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花艺的评价范文

对花艺的评价精选(九篇)

对花艺的评价

第1篇:对花艺的评价范文

关键词:青花瓷纹饰;欣赏教学;教学方式

青花瓷纹饰这种传统艺术,以其强大的艺术内涵和生动的历史底蕴,越来越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和欣赏,成为人类共同的艺术“晚餐”。这样的艺术“大餐”如何让现在中学生接受喜爱并传承下去,就要通过赏析去实现。因此,在欣赏青花瓷纹饰这类的传统艺术,教学过程中就要采用一些具体的欣赏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欣赏、感受青花瓷纹饰的能力。具体欣赏方法如下:

一、现场欣赏法

现场欣赏就是组织学生到现场实地进行艺术欣赏的一种教学形式。包括参观书画展览、观看视频和电影;欣赏文物、雕塑、绘画等。例如:《中国瓷器———青花瓷》这一课,是让学生了解瓷器种类及纹饰特点,能够从造型及纹饰的角度欣赏青花瓷作品。在上这课时,学生很容易对青花瓷产生一种距离感,不容易去欣赏。这时可以拿一些生活中的青花瓷小物件,拉近距离感,让学生直观欣赏、感受青花瓷纹饰,从而产生对青花瓷纹饰的兴趣。

二、分析欣赏法

分析性欣赏就是从形式、配色、构图、主题等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探索作品中的元素,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如欣赏青花瓷纹饰,颜色独特,以蓝白为主,给人朴素清新、庄重典雅之感;年代久远,纹饰丰富美观,如缠枝纹、云龙纹、故事纹等;造型独特,风格多变。但这些定性的分析必须后于学生的评价,教学应当首先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因为对形式因素的分析不是对形式的直觉,而分析是将形式分解后逐一定格,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感性的直觉也同样需要理性的分析,两者缺一不可。我们要求学生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道其所以然。尽管对形式的分析会使欣赏失去了愉悦性,但对提高形式的直觉水平是非常重要的。让整个教学从一个引导感知分析(史、概念、形式因素)再到感知的循环过程。

三、情景欣赏法

模拟情景是让学生参与到情景中来,体验生活中欣赏的客体变化,逐步领会审美客体“美”的价值和内在特征。再如《中国瓷器———青花瓷》这一课,通过模拟“鉴宝”场景,用学生比较熟悉的青花瓷进行赏析鉴宝,在赏析时引领学生关注青花瓷造型及纹饰,在实践中侧重从审美的角度去体味和评价。对青花瓷作品的赏析、理解与作品产生的年代背景、文环境、造型纹饰的特点及审美风格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尽量使学生感悟到一件青花瓷的丰富内涵。拉近青花瓷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关系,把美融入到生活情趣中,增加艺术亲近感,激发、培养、训练学生的综合赏析的意识与能力。

四、学生探索评价欣赏法

教师有意识地设下悬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感受、分析、交流等过程来解决问题并达到欣赏作品的目的。例如《中国瓷器———青花瓷》这一课,按历史发展顺序讲解青花瓷纹饰的发展历程,采用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观赏各个时期的青花瓷纹饰。让学生通过问题分析作品、解释作品、进行价值判断,这个环节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形式讨论分析作品,再用掌上美术馆的形式,让学生把分析好的作品剪裁下来,贴在纸上并注上小组分析、解释的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再汇集成册,形成班级的掌上美术馆,全班传阅交流从而探索评价。在整个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把个人意见灌输给学生,不要让学生接受美术评论家或是美术教师对作品的评价,而是让学生感受作品,自己阅读作品,亲自对作品做出评价,这才是美术欣赏课中进行探索性学习的关键。

第2篇:对花艺的评价范文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插花艺术》;应用;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20;G6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7-0332-02

《插花艺术》是高等教育中园林、园艺、环境艺术、城市规划等相关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程,是植物学、花卉学、设计初步、植物造景等课程的后续开设课程,此时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审美素养。《插花艺术》课程教学中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项目教学法在插花艺术课程中的运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点,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课程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想象力,能掌握插花的基本技能和造型原理,掌握各类材料的修剪与造型技巧,并且对市场有一定了解。学完该课程,学生进入相关行业工作,能做到应对市场制作出产品,或者为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

1 插花艺术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插花艺术》课程教学分为2个部分,理论教学和实训,实训通常安排在课程后期。这样的教学安排存在以下问题:插花是一门有生命力的、非常强调动手的课程,因此前期过多的理论教学显得生硬和枯燥,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前期的理论教学和演示与后期学生实训运用脱节,学生只是重复模仿,缺乏创新;学生不了解市场,课程讲授介绍大量花材、配件及工具,但实际上由于季节和地域限制,市场上的花材和配件都是有限的,造成学生设计很理想却无法适应市场进行产品制作;设计时学生往往不能把握实际尺寸,实训时教师准备的材料常跟学生预想的不一样;实训时间短,学生针对插花的动手时间往往就在几天内,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花材的艺术性如花材的风韵、姿态表现、光线角度等需要学生在大自然中亲近、了解,因此亲手触摸和长时间观察体会是非常必要的,而这些很难在仅仅几天的后期课程实训中做到。以上情况说明,《插花艺术》课程中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 项目教学法的基本情况

项目教学也称为“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有的也称作“任务驱动教学法”。该方法可充分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点,强调学习过程的实践,旨在让学生融入到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积极、有目标地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自主进行知识构建与技巧训练。项目教学法体现个性化和层次化的人才培养理念,提倡和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能按个性走上主动发展的道路[1]。

在《插花艺术》的课程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是要求学生通过市场调查,设定一个项目目标,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通过资料收集、理论学习、小组讨论、教师指导等方式,最后能依靠一定的理论知识制作出适合市场定位的作品,并且能对所有开销完成账目核算,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产品的市场检验。项目结束后,学生能对各组作品和组内成员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的各项能力做出评价,以此锻炼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解决传统教学中的一系列问题。

3 具体教学过程

3.1 确定项目任务

插花艺术是一门可操作性的生活艺术,市场应用广泛,因此项目的确定并不是由指导教师来提出的。提出项目之前,要求学生先对其可见的花卉艺术资料进行搜集、生活观察、图书馆查阅、网络学习及市场调查,该过程实际上是对插花分类知识的学习,并且由于观赏大量的作品,使学生对插花艺术的兴趣有了极大地提高。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每组3~4人,组内自主推荐项目,1名组长担任信息汇总、组织和主要汇报工作。在资料搜集的基础上,由小组讨论自主提出最有兴趣、最希望做出的作品类型,由指导教师结合典型性、可行性和每组的区别性,与各小组讨论后做出项目任务的最后审定,如传统东方式插花、礼仪花束、现代花艺、家居装饰性插花等。

3.2 项目过程设计及方案制定

项目教学法有别于传统教学之处在于学生能把握学习过程和内容,边学边做。因此在项目任务确定以后,教师结合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指导各小组有针对性地设计几大主要的项目模块,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进行学习和创作。如按照插花创作的步骤安排项目模块:立意—选材—造型插制—评价[2]。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每一个模块就是一个知识系统,学生在每个模块的研究和讨论中,不知不觉地将研究内容建立起一个系统的框架,并且由于每一个模块都是为实践服务,学生表面看来是在构思完善创作作品,而实际是学习了传统教学中的各大理论,完成了项目过程的理解。在主要的项目模块确定后,需要指导教师与各小组讨论,针对每个模块的难易度来进行时间规划,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实践实施方案,其主要目的是督促各小组按时完成各阶段学习、实践任务及汇报工作。

每个大型的项目模块只是提出了一个知识系统,各个分支需要指导老师能够熟练地把握,表现在大模块中包括许多小模块,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提出并解决,完成一个全面的知识框架,但知识点的遗漏需要指导教师及时进行补充。比如“选材”模块中,包括花材选择、花器选择、配件选择、工具选择等内容,其中花材选择还细分为花材形状选择、大小选择、色彩选择等。学生要成功设计并制作出插花作品,一定要学习和应用好这些知识分支,因此项目教学法是考验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同样也是考验教师对整个知识系统和学习过程的控制力。

3.3 项目实施

由指导教师进行第1次的综合讲解,对于插花艺术的基本概念及范畴等知识需要学生能完全理解,然后按照指导教师提出的项目大模块开始进行任务安排。项目组长要针对每个组员的特点来分配任务,锻炼各自的协调和沟通能力。

“立意”模块要求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和生活观察,确定不同目标作品类型的用途、摆放位置和表现情趣等内容。项目组长安排成员通过分头拍照或绘图等方式进行调查,汇总后进行小组讨论,确定作品的基本构思。

“选材”模块是较大的知识体系,要求学生掌握花材形态及运用、市场上常用切花的花语及价格、花器材料和质感与插花类型的搭配、工具及配件选择等。指导教师要注意一些交叉学科知识的巩固,比如鲜切花的选购和保鲜是《花卉学》的内容。此时学生可通过大量的市场走访选择1~2个花器,若有制作礼仪插花的小组也可选购包装材料进行包装练习。鲜切花因生命期短耗损太大,因此指导教师提议学生在校园中采摘一些植物性材料进行插花工具的操作练习。学生根据作品构思和市场走访选择合适的花材,由小组讨论后汇总花材种类、数量、颜色、大概价格等资料,做出表格后提交给指导教师。

“造型插制”模块是插花艺术的核心,包括材料修剪整形和插花造型。材料修剪整形在第2模块时可先用校园植物性材料训练,鼓励学生创新技能手法,熟练后可购买一定的鲜切花进行比例关系确定,练习修剪、固定和弯曲等技能。小组可通过练习基本花型进行插花技能的练习。此时学生容易进入一个迷区,就是可以模仿基本花型,但自己设计出的作品总会很别扭,且不知该如何修改。因此,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造型法则的学习,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强调重心、焦点、稳定感等构图要点,从而引导学生的设计走向成熟。

“评价模块”首先要求各项目小组互相参观,学习把握作品的观赏部位和角度,尝试领会制作者的意图,品味特别的制作设计手法,并且能说出自己的见解,提出意见。然后由指导教师带领所有学生进行插花作品的欣赏,进行综合评比。有条件的也可以由市场做出评价,将作品摆放在校园内或校门口进行调查,问卷、投票或拍卖售卖等形式都是可行的。

“结算”模块是为了使教学更贴近市场,插花艺术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同样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带来经济效益。从项目开始就要求每个小组专门设置1名人员进行账目的记录,将所有材料费、路费、资料费等都详细记入账目,使账目分门别类、清晰明了,培养学生整理账目的能力。依照作品材料费用及过程损耗,小组核算并提交作品的成本费和建议市场售价,并由各小组讨论其合理性;若有作品拍卖或售卖,小组需另计利润,进一步讨论作品的市场推广价值及改进。

每个模块完成后要求项目小组提交报告1份,汇报模块实施期间学习到的内容和项目进展情况,并提出遇到的问题,在指导教师的参与下,各组间相互交流问题和解决方法。

3.4 项目评估总结

项目进行结束以后,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对整个项目进行过程总结,包括学生的个人总结、组员互评、指导教师评价等形式。学生学习成果主要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在创设出的真实职业情境下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提高[3]。每个学生对待问题时给出的方案与策略不同,使得每项任务的判断标准并不是唯一,而是多样化的,因此指导教师的评价重点在于,一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协调交流能力,在组内起到的积极作用等个人素质;二是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专业技能、创新精神等方面,且应注意针对项目对全过程做出综合评价,或分阶段分别评价。对于进步快、技能熟练、创新等方面较强的学生提出表扬,对优秀学生和作品发放奖状或奖品进行鼓励。

除此之外,指导教师对全过程进行总结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环节,通过观察学生自主学习、技能操作和自评等过程,指导教师可以从中发现各种问题,加以研究分析,以此来改善将来的教学过程和方法[4]。

4 结语

此次项目教学法在《插花艺术》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项目教学法对指导教师的要求高于传统教学,既要区别于讲授,又要把握住适当的引导;知识系统的熟悉和掌握程度要求很高;因为需要观察学生每一步研究的方向,所以时间花费更多。对学生来讲,动手操作并不难,最大难度在于要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因此项目起始阶段怎样提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需要指导老师认真地进行研究。另外,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和售卖等活动时较腼腆,难以进入角色,讨论时部分同学不善于表达观点,这些都需要更多的锻炼,也要求指导教师对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通过项目教学法在《插花艺术》课程中的运用与实践,基本解决了该课程传统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脱节现象,使学生的自主构建知识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协调交流能力、适应市场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为职业教育的实现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 参考文献

[1] 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8):43-44.

[2] 黎佩霞,范燕萍.插花艺术基础[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第3篇:对花艺的评价范文

关键词:棉花;加工生产线;体系评价

中图分类号:F42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279-1

1 对棉花加工生产线体系的定性评价

1.1 选用的生产设备要先进,匹配

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先进高效的设备才是构成高效加工生产线的根本。先进的加工设备对于清理棉籽,增加产量,减少落棉以及成品的质量都大有裨益。况且,只有先进的机器设备数量匹配,机械自动化程度相适宜,才能发挥先进设备的潜力,实现整个设备系统的高效运行。先进的设备是具有资质的得到行业认可的正规厂家的产品,一般同时具有产量高,质量好,性能先进并且技术上较为成熟这两大特点。

1.2 配套工艺要合理完善

生产线先进的关键是要有先进的生产工艺,合理而又完善的工艺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而且能够保证机械设备高速运转。我国现有的比较完善的棉花加工工艺有货场喂棉,籽棉烘干或加湿,棉籽清理,轧花,自动取样,皮棉打包等多道工序。其中,棉籽清理是所有工序的开始,更是重点,缺少了它就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工艺了。棉籽烘干工艺不仅可以使生产设备自动适应不同湿度的棉籽加工,而且可以保证整套生产线的高效运行。值得一提的是皮棉的自动取样可以使棉花生产线同国际接轨,学习先进技术并参与国际竞争。

1.3 具备保护装置并且可以具有检测功能

任何一个先进的棉花生产线在主机以及其他平台上要有安全标志,除此之外,还要具备安全罩和防护网,在较为危险的单机设备上应当具有自锁安全保护装置,与其相连的生产线设备也要有连锁安全控制,这些对于保护操作人员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生产线的设备上还要有自动检测功能,以便随时对设备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测,防止设备发生堵塞,过热等故障。

1.4 评估成本投入产出量比的合理性

在对于棉花加工生产线的投入过程当中,还要考虑设备的资金投入,生产线占地面积,以及设备的维护成本,并且按照生产线的寿命周期进行计算每年的生产成本投入,以考察成本投入和产出量的合理与否,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较高的投入产出比应当是先进的生产线的标志。

2 棉花加工生产线性能评价指标

定性考核只能对棉花加工生产线进行基本的估量,要想得出具体的数字来证明,还需要借助定量考核来加以说明。在棉花加工行业,对棉花加工生产线的的定量考核应当包括不破坏棉纤维的表面蜡质层,不可损伤棉纤维的长度和减少杂质疵点等。结合国内外棉加工行业的一些指标,我国在棉花生产线上的各项性能也有待改进:

一般情况下,轧花系统耗的电量取决于机器本身的先进与否,加工一吨锯齿棉化的消电量在内地为,新疆要多一点为。 而生产一吨的皮辊棉所需耗电量在新疆仅为。还有,通常生产线所产出的皮棉质量必须与GBllo3―1999《棉花细绒棉》中的相关规定相符合。同时不孕籽的含棉率在40-50%这一范围内。在我国内地工厂加工一吨棉短绒剥绒系统须耗电为

以上十个指标是几种常见的参考数据,其中第1、2、3、4、5条是对轧花生产线的性能控制指标,如果能够达到上述指标,就能说明生产线上的轧花系统的先进性的,相关的风网设计也是较为合理的,生产线上的机器也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后面的第6、7项内容是关于剥绒的要求指标,只有达到了这些指标才能证明剥绒机械的处于正常运转状态。

最后的第8、9、10条是对整个棉花加工生产线的主要技术控制指标,达到上述指标就说明了设备运转正常,除尘效果好,生产线上的所有设备的性能较好,生产出来的皮棉和短绒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应该注意的是,以上的指标分别对应相应的机器运作情况,参考以上数据来评估生产线上的各个机器的情况,可以对整体的棉花加工生产线的指标体系作出基本的考核。

3 结束语

在我国,棉花种植可以追溯到几千年,然而,由于我国的生产设备没有统一,工艺种类繁多,要达到设备工艺完全统一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棉花加工生产线进行考核评价尤为必要,唯有如此才能在区域甚至整个中国统一规范棉花加工生产线,以求达到设备先进,工艺统一,标准一致的棉花加工生产模式,加快我国棉花生产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云海.棉纤维检验[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

[2] 王玲,姬长英.农业机器人采摘棉花的前景展望与技术分析[J].棉花学报,2006,(02).

第4篇:对花艺的评价范文

插花艺术,即指把剪切下来的植物的枝、叶、花、果作为素材,经过一定的技术和艺术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制完美、富有诗情画意,能再现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艺术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审美水平的日益提高,高星级酒店越来越多的采样插花作品美化环境、衬托温馨、轻松的氛围。为此,酒店管理专业开设插花艺术课程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插花艺术》课程现状

《插花艺术》课程最早开设于很多高职院校的园林专业,伴随着现代旅游业、酒店业的蓬勃发展,很多高职院校均开设了插花艺术课程,但却存在无插花专业教师授课,或者只讲理论不讲实践的问题。我院自开始插花艺术课程以来,一直把《插花艺术》课程定位为酒店管理专业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

二、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在客场改革中重要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使用,对于扩大学生插花艺术知识视野、增进学生对插花艺术现状的认识和了解和激发学生学习插花艺术的兴趣和提高插花艺术教学效果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教师从繁重费时的板书设计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现场答疑、教学演示和教学指导,微信平台、网络课程、在线课程的使用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了解机会增多,学生对所讲授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及时反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整体教学效果。

(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教学信息量大为增加,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了解更多更新的插花艺术信息,接触大量直观性的插花艺术教学图片资料,欣赏到更多优秀的插花艺术作品,增进了学生对插花艺术的认识和学习兴趣,激发了其插花艺术作品的创作激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素养。

(三)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现代化媒体教学手段具有的多维度,广视角和大容量等特点,使传递教学信息和内容的方式更进一步直观化、生动化和高效化,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插花艺术理论的抽象性,又促使学生可以充分进行观摩,积极开展大胆思维,使课程的知识点和难点变得易于接受,学生的自信心明显提高。较为深入的了解,能够自行制定出一套可行的插花艺术作品展评方案。

三、《插花艺术》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路

(一)以情景为项目,设计教学环节

根据对酒店管理专业岗位的调研,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插花艺术课程应针对酒店业人才需求组织插花艺术教学内容,按照酒店插花员工作过程设计教学环节,为岗位需求提供职业能力,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保障。课程教学过程中应以酒店不同情景展开,本课程应重点讲解花材与花器、花材的处理技巧、插花创作步骤、插花在酒店装饰中的应用及礼仪插花等内容;在讲解花材的处理技巧和插花创作步骤内容时,应重点讲解酒店前厅部、餐饮部、客房部的插花处理步骤。

在实践过程中采用鼓励式教学,激发学生的热情,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创意。对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师用理论知识为学生拨开迷雾,再亲自动手示范。这种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锻炼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二)以学生为主体,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本课程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分组讨论、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插花实践,提高教学效果。教学组织形式应多样化,尽量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影像教学手段。课程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在校插花艺术学习与酒店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任务驱动、插花项目导向、课堂与实训地点相统一等“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了帮助学习的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和掌握工作任务,便于插花艺术课程项目的实施,授课教师应该把项目任务转换成子任务,内容包括学习的目标、实践的任务、实施的步骤和小组总结。

(三)以比赛为平台,构建多元化的考评体系

根据插花艺术课程的特点,考评体系上应使用多元化的考评体系。以考勤+个作业+小组作业+在线课程学习的方式全方位,立体化的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的插花作品是最终的反映指标,但是考核并不应仅仅看结果。

1、重视形成性评价,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实践教学活动所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主要考核依据。

2、重视阶段性评价,每次实训课按每个学生掌握程度进行等级测评。

3、重视终结性评价,进行课堂随机测试、实训总结考试。在考评体系中应纳入个人和小组插花作品考核环节,课堂上以个人插花比赛、小组插花比赛为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酒店专业全国技能大赛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大赛,进行小组主题插花的设计和创作。

四、结语

第5篇:对花艺的评价范文

关键词 花样滑冰 艺术编排 编排方法 创新

中图分类号:G86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6-000-01

花样滑冰要提高艺术感染力,就要注重艺术编排工作。将编排的方法确定下来之后,就要制定编排程序,要求所编排的程序要具有可操作性,细化到每一个表演环节和技术动作,根据花样滑冰表演需要不断地创新编排方法,以提高花样滑冰的艺术感染力。

一、花样滑冰艺术编排的准备阶段

花样滑冰艺术编排中,准备阶段需要对节目风格、节目音乐以及音乐编辑确定下来。

(一)节目风格的确定

节目风格的确定,要突出表演风格的个性化,但是不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对于其中表演元素要进行创新,以使得花样滑冰节目体现出不同的风格,使表演内容更为丰富。

(二)节目音乐的确定

花样滑冰艺术表演中,音乐是灵魂,对整个的艺术表演具有感染力。但是,在音乐选择上,要根据\动员的气质特征、表演技术水平进行选择,要勇于尝试风格不同的音乐,以将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表演才能挖掘出来。对于水平一般的运动员而言,为了避免花样滑冰艺术编排的难度增加,要避免选择音乐结构复杂且内涵深刻的音乐[1]。对于高水平的运动员而言,在音乐的选择上,可以选择内涵和韵律都较为丰富的音乐,且音乐的主题要更为突出,起到提升花样滑冰艺术表演感染力的作用。

音乐的编辑层面,花样滑冰表演都会受到时间的限制。当音乐确定下来之后,还要对音乐进行节选,同时还要保证音乐的完整性,以避免影响表演动作。比如,在自由滑冰项目中,女单的表演时间为4分钟,如果音乐的时间比较长,所需要掌握的动作也会比较多。考虑到花样滑冰运动员在完成技术动作时需要消耗一定的体能,就需要注重音乐节奏的变化和音乐速度的变化。在节选音乐的过程中,要尽量选择节奏明快的音乐,音乐持续时间大约为20分钟至30分钟。花样滑冰表演中在技术特点,段落时间上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段的音乐为中速,持续1分30秒的时间;二段的音乐为慢速,持续1分10秒至2分钟的时间;三段的音乐为慢速,持续1分至1分30秒的时间。

二、花样滑冰艺术编排的设计阶段

(一)节目编排要合理

花样滑冰艺术编排要体现艺术性,就要从艺术的角度对动作合理编排,特别要注重动作的衔接。所以,在进行花样滑冰艺术编排中要考虑多方面问题。

其一,难度很高的动作要编排到第一段,为了避免运动员在表演中头晕,不可以安排旋转,以保证跳跃质量。在节目表演中,为了使运动员能够调整体力,要安排间歇动作。比如,用手势动作表演等等。

其二,节目细节的编排要主题突出。节目细节的编排要注意将音乐的亮点以及音乐的情节表达出来,能够通过音乐对舞蹈动作加以确定。比如,音乐旋律中,较慢的部分可以设计舞蹈动作的细节,配合滑行技巧;如果音乐的气势磅礴,可以用“大一字”的舞蹈动作表演[2]。在舞蹈编排中,只有思路扩宽了,才能够使音乐的表现力通过舞蹈动作呈现出来,可以获得良好的艺术效果。

(二)节目编排中要对冰面合理利用

花样滑冰运动员以冰场为舞台,对节目编排水平的评判是通过滑行路线的设计为标准的。在设计动作的时候,要将最美的姿势在裁判员的视野内展示出来,并将自己的表演情绪和表演态度传递给裁判员。如果动作的难度比较低或者在动作中容易存在不足之处,就可以安排在冰场两侧。这里属于是裁判员的视线弱区,可以避免由于动作不完美而减分。舞蹈中要注意与裁判员保持距离。避免距离过近导致裁判员无法对舞蹈动作的整体效果全面判断,特别是大线条的滑冰侗族,就需要在裁判员的视线强区呈现,以提高舞蹈表演的视觉冲击力。

三、花样滑冰艺术编排的完善阶段

(一)合理安排技术动作

花样滑冰艺术编排的完善阶段以表演评判为主。在表演的评价中,以技术评价为主。主要的技术参数包括跳跃、旋转、滑冰动作的连续性等等,要确保运动员的滑冰动作衔接顺畅,就需要安排的动作结构保持均衡,滑行具有流畅性,使滑行的图案富于美感[3]。表演的技术动作要能够将运动员的优势体现出来,并掩饰弱点。在表演中要避免有多余的动作存在而增加体质消耗。

(二)对编排的创新性给予高度评价

在花样滑冰的动作中,不仅仅是表演技术,更重要的是表演中要将情感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这就需要花样滑冰的艺术编排中要注意创新性。节目表演的创新必然会将观众的情绪带入高潮,对整体的舞蹈动作也是一种烘托。因此,对于创新性的编排要给予很高的评价。

四、结语

综上所述,花样滑冰的艺术编排属于是系统化工程,不仅仅要注重掌握艺术技巧,更需要具备较高的艺术素养。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就要注重吸收艺术知识,即便是在生活中也要积累经验,以提高花样滑冰的艺术欣赏能力,并表达自己的看法。随着艺术文化审美层次的提升,所编排的花样滑冰节目就会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 邓雪峰,高升.我国花样滑冰运动员艺术美感的培养途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3.31(4):27-30.

第6篇:对花艺的评价范文

论文摘要:通过对园艺技术专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分析,划分其工作领域,进而得出其工作任务与工作行为。中职园艺技术专业课程改革在此基础上,形成蔬菜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果品生产技术、草坪生产技术、食用菌生产技术、园艺产品加工与贮藏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插花技艺和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技术九个项目课程。在教学中,要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工作技能与工作态度。

一、中职园艺技术专业的特点

中职园艺技术专业是为了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培养掌握园艺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能适应园艺生产、运输、加工、营销、服务与管理等一线岗位需要,并具有一定的该专业职业生涯发展能力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该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主要有蔬菜生产、花卉生产、果品生产、食用菌生产、草坪生产、组培苗生产、园艺产品加工、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园艺产品营销等。职业资格主要有劳动部的中级果树工、中级花卉工、中级蔬菜工、中级绿化工等。

通过三年的系统学习,该专业的毕业生应了解主要园艺作物的种类、品种及生物学特性;理解主要园艺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了解园艺作物常见的病虫害种类、发生规律及防治机理;理解园艺作物产后生理及园艺产品贮藏加工的原理;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技术;了解组培苗的生产规程;具备一定的创业知识和职业生涯发展能力。在生产一线岗位上,能熟练操作常见的园艺作物栽培养护机具并进行简单的维护;能识别常见的园艺作物的种类与品种;能从事本地区主要蔬菜、花卉、果树、草坪、食用菌栽培和常见病虫害防治工作,园艺产品的贮藏、加工及一般的销售工作和园艺作物生产组织管理工作。

二、当前中职园艺技术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现阶段大部分中职校园艺技术专业课程结构采用“宽基础、活模块”的模式。“宽基础”部分由三大平台组成:普通文化基础平台、专业大类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其中,普通文化基础平台包括政治经济学、法律基础、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等,是所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具有广适性;专业大类基础平台包括植物与植物生理、土壤肥料、植物遗传学等,是园艺大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课程,为学生在不重复学习的情况下实现园艺大类各专业之间转移提供可能;专业基础平台包括园艺植物保护、园艺设施、园艺机具等,是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课程,为学生掌握从事该专业所必须具备的共适性知识、技能和职业情感奠定基础。“活模块”部分是建立在“宽基础”平台上为突出和强化果树、蔬菜、花卉等某一职业领域的职业能力而开设的若干组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就业意向和兴趣选择一个专业方向。然而,如果将现阶段这种课程结构置于“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以及园艺技术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背景下审视,就会发现其对基础平台通用性的过分强调直接导致了课程灵活性与应用性的削弱,因此很难适应职业岗位需求。可见,要更好地兼顾专业定向性和就业适应性,园艺技术专业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三、中职园艺技术专业课程改革、实施及评价

(一)职业能力分析

“在工作过程中直接需要的(区别于学科系统化的知识)常常是在工作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包括理论知识)”。据此,我们把园艺技术专业岗位整体的工作过程作为分析对象,把工作领域分成日常生产准备、生产工具操作、繁殖、生产过程管理、园艺产品的收获、园艺产品包装与贮运、园艺产品加工七个部分,再通过对胜任每一部分工作所需要完成的任务及相应技能要求的分析,得出工作任务与工作行为。

(二)课程教学分析

根据园艺技术专业岗位工作的相关性、每个工作任务的教育价值以及课时分配均匀原则,在行业专家和课程开发专家的引领下,我们对工作任务进行了合并,形成了蔬菜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果品生产技术、草坪生产技术、食用菌生产技术、园艺产品加工与贮藏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插花技艺和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技术九个项目课程。在课程结构体系设计上,采取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横向专业课程门类划分的方式分配项目课程课时,最终形成园艺技术专业指导性教学安排。

(三)课程实施

改革后的课程实施不再是遵循自上而下的线性路径,而是动态建构和生成的过程。为突出岗位技能目标的培养,我们把德育课程和文化课程中涵盖的思想品德、文化知识和审美、心理、体质等素质教育同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职业岗位技术技能的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项目课程的教学则是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以职业能力为基础,教学内容打破学科体系逻辑严密性,强调培养学生胜任岗位职责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工作技能与工作态度。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还把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体系,推动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考试在教学内涵上的整合。

第7篇:对花艺的评价范文

【关键词】 多维 ;多样 ; 课程标准 ; 互动 ; 多元

21世纪的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新一轮艺术课程改革进入了实战阶段。

1 培养目标——多维化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加之我国中小学美术课程,长期受专业美术教育的影响比较深,使课程目标的定位产生了偏差。新的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能有效地传承文化,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美术新课程标准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明确提出具体的阶段目标。例如,初中阶段(7~9年级)的目标:

造型·表现——有意图地运用形、 色、 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设计·应用——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欣赏·评述——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

综合·探索——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

培养目标的“多维化”,促进了美术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美术教材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的变革,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增强了美术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 课程内容——多样化

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外化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欣赏评述则倾向于内化为文化品位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

课程改革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课程内容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及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八年级的《五角星》、《大提琴》等。结合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对话等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动脑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和探究能力。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最基本的知识技能有所了解和把握,又逐渐使学生对各类艺术共同的特质有所认识。

3 教学方式——互动化

新课程在教学方式上,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由偏重教师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输和训练转向强调教学中的“双主体”师生互动关系。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广泛开发教育文化资源,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发展个性化的教学等。

教学中强调在轻松、愉快、民主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在共同参与中进行教学活动。例如七年级上册《 生活中的纹样》中的图案教学,打破传统的由写生变形到设计单独纹样、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教学,而是让学生先了解大自然花的特点及象征意义,然后通过学生的生活体验,发现图案花在生活中的运用,再引导学生进行新的花瓣的置换方法,使学生开始接受并适应自主式的学习,在体验到大胆创造表现的乐趣后,学习兴趣十分高涨。例如,当同学们看到生活中“花”的应用图片后,都感到奇怪,为什么不是真的花瓣但看起来也像花。这时同学生一起寻找花形的基本规律,概括出花的骨式与瓣形,认识图案花与自然花的相似点与差别。并告诉同学,花的基本形已成为人们很熟悉的图形,当我们置换花的基本瓣形时,依附于花的骨式的新图形便产生了。它不是花,但使人联想到花。它赋予了花的图形新的意义。同时也了解相似形的置换和不相似形的置换的基本方法。使得学生能运用生活中喜欢的、有意义的或有趣的形象,通过这种创意活动设计出具有新的象征意义的图形。因而才有学生“蝴蝶花”、“雨伞花”、“火箭花”、“老鼠花”、“金鱼花”、“蘑菇花”等这种创意十足新花形。这样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信知识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4 课程评价——多元化

在艺术课程的评价上,由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转向着眼于提高每个学生艺术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别与程度差别的评价方式,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由教师单一打分转向关注学生艺术学习过程的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老师、学生、同学、家长等),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使学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尽可能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增强愉快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发展基本的美术素养,尽量让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有益于社会和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美术教学就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8篇:对花艺的评价范文

论文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个理念能否得以实施和落实的关键除了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还在于我们对学生的评价。评价按内容分有教学评价与教育评价,本文重点研讨后者。科学、合理、灵活即艺术的评价会成为学生发展的推进器,有助于学生人格与心灵的塑造,培养出真正的人。

一、教育评价的现状与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如何全面、合理、科学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已越来越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教育重在育人,教育的核心就在于培养真正的人,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评价若仍存在诸多问题,虽“评”但“价”不高,这已成为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推进的一个瓶颈,甚至将教育评价等同于教学评价。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评价内容不具科学性

教师评价的方向将影响学生成长的方向,目前农村中学,总是把教育评价等同于教学评价,习惯把学业成绩作为衡量学习结果的唯一标准,而对于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情感价值观等方面非智力因素缺少关注,滞约着真正人的培养,缺失人格与心灵的塑造。

(二)教师评价方式不具灵活性

教师还是拘于传统,采用较为简便的语言方式,而且过分强调量化评价,而忽视对学生的定性评价,缺失灵活性。另外,停留于教师自我评价,也没有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等灵活性评价。

(三)教师评价语言不具魅力化

评价用语过于简单化、俗套化、随意化、说教化,不够动脑筋去斟酌用语,不具智慧,总认为我只要爱生,教育学生,做到职责,至于他们能否接受,是他们认知能力与道德水平问题,没有考虑到教育效力这个实质问题。

总之,不够科学或灵活,即艺术性不浓。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个理念能否得以实施和落实的关键除了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还在于我们的教育评价,而激励评价就是教师启迪学生智慧,开掘学生潜能的一种艺术评价,因此,采用灵活的方式,运用睿智的语言,彰显艺术化的评价手段能有效激发学习热情与兴趣,开发学生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更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评价艺术的方法

(一)确立评价目标,进行多元化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 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培养高素质人才,因此评价的目标应体现多元化。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评价。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我评价,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当学生回答问题或小组合作时,还可以让其他同学或小组给予评价,当然,这要注意淡化成绩和等级,淡化学生之间的互相比较,强调品评和反思。定期让同学和家长在成长记录上根据评价目的和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既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又有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二)注重个别差异,进行分层评价

由于学生个体的知识水平、生活阅历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层评价。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学科教学目标不但包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非学业内容,成绩只是一个比较小的方面,如果我们仅仅用文化课的成绩去评价,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公平的。所以要对学生的学习、为人等情况进行分层评价。

(三)把握学生心理,有的放矢评价

初中阶段是中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他们面临着生理与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之紧张的学习,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他们一般有以下心理特点:

一是美好愿望与心理准备矛盾。几乎每个中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向往。他们幻想做一个有学问、受人尊敬的人,而实际上他们往往学习不努力,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形成了美好愿望与心理准备的矛盾。二是情感与理智的不协调统一,初中阶段的学生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一方面,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又极易受外界影响,易冲动。三是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大部分是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的,但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片面坚持已见,对教师的要求,合乎已意的去办,不合已意的就拒绝或顶牛,不能控制自己,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中小学生都有强烈的自我表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愿望,而在实现这一愿望的过程中,需要各方面的关怀。针对这些心理特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则是教师帮助、激励和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有效手段之一,因而我们的评价要把握好分寸,掌握好评价时机,选择好评价类型,斟酌好评价语言,有目标、有针对性的评价。

(四)选择时机,具体评价

教师对学生评价要掌握时机,一是学生需要,二是师生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外界的激励,包括教师的激励,也包括家长的激励,当学生产生这种需要动机的时候,都会在教师面前表现出相应的行为,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机激励学生发展,即或有些言词不十分准确,学生也会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一般地说,这个时机的评价都会表现为一种评价正效应。无论学生还是教师,心理状态是不平衡的,有时好些,有时差些,当学生或教师遇到某些不快而产生心理不稳定时,教师就要暂缓评价行为,实行放一放、冷一冷策略,否则,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相反,当师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时,情绪平稳,理智胜出,教师在这时进行学生评价,评价则会成为学生发展的推进器。

(五)化用语言,追求艺术

评价学生的艺术不仅体现在评价目标的定位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时机的恰当化、评价类型的灵活化,更多表现在评价语言要彰显艺术化。一种是有声语言(可以通过文字记录下来),一种是无声语言或称肢体语言。掌握这两种语言评价艺术,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1.巧用广告语

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作为激励评价的语言可以顺手拈来。一些广告语非常精彩,只要我们留心积累、有选择地运用,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上一些思维活跃、能力较强的学生,善于表现自我,经常处于一种爆发灵感的状态,当他发表见解后,也可以送给他一个广告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老师相信你会)更上一层楼”。这渗透着老师对学生的谆谆告诫:不能有骄傲情绪,又饱含着老师对他殷切的期望。

2.活用歌词

有好多歌词是语言的精华,既高扬着时代的旗旌,又澎湃着时代的激情,用来作为我们激励评价学生的语言,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给予学生深刻的感悟。如用“百舸争流千帆竞,”、“波涛在后岸在前”来鼓励学生学会竞争、学会做人。还有我们熟悉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用来激励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顽强面对,自强不息。这些与其说是歌词,不如说是哲理蕴厚的警句,只要我们拿来恰当地激励学生,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3.善用名言诗词

如果说歌词是语言的精华,那么名人名言、古诗词就是语言的精粹了。古诗词中有很多诗句富有深刻的意蕴,如“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今迈步从头越”等。学生学习古诗并不是为了记住古人的语言,完全接受古人的思想,而是为了取其精华,为我语言,为我所用。 我们拿来作为激励学生的语言,学生既会领悟内涵,又会从中受到启示,岂不是一举两得。

4.多用鼓励语

我们对学生评价时不能奉行“圣人之言,权威之论”,要多用鼓励性语言,不仅彰显教师的语言素养,更能激励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时是用肢体语言进行的,这就需要肢体语言的准确、善意和美感。要遵守肢体语言的通行含义和规则,动作要落落大方、优美动人,要做到动作活泼而严肃,幽默而真诚。同时,也要注意运用肢体语言评价的时间、条件和环境,决不能随意而行。

语言是内心的表白。若一位老师能巧妙运用各种语言表达的技巧,则必能掌握班级经营的气氛,让教师的语言有感人的力量,教育才会获得成功,教师工作才会充满乐趣。

思想像朵花,它会逐年贮存生命的琼浆,我们只要给花的根提供合适、适时的汁液,使花得到阳光,它总有开放的时候,只是花大花小、艳丽芳香与否而已,而我们的科学灵活性的艺术性评价会让祖国的花朵开得更灿烂,明天更美好!

教海无涯,艺术无边!

参考文献

[1]赵国忠.教师最需要什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

[2]张凡,戴汝潜.素质教育教学简论.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

第9篇:对花艺的评价范文

关键词: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层次分析法(AHP);种质;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S68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3-3099-04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HP Model for Comprehensively Evaluating Germplasm of 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

ZHOU Yuan,GUO Cai-xia,TONG Jun,XU Dong-yun, DONG Yan-fang,MAO Jing,CHEN Fa-zhi

(Wuhan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Forestry & Fruit-tree/Hubei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Landscape Plant,

Wuhan 430075,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ornamental features of 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 AHP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odel was established in terms of 15 indexes in 3 grades about flower ornamental value, leaf characteristics and landscape application potential to apply 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 in city landscape. 56 introduced cultivars and wild species of 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 in Wuhan institute of forestry & fruit-tree were evaluated comprehensively and divided into 4 grades by using the AHP model. Results will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ferences for introduction and landscape application of improved 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

Key words: 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germplasm;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是杜鹃花属(Rhododendron L.)植物的统称,为世界著名高山花卉,也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俗称映山红、马樱花等。其开花时花叶繁茂,花色艳丽,为理想的盆景盆花材料。国内外育种学家通过杂交等手段推出了种类繁多的杜鹃新品种,相对于野生原种,园艺栽培种一般分为五大品系:春鹃品系、夏鹃品系、西鹃品系、东鹃品系与高山杜鹃品系[1]。由于杜鹃品种繁多,亲缘关系复杂,在新品种选育和应用方面,没有可供参照的标准。因此,建立科学统一的评价模型,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际应用中均具有积极意义。此外,杜鹃以家庭盆花与盆景应用较多,有必要进行园林应用途径的开发,丰富城市绿化景观。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分析决策方法。通过判断矩阵建立,将定性与定量因素有机结合,得到具有说服力的评价结果,近年来在大花蕙兰[2,3]、蜡梅[4]、樱花[5]、鸢尾[6]等观赏植物品种上均有应用[7,8]。本研究初步建立了评价模型,对武汉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所近几年引种栽培的杜鹃园艺栽培品种与野生种进行综合评价分级,旨在为杜鹃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1 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模型的建立

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系统分析,首先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所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或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各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成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并最终把系统分析归结为最底层(评价因素)相对于最高层(最终目标)相对重要值的确定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序问题。

根据杜鹃品种特性的综合分析,参考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意见,筛选出15个与其园林绿化应用密切相关的评价指标,并依据其相互关系构成多层次分析模型。模型分三层:目标层(A),即是对杜鹃品种应用的综合评价(划分其等级);约束层(B),由花观赏性、叶观赏性、园林应用潜力3部分组成;标准层(C),由花径、花色、花型等15个指标组成。由于杜鹃应用评价以花部观赏性状为主,故选定指标多数是与花相关的性状,具体的评价指标及模型见图1。按相应指标对每一品种打分,最终得到总分值,从而确定其等级。

2 判断矩阵的构造及一次性检验

根据上述层次模型,请多名专家及相关专业学生(35人)根据因子间的相对重要性标度(表1)进行对应打分,然后用求平均值四舍五入取整法建立A-B,B-C共4个矩阵,并计算出对应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max)和对应特征向量(W),如表2至表5所示。A-B,B-C 4个矩阵的CR值均小于0.1,说明该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如表6所示,杜鹃综合评价体系约束层三类因子权重分别为花观赏性(B1)0.687,叶观赏性(B2)0.187,园林应用潜力(B3)0.127,其中花观赏性所占的权重最大,明显大于其他因子,说明其处于最为重要的地位,在人们的视觉欣赏中占有较大比重,是综合品质的最重要的指标。标准层中花色C2、花型C3、花量C4、花显示度C5、花期长短C9的单排序权重值分别为0.154、0.077、0.103、0.086、0.081,它们相对于其他性状来说占有较大的权重,可认为是综合评价依据的主要指标。其中花色与花量的权重明显高于其他指标,表明其作用较大。除这5个指标外,花径C1、幼叶颜色C10、成叶颜色C11、绿期C12与生长适应性C15的权重居中,属于一般指标,其他因素相对而言只能作为辅助指标。这些结果与实际结果相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充分说明该模型的适合度及评价的可靠性。

3 园林绿化应用杜鹃良种的筛选

在对杜鹃花属植物的观赏特性、生物学特性及生态学特性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和观察的基础上,各具体指标评分标准是在对杜鹃属植物充分观测、查阅有关文献、咨询专家及有关专业人员,并发放评分调查问卷广泛征求专业人士意见后制定的,详见表7。将标准层各项指标划分为若干数量等级,并根据杜鹃属植物的共同观赏价值和园林绿化应用特性拟定了五分制的评分标准。

对引进栽培的56个杜鹃属植物(包括野生种与园艺栽培种)的观赏特性和栽培适应性等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根据表7进行了评分,然后再根据表6中各项指标的总权重值进行计算,各杜鹃属植物的综合评价结果见表8。根据综合评价值的分布和实际观察情况,将56种杜鹃的园林绿化应用价值分为4个等级(每级不包括上限),即Ⅰ级(分值>3.3),杜鹃园林绿化应用价值最高的品种,共计14个品种;Ⅱ级(分值3.1~3.3),杜鹃园林绿化应用价值较高的品种,共计13个品种;Ⅲ级(分值2.9~3.1),杜鹃园林绿化应用价值高的品种,共计17个品种;Ⅳ(分值

4 小结与讨论

本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原理,总结了杜鹃的各项观赏与应用特征,采用15个具体的评价指标初步建立了适合杜鹃属植物综合评价的AHP模型。为建立杜鹃属植物的综合评价标准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杜鹃后期良种筛选与新品种选育提供了科学方法。

本研究结果表明,衡量杜鹃园林应用的限制因素中,花观赏性的制约性最强,叶观赏性与园林应用潜力制约性较小,说明大众对杜鹃园林应用方面主要关注杜鹃花器官的观赏价值。花色C2与花量C4最为重要(排序权值>0.1),花显示度C5与花期长短C9次之(排序权值>0.08),花型C3、幼叶颜色C10、成叶颜色C11、绿期C12与生长适应性C15较为重要,其余要素指标的权重值相对较小。因此,在开发杜鹃用于园林绿化时,首先应考虑其花色、花量、花显示度与花期长短,其次考虑花型、幼叶颜色、成叶颜色、绿期与生长适应性,这9个指标是评价杜鹃园林应用价值的重要指标。通过建立AHP评价体系进行优良材料的筛选,避免盲目开发引起总体景观效果差或生长不良等诸多问题。

杜鹃在园林应用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根据综合评价值的分布情况和直观经验,本研究将56个杜鹃品种(种)的观赏价值分为4个等级。综合评价为Ⅰ级的杜鹃共有14种,主要是大部分西鹃品系(品种)和部分东鹃品系(品种)。西鹃品种因花色一般为复色、花量大、花期长等优点,尽管生长适应性弱于其他品系,但因评价体系中花部观赏性占较大权重,因此总体评价值最高。第Ⅱ级基本为东鹃品系(品种),总体评价值较高,或某一方面指标价值极高,而另一方面较低,如野生种映山红花量大、花显示度高,观赏价值极高,但生长势与生长适应性较差。第Ⅲ级杜鹃品种评价值一般,观赏价值与应用潜力均属于中等水平,如紫鹤就是目前园林绿化市场上常见的杜鹃品种,尽管其抗性、适应性较强,但其花型、花色单一,花期短,观赏价值不高。而第Ⅳ级杜鹃品种存在较大缺陷,观赏价值或适应性较差,不适宜园林绿化应用。

本研究参照国内外观赏植物资源评价指标[9-13],在评价模型的建立过程中,通过多样本(样本数>30)调查后取平均值的方法,使因子间相对重要性标度的人为主观因素降到最小,因此本模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将武汉市引种栽培的56个杜鹃品种(种)进行了综合计算与评价,划分了4个等级,为杜鹃在园林绿化上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并为今后杜鹃商品苗生产与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 林 斌.中国杜鹃花――园艺品种及应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2] 陈和明,江 南,朱根发,等.层次分析法在大花蕙兰品种选择上的应用[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9,38(2):30-32.

[3] 冯秋霞,王庆平.大花蕙兰商品价值的综合评价[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7,25(6):595-599.

[4] 王菲彬,芦建国.蜡梅切花观赏特性的综合评价[J].林业科技开发,2005,19(5):25-27.

[5] 刘晓莉.14个樱花品种观赏性状综合评价和樱花园林应用研究 [D].浙江临安:浙江农林大学,2012.

[6] 王文元,史国旭,周文强,等.熵AHP法对鸢尾宿根花卉的综合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6):292-298.

[7] 罗远华,林 兵,黄敏玲,等.文心兰盆花种质综合评价AHP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江西农业学报, 2011,23(4):42-44.

[8] 唐东芹,张思平,高本年.用AHP法对桂花品种应用的综合评价[J].江苏林业科技,1998,25(1):11-16.

[9] 尹艳杰,袁王俊,董美芳,等.运用AHP法综合评价河南部分桂花品种[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60-64.

[10] 黄启堂,游水生,黄榕辉,等.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价木质藤本观赏植物资源[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7,17(3):269-272.

[11] 赵焕臣,许树柏.层次分析法[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