例子屡见不鲜。我国五代时期有李存审“赠簇教子”的故事,李存审出身贫困,40年为国征战,100多次被敌箭射中骨头,后来他做了大官,看到孩子们整日吃喝玩乐,从小娇生惯养很不放心,他就把过去从骨头中拔出的箭头送给孩子,告戒他们不要忘记勤俭节约,并说“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所以今天,我们应该大声倡议: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牢固树立节俭意识,“让节俭成为习惯”、“让节俭成为生活方式”,坚持从自己做起,从每一天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粮,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只有时时处处、点点滴滴都节俭,我们才能节约资源,也只有时时处处从我做起,这样我们的地球家园才会永远美丽富饶!

谢谢大家!

【范文三】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记得我刚踏入小学的大门,老师就教我们背诵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小,老师就教我们要勤俭节约!

千百年来,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李商隐有句名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是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精神的国家是难以繁荣昌盛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精神的社会是难以长治久安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精神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

有同学会问:“勤俭节约,我能做什么?”答案很简单: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回想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是否注意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而事实上,往往是我们在不经意中造成了诸多浪费。许多纸张只写了几个字就扔进废纸篓;阳光明媚的日子,教室里还亮着电灯;吃完饭,地上到处洒落着米粒;洗完手,卫生间水龙头依然滴滴答答地响着,有时甚至还听到哗哗的流水声……其实稍加注意,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但往往我们却忽视了这些细节。为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关键是我们的脑中没有节约的意识,更没有将节约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并形成一种观念。

第9篇:勤俭节约的名言范文

一、要树立勤俭节约思想

“勤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节约是一种习惯,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有句古训:成由勤俭,败由奢。节俭是一个人的重要品质,很难想象,一个从小就大手大脚随便浪费的人能在未来创造出一番事业,能建设一个好的家庭。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物质文化十分丰富的社会,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渐渐的忽略了勤俭节约的习惯,逐渐养成了铺张浪费的恶习。现在的商家在引领时尚,认为提倡节俭,抑制消费,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以俭为耻,以侈为荣”的世风慢慢侵蚀人心。节俭好像成了穷人的专利,这不由得让人心生感叹。

目前大多数青少年都是家中的“独苗苗”,家长大多也都溺爱、迁就孩子,花钱更不用说了,有些家长自身也存在非常不合理的消费心理――攀比、追时髦、铺张浪费等。此外人们对节俭与奢侈存在一些误解,以为节俭是贫穷的产物,以奢为荣,以俭为耻,讲排场、炫财富。

其实他们并未真正理解节俭的意义。俭是节约不浪费,节是节制而有度,这种理性的生活态度,是无论古今、穷富都值得大力提倡的。节俭可以培养一个人坚强的意志和战胜困难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是人生的巨大财富。节俭有助于体察他人的疾苦,培养对人的爱心,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老师、家长在学习和生活中应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使孩子们认识勤俭节约的意义,懂得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二、要培养青少年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党中央十后发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最强音,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道德观念,充分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看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了,传统的道德规范不能丢,唯有如此更能突显一个国家的强大。

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数在家里都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劳动不锻炼是一种普遍现象,有的甚至连生活自理的简单劳动也依赖父母。部分孩子花钱大手大脚,日常生活用品、学习用品东抛西丢,不爱惜粮食都已经成为习惯。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培养青少年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对他们进行艰苦朴素教育,光讲大道理是不行的,应该实实在在地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积极引导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

首先要培养观念,使青少年认识到节俭时一种美德。利用班会或思想品德课,组织青少年学习《中华传统美德箴言》中的“节俭篇”;利用黑板报介绍有关勤俭的名人名言;组织他们观看节俭内容的教育影片,通过这些途径,使青少年对节俭美德有感性的认识,初步培养节俭意识,认识到节俭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一种优良传统。

其次要树立榜样,使青少年深刻理解节俭美德的内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鼓舞人们去追求伟大目标的实现,激励人们克服前进中的艰难险阻,对人们精神面貌产生深刻而强烈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给青少年树立节俭的榜样。

历史上,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的故事不胜枚举。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敬爱的也是节俭的模范。他的牙刷总是比别人用的时间长,他每次刷牙后总是先把牙刷甩干,然后才放进牙缸里。因为这样,可以增加牙刷的寿命;他的一件睡衣补了一次又一次还是穿在身上,从不乱花一分钱,在生命的最后一息把自己的一切都无私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真正做到了“蜡炬成灰泪始干”。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雷锋、杨善洲等也都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现在全社会倡导节约,我们不妨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节约用电……

“不要让最后一滴水成为人类的眼泪”。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劳动的意识,培养其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三、引导青少年合理消费,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培养青少年正确的消费观念,明确哪些消费是合理的、有益的,哪些消费是不合理的、有害的。目前,世界各国都在提倡合理、有益的消费、反对不合理的、有害的消费,为此还特别制定了“国际消费日”。结合这些情况,让青少年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正确消费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现在有很多青少年不知道金钱和物品的来之不易,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不会合理地消费。对于一些精美的学习用品,总会特别喜欢,看见别人有了,会特别的羡慕。家里条件好的,自然会满足其需要。有些孩子常常拿着钱到商店或书店胡乱地买一通,并不能考虑到商品的实用性和价值。这与他们缺乏消费知识有关。学校和家长应教给他们生活方面的常识,让他们掌握一些消费知识。饮食要注意结构合理,让他们认识到不能偏食,不能乱吃零食和各种小食品。要知道流行不等于美观,衣着不宜赶时髦,流行的东西一般价格比较高,而且不一定适合青少年健康、活泼的特点。要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购买学习资料和课外读物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去选择,而不能随心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