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身边的科普小知识范文

身边的科普小知识精选(九篇)

身边的科普小知识

第1篇:身边的科普小知识范文

2016年6月24日下午,我们来到了长沙市开福区望麓园小学,和这里的科普活动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活动。特别的是,这次的交流活动并没有在校内进行,而是放在了与学校一墙之隔的水风井社区。

望麓园小学历史悠久,但身在老城区也让学校面临着校区面积狭小的困境。面对不利因素,学校选择与邻近的水风井社区合作,将科普活动搬进了社区建立的“同心科普体验馆”。这种学校与社区联动的新型模式吸引了我们,也促使我们将这里作为“校园科技节”活动的起点。

活动开始后,我们首先为学校和社区捐赠了近两年的《科学启蒙》杂志,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了科普活动的心得与体会,并向学校与社区授予“科学启蒙杂志社校园科普活动示范基地”的铭牌。在活动中,我们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题为“科学在身边”的科普讲座。讲座从科学界的最高荣誉诺贝尔奖开始,讲述了身边诸如手机、电脑甚至矿泉水瓶等许多事物都与诺贝尔奖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让同学们认识到,科学其实离我们很近,这些身边的科学都需要自己不断地去探索和发现。

望麓园小学的科技辅导老师杨辉说,这次的沟通交流提高了同学们的科普认知度,也希望同学们能继续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收获快乐与知识。水风井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建立科普体验馆的目的,就是为了希望守护每个孩子的科学梦想。随后,大家一起来到“同心科普体验馆”,同学们手动体验科普微型模型,玩得不亦乐乎。

科普活动在校园

除了与社区进行联动,望麓园小学也充分利用校园场地,在教室、操场等校内场所进行科技节活动,学校每年还会组织同学们参加各种科普竞赛活动。这些可以亲身参与的活动激发了同学们的科普热情,也提高了大家的动手能力。

老师的话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们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科技活动教程,如小小设计师――建筑模型拼装、车模拼装竞速,奇思妙想家――废物利用巧制作、电脑绘画,以及机器人编程和科普主题阅读等。这些科技活动课程让孩子们的求知欲和聪明才智都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动手动脑激发了他们空间想象和发明创造的潜力,使他们思维更敏捷,观察更深刻,也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另外,通过科技活动,孩子们更加自信,在自制力、耐力、毅力、承受挫折和失败的勇气等心理素质上也有了显著提升,并且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孩子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科技辅导老师杨辉

学生作品

无敌胃镜

长沙市开福区望麓园小学 肖杰富

我发明了一个无敌胃镜,只要放到肚皮上感应一下,就可以知道我们的胃现在是什么状态。简单一点的用法是,它可以直观地看到我们胃里有多少食物,我们可以根据胃里食物的多少制订饮食计划,避免吃得过多,长成大胖子。复杂一点的用法是,用我的超级无敌胃镜来分析我们的身体哪些营养过剩,哪些营养缺少。根据它的反馈,我们可以吃得更健康,拥有棒棒的身体。听完我的介绍,你想不想拥有呢?此款胃镜老少皆宜,不仅可以自己用,还可以送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用,快来找我预定吧!

梦遇科学家

长沙市开福区望麓园小学 程思杰

我做了个梦,梦里我遇见了三位科学家。

第一位科学家有一头微微卷曲的棕色短发,上唇留着一小撮胡子,看上去十分普通。

“宇宙是无限的,地球并不是宇宙中心,教廷那帮人弄错了!”他看着天空幽幽地说。

这是赫赫有名的布鲁诺啊!我一不小心问了一个不该问的问题:“布鲁诺先生,请问您在罗马鲜花广场被烧死的时候,有没有害怕或者后悔呢?”

布鲁诺淡定地说:“为追求真理而死,又怎会害怕和后悔呢。”

我想,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进取之心和不畏艰险的勇气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第二位科学有着一头标志性的卷发,我一看就知道他是大名鼎鼎的艾萨克・牛顿。

“牛顿先生,那个关于您被苹果砸的故事是真的吗?”我迫不及待地问道。

牛顿微笑着说:“小朋友,那个故事是不是真的并不重要,科学研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有了一些成就。”

我猜牛顿的意思是: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乍现的灵感或许很重要,但日常的知识积累更重要。

第三位科学家顶着一头苍白的短发,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看上去很是欣慰。

“我是邓稼先,这位小同学是不是想问我为什么放弃了美国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到了自己的祖国?”老先生还没等我发问,就自己说道。

我立刻说:“对啊,对啊!那时的中国科研条件比起美国也差了很多,听说您费了好大劲才得以回国。”

第2篇:身边的科普小知识范文

   科普书物读后感    作为一名小学生,平时多阅读一些科普书对于我们的思维成长是很有帮助的。今天,我就看了一本科普读物《学生探索百科全书》。

   《学生探索百科全书》是一本很厚的书,其中包含了三大内容:自然探索、科学研究、历史回顾。我们知道人类是生活在自然界的,而自然界是很神秘多彩的,其中蕴含着很多深奥的道理。人类目前的科学进步仅仅只是解开了大自然奥秘的冰山一角,因此人类必须不断探索自然,从自然当中了解奥秘,才能增进人类的智慧。

   其次《学生探索百科全书》还告诉我们应该科学研究,其中也举例了很多科学实验的步骤,并且阐明科学实验是验证理论的最好方式。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实验也是检验科学理论的唯一途径。

   再有就历史回顾了,《学生探索百科全书》向读者指明了人类就是应该不断回顾历史,从历史当中吸取经验教训,如此人类才能向前发展。

   总的来说,我们小学生平时应该多抽出时间来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增进我们的学识,促成我们的发展。

   科普书物读后感

   今天,妈妈从图书馆借来了一本吸引我眼球的书,叫:十万个为什么,科普书读后感。

   我迫不及待得抢了过来,津津有味得看了起来,妈妈笑了,说:“我问你一个题目,回答不出来就不许看哦!”“好!”我胸有成竹得说,“好!提问,植物会睡觉吗?”“啊?你这不是耍我嘛,植物怎么可能会睡觉?”我疑惑得问到,“你手中的书可以为你解答哦!”妈妈笑着说,我立刻翻到目录,哈!找到了!植物是会睡觉的!

   我用崇拜的目光看向我手中的科普书:十万个为什么。

   这本书真是我的好帮手!里面的内容充满了神奇,比如吃了沙丁鱼会长寿,吸血鱼的触盘可以粘在其它生物上吸取它的食物——血,在海洋,动物为了生存而互相残杀,在这本书上你可以探索奥秘,刨根问底,再苛刻的问题它都能帮你解决,在这本书中把自然界的种种奥秘都能解开,我爱这本书,它为我解答难题,帮我解开一切奥秘,因为有了它,我的知识便更广阔,人人都称我为“小博士”,我心里甜滋滋的,这可都是科普书:十万个为什么的功劳啊!

   读了这本书,我变聪明了;读了这本书,我变“小博士”了;读了这本书,我被别人称赞,啊!这本科普书:十万个为什么——是我的传家秘方!

   科普书物读后感

   小时候,我总喜欢问爸爸妈妈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为什么太阳东边升西边落;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月亮为什么有时圆圆的'像玉盘,有时弯弯的像镰刀;有时为什么艳阳高照,有时为什么烟雨绵绵 面对我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爸爸妈妈也无法回答,我的好奇心总是得不到满足。而现在,每当我好奇的时候,我不再问爸爸妈妈,而是去找我的第二个老师,那就是 《十万个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帮我解决了许许多多的难题。它将我带入神秘的科学世界,在这大神秘的科学世界里,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也解开了我在生活中不少的迷团。

   太阳东边升西边落,分白天和黑夜,是因为地球围绕太阳转的同时地球本身也在自转,当我们面对太阳的时候就是白天,背对太阳的时候就是黑夜。地球在自转的时候是从西向东转,所以我们看到太阳东边升起西边落。

   以前,我以为:太阳比星星大许多,可看了<<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我大吃一惊,星星离我们实在是太遥远了,其实它们都像巨大的太阳,有的直径比太阳大几百倍,几千倍。它们的发光本领也很强,千倍万倍于太阳的有很多。我们所看到的太阳光那么亮是因为它离我们近,我们只能看到一点亮光是因为它们离我们远,如织女星,就距地球一亿四千七百五十八兆八百四十八万亿公里,那么看不清星星离我们就更远了。

   从《十万个为什么》里,我知道了吃饭不能挑食,因为小朋友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各种营养,每一种食物并不是什么营养都有,有的这种比较多些,有的那种比较多些,有的缺这种营养,有的缺那种营养,只有不挑食,才能增强体质。

   《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什么许许多多的道理,它是一位无声的老师,给我们无穷的知识,让我们知道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书中一个个新奇的知识,让你感到大千世界的五彩缤纷和自然界的千变万化。

   科普书物读后感

   在暑假里,我读了二本厚厚的《科学王国里的故事》,上面有许多精彩的故事。

第3篇:身边的科普小知识范文

 崇阳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樊裔苗

一、活动意义

科学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如今科技产品已经是每个家庭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科学技术的应用已经覆盖了社会所有领域。让孩子们熟悉和了解身边的科技知识,这对于从小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孩子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引导他们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习惯,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二、活动目标

1、感受科技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帮助小学生们理解身边科学原理,树立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动手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学会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三、活动对象

小学3—6年级学生。

四、活动准备(活动地点及教具、材料准备)

1、准备好活动教室(科技制作室),并检查室内插板及线路安全。

2、教师整理好本次科普活动内容、安排和要求等相关工作。

3、电脑、VJC编程软件、能力风暴机器人、AS-ET702智能式搭建工程套件箱。

五、活动时间

90—120分钟

六、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教师导入科技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科技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多姿多彩。并让同学们小组讨论分析:我们身边都又哪些科技。通过总结孩子们的发言,慢慢引入洗衣机使得妈妈们劳累的洗衣工作变得简单,电梯使得于人们上下楼更轻松,自动取款机大大缓解了银行职员的工作压力等等,让孩子充分认识到科技给身边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好处。

2、向学生们展示洗衣机、电梯、取款机、自动门等模型,并介绍所用到的AS-ET702智能式搭建工程套件箱和传感器配件。

3、VJC编程软件理论知识讲解,让孩子们熟悉操作,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流程图编程。                          

实践活动:

1、以小组的方式向同学们发放AS-ET702智能式搭建工程套件箱,并向各个小组布置任务,要求各小组根据展示的模型仔细观察,利用套件箱里的零部件搭建出洗衣机、电梯、自动门、取款机等。(每个小组搭建一个实物模型,不提供制作图纸)

2、在制作的过程中让孩子们了解齿轮的传动知识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搭建完成后,让各小组成员检查各自所搭建出来的模型是否有问题,如:齿轮尺寸是否刚刚好、电机有没有被卡住等,并思考它们工作方式,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各自初始的编程设计。

4、编程设计方案分析:初步完成设计方案后,学生们在小组内进行各设计方案讨论,认真分析设计中的不足,并在运行程序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灯泡不亮、传感器没反应等等)

5、教师根据学生程序的可行性提出意见、建议,为学生提供修改的参考。指导遵循的原则是:点到即止,要让学生积极思考、相互交流,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又培养小组合作的精神。 

 七、作品的展示、总结及分享 

 (作品图)

1、了解了这些设备的基本原理,加深了对事物的认知,在实践制作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无穷的乐趣。

2、各组分享在制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解决的?

3、分享当小组成员间有制作思路上的分歧时,是如何协调的?

4、对于各小组的作品,小组成员们在制作上或功能上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第4篇:身边的科普小知识范文

整合资源 打造社区科普立体组织网络

科普工作重点在基层,昆明市科协积极打造社区科普的立体网络,由大到小,纵向层层递推,从市到区,从区到街道,从街道到社区,从社区到辖区公共单位,科协组织正在一级级地往下渗透,以期更靠近基层民众,更好地为百姓开展科普服务。

五华区华山街道翠湖社区位于昆明市中心,地理环境特殊,社区公共户单位资源丰富。社区因地制宜,由科协牵头,在辖区的公共户单位成立科协组织,充分利用公共单位资源,每月定期轮流“坐庄”开展科普活动,形成社区+公共单位+翠湖周边,“1+2+3”的模式,打造了“翠湖周边科普文化圈”,提升了和谐社区建设的内在品质。

官渡区吴井街道为健全科普组织网络,实现科普工作的长效推进,成立了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为组长的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书记负责对全街道科普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并组织驻区医院、学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人才及有一技之长的居民在社区成立科普协会,为社区百姓提供科普服务。目前,该街道已成立十一个社区科普协会,共有600余名科普志愿者,逐渐形成了以街道科协为龙头、以社区为主体、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科普网络组织体系。2011年8月,吴井街道与昆明市动物研究所合作,在11个社区中开展“濒临灭绝动物的大型图片展”,图片吸引了大量群众观看,收到了良好的科普宣传效果。

建设阵地 创新共享社区大科普环境

社区科普工作有序、长效开展,重要的是有载体、有阵地。固定的场所才能使零散的科普服务汇集整合,从而改变流动、“游击式”的宣传方式,形成规模,保证宣传实效。科普宣传站、科普宣传栏是社区科普宣传的主要阵地。目前,昆明已基本实现“站、栏、员”的全覆盖,为社区科普活动的开展夯实了

基础。

五华区篆塘居委会新北小区是1985年为解决旧城改造居民户的搬迁问题而建盖的老小区,然而走进这个社区,破旧的房屋并没有冲淡这里浓厚的爱科学、学科学的氛围。“篆塘科普社区”几个鲜红的大字,醒目地向人们昭示了这个社区建设的特色;15块不锈钢架的科普橱窗沿伸道路尽头,给居民提供了学习科学知识的阵地;科普活动站门口,“篆塘社区科普茶苑”和“篆塘社区科普公民学校”两块牌子告诉我们,这里的居民休闲、娱乐也不离科学。

五华区科协还与华山街道翠湖社区合作,整合社区科普资源,投资10万元构建社区科普工作硬件体系,如:电脑、科普宣传栏、科普活动室、科普图书室等。聘请社区内学有专长的科技人员作为科普宣传员,建立科普宣传员、科普家庭、科普志愿者等多位一体的科普宣传队伍,开展了一系列设计合理、富有趣味的科普活动。

盘龙区桃园广场休闲走廊建设的长150米、拥有73个宣传展板的科普宣传长廊美观大方,为广大市民提供了大量的科普知识,深受中老年朋友的欢迎。石井社区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将社区办公室外墙变为科普宣传栏,按时更新,为居民提供节能减排、养生健康的科普小知识。

除常规的科普宣传站、科普宣传栏,许多社区创新思路,开辟了拥有社区特色的科普宣传阵地。桃源社区的袖珍科普馆就是结合社区青少年众多的人群特点而特地建设的,该馆全天免费开放,馆内拥有23件科技含量高、互动性强的科普展品,每天都有专门的科普志愿者讲解,让孩子们不出社区就能边学边玩,了解最新的科学技术。

石井社区为了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多的科普服务,积极与辖区内的公共单位联系,利用公共单位现有的科普资源,组织居民前往参观,辖区供电局的“节能减排展览室”就成了社区的科普新阵地,丰富了社区科普资源。

翠湖社区在社区广场开设了一个科普谜语角,谜语角每月更换一期,内容丰富多样,每天都有许多居民聚在谜语角猜谜学知识。铁路新村社区道路两旁新种植了大量树种,但树名却鲜为人知,街道积极与区科协协商,为树“亮牌署名”,树的“身份证”上标注了树名、科属、生态习性、产地分布等信息,科普从细节着手,从居民的身边做起,虽是科普小事,却饱受群众

好评。

强化意识 完善社区科普工作机制

对于社区而言,仅在科技活动周、科普活动日以及“三下乡”活动期间开展科普宣传,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的科普文化需求,但社区资源有限,怎样才能实现科普工作的常态化呢?一项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开展,唯有制度先行,在昆明五华、官渡、盘龙、西山四个主城区内,大部分社区都逐步完善了多项与科普工作相关的管理制度,如社区科普岗位目标责任制、科技人才管理制度、社区科普板报、橱窗管理制度、科普协会工作职责等,以制度管事、管人,使社区的科普工作有章可循,迈入制度化建设进程。

有了硬性制度为基础,还需进一步强化社区工作人员的科普意识。社区工作分口不分家,社区的科普专干,并非专干科普,只有让科普渗透到社区工作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社区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来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在盘龙金实社区、五华翠湖社区、官渡石井社区、西山永昌社区等地,科学普及的想法就时时挂在社区工作人员心头。在社区办公室大厅,长期摆放科普小册子,随时随地为居民宣传科普知识。利用春节、敬老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文艺活动的同时,将科普知识融入文艺表演,并在活动期间穿插知识问答,让群众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记住更多的小知识。

贴近民意 增强社区科普活动吸引力

社区科普与居民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着社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决定着社区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水平,但系统、严肃地科学知识教育却未必能吸引居民的眼球,社区科普活动的内容必须找准切入点,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需,才能受到群众的欢迎。随着昆明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大面积改造,原来的乡村转型成为社区,失地的农民转型成了城市新居民,在这些新建的“村转居”社区中,失地农民身无所长,难以适应城市生活。为了让这部分“新市民”尽快适应角色转换,融入城市社区,社区组织开展了大量的科普活动,发挥了积极作用。

盘龙宝云社区就是一个典型的“村转居”社区,社区积极组织科学技能培训,今年内已开展了五期共350人的培训,第六期也正在积极的筹备中。培训内容经过市场调研和群众考察,结合民意开设“水电、物管、育婴、园艺”等课程,同时穿插政策法规、面试礼仪等知识,培训纪律严格,并进行专业的结业考试,以期真正提高农民素质,解决“新市民”的再就业难题。

在吴井街道,针对因旧城改造获得大量补偿款而无所事事闲居在家的妇女较多的现实情况,街道积极与昆明锦蝶文化传播公司洽谈合作办科普、文化系列讲坛。同时,2011年3月,创造性地组织了吴井街道第一届“妇女手工作品大赛”,广大妇女群众踊跃报名、积极参与,在颁奖会和展览期间,穿插生活小科普知识交流,利用时机再次点燃她们热爱生活、科学生活的热情。

科普家庭演讲赛、科普摄影比赛、科普电教片、科普知识竞赛、科普兴趣小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积极推动着社区居民参与到学科学、爱科学的行列中,营造了浓厚的社区科普氛围。

示范先行 试点带动完善社区科普架构

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城市创新能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目前,全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27%,而昆明仅为2.95 %,新昆明的建设需要科普来提升公民素质,社区科普工作任重而道远。

2011年末,昆明市科协由主席带队,深入基层社区开展了认真地调研,形成了《昆明市社区科普工作调研报告》以及《昆明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科普工作的意见》,目前《意见》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中,随后将上报昆明市委、市政府。

第5篇:身边的科普小知识范文

一、领导重视,加大投入,营造良好的科普宣教氛围。

经过多年来的科普宣传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在街道上下已蔚然成风,成为大家的共识。为了加强科普宣教工作的力度,提高宣传教育的效果,进一步推进科普宣教的广度和深度。街道专门成立了由分管领导全面负责,科室科长主要负责的科普宣教工作领导小组,经常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布置落实科普宣教工作,定期召集各社工站分管科普工作的干部研讨科普宣教的新思路、新方法,形成一套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奖励制度,大大提高了科普宣教工作的实效。

科普宣教工作是一项投入大,产出小(几乎没有产出)的工作,但其直接影响到街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质量。本着一切从居民出发的思想,一年来,街道在经费十分紧缺的情况下仍挤出有限的财力加强科普宣教工作的设施建设,一是建成高标准、有示范性的“科普居委”,目前街道科普居委已达到全覆盖,科普居委不间断的举行各类科普活动,大大增加了科普普及教育面。如在暑假期间组织学生进行青少年暑期科普制作,开办了心理碰碰车,青少年如何制定学习目标等科普讲座,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居民真正从自身开始学科学,讲科学;二是新开放两间社区学校教室,一个配有42部电脑的社区信息苑,一个多媒体教室。为进一步有效的做好科普教育工作,年内,我们利用这些优良的硬件设施,举行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并开办了各类辅导班。如信息苑在暑期举行了绿色网上行活动,通过边讲课边实践的方式让居民接触网络并利用网络增大自己的科学知识面;三是改造了社区图书馆总馆,扩大了图书馆面积,为社区各图书馆补充更新科普类图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街道各馆藏有科普类图书xx余册,占到全部书籍的二分之一多。四是新增一个市民健身点,一个市民运动场,方便居民就近科学健身就近活动,为居民的体育健身活动提供了便利。

二、抓好科普干部和科普志愿者的业务培训

科普工作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与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密不可分,科普内容涉猎范围广,内容丰富复杂,而我们的科普干部和科普志愿者不可能样样精通,抓好这支队伍的建设,落实培训工作,直接关系到街道科技教育质量。因此街道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和科协的老师作科普知识讲座,对街道科普干部和科普志愿者开展系列科普讲座,这些讲座有效地提高了科普干部和科普志愿者的科普知识水平和科普辅导能力。这些科普干部和科普志愿者在街道内广泛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在培养居民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方面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积极探索,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科普宣教工作贵在坚持,一年来通过街道,社区,学校多方联动的方式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为广大居民喜闻乐见的科普宣教工作

1、文体活动

“全民健身、重在参与”。我们充分利用小区内各类文化资源,先后举办了篮球比赛,全民健身操舞比赛“在欢乐中参与,在比赛中提高”这是居民们的共同心声。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赢得了居民群众的普遍好评。

目前,在我社区内活跃着“夕阳美秧歌队、广播操健身队、乐小组、门球小队”等完全由社区居民自发自愿组成的文体队伍,这些健康向上、有益有趣的各类文体活动均包含了科学健身的道理,同时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现在,经过街道投资、精心改造后的社区各类服务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太空漫步机、平衡梯、单杠、健身扭腰机等大众体育设施让各族居民朋友们不出家门口就能随时地进行健身娱乐;社区图书馆、社区体质检测站站等不断完善的社区配套服务站更是让居民的生活变得极为便利。

2、读书活动

xx年年是社区大力开展“科普知识进社区”的一年,“科技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是我们开展社区科普工作的主题内容。街道举办了“《要做就做最好的》读书交流活动”“《青少年保护条例》”知识答题活动,消防知识等活动。在参与中,居民们深深感受到:“读书让我更快乐”。

3、服务居民,开展各类健康教育讲座

在今年8月上旬,街道专门邀请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为青少年举行心理碰碰车活动,通过活动,教会青少年如何科学的缓解各类矛盾与压力。在学生开学之前,我们又举办了“青少年如何制定学习奋斗目标”的科普讲座,让学生充分了解自身的学习目标,以一个积极的心态去参与学习。与此同时,我社区结合社区群众的不同需求,举办了“中老年人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养生知识讲座”和“计生知识讲座”等,为普及健康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营造宣传氛围开展科普活动科普宣传

做好科普宣传资料的发放工作,每月按时发放社区科普报、科普杂志,以及上级部门下发的有关科普材料。在今年全国科普日期间,街道举行了广泛的科普宣传活动并专题搞了一次科普板报评比,各居委热情参与。街道经常组织居民开展体质测量活动,充分发动社区居民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革除陋习,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居民科普意识。5.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增大信息接收面

为了更好地做好社区科普工作,街道本着“立足社区、突出特色”这一服务宗旨,开放了社区信息苑。我们将市民学校、老年大学、家长学校、人口学校和青少年辅导站等相关教育培训知识有机地融合起来,逐步形成社区居民教育网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居民们通过信息苑的网络,学习养生保健、生活百科、计算机等知识。居民们高兴地说,“在社区这所大学里,我们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感谢社区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幸福。”

6、争优创先活动

为了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我们在社区大力开展“科普知识进楼栋”活动,“科普板报评比”活动。通过此类“倡导科学生活、创建文明社区”活动,使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社区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信科学的热情普遍高涨,社区科学氛围浓厚,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基本形成,现在街道治安良好、无一起民族分裂、非法宗教和重大封建迷信活动的发生。目前,我街道正积极申请创建区级科普街道。代表着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科普活动,让各族居民充分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美好,为使我们的明天更美好,让科普之光永远照耀我们生活的社区。

四、存在的不足

今年的科普工作通过科普人员的积极努力,科普成果以基本显现,但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我们深刻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在目前**下岗人员,外来人员多的情况下,如何更深入的加强这一类群体的科学普及是我们科普工作的创新所在,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的去探索更好的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

五、2012年大致工作思路

为实现***“一三五”变样工程,科普工作应与街道各项工作发展相一致,以创建学习型、健康型、科学型社区作为载体,实现好社区全体成员五方面素质教育,重点突出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继续深化创建工作,在科普居委全覆盖的基础上,继续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巩固科普街道创建标准并以此为准绳,不断完善科普教育成果。

第6篇:身边的科普小知识范文

请看,我们的活动主题是“我们身边的科学”,活动口号是“爱科学是我们的责任,学科学是我们的义务,用科学是我们的理想”。

请小主持人高洁和凡“闪亮登场”――

活动一:介绍自己喜欢的科普书籍

听,我们班的席锐说:“我最喜欢的书是《植物王国总动员》。瞧,捕蝇草和茅膏菜能把昆虫消化掉!”

杨鑫说:“我喜欢的书是《我们身边的科学》。我从书中知道了气象是指发生在天空的风、云、雨、雪、霜、虹、晕、闪电、打雷等一切大气的物理现象。”

高洁说:“我最喜欢的书是《十万个为什么》。我从这里知道植物有自己的语言,植物学家利用一种高灵敏度的传声器收听到植物的根发出的声音,并将其音频(pín)高低、声音大小记录下来。”

杨帆说:“我喜欢的书是《宇宙奥秘之天文地理》。五亿年前到三亿年前,地球的大陆沿赤道方向排列,使涨潮产生的摩擦力增大,因而地球自转减慢。研究表明,现在一昼(zhòu)夜比原来延长了0.0014秒,照这样下去,若干世纪后,一天就会超过二十四小时了。”

张泽龙说:“我最喜欢的科普书是《宇宙奥秘探索》。我从这本书里知道了太空垃圾是人类在进行航天活动时遗弃在太空的各种物体和碎片,而且科学家们预测,太空垃圾将会导致碰撞事件发生。”

余丽娜说:“我最喜欢的科普读物是《儿童十万个为什么》。我从中知道了海洋生物不仅是指海洋里的各种小动物,还包括海洋植物、微生物及病毒等,而且海洋生物富含易于消化的蛋白质和氨(ān)基酸。”

活动二:奇妙的科学知识分享

凡的分享:星球之间为什么会相安无事?

太阳系里的行星在太阳引力的作用下,都按自己的轨(uǐ)道运行,它们并不会离开自己的轨道,所以彼此不会相撞。太阳系以外的星球相互之间的距离就更远了,所以,它们就更不可能互相碰撞了。

冯亮的分享:乒乓球有哪些健身作用?

乒乓球的运动速度很快,从对方击球开始,到决定自己的接球位置、击球手法、角度等,一切都要在一瞬间完成。因此,打乒乓球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也能使运动员的视觉器官得到很好锻炼,变得眼明手快。

桑璇的分享:为什么把化石称为“特殊文字”?

原来,古代动、植物死亡后被埋在泥沙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壳(qiào)的变迁,动、植物尸体会随着泥沙的沉积逐渐被埋在地球深处,骨骼、贝壳等也随着泥沙的沉积逐渐变得像岩石一样坚硬。化石形成后,不管地球上发生怎样的变化,它也不会改变。因此,我们把化石称为记录地球历史的“特殊文字”。

葛小燕的分享:为什么在无光条件下,植物不能变绿?

因为光照是形成叶绿素的主要条件,如果没有叶绿素,植物也就不能呈现出绿色来。所以,在无光的条件下,植物不能变绿。

活动结束啦,可是同学们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看,我们的班主任翟老师和辅导员梁老师正在与我们交流读书心得呢!

第7篇:身边的科普小知识范文

台湾:持续四十年之久的科普热潮

科普书在台湾,最早的一波热潮,是在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顺利将人送上月球后开始的。当年的台湾,大学理工科很多考生的第一志愿是物理系,许多人抢着投身科学研究。

1970年,《科学月刊》创刊,以“让科学说中文”为号召,掀起一波订阅热潮。只可惜因为月刊主事者后来涉入政治活动,被当时的台湾当局强行以政治力量介入阻止《科学月刊》订阅,使得订户数大减。《科学月刊》销量下降,第一波科普热潮衰退。

1983年,有出版人引介翻译日文版的《牛顿杂志》出刊,以“开启图解科学新页”为招徕,带动了台湾第二波的科普热潮。《牛顿杂志》的创举在于使用彩色印刷,提供大量的彩色图片作为文章辅佐。不过,由于日文版本身后继无力,《牛顿杂志》又无力自制内容,经营上出现疲弱,第二波科普热也没能顺利展开,旋即落幕。

前两波科普出版潮皆以杂志为主,另外还有一些零星的科普出版品点缀,像是面向学生与儿童,以《十万个为什么》为题的科普出版品,不少出版社都曾推出过自己的版本。不过,前两波的科普热潮所种下的种子,总算在1990年代开花结果。1991年,天下文化出版公司推出Science Culture丛书,投入科普书籍的出版,才掀起了台湾第三波科普出版热潮,从此科普书在台湾落地生根。

天下文化的科普丛书,对于推动台湾的科普出版品的确贡献卓越,特别是物理学家费曼的《别闹了,费曼先生》一书出版后,热卖数十万册,更一举将科普书从小众领域的利基型出版拉升为主流大众出版阅读。记得1990年代中期我在大学读书时,便阅读了大量由天下文化出版的科普丛书,认识了碎形理论、蝴蝶效应等科学知识,获益良多。

持续长销,稳定成长的大陆科普书市场

若撇开科普杂志不谈,两岸出版人有志于科普书出版的时间点似乎差不多。台湾是在1991年由天下文化有系统地投入欧美科普经典出版品的翻译引介工作,大陆则是在1992年,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以“第一推动”丛书,推出了包括《时间简史》、《细胞生命的礼赞》、《可怕的对称》、《上帝与新物理学》、《原子中的幽灵》五种图书后,掀起大陆的科普阅读热潮。光是霍金的《时间简史》与《时间简史续篇》就再版高达21次,其它丛书出版品也不断再版。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副教授田松曾说过:“‘第一推动’丛书在中国科普传统出版低潮时,领一时风气之先,率先引进了国外优秀科普读物,无论是对于科学的理解、作者的视野和视角,还是写作的手法,都为中国科普和科学传播理论提供了巨大的启示。‘第一推动’丛书开宗明义,强调了对科学精神的宏扬,而不仅仅只限于对科学知识的传播……它大大地参与了中国文化的形成,影响了一大批中国人对于科学的理解。”

就像天下文化推出的“科学人文”丛书从此带动了台湾的科普出版热潮,各家出版社纷纷推出自己的科普丛书系列一样,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推出“第一推动”丛书后,也影响了大陆出版人纷纷投身科普丛书的出版,包括“科学大师佳作系列”、“支点丛书”、“三思文库”、“哲人石丛书”、“剑桥文丛”、“科学人文”、“科学与人译丛”、“人与自然”等等,形成一股科普出版热潮。

科普书籍类型:花样繁多

一、从传统的科普经典到生活实用的趣味科普

综观两岸的科普出版品发展趋势,不难发现,1990年代早期一开始引介欧美的科普丛书时,多以科普书的经典为首要选择,仍属传统的、狭义的科学知识普及丛书,只是把大学课堂上的科学知识以文字书籍的方式出版,仍是以科学知识的传授为主,只是将传授对象由专门科系的学生转为全体社会。此类图书的设计概念在于,相信读者只要读了这些书,就好像来到大学修习相关课程,能够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类似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的功能,让不懂科学知识的人可以透过课程了解科学之美)。最多就是大量使用图片、图解或说故事的方法,降低科学知识的困难度,使其变得较为浅显易懂。

虽然这些书已经肩负起了科学普及的功能,但对于科学基础知识不若西方国家厚实的两岸社会来说,其实还是略显菁英化。在国外可能是科普书经典,在两岸当时来看可能已经是科学丛书的水平,完全没有科学知识背景的普罗大众恐怕不易懂。

或许两岸的出版人也发现了此一问题所在,后来坊间出现了不少真的是简单好懂且有趣又充满应用性的科普丛书。我以为最值得一提的是远流出版社翻译的日本柳田理科雄教授的《空想科学读本》系列。柳田的《空想科学读本》从日本畅销漫画中与科学知识有关的部分切入,讲解漫画里的虚构若要透过真实科学原理在真实世界落实,会是什么模样?像是《科学小飞侠》的三号珍珍、《假面骑士强人》的瓢虫女、《人造人类机械者01》的金刚玛丽……她们如此甘冒裙底春光外泄的巨大风险,难道穿迷你裙战斗真的比较有利吗?

此类科普书改变讲故事的方法,从读者身边会碰到的事例切入,带出科学知识原理的探讨,后来逐渐发展成一门出版次领域,在台湾占有稳定的地位,像是《肚皮脂肪要多厚才能够挡子弹》(远流)、《企鹅脚为什么不结冰?》(远流)、《煮一杯水需要多少时间》)(时报)、《艾西莫夫的科普教室(上中下)》(猫头鹰)……近来大陆出版人似乎也发现此一从生活实用切入的科普书的优点,纷纷开始出版,例如《乔乔的物理花园》(科学)、《厨室探险》(商务)等。

总的来说,科普书从单纯出版引介科学殿堂级知识的传统科普经典,演变到以读者日常生活周遭的事物切入介绍科学原理,科学知识的引介日渐考虑到如何引起读者的兴趣以及实用性,也有越来越轻薄短小的趋势。

二、第三种文化的探索

由科学家亲自带领读者,以某一科学主题的知识与科学文化的演变流传,深入探讨科学的演变,科学与社会的交互影响,深思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对社会提出反省与提醒。像是台湾的《我们是火星人?》(天下文化)、《第三种猩猩》(时报),以及大陆的《裸猿》三部曲(复旦大学)、《外星人防御计划》(新星)、《人类六万年》(安徽人民)等。

三、科学(知识)史

这一类的科普书,不一定由科学界的专家执笔,也可能是专门作家或报刊杂志的科学版记者负责,以引介某一科学知识的流变为主题,以及像《费马大定理》(广西师大)、《疯狂实验史》(三联书店)、《雷达英雄传》(天下文化)、《计算机生命天演论》(时报)这类探讨科学界难解之谜题流变发展史的作品。

四、科学与X

第四类是台湾科幻与科普书重要推手叶李华先生所说的“科学与X”,像是科学与文学,迸出了科幻小说,如艾西莫夫的小说;或者以科学手法破解谜团的推理小说,如东野圭吾的汤川学系列、Colin Bruce所写的《爱因斯坦的诡辩》与《数字的陷阱》(时报)这样令人着迷的精彩文类。

除了这四种主要的类型之外,现在的科普书籍也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形式与花样。科学家传记,像是张文亮教授的《科学大师的恋爱与求学理念》系列,是介绍法拉第、门德尔等科学家生平的传记。或者由科学家自己跳出来写的科学自传,像是畅销热卖数十万册的诺贝尔奖得主理查德·费曼所著的《别闹了,费曼先生》、《你管别人怎么想》(天下文化);科学知识与漫画的结合,如《思潮与大师经典漫画》系列(立绪),《漫画佛洛伊德》、《漫画荣格》(先智);图解单一主题知识的百科式科普书,如《新世纪太空百科全书》(猫头鹰)、《DK儿童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科学与环保、全球暖化、食品安全等公共议题的结合,更是近年来科普出版的热门领域,像是《美味的诈欺》(八旗)、《欺骗的种子》(脸谱)、《吃的真相》(清华大学)等等,每个月在新书市场中,都可以见到此类书籍的身影。

科普书的热潮,在相当程度上是由社会环境的需求所催生的。熟悉科学知识的人,以各种不同的文体,撰写推广科学知识或应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作品。例如:当食品安全出现问题时,结合食品安全与科学知识的科普出版品就会问世;当地球生态环境出现问题时,探讨环境保育的科普出版品就应运而生。出版反映社会需求,在“科学与X”类型的科普出版品中,更是明显可见的趋势。

第8篇:身边的科普小知识范文

关键词 科普 听众心理 节目

对策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科普天天谈》节目,是一档听众反应较好,社会影响较大的节目,这档节目每周播出5套,每套30分钟,环绕着“宣传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的节目宗旨,把“生命科学”、“网络世界”、“前沿科学”等方面的节目内容,生动、形象地串联在一起,通过节目主持人和专家学者之间的娓娓交谈,赢得了众多的新老观众。

一个传统的电声广播媒体,在异常激烈的媒体竞争格局中,能够笑傲群雄。它的成功之点就在于抓住了听众的心。

一、新时期科普听众收听心理多元化

当今时代,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的影响和作用愈益深刻。从历史发展来看,人们对科学的认识由静态到动态,进而深入到内在机制、方法规则、历史渊源和精神动力等更深的层次。在新世纪,人们对科学知识的追求更显得急切和紧迫。他们越来越希望增进对科学的了解,这也体现出人们在谋求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还有满足精神生活需求的心理动机。

著名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历程可以分为三层:上层为意识,中层为前意识,底层为潜意识。从这些科学概念出发,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心理是自然的产物,同时也是社会的产物,人类世界的一切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社会实践、社会环境都会对人发生影响,反映到人的头脑,成为人产生和形成个体心理、社会心理的客观条件。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爆炸的时代里,科技日新月异,新技术、新观念不断地取代旧技术、旧观念。同样,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又是一个社会转型期时代,它意味着社会系统内在结构的变迁,意味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结构等各方面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在这一社会发展的特殊时期,必然引起人们社会心理的急剧变化。当转型期竞争机制被引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在给人们以机会充分展示自己潜能的同时,也会给人们带来挫折和失败,人们不得不消耗相当大的心理能量来加以应对。另外,随着经济体制、人事制度、住房及教育制度等方面改革的推进,个体所独立负担的责任越来越多,风险猛增。于是,身处工作、创业第一线的人,无论是事业的成功者或是失败者都不得不终生学习,从经济、便捷的电声媒体,特别是科普广播中及时的吸取知识就是他们的首选之一。

在当前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里,既有主流意识形态对他们的传统教育,又存在着与其前辈不同的思想和信念。他们对科普知识的求知心理在某种程度上更强烈于他们的父辈,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提供的数据表明,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我国“青年人对科技的兴趣”一项,已从世界第20位上升到第12位。上海市科协对上海公众的科学素养进行近10年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公众的科学素养在1993、1995、1997、1999年的达标率,依次为2.6%、3.3%、3.5%和4.3%”。加之手机、MP3等现代收听工具的普及,使他们在课余之际与科普广播更有了广泛的接触。

上海60岁以上老年人。截至2008年年底已达到300.5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1.6%,已经率先进入到老龄社会。人到老年,不但生理方面发生改变,心理上也产生相应变化,会表现出特有的心理特征。改革开放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地提高了他们晚年生活的质量,使他们对科普知识的追求程度有了更大的提高,鉴于老年人生理的特点(比如有的行动不便等),心理特点(有的养成收听思维不变的固定习惯)等等,他们更倾向于收听科普广播。

以上种种的社会心理就构成了当前我国科普广播听众收听心理多元化的局面。科普专家许先明说。我国“科普广播节目的听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复杂、更加广泛和更加活跃”。因此,对新时期科普广播听众的心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梳理,以此来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节目配置,避免科普宣传的盲目性,满足广大听众的收听需要,这是办好科普节目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和前提之一。

二、新时期科普听众收听类型多样化

在了解了人们的心理直接决定他们的行为后,那么满足受众的心理需要,就成为我们编播工作的一个主要因素。在媒体激烈竞争和受众日益觉醒的今天,受众对媒体的选择与否已成为制约媒体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我们曾经采取发卷征问的方式,数次对上海部分老、中、青听众进行收听心理的随机调查。通过认真的梳理和分析,了解到当今的科普广播听众大致有以下六种类型,这六种类型有的是细化专属的,有的是相互交叉的,有的则是反映在同一个人的身上,而它们的形成无一不是由各自的心理所造成。

1 以养生保健为主的“中老年型”听众。这些中老年听众,是目前上海科普广播的主要听众,他们人数最多,对科普广播的情结最深,改革开放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地提高了他们晚年生活的质量,使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欲更大。当然,除此以外,他们还广泛地收听其他类别的科普知识。

2 以求知、拓展为主的“知识型”听众。上海是我国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中国科学院、国家各部委在上海的科研机构和上海地方的科研机构总数达到一千多个,在全国仅次于北京。上海有一支庞大的科研技术队伍,各类专业人才超过100万,在全国居第二位。他们为上海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有利条件和坚实的人才基础。除此以外,上海还有成千上万的高级白领和管理人员,在这些社会精英中,有不少人也是我们科普节目的听众。他们的知识层面虽然很高,但是,为了适应当前的挑战和竞争的心理需求,也急需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从交叉学科中,从边缘科学中,获取新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含量,更具有复合型,使自己的竞争动力更具有创新性。这些高端收听人群的形成,也是上海科普广播的亮点之一。

3 以学而致用为主的“实用型”听众。从表面上看,他们是一个功利性很强的收听群,但是,在其表象下面实际上孕育着一种求学,求知,求上的知识蜕变,他们是科普节目最忠实的听众群之一。通过问卷我们知道,这一收听群中的大多数人在社会转型期中获得的成绩并不大,他们中不少人还是事业的失败者,因此,他们的价值观念和心理结构等各方面都受到了猛烈的冲击。然而,这些人并不愿意自甘失败,而想通过各种学习,走出人生阶段性的迷津。

4 以丰富业余知识为主的“学生型”听众。这些年来,有不少青少年学生也成了科普广播新的收听人群,这

些莘莘学子,收听科普广播的目的是在繁忙的学业之余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扩大自己的知识眼界,这对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正确树立科学发展观有很大的益处。然而,在这个收听群中,他们的选择性和倾向性较大,往往会迷于某一方面的科普知识,并由此派生出不少小小的收听团体。如男孩子比较倾向于兵器、航天等知识,而女孩子则倾向于身边科学和对于健身美体的科普知识的追求,这应该与他们青春期不同的心理有关。

5 以农民工为主的“就业型”听众。这些农民工听众收听科普广播的心理目的就是希望从科普广播中学点技能去就业、去谋生。在上海打工的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工中,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就业技能相当缺乏,他们是弱势群体,而从广播中学习知识、学习技能就成了他们摆脱困境最主要的方法和手段之一。因此,他们收听科普广播时对技能性的知识和信息极为追求和期盼,参与节目的互动性也很强,常常会主动来电来信,对科普节目播出的内容提出要求,以满足自己的收听心理的需要。

6 以扩大视野为主的“兴趣型”听众。这些听众随意性很强,他们往往满足于了解科学的最新发展,他们对科普广播的内容并没有领域专业的选择。只是先闻为快,扩大自己的知识智库,来满足求知、求新的心理欲望。遗憾的是这一收听群经常游离于广播的各个节目之间,因此,他们收听的稳定性比较差。

三、创新、调整节目内容以适应听众不同心理的需求

心理学和科普广播都涉及到严肃的科学知识,采编者在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听众心理、编排节目内容时,必须要弄清楚一些基本常识。比如,社会心理最关心的是个体所处的环境,它特别重视个体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在相同的情况下,由于每个人内在心理因素不同,会发生不同的反响,而个性的倾向性,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多重性,都会对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发生深刻的影响。又比如,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科学发展观,应以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只有深刻地弄清楚并且掌握这些基本常识后,采编者在编播科普节目时才不会陷入到“盲从”和“无用功”的迷津之中。

我们通过对以上六种类型收听群的分析和梳理,就会发现各个收听群对科普内容的需求并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对此,我们将原有的科普栏目和内容进行整合与创新,并与上述六种类型的收听人群逐一进行反复配对,用广播界盛行的“窄播”方式,力求最大程度上满足他们的收听需求。

1 满足“知识型”听众求真、求异的收听心理需求

“知识型”听众之所以求知拓展的欲望十分强烈,这和他们所处的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些听众有些本身就是某领域、某部门的专家和领导。在竞争激烈、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他们为了避免落后,有着强烈的再学习的欲望,他们中不乏有人通过收听科普广播,领悟到创新的灵感,学习到新的知识,使自己在挑战和竞争之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对待这一类听众,我们除了每周推出《前沿科学》专栏外,还不定期的安排《院士讲座》,邀请我国科学界的顶级专家权威讲解科学研究的最新发展。如:沈允钢院士:《光合作用、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汤钊猷院士:《21世纪人类能够控制癌症》等。这些节目极为权威、系统地介绍了科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满足了他们日益增长的,求真、求异的收听心理需求。

2 满足“实用型”和“就业型”的听众学以致用的收听心理需求

对“实用型”和“就业型”的听众,我们力求满足他们学以致用的心理,开设了《身边科学》专栏,根据他们提供的需求信息,系统地介绍“数码电器知识”、“园林植物栽培技艺”、“家政中的科学常识”以及“小企业管理科学知识”等,用这些身边的科学滋润他们的求欲感。此举获得了这一听众群的好评,他们来信来电称赞上海电台科普节目为他们的再就业、再创业开设了一座“空中的大学堂”。

3 满足“学生型”听众丰富课余生活,扩大知识眼界的收听心理需求

针对这一听众群,我们推出新版《生命科学》、《网络世界》和《创新园地》等专栏,其节目内容几乎涉及到20世纪人类社会科技发展的所有领域,比如,对DNA双螺旋结构的研发而开创的生命科学研究的新局面;比如,阿波罗飞船(包括中国的神舟飞船)的上天,揭开了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新篇章:又比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迎来了数字地球的新时代等等。与此同时,我们还将这些专栏常态化,把它们的时段做到相对固定,以营造成比较好的收听条件,在满足青少年听众需求心理的同时,来培养他们的收听习惯。

第9篇:身边的科普小知识范文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在科学方面的素养。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科技节工作计划》,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科技节工作计划1

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普及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全面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普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我校今年的科技工作的口号是:“人人参与科技活动,在参与中增长科技知识,以科技知识引导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整体思路:

1、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和学校科技教育规划的制定,积极推进科技类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的建设。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普及教育,面向全体,积极推进科普活动的创新;广泛发动,形成合力,提高本校科技教育的效率。

2、加强领导,健全学校科技教育工作机制;依托课堂,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探索课堂教学与科普教育一体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走出去、请进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身边的、生活中的科学。在实践中了解并掌握更多的科技知识,领略科技前沿的风景。

3、充分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创建自己的品牌教师,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科技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能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科技教育的实践。 具体工作:

1、开展全校性的科技普活动,结合市、县的科技比赛和大规模的科普活动,采用紧密型的管理方式,由校和班级两个层面展开。

2、搞好校内宣传活动。结合社会热点印发科普资料对学生进行科普宣传;班主任利用午会课、班队会、“快乐的十分钟”等时间让学生以自主比赛、有奖问答等形式掌握和巩固科技知识;搞好日常卫生、科技知识的教育,要求每班在专门开设一个科普栏目;与周边社区和社会科普单位相联系,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

3、积极参加科技比赛。对于学校本来的重点项目、强项,小制作、建筑模型、航模等项目要巩固好。同时,适当选择一些其它项目进行发展、壮大。建立校内科技兴趣小组。科技小组要做到五个“定”,即定指导、定记录、定内容、定时间、定地点。

4、建章立制、创造条件、营造良好氛围,定期召开科技工作会议,布置、协调相关事宜。为科技指导教师创造条件,积极支持并保障落实他们参加各类学习活动的时间。进一步加大投入,保证活动经费及活动必须设备的到位。在现有的奖励机制上,进一步加大对那些工作卓有成效,成绩显著的科技指导老师的奖励力度。对重点项目指导老师的课时费用将再提高一档。对在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奖的老师予以重奖。

5、用科教新理念、新思想在办学层面指导特色的建设,推动科技办学特色朝内涵、优质方向发展。注重校园科学文化的积淀,注重校本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注重科技教育的基地建设,努力营造校园科技文化氛围。科技教育基地的建设要以点带面,推动全校的科技教育工作。结合探究性活动,开展一次科普小作文比赛,并给予必要的奖励;鼓励学生的小发明、小创造,要求各班学生把自己的小作品、小制作上交学校,学期结束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开展一次学生作品的展览会。

6、建立科技教育激励机制。科技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教师工作的考核内容,教师科技教育的实绩作为业务考核、职称评聘的依据之一,形成“搞与不搞不一样,搞好与搞不好不一样”的评价体制,奖励优秀的科技辅导教师与爱好科技活动的学生;尤其要努力提高科技辅导教师的待遇,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辅导水平,参加区、市级自治区比赛,为学校争光。重视对科技教育的投入,保证必要的活动经费,不断购置更新科技器材,推动学校科技教育不断向前发展;加强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理论研究,培养一支乐于奉献的科技辅导员队伍。学校每学期有计划地安排科技辅导教师参加区活动中心的教研、培训等活动,以提高他们科技教育的专业能力。

7、依托社区优势,建立校、家、社会三位一体的科技教育网络,建立一支有校外科技工作者组成的热心于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兼职辅导员队伍,引导学生结合社会实践、自愿者活动等积极参与社区科普宣传活动。本学年,我们将组织学生进入社区,进行一次以“爱护我们周边的生活环境”为主题的为社区打扫卫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体会生态环境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科普工作的推广与深入,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备因素,更是学校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认真周密的计划是成功的良好开端。我们将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努力将新学期的科技工作提升一个台阶。总体策略和目标:

1、认真学习、深刻认识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宏观背景和导向。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国家《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正确定位科技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2、积极参加具有突击性和长期性特点的重大活动。

3、提高科技组教师的业务素质,加强科研工作,探索“特色创建”和“运作模式”。

科技室管理员:金鸽

红城镇徐家磨小学小学

小学科技节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学生科技教育力度,努力在学生中宣传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引导广大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科学发展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从学校实际出发,本着坚持学校科技特色教育,并有所突破的原则,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设计开展科学普及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实践中成长,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热爱科学、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二、现状分析

1、我校于2020年5月当选松江区科技特色学校,今年9月份开始筹备2020—2020年度松江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评选。

2、学校领导对科技教育的重要性达成共识,十分支持科技活动的开展,并积极帮助科技组规划未来发展。

3、随着科技经费投入的增加,有关科技教育所必需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不断地完善和改进。

4、科技活动本身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活动基础扎实,内容丰富,参与面广泛。

5、学校周边社会资源充沛,容易形成科技教育的合力。松江新城区地域优势、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家长的素质优势是学校科技教育的宝贵财富。

6、科学教师队伍力量相对薄弱,目前专职教师4人,兼职教师12名,其他教师的科技辅导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7、学生科学素养有待关注和提高,他们缺乏持久、连续地完成科学活动,刻苦、深入、持久、争先的品质不够。

三、主要工作

1、常规科普教育工作:

(1) 结合大队部工作完善班级科技园地(植物角、科技园)的建立工作。

(2) 校园科技成果展示栏的更新及布置工作(宣传栏、黑板报等)。

(3) 抓好科技教师参加培训的学习。

(4) 结合学科特点,深入挖掘教材中科学教育的素材。开展好探究、自然、劳技、计算机等各学科的科学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态度、品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5) 通过为班级、为教师提供、订阅一批有参考价值的书籍和报刊。帮助全体师生丰富信息及有关理论。

(6) 开展校级科技之星评选,表彰在科技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

(7) 选拔科技能力出色的学生进入科技社团,为各级科技竞赛储备人才。

(8) 开展第五届校园科技节。

2、特色科普重点工作:

(1) 继续将环境保护教育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相关主题的科普系列活动。

(2) 以松江区科技创新大赛为学校科技活动的抓手,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使科技活动成为学生一展身手的舞台。

(3) 组建校级科技社团,积极组织,认真训练,根据学校具体情况,有计划的选择合适的项目开展竞赛活动,不断提高获奖的数量与层次。

(4) 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科技活动,使100%学生都能参与普及型兴趣活动。

(5) 规范科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科学教育室场、设备,认真开展好各项科学实验。

(6) 尝试开展“家庭实验室”项目,让学生把部分实验带回家,以家庭为单位,家长与孩子互动参与的形式完成学校中无法实践的实验项目。

小学科技节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若干意见》和“科教兴国”战略目标为指针,认真落实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从而有力地促进科技的普及,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改革,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新世纪人才,在全校师生中形成“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

二、工作任务:

1、继续做好学校科技普及工作。科技教育不单是在科技活动中讲授知识,它是与各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因此,要求各任课老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特别是自然、科技、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积极利用课本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科技活动,使科普工作紧贴于学科教学。

2、着力重视科技环境创设。今年学校要把校园建成科技文化园。要通过合理利用开发校园空间,让学生走进校门,就强烈地感受到知识的熏陶。

3、认真组织科技活动。积极利用“科技创新周”,组织学生开展各项科技比赛,并认真落实今年上级组织的各项省市级科技比赛。

三、具体工作:

㈠强化领导,健全机构,充分认识科技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由教学校长李校长亲自分管科技教育,成立以科学组、科技辅导老师等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订详实的科技活动系列活动方案,每班都配一名理科教师作为科技辅导员,认真组织日常的科技活动,同时依托学科,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在课堂上增加科技含量,强化科技实践能力,尤其是数学、物理、化学、科学、计算机、科技活动、劳技、综合实践活动等课中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层层落实,定期检查,评比与奖励,在全校形成浓厚的科技氛围。

㈡创设环境,建立共识,浓厚科技教育氛围。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为此学校要把校园环境建设、创设科技教育氛围作为一种重要的科技教育手段摆上重要位置。

1、加强校园建成。把校园建设成花园。绿树成荫、果实飘香、花草植被、郁郁葱葱,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且有利于学生认识自然中的各种花卉草木及其科目属性,增长自然知识意识。

2、重视校园科技文化建设。针对孩子们存在的不同心理障碍,在校园内布置科技橱窗和科技走廊,各班布置科技角,设立“科普园地”栏目,校广播台开设“科技广角”专栏;定期举办科技讲座,聘请校内外有经验的老师,讲授创造思维和方法,用科学知识分析身边的自然现象。

3、认真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和校本课程。

4、开放学校的活动馆式。今年,学校将在原有实验室、劳技室等基础上专门筹建科学馆,为学生科技活动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为更自主地引导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中来,学校在星期四开放图书馆、多媒体机房、科技馆等科技教育设施,同时充分发挥学校的实验室、劳技室,用足、用好这些设施及设备。

㈢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样的科技教育活动。

四、主要工作安排:

二月份:制定科技教育活动计划。

三月份:各科技兴趣小组开班。

四、五月份:组织学生参加市青少年科普知识既创意动手做竞赛。

六月份:武昌区首届中小学科技活动大赛既汉字录入竞赛。

九月份:检查假期科技创新方案设计,选出好的作品,进行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