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蓝墨云班课在网页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蓝墨云班课在网页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网络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中流砥柱。蓝墨云班课为网络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提供了较好的平台。蓝墨云班课将传统教学模式和在线教学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即时互动。

关键词:蓝墨云班课;网页设计课程;教学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网络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中流砥柱。蓝墨云班课为网络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提供了较好的平台。蓝墨云班课将传统教学模式和在线教学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即时互动。通过云班课,老师或者助教可以给学生点评作业和奖励经验值,同学们之间可以互评,从而找到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习兴趣。在网页设计课堂上运用云班课教学,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一、云班课在网页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三个步骤来进行的,首先是“课前任务的布置”,然后是“课堂任务的解答及完成”,最后是“课后知识的应用及拓展”。

(一)课前任务的布置

网页设计课程主要都是按照项目化来讲授的,课前教师根据每个项目内容,将学习的素材、相关视频及制作的PPT上传至蓝墨云班课班课里,并由教师或助教消息提醒同学们观看视频及PPT完成课前的预习任务。同时,开设“讨论答疑”、“头脑风暴”等活动区,老师及时查看学生提出的疑问并给以解答,实现课外预习时间的互动、交流。

(二)课堂任务的解答及完成

课堂任务的解答及完成一般按照“查—问—析—做—评”的步骤完成。“查”是对同学们课前是否查看资源、完成任务情况的汇总及通报一些未完成预习任务的学生,并对完成情况好的学生予以经验值的奖励,以便未完成任务的学生反思自身的情况;“问”是通过思维结构图、蓝墨云班课“摇一摇”提问等形式对学生课前学习情况进行把握,讲解重点、难点,引导同学们理清知识要点;“析”是通过对同学们在“答疑、讨论”活动区及“问”的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疑点、难点进行讲解,答疑解惑;“做”则根据每个项目内容的不同设置不同的班课活动,如“第1章网页制作的基本知识”以了解、熟悉为目标,采用个人测试的方式;“第2章利用表格来布局网页”以理解、掌握、总结为目的,采用小组分组、互帮互助的形式,给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由每个小组制作不同类型的网页来进行展示;并组内互评,分组互评,师生评价等。“第3章、第4章网页中元素的应用”的内容以掌握、应用为主,设置了小组讨论展示、个人测试、头脑风暴等多种活动;“评”即教师讲评、学生自评、互评,评说学生的测验或展示情况。

(三)课后知识的应用及拓展

课后,教师会根据每个项目布置不同的任务,如项目作业/小组任务、讨论/答疑、投票/问卷、头脑风暴、测验等等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在手机蓝黑云APP或电脑蓝墨云网络环境下完成作业并提供在线分享,教师根据提交的作业网上进行点评,答疑解惑,实现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网络辅助等教学活动。与此同时,在云班课还实现了考勤、作业批改、测验等等网页设计教学的多个环节。云班课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也可以通过点赞、转送“心意、卡片、豆包”等小游戏对教师的课堂设计进行点评,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活跃课堂气氛。

二、云班课在网页设计课程教学实践的感受

(一)节约时间

教师可以通过手势签到实现短时间内迅速签到,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蓝墨云班课中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签到模式,在一定情况下有利于督促学生。

(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班课活动

课前教师把后面要学习的内容发到云班课,通过小组任务、头脑风暴、讨论、测试等功能调动学习积极性,逐渐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在课堂中使用奖励机制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奖励在心理方面是对自身的一种肯定。蓝墨会将答疑、获得点赞数明确的展现出来,起到了有效的激励作用。云班课可以设置学生为助教,协助教师管理和维护班课,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增加学习效果的即时反馈,在云班课里设置随机提问,举手和抢答等机制,可以有效地保证学生听课认真程度,教师直接在班课上评价云班课课后作业,缩短作业收发、批改时间。云班课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学生依赖手机、迷恋网络的心理特征,系统操作功能简单易学,容易激发学生利用手机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三、总结

云班课在网页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是当今信息化技术的一个发展趋势,这种模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又能激发任课教师的工作激情,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利用云班课分享网页设计专业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如蓝墨云、微课等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虽然不能代替教育的本身,但可以推动教育的改进和创新,移动智慧教育和教学大数据服务成为主流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邬贺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机遇与挑战[J].中国发展观察,2016(4):11-13.

[2]陈晓男.关于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6):54-55.

[3]何克抗.从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4):10-15.

[4]何克抗.从Blending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4(4):22-26.

作者:田卫红单位:潇湘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