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课的心得体会范文

网课的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网课的心得体会

第1篇:网课的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Web2.0;开放共享;社会交互;网络课程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6―0087―04

面对Web2.0应用的不断拓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基于Web2.0的网络课程或网络课程中借鉴Web2.0的理念非常值得探索。但在教育实践中的网络课程与公众认知的Web2.0都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因而,若要借鉴Web2.0的理念到网络课程中,本研究认为首先需要从梳理网络课程的认识中挖掘其不断变迁理解与凸现出来的理念。再者,Web2.0在支持与适应学习者上的特性也需要深入分析。最后,从效益的角度看,可以在网络课程开发中采用已经成熟的Web2.0应用模式如Joekoe CMS、Oblog等进行整合设计,从而实现理念借鉴的应用实践。

一 网络课程的理解变迁及理念凸现

梳理网络课程的概念定义,可以发现,在对网络课程的认知上,存在着从重视教学媒体设计到重视教学思想与理念融入的理解变迁,存在着从技术支持产品设计到技术支持教育关系的理念凸现。

2001年,马红亮在梳理传统“课程”概念的基础上,将“网络”作为“课程”概念的定语,把网络课程定义为“在Internet上表现的课堂教学、课外学习的内容和目标体系,以及教与学的总体规划及其进程。”[1]该定义把“Internet”作为“网络”的代名词,作为“课程”的具体的载体,体现出较明显的 “技术”或者“技术环境”的意味。

2001年,林君芬、余胜泉认为,“网络课程,顾名思义就是用于网络教育的课程,首先,它是课程,其次我们强调它必须具有网络的特点。按照美国新教育百科辞典‘课程’条目:‘所谓课程是指在学校的教师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其中包含了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乃至评价方法在内的广泛的概念’。网络课程还要考虑到教育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并由此而产生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等的极大改变。”[2]该定义指出了网络课程的框架与延伸影响,开始考虑到网络课程并非单纯基于网络载体的传统课程再现,考虑到技术引起的教育传播方式、教育理念等的改变。

2003年,武法提把网络课程定义为“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3]。该定义以“总和”概念涵盖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考虑到了网络承载的除内容之外的要素。

2004年,何克抗归纳了几种定义[4],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给出自己的定义。第一种定义:网络课程是基于Web的课程,即在因特网上通过浏览器来学习的课程(从学习的工具、手段来定义);第二种定义:网络课程是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与学理论的课程(从指导思想、理论基础来定义);第三种定义:网络课程是基于资源的学习,基于情境的学习,基于协作的学习(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所涉及的三种特征来定义);第四种定义:网络课程是指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主要特征的课程(从学习过程的特征来定义)。何克抗的定义是:网络课程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基于Web的课程,其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何克抗的定义充分意识到了教育思想和教学设计在网络课程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另外,对于通过网络课程进行网上教学,2007年,梁玉娟等指出社会互是网络学习社区成员之间维护感情的纽带,它促进了一种“社会”关系的建立以及文化习惯的养成[5]。郭三强从学习生态观的视角研究网络课程,认为“组成网络课程的学习主体和学习环境各要素构成广泛关联、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系统,师生作为学习共同体参加学习环境完成知识意义构建,个体知识增长的同时促进社会化,也意味着共同体集体的进步和智慧的丰富。”[6]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与教育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教育领域中的技术存在,教育技术学者已经开始从技术哲学、生态学、服务观等角度综合考虑“教育―人―技术”之间的关系,开始从人文的角度反思技术研究与技术现象。对于网络课程的认知,也在这种整体研究的深入中发生理解变迁。如今,网络课程已经成为一种技术存在与教育教学相融合的实践范例,是教师、学生在网络这种具体的技术支持下展开的教育交往与经验共享。在其认知上,凸现出“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以及“社会互”等理念与特征。

二 从Web2.0产生的根本原因开始探索

显然,是技术的应用模式而不是技术本身的进步使得研究者们对网络课程的认知发生了变迁。网络课程是在技术应用的进程与教育教学的进程中得以不断发展与提升。下一步,是如何使得网络课程更好的支持教育交往与经验共享,如何融入并创新教育体系。这不由得使人想起Web2.0。似乎与网络课程一样,Web2.0本身是技术的应用模式的改变而诞生的概念,而不是技术本身的改进。同样,Web2.0以在网络中更体现开放、共享、交互等理念而得以发展。因而,面对网络课程建设的下一步目标,探索Web2.0技术应用模式的借鉴显得十分必要且具意义。但问题是,Web2.0本身似乎概念都不清楚,我们借鉴什么?

要借鉴,首先要深刻理解为什么会产生Web 2.0的概念?Web2.0有何特征?

1994年网页浏览器出现,在短短几年间,互联网达到前所未有的普及。通过Web技术,用户只要有一个浏览器,不管用什么平台,都可以浏览全世界的网站信息。这一以浏览器为窗口,享受网站提供的各项应用服务阶段,被称为Web 1.0时代。2004年,在O’Reilly Media公司和Media Live国际公司的一次头脑风暴会议上提出Web 2.0概念。2005年,Tim O’Reilly在《What Is Web2.0》一文中概括了Web 2.0的概念,并给出了描述Web 2.0的框图。该文成为Web2.0的经典文章。[7]从此以后,Web2.0的应用与研究发展迅速,其理念与相关技术日益成熟,推动了整个互联网的变革与应用的创新。

Web2.0的产生首先来自于商业,Tim O'Reilly的总结也主要是从商业模式和软件设计如何创新的视角,通过比较来说明下一代基于互联网络的软件如何设计,商业模式如何运作,并将以互联网为平台聚合用户数据来提供服务作为一个实例。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商人对社会与现实的思考相对而言更迅速与深入。从1994―2004,互联网络不断变化和深入人心,可以说,网络规模从量变发展到了质变,这种质变是:由于不断增长的网民的个性化与社会化需求催生了技术支撑的变革与整体模式的创新。这种技术支撑变革与整体模式的创新即是Web2.0。因此,Web2.0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网民个性化与社会化需求的增长。

从网民需求的角度,分析博客(Blog)、维基(Wiki)、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社会性书签(Social Bookmark)、Tag (大众分类或Folksonomy)、SNS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Ajax等Web2.0的支撑性技术及应用,可发现其主要是适应网民“读”、“写”以及“交流”三方面的需求。博客适应了网民书写、个人信息并与人交流的需求。维基集众家之长,共同建设大百科全书,主要是以“写”的方式来适应“读”。RSS功能上类似于传统的新闻组,但它是以用户为中心“读”各方整合的信息。社会性书签与Tag则是从内容组织上使得网民的“读”“写”发生在一定的主题内,这种主题源自现实社会但进行了细致划分。SNS使得网络上人脉得以存在和扩展。AJAX通过异步JavaScript和XML,使得网页的交互性更强。

因此,网络课程建设中借鉴Web2.0,就要借鉴其适应学习者不断增长的个性化与社会化需求的理念。这种理念,在个性化上体现的特征是“开放共享”,在社会化上体现的特征是“社会交互”。要实现理念,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技术应用与教育实践使得这种需求得以实现。

三 整合开源代码,结合具体课程,实现Web2.0理念

要在网络课程中借鉴Web2.0模式,关键是要实现其“开放共享”、“社会交互”的理念。而这种理念的实现,又体现在具体网络课程的技术支撑与应用中。即,要在网络课程的技术支撑与应用中运用Web2.0的技术与模式。这一点,可以结合具体课程,通过开源代码来实现。

结合《网络技术与教育应用》课程,在开源软件系统Joekoe CMS、OBlog的基础上,采用Ajax+ASP+XSL进行整合开发,可在网络课程中实现博客、维基、RSS等功能。融“开放共享”、“社会交互”的理念于整体的架构与具体模块设计中。

Joekoe CMS是上海乔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其使用DHTML、XML、Ajax等技术开发,由文章模块、下载模块、图片模块、论坛模块、会员模块、留言模块、调查模块、评论模块、广告模块、采集模块等10个频道功能模块,以及会员系统、收费系统、通行证系统等3大系统功能模块块组成的综合Web2.0网站管理系统。并支持用户可进行二次开发。[8]Oblog是北京傲博致远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的产品。是一套经过完善设计的多用户博客建站程序。其具有精心设计的架构与功能机制,适合从个人与教育各方面应用的要求。已被国内二十万网站所采用。[9]

二次开发过程中,需要通过定义XML以实现网页局部刷新,通过XML和XSL的结合使得传输数据而不传输格式得以实现,通过对不同开源系统的整合使数据库访问能力增强,并在面向对象、模块化代码重用等方面进行优化。后台数据库连接部分采用了多线程的连接池技术,避免了反复请求连接造成的数据传输阻碍。为加强网站整体安全,在系统设计与程序代码上完善权限系统,管理员分为超级管理员和模块管理员,每个模块都可以独立设置模块系统管理员、模块内容维护管理员。采用基于B/S的三层结构体系,既可满足系统的可扩展性,又能满足Internet/Intranet的应用。三层结构体系包括:前台表现层、中间应用管理层和后端数据库服务器层,如图1所示。

网络课程的框架设计上充分考虑Web 2.0理念,以用户为中心,以“开放共享”、“社会交互”为目标,实现了课程内容和知识社区的融合,使之不仅仅是一个资源内容管理系统,更是一个学术交流社区。前台用户参与的表现层的模块有网络课堂、试验中心、自我测试、学习资源、安全设计、问答中心、博客部落、RSS订阅、用户中心、课程论坛,后台管理模块主要包括系统管理、用户管理、文章管理、图片管理、下载管理、博客管理、问答管理、流量管理、论坛管理、评论管理。课程首页如图2所示。其主要特点如下:

第一,课程具有灵活的元数据定制方案和强大的权限管理方案,通过用户管理模块、用户中心模块相结合构成分布式的课程权限管理和维护体系。

第二,内容面向考级考证,着重培养实践能力。教学内容面向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教育部)与软件资格水平考试(人事部),着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课程通过学习资源模块、案例中心模块、试验中心模块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包括丰富的知识点拨、经典的在线实验、典型的校园网案例、常见的问题解答等)。效果明显,教育技术学专业2004级同学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56人,通过软件资格水平考试网络管理员15人、网络工程师4人。

第三,媒体播放可控,重现课堂氛围。通过视频分段链接技术,在网络课堂模块中对课堂视频进行元数据定制,划分内部链接,学生可自由选择章节与知识点,一边听教师讲解,一边学习课件,较好地重现课堂学习氛围。

第四,借助Web2.0经典应用,形成自组织学习网络。通过定义XML,融博客部落模块、问答中心模块、课程论坛模块等于一体,实现了网站与用户间的互动以及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成效显著,网站已注册用户150余人,发表博客文章500余篇,上传图片100余幅,交流文章共约700篇。

第五,利用RSS协议实现了外部信息的聚合、集成和二次。课程实现重点模块课程动态、问答中心、课程论坛的RSS订阅功能,实现了网络课程的资源序化功能。

四 反思:对后续发展的思考

1本研究中的网络课程建设成功后,曾在其它学校进行了一定的移植。但总体而言,其移植对于普通教师还存在着一定的技术困难,这也限制了较大规模的推广。因而,在较大规模的学习者参与的Web 2.0网络中的效果尚需检验。

2本研究中的网络课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其有效运用需要与实际的课堂教学以相结合,开展“混合学习”。这表明,在教学体系中,网络课程作为一个实体要素存在,其与教师、学生等其它实体要素之间存在教育性关系。这种教育性关系与实体要素同等重要,而且教育性经验是在教育性关系中获得的。

参考文献

[1] 马红亮.网络课程的概念及特征[J].电化教育研究,2001,(1):63-65.

[2] 林君芬,余胜泉.关于我国网络课程现状与问题的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1,(1):55-59.

[3] 武法提.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和优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电化教育,2004,(6):5-11.

[5] 梁玉娟,彭华茂,王迎,黄荣怀,陈庚. 网络学习社区评价问卷的编制[J].中国远程教育,2007,(1):25-28.

[6] 郭三强,陈炳木.基于学习生态观的网络课程建设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8):67-70.

[7] 王伟军,孙晶. Web2.0的研究与应用综述[J].情报科学,2007,(12):1907-1913.

第2篇:网课的心得体会范文

“互联网+”的潜在含义,可以用一个“互联网+?=?”的公式来表示。在这个公式里,只有一个因素是明确的,那就是互联网,后面的加什么,可以自由联想。

创造心理学家们认为,创新思维的心理学机制就是二元联想。那么“互联网+”,就是把互联网作为二元中的一元,另一元可以是任何东西,由此激发的创意可以是无限的。

我们不妨从教育的角度来自由联想一番。

互联网+学校=?是现在的校校通、班班通吗?是电子书包、电子白板进课堂吗?我的回答:是,又不是。将网络引进学校和课堂,是大势所趋,但这些只是硬件设备,如果我们的思想不是互联网的,依然起不了任何作用。君不见很多学校虽然连通了网络,却禁止学生在学校上网,连学生自带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也要被没收;课堂上虽然也有了电脑,甚至每人一个iPad,且美其名曰电子书包,却只允许学生使用“电子书包”里事先制作的资源,最多只能上学校局域网中的教学平台,学习的内容也紧紧围绕教材和考试大纲,这与互联网何干?与互联网思维何干?

互联网+课堂=?是把实体课堂教学录像放到互联网上让大家看?是,又不是。将一些名校名师名课程的视频放到网上,有助于优质资源的社会共享,促进教育公平。但如果只是简单照搬,效果可能不好。在网络学习中,要求学习者都花40分钟到1小时去看一堂课,显然不太适合,这也就是10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微课)在网上流行的原因。网上学习个性化程度非常高,传统的“课”的概念应该有所改变,不再需要规定固定的上课下课时间了,甚至不再需要过于拘泥于学科与专业知识体系结构了,而应该让学习者以问题为中心、以个人需要为中心,打破原来的学科知识体系,构建个性化的、有利于问题解决的知识结构。

互联网+教师=?互联网时代,教师还能像从前那样一成不变地进行教学吗?教师职业还会永远是铁饭碗吗?恐怕未必。举个例子,如果有一天你讲的课,网上有一个老师比你讲得还要好,学生都跑到网上听课去了,你上课的时候大家都在台下玩手机,甚至对你讲的内容提出质疑,你该怎么办?如果你所在的学校决定,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某一门公共课程,承认网络学习的学分,原来教这门课的老师会不会面临下岗?笔者曾经预言,未来的教师将分为两种:一种是线上讲公开课的明星教师,一种是线下的辅导教师。你相信吗?

互联网+学生=?如果你还是学生,你还会认为只有在课堂上才是学习吗?你走在路上,乘车,玩游戏,看手机,是不是学习?你还会认为只有考试得高分才意味着学习好吗?你还会认为只有书本里的知识才是有用的,网上的那些看上去零零散散的信息与知识都是无意义的吗?如果你不懂得将那些碎片化的知识整合成有用的知识体系,你将会落后时代一大截!

这样想下去你会发现,“互联网+”不是一个简单的相加,加完之后一切都会发生改变。互联网是刀、是斧、是锯,将原来的一切都分解成碎片,然后再以互联网为中心重新组建起来,成为新的体系、新的结构。“互联网+”的本质就是碎片与重构呀!

“互联网+教育”的结果,将会使未来的一切教与学活动都围绕互联网进行,老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线下活动成为线上活动的补充与拓展。

第3篇:网课的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课堂教学环境;信息碎片化;系统性传授;教学改革

2015年7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我国在校大学生总数近3000万,具备智能手机并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1%以上。手机进课堂是改变不了的事实。

1移动互联网冲击高校课堂,改变课堂教学生态环境

网络带来的信息浩瀚无边,丰富多元,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学生注意力不再能够轻易被教师抓住;学生不愿意听课,而变成“低头族”,课堂教学秩序受到冲击,严重者甚至“失控”;尽管有多媒体设备如PPT的辅助,从普遍面上讲高校教师们还没有做好准备,还不具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手机APP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

1.1网络虚拟性

互联网通过社交、信息分享、娱乐购物、网络支付以及在线教育等开始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强大的功能及对现实生活的巨大渗透性,使得许多人产生对网络的强烈依赖,而忽视了网络的虚拟性及负面作用。网络由数字和符号构成,在网络中由符号代表的人、物、场景构成虚拟社区。在网络虚拟社区里也生活着“人”,彼此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尽管这种关系确实存在,但毕竟是间接、虚拟、微弱的,再仿真的网络社区也不是现实世界。网络具有隐蔽性、宽泛性和超时空等特点,其特性决定了网络与现实世界维度迥异,不同于真实的生活。

1.2信息碎片化

互联网产生海量信息,Twitter(推特)平均每天产生3.4亿条消息,而Facebook(脸谱)每天则有40亿条信息在扩散。巨量的信息带来的是信息超载和难于选择,个体面对无穷计数的信息碎片,无法整合,而没有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构建,不是学习。网络信息琐碎重复,彼此毫无逻辑关联,如果接收者没有一套严谨的逻辑思维体系,面对巨量信息而无法整合与消化,很容易就湮没在信息泡沫里,收获不到有意义有价值的内容。

吉林大学张克永等对“网络碎片化学习中学习者认知方面的问题”作了调查,结果表明,在感知觉层面,学习者碎片化学习过程中往往患得患失,缺乏独立思考与概括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容易产生错觉与幻觉;在注意层面,碎片化信息导致学习者注意力资源碎片化,难以辨别有用信息;在记忆层面,碎片化知识的记忆与提取困难;在思维层面,51.4%的学生不认同以碎片化学习取代系统学习,认为长期碎片化学习将影响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学习者的网络碎片化学习过程并不顺利,存在认知障碍问题。

网络碎片化使得搜索式阅读、跳跃式阅读、标题式阅读成为阅读的主要方式,这种简单、快速甚至跳跃式的阅读方法,对阅读内容则浅尝辄止,囫囵吞枣,一目十行,不求甚解。北京大学教授于长江提醒:“我们的思维可能被微博(微信)切割成碎片,丧失深度思考的功能”。刘文丽调查表明有42.8%的大学生认为使用智能手机阅读后导致阅读缺乏深度。

1.3功能消遣性

大学生带到课堂上的电脑和手机到底有什么功能和目的呢?阳莉(2013)调查显示:大学生手机上网大多数用于搜索、浏览各类新闻网站、聊天、网络社交,也有部分学生查看校内信息网上的信息,关注跟考试相关的资料。其中关注社会新闻的占56.5%,娱乐的占55%,网络交友的占了46%。鲁汇(2012)调查发现,社交和在线交流仍然是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主要目的,而消磨时间成为第二大目的,大学生也通过手机互联网获取喜好的新闻资讯和信息以及各种消遣娱乐。有数据显示,45%的大学生在使用手机上网时对于信息的获取没有明确的目标,64%的大学生认为手机互联网很容易打发无聊时间。手机上网聊天、看电子小说、刷微博微信成为大学生手机上网的三大功能:娱乐消遣占56%;聊天交友占54.5%;查看新闻占46%;查找学习资料占29.5%;看小说占19%;打发时间占48%;玩游戏占8%。

1.4社会疏离感

社会疏离包括空间疏离、人际疏离和社会疏离,其本质是心理疏离,即个体感觉到无意义、孤独、压迫拘束、不可控制等消极情感体验,核心在于缺乏归属感,游离于群体之外,感觉被社会所抛弃。研究表明,过于依赖网络,缺少时间与机会接触现实中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同伴关系、人际信任、社会期望、自尊等因素,从而影响其社会行为和心理状态。

大学生越来越热衷于通过网络社交媒体进行虚拟空间内的交往而逐渐忽略面对面的互动,降低了在现实中交往的主动性。调查显示,当问及“课间或休息时,你是与其他同学聊天还是自己一个人玩手机”时,有42%的同学选择“自己一个人玩手机”,当问及“课间或休息时,你的同学或朋友们是与其他同学聊天还是自己一个人玩手机”时,46%的同学选择“他们在自己一个人玩手机”;当问及“在宿舍里你一般会和舍友聊天或讨论问题还是用手机上网打发时间”时,30%的同学选择“使用手机上网打发时间”。刘文丽调查发现,有44.6%的大学生在联系朋友时选择使用即时通信软件如手机QQ、微信、微博等,而非打电话。周林(2011~)指出,人际疏离感总分及各维度与网络成瘾倾向及各维度正相关显著。对网络越依赖的大学生体验到更多的孤独感、亲人疏离感、社会孤立感、人际疏离感。

2顺应移动互联网潮流,放大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

2.1系统性知识传授,形成完整的专业体系

传统教学一般是按照学科和专业的知识体系,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开展的。教师传授的和学生继承的都是前人留下来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系统化的专业技能。哪怕在知识与学习发生巨变的今天,面临信息爆炸式增长,知识更新速度飞快的情况,大学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有一位向导,对本专业的知识体系和研究前沿进行筛选,更需要有教师对专业知识结构和体系脉络进行引导。移动互联网把信息和知识切割成碎片,学科和专业被不断重组,新的知识重构和形成体系更需要传统教学发挥系统性引导作用。

2.2课堂教学环境提供社会联结性的基础

学习的本质是个体参与真实实践,与他人及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逐步社会化的过程;是对一种文化的适应性及获得特定组织成员身份的过程。课堂教学在强调知识性、理论性、目的性的同时,对大学生的社会性教育如社会兴趣、行为规范、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民族文化等方面也要提供基础。据统计,在校大学生最受困扰的因素首当其冲是人际关系,有47%的大学生反映对大学生活适应不良,35%的大学毕业生反映在毕业2~3年后仍然对社会适应不良,所以高校课堂内要主动地、有意识地培养社会联结,教师要能够把课堂教学活动与整个社会实践相联系,与家庭、社区相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起与周边环境的社会联结性,教学生如何编织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培养具有良好素养、行为遵守规范的社会公民。

2.3课堂不仅进行知识共享,而且推动个体群体创造性创新性活动

备受移动互联网冲击的传统课堂教学形式会消失吗?回答是否定的,只要人类有群体学习的需要和知识共享的创造形式,课堂教学形式就会存在。不过,未来的课堂会更加开放,手机和网络会带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资源、更新的信息与知识、多元的视角与观点。教学内容不再限于书本与教学大纲,应试教育将变得不合时宜和难以接受。教学过程不再像从前那样严格遵循事先预设的流程,而必须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其次,未来的课堂会更加民主。由于很多知识与信息可以从网络获取,教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师生的地位更趋平等。课堂上将出现更多的讨论与协商。所以,可以肯定未来的课堂更利于个体创新。网络时代信息爆炸,知识获取渠道很多,通过采取适当的策略,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获得的信息与知识,从而促进个体、群体创造性创新性行动。

3改革思路:打造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课堂教学模式

2015年9月2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以信息技术为纽带进一步加强教学和管理,行政部门和教育机构,教师、学生和教育系统之间的联结和互动。强调注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与学科教学培训的紧密结合,促进师生信息素养全面提升。

3.1手机进课堂已是大势所趋,教师角色与职能必须转变

在移动互联网掀起的这场历史巨变中,学生将逐步成为课堂的中心,而教师的角色将会逐步演变成辅助学生学习的教练,教师将从现在课堂的知识中心、资源中心、教学信息中心、教学任务中心、问题来源中心的地位退出。但这绝不是否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领导者、组织者的作用,更不会把讲台上的教师扫地出门。而是教师的角色与职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现在的大量的灌输式、讲授式教学,转变为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教师将转向更有意义的事情,即信息化教学系统设计,创建学习环境,组织学生活动,当好教练和导师。

3.2开放课堂,主动利用互联网设备提高课堂信息化技术水平

《地平线报告》2015版强调,学生自带设备进课堂是新兴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大趋势,并指出:“BYOD(自带设备)的成功在于它适应了移动学习的全球发展趋势,从老人到儿童越来越多人持有移动设备,并在不同环境下联网学习。研究显示43%的幼儿园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使用智能手机,73%的中学教师在课堂活动中使用手机。更多的学校正在围绕学生/家长自带设备而建设相关的课程。”

2015年7月1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互联网+促进教育行业发展的战略思路,要实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互联网+环境”中高效学习。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除了国家投入,学校要建设好网络环境,重点搞好支持学生BYOD的WiFi环境。

3.3碎片化学习与系统性传授相辅相成

碎片化信息也有优点,那就是方便查找,节省时间。碎片式学习是根据问题解决的需要整合多种零散知识在一起,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如何把传统的按照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学习和碎片化学习结合起来,让碎片式学习成为系统性传授的重要辅助?近年来国内掀起建设慕课的浪潮就是二者结合的具体应用。翻转课堂、基于平板电脑的教学、创客教育、STEAM、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移动学习等基于移动终端的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是全球热点。

第4篇:网课的心得体会范文

网络课堂领悟知识独特优势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240-02

21世纪,网络这个浪潮势不可挡地涌向了我们的生活,网络世界以其信息量大的优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影响了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将各个学科教学与网络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我曾有幸参加了第九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观摩会,两天的时间我共听取了13节课。我在上学期曾尝试上了一次网络课,感触很深,现在我就结合自己听的一些课例和上课的情况谈谈一点点感受。

首先,我强烈地感受到网络课的一些优势:

1与传统课堂相比,网络课堂这种教学形式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全新的感受

学生端坐在电脑前,眼前就是令人心驰神往的Internet,任精美的网络界面在指间不停地变幻。他们戴上耳机,随着食指轻轻地点击,时而专注地倾听,时而入神地朗读,时而皱眉深思,时而又禁不住会心地微笑……搜集资料、网上讨论、质疑答疑、在线作业或检测、个别指导、超级链接等极为丰富的课堂学习活动形式,带给学生全新的课堂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网络课强大的直观性。制作优美的直观图片、音乐、影象将学生带到课文情境中,为理解、感悟文章的内容起到促进作用。《梦圆九天》一课这课描写了“神州五号”成功发射的场面,课件中再现了发射前、倒计时人们紧张、杨利伟自信的走入舱门、点火时壮观的以及发射成功后人们的欢呼的场景,学生们观看后激动不已,他们仿佛身临其境,为课文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在上《我是什么》一课是,导入时,我就利用精美的画面激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也会关注一些电脑程度较差的学生,让他们不要灰心,慢慢地从不会到会。在学生自主识字时,我让学生自己控制鼠标,自己“指点”要点来讲解识字方法,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胆量。

2网络课丰富的内容是它区别于传统课堂的独特优势

专为网络课设计的网页课件,以教材为起点,用大量的信息内容补充拓展了教材内容,学生由此可获得更为丰富的信息。它的丰富性还体现在内容的开放性。课堂内容是以教材为联结点向前后左右延伸拓展的多维立体结构,以学生的原有知识体系为基础,“上不封顶”,贴近但又不拘泥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让更多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如:网络语文口语交际课《感念亲情》的网页上就设计了这样一些开放性的栏目:“亲情故事”、“亲情诗歌”、“亲情歌曲”、“亲情影集”、等栏目,每个栏目中又下设子栏目,如“亲情故事”栏中又有“母亲故事、父亲故事、感恩故事”等大量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一睹为快,获得更多的来自家庭、来自社会的亲情感受。又如网络语文课《只有一个地球》,老师为学生设计了“地球图片、其它星球、生存状态、其它资料”四个栏目,而就其中“生存状态”一栏中就列举了40多种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这些图文并茂的资料极大地冲击震撼着学生的视听,有效地强化了学生对地球现状的认识,进一步激发了强烈的保护地球的意识和决心。同时,其它星球的照片和资料又让他们增长了不少关于天体的知识,这些都引导着他们进一步去探索宇宙奥秘。

3网络课上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在“互动”中让学生领悟知识

这也恰恰是现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网络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在这里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充当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在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最大发展。我上的网络课《我是什么》语文课文内容的拓展,里面的容量较大。有生字的认识、水的各种形态和变化过程,图片约有几十张。运用网络才能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让学生在水的世界里面遨游。了解了关于很多水的知识,观赏了很多平时肉眼看不清的神奇的变化过程,这是利用其他教学形式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另外,本节课对电脑最为依赖的地方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观看水分别变成“汽、云、雨、雪、冰雹”的过程这一个环节。我利用教室机的控制,把内容转播给每一台电脑,让每个同学不仅都看清楚还能反复观看,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4网络课强大的交互性,为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学生在自己电脑上的操作通过电脑的系统在教师的主机上得以反映,使教师在第一时间非常正确地掌握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通过听课和实践,我同样也感受到了我们网络课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4.1有些语文网络课中没有了“语文课”的味道。

往往语文网络课是为了上网络课而上,似乎失去了语文课的本来面目,而有点偏向于自然课或者说是社会课。学生们在一节网络课上通过浏览、查阅,确实学到了很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或是其他很多知识,可是语文课上应该听到的读书声却少了,说话的练习也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自由浏览和个别学生表演。

4.2网络课上教师的角色定位要把握好。

第5篇:网课的心得体会范文

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逐步开发出了一些更具有本专业特色的课程,如电子商务网页设计、网站建设、网络营销、网络贸易、电子商务客户服务等,与早期课程相比,具有了一定的职业和岗位特色,但课程与课程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脱节和重复情况较为严重,课程培养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的任务距离较大,课程的教学方式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很难学到实用的岗位技能,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视和培养不够,学生后续发展的潜力不足,因此,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实际需要存在较大差距。

一、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总体思路

针对目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首先确定课程改革的思路。16 号文件关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改革理念,为我们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改革和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和具体建设途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为行业、企业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了能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让企业满意的人才,学校必须要走出校园,深入社会,了解企业的需求,与社会、行业企业一起建立多方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由于电子商务应用涉及的行业、企业面广,不同的应用岗位的人才需求类型和层次各不相同,为了更好地明确我院电子商务专业定位、做好课程体系的设计,首先要做好专业调研,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来明确职业岗位定位、分析岗位能力、构建课程体系。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是 : 根据企业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确定职业岗位,根据职业岗位确定职业能力,根据职业能力确定核心课程,从而构建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

二、高职电子商务职业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我们通过企业走访、问卷调查、毕业生访谈、电话访谈、座谈会、网络资料收集与分析等手段,就相关行业和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研发现企业对高职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岗位,以及我院电子商务历届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网页设计、网站设计开发、网站维护管理、网站策划、网站运营、网络推广、营销策划、网络贸易、网络客服、电话销售等岗位,通过分析,梳理出了电子商务专业三大职业岗位群,即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岗位群、网络营销岗位群、客户服务岗位群,并与企业一起共同分析了各岗位群、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和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三、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为了解决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培养核心能力突出,适应岗位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指导思想,确定了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三大原则 :一要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思路 ;二既要注重能力培养,也要注重综合素质养成 ;三既要关注学生初次就业岗位的需求,也要考虑到升迁岗位需求,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依据以上三大原则,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适岗、双向”课程体系。结合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通过分析电子商务三大岗位群的岗位职责和主要工作任务,可将其归结为商务网站建设和网络营销服务两大典型工作过程。其中商务网站建设主要涉及的岗位是网站策划、网页设计、网站设计开发、网站运营、网站维护管理,网络营销服务主要涉及的岗位是网络客服、网络推广、电话销售、网络贸易、营销策划。根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和人才需求的层次,商务网站建设方向初始就业岗位为网页设计、网站运营,后续发展岗位为网站策划、网站设计开发、网站维护管理;网络营销服务方向初始就业岗位为网络客服、网络推广、电话销售,后续发展岗位为网络贸易、营销策划。根据以上初始及后续发展岗位确定职业能力,根据职业能力确定核心课程。加强初始就业岗位核心技能的培养,比如网页设计和网络推广岗位的核心课程《电子商务网页设计与制作》和《网络营销》课程的课时量加大到 160 学时,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初始就业技能,同时也兼顾了学生的后续发展能力。两个方向的核心课程均以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设置,课程名称体现出工作过程的连续性。注重两个方向的相互支撑、相互依存关系,做到“强基础,精方向”;注重课程内容的融汇贯通,如《电子商务网站推广》课程与《网络营销》、《网络营销策划》课程的融通,《营销导向企业网站建设》与《电子商务网站规划》、《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课程的融通,使电子商务课程中的技术和商务不再相互割离,形成“以技术促商务、商务中融技术”的课程特色,使学生的专业特色更加鲜明,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如图 2 所示。在强化岗位核心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通过设置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职业发展、人文科技、创新创业素养等方面课程,形成以职业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养成教育系统,为学生的生存就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以职业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养成教育系统和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系统的有机统一,有效地保障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实现了学生综合职业素养与技能水平的全面提升。

第6篇:网课的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数学;网络学习空间;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1-0057-02

1 前言

数学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有些较难的数学过程,学生并不能很清晰地理解。而网络给现今学生的学习带来便利,网络能使抽象的数学具体化,网络教学的意义也是为了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利用网络完成自主学习,达到主动动脑的目的。这种学习方式强调数学观念的自主养成,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既切合当前的教育特点,本身又不断开发和创新。对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教学,笔者给出几点策略和方法。

2 网络空间学习,激发求知欲

有时教师的提问会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激疑才能激趣,教师的提问没有激起学生的疑惑感,提问也怕是浪费时间。因此,提问要合乎情理、引人思考。再者学生自己产生的疑问要比教师的提问更能引起学生重视,学习兴趣也会更浓烈。网络空间学习渗入教学课堂中去,通过简单的动画模式或者关卡模式,学生通过观看某一章节的内容,自己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学生学会思考方式,对课程掌握,教师也算达成教学目标,教学相对容易得多。

比如在教学元角分时,教师播放动画,讲述的是一只小企鹅去买文具,买了几支笔和几块橡皮,老板要10块两毛,小企鹅被难住了,但又不想求助老板,于是求助小朋友应该怎么给老板钱呢?这时学生内心产生不同的想法,有的说给老板102角钱,有的说给老板10个一块的再加2个一角钱,还有的说给老板11块钱让老板找零……视频继续播放,小企鹅想出来最便捷的方式,开心地买回文具。学生看得津津有味,教师通过运用网络技术使得学生主动投入学习中去,就充分认识了元角分。

3 网络空间学习,扩展知识面

计算机教学的使用能够给教学提供海量的信息资源,学生可以不局限于只从教师学习到课本知识,也能从网络中学习到课外知识,网络学习会全面剖析课本中遇到的难题,拓展新知识。网络资源的运用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学习,给学生带来不同体验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比如教学小学圆的周长时,给出圆周长的公式:圆周长=2πr。其中π的大小规定为3.14。很多学生不能理解这个公式的由来,π到底到多少位才算截止?为什么用π规定圆周率?这时网络正好是一个恰当的学习方式,教师指引学生运用网络技术查询学习中的难题,最好让学生每个人准备一个本子,记录学习中的问题以及通过网络查询得来的答案,大家可以共同学习和交流。

低年级学生对网络上的大部分知识缺乏学习主动性,而有些高年级的学生在网络学习中以学习为理由开小差。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和难点制作教学网站,使学生有方向地探索学习内容。在网站中可以设计:疑问模块,每节课学生把自己的疑问写在网站上,网站可以匿名写,但每个学生都有登录时长的记录,教师根据学生留有的疑问进行答疑;练习模块,学生可以对平常所学知识进行训练,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模拟模块,每到一个单元末,学生可以参加模拟试题,根据模拟试题的错误点进行查漏补缺,发现本单元学习的不足;课外模块,既包括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又包括对旧知识的拓展,帮助学生发现和探索新知识;最后一个则是意见模块,学生对教师所讲的课留下自己的意见、建议和心得体会,教师通过观看学生的建议改进教学方式,完善课堂质量。学生在每个模块中都有相应的收获,可以依照自己的计划选择性地进入模块,提升知识水平,挖掘自身长处。

教师建立网站,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也激起学生的探索求知欲望。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网上作业优化学习内容,把学习课本与运用网络相连接,有计划地完成任务,获得达成目标的成就感,增强进一步探索的求知欲。

4 网络空间学习,培养全面性

丰富的学习体验能够激发学习的求知欲。网站的信息量庞大,给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和听觉的满足。教师指定学生浏览的网站,通过观察学生的兴趣热门点来找出学生喜爱的教学视频和图片。比如学习路程类型的应用题,教师可以引入龟兔赛跑的小故事,同样的故事主角,但不同的是故事型。教师播放自己做好的视频:这次兔子发奋图强,要雪耻,约乌龟再次赛跑,决不能像上回那样骄

傲;一个环形跑道长400米,兔子每分钟跑55米,乌龟每分钟爬25米,两只动物同时、同地、同方向出发,问经过多长时间,两只动物首次相遇?兔子和乌龟跑完一圈下来,谁能赢得比赛?这个故事的原型本身就吸引着学生的目光,学生可以从视频中看到要想兔子和乌龟相遇,那必然是兔子已经领先乌龟一圈,便很轻松地得出答案。还有的学生通过网络中的说法,联想到要是兔子让乌龟先跑,结果是怎么样?这样一道题激起学生无限的想象和兴趣[1]。

学生使用网络学习,可以实现资源展示和资源共享。当学到几何体这一课时,不少学生不能清晰地知道一些复杂的几何呈像,导致学习过程中断。这个时候,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自己动手绘制数学模型,通过体会模型中的长宽高以及重心位置,更加确切地了解模型本身。不少学生不会画,可以通过观察网络中的图片来了解几何体,画得好的学生的作品也可以上传到教师的计算机中,分享给大家欣赏。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了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其他学生优秀作品上传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借鉴。

网络营造了一种轻松的教学氛围,学生不必拘泥于想象事物,而是可以通过网络发现和理解事物。学生依照自己的选择去搜索相应的数学知识点,更愿意投身到学习中去,并不会感到厌烦。这种学习方式提升了学习的效率,自觉学习要比被动学习更加高效。学生在学习货币的认识时,可以自己上网浏览各种货币的价值面额,悉心记录下来本节课教师要求掌握的内容,把自己看到的货币种类与同学交流分享,课堂也就不会显得严肃,学习氛围轻松,他们也会乐于学习[2]。

5 结语

网络资源学习利用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技能,如果教师过多地让学生使用计算机,只会耽误课堂正常课时,不利于教学开展。教师不能把传统教学方式完全摒弃,网络课堂应该注意使用时间,一来使用计算机时间太长,不利于学生视力健康,容易带来视觉疲劳;二来计算机的过度使用使学生无心听课,其结果适得其反。教师要为学生建立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监督学生不浏览有害身心健康的网站,积极引导学生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

网络课堂是灵活多变的,因此要根据课堂发生的不同状况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排除上课干扰因素,给学生创建一个智能课堂。网络平台学习要注意心得体会的交流,以便教师能够更好地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和网络运用的质量。

参考文献

第7篇:网课的心得体会范文

一、构建多元课程体系,成就学生精彩人生

学校严格按照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设置课程,制订了《开发区高级中学课程实施方案》,整体规划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满足了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的需要。关于选修课教学,学校经过充分调研,制订了《开发区高级中学选课指导方案》,根据方案编制了《开发区高级中学学生选课指导手册》,选修模块的开设满足了学生自主选择和获得学分的需求。另外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设了学校课程,配备了兼职教师,制订了严格的时间和组织保障措施,建立了完备的课程审议和评价制度,每学期都有考核评价和详细记录。

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打造坚强工作团队

1.注重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制订了《开发区高级中学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和《教师教研规定》,注重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每位教师设立成长档案,并开展“创建一所学习型学校”的活动。学校还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管理、教学创新理论,参与新课程改革培训,并在教师中开展了“五个一”自学工程。同时,开展师生读书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和业务素养。在每学期初,各个处室组根据本组实际,选学一本书,结合工作,谈认识、谈体会、谈应用。在学习的基础上,学校以“读书报告会”的形式让教师上台谈读书感悟。学校还将各种报刊中有关新课程的内容及时编辑整理成材料,供教师学习。“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得到很好的贯彻。

2.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实施名师工程,采取名师讲座、上示范课、与教师“结对子”等形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的榜样和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为了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学校坚持“以师带徒”和例会制度,定期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发展平台。

3.创新教师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

学校制订了《开发区高级中学教职工考核制度》,由德、能、勤、绩、廉五个板块构成,涵盖了教师工作的各个方面,为每位教职工的考核评分,作为年终学校师德考核、年度考核、评优树先、职称评定和聘任的重要依据。全面合理的评价方案,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彻底扭转了以单一的教学成绩来评价教师工作的局面,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和谐发展。

三、利用现代化设施,有效进行教学管理

经过几年的不断完善,学校在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管理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网络中心架设多台服务器,分别为学校网站、电子图书、教学观摩服务、室外监控服务、网上选课平台、Moodle网上教学平台、教育资源平台、网上阅卷系统等提供稳定、高速的网络环境。学校共有4个计算机教室和2个可容纳120多人的电子阅览室,同时也配备了数字或液晶投影仪、投影屏幕或交互式电子白板,室内可提供376个上机机位,为信息技术教学和学生网上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学校除了建有传统实验室以外,还为理、化、生三个学科各建设了一个数字化实验室,学生不仅可以做实验,还可以通过网络实验室软件系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大大提高了实验效果。每一个教室都安装了教学观摩系统,教师不进教室就可以实现实时直播听课,也可以浏览以前录制的网上课堂实录,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每个教室均配备了电视、微机、多媒体液晶投影仪、实物展台、课堂教学监控系统等先进的教学设施。学校的教学现代化设备已经达到了省级标准。

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网上教育教学。Moodle平台是一个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的网络课程管理平台,为学生提供信息化网上学习。教师通过Moodle平台可以开设网上课程,向学生提供网页化的教案、课件等学习资源,还可以创建各种教学活动,如学生上交的作业、网上小测验、书写学习心得、参与问题的讨论等。学校定期录制教育电视节目,分门别类地将电视节目到学校网站,供学生每天在规定的时间内点播,这样有效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教育博客,在学科教研、课题研究、课堂教学等多个层面展开深层次的探索实践。

四、依据教育本质要求,促进课程有效实施

1.实施有效课堂教学

教学效益的根本在于课堂,2008年我校开始实施“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充分体现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课堂原则。课堂上既有学生个体的主动探究、生生之间的合作,也有师生之间的合作;既有小组内的合作,也有全班范围内的合作;既体现了自主探究,又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理念。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以来,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气氛和谐,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2.重视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制订了《开发区高级中学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音体美等各种社团,引导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特长;制订了《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建立了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实施和评价制度,并认真实施,每学期学生都要写出研究性学习的小论文、小报告,学校组织评定,纳入基础素养评价当中。学校编制了《学生假期活动指导手册》,指导学生过好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从校内到校外处处体现素质教育的落实。

3.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

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聘请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建立德育基地等形式,构建以“共建、共管、共育”为主要形式的德育工作网络,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育人格局。积极开展“德育主题月”活动,以“诚信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等为主题,积极开展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德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集会、演讲比赛、观看影片、讲座、电视广播会、黑板报、宣传专栏等多种形式,对师生进行安全、禁毒、消防、防艾等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从而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和心理活动室,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4.让学生劳逸结合,健康成长

学生课业依照省课程实施标准执行。作业布置涵盖了所有学习领域,分层次布置,内容体现实践性、探究性原则。每周各科作业形式、作业量都上报级部审查存档,学校宏观监控;走读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8小时,住宿生早晨起床时间不早于6点30分,晚上作息时间不晚于22点,中午安排午休时间,保证了学生每天有9.5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学生每天集体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双休日和其他法定节假日不安排上课。

第8篇:网课的心得体会范文

上网课学习心得1

答案在第一节体育课上揭晓:老师竟然要求把各个动作的练习过程拍照上传!我大吃一惊,心中既不想将自己照片公之于众,又不愿违背老师的意愿,只得坐在原地静观其变。“一分钟……五分钟……十分钟……”转眼体育课即将过半,但发照片的同学只有寥寥数人,叫苦的消息反而占了大半,老师似乎知道我们心思似的,在要求后面补了一句:不上传按旷课处理。顿时,手机群里的各式无法拍照的理由被纷纷打住。

经过反复思量,我勉强决定上传照片,可我总不能自拍吧!拍摄工作自然而然地落到了外公外婆的身上。我走出房间,试探性地说明了情况,出乎意料,外公外婆十分爽快地答应了。他们还默契地进行了分工,外婆负责拍照,外公负责动作指导。我拖出瑜伽垫往地上一扔,换上运动鞋,把鞋带系了又拆,拆了又系,来回数遍,见外公外婆没有丝毫动摇,我只好开始。

经过了一天的网课,我早已身心俱疲,现在半路又杀出来体育课,简直雪上加霜。本想摆个姿势交差了事,谁知碰上了“较真”的外公和“认真”的外婆,任凭我百般说理,依然毫无效果,偏要让我掌握动作要领,不折不扣地完成规定动作。我拗不过外公,再加上外婆也在

一旁“帮腔”,我只得“举手投降”。才开始一分钟,耳边便传来了外公的声音“你这个姿势可不标准啊!”一边说一边抬起他的腿,“你看,要到这个高度,你一个小伙子不会连我都不如吧。”我听后满脸苦笑,看了看外公的标准动作,再看看我的动作,心中长叹一声,只能

嘛,多做几组也不是什么坏事。”于是外婆开始对着我转圈拍摄,又是更换角度又是调整光线,到最后我干脆一言不发,埋头连续做了三组动作,抬头一看挂钟,离下课只剩下五分钟了,我实在是没力气了,整个人趴在垫子上喘着粗气,满脸期待地看向外婆,“拍好……了吗”“好吧,就这样吧!”我长舒一口气“谢天谢地,总算结束了。”刚想拿过手机上传照片结束这一切,外婆却把手往后一缩,“别急,我来帮你编辑一下再发也不迟,那么多人瞧着当然要美化下图片!”我瞠目结舌,往瑜伽垫上一趴,任外婆摆布……不知道为什么,我感觉到一种运动后的惬意和交完作业的满足感!幸亏外公外婆一直陪伴在我身旁!

疫情肆虐,但家人的陪伴让我感到了不一样的温暖和满足,外公和外婆的执着何尝不是一种爱呢?

上网课学习心得2

清晨,睁开朦胧的睡眼。又是被某某老师的直播课吵醒的一天,注定又是忙碌而充实的一天。起床的第一件事也从洗刷迁移到了看手机,网课这个老朋友早就窝在手机了等我,简单的和同学们嘘寒问暖后,就去领取老师布置的任务了。

没错,现在疫情期间,我们不上课,上网课。

当我得知了这个消息时,心里乐开了花,跳起来能顶穿天花板,开心这两个打字大摇大摆的躺在我的脸上。喜悦,激动交杂在一起,更多的,则是对自己学习的期待,和扮猪吃老虎的憧憬。到今天为止,开始网课学习也差不多有了一个月了,这一个月以来,一边接受失败,一边期待成功的我也步步走到了今天。强韧的身上是伤痕累累,儒弱心里是五味杂陈。

开始时,抱着期待和憧憬的我,相信自己能做好一切,天真的开始了和网课的对话。和网课寒暄后,没认真几分钟的我就被游戏给拉走了,背叛了网课,不欢而去,像极了没有良心的氓,在两个女子之间周转。

接下来,完全被其他杂事勾走的我开始了沉沦,沉沦在网络世界的花天酒地中,彻底抛弃了网课。网上学习的范围广,运用的好效率可以倍儿好,但是和网课相除最重要的是自制力,持之以恒的梦想和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亲密无间。

沉沦过后,回心转意的我认识到自己并不能离开网课,她始终是我心头的一块肉,认识到她的重要性的时候。她却不肯回心转意,只留下孤独的我弥补着之前欠下的作业。

现在我们又重新重归于好,欠下的债已经还完,我也重新步入到生活的正规,在成绩和沉沦之间选择完毕的我,不甘落后,又重新拾起了扮猪吃老虎的决心。网课她让我认识到了别人的强大,备受打击的同时,被她调教出来的自制力也提醒着我,我也很棒。

接完老师的任务,注定又是忙碌的学习,不过没关系。

现在我想对网课说:

“你个磨人的小妖精,笑起来真好看!”

上网课学习心得3

今年春节,由于新冠病毒的影响,本来是2月10号开学,但疫情变得越来越严重,归校复课至今遥遥无期,学校为了帮助我们持续学习,防止假期滑坡,实行“停课不停学”的方法,开始了上网直播课。开学第一天,举行了一次不寻常的开学典礼。全校师生面对着屏幕里的五星红旗,唱起了国歌。我们在心中默默地为祖国加油,为武汉加油!

老师按课程表给我们进行网上授课,再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还能有上课学习的机会,要好好珍惜。每一节课,我们都认真地听讲、记笔记。完成老师每天布置的打卡作业。老师也很辛苦,每天不但在网上给我们批改作业,而且还要关心我们的健康,让我们每日坚持健康打卡。体育老师每天监督我们做好体育锻炼,增强我们的免疫力。陶行知说过:“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找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否则一切都是空的”

每天下午,老师还给我们直播防疫课程,教我们如何进行预防病毒感染。我们文化路第三小学长安校区的胡校长给我们制作宣传片《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告诉了我们武汉疫情前后的状况。疫情发生之前,武汉是一座繁华的城市,有灿烂的樱花、历史悠久的黄鹤楼、令人向往的武大校园美味的热干面。疫情发生之后,车水马龙的繁华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变成了空空当当、冷冷清清、安安静静。人们被病毒困在家中,从面对面的交流,变成了闪烁其词的视频交流。

面对疫情,人们在行动。一个个白衣战士,写下请战书,奔赴一线,与时间赛跑,和病魔较量。公安社区人员,从大年初一开始,就开始坚守岗位,24小时值班;外卖小哥、出租车司机,顶着被传染的风险,送食物送生活用品,接送早出晚归的医护人员;还有时刻传递信息的媒体人;做起网络直播的教师;奔赴火神山、雷神山的工作者们;还有外国华侨从国外搬运医疗物资,飞回中国,资助武汉。武汉疫情发生之后,钟南山、李兰娟院士,不顾高龄,前往一线。

每天从新闻中让我看到了这一幕幕:10天建成火神山医院,一支支医疗队伍不顾生命安危本赴疫区,剪掉一头秀发的医护人员,一位患渐冻症的院长亲自上阵指挥,为了和时间争分夺秒,穿着成人纸尿裤的医生,长时间带着口罩和头罩脸留下了一道道裂痕,24小时不间断的重复工作,累了困了,躺在座椅上就睡着了.....他们是现实中的英雄,是他们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因为有了他们,我们国家一会战胜疫情,

人类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通过这次的教训,我们要学会敬畏生命,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存。我作为一名小学生,在这次疫情中,无数的医生英雄在这次行动中,给我们不一样的教育意义,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责任与担当。祖国是我们坚强的后盾,只要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我们一定能战胜困难。

当前我要做到是,好好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每天做好时间规划,在家同样遵守上学时的作息,养成有规律的作息时间,自学预习、复习、巩固;利用好线上教育、提高自己,多读课外书,加强体育锻炼。

上网课学习心得4

在上网课的日子里,我的大部分时间都归于电脑前,我每天流连其中。一个个专题学过来,生怕漏掉些许的精华,写评论努力做到客观而实在。我按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规定的作业和评论数,参与在线研讨,下面和大家交流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很享受上网课带给我的幸福。在日复一日的细琐工作中,还有机会坐下来聆听他人的教诲,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还能彼此间真诚交流学习心得,共同分享教学资源,进而重新审视自己从事的教学行为,这就是工作的幸福。

其次多交流才能常进步。肖伯纳说,“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朋友之间相互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但我觉得我们很可能不单单因为交流有了两种思想,我们非常有可能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多种思想。在研修中把自己的心得,研修日志记录下来,让别人读,他人有了自己的收获;我给别人评论,回复或者参与班级研讨和在线研讨,每一次交流都是学习和进步,交流让我们收获更多的思想,也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第三、重实践和反思。我总以为做一个优秀的一线教师只要上好课,教好学生就可以了。现在我才明白,没有深厚的积淀,何来“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每一期每一模块的学习要反复地听,并记录要点,结合我校现在开展的“小组互助式”高效课堂的研究课题,不断进行实践和反思。

通过学习让我知道:一个真正的语文老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能以启发性的语言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能以充满激情的声音去引领学生踏上热爱母语的快乐旅程。一个真正的语文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学到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借助语文这个百科之母去打开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把自身的潜能发挥出来,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做一个有文化有品位的人。

上网课学习心得5

“铃铃铃……”早晨八点,伴随着闹铃声,我被惊的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哈……”我心不甘情不愿地打着哈欠关掉闹钟,半眯着眼,趿拉着拖鞋去洗漱。唉,如果不是要上网课,我有必要起的这么早吗……我咬牙忿忿的想。

没错,这是这段时间以来,每天早上都会发生的“起床拉锯战”。因为新冠病毒横行,全国上下人心惶惶,人们都不能出门见面,而我们这些学生,自然也是不能到学校这个人流聚集地上课。但是,学校的假岂是这么容易就能让我们“占便宜”的?所以学校又想了另外一个能让我们停课不停学的方式——在家上网课。

第9篇:网课的心得体会范文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翻转课堂”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首先,它是一个个性化教学的有益实践模式,能促进教师教学技能发展,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其次,“翻转课堂”能体现“混合式学习”的优势,有助于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然而,“翻转课堂”模式在我国的发展还存在一些瓶颈。第一,它需要网络化环境的支撑。我国城乡差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限制了“翻转课堂”模式的开展。第二,大量优秀网络教学资源有待开发和研制,这对当代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三,教师教学理念需更新,由过去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的自主性。第四,学生自主学习环节缺乏教师监督,自制力得到挑战。第五,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有待评价。

二、对策研究

(一)网络学习空间与“翻转课堂”模式相结合

互联时代的到来为“翻转课堂”模式的真正运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微课、慕课的兴起为“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学生学习提供了优秀的网络教学资源,尤其是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渐渐成为教学视频中的新宠。目前,承载网络教学资源的载体主要有QQ群、网络学习空间、微信公共平台等几种形式的平台。其中,网络学习空间是教育部“十二五”规划中的建设好“三通两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会成为微课教学的重要依托。但综观国内研究领域,其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学生自主学习部分的自制力评价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估等两个方面的研究甚少,缺乏一套对学生自主学习自制力评估标准和一套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二)学生自主学习自制力评估

学生自主学习部分是学生利用网络设备进行在线学习的时段,在这一阶段,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自制力评估水平的因素应该从学生访问网络教学平台的几个参数指标来分析:第一,视频(包括是否学习、花费时间和兴趣度等三个指标);第二,在线测试(包括是否完成、准确率和花费时间三个指标);第三,心得体会(包括已完成和字数两个指标);第四,是否与教师交流(一个指标);第五,访问此网站时间长短指标。以问卷法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1.你喜欢在线学习的方式吗?

A.喜欢   B.不喜欢  C.无所谓

2.你会主动访问网络学习空间吗?

A.会   B.不会

3.每次花多少时间访问网络学习空间进行“课前自主学习”?

A.不到10分钟     B.10-20分钟;

C.20分钟-30分钟  D.30分钟以上

4.每次在线学习时,你会想看点别的网络信息吗?

A.会   B.不会

5.你觉得网络教学空间中的“心得体会”模块好用吗?

A.喜欢   B.不喜欢

6.你觉得网络教学空间中的“与老师交流”模块好用吗?

A.喜欢   B.不喜欢

学生自主学习自制力评估标准是衡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前自主学习环节中的网络教学空间部分教学设计是否合理的最重要的指标。通过对学生自制力评估,教师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网络教学空间部分教学设计内容、教法等,为提高课程学习效率奠定更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