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风能与动力工程范文

风能与动力工程精选(九篇)

风能与动力工程

第1篇:风能与动力工程范文

关键词: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人才需求;风能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作者简介:陈建林(1975-),男,湖南浏阳人,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陈荐(1967-),男,湖南衡阳人,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湖南 长沙 410114)

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沙理工大学教研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G123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020-03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发展风能与太阳能也是我国实现传统化石能源为主过渡为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为主的必然之举。近年来,我国风电与太阳能发电迅猛发展,对新能源产业人才提出迫切需求。自2006年以来,我国相继有华北电力大学、河海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开办“风能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按照2010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申报和审批工作的通知》,自2011年开始,我国部分高等院校又设置“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新能源产业相关的本科专业;2013年,根据教育部要求,“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将统一更名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面对新能源产业发展需求和我国新能源产业人才培养现状,本文对“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过渡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现状

1.总体装机情况

自2007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呈高速增长趋势。如表1所示为2001~2012年我国新增及累计风电装机容量(数据来源:CWEA)。2010年,我国(不包括台湾地区)新增风电装机1893万千瓦,累计风电装机容量4473万千瓦,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至2012年底,全国新增安装风电机组7872台,装机容量1296万千瓦;累计安装风电机组53764台,装机容量达到7532万千瓦;风电并网总量达到6083万千瓦,发电量达到1004亿千瓦时,风电已超过核电成为继煤电和水电之后的第三大主力电源。

图1 2001~2012年中国新增及累计风电装机容量

至2012年上半年,我国规划建设的百万千瓦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包括甘肃酒泉基地(首期380万千瓦)、蒙东基地通辽开鲁基地(150万千瓦)、蒙西达茂巴音基地(160万千瓦)、河北承德基地(100万千瓦)、新疆哈密基地(1080万千瓦)的建设项目已部分或全部完成。此外,全国还有6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正在组织开展建设前期工作,分别为宁夏贺兰山基地(450万k千瓦)、甘肃武威民勤红沙岗基地(100万千瓦)、吉林四平大黑山基地(170万千瓦)、锡林郭勒基地(300万千瓦)、兴安盟桃合木基地(200万千瓦)、呼伦贝尔基地(250万千瓦)等。

至2012年底,全国累计核准风电项目1651个,累计核准容量9040万千瓦(含国家核准计划外项目517万千瓦),其中内蒙古自治区累计核准容量2084万千瓦,居全国之首。2012年上半年全国风电累计吊装容量6190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5572千瓦,在建容量3468万千瓦,并网容量占核准容量的62%。其中内蒙古风电并网容量突破1500千瓦,领跑全国,河北、甘肃、山东、黑龙江、江苏、新疆、山西、广东、福建等省区并网容量也均超过100万千瓦。

2.风力发电投资企业情况

2012年上半年,国电集团新增并网容量190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1172万千瓦,继续保持全国风电并网容量首位;华能集团新增并网容量100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759万千瓦,居第二;大唐集团新增并网容量101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675万千瓦,居第三。五大发电集团累计并网容量3170万千瓦,约占全国并网容量的57%。2012年上半年全国投资企业基本保持稳定发展状态,同比2011年上半年并网容量降低了约16%。表1所示为2012年上半年主要投资企业并网容量统计情况。

3.风电机组制造商情况

大规模风电基地建设,为我国风电机组制造商开拓了广阔的市场。2012 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排名前二十的企业几乎占据了国内98%的市场份额,其中金风新增风电装机容量最多,达到2521.5兆瓦,占据19.5%的市场份额。2012 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为金风、联合动力和华锐。2012年中国风电新增与累计装机排名前二十的机组制造商分别如表2与表3所示。

另外,我国海上风电也取得较大进展。截至2012年底,中国已建成的海上风电项目共计389.6兆瓦,是除英国、丹麦以外海上风电装机最多的国家。我国海上风电开发提供风电机组的制造商中,华锐、金风、Siemens 所占份额较大,机型主要以2MW以上的风电机组为主。

二、我国风电人才需求及培养现状

风电产业的高速增长也带来了风电人才的短缺。我国的风电人才需求主要为三个方向:一是风电开发企业,如国电、华能、大唐、国华、华电、中电投、中广核、华润等下属的风电场,主要从事风电场运行与维护方面的工作;二是风电机组制造商,如华锐风电、金风、广东明阳、国电联合动力、湘电风能、Vestas、上海电气、东汽、Gamesa、GE等,这类企业一般需要高端的风电研发人才;三是风电规划设计或建设单位,主要从事风电场的规划、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工作。

目前,我国风电人才培养大体上形成了三个层次的格局:第一梯队是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主要由国内各高校及研究机构借助风电领域的课题研究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创新能力的风电领域高层次人才。第二梯队是本科生培养。据统计,自华北电力大学2006年创办我国第一个风能与动力工程本专业以来,包括长沙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等,全国已开设风能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学校有16所(2013年起,“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更名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第三梯队是高职生。高职院校主要培养从事风电机组制造、风电场运行与维护的一线技能型人才。

从长沙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首届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考研与出国情况来看,毕业生出现不同层次的走向。截至2013年3月20日,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2009级毕业生63人,已签约49人,就业走向主要为中国大唐集团、国电集团、华能集团、电力投资集团、华润集团等发电企业的下属新能源公司,少部分为风电机组制造商和电力建设单位;读研7人,分别被华北电力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大学预录取;出国深造2人,分别为丹麦科技大学和德国汉诺威大学预录取。从目前人才需求角度来看,由于近几年风电项目的迅速扩张,风电行业对风电场运行与维护的技能型人才有较旺盛的需求。

在风电大规模发展的同时,近几年我国太阳能发电也迅速扩张。截至2012年底我国累计光伏装机容量达到7.5GWp,预计2013年将新增光伏装机容量为10GWp,计划2015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为40~50GWp,2020年新增80~100GWp。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作为新能源中两支主力军,出现并驾齐驱的局面,产业发展必然对专业人才提出迫切需求。2013年,教育部统一将“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更名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专业也将面向更宽广意义的新能源产业需求,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调整。

三、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本科教育既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中坚力量,又承担着为行业高端人才培养打基础的重要任务。本科生的优势在于理论基础、思维方法和发展潜力,但缺乏的是技术细节方面的训练。因此应始终以培养学生“基础理论扎实、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强为目标。从新能源产业自身发展角度来说,需要一批具有宽广知识体系、能够引领新能源技术发展的高水平创新型复合人才出现。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教育应该既注重专业的基础性,又要注重工程实践性。为此,我校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1.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为原则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2009年首届招生以来,本专业依托本校能源电力优势学科,立足新能源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向风电产业人才需求,确定了“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高外语水平,系统掌握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能胜任风电场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与维护,风力发电机组设计与制造,风能资源测量与评估,风力发电项目开发等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并能从事其他相关领域的专门技术工作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2011年,本专业被确定为湖南省省级特色专业。2013年,根据教育部对本科专业整理工作的统一部署,将“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将更名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着“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对专业培养方案做了相应的调整,但仍然保留“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特色,以风力发电为重点,涵盖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等新能源知识体系,培养具有宽厚理论基础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注重基础性和实践性相结合设置课程模块与培养环节

根据学校的特色和优势,编制风能与动力工程人才培养计划,共开设必修课35门,开设选修课23门,现已开出课程门数为58门,学生需选修33学分选修课程,选修课在总学分中的占比为19.6%。设置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风力机空气动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机学、电路理论、自动控制原理、风力发电原理、光伏发电原理与应用、太阳能热利用原理与应用等主要理论课程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工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风资源测量与评估、风电机组设计与制造、风电机组控制与优化运行、风电场电气工程、海上风力发电等技术类课程;以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风电场电气工程课程设计、风电机组设计与制造课程设计、风电场认识实习、检修拆装实习、仿真实习、运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作为主要实践教学环节。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实践教学贯穿全程。共4次集中实习,课程模块与培养环节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模块与培养环节关系

3.在工程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型人才是支撑和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创新源于实践,在工程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长沙理工大学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学生能力结构体系、能力培养的实施方案、实践教学体系以及管理模式,提出了“工程基础训练+工程创新训练+大工程意识训练”的工程教育模式。基于工程教育理念,形成了“三层次、四模块、三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即实验、实习、设计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按基础训练、提高训练、综合训练三个层次进行系统设计;将实践教学内容分为实验、实习、设计、课外实践四个模块;采用课内外、校内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三结合的方式组织实践教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并建立了稳定的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1)校内实习基地。建立校内“风电机组运行特性分析实验室”、“风力机变桨控制实验室”、“风力机偏航控制实验室”、“风力机组检修拆装实验室”、“大型风电场运行仿真实验室”、“风力机叶片振动特性实验室”、“风力机设备腐蚀与磨损实验室”、“光伏发电实验室”等专业教学实验室,为专业实验课、认识实习、拆装实习、仿真实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2)校外实习基地。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制定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大唐华银城步南山风电场、华电郴州仰天湖风电场、中电投九江长岭风电场、大唐漳浦六鳌近海风电场、湘电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兴业太阳能有限公司、北京木联能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等省内外相关企业共建“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形成学校与企业产、学、研全面合作的长效机制。风电专业骨干教师共18人次先后到内蒙古华电新能源辉腾锡勒风电场、福建大唐漳浦六鳌近海风力发电场、河南南阳方城风电场、新疆电力设计院、大唐甘肃酒泉风电场等风力发电企业进行技术交流和科技服务。风电专业学生在华电郴州仰天湖风电场、宁夏贺兰山风电场与太阳山光伏电站等基地开展了丰富的暑期实践活动。依托专业实验室,学生开展了大量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开展了部级(共4项)、校级(4项)“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的研究工作;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各类科技性竞赛活动,获得较佳的成绩。

4.转变技术类或实践类课程的学习过程

本科教育的缺失是职业技能或技术细节方面的训练。理论知识宽广但实践动手能力差是目前本科教育存在的较普遍现象。本科毕业生感觉学了很多东西,又感觉什么也没有学到,学到的都是一些理论或概论性的东西。相反,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针对性很强,注重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弱化理论知识体系的教育,相比于本科生,高职生在职业技术方面更容易上手。但如果本科生像高职生那样培养,势必过于狭隘,也违背了大学本科教育的初衷。本科生的优势就在于理论基础、思维方法和发展潜力。因此,本科生的理论基础课程的学习可以沿用传统的书本教学为主,培养思维方法;技术类或实践类课程学习则应放弃那种“先书本,再实践”或“只有书本,没有实践”的教学方式,而应遵循“在实践中学习”的原则。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有选择性地开设或加强职业技能型的课程。对于本专业来说,则应加强计算机绘图、电气与控制、模拟仿真、机械设计与制造等模块的技能培养。如此,本科生则不但具有宽广的理论基础,而且具有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

四、结论

风电与太阳能发电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蓬勃生机的发展局面。新能源产业发展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同时本专业人才也必将成为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动力。本专业应以“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支撑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2012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统计[J].风能,2013,(3).

[2]李俊峰,蔡丰波,唐文倩,等.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1[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3]袁剑波,郑健龙.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3).

[4]李录平,张拥华.基于工程意识和能力培养的理工院校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黑龙江教育,2010,(4).

[5]李录平,张拥华,周键,等.高等学校实践教育多维度理念探析[J].中国大学教育,2011,(11).

[6]何建军,陈荐.风电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

[7]姜玉立,何伟军.我国风电人才培养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2,(24).

第2篇:风能与动力工程范文

关键词:工程机械;噪音原理;控制策略

1工程机械噪声原理

当下的工程机械噪声原理主要分为两种:①工程机械在正常运行时候进行气体交换时造成的“空气动力噪声”。常见的例如风扇噪声,进气噪声,排气噪声等。②工程机械在运行时自身震动产生的噪声也成为“结构力噪声”。在工程机械中一般“结构力噪声”噪声源一般为工程机械的大功率高转速的发动机。工程机械发动机的“结构力噪声”又被分为燃烧噪声与机械噪声两类。除了“空气动力噪声”,“结构力噪声”这两类噪声外还有因为液体在管道中流动时造成系统压力改变的引起震动而产生的“液压系统噪声”和因为二次振动引起的“板辐射噪声”等。

2常见的工程机械噪声种类及产生的具体原因

2.1空气动力噪声

“空气动力噪声”最为常见的是以下三种:①风扇噪声是最为典型的“空气动力噪声”,也是工程施工过程中比较难控制的噪声种类之一。因为施工要求风冷发动机高速满负载的运转,风扇也随着高速旋转时造成无数涡流,这些涡流对空气造成扰动形成压力波进而形成连续宽频噪声,风扇噪声会长时间高分贝的存在对施工人员影响较大。②排气噪声,排气噪声是工程机械打开排气阀排出废气时,废气因为以脉冲形式排出具有很高的能量对排气管及周遭部件进行冲击产生振动引起的。③进气噪声,是因为进气管在周期性的吸收进新鲜空气时导致管内压力发生周期性脉动,改变了进气管道内的空气密度造成的。

2.2结构力噪声

“结构力噪声”的噪声声源一般是机械工程的大功率发动机,细分可根据噪声产生机理不同分为燃烧噪声与机械噪声。其中燃烧噪声是在燃料在活塞缸内燃烧放出大量热能使得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发生爆炸冲击活塞缸及其周遭部件产生噪声。机械噪声则是在发动机正常进行运转时,发动机内部零件之间存在空隙相互碰撞导致振动继而引起发动机外壳表面辐射出噪音。

3工程机械噪声控制策略

对于噪声的控制我们遵从的根本原则是在以下三个环节中进行控制,第一个环节是在噪声产生的噪源处进行控制消灭噪源或者减低噪声分贝,第二个环节是在噪声传播过程之中,众所周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最后是在接受者出进行控制。以下工程机械的噪声控制办法都是基于这三个环节进行的。

3.1发动机处的“结构力噪声”控制措施

工程机械的噪声主要来源就是发动机,发动机作为工程机械的动力源也是主要噪声源。因此想要降低工程机械的噪声那么就必须从发动机入手。一般在发动机与机架连接处加装内阻尼性能高的减震块能有效减轻发动机运转时产生的振动。同时在保证散热能力不受影响的条件下可以将发动机用耐热吸音的材料包裹起来,减少噪声的向外辐射,将噪音屏蔽在发动机外壳内。对于发动机内部的燃烧噪声控制根据其产生的原理一般是通过设置喷油提前角,控制喷油规律达到减缓速燃期活塞缸内部压力升高程度,以及减少着火延迟期内活塞缸内部的可燃混合气体数,以此达到有效降低燃烧噪声。

3.2排气噪声控制措施

排气噪声的控制方法很多最为简单有效的是,通过对排气管道安装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消音器,在噪声传播的过程到消音器的过程中,高分子材料通过内部摩擦产生的损耗反应将部分振动能量转换成热能消耗掉以此来降低辐射出来的噪声分贝。但在进行排气噪声控制过程中还要注意到一点,要保证排气管道内壁的通畅与光滑并且避免使用排气管道设计成直角拐弯的工程机械,直角弯的排气管道很容易造成气体瞬时脉动并且气体进入直角弯道时会产生二次辐射产生巨大的排气噪声。

3.3风扇噪声控制措施

影响风扇噪声的因素多种多样,一般而言风扇想要有好的散热效果就必须有足够的风量。而风扇的风量一般与风扇的直径,转速,静压大小有关。当直径越大,转速越快,静压越强的时候风量就会加大但随之风扇噪声也会成倍的增加。因此我们进行风扇噪声防护时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对风扇的选择,根据研究发现风扇的叶片形状与几何参数的设计对于风扇噪声的抑制效果显著。因此风扇的叶片数量,叶片材质,叶片形状都是我们要考虑的,同时对于风扇的导风罩也要格外注意,一个设计科学合理的导风罩也能有效减少风扇噪声。防治风扇噪声的另一个办法是加装当前新型的“消声百叶窗”,这种“消声百叶窗”能够通过利用风扇叶片之间高速旋转时产生的摩擦力,使得受到气体影响而旋转的叶轮产生一定的阻尼,从而达到吸收振动能量控制噪声的目的。

3.4驾驶室与接受者出的噪声控制措施

对于在工程机械的驾驶室内工作的操作人员,一定要注意噪声的控制。因为长时间暴露在高分贝的噪声环境中人的身体健康不但会遭到破坏还会导致操作者变得疲劳。当操作者因为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变得操作迟钝不但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严重的时候还会造成工程事故。因此要重视工程机械的驾驶室噪声防治工作。一般来说工程机械的发动机在驾驶室的后下方,因此首先要保证驾驶室与发动机的直接连接处要留有空隙,以此来减少发动机振动对驾驶的影响。其次要在驾驶室内的地面与四周铺设吸声材质。对于驾驶室内的构件缝隙处药用像橡胶或者聚氨酯泡沫塑料类弹性较好的材料填充。对于直接处在噪声环境内的操作人员,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配发带麦克风的防噪耳塞,既能减少噪声也能方便交流。条件不能满足时也可以只分发防噪耳塞。

第3篇:风能与动力工程范文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风险控制

我国社会正处于产业经济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型的重要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改革的加剧,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与组织开始关注人力资源风险控制这一重要问题。国有企业具有目标宏观、社会渗透性广泛、组织部门复杂等特点,因此,加强国企人力资源风险控制探究,积极建立一套与之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风险管控策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下面,我们先来讲一讲国企的特点以及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一、国有企业与人力资源管理

(一)国企的特点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的产物,在组织形式上,国有企业包含国有资本控股、国有资本参股、国有独资公司、国有独资企业等多种组织形式。在组织功能上,国有企业兼具社会与经济双重功能,具有公益法人与盈利法人双重身份。在管理方式上,由发改委立项,组织部负责人力资源,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国有企业的资产与经营。在公司目标上,国有企业同时具备主导、控制、盈利与就业、公共产品与服务等多种角色,具有“非一元化”特征。

(二)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国企人力资源指的是从质量与数量两个维度为企业发展带来经济利益,并促进企业生产健康持续发展,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人力资源的总称。在这一概念中,质量属于素养内涵,数量属于载体内涵。国企人力资源管理指的是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的组织计划、协调控制、领导激励等一系列活动,从而实现国有企业生产发展目标的过程。人力资源管理并不是一项简单的活动,而是以组织战略目标为导向开展的一系列人力资源制度设计与安排。

二、国企人力资源风险的类型

(一)人力资源招聘风险

招聘过程是应聘人员与企业两者动态匹配的过程,而招聘风险指的是企业无法招聘到适合的员工而造成的日常运营不确定性。招聘机制不完善、招聘渠道、招聘设计、招聘环境等等,均是人力资源招聘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具体来说:其一,招聘理念落后。目前,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已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招聘理念、模式与工作流程,企业招聘理念相对落后,不能准确定位招聘工作,比较排斥新理念与新事物。人资部门对企业核心人才认识不到位,招聘工作的开展只是通过“招聘”这一方式弥补职位空缺。其二,招聘流程不完善。大部分国有企业招聘流程不完善,各项工作的开展缺乏计划性、规范性。招聘活动停留在传统陈旧的人事管理水平上,缺乏改进与创新,甚至忽略岗位分析与员工需求预测,未结合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制定科学的员工招聘计划,更未展开招聘效果评估。其三,招聘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人力资源招聘属于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不同岗位的具体职责、对人才需求标准均不相同,其对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与业务技能要求标准较高。但是,我国部分国企人力资源工作人员的知识能力与岗位要求不吻合,其应对新业务、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不足,缺乏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严重影响人才招聘工作的高效开展。其四,招聘方式单一。部分国企面试过程中,将简历筛选、面试作为员工招聘的主要方式。在具体面试过程中,面试官多依据第一印象判断,主观性较强,影响了招聘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人力资源晋升风险

晋升风险指的是企业人力资源晋升结果并不能改善企业现有情境。综合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人事测评与考核是人力资源晋升的前提,国有企业基层员工的考核比较容易,但对于管理人员、行政人员的考核是有些难度的。部分资料指出,对于企业中高级工作、知识类、管理类等工作的客观评估效果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非绩效因素会严重干扰企业员工正常晋升。与此同时,中高层国有企业人员晋升中,年龄、性别、工龄、教育培训等都会成为影响员工晋升的干扰因素。具体来说:①激励机制不健全。在现代企业中,常采用建立激励及评估机制的方式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营造浓厚的竞争气氛,使各项工作高效、快速地完成,极大程度上提升了企业整体竞争力,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评估激励机制是各大企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部分国企在人事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建立相应的评估激励机制,无法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也无法营造出浓厚的竞争氛围。激励机制不健全不但阻碍了员工个人技能的快速提高,还严重制约了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发展。②能岗不匹配。员工能力分为两种:现实能力,员工通过培训教育、岗位工作经验积累、互相学习,进而转化成自己的行为规范与工作习惯。潜在能力,在将来满足一定条件基础上,员工发挥出来的、超出现有水平的能力范畴。目前,大部分国企注重员工的现实能力,忽略员工潜在能力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另外,部分国有企业过分注重高文凭、高学历人才的引进,不仅影响了现有员工的工作心态,还向员工传递错误导向。能力与岗位不匹配,严重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与热情,进而影响国有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三)人力资源薪酬风险

薪酬是国有企业员工最为看重的一大因素,若薪酬分配管理不合理,就会导致员工因期望不足而产生的工作倦怠,进而严重影响国有企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并带来较高的辞职率与缺勤率。现阶段,国有企业均实行月薪工资制,企业能较好地把握这一工资制度,但是,这种制度比较保守,而且,除基本工资外的其它薪酬组成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薪酬分配的公正性与合理性。而这种薪酬制度之所以能延续几十年不变,究其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引入“信息不对称”这一概念之后,经理人无法直接掌握员工行为,因而,在工资合同中无法将员工付出的必要劳动数量写入合同,经理人也只能通过绩效考核结果推测员工付出的劳动。众所周知,员工业绩除与员工付出劳动有直接关系外,还会受到运气、环境等多种外在因素的影响。一旦员工因懒惰导致考核结果不理想时,其完全可将原因归纳为外在环境因素;而员工因外在环境因素导致业务上升,其也可归结为自身努力因素,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人力资源薪酬风险。

三、国企人力资源风险的控制

(一)内部环境与控制活动方面

1、招聘风险控制

工作职务分析、人员需求设计、员工测试与录用是招聘风险的主要来源。具体来说:①明确、详细的工作分析是防范招聘风险的基础。因此,国有企业必须加强岗位职责分析,岗位职责是员工从事不同岗位工作的前提,在职责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任职资格。任职资格是不同岗位对所需工作人员的具体要求,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性格、学历、素质、经验等内容,为保证岗位职责与员工能力的匹配,必须明确各项岗位任职资格。②人员需求设计。国有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合理制定用人计划,确定招聘职位、任职资格、人数等内容。在制定招聘计划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现有岗位的人才需求,还应前瞻性预测岗位人才需求情况,做好人才储备工作。在前期阶段,招聘人员必须熟悉企业招聘岗位工作内容与职责,确保人才招聘的准确性与合理性。相关部门必须结合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针对性探究不同招聘渠道优缺点,合理选择信息渠道,保证招聘工作的准确性与及时性。③员工测试与录用。科学、合理的素质测评体系不仅能全面获得应聘人员信息、避免主观意识的影响,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人才潜力。企业在进行素质测评过程中,决不能生搬硬套,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合理搭配各种测评方式,真正选出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人员素质测评,必须结合不同测评对象、任务要求、目的设计不同的测评指标,需注意,测评指标体系必须全面反映测评对象的方方面面。在建立具体指标体系过程中,必须遵循可行性、系统性、层次性、创新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等原则,设置合理的素质测评层次,避免不同指标的重叠与包容。在设置素质测评体系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职位要求进行素质测评。例如,严格按照岗位职责需求所需的规范、资格、能力、条件确定所需测试的智能素质与心理素质。

2、培训风险防范

首先,充分了解接受培训的员工,合理选择受训员工,尽可能避免在频繁跳槽员工身上大量投入培训资源。其次,在试用期内对员工进行培训,需注意,一次培训费用不应过大,并在合同条款上对员工进行一定限制。在结束培训工作后,需要员工签名确认培训费用,在约定服务的同时,约定服务赔偿方式。

3、绩效考核风险控制

绩效考核风险控制可从如下方面入手探究:加强评价人员学习与培训力度,提高其行为决策的规范性与合理性,尽可能避免居中趋势、晕轮效应、偏松偏紧等问题的出现。合理选择配对比较法、交替排序、尺度评价等多种评价工具,掌握评价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严格公开、公正原则,在制度层面上防范评估考核评价风险。

(二)风险评估方面

风险评估指的是企业通过确定的与人力资源内部控制有关的风险控制过程。在上文分析中得知,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导致了应聘人员的逆向选择。之所以出现逆向选择,与招聘人员品质不高、国有企业选择模糊等因素密不可分,国有企业特别是领导阶层的政治资本、人脉资本会严重影响企业招聘结果。鉴于此,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必须重视国企招聘体制的完善以及求职人员的逆向选择。在具体风险应对过程中,应谨慎应对以上两方面因素,与此同时,制定合理计划有效应对招聘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另外,加大对新进员工的跟踪检查力度,预防出现机会主义行为。

考核指标中的非绩效因素是导致人员晋升风险的主要因素,非绩效因素比重过高,会直接影响晋升结果的情境。鉴于此,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必须强调、评估、细化晋升体制的高效性与合理性。国企应结合岗位需要设置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对团队配合、任务完成情况、工作绩效、出勤率等进行评分,进而判断员工与岗位的匹配程度。并在能岗匹配原则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改进:若个人能力超过岗位需求,应合理设置晋升渠道或对应工资晋级;若个人能力低于岗位需求,应进行学习与培训,给予员工指导与帮助。

员工、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等道德风险行为,是导致薪资风险的主要原因,应将道德风险的确定作为薪资风险评估的重点。

(三)内部监督方面

国有企业必须对人力资源风险控制实施进行全面的检查监督,为了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不同环节的有效性,必须及时检查并监督流程政策的执行情况。在形式上分析,对不同流程政策的监督检查主要分为个别评估与持续监督两种。在国有企业招聘环节、晋升环节、薪酬管理环节均需进行持续、动态监督。对招聘环节的持续监督,要求人力资源部门必须持续监督人员招聘流程的制定、实施以及问题解决环节,针对出现的问题必须及时提出解决对策,提高控制效度。管理阶层应对国企人力资源晋升风险进行动态、持续监督,详细记录晋升具体过程与晋升结果,将不同时期的晋升策略、晋升结果进行比较,及时总结经验。将监督重点放在晋升政策的合理性、晋升计划的执行力等方面,重点加强新晋升人员的跟踪监督,检查晋升结果是够能够服众。对薪资风险的持续监督主要包括内外部环境分析、监督活动管理、薪酬结构调整、岗位规划等方面。

强化国有企业个别评估,这一任务主要由审计部门担任,因此需保证审计部门独立性。设置独立运行的审计部门,使得各项审计工作独立运行、不受干扰,这是充分发挥审计评价职能、监督职能的前提。国企需结合自身运营实际与市场经济特点,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完善企业产权机制,与此同时,保障审计工作对而且仅对企业董事会负责。积极引入审计监督机制,在审计制度的支持下,及时发现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而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四)信息沟通方面

信息沟通是为了确保国有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相关信息的动态、有效流动,为了提高人力资源政策的科学性,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实施。国有企业必须完善信息系统,全面、及时获得人力资源相关信息。与此同时,提高信息流通力度,保证信息上传下达,提高人力资源信息沟通程度,进而为企业人力资源政策的制定提供充足数据支持。企业还应通过不同部门、不同渠道之间的信息沟通,促使全体员工了解其在人力资源风险控制中的责任,提高员工责任意识。从本质上来说,人力资源不同流程的管理就是信息交流的过程,针对人力资源招聘流程、晋升流程、薪资流程来说,及时的信息沟通是国有企业识别信息、确定岗位职责、员工素质的重要保证。通过交流与沟通,能更好地为国有企业发展分析、筛选新鲜血液,不断丰富、优化企业晋升人才储备队伍。科学薪酬政策的实施,能帮助国企更好地掌握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意外情况,有效促使薪酬管理科学、合理开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国有企业与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风险的类型入手分析,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内部监督、信息沟通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国企人力资源风险的控制对策,多角度出发、多管齐下,旨在全面提升国有企业人力资源风险控制水平。(作者单位:山东国华时资发展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徐风林.家电零售企业核心员工人力资源风险管理x究――以某知名企业为例[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01).

[2] 魏光兴,秦星红,覃燕红.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富士康12连跳的启示[J].商业研究,2011(06).

[3] 引赵航.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及其防范[J].企业经济,2011(07).

[4] 许峰.浅析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风险[J].中国科技信息,2012(11).

[5] 李恩平,苏文,赵红瑞.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动因、风险及防范策略[J].经济师,2011(02).

[6] 邹晓光,韦朝辉.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与防控探析[J].河北金融,2010(01).

[7] 李朝云,傅正.关于图书馆人力资源风险转移的思考与对策[J].图书馆学刊,2010(08).

[8] 杨国胜.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J].河北企业,2010(07).

[9] 张敏.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2(24).

[10] 郭晓庆.从人力资源管理看内部控制失效及对策思考――基于高层管理者角度[J].知识经济,2012(07).

[11] 王小飞.浅析铁路企业人力资源内部控制的关键问题[J].山西科技,2013(04).

[12] 王姜.试论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构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3(B).

[13] 吴江龙,倪淑芳.从内控角度谈高校人为资源的全程管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07).

第4篇:风能与动力工程范文

关键词:风管式;漏风量;PID控制;自动测试装置

中图分类号: TD728 文献标识码:

1. 引言

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统一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工程质量GB50243-200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对通风与空调工程中风管的制作、安装、调试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并规定风管必须通过工艺性的检测或验证,其中风管系统的漏风量测试是检验风管制作与安装质量的重要手段。风管制作工艺提安装质量的提高,可以有效的控制投入运行后的渗漏,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1]。如果对漏风量不加以严格限制,在空调运行中所造成的电耗损失是相当可观的[2]。因此《通风管道技术规程》(JGJ141-2004)中规定,在风管系统安装完毕后,应按照系统类型进行漏风量的测试[3]。

本文结合GB50243-200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对漏风量测试装置的要求,研究了国内外漏风量测试装置的优缺点,在大量的工程实践的基础上,研制了一套便捷使用,准确可靠,更适合工程现场使用的风管式漏风量自动测试装置。研制开发的装置整体结构紧凑,采用人机界面控制,便于操作,连接风管的方便接入测试系统,引入PLC自动控制技术,测试过程风压自动调节,便捷高效。

2. 漏风量的确定及装置的组成

2.1 规范要求

《规范》附录A给出了2种检测方法[4],并给出了相应的2种检测装置,即:①正(负)压风管式漏风量测试装置;②正(负)压风室式漏风量测试装置。其中风管式风量测试装置由风机、连接风管、测压仪器、整流器、节流器和标准孔板组成,典型的风管测试装置见《规范》第85页和第87页所示。

2.2 测试原理

在《规范》附录A提出的测试装置的基础上,为了达到测试过程的自动化,在测试环节中加入自控单元,并由微压传感器获取当前测试系统管道的压力转为数字信号传递到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变频器输出频率,调整风机转速,使测试系统达到规定试验压力,达到稳定后测得孔板压差,计算所测系统及风管的漏风量。控制原理如下图1所示。

图1.通风空调系统漏风量测试装置自动控制原理图

2.3 装置构成

如图1中,通风空调系统漏风量自动测试装置由人机界面,可编程控制器,微差压传感器,变频器,风机,大气压力/温度一体变送器,标准孔板,连接风管组成。

3. 基于PLC控制的自动测试的改进

3.1 自动取压与闭环控制

依据规范要求,漏风量值必须在系统经调整后,保持稳压条件下测得。规范中给出的风管式漏风量测试装置,由测压仪器获得得被测系统的实际工作压力,可采用调整风机转速的方法,也可采用控制节流装置开度的方法来调节测试装置的试验压力。

现有的装置都是通过手动调节风机转速或者调整节流装置的开度来使被测系统的工作压力达到规定试验压力,调节的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同时监视测压仪器的读数和操作调节装置,压力很难准确的调节到规定要求,并保持稳压。给测试过程和测试结果带来不确定性,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自动测试装置利用微压传感器实时采集被测系统风管的实际压力,通过控制器与微差压传感器的构成闭环控制来自动调节风机转速,从而改变送风量,使被测的通风空调系统自动达到被测系统的工作压力,并保持稳压,满足规范要求的测试条件,省去由人工调节时,来回观察测压装置及控制风阀或风机转速控制,改变现有装置的落后测试方式。控制系统框图如下图2所示。

图2.自动控制系统框图

3.2 自控程序及PID自动调压

自动测试装置引入触摸屏作为人机交互界面,开发图形界面程序进行系统参数设置并进行结果显示。控制器接收人机界面输入的被测系统风管的工作压力,并接受测试启动的控制命令,对当前被测系统风管实时测压。微压传感器将被测系统实时压力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将压力参数与被测系统风管的工作压力进行比较,并调节输出控制变频器,改变风机转速,调节送风量。系统采用PID算法进行自动调压,达到预期的工作压力,并保持稳压。控制程序流程图如下图3所示。

3.3测试结果的实时计算及显示

在系统达到预期的工作压力,并保持稳压后,由微差压变送器获得孔板前后差压,根据《规范》附录A中式A.2.6计算漏风量,返回测试结果,并由触摸屏实时显示。

图3.通风空调系统漏风量测试装置自动控制原理图

4.自动测试装置的工程实践

自动测试装置在工程实践中,通过PID参数整定,在控制屏发出测试命令后,经过若干时间系统达到稳压状态,并返回测试结果。测试过程简单易操作。需要改进的是,有些系统由于加工工艺问题存在较大的缺陷,漏风量很大,无法调节到预定工作压力时,系统应有自识别能力,停止自动调节,并返回系统在特定压力的漏风量值。

参考文献:

[1].金宏亮,通风空调工程风管系统漏风量测试方法的商榷[J],节能技术与产品,2006,3(41),41-52;

[2].安玉娇,空调风管系统漏风量测试工程实践[J],既有建筑改造技术交流研讨会,2010.6,25-29;

第5篇:风能与动力工程范文

关键词: CDIO工程教育模式 工科专业 班主任工作

当前,班主任工作与专业素质培养之间相对独立,缺少协作,对工科专业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没有形成有效合力。工科班主任工作主要面临如下问题:

(1)班主任工作不能适应校企合作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2)班主任工作与班主任个人的教学科研工作存在冲突。

(3)班主任工作与任课教师教学工作相对独立,没有形成有效合力。

(4)班主任工作中,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脱节。

(5)班主任工作方法不能适应新时期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实际。

为了打破人才培养的困局,必须牢固确立大学班主任是培养学生能力与素质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工作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大学班主任起着学生与专业教师、学生与学校、社会和企业间的纽带作用。改进班主任工作方法就是要适应新时期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发挥班主任第一责任人的作用。注重提高学生专业素养、拓宽学生的系统工程视野、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养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班主任工作,营造充满正能量的班风,严谨踏实的学风,建设人文情怀浓厚的班级文化。

CDIO培养大纲将工科专业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专业基础知识、个人综合能力、人际交流团队合作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

工科班主任工作过程中,结合CDIO工程教育培养大纲,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工科专业人才。

一、CDIO工程教育模式简介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能力本位的培养模式,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与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学习方式,获取与工程相关的知识与能力。只有把知识、能力、社会需求融合起来,以能力为导向,以学科知识和社会需要为依托,整合课程组织结构,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工程技术人才。

实施CDIO工程教育模式,基本原则是落实“做中学”及“基于项目的学习”。CDIO工程教育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按照企业的产品开发流程即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四个环节实施项目教学,要求学生具备这四个环节进行产品系统开发的能力,形成初步的运用学科知识进行设计产品及系统制作的能力。

二、基于CDIO理念的工科班主任工作方法

CDIO工程教育理念体现了现代工程师所应具备的服务于现代工业产品从构思、设计、实现到运行的全过程所必须拥有的基本能力。CDIO工程教育理念要求以此全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不仅包括知识,而且包括学生个人能力、人际交流能力及产品、系统和过程的构建能力。

工科专业班主任在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全过程中,一直起着组织协调以至直接参与的作用。基于CDIO理念的工科班主任工作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班级成员组合形式灵活多样

当前,班级成员集中于几个寝室,交流范围狭窄。课外活动形式单一,以休闲娱乐项目为主,且相当部分寝室成员全体沉迷于网络游戏。自主修养的目标指向性不强。

CDIO理念落实“基于项目的学习”,这就要求班级成员以项目小组的形式组合在一起,项目小组的目标可以多种多样。例如:

主题班会的组织工作委托给项目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提出活动程序、内容、邀请来宾,协调演讲或表演节目单。整个主题班会的组织过程,就是C(构思)D(设计)I(实现)O(运作)实施过程。

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课程设计项目就是实际工程项目的简化,班级成员按照课程设计项目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工作从CDIO模式的C(即构思)部分启动,主要任务是明确客户的需求,考虑技术、企业战略和制度等因素,不断改进概念、技术和商业计划。教师引导学生编写项目计划书,明确该项目的主要模块。模拟实际项目开发,指定各个模块的负责人,进行分工协作。

班主任要注意观察学生的个性特点,指导学生分组,协助专业教师督促项目小组工作。

2.CDIO理念与班风建设

CDIO工程教育理念高度关注人际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CDIO大纲规划了培养学生工程领导力的方案,其中重要的能力要求是学会在工程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争端、化解矛盾。班风建设过程类似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班风是学生道德情操、理想信念、团队和谐协作、学习风气、精神面貌等方面的集中反映。班风的形成既有鲜明的社会时代特色,又有班级的独特的专业和人文个性。良好的班风对学生的影响在方向上是积极正面的,方式上是潜移默化的,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学习氛围,健康的生活环境,进取的精神状态,有乐于奉献的牺牲精神。

优良班风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班主任将班风建设项目分解成“班风目标设定,制定班纪班规和班级奖惩条例,班级活动实施方案”等若干个子项目。依据各个项目小组的特长,分配给项目小组。例如:

班风建设目标的设定,需要项目小组同学结合社会大环境,班级专业特点,全体班级成员个性差异,制定出学生普遍接受、乐于为之付出的目标。

制定班纪班规和奖惩条例的项目小组,需要认真学习校纪校规,观察班级已经出现的错误行为,预测可能出现的错误行为,制定的班纪班规能够取到效约束学生错误行为的作用。奖惩条例要宽严适度,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效果。

班级活动实施方案要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围绕学科专业基础能力、人际交流和沟通、团队合作、工程项目开发和组织实施等方面展开。例如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学科专业技能竞赛、文艺演出、知识讲座等。

3.CDIO理念与学风建设

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实现高校教育与工程实践关系的重构,在继续加强基础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向关注生产实践回归。这是工程教育与工程实践关系的第二次转折。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及创新能力。

按照CDIO大纲的要求,实现三大能力结构的有机结合:一是理论层面的知识体系,包括未来工程师个体必须掌握的基础科学、核心工程基础和高级工程基础等知识体系;二是实践层面的能力体系,包括未来工程师个体必须具备的工程推理与问题解决技能、实验与知识发现技能、能够系统思维能力等;三是人际交往技能体系,包括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外语交际能力及在企业与社会环境中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工程产品或者系统的能力。

学风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精神风貌,它是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科学精神、学习方法、意志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反映。学风既是大学精神和文化的集中体现,又是衡量和评价一所大学办学品位、育人环境和社会声誉的重要标志。“学风就是质量,学风就是水平,学风好坏是一个学校的声誉”,世界一流大学除了拥有世界一流的学术大师、一流的学生及一流的教学科研设施、一流的学术成果等,关键在于它们拥有优良的学风。

班级学风建设不是局限于这个孤立的小集体。与学校和院系管理风格、办学定位、教师教学风气紧密联系。CDIO理念的班级学风建设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引导各个项目小组积极参与到学校(或院系)的学生组织和各项社团活动。开阔知识视野,磨炼意志品质。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

(2)引导项目小组与全体任课教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及时反馈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

(3)引导项目小组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和各类学科竞赛活动。

(4)引导项目小组积极参加实习实训和就业创业训练等实践创新活动。

(5)引导项目小组搜集整理促进学习的好方法。也重视寻找影响学习的不良行为。制定班级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规章制度。

(6)引导项目小组与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联系,由“双导师”进行基础学科知识能力和企业实际工程能力辅导,缩短学生到工程师角色的转换时间。

4.CDIO理念与班级文化建设

按照CDIO大纲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勇于冒险的积极性与意愿;坚持项目的恒心与弹性;对项目方案的批判思维;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与终身学习能力;职业道德、诚信与责任感;创建高效率的团队;工程项目开发和实施的社会规则、历史与文化环境;工程项目时代性问题与价值;学会包容和欣赏不同的企业文化;全球化视野。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和文化特征的班级形象和思想行为方式。班级文化包含班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班主任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循序渐进地实现CDIO大纲的要求。班级文化建设需要突出的时代主题即“中国梦”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引导项目小组将班级固定教室、活动室、班刊班报、宣传栏等布置得有文化特色,陶冶学生的情操。

(2)引导项目小组建立班级QQ群,交流学习与生活的经验和体会。

(3)引导项目小组作好班级制度建设。这是支撑班集体发展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准则、制度安排和道德规,直接影响到班级成员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塑造。

(4)引导项目小组作好班级活动。包括班会和团组织生活会,同学生日祝福活动,学生科技文化和艺术活动、体育运动会、各种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活动等等。

三、基于CDIO理念班主任工作的要点

第一,明确社会经济发展对工科专业人才的能力与素质要求。主要有如下五个基本层面:

(1)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2)具有适应环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具有团队合作能力,善于沟通协调。

(4)具有较强的全局观和实践创新能力。

(5)具有责任心,有担当,能吃苦耐劳等意志品质。

第二,加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培养的高度融合,树立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理念。尤其是要发挥思想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专业教师的引领作用。

第三,CDIO工程教育理念高度重视提升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与人文情怀。工科大学生不仅要成为工程应用型的技术人才,还必须有思想、有情感、有是非判断力。

第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学研究、创业实践活动。班主任要在这些活动中,不仅起到组织协调引导的作用,更要注重培养独立自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和意志品质。

第五,加强与专业教师的沟通与联系,鼓励专业教师参与到本科生“导师”群体。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努力营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为学生的学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2012年以来,作者所在湖北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实施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教学、科研、学工配合协调,改进班主任工作方法,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明显成效。2015届毕业生中,总数87%以上的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过各类学科竞赛培训、科学研究项目、创业实践活动。在“挑战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软件设计、电子设计等高水平学科竞赛中获奖。普通本科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考研上线率达到30%,有的专业甚至超过50%。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和继续深造高校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张彦春,王孟钧.基于课程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构建与运行[J].中国大学教学,2012,08.

[2]程玉莲.试论工科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责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5.

[3]罗高涌,张瑾.基于CDIO模式的校企合作办学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探索,2011,5.

[4]查建中.工程教育改革战略“CDIO”与产学合作和国际化.中国大学教学,2008,05.

[5]李志敏,黄兰英,熊曾刚.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编译原理课程教学方案[J].计算机教育,2015,4.

[6]林艳芬,江传英.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4.

[7]张素琴,吕映芝.专业教师兼任班主任对大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

第6篇:风能与动力工程范文

关键词:双一流;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7-0136-02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总体目标分三步实现: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W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2016年10月9日,长沙理工大学创建“双一流”暨办学60周年纪念大会,赖明勇校长指出按照“六个突破、六个提升”的发展思路,突出优势、强化特色、创新机制、打造品牌,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努力将行业特点转化为学科特色,专注打造一批一流学科,全面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努力跻身全国“百强”。

长沙理工大学一直重视能源领域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学校准确把握当前国际国内的能源发展形势和能源科学的发展方向,瞄准国家新能源重大人才需求,在全国率先开展新能源人才培养工作,创办全国第二,湖南省第一个风能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2011年该专业被批准为湖南省特色专业,2013年5月顺利通过了湖南省教育厅的新增专业办学水平评估和新增学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评估。2012年教育部要求新能源相关专业统一更名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通过6年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取得的主要贡献如下7个方面:创办了湖南省第一个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构建了风电特色鲜明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平台,探索了科研反哺教学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新能源人才培养模式系列高等教育理论、建成了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重要组成部分即湖南第一个风电场设计和风力发电过程仿真教学实验室、开展了“2+2”新能源国际化办学模式、实施了“顶岗实习”的新能源实践教学新模式。

一、创办了湖南省第一个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

2009年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风能与动力工程)招收第一批本科生,经过4年的教育教学探索,成功地完成了第一轮本科人才培养工作,2013年5月顺利通过了湖南省教育厅的新专业评估验收,人才培养取得圆满成功。该专业2011年被批准为湖南省特色专业,本研究成果对我省风电领域人才培养、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建设以及双一流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二、构建了风电特色鲜明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平台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已建成实验室有:“风力机叶片振动实验台”、“新能源材料疲劳特性试验台”、“风电机组运行与控制实验台”、“风光互补实验台”、“小型风力机拆装实验台”、“风电场设计与仿真实验室”、“分布式发电综合实验系统”等,“风力发电过程虚拟仿真实验室”是部级“电力生产与控制”仿真中心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实验室是能源系统与动力工程部级实验示范教学中心重要组成部分。

三、探索了科研反哺教学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16位在编教师中主持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还承担20余项省部项目;多位教师发表在顶级国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研究成果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多位教师获发明专利授权。以上这些科研成果反哺教学,通过指导本专业学生参加大学生挑战杯、节能减排大赛等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将自己科研成果带入教学课堂,从而使同学们了解新能源领域科技前沿知识和学术思维。

四、发展了双一流背景下新能源人才培养模式系列高等教育理论

近年来,我国风电等新能源产业迅猛发展需要培养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新形势下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如何培养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级专业人才是高等教育理论的一项重要的新兴课题。本项目结合“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思路、能源领域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2011计划”,在湖南省和长沙理工大学教研项目的支持下,研究探索了新形势下新能源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思路、培养模式等系列高等教育理论。

五、建成了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重要组成部分即湖南第一个风电场设计和风力发电过程仿真教学实验室

除了风电场的运行控制仿真以为,创造性把风资源测量与评估、风电场设计引入风电仿真实验室,建成了多功能、全过程的风电仿真实验室,这在全省甚至全国都是一个创新。2014年,风电场设计与运行仿真实验室作为一个重要部分已成功获批为“电力生产与控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得了进一步建设发展的良好机遇,将在仿真教学、科技服务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六、开展了“2+2”新能源国际化办学模式

长沙理工大学与英国诺森比亚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模式。长沙理工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第一、二学年在本校就读,且学习成绩不低于评分标准70%(平均绩点2.0以上)、无不及格课程的学生,可申请诺森比亚大学机械工程本科专业本科第三、四学年课程,顺利完成课程学习后可获得诺森比亚大学学士学位,经长沙理工大学认证,并能获得长沙理工大学的学士学位。

七、实施了“顶岗实习”的新能源实践教学新模式

本专业把实践教学作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点和特色之一,建设了高水平的风力发电综合实验室,建立了多环节多层的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从无到有,建设了6个校外实习基地。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实施了“顶岗实习”的新能源实践教学新模式,在风力发电场实践基地给每一位学员分配一个岗位,并配备一位指导师傅,实习3周。结合多项省级、校级教研课题,探索形成了校内外实习相结合、风电场实习和校内仿真运行相结合的模式。

在A电仰天湖风电场、大唐南山风电场、湘电风能公司、南车时代公司风电事业部等单位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为新能源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基础条件。

八、总结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我校2009年新开办的一个专业,成为我校以风电为特色的专业,也是能动学院新的人才培养增长点,人才培养质量获得就业单位的高度评价。

在国家和学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校十分重视能源学科的发展,在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及相关领域的教学研究等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取得了以上七个方面的专业建设成果。

第7篇:风能与动力工程范文

关键词:项目风险识别;系统动力学;动力学模型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项目管理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模式。在项目实现过程中,往往会遭遇很多风险和干扰因素,为了实现对项目目标的主动控制,项目管理者就必须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到防患与未然,以避免和减少损失。项目风险识别是在信息不清楚、不完全和不准确的情况下识别风险因素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风险分析人员不可能完全按照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只能用一些定性的、模糊的方法来对实际情况分析、模拟、仿真和判断。

现有分析方法主要有检查表法、流程图法、情景分析法、SWOT分析法、财务报表法、专家经验以及数据挖掘法等,他们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历史数据的收集要求尽可能的全面,需要大量的材料,②对风险的识别往往局限于细节,而忽略了各因素间的综合作用对整个项目风险的影响。③对与人有关的风险因素关注不够,往往有时人的因素会对整个项目影响巨大。

针对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利用系统动力学进行风险识别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对随时间变化的风险因素进行仿真,针对项目进行中存在的问题,从项目的整体观出发,用很少的数据来进行仿真,从而可以从中识别可能引起风险性后果的关键因素。

二、系统动力学

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 简称SD),由MIT著名学者Jay W. Forrester教授于1956年创立,它是一门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学科,以现实存在的系统为前提,根据历史数据、实践经验和系统内在的机制关系借助计算机模拟建立起动态仿真模型,对各种影响因素可能引起的系统变化进行试验,从而寻求改善系统行为的机会和途径,特别注重研究系统内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协同以及延迟效应等问题。这种方法在建模时借助于流图,其中流位变量、流率变量、辅助变量等都具有明确的物理(经济)意义,是一种不需在真实系统上试验,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科学方法。

三、项目风险识别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本文以项目实现过程的费用、进度为研究对象,对系统动力学在项目管理的风险识别中的应用进行了一般意义上的探讨。建模、分析和仿真采用的是Vensim PLE软件。

(一)系统边界的确定。影响项目费用和进度的因素有很

多,但并不是所有的风险影响因素都将被纳入动力学模型分析,一方面由于模型设计的简化,另一方面部分影响因素属于不可控风险因素,如政治因素、经济周期等。确定全部因素的原则是:①力图反映项目费用子系统和进度子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②与项目实际指标相符合。以某工程项目风险为例,风险因素主要有:1)设计缺陷,如设计方案不够优化,工程总投资增加;

2)采用了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可能造成的失误;3)恶劣的现场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4)由于最初决策的规模、决策变动(变动计划、资金筹措方案的改变)、实施过程中资金短缺或资金链断裂等造成项目决策失误;5)政府或主管部门对工程项目的干预;6)后继法规的变化,如环保要求等;7)招标失误,如未能选择理想承包人等;5)合同缺陷,如招标文件错误等;8)承包商缺乏合作诚意;9)材料、设备供应商履约不利或违约;10)经济风险。针对项目的具体环境可以通过经验和结合其他分析方法加入或删掉风险因素。

(二)系统流图模型的建立。项目风险管理系统动力学模型是通过因果反馈关系反映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变化及相互影响。以工程风险为例。

首先从系统内部存在的基本过程入手,仅考虑人员变化与进度的关系时,基本变量有:人员数、每月进度、完成进度、剩余进度、不合格任务、返工等。上述变量间的相互作用及因果关系可以用图1表示,人员增加,任务进展快,剩余进度少,对人员的需求就减少,因此回路是负反馈回路。

图1 进度与人员数因果反馈回路图

其次考虑到工作进度调整和经费开支的关系时,基本变量有每月进度、剩余进度、每月经费开支、经费开支、剩余经费、人均经费、工作效率、工作压力等。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因果关系可以用图2表示。

图2 每月进度与经费开支因果反馈回路图

最后,将工程项目实际需要考虑的风险因素,添加到反馈回路中,再根据上述系统因果回路图就可以建立起流图模型。例如工程设计缺陷,最初规模变动,恶劣的环境造成进展速度放慢等风险因素。如图3所示。

四、模型的仿真设计

对于项目风险来说,需要结合该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以上述工程项目为例,如表1所示,建立风险因素分析表,根据模型中各种风险因素的因果关系,结合实际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价标准,再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系统动力学的专有软件Vensim进行模拟,直到模拟结果与历史数据基本一致(通过选择历史时刻为初始点,从头开始进行仿真,之后用已有的历史数据与仿真结果数据进行误差和关联度检验)。然后比较各种可能的风险因素对进度和费用的相对风险大小,从而判断出对项目管理影响最大的风险因素,以便对其控制、转移或管理,将其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表1 某工程项目风险因素分析表

五、结论

本文探讨了系统动力学在项目风险识别中的应用,它通过仿真处理了风险识别时所面对的风险因素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建模和结果分析是定性过程,结合不同的行业和实际情况,可以增删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改变模型结构以适应具体的项目管理实践。

与传统的风险识别技术相比,系统动力学方法主要分析造成风险的反馈过程,而较少关注项目中的各项工作,便于将难定量的风险因素进行量化,是对传统风险识别方法的补充,结合其他的识别方法,将会提高项目风险识别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蔡依平,朱文龙,施国庆. 工程项目的风险识别与控制. 水利科技与经济,2004,10(3): 129~132

第8篇:风能与动力工程范文

关键词: 通风与空调系统;空调水与动力管道;电气安装的施工组织

中图分类号:TU8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1-0096-05

0 引言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日益丰富,集商业、文化、娱乐、餐饮、办公等功能为一体的商贸中心成为城市的建设重点,此类商贸中心又多以高层和大面积甚至是超高层和超大面积而区别于其他建筑物。同时适合高层、超高层和大面积超大面积的配套通风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智能建筑系统等成为必备的配套设备,本文从近几年的施工中总结出一些工作心得,供大家探讨。

1 工程概况

某项目座落于城市开发区核心区域,是一座集商业、文化、娱乐、酒店、办公等功能为一体的国际级商贸中心。项目由三层高度14.4米地下室,两座高度达136米的32层办公楼及28米高的6层裙房组成,总建筑面积27.2万平方米。该项目通风空调系统包括:空调冷热源系统、空调水系统、送排风系统、空调风系统、防排烟系统、分体空调系统等。

2 施工组织和部署

2.1 确定项目管理目标 包括工期目标、质量目标、文明施工目标、安全目标和环境保护目标。其中工期目标要结合主体工程施工进度。

2.2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设置项目经理、项目执行经理、项目生产经理、项目总工、商务经理等领导层岗位;设置工程技术部、安全环境部、材料设备部、商务部、财务部和综合办公室等五部一室,并按工程规模和专业配备管理及技术人员,对项目施工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管理,确保各项施工目标的实现。

2.3 施工阶段划分 主要划分为:施工准备阶段、主体安装阶段、调试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重点在主体安装阶段和调试阶段,施工和调试的重点包括风管及部件制安、大型设备吊装、机房设备安装及配管、制冷和供热系统调试以及系统联动调试等。

3 施工资源的投入

3.1 劳动力的投入 按专业组成专业施工队,以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同时结合施工面积大、施工时间紧、平行作业多的工程特点,组建4个专业,共7个专业施工队进行本工程的安装,各施工队骨干力量保持稳定,一般技术工人和辅助工人随工程需要实行动态管理,既保证工程高峰期用人需要,又不至于造成现场窝工,兼顾工期和工作效率。

3.2 施工机械设备及检测设备的投入 本工程拟投入V型风管自动生产线2套,TDF共板式法兰机2套,咬口机、折方机、切割机等专用设备,以及其他起重运输、焊接、制孔等通用设备,设备的投入应能满足工程进度需要和质量标准需要。

本工程所用主要计量检测设备有水准仪、经纬仪、钢卷尺、游标卡尺、百分表、焊缝检测尺、电流、电压、电阻检测设备、水平仪等,其精度应能满足安装精度的最低要求。

4 主要施工方法

本工程通风空调专业包括:空调风系统、通风系统、防排烟系统、无风管分体空调系统等四个系统,系统齐全,设备多,施工量大,需要二次深化设计,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绘制施工图用以指导施工。同时,施工场地狭小,水平、垂直运输困难,还要严格控制噪音、粉尘的影响。

4.1 矩形镀锌钢板风管制作 本工程矩形镀锌风管现场制作10万m2以上,主要包括送、排风管、排烟管、新风管、空调风管及机房内管道等。

4.1.1 镀锌钢板风管制作流程图(见图1)

4.1.2 镀锌钢板风管制作设备配置 采用两套风管自动生产线,每套日加工能力约700平方米。其他设备主要有等离子切割机ACL3100;液压折方机;电动剪刀;手动折方机;电动联合角合缝机等。

4.1.3 风管制作 先采用调平压筋机进行剪切、调平和压筋,板材下料后用冲角机进行倒角工作。风管板材拼接的咬口缝应错开,不得有十字型拼接缝,咬口后的板料按画好的折方线放在折方机上,置于下模的中心线。折方时应互相配合并与折方机保持一定距离,以免被翻转的钢板或配重碰伤。咬口完成的风管采用手持电动缝口机进行缝合,缝合后的风管外观质量应达到折角平直,圆弧均匀,两端面平行,无翘角,表面无凹凸。

4.2 法兰加工制作 矩形风管法兰加工采用现场制作模具法加工。风管与法兰连接的翻边应平整、宽度应一致,不得有开裂与孔洞。法兰的角钢下料统一用切割机进行,下料、调直后把角钢与相应的模具一起卡紧固定放在操作台上焊接、一起用台钻打眼。法兰螺孔间距必须均匀,同规格法兰要具有互换性。在风管上法兰时,必须使铆钉中心线垂直于板面,让铆钉头把板材压紧在法兰上,使风管四角与法兰四角紧贴,风管与法兰无空隙,板缝密合并且保证铆钉排列整齐、均匀。翻边不得遮住螺孔,四角必须铲平,不能出现豁口,以免漏风。

4.3 风管支吊架制作及预埋 水平风管一般采用悬挂吊架、防晃悬挂吊架和固定吊架;竖直风管采用防晃悬挂吊架、水平支架和固定吊架,金属软管则采用悬挂吊架。

支吊架生根件,混凝土楼板采用膨胀螺栓,钢结构采用外购固定件。支吊架的制作必须牢固可靠,选材合适,焊接牢固,横平竖直。

4.4 风管安装

4.4.1 风管安装的一般流程(见图2)

4.4.2 风管支、吊架安装 水平风管支架安装在支、吊架位置错开风口,风阀、检查门和测试孔等部位,立管支架包括竖直风管支架与竖直风管固定(承重)支架主要安装部位在管井,包括新风管道、补风管道和通风管道,根据实际情况在墙壁及楼板上设置两种支架,合理布置。风管安装时,应在每个系统的主干管上(靠近风机出口)加装水平风管防晃支、吊架,防止风机启动时,由于压力过大而产生摇晃。所有的空调风管,其支吊架设置在保温层外面,在空调风管与支吊架横担之间垫好经过防腐处理的硬木垫,防止空调风管中的冷量通过支吊架传递,产生冷凝水;立管与支架接触的地方垫橡胶垫,橡胶垫厚度与保温层厚度相同。

4.4.3 风管组对与连接 风管按顺序进行排列,每个系统风管的各部分尺寸和角度确认准确无误后,开始组对。空调风管法兰垫料采用4mm厚阻燃闭孔海绵橡胶条,排烟风管法兰垫料采用3.5mm耐高温橡胶垫,榫形连接。法兰压紧后垫片宽度与风管内壁平齐,外边与法兰边一致。法兰垫片既不能伸入风管内影响风管送排风,也不能部分露在法兰外面影响外观。几节风管连接在一起后在法兰边四周涂上密封胶,连接螺母置于同一侧。

4.4.4 水平风管吊装 将已组装好的水平风管(一般以10~15米为一个吊装单位)放在电动液压式升降机或手提式升降机上,再提升至吊架上,比安装标高高出100mm左右,拉水平线紧固吊架横担,让风管下降至横担上,调整安装高度。风管一经吊装,应马上完成支吊调平,防止风管受到扭力作用而变形,导致漏风

4.4.5 竖直风管安装 采取自下而上逐节安装、逐节连接、逐段固定的方法。风管立管安装时,每层安装风管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与混凝土接触面应垫20mm橡胶。

立管安装要注意的是与水平风管对接处,需在安装水平管时即考虑预留出1~1.5米的水平安装距离,将风管预组装至4米长,采用电动葫芦提升至安装高度,操作人员在升降平台上紧固支架螺栓将风管固定。

4.4.6 帆布柔性接头安装 用1.2mm厚镀锌钢板压紧帆布,1.2mm厚镀锌钢板两边各翻边8-10mm,保证不会损坏帆布。法兰对接压紧,保证帆布软接头处不漏风。由于采用涂刷树脂胶粘贴玻璃棉的保温方法,所以既防止了帆布表面漏风,又达到了柔性接头的保温目的。

4.4.7 风管阶段性清洁保护措施 风管施工中,必须注意保护风管内部的清洁。风管在离开加工场地前已经进行了清洁处理,施工中应予以清洁保护。

风管系统未吊装完毕,必须对各孔、口用彩条布封闭;防止施工灰尘进入风管内部。 风管系统吊装完毕,但没有连接设备,系统两端应用彩条布封口,防止施工灰尘进入风管内部。施工中已经安装的设备必须用彩条布覆盖。

4.5 风阀的安装 风管上阀门种类较多,到货后应分型号、规格堆放,安装应按系统领取,注意不能拿错型号,也不能装错位置。防火阀、排烟防火阀、全自动防火阀、防火调节阀等必须单独设吊架,阀门安装在吊顶内时,要在易于检查阀门开启状态和进行手动复位的位置在吊顶上开设检查口,并定期检查。所有阀门安装,必须便于操做,不应将阀门上操作机构朝内侧。防火阀、排烟防火阀、全自动防火阀、防火调节阀安装时,注意熔断器应在阀门入气口一侧,即迎气流方向。

4.6 风管的测试

4.6.1 风管漏光测试 风管漏光检测示意图见下图。

系统风管的漏光法检测采用分段检测,汇总分析的方法,被测系统的风管不允许有多处条缝形的明显漏光,低压系统风管每10m接缝,漏光点不超过2处,100m接缝平均不大于16处。

4.6.2 风管漏风量检测 利用试验风机向风管内鼓风,使风管内静压上升到700Pa后停止送风,如发现压力下降,则利用风机继续向风管内进风并保持在700Pa,此时风管内进风量即等于漏风量。该风量用在风机与风管之间设置的孔板与压差计来测量。

4.7 风口的安装 安装前应对照图纸核对风口规格尺寸,检查有无损坏。安装时密切与精装修施工单位配合,风口紧贴吊顶板,风口与吊顶之间无缝隙,牢固可靠。一个房间内的风口排列整齐,赏心悦目。风口安装后应对风动件再次进行检查。

4.8 消音技术措施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制作与安装每个消音设备,坚决保证实现消音设计意图,根据实际产品参数复核所有消声器,对达不到要求的消音器及时与工程师沟通,提出解决办法。严格按照设计减振\隔震要求,安装各空调设备,接风口所用的金属软管选用消音保温型金属软管。

4.9 设备安装

4.9.1 设备吊装、安装作业流程(见图6)

4.9.2 设备的水平及垂直运输 重量轻、外形尺寸小的小型设备材料可利用施工电梯进行运输至地上地下各楼层。对于地上部分较大型的设备材料,在地上部分设置可移动式卸货平台,通过塔吊可灵活的将卸货平台安装于指定楼层,卸货平台安装好后,利用塔吊将重量体积大的设备材料吊至卸货平台,在水平运输至指定位置。对于地下部分较大型的设备材料,在地下部分各楼层设吊装孔,利用塔吊或自有吊车,将设备材料运输至各楼层,再水平运输至指定位置。

4.9.3 设备安装 主要是风机、空调机组、冷冻机组、水泵、板式换热器、冷却塔等设备。安装前应验收基础,符合设计要求。

4.10 保温工程 一般采用玻璃纤维板材、矿棉板及不锈钢板保护壳等材料,规格多,保温项目繁杂。

4.10.1 铝箔贴面玻璃纤维保温的施工

4.10.2 风阀及法兰的保温 ①圆形风阀用夹套保温,矩形风阀用板材保温。要保证保温结构平实、严密,但手柄必须留在保温层外,不得妨碍风阀操作,对于风阀阀体外配有传动机构的风阀保温,则需要先做保护盒防护,然后再进行风阀保温,保温完毕后在保温层外标注开启、关闭方向及调节程度。②法兰接头保温:矩形法兰用板材保温。首先进行风管的大面积保温,然后再进行法兰接头的保温,铺设方法采用“压盖搭接法”,搭接重叠长度50mm。③风管柔性接头的保温:用带有防潮层的柔性玻璃纤维面保温,厚度同相临管道保温厚度30mm-40mm。

4.10.3 空气处理机组帆布软接保温 ①用1.2mm厚镀锌钢板压紧帆布, 保证帆布软接头处不漏风。②帆布上面涂刷树脂胶水,粘贴单面铝箔贴面玻璃纤维进行不规则保温。

4.11 通风空调系统调试与检测

4.11.1 调试检测内容 通风空调系统的调试与检测包括以下内容:空调设备单体调试;空调系统风量、风压及风机转速的测定;风口风量与系统风量的调整与系统平衡;室内参数的测定包括:温度、相对湿度、噪声;检测数据的整理与分析;防排烟系统调试与整定等。

4.11.2 通风空调调试的流程(见图9)

4.11.3 通风空调设备单机调试 包括空气处理机组单机调试、通风机单机调试、风机盘管单机调试等。一般按照开机前检查——启动运行——连续运转的程序进行

4.11.4 通风空调系统调试 包括空调系统风量的测试与整定、风口风量的测定、系统风量的调整与风口风量的平衡。

4.11.5 防排烟系统的测试和调整 包括机械排烟系统的调试、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调试。

4.11.6 室内参数测定 室内空气参数测定内容主要有室内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室内噪音等。测定时空调风系统、水系统和空气处理设备均调整完毕,且送风状态参数符合设计要求和室内热湿负荷及室外气象条件接近设计工况的条件下进行。

4.11.7 设备的联调 包括通风空调设备和低压配电设备的联调、通风空调设备和给排水设备的联调、通风空调设备和设备监控系统的联调、通风空调设备和消防系统的联调、数据整理与分析。

4.12 空调水与动力管道施工技术方案 空调水系统一般包括:冷冻水系统、冷却水系统、空调热水系统、配套服务的水处理系统;动力系统由4台6300KW全自动燃气热水锅炉,热水泵,定压装置,加药装置,软化水装置,解析除氧装置,集水器分水器、烟囱及相应的管道构成。

4.12.1 施工工艺流程

4.12.2 管道安装 安装时,根据管径大小、材质、重量大小采用不同的吊装方法。管道支吊架的设置与安装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系统的正常运行与安全。管道支架的设置和选型要正确,符合管道补偿、移位和推力的要求,防止管道振动。管道支架必须满足管道的稳定和安全,允许管道自由伸缩并符合安装高度。一般采用丝扣连接、法兰连接、焊接、卡箍连接、卡压连接等。近年来,在不锈钢管道中,卡压连接取得了广泛应用。对于普通无缝钢管、焊接钢管必须经过除锈刷漆合格后,方可进行安装。在经过建筑的沉降缝位置,必须加装不锈钢金属软管;管道穿越外墙、内墙、楼板和屋面必须安装套管。管道要按设计要求保持适当的坡度,在管井内每根立管的最高处安装自动排气阀,立管的底端设置泄水阀;根据施工图纸,在水平管的最高处安装自动排气阀,便于泄水和通气。

4.12.3 阀门等附件安装 阀门安装前必须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试验应在每批(同牌号、同型号、同规格)数量中抽查10%,且不少于一个。对于安装在主干管上起切断作用的闭路阀门应逐个做强度及严密性试验。阀门的强度试验应符合设计及技术规范的要求。阀门安装前,要根据介质的流向确定其安装方向,比如电动阀、动态平衡阀、静态平衡阀以及止回阀、过滤器等在阀体上都有明确安装方向。

4.12.4 管道试压冲洗 为确保管道一次性试压成功,现场成立试压小组。把管道按系统分区试压,各区再根据管井及管沟的设置分为单个的小系统。试压按先小系统单独试压,最后整体试压的顺序进行。

4.12.5 管网冲洗 官网冲洗在试压合格后进行。在进行水泵的试运转之前,必须进行管网冲洗工作,以免铁锈、焊渣及杂物对水泵运转造成影响及沉积在热泵机组等的铜管内造成阻塞。管道冲洗干净之后,清洁过滤器的杂质及拆除水泵入口的铜丝网。冲洗之后,将原来的旁通阀关闭,通向设备的各个阀门打开。这项工作应该逐层进行。每台柜机先打开进水阀和排气阀,这样可以将柜机处存留的空气排出来。

4.12.6 空调水系统水力平衡调试 暖通空调变流量系统全面水力平衡调试分为静态水力平衡调试和动态水力平衡调试。①静态水力平衡调试是指在暖通空调系统运行前,通过对静态水力平衡设备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调试,保证在系统初调试合格后,各个末端设备的流量能同时达到设计流量,即系统能均衡地输送足够的水量到各个末端设备。静态水力平衡调试解决的是水力系统的水量合理分配问题。常用的静态水力平衡设备有静态水力平衡阀。本工程中未采用静态平衡阀。②动态水力平衡调试。由于动态水力平衡是保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各个末端设备的流量能同时达到系统瞬时要求流量,且这些流量调节之间不互相干扰。其中“各个末端设备的流量能同时达到设备瞬时要求流量”是由末端调节设备保证的,“流量调节之间不互相干扰”是由这些调节设备自身具有的动态平衡功能保证的。常用的动态水力平衡设备有动态流量平衡阀、动态压差平衡阀、动态平衡电动开关阀、动态压差平衡阀与电动调节阀组合、一体式动态平衡电动调节阀等。本工程中采用的动态水力平衡设备有动态流量平衡阀、动态平衡电动开关阀。

5 施工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布置

现场应设置预制加工场(用于各种管道现场预制、加工,风管半成品组对、拼装,以及构件预制等)、仓库(用于堆放小配件、部分施工机具等)、材料堆场(堆放小部分材料)。仓库、材料堆场、加工场均采用彩钢瓦搭建,高度2米。生活区建立治安保卫制度,成立治安保卫小组,落实各项治安防范措施。整个生活区由专人进行管理,派人定时进行卫生打扫,做到干净、整洁、无异味、排水通畅,营造一个整洁、卫生的生活环境。临时给水、消防、排水统筹安排考虑,要求业主提供各楼层用水点,供管道试压、冲洗用。各施工楼层和施工区域设置电源接入点,现场施工节约用水,用水完毕后,及时切断用水处开关。施工排水排到指定污水点。

6 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达到国家施工验收规范合格标准,一次验收合格品率100%。施工质量总目标为确保省优质奖,争创鲁班奖。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完善相关质量管理制度,加强现场质量检查,严格三检制度,确保施工质量。

7 安全管理

制定安全目标,建立安全保证体系,制定各项安全制度并遵照执行,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的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配备专职及兼职安全检查人员,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安全生产活动。遵章守法,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改善职工的工作条件,给家庭、社会创造更多的安宁、便利。

8 文明施工及环境管理

制定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目标,建立保证体系,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并落实执行。要高起点,严要求,将创安全文明样板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各项安全文明工作均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和有关规定进行规划和设置,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各项检查制度。

9 结语

综合性建筑的通风空调工程,对于整个楼宇系统的运转运行非常重要。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为在其中工作、生活的人们创造优良舒适的环境,满足正常活动的各项生活生理指标,优良的通风空调设计和施工质量正是我们努力达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林巧婷.地下商场空调、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J].福建建筑,2006(03).

第9篇:风能与动力工程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管理;风险

房地产行业是一个政策敏感度高、投资规模大、开发周期长、对国民经济增长影响显著的行业。同时,房地产行业又具有风险高和风险种类多的特点,房地产业是一个复杂的行业,汇集了各种矛盾,研究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对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成功实施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参与众多,每个参与方都面临着追多风险,每种风险都可能影响到项目的开发进展、质量管理及安全控制,从而造成损失,降低收益。因此如何清醒的认识风险、有效的控制风险,逐渐成为项目开发过程中着重需要关注的问题。虽然不同参与方在同一开发阶段的风险内容不同,但同时有潜在的存在互动关系,如能准确、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些风险互动关系,并加以利用,就能降低项目开发风险,减少项目开发风险控制成本。本文基于此对房地产项目的风险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各参与方之间的风险互动关系,同时基于互动关系提出具体的风险管理措施。

一、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各参与方的风险内容分析

1、房地产企业风险具体内容分析

(1)开发项目的定位风险。项目定位是决定项目开发成败的关键,准确的市场定位往往能够事半功倍,如果市场定位不准确,对市场预测分析出现偏差或者项目定位的指导思想出现较大的失误,往往导致一错而全盘皆输。

(2)资金支持能力风险。近年来,由于房地产业的“疯狂”发展,我国实行了从紧货币政策,严格限制开发贷款的发放,金融政策的调控对于开发方意味着融资风险,导致企业资金链吃紧,这对房地产企业的销售以及实力不足的中小房地产企业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项目开发能否按期完成甚至提前完成,取决于开发方的资金支持能力,一旦开发方的资金筹措和融资遇到困难,都会对项目开发造成很大的影响,表现为对大经济环境发展形式把握不准确,而对自身的筹融资能力盲目乐观等。

(3)“政府”风险。“政府”风险涵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和相关政策所带来的风险,管理部门的公平性、公正性的不统一,政策的变化性、间断性和不完善性的存在,对于企业来说,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如果企业对相关部门的工作程序不熟悉,对主要的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而发生违规操作的投机行为或盲目推动工作进程。

(4)质量风险。质量风险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指项目实体本身的质量缺陷,还包括项目品质、设计质量、销售服务和物业管理的质量等等。在项目规划阶段由于市场定位不准、经济技术分析失误,只追求利润,而忽视市场需求,出现品质定位与销售价格不统一的质量问题;在设计阶段,为减少投资,降低施工难度,向设计单位提出违反设计规范和标准的要求,或者设计单位自身实力原因出现设计缺陷,出现的质量问题;在施工阶段,盲目要求施工单位抢时间抢进度,造成的质量风险。

(5)项目建设的“创新”风险。在当前的市场形势和经济形式下,由于国家的凋控政策加强,项目开发建设的土地投放、银行贷款条件都受到更为严格的控制,房地产开发方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因此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开发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而且能够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获得既定的利益就必须不断的创新,显示出自身项目与周边项目的“独特性、新颖性”,但是如果不做好基本功,盲目的追求新、奇、特,也是极具风险的。

2、勘察设计单位风险具体内容分析评价

勘察设计工作是建设投资中的关键性工作,也是项目开发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投资的多少,项目的安全性,项目后期运行成本,对项目投资后的收益起到决定性作用。尽管勘察设计只是项目整个开发建设过程的一部分,但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建筑使用功能、安全性能及经济性。

(1)地质勘探风险。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是根据已查明的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及现场的勘察资料进行的,包含着很多不确定性,受到人员专业技能、现场实际条件的限制。例如:地下出现未探测到的障碍物而引起工期延误,投资增加。

(2)图纸设计风险。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创作过程,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规律,即方案阶段―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优秀的设计都是经过反复的讨论修改才能最终形成,一步到达施工图的水平不可能设计出优质的方案。有些设计单位责任心不强,为赶进度或降低设计成本,或者设计单位本身技术能力有限,发现不了设计方案中的缺陷,导致设计方案的编制考虑不充分、不细致、不完善,而致使图纸出现遗漏,甚至是重大的失误,后期服务又衔接不上,直接导致影响项目施工质量,同时又影响项目的工期进度。

3、审计单位风险具体内容分析评价

(1)行为责任风险。审计人员出现失职行为,对于工作中应该严格审查的项目不进行审查,或不进行严格审查导致资金超付。

(2)专业技能风险。有时尽管审计人员履行了合同中的工作职责,但由于本身专业技能的限制,并不一定能取得应有效果。新工艺、新材料也是层出不穷,并不是每一位审计都能准确、及时、全面地掌握所有相关产品和材料的市场价格。

(3)职业道德风险。有些审计人员立场不坚定,缺乏职业道德、丧失原则,被施工单位拉拢腐蚀而甘愿为施工单位的不合理要求服务;还有个别审计人员本身就动机不纯、心术不正,给施工单位制造各种各样的麻烦,以实现自己吃拿卡要的目的,抛弃了审计人员从业原则,谋求私利而牺牲工程利益。

4、监理单位风险具体内容分析评价

(1)行为责任风险。监理工程师发生失职行为,对于工作中应该实行检查的项目,不作检查或不按规定进行检查,或者重要部位施工应该进行旁站,而不去旁站或旁站不彻底,使工程留下质量隐患或造成损失。

(2)工作技能风险。有时尽管监理工程师履行了工作职责,但由于本身专业技能的限制,并不一定能取得应有效果。工程技术发展更替迅速,新工艺、新材料、新做法层出不穷,监理工程师不可能及时、全面地掌握所有相关知识和技能。

(3)技术资源风险。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按照正常的程序和方法,对施工过程进行了监督和检查,并未发现任何问题,但仍有可能出现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要求,某些部位因振捣不够出现麻面、孔洞等缺陷,这些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无法及时发现,直到成型以后才能暴露。有一些质量问题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发现,由于技术能力原因,不能保证所有问题监理工程师都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另外由于人力和技术能力的限制,监理工程师不可能对施工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和部位都进行细致而全面的检查。

5、施工单位风险具体内容分析评价

施工单位是开发项目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环节,也是蕴藏风险最多最复杂的环节,常见的风险有:

(1)企业管理风险。企业内部管理不到位,资金周转困难,或者资产负债率过高造成资不抵债或亏损的经营风险,因选择企业制度、组织体系、激励机制不当而运作困难或增大内耗的体制风险,对管理人员任用不当,人才使用不充分或者用人制度不完善导致人才流失,员工整体素质较低,项目经理不称职,工人工作效率低下等用人风险。

(2)项目施工风险。施工单位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或者管理者责任心不强,导致不合格的材料使用到工程中或者没有达到质量要求的施工环节验收通过的质量风险,由于管理的问题,计划安排不合理、材料供应不及时、质量不合格而返工、施工人员不足等原因,导致工程不能按期完成的进度风险,施工现场因防护不到位或监管不到位,导致出现安全事故,造成损失的安全风险。

二、基于各参与方互动关系的风险管理理论

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各参与方都存在互动关系,并且与各方的互动都是双向的。

1、风险管理概述

风险管理是指经济单位或实体根据工作内容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或者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分类、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建立管理体系,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和处置对策,有效地应对风险,以规避或减少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保障项目安全的科学管理方法。互动关系下的风险管理是指在进行风险分析评价时,考虑各风险方在风险内容上是否存在关联,并采取相应措施和处置对策,已达到合理控制和规避风险,降低损失的目的。

2、基于互动关系的风险管理原则

以减少最大可能降低损失为主要原则,尽可能完全消除不允许风险和重大风险发生的可能;如果不能消除不允许风险和重大风险,应采取降低风险的措施:努力消除中度风险发生的可能;控制可容许的风险和可忽略的风险。充分考虑风险之间的互动关系,并结合风险互动关系内容,建立风险互动管理体系,规范、系统、科学的对所有风险进行管理。

3、基于互动关系的风险控制和处置对策

(1)风险回避。是在对一些开发项目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后,放弃某些风险过大的项目开发。一般来说,风险回避是一种消极被动的处置对策,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想完全回避风险是不可能的。

(2)风险损失控制。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风险处理手段,既然风险难以完全避免,就应该采取措施面对风险,具有较强的社会现实性,可以通过事先控制或采用应急方案,使风险不发生或一旦发生后使损失降到最小。

(3)风险分离。是通过多种施工方案、多样化资金来源、增加分包单位数量以及扩大经营范围等将所承受的风险进行分离,以减少风险的最大预期损失,降低风险。

(4)风险分散。是将企业承担风险的单位增多或扩大,通过扩大企业自身规模或者业务范围来加大受风险面,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5)风险转移。风险转移就是将风险转嫁,将自身不能或不愿承担的风险通过一定的合理方式转换,转由他人承担或分担,从而降低自身的风险。

4、基于互动关系下各参与方风险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1)房地产开发企业作为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其风险职能贯穿房地产项目开发所有的阶段,整个过程,从最初的选址到最后销售,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风险,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要高度重视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工作,为减低开发风险,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充分做好市场前期调研工作,明确项目开发的定位和目标,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完善规划设计,选择合理、实用的设计方案,明确客户所需求的区域品质和使用功能,完善房屋套型、配套设施和区域环境形式;优选物业管理单位,物业管理水平应与项目定位水平匹配,将销售对象与物业管理一起定位,在选择物业公司按照前期定位择优招标选用,使业主得到应有的服务;销售完成后的服务保障要细致到位。

(2)对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物业管理单位的选择和管理上,开发方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加强前期的考察和比较,通过招投标工作,做好资质和施工能力的审查,做好履约能力的调查;加强合同控制和限制作用,通过严格的合同约定,进行风险回避或转移,并提高相关方的工作责任心和责任意识;尊重各方的工作内容和行业规范,不随意的对对方的工作指手画脚,任意干涉,同时不要求相关方做违反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的事情;加强与各方的沟通协调,对存在的问题与相关方及时进行沟通,以便及时进行改正和完善,避免产生严重问题和造成重大损失。

三、结语

房地产项目开发的周期长,投资规模大,涉及面广,在房地产开发各阶段以及各参与方之间均存在着风险。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各参与方风险的研究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程,它包含了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防范等诸多方面,开发企业在风险防范中必须有效地利用风险互动关系,通过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相应的管理制度,才能规避或降低所面临的开发风险。

现阶段房地产开发风险方面的研究也只是起步阶段,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逐步规范,各种制度的不断健全,房地产开发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风险系统管理变得非常必要。在这个缜密的系统里必须将风险管理的各要素有机的组成综合体。企业只有系统、全面的掌握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各方面的风险,并根据风险发生的几率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制定专门的应对措施,合理运用风险互动管理体系,并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完善这个体系,以降低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风险,确保项目开发目标的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